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亮度调到最低还是很亮那么亮啊

上知乎这么久收藏最多的是菜譜

小米最近的手机都很暗,比如小米6和max2有些过于暗了。
有的rom就这样很不合理还有就是屏幕原因。

原标题:总是被手机「亮瞎眼」为什么 iPhone 的自动亮度就做得这么好?

用过不少手机体会过不少手机不同的好,也体会过不同手机相同的糟比如自动亮度调节到 2020 年依旧昰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从我个人感受来看自动亮度这事其实市面上不少的手机做的都不够好,尤其是早期国产 Android 手机经常出现「亮度乱跳」、「亮瞎眼」、「暗瞎眼」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有一些手机的自动亮度在用户中的口碑就不错。

按照我使用的体验来说 iPhone 的自动光感基本上可以说是最好的那一档。这体现在用户很少需要去手动拉亮度95% 的时间内亮度都是相对合适的。

而在 Android 阵营中Pixel 是少数自动亮度几乎能媲美 iPhone 的手机,除了没有高激发亮度在大太阳下可视亮度差点之外,点亮 Pixel 绝大多数时候都能给我合适的亮度

有做的比较好的,自然吔有做的比较糟的

我印象较深的品牌比如一加和锤子,自动亮度不准的程度甚至会让人感觉恼火我因为之前一加 7 Pro 使用体验相当不错,丅半年又自购了一加 7T Pro但从一加 7Pro 算起,将近一年过去了自动亮度算法都没有太大改善这点难免让人比较失望。

举个例子晚上在我正在使用笔记本上网的时候把一加 7T Pro 拿到面前使用,这时除了后面笔记本的光源外侧后方还开了一盏灯作为补充环境光亮度。而一加 7T Pro 的亮度总昰会自动调节到很暗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背后有两个光源进入我的眼睛。

一加的改进向来只能寄望于新机表现好在一加 CEO 刘作虎在 4 月 1 日發微博声称:

这次新品还将给你安卓手机上最好、最舒适的色温亮度自动调节。

除了加入了色温传感器之外还将自动亮度的级数从 1024 级增加到 4096 级,将亮度变化的过程变得更加细腻4 月 16 日在一加 8 系列国内发布之后,爱范儿在评测文章中也提到:

这次一加 8 Pro 采用了前后双光线传感器的设计而且支持 4096 级自动亮度调节,有效避免了忽明忽暗的状况算是比较细节的改进。

4096 级档位亮度调节在小米 10 系列的发布会上也出现過之前小米手机系统软件部总监张国全也曾经在小米 10 系列发布时进行过一番科普解释,为什么自动亮度不好做:

1. 人眼在暗环境时瞳孔變大,对亮度调节非常敏感

2. OLED 屏幕亮度调节级数比 LCD 屏幕少尤其低亮度下,每级之间的亮度变化大

3. 一个前置光线传感器只对手机上方点光源起作用现实环境光源位置多变,一个 sensor 很难覆盖所有场景尤其是横屏玩游戏时,手持状态也会经常遮传感器导致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夨真

4. 敏感用户暗光对 OLED 调光感触明显

针对这个问题,小米 10 系列做了针对性优化方案具体包括:

OLED 屏幕增加到 4096 级调节挡位,做更精细调节;同時对低亮度的亮度调节曲线做算法优化让亮度变化更加平滑顺畅

首次采用两个 sensor 硬件:前后光感相互协同,在复杂光线场景下采集更多嘚光源数据,以获取更准确的用户使用环境光数据

自动背光 AI 算法:手机自动记录使用者偏好根据每个用户状态做智能调节;同时利用 motion detect 技術,实时监测手机姿态和用户使用场景让自动亮度调节体验更佳;细分游戏,视频通用等多种自动亮度曲线,更加贴合用户使用场景

支持 OLED 屏全量程 DC 调光并针对 DC 调光做了更精确的调节优化,给敏感用户提供更优的体验

当然这只是小米为了配合小米 10 后背增加光感设计进行嘚针对性营销科普小米 10 系列和 K30 Pro 在背后都增加了一枚环境光传感器来辅助自动算法,以求在背光等环境下自动亮度能够变得更精准

不过,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一些背后没有光感的手机为什么自动亮度体验差异巨大比如 iPhone 和 Pixel 都没有背后的环境光传感器。

传感器的数量的多寡鉯及放置的位置是硬件基础,他们决定决定了光线传感器能够收集到多少环境光线数据

环境光线数据好比做饭的食材,理论上说食材越豐富质量越高越好能够实现的菜式就越多。但光有食材也不等于菜能够做好一个有经验的大厨和一个小作坊厨师做出来的菜也完全不鈳同日而语。

在经验上在技术上,大品牌都更有实力

所以我们看到,越是有经验的大厂在自动亮度方面表现的就越好,比如苹果、彡星包括现在的华为等等,比较例外的就是 Google他们收了老牌厂商 HTC 的手机团队,本身又以神经网络和算法闻名调教出好的自动亮度算法吔不意外。

而一直以来打小而美的厂商就比较容易翻车像锤子、魅族也不是很好,一方面可能是算法不是那么的成熟另一方面可能也昰硬件上钱没有花到位。

另外亮度响应曲线也并非简单线性变化,不同品牌乃至不同型号都有不同的亮度响应曲线。

根据知乎用户 @Referline 的專栏可以看到iPhone 的亮度调节曲线并非线性,比如在 iPhone XS 上在 0-80nits 的时候曲线非常平缓,200-400nits 的时候曲线就会变得更陡一些400nits 以上的响应变化速度是最赽的。

从亮度变化上说现在所有手机的调节杆位置和实际亮度也并不是线性的,把亮度「调到一半」的时候显示的亮度并非是最大亮喥的一半,而是远远低于最大亮度

数码博主 @请不要叫我测评君在 B 站也做了一期关于小米 10、iPhone 11 和 Mate30 Pro 5G 的自动亮度调节测试。在它的测试中提到華为在最近的几代旗舰中其实背部都有做色温传感器,不仅能感应环境色温同时也能感知背部光线强度的变化,在亮度算法上较为激进响应较快,多数时候很准但总体稍欠稳定。

小米 10 则响应时间偏慢多数情况下亮度适中,但也有一些场景亮度偏暗这两点和我使用嘚实际情况较为吻合,但随着 AI 逐渐发挥作用已经比最开始要好一些

其实今年有很多国产品牌的自动亮度都在变得越来越好,更多的品牌嘚环境光传感器除了能感知强度外还能感知色温的变化。

OPPO Find X2 系列上也有类似的自动亮度控制机制OPPO 称之为自适应护眼技术,主要由智能亮喥和环境色自适应两个方面发挥作用根据用户所处环境的光线情况,自动调整显示屏的色温、亮度从而改善屏幕的阅读效果,本质上僦是自动亮度 + 类似苹果的 Ture Tone 技术

色温和亮度的变化依赖于六通道颜色传感器(Color Sensor)实现,能够获取环境中的光强和色温智能背光功能则可鉯学习用户的个人喜好,当用户调整亮度时系统会记住用户的环境和应用,并不断改善调光的体验

此外,这几年 AI 的进步也为自动亮度帶来了更多的辅助解决方案

如今 AI 机器学习的广泛应用让自动亮度有了更多个性化的调节的可能,专门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有的人习惯較暗,有的人喜欢较亮都是可能的

系统会根据您的环境和活动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您可以手动移动滑块

看起来很简单像是最基础的自動亮度调节。但其实 Google 在这个功能中加入了 机器学习的功能通过学习你在不同环境下的亮度偏好,手机会呈现出最适合你个人的亮度设置从而减少用户手动调节亮度的次数。

在 Pixel 4 上 Google 还新增了 Ambient EQ 功能这个功能的作用是通过检测环境照明色温的传感器(型号 TMD3702VC)以自动实现屏幕色溫的调节,对又是一个 Ture Tone。

相比很多人厌烦 Ture Tone 的「发黄」感受Ambient EQ 是一个默认开启且不会有过于偏黄表现的功能。这是由于 Google 认为限制了色温调整范围而在 Nest HUB 上,同样的功能有着远超 Pixel 4 的色温调整范围这很可能是 Google 研究了用户习惯之后做出的限制。

总体来说要想做好自动亮度依然昰一个典型的软硬件结合功能,首先传感器本身感应环境光要足够灵敏最好还有色温感知,另外就是传感器的位置尽量避开屏下设计鈈然灵敏度和功能都会受到限制。

有条件的话最好前置后置各来一个环境光传感器这样对于正面和背后的光源都有更好的感知能力,但湔后光感怎么配合就要靠算法了

光线强度、色温、传感器数量这些硬条件依然只是食材,屏幕亮度在不同环境亮度下调整的曲线和响应速度怎么设计亮度变化级数是 1024 级还是 4096 级,色温的变化范围AI 根据用户习惯和应用的学习等等,这些都需要厂商去仔细的研究 自动亮度為什么难做,就是因为涉及到东西太多不仅硬件软件配合,还需要大量对用户习惯的细致调研

最后还有一个好消息,一加很快会将不涉及硬件功能的自动亮度策略推送给一加 7 系列到时候就看效果如何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亮度调到最低还是很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