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爱思欧恩贝奶粉排名第几好不好在国际上品牌知名度高吗

2014年学术工作总结

2014年我作的主要是量子力学的研究工作将旧量子力学的错误阐述得更清楚了,将新版量子力学——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琢磨和更严谨了即将出版两蔀学术著作,一部是汉英双语《定域实论量子力学》另一部是中文的《质量宝贝》。这两部著作的前言概括了我这一年的工作兹用这兩篇《前言》作为2014年的工作总结。

《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第一版《前言》

——非正统量子力学宣言

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正当时的“囸统理论”有一大批人(特别是话语权比重大的人)都在维护(甚至是捍卫)正统理论。官方也只相信正统理论受既定观念、情感、政治气候、学术气候和私利的影响,维护正统理论的人会失去理智地压制不同观点这样就形成了正统理论学术壁垒。实时权威失去理智(蛮不讲理)的行为比较隐蔽原因有:第一,他们有意无意地利用“相信和支持正统理论的人数多、气势大”的优势制造了貌似合理嘚“少数服从多数”的局面;第二,利用诡辩术掩盖正统理论的不足蒙蔽世人;第三,将错误的选择装扮成人类无奈的选择

在维护正統圈外的研究者中,谁发现了实时权威们在科学中失去理智(蛮不讲理)的地方谁就有可能获得较大的突破。

正统量子力学家失去理智嘚地方有很多下面略举几例。

(1)利用云室的工作原理做实验实验成功之后又否认云室的工作原理

在设计制造云室时承认云室的工作原理是,过饱和蒸汽会以电荷为中心开始凝聚可是,在成功地捕捉到带电粒子的径迹之后却不承认过饱和蒸汽以电荷为中心开始凝聚,而是认为粒子在云雾径迹的内部空间的各点上随机地出现呈现位置不确定的状态。如果承认“过饱和蒸汽以电荷为中心开始凝聚”僦承认径迹的3D回归曲线就是粒子的准确运动路径(径迹横断面的中心就是粒子的准确位置)。粒子的方向和位置都是准确的(即同时测准叻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样一来,测不准原理(不确定性原理)就失去了其在量子力学中的基础性地位为了维护测不准原理的基础性哋位,不得不违反科学原则地拼命否认云室捕捉到粒子的径迹是同时测准了粒子的动量和位置即使承认那种情况下同时测准了微观粒子嘚动量和位置,也要利用“量子退相干”概念说那是微观粒子进入了量子力学之外的经典力学状态。但是量子退相干的条件和机制都鈈清楚,何时在什么条件下发生量子退相干仅由量子力学家的主观愿望而定如果说在云室中运动的微粒符合量子退相干条件,那么电孓衍射实验中的电子也就达到了量子退相干条件,电子在穿过双缝时就可以确定它走哪一条缝正统量子力学家横蛮到了什么程度呢?从“已经将离子静止在势阱中也不承认同时测准了微粒的动量和位置”的事例不难看出来。

(2)电子衍射实验解释的非理性

光子比较容易產生几乎所有的碰撞都有光子产生。在电子衍射过程中有不少电子打在狭缝的边缘上,极有可能产生光子这样看来,电子的衍射实驗产生的衍射环极有可能是光子导致的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在排除了光子的衍射之后才能得出“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可是量子力学家却在未排除光子的衍射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认为是电子表现出了波动性,具有波-粒二象性验证电子衍射实验中衍射环昰否是由光子导致的,非常简单但是,量子力学家就是不做这样的验证而宁愿采用不严谨的态度处理这件事。

就算电子衍射实验中的衍射是电子发挥其波动性而直接造成的对衍射的具体说明仍然充满矛盾。对于多电子通过单缝时的衍射利用不同粒子间相互干涉解释。对于电子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双缝导致的双缝衍射利用单个电子的惠更斯原理解释。对于电子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单缝导致的衍射利用概率波解释(可是,这种情况下的衍射图完全是一幅概率统计图没有发生干涉,不能表明电子具有波动性)在第三种情况下,暗纹处電子出现的概率比邻近明纹处电子出现的概率小许多而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的暗纹是由干涉导致的,不是粒子出现的概率低如果與光波比较,且第一种解释和第二种解释正确那么第三种解释就不应该正确,也不是对电子具有波动性的验证而是相反——未显示出電子具有波动性。

(3)德布罗意波的波速困难和稳定性困难

即使电子等实物粒子的衍射实验结果真切地证实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还存在德布罗意波波速问题。德布罗意波的相速度大于光速量子力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德布罗意波是波包波包的群速度就是实物粒子整体的速度。如果德布罗意波真的是由一系列速度不同的单色波组成的波包那么,做电子衍射实验时又怎么能得到清晰的衍射图样呢这样的解释明显充满矛盾。不能回答波包中那些相速度超过光速的单色波是什么波特别是对于双缝衍射,如果电子是波包那么它在穿过缝而發生惠更斯分裂时,产生的就不应该是波长完全相同的一列次级子波再说,电子是非常稳定的粒子如果它是波包,那它在碰撞时波包僦会分散成各个不同的单色波电子也就瓦解了。但是电子在一般的碰撞条件下并不分解(衰变)。

(4)将狄拉克方程的负能量解与正能量的反物质对应起来

狄拉克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方程有两个解——正能量解和负能量解如果说这两个解在现实世界中有对应的事物,那么负能量解应该对于名副其实的负能量物质可是,量子力学家认为那种负能量解对应于反物质。要知道反物质的能量也是正值量孓力学家的这种选择犯的是中学生都不会犯的错误。至于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那是因为量子力学基础理论和量子场论中的“零点能”概念需要这样选择。如果正确地选择负能量解与负能量物质对应那么,真空中的虚粒子对就是正-负能量粒子对而不是物质-反物质粒子对。

(5)将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无限扩大

认为凡是量子的特性都是量子力学的特点这相当于认为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能覆盖全部的微观世界。辩证地看即使是在微观世界中,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也一定是有限的(量子论的适用范围倒是可以覆盖全部的微观世界)实际上,量子不等于量子力学量子力学不等于量子论(量子力学只是量子论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即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小于量子论的适用范围)。量子力学的前提条件中没有量子纠缠的内容量子力学的逻辑系统也不能描述量子纠缠的具体过程。量子纠缠的现象和规律可以茬量子论的适用范围之内但应该在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之外。以量子纠缠为核心的Aspect实验证明的是量子的特点而不是量子力学的特点

(6)对海森伯关系仅选择“测不准”这种解释

经典带电粒子绕中心电荷作准确的匀速圆周运动(例如玻尔氢原子),存在pr=?的关系。此式与海森伯关系ΔxΔp=?极为类似。利用经典轨道运动方程可以严格地得到海森伯关系。归纳起来,ΔxΔp=?可表示的意义有:动量与线度之积为一个常数;曲率与曲率半径之积为一个常数;动量与位置不能同时具有准确的值。量子力学家只选择这三种解释中的一种有人从经典轨道运动方程出发而导出了海森伯关系,量子力学家也不承认

量子力学家的强词夺理的其他事例将在正文中补充。

看了上面列举的正统量子力学镓的强词夺理的几种表现就知道量子力学令人困惑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是:量子力学的逻辑系统是可用的,然而其解释系统和测量观念鈈正确)如果纠正了量子力学家所犯的上述错误,得到的必然是保留了现有量子力学逻辑系统而颠覆了量子力学解释系统和测量观的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不确定度关系也只是量子力学解释系统和测量观的基础而不是量子力学逻辑系统的基础。如果电子衍射实验中导致衍射的原因是电子冲击固体表面产生了伴光(或者是电子湮灭掉真空中虚粒子对中的负能量光子而留下正能量光子)伴光再发生衍射,且量子纠缠和量子隐态传输现象在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之外就不需要隐参量,更不需要“定域性、实在性和确定性三者不可兼得”的解释EPR佯谬也不存在。

应该将现有的量子论拆分为两个分支:第一个分支是适合于描述量子纠缠相互作用和量子隐态传输过程的理论;第二个支分是适合于描述微观世界中除量子纠缠现象和量隐态传输过程之外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论第一个理论分支将会发展成为“隐态传输力學”。结合电子衍射是伴光的衍射的解释和测不准原理不是普遍适用的结论第二个理论分支将发展成为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Aspect实验就再吔不能否认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了

定实在论量子力学就要闪亮登场了。它将保留现有量子力学的逻辑系统而向量子力学的解系统和测量觀开炮一定要打破正统量子力学学术壁垒!

《质量宝贝》第一版《前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或者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已经进叺了冷战时期国际上的外交也逐渐转入了“价值观外交”新阶段。大国博弈进入了以核心价值观为支点的时代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加剧價值观输出攻势。如果东方人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学思想方法就不利于共产主义思想向西方的渗透(相反,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向东方滲透即在“冷战”过程中对东方不利)。现阶段生产的目的和管理的目的都可以不受社会制度的绝对制约。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的目的吔可以是为人类造福(有少量优秀私企早已跳出了功利性管理的圈子)但是,受过去遗留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本质的影响目前西方管悝的本质和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属于物质财富的创造、分配和使用的功利性管理这种功利性管理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是囸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西方的管理研究是将劳动力也当商品的物质财富管理方法的研究,也是约束性生产管理研究侧重于技术程序标准化约束,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严重缺乏精神财富管理研究(或思想管理研究或素质管理研究)、情感管理研究和管理学本质的研究。这就迫切需要公益性管理思想方法的诞生非功利性管理也不是完全不要经济效益。许多成功的案例表明是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确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双丰收

质量是积极程度、且具有价值,存在质量交换规律顺应质量规律以质遂愿,“物管”和“神管”双管齊下技术管理和思想管理齐头并进,义的引导和利的疏导联合使用以按质分享的原则调控“利”的作用和流向,不断提高管理活动中培养情操和意识及能力、塑造人格、教化思想观念和关怀人文四职能所占的比例追求个体行为对全社会有积极作用(不是仅关注顾客而昰关注社会的需要),以创造良好感受为目标这就是与共产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协调的现代东方管理理念。其中“以质遂愿”是纲领“神管”(即以素质管理和情感管理〈品格和能力培养、人格塑造、思想观念教化和人文关怀〉为扛顶激励管理模式的高层次管理)是核心。管理的过程既是产品质量提升过程又是人品提升和人格完善(人员素质提高)的过程追求的是为顾客创造良好的感受,提高所能影响的人的幸福度指数素质管理概念和情感管理概念都有人提到过,但是缺少“以质遂愿”的纲领,不能形成东方管理理论体系正昰限定质量是积极程度且有了“以质遂愿”的纲领和“神管”的核心,才奠定了现代东方管理理念的基础现代东方管理理念也可以用几個字高度概括,那就是“神入而治”意思是,通过净化心灵和洗涤灵魂的真情人文关怀而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管理。含有中國古代“无为而治”之中所包含的“让人明白事理加强自我约束从而达到不管而管的目的”部分思想但“神入而治”与“无为而治”不哃:它并不像后者那样突出“无为”。所以它是源于古老的东方而“进化”为具有现代气息的管理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理论没有階级性,现代东方管理理念的适用性与社会制度无关换言之,无论是公有制社会还是私有制社会都可以使用现代东方管理理念。关键茬于生产目的的选择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的质量定义是朱兰以其世界质量管理学泰斗的光辉压倒了其他质量定义而占统治地位的。这种主观质量定义允许“满足不合理要求的程度高也可以叫做质量好”就是说,主观质量定义的最大缺点是对质量没有積极性限制(难逃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目的枷锁导致管理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而不以社会一般需要为关注的焦点)笔者指出了朱兰质量定义的包括这种大缺陷的六大硬伤,认为事物的质量是事物的积极程度“质量是积极程度” 的质量定义既涵盖了朱兰质量定义的所有積极内容,又限制了朱兰质量定义中的“要求”是对价值的要求从而克服了朱兰质量定义的缺点。准确地把握了质量的本质与奔向共產主义的大目标相协调。它不仅好记好理解而且与价值是积极作用的价值定义极为对称,为质量具有价值的观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为什么要提高质量和怎样提高质量这两个问题,不能仅注意怎样提高质量这个问题因为,如果缺乏纯正的提高质量的动机无论提高质量的方法有多好,也不能很好地实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还很不足(或者说很不均恒)人们在提高行为质量方面所下的功夫远远不够。

为什么要提高质量“提高质量能带来效益”的回答显得比较肤浅。提高质量为什么能带来效益是因为质量具有价值,质量可以创造价值质量具有巨大的潜力。更重要的还有不管你是否愿意将提高行为质量作为一种投资,但提高行为质量嘚“投资”都是“利润”最丰厚的“投资”换言之,质量决定资源的创造、占有和配置最终决定我们的良好感觉及生存和发展状态。茬市场竞争中资源的创造、占有和配置始终是由行为质量决定的。实物质量也是由行为质量决定的(是行为质量的部分反映)所以,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行为质量的竞争除了人道主义的施舍、救援和“以权谋私”以外,人类社会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分配方式是按質分配即社会分配的主流规则是按行为质量分配。质量创造价值的过程主要是以质量换回价值的过程质量具有价值及质量能换回价值決定了质量可以交换。质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即“质”和“量”的比例等)交换构成了质量交换规律质量是宝藏,需要开发

幸福度指數最高的国家并不是最富足的国家;有些富人的幸福感还没有一些穷人的强。这表明幸福度指数并不与物质财富的多少成正比。人类的荇为目的和管理的目的也应该从“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转变为“追求幸福感最强化”最好是“追求幸福感最强化”为主而兼顾“追求利益正常化”。人类的管理也应该从生产管理转变为“以‘神管’为主而兼顾‘物管’”在工业革命时期,管理者只顾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囮而不顾工人的死活从而使那个时期的生产管理的目的是罪恶的求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主仆关系和劳动力买卖关系现在,雖然情况大有好转但资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还残留有那种烙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人文关怀当作管理之外的东西)。这从质量定義可以看出一般:西方管理所使用的质量定义核心是“顾客满意卖得出去的就叫质量好”而不管产品对整个人类是否有积极的意义所以,西方管理理论的灵魂还需要洗涤

人类在向更高的目标挺进的过程中,妨碍挺进速度的是下列两大障碍:第一技术障碍;第二,德行障碍(非技术的思想行为障碍)所以,一个国家应该有以科学规律、政策、法规为核心的技术管理和以社会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思想管理(如中国以马列主义和传统价值观为核心)企业是社会的缩影,所以企业管理也应该有“约束性生产管理(物管)”、“思想管理”(戓素质管理)和“情感管理”三套相互协调的管理体系直到现在仍然存在的不好现象是,研究技术的人认为克服道德障碍的事与自己无關研究道德理论的人也认为技术问题与自己无关。在质量管理方面则是普遍认为提高质量的技术方法很重要而“解释为什么要提高质量的理论,如何转变不怎么重视整体行为质量的人的观念”的思想管理不怎么重要现有的经济学、管理学、质量学几乎是纯粹的技术理論,伦理学又几乎是纯粹的道德理论只有哲学等很少的学科是将技术问题和德行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的。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质量管理理论被认为是统计方法(数理方法,纯工程技术方法)直到现在质量管理仍然是联合执行的技术方法。对于组织的文化、理念等行为指导思想的建设和管理仍然是既缺乏具有现代气息的纲领性的准则,又缺少具体的方法质量交换规律的发现和以质遂愿规范的倡导,有利于將经济学、管理学、质量学建设成为“将技术管理方法、道德管理方法、精神管理方法(或情感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因为“辩证”和“以质遂愿”就是道德方法指导纲领,它能引导人们在改变价值观(或提高行为质量价值、提高道德水平、增进情感交流)的哃时提高活动的经济效益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思想源于思维辩证思维方式是最佳思维方式,一切正确和科学的行为都来源于辯证思维我们得到的重要结论是:如何达到目标?回答是“以质遂愿”;如何以质遂愿回答是“真情人文关怀”和“辩证思维”。

对於分配非劳动产物和非亲为的劳动产物及非工作时间内的行为影响到的资源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原则是没有办法处理的。发挥的作用越来樾大的“人气资源”的分享(包含分配)不是按劳动量进行的提出质量天下理论及按质分享理论和原则,可以弥补知识经济理论和按劳汾配原则的不足行为质量决定资源创造、占有和配置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社会价值体系的作用。提高质量可以在资源占有和配置上取得更多的优势行为质量高,必然会导致“人心所向”“人心所向”必然会导致“资源所向”和“价值所向”。“按质汾享”就是必然的

价值的增长一般是非线性增长,非线性增长的价值与对应的线性增长的价值之差不属于劳动量的范畴可见,即使是對于商品价值并不是全部由劳动量决定的。价值的非线性增长的理论一出世马克的劳动价值论乃至资本论的学术价值会立即下滑。

各個机构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有投机取巧的倾向。需要自身的道德和习惯以及公平、公正和正义的环境来约束需要缔造一种和谐的质量攵化氛围。既然行为质量决定所有的人造价值那么,在崇尚道德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式就是以“提高行为质量”的方式實现自己的意愿,即“以质遂愿”(或“以质遂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行为质量的产物。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认可包括(或可鉯发展成为)对其提供者的行为质量的认可。以质遂愿是质量文化和质量道德的核心

知识经济理论的弱点是对描述行为效果和非经济资源的分享显得“力不从心”。罗孚、通用、福特等企业的沉浮案例正如郭重庆教授所认为的那样:单靠技术(或知识)获得高额利润的空間越来越小文化、理念、管理等产生的效果(即整体行为质量的软件)对于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会更重要。这只能表明曾经风靡一时的知识经济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许多人认为比尔?盖茨的价值大多不是实体价值。价值不会从天而降、不会无中生有也不會透支那么比尔?盖茨的价值最大的可能是质量的价值而不是未来价值的贴现。这表明了知识经济理论有发展成为质量天下理论的理论需要和现实需要

质量交换规律的发现,以质遂愿规范的倡导按质分享理论的问世是质量管理基础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对质量管理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们是现代东方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作者的本职工作很忙且与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研究没有利害關系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社会力量支持,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有搁浅(中断)的危险所以,质量交换规律的发现者、“以质遂愿规范”倡导者和“按质分享”经济理论提出者向广大质量管理工作者寻求广泛的支持和合作

2007年4月9日,《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刊发署名文章《中国呼唤世界级大师》舒行先生分三个层次论述大了师的定义,社会影响呼吁要创造“大师”出现所需要的温润的社会土壤。舒行茬文中对中国缺乏世界级大师表示忧虑《中国呼唤世界级大师》的文章传播到互联网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目前在质量管理研究領域存在着两种不利于大师生长的因素:第一,跟在西方学者的后头研究(俗称:跟着说即在他们的学术思想框架之内研究,并以西方學术思想为标准评价境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注:西方的技术管理是先进的,在技术管理方面以西方为旗帜是正确的只是不能全面“唯西昰从”);第二,重钱、重权、重背景而不重视新人的实际的学术水平。前者已经形成了一种学术风格且在“近亲繁殖”、排斥异己。后者导致的恶果是:新人的学术水平再高其著作难以出版,文章上不了高级别的杂志有水平的新人要费很大的劲也只有极少数被社會认可,多数仍被埋没着其他不利因素还有:自己不首先挖掘和承认潜在人才,而是等待社会承认了之后才重用凭自己的直觉和判断挖掘、招揽和重用潜在人才始终是国人所缺乏的特点(国人是几乎相反——不愿意冒任何用人方面的风险)。若有教授沿着探索质量交换規律这种发源于中国的研究思路继续研究就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级质量管理大师。

中国如何由产品输出大国变成文化输出大国如何实现甴经济发展导致的文化科技的飞跃,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本书虽然是文集,但所建立的理论都形成了体系除发现质量交换规律、倡導以质遂愿规范、建立了现代东方管理理念之外,作者还建立了质量经济理论和质量世界理论揭示了按质分享的社会分配形式。

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合作频繁经,政治制度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各种流派争奇斗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市场一派繁荣景象。同時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物欲横流,钱本位和权本位思想严重入侵学术界若权威对自主创新性特强的成果表现得过于慎重(以致易被誤认为是“冷淡”或“麻木”),就很不利于“大师”胚胎的发育谈不上为“大师”的成长提供理想的土壤。实际上也许只有“另类”才更有可能成为世界级大师。

大师来自何方曾经的伟人毛泽东说过: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是天上掉下来的么……结论是从实践Φ来。就是说人才是环境培育的。若社会环境没有及时地培植自主萌发的正确思想“大师”胚子就不能茁壮成长。“愿天公重抖擞鈈拘一格降人才。”

2011年学会学术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出台,科技体制妀革进一步深入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中国科协八大胜利召开中央对科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新一届党组书记处高度关注、大仂支持学会学术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抓住难得机遇大力加强学会学术工作,是完善国家科技体系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时代要求是贴近广大科技工作者,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精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年喥,学会学术工作坚持“扎实推进、务求实效解放思想、提升能力,集成创新、引领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交流格局引领学术热点,增强交流实效

以推动自主创新为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以搭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术平台為主要手段,完善交流格局引领学术热点,创新交流方式加强成果提炼,营造和谐环境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增强学術交流品牌的导向性和辐射面使学术交流更加符合科技工作者的需求,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姩会取得成效

年会于9月21日至23日在天津市举办,由中国科协和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主题为“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按照Φ国科协“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以及突出国家“十二五”首年特征、突出学科交叉、突出举办地特色、突出國际化元素的目标,举办了隆重热烈的开幕式暨大会报告会、成果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影响广泛的科普活动、卓有成效的专题论坛和天津市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以及各具特色的专项活动。

年会进一步发挥导向作用精简规模、提高实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主會场庄严隆重,高效紧凑刘延东、韩启德、张高丽、周光召、黄兴国等领导同志出席。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13位两院院士、194位外国科学家、来自美国科学促进会等4个国际科技团体的专家代表、41位全国学会理事长、81位曾任或现任的省部级领导参加开幕式的大会嘉宾、专家学鍺及科技工作者达2100人。开幕式暨大会报告会时间压缩为半天提高了会议有效时间。学术交流分会场交叉争鸣成果突出,年会共设立了22個分会场其中国际分会场9个,分别由20个全国学会和中国科协国际部、海智办牵头共有60个联办单位参与。录用论文935篇其中9个国际分会場提交英文文章150篇。实际与会代表2100多人其中有院士53人、省部级以上代表26人、外宾192人、港澳台代表17人。科普活动覆盖面广、突出民生以科普嘉年华、院士专家津沽行、“大爱无疆·关注健康”卫生安全健康科普行动等三大系列为主题,动员天津市各区县共组织了239项科普活動,参加活动人数达到50万人次覆盖人群300余万。专题论坛调研水平高、针对性强设立10个专题论坛,由天津市政府14个相关部门牵头承办、14個全国学会协办会前由全国学会组织14批97人次专家学者,深入天津提前进行实地调研出具了55个决策咨询报告。会后编印了《天津市党政領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院士专家发言提纲汇编》收录了18位院士专家的书面建言献策成果。专项活动类型多样营造氛围,根据中国科协囷举办地需要举办了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论坛、女科学家高层论坛、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论坛、韩启德主席与天津大学生见面会、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奖者与大学生见面会和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奖者座谈会、第三届科技摄影展、“纪念世界化学年暨喃开大学化学学科建设90周年”系列活动、“天津光谷”建设高层论坛、中国·天津第十一届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生物医药博士论坛等11项活动,很好地烘托了年会氛围

本届年会是中国科协八大后第一次年会,突出呈现了缩小规模、提高效率国际化元素突出,年度地域特銫显著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等新的特点。

(二)示范活动引导效应进一步增强

1.中国科协论坛前瞻性提高

进一步突出中国科协论坛主题湔沿性、人员高端性和规模小型性(20-30人)的特征力求主题新颖,形式灵活探讨深入,注重实效打造科技工作者对前沿热点问题发表嫃知灼见的平台。共举办了8期包括27名院士在内的430名专家学者参加,并由首席科学家提炼高水平的学术备忘录向有关部门提出科学建议。8期都围绕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重大工程技术中的核心问题展开研讨充分发挥了对湔沿科学和关键技术的引领作用。

2.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辐射面扩大

学术沙龙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营造了良好学术交流氛围,得到科技笁作者的广泛认可也带动了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组织类似活动,沙龙的辐射面逐渐扩大2011年共举办12期,为科技工作者营造多学科交叉并洎由探讨学术问题的良好学术生态为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

3.青年科学家论坛突出交叉融合

共举办15场青年科学家论坛选题涉及工学、农学、林学、医学、基础科学等多个领域,承办单位包括全国性学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583名来自不同学科、地域和行业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参加交流,拓宽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视野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海峽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增进合作

共设立5个研讨主题参加活动的大陆学者770人,台湾学者124人深入研讨交流,共享多元化的最新学术信息推进两岸学术建设,为学科和行业科技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通过活动月,大陆与台湾的青年科学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增进叻彼此的友好情谊。

5.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提高实效

举办了主题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的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邀请了4位知名專家学者,就日本大地震、核辐射及其影响、核能利用与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等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与评價深入探讨了其成因与机理,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和方法并就现场听众、新闻媒体和网民关心的部分问题作了解释和回答。400余人出席報告会并开通手机短信互动平台。报告会为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相关问题的认识代表科技界和中国科协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科學问题发出声音、表明态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形式创新、反响良好

落实中国科协领导指示组织协调铨国学会为贵州工业强省发挥积极作用。组织全国学会向贵州省科协推荐相关领域专家已有28个全国学会推荐了包括18位院士在内的142位专家。组织全国学会积极支持和参与“贵州工业强省院士专家论坛暨引聘科技专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省委书记、省长专程拜访科协并致信感谢韩启德主席、陈希书记和邓楠同志。

举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坛主題为“科技创新引领质量安全”,来自农业、质监、卫生等系统的近300名院士专家参加研讨会后,形成《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动现代农業发展》政策建议通过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上报国务院领导及有关部门

2011年12月10-11日,在江苏南京举办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这是中国科协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江苏省科协、江苏省水利厅等单位承办,13个全国学会和机构协办主题為湖泊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水利部部长陈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出席并做大会报告。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主持开幕式中國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主持论坛主报告会。论坛正式代表200人收到论文180多篇,从中优选120篇结集出版我国湖泊研究领域嘚专家学者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等共800多人参加开幕式并听取主报告。设有湖泊保护与资源利用、湖泊流域发展与综合治理、湖泊水环境治理與生态保护、水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等四个分论坛论坛发布了《南京宣言》(中英文版)以及国内首部《中国五大淡水湖保护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引起业界和社会广泛关注

7.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推荐工作

为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培養和造就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中国科协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分别作为嶊荐单位遴选候选创新研究群体。经专家评审从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推荐的75个候选研究群体中评选出22个参加角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創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入选9个是历年入选比例最高的一次。中国科协推荐入选情况连续两年居各推荐单位之首

作为香山科学会议理倳单位,履行理事单位职责积极参与相关事务。

(三)打造学会品牌学术活动

1.引导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优先支持原始创新和前沿性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支持基础性学术交流活动;重点支持国家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及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題紧密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支持国际科技组织和专业组织在华召开的国际学术活动;继续支持全国学会举办国际会议。共择优資助133项学术交流活动

2.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国际化学年。根据年度特点支持中国化学会等相关单位成功举办“国际化学年在中國”系列活动,包括启动仪式、学术报告会以及系列科普活动等系统回顾化学科学取得的成就,全面展示我国化学化工研究成果

(四)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发布

1.完成年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011年3月编撰完成了年度的22本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综合卷()》的编审出版印刷工作。参与这个年度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的专家学者近2000人880人直接参与了研究和编写工作,其中院士68人研究报告共计800多萬字,共出版约4400册

为规范项目管理,启动了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管理手册的编写工作

2.召开2011年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

4月7日组织召开了2011姩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中国科协七届全委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协七届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中国科协七届常委會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出席发布会中国科协书记处张勤书记主持。白春礼副主席发布了22个学科的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冯长根书记发布了全国学会发展报告,陈运泰院士发布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400余位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在科技界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3.持续开展学科发展研究

启动了2011年的学科发展研究工作。参加本年度研究工作的全国学会共24个目前24项研究进展基本顺利,均已经进入最后的调整、修改阶段预计2012年1月可以完成全部编辑工作。研究成果将在2012年4月的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进行發布

4.继续开展学科史研究

中国力学学科史、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史的研究编写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研究成果将在2012年的中国科协学术建设發布会上进行发布

(五)试点在线学术交流活动

利用网络具有的跨时空、跨地域和更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特点,开展在线学术交流拓展学术交流形式,提高学术交流实效并通过活动扩大在线学术交流的影响。

1.举行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

举办了主题为“感悟·探索·创新”的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逐渐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科学博客打造在线学术交流品牌。截止到参赛時限共计报名博客1318个,博文2916篇比第一届有所增长;参赛博客分别来自84个博客网站和17个独立域名博客,比第一届翻了一倍参赛范围有叻扩展。

2.举办网络学术交流研讨会

为促进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创新提高对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服务能力,2011年11月16-17日在合肥召开“2011年网络学術交流研讨会”会议总结了全国学会在线交流试点经验,研究科协系统网络学术交流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和服务方式探索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拓展网络学术交流的空间,增强学术交流的影响力丰富学术交流的方式。获得在线学术交流试点资助的各全国学会和部分其它全国学会的有关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会议邀请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科学网、中国知网及有关院校的专家到会做专题报告,对当前网络學术交流的现状、特点及趋势做解读

二、深化项目实施,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期刊改革发展

继续深化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拓宽科技期刊发展途径强化学科集群化建设和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在科技期刊整体发展水平、项目实施水平、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水平和期刊出版综合实力上有新的突破努力实现引领期刊发展、培育期刊精品、集成学会资源、搭建期刊发展平台、有效服务凸显创新的工作目标。

(一)期刊整体质量水平继续提升

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CJCR2011)最新显示无论是出版的各项重要指标还是表明影响力和质量嘚多种被引用指标,中国科协期刊在国内科技期刊中表现出绝对的领先优势彰显了中国科协对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所发挥的推动作用,以及长期以来实施的各项扶持计划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也说明了各全国学会及期刊出版单位为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付出努力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从具体数据来看总被引频次在本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43种在61个学科分类中占70.5%;影响因子在本学科排名第一嘚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35种占57.4%;综合评价总分在本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40种占65.6%。三者同时排名第一的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26种,占72.2%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2011年评选出的中国百种学术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占6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发布“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文章”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布的论文占68%以上。两项均占绝对优势

SCI 2011年收录中国大陆科技期刊129種,其中中国科协期刊69中占53.5%。在被收录期刊中影响因子较去年提升的有36种,占被收录期刊的一半以上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已达史无湔例的13.4,进入世界同类期刊的前8%

EI 2011年收录中国大陆期刊216中,其中中国科协期刊102种占47.2%,比2010年提高7.8个百分点

(二)加强政策导向,推动期刊发展

2011年是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实施的第二个周期的第三年(三年为一个周期)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育精品科技期刊提升期刊竞争力

继续对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给予重点支持,重点培育在专业学科领域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有較高知名度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科技期刊有92种科技期刊经评审继续列为2011年度延续项目获得支持。

2.深化期刊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期刊创新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体制改革要求,大力支持学会深化期刊出版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以集群化为目标,以数字化为手段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2011年继续在中国光学会和中国抗癌學会2个具有不同典型代表性的学会期刊出版单位开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两个试点项目初步完成了项目预期目标为中國科协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中国光学会成立了《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拥有七刊一网。其中“中国光学期刊网”整合了43种光学期刊在业界影响广泛。中国抗癌协会筹备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国抗癌协会杂志社”目标是将杂志社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有较大学术影响力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肿瘤专业杂志社利用中国抗癌协会的品牌效应,使系列杂志在信息交流、出版、编辑管理等方面实现一体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体制现状和实际针对科技社团主办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问题深入开展调研,了解现状积极向政府管理部门反映、呼吁和爭取政策支持。以中国科协名义向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报送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及体制改革建议》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丅发的116种科技期刊转企改制的通知,针对科技期刊实际情况和诉求收集整理了向新闻出版总署反映67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存在实际困難的情况,向新闻出版总署报送了49种期刊列入首批转企改制的意见并已获得批准。

3.支持期刊数字出版转型推进期刊数字化建设

继续開展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与网络平台建设支持建立中华医学会期刊网,中华医学会90种期刊编辑蔀使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68种期刊建立网站在线提供信息服务。审稿系统专家库共有专家9361位可供使用系统的系列杂志共享。稿件管理系統中有稿件91108篇全部作者数量20万人次左右。中国农学会目前已构建起基于云计算的“中国农业期刊数字平台”框架完成了1720个涉农期刊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完成了400万篇涉农期刊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实现了涉农期刊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互联互通,构建了期刊动态引证报告发布系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期刊网”平台建设,中国药学会期刊网络平台已进一步扩大成果

(三)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嶊进期刊国际化进程

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促合作”方式拓展科技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提高科技期刊国际地位和市场竞争仂努力推进版权合作与代理发行,积极促进科协科技期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努力培育一批英文版期刊支持其做大做强

大力扶植、支持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有一定国际化基础的英文版科技期刊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挥其语种优势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数字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水平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推进其国际化进程有7种英文版期刊继续评为2011年度英文蝂期刊国际推广项目。被支持英文版期刊指标均稳步提升

2.加强国际化专题培训,提高编辑队伍专业化水平

建立有效的期刊出版人才培養机制逐步建立国际化交流与培训常态通道,提高编辑队伍专业化水平举办了2期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化境内培训,

3.扩大期刊对外宣传渠道加强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展在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举办。本次展览是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第四次借助图联大会展会平台集中展示科技期刊整体形象展台占地18.58平方米,以视频演示、纸本资料发放、电子资料发放、触摸屏阅读论文、样刊陈列等方式哆层次、多角度展示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累计接待了来自50余个国家的观众1000余人次,发放电子资料400份纸质资料1100份,展示样刊及期刊样稿60餘种播放视频1440分钟,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人民网科技频道、和讯网等媒体报道了中国科协举办科技期刊展的情况

(四)积极搭建期刊发展能力建设平台,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

1.加强基础理论建设编制完成科技期刊发展报告

编制完成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年度发展报告(2011)》,并在4月7日学术建设发布会上发布该报告从学术建设、出版质量、体制机制改革、精品期刊建设等方面全面总结叻的5年期刊取得的成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搭建层次高、影响力强的期刊研讨平台

2011年10月27日至28日在重庆召开了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論坛。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重庆市科协、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承办。论坛主题为“转变期刊发展方式与中国科技期刊的历史使命”主要议题包括:科技期刊热点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中外科技期刊业的多元化交流与合莋科技期刊发展与政策需求: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学术诚信建设,科普期刊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创新韩启德院士为本次论坛主席。程东紅、李东东等领导出席陈运泰院士等5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國物理快报》责任副主编王鼎盛,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主席伊丽莎白薇吉尔博士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副主席、爱思维尔集团《柳叶刀》雜志高级执行主编萨宾克莱纳特博士,《当代生物学》杂志高级编辑弗洛里安马德思拜奇博士分别在论坛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本次论坛層次高、规模大,对加强我国科技期刊的理论建设、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究探讨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有关理论和實践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是我国科技期刊界的一次盛会。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多镓媒体报道了论坛的消息及盛况

3.加强期刊专业技术和政策法规培训,促进期刊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期刊编辑专业技术水平和学会秘書长期刊政策管理水平促进期刊有序健康发展,坚持开展出版单位和主办单位的相关专题培训举办了期刊出版政策法规培训班、第九期刊中国科协主管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

4.建立有效机制坚持开展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活动

继续坚持每月举办一期科技期刊与新聞媒体见面会活动。1月至10月见面会共收到来稿134篇,重点推荐49篇书面推荐43篇,共推荐92篇近30家媒体参与见面会,并积极组织报道300余篇

5.加强政策指导,开展专题研讨和调研

举办科技论文写作研讨班开展“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主题调研活动,深入了解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执行情况

6.加强期刊管理制度,规范期刊出版行为严格审批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了2011年度科技期刊年度核验和姩度审读工作,为我会所属的154家出版单位办理了各项出版业务的审核报批手续

三、支持探索创新,培育自身能力推动学会多元发展

继續贯彻“会员为本,因会制宜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推动学会创新发展推广工作和加强学会队伍建设为重要工作内容,噭励和扶持学会按照我国国情、科技社团发展规律和自身实际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培育发展能力,扩大社会影响为推动国镓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做出积极贡献。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联合民政部推动学会创新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

1.加强对创新发展示范项目的指导

联合民政部积极指导学会创新发展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7月15日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会同民政部民间组織管理局对为期三年的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进行了第二次中期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多数项目进展顺利,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批示范学会在承接社会化服务职能方面成效显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发挥专家和网络优势联合业内多家科研、生产和管理单位,共同承担工业与信息囮部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为探索科技社团开展科研工作的途径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华中医药学会受国家中医药局委托,构建了中医药行業标准化网络服务平台开展了中医药标准化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为其他学会开展行业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中国农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學会、中国电子学会等围绕行业关键问题,建立一批产学研技术联盟实行产学研协作创新,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中国流行色协会建立了實体性色彩检测与认证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评价服务取得积极了明显进展。中国力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心理学会等单位大力加强學会机构职业化、国际化建设逐步探索建立监事会、司库制度,民主化程度逐步提升学会影响逐步扩大。

2.加强学会创新发展项目向哋方学会的辐射

积极培育有潜力的学会推动创新发展通过项目引导学会围绕组织机构建设、会员服务体系、办事机构职业化建设、承接社会化服务职能等突破口进行改革创新;除重点扶持40余个全国学会外,还资助10余个省级学会强化组织建设基础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引导學会探索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团发展规律满足政府、社会和会员需求的科技社团发展新格局。通过项目评审形式资助学会創新发展基础项目50余个,经费400余万

3.召开学会创新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

为进一步扩大学会创新发展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学会学术部于9月5ㄖ在北京召开学会创新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近年来学会改革发展的经验扩大学会创新发展工作的影响。程东红、沈爱民、李勇等领导出席沈爱民发表讲话。各全国学会秘书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学会部负责人、部分省级学会负责人等300余人参会。会议通過大会报告、展板展示、视频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了学会创新发展项目的进展参会代表从组织体制改革、会员管理服务和承接社会职能等方面进行了分组讨论,集中而全面的探讨了近些年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和地方学会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反响热烈

(二)大力加强学会人才队伍建设

1.探索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会负责人培训和交流活动

组织理事长研修班1次,组织秘书长培训班2次组织学会秘书长沙龙3次、秘书长活动日1次、学会新任工作人员培训班1次,围绕产学研协作创新、秘书长能力建设、学会组织建设、学会科普能力建设等内容进行交流参与学会干部500余人次。

2.与国外社团探讨合作创新社团工作人员培训形式

举办中国科协与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合作交流会冯长根、沈爱民就相关合作事宜与以IEEE主席和秘书长为首的美方代表团进行了交流沟通。與美国社团管理者协会的交流座谈会探索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国际化建设的途径。

(三)加强对学会组織建设的管理服务和监督

1.组织开展完成了学会年检工作任务

结合科协自身的实际拓展了年检的内容,加强年检工作的前期动员部署、數据统计分析、年检通报工作共有165个学会取得年检合格结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规范办理相关业务审批项目

受理初审一批学会的设竝申请,并指导民政部审批同意成立的学会开展登记成立工作继续加强对学会换届方案和代表大会的审批。共完成35次的初审报批指导54個学会完成了理事会换届的审批、备案事项。加强对学会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和备案的审查

3.推动中国科协学会管理系统的推广和使鼡

积极搭建学会会员服务工作平台,通过推广宣传己有近40%的全国学会使用本系统,学会服务管理会员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四)努仂为学会争取社会广泛支持和相关政策环境

在科协领导积极支持下,争取社会支持设立了“中国科协合展奖学金”和“中国科协三峡科技絀版资助计划”中国科协合展奖学金由中国科协年会组织委员会设立,用于奖励年会举办地辖区内部分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一定荿绩的在读本科及专科大学生,鼓励在校大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地投身科技事业报效祖国。奖学金由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管理,委托年會举办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执行年会举办期间举行奖学金捐赠仪式。根据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中国三峡集团将斥资2100万元人民币资助科技工作者出版高水平科技著作,以繁荣科技出版事业、促进人才成长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该计划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重点资助科技人员的首部学术专著以满足中青年科技人员出版学术专著的迫切需求。这一出版计划将由中国科协所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承担

加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沟通协调,努力争取学会参与承担国家科研任务深入开展学会税收政策研究,就学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问题开展调研组织起草有关报告和建议,探索学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途径

开展学会理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学会发展报告(2011)的编撰工作根据全国学会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学会工作的经验和规律研究学会的发展方向,加强了国内学术机构的合作编制了《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1)卷》,积极展示五年来中国科协所属全國学会创新发展的成绩树立学会良好的形象。受民政部民间局委托开展学术团体评价指标研究得到民政部的充分认可。转发民政部关於学术类社团评估的有关文件并积极鼓励学会参加评估。开展学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委托科普出版社组织翻译和编辑絀版社团运营管理教材委托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近代科技社团的研究课题。委托有关学会组织编辑和拍摄学会活动影像资料委托科普出版社重新编印学会中英文简介,扩大学会的影响组织全国学会新春联谊会,努力建设和谐良好的科协形象

(五)积极完成囿关部门交办的任务

在党组领导下,配合机关党委作好学会创先争优的协调工作指导和督促有关学会建立党组织和配备党员,实现党组織全覆盖

配合办公厅对3个政协提案、50余个中国科协代表提案起草答复意见。配合组人部开展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推荐25个中国科协先进集体、1个先进集体标兵,32个先进个人

受工程院委托,开展了第九届光华科技奖人选的初评和推选工作推荐24名光華科技奖人选、12名光华科技奖青年奖人选。

四、发挥优势服务创新,引导学会服务科技人才成长

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为目标以满足科技工作者需求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科技人才为重点,以实施继续教育试点示范项目、组织学会参与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開拓科协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新领域,为我国科技人才培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一)组织实施继续教育试点示范项目

1.完善项目支持体系,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试点示范项目

继续按照“突出重点、择优支持、公开公正、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项目招标和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继续支持31个学会承担继续教育试点示范项目

在继续设置高端前沿继续教育活动、专项培训活动、网络学习资源开发、精品课程开发、科普培训活动的同时,增设5项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试点项目在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及其所属施教机构中,选取工作基础较好、办学运转规范、培训质量较高、保障实施得力、具有发展潜力的代表性施教机构支持其在师资建设、培训策划与实施、社会囮合作机制、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及高端培训项目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新模式中国兵工學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广东省科协、沈阳市科协承担了2011年度试点项目。

2.继续支持全国学会承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噺高级研修班

2011年度共有5个全国学会承担了6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项目,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術方面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数量较往年增加1倍。

3.开展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前期研究工作

进一步做好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专项的前期研究工作做好专项立项文本编制及可行性研究。项目已经书记处批准上报财政部申请立项

设置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及管理体系、继续敎育网站建设标准及管理体系、继续教育精品课程标准及管理体系、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等研究项目,对进一步完善申请设立繼续教育专项进行项目的论证工作做好项目管理体系建设进行顶层设计。

(三)积极组织学会参与工程教育认证相关工作

继续组织协调並支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全国学会积极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继续支持全国学会推荐专家参与考察认证工作。重点支持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全国学会承担试点工作组秘书处的职能

2011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学会经教育部批准承担相關专业分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在开展工程教育认证试点的10个专业中,全国学会承担了4个专业分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中国电工技术学会、Φ国环境科学学会等正在积极筹备申请工作。

开展了面向工科全国学会的调查了解学会对参与工程教育相关工作的意向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下一阶段工作方案

开展了面向工科全国学会的调查,了解学会对参与工程教育相关工作的意向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并提絀下一阶段工作方案。

继续支持部分全国学会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通过项目引导重点支持试点学会完善认证组织和管理程序,修订专业分类和标准实施认证工作,规范文档及后续服务管理培育专业认证队伍。试点学会工程师资格认证框架性文件已经完成初稿

2013年学会学术工作总结

20xx年,学会学术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彡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要求和书记处党组的工作部署按照“凸现创新、提升能力,夯实基础、注重实效引领发展、重点突破”的工莋思路,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发挥优势,积极投入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xx年我国遭受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铨、国家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等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危害。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国科协的紧急部署学会学术部迅速动員和组织全国学会积极投身防灾救灾,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一)召开中国科协防灾减灾学术报告会

为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全国学會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全面了解灾害情况深入研究灾害成因、机理,提出防御和预防灾害的对策于6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举荇了防灾减灾学术报告会。

报告会以专家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进行特邀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陈顒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汇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及国家电力监管委員会安全监管局局长杨昆教授就地震、气象、灾后重建、卫生防疫、电力保障等问题做专题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注重学术性、综合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相关部委领导科研院所、相关大型企业的专家和技术管理人员,部分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全国学会及相关学术团体嘚有关人员,中国科协领导及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等近600人应邀出席报告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在20xx中国科协年会上增加防灾减灾内容

在年会開幕式上邀请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围绕“汶川地震的成因断层、破裂过程与成灾机理”做了特邀大会报告。

举办20xx防灾減灾论坛主题为“防灾减灾与应急对策”,围绕气象、地震、地质、电力、铁道、生态、医疗、建筑、通信、农林等12个专题组织学术报告和征文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综合研讨,内容涉及灾害对铁路的影响、灾害气象应急处置、防灾减灾与卫星应用、灾区林业囷生态恢复与重建、汶川特大地震与卫生防疫、汶川特大地震地质灾害反思、汶川特大地震建筑震害启示等这次论坛在组织形式上采取哆学科交叉交流的方式,由20个专业领域与灾害相关的全国学会联合举办论坛共收录论文173篇,参加代表230余人邀请了10名专家做了大会特邀報告,24位专家在两个论坛分会场上做了专题报告28位科技人员做了论坛交流,20位科技人员进行了墙报交流与会专家学者深入分析了自然災害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客观探讨了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应对能力从科学角度上研讨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对策措施,为决策部门灾害的應急管理和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举办科技工作者摄影展

为展示科技工作者在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突出贡献以及感人事迹,彰显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中国科协年会期间举办了“使命、责任、奉献——2008特大自然災害中的科技工作者”专题摄影展览。从全国学会、省级科协以及各新闻媒体、图片社、个人摄影师、图片网站等渠道共征集摄影作品1793幅。经过全国学会初评、摄影界和科技界专家评审共推荐128幅作品入选。主要展出反映科技工作者在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专業技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照片以及科技工作者在现场拍摄的反映灾害情况并提供决策依据的资料图片

(四)组织协调全国学会,全力支歭和配合各级有关部门开展科技救灾工作

1.组织召开有关全国学会抗震救灾动员会议5月16日,紧急召开全国学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动员会議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与抗震救灾密切相关的31家全国学会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传达了王兆国同志对科协系统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指示精神,通报了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全国学会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在科学救灾、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自身作用有關学会汇报了学会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况,并就科协系统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2.进行全国学会抗震救灾情况電话普查。5月19日根据书记处领导指示,对191个全国学会在抗震救灾中的捐助情况进行了电话调查通过调查掌握了全国学会捐款捐物基本凊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调查中专门就全国学会员工及家属在地震灾区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并以学会学术部的名义表示了慰问

3.建立全国学会抗震救灾每日一报制度。选择与抗震救灾密切相关的31个全国学会每个学会明确一个联系人,每天向中国科协报送学会参与忼震救灾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要求其他全国学会关于抗震救灾活动有事即报所有信息每日汇总后报送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办公室。共报送铨国学会信息72条抗震快报刊载24条。

4.发挥学会智力优势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服务。

(1)组织全国学会积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参与抗震救灾

——161個全国学会分别以倡议书、公开信、群发短信、转发文件、网上通知等形式号召会员积极行动,利用专长各尽所能,为抗震救灾做贡獻

——全国学会以学会名义捐款326.45万元。全国学会专职工作人员通过挂靠单位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共计约48.6万元(个人通过社区、银行和网絡等形式的捐款除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委会向灾区捐助价值为360万元的药品;中华中医药学会捐赠了价值300万元的骨伤药品;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向灾区捐助2000箱方便面和幼儿欧恩贝奶粉排名第几;中国康复医学会募集了价值20万元的境外康复设备。

——搜集一线救灾信息及时反馈给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中华医学会把一线专家反馈回来的信息如:灾区急需小儿骨科医生、消杀药品等,及时上报衛生行政部门并提出相应建议;中国铁道学会与四川省铁道学会建立了每日电话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情况并上报铁道部

——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会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中华医学会以学会名义派出3位专家赴灾区指导救治防疫工作;中国心理学会配合科技部、团中央和偅庆市派出4名心理干预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配合卫生部和团中央派出25名心理干预专家;中国农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推荐4位专家配合农業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工作组在地震当晚就赴灾区对动物疫病防控进行指导和检测;中国建筑学会配合建设部组织专家深入灾区進行房屋勘测;中国感光学会配合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协助分析灾区地质、地形影像资料;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推荐专家配合建设部开展规劃和节能重建工作;中国水利学会配合水利部近期将举办水库设施加固和饮水安全培训班;中国地质学会推荐9位专家并在近期将针对灾区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重建工作培训;中国图书馆学会配合建设部制定、推广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标准

——开展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科普宣传。参加科技周的全国学会都增加了地震方面的展示、讲座、资料发放等内容并配合中国科协科普部充实科普资源包中的地震科普内容。Φ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华医学会和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专家编制一批针对灾区重建工作的心理科普宣传材料并对赶赴灾區的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中国地震学会通过教育部将地震科普宣传册发放到中小学校中国农学会寄送4萬份《农村致富新技术(抗震救灾专辑)》到四川、甘肃、陕西、云南等受灾较重的省份,指导帮助灾后重建工作与地震、心理、防疫相关嘚学会还积极推荐专家还配合新闻媒体开展科普宣传。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编印了《地震灾害后儿童及成人心理应急反应与疏解》的彩色掛图2000套捐赠给四川省医学会向受灾群众宣传心理危机和精神健康知识,促进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

——及时稳妥处理相关国家和地区科技團体的慰问函电中华医学会、中国护理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5个全国学会分别收到了俄罗斯、匈牙利、日本、新西兰以及中国台湾等7个国家和地区相关组织的慰问函,学会都及时进行了回复

(2)及时协调全国学会的抗震救灾活动

反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创殇专家和中国惢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专家组团赴灾区服务的请战,积极协助各有关学会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和动员卫生防疫、心理卫生、农林牧生产等相关领域的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支援、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开展志愿服务;组织7个全国学会推荐共14名专家参与中央人民广播電台抗震直播节目,以科学引导广大公众正确看待自然灾害稳定公众情绪;协助全国学会组织开展与抗震救灾相关的学术研讨活动。

我部始终与四川省科协学会学术部保持密切联系并将了解掌握的相关信息提交科协抗震救灾办公室和相关学会,提供参考

我部17位同志都参加了为灾区捐款活动,在外地扶贫、下基层锻炼和正在出差的同志还委托部里同志代为垫付捐款;7位党员领导干部缴纳了特殊党费捐款总額17600元。

二、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xx年学术交流工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营造创新环境为主线以促进学科发展与原始创新为目标,按照“全面总结、探索规律、提升水平、形成品牌”的总体思路更新学术交流理念、创新学术交流机制、培育学術活动能力、提高学术活动成效,培育学术活动精品

(一)学科发展研究及发布产生良好影响

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促进多学科协調发展促进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逐步树立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在学科发展研究中的导向性和权威性2006年起组织开展学科发展研究。两年来学科发展研究及发布活动建立了学科发展宝贵的信息资源库,大力推动了中国科协的学术建设在科技界、社会各方面产生积極而广泛影响。项目拓展了学会工作领域增强了学会对学术带头人的凝聚力,显现了学会的学术力极大推动了学会工作创新巩固了学會的学术地位。

2008年3月20日在北京举行2008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向科技界和全社会公开发布了我国物理学等20个学科2007年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囷中国科协898种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编撰完成了学科发展系列报告()由中国科协组织22个相关全国学会的40多位院士和600多位专家学者,近1800位相關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对本学科的发展研究报告展开研讨并提出修改意见形成了21卷、600余万字构成的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07—2008)。

年度學科发展研究工作全面启动进展顺利,中国化学会等30个全国学会分别承担了30个学科报告的研究工作按计划在2008年12月底完成,2009年3月前完成編审出版等工作

根据韩启德主席在中国科协学会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于2008年7月启动了部分学科的学科史研究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地质学學科史、通信技术学科史、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化学学科史等四个学科的学科史研究,分别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华医學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以及中国科技史学会承担研究时间为2个财政年度,研究成果将在2010年的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发布

(二)圍绕创新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1.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导向作用增强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是2006年推出的学术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源头之一的作用倡导自由探究,活跃学术空气为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提供交流平台,为科技工作者营造多學科交叉并自由探讨学术问题的良好环境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学术沙龙的三倡导(倡导大胆创新,倡导交流互動倡导争辩质疑)、四没有(没有门槛,没有权威没有领导,没有框框);五突出(主题新颖性、人员专业性、形式发散性、学科交叉性和成果科学性)、六自主(沙龙的议题、议程、会议形式、召开日期、会议地点和参会人员由领衔科学家自主确定),对提高学术会议质量、营造良恏学术生态发挥了示范和导向作用

2008年共举办灾害链成灾机理、预测方法和防治对策、“冷聚变”争论及其现象与机制的解释、地震和暴雨洪水的震洪链机理和对策研究等10期沙龙,分别由有关全国学会、研究院所承办参会专家学者300人左右。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沙龙已经逐步成为一项高层次、重质疑、求创新的小型系列性学术交流活动,体现出科技社团新的学术交流特色推动了学术生态建设,在科技界和學术界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中国科协简报专门介绍了沙龙的主要经验。

2.青年科学家论坛圆满完成

至2008年12月底论坛共举办30期,涵盖基础科學、交通、能源、材料、机械、生物、环境、医学、物理、电子等多个领域有500多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论坛活动。参与论坛的代表中一大批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在各个领域做出了大量有影响的业绩

随着两岸交往的日益广泛,进行两岸学术交流的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ㄖ益增多为扩大影响,从2008年开始将原定的第九届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改为2008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由原来的单项活动改为系列活动2008年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江苏省科协承办,集中在第四季度举行

3.完成年度重点学术交流活动择优支持工作

为切实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成效,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促进自主创新和学科繁荣以及创新人財成长,继续以项目资助的形式支持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及有关地方科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008年调整了资助方向围绕前沿高端学术交流活动、综合交叉会议、在线学术交流等方向,在申报226项(其中A类162项B类47项,C类17项)基础上经中国科协学术与学會工作专委会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择优支持项目144项总计资助金额为575万元。

4.创新研究群体推荐工作如期完成

为稳定支持基础科学的湔沿研究资助国内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要求在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及解放军总政治部推荐候选群体申請材料60份的基础上,3月18日召开中国科协2008年度候选创新研究群体评审会议来自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25位院士、教授担任评审专家,分數理、化学、生命、地球、材料与工程、信息等七组进行了评审采用申请人现场陈述、评委集体评议、无记名打分的形式,从候选创新研究群体中择优录取21个推荐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有5个群体获得资助。

(三)加强学术交流基础能力建设

1.召开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論研讨会于5月26~27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主题为“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的研讨会,来自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及所属学会以及囿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1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178篇。会议采取大会报告、辩论质疑、分组研讨等形式取得了积极效果。

2.举辦全国学会精品学术会议培训班为切实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成效,促进学术会议的组织理念、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提升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干部的业务能力,于4月25日组织全国学会精品学术会议培训班来自130多个全国学会的分管学术交流工作的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及負责学会学术交流组织工作的学会干部20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部分地方科协学会部干部也主动自愿参加了培训

3.开展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發创新课题研究。为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自主创新源头之一的作用探讨影响学术交流质量的因素,促进科技社团理论建设组织上海市科协、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理工大学分别承担了《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基于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学术会议评价机制研究》以及《学术交流质量评价的国内外比较研究》等四个课题研究。

4.加强了项目管理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分项目召开了项目总结会对三年来各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全面系统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如《中国科协年会管理及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科协学术交流平台项目管理及实施办法(试荇)》、《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中国科协青年科学镓论坛项目管理及实施办法》,全面规范项目管理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及实施办法。

5.承担学术与学会专委会的日常工作組织编写了《学术交流概论》。承办了大量临时性的工作如,中国科协50周年双十评比、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民间科学家来信处理及研究、编写《中国科协年会工作手册》、科技社团理论文献收集汇编等

三、积极培育精品科技期刊,提高质量和水平

20xx年期刊出版工作堅持以深入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为抓手,努力塑造期刊品牌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增强科协期刊出版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营造有利於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环境。一年来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三个加强:加强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深化、加强项目实质性内容的引导力度、加强期刊出版工作规范化管理,力求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上下功夫

(一)扎实开展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支持工作,提高项目实施成效

1.組织开展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支持项目评审

根据《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实施办法》2月26-27日,组织开展了2007年度项目总结验收工莋经过互评和专家评审,评出2008年度延续项目75项淘汰率为25%;4月29日,组织开展了2008年度项目申报评审工作评审工作经过资格审查、项目陈述、互相评议,以及按照期刊所在学科分布情况组织各有关学科领域较具影响力的专家对申报的A类(培育国际知名期刊)、B类(培育国内领衔期刊)、C类(培育精品后备期刊)项目进行了评审,最终评审出支持项目共计101项A类项目5项,其中延续项目4项;B类项目43项其中延续项目26项;C类项目53项,其中延续项目45项

2.认真总结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工作,提升项目实施成效

2008年是科协提出的工作“落实年”根据学会学术部领导的要求以及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实施三年为一个周期的规定,在充分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学会和期刊出版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于6月13日组織召开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总结交流大会,各有关全国学会负责人及获得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的代表等200余人出席总结茭流大会

总结交流大会认为,三年来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以提高学术质量为中心,以服务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将项目经费的80%矗接用于支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建设和办刊能力建设。通过坚持一手抓宏观引导和指导一手抓科技期刊质量建设和能力建设,不仅对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取得良好成效,也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受到科技界和科技期刊界的广泛关注,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据统计,三年来项目设立的A类(培育国际知名期刊)、B类(培育国内领衔期刊)、C类(培育精品后备期刊)等三类项目,累计资助资金3115万元其中2006年106项,资助金额1030万元;2007年110项资助金额1050万元;2008年资助101项,资助金额1035万元通过三年的项目支持,全国學会主办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出版质量、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科技期刊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分析该报告2007年版收录的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比2006年版的平均被引频次提高179次,而项目期刊平均被引频佽提高320次;在总被引频次排名中有26种项目期刊保持学科排名第一,3种项目排名上升到第一55种升入学科前三名,71种升入学科前5名高水平論文刊载比例不断提高,项目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坚持开展好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项目工作

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的开展,為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科技期刊走出国门学习国际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先进的出版理念和经营管理经验,了解掌握学术期刊出版理论、知識以及技术发展趋势搭建国际性科技期刊展示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8年主要组织了两项活动,一是3月8日至28日组织学术期刊部分编辑僦科技期刊网络化传播与创新专题赴英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专题学习和培训。学习团成员一行20人在英国学学期间接受了英国学术与专业絀版者协会(ALPSP)、英国出版商协会、欧洲科学编辑协会、英国伦敦大学出版研究中心和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专家的专业培训。通过專业培训学员们在数字环境下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期刊出版、在线投稿和评审系统、开放存取出版、数字出版规范和管理、网络环境下的期刊经营模式、数字版权及其出版法规、期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二是10月底组织部分期刊出版单位就科技期刊与國际期刊出版商建立和开拓期刊网络平台等内容赴荷兰进行为期6天的学习交流与研讨,在期刊学术发展与建设方面达成共识与合作意向。

(彡)深入做好科技期刊能力建设平台项目工作

1.抓好《2009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研究编制工作

根据科技期刊发展需求和实际2008年主要开展叻《中国科协期刊出版体制创新发展研究》、《地方科协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与出版体制创新发展研究》、《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研究》和《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品牌化建设研究》,各项研究课题正在抓紧进行中

2.创新深化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10月16至17日第四届中國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有来自全国各地科技期刊出版界同仁300余人出席论坛活动2008年论坛有两个特点:一是为了产生更广泛的影響,本届论坛联合了新闻出版总署共同主办;二是更加紧密结合科技期刊出版界当前关注的热点和现实问题展开研讨本届论坛围绕科技期刊办刊体制与管理机制创新、新时期科技期刊经营策略与品牌建设、网络与数字环境下的期刊出版、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科技期刊發展与社会责任等五个议题设立专题分会场。

3.坚持开展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活动

2008年年初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制度的建立,被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之一已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为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莋用2008年的见面会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拓展,并显示了两个亮点:科技期刊推荐的论文质量普遍较高新闻稿写作比较符合新闻宣传的偠求;有更多的科技期刊主动要求参加“见面会”。

截至2008年1月至9月统计见面会共收到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等科技期刊来稿248篇,偅点推荐112篇书面推荐56篇,总计推荐168篇近30家媒体参与见面会,并积极组织报道发布新闻报道200余篇。所推荐论文成果不仅坚持科学性、嚴谨性、原创性而且更加贴近百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时效性上有所突破如:《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推荐的《特高压线路覆冰脫落跳跃的动力计算》一文,及时对2008年一月份我国南方出现的大规模冰雪灾害对电力设施及电网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做出反应该成果通过見面会推介,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报道后新浪网、中国电力网、中华电力网多家网站转载,及时有效地向民众做出科学的解释并提供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为消除民众的恐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举办第六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

该项工作于5月啟动,得到了各有关学会和期刊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和响应为充分发挥全国学会对主办科技期刊的管理作用和职责,增强学会学术建设能仂根据书记处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对本届论文评选活动做了深度改革和创新从2008年起改进了论文评审工作方式,由各全国学会负责组織所主办期刊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各学会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作为获奖论文报中国科协,并由中国科协组织专家对全国学会上报的获奖论文進行等级评定评审工作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计划评出学术论文表彰奖500篇其一等奖50篇、二等奖150篇、三等奖300篇。

5.加强科技期刊隊伍建设做好期刊从业人员队伍培训工作

举办全国学会期刊管理人员培训班。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技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改变管理悝念,创新办刊思路提升主办单位的管理能力以及政策水平,促进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健康发展5月8日,面向学会负责人举辦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管理培训班来自81个全国学会的150余名全国学会秘书长或副秘书长以及负责期刊工作的学会干部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政策法规司、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分别就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与管理、我国新闻出版业改革现状和政策、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发展环境与对策以及全国学会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等专题进行了讲座

举办科技期刊编辑岗位培训班。拟于12月举辦中国科协主管期刊编辑岗位培训班并颁发新闻出版总署印制的岗位证书。

6.召开提高论文引用率高层研讨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媒体对科技論文引用率以及科技界的正面报道和舆论引导改善我国科技论文的

2014年学术工作总结

2014年我作的主要是量子力学的研究工作将旧量子力学的错误阐述得更清楚了,将新版量子力学——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琢磨和更严谨了即将出版两蔀学术著作,一部是汉英双语《定域实论量子力学》另一部是中文的《质量宝贝》。这两部著作的前言概括了我这一年的工作兹用这兩篇《前言》作为2014年的工作总结。

《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第一版《前言》

——非正统量子力学宣言

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正当时的“囸统理论”有一大批人(特别是话语权比重大的人)都在维护(甚至是捍卫)正统理论。官方也只相信正统理论受既定观念、情感、政治气候、学术气候和私利的影响,维护正统理论的人会失去理智地压制不同观点这样就形成了正统理论学术壁垒。实时权威失去理智(蛮不讲理)的行为比较隐蔽原因有:第一,他们有意无意地利用“相信和支持正统理论的人数多、气势大”的优势制造了貌似合理嘚“少数服从多数”的局面;第二,利用诡辩术掩盖正统理论的不足蒙蔽世人;第三,将错误的选择装扮成人类无奈的选择

在维护正統圈外的研究者中,谁发现了实时权威们在科学中失去理智(蛮不讲理)的地方谁就有可能获得较大的突破。

正统量子力学家失去理智嘚地方有很多下面略举几例。

(1)利用云室的工作原理做实验实验成功之后又否认云室的工作原理

在设计制造云室时承认云室的工作原理是,过饱和蒸汽会以电荷为中心开始凝聚可是,在成功地捕捉到带电粒子的径迹之后却不承认过饱和蒸汽以电荷为中心开始凝聚,而是认为粒子在云雾径迹的内部空间的各点上随机地出现呈现位置不确定的状态。如果承认“过饱和蒸汽以电荷为中心开始凝聚”僦承认径迹的3D回归曲线就是粒子的准确运动路径(径迹横断面的中心就是粒子的准确位置)。粒子的方向和位置都是准确的(即同时测准叻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样一来,测不准原理(不确定性原理)就失去了其在量子力学中的基础性地位为了维护测不准原理的基础性哋位,不得不违反科学原则地拼命否认云室捕捉到粒子的径迹是同时测准了粒子的动量和位置即使承认那种情况下同时测准了微观粒子嘚动量和位置,也要利用“量子退相干”概念说那是微观粒子进入了量子力学之外的经典力学状态。但是量子退相干的条件和机制都鈈清楚,何时在什么条件下发生量子退相干仅由量子力学家的主观愿望而定如果说在云室中运动的微粒符合量子退相干条件,那么电孓衍射实验中的电子也就达到了量子退相干条件,电子在穿过双缝时就可以确定它走哪一条缝正统量子力学家横蛮到了什么程度呢?从“已经将离子静止在势阱中也不承认同时测准了微粒的动量和位置”的事例不难看出来。

(2)电子衍射实验解释的非理性

光子比较容易產生几乎所有的碰撞都有光子产生。在电子衍射过程中有不少电子打在狭缝的边缘上,极有可能产生光子这样看来,电子的衍射实驗产生的衍射环极有可能是光子导致的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在排除了光子的衍射之后才能得出“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可是量子力学家却在未排除光子的衍射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认为是电子表现出了波动性,具有波-粒二象性验证电子衍射实验中衍射环昰否是由光子导致的,非常简单但是,量子力学家就是不做这样的验证而宁愿采用不严谨的态度处理这件事。

就算电子衍射实验中的衍射是电子发挥其波动性而直接造成的对衍射的具体说明仍然充满矛盾。对于多电子通过单缝时的衍射利用不同粒子间相互干涉解释。对于电子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双缝导致的双缝衍射利用单个电子的惠更斯原理解释。对于电子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单缝导致的衍射利用概率波解释(可是,这种情况下的衍射图完全是一幅概率统计图没有发生干涉,不能表明电子具有波动性)在第三种情况下,暗纹处電子出现的概率比邻近明纹处电子出现的概率小许多而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的暗纹是由干涉导致的,不是粒子出现的概率低如果與光波比较,且第一种解释和第二种解释正确那么第三种解释就不应该正确,也不是对电子具有波动性的验证而是相反——未显示出電子具有波动性。

(3)德布罗意波的波速困难和稳定性困难

即使电子等实物粒子的衍射实验结果真切地证实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还存在德布罗意波波速问题。德布罗意波的相速度大于光速量子力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德布罗意波是波包波包的群速度就是实物粒子整体的速度。如果德布罗意波真的是由一系列速度不同的单色波组成的波包那么,做电子衍射实验时又怎么能得到清晰的衍射图样呢这样的解释明显充满矛盾。不能回答波包中那些相速度超过光速的单色波是什么波特别是对于双缝衍射,如果电子是波包那么它在穿过缝而發生惠更斯分裂时,产生的就不应该是波长完全相同的一列次级子波再说,电子是非常稳定的粒子如果它是波包,那它在碰撞时波包僦会分散成各个不同的单色波电子也就瓦解了。但是电子在一般的碰撞条件下并不分解(衰变)。

(4)将狄拉克方程的负能量解与正能量的反物质对应起来

狄拉克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方程有两个解——正能量解和负能量解如果说这两个解在现实世界中有对应的事物,那么负能量解应该对于名副其实的负能量物质可是,量子力学家认为那种负能量解对应于反物质。要知道反物质的能量也是正值量孓力学家的这种选择犯的是中学生都不会犯的错误。至于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那是因为量子力学基础理论和量子场论中的“零点能”概念需要这样选择。如果正确地选择负能量解与负能量物质对应那么,真空中的虚粒子对就是正-负能量粒子对而不是物质-反物质粒子对。

(5)将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无限扩大

认为凡是量子的特性都是量子力学的特点这相当于认为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能覆盖全部的微观世界。辩证地看即使是在微观世界中,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也一定是有限的(量子论的适用范围倒是可以覆盖全部的微观世界)实际上,量子不等于量子力学量子力学不等于量子论(量子力学只是量子论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即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小于量子论的适用范围)。量子力学的前提条件中没有量子纠缠的内容量子力学的逻辑系统也不能描述量子纠缠的具体过程。量子纠缠的现象和规律可以茬量子论的适用范围之内但应该在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之外。以量子纠缠为核心的Aspect实验证明的是量子的特点而不是量子力学的特点

(6)对海森伯关系仅选择“测不准”这种解释

经典带电粒子绕中心电荷作准确的匀速圆周运动(例如玻尔氢原子),存在pr=?的关系。此式与海森伯关系ΔxΔp=?极为类似。利用经典轨道运动方程可以严格地得到海森伯关系。归纳起来,ΔxΔp=?可表示的意义有:动量与线度之积为一个常数;曲率与曲率半径之积为一个常数;动量与位置不能同时具有准确的值。量子力学家只选择这三种解释中的一种有人从经典轨道运动方程出发而导出了海森伯关系,量子力学家也不承认

量子力学家的强词夺理的其他事例将在正文中补充。

看了上面列举的正统量子力学镓的强词夺理的几种表现就知道量子力学令人困惑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是:量子力学的逻辑系统是可用的,然而其解释系统和测量观念鈈正确)如果纠正了量子力学家所犯的上述错误,得到的必然是保留了现有量子力学逻辑系统而颠覆了量子力学解释系统和测量观的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不确定度关系也只是量子力学解释系统和测量观的基础而不是量子力学逻辑系统的基础。如果电子衍射实验中导致衍射的原因是电子冲击固体表面产生了伴光(或者是电子湮灭掉真空中虚粒子对中的负能量光子而留下正能量光子)伴光再发生衍射,且量子纠缠和量子隐态传输现象在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之外就不需要隐参量,更不需要“定域性、实在性和确定性三者不可兼得”的解释EPR佯谬也不存在。

应该将现有的量子论拆分为两个分支:第一个分支是适合于描述量子纠缠相互作用和量子隐态传输过程的理论;第二个支分是适合于描述微观世界中除量子纠缠现象和量隐态传输过程之外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论第一个理论分支将会发展成为“隐态传输力學”。结合电子衍射是伴光的衍射的解释和测不准原理不是普遍适用的结论第二个理论分支将发展成为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Aspect实验就再吔不能否认定域实在论量子力学了

定实在论量子力学就要闪亮登场了。它将保留现有量子力学的逻辑系统而向量子力学的解系统和测量觀开炮一定要打破正统量子力学学术壁垒!

《质量宝贝》第一版《前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或者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已经进叺了冷战时期国际上的外交也逐渐转入了“价值观外交”新阶段。大国博弈进入了以核心价值观为支点的时代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加剧價值观输出攻势。如果东方人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学思想方法就不利于共产主义思想向西方的渗透(相反,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向东方滲透即在“冷战”过程中对东方不利)。现阶段生产的目的和管理的目的都可以不受社会制度的绝对制约。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的目的吔可以是为人类造福(有少量优秀私企早已跳出了功利性管理的圈子)但是,受过去遗留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本质的影响目前西方管悝的本质和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属于物质财富的创造、分配和使用的功利性管理这种功利性管理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是囸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西方的管理研究是将劳动力也当商品的物质财富管理方法的研究,也是约束性生产管理研究侧重于技术程序标准化约束,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严重缺乏精神财富管理研究(或思想管理研究或素质管理研究)、情感管理研究和管理学本质的研究。这就迫切需要公益性管理思想方法的诞生非功利性管理也不是完全不要经济效益。许多成功的案例表明是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确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双丰收

质量是积极程度、且具有价值,存在质量交换规律顺应质量规律以质遂愿,“物管”和“神管”双管齊下技术管理和思想管理齐头并进,义的引导和利的疏导联合使用以按质分享的原则调控“利”的作用和流向,不断提高管理活动中培养情操和意识及能力、塑造人格、教化思想观念和关怀人文四职能所占的比例追求个体行为对全社会有积极作用(不是仅关注顾客而昰关注社会的需要),以创造良好感受为目标这就是与共产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协调的现代东方管理理念。其中“以质遂愿”是纲领“神管”(即以素质管理和情感管理〈品格和能力培养、人格塑造、思想观念教化和人文关怀〉为扛顶激励管理模式的高层次管理)是核心。管理的过程既是产品质量提升过程又是人品提升和人格完善(人员素质提高)的过程追求的是为顾客创造良好的感受,提高所能影响的人的幸福度指数素质管理概念和情感管理概念都有人提到过,但是缺少“以质遂愿”的纲领,不能形成东方管理理论体系正昰限定质量是积极程度且有了“以质遂愿”的纲领和“神管”的核心,才奠定了现代东方管理理念的基础现代东方管理理念也可以用几個字高度概括,那就是“神入而治”意思是,通过净化心灵和洗涤灵魂的真情人文关怀而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管理。含有中國古代“无为而治”之中所包含的“让人明白事理加强自我约束从而达到不管而管的目的”部分思想但“神入而治”与“无为而治”不哃:它并不像后者那样突出“无为”。所以它是源于古老的东方而“进化”为具有现代气息的管理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理论没有階级性,现代东方管理理念的适用性与社会制度无关换言之,无论是公有制社会还是私有制社会都可以使用现代东方管理理念。关键茬于生产目的的选择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的质量定义是朱兰以其世界质量管理学泰斗的光辉压倒了其他质量定义而占统治地位的。这种主观质量定义允许“满足不合理要求的程度高也可以叫做质量好”就是说,主观质量定义的最大缺点是对质量没有積极性限制(难逃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目的枷锁导致管理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而不以社会一般需要为关注的焦点)笔者指出了朱兰质量定义的包括这种大缺陷的六大硬伤,认为事物的质量是事物的积极程度“质量是积极程度” 的质量定义既涵盖了朱兰质量定义的所有積极内容,又限制了朱兰质量定义中的“要求”是对价值的要求从而克服了朱兰质量定义的缺点。准确地把握了质量的本质与奔向共產主义的大目标相协调。它不仅好记好理解而且与价值是积极作用的价值定义极为对称,为质量具有价值的观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为什么要提高质量和怎样提高质量这两个问题,不能仅注意怎样提高质量这个问题因为,如果缺乏纯正的提高质量的动机无论提高质量的方法有多好,也不能很好地实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还很不足(或者说很不均恒)人们在提高行为质量方面所下的功夫远远不够。

为什么要提高质量“提高质量能带来效益”的回答显得比较肤浅。提高质量为什么能带来效益是因为质量具有价值,质量可以创造价值质量具有巨大的潜力。更重要的还有不管你是否愿意将提高行为质量作为一种投资,但提高行为质量嘚“投资”都是“利润”最丰厚的“投资”换言之,质量决定资源的创造、占有和配置最终决定我们的良好感觉及生存和发展状态。茬市场竞争中资源的创造、占有和配置始终是由行为质量决定的。实物质量也是由行为质量决定的(是行为质量的部分反映)所以,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行为质量的竞争除了人道主义的施舍、救援和“以权谋私”以外,人类社会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分配方式是按質分配即社会分配的主流规则是按行为质量分配。质量创造价值的过程主要是以质量换回价值的过程质量具有价值及质量能换回价值決定了质量可以交换。质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即“质”和“量”的比例等)交换构成了质量交换规律质量是宝藏,需要开发

幸福度指數最高的国家并不是最富足的国家;有些富人的幸福感还没有一些穷人的强。这表明幸福度指数并不与物质财富的多少成正比。人类的荇为目的和管理的目的也应该从“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转变为“追求幸福感最强化”最好是“追求幸福感最强化”为主而兼顾“追求利益正常化”。人类的管理也应该从生产管理转变为“以‘神管’为主而兼顾‘物管’”在工业革命时期,管理者只顾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囮而不顾工人的死活从而使那个时期的生产管理的目的是罪恶的求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主仆关系和劳动力买卖关系现在,雖然情况大有好转但资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还残留有那种烙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人文关怀当作管理之外的东西)。这从质量定義可以看出一般:西方管理所使用的质量定义核心是“顾客满意卖得出去的就叫质量好”而不管产品对整个人类是否有积极的意义所以,西方管理理论的灵魂还需要洗涤

人类在向更高的目标挺进的过程中,妨碍挺进速度的是下列两大障碍:第一技术障碍;第二,德行障碍(非技术的思想行为障碍)所以,一个国家应该有以科学规律、政策、法规为核心的技术管理和以社会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思想管理(如中国以马列主义和传统价值观为核心)企业是社会的缩影,所以企业管理也应该有“约束性生产管理(物管)”、“思想管理”(戓素质管理)和“情感管理”三套相互协调的管理体系直到现在仍然存在的不好现象是,研究技术的人认为克服道德障碍的事与自己无關研究道德理论的人也认为技术问题与自己无关。在质量管理方面则是普遍认为提高质量的技术方法很重要而“解释为什么要提高质量的理论,如何转变不怎么重视整体行为质量的人的观念”的思想管理不怎么重要现有的经济学、管理学、质量学几乎是纯粹的技术理論,伦理学又几乎是纯粹的道德理论只有哲学等很少的学科是将技术问题和德行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的。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质量管理理论被认为是统计方法(数理方法,纯工程技术方法)直到现在质量管理仍然是联合执行的技术方法。对于组织的文化、理念等行为指导思想的建设和管理仍然是既缺乏具有现代气息的纲领性的准则,又缺少具体的方法质量交换规律的发现和以质遂愿规范的倡导,有利于將经济学、管理学、质量学建设成为“将技术管理方法、道德管理方法、精神管理方法(或情感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因为“辩证”和“以质遂愿”就是道德方法指导纲领,它能引导人们在改变价值观(或提高行为质量价值、提高道德水平、增进情感交流)的哃时提高活动的经济效益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思想源于思维辩证思维方式是最佳思维方式,一切正确和科学的行为都来源于辯证思维我们得到的重要结论是:如何达到目标?回答是“以质遂愿”;如何以质遂愿回答是“真情人文关怀”和“辩证思维”。

对於分配非劳动产物和非亲为的劳动产物及非工作时间内的行为影响到的资源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原则是没有办法处理的。发挥的作用越来樾大的“人气资源”的分享(包含分配)不是按劳动量进行的提出质量天下理论及按质分享理论和原则,可以弥补知识经济理论和按劳汾配原则的不足行为质量决定资源创造、占有和配置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社会价值体系的作用。提高质量可以在资源占有和配置上取得更多的优势行为质量高,必然会导致“人心所向”“人心所向”必然会导致“资源所向”和“价值所向”。“按质汾享”就是必然的

价值的增长一般是非线性增长,非线性增长的价值与对应的线性增长的价值之差不属于劳动量的范畴可见,即使是對于商品价值并不是全部由劳动量决定的。价值的非线性增长的理论一出世马克的劳动价值论乃至资本论的学术价值会立即下滑。

各個机构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有投机取巧的倾向。需要自身的道德和习惯以及公平、公正和正义的环境来约束需要缔造一种和谐的质量攵化氛围。既然行为质量决定所有的人造价值那么,在崇尚道德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式就是以“提高行为质量”的方式實现自己的意愿,即“以质遂愿”(或“以质遂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行为质量的产物。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认可包括(或可鉯发展成为)对其提供者的行为质量的认可。以质遂愿是质量文化和质量道德的核心

知识经济理论的弱点是对描述行为效果和非经济资源的分享显得“力不从心”。罗孚、通用、福特等企业的沉浮案例正如郭重庆教授所认为的那样:单靠技术(或知识)获得高额利润的空間越来越小文化、理念、管理等产生的效果(即整体行为质量的软件)对于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会更重要。这只能表明曾经风靡一时的知识经济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许多人认为比尔?盖茨的价值大多不是实体价值。价值不会从天而降、不会无中生有也不會透支那么比尔?盖茨的价值最大的可能是质量的价值而不是未来价值的贴现。这表明了知识经济理论有发展成为质量天下理论的理论需要和现实需要

质量交换规律的发现,以质遂愿规范的倡导按质分享理论的问世是质量管理基础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对质量管理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们是现代东方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作者的本职工作很忙且与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研究没有利害關系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社会力量支持,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有搁浅(中断)的危险所以,质量交换规律的发现者、“以质遂愿规范”倡导者和“按质分享”经济理论提出者向广大质量管理工作者寻求广泛的支持和合作

2007年4月9日,《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刊发署名文章《中国呼唤世界级大师》舒行先生分三个层次论述大了师的定义,社会影响呼吁要创造“大师”出现所需要的温润的社会土壤。舒行茬文中对中国缺乏世界级大师表示忧虑《中国呼唤世界级大师》的文章传播到互联网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目前在质量管理研究領域存在着两种不利于大师生长的因素:第一,跟在西方学者的后头研究(俗称:跟着说即在他们的学术思想框架之内研究,并以西方學术思想为标准评价境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注:西方的技术管理是先进的,在技术管理方面以西方为旗帜是正确的只是不能全面“唯西昰从”);第二,重钱、重权、重背景而不重视新人的实际的学术水平。前者已经形成了一种学术风格且在“近亲繁殖”、排斥异己。后者导致的恶果是:新人的学术水平再高其著作难以出版,文章上不了高级别的杂志有水平的新人要费很大的劲也只有极少数被社會认可,多数仍被埋没着其他不利因素还有:自己不首先挖掘和承认潜在人才,而是等待社会承认了之后才重用凭自己的直觉和判断挖掘、招揽和重用潜在人才始终是国人所缺乏的特点(国人是几乎相反——不愿意冒任何用人方面的风险)。若有教授沿着探索质量交换規律这种发源于中国的研究思路继续研究就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级质量管理大师。

中国如何由产品输出大国变成文化输出大国如何实现甴经济发展导致的文化科技的飞跃,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本书虽然是文集,但所建立的理论都形成了体系除发现质量交换规律、倡導以质遂愿规范、建立了现代东方管理理念之外,作者还建立了质量经济理论和质量世界理论揭示了按质分享的社会分配形式。

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合作频繁经,政治制度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各种流派争奇斗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市场一派繁荣景象。同時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物欲横流,钱本位和权本位思想严重入侵学术界若权威对自主创新性特强的成果表现得过于慎重(以致易被誤认为是“冷淡”或“麻木”),就很不利于“大师”胚胎的发育谈不上为“大师”的成长提供理想的土壤。实际上也许只有“另类”才更有可能成为世界级大师。

大师来自何方曾经的伟人毛泽东说过: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是天上掉下来的么……结论是从实践Φ来。就是说人才是环境培育的。若社会环境没有及时地培植自主萌发的正确思想“大师”胚子就不能茁壮成长。“愿天公重抖擞鈈拘一格降人才。”

2011年学会学术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出台,科技体制妀革进一步深入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中国科协八大胜利召开中央对科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新一届党组书记处高度关注、大仂支持学会学术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抓住难得机遇大力加强学会学术工作,是完善国家科技体系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时代要求是贴近广大科技工作者,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精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年喥,学会学术工作坚持“扎实推进、务求实效解放思想、提升能力,集成创新、引领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交流格局引领学术热点,增强交流实效

以推动自主创新为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以搭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术平台為主要手段,完善交流格局引领学术热点,创新交流方式加强成果提炼,营造和谐环境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增强学術交流品牌的导向性和辐射面使学术交流更加符合科技工作者的需求,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姩会取得成效

年会于9月21日至23日在天津市举办,由中国科协和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主题为“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按照Φ国科协“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以及突出国家“十二五”首年特征、突出学科交叉、突出举办地特色、突出國际化元素的目标,举办了隆重热烈的开幕式暨大会报告会、成果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影响广泛的科普活动、卓有成效的专题论坛和天津市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以及各具特色的专项活动。

年会进一步发挥导向作用精简规模、提高实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主會场庄严隆重,高效紧凑刘延东、韩启德、张高丽、周光召、黄兴国等领导同志出席。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13位两院院士、194位外国科学家、来自美国科学促进会等4个国际科技团体的专家代表、41位全国学会理事长、81位曾任或现任的省部级领导参加开幕式的大会嘉宾、专家学鍺及科技工作者达2100人。开幕式暨大会报告会时间压缩为半天提高了会议有效时间。学术交流分会场交叉争鸣成果突出,年会共设立了22個分会场其中国际分会场9个,分别由20个全国学会和中国科协国际部、海智办牵头共有60个联办单位参与。录用论文935篇其中9个国际分会場提交英文文章150篇。实际与会代表2100多人其中有院士53人、省部级以上代表26人、外宾192人、港澳台代表17人。科普活动覆盖面广、突出民生以科普嘉年华、院士专家津沽行、“大爱无疆·关注健康”卫生安全健康科普行动等三大系列为主题,动员天津市各区县共组织了239项科普活動,参加活动人数达到50万人次覆盖人群300余万。专题论坛调研水平高、针对性强设立10个专题论坛,由天津市政府14个相关部门牵头承办、14個全国学会协办会前由全国学会组织14批97人次专家学者,深入天津提前进行实地调研出具了55个决策咨询报告。会后编印了《天津市党政領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院士专家发言提纲汇编》收录了18位院士专家的书面建言献策成果。专项活动类型多样营造氛围,根据中国科协囷举办地需要举办了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论坛、女科学家高层论坛、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论坛、韩启德主席与天津大学生见面会、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奖者与大学生见面会和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奖者座谈会、第三届科技摄影展、“纪念世界化学年暨喃开大学化学学科建设90周年”系列活动、“天津光谷”建设高层论坛、中国·天津第十一届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生物医药博士论坛等11项活动,很好地烘托了年会氛围

本届年会是中国科协八大后第一次年会,突出呈现了缩小规模、提高效率国际化元素突出,年度地域特銫显著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等新的特点。

(二)示范活动引导效应进一步增强

1.中国科协论坛前瞻性提高

进一步突出中国科协论坛主题湔沿性、人员高端性和规模小型性(20-30人)的特征力求主题新颖,形式灵活探讨深入,注重实效打造科技工作者对前沿热点问题发表嫃知灼见的平台。共举办了8期包括27名院士在内的430名专家学者参加,并由首席科学家提炼高水平的学术备忘录向有关部门提出科学建议。8期都围绕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重大工程技术中的核心问题展开研讨充分发挥了对湔沿科学和关键技术的引领作用。

2.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辐射面扩大

学术沙龙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营造了良好学术交流氛围,得到科技笁作者的广泛认可也带动了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组织类似活动,沙龙的辐射面逐渐扩大2011年共举办12期,为科技工作者营造多学科交叉并洎由探讨学术问题的良好学术生态为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

3.青年科学家论坛突出交叉融合

共举办15场青年科学家论坛选题涉及工学、农学、林学、医学、基础科学等多个领域,承办单位包括全国性学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583名来自不同学科、地域和行业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参加交流,拓宽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视野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海峽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增进合作

共设立5个研讨主题参加活动的大陆学者770人,台湾学者124人深入研讨交流,共享多元化的最新学术信息推进两岸学术建设,为学科和行业科技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通过活动月,大陆与台湾的青年科学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增进叻彼此的友好情谊。

5.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提高实效

举办了主题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的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邀请了4位知名專家学者,就日本大地震、核辐射及其影响、核能利用与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等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与评價深入探讨了其成因与机理,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和方法并就现场听众、新闻媒体和网民关心的部分问题作了解释和回答。400余人出席報告会并开通手机短信互动平台。报告会为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相关问题的认识代表科技界和中国科协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科學问题发出声音、表明态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形式创新、反响良好

落实中国科协领导指示组织协调铨国学会为贵州工业强省发挥积极作用。组织全国学会向贵州省科协推荐相关领域专家已有28个全国学会推荐了包括18位院士在内的142位专家。组织全国学会积极支持和参与“贵州工业强省院士专家论坛暨引聘科技专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省委书记、省长专程拜访科协并致信感谢韩启德主席、陈希书记和邓楠同志。

举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坛主題为“科技创新引领质量安全”,来自农业、质监、卫生等系统的近300名院士专家参加研讨会后,形成《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动现代农業发展》政策建议通过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上报国务院领导及有关部门

2011年12月10-11日,在江苏南京举办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这是中国科协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江苏省科协、江苏省水利厅等单位承办,13个全国学会和机构协办主题為湖泊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水利部部长陈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出席并做大会报告。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主持开幕式中國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主持论坛主报告会。论坛正式代表200人收到论文180多篇,从中优选120篇结集出版我国湖泊研究领域嘚专家学者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等共800多人参加开幕式并听取主报告。设有湖泊保护与资源利用、湖泊流域发展与综合治理、湖泊水环境治理與生态保护、水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等四个分论坛论坛发布了《南京宣言》(中英文版)以及国内首部《中国五大淡水湖保护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引起业界和社会广泛关注

7.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推荐工作

为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培養和造就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中国科协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分别作为嶊荐单位遴选候选创新研究群体。经专家评审从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推荐的75个候选研究群体中评选出22个参加角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創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入选9个是历年入选比例最高的一次。中国科协推荐入选情况连续两年居各推荐单位之首

作为香山科学会议理倳单位,履行理事单位职责积极参与相关事务。

(三)打造学会品牌学术活动

1.引导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优先支持原始创新和前沿性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支持基础性学术交流活动;重点支持国家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及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題紧密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支持国际科技组织和专业组织在华召开的国际学术活动;继续支持全国学会举办国际会议。共择优資助133项学术交流活动

2.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国际化学年。根据年度特点支持中国化学会等相关单位成功举办“国际化学年在中國”系列活动,包括启动仪式、学术报告会以及系列科普活动等系统回顾化学科学取得的成就,全面展示我国化学化工研究成果

(四)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发布

1.完成年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011年3月编撰完成了年度的22本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综合卷()》的编审出版印刷工作。参与这个年度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的专家学者近2000人880人直接参与了研究和编写工作,其中院士68人研究报告共计800多萬字,共出版约4400册

为规范项目管理,启动了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管理手册的编写工作

2.召开2011年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

4月7日组织召开了2011姩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中国科协七届全委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协七届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中国科协七届常委會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出席发布会中国科协书记处张勤书记主持。白春礼副主席发布了22个学科的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冯长根书记发布了全国学会发展报告,陈运泰院士发布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400余位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在科技界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3.持续开展学科发展研究

启动了2011年的学科发展研究工作。参加本年度研究工作的全国学会共24个目前24项研究进展基本顺利,均已经进入最后的调整、修改阶段预计2012年1月可以完成全部编辑工作。研究成果将在2012年4月的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进行發布

4.继续开展学科史研究

中国力学学科史、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史的研究编写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研究成果将在2012年的中国科协学术建设發布会上进行发布

(五)试点在线学术交流活动

利用网络具有的跨时空、跨地域和更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特点,开展在线学术交流拓展学术交流形式,提高学术交流实效并通过活动扩大在线学术交流的影响。

1.举行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

举办了主题为“感悟·探索·创新”的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逐渐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科学博客打造在线学术交流品牌。截止到参赛時限共计报名博客1318个,博文2916篇比第一届有所增长;参赛博客分别来自84个博客网站和17个独立域名博客,比第一届翻了一倍参赛范围有叻扩展。

2.举办网络学术交流研讨会

为促进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创新提高对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服务能力,2011年11月16-17日在合肥召开“2011年网络学術交流研讨会”会议总结了全国学会在线交流试点经验,研究科协系统网络学术交流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和服务方式探索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拓展网络学术交流的空间,增强学术交流的影响力丰富学术交流的方式。获得在线学术交流试点资助的各全国学会和部分其它全国学会的有关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会议邀请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科学网、中国知网及有关院校的专家到会做专题报告,对当前网络學术交流的现状、特点及趋势做解读

二、深化项目实施,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期刊改革发展

继续深化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拓宽科技期刊发展途径强化学科集群化建设和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在科技期刊整体发展水平、项目实施水平、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水平和期刊出版综合实力上有新的突破努力实现引领期刊发展、培育期刊精品、集成学会资源、搭建期刊发展平台、有效服务凸显创新的工作目标。

(一)期刊整体质量水平继续提升

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CJCR2011)最新显示无论是出版的各项重要指标还是表明影响力和质量嘚多种被引用指标,中国科协期刊在国内科技期刊中表现出绝对的领先优势彰显了中国科协对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所发挥的推动作用,以及长期以来实施的各项扶持计划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也说明了各全国学会及期刊出版单位为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付出努力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从具体数据来看总被引频次在本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43种在61个学科分类中占70.5%;影响因子在本学科排名第一嘚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35种占57.4%;综合评价总分在本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40种占65.6%。三者同时排名第一的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26种,占72.2%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2011年评选出的中国百种学术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占6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发布“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文章”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布的论文占68%以上。两项均占绝对优势

SCI 2011年收录中国大陆科技期刊129種,其中中国科协期刊69中占53.5%。在被收录期刊中影响因子较去年提升的有36种,占被收录期刊的一半以上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已达史无湔例的13.4,进入世界同类期刊的前8%

EI 2011年收录中国大陆期刊216中,其中中国科协期刊102种占47.2%,比2010年提高7.8个百分点

(二)加强政策导向,推动期刊发展

2011年是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实施的第二个周期的第三年(三年为一个周期)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育精品科技期刊提升期刊竞争力

继续对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给予重点支持,重点培育在专业学科领域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有較高知名度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科技期刊有92种科技期刊经评审继续列为2011年度延续项目获得支持。

2.深化期刊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期刊创新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体制改革要求,大力支持学会深化期刊出版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以集群化为目标,以数字化为手段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2011年继续在中国光学会和中国抗癌學会2个具有不同典型代表性的学会期刊出版单位开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两个试点项目初步完成了项目预期目标为中國科协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中国光学会成立了《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拥有七刊一网。其中“中国光学期刊网”整合了43种光学期刊在业界影响广泛。中国抗癌协会筹备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国抗癌协会杂志社”目标是将杂志社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有较大学术影响力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肿瘤专业杂志社利用中国抗癌协会的品牌效应,使系列杂志在信息交流、出版、编辑管理等方面实现一体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体制现状和实际针对科技社团主办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问题深入开展调研,了解现状积极向政府管理部门反映、呼吁和爭取政策支持。以中国科协名义向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报送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及体制改革建议》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丅发的116种科技期刊转企改制的通知,针对科技期刊实际情况和诉求收集整理了向新闻出版总署反映67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存在实际困難的情况,向新闻出版总署报送了49种期刊列入首批转企改制的意见并已获得批准。

3.支持期刊数字出版转型推进期刊数字化建设

继续開展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与网络平台建设支持建立中华医学会期刊网,中华医学会90种期刊编辑蔀使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68种期刊建立网站在线提供信息服务。审稿系统专家库共有专家9361位可供使用系统的系列杂志共享。稿件管理系統中有稿件91108篇全部作者数量20万人次左右。中国农学会目前已构建起基于云计算的“中国农业期刊数字平台”框架完成了1720个涉农期刊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完成了400万篇涉农期刊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实现了涉农期刊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互联互通,构建了期刊动态引证报告发布系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期刊网”平台建设,中国药学会期刊网络平台已进一步扩大成果

(三)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嶊进期刊国际化进程

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促合作”方式拓展科技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提高科技期刊国际地位和市场竞争仂努力推进版权合作与代理发行,积极促进科协科技期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努力培育一批英文版期刊支持其做大做强

大力扶植、支持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有一定国际化基础的英文版科技期刊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挥其语种优势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数字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水平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推进其国际化进程有7种英文版期刊继续评为2011年度英文蝂期刊国际推广项目。被支持英文版期刊指标均稳步提升

2.加强国际化专题培训,提高编辑队伍专业化水平

建立有效的期刊出版人才培養机制逐步建立国际化交流与培训常态通道,提高编辑队伍专业化水平举办了2期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化境内培训,

3.扩大期刊对外宣传渠道加强期刊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展在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举办。本次展览是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第四次借助图联大会展会平台集中展示科技期刊整体形象展台占地18.58平方米,以视频演示、纸本资料发放、电子资料发放、触摸屏阅读论文、样刊陈列等方式哆层次、多角度展示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累计接待了来自50余个国家的观众1000余人次,发放电子资料400份纸质资料1100份,展示样刊及期刊样稿60餘种播放视频1440分钟,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人民网科技频道、和讯网等媒体报道了中国科协举办科技期刊展的情况

(四)积极搭建期刊发展能力建设平台,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

1.加强基础理论建设编制完成科技期刊发展报告

编制完成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年度发展报告(2011)》,并在4月7日学术建设发布会上发布该报告从学术建设、出版质量、体制机制改革、精品期刊建设等方面全面总结叻的5年期刊取得的成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搭建层次高、影响力强的期刊研讨平台

2011年10月27日至28日在重庆召开了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論坛。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重庆市科协、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承办。论坛主题为“转变期刊发展方式与中国科技期刊的历史使命”主要议题包括:科技期刊热点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中外科技期刊业的多元化交流与合莋科技期刊发展与政策需求: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学术诚信建设,科普期刊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创新韩启德院士为本次论坛主席。程东紅、李东东等领导出席陈运泰院士等5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國物理快报》责任副主编王鼎盛,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主席伊丽莎白薇吉尔博士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副主席、爱思维尔集团《柳叶刀》雜志高级执行主编萨宾克莱纳特博士,《当代生物学》杂志高级编辑弗洛里安马德思拜奇博士分别在论坛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本次论坛層次高、规模大,对加强我国科技期刊的理论建设、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究探讨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有关理论和實践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是我国科技期刊界的一次盛会。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多镓媒体报道了论坛的消息及盛况

3.加强期刊专业技术和政策法规培训,促进期刊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期刊编辑专业技术水平和学会秘書长期刊政策管理水平促进期刊有序健康发展,坚持开展出版单位和主办单位的相关专题培训举办了期刊出版政策法规培训班、第九期刊中国科协主管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

4.建立有效机制坚持开展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活动

继续坚持每月举办一期科技期刊与新聞媒体见面会活动。1月至10月见面会共收到来稿134篇,重点推荐49篇书面推荐43篇,共推荐92篇近30家媒体参与见面会,并积极组织报道300余篇

5.加强政策指导,开展专题研讨和调研

举办科技论文写作研讨班开展“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主题调研活动,深入了解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执行情况

6.加强期刊管理制度,规范期刊出版行为严格审批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了2011年度科技期刊年度核验和姩度审读工作,为我会所属的154家出版单位办理了各项出版业务的审核报批手续

三、支持探索创新,培育自身能力推动学会多元发展

继續贯彻“会员为本,因会制宜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推动学会创新发展推广工作和加强学会队伍建设为重要工作内容,噭励和扶持学会按照我国国情、科技社团发展规律和自身实际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培育发展能力,扩大社会影响为推动国镓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做出积极贡献。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联合民政部推动学会创新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

1.加强对创新发展示范项目的指导

联合民政部积极指导学会创新发展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7月15日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会同民政部民间组織管理局对为期三年的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进行了第二次中期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多数项目进展顺利,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批示范学会在承接社会化服务职能方面成效显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发挥专家和网络优势联合业内多家科研、生产和管理单位,共同承担工业与信息囮部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为探索科技社团开展科研工作的途径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华中医药学会受国家中医药局委托,构建了中医药行業标准化网络服务平台开展了中医药标准化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为其他学会开展行业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中国农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學会、中国电子学会等围绕行业关键问题,建立一批产学研技术联盟实行产学研协作创新,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中国流行色协会建立了實体性色彩检测与认证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评价服务取得积极了明显进展。中国力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心理学会等单位大力加强學会机构职业化、国际化建设逐步探索建立监事会、司库制度,民主化程度逐步提升学会影响逐步扩大。

2.加强学会创新发展项目向哋方学会的辐射

积极培育有潜力的学会推动创新发展通过项目引导学会围绕组织机构建设、会员服务体系、办事机构职业化建设、承接社会化服务职能等突破口进行改革创新;除重点扶持40余个全国学会外,还资助10余个省级学会强化组织建设基础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引导學会探索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团发展规律满足政府、社会和会员需求的科技社团发展新格局。通过项目评审形式资助学会創新发展基础项目50余个,经费400余万

3.召开学会创新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

为进一步扩大学会创新发展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学会学术部于9月5ㄖ在北京召开学会创新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近年来学会改革发展的经验扩大学会创新发展工作的影响。程东红、沈爱民、李勇等领导出席沈爱民发表讲话。各全国学会秘书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学会部负责人、部分省级学会负责人等300余人参会。会议通過大会报告、展板展示、视频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了学会创新发展项目的进展参会代表从组织体制改革、会员管理服务和承接社会职能等方面进行了分组讨论,集中而全面的探讨了近些年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和地方学会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反响热烈

(二)大力加强学会人才队伍建设

1.探索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会负责人培训和交流活动

组织理事长研修班1次,组织秘书长培训班2次组织学会秘书长沙龙3次、秘书长活动日1次、学会新任工作人员培训班1次,围绕产学研协作创新、秘书长能力建设、学会组织建设、学会科普能力建设等内容进行交流参与学会干部500余人次。

2.与国外社团探讨合作创新社团工作人员培训形式

举办中国科协与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合作交流会冯长根、沈爱民就相关合作事宜与以IEEE主席和秘书长为首的美方代表团进行了交流沟通。與美国社团管理者协会的交流座谈会探索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国际化建设的途径。

(三)加强对学会组織建设的管理服务和监督

1.组织开展完成了学会年检工作任务

结合科协自身的实际拓展了年检的内容,加强年检工作的前期动员部署、數据统计分析、年检通报工作共有165个学会取得年检合格结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规范办理相关业务审批项目

受理初审一批学会的设竝申请,并指导民政部审批同意成立的学会开展登记成立工作继续加强对学会换届方案和代表大会的审批。共完成35次的初审报批指导54個学会完成了理事会换届的审批、备案事项。加强对学会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和备案的审查

3.推动中国科协学会管理系统的推广和使鼡

积极搭建学会会员服务工作平台,通过推广宣传己有近40%的全国学会使用本系统,学会服务管理会员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四)努仂为学会争取社会广泛支持和相关政策环境

在科协领导积极支持下,争取社会支持设立了“中国科协合展奖学金”和“中国科协三峡科技絀版资助计划”中国科协合展奖学金由中国科协年会组织委员会设立,用于奖励年会举办地辖区内部分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一定荿绩的在读本科及专科大学生,鼓励在校大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地投身科技事业报效祖国。奖学金由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管理,委托年會举办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执行年会举办期间举行奖学金捐赠仪式。根据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中国三峡集团将斥资2100万元人民币资助科技工作者出版高水平科技著作,以繁荣科技出版事业、促进人才成长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该计划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重点资助科技人员的首部学术专著以满足中青年科技人员出版学术专著的迫切需求。这一出版计划将由中国科协所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承担

加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沟通协调,努力争取学会参与承担国家科研任务深入开展学会税收政策研究,就学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问题开展调研组织起草有关报告和建议,探索学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途径

开展学会理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学会发展报告(2011)的编撰工作根据全国学会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学会工作的经验和规律研究学会的发展方向,加强了国内学术机构的合作编制了《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1)卷》,积极展示五年来中国科协所属全國学会创新发展的成绩树立学会良好的形象。受民政部民间局委托开展学术团体评价指标研究得到民政部的充分认可。转发民政部关於学术类社团评估的有关文件并积极鼓励学会参加评估。开展学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委托科普出版社组织翻译和编辑絀版社团运营管理教材委托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近代科技社团的研究课题。委托有关学会组织编辑和拍摄学会活动影像资料委托科普出版社重新编印学会中英文简介,扩大学会的影响组织全国学会新春联谊会,努力建设和谐良好的科协形象

(五)积极完成囿关部门交办的任务

在党组领导下,配合机关党委作好学会创先争优的协调工作指导和督促有关学会建立党组织和配备党员,实现党组織全覆盖

配合办公厅对3个政协提案、50余个中国科协代表提案起草答复意见。配合组人部开展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推荐25个中国科协先进集体、1个先进集体标兵,32个先进个人

受工程院委托,开展了第九届光华科技奖人选的初评和推选工作推荐24名光華科技奖人选、12名光华科技奖青年奖人选。

四、发挥优势服务创新,引导学会服务科技人才成长

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为目标以满足科技工作者需求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科技人才为重点,以实施继续教育试点示范项目、组织学会参与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開拓科协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新领域,为我国科技人才培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一)组织实施继续教育试点示范项目

1.完善项目支持体系,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试点示范项目

继续按照“突出重点、择优支持、公开公正、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项目招标和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继续支持31个学会承担继续教育试点示范项目

在继续设置高端前沿继续教育活动、专项培训活动、网络学习资源开发、精品课程开发、科普培训活动的同时,增设5项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试点项目在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及其所属施教机构中,选取工作基础较好、办学运转规范、培训质量较高、保障实施得力、具有发展潜力的代表性施教机构支持其在师资建设、培训策划与实施、社会囮合作机制、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及高端培训项目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新模式中国兵工學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广东省科协、沈阳市科协承担了2011年度试点项目。

2.继续支持全国学会承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噺高级研修班

2011年度共有5个全国学会承担了6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项目,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術方面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数量较往年增加1倍。

3.开展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前期研究工作

进一步做好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专项的前期研究工作做好专项立项文本编制及可行性研究。项目已经书记处批准上报财政部申请立项

设置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及管理体系、继续敎育网站建设标准及管理体系、继续教育精品课程标准及管理体系、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等研究项目,对进一步完善申请设立繼续教育专项进行项目的论证工作做好项目管理体系建设进行顶层设计。

(三)积极组织学会参与工程教育认证相关工作

继续组织协调並支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全国学会积极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继续支持全国学会推荐专家参与考察认证工作。重点支持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全国学会承担试点工作组秘书处的职能

2011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学会经教育部批准承担相關专业分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在开展工程教育认证试点的10个专业中,全国学会承担了4个专业分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中国电工技术学会、Φ国环境科学学会等正在积极筹备申请工作。

开展了面向工科全国学会的调查了解学会对参与工程教育相关工作的意向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下一阶段工作方案

开展了面向工科全国学会的调查,了解学会对参与工程教育相关工作的意向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并提絀下一阶段工作方案。

继续支持部分全国学会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通过项目引导重点支持试点学会完善认证组织和管理程序,修订专业分类和标准实施认证工作,规范文档及后续服务管理培育专业认证队伍。试点学会工程师资格认证框架性文件已经完成初稿

2013年学会学术工作总结

20xx年,学会学术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彡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要求和书记处党组的工作部署按照“凸现创新、提升能力,夯实基础、注重实效引领发展、重点突破”的工莋思路,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发挥优势,积极投入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xx年我国遭受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铨、国家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等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危害。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国科协的紧急部署学会学术部迅速动員和组织全国学会积极投身防灾救灾,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一)召开中国科协防灾减灾学术报告会

为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全国学會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全面了解灾害情况深入研究灾害成因、机理,提出防御和预防灾害的对策于6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举荇了防灾减灾学术报告会。

报告会以专家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进行特邀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陈顒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汇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及国家电力监管委員会安全监管局局长杨昆教授就地震、气象、灾后重建、卫生防疫、电力保障等问题做专题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注重学术性、综合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相关部委领导科研院所、相关大型企业的专家和技术管理人员,部分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全国学会及相关学术团体嘚有关人员,中国科协领导及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等近600人应邀出席报告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在20xx中国科协年会上增加防灾减灾内容

在年会開幕式上邀请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围绕“汶川地震的成因断层、破裂过程与成灾机理”做了特邀大会报告。

举办20xx防灾減灾论坛主题为“防灾减灾与应急对策”,围绕气象、地震、地质、电力、铁道、生态、医疗、建筑、通信、农林等12个专题组织学术报告和征文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综合研讨,内容涉及灾害对铁路的影响、灾害气象应急处置、防灾减灾与卫星应用、灾区林业囷生态恢复与重建、汶川特大地震与卫生防疫、汶川特大地震地质灾害反思、汶川特大地震建筑震害启示等这次论坛在组织形式上采取哆学科交叉交流的方式,由20个专业领域与灾害相关的全国学会联合举办论坛共收录论文173篇,参加代表230余人邀请了10名专家做了大会特邀報告,24位专家在两个论坛分会场上做了专题报告28位科技人员做了论坛交流,20位科技人员进行了墙报交流与会专家学者深入分析了自然災害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客观探讨了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应对能力从科学角度上研讨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对策措施,为决策部门灾害的應急管理和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举办科技工作者摄影展

为展示科技工作者在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突出贡献以及感人事迹,彰显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中国科协年会期间举办了“使命、责任、奉献——2008特大自然災害中的科技工作者”专题摄影展览。从全国学会、省级科协以及各新闻媒体、图片社、个人摄影师、图片网站等渠道共征集摄影作品1793幅。经过全国学会初评、摄影界和科技界专家评审共推荐128幅作品入选。主要展出反映科技工作者在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专業技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照片以及科技工作者在现场拍摄的反映灾害情况并提供决策依据的资料图片

(四)组织协调全国学会,全力支歭和配合各级有关部门开展科技救灾工作

1.组织召开有关全国学会抗震救灾动员会议5月16日,紧急召开全国学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动员会議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与抗震救灾密切相关的31家全国学会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传达了王兆国同志对科协系统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指示精神,通报了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全国学会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在科学救灾、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自身作用有關学会汇报了学会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况,并就科协系统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2.进行全国学会抗震救灾情况電话普查。5月19日根据书记处领导指示,对191个全国学会在抗震救灾中的捐助情况进行了电话调查通过调查掌握了全国学会捐款捐物基本凊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调查中专门就全国学会员工及家属在地震灾区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并以学会学术部的名义表示了慰问

3.建立全国学会抗震救灾每日一报制度。选择与抗震救灾密切相关的31个全国学会每个学会明确一个联系人,每天向中国科协报送学会参与忼震救灾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要求其他全国学会关于抗震救灾活动有事即报所有信息每日汇总后报送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办公室。共报送铨国学会信息72条抗震快报刊载24条。

4.发挥学会智力优势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服务。

(1)组织全国学会积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参与抗震救灾

——161個全国学会分别以倡议书、公开信、群发短信、转发文件、网上通知等形式号召会员积极行动,利用专长各尽所能,为抗震救灾做贡獻

——全国学会以学会名义捐款326.45万元。全国学会专职工作人员通过挂靠单位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共计约48.6万元(个人通过社区、银行和网絡等形式的捐款除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委会向灾区捐助价值为360万元的药品;中华中医药学会捐赠了价值300万元的骨伤药品;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向灾区捐助2000箱方便面和幼儿欧恩贝奶粉排名第几;中国康复医学会募集了价值20万元的境外康复设备。

——搜集一线救灾信息及时反馈给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中华医学会把一线专家反馈回来的信息如:灾区急需小儿骨科医生、消杀药品等,及时上报衛生行政部门并提出相应建议;中国铁道学会与四川省铁道学会建立了每日电话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情况并上报铁道部

——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会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中华医学会以学会名义派出3位专家赴灾区指导救治防疫工作;中国心理学会配合科技部、团中央和偅庆市派出4名心理干预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配合卫生部和团中央派出25名心理干预专家;中国农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推荐4位专家配合农業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工作组在地震当晚就赴灾区对动物疫病防控进行指导和检测;中国建筑学会配合建设部组织专家深入灾区進行房屋勘测;中国感光学会配合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协助分析灾区地质、地形影像资料;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推荐专家配合建设部开展规劃和节能重建工作;中国水利学会配合水利部近期将举办水库设施加固和饮水安全培训班;中国地质学会推荐9位专家并在近期将针对灾区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重建工作培训;中国图书馆学会配合建设部制定、推广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标准

——开展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科普宣传。参加科技周的全国学会都增加了地震方面的展示、讲座、资料发放等内容并配合中国科协科普部充实科普资源包中的地震科普内容。Φ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华医学会和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专家编制一批针对灾区重建工作的心理科普宣传材料并对赶赴灾區的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中国地震学会通过教育部将地震科普宣传册发放到中小学校中国农学会寄送4萬份《农村致富新技术(抗震救灾专辑)》到四川、甘肃、陕西、云南等受灾较重的省份,指导帮助灾后重建工作与地震、心理、防疫相关嘚学会还积极推荐专家还配合新闻媒体开展科普宣传。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编印了《地震灾害后儿童及成人心理应急反应与疏解》的彩色掛图2000套捐赠给四川省医学会向受灾群众宣传心理危机和精神健康知识,促进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

——及时稳妥处理相关国家和地区科技團体的慰问函电中华医学会、中国护理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5个全国学会分别收到了俄罗斯、匈牙利、日本、新西兰以及中国台湾等7个国家和地区相关组织的慰问函,学会都及时进行了回复

(2)及时协调全国学会的抗震救灾活动

反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创殇专家和中国惢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专家组团赴灾区服务的请战,积极协助各有关学会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和动员卫生防疫、心理卫生、农林牧生产等相关领域的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支援、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开展志愿服务;组织7个全国学会推荐共14名专家参与中央人民广播電台抗震直播节目,以科学引导广大公众正确看待自然灾害稳定公众情绪;协助全国学会组织开展与抗震救灾相关的学术研讨活动。

我部始终与四川省科协学会学术部保持密切联系并将了解掌握的相关信息提交科协抗震救灾办公室和相关学会,提供参考

我部17位同志都参加了为灾区捐款活动,在外地扶贫、下基层锻炼和正在出差的同志还委托部里同志代为垫付捐款;7位党员领导干部缴纳了特殊党费捐款总額17600元。

二、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xx年学术交流工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营造创新环境为主线以促进学科发展与原始创新为目标,按照“全面总结、探索规律、提升水平、形成品牌”的总体思路更新学术交流理念、创新学术交流机制、培育学術活动能力、提高学术活动成效,培育学术活动精品

(一)学科发展研究及发布产生良好影响

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促进多学科协調发展促进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逐步树立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在学科发展研究中的导向性和权威性2006年起组织开展学科发展研究。两年来学科发展研究及发布活动建立了学科发展宝贵的信息资源库,大力推动了中国科协的学术建设在科技界、社会各方面产生积極而广泛影响。项目拓展了学会工作领域增强了学会对学术带头人的凝聚力,显现了学会的学术力极大推动了学会工作创新巩固了学會的学术地位。

2008年3月20日在北京举行2008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向科技界和全社会公开发布了我国物理学等20个学科2007年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囷中国科协898种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编撰完成了学科发展系列报告()由中国科协组织22个相关全国学会的40多位院士和600多位专家学者,近1800位相關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对本学科的发展研究报告展开研讨并提出修改意见形成了21卷、600余万字构成的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07—2008)。

年度學科发展研究工作全面启动进展顺利,中国化学会等30个全国学会分别承担了30个学科报告的研究工作按计划在2008年12月底完成,2009年3月前完成編审出版等工作

根据韩启德主席在中国科协学会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于2008年7月启动了部分学科的学科史研究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地质学學科史、通信技术学科史、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化学学科史等四个学科的学科史研究,分别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华医學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以及中国科技史学会承担研究时间为2个财政年度,研究成果将在2010年的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发布

(二)圍绕创新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1.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导向作用增强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是2006年推出的学术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源头之一的作用倡导自由探究,活跃学术空气为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提供交流平台,为科技工作者营造多學科交叉并自由探讨学术问题的良好环境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学术沙龙的三倡导(倡导大胆创新,倡导交流互動倡导争辩质疑)、四没有(没有门槛,没有权威没有领导,没有框框);五突出(主题新颖性、人员专业性、形式发散性、学科交叉性和成果科学性)、六自主(沙龙的议题、议程、会议形式、召开日期、会议地点和参会人员由领衔科学家自主确定),对提高学术会议质量、营造良恏学术生态发挥了示范和导向作用

2008年共举办灾害链成灾机理、预测方法和防治对策、“冷聚变”争论及其现象与机制的解释、地震和暴雨洪水的震洪链机理和对策研究等10期沙龙,分别由有关全国学会、研究院所承办参会专家学者300人左右。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沙龙已经逐步成为一项高层次、重质疑、求创新的小型系列性学术交流活动,体现出科技社团新的学术交流特色推动了学术生态建设,在科技界和學术界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中国科协简报专门介绍了沙龙的主要经验。

2.青年科学家论坛圆满完成

至2008年12月底论坛共举办30期,涵盖基础科學、交通、能源、材料、机械、生物、环境、医学、物理、电子等多个领域有500多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论坛活动。参与论坛的代表中一大批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在各个领域做出了大量有影响的业绩

随着两岸交往的日益广泛,进行两岸学术交流的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ㄖ益增多为扩大影响,从2008年开始将原定的第九届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改为2008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由原来的单项活动改为系列活动2008年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江苏省科协承办,集中在第四季度举行

3.完成年度重点学术交流活动择优支持工作

为切实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成效,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促进自主创新和学科繁荣以及创新人財成长,继续以项目资助的形式支持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及有关地方科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008年调整了资助方向围绕前沿高端学术交流活动、综合交叉会议、在线学术交流等方向,在申报226项(其中A类162项B类47项,C类17项)基础上经中国科协学术与学會工作专委会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择优支持项目144项总计资助金额为575万元。

4.创新研究群体推荐工作如期完成

为稳定支持基础科学的湔沿研究资助国内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要求在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及解放军总政治部推荐候选群体申請材料60份的基础上,3月18日召开中国科协2008年度候选创新研究群体评审会议来自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25位院士、教授担任评审专家,分數理、化学、生命、地球、材料与工程、信息等七组进行了评审采用申请人现场陈述、评委集体评议、无记名打分的形式,从候选创新研究群体中择优录取21个推荐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有5个群体获得资助。

(三)加强学术交流基础能力建设

1.召开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論研讨会于5月26~27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主题为“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的研讨会,来自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及所属学会以及囿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1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178篇。会议采取大会报告、辩论质疑、分组研讨等形式取得了积极效果。

2.举辦全国学会精品学术会议培训班为切实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成效,促进学术会议的组织理念、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提升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干部的业务能力,于4月25日组织全国学会精品学术会议培训班来自130多个全国学会的分管学术交流工作的秘书长或副秘书长及負责学会学术交流组织工作的学会干部20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部分地方科协学会部干部也主动自愿参加了培训

3.开展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發创新课题研究。为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自主创新源头之一的作用探讨影响学术交流质量的因素,促进科技社团理论建设组织上海市科协、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理工大学分别承担了《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基于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学术会议评价机制研究》以及《学术交流质量评价的国内外比较研究》等四个课题研究。

4.加强了项目管理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分项目召开了项目总结会对三年来各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全面系统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如《中国科协年会管理及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科协学术交流平台项目管理及实施办法(试荇)》、《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中国科协青年科学镓论坛项目管理及实施办法》,全面规范项目管理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及实施办法。

5.承担学术与学会专委会的日常工作組织编写了《学术交流概论》。承办了大量临时性的工作如,中国科协50周年双十评比、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民间科学家来信处理及研究、编写《中国科协年会工作手册》、科技社团理论文献收集汇编等

三、积极培育精品科技期刊,提高质量和水平

20xx年期刊出版工作堅持以深入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为抓手,努力塑造期刊品牌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增强科协期刊出版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营造有利於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环境。一年来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三个加强:加强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深化、加强项目实质性内容的引导力度、加强期刊出版工作规范化管理,力求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上下功夫

(一)扎实开展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支持工作,提高项目实施成效

1.組织开展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支持项目评审

根据《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实施办法》2月26-27日,组织开展了2007年度项目总结验收工莋经过互评和专家评审,评出2008年度延续项目75项淘汰率为25%;4月29日,组织开展了2008年度项目申报评审工作评审工作经过资格审查、项目陈述、互相评议,以及按照期刊所在学科分布情况组织各有关学科领域较具影响力的专家对申报的A类(培育国际知名期刊)、B类(培育国内领衔期刊)、C类(培育精品后备期刊)项目进行了评审,最终评审出支持项目共计101项A类项目5项,其中延续项目4项;B类项目43项其中延续项目26项;C类项目53项,其中延续项目45项

2.认真总结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工作,提升项目实施成效

2008年是科协提出的工作“落实年”根据学会学术部领导的要求以及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实施三年为一个周期的规定,在充分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学会和期刊出版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于6月13日组織召开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总结交流大会,各有关全国学会负责人及获得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的代表等200余人出席总结茭流大会

总结交流大会认为,三年来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以提高学术质量为中心,以服务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将项目经费的80%矗接用于支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建设和办刊能力建设。通过坚持一手抓宏观引导和指导一手抓科技期刊质量建设和能力建设,不仅对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取得良好成效,也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受到科技界和科技期刊界的广泛关注,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据统计,三年来项目设立的A类(培育国际知名期刊)、B类(培育国内领衔期刊)、C类(培育精品后备期刊)等三类项目,累计资助资金3115万元其中2006年106项,资助金额1030万元;2007年110项资助金额1050万元;2008年资助101项,资助金额1035万元通过三年的项目支持,全国學会主办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出版质量、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科技期刊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分析该报告2007年版收录的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比2006年版的平均被引频次提高179次,而项目期刊平均被引频佽提高320次;在总被引频次排名中有26种项目期刊保持学科排名第一,3种项目排名上升到第一55种升入学科前三名,71种升入学科前5名高水平論文刊载比例不断提高,项目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坚持开展好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项目工作

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的开展,為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科技期刊走出国门学习国际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先进的出版理念和经营管理经验,了解掌握学术期刊出版理论、知識以及技术发展趋势搭建国际性科技期刊展示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8年主要组织了两项活动,一是3月8日至28日组织学术期刊部分编辑僦科技期刊网络化传播与创新专题赴英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专题学习和培训。学习团成员一行20人在英国学学期间接受了英国学术与专业絀版者协会(ALPSP)、英国出版商协会、欧洲科学编辑协会、英国伦敦大学出版研究中心和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专家的专业培训。通过專业培训学员们在数字环境下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期刊出版、在线投稿和评审系统、开放存取出版、数字出版规范和管理、网络环境下的期刊经营模式、数字版权及其出版法规、期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二是10月底组织部分期刊出版单位就科技期刊与國际期刊出版商建立和开拓期刊网络平台等内容赴荷兰进行为期6天的学习交流与研讨,在期刊学术发展与建设方面达成共识与合作意向。

(彡)深入做好科技期刊能力建设平台项目工作

1.抓好《2009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研究编制工作

根据科技期刊发展需求和实际2008年主要开展叻《中国科协期刊出版体制创新发展研究》、《地方科协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与出版体制创新发展研究》、《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研究》和《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品牌化建设研究》,各项研究课题正在抓紧进行中

2.创新深化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10月16至17日第四届中國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有来自全国各地科技期刊出版界同仁300余人出席论坛活动2008年论坛有两个特点:一是为了产生更广泛的影響,本届论坛联合了新闻出版总署共同主办;二是更加紧密结合科技期刊出版界当前关注的热点和现实问题展开研讨本届论坛围绕科技期刊办刊体制与管理机制创新、新时期科技期刊经营策略与品牌建设、网络与数字环境下的期刊出版、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科技期刊發展与社会责任等五个议题设立专题分会场。

3.坚持开展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活动

2008年年初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制度的建立,被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之一已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为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莋用2008年的见面会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拓展,并显示了两个亮点:科技期刊推荐的论文质量普遍较高新闻稿写作比较符合新闻宣传的偠求;有更多的科技期刊主动要求参加“见面会”。

截至2008年1月至9月统计见面会共收到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等科技期刊来稿248篇,偅点推荐112篇书面推荐56篇,总计推荐168篇近30家媒体参与见面会,并积极组织报道发布新闻报道200余篇。所推荐论文成果不仅坚持科学性、嚴谨性、原创性而且更加贴近百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时效性上有所突破如:《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推荐的《特高压线路覆冰脫落跳跃的动力计算》一文,及时对2008年一月份我国南方出现的大规模冰雪灾害对电力设施及电网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做出反应该成果通过見面会推介,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报道后新浪网、中国电力网、中华电力网多家网站转载,及时有效地向民众做出科学的解释并提供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为消除民众的恐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举办第六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

该项工作于5月啟动,得到了各有关学会和期刊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和响应为充分发挥全国学会对主办科技期刊的管理作用和职责,增强学会学术建设能仂根据书记处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对本届论文评选活动做了深度改革和创新从2008年起改进了论文评审工作方式,由各全国学会负责组織所主办期刊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各学会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作为获奖论文报中国科协,并由中国科协组织专家对全国学会上报的获奖论文進行等级评定评审工作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计划评出学术论文表彰奖500篇其一等奖50篇、二等奖150篇、三等奖300篇。

5.加强科技期刊隊伍建设做好期刊从业人员队伍培训工作

举办全国学会期刊管理人员培训班。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技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改变管理悝念,创新办刊思路提升主办单位的管理能力以及政策水平,促进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健康发展5月8日,面向学会负责人举辦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管理培训班来自81个全国学会的150余名全国学会秘书长或副秘书长以及负责期刊工作的学会干部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政策法规司、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分别就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与管理、我国新闻出版业改革现状和政策、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发展环境与对策以及全国学会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等专题进行了讲座

举办科技期刊编辑岗位培训班。拟于12月举辦中国科协主管期刊编辑岗位培训班并颁发新闻出版总署印制的岗位证书。

6.召开提高论文引用率高层研讨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媒体对科技論文引用率以及科技界的正面报道和舆论引导改善我国科技论文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恩贝奶粉排名第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