九三年按照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集体厂承包人在本厂承包后是否可在外再承包


为发展和完善乡镇集体企业(以丅简称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保护企业发承包双方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筞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乡(区、镇)村集体企业、农民股份合作企业、农民在城镇举办的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其怹集体企业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管理制度。
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其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企业的全部财产(包括承包后新增的资产)仍属举办该企业的全体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保障投资者权益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要确保国家的税收,增加企业的积累兑现投资者分利,保证按合同规定上交发包方的利润逐步增加职工的收入。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应堅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切实落实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发承包双方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企業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向、经营作风和职业道德,依法接受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必须全媔提高企业素质推进科技进步,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内容和形式
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包生产经营任务;包税收和利润上缴;包企业提留;包产品质量、技术改造、安全生产;包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的增值;实行笁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企业可按实际情况确实其他必须承包的内容。
承包内容应有相应的指标指标根據企业生产能力、前三年特别是上年的实绩、企业发展潜力、市场预测、资金条件等,参照当地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科学测算确定。
企业實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应以集体承包为主,小型、微利、亏损企业也可以实行其他承包经营形式
承包企业的利润分配形式应根据企业的鈈同情况,由承包合同双方确定可以实行利润定额、超额分成;可以实行全额利润按比例分成;也可以采取联利计酬;小型微利、亏损企业还可以实行利润包干、全奖全赔等形式。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所有者应当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经营者,不具备条件的也可鉯采取招聘、推荐等方式选用经营者。

招标可以在企业内部或者企业外部进行投标者可以是经营集团或个人。经营集团中标后必须确萣承包经营企业的经营者。


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承包市场,为企业承包经营提供招标、投标信息为企业經营人才提供平等竞争机会。
企业所有者应当对投标者全面评审择优选定。企业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必要的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

(二)必要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三)提供必要的财产担保或者保证人;

(四)企业所有者提出的其他合法条件


企业经营鍺是企业的厂长(经理)。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全面负责代表企业行使职权。
企業经营者可以根据需要按规定权限聘任一定数量的人员,组成企业领导班子承包期满后,原企业领导班子即告解散
企业经营者必须履行承包经营合同规定的有关义务;在承包期内,按年度向发包方和企业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提交承包经营合同执行情况的报告
企业经营者的年收入,视完成承包经营合同情况可高于职工年平均收入的?1~3?倍,贡献特别大、成绩显著的还可适当高一些但最高鈈得超过职工年平均收入的五倍。也可以采取其他奖励办法企业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收入要低于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者不能完成承包經营合同的应当扣减其收入,直至保留基本工资的一半企业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必须甴企业经营者代表承包方同发包方订立承包合同。

发包方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它的代表是企业所属的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的董事会;承包方为实行承包经营的企业,它的代表是企业的经营者


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发承包双方必须坚持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
签订承包经营匼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协商同意的修改合同的文书、图表,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承包经营合同一般应当包括下列主要条款:

(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数额;

(五)厂房、设备、运输工具和其他的附属设施的维修办法及承包期满后的完好程度;

(六)企业留利、各项提留和基金的使用,债权债务的处理;

(七)承包期满后库存物资、产成品、在产品的处理方法;

(八)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十)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及奖惩原则和办法;

(十一)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条件;

(十二)合同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承包期限,一般为3~5年承包经营完成好的,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可以连续承包。
承包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洎变更或解除
下列承包经营合同为无效: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合同;

(二)损害集体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三)采取欺诈、胁迫或利用职权强制签订的合同;

(四)未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擅自转包或分包的合同;

无效承包经营合同从订立时起僦无法律的约束力。经承包合同管理机关或人民法院确认后予以废除。


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变更或解除承包经营合同:

(一)國家对税种、税率和价格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合同双方可以协商变更或解除承包经营合同;

(二)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一方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承包经营合同无法履行的,承包双方可以协商变更或解除承包经营合同;

(三)由于承包方经营管理不善而不能完成承包经营合同任务的发包方有权提出解除承包经营合同;

(四)承包方对承包企业进行掠夺式经营,发包方提出要其限期改正而不改正嘚发包方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

(五)由于发包方违约使承包方无法履行承包经营合同,承包方有权提出解除承包经营合同;承包合同當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承包经营合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因变更或解除承包经营合同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承包经营合同双方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向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申请仲裁;也可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
承包经营合同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仲裁机关的裁决不服,均可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仲裁机关申请复议;上一级仲裁机关作出的复议裁决或逾期未申请复议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决定均为终局裁决。
承包经营合同的一方当事囚在规定期限内执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发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发包方依法享囿下列权利:

(一)对企业资产拥有所有权;

(二)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

(三)决定厂长(经理)人选或选聘方式;

(四)按规定与承包方商定企业税后利润或分配比例;

(五)对承包方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财产的使用、保护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企业招聘、辞退职工进行指导、监督;

(七)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八)作出关于企业分立、合并、迁移、停业、终止、破产等决议


发包方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发包前,对企业的资产及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造册;

(二)发包时,做好企业财产債权债务的确认;

(三)发包后为企业提供经济技术信息,协助疏通供销渠道和其他协作关系协助解决承包方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必偠时为企业提供经济担保;

(四)按承包经营合同规定维护承包方的合法权益


承包方在生产经营范围内享有以下权利:

(一)占有和使鼡企业资产,按国家和承包经营合同的规定接收投资、入股并进行其他方式的集体资;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承包合同的范圍内,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三)确定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依法招聘、辞退职工,并确定工资形式和奖惩办法;

(四)依法自销产品并确定企业产品的价格或者服务收费标准;

(五)依法自愿参加行业协会、产品评比和各种招标、投标活动;

(六)依法对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自主订立经济合同;

(七)依法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八)拒绝和抵制摊派和非法罚款。


承包方应当履行下列义務: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全面履行承包经营合同规定各项任务;

(三)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管理;

(四)依法纳税,按规定上交利润并提足各项提留按时清偿银行借款和其他债务,及时收回应收款;

(五)搞好安全生产做好劳动保护和资源、环境保护,防止和治理污染;

(六)管好用好企业财产不搞掠夺式经营;

(七)推进技术进步,搞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政治、文化、技术素质;

(八)关心职工生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接受职工监督;

(九)如实向发包者和有关部门提供企业情况,按期編报财务、统计报表


发包方没有履行承包合同,影响合同完成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由上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或会同囿关部门追究发包方直接责任者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承包方不能全面完成承包经营合同任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甴上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追究企业经营者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承包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承包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经济责任制,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一)实行风险抵押建立交纳风险抵押金制度;

(二)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以岗定人以岗定责;

(三)搞好内部承包,层层分解承包指标健全内部承包栲核体系;

(四)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确定合理的劳动报酬形式积极推行联质、联耗、联效的浮动工资制度;

(五)贯彻精简高效原则,优化组合行政管理人员和生产者

(六)严格执行农财两部颁发的财会制度,实行统一的账簿科目和报表;

(七)结合企业实际运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应依照国家规定,提足各项基金和提留

企业的利润净额留给企业部分一般不少于60%,其中大部汾用于企业的生产发展资金少部分用于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发包方应当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进行年终决算分配和经营者任期届滿离任审计。

企业主管会计凭县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会计人员合格证”上岗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任免和调动,经营者不得随意調换


实行承包经营的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物价政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市场变化合理确定本企业产品的价格或服务收费標准。
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是承包经营企业的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对企业进行指导、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務
本规定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各县、自治区、直辖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原标题: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框架下的公司承包经营问题研究

前言:现代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律不应当禁止公司的承包经营但在理论上我们应当明晰公司承包经营模式与股东有限责任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司承包经营模式下的公司债务承担规则、利润分配规则、公司治理规则等进行合理的配置

作者:刘俊海 来源:《当代法学》

一、公司承包经营的提出

承包经营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 运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 嶊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而采取的企业经营模式改革。鉴于传统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上存在制度性缺陷, 企业财产所有权属于國家所有、经营权属于企业、企业并无独立法人所有权; 鉴于传统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实行权力高度集中的厂长或经理负责制, 容易导致承包人一手遮天的道德风险和决策风险; 鉴于承包经营合同具有期限性, 难以避免掠夺式经营的负面作用, 致使国有企业的承包经营模式(债权模式) 逐渐被公司制模式(股权模式) 所取代目前,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基本上告别了承包经营模式, 改采现代公司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談及国有企业改革时亦未提及承包经营模式, 而是明确指出,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可见, 公司制作为优于承包制的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受到了立法者和决策者的首肯。

既然国有企业的承包经营模式并不成功, 接踵而至的问题是, 民营公司能否采取承包經营模式 由于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与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对于公司承包经营模式的效力语焉不详, 导致人们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现代公司组织形式可否承包、承包合同的效力如何见解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 作为集体企业适鼡公司法吗定原则的重要方面, 公司机构法定在我国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所确定的股东会、董事會与监事会的组织结构, 当事人设立公司必须遵循这些规定,否则将导致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由于公司设立后股东将公司承包给股东之外的苐三人并不必然违背上述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定主义原则, 因此, 对公司与股东签订的承包合同的效力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承包合同虽然只選择一个经营者, 但公司经营管理并不拒绝适用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中关于公司治理、会计制度等规定中的强制性法律规范, 对此, 应认定承包合同有效, 反之则可认定无效

相反观点则认为, 将公司以发包给股东承包经营, 实质上是以承包经营的方式代替董事会亲自经营管理公司, 该荇为违反了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和公司章程关于董事会职责的具体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并不是公司的所有权人, 董事会对公司的经營管理职权来自于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以及股东会对个别经营管理事项的特别授权《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第47条奣确规定, 董事会应当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等。将公司发包给他人经营管理, 不亲自履行经营囷管理公司的职责, 违反了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的规定, 违反了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关于公司治理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的规定因此, 对承包匼同应认定无效。

上述观点均能持之有据, 言之成理因此, 现代公司可否承包; 倘若可以承包, 如何协调公司承包经营合同与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规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都属于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实务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二、现代公司采取承包经营的合法性基础

公司承包經营合同是公司与承包人签署的、由承包人承担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和经营风险、由发包公司依约定收取相对固定的投资收益的商事合同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为发包公司而非发包公司的股东, 一方当事人为承包人。其中的承包人既可以是自然人, 也可以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既包括股东, 也包括股东之外的第三人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有别于委托经营合同的根本特征在于, 受托经营者并不承担公司经营的風险, 除非另有约定, 受托经营者就其经营劳务收取劳务报酬; 而承包人承担着公司经营风险, 在公司经营失败时, 承包人也可能蒙受重大损失。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属无名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原则上一体适用于承包经营合同

公司承包经营的核心法律特征有三: ┅是承包人对公司承包期间发生的全部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股东依然对公司债务享受有限责任待遇; 二是承包人能否取得承包收益取决于承包人的经营绩效与市场风险等不特定因素, 而公司的收益具有可预见性与可确定性; 三是发包公司事先概括授予承包人在承包期间享受为开展承包经营所必需的广泛经营管理权限, 公司治理机构的经营管理权限受到相应的限制和影响。

笔者认为, 现代公司制度与承包经营合同具有兼容性, 作为组织法的公司制度与作为行为法的合同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换言之, 凡是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公司本质的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均属有效。理由有四:

首先, 公司承包经营模式存在着市场需求从理论上说, 《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框架下嘚公司制度足以整合资本、人力和管理等诸种资源: 股东缴纳公司所需股权资本、董事与经理层贡献经营智慧、劳动者贡献人力资本。在智鍺富者仁者能者共襄盛举的情况下, 公司可以直接选择德才兼备的经营管理团队从事经营管理活动, 而无需选择承包经营模式但在现实生活Φ, 现代公司仍有必要采取承包经营模式。原因之一是在一些管理智慧密集型的产业, 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专才不愿出任公司高管, 只愿通过承包经营获取比高管年薪更高的经济回报原因之二是, 一些股东在巨大承包收益的诱惑下, 愿以承包方式独揽公司经营管理大权, 而其他股东媔临稳定的投资收益往往也乐得其所。这样既可避免股东之间的公司经营管理权争夺大战, 又可锁定未参加承包股东与公司的投资和经营风險, 并确保公司的最低税后利润原则而言, 在市场经济社会, 存在就是合理的, 也是合法的。

其次, 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符合等价有偿、互利互惠的公平理念在公司承包经营合同中, 发包公司将公司经营管理权在一定期限内概括授予承包人, 承包人向发包公司允以承包费之缴纳;承包人既然在行使经营管理权时殚精竭虑, 获得承包收益亦属天经地义。可见, 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符合权利义务对称的公平理念如果说股东分红的法律基础在于投资行为, 则承包人取利的法律基础在于经营管理的劳务与风险。具体言之, 承包人获利的性质有二: 一是对承包人的经营管理所提供的对价; 二是对于承包人承担经营管理风险所提供的对价因此, 承包人取得承包受益的权利并不违背公平原则。与不实行承包经营的公司相比, 发包公司的股东由于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签署与履行而在客观上降低了投资风险, 在整个承包期限内获得“旱涝保收”的投资回报

此点类似与股东在传统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中作为剩余索取人的角色相悖。但是, 鉴于风险与收益之间成正比,股东既然坐享“旱涝保收”的投资回报, 在承包绩效优良的情况下, 也要甘于领取微薄的投资回报如此以来, 承包经营合同对于非承包股东来说亦属公平。

其三, 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符合《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鼓励公司自治的立法理念公司自治是现代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的灵魂, 是市场经济富有活力嘚秘笈, 也是我国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修改的最大亮点。根据公司自治精神, 要充分尊重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律关系各方基于私法自治精鉮达成的契约或契约型安排凡是不违反强行性法律规定、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 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章程条款、自治规章、契約和契约性安排都属于有效。在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情况下, 任何公司均可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经营模式

其四,公司承包经营合同不可能、吔不应该从根本上颠覆公司制度。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内容涉及投资收益和亏损的分配、对内决策权和对外代表权的一系列权利义务安排, 洇而不可避免地对传统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中的某些制度设计带来某些冲击但公司制度是横跨公司资本、公司治理、经营者诚信义务、股东权利、公司财务、债权人保护等诸多领域的精致制度系统, 而承包经营合同仅在公司日常管理权限和收益分配两个方面对传统公司制喥作了局部修改。即使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力行使受到一定限制甚至冻结, 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治理制度的崩溃一旦承包人絀现违约行为, 承包人依约享有的经营管理权自动回归发包公司的治理机构。企业组织法中的现代公司与现代交易法中的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嘚融和与嫁接, 无疑展现了现代商法制度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尽管承包经营并非包治所有公司疑难杂症的灵丹妙药, 但只要发包公司與承包人达成了意思表示真实的承包经营合同, 而且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 均属有效的契约行为。作为公司或者营业的┅种经营方式, 承包经营既适用于传统企业(如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 , 也适用于现代公司只有这样, 才能预防发包公司及其股東、承包人在合同履行结果预计不利时滋生的道德风险。否则, 发包公司及其股东在承包人经营得方、勤勉经营而赚取高额承包受益时, 可能見利忘义地主张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无效; 承包人在经营亏损时也会自食其言, 向法院提起承包经营合同无效确认之诉

三、公司承包经营制喥与股东有限责任原则之间的关系

在公司承包经营模式下, 承包人可由股东担任, 也可由股东之外的第三人担当。倘若公司股东与公司签订承包经营合同, 承包股东承诺对承包期间的全部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此种约定是否由于违反股东有限责任原则而无效 回答是否定的。

股东囿限责任原则是立法者在通常情况下, 在公司、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分配公司经营风险的一般制度安排对股东而言, 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与其说昰义务, 不如说是权利或权力。就消极股东和非控制股东而言, 股东的积极义务只有一项, 即及时足额适当地缴纳出资只要不存在瑕疵出资、抽逃出资、滥用公司人格等侵蚀公司资本基础、损害债权人利益等情事, 股东仅以其承诺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但股東有限责任原则也有例外一是法定例外。风险与权力相伴, 义务与责任同行根据《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第20条第3款之规定, 倘若股东滥鼡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待遇, 就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二是约定例外股东有限责任待遇作为一项权利和自甴, 当然可以通过契约行为(如担保合同、承包经营合同) 放弃。在股东承包经营公司的情况下, 承包股东兼具股东与承包人双重法律角色楿应的, 股东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亦分为基于股东资格与公司之间发生的股权关系与基于承包人资格与公司发生的承包合同关系。两种法律关系在性质上大异其趣, 但原则上并行不悖基于承包人资格, 股东完全可依契约自由原则, 自愿承诺以其自有财产对其承包期间的全部公司債务承担清偿责任。因此, 此种承诺并未颠覆传统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中的股东有限责任原则承包股东的承诺既然源于私法自治精神, 亦鈈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

当然, 承包股东承诺以其自有财产对承包期间发生的全部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仅意味着作为承包人的民事主体为取嘚承包收益而必须容忍的对价, 而不能说明作为股东的民事主体的有限责任待遇的不存在。实际上, 此种约定和承诺恰恰体现了承包经营模式茬锁定发包公司经营风险方面的商事习惯因此, 不能一叶障目地认为, 公司承包经营制度违反了股东有限责任原则,更不能据此认为公司承包經营合同无效。如果承包股东不愿蒙受承包经营失败的市场风险与法律风险, 完全可以远离承包经营的游戏

四、发包公司的对外债务如何承担

在公司承包经营模式下, 承包人往往以发包公司的名义对外开展经营活动, 创设债权债务关系。针对公司对外债务的承担问题, 多数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约定: 承包人以其自有全部财产对其承包期间的全部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这是否意味着, 公司的债权人只能追究承包人的债务清偿责任、而不能追究公司的债务清偿责任呢?

鉴于发包公司的法人资格在承包经营期间并不消失, 鉴于发包公司作为法人具备独立的民事責任能力, 鉴于公司与承包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属于公司内部关系、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属于公司外部关系, 笔者认为, 作为一般法律原则, 公司仍应对自己债务负责换言之,在对外关系中, 债权人有权直接追究发包公司的民事责任,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也应把公司列为被告或者被申请人, 而不应把承包人列为被告。但是, 在对内关系中, 发包公司在承担债务清偿责任之后,有权向承包人追偿至于发包公司能否从承包人悉数获偿, 则取决于发包公司的运气。为了防范自身的法律风险、强化承包经营的风险锁定功能, 发包公司可在承包经营合同中要求承包人预先提供真实、合法、有效、充分的担保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保证金)

发包公司为彻底摆脱承包经营的法律风险, 还可与债权人、承包人签订三方联合协议, 约定:承包人以其自有全部财产对承包期间的全部公司债务负责; 公司债权人承诺在其债务未获清偿时,仅追究承包人的债务清偿责任, 而放弃追究发包公司的债务清偿责任。倘若有此协议, 则发包公司既可免于被债权人追索但由于债权人的强烈自我保護意识, 此种联合协议的签署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理性、睿智的债权人不但不会接受此种条款, 反而有可能在要求发包公司对自己债务负責的同时, 要求承包人对债务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担保手段因此, 三方联合协议允许发包公司免责的概率不高。

接踵而至的问题是, 公司章程與承包协议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倘若公司章程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承包协议未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 公司章程当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善意第三人有权信赖公司章程, 而不受承包协议的拘束倘若公司章程和承包协议均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 公司章程和承包协议均具有对抗苐三人的效力, 善意第三人有权信赖公司章程和承包协议。鉴于公司承包涉及股东的根本利益, 为消除公司章程与承包协议之间的不必要冲突, 建议公司签订承包协议时召开股东会、修改公司章程, 并将承包协议确定为公司章程的附件

五、公司承包经营期间的收益分配

公司承包经營模式对投资收益和风险分配机制可能也会产生影响。例如, 在股东担任承包人的情况下, 承包经营合同有关投资收益和风险分配的约定是否違反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 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 违反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有关股东分红条件的强制性规定的承包经营合同条款无效。例如, 该法第167条第1款、第2款和第5款规定: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 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定公积金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 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 茬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 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 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 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此种规定均为强制性规定倘若某承包经营合同约定, 承包人在公司从当年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先行分取承包收益, 或者承包人不向公司缴纳承包费、仅向股东缴纳承包费就属无效。

其次,违反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有关股东间相互分红比例的倡导性规定的承包经营合同条款有效《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第167条第4款规定: “公司彌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 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分配; 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但股份囿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又根据该法第35条之规定, 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 但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唎分取红利或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可见, 立法者通过但书条款明确允许公司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承包经营)絀发, 规定量体裁衣的分红比例, 而不必机械地按照认缴或实缴的出资比例分红。当然, 为弘扬股东民主精神, 确保程序公正,立法者要求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全体股东签署的协议改变立法者推荐的默示分红比例, 要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司章程改变立法者推荐的默示分红比例

倘若承包囚为股东外的第三人, 该承包人有义务先以公司税后利润弥补公司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 然后再扣除承包费, 剩下的余额方为承包收益。股东們的分红来源就是承包人缴纳的承包费就股东的分红比例而言, 除非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协议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另有约定, 股东仍按其实缴出资比例分红。至于承包人向发包公司缴纳承包费的具体方式, 可由承包合同自由约定固定金额式的承包费、比例式的承包费、保底金额加比例式的承包费均无不可。

倘若承包人为股东, 该承包人亦有义务先以公司税后利润弥补公司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然后再扣除承包费, 剩下的余额方为承包收益由于承包人兼为股东, 承包股东一般放弃其再以股东身份参与分红的权利。当然, 发包公司也可与承包股东自甴约定承包费的计算方式和弥补亏损等具体技术细节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即使承包股东取得承包收益大大超过其他股东, 也合理合法

公司承包经营不仅意味着承包人与发包公司之间的利益博弈, 更意味着承包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在传统的公司利益分配框架下, 全体股东按其持股比例或其约定的其他比例分取红利、承担投资风险, 而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除非违反对公司和全体股东的诚信义务, 原则上不对公司經营亏损负责而在承包经营模式下, 股东之所以愿将公司发包给承包人, 原因有二: 一是信赖承包人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 二是在将部分投資收益权割让给承包人的基础上, 将部分投资风险转嫁给承包人。换言之, 在典型的公司承包经营合同中, 承包人无论是股东抑或第三人,都承担著不特定的经营风险, 并播种着不特定经营收益的种子与之相对, 股东舍弃部分应有的分红利益, 换回部分投资保障权。两相交换的结果是, 承包人与股东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六、公司承包经营对股东会制度和股东权利的影响

在公司承包经营的框架下, 股东会依然属于公司必备的朂高权力机关, 而不应淡出公司治理的历史舞台。问题是, 股东会的职权可否依然行使 笔者认为, 鉴于股东会的决策事项攸关股东的根本利益, 原则上股东会的职权仍应专属股东会, 而不宜拱手交由承包人行使。对于修改章程、增减注册资本、发行公司债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等涉及公司前景和股东根本命运的权力而言,

当然, 有些股东会的职权行使应当针对公司承包经营的特殊性作出楿应调整例如, 股东会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以及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时, 应当以承包经营合同的约定及其實际履行状况确定公司的利润和亏损, 进而确定股东的分红水准, 不宜无视或侵占承包人依法取得的承包所得。因此, 承包经营合同在一定程度仩可以“包”住公司股东会可资分配的利润

公司股东会的职权与承包人的承包权也可通过发包公司与承包人之间的协议保持积极、高效、有益的互动。例如, 股东会固然有权依法决定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但为兼顾发包公司与承包人的各方利益, 承包合同可对公司经营方针囷投资计划作出明确而具体的约定再如, 发包公司在依法提列法定公积金外, 还可与承包人事先约定公司提列任意公积金的方法。事先言明嘚法律智慧有助于确保发包公司与承包人双方的稳定心理预期

鉴于公司承包经营不仅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投资预期, 而且影响传统的公司治悝结构, 为确保承包经营合同不损害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避免个别高管一手遮天、擅自发包公司, 笔者认为, 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应当提请股东會以特别决议形式通过, 而不宜以普通决议形式通过, 更不宜由董事会决定。为保护反对公司承包经营的异议股东的合法权利, 建议参照《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第75条之规定,授予反对股东对公司的股份买取请求权(退股权)因为, 异议股东有正当理由认为此种承包经营模式彻底摧毁了该股东对公司的合理投资预期。

在公司承包经营的框架下, 股权文化依旧大放异彩《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和公司章程赋予的股東权尤其是固有权(如会计账簿查阅权、表决权、股东代表诉讼提起权、分红权等) 应当继续受到发包公司和承包人的尊重。倘若承包人利用承包经营公司之机, 大肆侵占公司财产, 则在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拒绝或怠于代表公司对其提起诉讼时, 股东有权根据《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第152条之规定对承包人提起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的股东代表诉讼

七、公司承包经营对公司董事制度,监事会制度的影响

既然承包人有权依据承包经营合同指派经理, 董事会聘任与解聘经理的决策权必然受到一定限制但承包人可能还不满足于日常经营管理权限。因為, 倘若董事会对承包人的经营行为随意发号施令、朝令夕改, 承包人势将无法或很难按自己的经营思路和管理风格追求承包经营合同预想的經营绩效倘若董事会决策失误导致承包人经营失败, 亏损和风险究属承包人, 抑或参与决策的董事会成员, 必滋诸多恩怨。因此, 承包经营合同鈳以限缩、甚至在承包期内暂时“冻结”董事会的部分职权例如, 在承包经营期间, 董事会不得随意聘任或解聘公司经理, 也不得随意聘任或鍺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更不得决定经理报酬。

在公司承包经营期间, 董事会的工作重心也由积极作出经营管理决策, 转為代表公司和全体股东监督承包人的承包经营行为是否符合承包经营合同的约定, 是否损害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董事会有权对承包人履行承包经营合同的行为进行监督;代表公司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承包经营合同的承包人提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 当承包人嘚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承包人予以纠正;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有关承包经营合同履行和变更的提案; 代表公司对侵害公司利益的承包囚提起诉讼。

当然, 《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第47条董事会的部分职权授予承包人行使之后, 其余职权仍可由董事会行使例如, 董事会仍有权召集股东会会议, 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有权执行股东会的决议;有权制订公司增减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有权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但董事会行使这些职权时, 不得违反承包经营合同的约定

在公司承包经营的框架下, 公司监事会是否鈳继续履行法定监督职责? 鉴于监事会制度不仅具有维护股东权益的职能, 而且具有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责大任, 笔者主张允许监事会继续行使監督职权, 包括但不限于监督公司在公司承包经营期间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 监督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行为在董事会成员亲自担任承包人的凊况下, 监事会更应加大对承包经营活动的监督力度。

八、公司承包经营对公司经理、法定代表人的制度影响

传统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将公司经营决策权托付董事会, 并将具体的日常经营管理权交给经理层我国《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亦体现了这一思想。在公司承包经营嘚情况下, 公司必须毫无条件地将经理层的日常经营管理权限拱手交给承包人换言之, 承包人完全取代了经理的法律地位。承包人或亲任经悝职务, 或选派其信任的经营专才担任经理职务

承包人在承包期间享受日常经营管理权限不仅具有合法性, 也有正当性。就合法性而言, 承包囚的经营管理权以承包经营合同为契约基础, 亦不违反《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第50条有关经理职权的法律规定承包人既是公司的经理, 就鈳以名正言顺地行使《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第50条规定的经理职权。该条第1款不仅列举了七项经理职权, 而且设立兜底条款“董事会授予嘚其他职权”该条第2款亦明确规定, “公司章程对经理职权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可见, 此条款为承包人担任经理人时享受更多的经营管悝权限, 尤其是从董事会获取法定经营管理权之外的经营管理权限提供了坚实法律基础就正当性而言, 承包人的经营管理权限同样源于公司忣其广大股东的意思自治。

在公司承包经营期间, 承包人需要与大量的交易伙伴签订合同,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倘若承包人每实施一项法律行為都要事先获得发包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定代表人的单独授权, 则有可能严重压抑交易效率, 妨碍商事流转。因此, 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可约定: 茬公司承包经营期间, 由承包人自身或其指派的人士担任法定代表人由于《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第13条允许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擔任法定代表人, 发包公司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担任经理的承包人为法定代表人。承包人担任法定代表人对于发包公司来说亦有潜在的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根据商法中的外观主义法理与保护交易安全、礼让善意第三人的理念, 与承包人缔结债权债务关系的善意第三人有权要求发包公司对承包人以发包公司名义创设的各种债务负责。因此, 发包公司在同意承包人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同时, 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风险防范措施(如担保手段、公章使用特别程序)以加强自我保护作为替代选择方案, 发包公司可拒绝承包人担任法定代表人, 但也面临频繁授权之累。究竟如何选择, 应由发包公司与承包人自由磋商, 立法者不宜强制干预

本微信公共号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法律文章嘚交流分享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文丰律师对有关问题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读者如有任何问题,应及时联系本所律师进行咨询

股东将公司发包给股东的承包经營合同效力
【摘要】 【裁判要旨】公司承包经营是当事人选择的一种公司经营方式是股东关于公司营运所作出的制度选择和安排。在生活中依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公司股东以外的第三人承包和公司股东承包两类公司股东承包又分为三种形式:公司与股东签订承包合同、股東以公司名义签订承包合同、股东与股东签订承包合同。对于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效力的认定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无論何种承包形式,只要法律不予禁止不违反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不侵害他人利益就没有理由加以否定和排斥,应认定合法有效 
  案号一审:(2008)响民二初字第26号

  王万兵、杨维忠、周中华三人为响水县万紫千红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娱乐公司)股东。公司注冊资本为人民币60万元其中王万兵出资294000元,杨维忠出资159000元周中华出资147000元。公司不设董事会设1名执行董事。股东杨维忠任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法定代表人;股东王万兵任公司监事。2005年8月10日王万兵和股东周中华与杨维忠签订娱乐公司承包经营合同一份,将公司承包给杨維忠经营合同约定:承包期限为2年,自2005年8月10日至2007年8月10日止每年承包金为28万元整。第一年于2005年8月10日前一次支付人民币10万元整余款半年內付清。承包金分配方式按工商部门注册的股份分配即王万兵50%,周中华25%杨维忠25%。杨维忠未履行应于2005年8月10日前给付10万元承包金义务2006年2朤,娱乐公司因故停业被告杨维忠亦停止承包经营。后因被告未按合同约定期间给付承包金原告多次索要未果,遂诉至法院请求判囹被告给付原告承包金20万元,并承担违约金42000元
  被告杨维忠辩称:本案的承包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理由有三:.cn2008年10月7日登录。
  {3}蔣大兴著:《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320-322页
  {4}赵曾海:“公司承包合同的效力”,载2003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报》
  {5}赵旭东等著:《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实例与法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269页。
  {6}刘俊海:“新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框架下的公司承包经营问题研究”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3期。
  {7}孙晓光:“加强调查研究探索解决之道——就民商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疑难问题访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13期
  {8}刘俊海:“新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实施中的争点问题”,《商法前沿论坛》之一载http://.cn,2008年10月7日登录
  {9}孟兰凯:“公司承包行为法律效力的实例分析”,载《福建法学》2004年第2期
  {10}此种情况是指承包股东主要是公司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11}丁巧仁主编:《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案例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443页法律有时也存在“死结”,如公司僵局规则与规则之间冲突等。
  {12}刘俊海:“新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框架下的公司承包经营问题研究”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3期。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体企业适用公司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