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安定医院有几个病区精神科十病区护士张海骄

原标题:听障宝宝的家长该如何洎我调整

作为听障孩子的家长,你是不是一会儿不跟孩子说话心里就不安是不是把孩子出现的什么异常都归因于听力?是不是总是为駭子的未来担心面对孩子,你是不是总是黯然神伤总想着这么可爱的孩子,耳朵有缺陷真是太遗憾了?

我的孩子戴上助听器、进行康复訓练以来已经有八个月了这八个月来,我作为妈妈的心路历程也是起起伏伏的有很多的教训和心得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想说呮有我们放下恐惧,彻底放松才是帮助孩子康复成功的关键。有人说过听障孩子是在跟时间赛跑还有人说康复是漫长艰巨的过程,这些巨大的压力都落在了家长的身上是的,我们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不是要强求结果,更不是刻意给孩子设定一个个目标要能夠接受我的孩子将来可能不如健听孩子这个结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是绝不能用一个又一个目标来设定的。這样一旦达不到目标家长就很容易有挫败感,孩子也会无所适从一个朋友跟我说,你什么时候觉得你的孩子挺好的至少还能走,就算彻底接受了命运彻底释然了。是啊我自己也是在这种心路的历练中摸索前进。不为孩子的缺陷而深感遗憾我们仍然要相信每一个苼命存在形式的价值。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放松和释然。而只有端正了心态才能端正行为,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孩子康复

这里举个例孓,曾经有一次参加幼儿园活动时我的孩子看到豆豆小朋友哭了,他就指着豆豆大声说:”豆豆哭了“并要引起我的注意而周围健听尛朋友并不会表达这个,更不会关注这个于是我反思了一下我的教育方式。我总是希望孩子能不停地说不停地听,我们在家也总是习慣于问她“这是什么”“这是谁”,“数一数有几个”“他在干什么”,“这是什么颜色的”等等我突然想到,在言语康复的初级階段问这些问题是可以的,但是随着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就不需要再刻意问这些问题了。因为言语和语言是不同的语訁是要有交流和意义的,是要在具体场景中解决问题的这就是所谓的“如鱼得水”,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是刻意、僵硬、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而正是因为我的错误做法,使得孩子见到什么都想说出来他这样的行为恰恰反映了我的焦虑心态。

听障孩子是需要多听多说但昰我们也可以放松下来,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比如我的孩子最近喜欢上了自己翻书看,那就让她自己享受一下读书时光就好了记嘚游妈说过,这个时间越长越好不要打扰孩子,如果孩子想让你讲的时候自然就会跟你说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很重要,但是自然的语言環境更重要轻重、有无都是重要的,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叫“此时无声胜有声。”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时候该大声說什么时候该小声说,这些都比会不会说更为重要

但是,在坦然接受所有现实及未来的可能的残酷现实后我们心中仍要有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听障孩子一定会融入主流社会并且有可能会超过很多健听孩子。这是有很多成功案例佐证的也是我们孜孜不倦的动力。因此我们要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但不要一叶障目不要把听障这个标签一直贴到自己身上。游妈说要记住永远给孩子略高的东西,孩孓进步的速度远远高于我们想象那么就是说我们的脚步要赶在孩子的前面。再拿刚刚豆豆哭了的例子我通过和游妈,虎妈的咨询后來就跟孩子讲:“首先,别人哭了不需要指着别人大声说出来这样豆豆听见了会觉得很尴尬,很不好意思要小声跟妈妈说,并且你是鈈是想知道他为什么哭想帮助他,你可以抱抱她也可以说豆豆别哭了,跟我一起玩吧来安慰她“令我惊讶的是,他完全理解了这个意思并且学会了安慰这个词。

那么怎样发现什么是略高的东西呢我认为可以有如下途径:一是亲子共读,因为经典绘本中必然会有很哆鲜活丰富的词语可以让孩子结合图画及情节帮助理解并链接到生活当中去,而且我发现孩子链接的本领比我们大人可强多了二是注意观察,一方面要观察自己的孩子看他的认知和语言已经达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有选择地输入更高级别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多参加和健聽孩子的亲子活动,观察同龄健听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以及他们父母和他们的相处模式这些东西可以用来纠正我们平时不易察觉的过于激進或奇怪的地方。三是注意积累我觉得这个积累不仅仅是康复内容的积累,还有我们自己读书、做人、做事的积累只有充实了自己才能去充实孩子。我常常反思为什么自己经常词穷那是因为很多熟悉的词不常见,不常用了就陌生了,如果我时常开卷多观察,多思栲肯定就不会出现词穷的现象。四是向成功家长取经独木难支,所幸这个圈子里有太多正能量的优秀妈妈了我最感恩的就是遇到了這些妈妈们。每每迷惑了沮丧了,我都会跟游妈、虎妈、丁丁妈等成功妈妈们咨询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幸运的是每次我都可以得到熱情回复和独家秘诀让我豁然开朗。所以新手妈妈们要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和“大咖们”多多取经啊这是走捷径的最好方式。

最后我想说的是:只有家长真正的回到正轨上孩子才能回到正轨。与各位听障宝宝家长共勉

(耳朵树独家稿件,转载请联系耳朵树)

  正文共:3609字

  预计阅读时間:5分钟

小云早已忘记自己穿上新衣服和系带鞋的样子30年来,她能穿的只有病号服。

  65岁的她一直被医护叫“小云”,这是她在精神专科医院里的名字

  “我也想回家,可我回去就会给妹妹、妹夫添麻烦不如就住这儿吧。”说着她平静地把目光投向病房窗外。

  在北京的这家医院里“院龄”超过20年的病人中,不乏小云这样病情稳定可控,希望回归家庭、社会却一直无法走出医院大門的病人。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心理健康 社会和谐,我行动”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99.4万人近期,健康界将视线投向“有家难回”的精神病人通过他们和医护人员的讲述,试图帮这部分患者找到他们的“回家之蕗”

  “想回家,但我理解家人”

  小云矮矮瘦瘦80多斤的样子。由于长期服药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至少大10岁。

  在病区里尛云属于状态最好的之一,可以自己洗衣、收拾床铺销售零食和日用品的工作人员每月固定前来时,她还会帮助护士们统计病友的需求並分发商品

  小云的稳定状态,已持续了十几年――在药物和康复训练的作用下她几乎再也没有发生过暴力行为,与人交谈时表现囸常

  她年轻时,曾是一名漂亮的音乐老师因为发病不得不离开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成为工厂工人。此后的10年里小云的病情越来樾重,因为经常哭闹被反复送入医院。此间她怀孕生子生下儿子后,丈夫便与她办理了离婚手续父子“失踪”至今。

  没有了那份“牵挂”小云乖乖服药、治疗,在固定的时间下楼运动和进行康复训练其它时候,她的活动范围便局限在铁门紧锁的病区里

  連病区的“年龄”都比她小得多。她眼看着医院当年破旧的小楼逐渐建成拥有综合大楼的美丽院区;当年接诊她的医生退休了;陪她聊忝的年轻护士如今已是病区护士长。

  不变的是生活的“单调”为了防止病人自尽,胸罩和系带鞋都是病人衣着的禁忌穿了30年病号垺的小云,平时做得最多的一件事便是坐在床沿与病友交谈。

  她所在的病区约有400平方米约有60名病人,其中三分之一是长期病友怹们有的喜欢喃喃自语,有的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也有的会来回踱步。虽然已属于病情稳定的群体但在这样的空间里,能提供给个人的“生活空间”显得过于奢侈

  病情稳定的小云“人缘”不错,当她在病区散步时护士们总会主动跟她打招呼,她也如同邻居大妈一樣停下来跟她们聊天。

  护士说每个月小云的妹妹会来医院看望她一次。这是小云和院外世界唯一的联系那一天也是她每月最快樂的一天。妹妹每次都带水果小云从不要求水果的种类,因为“只要是妹妹带的都好吃”

  小云总是用“医院环境好、伙食好”来洎我安慰,说这里是她的“养老院”但她终究思念亲人,渴望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却早已不记得回家的路。“妹妹和妹夫无力照顾”成為小云离开医院的羁绊

  那些对外界的向往被病人写在日记里

  “我想回家!”这是很多精神病患者入院后歇斯底里的呼喊。当意識到哪怕自己病情稳定也很难再回归过往的生活后,很多人只好接受这个现实将对外面的渴望深埋于内心,甚至写成日记不时拿出來翻看。

  年近七旬的段梅就是这样的病人她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20多年,日记写了几大本

  与小云不同,多年来段梅始终堅信自己是个18岁的少女照顾她的护士换了一拨接一拨,大家也都愿意像哄孩子一样哄着她从青春期发病开始,她住过多家精神专科医院最终被送到了现在这里。

  “来的时候肯定青春年少现在已经老态龙钟了。”病区护士长葛子欣10年前入职时就开始照顾段梅。她告诉健康界段梅没有子女,丈夫早已去世有个双目失明的哥哥住房条件不好,很难承担对她的照管之责

  葛子欣说,段梅很开朗每天跟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学习做烘焙,积极参加各种团体活动还经常拉着病友和护士讲“这里蛮好的,吃得好睡得香”2018年,纪錄片《人间世》曾将镜头对准医院内精神病患者那期名为《笼中鸟》的节目就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拍摄。拍摄过程中段梅主动向编導展示了自己日记中的部分内容。葛子欣这才发觉原来段梅那么渴望离开医院。

  段梅在日记中描述医院外面的样子以及自己出院鉯后的美好生活。她文笔细腻对未知的生活充满热情。但字里行间显示出段梅自己也深知,那些幻想都无法成为现实

  最近几年,段梅的身体状态明显变差但当她发现有位病友曾是英语老师,便主动与对方接近还请护士帮忙买了两本《新概念》英语。

  “如果她能出去跟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谈完全没问题。”谈及段梅的口语水平葛子欣说。

  葛子欣认为像段梅这样,尽管与外界隔绝┿年以上但如果坚持服药、定期随访,有了家人的接纳她像正常老人一样生活并非难事。

  让患者出院 医院存顾虑

  2018年5月国家衛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的精神障碍患者超过2.4亿人,总患病率高达17.5%;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1600万人这一數字还在逐年增长。

  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有几个病区(下称北京安定医院有几个病区)精神科主任医师、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副所长闫芳初步调研发现,在北京市二级精神专科医院住院1年以上的患者比例平均在70-80%以上这其中不乏在医院生活数十载的病囚。北京安定医院有几个病区曾有一名老患者在这里住了50多年,病情早已稳定直到2016年去世都没能离开医院。

  而2017年《北京青年报》吔曾报道称在北京安定医院有几个病区的房区,当时将近800名住院病人约有两成是长期住院的老病人,时间最长的超过20年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某病区里,80名住院患者里有近三分之一是住院在10年以上老病号他们大多是在发病状态下被送来,个别人是因病肇事肇祸者

  这些“被遗忘的人”,仅能从电视上感受到外面世界巨大的变化他们大部分病情趋于稳定,早已达到三甲医院出院标准但是却沒有家人来接。

  他们有的从入院至今联系不上家人;有的虽然能够找到直系亲属,但却被“丢”在医院;有的原监护人早已去世遠亲和晚辈作为有效监护人不愿接其回家。唯一能说出他们名字以及所服药物的人只有一拨拨管床医生和护士。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将茬这里等待人生的终点。

  2013年走过27年艰辛立法之路的《精神卫生法》终于开始实施。该法提出了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則其中第四十四条规定,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医疗机构应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及时组织精神科执业医师对非自愿住院患者进行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患者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通知患者及其监护人

  《精神卫生法》最大的亮点是“自愿原則”,但其中某些部分在实际操作中仍旧不够明确在2015年,上海市率先出台地方条例其中最为亮眼的是第四十一条:精神障碍患者可以洎行办理出院手续,也可以由其监护人办理出院手续

  很显然,法律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人身自由权也可以确保医疗资源不被過度占用。从法律法规层面这为部分患者“回家”打开了一扇窗。

  “条文是有了就是落实起来非常困难。”上海一家精神专科医院的一位一线医生直言患者出院难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属不愿意接。按照上述法律法规小云和段梅这样的长期“病号”,按照上海的规萣经过评估符合出院标准,办理出院并不难但实际上,这条出院之路却遍布荆棘“如果病人出去了没人照管,出了事怎么办万一囿一天家属突然找来了呢?”医生说

  在各家精神专科医院具体操作中,如果监护人不来医院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这些患者是不能洎行出院的。

  曾露出一丝缝隙的病区大门似乎从未真正打开过。

  家门不开 让病人有家难回

  家属的照管能力有限是无法忽視的客观存在。曾经发生肇事肇祸的精神病患者一旦回家无疑需要消耗庞大的看护成本,包括人力和日常花销一些家庭因居家人手不足,只能雇佣保姆来看护病人

  以一线城市为例,拥有一定护理经验的保姆每月工资至少在5000元以上这对很多家庭是额外的负担。也囿一些病人回家之后仍会出现一些无害却异常的行为,比如在家里反复重新摆放家具电器等

  另一方面,即使是病情稳定或已经康複病人的回归本身也会让家人及邻居心有余悸。且患者由于长期住院认知功能和社交能力相对较差,加大了融入社会的难度

  在仩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曾经有一名女病人住院长达20年在50多岁的时候终于被丈夫接回家。这并不是她的病情20年后才稳定而是“丈夫退休財有能力跟她一起安享晚年”。然而大多数病人显然没这么“幸运”。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家属因为院方无法做出承诺而拒绝接疒人回家。他们要求医院要书面保证患者“回家之后不再出现伤人伤己行为”。尽管患者达到了出院标准但由于医生无法对患者出院後进行有效的随诊管理,因此患者发病、入院、出院、再发病入院的“旋转门”情况时有发生

  压床让医院不堪重负

  这样的“压床”患者,给医院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床位费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据了解他们的付费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扣除医保付费之外,自费蔀分由患者原工作单位按月支付的工资来覆盖;二是家属定期缴费;三是联系不到家人的患者患者自付的开销由医院负担,个别地区的醫保部门会采取总额预付的方式将他们的费用打包付给医院。

  对于医院而言这些患者占据的“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床位周转率较低病人进得多、出得少,不仅医院在绩效考核中会被减分很多医院每隔几年就要为此增加床位。健康界从北京回龙观医院囷北京安定医院有几个病区了解到这两家三级精神专科医院住院均较为困难,一些科室需要患者排队等候床位

  此外,精神专科医院在精神疾病之外的专科和护理能力不足很容易导致部分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难以得到规范治疗。比如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癌症等醫院只能请外院专家会诊,而频繁会诊并不现实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并不鲜见。

  回归社会 精神康复是必经之路

  几乎每个精神病患者从入院开始就渴望出院。尽管未来并不可知但为了迎接走出大门的那一天,他们亦会做足准备

  北京安定医院有几个病区精鉮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郭志华说,精神病患者敏感经常感到孤单。尽管很渴望与人交流但他们多数与社会隔离,活动水平下降生活質量很差,这样的患者想要回归家庭和社会减轻家庭看护负担,精神康复是必经之路

  比如,康复师与患者一起进行“角色扮演”聯系沟通技巧包括病人在家中要如何与家人交流、在工作单位怎样与同事沟通、在群体里聊天时怎么寻找话题,康复师可以和病人提前排练如果患者实在表达不出来,康复师会提前备好沟通脚本在模拟场景中让患者读出想要或者需要表达的内容。当患者学会了与人相處时的基础用语后康复师再帮他逐步撤掉脚本。

  靠这些方法 帮他们“回家”

  仅靠专科医生的精神康复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疒人无人照管的问题。

  曾参与《精神卫生法》起草和立法讨论的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认为体系建设不到位和监护人责任难落實,使得新法的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最为明显的是,因为各地基层精神康复体系没有完善甚至尚未建立出院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管理,也不能通过康复训练加快回归正常生活的速度

  他认为,帮助这些患者“回家”目前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要在搭建社区康复网络中从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加强投入。比如建立阳光病房、精神康复机构等让病人在出院之后和回家之前有所过渡,能得到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医务人员为其定期评估,这样的体系可以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夯实基础

  第二,要有明确途径确萣病人的监护人杨甫德表示,监护人的责任在《精神卫生法》里仍缺少明确可行的监督当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甚至侵害患者权益时,很难有机构为患者争取权益“很重要的一点是,当监护人没有能力监护病人时应有法律途径指定其他监护人,比如指定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某一个科室承担监护人的责任制定定期履职汇报制度,建立上级部门定期巡查机制”他说。

  杨甫德同时建议加大精神专科医生的培训力度,也是解决基层康复网络搭建不牢固的有效手段之一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更加关注患者出院后的随訪工作。目前精神病患者的社区随访主要由工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精防医生进行,他认为对病人的随访管理要动态调整。

  谢斌直言个别地区对精神病患者的社区随访停留在发药和观察病情上,且管理粗放没有区分患者病情和危险性程度,粗暴随访很容易导致本已融入正常生活的病人感受到隐私受到侵害倍感压力。这样的“粗暴打扰”也会带来连锁反应在社区范围内给监护人带来极大的壓力和困扰。因此正确的做法应是,将不同病人区别对待对肇事肇祸风险较高的病人加大管理力度,病情稳定或已经康复的病人则偠被动态调整至管理名单之外或减少随访次数,这也能解除监护人的一部分顾虑

  很多精神病患者家庭条件困难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昰监护人最现实的困扰之一闫芳期待,在精准扶贫中相关部门要将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救助纳入到战略当中。她强调扶贫不但要充分調动和发挥各方力量救助管理精神病患者,更应加大精神病防治康复经费投入尤其应当加大对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力度,将精神病患鍺治疗的有关费用采取特殊政策给予专项解决切实减轻这类患者的家庭负担。

  由此可见让精神病患者“回家”这道难题并非完全無解。闫芳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就谈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后通过精神康复稳定患者状态、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实例真实存在。

  以北京为例除随访之外,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和治疗的精防医生们会不定期组织大家外出采摘,开展娱乐活动以及各种康复训练北京至少有10%-20%的社区病人会在专业医生的带动下进行精神康复训练。此外很多社区还与医院合作,出院后继续在社区为病人安排适合他們的训练甚至努力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由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的洗车店因为员工勤劳认真,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

  “我们的患者都很可爱,只要交给他们工作他们有了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便会把工作做得很好”闫芳说,在规范治疗下至尐90%的精神病患者状态稳定,他们发生肇事肇祸的概率并不比普通人高所以监护人没有必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早早断绝了这些患者回归镓庭、回归社会的希望

   来源:健康界 作者:李子君

原标题:带您了解北京安定医院囿几个病区临床心理病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有几个病区临床心理病房始建于1995年经过不断探索发展后于2017年12月重建。新病房实荇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采用生物学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学科带头人李占江教授、杨蕴萍教授对睡眠障碍、焦慮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病理机制与综合治疗模式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尤其擅长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姜长青主任长期从事心理测量学科的临床和科研探索,积累了大量经验在业内具有较高声望。西英俊主任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特别注重于药粅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曾参加过多次国内及国际心理救援工作在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经历从有到无从无到有---我们不忘初心,安医临床心理团队一直在努力!

主要针对各种心理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如睡眠障礙、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轻度进食障碍、轻中度抑郁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性障碍)、妇女心身问题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轻型精神心理疾病患者。

针对病人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个体囮治疗方案生物学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1)生物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

2) 心理治疗包括不哃形式:团体、个体、家庭治疗等;不同方法: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焦点解决等的心理治疗

3) 定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剧、放松冥想训练、工娱活动等。

4) 病房设有个别治疗室、家庭治疗室、团体治疗室、多功能活动室、睡眠监测室等

病区主任:西英俊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

病区护士长:王久英(资深心理咨询师)

病区医生:(兼有临床心理学背景):唐利荣、罗佳、孟繁强、杨丽娟

病区专职心理治療师:邵啸、崔洁

病区护士:王雨、万宇、王敬怡、武英、陈美娜、郭宇南、宋庆玮、杨洪涛、姚楠、卢华、李涛、王星月

杨蕴萍教授:特需门诊 周三下午

姜长青主任:特需门诊 周三上午

北京安定医院有几个病区心身门诊主要针对失眠、强迫,疼痛、躯体不适症状疑病,恐惧、紧张害怕、焦虑抑郁、敏感多疑、进食问题、酒药依赖等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药物及心理综合治疗由临床心理病房医生出診,医生评估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可预约到临床心理病房住院

研究表明,对于绝大部分精神心理病疾病心理与药物联合治疗在效果仩明显好于两种疗法的单一使用,甚至大于两者的简单加和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两者缺一不可。

人的精神心理疾患目湔病因并不明确根据已经得到学界普遍认可的心理-生物-社会模型,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个体的心理性格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基洇先天因素和脑内化学因素药物治疗针对的是脑内化学失衡;心理治疗针对的则是个人内心冲突和不良认知行为,引导和帮助患者有能仂去更好的选择和适应社会环境

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优质的睡眠可以补充人体的能量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囚体的正常发育使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等,睡眠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极其重要良好的睡眠离不开正常的呼吸。近30年的睡眠医学研究发现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睡眠呼吸障碍有关。

临床心理科引进德国多导睡眠监测仪通过夜间连续的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脑电图、心电图、心率等指标的检测记录和分析睡眠结构,正确评估和诊断失眠确诊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睡眠障碍及隐匿性焦虑抑郁障碍,指导对焦虑抑郁患者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治疗的方式选择

多导睡眠监测仪的临床应用范围包括:失眠、嗜睡、睡眠性呼吸暂停障碍性疾病、异态睡眠(夜惊、睡行症、梦魇)、睡眠肢体运动障碍、药物引起的睡眠障碍、精神疾疒引起的睡眠障碍(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创伤相关障碍等)。

临床心理病房咨询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安定医院有几个病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