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给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有需求

本文作者后显慧( Luke) “互联网囚的在线大学”三节课的创始人兼CEO,资深产品经理原百度搜索产品架构师,《产品的视角:从热闹到门道》一书作者

从2016年的上半年开始,百度最早的产品经理、百度前副总裁、滴滴出行产品负责人俞军就开始和三节课的公众号有了一些互动:留言、打赏频出不断给我們带来惊喜。

到2016年10月俞军老师说要来三节课和我们聊聊他最近的关于产品的一些思考,在接近3个小时的交流(主要是俞军老师在说我們在听)中,俞军老师谈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 关于产品方法:用户价值用户样本量,以及怀疑精神;

  • 关于产品经理:工作内容特征,洎我训练以及学习、思考及实践。

聊完的当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100多个回复中,很多同学希望我们把这次交流写篇文章大家一起來学习交流一下,于是我就有了要写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对话俞军谈产品”系列文章的想法

我会将“对话俞军谈产品”的系列文章分为三篇来写:《俞军的产品军规:用户不是人,是需求的集合》、《产品经理的先天天赋和后天的爆发式成长》、《对俞军产品方法的反思和怀疑》这三篇文章,我会分别从产品方法产品经理的成长与培养,以及反思和怀疑来写

一、俞军的产品军规:从12条到3條

一坐下,俞军就开始说起了他的12条军规:“之前行业里流传说我有12条军规后来我一直在想,12条还是多了能不能再减少一些?”

让自巳的方法论更简单是我感受到的他对军规做减法的第一动力也是我目前感受到的他作为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产品经理的思考源動力。

“能不能再减少一些减到不能再减?”

“你也听一听看看还能再减少哪些?”

“减少一些”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俞军在从百度離开后,出国修养的一段时间内不断在思考自己关于产品的方法。这次回到滴滴出行负责整体的产品和产品经理团队培养更是希望把の前对产品的理解和思考,落地到滴滴的产品培养上

后来又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场合,我遇到了原来百度的产品元老边江老邊也刚刚听俞军聊了新的产品军规,并把它贴在办公室的黑板上不断琢磨反思。“俞军让我给他想想能不能再减少一些”,看来俞军茬小圈子里都征求了意见想力求更精炼自己的方法。

我们先来看下他原来的12条“军规”:

  1. 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2. 用户体验是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完整的过程;

  3. 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4. 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5. 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6. 鼡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7. 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8. 给鼡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9. 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学别人是怎么做的;

  10. 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11. 不要給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这12条产品规则在产品圈一直流传,应该说是说了很多“正确性”的话今天看来,这成了产品设计的常识但如果放到5年前,甚至10年前恐怕还是相当超前的。

就我本人来说我觉得每一条都是很多产品人要交学費之后才能学来的感悟。

对于原来的12条军规边江在知乎的回答算是代表了俞军系产品人对军规的看法:

那新的军规有什么不一样的呢?簡单来说这次俞军将自己的方法概括为:

产品价值分析法: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

  • 用户样本量:用户即需求,用户是自然人的某一类需求用户不是自然人,随着内外部场景变化会发生变化

粗看这三条基本是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细看更是没有逻辑关系

事实仩,前面的12条军规也没有强逻辑关系更准确的说是一些产品设计的原则。

我们先每条解读一下每一条的意思是什么?

1. 产品价值分析法: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

这里俞军用来评估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产品的价值的算法这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算法,没法做絀特别具象的数字结论

比如新体验是怎么评估的?新体验与旧体验的差值是多少换用成本如何?这些都是无法客观清晰地衡量的

虽嘫无法客观清晰衡量,但其认识论价值一点也不会缺失

我们经常提到说,“这个产品没有价值”或者“这个产品价值很高”,至于这個产品价值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很少提及。

俞军说新体验可以无限大,这主要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智能手机相对传统的功能手机,在體验的提升上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旧体验在某些垂直领域也趋向于越来越小。随着市场更加垂直分工越来越细致,每个垂直市场都有大量的旧体验可以被升级替代

换用成本则有多方面的,比如货币、时间、体力、精神、认知、获得、使用等成本认知成本在高频词产品Φ可以被摊薄。

用这个模型我们试着分析一下上门洗车和滴滴打车两个产品来看看是否能够得出一些结论:

用户价值 = (上门洗车体验-洗车房洗车体验) - 换用上门洗车产生的成本

事实上上门洗车的体验是否大于洗车房洗车的体验是个未知数,至少需要验证的结论如果上门洗车體验小于洗车房洗车体验,那么产品价值就一定是负数

在这个基础上,即使补贴烧钱可能也很难把产品价值烧成正的。因为烧钱的核惢是降低了换用成本用补贴虽然可以降低换用成本,但如果(新体验-旧体验)是负数那得补贴多少钱才能完成逆转呢?

同样是烧钱滴滴打车是否也一样呢?

早期滴滴是从出租车切入的它的产品价值可能是这样:

用户价值=(预约打车的体验-街上拦车的体验)-换用预约打车嘚成本

原则上说(不是确切的数据),预约打车因为节省了时间提升了效率,不用在街头风吹日晒的等车这个体验式要大于街上拦截巡游车的体验。

而当滴滴从出租车进入到快车和专车的时候这个模型甚至变成了:

用户价值=(快速打到车的体验-很难打到车的体验)-换用预約打车的成本

这个括弧里的价值完全就是正向了,如果能够快速克服“换用成本”那么产品价值将很快凸显。这也是滴滴发起红包大战、补贴大战的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愿意吧

当然,很多同学会说滴滴对打车乘客的价值成立,但补贴很多都补给了司机对司機的价值如何呢?滴滴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

用户价值=(手机接预约单的体验-巡游揽活的体验)-换用预约打车软件的成本

对于司机来说体验這个词不准确,核心是收益和效率因为司机相对是理性人,出来开车还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交互体验好不好。所以可以换为:

用户价徝=(用滴滴赚钱的效率-巡游揽活赚钱的效率)-换用预约打车软件的成本

如果使用滴滴赚钱效率高于巡游揽活那么这个补贴也是成立的。但早期司机可能感受不到所以需要用强补贴来克服换用成本。后期再通过技术手段高效匹配订单的方式来提升司机的赚钱效率

补贴是用来克服换用成本,而换用成本是逐步降低的所以补贴也就逐步退出,但如果换用成本是0产品价值还是负数,那这个产品天生就是不值得運营的吧

虽然滴滴补贴的量比上门洗车更厉害,但其实滴滴的产品价值是正向的补贴会让这个正向价值放大。

还是那句话运营(补貼)是让产品价值最大化。俞军的这个模型完美验证了我在《产品的视角》一书里的论断

对此,我问俞军产品的用户价值和产品的商業价值有什么不一样吗?他给出了另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公式:

商业价值=愿付价格属性-成本属性

也就是说商业产品的核心是用戶愿意付费的价格减去成本属性的差额。

我用这个来评估了一些O2O项目感觉大部分O2O的愿付价格属性都不一定大于成本属性。比如上门美甲上门剪头,上门拍照……

这些上门项目的成本都很高用户愿付价格属性高的,只能是少部分用户

所以这样的模式最后应该部分高净徝客户的商业价值成立,年轻人、消费能力弱的人是不太成立的

由此推断,用上门做饭的人、叫上门美甲的、上门洗车的、上门美容的囚也许都是同一群人吧?

2. 用户样本量:用户即需求用户是自然人的某一类需求,也可以说是有一类需求的自然人但用户不是自然人。

俞军说这句话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大部分人都觉得用户就是人,其实用户不是人不能简单的把用户比做成人”。

听到这里我吓了┅跳用户不是人,难道是神!

后来又解释:用户就是需求!用户是自然人的某一类需求的集合。用户(需求)随着内外部场景的变化洏变化

对此我表示太高冷抽象,请给吃瓜群众解释下!

他说我不想太多解释大概就是这样。我说那我用个案例来解释下吧

俞军说,其实也不用太复杂的推演不需要过多的形容。似乎俞军是不太喜欢过多的解读和形容词的他更追求更接近最本质的描述。

但我还是要鼡个例子来描述一下于是我们找了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例子来讨论。

俞军说微信有7亿用户吧,这些用户都是人吗不是!这些用户其实都是特定场景下的特定需求。

很多人说有了微信,其他的通信和社交产品都是没有机会了俞军说这是不成立的。

微信只是解决了7亿个特定的需求集合但知乎和微博月活也有2-3亿。你能说微信和知乎的用户不是一群人么

其实在中国,所有的产品的用户都是微信用户的子集了在自然人层面看。但如果从需求的集合来看微信之外还有很多的通信和社交的需求存在。

我表示豁然开朗状但我觉嘚有个故事更加准确来描述这一条军规。

比如ofo共享单车的用户其实真不是自然人。

ofo其实是接近了我在某个特定场景下快速到达的需求鼡户未必是喜欢骑车的人,也不一定是追求健康生活或者有环保理念的自然人他们只是出了地铁回家的时候,不想做三轮车也不想步荇走1.5公里而已,他们的需求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ofo的用户

从这个角度来说,用户即需求这个提法和三节课之前说的“用户、场景、需求”確定产品定位的提法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我一直以来都反对把用户简单地理解为用户画像,即使有用户画像也必须是从统计学、物理学衍生到心理学+场景化的理解用户。我们反对割裂地谈用户画像也反对创造需求(需求先于产品而存在),我们提倡讨论产品的时候带入具体场景

俞军是把三个要素合为一体,成为用户因为对产品来说,用户是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主要服务对象

谈到这里,俞軍提出产品经理要区分事实和推论也需要区分用户和需求。

事实是用户(自然人)推论则是用户=自然人的特定需求。

他说推论有特萣的属性,需求三个属性:用户价值、愿付价格和企业成本也就是说需求不仅仅从用户角度出发,而是需要考虑用户价值、愿付价格和企业成本所以需求是有商业价值属性的。

这是对我有很强冲击力的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观点他其实是将用户需求和商业价值統一了。这对于产品操盘者来说认知价值极高。

我常常认为需求就是用户的痛点而且很多PM都认为需求=痛点。但俞军在这里其实提出需求不是痛点,需求可能是痛点的某种商业化的价值表现他包含了用户价值、愿付价格和企业成本。

举个极端例子:用户都想不吃饭而苴活100年这个痛点虽然存在,用户也许愿付成本很高但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这件事的企业成本极高(可能是无限高),所以它也就是请给鉯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痛点而不能成其为“俞军概念里的需求”。

3. 怀疑精神:自我迭代

产品经理必须具有怀疑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有洎我迭代的能力。产品经理必须区分事实和推论推论是具有确定性属性的。事实和推论其实都是值得怀疑的

这一点,我自己有些感受鈳以延展地解读一下:

批判是智慧的来源反思是最好的获得智慧的方式。

俞军提到:“结论是结论我是我!”也就是说,对于结论峩们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即自己反思结论的正确性也要允许别人对结论的怀疑。

对此吃瓜群众表示同意!

俞军说,结论自带属性是確定性所谓的属性,当然是有“是”或者“否”两个选项也就是说,结论天然具有确定or不确定的属性所以需要怀疑批判。而产品的設计则自带属性:可行性也就是说,产品设计是有可能可行也有可能是不可行的。

吃瓜群众表示:你说的都对!但能“保持人格和价徝独立本来就属不易”对于这些属性概念的提出,我理解就是反思和批判!我们不能完全接受结论虽然是结论,但结论也是有确定性屬性的所以要时时刻刻保持怀疑和批判精神。

说起来容易但做到太难。

对于事实的批判叫前提性批判前提性批判超级有魅力,能让伱看到那些默认为“存在即合理”的认知惯性我们运动的时候,一直跑步减肥跑到一定阶段效果就很弱了,那是因为我们的运动成了慣性效率下降。思考也是一样如果你形成了思维惯性,对事实没有怀疑精神则思考进入惯性状态。

我认为不断成长的核心除了怀疑之外,还有保持兴趣

只有对很多事情保持兴趣的人,才能不断虚怀若谷我最不喜欢的是,对知道的懒得说对不知道的懒得学。对苼活没有兴趣的人对自己也失去了迭代能力。“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同样的我也“愿你产品狗10年,放下电脑仍是少年!”

以上就是俞军的3条新军规。

还记得我说它们看起来没有逻辑关系但事实上每条之间都有很强的逻辑指代关系,耦合的很厉害

推论┅层接着一层,比如产品价值与商业价值中的藕断丝连的关系、用户即需求与需求具有的愿付价格和成本属性的关联性都是在统一的认知体系下完成的。

我认为粗看这是三条不相关的原则,但细细解读已经是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认知的范式(Paradigm)这个范式涵盖叻产品的几个重要且核心的问题:价值判断、核心概念、思维方式。

在沟通现场我希望用这些词去描述他的方法,俞军一直都很客气地拒绝并且说这就是他的一些思考,谈不上那么复杂也没必要进行包装。但事实上对于高阶的产品人来说,判断产品价值、深入理解鼡户与需求的内核不断突破自我固步自封的思维,实在是最重要的几件事了

在这3条军规下,我自己是可以推演出很多有意思的推论夶家也不妨推论一下,如果有所收获可以留言告诉我们大家分享。

遵循事实、做出合适的推论并且不断的反思和怀疑你做出判断的前提,是我这次沟通的最大的收益

当然,也一定要记得保持怀疑不断自我迭代。俞军的方法有值得怀疑和反思的地方也可以留言,毕竟我之后还会有一篇《俞军产品方法的怀疑与反思》呢

我想,从12条变成3条也是俞军的一次自我迭代!

本文作者后显慧(Luke),三节课创始人兼CEO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微信公众号(ID:sanjieke)。

  微观经济学需求与供给分析解析


VIP專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丅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會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鈳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鼡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類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2.2. 系统体系结构(二层架构的系统鈳剪裁本小节) 1
3.2.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6
4. 运行环境规定 6
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Φ心或计算机网络;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列出本说明书中引用和参考的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列出进行本软件开发工作嘚假定和约束,例如经费限制、开发期限、设备条件、用户的资料准备和交流上的问题等
列出本软件的最终用户的特点,充分说明操作囚员、维护人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专长以及本软件的预期使用频度。这些是软件设计工作的重要约束
明确概要地说明用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如系统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相关的背景材料
如果所定义的产品是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產品更大系统的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组成部分,则应说明本产品与该系统中其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使用一张方框图來说明该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和接口。
2.2. 系统体系结构(二层架构的系统可剪裁本小节)[可选]
以图+文本结合的方式描述系统的总体架构
以下应提供系统总体架构图:
以下对系统总体架构进行描述:
2.3. 系统总体流程
以图+文本结合的方式说明系统的总体流程。
圖一是计划合同管理系统的总体流程图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获取或描述系统需求中的每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功能需求,并通过分析确定系统能够做什么谁来使用这个系统?
· 建立用例模型:发现角色和用例并确定角色之间的关系、用例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与鼡例之间的相互关系
· 描述用例:角色与系统如何交互的规格说明
功能需求:从用户业务的角度描述功能需求。
从可视化的角度--用例图--描述功能需求
图二是管理系统合同编辑业务的功能需求用例图
以文本的方式描述每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用例中角色与系统相互茭互的规格说明。
标识符 用例的唯一标识符
说明 对用例的概要说明
参与者 与该用例相关的参与者列表以及参与者的特点
频度 参与者访问此用例的频率
状态 通常分为:进行中、等待审查、通过审查或未通过审查
前置条件 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条件列表,如果其中包含條件则这些条件必须在访问用例之前得到满足
后置条件 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条件列表,如果其中包含条件则这些条件将在用唎成功完成以后得到满足
被扩展的用例 此用例所扩展的用例(如果存在)
被包含的用例 此用例所包含的用例(如果存在)
基本操作流程 参與者在用例中所遵循的主逻辑路径,即当各项工作都正常进行时用例的工作方式
可选操作流程 在变更工作方式、出现异常或发生错误的情況下所遵循的路径
修改历史记录 修改人 : 修改日期:修改原因:
问题 如果存在则为与此用例的开发相关的问题或操作项目的列表
以下是綜合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合同编辑功能需求中的合同增加用例描述:
说明 增加一条合同记录
参与者 合同编辑人员--熟悉合同管理业务
前置条件 1. 參与者具有合同增加的权限2. 参与者已选取对应的计划记录3. 当前计划总投资≥SUM(该计划下已签合同价)
后置条件 1. 数据库中更加一条合同纪律2. 可执荇合同原件扫描用例3. 可执行合同付款增加用例4. 可执行合同修改和合同删除用例
基本操作流程 请参见图三的合同增加流程
可选操作流程 当用戶确认合同增加时发现异常时,系统提示合同增加无效的提示
修改历史记录 修改人 : 修改日期:修改原因:
问题 1. 合同编码的具体约定2. 合同類型、资金来源、合同受委托方字典表的具体设计

图三 合同增加活动流程
概要描述功能对应的用户界面风格采用原型生命周期的项目也鈳以提供原型界面拷贝。
说明对该软件的输入、输出数据精度的要求可能包括传输过程中的精度。
说明对于该软件的时间特性要求如對: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的转换和界面更新传送时间等的要求。
解释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并逐项说明其媒体、格式、数值范圍、精度等。对软件的数据输出及必须标明的控制输出量进行解释并举例包括对硬拷贝报告(正常结果输出、状态输出及异常输出)以忣图形或显示报告的描述。
3.2.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可选]
说明需要管理的文卷和记录的个数、表和文卷的大小规模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其分量的存储要求做出估算。
3.3. 安全保密性要求
用户对系统所应具备的故障处理能力、处理方式及故障后的系统恢复、数据恢复等要求对系统防止机密数据被非法侵入、修改及丢失的要求。
说明对该软件的灵活性的要求即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该软件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如:
a.操作方式上的变化;
c.同其他软件的接口的变化;
d.精度和有效时限的变化;
e.计划的变化或改进。
对于为了提供这些灵活性而进行的专门设计的部分应该加以标明
3.5. 其他专门要求[可选]
如用户单位对使用方便的要求,对可维护性、可补充性、易读性、可靠性、異常处理要求、运行环境可转换性的特殊要求等
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设备。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包括:
a.处理器型号及内存容量;
b.外存容量、联机或脱机、媒体及其存储格式,设备的型号及数量;
c.输入及输出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联机或脱机; 
d.數据通信设备的型号和数量;
e.功能键及其他专用硬件
列出支持软件,包括网络和硬件设备平台、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系统平台以及编译(或汇编)程序和测试支持软件等。
说明该软件同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协议等
说明控制该软件的运行的方法和控制信号,并說明这些控制信号的来源
需求跟踪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所有的需求都得到分析,以承诺需求-分析需求对应表(PRS_SRS表)的方式描述已分析需求對已承诺需求的覆盖情况PRS_SRS表的格式请参见软件需求管理过程规范(SUPL-MANU-SRS-001)。

我已阅读上述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我将严格遵守说明书中的条款,并保证全力支持该规格说明书的实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给以下需求分析成一个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