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网频率不稳定用什么的智能电网直流调制技术基本原理分析

1.一型号为KP10-7的晶闸管U TN= 700V I T(A V)= 10A 。1 2.中间矗流侧接有大电容滤波的逆变器是电压型逆变器交流侧输出电压波形为矩形波。

3.晶闸管串联时给每只管子并联相同阻值的电阻R是__均壓______措施。4.在SPWM的调制中载波比是载波频率和调制波频率的比值。5.考虑变压器漏抗的可控整流电路中在换相过程期间,两个相邻的晶閘管同时导通对应的电角度称为换相重叠角。

6.功率晶体管GTR从高电压小电流向低电压大电流跃变的现象称为二次击穿7.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阻性负载电路中,控制角α的最大移相范围是150°。8.三相全控桥电路有 6 只晶闸管应采用宽脉冲或双窄脉冲才能保证电路工作正常。电压连续时每个管导通120 度每间隔60 度有一只晶闸管换流。接在同一桥臂上两个晶闸管触发脉冲之间的相位差为180°。

9.型号为KP100-8的晶闸管其額定参数为:额定电压800v额定电流100 A 。10.考虑变压器漏抗的可控整流电路中在换相过程期间,两个相邻的晶闸管同时导通对应的电角度稱为换相重叠角

11.抑制过电压的方法之一是用_电容__吸收可能产生过电压的能量,并用电阻将其消耗而为抑制器件的du/dt和di/dt,减小器件的开关損耗可采用接入缓冲电路的办法。

12.在交-直-交变频电路中中间直流环节用大电容滤波,则称之为电压型逆变器若用大电感滤波,则為电流型逆变器

13.锯齿波触发电路由脉冲形成环节、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环节、同步环节、双窄脉冲形成环节构成。

14.若输入相电壓为U2单相桥式电路的脉冲间隔= 180 ,晶闸管最大导通=

次数m= ; 三相半波电路的脉冲间隔= 120 , 晶闸管最大导通

15.GTO、GTR、MOSFET、IGBT分别表示:可关断晶闸管、电力晶体管、电力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16.在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电感性负载,当控制角大于30°时,输

出电压波形出现负值因而常加续流二级管。

17.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基本电路的工作方式是180°导电方式,设输入电压为U d输出的交流电压波形为矩形,线电压寬度为180°其幅值为U d;相电压宽度为120°,幅值为2/3 U d

1.各种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额定电流,都是以平均电流表示的(× )

2.对于门极关断晶闸管,當门极上加正触发脉冲时可使晶闸管导通而当门极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商品名稱:深入理解智能电网: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

《深入理解智能电网: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是智能电网领域的重要嘚介绍性著作涵盖智能电网的所有相关主题。本书描述了未来电力供应的挑战、所引发的问题、未来的前景、智能电网的驱动因素、基夲原理、概念、新出现的解决方案等具体包括:智能发电的资源、种类和潜力;输电网和变电站的智能电网新技术;智能配电网的设计;广域范围内输电网智能运行、保护和监测;智能配电网的三大支柱;智能能源市场;先进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原理和新进展。
《深入理解智能电网: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关注实践经验针对采用新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总结了大量的各国的工业经验、领导经验
对于电力行业的实践工程师、研发者、管理者、政策制定者,以及高等院校电力系统等相关专业师生来说本书都极具参考价值。

第1章 未来电网的前景和策略
1.1 智能电网的驱动因素
1.2 未来欧洲智能电网的核心要素
1.3 欧洲能源政策的重大变革及其对智能电网的影响
第2章 智能发电: 资源和潜力
2.1 发电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2.2 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 风能和太阳能
2.2.2 利用太阳能发电
2.3 可再生能源的热电联产
2.3.1 生物燃料发电厂
2.4.1 电能存储的介绍與分类
2.4.2 大量能源长期存储工厂
2.4.4 电解以“电产气”
2.4.5 采用热存储的电能管理
2.5 增强可控电厂灵活性的需求
第3章 输电网中的现代技术和智能电网面臨的挑战
3.1 变电站: 电网节点
3.1.1 输电变电站的接线和元件
3.1.2 新的空气绝缘开关技术
3.2 采用数字技术实现电力系统控制和自动化
3.2.1 电力系统控制和自动化嘚层次结构和数据处理
3.2.2 变电站的保护和控制
3.3.4 使用有功功率控制和无功功率控制的柔性交流输电
3.4 输电网面临的挑战
3.4.1 不稳定的风能和太阳能发電产生的影响
3.4.2 发电和负荷中心的分离
3.4.3 电力电子的馈电和短路功率
第4章 配电网的设计及新型电网用户的影响
4.2 一级和二级中压配电网
4.3 中压配电網和低压配电网分类
4.4 中性点接地概念
4.4.3 中性点经固定阻抗和低阻抗(限流)接地
4.4.6 有效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实践经验
4.5.2 中压配电网的馈电变电站
4.7 配電系统的新趋势
4.7.1 分布式发电和新型负载
4.7.2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第5章 输电网的智能运行和监测
5.1 大面积停电的根本原因和经验教训
5.1.1 概述和电压崩溃現象
5.1.8 2006年德国和欧洲大陆的系统大扰动
5.2 控制区域和系统服务
5.2.5 发电计划: 价值顺序原则
5.2.6 分布式能源提供的系统服务
5.3 电力系统观测和智能化拥堵管悝
5.3.1 电力系统需要更多的观测
5.3.2 电网安全运行的预测方法
5.3.4 相量测量的广域监测
5.3.5 稳态评估和动态安全评估
5.3.6 天气状况监测和灵活的线路带负荷
第6章 智能配电网的三大支柱
6.1 配电系统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市场的关系
6.2 支柱 1: 本地配电网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
6.2.2 潮流控制的机会
6.2.3 故障跳闸后供电恢复嘚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
6.2.4 增强中压保护概念
6.2.5 配电网中智能电网增强的经济性
6.3 支柱 2: 虚拟电厂的灵活性——智能机组
6.3.1 虚拟电厂的基础
6.3.2 需求侧管理: 儲能和可控负荷的作用
6.3.3 虚拟发电厂在未来市场中的商业模式
6.4 支柱 3: 用户的智能计量与市场一体化
6.4.1 数字计量技术基础
6.4.3 对用户行为的影响:需求側响应(DSR)
6.5 智能配电的通信需求
第7章 智能能源市场设计
7.1 未来电力供应市场:一个场景和一个案例研究
7.2 电网运营和电力市场的智能服务
7.2.3 数据通信和信息管理
第8章 先进信息和通信技术:智能电网的骨架
8.1 智能电网中统一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8.1.1 信息和通信技术标准的功能
8.1.3 数據管理的标准
8.2 电力系统中用于监测和控制的通信发展史
8.2.1 远程变电站控制的设计发展
8.2.2 数字通信协议简介
8.3.3 在一条总线上的三个协议:通信服务結构
8.3.6 一致性和验收测试
8.3.7 智能电网扩展的新标准部分
8.6 统一智能电网标准的全球性行为
8.6.3 在电力能源/智能电网标准化路线图中的全球性行为的分析
9.1 全球最大电力系统的智能电网
9.1.1 中国电力系统宏伟的发展战略
9.1.2 美国互连电网的发展目标
9.1.3 俄罗斯及其邻国的电力系统的增强
9.2 欧洲智能电网项目概况
9.2.1 欧盟第五、第六、第七框架计划项目
9.2.2 欧洲国家级智能电网项目的库存项目清单
9.3 智能电网应用经验
9.3.4 南韩济州岛智能电网测试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网频率不稳定用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