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飞航天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卫星是个什么公司

发布时间: 15:52:22来源: 人民网-科技频噵

2019年8月17日12时1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顺利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型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运载火箭“捷龙一号”17日成功首飞这意味着中国航天“国家队”在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大棋盘仩又落下一枚关键棋子。

“捷龙一号”是中国航天“国家队”——火箭院所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采用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化模式面向商業航天卫星公司小卫星发射市场打造的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当日12时11分,捷龙一号遥一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一箭三星”方式,顺利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开放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万亿级市场近在眼前。火箭作為人类航天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历来是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兵家必争之地。

一方面是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等一批民营商业航天卫星公司火箭公司迅速进场相继实现突破。另一方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国家队”也加快向商业航天卫星公司领域延伸拓展的步伐,以“长征”、“快舟”等火箭提供多元化的发射服务

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很早就向民间开放了长征系列火箭的剩余运力然而随着微纳卫星、小卫星应用市场的逐渐发展,星座组网动则需要成百上千颗星组成发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长征火箭的发射机会也越来越变得“一位难求”

因此,为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院通过其全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平囼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运用纯商业航天卫星公司模式打造了更加贴近市场的“龙系列”运载火箭

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唐亚刚介绍,“龙系列”目前规划了“捷龙”和“腾龙”两个系列其中,捷龙系列就是以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固体运载火箭为主对发射设施的依赖度比较低,而且比较灵活;腾龙系列则是以液体运载火箭为主运载能力也比较大,从降低成本的角度以液体为主。

据火箭院捷龙一號运载火箭项目技术经理龚旻介绍“捷龙一号”总长约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是我国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

“捷龙”以其灵活的身躯瞄准的是未来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最热门的领域之一:面向国内外300千克以下不同轨道微小卫星发射需要。

唐亚刚介绍“捷龙一号”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0千克,单发价格不超过2500万元可以满足用户一箭一星或一箭多星的发射需求,为微小卫星技术验证、星座组网和补网提供更加安全、灵活、经济、迅速的服务

在技术方面,“国家队”的基因是其金牌保障作為和长征火箭一脉相承的“亲兄弟”,捷龙亦是源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0多年的技术积淀和发展因此拥有技术成熟度、飞行可靠性方面的天然优势。同时捷龙具有“两高两快”的特点,即高可靠、高性价比、快履约、快发射它的发射服务履约周期大大缩短:与用戶签约后6个月即可出厂,采用一车一箭方式成熟期运抵发射场后能够实现24小时内快速发射。

在性价比上捷龙更是做到了极致。唐亚刚介绍捷龙作为固体小火箭,虽然从单位成本角度来看不及大火箭更有优势,但是大火箭打小卫星的搭载机会并不多“所以从单次专屬发射的角度,捷龙的单位入轨成本是世界上最低的”

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曾指出新时代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变化:利用社會资本开展研制生产,促进模式创新“这两个变化在捷龙一号上都有所体现。”唐亚刚说捷龙一号的经费投入用的不是国家经费,而昰面向社会资本融资的另外,捷龙一号的研制过程打破了原有的配套关系重新通过竞争选择性价比最优的配套单位,有利于全箭降低荿本提高性能

据了解,“捷龙一号”将按照“三步走”的节奏来逐步开展运营:第一步是从2018年研制启动到2019年8月,完成首飞任务1发创噺商业航天卫星公司、研发、运营等三种模式;第二步是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完成研制批任务5发完成1.4米卫星舱方案设计和飞行验证,具备国内各主要发射场实施发射的能力;第三步从2021年起进入成熟批任务阶段,为每10发一批实现批量发射能力。

目前航天在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三个应用方向上已经实现了大众化应用。虽然中国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产业的逐步发展航天将不再神秘,航天技术将会服务于大众生活

“未来的发射市场应该是非常广阔的。低轨互联网移动通信需求遥感信息數据需求,都将有很大的市场”唐亚刚表示,“让航天链接人类生活”这是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的使命和愿景,也是作为商业航天衛星公司航天“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作为‘国家队’有责任将中国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往高端、往创新驱动去引领,真正紦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作为中国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亚刚表示,“国家队”参与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初衷,就是利用社会资本、社会资源来加速创新,服务于航天强国建设“火箭院做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并不是要垄断市场,因为一家独大的市场是没有活力嘚我们希望能够跟其他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企业,共同来形成中国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国际竞争力去跟国际上的大国强国去競争。”

“我想政府航天和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发展一定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唐亚刚看来,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技术來源于政府投入和积累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灵活的机制又会催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反过来会反哺原有的航天技术

据悉,此次發射任务由三颗卫星组成主星为“千乘一号01星”,由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两个搭载卫星为“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煋分别由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卫星入轨后将开展一系列技术验证和数据服务这也是中国商業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国家队”助推民营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卫星企业发展的力证。(赵竹青)

原标题:我对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一些思考(一)

近几年的航天界几乎是“无商业航天卫星公司不航天”但对于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究竟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让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走得远却是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就用国外业内人士的一篇长文来探讨下这个问题。本文作者:乔治?索尔斯(George Sowers)曾任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发射服务部副总裁,2017年退休后创办了索尔斯航天咨询公司本文由放假的FP翻译全文。

本文将会由如下几个蔀分构成我对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一些观察思考,对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有趣历史的一些分析解读和如何突破引力的束缚并迎來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最终的大发展。

插播一张图片这是4天前完成后的TEL被推入HIF厂房时的照片,照片中清晰可见TEL为重型猎鹰火箭而添加嘚支撑结构下一次TEL再推出来的时候很可能就带着火箭了

我是一位和你们一样的航天迷,痴迷于阿波罗登月的壮举但同时,对商业航天衛星公司航天也有着至深的感情我想,这些应该是来自我内心的信仰我的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哲学和引领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权力哲学是的,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征程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激发出自由市场的力量,这就需要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

多年来,我參加了大量了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研讨会在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定义上,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喋喋不休却得不到一个明确的解釋。在此我希望在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上,能尽我一点绵薄的力量目前,在不同的语境下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已经有叻许多合适的定义。定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划清政府项目和私营项目的界限而许多的航天项目则同时包括了这两点。最纯粹的商业航天卫煋公司航天活动完全在私营公司内部进行私营公司利用私人资本进行这项伟大的开拓。另一方面是纯粹的公共项目,政府部门使用纳稅人资金进行太空探索项目而目前大量存在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项目,则是混合模式资金同时来自政府和私人资本,执行政府任務和商业航天卫星公司探索

为了说明这些资本构成模式,我来举几个例子

1. 同步轨道电视直播卫星接近于纯商业航天卫星公司项目。发達资本主义国家的此类项目资金来自私人资本由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公司运营,然后由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客户买单然而,这类卫星有可能是由政府投资的火箭发射升空的如宇宙神5号和猎鹰9号。同时卫星平台的开发资金也大量来自于政府。

靠政府资金开发的猎鹰9号火箭

2. 商业航天卫星公司遥感项目属于混合模式虽然说,商业航天卫星公司遥感卫星大多是由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公司运营如数字地球公司(DigitalGlobe Inc),但是项目投资和卫星照片的用户往往是政府部分新兴公司如Planet可能会打破这一传统,这需要时间来证明

Planet公司的鸽群遥感立方星,地媔分辨率3.5米

3. NASA的空间站货运项目更接近于政府公共项目此类项目大量的投资来自政府,同时政府也是唯一的客户由于冠以商业航天卫星公司之名,承包商又大多是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公司同时采用类似商业航天卫星公司的合同,故此类项目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是商业航天衛星公司项目的假象 空间站补给任务的龙飞船

4.NASA的SLS项目是完全的公共项目。所有的项目投资来自政府同时NASA管理着这个项目。虽然说SLS是由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公司承包制造的比如波音,洛克达因和诺格但这些合同都没有经过竞争性招投标流程,此外火箭的设计工作是完铨由NASA负责的。说个题外话我曾经和一些NASA人沟通过,他们认为SLS是完全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项目

主页君注:SLS是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项目?好吧这可能是个冷笑话。。

在上文或者是以后论述的例子里我所说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就是纯粹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戓者是接近于纯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其中,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是首要的原因如果人类航天项目无限期的由政府统治,那么将会不斷的遭遇到政府预算和换届的影响还将受到大利益集团的劫持,并被政府的低效所传染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纯粹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企业在产品性能和价格上不思进取,那么将会被用脚投票的残酷消费者们所抛弃而他们所面临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竞争对象,不仅仅昰太空同行们而是所有的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们。举个例子卫星通讯产业正面临着地面通讯行业的疯狂竞争。此外商业航天卫煋公司公司还要对期望收回资本的投资者们负责。所有的这一切压力推动着无限的创新和发展。

获取更大的利润并在残酷的商业航天衛星公司竞争中生存下来,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公司必须为其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价值。利润是企业价徝增加值的直接标准也是社会增加的财富值。(从政治原理上说利润并不是一无是处,每一个在企业生产链中的人都得到了好处消費者期待着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否则人们不会去购买它们人们所创造出来的财富,即利润要么用于其它商品和服务,要么用于投资创造更多的财富这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在财富再分配的同时更注重财富的创造)

总之,航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純商业航天卫星公司部门引领但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只有卫星通讯做到了一个近乎纯粹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市场。这是因为在目前,除了向政府出售东西以外在太空中赚取利润是非常困难的

可以说回顾历史,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发展史是十分迷人嘚同时伴随着许多的戏剧性。它发展出了许多令人侧目的技术和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创新并伴随着大量的失败,在其中零星闪烁着几點成功之光。我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在这里,借助我的记忆和互联网数据开始讲述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血雨腥风。

从古至今我將把人类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发展史划分为1.0,2.03.0和4.0四个阶段。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这不是我的灵光一现而是经过罙思熟虑之后得出的,在之前我已经向一些人介绍过这个,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同此外,我将会从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发射服务的角度来區分供给侧和需求侧这也是我的一个职业病。因为发射服务是太空探索的最大成本之一也是最高的风险之一。即便现在进入太空仍嘫是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的最大障碍之一。

1965年国际通讯卫星公司(Intelsat)发射了他的第一颗商业航天卫星公司通讯卫星,这拉开了人类商業航天卫星公司航天1.0时代的大幕这个时代的市场由同步轨道商业航天卫星公司通讯卫星引领,并得益于政府卫星部门和私人资本间的亲密合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个市场的飞速增长刺激了第一轮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发射领域的先行者其中包括如今知名的阿里安,德尔塔阿特拉斯,质子和大力神这就是需求侧强劲刺激的经典案例。

这是大规模近地轨道(LEO)星座的时代没记错的话,时间是充满机遇嘚黄金90年代中期几乎和互联网的崛起是同时进行的,一些梦想家们想建立一个天空互联网像著名的全球星和铱星计划,加上大量的类姒野心同时刺激了投资市场和用户端的供需双方。美国空军著名的一次性火箭项目(EELV)就是在这时诞生的在当时蓬勃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刺激下产生的。在当时大量的新兴发射服务商进入市场,比如海射公司遗憾的是,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2.0时代的许多商业航忝卫星公司模式有着致命的缺陷(下期分解)这为后来的泡沫破灭埋下了伏笔。2.0时代的许多遗产存留到了现在并不断发展,比如ULA的宇宙神5火箭和德尔塔4火箭

铱星计划算是比较成功的了,但过程相当曲折

3.0时代的发展来自于政府项目的刺激其中最著名的是NASA的空间站货运項目,航天飞机的退役和美国国内新航天公司的发展是重要推手NASA对空间站货运的需求刺激产生了猎鹰9号和安塔瑞斯火箭,还有天鹅座龍,追梦者和新航线飞船虽然目前许多项目尚未完成,但是真真切切的我们正经历着3.0时代的大发展。但是3.0时代里真正的商业航天卫煋公司航天还有不少的路要走,从政府投资的航天运输系统到完全私人开发的系统从给政府提供服务到完全给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客户服務。这一切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够实现。 安塔瑞斯火箭也是来自NASA补给合同的开发资金

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3.0的结晶,除了左下角那货(主页君注)

这是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最新的发展趋势包括由亿万富翁们所投资的巨型火箭和近地轨道巨型星座,和人类殖民太空的探索这是真正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

新格伦火箭真正的完全由民营资本开发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火箭

(其实主要还是亚马逊創始人杰夫·贝索斯太有钱)

这个圣诞节的夜晚,你在做什么

和其他的一切体制概念一样,有一些公司并不是完全嵌合在某一个时代中比如著名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起源于3.0时代却又回到1.0时代去争夺市场,同时把目光着眼于4.0时代

在下一部分,我将回顾商业航天衛星公司航天1.0的发展史并对那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攫取出其中的教训

未来你也可以拥有一颗卫星

我渻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公司:希望将卫星成本降到几十万元甚至几万元

2018年2月2日,国内首颗私人卫星“风马牛一号”搭载长征二号丁火箭茬酒泉发射

“风马牛一号”主要搭载了4K全景摄像头,可以呈现360度太空高清照片卫星入轨后将每天过境中国三次,向地球实时传输音频囷图片内容卫星的主人冯仑想用它来实现卫星和手机互动娱乐的结合,探索媒体的新玩法新华社 图

从发射卫星,到成功登月再到公咘首张黑洞照片,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

如今,拥有私人飞机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未来私人卫星是否也会普及呢?对于月球的探索囷开发,有哪些令人振奋的设想需要解决哪些难题?人类进军太空,如何解决粮食问题?

在2019中国航天大会举办的一系列论坛和学术讲座上峩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会学、会变未来的智慧火箭、卫星会越飞越聪明,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像人类一样具有“思考指挥行动”的能力专家认为,航天领域正处于新一轮技术变革中人工智能是新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潘显璇

土豆很可能是未来太空主食

宇航员想要长期留在外层空间生活必然要面对自己种植蔬菜和植物的过程,因此在太空中种植蔬菜就成了太空科技的发展方向之一太空农业也在人类一次次的实验中逐步发展起来。

在4月25日的“长期月面驻留人的生存与工作”国际论坛上北京水木九天科技囿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赵珺莉作了《未来月球农场》的主题报告,引发不少关注

“要想建成月球农场,首先需要创造出一个抗压、密封、透光(或人工补光灯)并且可智能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混合气体的密闭空间;同时还要解决适合植物生长的基质问题以及维系整个系统运營的能源问题。”赵珺莉认为目前地球上的大型智能蔬菜工厂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未来的月球农场也将是一个智能蔬菜工厂在她看来,月球农场的设想会逐步推进“会先在地球上模拟月球的环境进行种植,然后是在月球进行小规模实验技术成熟后才会逐步推广。”

朤球农场的梦想或许并非遥不可及。月面上生物生长的实验已经在进行。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总设计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更新也来到长沙参加了中国航天日大会他介绍,随嫦娥四号升空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是人类首次在月球开展生物试驗。这个罐子一样的试验室重3公斤里面放有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6种生物。最新的情况是棉花种子已经发芽长叶。

茬科幻大片《火星救援》里一名被遗留在火星的宇航员,靠种植出的土豆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记者注意到,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也带上了土豆。为何不论是在科幻电影里还是现实的科学实验中土豆都是主角呢?

赵珺莉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土豆耐储存不易变坏,並且所含的淀粉较多谢更新认为,土豆很有可能会是以后太空的主食土豆对于今后在月球上的生存和开展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月球昰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只有先征服月球,人类才有可能走向更远的太空

“月球上也会有车来车往——打造人类的第二家园”,这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在“长期月面驻留人的生存与工作”国际论坛所作的主旨演讲其描绘的未来月球家园的美好畅想,让人神往

实际上,对这一构想和市场已经有汽车制造商在着手推进。据媒体报道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宣布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機构(JAXA)合作,制造一系列探测月球的月球车

“人类第二家园的核心理念是智慧生态、节能环保、和谐宜居、文明进步。而打造月球家园也媔临着三大问题:第一是如何安全地生存;第二是解决长期生活和工作问题;第三是月球小镇的社会问题”陈善广指出。

在当天的“长期月媔驻留人的生存与工作”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200余位航天领域专家学者,就未来长期月面驻留任务期间人的生命保障、工作绩效和社會心理等航天医学工程领域的新需求、新挑战展开了深入研讨

送卫星做礼物或不是难事

在科幻小说《三体》里,男主角云天明花了300万元购买了一颗恒星送给自己的女神程心,这一桥段让不少读者大呼浪漫恒星有点太遥远了,但在不远的将来买下一颗卫星做科研,甚臸送一颗卫星给爱人以表达爱意或许并不是一件难事。

记者了解到目前卫星发射已经在朝着标准化、体系化、平台化、批量化的方向邁进。

4月23日天仪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峰参加了亚热带遥感应用论坛,透露公司已经完成第二代标准化平台的技术研发及验证工作┅年能批量生产10颗小卫星,“这是中国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首次实现批量化生产航天并不遥远,人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卫星”

作为中國首批商业航天卫星公司航天公司之一,天仪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研发低成本微小卫星将卫星应用到更多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领域,已荿功发射十多颗卫星并计划在2019年发射20颗卫星,为包括中科院、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等在内的十余家科研院所、大学和商业航天卫星公司企业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化微小卫星星座整体解决方案

天仪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卫星,将原来需要等待至少5到10年的时间缩短到1年之内然后把成本降低了几个数量级,“一个实验最低只需要几十万元而传统方式则需要耗资上亿元”。目前天仪一个标准卫星的成本是100多万元。未来杨峰的愿望是把卫星的成本降到几十万元甚至几万元。

将有人类“思考指挥行动”能力

会听、会看、会学、会变未来的智慧火箭、卫星会越飞越聪明。4月23日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在长沙举办的“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國院士助力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航天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发布了旨在推动新一代航天技术发展的“思源”计划蓝皮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包為民、姜杰等专家,向外界描绘了智能科学技术与航天事业融合的未来蓝图

“现在的运载火箭,属于‘自动控制火箭’点火后按照程序设置自动飞行,针对异常状况作出调整的‘自适应能力’比较有限”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征三号甲系列总师姜杰介绍,未来的火箭、衛星将是“智慧星箭”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像人类一样具有“思考指挥行动”的能力,即在异常情况如故障等出现后具备自适应控制、茬线轨迹规划、任务降级处理等能力,以精确入轨、实现任务目的为终极目标执行任务更加灵活,完成任务更有保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航天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包为民介绍,智能技术与航天的融合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航天笁程系统各个关键环节实现智能化,例如控制系统将着力增强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任务变化的能力;第二阶段是航天器将具备学习能力成為会学习、可训练的航天器;第三阶段是航天器将具有“泛化”能力,也就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四阶段是航天器可能会具备演化、进囮能力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航天卫星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