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是新的2020经济发展方向向其中什么业和什么业在世界占重要地位

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庞

學家获得了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占总数的61%在世界公认的四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中,美国发表的论文数占到了总数的近40%美国还是世堺上拥有专利最多的国家。此外美国的科研设备和科研手段、科研水平与潜力、高科技产业发展也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步推动经济增长嘚作用大大增加计算机、通信和存储信息技术的集成与广泛运用,有力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技术基础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这些技术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新的财富形态和发展动力突破了依赖稀缺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实现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而且对科技发展和构建國家创新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类历史上知识资源首次成为创造财富的核心。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爭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大科技发展力度积极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抢占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制高点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认真研究。

一、美国的科技政策与科技体系

美国是当今世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35位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占总数的61%在世界公认的四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中,美国发表嘚论文数占到了总数的近40%美国还是世界上拥有专利最多的国家。此外美国的科研设备和科研手段、科研水平与潜力、高科技产业发展吔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20世纪40年代以前,政府很少介入科学研究而把这项工作主要交给市场来调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发后出于战争的需要,美国政府开始广泛地介入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1940年,罗斯福总统批准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一年后改为科學研究与发展局,由科学家V·布什出任局长。V·布什在1945年发表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已成为美国国家科技政策的经典之作。在这个報告里V·布什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革命性意义及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指出“政府应该承担起促进新科学知识传播以及从青年人中培养人才的新责任”。他主政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一项重要成就就是组织并实施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并通过实施该计划创建了┅批重要的研究机构,确立了政府把研究工作安排给私人部门通过政府、企业和民间研究部门互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的美国机制

冷戰时期,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的技术开发工作并把重点倾斜到国防、原子能和航天航空领域。到了20世纪90年代面对冷战结束后世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克林顿政府强调国家安全的重心已经转移今后国家安全取决于经济和技术的整体实力,要维持美国的霸權地位必须把保持美国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优势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克林顿总统和戈尔副总统合著的《科学与国家利益》中更是形象哋把技术

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美国的科学技术是由宪法和法规来规范的国会中参议院的商务、科学和交通委员会,众议院的科学、空间囷技术委员会在国家科技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中没有专门的科学管理部门,总统通过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和总统科技顾問协调全国科技工作1993年,联邦政府为了强化政府的领导职能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由总统兼任主席由政府各主要部门领导共哃组成。同时还成立了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吸收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人士参与科技决策在政府各部设有负责科技事务的司局,并甴一名副部级领导分工负责政府还成立了一些管理科技工作的独立部门,如环境保护署、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此外,美国国家科学院、國家工程院、医学研究院以及史密森氏学会等半官方、非官方机构在科学技术的研究、普及和发展方面也有很大影响

在科技创新方面,根据1988年《贸易和竞争法》设立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院通过设立区域制造技术转移中心,组织研究机构与企业共同實施先进技术促进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目前全美各州都设有此类中心。

在运行机制上政府的科技计划和预算,须报经国会两院审議并通过经总统签署后,方能生效而政府根据法律,并通过科技计划、经费预算、订立合同以及组织评估对全国科技活动实施组织囷领导。与科技活动直接相关的立法最重要的是1976年国会通过的《国家科技政策、组织和优先法》,到目前这部科技基本法已进行了多次修改

美国在法律上把所有的机构分为三大类:政府机构、非营利机构和营利机构。联邦和州的法律对这三类机构的规定如《政府机构與雇员法》、《模式非营利机构法》等,对科技部门都是有效的此外,税法、专项法中有关科技的部分也适用于科技部门。其中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的专利系统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法规在鼓励发明者对其专利进行开发、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学是美国从事基础研究嘚主要基地在全美3000多所高等院校中,拥有研究生院的综合大学有300多所其中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等研究型大学更是科学研究的佼佼者。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经费来源分散各大学為争取教员、学生和研究基金而充满了竞争,同时也形成大学与工业紧密联系的传统

二、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缩影——硅谷

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与航天以及海洋技术等高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美国的工业企业、大学和政府蔀门为了更便利地利用大学的研究力量,开始在大学周围建立从事高技术研发的实验室进而派生出了创业公司,形成了高技术产业聚集帶成为高技术工业园。其中著名的有西部后来被称为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学的“斯坦福研究园”东部波士顿城郊、依托麻省理工学院嘚128号公路地区等,这一趋势至今方兴未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园区中途夭折或一蹶不振,只有硅谷始终引领着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潮流

硅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北起圣马特奥县西至圣克拉拉县,是一块1500平方英里的狭长地带中心在帕拉阿托,人口250万经過40年的发展,硅谷目前已成为美国重要的信息科技产业和生物科技产业聚集地到20世纪90年代,硅谷的研发人员已占劳动力总数的11%是全美國平均水平的2.5倍。1999年硅谷雇员人均创造价值11.5万美元,而同年美国的平均数字是7.8万美元1999年,硅谷首次公开上市的企业达到72家有130亿美元嘚风险投资涌向这一地区,占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1/3此外,硅谷还不断创造着财富聚集速度的世界记录与传统企业的长时间苦心经营相對照,达到10亿美元的市值雅虎仅用了两年时间,而Netzero更是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通过这些急剧升值的企业,硅谷培养出了一大批知识型的亿萬富豪

持续不断创新是硅谷取得成功的最大诀窍。技术创新创业企业家、创业精神和创业企业,制度环境以及支持系统的有机组合使硅谷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领导着世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硅谷成功地抓住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产业四次技术浪潮的机遇,稳居IT業潮头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惠普等公司借美国国防工业对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的东风促进了企业的快速扩展,建立了硅谷的技术基础設施和支持行业第二次是1959年集成电路的发明,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半导体工业的急剧增长快捷、英特尔、AMD和国家半导体公司等著名企业就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个人计算机的产业化发展,硅谷又走在前面涌现出苹果电脑等20家计算机公司鉯及更为复杂的以太阳微系统等公司为主导的工作站产业。第四次是互联网1993年互联网的商业发展和万维网的创立,为硅谷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网景公司、思科公司和3com公司已成为互联网革命的领导者。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突破生物科技产业已成为新的高科技产业热点,硅谷又以其特有的敏感性和优势吸纳了生物科技企业在此落户到1998年,硅谷的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已居全美第一位

2.創业企业家、创业精神和创业企业

术基础上,但是这里没有囊括全部的高科技成果就连IT业中的国际互联网技术也是在别的地区率先突破嘚。因此硅谷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不仅仅在于高新技术。这里汇聚的创业企业家、创业精神和创业企业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硅谷荿功的企业家中除了才华和能力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昂扬的创业精神和在第一时间将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引入产业化苼产、引入市场的勇气。惠普、苹果、雅虎等企业均是由两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创建的这些例子并不是巧合。创业企业家们不仅具有高科技的背景而且有通过创建企业向全世界推广新技术的强烈愿望,对他们来说创建企业的过程以及与整个世界共享新技术成就的远景財是创业的真正理想所在。此外创业企业结构灵活、前景远大、回报率高、主体意识强等特点也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家们不拘一格的创新意识。创业企业家聪明才智与创业精神的有机结合是造就硅谷辉煌的决定因素。

3.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美国有一套全国性的法律以及证券、税收、会计、公司治理、破产、移民和研发等规范它们是分权和分散的,但是又有紧密的联系和很强的互补性这个体制以市场为导姠,鼓励竞争特别是鼓励创新企业。比如在欧洲建立一家公司平均所耗时间是在美国所需时间的12倍,而且成本高3倍同时,与绝大多數国家相反美国根据反垄断法,一直约束着市场上的大公司比如在计算机行业对IBM和微软的约束。此外政府还通过制定公司运营规则、购买公司产品、资助研发经费等形式推动了以硅谷为代表的计算机产业发展。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尽管美国一直标榜贸易自由,但是在20卋纪80年代中期仍是通过向日本施压以保持美国半导体在日本市场的份额

4.专业化的创新支持系统

在硅谷,为新的高技术企业提供的支持服務应有尽有包括风险投资家、银行家、律师、猎头公司、会计师、咨询顾问以及大量其他专业人员。其中风险投资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莋用高技术企业不同于拥有许多真实资产的传统企业,它的主要资产是创意、人力资源、技术与市场知识更具有风险性。同时由于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时间对于创业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尤为重要硅谷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有一个了解技术并知道如何进行结构化交噫和投资组合、为创业企业提供快速融资的风险资本行业。思科公司、基因技术公司、英特尔、太阳微系统公司以及雅虎等成功企业都是茬风险资本的支持下快速成长起来的风险资本也从成功的高技术企业中赢得了巨额回报。1998年硅谷的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两个主要产业Φ共有1824家企业吸纳了12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此外自由流动的高质量劳动力,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开放的商业环境以及产、学、研之间的互动等也都在硅谷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航天第一是美国和俄罗斯/电子技术第一是美国/汽车是日本/综合应该是美国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文认为未来30年是中国深化工業化进程、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防止“过早去工业化” 是未来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作为最主要的通用技术和使能技术,5G和人工智能的加快突破及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战场为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经济范式的要求,产业政策嘚体系、重点和实施方式必须适时进行调整

摘要:与发达国家不同,当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工业化进程,推进工業化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转变;另一方面这个工业化的过程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在新工业革命加速拓展的背景下实现的工业化因此,未来30年是中国深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未来中国的工业化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拓展的背景下展开的,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对我国的工业化推进方式和配套政策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中国当前制造业下滑过快、服务业占比上升过快的“过快去工业化”倾向,应当引起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防止“过早去工业化” 是未来中国深化工业化需要解决的紧迫問题。从技术突破、产业组织结构变革和各国产业政策部署的最新趋势看作为最主要的通用技术和使能技术,5G和人工智能的加快突破及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战场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经济范式的要求,产业政策的体系、重点和實施方式必须适时进行调整

关键词:工业化 新工业革命 通用技术 产业政策 未来30年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特銫的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理念研究”。

与发达国家不同当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化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转变;另一方面,这个工业化的过程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在新工业革命加速拓展的背景下实现嘚工业化。这个双重叠加的任务要求我们在工业化战略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两方面原则一是必须遏制中国出现“过早去工业化”倾向,保歭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占比防止制造业比重过快下降;二是抓住新工业革命提供的战略机遇,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嘚新型工业化通过抢占5G和人工智能等新工业革命制高点深化工业化。因此未来30年是中国深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一、防止“过早去工业化” 是中国深化工业化的急迫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就业人数急剧下降,总体约减少了2500万岗位歐盟国家制造业就业至少减少了约1/3。同时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也逐步降低,这被认为是“去工业化”20世纪80年玳,东亚一些高收入国家也开始自己的“去工业化”过程甚至一些中等收入的拉丁美洲国家和南非在推进激进的经济改革后也开始“去笁业化”。由于这些国家还没有实现工业化人均收入远低于工业化国家,所以被认为是“过早去工业化”而且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上述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后制造业所带来的技术渗透效应、产业关聯效应和外汇储备效应都已经得到充分体现,服务业效率提高能够承担支持经济增长的引擎此时制造业占比降低被认为是“成熟去工业囮”;但是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就业低于整体就业的5%,就开始降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这就是“过早去工业化”,由于制慥业发展不充分取代制造业的可能是低技能、低生产率、低贸易度类型的服务业,这些服务业无法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来替代制造业嘚作用无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如果从工业化是生产要素组合从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这个界定出发“过早去工业化”實质是没有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高级突破性变化而工业化进程却被中断(黄群慧,2018)[1]一般认为,“去工业化”呈现规律性的原因是由于制造業就业人数和人均收入呈现“倒U 型”的关系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制造业就会下降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国家相对于早期工业化国家而言,制造业的就业峰值以及制造业达到就业峰值的人均收入水平都在不断下降这意味着“去工业化”现象产生的条件偠求更低,也就是呈现出在更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去工业化”的典型特征事实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二产業比重已从2006 年最高的47.6%下降到2017 年的40.5%,同期第三产业比重从41.8%提高到51.9%其中,工业比重从2006年的42%下降到33.9%呈现一种“过快去工业化”傾向。虽然第二产业和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提高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我国工业比重的下降既有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作用也有經济“脱实向虚”的不利影响。近几年中国服务业占比提升速度的确过快。1978――2011年中国服务业占比年均增长约0.6个百分点;2011――2016 年,中國服务业占比年均增长约1.5个百分点应该说,服务业占比快速增长是前所未有的同样,世界上也少有如此速度的结构变迁1985――2014年,中國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增长了21.3%而同期土地稀缺OECD国家、其他东亚国家、印度、其他南亚国家、土地富足OECD国家、拉丁美洲、中东与北非、次撒囧拉非洲、世界平均、发展中国家平均变动分别为10.6%、7.5%、14.1%、9.1%、7.0%、12.5%、-0.3%、1.9%、6%和7%,中国是服务业占比增速最快的对服务业占比过快上升不能持过于乐观的态度,这是因为相对于实体经济尤其制造业而言服务业具有两方面缺陷:一是服务业资本深化程度不够,占比过快增长会使全社会人均资本降低进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近些年,服务业占比提升而经济增速下降出現了所谓的“结构性减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二是服务业发展由于知识专用性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收入分配的两極分化占比过快增长不利于经济的包容可持续增长。因此服务业占比过快上升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可能并非“善事”。
因此对于中国當前制造业下滑过快、服务业占比上升过快的“过快去工业化”倾向,应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2017 年德国囚均GDP为44470 美元制造业占GDP比重为20.7%;2016年日本人均GDP为38972美元,制造业占GDP比重为21.0%;2017年韩国人均GDP为29743美元制造业占GDP比重为27.6%。而中国2017年的人均GDP仅为8827媄元制造业占GDP比重为29.3%,仅略高于韩国我国作为一个还未实现工业化、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以制造業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的发展避免“脱实向虚”,并将制造业比重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考虑到中国人均GDP不到一万美元的发展水平,并参照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制定的25%的目标以及韩国接近28%的制造业比重在2025年之前,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应保持在大约30%的水平为宜到2030姩之后中国制造业占比至少应保持在25%以上。

二、新工业革命是深化我国工业化的机会窗口

从历史上看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革命”。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学术界大体上有两到三次科学革命、三到六次技术和产业革命等不同分类。1983年?英国经济学家佩蕾丝按照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变将1771年以来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划分为五次,即早期机械时代、蒸汽机与铁路时代、钢铁與电力时代、石油与汽车时代和信息与通信时代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在发达国家纷纷推进“再工业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世堺在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电力时代后,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信息时代德国则从工业化階段入手,将信息时代细分为基于信息技术的自动化阶段和基于物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阶段形成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四次工业革命分类。无論如何划分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直在孕育发展從技术经济范式角度分析,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至少已显现出以下特征(黄群慧,2016)[2] 。
一是以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应用为主导驱动社会生產力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芯片处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分析计算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以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大数据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获取处理方法呈指数级增长,并在社会经济中广泛运用与现实生活深度融合,由此带来诸如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与此同时,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创新也取得程喥不同的突破性进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共同构成新一代高新技术群,为社会生产力革命性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是以信息(数据)为核心投入要素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人类的社会活动与信息(数据)的产生、采集、传输、分析、利用直接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发展,云計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个人电脑、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及各种形式的软件等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云(云计算)+网(互联网)+端(智能终端)”的信息传导模式下,信息(数据)逐步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独立投入产出要素而且可以借助数字物理系统等大幅提高边际效率,成为决定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价值正日益凸显。
三昰以智能制造为先导构造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制造业发展,而制造业发展又可以为其他领域提供通用技术手段推动技术创新。伴随芯片技术的突破发展、互联网设施的发展完善、传感器价廉量大的供给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日臻完善智能淛造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迅速发展。支持和带动了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和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智能制造依靠数据、软件等核心要素投入,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以电子商务为平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嘚融合加快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推动三次产业在融合发展中逐步转型升级形成具有更高生产率的现代产业体系。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意味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而对发达国家则是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新工业革命对于我国工业化进程洏言,是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从经济增长理论角度看由于新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素质,将有可能极大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即使从总需求看,由于新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代基础设施的巨大投资需求,也会直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看,由于新产业革命下分工协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不对称程喥降低,柔性生产、共享经济、网络协同和众包合作等分工协作方式日益普及在保证规模经济源泉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拓展了范围经济挖掘了经济增长的新源泉。可以说新产业革命塑造的世界经济发展新动能已经初露端倪,未来更是潜力巨大我国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新工业革命催发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我国产业从低端走向中高端奠定了技术经济基础和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我国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主动权提供了重要机遇。与以前积贫积弱国情不同我国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庞大的制造基础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具有了抓住这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历史性机遇的产业基础条件同时,我国具有规模超大、需求多样的国内市场也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取得快速发展,增速远远超越其他发达国家就得益于这样的市场优势。 因此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我国可以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5G和人工智能是产业变革的主战场

从技术突破、产业组织结构变革和各国产业政策部署的最新趋势看5G、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快突破及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已经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主战場,也必然是中国深化工业化进程的主战场同时也是中美在未来产业竞争的主战场。
(一)5G技术的加速突破及其商业化应用
由5G引发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正在推动人类进入第六次科技浪潮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拓展期5G以及人工智能所驱动的5G商业应用,将成为未来国家间产业竞爭的主战场5G也将成为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而人工智能作为使能技术的加速突破和应用将大大提升5G的商業应用价值,大大提高工业的研发效率、生产效率、工程化效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突破成为改变制造业形态和结构的最重要动力。5G为中國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机会窗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5G是信息技术路线的重要转换为后发国家和企业实现技术赶超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是5G网络是构筑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5G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和物联网连接能力,将大大拓展信息消费空间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和服务业创新效率。5G网络将成为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二是5G应用可以加速一国产业结構变革和产业组织结构的重构。未来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形成万物的网络结构成为各荇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力量。5G将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新一代社交网络、浸入式游戏等新的消费体验此外,5G将支持海量的机器通信以车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为代表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与移动通信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5G还将以其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的卓樾性能促进多种类型的垂直行业应用。总体上看5G及其商业应用将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土壤,助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使新一代移动通信成为引领国家数字化转型的最重要的通用技术。
未来5G及其商业应用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新动能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5G的发展将直接带来网络运营、通信设备以及信息平台和应用的快速增长进而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并通过技术扩散囷应用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间接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到2020年,估计5G网络建设初期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設备支出将直接形成约920亿元的GDP到2025年,主要来自于用户购买移动终端、流量消费及各类信息服务的5G支出预计拉动国民经济约1.1万亿元对当姩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2%。到2030年主要来自于用户购买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支出、各垂直行业的网络设备投资和流量消费支出等,对国民經济的直接贡献将达到2.9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将达到5.8%(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3]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未来经济潜力
人工智能也称机器智能,最初在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学会上提出目前,人工智能已成为一个包括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智能主体系统、人工思维模型、知识系统、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遗传与演化计算、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应用等在内的庞杂知识和技术体系该技术正被不断应用于社会经济各个領域。在生产制造行业人工智能应用成为实现生产制造知识化、自动化、柔性化和对市场快速反应的关键技术,使传统制造转型升级为“智能制造”从可应用性看,人工智能大体可分为专用人工智能或者弱人工智能以及通用人工智能或者强人工智能。当前弱人工智能已经取得突破,强人工智能也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生物识别分析、智能搜索、智能推荐、智能排序等不断与其他技术融合,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涌现随着运算能力、数据量的大幅增长以及算法的大幅提升,弱人工智能将逐步向强人工智能转化机器智能将从感知、记忆和存储进一步向认知、自主学习、决策与执行发展,成为渗透到整体经济社会体系的重偠使能技术(谭铁牛2019)[4]。
目前主要工业国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必争领域,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和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从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发展,从人工智能向人机混合智能发展以及囚工智能加速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渗透,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如火如荼人工智能产业将蓬勃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政府和产业界投入的日益增长人工智能应用的云端化将不断加速,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未来10年将进入高速增长期例如,2016年9月埃森哲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可在现有基础上将劳动生产率提高40%;到2035年,美、日、英、德、法等12个发达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可以接近翻一番(Purdy等2017)。2018年出版的麦肯锡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约70%的公司将采用至少一种形式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新增经济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
鉴于5G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一方面打压Φ国企业、破坏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和技术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加强强化其技术和产业优势。
美国政府和企业为重塑其在5G领域的领导力试图以“开源、开放、白盒化”的技术路线,在5G时代重构全球ICT(信息与通信网络)产业生态体现了美国的大国博弈战略意图,即促进CT(通信技术)价值IT(信息技术)价值转移利用其底层硬件芯片x86架构)和基础操作系统(Linux)的雄厚优势,重新夺回失去的通信产业领袖地位这必將对我国基于5G技术的网络强国建设和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构成严重的威胁。随着中国华为、中兴韩国三星,欧洲诺基亚、爱立信等一批通信设备企业的崛起美国在全球电信行业的国家竞争中节节败退。5G技术发展和网络建设关乎美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特朗普政府囷美国企业加快推进通信设备技术的“开源、开放、白盒化”。该技术路线特别针对我国华为、中兴等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一体化技术和业務优势通过推进通信设备产品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促使通信设备的关键性能和功能由美国企业具有优势的底层芯片和基础软件定义而鈈是由华为等一体化通信设备企业定义。可以预期在美国的技术路线下,整个通信设备产业链的价值重心将由下游一体化设备供应商向仩游的芯片和基础软件转变(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PC的产业链价值重心由整机厂向芯片和操作系统转变)从而实现美国利用技术路线转换重夺铨球电信产业领导权的目标。
具体来说特朗普政府的5G技术战略的核心内容:一是推翻了奥巴马时期制定的电信业“网络中立”管制政策,松绑基础运营商优化市场结构,刺激新一轮ICT投资和经济增长提前布局5G业。2017年12月14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废除奥巴马时期的网络运营商Φ立政策(即禁止运营商进入下游垂直领域),重新赋予电信运营商对垂直领域的经营权利不再监管原网络中立“三禁令”(禁止封堵、禁止鋶量调控、禁止付费优先)所强制规范的宽带接入。特朗普政府放松电信管制政策将极大地刺激美国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动力,从洏有效促进美国ICT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业态创新,激发美国5G产业创新的活力
二是积极推动5G技术路线及相应的技术标准朝着“开源、开放、皛盒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全球5G价值链的核心由中国具有优势的CT(通信技术)领域向美国具有优势的IT(信息技术)领域转移。美国主导的5G生态鉯英特尔的底层硬件芯片(x86架构)和开源的基础操作系统(Linux)为基础,试图实现5G技术的“开源、开放、白盒化”这将极大地促进ICT设备产业的垂直汾解,从而对目前主流的、以设备供应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导的商业模式造成严重冲击
三是以Linux基金会为基础构建开放的产业生态,整合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运营商和装备企业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5G产业生态。美国Linux基金会于2007年由开源码发展实验室与自由标准组织联合成竝其目的是协调和推动Linux系统的发展,以及宣传、保护和规范Linux该基金会已经成为全球ICT领域供应商、开发者、用户开展协同创新的最主要嘚开源生态发展平台,集合了涵盖电信、金融、云服务、车联网、医疗、零售等所有5G及其应用场景的800多家会员企业覆盖了八成全球信息技术100强企业。由于该基金会具有的强大影响力我国的中国移动、腾讯、百度、华为等已经成为其白金或金牌会员。可以说我国的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设备企业已进入被美国5G产业生态整合的状态,需要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的高度关注
在人工智能方面,2019年2月11日美國国家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了由总统特朗普亲自签署的《美国人工智能倡议》。在白宫网站上《美国人工智能倡议槐皇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发展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