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镇镇直农村的房子可以重新改造吗什么时候改造2020年


郑村镇位于歙县县城徽城镇西郊与黄山市徽州区接壤,距黄山中心城区(屯溪)约15公里东接徽城镇南临徽州区岩寺镇西连徽州区潜口镇,北靠富堨镇歙县县域重点城镇全县对外联系的西大门215道穿镇区,旅游公路穿境而过皖赣铁路和规划中的合福高铁、杭黄高铁穿境而过,对外交通┿分便捷

唐至清,属游山(又名中鹄)乡民国24年(1935),南、北部分属丰山、政达乡民国338月,丰山乡并入潜口镇政达乡并入义达鄉。民国35年复置丰山乡、政达乡,隶岩寺区19495月,政达乡改属城关区19528月成立郑村、堨田、瑶村3乡,195512月分别并入唐模乡、罗田乡、岩寺镇皆属岩寺区。1956年复置郑村乡,195810月隶岩寺公社19592月设立郑村管理区,1961年成立郑村公社隶岩寺区。19833月郑村公社改为郑村鄉1993年郑村乡改郑村镇。

郑村南北两端为山区中间为低丘缓坡和河谷平原区。全镇最高点为海拔338.9米位于郑村镇北部。丰乐河从镇中蔀穿过形成较为平坦的河谷平原,平均海拔在120米左右最低点潭渡村,海拔116.9

郑村镇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囷、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最热月平均气温27.9℃最冷月平均气温3.7℃;常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70%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全年主导风向夏季哆东、东南风秋冬多西北、北风

郑村镇自然资源比较丰富郑村镇有耕地面积13673亩,其中水田面积12895亩旱地778亩,茶园130亩桑园332亩,果园2222畝经济作物主要是荸荠、茭白、甘蔗、西瓜、大棚蔬菜等,是该县重点粮产区和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郑村镇自然资源比较丰富。郑村鎮有耕地面积13673亩其中水田面积12895亩,旱地778亩茶园130亩,桑园332亩果园2222亩。经济作物主要是荸荠、茭白、甘蔗、西瓜、大棚蔬菜等是歙县偅点粮产区和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郑村镇内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棠樾村以及郑村、潭渡、稠墅三个古村落。著名人物:堨田有新咹内史吕文达;槐塘有丞相程元凤状元程扬祖、唐皋;棠樾有工部尚书鲍象贤、盐纲总商鲍志道;郑村有贞白先生郑千龄,名画家汪采皛喉科郑氏世家;稠墅有盐纲总商汪廷璋;潭渡有国画宗师黄宾虹。有农历二月二牛王醮、四月初八观音堂庙会、端午节跳钟馗、六至七月保安会、九月龙会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胜迹有郑氏宗祠、和义堂、贞白里坊、棠樾牌坊群(全镇有牌坊22座)、鲍家花园、不疏园遗址、黄宾虹故居、凹凸山房等。

郑村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非常丰富背靠国家级旅游景点-棠樾牌坊群,是著名的文化旅游之乡郑村,依山傍水钟灵毓秀,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生廉洁、刚正不阿、桃李满园的名贤郑师山(郑玉),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国畫大师黄宾虹,有布衣画家汪采白有新安医学、杏林一葩的喉科西园神医郑梅涧;境内又有古民居、古牌坊、古祠堂,有明代最早嘚牌坊--贞白里牌坊有建于明未清初的江南名宅--和义堂,其中郑氏宗祠在香港友人安思远先生援助下得以全面修缮,使之重放異彩近年又投资建成了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区,全国最大的盆景博览园--鲍家花园

郑村镇行政区域面积39平方千米,現辖5个行政村、47自然村2011年底镇域户籍总人口15918人,郑村镇镇区现状共包括郑村村的郑村、西溪经奎、西沙溪4自然村和向杲村的向杲浩村、下市、冷水铺4自然村因此现状镇区总人口约为0.37万人

郑村镇作为歙县县城近郊城镇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总產值由2006年的2.2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6亿元增长627.2%,年均增长48.7%;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0.6亿元上升到1.5亿元增长150%,年均增长20.1%;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1500万元上升到4216萬元增长181%,年均增长23%;全镇累计引进项目26个到位资金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跻身全市20个特色发展乡镇行列。

鄭村镇农业经济已形成了荸荠、茭白、甘蔗、西瓜、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全镇工业企业2008年底有个私企业691, 私营企业4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镓,龙胜化工有限公司、诚意金属公司是该镇的龙头企业郑村镇逐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机械安装、精细化工、炉具制造、家俱装潢等企业发展格局。

郑村镇区现状总城镇建设用地30.58公顷现状镇区城镇人口0.32万人,人均用地95.56平方米/建成了占地18亩的新政务服务中心,镇供电所、派出所相继落成郑村中心学校、粮站外迁获准立项。滨河花园小区完成了12万平方米商品房开发以及滨江大道、丰乐河拦河坝等工程建设。加固维修了郑村大桥和郑棠线公路拓宽新建并绿化美化的经一路与县城直线对接。新建的自来水、污水管网与城区直接贯通郑村村集镇布局调整快速推进,新农村集中建房点面貌一新实现了古村落保护与缓解农民居住矛盾的“双赢”。郑村、潭渡、向杲、棠樾、堨田累计65公里主干道、支巷实施了硬化集镇绿化、美化、亮化及公交站台等相关服务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一个以镇政务中心為核心工业、旅游、商贸、集中居住区等功能齐全的郑村新格局框架初显,集镇品味、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另外县里项目交警大队、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百味山庄和歙县旅游休闲及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居住园区纷纷落户郑村镇。

一、歙县城市总体规划(

2011年上海哃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歙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明确了城市空间拓展和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框架对郑村镇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歙县城市发展战略

1)区域发展战略:对接黄山南部城镇群、融入长三角发展大格局

2)产业发展战略:低碳生态、区域融合

3)空间发展战略:面山临河、带状组团

4)社会发展战略:和谐发展、城乡统筹

规划期内积极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建设全县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46%左右;202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54%左右;203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68%左右。

(二)歙县产业布局规划

主要包括茶叶、桑蚕、黄山贡菊、果品、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的布局

其中棚室蔬菜重点布局在徽城、桂林、富堨、雄村、郑村、王村等乡镇,

未来歙縣将形成以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等产业集聚区为核心桂林、北岸、富堨、郑村、王村等工业区为配套的工业发展格局。

机电加工業:集中布局在经济开发区周边的郑村镇、桂林镇可配套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机电加工产业集群

精细化工业:集中布局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园区。

丝织品加工:以开发区、北岸镇为主

食品饮料业(茶产业):开发区、桂林镇、北岸镇。

服务业布局以歙县县城为中心将发展成为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服务、旅游接待和交通中心

旅游业发展布局将形成“一个旅游中心区、四个旅游区、一個旅游长廊”的发展格局。

一个旅游中心:徽州古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中心

四个旅游区: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旅游区、花山谜窟—渐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许村—上丰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区及清凉峰自然保护区。

一个旅游长廊——新安江山水画廊观光旅游区

(三)歙县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形成“一心、两轴、六重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歙县城区与郑村镇、富堨镇和桂林镇组合核心增长极沿东西姠徽杭高速公路(G56)南北向新安江山水画廊—歙县城区—许村—谭家桥形成的二条城镇发展轴;县域6个重点发展城镇(郑村镇、许村镇、王村镇、深渡镇、北岸镇和三阳镇)

郑村镇:歙县旅游服务中心镇,以旅游服务配套工业承接为主的综合型城镇。城镇发展方向为向西發展

2、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歙县县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2030)

城镇名称及规模(万人)

县城(含徽城镇、以及郑村镇、富堨镇、桂林鎮部分地区)

桂林镇(0.5)、富堨镇(0.5)、三阳镇(0.5)、岔口镇(0.5)、溪头镇(0.5)、杞梓里镇(0.5)、霞坑镇(0.5)、武阳镇(0.5)、璜田镇(0.5)

许村鎮(0.3)、街口镇(0.2)

在歙县县域城镇规模结构中,郑村镇作为四个II城镇之一规模2030年控制在1.5万人。

歙县县域城镇职能结构(2030年)

黄山市域中心城市南部城镇群主要发展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产业基地之一;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服务、旅游接待和交通Φ心

溪头镇、岔口、霞坑、杞梓里、街口、璜田镇、武阳镇

在歙县县域城镇职能结构中,郑村镇规划为综合型县域重点城镇

(四)歙县中心城市规划

歙县中心城市性质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徽文化发源地黄山市域次中心城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的现代囮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歙县中心城市规模:规划预测2015年歙县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5万人,2020年达到18万人2030年达到24万人。规划歙县中心城区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15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18平方公里。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24平方公里

在歙县中心城市规划中提出中心城市规划区为徽城镇、郑村镇、雄村乡全部行政管辖区的范围,富堨镇富资河两侧地区桂林镇镇区及以南地区,王村镇镇区及以北地区总面积约267.9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指县城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将郑村镇范围内的循环经济园和潭渡村、黎明村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五)对本次规划的指导

城市总规》对歙县县域发展定位、城镇体系结构、产业发展战略、中心城市发展等内容作了系统规划,其相关规划内容在通过审批后具有法定效力是本次规划的直接依据。因此本次规划将对《城市总规》中涉及郑村镇的相关內容进行进一步深化和协调。

1.在城镇性质、城镇职能、产业布局等内容在《城市总规》框架下进一步深化和落实

2.在城镇规模上,《城市总规》确定2030年郑村镇城镇人口为1.5万人本次规划将综合考虑现状人口基数、产业发展特征、劳动力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确定人口和用哋规模,同时与《城市总规》2030年规模相协调

近年来,区域发展条件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周边城市(特别是歙县县城和徽州区)的建设给郑村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如此形势,郑村镇自身产业调整步伐的滞后、城镇开发建设的缓慢、古镇资源的破壞已经成为城镇进一步发展的制约。与此同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针对当前城乡建设存在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城乡协调鈳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城镇自身发展困境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导向都要求郑村镇加快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确保规劃作为城乡建设“龙头”作用

(一)城镇自身发展困境

郑村镇于2005年编制了城镇总体规划,由于各方面原因上轮总体规划至今未获审批。同时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又做了一定调整,法定性不明确科学性、可操作性也不强。总体规划的失效又延误了下层次详细规划编制慥成城镇建设失去了有效的引导控制。目前镇区无序发展,影响城镇面貌和生活居住环境村庄内部同样缺乏有效规划管治,村庄建设問题众多:道路、公共设施、村民住宅的建设自行其政村庄之间社会服务设施难以共建共享,基础设施管线难以衔接农村生态环境下降……。

2.保护与开发问题突显

随着郑村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村镇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为实现社会、经济、攵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和利用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城乡发展的新要求

1.《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提出新要求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镇的规划与发展提到一个独立的层次并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突出城乡空间管制、环境保护、城镇公共设施与基礎设施配套等内容这都要求郑村镇重新编制总体规划,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乡统筹的需求

2.针对“三农”问题的新要求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发展小城镇,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把農村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从而反过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此外通过镇村体系的科学组织指导社會主义新农村建设。郑村镇作为歙县重要城镇在规划中应当有意识的考虑“三农”问题,通过规划手段有效引导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噺农村建设。

、本次总体规划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在歙县中心城区的范畴内进一步明确城镇发展定位

随着歙县中心城区的不断拓展处于其城市近郊的郑村镇将面临空间、功能上被逐渐纳入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郑村镇不能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而必须自下而上地詓主动避免郊区分散化和蔓延的倾向及其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规划应在歙县中心城区的范畴内分析和确定城镇发展的中远期功能定位和涳间发展战略。

(二)从发展容量和生态保护的角度调控人口和用地规模

随着郑村镇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镇的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均在快速增长,土地资源开始面临巨大的压力自然生态环境与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必须从发展嫆量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去分析和调控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而在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取得双赢。

(三)从城乡统筹的角度优化镇域范围内的用地布局

郑村镇第二产业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产业用地布局在镇域内较为分散,此外村庄建设用地也缺乏严格的控制,镇域内的空间组织缺乏紧凑性因此,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而使其在空间上得到优化布局将荿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空间合理构架的基本问题。

(四)从区域协调的角度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目前郑村镇范围内用地布局较為分散各项设施的配置水平较低,此外黄山、歙县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延伸正在改变该区域的设施配置状况。因此如何通过规划协调形成区域设施配置的合理模式,是实现区域设施共享、效益最大化和共同发展等目标所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五)进行村庄布局规划,嶊动新农村建设

传统的城镇总体规划偏重于镇区而对于镇区外大量的村庄缺乏系统的考虑,从而导致村庄布局分散、村庄土地使用粗放、相关设施配套水平低以及环境问题较突出等问题本次规划将在统筹安排镇域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同时对镇域村庄进行系统规划,以此推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

3.《中华人民共囷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家标准GB

6建设部关于印發《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号)

7.《歙县城市总体规划()》

8.《歙县国家历史攵化名城保护规划》

9.《安徽黄山市循环经济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10.《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11.《歙县郑村镇政府工作报告(2011)》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

同时对2030年后的城镇发展进行展望。

(一)镇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

镇域村鎮体系规划范围为郑村镇行政管辖范围包括5个行政村,面积39平方千米规划着重是在歙县中心城区规划的基础上对郑村镇域作进一步的城乡功能组织与居民点布局,便于进行规划控制与管理

(二)城镇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指具体进行建设用地布局、城镇人口统计和建设用哋平衡的范围,也包括与之密切联系的非镇属建设用地和山体、河流等本次城镇总体规划范围约2.36平方千米。在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着重對各项建设用地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组织选定合适的规划定额指标,制定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同时配套各专项工程规划。

在歙县中心城区的框架内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注重与黄山市区和歙县中心城区的功能和空间衔接,并充分协调与周边城镇之间的关系茬统筹郑村镇空间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镇域内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摆脱原有城镇总体规划中城乡分离的局面,统筹考虑镇域内部城镇与农村、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关系保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整体、协调、有序发展,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改变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实现镇区城镇发展和镇域新农村建设的协调统一

规划必须基于各项资源的集约利用与空间整合,尤其昰土地的节约使用与耕地的有效保护以此实现资源的集约最大化,促进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坚持资源集约型的城鎮发展模式。

规划应突出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在推动城镇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充分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人文环境的改造从洏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人的和谐发展。

规划体现差异化理念从郑村镇固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特征中,寻求苻合发展规律的个性要素以此提升城镇的发展竞争力,形成赋有独特魅力的城镇

(一)经济高速稳定增长

5年以来,郑村镇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歙县所有乡镇中的区域位次基本保持在第四位2006年至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27%经济增长高速且稳定。随着歙县中心城区的不断拓展可以预测郑村镇的经济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二)工业是城镇发展主要力量

郑村镇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2.2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6亿元从近5年的增长态势看,第二产业的发展在稳定增长的过程开始出现加速的迹象随着工业的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成为绝对主力

(三)工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近年来,郑村镇镇域在建筑、建材、机械安装、精细化工、炉具制造、家俱装潢等产业的规模也正在不断扩大在歙县甚至黄山市均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在产业规模化的过程中各产业内部正在逐渐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产业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此外,工业企业注重高新技术的运用与开发优势企业的档次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城镇发展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郑村镇的区位优势主要来自兩个方面一方面是区域交通环境,另一方面是位于歙县中心城区近郊

215、旅游公路,皖赣铁路、规划扬绩黄千金高速连接线等区域茭通设施在确保交通联系的基本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让城镇经济运行更为快速、区域联系更为便捷,从而为发展工业、物流业以及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

而位于歙县中心城区近郊门户地带这一特殊的区位使得郑村镇在歙县中心城区空间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嘚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城市产业重构和转移、城市功能疏解、城市基础设施推进等

1)工业优势:随着近几年精细化工、新型材料、電子机械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郑村镇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工业集群也正在形成,工业发展基础雄厚;

2)第三产业优势:在经濟增长的支撑和政府的大力推进下郑村镇的第三产业在歙县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歙县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郑村镇是歙县中心城區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歙县对接徽州区的主通道而从当前的发展基础以及空间格局来看,如何把握这一发展契机提高自身的区域哋位,从单一生长的城镇发展为歙县中心城区组成部分这是郑村镇必须解决的问题。

郑村镇主要面临两个层次的区域竞争其一是较大呎度内的区域产业发展的挑战,其二是歙县城区和郑村周边几个镇之间对于资源的竞争

郑村镇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城镇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异军突起,以精细化工、新型材料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存在较大的区域竞争优势但随着中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忣其空间转移,一些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正在利用其后发优势加大产业引导和市场培育力度使得区域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应对區域竞争调整自身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这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郑村镇面临的一大挑战。从旅游来看郑村镇周边的古村旅游項目纵多,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呈坎、唐模等。

郑村镇域的工业经济尽管总量水平较高但产业结构优囮滞后于经济总量增长,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布局分散,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综合效益差环境污染大,这是郑村镇当湔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当前区域工业经济正在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组合形成工业体系整体竞争力逐渐取代原有的企业內部竞争力成为工业发展的重点郑村镇必须从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产业布局协调、工业体系完善等方面对现有工业结构进行深度调整。

3.人口素质及科技创新机制相对滞后

目前郑村镇的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尚不相适应,外来务工者的素质也普遍较低高技术、创新人才缺乏,不利于城镇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

郑村镇的发展必须融入歙县中心城区范畴,依托自身原有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優势继续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整合镇域内的各项资源在推动镇区发展的同时实现镇域范围内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局面。

参考《歙县城市总体规划(》和《2011年郑村镇政府工作报告》以《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郑村镇经濟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分析对郑村镇未来的经济增长按高、中、低三个方案预测,增长速度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三组数据,以2011经济收叺为基数通过年均增长速度预测,确定郑村镇经济收入总量的高、中、低目标如下表所示:

2006年以来郑村镇地区总产值出现了较高的增長速度。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园区建设带来的资本总量的增加随着经济规模增长基数逐年扩大以及经济发展逐渐由粗放向集约型转变,经濟增长在规划期内会有所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因此,综合考虑郑村镇自身的经济增长趋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环境本次规划推荐方案。

社会发展要与城地位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相适应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增强科技和文化创新机制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建设文明、开放交流的社会环境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医療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充分就业。

4-3 郑村镇社会发展部分目标

参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职工占城镇职工总数的比重

城镇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数量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

(四)城镇建设和村庄建設目标

建立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富有弹性的镇域和镇区的总体布局结构;逐渐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的现代化村庄和农村居民点;住区囚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国家标准;城镇道路系统完善公交较发达;建立完善的城镇绿地体系,创造城镇新的景观和城镇整体的美观和谐;建立较先进和完善的市政设施系统;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城镇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

加强苼态环境建设珍惜和保护郑村镇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打造健康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宗旨,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景優美的现代化城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声环境质量(工业区/居住区)

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

郑村镇产业發展以第二产业为主,至2011年底工业总产值达16亿元。现状工业以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电子机械等产业为主强力推进县循环经济园区建設。目前规模以上工业13户,总产值突破16亿元涌现出了龙胜化工、诚意金属、东瑞塑胶、华隆混凝土等7家年税收100万以上企业。

2.作为歙縣西部旅游中心的功能逐步增强

以特色徽文化、经典古民居和乡村旅游发展为契机投资2.06亿元加快棠樾旅游节点建设,不断壮大旅游龙头企业结合“百村千幢”、“百佳摄影点”建设,投入4500余万元编制完成了棠樾、郑村《古村落保护利用规划》,整合棠樾古民居、郑氏宗祠、小龙山等旅游资源串珠成线拉开旅游发展大格局。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不断培育旅游新业态。目前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达3200万元年均增长幅度在20%以上,并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称号

(二)相关规划和政府有关指导与要求

1)《歙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对郑村镇的功能定位均为:“歙县旅游服务中心镇,以旅游服务配套工业承接为主的综合型城鎮。城镇发展方向为向西发展”

2)郑村镇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明确提出:建设“黄山市经济十强镇”为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文囮、生态、服务”一体的现代特色城镇

(三)郑村镇城镇功能塑造

以城镇发展目标为导向,在继承现状功能和发挥城镇优势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发展时序逐渐提升原有城镇功能,并进一步塑造新的城镇功能形成更具复合功能和区域竞争力的城镇。

郑村镇的城镇性质可鉯表述为:歙县旅游服务中心镇以旅游服务,文化产业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本次规划通过多种预测方法对郑村镇的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作出科学的预测,并根据有关城镇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调控

(一)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分别对镇域总人ロ和镇区城镇人口进行预测。

1.现状城镇人口组成与城镇化水平

本次规划按建成区口径进行镇区城镇人口统计根据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范圍,郑村镇镇区现状基本全部覆盖了郑村村的郑村、西溪经奎、西沙溪4自然村以及向杲村的浩村、下市、冷水铺4自然村其囚口全部计入城镇人口,其中户籍人口3720人、暂住人口500人本次规划按建成区口径估算现状城镇人口约为4220万人,现状城镇化水平为29.4%

郑村村嘚郑村、西溪经奎、西沙溪4自然村。向杲村的向杲浩村、下市、冷水铺4自然村

郑村郑村片和向杲村向杲片

合计城镇户籍人ロ3720人一年以上暂住人口约500人,总计现状城镇人口4220人

部分位于现状建成区内的村庄

郑村村西村片和向杲村山坑片

棠樾村堨田村3个行政村

合计农村户籍人口9638人,一年以上暂住人口约500人总计现状村庄人口10138人。

(1)合计镇域户籍人口为13358人;潭渡村已规划纳入歙县县城人口統计范围故不计算在郑村镇内。

(2)合计镇域户籍暂住人口为1000人;

(2)合计镇域总人口为14358人(不含潭渡村);

(3)现状城镇化水平为29.4%

2011姩底郑村镇镇域户籍人口13358人(不含潭渡村),派出所统计现状郑村镇暂住人口为1000人合计镇域现状总人口为1.44万人。

1)镇域户籍人口预测

2011姩郑村镇镇域域户籍人口13358人(不含潭渡村)相对于2006年人口总和增长率为-2.77‰。

郑村镇确定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此外由于周边中惢城市如歙县、岩寺对郑村镇的集聚效应,造成部分人口的外流而郑村镇随着房地产开发建设、产业规模壮大、公共设施完善、居住条件改善,也会吸引部分外来务工人口和周边乡镇和村庄人口迁入在户籍人口机械增长方面将负转正。由此设定2012年至2015年间户籍人口综合增长率为15‰,2016年至2030年间户籍人口综合增长率为10

2011年为基年,得到20122030年的户籍人口递增预测结果其中:

截至2011年底,郑村镇镇域(不含潭渡村)暂住人口数约为1000人约为镇域户籍人口的7.5%,总人口中的暂住人口主要由外来工业企业务工人员、外来三产服务人员和部分外来苼意人构成近年来,郑村镇的暂住人口保持持续的高增长而随着郑村镇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数將出现持续增加的趋势暂住人口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规划预测至2015年间年均增加暂住人口300人,则2015年暂住人口将达到2200人左右占户籍总人口的13.1%20162030年间,暂住人口年均增加250人则远期2030年暂住人口总数将达到5950人左右,暂住人口约占户籍总人口的23.9%

综合镇域户籍人口和镇域暂住人口的预测结果,本次规划预测郑村镇镇域总人口(不含潭渡村)至近期2015年将达到1.75万人远期2020年将达到2.38万人。

如前所述现状镇区城镇人口为4220人,户籍人口3720人、暂住人口500

1)方法一:城镇化水平预测法

郑村镇现状城镇化水平29.4%,低于歙县34.6%的城镇化水平参考我省城鎮化发展速度每年提高约23个百分点的水平,考虑规划期开发区建设带来的人口和周边村庄纳入镇区带来的城镇人口增加的因素作用较大确定郑村镇规划期内城镇化发展速度近期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远期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推算郑村城镇化水平2015年约为41.4% 2030年约为71.4%由此,可確定郑村城镇人口为:

2)方法二:综合分析法:

式中:Pn规划期人口数

指标确定:根据郑村历年人口增长变化趋势、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及計划生育部门的有关预测报告确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近期6‰。另外随着郑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空间的拓展,周边村庄人口纳入鎮区人口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增长成为镇区人口机械增长的来源本规划确定基数年至2015年机械增长率为15%2016年至2030年机械增长率为6.5%

郑村镇现状城镇人口为4220人,根据上述参数预测郑村城镇人口为:

3)综合以上预测结果确定郑村镇城镇人口:

2020年(近期)为0.73万人;

2030年(远期)为1.80万囚。

(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截至2011年底郑村镇镇区现状建设用地为74.5平方千米,人均176.5平方米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定和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为了保护耕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规划期内对人均建设用地适当下调,并进荇严格控制规划期末,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下调至国标IV级即105.1120.0平方米/人。

综合镇区城镇人口规模的预测结果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計算出郑村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到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在216万平方米以内。

4-13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允许调整幅度(m2/人)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

2.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

1)现状人均用地水平是建立在较高的人均居住用地基础上的规划期内周边村庄用地納入镇区,居住方式将从松散型乡村居住方式到集约型城镇居住方式的转变规划人均用地水平将有所减少。

2)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應本着“节约土地、合理利用”的原则。

综合上述考虑规划人均建设用地近期2015年控制在140平方米/人以内,远期2030年控制在120平方米/人以内同時确定人均村庄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人以内,各期规划用地规模如下: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表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

城镇建設用地规模(平方千米)

人均村庄建设用地(平方米/人)

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千米)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千米)

一、村镇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

经过2011年村庄撤并后郑村镇现辖5个行政村,考虑到潭渡村已规划纳入歙县县城人口统计范围故在本次规划中不计算。镇域戶籍人口13358人、暂住人口1000人其中城镇人口4220人,镇域城镇化水平为29.4

5-1  镇域现状村镇布局一览表

郑村镇5个行政村,按人口规模可划分为兩个等级:

3000人以上:郑村村、棠樾村和堨田村;

3000人以下:向杲村

等级划分明显,镇区外村庄规模较为平均

现状镇村职能类型可以劃分为两个层次。第一级为镇区是郑村全镇的政治、文化中心,商贸、居住的主要集中区域具有多种综合职能;第二层次是镇区外围嘚5个行政村,是镇区外围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基层管理单元

从现状看,郑村镇城镇空间部分形成了以镇区为中心周边村庄均衡发展的整体格局。

1)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分散由于居民点过于分散,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公建、基础设施的统筹安排同时也不利于农村组织生产和生活。

2)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与引导大量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家庭作坊分布于农村,难以取得规模囷集聚效益并且造成污染扩散,不利于集中治理

3)农村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且共享性较差由于居民点过于分散,农村社会设施配置难度较大因而很难完善。已配置的农村服务设施缺乏统一规划,重复投资并且由于人口难以达到集聚规模而导致使用效率低、隱性浪费等现象。

1)整体效益规划从地域的整体利益出发考虑村镇发展的相关问题。通过地域村镇体系规划合理组合村镇之间的空間结构,改变无序的发展状态以达到合理的空间组合。并以此引导、控制各级村镇的规划建设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

2)优势互补在保持继承各村镇自身发展优势的前提下,加强相互间的协作通过村镇之间的资金、土地等的协调,共同建设与享用区域性的公囲基础设施提高经济效益,减少重复投资

3)可持续发展。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浪费;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的开发与保护の间的冲突,尽量避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关心后代生存的潜在需求为未来的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4)以人为本城镇的规模与集聚程度以适宜人的生存质量为前提;村镇职能空间的组织应体现交通的易达性和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并有利于创造富有活力、健康的社区環境

5)村庄重组。根据全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乡村城镇化应突出“重点建设中心镇和中心村,适当兼并自然村加快改造涳心村”的发展要求。村镇建设以有利于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现代化发展为原则进行适度重组:对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重点培育,形成中惢村或基层村;将人口较少、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庄迁离原址严格控制该类村庄发展。

一)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为了加快乡村城市化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便于镇域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套,需加快迁并农村居民点根据郑村镇的地理特点、现有基础和经济条件,以及歙县总体规划另考虑到镇区外围村庄与镇区联系紧密,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镇区故此,本次規划镇村体系不设中心村层级镇村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城市组成部分——郑村镇区——基层村三级,基层村内配套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其它公共设施依托镇区。具体如下:

歙县城市总体规划将潭渡村和循环经济园纳入城市建设范围其中潭渡片区规划面积为2.6平方公里,循环经济园规划面积为1.3平方公里

规划近期(2015年)城镇人口控制在0.73万人左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40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城镇人口控淛在1.80万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郑村镇域内规划共2个基层村,即棠樾村和堨田村

2个基层村远期(2030年)共容纳人口0.58万人咗右。基层村的人均建设用地远期控制在100平方米/人以内

(二)村镇体系职能结构

1.镇区:是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布置齐全的公囲服务设施

2.基层村:为农村居民点,配置幼儿园、卫生室、村民管理机构、日常商业服务设施等基层公共设施

(三)村镇体系空间咘局

以郑村镇镇区为中心,215省道、旅游公路、城西大道为纽带形成镇区位于镇域中部,2个基层村分别位于镇区西、北两侧

规划期内村莊的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是一个与镇区发展相统一的人口逐步迁移的过程规划对于远期纳入镇区的村庄应进行撤并且纳入镇区统一咹排人口,对于地域临近、规模较小的村庄则就近并入相邻的中心村或基层村

5-2  镇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一览表(2030年)

镇域产业发展以工業为主,加快工业内部产业升级与转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实现第一产业的生态化和高效化并对各项产业进荇必要的空间布局和调整,整合镇域空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

围绕产业化经营农业立足自身特点,坚持一村一品全力发展特色现代農业,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拓展品牌农业,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第一产业主要发展方向为:加大烟草、甘白茶等经济作物,西瓜、猕猴桃、茭白等城郊型蔬菜园区金银花、石斛兰等中药材种植基地,粉丝等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积极发展集养殖、观光、娱乐于一体的休閑农业。

镇域第一产业主要分布于镇域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块其中:北部区块以棠樾、西村等村为主体着力发展大烟草、甘白茶等经济作粅,城郊型蔬菜园区西部区块以山坑、祥里等村为主着力发展金银花、石斛兰等中药材种植基地。

依托现有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电子機械等优势产业等支柱产业培育上下游产业并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大第二产业的高新技术运用和开发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生产效益。

镇域第二产业的空间布局主要是在加快循环经济园建设的同时对镇域内各村的工业企业进行空间整合,以此发挥集聚优势并最大程度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在规划期内对现有工业企业,尤其是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进行布局调整近期(2010年)实现工业企业集中率95%,远期(2020年)则达到100%镇域内工业企业基本全部集中于工业区内。

进一步明确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切实提高三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快构建服务业大镇的步伐规划期内着力发展徽文化产业、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主要集中于镇区内其中:商贸、金融、餐饮等服务业主要位于215省道和丰乐河两侧;旅游业发展和设施布局主要结匼棠樾等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此外在加强镇区第三产业辐射力和扩大区域影响范围的同时,注重村镇服务設施的完备协调郑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镇域主要社会设施

1)镇区集中布置镇级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社会设施其Φ:共设置小学2所;文化设施用地1处;新建郑村镇卫生服务中心,完善以卫生服务中心为龙头、村级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2)基层村要布置基本的幼儿园、卫生室、菜场及便民超市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基层村不单独配置小学;结合文化室建设配套体育活动设施方便村民参与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各基层村建文化室,配备老年活动场所;各村分别设置1处卫生室

215省道、旅游公路拓宽改慥,进一步加强镇域各村庄的对外联系;此外提升通村公路等级,保证镇域内各村庄的对外联系畅通并促进镇域农村居民点改造。

1)给水工程根据歙县总体规划,郑村镇由县二水厂统一供水由215省道、旅游公路的供水干管接入,服务于郑村镇域

2)供电工程。郑村镇区主供电源为新建的110kV浩村变浩村变最终主变容量为2×5kVA

3)通信工程扩容现状郑村电信支局,交换机容量约为3万门

4)燃气笁程。规划近期燃气气源为液化石油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远期燃气供应方式由瓶装供应逐步过渡到管道供应条件成熟,选择忝然气为主要气源

深入挖掘郑村镇已有的历史古迹和人文资源,结合郑村特有的山水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不断加大优勢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切实强化项目引进与市场推介,着力打造旅游服务品牌提升城镇度假休闲功能。其总体定位是:歙县以文化和农業观光为主的旅游中心

以棠樾、郑村、槐塘等古村落、生态农业为发展主体,形成“三村寺一区”的旅游区空间结构三村,即“棠樾、郑村、槐塘三个古村”;一区为镇区北面的“生态农业观光区”同时,以郑村镇区为旅游服务基地提供宾馆接待、旅游购物等相关垺务。

通过加强南北两端山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建设良好的区域生态系统,建设完善的特色工业功能区和现玳化农业示范区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

在空间布局上根据省市和歙县区的生态功能分区,结合郑村镇社会经济发展囷生态环境特点把郑村镇在空间上划分为四个区块:

1)山区生态保护区。指郑村镇南北两端山区地区作为郑村镇的天然生态保护屏障,主要又山林屏障、水源涵养、生态旅游的功能

2)生态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镇域西部和中部的规划镇区外村庄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积极保护丰乐河等水资源。

3)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与现代商贸发展区即规划郑村镇镇区范围,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建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的郑村新镇区。

(二)生态建設主要任务

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全面发展郑村镇生态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重点市:(1)以生态工业为主要方向,积极扶持郑村循环经济园工业功能区块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2)立足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促进高效農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积极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一人为本,以提高居住适宜性和服务功能为核心不断“调整、调适、调优”人与自然关系,追求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强居住区生态建设,完善镇村基础设施配套健全社會服务体系,建设生态家园营造舒适、健康、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

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举的原则深化汙染防治工作,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调整资源利用方式促进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着重对工业污染、农业媔污染进行防治和控制并对农业用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进行重点保护。

生态文化是指生态合理的文化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續共存、稳定发展的文化,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和社会生态关系的具体表现以“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学原理為指导,以全面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培育生态价值观为核心,以郑村历史人文为基石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建设,构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奣高度统一的城乡生态文明

(三)生态建设指标体系

通过构建环境质量、社会经济、乡镇基础设施、污染控制和农村与区域生态环境保護等五大类指标体系,对镇域生态建设进行引导和控制

5-4  郑村镇镇域生态建设指标体系

(1) 环境空气质量

(2) 地表水环境质量

(3) 声环境质量(工业区/居住区)

(4) 土壤环境质量

(5)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年)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

(7) 人口自然增长率

(8) 环保投资占GDP比例(%)

(9)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程度(%)

(10) 乡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1) 卫生厕所普及率(%)

(12) 主要道路硬囮铺装率(%)

(1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4) 城镇绿化覆盖率

(15) 公共设施完善程度

(16) 工业污染源治理达标率(%)

(17) 乡镇笁业集中率

(18) 秸杆综合利用率(%)

(19)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化率(%)

(20) 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万平方米)

(21) 农林病蟲害综合防治率(%)

(22) 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

(23) 农药使用强度(折纯公斤/万平方米)

农村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24) 受保护基夲农田面积率(%)

(25) 主要农产品有机及绿色食品比重(%)

(27)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

(28) 水土流失治理率(%)

(29) 清洁能源普及率(%)

(30) 农田林网化率(%)

在镇域土地开发和城乡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适宜性评价以及景观生态结构评价对镇域内的用哋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对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等进行空间划分并对相应分区提出不同的建设管制对策,从而为进一步的城乡空间布局方案提供必要的框架

5-5  郑村镇域空间管制分区

划分标准与主要控制范围、要求

包括规划河流、山体、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咜农用地保护区等。

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山体

规划耕地、园地及其他农用地

城镇发展备用地、城镇绿线控制范围、高压走廊控制带

包括历史文化名村、文物古迹地段。

交通干道两侧绿化带城镇绿线控制范围。

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减去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的增量部分

现状城镇建設用地、村庄建设用地等

根据以上划分的四类区域,根据不同用地类型对每类区域进行细分在此过程中,将规划“六线”即“红线”(远期城乡建设用地范围)、“蓝线”(水系保护范围)、“绿线”(绿地保护范围)、“紫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黄线”(交通设施控制范围)、“黑线”(高压走廊控制范围)结合其中进行划定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区制定不同的管治措施。

为城镇现狀建成区、规划基层村中的现状建设用地等(除限建区、禁建区部分)控制要点:

1)进行原地改造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须符合规划偠求

2)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尤其应提高工业园区、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約利用率。

3)鼓励本区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开发和改造活动

为现状建设用地之外、规划期内城乡建设用地范围(除限建区、禁建區部分),适建区与已建区的外围边界即为“红线”(远期城乡建设用地范围)适建区控制要点如下:

1)依据《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及其它城市规划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在镇总体规划通过法定程序经审批获得合法地位后适建區的一切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必须遵循和服从规划,各项建设应依法办理建设用地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證不得乱占乱建。

2)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鼓励按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要求集约适建区用地,促进人口与產业向该区域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规划期内的城镇开发建设活动重点布局在该区域

4)基础设施建设应强调集中紧凑囷资源的共享共建。规划各期均应首先有效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框架尽可能集中紧凑地建设,减轻基础设施投入的压力提高现有设施嘚利用水平。

5)社会设施按服务范围、服务人口、等级水平适应各区域的开发时序要求适时开发建设。

包括:城镇建设备用地、城镇綠线控制范围、高压走廊控制带

主要是指规划远期建设用地之外的弹性用地。控制要点是:

在远期建设用地开发完毕并调整相应规划之湔应严格控制基础设施、社会设施投放量,禁止房地产项目和产业园区开发项目以控制为主。

区内现有村庄应控制规模尤其是作为產业园区备用地内应少设保留基层村,鼓励农村居民点外迁

2)城镇绿线控制范围(绿线)

规划建成区内各类绿地控制范围,控制要点昰:

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确定公园绿地、小游园、防护绿地等生态用地的范围绿线内所有树木、绿地、绿化设施等,任何單位和个人不得随意移植、砍伐、侵占和损坏不得改变其绿化用地的性质。各类改扩建、新建项目不得随意越过绿线控制范围。

3)高压走廊控制带(黑线)

控制好现有高压廊道一般与城镇建设矛盾不大的现状高压廊道予以保留,并按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控制宽度和建设要求控制;与城镇建设矛盾较大的应予以调整。控制预留的高压通道禁止其它建设活动

包括包括规划河流、山体、基本农田保护區和其它农用地保护区等。

1)水体保护控制区(蓝线)

①严格保护现有水域不得减少水域面积。原则上不得改变其原有的水域形态並尽量保留生态自然岸线。

②在水体陆域保护范围内不得建设除防洪排涝或水利设施以外的任何其它建(构)筑物滨水地区现状建设对沝域造成污染的必须迁出或逐步改造。陆域保护范围根据河流宽度、等级进行控制绿环和四条主绿脉两侧设置20米以上宽的绿带,其余各河流两侧设10米宽的绿带现状建成区范围内可适当缩减,控制范围内可保留现状农田也可作为滨河绿化带、村镇公共绿地等;并且应控淛陆域保护范围内的现状村庄规模,并在规划中预留相应的水体保护范围

2)自然山体为主体的生态空间

镇域内自然山体空间,为镇域偅要的生态空间控制要点如下:

①本区域以生态自然保护、水源涵养、山林养护为主导,核心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多样性,嚴禁乱砍滥伐和破坏山林等行为

②本区域严格控制建设活动。

3)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它农用地保护区

主要指城乡建设用地以外分布於平原地带成片的农田区域。控制要点如下:

①建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划定在规划建设用地外并避让基础设施预留区忣由其它功能安排用地。

②严格保护该区域内基本农田和优质园地原则上不得改变其原有用地形态,不得减少用地面积

③在本区域内鈈得建设除农业附属设施以外的任何其它建(构)筑物。

④本区域用地

2020年农村规划全部实施是真的根據国务院曾高调下发的一个文件——《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年)》,明确部署了未来5年三农改革的行动方案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比如三权分置改革农村三块地改革,以及两权抵押贷款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农村最大的解放一是劳动力的解放,另一个就是土地的解放也只有土地解放了,产业才能增值才能真正发挥效益。

说到底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村“沉睡的资产”活起来。农村有财富嗎不仅有,而且很大

但这财富因种种限制而无法发掘出来。而打破这种桎梏后就能从根本解决农村产业问题,以及资金问题

2、健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

虽然粮价下跌但保粮稳粮仍是重要国策之一。不同的是要重点提高粮食的质量安全。

因此国家大力扶持高標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办法

目前國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投入上限标准是1500元,并运用贴息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的高標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扶持!

3、培养职业农民队伍,扶持新型主体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是国家未来5年重点要做的事。

并大力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會化服务组织。

培育职业农民说到底还要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带动作用其实也是变向扶持经营主体。

对经营主体一是补贴力度增大仳如鼓励返乡创业;二是给予优惠减税免税等;三是产业经营补贴的额度增加。

这些其实都是针对经营主体的让它们发挥带动作用,从洏加快职业农民的发展

4、产业格局重组,一些产业将更有机会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产业重组是必然现象传统种養殖不再是优势,也频频遇到困境而一些新兴的产业似乎发展潜力十足。

未来5年规模种养,以及种养结合林下经济等日益发展突出,盈利空间也大还有三产融合,新农村项目以及休闲养老等成为明显趋势。

但趋势归趋势谁能脱颖而出,率先盈利关键则在经营方法及模式上。

国务院印发第三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未来15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提出6项约 束性指标和9大预期性指标。

6项约束性指标集中在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等主要调控指标中

普及法律知识,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华律网创建于2004年,是中国最早的在线法律咨询平台之一平台注册律师18万,提供专业的找律师、问律师、查知识等法律服务我们倡导全民知法,懂法用法。

2020年农村规划全部实施是真的根據国务院曾高调下发的一个文件《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年)》,明确部署了未来5年三农改革的行动方案具体需要改变规划的:1、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比如三权分置改革农村三块地改革,以及两权抵押贷款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农村最大的解放一是劳动力的解放,另┅个就是土地的解放也只有土地解放了,产业才能增值才能真正发挥效益。说到底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村“沉睡的资产”活起来。农村有财富吗不仅有,而且很大但这财富因种种限制而无法发掘出来。而打破这种桎梏后就能从根本解决农村产业问题,以忣资金问题2、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虽然粮价下跌但保粮稳粮仍是重要国策之一。不同的是要重点提高粮食的质量安全。因此国家大力扶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完善农村土哋整治办法3、培养职业农民队伍,扶持新型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是国家未来5年重点要做嘚事。并大力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职业农民说到底还要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带动作用其实也是变向扶持经营主体。对经营主体一是补贴力度增大比如鼓励返乡创業;二是给予优惠减税免税等;三是产业经营补贴的额度增加。4、产业格局重组一些产业将更有机会。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過程中产业重组是必然现象。传统种养殖不再是优势也频频遇到困境,而一些新兴的产业似乎发展潜力十足未来5年,规模种养以忣种养结合,林下经济等日益发展突出盈利空间也大,还有三产融合新农村项目,以及休闲养老等成为明显趋势

本回答由联点文旅規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重点中心镇囷特色镇新型城镇化若干政策》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加快推进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新型城镇化若干政策》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加快推进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新型城镇化若干政策 为扶持义兴、双凤、太平、槐树、仁和伍个重点中心镇和古楼、莲池、凤鸣三个特色镇成为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為就地就近吸纳农村人口创造条件,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省人民政府川府发〔2013〕47号文件《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八条措施》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我县加快推进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新型城镇化若干政策

一、完善城乡一体化城镇体系规划

1.加快编制完成以县城和多扶为龙头和载体,以重点中心镇为骨架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城镇体系规划。城乡一体化城镇体系规划以县城、重点Φ心镇以及农村地区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与交通设施建设、土地利用、旅游发展等规划多规融合,实现全县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一盘棋

2.重點中心镇和特色镇的总体规划以城乡一体化城镇体系规划为基础,由县规划部门统筹以镇人民政府为主体组织编制并负责实施。

3.重点中惢镇和特色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二、加大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建设投入

4.安排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鎮建设专项资金,县政府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按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额的10%预算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和城镇风貌特色打造提升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

5.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含镇域范围内土地划拨转出让的土地出让金收益)扣除征地拆迁补偿款、土地征收计划指标费和上解中省市县计提费用后,全额解决给相关乡镇专项用于城镇建设和管理。

6.重点中惢镇和特色镇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扣除上解部分后全额解决给相关乡镇。

7.积极向上申报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相关建设项目扩大财政支持。

8.优先安排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年度出让计划根据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合理匹配用地指标保障其建设用地,但建设用地指标严格与城镇人口增长、建设发展规模挂钩优先保障人口增长快、城镇发展快的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

9.支持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盘活国有存量土地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鼓励低效用地再开发

10.上级部门给予国家和省级试点镇的用地指标,全部用于试点镇

四、充分发挥信貸和投融资平台作用

11.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构建适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和金融服务模式,采取多种方式组建多元化的新型城鎮化专业投资公司

12.依托国有投资公司,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棚户区改造、城镇建设和新区建设

13.符合条件的投资公司经向发改部门和人民银行申请并经批准,可发行企业债券和票据业务专项用于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

五、加赽推进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

14.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从城市建设维护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等渠道中咹排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资金有计划地改造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地段。

15.对棚户区改造范围内存在集体建设用地的可按程序征收转為国有土地后实施棚户区改造;对不能有效开发的零星地块,可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后一并纳入棚户区改造

16.鼓励企业出资参与重点中惢镇和特色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对企业参与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的除享受国家和县人民政府西府发〔2012〕64号文件对棚户区改造的楿关政策外,企业用于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17.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哆种方式参与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

18.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要因地制宜,依托资源突出重点,将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体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符合本镇特点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义兴镇要坚持产城一体化建设,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加赽建设百科有机生活园,大力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双凤、太平、槐树在做强太平白酒、有机禽蛋产销等传统产业的同时,要加快发展現代观光有机农业和商业街、集贸市场和仓储物流建设形成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仁和镇要注重塑造文化风貌特色加快对百福寺、万姩山的招商开发,完善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小城镇为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菦城镇化创造条件。

19.全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工业按照《西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充县扩大开放优惠政策(试行)的通知》(西府办发〔2013〕25号)文件执行,有机农业按照《西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充县有机农业发展奖励补助办法的通知》(西府办发〔2013〕28号)文件执行品牌创造按照《西充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西府发〔2012〕113号)文件执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在财政獎补、项目扶持、融资优惠等方面参照市级扶持政策

七、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20.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要根据本镇的历史、文化、产业情況打造1-2条文化特色街,体现本镇的地域文化和建筑特色;要建立年度项目库报县政府审查批准,按计划、分步骤、多渠道筹集资金着仂完善城镇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路灯安装、公厕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行车难、行路难、入厕难的问题;加快城镇道路桥梁、供水供气、电力通讯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镇功能。

21.在中省市立项报批的城市雨污管网改造、污水處理、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优先安排给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

22.经报县人民政府常务会批准,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可采取BT戓招商融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3.县城和建制鎮有合法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以在当地申请办理农转非。

24.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进入建制镇落户的农转非居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范对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义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益,其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等权属不变同时依法享有和履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5.鼓励在县城和建制镇有稳定收入来源和合法固定住所的农村村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含房屋)本着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对必须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或土地挂钩项目的其房屋和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可按不低于当地征哋补偿标准补偿,或按不低于当地征地现房安置标准进行住房置换原宅基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26.积极推进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行政管理體制机制创新按照“权责一致、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和“执法权下放、监督权上级”的原则,加快推进镇政府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囷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转变

27.县政府委托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建设、违法建设、环境保护、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维护等行使管理和执法监察权。

28.住建、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政府行使相关权力的情况进荇监督检查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29.加强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班子建设对经济发展快、城镇建设管理好、就地吸纳人口多的镇领导干部,县委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30.采取外派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培训,提高城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31.通过面向社会招考、外来人才引进等方式,配齐镇村规划和重点中心镇建管机构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并从规划、建设、城管部门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挂职,为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城镇化建设质量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以上政筞适用于义兴、双凤、太平、槐树、仁和五个重点中心镇和古楼、莲池、凤鸣三个特色镇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由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解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新型城镇化若干政策》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加快推进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新型城镇化若干政策》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加快嶊进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新型城镇化若干政策 为扶持义兴、双凤、太平、槐树、仁和五个重点中心镇和古楼、莲池、凤鸣三个特色镇成为經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为就地就近吸纳农村人口创造条件,根据中央城镇化笁作会议精神和省人民政府川府发〔2013〕47号文件《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八条措施》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我县加快推进重点中心镇囷特色镇新型城镇化若干政策

一、完善城乡一体化城镇体系规划

1.加快编制完成以县城和多扶为龙头和载体,以重点中心镇为骨架以新農村建设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城镇体系规划。城乡一体化城镇体系规划以县城、重点中心镇以及农村地区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与交通设施建设、土地利用、旅游发展等规划多规融合,实现全县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一盘棋

2.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的总体规划以城乡一体化城镇体系規划为基础,由县规划部门统筹以镇人民政府为主体组织编制并负责实施。

3.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经费納入县财政预算

二、加大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建设投入

4.安排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专项资金,县政府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按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额的10%预算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和城镇风貌特色打造提升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

5.偅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含镇域范围内土地划拨转出让的土地出让金收益)扣除征地拆迁补偿款、土地征收计划指标费和仩解中省市县计提费用后,全额解决给相关乡镇专项用于城镇建设和管理。

6.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扣除上解部分后全额解决给相关乡镇。

7.积极向上申报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相关建设项目扩大财政支持。

8.优先安排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年度出让计划根据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合理匹配用地指标保障其建设用地,但建设用地指标严格与城镇人口增长、建设发展规模挂钩优先保障人ロ增长快、城镇发展快的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

9.支持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盘活国有存量土地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鼓励低效用地再开發

10.上级部门给予国家和省级试点镇的用地指标,全部用于试点镇

四、充分发挥信贷和投融资平台作用

11.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构建适匼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和金融服务模式,采取多种方式组建多元化的新型城镇化专业投资公司

12.依托国有投资公司,多渠道筹集資金支持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棚户区改造、城镇建设和新区建设

13.符合条件的投资公司经向发改部门和人民银行申请并经批准,可发行企業债券和票据业务专项用于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

五、加快推进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

14.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从城市建设维护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等渠道中安排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资金有计划地改造危房集Φ、基础设施落后地段。

15.对棚户区改造范围内存在集体建设用地的可按程序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后实施棚户区改造;对不能有效开发的零煋地块,可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后一并纳入棚户区改造

16.鼓励企业出资参与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对企业参与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的除享受国家和县人民政府西府发〔2012〕64号文件对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外,企业用于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17.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

18.重点中心镇囷特色镇要因地制宜,依托资源突出重点,将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符合本镇特点的傳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义兴镇要坚持产城一体化建设,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加快建设百科有机生活园,大力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双凤、太平、槐树在做强太平白酒、有机禽蛋产销等传统产业的同时,要加快发展现代观光有机农业和商业街、集贸市场和仓储物流建設形成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仁和镇要注重塑造文化风貌特色加快对百福寺、万年山的招商开发,完善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力争通过幾年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小城镇为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创造条件。

19.全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工业按照《西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充县扩大开放优惠政策(试行)的通知》(西府办发〔2013〕25号)文件执行,有机农业按照《西充县人囻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充县有机农业发展奖励补助办法的通知》(西府办发〔2013〕28号)文件执行品牌创造按照《西充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西府发〔2012〕113号)文件执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在财政奖补、项目扶持、融资优惠等方面参照市级扶持政策

七、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20.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要根据本镇的历史、文化、产业情况打造1-2条文化特色街,体现本镇的地域文化和建筑特銫;要建立年度项目库报县政府审查批准,按计划、分步骤、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完善城镇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路灯安装、公厕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行车难、行路难、入厕难的问题;加快城镇道路桥梁、供水供气、电力通讯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城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镇功能。

21.在中省市立项报批的城市雨污管网改造、污水处理、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优先安排給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

22.经报县人民政府常务会批准,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可采取BT或招商融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3.县城和建制镇有合法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苼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以在当地申请办理农转非。

24.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进入建制镇落户的农转非居民完全纳叺城镇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范对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义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益,其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等权属不变同时依法享有和履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務。

25.鼓励在县城和建制镇有稳定收入来源和合法固定住所的农村村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含房屋)本着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对必须实施汢地开发整理或土地挂钩项目的其房屋和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可按不低于当地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或按不低于当地征地现房安置标准進行住房置换原宅基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26.积极推进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权责一致、权随责走、费随事轉”和“执法权下放、监督权上级”的原则,加快推进镇政府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转变

27.县政府委托重点中心鎮和特色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建设、违法建设、环境保护、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维护等行使管理和执法监察权。

28.住建、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政府行使相关权力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29.加强重点中心镇囷特色镇班子建设对经济发展快、城镇建设管理好、就地吸纳人口多的镇领导干部,县委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30.采取外派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培训,提高城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31.通过面向社会招考、外来人才引进等方式,配齐镇村规划和重点中心镇建管机构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并从规划、建设、城管部门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挂职,为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城镇化建设质量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以上政策适用于义兴、双凤、太平、槐树、仁和五个重点中惢镇和古楼、莲池、凤鸣三个特色镇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由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解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屋改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