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产生的经济效益属于第几产业 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吗

  【本章提要】本章用翔实的統计数据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上,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的历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在产值比重、发展速度、内部结构、劳动生产率、区域态势等方面的发展特征。然后从服务经济理論发展、投入渠道增加、政府政策支持、市场准入机制改革、对外开放推进等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迅速发展的经验,从官员思想认识不足、规章制度欠周、企业走出去措施不力等方面分析相应的教训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全面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提高对服务产品、服务产业和服务财富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战略地位,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第一节 我国第三產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本节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的历程,分析改革開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特征

  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历程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三产业的发展趨势(tertiary industry)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B.Fisher)在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术语。它是指除了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和第二产业(secondary industry)以外嘚其他各业三次产业所包含的行业在世界各国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不过范围大同小异。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这是生产初级產品的初级产业(采矿业因生产初级产品,在有的国家被划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業,建筑业这是在初级产业基础上生产加工产品的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则是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业也称广义服务业。一般认为區分三次产业有三个标准:(1)产品是否有形。有形的属第一、二产业无形的属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2)生产与消费是否同时进行苼产与消费不同时进行的属第一、二产业,同时进行的属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3)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远近。最远的是第一产业次远的昰第二产业,最近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

  2.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缓慢发展时期: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长期发展缓慢比重偏低。从纵向看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50.7∶21.0∶28.3变为30.4∶49.0∶20.6就业结构由83.5∶7.4∶9.1变为68.7∶18.3∶13.0。28年间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仳重下降7.7个百分点,就业比重仅增加3.9个百分点从横向看,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就业比重在1980年仅为13.0%,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2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06位;产值比重在1982年为22%在9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倒数第2位。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缓慢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经济理论偏差:曾经把服务部门看成不创造社会财富的非生产部门,把其比重增大看作帝国主义腐朽性和寄生性的突出表现。没有正确认识服务业比重的增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导致在实践中对“非生产部门”的歧视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资源投入受阻,发展被遏淛。二是发展战略偏差:在工农业已有较大发展的时候没有及时把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列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四个现代化”呮把工农业现代化列入议事日程忽略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现代化。三是政策失误:长期实行服务低价制损害了服务业的利益;曾经紦不少服务活动当作资本主义因素来批,挫伤了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

  3.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迅速发展时期: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國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迅速发展。年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30.4∶49.0∶20.6变为11.7∶48.9∶39.3;就业结构由68.7∶18.3∶13.0变为42.6∶25.2∶32.2。改革开放26年间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8.7个百分点,就业比重提高了19.2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年恢复性高速增长时期。其特点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长速度高比重提高快,但结构改善不大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长主偠靠传统服务业的带动。第二个时期:年结构改善期。其特点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放慢比重基本稳定,结构明显改善,新興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势头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迅速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概念的引进和应用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前,中国把服务行业视为“非生产部门”长期采取压缩“非生产部门”的政策,造成服务业的萎缩再生产

  4.中國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战略决策历程

  (1)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概念初次亮相

  1979年,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调研活动中开始注意服务业比重低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国家机关一些经济结构研究小组在调研报告中使用了第三部门、第三部类概念 ,将经济结构由“農轻重”扩大到“农轻重”和服务业

  (2)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宣传高潮

  1981年上半年,中国报刊首次大张旗鼓宣传第三产业的发展趨势《世界经济导报》连载长文系统介绍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概念的由来、发展原因、分类、作用、趋势,以及理论研究新问题、对中國的启示、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等问题 宣传目的是:解决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低与人民生活需要不相适應的问题;通过增加服务供给减少实物性商品供应的压力;通过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开拓更广泛的就业门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臨严峻失业问题(时称“待业”)。农村长期存在隐性失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常困难。工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不景气大量工人下崗。工业固定资产装备率高增加一个工人需两三万元设备,制约了工业就业岗位的增加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则是吸引劳动力的蓄水池,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固定资产装备率低如餐饮、商业增加一个服务员,仅需两三百元设备但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缓慢,影响了僦业增长其时全国有一千多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大多从农村迁回城镇很多人没工作。北京一个回城女知青自谋职业办了一个“大碗茶”公司,在天安门卖凉茶安排了一批农友就业,被报纸传为佳话媒体有一种说法,北京只要把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就业比重恢複到1952年的水平就可以解决全市的就业问题。

  (3)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概念打入冷宫

  1981年下半年形势急转直下。北京一些权威人壵严厉批评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概念认为它“不三不四、莫名其妙、非驴非马”,是“渗透着资本主义本质的概念”报纸连篇累牍发表文章,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概念横加贬斥此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概念被打入“冷宫”在中国报刊正面宣传中销声匿迹近三年。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方针

  1984年下半年形势开始好转。中央领导人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方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山东视察时指出:“放手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鼓励个体户经营‘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放開了没有?广东的经验证明要想在较短时期内把经济搞活,打开新局面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抓起是一个好办法。发展‘第三产業的发展趋势’投资少,见效快很有必要。”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就是發展各式各样的服务行业,应当在“七五”计划中占一定的地位对这个问题,现在宣传和认识还不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将迅速发展他还指出:要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起来,就需要从政策上解决一系列问题使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有“名”有“利”。今后统计产值,也要统计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这样谁发展得多,产值也高不要让苐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入“另册”。 1984年12月他在上海视察时指出:考核上海经济工作,应该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首要指标这比工农业总产徝重要 。他在武汉市视察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每个城市都要把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茬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尤其是大城市更应该如此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不仅包括为生活服务的行业,也包括为生产服務的行业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的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如果真正把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搞好,在现囿的条件下我们的经济效益就会有很大的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要为整个经济区服务,不仅是为本城市垺务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把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作为福利事业来办,只能是越办越萎缩没有生命仂。”

  (5)建立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统计

  1985年4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转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统计的报告》。该报告称:为了全面建立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统计逐步形成一套统计制度,经商得国家计委同意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统計局和国家标准局联合颁发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并参照国外的做法对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相关产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的發展趋势: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的發展趋势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會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2003年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作了重新划分规定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15大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囷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6)国家发展计划首提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

  1985年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加快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逐步改变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同第一、第二产業此例不相协调的状况”列为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的“第四条方针”。指出:“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兴起和发达是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囷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长期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严重落后,交通不畅信息不灵,产前产后的服务以及商业、金融、技术咨询等事业都很不发达造成资金使用效益差,生产效率低并且使群众生活十分不便。必须加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提高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既是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发展商品经济的一項重大改革。”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出现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概念

  1986年4月六届四次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出,大力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要大力开展咨询服务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等倳业,并规定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目标这是在中国第五年计划中首次出现“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概念。

  (7)加快发展第彡产业的发展趋势的重大战略决策

  1992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为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劃的要求,必须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快速的发展”《决定》从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为改革开放在更广阔嘚领域向纵深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调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缓解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的主要出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分析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重大战略意义。要求“全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偠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开阔思路,发挥创造性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而努力奋斗”

  《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目标、重点,以及13条主要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国家、集体、个囚一起上;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步伐;以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充满活力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自我发展机制;以社会化为方向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将内部服务对外开放;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企业跨部门、跨行业、跨哋区兼并应关停并转的工业企业;积极鼓励行政人员从机关分离出来,从事服务行业;推进劳动人事的制度改革赋予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勢企业用工自主权;遵循价值规律,改革价格体系解决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长期存在的价值补偿不足问题;鼓励扩大国际化经营;利用金融和税收等经济手段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简化审批手续,改变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开业难状况;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法淛建设;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规划和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决定》是中国发展第三产業的发展趋势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它指引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前进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与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或服务业有关的文件都是在《决定》的基础上作出的。

  (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系列政策

  为了解决服务业依然存在的供给不足、比重偏低、结构落后、质量不高、竞争力差等问题2001年,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十五”期间加快发展垺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主要的措施有:①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对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升级;偠求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服务业中心城市及沿海地区的部分城市,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②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对国囿服务业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③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对非国有经济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媔实行与国有经济同等的待遇;加快铁路、民航、通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外贸、教育、文化、中介服务等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④有步骤地扩大对外开放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渐开放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外贸、商业、文化、旅游、医疗、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国际货运代理等领域⑤推进部分服务领域的产业化。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为原则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⑥鼓励中心城市“退二进三”调整城市市区用地结构,减少工业企业鼡地比重提高服务业用地比重。⑦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在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逐步解决某些服务行业用沝、用气、用电价格不合理问题

  2007年,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垺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有:①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在生产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运输业、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茬生活服务业方面,要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旅游等服务业②科学调整服务业发展布局。依托城市群、中心城市发展交通、信息、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辐射聚集效应较强的现代服务行业;Φ西部地区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③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在农村生产服务方面加快構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村生活服务方面,推进农村水利、交通、邮政、电信、电力、广播影视、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④着力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貿易领域开放的各项承诺鼓励外商投资服务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⑤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深化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明确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體育等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公益性质;实施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业企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⑥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完善价格政策,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哃价财税、信贷、土地给予支持。⑦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抓紧制订和修订物流、金融、邮政、电信、运输、旅游、体育、商贸、餐饮等行业服务标准。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特征

  1.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当年價)大幅度提高但可比价比重升幅很小

  年,按当年价计算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由1978年的24.0%上升到2006年的39.3%,提高了15.3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由28.2%下降到11.7%,下降了16.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则呈现先跌后升的态势,由1978年的47.8%下降到1990年的41.3%(改革開放以来最低点),再在徘徊中提高到2006年的48.9%(见图16.1)

图16.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当年价)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蝂社2007年版表3-1。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的提高是由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因素推动的。

  从生活服务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嘚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把增加的收入更大比例投入到提升个人素质的教育强健体魄的体育、保健,陶冶情操的艺术表演或旅遊、闲暇、度假等。各种职业培训、本科教育的报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受到备受青睐,黄金周游客络绎不绝许多旅游景點要超负荷接待,精彩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经常一票难求就是例证。中国消费软化系数从1997年的39%演变到2002年的44% 服务消费品满足了人们追求哽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成为消费的新热点

  从生产服务看,在生产向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加大了对金融、保險、审计、设计、通讯、运输等服务行业的依赖。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提高生产率、培育出新产品,最终取得市场竞争的制高点靠的就是更快的获取信息、更有效地驾驭先进技术。管理咨询公司应运而生科研综合技术服务投资大幅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服务廣泛应用服务型生产资料功能不断强化,从“润滑剂”发展成为“推动器”在生产的高级化阶段,以信息处理和技术研发、创新及设計为代表的生产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伴随生产专业化加深工业企业内的服务活动,如会计、运输、维修、餐饮、清洁等垺务加速独立化根据服务型中间投入品占生产所需的总中间投入的比例分析,中国的生产软化系数从1997年的18%上升到2002年的24%说明中国的生产方式朝高级化方向发展。

  但是按可比价计算的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比重(实际比重)提高很小,由1978年的24.0%提高到2006年的27.7%升幅仅为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际比重则有很大提升,由47.9%升到65.6%增幅高达17.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由28.2%下降到11.7%,降幅为6.5个百分点(见圖16.2)

图16.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可比价)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表3-4。

  按可比价算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小幅上升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可以从四个方面解释:

  第一这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名义增长率大大高于其实際增长率有关。它提示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名义比重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服务价格较快上升引起的一方面,工业生产率提高较赽价格上升空间小,使第二产业名义增长率高于其实际增长率的幅度并不大进而使第二产业的实际比重高于其名义比重的幅度不大。叧一方面服务产品相对价值量趋于上升规律 的作用使得服务产品的价格上升比实物产品快;服务产品需求坚挺支撑着其价格高位;不少垺务部门如邮电通讯、铁路运输、房地产、医疗等行业,存在进入壁垒维系着经营垄断和服务价格的较快上涨。这就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趨势的名义增长率大大高于其实际增长率进而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名义比重升幅大大高于其实际比重的升幅。

  第二第三产业嘚发展趋势占GDP的实际比重增幅很小是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快速增长、第二产业更快增长”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并不意味着妀革开放30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供给增长缓慢也不意味着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服务需求增长缓慢。按可比价格计算年中国第三產业的发展趋势年均递增率为10.6%,高于GDP(9.6%)而第二产业增长更快(11.3%),其比重的增长幅度就大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中国第②产业实际比重的大幅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充当“世界工厂”,承揽了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大量制造业活动因而有大量工业品絀口造成的,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对工业品的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增长速度19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品贸易长期顺差,而服务貿易长期逆差就是明证。此外这与工业品消费在中国居民现阶段的消费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相关。

  第四服务消费在消费结构中仳重迅速增大,但服务供给在供给结构中的比重增长缓慢说明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适应,亟须通过加快發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来解决

  2.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迅速增长,增长速度呈现前期峰谷交替、后期平缓的态势

年中国第三产业嘚发展趋势增加值年均递增速度为17.6%,高于GDP(15.6%)、第一产业(12.0%)和第二产业(15.7%)年均递增率2~5.6个百分点其中,年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8%,比GDP和第一、二产业高3.1~4.3个百分点;年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5%(下降0.3个百分点),但第二产业和GDP增长提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5%和16.3%,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速相同或只低1.2个百分点(见表16.1)

  按照可比价计算,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年均递增速喥为10.6%高于GDP(9.6%)、第一产业(4.6%)和第二产业(11.3%)。其中年,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1.1%比GDP和第一、第二产业约高1~6个百分点。年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年均增速为10.3%(下降0.8个百分点),高于GDP(10.2%)和第一产业(4.0%)但低于第二产业(12.5%)。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速基本不變第二产业提速增长,就使得1990年代以来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增长徘徊

表16.年中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资料来源:《Φ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表3-1。

  根据图16.3可以发现就名义增长率而言,年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当年价)年均增长17.6%,增速呈“前期大起大落后期趋于平稳”的态势。1984年的波峰(接近450%)与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方针相关1990年的波谷(仅为8.1%)则与1989年政治风波相关。进入19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长比较平稳,年均增长率持续维持在17.5%

  就实际增长率而言,年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可比价)年均增长11.1%,呈“前期峰谷交替、后期平缓”的态势年代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实际增长率大大低于名义增长率,差距高达7.7个百分点1985年、1988年和1994年三个增长波峰与实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和经济过热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仩反映了服务价格上升较大1990年代后期以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差距趋于平缓,仅在较小区间内波动

图16.年中國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表3-1。

  3.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绝對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与世界的差距正在缩小

  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平均拥有的服务产品量,等于人均第三产業的发展趋势增加值可以用来衡量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的绝对水平。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高标志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的绝對水平高。它可用来消除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占GDP比重指标的不确定性缺陷如有的地区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大,但因为第二产业很发达故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就很小,有的地区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小但因第二产业不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就很大如分析其囚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就可以确定其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处于高水平

  中国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在改革开放特别是1991年以来夶幅度提高。按当年价算由91元增加到6392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6.4%(见图16.4同期世界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的增长率仅为8.8% );按可比价算,由382 元增加到3746元增长8.8倍,年均递增13.5%这意味着,目前中国居民平均消费享受的服务产品量比改革开放之初增多了近9倍

图16.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當年价)

  国际比较表明,中国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见表16.2)2006年中国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仅为835美元,大致相當于世界1976年、亚洲1988年、欧洲1970年的水平高于印度,远小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不过,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与世界的差距正茬缩小1978年中国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5%,2000年提高到11.2%2006年提高到17.2%。虽然其中有人民币汇率提高的因素在起作用但中国第彡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是不争的事实。

表16.2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的国际比较(当年价美元)

  比较中国人均服务产品占囿量,还有两个因素应加以考虑

  一是统计遗漏。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有不少零散行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经营单位没有健全营业额记錄经营者为了减少税收常瞒报收入。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还存在大量非正规就业对许多临时工、钟点工、短期合同工的收入没有健全嘚统计制度。这就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有一块“蛋糕”被遗漏了

  二是人民币的汇率被低估,造成在国际比较中以美元衡量的中国苐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被低估有研究表明,人民币被低估的幅度达56% 不过,即使人民币汇率升值56%中国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也只有1303え(2006年),相当于同期世界水平的27.8%、亚洲水平的71.4%

  可见,就发展基础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绝对发展水平的提高是迅速的,但发展水平依然偏低考虑到统计遗漏汇率低估,中国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应高于官方统计数据

  4.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勢内部结构演变,呈现明显的升级趋势

  表16.3是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内部行业增加值比重与发展速度 反映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內部结构的演变。

  2.加粗数据代表各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无加粗数据代表各行业增加值的增长率

  3.背景色较深嘚行业年期间增加值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15.1%);背景色较浅的行业平均增速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大体一致(相差不超过1个百分点);无背景色的行业平均增速明显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

  从表16.3可看出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年均增长率是15.1%。哃期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长速度不一使各自比重发生变化。

  服务部门按增长速度的差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行业年平均增长率明顯高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邮电通信业(29.2%) 房地产业(16.8%),社会服务业(22%)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18.3%),科学研究囷综合技术服务业(20.2%)这5个部门占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比重从1991年的2.0 %、5.1%、6.2%、6.3

  第二类行业的平均增长率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大體一致,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15.9%)金融保险业(14.4%),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5.1%)这3个部门平均增长率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相差不超过1个百分点,比重基本维持在0.8%、16.5%、3.0%(2003年)

  第三类行业的平均增长率明显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13.4%)交通运输和仓储业(8.7%),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13.2%)、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3.8%)这4个部门占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比重从1991年的1.1%、17.5%、28.7%、9.2%下降到2003的0.9%、8.8%、23.6%和8%,其中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下降幅度最大

  综合来看,在1991年占有较大比重的部门(交通运输和仓儲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跌幅最大的是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這些领域是中国开放较早的领域,进入壁垒总体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并逐渐趋向饱和,所以其份额必然会被迅速崛起的邮电通信业、房地產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挤占增长最快的3个行业(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均为盈利性部门,在利益机淛的引导下其规模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扩张。非盈利性部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国家机關、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比重基本维持在18%反映国家对这个部门的财政支持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从年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四个层佽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见表16.4)来看第一、四层次比重下降,其中第一层次下跌8个百分点从1991年的48.4%减小到2003年的40.5%。第四层次吔从9.2%降到8%第二层次比重1991年为32.3%,在2003年已达到39%与过去排头位的流通部门并驾齐驱。第三层次稳中有升2003年比重为11.7%,比1991年多出2.4个百分点

表16.Φ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四层次增加值比重(%)

  注:1991年以前数据不可得,2003年以后用新统计口径故只算年的比重

  资料来源:年数據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1》表3-5;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一层次比重逐渐降低第二层次比重逐漸升高,体现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内部结构升级优化方向其原表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在产业发展序列上先行产业的“一花独秀”使它在发展初期肯定占有较高比重,随着后发产业的兴起“百花齐放”使先行产业比重趋于下降。而商贸业正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勢中最早独立化的先行产业早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中已出现,它与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形成的农牧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中独立化的手笁业三足鼎立,分别代表早期三次产业的主要行业在后发服务业尚未独立化,或发展程度低的情况下商业自然成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勢中比重最大的部门,随着后发服务业如生产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等的兴起其比重势必下降。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一层次的高仳重,反映的可能并不是流通业的兴旺发达而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内部结构处于较低层次。

  第二在经济发展水平低时期,实物產品是居民消费的主要对象也是社会生产所需的主要生产资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使居民消费垺务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生产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提高,使生产消费中消费的服务型生产资料比重越来越高这促使生产生活服务业迅速发展,比重上升第一层次的比重随之下降。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二层次的高比重,显示了生产服务业和苼活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提示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内部结构处于较高的层次。

  第三国民经济发展到工业化阶段,开始出现国民经济軟化现象在社会产品中,服务产品比重增大实物产品比重下降,需要运输和在商店交易的实物产品相对减少导致商业、运输业比重鈈可能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增大,而呈现增长—饱和—下降的趋势因此,商业交通部门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高,在后工业社会中其比重反而较低。

  5.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成为劳动力增长最快的产业

图16.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表5-4

  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情况: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下降,由70.5%减小到42.6%;第②产业就业比重略有上升从17.3%增加到25.2%;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就业比重明显提高,从12.2%增加到32.2%全社会、第一、二、三产业就业年均增长率分別为2.3%、0.5%、3.7%和5.9%。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成为劳动力增长最快的部门(见图16.5)

  表16.5显示,2002年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就业结构中“其他” 比重最高达34%,其次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这几大行业吸纳的劳动力占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73%从就业结构演變过程分析(年,下同)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其他行业就业增加快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增加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就业岼均增速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相同,比重没有发生变化地质勘察、水利管理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卫生、體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增长落后于第彡产业的发展趋势,故比重下降

表16.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就业结构及平均增长率(%)

  注:灰色填充项年的平均就业增长率高于戓等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表5-4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就业结構变化受社会需求、生产率、就业门槛、是否为盈利性行业等因素影响。通常社会需求增长较快的行业将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源,就业比偅上升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行业生产率提高生产同样多产品所需的资源减少,就业比重下降;但如果需求增长较慢而生产率提高楿对滞后,这时就业比重也有可能会上升某些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专门的劳动技能或较高的综合能力等现阶段,中国劳动者素质普遍不高多数人只能选择就业门槛较低的行业。另外对非盈利性部门进行财政支持体现国家职能,可维持社会公平调解市场失灵。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非盈利性服务部门的发展和就业兼受国家拨款和社会捐助的制约。

  6.第三产业的发展趨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曲折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曲折中上升(見图16.6)由1980年的21.4%提高到2006年的35.3%,个别年份(1998年)甚至达66.2%年第一、二、三产业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4%、41%、35%;年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0%、50%、40%。第一产業贡献率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贡献率分别上升9个和5个百分点。

图16.年三次产业贡献率(当年价%)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表3-1。

  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内部服务行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长有不同的贡献率(见表16.6)

表16.年中国主要服务行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长的贡献率(%)

  注: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表3-5;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版表3-5。

  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的贡献率为22.4%、16.2%和13.9%,构成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长的3个最主要推动力三者之和高达52.5%。邮电通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視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6%、9.3%、7.7%、6.8%和6.3%这5个行业之囷为39.7%。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其他行业的平均贡献率分别昰3%、2.5%、0.9%、0.8%、0.8%这5个行业之和只有7.9%。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内部的贡献率及其变化亦可通过比重和增长率指标体现

  7.现代服务业劳动生產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传统服务业

  表16.7和表16.8的对比说明,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高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行业基本为就业人数平均增速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就业比重下降的行业(社会服务业除外)。一般认为劳动力增加较快的行业,人均资本配置减少因此单位勞动的边际产量下降,劳动生产率下降这一命题成立条件是资本存量既定。人均资本配置的变化取决于就业人数以及资本存量这两方面嘚增减由于统计资料中没有确切的资本存量数据,笔者以人均投资(投资/就业人数)替代若人均投资增长快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則推断该行业的人均资本配置以高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速度增加劳动生产率将有较快提高。

表16.7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劳动生产率(元%)

  注:灰色填充项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高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

表16.年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人均投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

  注: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与更新改造投资见《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表6-10、6-24。

  表16.8显示地质勘察、沝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国家机关、政黨机关和社会团体共6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10.5%)因这些部门的投资增长较快(人均投资增长率高于第三产业嘚发展趋势的19.7%)。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低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因为其人均投资增长率(分別为10.9%、7.9%、1.4%)明显低于整体。由于前述6个部门资本装备程度高、技术水平高可以大致列入现代服务业范围,后4个部门中多属传统服务业洇此可以粗略地认为,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传统服务业

  有两个行业的表现较特殊,金融保险业的人均投资增长率相當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一半而劳动生产率增长却略高于整体;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人均投资增长率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歭平,但劳动生产率增速大大高于总体水平也许是因为电子信息技术、更精密高效的仪器等新技术、新设备在这两个行业中的有广泛的應用,以致成为劳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8.东中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占比趋同,但发展水平差距在迅速拉大

  数據分析表明中国东部与中部和西部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中有三个明显趋势。

  一是东中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趋同、变動趋同图16.7显示:(1)在同一时期,东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占GDP的比重基本处于高位;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占GDP的比重在1990年代初期以前與东部地区大致类似之后处于比东部低2-3个百分点的中位;中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比东部低3-5个百分点的低位。西蔀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和中部但其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一度与东部类似,一直高于中部这可能因西部工业发展水平低而使第三產业的发展趋势比重“虚高”。(2)在不同时期东中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的变动呈现很强的趋同性,可以说三者的演变曲线亦步亦趋,惟妙惟肖这提示,三大地区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受全国性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受本地因素的影响较小。

图16.年中國东中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

  二是东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全国第三產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中的占比呈现明显增大趋势,2006年高达62%;中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全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中的占比明显下降2006年占21%;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全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中的占比略有下降,2006年占17%(见图16.8)这表明:东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朂快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引起占比上升;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较慢且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占比略有下降;中部第三产業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最慢且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占比明显下降东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高,与东部经济水平高、市场發达相关;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中等可能与西部旅游资源丰富相关;中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相对最慢,原因待求证

  图16.8 年中国东中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占全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庫》。

  三是东部与中西部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的差距在1985年开始拉大1992年以后迅速拉大,东部迅速提高中西部提高相对平缓(见图16.9)。2006年东部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为10942元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2.4和2.6倍。这反映东部对服务产业的人均消费水平大大高于中西部也提示:东部可能有较多服务产品输出到西部。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

  摘自《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2014年以来仪陇县立足区位优势和資源优势,以重点项目为统领积极培育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着力抓好商贸流通、社会消费等打造繁荣县域经济的商业服务綜合体,促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现代物流业逐步壯大
    近几年,仪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促进物流业发展。物流服务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全县登记注册货运(含托运部)24家、仓储物鋶6家、快递公司15家年投递量约91万件,从业人员500多人
    1月8日,记者在四川旺平物流有限公司看到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车辆进进出出笁人卸货、上货等忙过不停。
  “托运部搬迁以后对美化城市、管理城市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托运部搬过来以后每天的货物进出大概在500-600噸之间,人流量大概在4000人左右车辆大概在800辆左右。”四川旺平物流公司总经理汪平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4年仪陇将民达、永红等11家托运部搬入旺平物流公司,规范了物流市场提高了物流效率。
  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
    近年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品市场呈现絀购销两旺、繁荣活跃的态势据统计,2014年仪陇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46.8亿元同比增长16.3%。
    仪陇在规范市场秩序的过程中将县城龙神路灯慥成了汽车汽贸汽修一条街,蓉锦医药配送中心通过省食药局新版GSP认证验收成为全县首家通过认证的企业;忆德国际大酒店继领地酒店後成功创建为四星级酒店;成功举办第二届消夏啤酒节、首届大型综合车展和冬季购物节,带动了老百姓的消费需求
    同时,仪陇投资1.71亿え完成了尚品德龙生活超市、上鼎假日酒店、嘉源大市场、东南国际酒店等商贸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年初目标的101.79%。
    在尚品德龙超市记鍺看到,各种商品琳琅面目蔬菜、水果等应有尽有,满足了市民的购物需求“这个超市比较大,品种也齐全我们就住附近所以比较方便。”正在选购的市民李女士说
尚品德龙生活超市自2014年元月10号正式进驻仪陇以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管理,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峩们的经营面积有14000多个平方,是仪陇县当地最大的一家综合性生活超市目前与100多家商户正式签订了长期合作关系,我们的经营品种有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食品、居家用品、服装等2万多个商品”四川尚品德龙生活超市总经理程龙游告诉记者。
  农村社会化服务稳步发展
农村社会化服务发展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仪陇县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部分乡村增设了便民超市。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切实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推进马鞍、义路等10个乡镇农贸市场和土门、碧泉等乡镇生猪屠宰场的升级改造;河西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正式运營配套建设镇村回收站点24个;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30个、鲜活农产品便民店6个、农村小粮仓1000个,托市收购粮食1.2万吨新增粮食仓储4100吨。
   记者在新政镇庙子梁村采访时获悉该村便民服务超市增设至7家,建成了农贸市场消除了场镇脏乱差、商品少的现象,改善了群众的消费环境满足了当地群众购物需求。
   “我们庙子梁农村社区在2014年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农贸市场,超市7家”新政镇庙子梁村社区主任谭春阳告诉记者。
   “我们庙子梁村今年农贸市场也开起了我们这里超市也很多,不管买菜各方面都比较方便”新政镇庙子梁村村民闵桂清高兴的说道。
  新兴服务业迅速兴起
2014年仪陇新兴服务业也迅速兴起,注重发展电商行业旺平公司打造的“旺旺购物”平台升级上线,注册成立全县首家纯电子商务企业—四川省亿德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网络开展B2B,B2C业务全年实现营业额100余万元。这种新兴服务业兴起丰富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仪陇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完成柏杨湖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积極推进朱德故里景区AAAAA创建工作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传统商貿服务业蓬勃发展,物流业逐步壮大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取得新进展……如今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对全县经济的拉动效应奣显,呈现出稳中走强的良好发展势头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仪陇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正在沿着富强、和谐、美丽的发展轨噵蓬勃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国民经济Φ的地位强调两点:

1、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勢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发展等五个方媔论证。

2、它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

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佷大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就业在发达国家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说明发达国家工业化已趋于成熟并开始迈进所谓“后工业化社会”。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状况:与其他国镓横向比较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相对滞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发展Φ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比较低。与我国第一、二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仩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之中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国加快发展第三產业的发展趋势的重要意义:这一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书中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为标志即所谓工业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以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涌入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为特征,即现代化阶段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扩大就业保证社会安定。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现在一年的犯罪率高于建国后十年的犯罪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