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经济府兵制与均田制的关系系

均田制的敗壞是府兵制敗壞的最為直接的根本原因

而土地兼併則是均田制敗壞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府兵是從受田戶中按照「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財力又均者取多丁」的原則揀選出來的。在實行府兵制的時候成為府兵是一種光榮。府兵們平時務農農閒時訓練,有軍事任務時自然就從軍徵軍戍邊了因此,我們可以說府兵既不是農民也不是職業軍人,而是兩者之間

重點來了,府兵在軍事任務中所用的

通通都要自籌就是洎己負責購買。國家只會提供重型武器和戰馬

而回報就是免交租庸調,但是府兵們又要訓練又要番上宿衛(地方的府兵去到京師守衛,保護長安的安全通常來自越遠的府兵守衛的時間就越短,以補償途中長途跋涉的時間),其實負擔是比平民更加重的

所以當均田淛因為各種原因,包括但不限於土地兼併,人口暴增制度遺漏和吏治敗壞,而最後逐漸崩潰後府兵是不可能繼續推行下去的。因為府兵的收入來自於務農當受田不足或者喪失了土地的話,自己生計可能都應付不了兵役所帶來的負擔就更是無法承受的。所以府兵就被迫逃亡

至於府兵逃亡對均田制的崩潰有互相聯動的關係但均田是主,這是十分明確的


這其實是我中學考試選修的課程,歡迎大家討論

唐代的府兵制是建立在寓兵于农基础上的一种兵制具体地说是与均田制共生的一种兵役制度。均田制在唐朝前期对于恢复社会生产,缓和阶级矛盾和维护国家必要的財政收入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它本身的弊端如授田的不足,以及土地兼并的盛行到天宝年间,已彻底遭到破坏“开元之際,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天宝十一年(752年)玄宗在诏令中承认:“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兼並,莫惧章程”说明有关均田的法令已失去效力。

按照规定府兵制下的农民要轮番到京师宿卫或戍边,每年约两三个月所需马驴、米粮、甲胄、戎器,都得自备高宗以后,战争频仍府兵戍边出征,往往逾期不得更代府兵成为苦差。“无钱则贫弱先行行货则富強获免”。地主豪富勾结官吏逃避检点兵役完全落在贫苦农民身上。均田制的破坏迫使大批农民沦为佃户,他们再也无力承担兵役“由是应为府兵者皆逃匿”。天宝八年(749年)折冲府已“无兵可交”,政府只得下令废除府兵

府兵废,募兵兴此后中央禁军和镇边兵士皆由召募而来的职业兵组成。地方镇将得以任意扩充兵额和拥有重兵于是就出现了所谓“府兵法坏,而方镇盛”的外重内轻的局面当初,军府近半数集中于京师所在的关内道中央对边疆持居重驭轻的形势。改行募兵制后由于边防的需要,在沿边要地驻扎重兵

据《通鉴》记载,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共有军队57万多其中驻在边镇的军队达49万,占总数的5/6猛将精兵皆聚于东北、西北两边,中央兵力空虚過去内重外轻的情状,一变而为内轻外重的局面了可惜并未引起玄宗的注意。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正当玄宗陶醉于歌舞升平之际,渔陽鼙鼓动地而来安禄山从范阳(今北京)起兵,率所部蕃汉将兵15万号称20万,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企图夺取唐朝最高统治权的安史之亂开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府兵制与均田制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