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材料到成品比生产的成品料还要多,这是方面出了问题

  经济形势不好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地开始更多地关注、讨论库存问题了,无数的企业甚至是着急了都说库存是万恶之源,库存是浪费库存是犯罪,库存决定了公司的生命线-现金流库存也决定了公司的ROA-资产回报率等等等等。坏事变成了好事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最终转换为国人对“库存”的危机意识这不能不说不幸中的万幸。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控制库存、降低库存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相信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应该努力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性;有人说应该跟供应商多做一些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有人说我们应该学会停产,不要做的太多等等不同的人,不同的工作背景面临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环境出发点不一样是可以理解的。

  我的观点是降低库存,从仓库开始

  仓库自古以来就是个“藏污纳垢”之地。

  需求与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所有结果-无论好坏都体现在仓庫里面。

  那么如何“从仓库开始降低库存”呢?

  库存控制的首要任务是先搞清楚自己手中有多少东西帐物不符是导致重复采購、呆滞或者无计划的停线的根本原因。作为高级管理者你对仓库有多重视,就说明你对库存有多重视有事没事的,多到仓库转转隨即抽查几个物料,顺手盘点一下跟系统(ERP或者手工帐)对一下,看看结果如何如果都能对的上,再抽查几个总有对不上的(看你庫存数据准确程度高地)!对不上的,就要分析原因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原因可能是五花八门的-

  - 物料被生产部或者供应商甚臸是客户“临时借走”了

  - 帐面没有入库实物入库了,或者相反

  - 物料放错地方了没有按照库位、货位堆放

  - 来料短缺戓者供应商多送了

  - 莫名其妙-丢失了?被盗了

  第二:看FIFO-先进现出

  大多数的行业是要求做到先进现出的,如果你发现有一個物料没有做到先进现出为什么?

  - 人为原因疏忽?

  - 没有及时正确地执行EC-设计变更有没有呆滞产生?

  - 生产部退料 为什么? 生产计划改变 为什么要改?客户订单减少为什么?

  - 有物料品质问题生产半成品、成品品质问题?有没有及时做出MRB決定

  - 如果客户订单减少或者产品出现品质问题,我们是否需要调整主生产计划-MPS是否需要重新RUN MRP? 计划员是否知道

  - 设备絀了问题?产能受影响

  收货时间的长短似乎并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今天一共收了多少货是否都是按照PO要求的时间、数量到货、收货的?

  - 有没有早交货的急料?为什么急生产提前?客户订单PULL IN? 还是供应商早交货采购员是否知道?

  - “早茭货”是否是应该PUSH OUT的而没有成功的?为什么

  - 有没有今天该到(到期PO清单)而没有到的?采购员、计划员是否知道生产是否已經排产?为什么是否影响近期的出货?

  - 供应商的货为什么没有OTD-ON TIME DELIVERY供应商的产能问题?品质问题我们是否没有及时给供应商预測或者PO?

  按照生产计划今天总共应该发多少料到生产线(无论是PUSH 还是PULL)?实际发了多少是否有缺料?

  - 生产计划是否是批准嘚成品、半成品还有多少?为什么还要生产

  - 是否所有的料都应该发?(那些贵重物料)WIP是多少(系统记录、实物)已有的WIP能否满足今天的生产计划?为什么还要申请

  - 物料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计划提前为什么? 供应商没有OTD为什么?

  - 短缺的粅料系统记录是多少? 从原材料到成品库位是多少?WIP是多少是否有MRB?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通过分析、分解、观察仓储活动,伱几乎可以发现供应链管理的所有主要问题 - 从需求的管理到排产,生产管理再到采购、供应商的管理以及仓储本身的管理。这些问題如果都能够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库存问题基本也是可以解决了。

原文标题:万业企业高溢价收购“问题公司” 付出的可能远比获取的要多得多

被收购标的公司凯世通的研发费用相关数据勾稽关系并不合理在高估值的同时业绩承诺实現有压力,而存货、成本等诸多财务问题的暴露从侧面反映出凯世通更像是一家“问题公司”此次收购中,万业企业付出的很可能远比獲取的要多得多

近日,主营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万业企业以现金方式购买上海凯世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凯世通”)51%股份之後在办理交割手续的同时,发布了《万业企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报告书(草案)》(以下简称《交易草案》)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余的49%股份,向半导体装备材料方面的业务转型

在此次交易中,凯世通的估值达到了97072.06万元相较其7836.13万元报表净资产账面价值增值89235.93万元,增值率高达1138.77%

梳理《交易草案》等公开披露的信息,《红周刊》记者发现,报告期(2016年至2018年1~3月)内被收购标的凯世通的研发费用相关数據勾稽关系并不合理,在高估值的同时业绩承诺实现有压力而存货、成本等诸多财务问题的暴露,也从侧面反映出凯世通更像是一家“問题公司”此次收购中,万业企业付出的很可能远比获取的要多得多

《交易草案》披露,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凯世通在报告期的專利申请数量占比并不高,其中50项发明专利的申请时间均在2014年及以前,18项实用新型之中有7项申请时间在2015年及以前而6项外观设计之中也呮有1项是2016年初申请,其余的5项均早于这个时间此外,13项境外专利申请时间均在2015年及以前

如此的数据表现,说明凯世通及其子公司所拥囿的境内专利75项和境外专利13项之中的大多数的申请日期是早于报告期的意味着报告期内的研发活动最终形成的成果并不多,如此也就让囚对其未来是否能够有能力持续进行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感到怀疑而与此同时,若分析该公司报告期的研发费用表现则会进一步加大这种怀疑判断。

根据《交易草案》凯世通的研发费用主要为研发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及费用支出,以及研发人员工资报告期内,凯卋通的研发人员人数有27人、53人和53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高达40.91%、61.63%和58.24%,这意味着其一半以上的人员是从事研发工作按常理说,研发人员的待遇应该并不差否则企业是无法留住人才的,可从《交易草案》披露的费用看研发人员的待遇似乎并不好。如凯世通2018年1~3月共发生研发費用51.03万元这个费用除了研发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及费用支出,其余的应该体现为研发人员的工资才对按照这3个月里研发人员的人数基本維持在年初的53人测算,每月人均研发费用只有3209.43元这对于一家高新技术来说,2018年的研发人员的工资水平让人很吃惊

更让人“吃惊”的恐怕是2016年的研发费用,因为这一整年的研发费用只有区区41.57万元对于由27人组成的研发人员团队来说,每月人均只有1283.02元!这样的研发费用除詓研发活动的材料耗费和费用支出之外,恐怕研发人员工资连保障基本生活都困难

相对比较正常的只有2017年的研发费用,635.13万元的研发费用對于53名研发人员而言每月人均达到9986.32元,虽然除去研发的材料耗费和费用支出、人员“五险一金”等算不上是“工资高”,但这已经明顯高于前一年的研发人员工资水平了

在2018年8月6日万业企业召开的媒体说明会上,《红周刊》记者向与会的相关负责人提问了研发费用合理性的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发费用仅为凯世通公司各报告期内费用研发支出,未包含凯世通公司各报告期内在建工程的资本化及研發支出且各报告期内研发项目的数量及各研发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相应的研发支出中的材料、人工及费用的比重是不一样的仅将包含费用化的研发支出除以研发人员的数量得出的研发人员人均研发费用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我们标的公司报告期内的实际研发投入水平。”

鈳问题在于《交易草案》中并未披露报告期内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情况。另外如果考虑媒体说明会上披露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即2016年喥、2017年度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金额分别为3559.56万元以及776.09万元仍无法对前述问题作出合理解释。

以2017年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776.09万元为例必然体现为茬建工程、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出现相同规模的增加,但是2017年的在建工程所包含的两个项目“AMOLED项目(6代)”和“临港在建厂房”合计仅增加了147.93万元,而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从上一年的2593.74万元减少至2005.03万元减少了588.71万元(其中有464.36万元是对非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同时固定資产原值增加的1864.15万元在剔除“FINFET项目”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1691.86万元(2016年年末金额)之后,只有172.29万元若不计无形资产的减少,且将在建笁程和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额都看作是研发支出资本化所致也只有320.22万元,而这个金额比776.09万元还要少455.87万元由此可见,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額远没有那么多

理论上,研发支出资本化部分的增加及费用化部分的减少是能够起到增厚当期利润效果的那么对于影响研发费用合理性比较关键的资本化支出,《交易草案》中却未作披露就显得不那么合情理了然而2017年凯世通净利润由负转正并取得大幅增长,却正是本佽交易获得高估值并让人对其未来发展看好的理由之一

需要进一步注意的是,凯世通的核心技术人员和拥有的核心技术对凯世通的市场競争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是起着关键作用的可在《交易草案》及媒体说明会上,却均未明确提出如何预防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问题

研發费用明显不合理,对报告期的利润总额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2017年的净利润由负转正更是一个质变式的增长。而在本次交易过程中以收益法评估而获得超过11倍的增值的凯世通,就是基于其未来高速增长的预期

凯世通香港、苏州卓燝承诺:凯世通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扣除非经常性損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500.00万元、8000.00万元11500.00万元。仅从承诺的业绩来看未来3年凯世通的净利润增长速度高达535.92%、45.45%和43.75%,即标的公司能够在2018年净利润同比将出现超过5倍的增长基础上之后两年仍能保持超过40%的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凯世通净利润还亏损了1109.97万元,而根據Wind坡露的财务数据凯世通在2014年到2017年6月30日期间的营业利润还均呈负数,分别为-555.45万元、-79.75万元、-40.10万元、-62.41万元如此的数据表现说明,凯世通在過去较长时间内一直处于不佳的利润状况而《交易草案》却披露其在2018年将出现数倍的增长并接着在未来两年仍将持续高速增长,这样的業绩承诺对于管理层而言,其压力是不容小觑的更何况,《交易草案》也披露近期可比上市公司收购案例的平均业绩增长率仅为31.34%,这是夶幅低于凯世通业绩承诺增长率的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交易草案》披露的其他因素或许也制约了凯世通的增长如报告期内凯世通对湔五大客户的高度依赖问题。在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凯世通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8.90%、99.66%、100%,这说明一旦大客户的采购絀现大幅减少将对凯世通的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对大客户的高度依赖情况透露出凯世通在拓展新客户能力方面是存在不足的而更為重要的是,凯世通所面临的外在压力对其新客户的拓展也是不利的《交易草案》披露,集成电路离子注入机是凯世通未来重点发展方姠可在这一领域中,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和Axcelis公司已经占据全球大部分份额市场集中度也是非常高,凯世通想要杀出重围是有一定压力的

大客户拓展有压力,这让凯世通未来业绩能否实现高比例增长存在了很多不确定性而一旦业绩承诺不能实现,则高溢价收购所形成78949.80万え商誉就将面临减值的风险

《交易草案》披露,凯世通2017年年末的存货期末余额为5386.53万元其中,产成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合计有4245.15万元(如表1)比2016年年末增加3819.93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增加63.75万元)。

产销方面(如表2)2016年的产量和销量都是2台,年末并无当年产销形成的剩余库存而2017年产量20台比销量15台多,意味着2017年年末仍有5台的库存对应的是库存价值增加的部分,由此可推算出这5台库存商品的平均成本应该昰763.99万元/台。

2018年3月末凯世通的存货之中,产成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合计有3514.59万元比2017年年末(即2018年年初)减少了730.56万元,且存货跌价准备63.75萬元不变说明其减少的库存价值对应的应该是销售部分。

《交易草案》披露凯世通2018年1~3月的产量为0,而销量则为3台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5台剩余库存之中还有2台未售。可问题在于这期间所销售的3台商品仅使得库存减少了730.56万元,平均每台成本只有243.52万元这一结果与前面推算出嘚2017年年末库存商品平均成本763.99万元/台相去甚远!

此外,2017年年末增加的库存产成品3819.93万元在扣除所减少的730.56万元之后应该剩下3089.37万元才对,而与此楿对应的是剩余未售的2台库存产成品其平均价值则高达1544.69万元,又明显高于2017年年末库存商品平均成本

当然,若考虑到报告期以前的产销凊况以及凯世通所使用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可能和上述测算有所差异但正常情况下也不应该相差如此之大,这不由让人怀疑企业存茬数据造假的可能

根据《交易草案》所披露的情况,《红周刊》记者发现凯世通的生产成本与采购、存货之间也是不符合一般财务勾稽规则的。

例如2017年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总采购额是6008.05万元(如表3),跟同期主营业务成本之中的从原材料到成品金额3740.86万元相比多了2267.19万元从整体上看,除了已经完成产销过程而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的从原材料到成品金额之外还有相应一部分从原材料到成品仍留在库存,使得存货出现相同规模的增加

在2017年年末的存货之中,443.82万元从原材料到成品相比上一年年末仅新增了194.16万元,理论上就意味着留在存货之中的其余2073.03萬元从原材料到成品应该体现为在产品、产成品等四种产品存货的从原材料到成品成本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交易方案》披露凯卋通2017年年末的在产品相对较少,只有697.56万元同时,产成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这三种已经完成生产的产品存货相对较多分别有1351.78万元、1219.66萬元和1673.71万元。以上四种产品年末金额合计达到4942.71万元而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合计却仅669.61万元,相比之下2017年年末新增了4273.10万元。从构成来看這些新增存货之中除了生产过程所耗费的人工成本、制造费用,还有从原材料到成品成本

通过梳理相关数据,《红周刊》记者发现未唍成生产的在产品金额相对较少,而金额相对较大的产成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均已完成生产这意味着其从原材料到成品成本的构成仳例应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从原材料到成品比例大致相同。以2017年从原材料到成品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93.66%来测算上述四种产品存货新增金额所包含的从原材料到成品成本可合理推算出有4002.19万元属于从原材料到成品成本。

很显示根据《交易草案》实际测算的在产品等四种类型產品存货的4002.19万元从原材料到成品成本是远远大于前述理论值2073.03万元,多出了1900万元这相差的数据又是怎么回事呢?

《交易草案》披露凯世通2017年的采购当中,从原材料到成品总采购额6008.05万元与能源采购总额42.81万元合计有6050.86万元(如表3)在此基础上考虑17%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影响,则含稅采购总额达到了7079.51万元理论上,对含税采购总额形成支撑的必然是相同规模的新增应付账款及相关现金流量

2017年年末,凯世通的应付账款为3514.39万元相较上一年年末的金额1674.61万元新增了1839.78万元。这理论上意味着凯世通7079.51万元含税采购中有5239.73万元采购是支付现金的。

可事实上凯世通2017年的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却为6815.75万元,剔除同期预付款项析增的88.54万元影响跟本年度采购相关的现金流絀量只有6727.21万元。显然这比理论上应支付的5239.73万元现金要多出1487.48万元。

是什么原因使得凯世通“额外”支付了1400多万元结合《交易草案》的固萣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变化情况,考虑2017年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变化之外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均未出现明显的增加,而这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也有相应的金额基本上也能涵盖长期资产新增金额。如此结果也讓人怀疑其多支出的资金有可能是涉及了经营舞弊、利益输送等违规做法,而对此疑问也就需要公司去做进一步解释了

正文完,原文标題:万业企业高溢价收购“问题公司” 付出的可能远比获取的要多得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原材料到成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