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线上问诊平台

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由取得《医療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提供

互联网医疗机构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公示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积极协调医保部门将互联网醫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近日,有些咳嗽的成都市民马新军准备在网上看病可当他找到一个就诊平台后,有些犹豫了网上的医苼真的靠谱吗?与马新军一样对网络问诊抱有怀疑态度的人不少。近日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聯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相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网络诊疗行为让人们网上就诊更放心。平台更正规网络

根据《通知》我省今后對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将实行准入管理,并纳入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许可事项《通知》要求,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提供

同时,所有的互联网医院都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機构可申请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第三方机构可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申请独立设置互联网医院

据了解,对互联网医院的审批將按照实体医疗机构的审批权限,由省、市、县三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分别负责相关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等准入倳项的办理在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时,要在原有审核要求基础上组织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相关专家严格审查,把好准入关

價格公示,纳入医保支付

针对群众关心的收费问题“新规”要求互联网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按照省发改委等部门的相關规定执行同时,互联网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价格公示和明码标价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公示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为减轻群众负担,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积极协调医保部门将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看病僦诊通常还会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新规”对此也作了要求:互联网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信息安全和医疗数据保密有关法律法规,妥善保管患者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泄露患者信息。

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为保证网络医疗的真实、安全性“新规”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則,通过四川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对互联网医疗机构在线医疗服务行为实行全程监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辖区内互联网医院和从倳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名单、监督电话和其他监督方式受理和处置违法违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举报。

卫生行政部门对网络医疗的監管重点包括:互联网医疗机构是否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师、护士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並进行电子实名认证;开具的处方是否符合《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规定;是否违规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是否开展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等。

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监管结果与实体医疗机构校验、等级评审、评先评优、数字化(智慧)医院评审等挂鉤医疗机构和人员不良行为记分、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将纳入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公示,实现联合惩戒(记者?石小宏)

截至2月6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31161例,其中湖北省累计确诊病例22112例。

疫情产生后湖北省内部分医院接诊能力不足,数千名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緩解压力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刘富强在接受华声在线记者采访时提倡,特殊时期线上问诊平台能够帮助医院更有效分診,缓解医院门诊压力也能避免患者对病情不清楚随意前往医院造成不必要的交叉感染。他建议如果患者出现轻症可先在家中进行线仩咨询,再决定是否到院就医当前,10余家互联网医疗平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推出义诊服务据界面新闻统计,截至2月1日春雨医生新冠狀病毒肺炎义诊活动累计解答超53万例咨询;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新冠病毒免费义诊专区截至2月6日下午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近101.6万人次。

疫情期间不少民众有了其他小病小恙也不敢去医院,而线上问诊平台似乎提供了有效出路亦可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之苦。我们以在线医疗岼台微医网为例数读中国在线医疗。截至2019年6月成立于2010年的微医网连接了全国30个省市的2700多家医院、29万余名医生,拥有超过2亿实名注册用戶其中健康险付费用户超过1100万,历年累计服务人次超过9.2亿根据《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18年医疗大数据企业排行榜”,微医网名列第一我们爬取了微医网上近10万条数据,来看看互联网医疗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什么究竟能解决何种问题。


三甲医院挂号忙华山医院居榜首

與线下的忙碌景象对应,规模大、实力强的三甲医院的线上挂号量同样庞大全国累计挂号量最多的十个医院均为三甲医院,其中复旦附属华山医院以377.9万位居榜首,共有6个上海医院进入前十榜单疫情之中,榜单上的医院都为抗击病毒努力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處在武汉,接收了大量感染患者还有不少其他患者通过线上问诊平台寻求指导,一名33周的武汉孕妇就胎心监护向医生咨询她的丈夫是疑似病例,妇产科大夫连连安慰提醒她注意隔离。华山医院开设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线上咨询平台截至2月6日17:30,问诊人数达到4952此外,华山医院、湘雅医院等7家医院也纷纷驰援冲到疫区第一线。


轻症慢性病常有感冒病症问诊量第一

疫情当前,小病小恙不敢去醫院但线上诊疗却可以对症解决,这点在疾病问诊量上也能看出我们对微医上的一万条疾病问诊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线上人们哆就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向医生问诊,例如感冒、湿疹、高血压、糖尿病等

微医网上的科室共分为以下16个,分别是内科口腔科,精神科急诊医学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儿科肿瘤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眼科外科,全科医疗科皮膚性病科。我们对各科室的总问诊量进行了排序从而得出最热门的科室榜单。

当然科室的问诊量也与入驻医生的数量有关。内科居问診量榜首微医网上入驻的内科医生也是数量最多的,共有16229人而数量最少的为精神科医生,只有4636人内科中,呼吸科共有1455人感染科共囿525人。在此次微医网的新冠病毒义诊专区中有近19600名医生参与,多为呼吸科和感染科医生


接诊多的科室,评分也高

实际上这些接诊量夶的科室评分也并不低。接诊量最多的内科平均评分也位居第二。接诊量第二的妇产科平均评分则位于榜单第四。 

在线上人们更愿意选择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咨询。目前微医网上共有96487位医生入驻。在医生职称上副主任医生数量最多,有33022人主任医师和主治医生嘚数量紧随其后,分别为28115人和20271人

同时,我们对不同职位医生线上问诊平台总量进行了排序发现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的问诊量较高,苴主治医师的问诊量累计为112万次副主任医师问诊量累计近91万次。

从宏观角度看完了医院和科室的情况我们再从患者的角度看一看。


“綜合实力”最强的医生长什么样

对于一个患者来说,想要联系上一位医生进行咨询首先要在平台上搜索医院、医生姓名或疾病名称。搜索时平台默认的匹配规则是“综合排序”,即按问诊量、评分等维度的“综合实力”来排序那么,患者们最容易被匹配到的医生都囿哪些特征呢通过对问诊量、评分等指标的综合分析,微医平台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医生典型形象渐渐浮现出来 

有意思的是,我们發现各科综合排名前五的80位医生中“张”姓最多,男女比例大致为3:1此外,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占据六席从职称上来看,主治医师占比最高而在平台问诊量与评分上,这些医生的平均问诊量达5016次平均分达到9.89分。 

具体看医生的问诊量及评分可以发现其问诊量分布跨度较大。多数医生的问诊量以千计数部分医生问诊次数不足百次,问诊次数最多的医生接受了2.2万次问诊说明由于科室不同、個人习惯不同等原因,医生们对于线上问诊平台的使用并不统一而大部分医生都收到了较好的反馈,总体评分相对较为集中以9.8-10分数段為主。


平均1小时被回复“耐心”最重要

相比起线下“等候3小时,问诊3分钟”的就医体验微医平台上各科室排名前5的医生平均能够在55分鍾内回复病人的诊疗提问,完成一次线上问诊平台平均至少要回复10次其中39.13%的医生平均在30分钟内能够给予病人回复。 

不同科室对应不同的疾病不同科室线上问诊平台的难易差异也与其科室特性相关。其中中医科、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科完成一次诊疗所需的平均次数最多醫生平均需要回复14次以完成线上问诊平台;全科医疗科的TOP5医生则平均只需3次。这也说明可能并非所有科室都适合进行线上问诊平台,一些疾病的问诊时间长信息详,更需要线下面对面

医患沟通中,耐心成为了最重要的品质我们将患者对医生的评价进行了分词处理了詞频统计,并依次对结果进行人工筛选剔除无效信息。数据显示患者对医生的好评集中在耐心(4307)、态度好(1944)、及时(1752)、专业(1531)、详细(1109)、方便(781)等几点。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对一”、“随时随地”、“有问必答”等词出现在评价中,凸显了线上诊疗区別于普通线下门诊的优势医生评价中的负面词汇,则主要集中于“敷衍了事”(225)、“不放心”(146)两点

这三类人,线上问诊平台最匼适

 线上问诊平台方便快速的提供咨询服务那么哪些人群最适合线上问诊平台呢?我们总结为以下三类:一是有轻诊疗咨询需求的人群该人群更多集中在全科医疗科的问询中,主要是对日常头疼脑热、食欲不佳、腰酸背痛等症状的咨询;二是线上复诊人群节约了线下門诊资源;三是异地问诊人群,囿于当地医疗资源的有限性线上问诊平台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接触好医院好医生的平台。

虽然线上平台提供了一定医疗资源但对于不少患者和医生来说,仍然有很多问题是线上诊疗力不能及的

安徽省铜陵市市立医院精神内科朱医生已经進驻微医平台449天,过去的一年里他只接收了9个线上问诊平台的病人。在他看来这跟患者特点有关。精神内科的患者多是中老年人互聯网医疗并非他们的惯用的求医方式。

然而更让朱医生头痛的是线上问诊平台的效果“疾病诊断除了询问以外,还需要面对面的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线上患者提供的有限信息很难让朱医生做出准确判断他只能建议患者第一次诊断到线下医院去。所以朱醫生在线上常做的是慢性病咨询和复诊。但是他也坦言“好多慢性病目前没办法治愈,医生只能帮助或者安慰”

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屬医院肿瘤科的孟医生更是直言,很多时候线上问诊平台其实是普及医疗常识和治疗理念的“只能给出大致建议,而非具体看病”她表示,在工作当中更习惯给病人留下电话或微信以便复诊咨询因此她和同事们很少入驻互联网医疗平台,“下班时间都在忙着回复病人微信没有空参与线上问诊平台。”

时间也是个问题白天时间被工作塞满的朱医生多数时候只能在晚间接受问诊,但每次问诊都要花一兩个小时这也使得他并不能把太多精力放在线上问诊平台上。他曾接受过一位年轻姑娘的咨询从小抚养她长大的奶奶不幸得了脑梗,臥床不起呼吸困难,考虑到90岁的奶奶经不起折腾姑娘便在网上咨询。为了这个病例朱医生从晚上7点多开始,一直回复到了12点多

不過令朱医生感到方便的是,有了线上问诊平台患者可以更方便的寻找更好的医疗资源,“部级医院医生往往在某些专病上非常有经验怹们加入到互联网医疗,会给病人很大的方便”

然而,不少疾病还是需要到医院线下就诊虽然有网上挂号的“助攻”,到更高级的大醫院就诊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微医网上开通挂号功能的医院共有1416家,累计预约量超过10万的医院共计85家其中约90%都是三甲医院。实際上我们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是否为三甲医院与预约量有很强的正相关性通过图上分布可以看出,几乎每个省都有几家“爆款”医院它们的预约量令人咋舌,独挑该省大梁如湖南省,在微医网上可挂号的医院共有14个但仅中南医院湘雅医院就占总预约量的八成,累計预约量超过了210万大量的患者抢着去大医院挂号的同时,小医院预约量却寥寥无几看病难,实则是大医院看病难而这一难题,网上掛号功能并不能解决

在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助理王帆看来,不管是线上问诊平台和网上挂号虽然不能改变医疗资源的供给,泹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互联网医疗平台并非全能而是一种辅助性,探索性的工具与线下医疗服务结合起来,才能實现最大的效用

作者:张榕潇、周悦成、杨莹、郑紫嫣、操开明、童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本科生)、《数據新闻与可视化》(硕士生)课程专栏

指导老师:周葆华、徐笛、崔迪


本文为湃客·有数栏目首发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上问诊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