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帐怎么用微信转I帐给其他账号版本太老从要重新下一个会不会丢失文件以前的文件就是这样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引言:搭建微服务架构就像是买电脑,使用SpringCloud就是在买品牌机

昂,美好的天气裏不想直接说技术,给小伙伴萌看看傍晚的天空吧

—— 能找到天上的北极星吗?

上一篇文章中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轻松愉快的講解了架构的演变以及为啥会有微服务,什么是微服务不过在最后留下了一个小疑问:将架构设计为微服务需要一整套技术,解决服務调用服务治理,服务监控等问题

那么这些技术怎么来呢?

引言:搭建微服务架构就像是买电脑使用SpringCloud就是在买品牌机。

SpringCloud基於SpringBoot提供了一套微服务解决方案,包括服务注册与发现配置中心,全链路监控服务网关,负载均衡熔断器等组件,除了基于NetFlix的开源组件做高度抽象封装之外还有一些选型中立的开源组件。

NetFlix 是美国的一个在线视频网站,微服务业的翘楚,他是公认的大规模生产级微服务的杰絀实践者,NetFlix的开源组件已经在他大规模分布式微服务环境中经过多年的生产实战验证,因此spring cloud中很多组件都是基于NetFlix组件的封装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講到微服务是一套技术的合集这些技术里面有服务调用技术,负载均衡技术网关技术等等大大小小十几个技术。

那么问题来了在开發中,我们怎么才能找到这样一整套技术呢

第一种方案:就是自己需要什么找什么技术,但是这样会有一个问题技术和技术之间往往嘟会有一些兼容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很强的技术示例,中小型企业一般没有这样的实力

第二种方案:一些有实力的公司会洎己寻找一整套技术,并且做一些封装和整合然后开源让大家使用。SpringCloud就是这样的技术SpringCloud是官方封装好的一整套分布式微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我们也称之为微服务全家桶

举个通俗的例子:开发微服务相当于买一台电脑

  1. 自己找微服务的技术相当于自己组装电脑,需要自己選配零部件并且做组装整合,一般人搞不定
  2. 使用SpringCloud相当于直接买了一个联想的电脑,买品牌机厂家会把CPU 显卡等等都帮你配置好了,买來就能用

.....等一二十个技术,网址:

用过SpringBoot的小伙伴都知道SpringBoot开发之所以方便快捷,就是因为SpringBoot自动配置可以让我们在开发的时候不寫基本的配置通过完美的封装让应用可以做到一键启动和部署,而SpringCloud多个技术整合最复杂的过程往往是配置。

所以SpringCloud选择SpringBoot作为技术底层對目前各家公司开发的比较成熟、经得起实际考验的服务框架组合起来,进行二次封装屏蔽掉了复杂的配置和实现原理。让我们使用SpringCloud像使用SpringBoot一样的简单

  • SpringCloud的版本号没有采用 数字 命名,而是英文的单词?Angel、Brixton、Camden等都是伦敦地铁站的名称它们按照字母顺序发行。这个是主版本号我们一般会称之为 F版本,D版本

恭喜你完成了本章的学习,为你鼓掌!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请帮忙点赞,评论转发,这对作者很重要谢谢。

要掌握SpringCloud更多的用法请持续关注本系列教程。

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鹿老师的Java笔记将在长期更新Java技术圖文教程和视频教程,Java学习经验Java面试经验以及Java实战开发经验。

α版,此版本 表示该软件 仅仅是┅个初步完成品通常只在软件 开发者内部交流,也有很少一部分发布给专业测试人员一般而言,该版本 软件 的 bug 较多普通用户最好不偠安装。

β(beta)外部测试版
该版本 相对于α版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消除了严重的错误,但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经过大规模的发布测试来进一步消除。这一版本 通常由软件 公司免费发布用户可从相关的站点下载。通过一些专业爱好者的测试将结果反馈给开发者,开发鍺们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该版本 也不适合一般用户安装。

该版本 已经相当成熟了与即将发行的正式版相差无几,如果用户实在等不忣了尽可以装上一试。

试用版软件 在最近的几年里颇为流行主要是得益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该版本 软件 通常都有时间限制过期之後用户如果希望继续使用,一般得交纳一定的费用进行注册或购买有些试用版软件 还在功能上做了一定的限制。

未注册版与试用版极其類似只是未注册版通常没有时间限制,在功能上相对于正式版做了一定的限制例如绝大多数网络电话软件 的注册版和未注册版,两者の间在通话质量上有很大差距还有些虽然在使用上与正式版毫无二致,但是动不动就会弹出一个恼人的消息框来提醒你注册如看图软件 acdsee、智能陈桥汉字输入软件 等。

在非正式版软件 中该版本 的知名度最大。demo版仅仅集成了正式版中的几个功能颇有点像 unregistered。不同的是demo版┅般不能通过升级或注册的方法变为正式版。

以上是软件 正式版本 推出之前的几个版本 α、β、γ可以称为测试版,大凡成熟软件 总会有哆个测试版,如 windows 98 的β版,前前后后将近有10个这么多的测试版一方面为了最终产品 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尽量减少了软件 Φ的bug 而 trial 、unregistered 、demo有时统称为演示版,这一类版本 的广告色彩较浓颇有点先尝后买的味道,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自然是可以免费尝鲜了

正式蝂,不同类型的软件 的正式版本 通常也有区别

该版本 意味“最终释放版”,在出了一系列的测试版之后终归会有一个正式版本 ,对于鼡户而言购买该版本 的软件 绝对不会错。该版本 有时也称为标准版一般情况下,release不会以单词形式出现在软件 封面上取而代之的是符號 (r) ,如 windows nt(r) 4.0、ms-dos(r) 6.22 等

很显然,该版本 是与 unregistered 相对的注册版注册版、release和下面所讲的standard版一样,都是软件 的正式版本 只是注册版软件 的前身有很大一蔀分是从网上下载的。

这是最常见的标准版不论是什么软件 ,标准版一定存在标准版中包含了该软件 的基本组件及一些常用功能,可鉯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其价格相对高一级版本 而言还是“平易近人”的。

顾名思义即为“豪华版”豪华版通常是相对于标准版而言的,主要区别是多了几项功能价格当然会高出一大块,不推荐一般用户购买此版本 通常是为那些追求“完美”的专业用户所准备的。

该蝂本 型号常见于百科全 书中比较有名的是微软的encarta系列。 reference是最高级别其包含的主题、图像、影片剪辑等相对于standard和deluxe版均有大幅增加,容量甴一张光盘猛增至三张光盘并 且加入了很强的交互功能,当然价格也不菲可以这么说,这一版本 的百科全书才能算是真正的百科全书也是发烧友们收藏的首选。

专业版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开发工具软件 而言的专业版中有许多内容是标准版中所没有的,这些内容对于一個专业的软件 开发人员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微软的visual foxpro标准版并不具备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的功能,这对于一个完整的开发项目而言显然是无法忍受的若客户机上没有foxpro将不能使用。如果用专业版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企业版是开发类软件 中的极品(相当于百科全书中的reference版)。拥囿一套这种版本 的软件 可以毫无障碍地开发任何级别的应用软件 如著名的visual c++的企业版相对于专业版来说增加了几个附加的特性,如sql调试、擴展的存储过程向导、支持as/400对ole db的访问等而这一版本 的价格也是普通用户无法接受的。如微软的visual studios 6.0

其他版本 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版本 外,還有一些专有版本 名称

升级版的软件 是不能独立使用的,该版本 的软件 在安装过程中会搜索原有的正式版如果不存在,则拒绝执行下┅步如microsoft office 2000升级版、windows 9x升级版等等。

oem 版通常是捆绑在硬件中而不单独销售的版本 将自己的产品 交给别的公司去卖,保留自己的著作权双方互惠互利,一举两得

网络版在功能、结构上远比单机版复杂,如果留心一下软件 的报价你就会发现某些软件 单机版和网络版的价格相差非常大,有些网络版甚至多一个客户端口就要加不少钱

该版本 有时也会被称为共享版,其特点是价格便宜(有些甚至完全免费)、功能单一、针对性强(当然也有占领市场、打击盗版等因素)与试用版不同的是,该版本 的软件 一般不会有时间上的限制当然,如果用戶想升级最好还是去购买正式版。

一直想写写有关我这个 O7 的使用感受但是一直没时间,其实双 11 趁活动就已经购入了这款耳塞但是年尾一直工作忙,想着到年前放假可以多点时间写写有关 O7 的使用体验,结果疫情爆发小孩子出不去,整天陪着小孩子结果发现比工作还忙。到了 3 月初才想起已经不能再拖了,再拖的话估计我连是什麼原因买这耳塞也想不起来了。

第一条购买的魔浪耳塞 I2

我在 18 年买了个魔浪的 I2其实 I2 一直用得不错,我在 O5 使用感受的时候也有写使用感受夶家可以看看。I2 的质量不错到现在还在服役,但是 I2 很难作为通勤耳塞外形跟我平时的衣服不搭,跑步隔音太厉害带单边的话,剩一邊容易甩线长距离跑步耳塞容易带不牢(10 公里内可以无视了),所以换了 O5

O5 的使用稳定性不错,用了一年多中间没怎么掉过链子,而苴配合耳塞盒子一个月不用充电,商用和运动用也可以但是在 6 月的时候,一次旅行我把右耳给弄丢了,这时候很不习惯我的是动鐵版,问问客服加一边耳要 200 块,那时候动圈版特价才 350觉得一边耳塞要 200 块不划算。而且据说 O7 要在 7 月出来了直接等 7 月,到了 7 月说还有很哆 BUG 要完善继续等 8 月,还是不行一直等到 10 月尾终于出来了。看着双 11 有优惠支付了 100 定金,双动铁版最终 669 成交

双 11 下单,4 天之后O7 到手,應该是第一批 O7 用户但不得不吐槽的是,可能是新产品BUG 很多,连接非常不稳定而且耳塞不支持音量调节,还有我比较注重的功能就昰声控按键,居然要触摸三下才出来在用 O7 的朋友可以试试,在耳朵上触摸三下非常高难度,这功能等于是废掉了使用体验不好,我連开箱之后的耳塞图片都懒拍了跟客服反映了问题,过了一天客服叫我退回去,给我换刷了新固件的来回折腾了 10 天,终于收到了新嘚 O7这个过程中,客服的服务还是非常不错的问题都是有问必答,换回来的耳塞没有再出现问题

跟 O5 的包装对比O7 的包装更加简洁,但是峩觉得 O5 的包装给我感觉更好些

打开包装就反过来了,觉得 O7 里面更好

日常晒家当配件跟 O5 时候一样,一样是绿色换成了 TYPEC 线,不过从 I2 用到 O5中间还帮朋友买过几个动圈的 O5,数据线看起来挺漂亮实际质量不怎么好,我原配的那条 O5 线充几次之后就不行了,充不进电O2 那条充過 10 次也这样。。不过还好现在手机都是 TYPEC 线,这个没多大问题至于说明书,跟 O5 一样制作也相当精美,耳塞给配了各种大小的耳塞套

O5 外观更圆滑,O7 菱角分明

O7 颜色采用了更加低调的枪灰色但是在不同角度,颜色会有所变化图中看起来有点带金色,O5 看起来时尚年轻泹是 O7 多了几分稳重,看起来感觉更高档我觉得二者的外观设计是各有特色的。

看官方数据O7 的电池是 40MA,O5 是 60MA,用了更小的电池和使用了触摸所以让 O7 体积更小了

前面都有一个 MIC 孔

O7 后面多了一个 MIC 孔,作为双重降噪设计

背面的触点也有很大区别O7 从 O5 的三触点变成了双触点。

同为各系列的旗舰版O7 的滤网是红色的,O5 是银色的

二者的做工都非常好,结合很紧密结合位很平均,握在手

感很好烤漆的表面使用磨砂处理,所以防滑性不错单纯做工来说,O7 和 O5 都很好比起一些国际大厂,一点也不差

O7 便携盒的重量只有 O5 的三分之一,便携性大大提升以前絀去跑步,我是不会带 O5 便携盒的但是中途如果要摘下来会很麻烦,因为没地方放怕丢失。O7 的便携盒则好带很多虽然续航时间缩短了,但是一个星期的续航也完全够用了用续航时间换取便携性,我觉得是可取的

打开盖子,里面的处理有所区别O7 采用的都是带磨砂的紋理设计,防滑性更好 O7 还带有三颗 LED 电量提示灯,用起来更加方便O5 旧版是没有电量提示灯的,后期出的版本都带了提示灯但是提示灯仳较简单,只是通过二种颜色来提示电量明显是不够精准。

在连接方面非常简单,直接取出来手机搜索就可以(新买的时候,耳塞觸点有贴纸记得取下来)。二边耳塞最好都分开配对这次耳塞的连接比 O5 时候更快(其实 O5 已经很快),这次 O7 是只要把便携盒打开耳塞還没取出来就会自动连接。

至于操作对比 O5,O7 的变化很大,从之前机械按键操作变成现在的全触摸操作这也是为什么 O7 可以做小的原因。不過操作的逻辑还是比较接近的音量大小也是分二边耳朵控制(左耳小音量,右耳大音量)

O7 左右只有一个触摸按键,在中心部位所以岼时在拿耳塞的时候,要适应一下不然容易误碰。

下面是基本操作的方法:

轻点一下:左耳调小音量右耳调大音量,可以循环调节對比 O5,音量调节的设计有改进以前 O5,如果你按左耳把音量调得过小你想要调回大,得按右耳这时候如果你没带右边,你只能按手机叻(如果耳塞音量调到最小调手机音量也没救了)。这次的 O7你把音量按得过小的话,只要继续按音量就会从最小变回最大,如此重複循环这个改进必须好评。题外话我的 O5 掉了右耳,现在左耳音量调不大声音了想当成单耳用也不行了。

长按 2 秒:左右耳都是调出手機语音助手无论小爱还是智慧体生物,或者苹果 SIRI都可以调取出来。

轻点二下:左右耳都是同样操作没来电的时候,是播放和暂停操莋如果有来电,就是接听和挂断

轻触三下:左耳是上一首歌曲,右耳是下一首歌曲

虽然触摸操作解决了许多在 O5 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泹是新问题也同时出现在带上耳朵的时候,触摸操作只能盲操触摸和盲操本来就是二个相对立的点。如果只是控制音量点击一下,個人认为倒没什么问题但是在进行暂停和播放操作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要快速点击二下,你经常第一下点到第二下很难点到,这样僦变成误操作详情看图片。

你突然举起手要连续点击二下耳朵同一位置是有难度的。

所以我用了这样一个方法,用拇指和中指捏着聑塞之后食指就可以固定的连续按二次甚至三次了。我用了 2 个月之后其实连击二下已经可以不用这个方法了,直接盲按感谢 O7 让我多掌握了一项技能。

总体来说O7 的操作操作体验是有提高的,如果之前的 O5 操作体验是 6 分那么 O7 就应该有 7.5 分,按照 AIRPOD 为 10 分标准的话考虑到 O7 这么尛的体积,要把这些操作都用一个触摸按键去实现也只能这样了。配合一下语音控制我觉得大部分操作都不是问题,这里顺带说说新妀进的话筒

我之前的 O5 文章,因为是使用了 1 个月左右的文章所以之后的体验我没写上去,O5 最大问题就是话筒新的时候,通话不算很好但还凑合,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可能跑步汗水多的原因,O5 的话筒灵敏度越来越差不单单是通话质量问题,我经常怎么用微信转I帐给其怹账号发语音按了 10 秒语音,他给没了前 3 秒之后有时候连后面 3 秒都没了,非常不稳定结果到后期,我日常使用都是用回我的传奇这佽的 O7 话筒使用了双,提升的确很大通话非常稳定,哪怕怎么用微信转I帐给其他账号也极少几率会出现录音丢失的情况,可以放心使用除了稳定性,话筒的通话质量也非常不错我之前用的传奇 5200,在骑车 35 公里的时候还能保持很好的话筒通话质量,虽然 O7 没那么牛但是茬 20 公里时速以内,通话质量还是有保证的而且这是建立在单边耳塞的情况下。

还有一个小缺陷O7 不支持双联,就是不能同时连接二台手機虽然现在大部分双卡用户都是一机双卡,但是双机双卡的用户还是会有的就好像帖主我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还好我把另外一台手機的来电全部转接到另外一台哪里,影响就不大了

看见很多值得买的评测,觉得他们都少了一个项目就是运动佩戴评测,魔浪本来就昰一家定位运动耳塞的厂家三防和佩戴牢固是卖点之一。这里我把评测佩戴和运动时候的使用感觉放一起说说其实前代产品 O5 的佩戴舒適性已经很不错,不过由于电池容量的问题O5 要重一点点,而且体积更大没那么贴耳,当然如果你没佩戴过 O7,上面那些你未必能感觉嘚出来没对比没伤害。O7 能让你佩戴更长的时间也不会感觉累,O5 长时间佩戴会有耳涨感不过 O7 从耳朵取下来的时候,记得要拿着二边鈈然容易触碰。

其实我个人不太喜欢全密封的耳塞隔音太厉害,这次的 O7 是半开放的我本来以为隔音是没那么好的,但是实际使用O7 的隔音还是这样的,当然这个并不是缺点,看你使用的场合在出去工作或者跑步的时候,我都是习惯带单边在跑步时候,我试过不同距离和速度去测试 O7有半马的,也有一公里配 3 的O7 都没让人失望,佩戴非常牢固O5 的佩戴不是不牢固,在日常佩戴O5 的稳定性也很好,但昰在跑步的时候只要你跑的距离太长,出得汗太多在 13 公里左右开始(秋天)就会有点松动的感觉,当然不是掉下来的那种松动,只昰有一点点漏音

以前我用 O5 跑步的时候,有些歌曲调得音量太大想调小只能用手机,现在只需要循环按音量键就可以了便利性提升不尐。虽然歌曲选择操作还是有点反人类不过我个人习惯,都是在运动前把歌曲做成歌单,基本都不会选择歌曲操作所以问题不大。O7 茬运动连接的稳定性也非常好把手机放腰包背后,耳塞带右耳极少出现掉频情况。听筒器效应方面O7 对比 O5 提升也很明显,我把剩下的 O5 咗耳带上右耳带 O7,不放音乐前提下走动O7 的听筒器效应很轻微,O5 则要明显很多但是如果播放音乐之后,O5 的听筒器效应也接近没有了

續航能力方面,虽然 O7 的电池只有 40MAH比 O5 的 60MAH 少了 20MAH,但是官方参数都是 8 小时的音频播放能力应该说用了不同的芯片之后,对电路进行了优化吧实际使用,我跑个一个小时步电量显示只去掉了一点点,2 个小时的话只掉 4 分 1 电左右,跟我之前的 O5 使用差不多因为疫情影响,我长時间佩戴 O7 的机会比较少所以这次测试并不严谨,但是根据电量的损耗应该是跟 O5 差不多的。最长的一次半马跑完去了 4 分一格电左右,洇为疫情影响所以近来都没跑过全马。

最后的音质评测O7 有二个版本,一个单动铁版本一个双动铁版本,不知道单动铁版本跟我手上嘚 O5 是不是一样呢我手上只有双动铁 O7 版本。

我的 O5 掉一边耳朵大半年了所以不能进行 AB 对比,只能靠印象来对比我手上还有一条朋友的 O5 动圈版,其实无论从定位还是价格来说我觉得二者对比意义不太大,不过我下面还是会说说的

配的前端是华为 MATE20PRO,旗舰机的音质还是算不錯的(在手机里面)至于此耳塞不是发烧耳塞,我也不是发烧用途所以就不打算搭配发烧器材测试了。

第一耳的声音O7 的声音非常平衡,声音的分离度很高很典型的多单元声音特性,之前的 O5 单动铁有很明显的单单元特性声音分离度不高,为了圆滑的中频高频有所收敛,不突出延伸感不强,和中频的结合倒是挺不错过渡平滑,这类高频的声音特点就是耐听缺点就是没什么特色。

O7 的高频改善明顯延伸好了许多,而且对中频密度没什么影响高音线条的刻画好了很多。中频保持了 O5 的特色带有不错的密度,声音比较圆润尤其囚声,O7 的声音比较擅长人声听起来很舒服,尤其女性嗓音也会有一定的毒性低频典型的动铁特色,没有动圈那种拳拳到肉的感觉动態表现一般,但是瞬态表现不错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量感适中有一定的下潜。O7 的音场表现也不错听流行是足够有余了,而且各种聲音的表现都很清晰丝毫不会出现任何混乱的感觉,三频的结合很不错

总体来说,O7 的三频很均匀中频稍微突出,对于大部分音乐都適合尤其适合人声为主的流行歌曲。低频不算缺点但是对于运动的朋友来说,可能不如动圈版的 O5 低频来得过瘾毕竟动铁和动圈的低頻动态是有差距的,但也算不错了绝对不会是像 ER4 一类的打点低频。而且 O7 比 O5 更好的话筒适应的人群更广,这样的调音除了运动,平时聽音乐和手机操作应该更适合毕竟动圈 O5 除了更过瘾的低频之外,其他没有一点是比双铁的 O7 好的可以说是偏科生,但是你如果喜欢在运動中有更过瘾的低频其他都不在意,动圈版 O5 无疑更为适合

话筒提升非常明显,接近完美

操作有所提升,虽然没有完美但已经可以接受

佩戴舒适感提升不少,听筒器效应很轻微

电池盒便携性提高很大。

配送的数据线质量比较差

虽然声音素质有提升但是对于运动用戶,低频动态还是有一点欠缺

不支持双联,不能同时连接二台手机

最后说说说说价格官方 799 元,现在一般都能 719 左右到手相对之前 O5 上市 499 嘚价格还是高上不少。其实我觉得对比很多国际品牌一千多块的真无线耳塞O7 的总体实力都不虚,但是 O7 就是亏在了品牌上面而且对比很哆发烧品牌,O7 的三防性能更优至于音质,我觉得哪怕发烧品牌受无线限制,也就那样了当然,是个人意见不接受抬杠,你觉得发燒品牌好就买发烧品牌好了与我无关。所以 719 的价格个人觉得还是值的,对比 O5使用体验实在好太多,单单那个话筒体验就秒杀掉了想想之前用 O5,发怎么用微信转I帐给其他账号的时候得把耳塞关掉,发完怎么用微信转I帐给其他账号重新打开这样反复操作,结果后期O5 我基本都是运动用,话筒直接当是不存在的了

以上就是我使用一段时间 O7 的感受,唠叨的地方太多不知道大伙能不能看完。中间其实峩买了不少一买回来都心血来潮想写写体验,但都因为太忙或者太懒给耽搁没写,希望以后自己能多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用微信转I帐给其他账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