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哲玩的电视游戏机电视哪个品牌好是什么牌子

  传统行业或互联网行业要一矗问自己:规模等不等于效益

  本文由笔记侠(微博ID:Notesman)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卫哲

  维新力特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阿里巴巴B2B公司前CEO

  笔记之前请先思考:

  互联网改变商业本质了吗?

  哪些刚性成本是互联网公司不能忽略的?

  有哪三类规模效应嘚公司

  沃尔玛为什么在中国失败?

  如何判断产品是不是好模式

  如何做好“多快好省”、“广深高速”的取舍?

  一、這两个刚性成本烧钱的互联网公司烧对了吗?

  我们以前做零售也好做商业也好,有两个成本是非常刚性的一个叫物流成本,一個叫营销成本

  不管在营业额还是交易额中,有一个比例是不能改变的比如我们原来毛利率在30%的时候,要争取不能让物流成本超过18%

  为什么我提出这个呢?因为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杀到传统行业时对物流成本是不惜代价。送过来的盒饭一盒15元背后8元是物流成夲,在营业额或交易成本的占比中超过50%这还不包括人,把一种服务送上门人也是变相的物流成本。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在做对传统荇业做很多改变以后认为物流成本这个原则不重要了。这是不对的、不可能的15元的盒饭,扣掉8元剩下7元,可想而知背后能吃什么东覀物流成本是刚性的,不管有没有互联网有没有O2O,这个背后的成本在整个交易额甚至交易毛利额中的比例是刚性的不能改变。

  互联网把这个改变了还能不能走下去?核心在于你能不能把物流成本降下来降下来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有没有可能把8元变成1、2元彩生活2014年到香港(注:深圳彩生活服务集团,物业服务体系现已形成全国七大区域布局是一家集物业服务、资产运营、社区服务为一体嘚科技型、综合型物业服务运营集团),把刚性的物流成本降到只要1.5-2元原因是什么呢? 有两个一个是提高物流成本的交易密度,一个昰营销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

  第一,物流有交易密度;

  物流成本的核心是把交易密度提高比如送餐。为什么要给物流的成本是8え因为他中午最多送3、4、5、6份,如果晚送午饭时间就过去了,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送的范围比较大,他送的单数一定是有限的

  彩生活和中奥到家(注:中奥到家成为继彩生活、中海物业后第三家登陆的物业企业)在一个2000户的小区里边,由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來送他足不出小区,1天可以送3、40单一天给他6、70元,他已经很开心了摊到每一单,物流成本自然就变成了1.5-2元

  物业人员、保安是楿对闲置的资源,不是专职来做这个事情你让闲着也是闲着的他们在巡逻的时候顺便把包裹送掉。1.5-2元的物流成本相对于客单价而言物鋶就回归到比较正常的比例。你想要把物流成本降下来要问自己的第一件事是:有没有把密度提上去?

  第二营销成本占营业额的仳例;

  在传统行业里面,有一样东西是专门骗女孩子的叫化妆品。化妆品是所有行业里营销费用占比最高的行业女孩子往脸上抹仩去的水、膏,其中1/3的费用是花在广告上的但这已经是人类历史上营销成本最高的行业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化妆品公司也没有营销荿本在营业额中的占比超过30%以上的。

  现在互联网变成什么情况不管是获客成本还是营销成本,通常可以占到整个交易的50%-100%甚至200%,即鼡200元的获客成本拿来一个客户做了一个100元的生意,这肯定违反商业的基本本质

  这样的营销成本有没有可能降下来?你要指望这个愙户成为回头客他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如果来4次,获客成本就从200元/次变成50元/次他要来多少次?在于你能不能真的紦他再次拉回来

  你可以互联网,可以不去考虑单次的营销成本占比那你要考虑客户在你这里终身消费多少,并测算出营销占比多尐但是如果占比不在合理区间,肯定是不对的难道你卖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毛利率有可能比化妆品还要高吗?

  最近互联网烧钱烧得朂多的公司很多烧在物流成本和营销成本两个地方。大量公司拿到VC的钱之后钱去哪儿了?去了这两个环节很多一开始创业就是做互聯网的人,没有太多关注这个刚性问题

  二、规模等于效益吗?

  这三级规模效应完全不同

  传统行业或互联网行业要一直问洎己:规模等不等于效益?

  怎么看待规模效应要从3个角度来看:用户、商家和企业自身。

  第一个角度从你的用户、客户、买镓来看;

  比如一个消费者在北京朝阳区,你告诉他在全北京或全中国,你的平台有10万个餐厅对他来说,这关他屁事他关心的是怹身边3平方公里内有多少餐厅。他在中午的朝阳区要吃碗面海淀区的餐厅送过来,面都变成面疙瘩了午餐都变成下午茶了。你在3平方公里以外有多少商家这个规模对他来说没有意义。

  第二个角度从你的商家来看;

  你对一个商家说,我们平台每天有100万单成交量有的高达600万单,那个商家也用了很难听的话说你600万单关他屁事,他一天能从50单做到100单已经很开心了,你的600万单跟他也无关就算丠京有100万用户也跟他无关,他关心的是门店所在的3平方公里有多少用户这个对他有用。

  第三个角度从企业自身来看;

  从企业角度来讲,有三类规模效应分为3平方公里规模效应、同城规模效应、全国规模效应:

  第一类,3平方公里规模效应;

  如果你每个3岼方公里都不千万别告诉我,你有100个3平方公里就赚钱了这个时候,你就是有1万个也还是不赚钱

  走出3平方公里后的业务,和这个商家没关系商家不会因此给你更高的返点或者降低成本;消费者走出这3平方公里,也和你没什么关系了几乎所有的O2O,就是几平方公里嘚规模效应(不一定绝对的3平方公里也可能5平方公里)。

  第二类同城规模效应;

  比如找工作、找房子、搞维修、搬家……我茬朝阳区租房子,如果海淀区有份工作我还是愿意考虑的。租房子可以需要跨个区跨城市呢?跨城市就没有什么规模效应这个叫同城规模效应,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商家、平台在一个城市规模才有意义。

  同样的你不要告诉我,你每个城市都亏钱你20个城市合茬一起就赚钱了,还是不赚钱

  第三类,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效应;

  这类规模效应比较幸福亚马逊、京东、天猫,包括传统零售嘚沃尔玛、百安居它们有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效应,为什么百安居如果全国50家门店,每家门店都不赚钱但可能合在一起就赚钱了,因為合在一起后向上游的集中采购量增加了,上游会给它让利的它的利润空间就这么来了。

  沃尔玛为什么在中国失败

  它赢在铨球规模效应,但是突然发现它的全球供应商、供应链,对于中国的门店是没有用的在全球它虽然有上万家店的采购量,但采购的商品和中国当地需要的商品是不一样的这时全球规模效应就没用了。它在中国就1、200家店全国规模效应比不过大润发、华润。只有非常少嘚企业它的业务模式具有全国或者全球规模效应,也只有这些企业跨地区拓展的增量是有意义的。

  每个行业都要问自己属于哪一類规模效应中间也可能有一定的交集。有人说我投一个央视广告,如果全国分公司多那我的用户受众不就多了吗?这是很勉强的全國效应你如何判断你所谓的规模效应?打开财务报表看看每一行成本是3公里成本、同城成本还是全国成本。

  如果你的全国成本很哆比如营销占你的全国成本很多,那么在营销细分项上你的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如果你的营销费用很低或者全国没什么网点,只有1、2个或5、6个城市那么千万不要做全国性广告,没有意义你的规模效应属于同城的类型,在全国网点形成之前做同城广告还有點意思的。有的甚至连同城的广告都没有意义因为你是3平方公里的网络效应,3平方公里的营销才有意义

  那么你的规模效应在哪一級呢?又回到了第一条规模越大、越密集,对于把物流成本降下来越有利同样的,广告也是一样规模是否等于效应?回过头再去看┅看前面所讲的你如何降低你的两个刚性成本?

  三、不能同时满足用户体验和企业效率的产品都不是好模式

  第一,凡是对用戶和客户体验不能大幅度提升的不是好模式;

  消费者辨别能力不强, 那么什么叫大幅度提升用户体验?成倍好1、2倍,消费者是囿感觉的好5%,没感觉到所以要成倍提升用户体验,后面我会讲到用户体验的4个字你要能量化、成倍,最好2、3倍

  第二,你光让鼡户爽了自己的企业或者整个行业效率被你做低了,你效率下降了也不是好模式;

  什么是效率?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里面任何┅个带“率”字的就是效率。

  为了线上线下同价毛利损失3个点,叫“毛利率下降”线上要成立新的呼叫中心,因为原来的呼叫中惢是为了对付线下的或以前是两盘货,线下一盘货、线上一盘货最近实现统一,但库存周转在O2O的时候没有提升那么库存周转率没有提升,人均效率没有提升毛利率下降。

  效率下降体现在哪呢

  公司的净利润率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这是很严酷的,消费者不買单说明用户体验不好,没有提升这是因为你没有改变原来行业的效率,还是那样不是好模式。

  很多做互联网的人就说卫哲伱老是提行业效率、企业效率,老是考虑赚钱价值观不好。好我们不考虑赚不赚钱,那我们先把用户体验搞上去

  15元的盒饭送到峩家,体验真好本来我要去马路上排队的;本来我去按摩要200元,你上门我不用出去,还只收100元这个体验好。但是效率呢

  我找叻个某某公司来上门帮我做按摩。我问她你以前在店里面做几个客人?她说头一天做6个,好的时候做8个如果努力点,晚上加加班可鉯做10个我说你现在做几个?现在做3个剩下的时间呢?不想跑不想在路上跑。所以不管怎么样从人效来说,她是比原来在门店低的你会说,门店租金不是没有了吗不是去中心化、去门店化吗?

  好算算账,门店租金和她损失的效率哪个高?

  我问她的老板门店租金多少其实门店租金并不高。但是她效率的损失与门店节省的差远了,更何况还有获客成本呢有门店,她可能自己获客現在还增加了获客成本,前面说到了这个成本还上去了,所以光消费者体验好你企业效率不高,也是没有价值

  关于消费者体验,你并没有把握到我后面要讲的“多快好省”4个字有补贴,还便宜上门我当然要。按理说有可能你上门,和我去店里都是收200元,戓者效率不高的时候我去店里按摩200元,你到我家得收250元上门服务公司不认可上门那段东西值50块钱,于是你也分不清楚,到底消费者昰因为提供了上门服务体验好,然后用你还是因为消费者比去门店所付出的更便宜了,然后用你企业也要问自己,到底用户为了什麼什么是用户的真实刚性需要?

  有没有好模式我们投资了一个中国最大的婚纱摄影——“金夫人”婚纱摄影,这个行业大家了解的话很有意思,它的毛利非常高90%,净利也不高的金夫人当时勉强10%,90%-10%其中的80%哪里去了?

  如果在上海的话上海商业租金最贵的叫淮海路,淮海路几乎变成了婚纱摄影一条街杭州武陵广场有没有婚纱门店?一定有北京西单居然有婚纱店,那是什么样的租金租金大约拿掉40%到50%的营业额

  再者婚纱行业的人效非常低,你不信你走进婚纱店,一对新人或准新人进去5、6个小姐围上来,传统行業摄影师1天可以给1.2-1.3对新人拍照了一天能拍1对,这是好的差的1天只有零点几个,或者1对都拍不到化妆师也一样,化妆师大概一天化妆4張脸2男2女已经算很好了。

  那么人均效率低,工资又去掉了很大一块我们怎么改造?北京金夫人人只剩下两家店一家东边、一镓西边,跑到通州拿了个旧仓库,1万平米做1个婚纱摄影基地。靠什么获客呢靠网上。因为年轻人现在选择婚纱也不像我们当时结婚的时候,看看朋友们说哪个好最后还是会去到现场,一家家婚纱店走过去比较

  我们曾经问自己,互联网会不会把这个行业给干掉有没有拍实体婚纱的需要了?我们从技术角度来分析过分别拿一个男士和女士的头像,大概花1、200元PS效果跟你花1、2万拍的婚纱照没囿区别的。我们还做了很多调研类似这样的问题:85后的男生们,如果花1、200元PS你们的头像到婚纱照里你们有没有考虑?

  很多没心没肺的男生都还举手了(现场笑声)愿意考虑。问在座女的一个都不举手,开玩笑人生大事,今天你跟我PS明天你想跟谁PS?累是累了點拍一两天是她人生重要的体验。了解完这个我们认为干不掉这个线下服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可能是文化,可能是人性

  既然灭不掉,那改革吧获客成本还是很贵的,大约要占整个摄影单价的10%5000元的套餐,大概花500元引流也不便宜,是贵的还派車把用户从家里接到通州,大概100元3、4%也能对付下来。再加上通州基地的租金原来的1个成本被今天的3个成本替代了,但原来场租的成本昰40%到50%现在把3个成本都合在一起,大约不超过20%比原来省下了20-30%。

  把一半还给消费者一半装口袋里,效率先提高了别光看效率,用戶体验是不是比以前好了呢原来通常在一个市区影楼,吊起来的婚纱一般不会超过200套到了通州,4000套有的是放置的地方;通常一个门店,不会超过20个摄影背景通州大概400多个,可以供用户选还有花园;原来一个门店通常2到3个摄影师,通州基地有70个各种各样风格的,隨便你挑;化妆师有40多个也供你挑。

  消费者体验如何呢

  你在城市里边,穿上脱下婚纱互相都看得见的,在通州你放心,囿的是地方一对新人一个包间,女士化妆时间比较长没关系,包间里边给男士准备一台游戏机电视哪个品牌好吃饭也不用吃肯德基叻,有餐厅从消费体验来看,婚纱款式选择多了2、30倍 摄影师选择也多了2、30倍。

  本来你去市区路上要30分钟,去通州不就多了3、40分鍾吗 这些牺牲了一点点的用户体验,换来了用户更多的体验更何况因为用户成本下降,把省下来的钱一半还给消费者把平均单价拉低,所以消费者的体验是成倍提高那么企业除了租金以外,人效提高了

  有70个摄影师,新娘在换衣服的时候可以给下一个人拍,優秀摄影师一天拍3对落后的摄影师被淘汰。但如果是在门店里面你不敢轻易淘汰,因为就两个淘汰一个,另外一个人不干活怎么辦?优秀的摄影师收入更高整体平均每天服务2.5到3对。化妆师更好了新娘连坐,一个个化过去原来一天化大概4张脸,现在一天可以换20張脸人效提高了。

  企业效率中原来最麻烦的是两个因素:一个是租金但现在占营业额的比率下降了2、30%;一个是人效,原来大约20%現在降到了12%-13%。人效提高承办占比下降,这个模式的用户体验成倍提升企业效率获得10%多的提升,那么证明是好模式

  用消费者体验囷企业效率两个事情检验企业,次序不能错因此一定不能按照错的顺序这个考虑:你当时爽了,为了更便宜点把新人拉到石家庄,但昰用户体验受不了所以还是要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消费者体验”这个打了勾“企业效率”这个勾也得打,如果第二个勾不能把賬算清楚还不是好模式。

  四、“多快好省”、“广深高速”你懂得取舍吗?

  讲到用户体验我们传统行业讲这4个字:多快好渻,后来想想互联网电商还是这4个字有人说我追求完美,这4个字是有矛盾的很难同时实现。

  我们来看看传统零售便利店,大家覺得主打哪个字便利店,第一个字打“”对吧,因为离你家最近第二个字,“”便利店的东西相对好。牺牲了哪两个字呢“省”和“多”。面积小它的品种是最少的,所以也会有点

  最近好像全国人民掀起了学美国co(好市多)的热情。

  Costco主打哪個字首先是“省”,买张会员卡99美金一把就赚回来了,第二个字是“好”牺牲了哪两个字?“多”和“快”Costco原来最多的时候有7000个SKU,现在号称要往4000个SKU减一家标准的沃尔玛商店,有24000个SKU在美国,通常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会开一家沃尔玛大概10分钟就可以到,到Costco呢45分鍾到1小时,所以相对沃尔玛来说Costco是远了,也就慢了

  Costco是傻瓜吗?为什么不把另外两个字也做上去呢如果Costco也要快,对不起店要开嘚多、位置要好,成本上去了“省”做不到了。“多”Costco说我也把产品从4000个SKU顶到2万个SKU,如果营业额不变的话每个SKU摊到的销售额就下降,供应商给的价格就没办法低库存周转速度就慢,所以它不得不牺牲掉两个字

  那互联网来了以后,有改变吗

  淘宝第一天主咑哪两个字?“省”、“多”好不好?看你运气快不快?看你运气京东后面来,怎么办京东一开始先打两个字,“好”和快”矗营,3日达京东一开始没那么牛逼的,淘宝就有点难受也不能说3天一定到不了,但不知道我说的是当年,现在越来越好了

  京東不断地把“好”和“快”这两个字开始往极致做,3日达、次日达、当日达它一定要把“快”做出来,为什么淘宝之后有今天的天猫呢?也要逐渐把“好”做起来天猫后面要去追它,一样的把“好”和“快”两个字做好。为什么要有菜鸟呢希望物流也能够把“快”做起来。

  但确实如果淘宝当年说,我想把4个字都做了也得先有取舍,所以互联网不改变“多快好省”这四个字的商业本质第┅天你很难全部做到,要有所取舍那么怎么取舍呢?你要针对你的客户、用户、行业要知道哪几个字对他/它最关键?

  O2O来了O2O还昰“多快好省”,你在里边重点打哪个字呢有些O2O说我要打“快”,那你比超市、便利店能不能再明显地快一点你不能量化地说明你有哆快,也不行

  有的O2O说打“好”,比如上门按摩我也不知道你的手法比别人好到哪去,而且这次好下次也不一定好,所以你打任哬一个概念要量化,让消费者感到好很多倍所以你看Costco跟沃尔玛比极致,不是比便宜沃尔玛已经在那喊“天天平价”了,那么Costco进去看觉得沃尔玛太黑心了,太贵了Costco那是真便宜。

  中国人总觉得这么便宜的就是假的。为什么说美国没有中国假货Costco卖的真货比中国假货还便宜。Polo、T恤衫中国假的大概6、70元,Costco那真的折成才40多元中国假货在美国自然就没有市场,它做到了极致所以说“极致”,我是哃意的但这个极致背后是有牺牲的,你要把一些东西做到极致你愿不愿意放弃一些东西。肯德基永远控制菜的品类上来一个就去掉┅个,麦当劳也是一样

  再往下看企业成长,用户追求“多快好省”企业呢?我称之为“广深高速”你做有多广?你做有多深伱是像“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这么高,还是有一个速度哪个好?4个都做到肯定好但和前面的“多快好省”一样,你在不同嘚企业阶段或者根据你的模式,你对“广深高速”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淘宝是全国规模效应(现在要做全球规模效应了),那么“廣”是跑不掉的那么对不起,说实话淘宝一开始对“深”是放弃的,“深”是什么每个产品去检验,没办法啊“广”和“深”是矛盾的,但如果你是3平方公里规模效应 那你的深度就很重要,要把每一个3平方公里做起来

  所以阿里巴巴起家的B2B,我到阿里巴巴的時候吓一跳已经这么大的公司,那时候阿里巴巴足不出3个省浙江、广东、少量的上海和江苏,全国其他地方一片空白但我去浙江一看,我吓坏了什么上虞、余姚,任何一个地方阿里巴巴做到竞争对手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这个密度和深度是深耕浙江

China(回到中国),先从全世界收回来因为全世界没有什么效应,你要这个广度干什么收回到China,China还太大了再收,收回到浙江收回到杭州,因为B2B是從卖家端去开拓它不是一个全国全球效应,浙江的制造业大概品类已经很齐全了你搬上网,全世界买家的主要需求就基本都满足了

  对于国外买家来说,Made in 广东还是Made in 浙江对他们没有差别,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满足海外买家的需求在中国编一张特别广的网,还不洳把一个地方做深

  所以这4个字的取舍和三级规模效应,你要去套一套你的模式套一套你不同的阶段,你在哪个阶段这4个字,你主打哪一个

作为诺基亚MeeGo平台的最后王者N93给囚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款已经发布三年的“老将”依旧活力无限,在国外牛人的帮助下它甚至实现了三个系统启動。

利用Ubiboot工具日前国外有牛人为诺基亚N9刷入了MeeGo、Android和Sailfish OS三个操作系统:在开机后,用户可自行选择进入其中一个系统

诺基亚N93这是朝着刷机鉮器努力吗?


三星一向对韩国用户十分优待而据外站最新消息,三星即将在韩国本土推出顶配版的Galaxy S5比较强悍的是,它支持LTE-Advanced超高速4G网络蝂本而正式名称可能是Galaxy S5 Broadband LTE-A(即Galaxy S5 LTE-A)。

据Korea Times透露Galaxy S5 LTE-A采用的是高通骁龙805四核,并搭配高通MDM9635基带最令人称赞的是,由于支持SK电信的LTE-A网络所以其下荇速度可达到225Mbps,完秒目前普通版的S5(下行可达150Mbps)

另据韩国媒体Yonhap News报道,韩国运营商SK电信将于6月19日正式推出Galaxy S5 LTE-A它搭载骁龙805处理器,而其余配置与目前的Galaxy S5一致

另外有传言称Galaxy F将采用全金属机身,不知道韩国定制版的Galaxy S5 LTE-A是否会换掉以前的大塑料呢


曾经不可一世的游戏开发商THQ在2012年末、2013年初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其变卖了旗下大量游戏品牌包括《暗黑血统》、《英雄连》以及《家园防线》等等。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THQ的名芓即将永远从游戏界消失时转折事件发生了。

外媒报道称游戏发行商Nordic Games已经出资购买了THQ的商标使用权,今后该公司将依托THQ的名字继续发荇游戏

Nordic Games代表坦言,对于玩家尤其是那些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来说,THQ的名号显然更有人气和影响力顶着这块“金子招牌”能够让我們手中的优秀作品变得更抢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机电视哪个品牌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