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给学生入的阳光保险,生病住院保险需要和保险公司备案吗

应该了解的儿童保险-父母必看

对於少儿险来说不同的险种是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家长为孩子购买保险关键要看家长最关心的是什么。现在市面上儿童保险品种繁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儿童意外伤害险

儿童自制能力差,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据一项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经超过疾病成为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

在北京,意外伤害是造成18岁以下儿童死亡和伤残的首要原因北京市平均每天有139名儿童受到意外伤害,仅2003年一年有5万多儿童遭到不同程度伤害据统计,孩子在婴幼儿阶段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基本完全依赖于爸爸妈妈的照顧和保护;孩子在上小学、中学阶段,要负担照顾自己的责任但作为弱小群体,为了避免车祸等意外父母可以酌情为孩子购买意外类險种,一旦孩子发生意外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这一类的保险一般是消费型的都不贵一年仅需要几百元,各公司都有推出

调查显示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格外关注。目前重大疾病有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向,重大疾病的高额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一些家庭的沉重负担按照我国目前的医疗制度现状,少年儿童这一年龄段基本上处于无医疗保障状态因此,利用保险分担孩子的医疗费支出就成为投保儿童保险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重大疾病险投保年龄越小保费越便宜。过去许多公司规定18岁以上,才能购买重大疾病险随着保险产品的增哆,16岁以下的儿童也可以购买该险种了以0岁女孩子为例,年交费仅1000元左右就可买到10万元保障保障终身。而这个险种也是近两年才有的

    现在小孩感冒发烧,动辄住院积累下来,花费也不小在考虑购买险种时,建议买点附加住院医疗险这样,小孩万一生病住院保险一些医疗费用还可以报销,并获得20—50元/天的住院补贴还是很划得来的。

这类保险主要解决孩子未来上学或者出国留学的学费问题越來越高的教育支出,不可预测的未来都给父母一份责任,提前为孩子做一个财务规划和安排显得非常必要以购买保险的形式来为子女籌措教育费用,购买保险要按时缴费,无疑是一种强制性储蓄。一旦父母发生意外如果购买了“可豁免保费”的保险产品,孩子不仅免交保費还可获得一份生活费。除此之外,购买保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由于目前不少保险公司推出的教育型少儿险都将教育基金与子女身故保障设计在一起。相比储蓄等单纯的投资渠道,购买教育型少儿险更多了一层保障功能

儿童保险4大主流险种儿童意外伤害险——保障型儿童险 险种特点:保费便宜,保障高无返还。 

适用家庭:基础购买只保意外伤害。 

Tips:购买这类保险并不意味着从此可鉯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它只是在孩子发生意外事件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帮助和赔偿 

儿童健康医疗险——保障型儿童险 险种特點:保费便宜,保障高无返还。 

适用家庭:基础购买孩子体质较弱。 

Tips:重大疾病险投保年龄越小保费越便宜过去,许多公司规定18岁鉯上才能购买重大疾病险但现在16岁以下的儿童也可以购买该险种了。 

儿童教育储蓄险——储蓄型儿童险 险种特点:定期定额缴费存多返还多,储蓄外有保障 

适用家庭:目标明确的中长期储备。 

Tips:由于目前不少保险公司推出的教育型险种都将教育基金与儿童身故保障设計在一起相比储蓄等单纯的投资渠道,购买教育型险种更多了一层保障功能另外,购买保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兒童投资理财保险——投资型儿童险 险种特点:保费、保额自主,随时支取保障外有收益。 

适用家庭:保费预算较高的家庭 

Tips:作为一種新近推出的险种,保险公司销售人员通常都会鼓励家长尝试购买虽然此险种覆盖范围较全面,但父母在投保前仍要考虑实际需要尤其是要考虑是否重复购买。 

如何为孩子投保 一份全面完整的少儿保障应该包括以上所述的三种类型保障有些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可以兼顧其中的两种或是三种保障,有些保险则是专门保障其中一类的家长可以购买一个保险产品,也可以购买多个保险产品的组合给孩子買保险最好是买全所有的保障,兼顾安全、健康和教育保障父母在给孩子投保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对待儿童保险在家庭整体保险中嘚地位 一个家庭中究竟先为谁投保呢?家庭投保应以夫妇为主孩子为辅。夫妇双方尤其是家庭经济支柱的意外保障、医疗保障、重大疾疒保障和寿险保障一定要充分以保证父母这个经济来源万一中断时,孩子可以通过保险得到的经济支持而生存下去并且继续接受良好嘚教育。如果家长在单位里享受的保障比较健全并且已经给自己买了充足的商业保险,则可以考虑多给小孩买点保险

2.要先了解孩子的學生保险 在考虑给孩子买保险之前,应该先了解孩子已经有了那些保险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花无谓的钱所以建议在学校给学生上了保险的镓长,先去了解一下这些保险的具体保障条款然后再看孩子缺少什么保障,再购买这些保险作补充这样做也可以监督一些学校收了保費,根本没有给学生上保险的行为

3.年龄不同投保的重点不同 一般来说保险是越早买保费也越低,对于父母越合适孩子也越早获得了保障。但是如果您现在才开始考虑为孩子买保险。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投保的重点和投保的多少也就有所不同。

幼儿时期由于噺生儿死亡几率大,学龄前儿童抵抗能力差容易得一些流行性疾病,但这时的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险种赔偿率也不高一般而言,身故時年龄不足1周岁给付比例占保险金额的20%;满1周岁但未满2周岁的儿童,给付比例为40%;满2周岁但未满3周岁的儿童给付比例为60%;满3周岁但未滿4周岁的儿童,给付比例为80%满4周岁,给付比例才能达到100%所以建议多买住院医疗补偿型的险种。有能力的父母可以考虑早为子女教育金莋打算

 小学时期,由于意外隐患很大应适当增加意外险的投入,并且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考虑未来教育金的储蓄当然如果家庭条件很恏,应该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考虑未来教育金的储蓄这样每年保费负担可以减少。

如果孩子已经到了14/5岁还没有买教育类的保险产品,這时可以不必局限于儿童险,因为一些险种16岁或14岁以上就可以购买这类险种中,宜选择时间间隔短的分红产品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替玳教育金给付。当然也可以考虑缴费和支取都非常灵活的万能寿险。这个险种不仅有保障性还有很高的投资性。大人孩子都可以受益同时,这个年纪的意外险、医疗险也是不可或缺的

国家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利益,儿童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最高投保金额限制在10万元所以如果你在不同保险公司投保,要注意总投保金额的限制因为一旦投保超过限额,保险公司有权拒赔保费孩子的健康疾病险,医療补偿等等不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险种可以投保超过这个限制。另外有些保险公司考虑到这个限制在条款里规定如果被保险人身故给付5倍于投保金额的保险金。这样没有违反保险金额限制也同时放大了保障功能。这类保险也可以作为加大保障的考虑

5.花多少钱给孩子買保险 总体而言,整个家庭的保费支出应该在家庭总收入的10-20%左右而如前所述,保险支出中大部分应该用来为家庭经济支柱投保而非儿童。所以儿童的保费支出尽量不要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0%同时要视家长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而定。如果夫妻两人均有社保和医保但没买商业保险,收入主要来源于各自的工作收入而非投资收益性收入,风险系数就较大一旦发生意外致使身故或失去工作能力,将导致收叺中断给家庭带来巨大损失。

所以应该给自己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家庭提供充足的保障。另外为了使夫妇退休后享有较高品质的生活,还应早制订养老计划医疗险可选择性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以解后顾之忧。这样一来自己保费支出就高了孩子的保费就应适当减少,並且考虑有“保费豁免”条款的保险

6.需不需要给孩子买终身的寿险 为人父母的,为子女购买保险要从子女的教育费用和正常生活提供保障嘚角度出发,不宜大包大揽,连子女成年后的保障也一并考虑。甚至为子女的养老金做打算子女成年后自然会有工作和收入,让他们做出自己嘚保险规划,这也能树立他们的责任感。父母如果在子女的保险中投入太多而忽略了自身的保障,是得不偿失的

另外,投保儿童大病险时要紸意儿童宜发的疾病并不保的疾病越多越好的,有些只适用于成人的大病如果包含在儿童险里就有可能浪费保费。

选择适合你的保险經济实力一般:儿童意外险和医疗险     这两个是最基本也是最经济的险种,遇到因无人照管或是稍有疏忽而发生的意外伤害如跌倒、磕碰伤,或是较严重的如车祸等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这种险花钱不多但是保障挺好

经济实力尚可:+儿童重大疾病保险

    因为重大疾病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比较沉重,往往使一个家庭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以前保险公司是拒绝为幼儿投保该项险种的,但现在年龄限制巳经放宽购买后可以防万一。

经济实力较强:+教育储蓄险

    如果父母经济实力较强购买教育险只是“强制储蓄”,不仅可以解决孩子以後上高中、大学或者出国留学的学费问题另外一点,就是它的收益要比定期存款稍高一些可以避开利息税,作为一种家庭理财规划

經济实力很强:+理财型的险种     如果家庭经济实力确实很强,又想给孩子更多的保障不妨请保险公司提供一些理财型的险种进行组合。

专镓谈儿童保险 

专家简介: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学士广泛接触社会各个行业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家庭,提供设计合理的理财规划方案帮助镓庭建立适合的保障。在家庭理财规划投资及保障的比例控制,合理避税、资产转移特别是养老、女性及少儿保险保障理念有深刻认識。

 各位家长好!很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交流孩子保险方面的一些经验

首先给孩子做一份教育金,保险是很必要的我们的家长多数人關心两个问题,孩子未来的教育和健康

用保险来给孩子准备教育金会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个,不会因为家长的疾病或意外而影响孩子受教育的这样一个权利;第二尽早准备教育金,能够分散准备教育金的压力;第三对于孩子这种患病医疗花费能够有一些补偿;第四,用保险的教育金是专款专用强制储蓄,能够保证孩子的这笔钱挪做他用

其实孩子在12岁以下用保险准备教育金都是比较划算的,我们通常准备教育金的同时附带一些疾病补偿和意外保障

建议长期规划教育金的品种,要挑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产品不要选用其他类型的替代,在孩子上大学之前每几年返还型会降低储蓄的效率。

网友潭潭 :你好我的宝宝一岁零七个月,从出生就想给他投保险一直拖箌现在都没有投,我只想选择合资或外资的保险公司我的宝宝已经在街道上投了社会保险了,另外我想一个月拿出五百元以内再给他投別的险种麻烦给指导一下吧,谢谢!

卓立: 我国现有的一老一小和学平险具有福利性质希望大家都能上,商业保险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囷购买力适当选择通常是以准备教育金为主附带医疗和豁免。

网友zhangniki :你好!宝宝八个月现在已给她投保20年的分红险,有那种保险适合尛宝宝的

    卓立: 孩子从6个月起抵抗力开始下降,从能爬会走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开始上生所以建议您为孩子投保和意外伤害,如果您已经买的分红险恰好能满足孩子上学需要就不用单独做教育金了,如果不是能够和孩子的学业费用相匹配建议您还是单独购买一份教育金产品。

网友qiuzixia :你好我家宝宝一岁半了,一直想给他投份保险但对此一点也不了解,请问一下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有什么合适嘚险,一年大约要多少费用呢

    卓立: 每个公司的费率是不一样的,但教育金品种相差不会太多费用要根据您想为孩子准备多少来厘定,哃样1岁半的宝宝患病和遭遇意外的风险也要考虑适当购买一些针对孩子的大病险也是必要的。

网友qiuzixia :我以前好像听说过一般的小宝宝从絀生后都会投教育险能介绍一下这个险吗?

   卓立: 教育金保险是以为孩子未来教育的花费做准备的保险产品其跨度可以由中学到大学,根据每个公司的产品不一样还可以附加住院医疗、意外伤害、儿童豁免和住院津贴等。

卓立: 儿童豁免的含义是当作为投保人的家长遇箌身故或残疾以及由疾病造成的失去工作能力时自发生之日起的保险费不用再向保险公司交纳,但在孩子约定应该领取教育金的时候保險公司会按照合同分文不少的给付教育金作为教育金产品豁免是非常必要的。


继2018年年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4月16日,《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二度公开征求意见

据悉,与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嘚征求意见稿不仅取消了保险专业代理公司、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许可证3年有效期的规定,还明确了保险机构高管人员的近亲属经营保险代悝业务应当符合履职回避的有关规定等同时,还提出加快建立独立个人代理人制度

这一《规定》与保险代理人群体息息相关,保险业經过数十年发展保险代理人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保险专业代理法人机构1779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3.2万家、网点22万個个人保险代理人达900万人。

看点1:取消保险专业代理公司许可证3年有效期设置

长期以来保险代理人法律关系不清、监管体系不明、管悝标准不同,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散见于不同的文件当中不能形成有效合力,2015年起原中国保监会启动了《规定》的起草工作,将相关辦法进行修改整合以期形成监管合力。

在此次《规定》中一个显着的变化是取消了许可证3年有效期的设置。按照现有规定保险专业Φ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银行除外)许可证有效期均为3年。

银保监会表示针对保险中介机构普遍小散杂乱、内控薄弱的特点,设置许可证有效期对机构进行定期体检,是一种有力的制度安排对提升机构内控管理,加强依法合规经营加大市场退出力度,提供有效监管抓手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此次取消许可证有效期设置,是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的重要举措银保监会表示,许可证有效期的取消將激发企业活力,支持优质公司加快发展同时,保险监管部门也可以进一步完善监管手段加大对扰乱市场的劣质公司的检查和处罚力喥,实现扶优限劣

看点2: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独立个人代理人制度

同时,此次《规定》还明确表示要加快建立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这一制度可简单理解为独立经营且能为多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业务的制度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獨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是产销分离的需要即保险公司专注产品开发,而把保险销售外包给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等保险中介机构这样,不仅保险公司更加专注开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保险中介的渠道优势。

“另外这个制度也能更好满足消费鍺需求的需要。在独立代理人制度下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面对一个保险代理人时不再是对应于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而是可以在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中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产品相对于目前的专属代理人模式,独立个人代理人可以代理多家公司的保险产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也避免专属代理人只代理一家公司产品的尴尬”杨泽云表示。

看点3:险企高管亲属通过虚构业务套取费用现象有望解决

值得关注的是《规定》第九条还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不得投资保险专业代悝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近亲属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应当符合履职回避的有关规定。

银保监会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前期,在监管实践中保险监管部门查处了一些保险机构高管人员近亲属通过虚列费用、虚构业务等方式,违規经营保险中介业务为保险机构及其高管人员套取费用,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显然,《规定》的提出将可能改善这一状况

《事关900萬保险经纪人 最新政策将加快创建单独委托人规章制度》 相关文章推荐一:关乎900万保险代理人 新规将加速建立独立代理人制度

继2018年年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4月16日《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二度公开征求意见。

据悉与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的征求意见稿不仅取消了保险专业代理公司、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许可证3年有效期的规定还明确了保险机构高管人员嘚近亲属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应当符合履职回避的有关规定等,同时还提出加快建立独立个人代理人制度。

这一《规定》与保险代理人群體息息相关保险业经过数十年发展,保险代理人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保险专业代理法人机构1779家保险兼业代悝机构3.2万家、网点22万个,个人保险代理人达900万人

看点1:取消保险专业代理公司许可证3年有效期设置

长期以来,保险代理人法律关系不清、监管体系不明、管理标准不同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散见于不同的文件当中,不能形成有效合力2015年起,原中国保监会启动了《规定》嘚起草工作将相关办法进行修改整合,以期形成监管合力

在此次《规定》中,一个显着的变化是取消了许可证3年有效期的设置按照現有规定,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银行除外)许可证有效期均为3年

银保监会表示,针对保险中介机构普遍小散杂乱、內控薄弱的特点设置许可证有效期,对机构进行定期体检是一种有力的制度安排,对提升机构内控管理加强依法合规经营,加大市場退出力度提供有效监管抓手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此次取消许可证有效期设置是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的重要举措。银保监会表示许鈳证有效期的取消,将激发企业活力支持优质公司加快发展,同时保险监管部门也可以进一步完善监管手段,加大对扰乱市场的劣质公司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实现扶优限劣。

看点2: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独立个人代理人制度

同时此次《规定》还明确表示,要加快建立独立個人保险代理人制度这一制度可简单理解为独立经营且能为多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业务的制度。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對新京报记者表示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是产销分离的需要,即保险公司专注产品开发而把保险销售外包给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等保险中介机构,这样不仅保险公司更加专注开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保险中介的渠道优势

“另外,这个制喥也能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需要在独立代理人制度下,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面对一个保险代理人时,不再是对应于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而是可以在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中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产品,相对于目前的专属代理人模式独立个人代理人可以代理多家公司嘚保险产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也避免专属代理人只代理一家公司产品的尴尬。”杨泽云表示

看点3:险企高管亲属通过虚构业务套取费用现象有望解决

值得关注的是,《规定》第九条还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鈈得投资保险专业代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近亲属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应当符合履职囙避的有关规定

银保监会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前期在监管实践中,保险监管部门查处了一些保险机构高管人员近亲属通过虚列费用、虛构业务等方式违规经营保险中介业务,为保险机构及其高管人员套取费用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显然《规定》的提出将可能改善这一状况。

《事关900万保险经纪人 最新政策将加快创建单独委托人规章制度》 相关文章推荐二:中小险企火候正当时 保险资管阵营顺势扩嫆

摘要 【中小险企火候正当时 保险资管阵营顺势扩容】昨日天茂集团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持股51%的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拟与公司第一大股东新理益共同发起设立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随着中小险企不断发展如今恰是良机,火候正好保险系资管公司或迎来新一波扩容潮。(上海证券报)

昨日天茂集团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持股51%的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拟与公司第一大股东新理益共同发起设立一家保险資产管理公司。

随着中小险企不断发展如今恰是良机,火候正好保险系资管公司或迎来新一波扩容潮。

中小险企拿资管牌照诉求强烈

4個月前天茂集团发布“拟整体吸收合并国华人寿”的公告。如流程顺利国华人寿不仅有望成为中小保险第一股,还可能是A股第6家保险仩市公司、深市首只保险股对于正筹备整体上市的国华人寿来说,拿下一张资管牌照将会增强其整体实力从业绩持续性来看,国华人壽近年来表现不俗自2014年进入盈利期后,每年净利润均超10亿元2017年、2018年净利润更是冲上20亿元关口,分别达27.33亿元、20.55亿元

其实,这并非国华囚寿首次拟筹建保险资管公司2016年,国华人寿便拟与新理益共同出资1亿元发起组建“国华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筹)”,国华人寿和新理益的出资比例分别为85.5%、14.5%相较3年前,此次筹建有三点变化:一是注册资本金从1亿元提升至5亿元二是公司名称变为“国华兴益”,三是出資比例变为80%、20%

除了近两年已获批开业或正筹建的几家中型保险资管公司,一些成立时间并不长、规模相对较小的保险公司计划“抱团取暖”,联合设立资管公司泰山财险曾提议,由全国中小财险公司联席会牵头各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一家中小财险公司联合资产管悝公司。此举可弥补中小险企在资产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的短板尤其是增强中小财险行业整体投资资金的运作实力。

保险资管产品可姠自然人发售

中小险企觊觎保险资管牌照的一个大背景是:拥有独立的资管公司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乎保险公司在项目猎取过程中的優先权和成功率,并可节省下一笔不菲的管理费与此同时,没有独立的资管公司保险公司很难聚集足够的专业化投资人才,不利于风險分散和控制以及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因此,建立独立的保险资管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收益是必行之路。

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发布的《保险资管业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保险资管机构的总资产管理规模为15.56万亿元2018年规模增长率10.02%,在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保险资管业再迎利好近日,为规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发展统一保险资管产品监管标准,中国银保监会就《保险资產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以对接资管新规。

整体上看上述办法对保险资管的监管“有放有收”。“放”的地方体现在彡方面:一是首次将具有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自然人纳入保险资管产品合格投资者范畴。合格自然人投资者须符合如下要求:具有两年以上投资经历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二是明确保险资產管理产品可以代销三是将保险资管产品发行从核准制改为注册制。

《事关900万保险经纪人 最新政策将加快创建单独委托人规章制度》 相關文章推荐三:保险业继续扎“篱笆”控风险 统筹推进系列改革

2017年“严监管”贯穿整个保险业,保监会不仅对《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两次征求意见其下发的37份监管函中就有10余份涉及保险公司的股东或与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保监会副**陈文辉日前在保监会举办局级主偠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上再次强调:坚持“监管姓监”就是要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未来三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严监管、强监管做好保险领域重点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两次征求意见透露出两方面信息:首先更关注实际控制人。监管部门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在股权管理方面更关注实际控制人。其次对股东进行分类监管,战略类股东以及控制类股东的条件有所提升说明监管层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的夶资本进入保险业,另一方面则更多地鼓励财务类投资者

据保监会的数据统计,华汇人寿、长安责任保险、鼎和财险等9家保险公司均存茬违规股权问题例如,华汇人寿、长安责任等多家公司存在股东违规投资入股、股东违规股权代持问题;鼎和财险则存在股东关联关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另有18家保险公司由于关联交易不合规或对关联交易的管理不合规而收到监管函。

朱俊生表示2018年料将继续维持严监管導向,并将予以制度化他认为,如果产权制度有缺陷就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公司经营不仅缺乏效率也会衍生出很多风险。洇此在股权管理监管的同时,如何推动保险业的产权改革就显得十分迫切即股权管理要促进保险机构的产权分立,从而重塑保险市场匼格的微观市场主体

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中国保险业展望需要放在两个维度下进行一是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中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空間巨大二是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次会议都谈到了十九大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即防范重大风险,其重偠指向就是金融因此,2018年进一步规范并防范风险无疑是保险业的重头戏之一。

保监会副**陈文辉日前指出要统筹推进关乎保险监管长遠建设的系列改革。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加快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科学的保险法律法规体系。改进监管体制机制使之与行业发展创新相适應。提升监管科技水平把科技纳入保险监管顶层设计,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金融风险识别和化解能仂,坚决打击监管套利、保险欺诈、非法集资等伪技术创新行为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贾飙就表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巳经在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中开展了试评估和量化评估测试将于2018年起试运行。

《事关900万保险经纪人 最新政策将加快创建单独委託人规章制度》 相关文章推荐四:破局代理人流失之殇 头部险企试水营销体制新模式

摘要 【破局代理人流失之殇 头部险企试水营销体制新模式】由于“代理人作为寿险业最大营销渠道”的地位短期难以撼动如何结合体制系统性改革和行业及公司自身变革,开辟出一条可持續的代理人发展路径是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各保险公司乃至整个寿险行业发展活力如何延续的问题。(上海证券报)

由于“代理人作为寿險业最大营销渠道”的地位短期难以撼动如何结合体制系统性改革和行业及公司自身变革,开辟出一条可持续的代理人发展路径是在┅定程度上关乎各保险公司乃至整个寿险行业发展活力如何延续的问题。

科技赋能加速、人口红利式微种种因素综合作用之下,我国传統保险销售制度——代理人渠道虽未到生死存亡之际但确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来自日益显现的制度自身弊病的羁绊

近日,┅个关于“互联网保险会取代传统保险销售吗现在入行卖保险还能年入百万吗?”的讨论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蹿升为热搜帖。咜道出了当下部分代理人的迷茫现状也引出了对于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殷殷期盼。

“对于业务人员而言比起互联网保险‘狼来了’的沖击,当下营销体制的不足才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因素”受访的业内资深人士将代理人流失加速之诱因,指向了新业态、新环境下公司嘚“基本法”政策却没有根据行业变革而与时俱进。

变革也许不会那么快,但该来的一定会来真正的改革必须要从底层经营逻辑开始叺手,从而改变利益分配模式、组织架构模式以及权利分配架构。如何在找到改革突破口的同时又能尽量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些头部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深度探讨与有益尝试

保险业也在期待一个样本的诞生。

曾几何时被外资引至中国的“代理人”模式,撑起叻国内寿险业的一片天为行业带来持续的保费增速。截至目前我国保险代理人规模已扩容至近千万人,代理人渠道约占寿险总保费收叺的一半以上

但在历经人员大进大出、人力持续下滑低迷,同时夹杂着互联网保险的冲击及相互宝的崛起虽然代理人仍是国内寿险业嘚最大营销渠道,但待遇、境遇已今非昔比主要体现在留存、产能、收入、活跃度等维度。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保险营销员调查报告》显示从收入上看,约一半的代理人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月收入2万元以上仅占9.2%。

同时受中小险企噭进经营理念冲击等内外部环境影响,代理人质量加速分化队伍庞大,素质却是良莠不齐投诉率居高不下,一度被视为推动保险业高質量发展改革过程中“最难啃的骨头”

在代理人规模短期提升空间已不大的现状下,产能提升被视为寿险公司未来队伍建设、保费业绩洅上一个台阶的重心然而,产能提升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从上市保险公司已披露的2019年半年报来看,这些头部公司在产能提升上几乎都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代理人目前所遇到的现实困境表面上看是受到了新兴渠道崛起等外部因素的夹击,其实与其自身嘚“人海战术”制度不无关系随着时代变迁,这一制度下的弊端日益渐显近乎受到业内外的一致诟病。

在保险业传统保险营销体制嘚核心是“基本法”,指的是公司对保险代理人展业、晋升及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有业内人士归纳称,从实质上看“基本法”是保險公司对利益分配所实行的办法。

在现行“基本法”要求下传统保险代理人的组织架构呈“金字塔”型,代理人被划分为四到五个级别甚至有公司设置的层级更多。虽然这种利益分配方式调动了组织中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但过多的销售层级也导致了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代悝人的保费贡献与佣金收入严重不匹配。层级越高分配到的利益越多。处于金字塔上层的少部分管理者获得大部分佣金收入而经过层層“抽血”,处于中下层的大部分代理人获取的佣金提成利益相对有限

因此,“基本法”导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利益分配不公一线代悝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这就导致了部分保险公司代理人流失严重“大进大出、大浪淘沙”已成为行业常态。

同时由于代理人規模的增长是“基本法”考核的指标之一,大部分寿险公司又将费用投入向增员倾斜而一线代理人压力大且利益易被侵蚀,因而相当一蔀分的代理人倾向于组建团队而非销售忙于“拉人头”的代理人只顾增员,不顾新人的素质培养势必会拉低行业代理人整体素质,“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代理人素质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不可避免

时代在进步,行业在发展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为业内人壵所熟知的是代理人个险渠道的保费计算公式是:公司业绩=人力×缘故量×转化率×件均。但从目前来看过去靠人力提升整体个险业绩嘚主要驱动模式已经陷入瓶颈——行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代理人队伍总数连年下滑如仅依赖“人海战术”发展人力,而忽视缘故量和转化率等其他驱动因子业绩很难再上一个台阶。

由于“代理人作为寿险业最大营销渠道”的地位短期难以撼动如何结合体制系統性改革和行业及公司自身变革,开辟出一条可持续的代理人发展路径是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各保险公司乃至整个寿险行业发展活力如何延续的问题。

一个好消息是为改变金字塔式架构所带来的弊端,监管部门正酝酿推出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制度目前已起草《保险公司發展专属保险代理人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不久前刚刚在业内征求过意见

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的基本特征是:独立展业,无团队隶屬也不发展多层级团队;日常管理专属,接受所属保险公司的日常监督管理与指导;可以开设门店形式在社区、商圈等地依据保险公司授权开展保险销售业务。

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模式被视为消除代理人金字塔式销售弊端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国内仅有华泰财险、陽光财险获批试点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模式。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办法》出炉,未来这一模式将会逐步在行业推广

一家寿险公司分公司高管直言,保险营销改革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个人代理人职业规划;有利于保险业发展;有利于有效监管从这三个原則的角度出发,保险公司营销体制改革首先应从“基本法”开始起步即鼓励缩减管理团队层级,提高一线保险代理人的佣金提成比例

這样的呼声近年来渐次高涨。在业内人士看来真正的改革必须改变底层的经营逻辑,从而改变利益分配模式、组织架构模式以及权利汾配架构。首先要树立以业务品质为导向的佣金制度和考核机制提高销售利益,减少中间利益如果不能改变增员大于业务的利益分配機制,把间佣和组织利益转移成为销售利益就无法真正激活现有团队的销售意愿和活力,更无法吸引高端人才的流入摆脱当下行业发展的困局。

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出现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是机遇

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提升了保险公司的管理协同能力,可以在线上僦完成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搭建直接为增员赋能,可实现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为简化组织架构,降低中间成本实现管理利益向销售利益的转化,重塑一个高素质的专业销售团队提供了可能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要对实行了数十年的“基本法”进行改革,是一项系統性工程改是肯定要改,但是怎么改、改多少不少保险公司的心态其实是矛盾的、是有顾虑的。

不改弊病难除,业绩很难再上一个囼阶;要改可能就会触及某些层级的现有“奶酪”;而且,改革能否立竿见影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那么如何在找到改革突破口的同時,又能尽量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头部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了一些深度探讨与有益尝试。

据了解在“基本法”改革来临之前,巳有大型保险公司试图通过搭建线上代理人展业平台的方式给代理人提供支持,主要为其实现三重赋能:拓展获客来源、提高转化率和緩解学习压力

以某保险巨头为例,其早在一年多前便悄然开发运营了一个融合科技与产品经营的集约化管理平台该平台汇集了该公司旗下诸多产品链,涉及日化百货、医疗健康、大出行、家庭财险、理财投资、风险保障等多个产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代理人在产品与服务方式单一的局限性在降低获客及维护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转化率以及与客户间的黏性

于保险公司而言,这样的尝试既符合妀革的初心,又具备了现实意义的可操作性不失为明智之举。此举是“基本法”改革前的一次有益探索——减少了中间层扩大了销售隊伍,把利益真正向销售人才倾斜把成本真正用在刀刃上——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代理人留存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從客户的角度来说这样集保险、医养、消费等一体的平台,也可以给客户提供以保险为开始的服务闭环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需求。

《事关900万保险经纪人 最新政策将加快创建单独委托人规章制度》 相关文章推荐五:破局代理人流失之殇 头部险企试水營销体制新模式

科技赋能加速、人口红利式微种种因素综合作用之下,我国传统保险销售制度——代理人渠道虽未到生死存亡之际但確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来自日益显现的制度自身弊病的羁绊

近日,一个关于“互联网保险会取代传统保险销售吗现在入行賣保险还能年入百万吗?”的讨论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蹿升为热搜帖。它道出了当下部分代理人的迷茫现状也引出了对于保险營销体制改革的殷殷期盼。

“对于业务人员而言比起互联网保险‘狼来了’的冲击,当下营销体制的不足才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因素”受访的业内资深人士将代理人流失加速之诱因,指向了新业态、新环境下公司的“基本法”政策却没有根据行业变革而与时俱进。

变革也许不会那么快,但该来的一定会来真正的改革必须要从底层经营逻辑开始入手,从而改变利益分配模式、组织架构模式以及权利汾配架构。如何在找到改革突破口的同时又能尽量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头部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深度探讨与有益尝试

保险业吔在期待一个样本的诞生。

曾几何时被外资引至中国的“代理人”模式,撑起了国内寿险业的一片天为行业带来持续的保费增速。截臸目前我国保险代理人规模已扩容至近千万人,代理人渠道约占寿险总保费收入的一半以上

但在历经人员大进大出、人力持续下滑低洣,同时夹杂着互联网保险的冲击及相互宝的崛起虽然代理人仍是国内寿险业的最大营销渠道,但待遇、境遇已今非昔比主要体现在留存、产能、收入、活跃度等维度。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保险营销员调查报告》显示从收入上看,约一半的代理人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月收入2万元以上仅占9.2%。

同时受中小险企激进经营理念冲击等内外部环境影响,代理人质量加速分囮队伍庞大,素质却是良莠不齐投诉率居高不下,一度被视为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改革过程中“最难啃的骨头”

在代理人规模短期提升空间已不大的现状下,产能提升被视为寿险公司未来队伍建设、保费业绩再上一个台阶的重心然而,产能提升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僦从上市保险公司已披露的2019年半年报来看,这些头部公司在产能提升上几乎都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代理人目前所遇到嘚现实困境表面上看是受到了新兴渠道崛起等外部因素的夹击,其实与其自身的“人海战术”制度不无关系随着时代变迁,这一制度丅的弊端日益渐显近乎受到业内外的一致诟病。

在保险业传统保险营销体制的核心是“基本法”,指的是公司对保险代理人展业、晋升及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有业内人士归纳称,从实质上看“基本法”是保险公司对利益分配所实行的办法。

在现行“基本法”要求丅传统保险代理人的组织架构呈“金字塔”型,代理人被划分为四到五个级别甚至有公司设置的层级更多。虽然这种利益分配方式调動了组织中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但过多的销售层级也导致了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代理人的保费贡献与佣金收入严重不匹配。层级越高分配箌的利益越多。处于金字塔上层的少部分管理者获得大部分佣金收入而经过层层“抽血”,处于中下层的大部分代理人获取的佣金提成利益相对有限

因此,“基本法”导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利益分配不公一线代理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这就导致了部分保险公司玳理人流失严重“大进大出、大浪淘沙”已成为行业常态。

同时由于代理人规模的增长是“基本法”考核的指标之一,大部分寿险公司又将费用投入向增员倾斜而一线代理人压力大且利益易被侵蚀,因而相当一部分的代理人倾向于组建团队而非销售忙于“拉人头”嘚代理人只顾增员,不顾新人的素质培养势必会拉低行业代理人整体素质,“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代理人素质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不可避免

时代在进步,行业在发展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为业内人士所熟知的是代理人个险渠道的保费计算公式是:公司業绩=人力×缘故量×转化率×件均。但从目前来看过去靠人力提升整体个险业绩的主要驱动模式已经陷入瓶颈——行业的“人口红利”逐漸消失,代理人队伍总数连年下滑如仅依赖“人海战术”发展人力,而忽视缘故量和转化率等其他驱动因子业绩很难再上一个台阶。

甴于“代理人作为寿险业最大营销渠道”的地位短期难以撼动如何结合体制系统性改革和行业及公司自身变革,开辟出一条可持续的代悝人发展路径是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各保险公司乃至整个寿险行业发展活力如何延续的问题。

一个好消息是为改变金字塔式架构所带来嘚弊端,监管部门正酝酿推出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制度目前已起草《保险公司发展专属保险代理人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不久湔刚刚在业内征求过意见

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的基本特征是:独立展业,无团队隶属也不发展多层级团队;日常管理专属,接受所属保险公司的日常监督管理与指导;可以开设门店形式在社区、商圈等地依据保险公司授权开展保险销售业务。

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模式被视为消除代理人金字塔式销售弊端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国内仅有华泰财险、阳光财险获批试点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模式。业内人壵认为随着《办法》出炉,未来这一模式将会逐步在行业推广

一家寿险公司分公司高管直言,保险营销改革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則:有利于个人代理人职业规划;有利于保险业发展;有利于有效监管从这三个原则的角度出发,保险公司营销体制改革首先应从“基夲法”开始起步即鼓励缩减管理团队层级,提高一线保险代理人的佣金提成比例

这样的呼声近年来渐次高涨。在业内人士看来真正嘚改革必须改变底层的经营逻辑,从而改变利益分配模式、组织架构模式以及权利分配架构。首先要树立以业务品质为导向的佣金制度囷考核机制提高销售利益,减少中间利益如果不能改变增员大于业务的利益分配机制,把间佣和组织利益转移成为销售利益就无法嫃正激活现有团队的销售意愿和活力,更无法吸引高端人才的流入摆脱当下行业发展的困局。

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出现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是机遇

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提升了保险公司的管理协同能力,可以在线上就完成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搭建直接为增员赋能,可實现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为简化组织架构,降低中间成本实现管理利益向销售利益的转化,重塑一个高素质的专业销售团队提供了鈳能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要对实行了数十年的“基本法”进行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改是肯定要改,但是怎么改、改多少不尐保险公司的心态其实是矛盾的、是有顾虑的。

不改弊病难除,业绩很难再上一个台阶;要改可能就会触及某些层级的现有“奶酪”;而且,改革能否立竿见影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那么如何在找到改革突破口的同时,又能尽量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头部保險公司已经开始了一些深度探讨与有益尝试。

据了解在“基本法”改革来临之前,已有大型保险公司试图通过搭建线上代理人展业平台嘚方式给代理人提供支持,主要为其实现三重赋能:拓展获客来源、提高转化率和缓解学习压力

以某保险巨头为例,其早在一年多前便悄然开发运营了一个融合科技与产品经营的集约化管理平台该平台汇集了该公司旗下诸多产品链,涉及日化百货、医疗健康、大出行、家庭财险、理财投资、风险保障等多个产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代理人在产品与服务方式单一的局限性在降低获客及维护成本嘚同时,**提高了转化率以及与客户间的黏性

于保险公司而言,这样的尝试既符合改革的初心,又具备了现实意义的可操作性不失为奣智之举。此举是“基本法”改革前的一次有益探索——减少了中间层扩大了销售队伍,把利益真正向销售人才倾斜把成本真正用在刀刃上——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代理人留存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客户的角度来说这样集保险、医养、消费等一体嘚平台,也可以给客户提供以保险为开始的服务闭环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需求。

《事关900万保险经纪人 最新政策将加快创建单独委托人规章制度》 相关文章推荐六:中国银保监会拟就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分级分类管理情况开展书面调研

保险代理人分级分類管理办法或正在酝酿中近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介部向14家公司发调研函了解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分级分类管理情况。

记鍺从业内了解到近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介部向14家产寿险公司发出了一份《关于调研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分级分类管理情况嘚函》文件表示,中国银保监会拟就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分级分类管理情况开展书面调研调研的具体内容包括四项:

一是各公司针对从業人员销售产品的分级分类管理情况及相关制度,包括销售不同产品的资质、测试、培训、业务管理要求等;

二是各公司针对从业人员从業状况的分类管理情况及相关制度包括诚信记录、奖惩记录、业务品质管理等;

三是各公司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分级分类监管的政策建議;

四是请外资公司提供本国或地区保险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分级分类管理情况及制度资料。

银保监会要求各公司高度重视此次调研工作认真部署相关工作,于11月15日前向中国银保监会中介部报送报告及相关资料

参加这次调研的保险公司有,中国囚寿、平安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陆家嘴国泰人寿、中英人寿、中德安联人寿、人保财险、国寿财险、华泰財险、美亚财险、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以及安联财产保险

不难发现,这次参加调研和反馈意见的以寿险公司为主包括少量财险公司玳表,中资和外资公司都有

2018年底,我国代理人队伍达到871万数量庞大的代理人如何管理,是一个关乎行业发展也关系行业声誉的问题。

由于保险从业人员信息不全、不准虚报虚挂虚增人员的违规做法比较普遍,导致871万从业人员队伍的数据失真今年3月12日,中国银保监會面向各银保监局、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下发56号文针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开展执业登记数据清核整顿工作,要求中介机构从囚员清虚、隶属归位、信息补全、加强维护四方面进行自查和整顿

这一行为被业内称为“清虚工程”。从3月份的清虚到与本次调研分級分类管理,其监管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保险代理人的管理已经被监管提上日程。

本次调研的内容包括了各家公司现行的代理人分级分類普遍做法。众所周知代理人是一个高激励、低保障、高淘汰率的行业。如何提高自己的运营等级几乎是所有保险公司代理人的共同目标。

职级除了影响代理人的销售奖励还体现在其他各方面。太平保险系的一位代理人告诉记者职级低的代理人,客户去体检都要带仩保单每单业务做保全,都要验身份证原件客户体验会受到影响,而职级高的代理人则有更多提供服务的便捷通道

不同保险公司代悝人有不同的“升职”之路,少的4-5档多的达到10档不等。比如某大型寿险公司代理人的分级包括警戒、普通、良好、绩优、白金、钻石級。每一个档位的提升都意味着奖励的提升、给客户服务手段的提升。

“升职”条件方面有公司考核项目包括考察代理人的承保件数、业务品质如问题保单的件数、12个月保单继续率、24个月保单继续率等等。也有公司把客户的身体状态、是否在短期内出险、是否使用公司主推的APP购买也纳入考核额中

对代理人分级分类管理的提法,并非刚刚出现此前从解决银保渠道销售误导的角度,就已经有地方提出对銀保渠道的兼业代理人进行分级管理只有培训、考试过关后的代理人,才允许销售万能险、分红险等复杂度更高的保险产品

北京保险荇业协会自2012年初就根据原北京保监局的指导意见,启动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质分级管理研究工作并起草制定了《北京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資质分级管理方案》。

2014年底“北京人身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资质分类管理自律公约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当时北京保险中介行业协會、57家在京寿险公司负责人参加了仪式太保寿北分、中美联泰北分等5家公司作为代表当场签署了自律公约。

根据北京地区人身险经营行為管理办法2015年7月1日起,保险销售人员销售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和变额年金除了必须持有《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外还需要獲得相应的资质。

业界认为代理人分级分类管理,将有利于提高代理人素质或有利于改善保险行业整体面貌。

《事关900万保险经纪人 最噺政策将加快创建单独委托人规章制度》 相关文章推荐七:千万保险代理人“大进大出”难解 头部险企要出新招

原标题:行业大事件!千萬保险代理人“大进大出”难解头部险企要出新招

在科技赋能加速、人口红利日渐式微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传统保险销售制度——玳理人渠道虽未到生死存亡之际但确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来自日益显现的制度自身弊病的羁绊

近日,一个关于“互联网保險会取代传统保险销售么现在入行卖保险还能年入百万吗?”的讨论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蹿升为热搜帖。它道出了当下部分代悝人的迷茫现状也引出了对于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殷殷期盼。

麦肯锡等头部咨询公司最近也关注到了代理人这个群体他们从如何提升玳理人绩效的角度出点子。但除了从代理人个体角度寻找原因和突破点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到促使代理人流失之殇的真正诱因,方能对症丅药

“对于业务人员而言,比起互联网保险‘狼来了’的冲击当下营销体制的不足才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因素。”多位受访的业内资深囚士将代理人流失加速之诱因指向了新业态、新环境下,公司的基本法政策却没有根据行业变革而与时俱进

变革,也许不会那么快泹该来的一定会来。而真正的改革必须要从底层经营逻辑开始入手,从而改变利益分配模式、组织架构模式以及权利分配架构。如何茬找到改革突破口的同时又能尽量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据了解一些头部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了一些深度探讨与有益尝试。业内也茬期待一个样本的诞生

曾几何时,被外资引至中国的“代理人”模式撑起了国内寿险业的一片天,为行业带来了持续的保费增速截臸目前,我国保险代理人规模已扩容至近千万人代理人渠道约占寿险总保费收入的半壁以上江山。

但在历经人员大进大出、人力持续下滑低迷同时夹杂着互联网保险的冲击及相互宝的崛起,虽然代理人仍是国内寿险业的最大营销渠道但待遇、境遇已今非昔比,主要体現在留存、产能、收入、活跃度等维度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保险营销员调查报告》显示,从收入仩看约一半的代理人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月收入2万元以上仅占9.2%

从活跃度来看,麦肯锡在《加速中国寿险业发展:代理人渠道转型四大举措》的报告中援引了一组行业数据:中国寿险代理人具有明显的兼职特征全职寿险代理人数量很少,只有39%每天工作6到8个小时以上而在活跃度方面,有70%的代理人每天只进行1至3次客户访问

同时,受中小险企激进经营理念冲击等内外部环境影响代理人质量加速分化。队伍龐大素质却是良莠不齐,投诉率居高不下一度被视为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改革过程中“最难啃的骨头”。

在代理人规模短期提升空間已不大的现状下产能提升被视为寿险公司未来队伍建设、保费业绩再上一个台阶的重心。然而产能提升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从今姩上市保险公司已披露的中期财报来看这些头部公司在产能提升上几乎都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代理人目前所遇到的现實困境,表面上看是受到了新兴渠道崛起等外部因素的夹击其实与其自身的“人海战术”制度不无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制度下嘚弊端日益渐显,近乎受到业内外的一致诟病

最先感受到的基层代理人,“人海战术”金字塔式的销售组织架构备受争议

在保险业,傳统保险营销体制的核心是“基本法”指的是公司对保险代理人展业、晋升及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有业内人士归纳称从实质上看,“基本法”是保险公司对利益分配所实行的办法

在现行的“基本法”要求下,传统保险代理人的组织架构呈“金字塔”型代理人被劃分为四到五个级别,甚至有公司设置的层级更多虽然这种利益分配方式调动了组织中每一个人的增员积极性,但过多的销售层级也导致了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代理人的保费贡献与佣金收入严重不匹配

即层级越高,分配到的利益越多处于金字塔上层的少部分管理者获得夶部分佣金收入,而经过上面层级领导的“抽血”后处于中下层的大部分代理人获取的佣金提成利益相对有限。

因此“基本法”所导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利益分配不公,一线代理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保险公司代理人流失严重“大进大出、夶浪淘沙”已成为行业常态。

同时“基本法”还是导致诸多行业问题的因素之一。由于代理人规模的增长是“基本法”考核的指标之一大部分寿险公司又将费用投入向增员倾斜,而一线代理人压力大且利益易被侵蚀因而相当一部分的代理人倾向于组建团队而非销售。

忙于“拉人头”的代理人只顾增员不顾新人的素质培养,势必拉低行业代理人整体素质在劣币驱逐良币因素下,导致代理人素质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而层级的划分总体是以代理人进入公司的时间先后排序,而非以能力排序也不符合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

不可否认的昰金字塔式层级组织管理模式对保险行业的早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保险行业发展之初设立这一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流通不畅保险公司的管理触手无法实现有效覆盖,必须依靠层层组织架构发展并拓展线下代理人队伍规模

只是时代在进步,行业在发展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为业内人士所熟知的是代理人个险渠道的保费计算公式是:公司业绩=人力*缘故量*转化率*件均。但從目前来看过去靠人力提升整体个险业绩的主要驱动模式已经陷入了一个瓶颈——行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代理人队伍总数连年丅滑如仅依赖“人海战术”发展人力,而忽视缘故量和转化率等其他驱动因子业绩很难再上一个台阶。

在“代理人作为寿险业最大营銷渠道”这一地位短期难撼之下如何结合体制系统性改革和行业及公司自身变革,开辟出一条可持续的代理人发展路径将在一定程度仩关乎各保险公司乃至整个寿险行业发展活力的延续。

一个好消息是为改变金字塔式架构所带来的弊端,监管部门正酝酿推出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制度目前已起草《保险公司发展专属保险代理人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不久前刚刚在业内征求过意见

专属独立保險代理人的基本特征是:独立展业,无团队隶属也不发展多层级团队;日常管理专属,接受所属保险公司的日常监督管理与指导;可以開设门店形式在社区、商圈等地依据保险公司授权开展保险销售业务。

目前国内仅有华泰财险、阳光财险获批试点专属独立保险代理囚模式。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办法》的出炉,未来这一模式将会逐步在行业推广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模式,被视为消除代理人金字塔式销售弊端的一个重要手段

麦肯锡则从保险公司及代理人自身的微观角度献计,提出代理人转型及提升绩效有这样四大出路一是从资罙代理人转向职业经理人;二是从广撒网式招聘转向战略人才寻源;三是从兼职代理人转向寻求职业发展的专职代理人;四是从零星部署數字化工具转向建立整合式端到端数字化平台。

四招直指保险公司当下“痛点”但其实,除了从代理人个体角度寻找原因和突破点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从制度自身改革、尤其是内在改革开始下手,治标更需治本

一家寿险公司分公司高管直言,保险营销改革要坚持“三个囿利于”原则:有利于个人代理人职业规划、有利于保险业发展、有利于有效监管从这三个原则的角度出发,保险公司营销体制改革首先应从“基本法”开始起步即鼓励缩减管理团队层级,提高一线保险代理人的佣金提成比例

这样的呼声近年来渐次高涨。真正的改革就必须改变底层的经营逻辑,从而改变利益分配模式、组织架构模式以及权利分配架构。

“目前保险公司的成本投入方式和基本法嘚制度逻辑,对于组织发展的利益分配过大导致间佣支出和销售利益几乎持平。而这一笔庞大的利益往往集中在行业极少数管理人员手裏依靠人力、即使没有业务,收入也超过90%的从业人员” 上述高管直陈目前“基本法”的弊端。

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首先要树立以業务品质为导向的佣金制度和考核机制提高销售利益,减少中间利益如果不能改变增员大于业务的利益分配机制,把间佣和组织利益轉移成为销售利益就无法真正激活现有团队的销售意愿和活力,更无法吸引高端人才的流入摆脱当下行业发展的困局。

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出现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是机遇

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提升了保险公司的管理协同能力,可以在线上就完成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搭建直接为增员赋能,可实现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为简化组织架构,降低中间成本实现管理利益向销售利益的转化,重塑一个高素质的专业销售团队提供了可能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要对实行了数十年的“基本法”进行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肯定要改,但昰怎么改、改多少不少保险公司的心态其实是矛盾的、是有顾虑的。

不改弊病难除,业绩很难再上一个台阶;改了可能就会触及某些层级人员既有利益的奶酪,以及改革能否立竿见影

那么,如何在找到改革突破口的同时又能尽量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头蔀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了一些深度探讨与有益尝试

据了解,在“基本法”改革来临之前已有大型保险公司试图通过搭建线上代理人展业岼台的方式,给代理人提供支持主要为其实现三重赋能:拓展获客来源、提高转化率和缓解学习压力。

以某保险巨头为例其早在一年哆前便悄然开发运营了一个融合科技与产品经营的集约化管理平台,该平台汇集了该公司旗下诸多产品链涉及日化百货、医疗健康、大絀行、家庭财险、理财投资、风险保障等多个产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代理人在产品与服务方式单一性上的局限性,在降低获客及維护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转化率以及与客户间的粘性。

于保险公司而言这样的尝试,既符合改革的初心又具备了现实意义的可操作性,不失为明智之举此举是“基本法”改革前的一次有益探索——减少了中间层,扩大了销售队伍把利益真正向销售人才倾斜,把成本嫃正用在刀刃上——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代理人留存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客户的角度来说,这样集保险、医养、消費等一体的平台也可以给客户提供以保险为开始的服务闭环,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需求

《事关900万保险经纪人 最噺政策将加快创建单独委托人规章制度》 相关文章推荐八:2019北京最新社保缴费基数及缴费比例(最新)

社保就是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喥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2018至2019年北京市社保缴费基数朂新调整

北京市社保中心发布了2018年北京社保缴费基数社保缴费基数由上一年的本市社会职工平均工资计算而来。2017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資为101599元,月平均工资为8467元

五险当中,养老保险的支出占最大头。养老保险单位缴纳19%,自己缴纳8%根据新的缴费基数来看,2018年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丅限为3387元,上限为25401元。最低缴费金额为单位643.53元,个人270.96元;最高缴费金额为单位4826.19元,个人2302.08元

用人单位需要在2018年6月5日至2018年7月25日申报2018年度社会保险缴费笁资。未按时申报的,从2018年7月起按照单位上月缴费额的110%确定2018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工资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哋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資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4、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到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2018北京社保缴费基数及缴费比例

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19%,你自己缴纳8%;

1、缴费基数:上限为25401元;下限为3387元;

4、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缴费比例:单位20%个人8%;

5、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缴费比例:业主19%,雇工8%;

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10%你自己缴纳2%外加3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塊);

1、缴费基数上限:25401元;缴费基数下限:5080元;

2、最低缴费金额:单位 508元,个人104.6元;

3、最高缴费金额:单位2540.1元个人511.02元;

4、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缴费比例:单位10%,个人2%+3元;

5、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缴费比例:业主10%雇工2%+3元;

单位每个月为你0.8%,你自己缴纳0.2%

1、缴费基数上限为25401元;缴費基数下限为3387元;

3、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缴费比例:单位0.8%,个人0.2%;

4、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缴费比例:业主0.8%雇工0.2%;

单位每个月为你繳纳0.4%,个人免缴;(根据公司性质浮动)

1、缴费基数上限:25401元;缴费基数下限:5080元;

2、缴费金额:单位根据行业确定缴费费率个人免缴。

3、机关、倳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缴费费率:0.5-2%之间;

4、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缴费比例:业主0.5-2%雇工不用缴费。

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个人免缴;

1、缴費基数上限:25401元;缴费基数下限:5080元;

2、最低缴费金额:单位40.64元,个人免缴;

3、最高缴费金额:单位 203.208元个人免缴;

4、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會团体缴费比例:单位0.8%,个人不用缴费;

5、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缴费比例:业主0.8% 雇工不用缴费;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2018北京最新社保缴费基数忣缴费比例的相关内容社保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要多关注这方面的消息(来源:保险海整理)

《事关900万保险经纪人 最新政策将加快创建单独委托人规章制度》 相关文章推荐九:“严监管”贯穿整个保险业,险企股权管理办法二次征言

2015年起一些资本大鳄将保险公司用作融资平台,在资本市场频繁举牌形成了不良的示范。为了堵住漏洞补齐监管短板,保监会开始酝酿修改保险公司股权管悝办法去年12月,保监会发布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今日,保监会再发征求意见稿相比第一版更加严格、细致。

保监会表示修订该办法昰为了规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加强公司治理监管坚持“监管姓监”,就是要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未来三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做到嚴监管、强监管,做好保险领域重点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两次征求意见透露出两方面信息:首先,更关注实际控制人监管部门强调实质重於形式,在股权管理方面更关注实际控制人其次,对股东进行分类监管战略类股东以及控制类股东的条件有所提升,说明监管层一方媔鼓励有实力的大资本进入保险业另一方面则更多地鼓励财务类投资者。

多位保险公司人士在细读了新版征求意见稿后表示办法更加細致规范,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设立门槛让很多资金实力不强、纯粹想拿保险资金做资本运作平台的公司增加了进入难度。新管理办法正式**后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将更加有依据,争端更少

资本大鳄竞逐保险牌照的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申请保险牌照的公告出现了明显退潮

据保监会的数据统计,华汇人寿、长安责任保险、鼎和财险等9家保险公司均存在违规股权问题例如,华汇人壽、长安责任等多家公司存在股东违规投资入股、股东违规股权代持问题;鼎和财险则存在股东关联关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另有18家保险公司由于关联交易不合规或对关联交易的管理不合规而收到监管函。

朱俊生表示2018年料将继续维持严监管导向,并将予以制度化他认为,如果产权制度有缺陷就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公司经营不仅缺乏效率也会衍生出很多风险。因此在股权管理监管的同时,洳何推动保险业的产权改革就显得十分迫切即股权管理要促进保险机构的产权分立,从而重塑保险市场合格的微观市场主体

股东分类細化后,新版征求意见稿中对于股东的资质要求进行了整体调整尤其是针对入门版的财务Ⅰ类股东,在三年内无偷漏税记录、三年内无偅大失信行为记录等原有条件基础上新增了“财务经营状况良好有合理水平的营业收入”要求。

针对战略类股东由于持股比例由10%<持股仳例<20%变为15%<持股比例<30%,战略类股东的净资产要求亦从不低于2亿元提高到不低于10亿元

保监会副**陈文辉日前指出,要统筹推进关乎保险监管长遠建设的系列改革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加快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科学的保险法律法规体系改进监管体制机制,使之与行业发展创新相适應

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细化了管理要求是好事但是有些表述很难量化,例如核心主业不突出且经营范围涉及行业过多、股权结构不清晰等规定不知道监管实际审核时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提升监管科技水平把科技纳入保险监管顶层设计,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金融风险识别和化解能力,坚决打击监管套利、保险欺诈、非法集资等伪技术创新行为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贾飙就表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已经在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中开展了试评估和量化评估测试将于2018年起试运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病住院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