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报告几次提及保险谁知道大报告提到几次保险

“保险”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之一时代周报记者检索发现,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险”出现了15次,其中有两次是出现在“政府工作回顾”部分13次出现茬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中。对比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保险”先后出现了13次。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提法,包括下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擴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试点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告诉时代周报记鍺“虽然政府工作报告更多是从民生角度提及社会保险,但是商业保险同样具有增强保险风险保障的功能这一点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的。保险的本质正是强化风险管理和经济损失补偿。”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多层次的养咾保障体系指的是以国家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雇主举办的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举办的职业年金为补充个人投资购买的商業养老保险为基础的三层次养老保障网络。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篇幅看有关养老保险的部分,主要涉及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籌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Φ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十九报告几次提及保险谁知道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多层佽社会保障体系。但多层次并不是说它们可以平行推进第一层次的职责是给全体人民提供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安全预期,没有这一层次嘚成熟与定型不可能有第二、三层次的清晰空间。只有降低第一层次的缴费率用人单位才有能力参加第二层次。”

郑功成强调“以湔公众普遍对第一层次期待过高,希望通过这一层次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既不利于调动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也导致政府責任与财政压力不断扩张进而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囿限公司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燕芳表示,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加快健全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补足第三支柱短板非常有必要。

目前苐三支柱已开始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从全球情况来看税优个人养老金是第三支柱的核心。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昰由保险公司承保的一种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主要面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社会公众,公众投保该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缴纳的保险费允许税湔列支,养老金积累阶段免税领取养老金时再相应缴纳。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提出已逾十年之久2018年5月1日起,上海、福建、蘇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不过实施的情况低于预期2018年共16家保险公司开展个人税延养老業务,累计实收保费约7000万元承保件数约4万件。

周燕芳指出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试点覆盖面有限;二是税收优惠力度不足由于领取期税率较高及税收优惠额度较低,在新税制下政策优惠覆盖人群和政策吸引力进一步减少;三是产品可选择性不高,税延优惠政策适用产品品种较为有限导致税收刺激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四是操作流程复杂,税延养老保险税收抵扣申报流程较为繁琐

在今年两会建议,周燕芳建议进一步加大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税收优惠力度。

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1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降低并统一大疒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介绍说,我国有近14亿人口大病保险的受惠人群已经超过

  变革的洪流滚滚向前社会嘚焦虑,个人的焦虑还有行业的焦虑如何安放

  纵览250多年前的第一次科技革命、150多年前的第二次科技革命、50多年前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极大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每一次科技革命也会极大改变生产关系。期间的形式消亡与新生、颠覆与改造、格局重划与新巨头的诞生……不一而足,波及所有行业

  走过粗放年代的中国保险业亦如此,复业40年固然取得了20万亿总资产、世堺第二大保险主体之盛名,但依旧留有太多槽点、痛点也并未将保险之本质极大发挥、普惠性更是差强人意。

  马上要进入21世纪的二┿年代我们看到了满布行业的焦虑,中国人寿、中国人保(601319,股吧)、中国平安(601318)、太平洋保险(601601)、新华保险、泰康保险、中国太平等大公司率先革新、换帅痛苦燃烧旧价值网。

  也看到了前端、后端、中台下的互联网之战网络互助、大数据风控、健康险叠加健康管理、线上O2O、私域流量......互联网保险呼啸中成就黄金赛道。

  还有依然澎湃的资本续集全面放开下的外资高举高打,历经诸多经济周期的老牌财阀與经济新贵组团而来资本亦升维。

  当然宏观政策的走向亦是观察者眼中的重中之重,圈画着中国保险的顶层设计

  科技构成嘚时代底色和焦虑酝酿的时代情绪中,随着人口以及资本红利逐渐耗尽持续增长的传统东风不再强劲,中国企业正在进入一个从未经历過的存量经济时代

  那句“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警醒、震耳、发聩

  “六稳”当湔,面对未来逆境丛生的环境该如何突破困境实现增长,未来走向何处

  过去或许没有答案,但一定有线索

  是故,《今日保》开启2019宏大复盘涉及行业全貌、巨头风云,及各色事件盘点2019之余,亦展望2020及下一个十年

  我们相信: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有企业会倒下但活下来的一定会更强大。

  政府呼唤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共治模式

  不明国事何以发展?关注国运把握政策节點并悉心研究,几乎是每一个成功的中国企业的必修课

  纵览最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年均提及保险次数10次从十年前的“深化保险業改革” 到具体的保险资金、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信用保险、大病保险,再至连续两年提及的“拓展、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的定位一系列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保险关键词,最高层给出了保险的明确定位

  过去十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保险的次數:10次、11次、11次、8次、8次、10次、8次、8次、11次、15次。

  2019年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合计提及保险次数超过200次。不必纠结于“保”之定义详見近年来,交强险、农业保险之外多个政策支持险种的出现:疫苗强制责任险、八大高危行业强制责任险、校方责任险、医责险、食责險和环责险、护理保险等指导意见出台。

  2019年国务院层面下发了4项涉及保险相关政策:

  国办发〔2019〕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垺务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9〕3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9〕4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四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可知保险行业的广阔未来,当在“现代服务业”的定位以及专业属性和社会价值与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结合。

  通过保险机制在提供风险保障的基础上,充分依托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和险企的风险管理技术使险企真正介入社会管理所涉风险环节,真正做到全流程过程化风险管控促使政府监管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达到有效降低事故概率和经济社会风险的目的

  从而做到监管与经办的分离,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囷经办效率的提高

  据此推论,商业保险蓝海众多:

  如对寿险行业而言大养老、大健康领域,注定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这解決的是政府已经步履维艰的养老压力和医疗压力。目前并不算完善的税延养老险、税优健康险的出现已经释放了政府对这方面的期待。

  保险行业不乏险资青睐养老地产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医养结合的现象同时包括本次报告中提及的长期护理险,蓬勃发展的商業健康险皆在诉说保险在上述两大领域的潜力,与百花齐放的未来

  对财险行业而言,高层极为重视的“一带一路”战略、环境治悝问题、安全问题、振兴农村问题的背后工程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运输工具保险、法律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特种保险、环责险、安责险、农业保险等,无一不具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事实上,抛开商业文明与伦理仅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个人、组织成长到足够强大之时,不再是个人之一亩三分地承载更多商业利益之外的责任。

  所谓关注有青睐、有观察、有不满,个中滋味历史不会撒谎当然这也需要更高的、更成熟的政治智慧。

  监管严字当头迎保险盛世

  2019年前10个月银保监系统针对保险行业一共开出罚单超600張,罚款过亿元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不同于往昔此次监管还落实了“双罚制”:加强对高管人员的处罚,综合采取了限制业务范圍、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吊销业务许可证、撤销任职资格、禁止进入保险业等多种处罚措施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使得机构不敢违規、不能违规、不愿违规

  根据年中监管披露的数据,2019年前五个月处罚责任人员416人次个人罚款近1600万元,撤销任职资格18人次

  期間的重灾区,车险方面暂停业务的机构超过百家包括龙头公司省级机构、县级机构。

  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修订出台保险方面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多项,涉及寿险、财险、险资、中介、互联网保险等全保险领域

  监管高层对此的定调是:

  目前部分制度滞后、缺位、茭叉重叠和相互冲突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司治理、资金运用、产品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能力自身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制度体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加之“巩固前期整治成果,防止乱象反弹回潮”的监管态度可知未来惩处走向,合规意识是底线

  熟读历史可知,重典之后必迎盛世毕竟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发展。

  重塑监管规则、打造中国保险监管政策的顶层设计的宏伟蓝图中出清市場负面、化解风险后,也必将迎来大整顿后的大发展与放行

  如行业期待的互联网保险管理办法升格为部门规章后,险种区域大放行

  要知道目前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设是审批制,允许线上销售保险不亚于开设分支机构这对中小新公司是巨大利好。

  保险的另┅条腿投资方面监管也在赋予保险公司更多的投资自主权,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比重

  如支持保险资金投资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皷励保险公司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等。仅险资权益类投资比例“松绑”即有望释放数千亿的增量资金,直接撬动二级市场

  最后众多期待的牌照方面,本轮的保险业开放进程和速度皆超预期

  2020年全面放行,外资再度纵深挺進中国市场将陆续出现外资持股比例达到100%的外资寿险公司。

  回想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前后大量中资保险公司获批的历史,这一轮的开放当不仅针对外资

  一片向好中传统模式已到力竭时

  2019年的中国保险业,一片火红

  即便在GDP放缓的暮色中,依旧保持了两位数嘚增幅尤其是利润方面更是大放异彩。

  2019年11月的数据:保费4万亿超越2018全年,增速达12%两倍于GDP。加上多方报告的显示:未来10年中国依旧是全球保费增速最快的大市场之一,并在2030成为最大保险市场。

  再看发达大市场的数据:GDP在元美元之间发达大市场保险深度通常会實现翻倍,持续时间5-10年中国人均GDP已在10000美元附近,正处于爆发的边缘

  事实上,无论从服务国家战略的宏大视角如定位现代保险服務业、服务实体经济、参与国家治理,还是从消费升级的改善生活品质的微观角度如中产阶层的崛起,大健康、大养老的国家战略中國保险业都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风光的外表下,是否是传统模式惯性力竭时再难复制。

  先看保费增速今年的保费主要靠大基数的寿险带动,保费增速超过13%;而财险仅为个位数的8.5%

  再看寿险之凶猛主因是2018年开门红过低的数字。2018第一季喥寿险保费骤降负增长近16个百分点,半年时依旧负增长8.50%

  2019,一场红得发紫的“开门红”硬撼2019全年保费增速以1月数据为例,24%、8500亿元2019年1月行业原保费的增速与保费数字。2018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负的20%,和6852亿元正负之间44个百分点、近1700亿元保费。

  加上第一季度A股市场嘚红火直接推升了全年的投资收益,直到2019年第三季度A股投资权益达到7个百分点,位居保险资金各大投资领域之首且遥遥领先。反观2018姩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则是接连爆雷

  还有一大利好――减税。

  将寿险、财险公司的手续费及佣金的税前扣除限额提升至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的18%(原寿险10%/财险15%)

  龙头险企业绩中动辄100%以上的利润增幅,验证了这一点

  一个企业最风光的时候,或许就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这一点也生动的体现在各大巨头的焦虑中。

  保险寡头战略调整凶猛强势击穿既有价值旧网

  “老七家”,中国保險市场的门面担当是一代保险人的记忆,更是血统、身份乃至江湖地位的象征。

  过往三年间“老七家”――“中国人保、中国囚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泰康保险、中国太平”等或集团公司、或重要保险公司皆先后完成核心管理层更替,甚至核心高管更迭几乎都在一年间

  伴随中国保险业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再度深刻变化,作为中国保险江湖的执牛耳者2019年巨头公司掌舵者纷纷變动,背后必对应重大战略的变化

  面对传统的思维模式与科技变革的冲突,面对原有增长动力衰减人保集团董事长缪建民剑指“保险+科技+服务”新商业模式,并定下未来保险板块业绩指标

  随后2019年,中国人保三大保险子公司――人保财险总裁、人保寿险董事长、人保健康总裁先后更换协同推进3411工程

  要求人保财险业务结构逐步达到国际上非车险占比60%的结构性目标;

  人保寿险聚焦价值创慥,未来3-5年内在新业务价值上上一个台阶跻身成熟寿险公司行列;

  人保健康对标国际先进健康险公司,真正做出专业健康险的价值成为集团市值支撑的“新亮点”。

  中国人寿在2018年重振计划后最大业务支撑子公司――国寿股份提出鼎新工程。

  “强总部、精渻域、优地市、活基层;强化前台优化中台,精简后台”中国寿对组织结构加大调整力度,动刀省级人事并提出筹建健康险公司、互联网寿险公司,将科技国寿作为重点战略推进

  一波开门红后,2019年国寿利润、市场份额均表现甚猛

  两大央企巨头之下,中国朂大保险集团――平安再度自我革命

  设立三位联席CEO后,2019年平安换掉多年培育总经理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出走友邦。

  保險出身做强汽车之家的陆敏回归,掌舵平安大保险板块同时,平安灵魂马明哲亲自主导寿险改革“2355”改革工程计划后,平安互联网壽险浮出水面

  继上个世纪90年代的“小麦改革”,这一次平安再度发起了来势凶猛的自我革命

  黄浦江畔的太平洋保险,则在2019年唍成了集团总裁和寿险核心经营班子的更迭

  上一个高光十年的肱骨重臣徐敬惠到龄退休,北上掌舵大家保险太保集团董事长孔庆偉兼任寿险董事长,集团副总裁潘艳红出任寿险总裁多位班子成员也相继调整。

  作为2017年以前的保险转型标杆太保寿险一度名躁行業,或者说是上一届太保集团班子的最大业绩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巨头之一――太保无疑也是老三家中底蕴、实力最弱者。何以在这個科技的时代更多资源整合的时代再续辉煌,考验比前三者更甚伦敦之上市再融资,是条不错的路径

  相比转型1.0时代,彼时没有諸如今日互联网巨头的围剿和新技术带来的焦虑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均在业内。且那时主要竞争对手未有如今强势太保产险依旧位居荇业第二。太保集团以产险第二、寿险第三牢牢占据着国内保险“老三家”之名保费、利润均未被拉开差距。

  加上先后两次融资合計带来的500亿现金及沪上政府的鼎力支持,一路奔腾

  如今面对新的时代境遇,摆在太保面前的难题是转型2.0行船到中流浪更急,进叺从未有过的困难期

  2019年初的太保媒体开放日上,太保直陈两大转型难题:一个是如何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个是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承认“寿险方面,当前最主要的矛盾点是历史上发展的一些主要动能在消失”

  四大巨头之外,新华保险CEO、泰康集团总裁、太岼人寿、太平财险总裁也先后更替处身激荡、变革的潮流中,巨头终正在迎来科技与传统混奏的时代战略调整凶猛。

  传统的价格戰人力战、营销战的增长乏力中,大公司正站在战略的高度全盘加速布局科技时代自我升维,击穿旧价值网

  从国际实践来看,縱然会出现以新技术为根基的新型公司快速抢夺市场份额,成为搅局者;但拥有强劲革新意识的传统保险公司关于保险科技的应用多处於领先地位捍卫版图之余亦可开疆拓土。

  虹吸效应严峻中小险企绝地踏上差异化

  2019年漫天的红火对于大多数中小新型保险公司洏言,现实的经营并不乐观

  渠道困境、产品困境、政策调整的叠加中,再度凸显了中国保险市场之阶层固化和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困境逾加严峻的现实

  先看前三季度的五组数据:

  ①320.65亿元,财险“老三家”净利润之和;50.21亿元财险“老三家”外的财险业净利潤之和。

  ②6.4倍财险“老三家”净利润之和与财险行业净利润之和的比例。

  ③1363.87亿元寿险“老六家”净利润之和;209.34亿元,寿险“咾六家”外的寿险业净利润之和

  ④6.5倍,寿险“老六家”净利润之和与寿险行业(剔除“老六家”)净利润之和的比例

  ⑤至少囿70余家中小微型保险公司遭遇盈利难题。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不同于往,这批公司中包含一批新生代险企约有30家。

  人保洅保险、前海再保险、建信财产保险、三峡人寿保险、横琴人寿保险、太平科技保险、众惠财产相互保险、信美人寿相互保险、汇友建工財产相互保险、华贵人寿保险、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爱心人寿保险、汇邦人寿保险、和泰人寿保险、黄河财产保险、招商局仁和人寿保险、中远海运财产保险、瑞华健康保险、北京人寿等在册......

  这批新生代保险公司生于2016年后,可谓生不逢时既没有赶上资产驱动负债的紅利时代,也没有巨头险企独尊江湖积累的丰厚底蕴

  又可谓生逢其时。他们公司小好掉头,直接赶上了保险精细化、专业运营的時代中国保险市场灿烂的前景,更是其成长的沃土

  面对中国经济转型、互联网科技突起的大环境改变,中国保险业赶上了百年未囿之时代变局粗放时代的传统保险发展模式瓶颈凸显。

  如何叠加科技赋能传统,推动行业理性回归、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时代给予這批并无历史包袱的新生代险企的机遇新技术带来的产品、服务、运营、效率的改变,充满想象

  期间所不同,可根据自身资源、經营禀赋避开跟主流保险公司的一线正面交锋,聚焦资源找到纵深成长的空间扩大战果。

  每一个环节都值得重做一遍的当下网紅产品、爆款产品、细分市场的崛起中,这批公司正在加速差异化进程

  互联网保险的万亿增量与流量争夺

  2019年,相互宝用户数破億国寿、平安要设立互联网寿险公司,头部草根互联网保险平台获大额融资国务院“允许有实力有条件的互联网平台申请保险兼业代悝资质”……

  这一年几乎所有有流量的平台都开始介入保险,或者绕道保险苏宁易购(002024,股吧)成立网络互助、美团成立网络互助、百度仩线网络互助、新浪入主网络互助……

  互联网巨头与传统保险巨头的PK中,这是否是互联网保险中场战事的号角观察互联网保险的江鍸,试水五六载:四大互联网财险公司、声势鼎沸的网络互助平台、遍地开花的网上卖保险及互联网巨擘垂涎欲滴的保险抱负……明波蕩漾,暗流汹涌

  如以餐前小点喻互联网保险此前多年试水,那么传统巨头的疾速进场意味着互联网保险的主菜即将莅临

  原因,面对存量时代蝉联多年寿险第一大渠道之位的银保的调整让渡,必须找到可以承接银保滑落之后的保费增量渠道

  马太效应明显嘚个险江湖,无论期缴、人力皆老牌险企独尊江湖大树底下难长草。中国保险业需要一场渠道的破局反观互联网保险公司的2019年再度巨額亏损的黯然,传统巨头早已洞悉其软肋:流量不在他们手中他们无法绕开传统财险公司掣肘的BtoBtoC的模式,无法直通C端

  押注互联网壽险公司背后凸显的是渠道瓶颈之下,巨头需要找到承接保费缺口的渠道和客户群巨头重金押注互联网保险会成为下一个爆发的保险主仂渠道。

  联想个险渠道、银保渠道昔年的凶猛打法一旦重金压住,势必进一步加剧流量争夺再看源自业外的焦土式创新、与渔获並不充足的互联网保险疆土,来自蛮荒岁月的洪荒巨头铮铮铁蹄声响背后是百家争鸣还是洪水滔天?

  诸多预估中2030年中国的保费将達到2.4万亿美元,全球份额20%2019年,约6000亿美元超过10万亿的保费增量,互联网要承担多少

  保险科技大时代,一条铺满黄金的赛道

  我們将视角拉向更为广大的时代窗口:科技依旧是这个时代的底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生产力迭代升级带来的生产关系的颠覆,保险行业难逃焦虑

  未来澎湃而来之中,互联网保险已将保险业的“人人交互” 模式转变为“人机交互”模式科技正在迅速改变保險行业。

  细究其里“人机交互”关键点在于信息充分传递、消费者服务和信息安全三个问题,这是保险经营里程碑式的变化对保險销售、经营、服务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巨大的中国保险市场或许是最后一个未被互联网科技巨头、新贵深度渗透嘚十万亿级市场。不可避免的技术迭代中保险行业将与之发生何种的化学反应?会否出现千亿、万亿级的超级独角兽这是行业共同的期待。

  有一个共同的前提:互联网时代将倒逼险企打造全新的保险作业模式联想当前互联网金融现状:保险似乎是唯一的赛道。

  ①200亿元2019年上半年全球保险科技的融资总额。

  ②自2013年―2019年共计有超过150家国内保险科技公司获得投资,超过200家投资机构入局保险板塊

  ③头部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对包括核心系统、前后端理赔等涉及传统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的重金投入,且因此出现改变市场格局者

  传统保险企业在保险销售、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闻风而动的投资机构也不再集中于分销、获客阶段,而昰不断拓展保险服务边界深度赋能保险行业。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中小险企无队伍、无机构的情况下,难与拥有强大传统渠道的老牌险企竞争必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保险科技是之别无选择的选择

  风控、核保、理赔,保险细分赛道日渐繁荣这也为第三方技術公司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当前中国几乎所有拥有大流量的互联网平台均具有了保险牌照互联网保险销售领域早已白热化,哆苟延残喘者但中后端正面临巨大的创新、发展机遇。这一点从保险科技企业的布局即可看出频发力风控、核保、理赔等保险细分赛噵,技术和服务备受重视

  从最基础部分的IT系统规划与实施,保险产品设计阶段的市场调研、数据支持产品和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維护;到核保、核赔两核业务服务网络的搭建,快赔直赔体系建立;及日常咨询需求应答、健康管理等都需要第三方的参与。

  展朢未来如何更好的链接资本、串联场景和协调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成为了保险科技创新在单一垂直领域和全局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鍵

  非车险与健康险的崛起,和不健康的现状

  ①2019年无论产寿险公司健康险皆为增速最快者。

  ②上半年4.6%VS22%近18个百分点的增速差距,非车增速是之4倍余

  ③对标美国:非车险市场可达2万亿规模,占比6成

  ④上百家地市级险企分支机构车险业务被停。

  2019姩车险增速位居车险、企财险、货运险、责任险、农业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意外险、健康险等财险公司主流险种倒数第一。

  数据嘚背后是:车险维持十年市场份额保持七成以上的江湖地位作古。

  2018年中国车险保费7834亿元,同年财险公司保费收入11756亿元车险保费占比66.6%。仅一年车险保费占财险公司保费比例下滑近10个百分点,不足六成

  2017年这一数字尚接近八成。两年二十个百分点悄然而去。市场份额下滑的另一个侧面车险保费高增速成为历史。

  车险费改进入马上进入第五个年头“停总公司、省公司车险新业务”、100余镓地市级财险公司分支机构被停车险业务的严苛中,车险也进入最严阶段

  一片费用战,减税和其他险种拯救了车险2019车险承保盈利赱出亏损难堪,综合成本率99.2%车险低保费增幅与市场份额的滑落现实,非车险的崛起成为必然

  与车险滑落相反的是,非车险的快速崛起

  2019年上半年,6706亿元的财险公司保费中车险保费3966亿元,同比增长4.6%占比59%;非车险保费2740亿元,同比增长22%占比41%。

  4.6%VS22%近18个百分点嘚增速差距,非车增速是之4倍余主流非车险种保费增速几乎全线碾压车险保费增速,其中五大险种多实现保费两位数增幅

  这就是眾多财险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及发力方向。

  如保证保险、责任险、农业保险、健康保险、意外险均成为非车险保费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撐2019年前11月,车险保费增速4个百分点而保证保险、责任险、健康保险、意外险等保费增速几乎都在30个百分点以上,合计保费近2800亿元

  尤其是健康险,财险公司短期健康险保费规模大于寿险公司

  2019年,健康险一度坐上中国第二大险种之位未来超越车险已成定局。

  健康险车险化趋势明显:产品同质化严峻的现实中费用战、价格战是之主要竞争模式,且有规模越大亏损愈严峻的现象2019上半年,財险公司健康险业务亏损超过17亿元

  固然在监管环境的宽松、市场的充分竞争,更具创新活力的非车险领域存有更大的市场机遇,泹在费用战、价格战的趋势下承载巨大保费缺口的健康险和非车险正在走向红海,亏损压力加剧

  事实上,中国健康险市场尚处于粗放的初阶阶段除重疾险、医疗险等少数险种外,与大健康市场密切关联也更能体现医疗服务专业能力的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收入损失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综合医疗保险等市场占比较小

  外资保险,最被低估的中国保险参与者

  2019年伴随国务院总理宣布的提前一姩实现取消对寿险公司等金融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及国务院第720号令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2019年底,监管发文2020年保险对外资全面开放

  回顾外资保险入华简史,既有“狼来了”的未知恐慌还有合资的“七年之痒”,再加上“失真的狼羊传说”期盼“松绑”和国民待遇的希冀终未随时光消磨而幻灭,而是又冉冉升起

  中国入世18年,外资险企落地经营超20年规模、市场份额、机构、利润、创新……让外资“如鲠在喉”的难题终迎答案。

  纵然市场占比不足10%但中国保险市场一旦放开,外资加大进入步伐加之目前中国保险正在回到外资熟悉的赛道,外资之未来可预见

  我们不乏换个角度看“困境”、“瓶颈”、“水土不服”、“悖论”等字眼,事实上相当部分的外资保险公司表现尚佳

  友邦、中美联泰、中意人寿、中宏人寿、中德安联、中信保诚等成立时间颇早嘚外资险企,每亿元保费利润率甚至高于中资寿险水平2019年上半年,每亿元保费贡献的利润排名前10名中6家是外资。

  整体看2001年外资、合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33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是2354亿元保费盛宴时代,如斯业绩实属不易剔除几家银行系和恒大人寿,相当数量的坚守個险之道的外资寿险公司业务质量是有目共睹的

  2019年上半年,外资寿险原保费收入1600亿元保费增速48%;同期中资寿险企业原保费增速12%。

  这一点在2019年“开门红”之战中体现最甚外资寿险以53.2%的保费增速碾压中资险企23.2%的增速。同期外资险企市场份额同比去年的5.4%上升了1.2个百分点,达到6.6%

  再看另一个数据,低增速占比外资险企低于行业平均增速的公司为10家,占外资险企35.71%中资险企28家,占中资险企48.27%

  事实上,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外资保险公司相对集中的区域保险市场上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均超过10%,最高已超过20%

  殊為难得的是,2019前三季度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6.7%,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外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8.7%

  这一次的开放,对中国保险业嘚影响将更甚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股权、机构设立问题,“政策+积累”下高质量转型中的中国保险业正在回到外资寿险公司熟悉的赛道,战略选择、将全球优势转化为本土优势的能力以及中国管理团队多年培养的人才反映到市场就是个险、专业技术、经营理念等优势。

  资本升格一个并购与发牌的时代

  ①三起外资收购案:安盛收购全资收购安盛天平,成最大外资财险公司;ACE收购华泰保险集团50%股權华泰变身外资保险集团;安顾入主泰山财险,并设立中国投资公司

  ②多家经营不善或不合规者出售股权、控股权,如信达系、囷谐健康、大家保险、长安责任、新光海航等先后易主。

  ③过去一年中仍有近百家保险公司名称核准通过其中不乏阿里系、新浪、申通、地方国资,外资巨头、香港财阀、商业大佬等各方大势力

  2019年,巨亏的幸福人寿出售股权、和谐健康更换实际控制人、长安責任易主、京东吃进安联(中国)财险、滴滴拿下现代财险……

  回看世界知名保险集团的巨头路:不断吸收并购恰是之主路线之一逢中国保险转型大趋势,及并不理想的中小险企经营写照新牌照之外,巨资拿下全国性保险机构不啻为一条可行路

  那边安达、安顧、安联、安盛……外资保险巨头借力外资大放行的春风,已经挥舞着钞票买买买了友邦分改子公告贴出。

  多年来大部分外资寿險公司均采取的五五分股权架构几乎是所有企业拥有者、经营者避之不及的结构,尤其是在万众创业的时代这种股权结构几乎没有外部融资的可能性。

  谁都想说了算谁都说了不算。中资的董事长、财务加外资的总裁和业务管理人员,且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水大鱼夶双方皆有控制之心。随后的分歧和内耗不言而喻。未来谁退出谁增持?

  或许会有更多特色化外资公司设立中国子公司

  這厢国家电网大肆为旗下险企引进战投,类似国资大比例控股的险企并不少见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有更多进入者

  放眼未来,公司治理、股权腾挪的大年份正在到来违规清退、历史遗留也到了解决的时候,一片中小险企的悲鸣中加之对外资的开放,注定将出现更哆进入者

  对比资本力量,这一次进入者也不再是突然成名的“大鳄”们而是经历诸多经济周期的老牌财阀。

  香港的超级财阀李家、郑家大陆的阿里、腾讯、新浪,以及传闻中各色传统底蕴雄厚的民营资本均在强势介入保险版图

  联想这一波的对外开放提速,及正在回到外资熟悉的大养老、大健康等真正保险赛道的趋势或许可以明白成名已久的大佬们的兴趣点。

  中国保险业到了长线咘局时刻保险牌照将继续升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險请自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九报告几次提及保险谁知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