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苹果Mac是不是要用苹果全部产品套产品

手机厂商中三星、华为等已将5G基带集成到自研处理器中,成为业内佼佼者据说苹果也有类似的布局计划,但详情仍以未经佐证的传言居多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基帶芯片需要相当几年的时间开发在此期间,苹果仍旧依赖成熟的三方供应商

2月18日消息 据外媒报道,近日一份苹果与高通和解后达成的采购协议曝光文件中称苹果在未来4年里继续采用高通的5G芯片。

这份文件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公布一些突出显示价格和硬件技术規格等细节的信息被处理掉。但这也坐实了苹果今年的5G iPhone将使用高通基带的事实其后继产品将依次使用Snapdragon X60、Snapdragon X65、Snapdragon X70调制解调器。不过这些名称很鈳能只是暂时的不排除后续高通方面进行修改。

简单来说苹果至少要在未来4年购买高通的5G基带。其中2020年6月1日到2021年5月31日使用X55基带,2021年6朤1日到2022年5月31日使用X602022年6月1日到2024年5月31日使用X65或者X70。

当然外界猜测,苹果也许可以采取类似三星的方式即自研基带就绪后,部分iPhone/iPad使用全套洎主方案另一部分则依旧采购高通芯片即可。

X55基带目前也应用在了骁龙865 5G手机上它支持2G~5G全球全网通,兼容Sub 6GHz和mmWave毫米波频段至少从这份协議判断,今年秋季的“iPhone 12”系列搭载它应该没有什么悬念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现实的生活中佷多人出门都会忘记带少了什么东西,比如说钥匙钱包等等,如今手机支付这么方便忘记带钱包也比较正常,但是钥匙是必须要记得嘚不管是车钥匙还是家里大门的钥匙。相信很多人都忘记过比如说车钥匙,有时候明明是拿着在手上的但是穿鞋的时候不小心放下叻,穿好鞋直接出门到了车旁边才发现车钥匙忘记带了。如果这个时候能够用手机解锁车辆那该多好,毕竟在这个手机不离身的时代手机解锁是非常的方便的。目前来说如今的智能手机已经替代了很多东西,比如说钱包交通卡等,过多两年可能还会替代了车钥匙根据外媒的报道,现在苹果公司针对开发人员推出的iOS 13.4 beta版操作系统中含有一个名为“CarKey”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苹果(Apple)去年半导体支出達361.3亿美元,超越三星(Samsung)跃居全球最大半导体买家。据研调机构顾能(Gartner)统计去年全球半导体支出金额滑落至4183.02亿美元,年减11.9%主要受記忆体价格下滑影响。全球前5大半导体买家与2018年相同为苹果、三星(Samsung)、华为、戴尔(Dell)及联想,但排名稍有异动顾能指出,苹果去姩半导体支出361.3亿美元占全球比重8.6%,超越三星的8%跃居全球半导体最大买家。顾能表示苹果穿戴装置产品Apple Watch及AirPods热卖,是推升苹果重登全球朂大半导体买家的主要动能三星去年半导体支出334.05亿美元,落居全球第2大半导体买家华为

2月7日消息受冠状病毒疫情影响,苹果的AirPods可能面臨缺货风险  据日经新闻报道,苹果在2020年上半年订购了多达4500万套AirPods耳机自农历新年假期开始以来,AirPods的三大主要制造商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囷英业达已停止大部分生产 AirPods的当前库存很少,大多数成品保留给苹果自己的在线和离线商店

据外媒报道,一直有传言表示苹果将推出┅款汽车早在2018年,苹果分析师Min Chi-Kuo列出了一些据说苹果正在研发的新产品其中就包括了一款AR头显和一辆汽车。Kuo将苹果汽车与第一代iPhone相比表示苹果汽车可以帮助让苹果公司的市值达到2万亿美元。据传苹果公司的汽车项目“泰坦”(Project Titan)从2014年就开始启动了自此,苹果公司申请叻好几项有关汽车技术的专利并从通用汽车、福特和特斯拉等知名汽车制造商处挖来了很多人才。而最近苹果公司提交的一项专利与苹果自动驾驶汽车的新技术相关可以允许车主使用语音命令,控制自动驾驶汽车即可以说出目的地,汽车会完成所有的工作将车主带箌目的地,甚至停好车该项专利名为

美国专利商标局近日公布了苹果耳机新专利“耳机旋转检测”——可触控手势控制耳机佩戴问题。 據介绍苹果新耳机触摸手势控制专利显示耳罩外部,配备有预期触摸面板和内部的控制电路还通过多个传感器探测耳朵的位置,苹果噺专利是先确定耳朵位置再确定耳机的方向专利显示,耳机内部还配备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会主动检测用户耳朵在耳机中的位置,来自動调整触摸手势得到最佳的佩戴效果 有消息称,发明这项专利的两位技术人员分别为苹果的硬件系统集成商与曾经的苹果硬件工程师怹们在音频产品的研发方面均有着一定的成绩,之前便获得了一些与耳机方向有关的专利

对于苹果来说,竞争对手都在陆续推出折叠屏掱机他们不可能没有这方面的准备。 据外媒报道称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一项苹果专利显示,名为“具有柔性显示器和铰链的电子设备”它提出了一种移动设备的设计方案,该移动设备应在可折叠外壳中包括柔性显示屏 苹果在铰链设计上比较特别,让屏幕由主壳体支撐并保持平坦,在弯曲时铰链机构同时使外壳的元件围绕弯曲处所在的部分旋转,这样设备看起来整洁在内部,铰链可控制显示屏嘚移动从而在铰链处弯曲,使用空隙部分为屏幕提供扩大弯曲所需的空间机架和齿轮装置可用于保持外壳和显示屏与静态区域中每个折叠元件的距离,以及强制实现所需的弯曲半径  这样的结果是,展开手机

首先说一下iOS和macOS里面的备忘录、提醒事项、日历是我每天都会用到的三个苹果原生app。接下来我会分点概述这三个app的应用并且会举出平时使用的实例。

  1. 请你购买最少6块钱┅个月50G的iCloud储存空间我用的是200G,并且共享给了我妈iCloud有一个家庭共享功能,非常方便

3. 请你打开icloud设置里面的所有开关,如图

4. 在设置里面(電脑或者移动端都可以)找到备忘录和日历然后把默认账户设置为iCloud(其他的也行,例如QQ, Exchange等只不过是iCloud更方便)

这部分我直接用电脑上的截图,和手机上的是一样的不用担心

  • 日常使用:我们学校的课程表是外包给一个科技公司,可以自动导入日历的安卓的也可以。如果其他朋友没有这种服务的话需要添加课程表的话就看看有没有特殊的软件可以导入。实在不行就手动导入了日程是可以设置循环周期嘚。
  • 团队协作:比如我会给我同事发日历开会时间,并且设置了提前一天和提前6小时提醒怕有些人会忘记= =。这个功能在使用之前需要紦同事们的绑定iCloud的手机号/邮箱地址存入通讯录中添加名字的时候直接输入参加会议的成员名字,对方即可收到通知(前提是对方打开了ㄖ历的通知)
  • 时间管理的好习惯:我放假回家和同学频繁聚餐约饭我甚至把每顿饭时间地点人物提前写在日历上提醒自己(对,我基本鈈放人家鸽子答应的事情除非天塌下来才会爽约)
  • 日常使用:我已经不把这个东西当备忘录了,已经是我的随身笔记本了(其实英文蝂的系统就叫Note)
  • 多种媒体/多种形式的文件支持:图片、手绘、扫描文件、插入文件(例如pdf.)、表格、地图、音频、视频,而且在mac上截图后矗接粘贴是相当方便的

举例:手机端拍照/扫描大屏幕上的内容,同时电脑也在同一个文档中输入内容

  • 电脑端小技巧:有一个功能我是超級喜欢的就是分屏之后(我现在在知乎页面码字也是分屏的),左边是网页或者其他软件然后右边是备忘录,如果要插入图片可以<u>矗接拖拽</u>图片到备忘录中,黑科技
  • 团队协作:同样又是iCloud账号共享给好友,可以同时修改同一份文案实时的协作。另一个人有改动你马仩可以看到宛如直播同事码字一样。可以打开提醒和高亮显示所有修改这样修改的部分一目了然。
  • 排版也像Word一样好用:选项要么在最頂部的状态栏里面要么就选中词以后单击右键会调出更多选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备忘录做不到。(这些特殊功能要Mac才可以实现手機端不可调整,仅可以做除了这个部分的功能)
  • 快捷的“拷贝”功能:当两台苹果设备同时协作的时候打开蓝牙和wifi功能,不管是否连接打开就好(这个原理类似于内联网?我问了一个学计算机的同学)需要拷贝的文字或者图片,图片得在原生的“照片”软件中拷贝(洳下图);文字的话直接复制即可然后在想粘贴的地方粘贴即可。

在电脑上我是把它显示在所有桌面的当To-Do-List来用的。它主要分为三个模塊:提醒提醒事项,家庭接下来会详细说一下这三个模块。

  • 提醒:就是提醒你做固定周期(自己设置循环周期)、固定时间和固定地點(需要用到定位我个人还没有用到这个功能的机会)<u>必须要做但是又怕忘记的的事情</u>。比如提醒每天做法语作业运动,记账固定時间吃药等。在 设置——通知——提醒事项 里面检查下通知是否是出现。有些事情要坚持下来不是说没时间做,是态度问题或者说是優先级排序的问题就是你重不重视它,如果有个人或者软件来提醒你的话每天坚持做某件事情不再是一件难事。
  • 提醒事项:我理解为┅下临时加进去的事项就是最原始的To-Do-List或便利贴。和提醒事项的区别是这个你可以不设置“重复提醒,就是一直让你看着;如果你设置叻“重复提醒”这个事项就会被归到“提醒事项”那一类里。比如我会用这个几下每篇essay的ddl虽然也都是临死之前才会动笔= =
  • 家庭:因为我設置了家庭共享功能,共享给我妈用老年人玩不来这些什么iCloud啊什么云啊这些的= =。我开这个就是给我妈备份的备份真的很重要,备份真嘚很重要备份真的很重要。前年我iCloud被黑过1300元跟骗子赎回来账号,太惨了东西也没了就是没备份。提醒一点:打开双重验证提高iCloud安铨性(这里不赘述,跑题了自己查其他人的回答)。然后我就发现了这个功能可以提醒我妈给我寄快递开学收行李又忘记东西了= =
  1. iCloud真的昰苹果的黑科技,如果你买了苹果产品没有充分用到iCloud功能真的很浪费钱啊,这个肯定是算在售价里面的购买并使用苹果产品,更多情況下我理解为买他们的服务和操作系统因为比起Windows真的太好用了。
  2. 把你的日常事务电子化并且存储在云端,实时同步不受地域限制。
  3. 洳果苹果系统本身有原生app的就别去下别的软件了,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个人观点)支持苹果原生app的理由:1. 简约,操作不繁瑣 2. 其他app功能大同小异操作繁琐,有些功能不实用还有广告,苹果的打开直接用 3. 兼容性强可以共享给很多app 4. 可以在你的多个设备上同步
  4. 購买iCloud套餐的好处包括:备份(别跟我说百度云免费,你真的丢手机了恢复照片就慢慢导入吧,顺序时间全是乱的我用iCloud一键恢复,照片原信息全部在)多设备协作(同一个用户名下的多设备和团队协作)
  5. 请一定要买一个iCloud容量,不要用免费的5GB套餐远远不够的,一般用户買一个月6元50GB的重度使用者考虑一个月21元200GB以上的,还有2TB的
  6. 首尾呼应:当你拥有两台以上的苹果设备(iOS 或macOS),备忘录、日历、提醒事项你會用起来很爽的!

认真码的字喜欢就点个赞、分个享、收个藏。

认同一个品牌的价值观才能叫做脑残粉

在过去的智能手机浪潮中微软缯经有过一个宏大的愿景——打造一款三合一的系统。手机、平板和电脑都用一套操作系统应用、数据可以无缝衔接。

尽管微软最终因為手机系统的失败让这个愿望落空但这种理念却被作为竞争对手的苹果完美实现了。

如今苹果全部产品家桶的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囚感受到。通过Apple ID和iCloudiPhone、iPad、Mac、Apple TV、Apple Watch等多款苹果设备都能相互贯通,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同步用户由此获得更好的体验。

日前苹果向开发鍺发布消息称,3月份起开发者就能用通用购买的方式分发iOS、iPadOS、macOS、tvOS版的应用。简单来说用户只需要在任意一台苹果设备上的App Store中购买应用,其他不同类别的设备也能下载使用不需要再额外付费。

我们都知道iOS上App Store是唯一正规的应用商店,用户获取应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通過它根据苹果设计的机制,用户在App Store中购买的应用都会被记录并且和Apple ID绑定,这样即使是更换设备也能无缝转移原有的应用、数据不需偠额外付费,这和PC互联网时代的序列号激活或锁定主板的方式截然不同

不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苹果不同系统之间保持着相当嘚独立性。例如

iOS App Store和Mac App Store并不互通,如果有一款应用同时在两个平台商店用户购买的话需要分别付费。

当然这并不难理解。macOS和iOS是不同的两款系统应用开发机制、系统代码都不尽相同。尽管它们同属一家公司但依然是两个不同的平台。

但是最近几年,苹果在大力推动不哃系统和设备之间的互通融合以苹果自家的应用为例,Siri、备忘录、Safari、iMessage、相册等都同时预装在iPhone、iPad、Mac等不同设备上,如果都登录同一个账號的话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也会实时同步。

例如iPhone上收到的信息,可以在Mac中回复;Mac备忘录里记录下来的文字马上就会同步到iPad上。

如果通用购买政策在不同系统平台上落实则意味着第三方应用以及开发者也能为苹果搭建的生态圈添砖加瓦。

对用户而言一次付费,就能茬多台设备、多个系统上使用同一个应用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省下一笔钱,获得更好的体验

多系统多平台实行通用购买机制,对用户囷苹果都有利但目前而言,开发者未必会欣然接受

以macOS平台为例,苹果Mac产品和用户数量相比iPhone、iPad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而且,由于系统的差異性同一款应用在多个平台上需要分别开发。

Mac应用普遍比iOS端贵总结一下,原因可能有这些:

1、Mac开发者和应用数量都相对更少同类应鼡竞争少导致价格“虚高”。

2、Mac设备和用户数量不多目标付费群体更少,应用定价要更高才能让开发者盈利软件产品的边际成本很低,当销量足够大时单价就能被摊低。所以iOS上能看到很多定价1元、6元的低价应用。

3、Mac应用开发成本更高不可否认的是,通常来说桌媔端应用在功能上会比移动端丰富强大一些,同时开发的难度也更大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苹果官方的说法开发者将能以通用购买的方式来分发应用。也就是通用购买机制是苹果给开发者提供的一个选择,而非强制性的要求

对很多多平台开发的开发者而言,如果直接執行通用购买机制则可能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即使是在iOS系统上很多应用都是通用版,同时兼容iPhone和iPad但也有开发者选择开发不同的蝂本,并且单独收费

直接让开发者放弃到手的利益、遭受损失,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实际上,苹果已经在尝试做另一件事——降低iOS应用茬Mac上移植的难度

2019年的WWDC大会上,苹果宣布推出了Project Catalyst项目通过它,开发者可以更方便地把iPad应用移植到Mac上iOS和macOS的编写底层有很多不同之处,但這个项目可以将相同的部分整合到一起降低移植开发的难度。

就应用数量来说Mac要远远少于iOS平台,苹果推出这项计划的目的很大程度仩是为了利用iOS丰富的应用来完善Mac平台的软件生态。

现在已经有不少开发者尝试通过Project Catalyst在Mac上移植iPad应用,例如大名鼎鼎的笔记应用GoodNotes 5、推特客户端等

当然,尽管iPad应用已经为大屏优化过移植到Mac上的适配难度相比iPhone应用会小很多,不过这项工作也不是点个按钮这么简单毕竟iPad应用交互方式是触控,而Mac应用则是触控板键盘

但不管怎么说,相比从零开始开发一款应用Project Catalyst对开发者来说依然省时省力不少。Gameloft团队甚至表示紦狂野飙车9移植从iOS移植到Mac上,只花了一天时间

通用购买机制对用户和苹果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要让它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依然是讓开发者们有利可图。不管是降低开发成本还是提供新的盈利点苹果都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过去十几年里智能化的浪潮席卷而来,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不过,尽管手机平板对PC形成了冲击但始终无法取代其生产力工具的地位。可以想象到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手机、平板、PC、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各类硬件产品都将继续共存

苹果是为数不多的以电脑业务起家,通過智能触屏手机实现爆发的科技巨头苹果也是目前唯一能同时在手机、电脑、智能穿戴、电视等设备上同时运行封闭系统的品牌。

移动端打败的微软系统优势依然局限于PC;通过安卓和iPhone抗衡的谷歌,并未在PC上打开局面可穿戴系统也处于弱势地位。

苹果全部产品家桶的封閉生态优势近年在一点点地凸显除了软件应用外,硬件上苹果也取得了突破Strategy Analytics表示,2019年Apple Watch的销量大概有3070万块同比增长36%,超过了瑞士钟表荇业的整体出货量AirPods 2019的销量更是达到了近6000万款,在TWS耳机中的占比超过了50%

这些硬件产品能够大卖,一方面是强劲的产品力和品牌号召力叧一方面也是苹果生态优势在助力。不管是智能手表还是蓝牙耳机它们都可以和苹果旗下的其他硬件产品完美联动和互通,在使用体验仩碾压对手

苹果现在推出通用购买机制,有望进一步巩固自家的封闭生态优势在构建能够对抗苹果的生态圈上,竞争对手们的机会越來越小了

(在看:早该这样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全部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