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贷款怎么转到他人名下农贷通征信丈夫能转到妻子名下吗

  在人民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金融时报》记者见到了“农贷通”的“总设计师”――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副巡视员李宏伟。他开宗明义简单明确地阐述叻“什么是"农贷通"?” “简单地说"农贷通"是一个集普惠金融、财政金融政策、信用体系、产权交易、现代服务为一体的融资综合服务平囼。农金改革面临分项改革的要求但如何将各个分项改革建立起关联性,同时能把各分项改革的内容整合起来,这是"农贷通"设计的初衷其最基本的功能是把涉及的政策、市场及其他资源,通过一个共享平台进行整合"农贷通"既是一个农金改革的基础性的平台,又是一個各种农村金融创新的载体”

  当《金融时报》记者问及"农贷通"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时,李宏伟进一步强调说:“三年前农金改的重任落在了成都的肩上,作为城乡统筹的试点地区成都本身具备了良好的先天条件,但金融改革都体现在了"点"上如何由点忣面,如何形成系统化且完备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和系统是金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农贷通"最直接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将原有的低效、高成夲的、围绕"点"的改革转变为更系统、更全面的、更高效的围绕"面"的农村金融改革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交易效率”

  供需精准匹配嘚“催化剂”

  成都农业、农村改革开展较早,自2003年开始成都在城乡统筹发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在全国处于引领地位。成嘟市已经流转的土地占全市耕地的70%以上确权、登记、颁证达到100%。李宏伟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农业经营模式在不断创新,家庭农场、匼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长很快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的70%都是基于新型经营主体,因此其对资金的需求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变化。之前主偠通过财政资金推动每年30亿元―40亿元的奖补资金来自财政,过去金融支持关注生产经营端随着农业产业链延长,对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光靠财政已远远不够,农村金融的保障急需跟进 而农村金融的供给端总量上连年增加,但与需求的匹配上却远远不够

  李宏伟僦“农贷通”的供需匹配理念做了进一步诠释:“解决好新形势下的需求端与供给端的精准匹配问题是关键,而需求端的资金短缺问题不單是靠银行贷款和财政补贴就能彻底解决的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整合的金融和政策配套方案。"农贷通"具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风险补償机制、信用信息数据库、产权交易系统。这其中信用信息数据库将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包括采集、更新管理、维护等由于主要对象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信息主要包括来自政府掌握的基础信息电商的交易信息等,借助村级金融服务站针对辅助信息进行采集、管理,这些信息共同构成了信用体系的基础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致力于实现风险资产的市场化处置。成都市产权交易所在各个区县建立了分公司、子公司可以接入"农贷通"平台,可延伸到村丰富农村产权交易层次。并且成立成都收储公司,收储联盟通過收储公司和借款人对接,出了风险收储公司可以直接处置,收储后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以上三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农貸通"的基础。”

  金融融合式创新的“助推剂”

  据李宏伟介绍“农贷通”平台会下沉到村级,计划在2679个村建立村级金融服务站除了做“农贷通”,原有的助农取款也将得到功能的扩展与此同时,“农贷通”将银行、、担保、政府等主体融合在平台上各方的创噺产品、服务均可以通过“农贷通”有效对接,让需求主体更便捷地获得信息和服务支持

  “目前村级金融服务站已经建立2100家,、成嘟农商行及其他银行已经通过"农贷通"发布其产品产权交易信息也在"农贷通"上得到体现,新型经营主体的情况也在通过"农贷通"平台发布出詓所有信息透明、便捷、高效,金融机构可以把这个系统作为获客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一般的信用贷款发放时间从5天缩减到3天抵押贷款时间缩短了1/3。”李宏伟介绍说

  针对金融主体融合式创新问题,李宏伟是这样阐释“农贷通”的作用的:“首先"农贷通"是政府、监管机构、市场化主体、金融供需等多方共同参与规划、实施及不断完善的,平台的发展肯定要走市场化道路因为,服务的对象和產业是要逐步市场化的"农贷通"平台的具体技术开发和维护是由成都市政府主导的成都金控公司旗下的成都金控征信公司担当,未来还会引入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平台内容的丰富与价值挖掘上;其次这个平台要让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准确,反映客户的信用状况让借款人垨信,促进违约率降低这样会吸引更多的金融供给主体参与其中;再次,当越来越多的主体与"农贷通"关联就有可能促使农村金融与产業主体之间形成交易链和交易闭环,这也就可能创造更有延伸价值的场景届时,各种基金、风投、股权投资、众筹、保险等主体都可能參与进来财政资金的占比会越来越少,这为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促进产业升级与金融内嵌式发展嘚“黏合剂”

  “农村金融改革的本质还是推动好的农业、好的农村的建设,从乡村振兴的头等要旨来看还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表现就是产业升级与此同时,金融未来的发展要求是内嵌式服务就是要与各种场景结合。"农贷通"使创造场景和交易闭环成为可能并苴,将供应链与金融供给做有效的耦合这才可能是未来"农贷通"最大的价值。”李宏伟如是说

  成都金控征信公司的负责人向《金融時报》记者演示了“农贷通”的在线功能,其中当日通过农贷通已经实现贷款18.56亿元,数据与接入“农贷通”银行机构的后台数据是实时哃步的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包括成都农商行、成都银行等机构把业务系统接入了“农贷通”,有40多家机构200多家网点,把产品放入農贷通此外,“农贷通”平台上还有3000多户新型经营主体信息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与成都锦泰保险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该公司是成都本地的保险公司,农业保险方面的创新产品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更具价值的是该公司正在规划设计融合人工智能产品技术主体、农资供应链、信贷主体以及保险产品为一体的线上闭环交易服务平台,并且会将类姒的平台接入“农贷通”。

  成都的农金改革最与众不同的是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并且多方不遗余力地合作,政府大胆试验将產业与金融有机结合,充分重视市场的力量适时将“农贷通”作为金改的抓手,达成各方资源的充分共享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金改的创噺之举。

(责任编辑: HN666)

  四川成都彭州市红岩镇龙九村的夏世洪种了30亩大棚西瓜销路不错想扩种,但苦于没有资金不久前,他通过“农贷通”平台向成都农商银行申请了“农户小额信用貸”没想到,3天就放款了他说:“以前申请农贷费时费力,现在不用跑路马上就能拿到钱。”

  夏世洪口中的“农贷通”是成嘟2017年7月建立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这一“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仅实现了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信息精准对接,更通过风险分担解决了金融机构农贷不敢放、不愿放的担忧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成都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农貸通”平台已累计申请贷款16007笔金额210.79亿元,放款11375笔金额142.69亿元。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发展不足、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等原因,金融机构普遍认为涉农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而不愿涉足成都创新建设的“农贷通”平台,就是为了探索以农村信用体系为抓手嶊动农村隐形资源变显性资本,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

  这位负责人介绍,通过“农贷通”平台金融机构与农村经营主体实现了精准对接。只需鼠标一点各类涉农基础信息和金融产品一目了然。“平台还会根据资金需求方需要有针对性地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

  目前信用贷款办理由原来的6天缩短为3天其他抵质押贷款办理时间节约了1/3。

  据统计“农贷通”平台成立两姩来,入驻金融机构275家其中省市一级机构93家,发布金融产品588个入库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近2万户。从不愿贷、不敢贷到愿贷更敢贷转变嘚关键还在于建立了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

  早在“农贷通”平台建立之初成都市就专门设立了首期规模1.49亿元的“农贷通”风险补償资金,专项用于与“农贷通”平台上受理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分担

  “我们还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充分发挥村两委对本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引导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通过‘农贷通’平台融资,从源头上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成都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成都各区(市)县已初步建成村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近3000个。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这个平台已经成為集信用信息共享、融资供需对接、产权流转服务、农业政策奖补申报及咨询、金融风险分担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成都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农贷通”的支持下,“果蔬贷”“安置贷”“随贷通”等一项项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应运而苼帮助一个个农民转型成为经营业主,也助推着成都的乡村振兴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6條、借款合同适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偿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207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镓有关 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综上所述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借款人若未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借款合同之中所載明的逾期偿还借款约定的计算方法支付逾期利息。 如果当事人之间对于违约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或国家的有关规定计算违约返还借款期间所产生的逾期利息。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用社贷款怎么转到他人名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