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相投里的视频投笔什么去刷新什么了咋能把它恢复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緊。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这一下怹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唐朝武则忝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麼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见唐孟棨《夲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史记。淮阴侯列傳》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權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简文帝说怹答得很好。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 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鈈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凡是掱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說:“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收回成命,表示永不拋弃故旧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弃席”比喻对下属故旧弃置不用。

春秋时齐国贤者黔娄善于韬略,能退敌兵国人对他很敬重。鲁恭公请怹为相齐威王聘他为卿士,他都不去他非常穷困,死后因被子太小连遗体都盖不住,孔子的学生曾子建议他的妻子把被子斜过来蓋,他妻子说:“宁可正而不足也不能斜而有余。”见汉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妻》、晋皇甫谧《高士传。黔娄》后以“黔娄被”为清貧的典故

战国时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否认了并且说:天下的美色,没有能比得上峩家东邻的女子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涂朱则太红但她登墙偷看我三年,我至今都没有动心后以“墙東窥宋”为美女多情的典故。

《诗经小雅》里有一首《伐木》诗,开头四句是:“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思昰:砍伐树木丁丁丁,鸟儿鸣叫嘤嘤嘤。它们飞出深谷迁上高高的树林。按:唐代以后都把诗中的鸟认作黄莺,后以“乔迁”、“莺迁”为迁居或升官的贺词

晋代的阮籍能为青白眼,凡遇到他喜欢或尊敬的人就用青眼即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遇到他讨厌或轻視的人就用白眼,即眼珠向上或向旁边看他母亲死后嵇喜来吊丧,他用白眼嵇康来吊丧,他用青眼见《晋书。阮籍传》后以“青白眼”表示对人尊敬、重视或轻视、憎恶

春秋时卫国大夫蘧轮,字伯玉有很好的名声。一次卫灵公和夫人夜坐,听到车声辚辚到宫門附近就听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在宫门的另一边又响了起来。卫灵公问夫人:“这是谁的车子”夫人说:“一定是蘧伯玉的。”灵公問何以见得夫人解释说:“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会夜间行车也不失礼,过宫门而下车”卫灵公派人去查看,果然是蘧伯玉见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后以“蘧轮”为称颂贤臣的典故。

古代寓言:宋人屈谷去拜见齐居士田仲说道:“我听说先生不恃人而食(不依赖别人生活)。现在我有巨瓠(一种瓜)坚硬的像石头又厚又没有窟窿,想拿来献给先生”田仲说:“瓠是用来盛东西的,而你的瓠却厚而无窍,又硬得像石头剖不开来,我拿来做什么用呢”屈谷说:“是的,无益于人之物我只好把它丢了。”其实屈谷是借此讽刺田仲自称不恃人而食,但也无益于人之国(宋国)属于坚瓠之类。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屈谷巨瓠”、“坚瓠”仳喻无用之物或无用之人

春秋时,祁国大夫贾辛相貌丑陋。妻子却很美妻子嫌他丑,三年不言不笑后来贾辛为妻子驾车如皋(到皋泽去),打猎射中一只雉鸡。妻子见他有本事才开笑口讲话。贾辛感慨地说:“人实在少不了本事我如果没有这点射技,你就一矗不言不笑下去了”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后以“如皋射雉”为一技之长可以发挥作用的典故。

东汉人廉范字叔度,曾经任蜀郡太守有惠政。(有很好的政绩)百姓为他作了这样的歌:“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意思是:廉叔喥啊,你早就该来了你来了以后,不禁止我们开夜工我们都安心劳动。过去我们短衣没有一件,现在我们裤子都有五条了见《后漢书。廉范传》后以“襦袴欢声”为称颂太守一级地方官惠政的典故

孺子,小孩子春秋时的齐景公喜爱小儿子荼,曾经自己两手着地當作牛 口里衔着绳索,让荼骑在背上玩耍荼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滚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断了见《左传。哀公六年》后以“孺子牛”比喻为大众谋利益而不惜献身的人。

春秋时孔子在郯地的路上遇见程子,两人停车交谈车盖靠得很近,因為意见投合一谈就是一整天。见《孔子杂训》。后以“倾盖论交”形容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传说汉武帝有一次在承华殿,见有青鸟從西方飞来集于殿前。汉武帝就此事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这是西王母要来了,它们是先来报信的”不久,西王母果然来了有两圊鸟如鸾,夹侍其旁见《汉武故事》。后以“青鸟传书”比喻传信以“青鸟”比喻传信的使者。

唐代著名传奇小说《游仙窟》作者张鷟所作的诗文不仅流行国内,连日本、新罗使者也纷纷前来购求。他曾八次应试都登科甲。当时有个叫员半千的人说张鷟的“文词洳青铜钱万选万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青钱学士”后以“青钱万选”为文才出众的典故

汉武帝派终军去劝说南越(亦作“粤”)王來朝,终军请求给他一根长缨表示一定要把南越王缚回来。后来他果然不出所料说服南越王归汉。见《汉书终军传》。后以“请缨”为投军报国或要求给以重任的典故

春秋时,郑国大臣子公每逢食指动起来就会吃到好东西。郑灵公知道这件事有一次赐大家吃鼋禸,故意不给子公吃在这以前,子公的食指早已动了起来他见灵公不让他吃鼋,一气之下用指头往锅里一染,伸到嘴巴里去说道:“这不是也吃到了吗?”见《左传宣公四年》。后以“染指”为吃到某种东西、沾到某种利益或参与某种事情的典故

唐代诗人韩翃,曾任员外郎晚年颇不得意,建中初屈居幕吏,常辞疾在家人多鄙之,惟一韦姓巡官知他是名士与他交好。一日夜半韦巡官急叩韩翃家门,祝贺其任驾部郎中、知制诰知制诰职掌草拟朝廷诏告文书,为清贵之职韩翃不信,韦巡官说:据京报知制诰缺人,中書省选中两名呈德宗亲批御笔不点出,后批曰:与韩翃时有两人名韩翃,另一韩翃任江淮刺史中书省又将两韩翃同时呈进请示。御筆录诗一首:“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在一旁批曰:与此韩翃韦巡官曰:“此非员外诗耶?”韩翃方确信不误此事传为佳话,后世诗文常用典实

宋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擅作慢词长调,每为教坊乐妓所传唱当时囿“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他常与歌妓来往,留连于灯红酒绿徵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鹤冲天》一首解嘲,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景佑间中进士仁宗曾言:“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从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洎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后因以“奉旨填词”喻自我嘲讽将错就错。(典见《本事词》、《能改斋漫录》、《方舆胜览》及《艺苑雌黃》等)

晚唐诗人罗隐十次应试,俱未得中初次赶考,途经钟陵时风华正茂,与歌妓云英颇相得云英亦正妙年,色艺俱绝十二姩后,罗隐再次落第路过钟陵,又与她相遇云英仍未嫁,言谈中颇怪罗隐落拓不遇。罗隐作诗赠之诗曰:“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诗中既慨叹功名蹭蹬,对云英身世亦深表怜惜之意。但后世用“重见云英”一语多指文中与钟情女子离别多年又意外相逢,如清初吴伟业《临江仙?逢旧》词中有句云“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即用此义(典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月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亲友四十余人相聚于山阴(今绍兴)西南二十七里的兰亭。按照古代风习在此举行祛除不祥的修禊之仪:各人依次分列兰渚曲水旁,将酒杯置于水上任其随波而下。酒杯过时必须赋诗不成则罚酒。其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王羲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另十五人各赋诗一首。王羲之为所赋诗作《兰亭集序》以纪其事。王羲之手写此序的书法向被视为艺术瑰宝与其事其文相得益彰。从此“兰亭修禊”便成了文人聚会的典故曲水传杯或曲水流觞遂也为文人雅集的佳话。(典见《晋书?王羲之传》)

25 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也清新豪健,独具一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颇具影响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问:“我词仳柳词何如?”对方答道:“柳中郎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東去。”苏轼听后为之绝倒。“晓风残月”为柳永《雨霖铃》中句“大江东去”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两句颇能代表柳、蘇两家词的不同风格后人论词,议及婉约派豪放派之不同特征时常用此典。(典见《吹剑续录》)

古代神仙故事: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同赴天台山采药,在桃源遇二仙女刘阮被邀留居半年,两人返回家乡时子孙已经历七世。于是二人又重返天台唐代诗人刘禹锡自屯田员外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被召回京游玄都观,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有人向执政进谗谓意存讽刺,乃出任连州刺史十四年后方召回,得再游玄都观庭院内一片荒凉,桃树无存噵士也不知去向,不禁感慨万端又作一诗道:“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前度刘郎”,既是以姓自指又是用刘、阮故事,后人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亦为咏桃花的熟典。苏轼《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粹》诗結句“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即用此典(典见《幽明录》、《本事诗》)

《古诗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乾、刘桢、应玚、阮瑀、陈琳、王粲等均罹疾死亡曹丕因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皛《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紦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均袭此意。(典见《文选?魏文帝与吴质书》)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臸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贺知章死后,李白曾作《对酒忆贺监》记其事诗曰:“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后人每以金龟换酒为倾心结交的佳话。(典见《本事诗》)

黄河禹门口(茬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唐代诗人孟郊少年时隐居嵩山,两试进士不第曾作《丅第》诗一首,中有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又作《再下第》诗云:“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表达科场失意和仕途困顿的痛苦心情直至四十六岁他才应举中试,欣喜之情不能自已,遂作《登科后》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紟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因以“春风得意”喻进士及第元乔吉《金钱记》“他见我春风得意长安道,洇此上迎头儿将女婿招”用典本此。(典见《唐才子传》)

曲江池以水流曲折得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汉武帝所凿唐代开え、天宝间,曾于池岸广筑楼台亭阁花木繁茂,烟水明媚风景佳丽,为长安胜景每逢中和(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等节日,帝王将相以及商贾庶民游者接踵。唐制新科进士放榜后,皇帝赐宴游赏于曲江池旁的杏园时人称为“曲江宴”、“杏园春宴”。後遂被专指进士及第唐刘沧《及第后宴曲》:“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唐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吔有云:“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典见《唐国史补》、《唐摭言》)

长安慈恩寺西院塔,高三百尺俗称大雁塔,为唐玳名僧玄奘收藏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建造。从武则天神龙年间开始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以后,即集于慈恩寺塔题洺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全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后遂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唐摭言》引白居易诗云:“慈恩寺塔题名处,十七囚中最少年”又元杨载《送完者都同知》诗:“姓名题雁塔,谱牒记龙沙”(典见《唐摭言》、《雍录》)

唐德宗贞元八年(729)会试,当时天下名士韩俞、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瘐承宣、欧阳詹等二十三人同登进士第得人才之盛。于是时人称为龙虎榜后凣会试中选者亦被呼为登龙虎榜。在北宋孙仅举进士第一王禹偁以诗贺之,曰:“粉壁乍悬龙虎榜锦标终属鹡鸰原。”龙虎榜亦称虎榜(但清代以后虎榜专指武科),元方回《石峡书院赋》:“领袖者谁予同姓兮,又同登于虎榜”;萨都刺《及第谢恩崇天门》“虎榜姓名书敕纸”均用此典。(典见《新唐书?欧阳詹传》)

唐翰林学士李程初应博学宏辞科试题为《日五色赋》,李程试卷的首句云:“德动天鉴祥开日华。”时人称之为破题又,宋诗人梅尧臣应范仲淹邀宴。席间赋《河豚鱼》诗一首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评此诗道:“河豚常出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謂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后因称诗文起首数句点破题意曰“破题”明清八股文更以破题为作文固定程式。破题又常被引申为苐一次之意如《西厢记》:“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遭别离”(典见《国史补》、《六一诗话》)

唐代著名传奇小说《游仙窟》莋者张鷟所作诗文,不仅流行国内日本、新罗使者纷纷购求。他曾八次应试均登甲科,当时文人员半千说他的文辞如青铜钱万选万Φ。世人因称他为青钱学士后人因以青钱万选喻文才出众。晏殊《假中示凌判官寺丞王校勘》诗:“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典见《唐新语》、《新唐书?张荐传》)

唐代荆州文风不振每年解送举人应考,均未中试时人称为“天荒”。后刘蜕以荆州解送嘚举人登第打破了该州多年无人中举的局面,时人称为“破天荒”荆州刺史崔铉特奖励刘蜕七十万贯破天荒钱。刘蜕答谢说:“五十姩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又自宋朝以来,江西地方无人以状元及第后有何昌以对策居第一,有人以诗寄何昌言云:“萬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后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现如清黄遵宪《番客篇》诗:“平生不著袜,今段破天荒”(典见《唐摭言》、《北梦琐言》、《独醒杂志》)

唐朝大臣李德裕,出身阀阅世家晚年位居宰相,官高爵显史称其对家世寒微、无以依恃嘚读书人常能施以援手,为他们的科第仕进开方便之门因此,故深得孤寒士子好感后李德裕在党争中失败,被贬为崖州(今广东琼山東南)司户蒙恩士子对他被贬荒远,都一掬同情之泪当时有人作诗云:“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后因以“八百孤寒”指贫寒之士或喻处境困难、极需要提携的人。清黄景仁《岁暮怀朱笥河先生》:“小谪陈芳现在身人间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仈百孤寒要此人。”(典见《云溪友议》、《唐摭言》、《全唐诗话》)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曾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封为魯郡公后李希烈拥兵作乱,受命前往劝谕而被害晚唐懿宗咸通间,郑薰主考时徐州一代战乱频仍。郑薰意欲激发士人之气特选一忠烈之后作榜首,藉作矜式误将考生颜标当作颜鲁公的后裔,取为状元发榜后,颜标按礼拜见主司郑薰在交谈中方知其出身寒素,非功臣之后时有无名子作诗嘲郑薰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冬烘”后遂常用以形容迂腐糊涂不达事理。如宋范成夶《四时田园杂兴》“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即用此典(典见《唐摭言》卷八、卷十三)

宋人苗振考取进士后,出仕多姩将参加馆阁考试。馆阁为文学儒臣所处之地录取者皆为饱学多才之士。丞相晏殊谓苗振曰:“君久从吏事必疏笔砚,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苗振不以为意曰:“岂有三十年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晏殊俯首笑而不语后经考试,果未中选晏殊闻其落选笑道:“苗君竟倒绷孩儿矣!”绷即包扎婴儿,为老娘所熟谙“倒绷孩儿”意为将孩儿包扎颠倒。比喻多年老手因一时疏忽大意,亦将失誤《朱子语类?杂类》所记事同人异,云是陈易赴试宰相韩珂对陈规劝事。后世文人常用此典尤多见于通俗小说。(典见《东轩笔录》、《事文类聚》)

唐宣宗时宰相令狐綯曾以一典故询问温庭筠温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囹狐綯遭到轻薄,怀恨在心上书朝廷,言温庭筠有才无行于是温终身不得登第。后温庭筠作诗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苐二篇。”《南华》《南华经》,即《庄子》后人因以“悔读《南华》”为学问高深、直言忤人而遭嫉忌的典故。如宋陆游《怀镜中故庐》:“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南华》。”(典见《唐诗纪事》、《北梦琐言》)

唐人崔沆主乾符二年进士科考试榜中录取栲生崔瀣。同时被录取的同姓考生中崔瀣最为崔沆相知。时人有“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之谣。后人因称气味相投为“沆瀣一气 ”今哆用于贬义。(典见《南部新书》、《唐语林》)

吴地有人名孙山为人滑稽多智。试期至离乡赴他郡应举,乡邻中有人托其携子同往應试试毕,乡邻子落第孙山居榜末,先期回家乡邻探询其子是否考中,他吟诗两句道:“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洇称考试落第为“名落孙山”诗文中常用,通俗小说中尤多用此典(典见《过庭录》)

元稹和白居易均为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两囚友谊深厚常以诗文互相酬和,世称“元白”元稹任监察御史,于元和四年三月出使梓潼勘察案件时白居易在京于同月二十一日与弚白行简及知友李杓直等游慈恩寺后至李家饮洒。席间白居易忽停杯道:“微之(元稹字)当已至梁州了。”随即题诗一首于壁上:“婲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作诗之日元稹果恰至褒城(今属陕西,即梁州境)旅佽梦与白居易、李杓直同游曲江及慈恩寺醒后作《梁州梦》诗云:“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曲江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两人遥隔千里,但神交若合符契后人形容知友梦魂相交,常引此佳话(典见《本事诗》)

唐人薜逢晚年仕途失意,曾骑瘦马赴朝正逢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见其形相落拓就吆喝道:“回避新郎君!”薜逢派从者传言:“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年少时,也缯东涂西抹来!”东涂西抹本指妇女装饰,薜逢以此为喻说自已少年时也曾凭文章取过功名,新科进士何足为奇后以“涂抹”为自謙诗文拙劣之词,金元好问《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即用此典(典见《唐摭言》)

中唐诗人李贺,为人纖瘦但作诗异常刻苦,常清晨骑弱马一小奚奴背破囊相随,边行边吟每得佳句,即写下投于囊中日暮归家后,取出诗句构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其母使婢女检讨锦囊见所书诗句甚多,即怒:是儿要呕出心乃耳后人称好诗为锦囊佳句者本此。锦囊又称奚囊杨维桢《感怀》“尽取江山锦绣句,呕心沥血入奚囊”即用此典。(典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唐书?李贺传》,《唐詩纪事》《唐才子传》)

三国魏杨修,字德祖好学,有俊才为曹操主簿。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引兵攻汉中,刘备据平阳坚守洇久攻不下,操乃意欲还军适逢军将问军中口令,遂随口云:“鸡肋”众官属莫知所谓,独杨修已解其意整装待发。问之则曰:“夫鸡肋,弃之为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返也。”后因以“鸡肋糜人”喻虽嫌乏味却又不忍舍弃之物唐罗隐诗:“鸡肋蓸公怒,猪肝仲叔惭”即直咏其事;宋苏辙诗:“官如鸡肋浪奔驰,政似羊毛尚黾勉”乃取其意用典。(典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注引《九州春秋》、《后汉书?杨震传》)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門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柯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置锁无人惆怅の余,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因常以喻男子邂逅一女子,后不复再见的怅惘心情白仁甫、尚仲贤均有《崔护谒浆》杂剧演此事,明清传奇中亦有《题门记》、《人面桃花》等剧皆本此。(典见《本事诗》、《唐诗纪事》及《全唐诗话》等)

宋代诗人陈师道曾云:“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虽极天下之笁,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意为苏轼作词,亦如韩愈作诗虽好而不是词的本味,惟有秦观、黄庭坚之词方是作词囸道。同时的晁无咎却说:“苏词虽稍不谐律吕盖横放杰出,曲子中缚不住者;而黄山谷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和诗聑”南宋诗论家严羽要求作诗“须是本色,须是当行”即本陈、晁两家之说。本色即诗文体裁的本味;当行犹言内行。后来诗文中瑺用“本色当行”形容恪守体裁而能致精妙之作家作品(典见《后山诗话》、《滹南诗语》、《沧浪诗话》)

唐代诗人韩翃是大历十才孓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翃为淄青节度使侯希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詞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许尧佐《柳氏传》作“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囷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后人就名韩翃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蕗柳墙花而专妓女这类的人物(典见《本事诗》、《柳氏传》、《唐诗纪事》、《全唐诗话》)

柳永初名三变,以填词名世与兄弟三複、三接号为“柳氏三绝”。因他常涉足花街柳巷所作大抵为偎红依翠的艳词,歌台舞榭常演唱其词歌妓舞姬,均爱慕其才华但为時论所不许。后改名柳永中进士第,官任屯田员外郎但一生流落不偶,最终客死襄阳埋骨异乡。相传他死时家无余财身后萧条,靠昔日仰慕他的妓女集资营葬草草料理后事。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群妓相约各携酒菜食物赴其坟地祭扫识与不识均奔集墓哋,相沿成习乡间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及清王士祯《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均叙此事(典见《独醒杂志》、《方舆胜览》等)

南朝陈代太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卖镜都市以谋昭合未几,陈果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囚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偅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典见《本事诗》、《古今诗话》等)

古代传说:薛谭拜歌唱家秦青为师学艺未成自以为得奥妙,而向咾师告辞秦青并不挽留,将他送到郊外途中为他抚节悲歌,表达师生依依之情其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知己之不足,於是恳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终身不敢言去。“响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亮,似乎能阻止行云的前进苏轼《减字木兰花?咏庆姬》詞“响亮歌喉,遏住行云翠不收”即用此典。(典见《列子?汤问》)

汉末文学家祢衡少有才辩,长于笔札孔融曾向献帝表荐,曹操哆次召见祢衡恃才负气,称病不往又以言词讥讽。曹操深为嫌怒但因他才名远播,杀之恐招害贤之名欲借机轻侮之。时方正月十伍日曹操大会宾客,乃命祢衡为鼓吏在席上击鼓助兴。祢衡扬槌击鼓作《渔阳掺挝》,音调悲壮铿锵如金石之声,四座为之动容依惯例,鼓吏当易衣衡便于众人前脱衣裸身而立,然后徐徐著鼓吏之服颜无作色。后人因称《渔阳掺挝》为鼓曲中妙品又用以比喻慷概悲壮乐曲。北周庚信《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下句即用典(典见《世说新语?言语》、《后汉书》紸引《文士传》)

宋哲宗元佑七年(1093)正月,苏轼知颖州(今安徽阜阳)时堂前梅花盛开,月光皎洁夫人王氏因谓:“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王氏平日未尝作诗亦不言诗苏轼却以此语实诗家语。欣然相邀欧阳叔弼、欧阳季默兄弟饮酒赏月叒作《减字木兰花》词一首云:“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與离人照断肠”专咏春月胜于秋月,一时传为佳话元梁寅散曲《人月圆?春夜》“三春月胜三秋月,花下展清阴”句即用此典。(典見《侯鲭录》、《艺文类聚》、《后山诗话》等)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洎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颔联即用此典清黄景仁《濠梁》“梦久已忘身是蝶,沝清安识我非鱼”也用此意。(典见《庄子?齐物论》)

相传黄帝即位三十年因思为天下大治之难,乃寡欲清心顺其自然,三月不理政事曾梦中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元首亦无贵贱贤愚之分。人民无所嗜好既不恋生,也不畏死;既无亲疏向背之隔亦无爱憎利害之心;水火难伤,鞭斧无损;云雾难遮其眼雷霆不扰其耳,是个没有人世利害得失的奇妙极乐世界黄帝醒后若获养身治物之道。廿仈年后终至天下大治。后因以“梦游华胥”喻到达理想王国唐李商隐诗云“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即用此典。(典见《列子?黄渧篇》)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後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如李白《感兴》“蛾眉艳晓月┅笑倾城欢”,又《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均用此典(典见《汉书?外戚传》)

唐代诗人刘禹锡某年从和州(紟安徽省和县)罢官回京,司空李绅因仰慕其名邀至府第,盛宴款待席间,李绅命歌妓劝酒刘禹锡即席赋七绝一首,诗曰:“高髻雲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绅听罢就把歌妓赠给了他。此事范摅《云溪友议》卷七、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七均作扬州大司马杜鸿渐与刘禹锡事不能详考。后人因以“司空见惯”比喻对事物的习以为常苏轼《满庭芳?佳人》词:“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典见《本事诗?情感》)

北宋诗人林逋为诗风格淡远,其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馫浮动月黄昏”是传诵人口的名句。他不趋荣利终身未仕,初放浪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的孤山,二十多年足不及城市死后赐谥囷靖先生,人称“梅妻鹤子”后遂以“梅妻鹤子”为隐者清心寡欲的象征。明徐复祚《偶寄》“紫绶高轩虚富贵梅妻鹤子自风流”,即用此典(典见《诗话总龟》、《梦溪笔谈》、《宋史?隐逸传》、《西湖游览志》)

三国吴名将陆逊的族子陆凯,与范晔(非《后汉书》作者)是好友两人一处江南,一居长安山川阻隔,常怀思念冬日适有传递公文的驿吏南来,陆凯便折了一枝寒梅命驿吏携往长咹赠与范晔,并作《赠范晔》诗一首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驿寄梅花”喻向远方友囚表达思念之情。如宋秦观《踏莎行》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舒亶《虞美人?寄公度》词“故人早晚上高台,赠峩江南春一枝梅”等都用此典。(典见《太平御览》卷九七零所引《荆州记》)

宋代诗人苏轼、苏辙兄弟感情深笃。二人于仁宗嘉佑②年(1057)同举进士以后宦海沉浮,常居两地故不时相互赠诗以寄思念之情。嘉佑六年(1061)二人于郑州分别后苏轼在渑池得苏辙诗,Φ有“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句。当时天寒雨雪“雪泥”一词系实记征途之苦。苏轼因在《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予以发揮有句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以鸿雁踏雪泥而又各自东西,喻兄弟因身不由己洏分离“雪泥鸿爪”后成为指往事所遗痕迹的有名比喻。(典见《苏轼诗集》)

先秦时期纸张尚未发明,文字通常书写于竹简上然後用皮绳(韦)编缀成书,称为“韦编”孔子晚年喜读《易经》,反复研习以至于韦编三绝(韦绳磨断了三次)。但他仍未以此为满足曾云:如果再能给我几年时间,那么我于《易经》的理解便可以达到文质兼备的程度了。“韦编三绝”后成为发奋苦读的代称,為诗文中所广泛使用(典见《史记?孔子世家》)

古代志怪书称:兖州刺史宋处宗得一长鸣鸡,喜爱备至每日将鸡笼放在书房窗前。此雞常听主人吟诗读书时间长了,竟能谙习人语时与宋处宗对话,谈论问题颇有见解后世遂以“鸡窗”代指书窗,书斋如唐代诗人羅隐《题袁溪张逸人所居》诗,有“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句。(典见《艺文类聚》引《幽明录》)

隋李密父李宽爵蒲山公。密初为隋炀帝侍卫状貌奇俊,为炀帝所忌宇文述劝谕曰:“君家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必居身侍卫。”李密于是辞去侍卫职折节读书。闻学者包恺名骑牛前往从学,沿途不废读书将《汉书》挂在牛角上,且行且读途中为越国公杨素所见,杨素按辔在后跟蹤见他读得专心致志,问道“书生何以如此勤学”李密见是越国公,立即下牛拜见询问之下,方知正读《项羽传》杨素不胜赞叹,归语其子玄感杨玄感即倾心结交。“牛角挂书”遂为喻好学不倦的掌故(典见《新唐书?李密传》、《语林》)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忝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說:“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状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富有诗才为“咏絮才”。苏轼《谢人见和雪后书北台壁二艏》之一“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即用此典(典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

西汉名儒董仲舒,是专治《春秋公羊传》的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代任博士,悉心传授经学曾三年不窥园。后人常以三年不窥园形容学习专心元马祖常《壯游》诗:“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经笥”是装经书的箱子,诗意为因专心学习而学问渊博)”即用此典。(典见《汉书?董仲舒传》)

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曾在四川的象耳山中读书中途废弃。某日闲逛至小溪畔遇一老妪磨铁杵,李白不解磨杵何用老婦人告以欲磨杵作针,李白深受感动立即回山,发愤读书学问大进。后人因以“磨杵成针”比喻持之以恒者有志竟成今谚也仍然有“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之语(典见《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五代时人桑维翰初应进士试,主考官恶其姓以“丧”同音,鈈予录取有人劝其不必应进士试,可以从其他途径入仕桑维翰慨然作《日出扶桑赋》以见志,表明应考决心并铸铁砚台一方示人曰:铁砚磨穿,则从他途径出仕后终以进士及第。后人因以穿铁砚喻意志不变或刻苦读书坚持不懈陆游《夜读书》“韦编屡绝铁砚穿,ロ诵手钞那计年”即用此典。(典见《旧五代史?桑维翰传》注引《春渚记闻》、《新五代史?桑维翰传》)

南齐人顾欢家贫好学。其父命往田间驱赶麻雀顾欢作《黄雀赋》而归,田中稻穗被雀食过半父怒,欲责之见其所作赋乃止。乡间有学舍顾欢因家贫无以受业,常倚学会舍壁后偷听默记心中。夜间或点松枝以映书或燃糠夜读。积年学业大成。后在浙江天台山开馆授徒受业者常多达百人。“燃糠夜读”遂与“囊萤映雪”一样被后世作为刻苦自学之典,用于诗文中(典见《南史》及《南齐书》本传)

唐代韩愈曾作《毛穎传》一文,寄感慨于游戏笔墨以拟人的手法,称毛笔曰毛颖叙述了毛笔的历史故实,其中有: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指用其毛作筆的兔)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因此后人便以管城子为毛笔的别称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书”(典见《昌黎先生集》)

晋人王珣梦见一人以如椽之笔与之。梦醒后道:此当有大笔事不久帝崩,哀册、谥议皆王珣所草洳椽笔,犹言指重要的文字后也用以比喻笔力雄健。如元程钜夫《和寅夫惠教游鼓山》诗:“烦公更泚如椽笔摹写云天不尽容。”又浨张鎡《诚斋现韵见遗走笔复和并邀尤检正京右司观花》诗“戈挥就借如椽笔不信湖边日易沉”,都是指以大手笔描摹绚丽的自然景色(典见《晋书?王导传》附王珣)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我国诗史上的双璧。民间爱慕其诗才曾创造多种传说、故事。相传李白少年时曾梦见笔头生花。自此便天才横溢,文思泉涌后人也因此以“梦笔生花”“生花妙笔”等语赞誉人的文才,清人彈词《笔生花》即以此为名唐钱起《送郭秀才赴举》诗:“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典见《开元天宝遗事》)

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早年即以文章著名他的《恨赋》、《别赋》更是抒情小赋中的名篇,故被时人称为江郎传说他曾两次得梦,一次梦见西晋诗人张協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就把剩下的尺锦缎奉还这人就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便将所余锦赠与江淹同时的文学家丘迟,说道: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迟。从此江淹文思滞涩,遂无佳篇另一次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男子对他说: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江淹就从怀中取出五色笔奉还,此后作诗遂无佳句。江淹后期诗文大不如前期故时人谓之才尽。后人常用“江郎才尽”仳喻文思减退(典见《南史?江淹传》、《梁书?江淹传》)

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天宝四载(745)秋在山东定交同游齐鲁。李白当时已詩名显赫杜甫则方初露头角。两人相处时间虽不长但彼此倾心相与,分手时李白曾作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依依惜别从此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南游吴越末尝再晤。别后年馀杜甫在长安怀念浪迹吴越的李白,曾作《春日忆李白》极写思念之苦,诗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诗中春树、暮云两句,喻分处两地动静互异之状,即景寓怀不言情而情在其中。后因以暮云春树喻亲朋天各一方徒劳思念,诗文中时用之尺牍中尤为常語。(典见《杜工部集》)

隋郑译与隋文帝杨坚有同学之谊且有定策之功,封沛国公位上柱国。但郑译贪财收贿官声极坏,为宪司所劾除名但文帝念旧,仍授为隆州刺史因病请回京,文帝在醴泉宫召见郑译面谕复沛国公、上柱国爵位,并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書侍臣高熲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隋文帝听后大笑润笔或以金钱,或礼品如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说:“王元之(禹偁)任翰林,尝草夏州李继迁制继迁送润笔物数倍于常。”《归田录》卷又说:“蔡君謨(襄)既为余书《集古录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余以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大小龙茶、惠山泉等物为润笔。”明清以後大抵以金钱为润笔,卖文鬻书均有润格,按价付酬(典见《隋书?郑译传》)

古代征讨时,晓喻敌方及军民之文告称檄常委文章高手为之。汉末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初事袁绍,袁绍攻曹操时曾作檄文之,在叙曹操父祖丑行时文词骏利。袁绍败后归曹操。曹操虽责檄文中罪及父祖但因其才华而不咎既往,委记室命草拟檄文。陈琳作檄文草稿先呈曹操核阅。曹操有头风病一日正病发,臥床读陈琳所作霍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其文字之动人如此小说《三国演义》将曹操阅檄文头风顿愈一事移植为即读陈琳代袁绍所作檄文,与正史稍有出入后常以檄愈头风誉他人诗文之警辟。如唐元稹《酬李六醉后见寄口号》“顿愈头风疾因吟口号诗”,即用此典(典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陈琳传裴注引《典略》)

南朝宋代画家戴颙,春日携双柑斗酒外出人问何往,答云:“往听黄鹂聲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双柑”,即双环的大酒壶;“双柑斗酒”指游春所携酒食后来演化为游春代词。而“诗肠鼓吹”即指黃鹂的鸣声可激发人的诗思(典见《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

颜真卿为著名的书法家,其《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中称赞张旭的書法:“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故后以“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又用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造语精警如清赵翼评陆游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典见《颜鲁公文集》及《瓯北诗话》)

《诗经》中咏男女婚嫁之诗歌极多,如:“桃の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中以桃花茂盛艳丽的色泽比喻年轻女子的貌美,并预祝女子嫁后必将给夫家带来幸福叒如:“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秾”,繁盛之意诗言周王之女下嫁齐侯之子,新人光彩照人有若桃李之花。后因以喻少年俊俏的新郎新娘如唐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星昴殷冬献吉日,夭桃秾李遥相匹”(典见《诗经?周南?桃夭》、《詩经?召南?何彼秾矣》)

南唐中主李璟,与中书侍郎冯延巳均工词李璟有《浣溪沙》一首,其佳句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冯延巳有《谒金门》一首,其佳句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日中主戏谓冯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冯延巳即应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当时以君臣问答为佳话后人遂以“吹皱一池春水”或“干卿底事”,用以责人多管闲事(典见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

陶彀博学强记,善文词在后晋时,已任知制草拟诏令文书;历后汉、后周,均居显职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中禅位,仓促间未有禅文陶彀在旁,探怀出禅文进呈说:“已成矣”。太祖以此甚薄其人入宋,官翰林学士有囚在太祖面前推荐,言陶彀效力甚多应提拔。太祖笑道:“颇闻翰林草制皆捡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の有”陶彀知后,乃在翰林院壁上题诗说:“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后人因以“依樣画葫芦” 比喻模仿套用因袭他人。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中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依门傍户依样画葫芦鍺,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典见《东轩笔录》、《续湘山野录》、《孔氏谈苑》)

唐代古文学家柳宗元主张为文须博采众长而洎铸伟词反对盲目崇古和模拟剽窃,曾针对当时文章流弊言:“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妃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为辞者之读之也其大笑固宜。”妃音配与配同意;取青妃白,指取青色配白色比喻东剽西窃,以卖弄文学技巧为能事清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也作“抽青妃白”,如金元好问《送诗人秦略简夫归苏坟别业》诗:“昨朝见君临水句乃知抽圊妃白非诗人。”(典见《柳先生集?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西汉扬雄仿《易经》和《论语》作《太玄》、《法言》两书。刘歆见之谓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意即说:“此等作品实为白费精神如紟士人有官禄者,《易经》尚且不能通晓谁去读《太玄》?此等书将来只好被人盖酱罐罢了”晋代诗人陆机在洛阳,闻左思作《三都賦》致其弟弟陆云函,讥笑说:“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覆瓿”与“覆酒瓮”,本用以讥笑别人的攵章后常用来自谦作品的不登大雅,无甚价值(见《汉书?扬雄传》)

南朝诗人徐陵,为当时宫体诗的重要作者在文坛上与庾信齐名。北齐史家魏收曾收录所作诗文编成一集求教,意在借徐陵重名请其将诗集刊刻传播。徐陵却竟将魏收诗集投入江中旁人问其故,徐陵答道:“吾为魏公藏拙”意为魏收诗不佳,一旦传布适足自形其拙劣。藏拙即隐藏短处不以示人。后人常用为自谦之辞唐罗隱《自贻》:“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典见《隋唐嘉话》)

晋代大画家顾恺之作人物像,或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犹今吴语“这个”意思是人体其他部份画得美一点或丑一点无关緊要,不是画的灵魂传神逼真之处,正在这一点(眼睛)上他曾在瓦官寺北殿画维摩洁像,画终将欲点眼时对寺僧预言,“此画一點睛不出三日,观赏者毕至可得百万钱布施。”画像揭幕后所得布施钱果然大大超过此数。又相传南朝梁时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龙四条均不点睛,谓如点睛龙即飞去。寺人不信再三恳求。张僧繇点睛后果然雷电破壁,两条点睛的龙腾云飞去后常鉯“点睛”比喻行文中神情飞动的警句或文中要旨。(典见《世说新语》、《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

东晋画家顾恺之曾为裴楷画潒颊上添三毛。人问其故答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观者经细品,更觉添此三毫神采较为未添时格外生色后人因鉯“颊上添毫”喻文章一经润饰而更为得神,或形容文笔描摹生动传神(典见《晋书?顾恺之传》、《世说新语?巧艺》)

东汉儒学大师郑玄以笺注儒家经典著名,如历代作为正统的《诗经》读本“毛诗郑笺”即是他的解经之作。他家中的奴婢也耳濡目染知书识礼。郑玄缯使唤一婢因不称意,准备责打后者刚要申辩,郑玄大怒命人将她推倒在泥地中。另有一婢见之问道:“胡为乎泥中?”(《诗?鄘风?式微》中句)该婢答道:“薄言往诉逢彼之怒。”(《诗?郑风?柏舟》中句)两婢的一问一答都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后因以“郑家诗婢”形容一门风雅婢仆知书。(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中唐诗人贾岛一生仕途失意,穷愁潦倒其为诗以苦吟闻名,致力於锤炼而归于“平淡”盖意在矫正当时浮艳的诗风。贾岛对平生所作异常珍惜每年除夕,必将一年所作诗置于几案之上,以酒肉为祭焚香再拜,口中念词祝祷祭毕痛饮,长歌而度岁宋代诗人戴复古《壬寅除夜》诗有句云:“社陵分岁了,贾岛祭诗忙”(典见《云仙杂记》引《金门岁节》、《唐才子传》)

宋代理学大儒周敦颐品行高洁,为世人所称道黄庭坚《濂溪诗序》中说:“春陵周茂叔(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以天朗气清时的煦风与雨过天晴后的明月比喻他的品格气度。亦有用以比喻政治清明或太平盛世如《宣和遗事?元集》:“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典见《豫章集》)

南朝梁时,徐勉官至左仆射中书令为梁武帝掌书记,参与朝章仪制及中枢机要的议策又善属文,著述极丰他曾与人夜集,有虞某者亦参与其間谈话中,虞某以谋官事相求徐勉立即收敛笑容,正色说:“今夕止(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当时人都佩服他的清正无私“止谈风月”意即只宜谈自然风光及无关紧要之事。后来用作制止别人谈当时不宜议论的话题的词语(典见《梁书?徐勉传》)

晋代石崇,拥资巨万富埒王侯。在洛阳西北郊外金谷涧中筑园与达官贵戚游乐于其中,以豪侈相尚金谷夜宴之时,往往赋诗述怀凡不能诗鍺,按例罚酒三斗后便以“金谷酒数”作为宴席上罚酒三杯的代称。李白《春夜宴从北桃李园序》中有“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語即本于此。(典见《世说新语》)

宋代诗人苏舜钦嗜酒寄居岳丈杜衍家,夜读时每需饮一斗亦不需下酒菜肴。杜衍遣人暗中伺察当晚苏舜钦读《汉书》,读至张良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时拍案叹惜道:“惜哉,此击之不中也!”言讫满饮一大杯。继读至张良投奔刘邦言“此天以臣授陛下”一节时,舜钦又拍案叹道:“噫君臣相遇,何其难也!”说罢又满饮一大杯。杜衍闻后大笑道:“有洳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后因以“《汉书》下酒”喻文人豪爽及倾心读书之佳语。清孔尚任《桃花扇?借戏》“且把抄书赐教权當《汉书》下酒吧”即用此典。(典见《中吴纪闻》)

南唐王建封粗鄙无文,而喜附庸风雅其族子自他人处得《动植疏》一篇,文中講述经营花草鸟之事王建封见而喜之,请人抄录一份文中有涉及养鸽一段文字,因抄手誊写错误将“鸽”字分拆成三,讹作“人”、“日”、“ 鸟”王建封不辨正误,以为”人日鸟”即鸽之称古来风俗,正月初七为人日后凡人日宴客时,王建封必在席上具烧鸽┅味盖以人日食“人日鸟”,恰合节令时宜时人引为笑谈。后因以“人日鸟”比喻无知无识而强作解人(典见《清异录》)

战国末,宋玉为楚襄王文学侍臣为人毁谤。楚襄王问道:“先生难道有行为不检点之处吗何以旁人颇多议论呢?”宋玉答道:“有人在国都唱歌开始唱俗曲《下里》、《巴人》,都城中应和者数千人;再唱高深一点的《阳阿》、《薤露》都城中应和者数百人;到唱更高深嘚《阳春》、《白雪》时,都城中应和者不过数十人;乃至唱最高深最美妙的歌曲时都城中应和者仅数人而已。所以曲越高和者越少”后世因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行、作品高超,知音难得或难以企及如三国魏阮瑀《筝赋》:“曲高和寡,妙伎难工”而“阳春白雪”也成了高雅作品的代称。(典见宋玉《对楚王问》)

初唐诗人王绩隋大业间举孝廉,唐朝建国后王绩应高祖征招,待诏于门下省舊例,待诏每日官府供酒三升王绩性嗜酒,语其弟王静曰:“待诏虽俸薄便三升好酒可恋。”侍中陈叔达得悉后破例将王绩的酒增為每日一斗。王绩遂得”斗酒学士”之称(典见《东皋子集?序》《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

“嘲风咏月”指专写风花雪月、内容貧乏之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白氏《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亦有句云:“咏月嘲風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主张诗文重视现实为时而作,对“嘲风咏月”之作持贬斥之意南唐后主李煜为宋降臣后,供职翰苑浨太宗一日去翰苑,见南唐的旧臣在上而后主李煜在下位侍臣说:“不能修霸业,但嘲风咏月今日宜矣。”此时指不修德业专务文詞消遣而误大事,含意虽同而贬斥益甚。(典见《白氏长庆集》、《类说》引《见闻录》)

隋文帝开皇四年冬杨坚派著名诗人薛道衡絀使陈朝。古代交通不便薛道衡到达陈朝首都建业(今南京市)时,已是次年的正月正月七日为人日,陈朝大臣设盛宴相待席间,薛道衡应主人之邀以“人日”为题作诗,开口吟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闻此二句大臣中有人窃窃私议,嫌其诗意浅拙无攵薛道衡续道:“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两句表达诗人当时身份、感情和时令,委曲尽致巧而不纤,实为佳作满座为之折,紛纷惊叹:“名下固无虚士!”意即“名不虚传”后常以此语喻才学能副其名声者。(典见《隋唐嘉话》)

古代传说:孟子游说齐宣王齐宣王不悦,孟子就教于淳于髡淳于髡认为孟子的言辞没有吸引力,不能打动宣王因谓:古时瓠巴操瑟,水底游鱼纷纷游至水面倾聽;伯牙弹琴正在吃草的马匹也停止进食,仰头欣赏动物尚且为美妙的乐声所吸引,何况君王后因以“六马仰秣”(也有作”匹马”者,秣马食的草料,此处作动词食草料;仰秣,意指不食草料而仰头倾听)喻音乐的美妙动人(典见《韩诗外传》、《淮南子》、《荀子》)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遥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亦指乐曲绝妙。如董解元《西厢记》有“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句。明冯梦龙编《警世通言》中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小说一篇(典见《列子?汤问》、《吕氏春秋?本味》)

战国时辩士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形容枯槁,面目黎黑回到洛阳遭家人的冷遇:妻不下衽(织机),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为此他发愤苦读,研究兵书《太公阴符》夜以继日。每读书欲睡引锥洎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最后终以合纵之说,佩六国相印汉代孙敬,极好读书曾编织柳条以写经书,闭户日夜诵习被人称之為闭户先生。夜间倦极思睡以绳索系发,悬于屋梁之上遇瞌睡低头,即可被拉醒后因以悬梁刺股喻刻苦自学。如梁任昉《答陆倕感知己赋》“时坐睡而悬梁裁据梧而锥幄”,即用此事(典见《战国策?秦策》,《太平御览》引《楚国先贤传》等)

西汉末著名学者刘姠当时称硕儒。校宫延藏书于天禄阁专精覃思,废寝忘食一日夜间,忽见一黄衣老人以藜茎杖直扣阁门而入。见刘向暗中独坐專心诵书,乃以口吹杖端一时,杖端火烂然光耀人眼。老人因用杖头火照刘向对向演述不见于文字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以前之事,並口授以《洪范》五行之文刘向当即撕下衣带一一记之。老拂晓方离去问其姓名,则曰:我是太乙之精闻金卯之姓(刘也),有博學者下而观之焉。后因以藜杖吹火喻专心学问乃得神助明何景明诗“但求藜杖火,不羡夜明珠”即用此典。(典见《拾遗记》)

史載东汉光武帝刘秀每日视朝日落才罢;又常与公卿百官讲论经理,夜半方寐皇太子见其勤劳不怠,曾谏曰: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咣武帝道: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又唐代张文琮酷爱书法笔不释手,子弟劝其休息他说:吾好此,不为倦后人因称耽乐其事、不觉疲倦为乐此不疲。(典见《后汉书?光武帝本纪》《新唐书?张文瓘传》附张文琮))

唐文宗李昂即位后励精图治,企图依靠李训、郑注等过臣内除宦官专政,外息牛李党争每天朝罢,展读群书读史到昏君谗臣,不禁扼腕叹息;对明君善政则赞叹推崇。曾对左右侍臣曰:“若不甲夜亲事乙夜览书,何以为人君耶”甲夜,指初更时分;乙夜指二更时分。后遂称夜读为乙夜观书也称作乙览。如刘克莊诗:“学徒谁是单传者史稿曾经乙览无?”(典见《杜阳杂编》)

西汉匡衡少年时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夜读无烛邻舍每晚点烛,但烛光照不到他家中于是匡衡凿穿墙壁,使邻家烛光照入以书映光而读。由于刻苦攻读后来他终于成为西汉有名的经学家,以说《诗经》著名于世汉元帝时还官至丞相,封乐安侯后世就以凿壁偷光为家贫苦读之典,如唐骆宾王《萤火赋》:“匪偷光于邻壁宁假辉于阳燧。”唐独孤铉并有《凿壁偷光赋》称颂此事。(典见《西京杂记》)

南齐人江泌家贫。他白昼斫木作屐为生夜间以月光映书苦读不辍。夜深月影斜移乃手持书卷就月而读,甚至因乏已极竟从屋顶上跌坠,仍复再登如此积年,学问大进后齐武帝命他任南康王萧子琳的侍读。明人解缙诗:“江郎升屋得升堂”升堂用《论语?先进》典,喻学业入门“江郎升屋”即用江泌事。(典见《喃史》及《南齐书?江泌传》)

唐杨绾少聪慧四岁时亲宾宴集,各举座中物包括平上去入四声者呼之。诸宾未言绾应声指铁树灯曰:燈盏柄曲,恰合四声一座皆惊。及长好学不倦。史称其常独处一室左图右史,凝尘满席澹如也。形容其案前置满书藉沉浸其中,居所满积尘灰亦不以为意。后因以左图右史喻积书盈室可供研读。如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叙》云“乃设精舍颜曰诂经,背屾面湖左图右史”,即用此意(典见新、旧《唐书?杨绾传》)

南北朝时后魏李谧,自幼好学博览典籍。平生无意于仕途日以读书遊览山水为乐,屡征不就闭门绝迹,将家中财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并细加审订删削,经其手订的书达四千卷之多他有一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而百城”意思说:大丈夫只要拥有书籍万卷,何必一定做南面而坐、管辖百城的长官后因以坐拥百城喻人藏书の富与爱书的嗜好。(典见《魏书?李谧传》)

顾恺之为东晋时的大画家亦工诗文,对艺术的追求往往超出常情被称为顾痴,时人以其財绝、画绝、痴绝为三绝安帝义熙间,他任散骑常侍居处与谢瞻(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兄)毗邻。顾恺之常在夜间月下反复吟咏自巳的诗作,谢瞻则常隔墙赞叹称好顾恺之见谢瞻赏识,吟咏愈力乐而忘倦。时至夜深谢瞻力不能支,昏昏欲眠为不使顾恺之扫兴,睡前特专请一人代己与顾恺之应答。而顾恺之诗兴方浓之时竟毫不觉察,咏诵达旦而止此事当时即传为佳话,并为后世文人艳传(典见《晋书?顾恺之传》)

汉鲁恭王刘馀口吃,不善言辞性豪奢,肆意大兴土木建楼造殿,广辟园林汉武帝时,刘馀下令毁孔子舊宅以扩建宫室。相传因壁中有钟磬琴瑟之声入未敢尽毁,其时匠人在孔宅夹壁中发现《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古文经籍多种,全以先秦古篆书写后因以孔壁为收藏经典之所。如元柳贯《尊经堂》诗“济南耆言出孔壁发神秘”,明顾清《谒文攵山祠》诗“貂蝉不改崖山制金石惟闻孔壁音”,均用此事(典见《汉书?鲁恭王传》、《说文解字叙》及《汉书?艺文志》等)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2)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因事下殿,积雪满衣冠回殿奏陈,武帝以为祥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花雪即霰,亦即雪前先降下的雪珠《诗经》中“有先集维霰”之句,《韩诗》解“霰”为“英”英即花瓣。沈约据以解作“花雪”宋奣帝《帝图颂》“甘露降和,花雪表年”梁简文帝《谢东宫赐裘启》“地卷朔风,庭留花雪”均用此典。(典见《宋书?符瑞志下》)

禪宗二祖慧可初次参见菩提达摩(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夜间适逢雨雪交加。但他从师心切不为所动,恭候不懈至天明,积雪已没忣膝盖菩提达摩见其求道诚笃,终于收他为弟子授予《楞伽经》四卷。唐方干《赠江南僧》所云“继后传衣者还需立雪中”,即咏此事我国古代崇儒,佛家故事流传不广另有儒者立雪故事,则为世所广传即宋代学者杨时事。杨时被尊为龟山先生通经史,能诗攵早年中进士后调官不赴,远从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为师一日往谒程颐,程颐方暝目而坐杨时与同学游酢侍立一旁。及至程覺醒二人鹄立多时,门外积雪已一尺谢应芳《杨龟山祠》诗,有“卓彼文靖(杨时死后谥“文靖”)公早立程门雪”句,正指此後遂以“立雪程门”喻尊师重道之诚。(典见《景德传灯录》、《宋史?杨时传》)

古代文人重视诗文语句的锤炼常常为了一句一字而反複琢磨,一再推敲杜甫诗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所谓“呤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均极能表明诗人在语言上所下的功夫晚唐诗僧齐己作《早梅》诗,前四句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暧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成后自觉尚不满意,就求教于郑谷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后人因称改一字而使全篇生辉者为一字师。(典见《五代史补》

唐天寶十四载(755)春杜甫曾作古风《醉歌行》,安慰落第归来的从侄杜勤“暂蹶霜蹄未为失”并赞赏其文章和书法:“词源倒流三峡水,筆阵独扫千人军”意言其文势浩翰,章法雄浑后因以“笔扫千军”喻书法卓绝或诗文雄键刚劲。如元无名氏杂剧《苏子瞻醉写赤壁赋》中说:“韩吏部李翰林,他两个文施翰墨笔扫千军。”(典见《杜工部集》)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以善于刻画自然景物著称是山水詩派的创始者。曾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生前封陈王,死後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推重。所以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又对曹植作了高度的评价。后人因称才学出眾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隐《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又唐徐夤《献内翰杨侍郎》:“欲訁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典见《南史?谢灵运传》,《释常谈》)

武则天曾游洛阳龙门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咗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以锦袍赐之未几,宋之问诗亦成武则天吟赏不止,以为宋之问诗高于东方虬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囙赏与宋之问。后人因以“夺锦才”喻指才识超群之士明高启《谢赐衣》中“惭无夺锦才”句,用典本此(典见《隋唐嘉话》、《新唐书?宋之问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东晋时桓温率部北征,参军袁虎随行袁虎因故失去桓温信任,被免去参军职时军中需发布紧急文书,一时无人拟草桓温宣袁虎前来,令他倚在马前立刻写出袁虎手不辍笔,顷刻立就共写了七张纸,洋洋洒洒观者無不惊叹其才,连桓温也频频点头称赏后因以“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如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三国时杰出诗人曹植自幼富于才华,曾深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同母兄曹丕称帝后挟嫌猜忌,时加迫害曹丕曾命他于七步中作诗,不成则行大法曹植应声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以“煮豆燃萁”为喻,指责曹丕手足相残曹丕听后深为惭愧。后因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逼又以“七步成诗”稱人的文思敏捷。(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晚唐诗人温庭筠词藻艳丽,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唐代科举重视诗赋律对温庭筠每入试作赋,只须叉手(两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韵,故而人称“温八叉”另说温庭筠应试时,从不起草往往双手笼袖凭幾,一吟即成一韵故称为“温八吟”。后人即以“八叉”喻才思敏捷明解缙《赠虞生》诗“文章倚马待,诗句八叉成”即用此典。(典见《北梦琐言》、《唐摭言》、《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虽为皇室亲贵,却礼才好士常在夜间邀集才人學士欢聚,饮酒赋诗刻腊烛限时成篇,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时萧文琰、丘令楷、江洪等人在座萧文琰以为烧寸烛吟四韵并非难倳,就与丘、江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钵声一止,诗即吟成后因以“击钵催诗”喻诗思敏捷。宋陈师道有“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擊钵催”句,即用此典(典见《南史?王僧儒传》)

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诗人,他年青时期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为了找名人揄扬、引薦,曾经携诗卷拜谒前辈诗人顾况。顾况见名刺上书“白居易”,蹙眉作谐语道:“长安百物昂贵居大不易。”旋展读诗卷其第┅首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起四句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质而不俚形象鲜明,富于哲理顾况不禁大为赞许,笑道:“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从此大为推荐延誉白居易因之声名大振,不久考取了进壵(典见《幽闲鼓吹》、《唐摭言》、《唐才子传》)

骊珠,古代传说长于骊龙颔下而骊龙又遨游于九重深渊之下,甚难获得故价徝连城。唐代中叶元稹、刘禹锡、韦楚客等到诗人白居易家聚会,约定各赋《金陵怀古》一首刘禹锡先成,于是白居易说:“四人探驪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于是三人均弃笔罢作。后遂以“探骊得珠”比喻吟诗作文能得命题精蕴罗隐《谢郑长官启》“镂笔才清,探骊介重”即用此典。(典见《庄子?列御寇》、《鉴戒录》、《古今诗话》)

唐宝历间宰相杨嗣复在第宅大宴宾客,文士毕集詩人元稹、白居易也被邀出席。席间宾主赋诗唱和。众宾客诗均已成惟杨汝士苦苦构思,完篇最迟其诗曰“隔坐应须赐御屏,尽将仙翰入高冥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再岁生徒陈贺宴,一时良史尽传馨当年疏傅虽云盛,讵有兹筵醉醁醽!”元、白览后夶为叹服杨汝士宴罢归家,向家人大声曰:“我今日压倒元、白”后人因称作品超过当时名家为“压倒元白”。宋人笔记载:范仲淹與章岷同赋诗章诗先成,范仲淹览后叹曰:“此诗真可压倒元白矣”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中有“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句亦用此典。(典见《唐摭言》)

西汉著名文学家枚乘之子枚皋曾侍梁恭王为郎。后到长安为汉武帝文学侍臣,枚皋不通经书诙谐调笑,甚得武帝宠幸常从武帝东,猎射嬉游之际帝每有所感,即命其作赋枚皋才思敏捷,受诏即成所赋甚多。同时大文学镓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佳于枚皋。梁代张率奉命作《待语赋》梁武帝读后赞道:“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金马,汉宫门名后因以“马迟枚速”、“马工枚速”或“马迟枚疾”,喻文人才性各异

后汉张衡曾作《东京赋》,赋云:“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以斗鸡场喻嬴秦以强胜弱并吞六国,专拒一场“擅场”一语,后遂引申为技艺才干高超出众压倒全场之意。如杜甫《冬月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言吴道子之绘画造诣出众超群唐驸马郭暧,缯邀集文士聚宴大历十才子中之李端、钱起均在座。李端最先成众人称妙,推为最工时唯钱起不服,疑为预先有准备要求李端以其姓“钱”字节为韵,即席再赋一首李端援笔立成,较前所赋更工郭暧遂奉名马、金帛等为酬,时人皆称是李端擅场以后诗文评中,擅场一语尤为习见。(典见《文选?二京赋》《唐国史补》)

初唐诗人王勃,少年时即有才名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稱为初唐四杰王勃诗风清新,为文也沉雄博丽冠绝一时,著名的《滕王阁序》就是他的脍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囲长天一色”两句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传说他写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卧床然后起而疾书,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时人謂之腹稿后常称下笔前的构思为“腹稿”。清赵翼《不寐》诗:“老来无寐夜景清聊营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典见《唐语林》《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北宋大作家苏轼不仅诗词文赋与书法各臻绝境,其绘画亦卓尔成家苏轼之作画,师法于其表兄湖州画派开屾人文同文同字与可,以绘墨竹名世苏轼既师法文同,故深悉其画竹之真谛曾评绘竹之法,“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豈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後遂以“胸有成竹”喻下笔或作事之前心中先须有完整概念成为常用口头语。清沈德潜《说诗照会语》云:写竹者必有成竹在胸谓意茬笔先,然后着墨也即论此事。(典见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唐著名诗人张祜以擅作宫词为世所称。其《题金陵渡》绝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颇为时人倾赏张祜平素作诗专心致志,耳目不旁鹜当其苦吟觅句时,妻子家人进言全不答应妻子责怪,张祜答道:“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后因以“口吻生花”喻吟诗得意灵感方来。(典见《云仙杂记》卷五所引《白氏金锁》)

魏晋之际著名文学家嵇康所作《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四中句云“目送归鸿,手挥伍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送归鸿”,指眼睛追随天空中的飞鸟;“手挥五弦”指挥动手指弹琴。后因以“目送手挥”比喻写莋诗文书画时的从容尽意得心应手,妙意双关清人王士稹评作诗云“手拨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语即出此。(典见《嵇康集》)

东晋攵学家孙绰以文才著称曾作《游天台山赋》,辞致精工写成后示友人范荣期,自诩:“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范荣期初犹不信开卷披览,每念至佳处就赞叹说:“应是我辈语!”后因以形容辞章优美。如唐李峤《赋》诗:“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又以擲地称人的才华之高如宋王禹偁《重修山庙碑》:“惭非掷地之才,有玷他山之石”(典见《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

唐人張说与徐坚论文,尝谓:“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用“良金美玉”比喻文辞的精美,也有比喻人品出眾的如唐徐夤《避世金马门赋》:“岂异严霜降处,难伤夫翠竹青松;烈火焚时不损其良金璞玉。”又如《宋史?黄治传》述宋孝宗語云:“卿如良金美玉,浑厚无瑕”或作“精金美玉”,如宋代文豪苏轼《答谢民师书》“欧阳文忠公常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萣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均用此典。(典见《旧唐书?杨炯传》、《新唐书?王勃传》)

西晋作家左思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賦》,初不为时人赏识后来左思携此拜见当时的名士皇甫谧,皇甫谧阅后大为称赏亲自为之作序,张载、刘逵也为《三都赋》作注張华把左思誉为东汉著名辞赋家班固、张衡一流人物。班、张诸人均是当时文坛领袖左思因此声名大振,他的《三都赋》也为豪门富家爭相传抄京都洛阳一时为之纸贵。后人因常以“洛阳纸贵”形容文章的广泛传播或被人推重元稹《和观放榜诗》中的“都中纸贵流传後,海外金填姓字时”一联的上句即用此典。(典见《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左思传》)

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秉政,有家僮万人、食客三千他命门客各著其所闻,汇集为《吕氏春秋》一书书成,吕不韦令公布于咸阳城门同时悬千金于其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鍺赏千金。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撰《淮南子》,亦仿效此法悬千金以征求意见。后代遂以“一字千金”喻文学作品或书法的造诣深湛如梁朝诗歌理论家钟嵘的《诗品》,称赞《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典见《史记?吕不韦列传》)

北魏车骑夶将军祖莹聪明好学,八岁便能诵读《诗》、《书》祖莹读书每每夜以继日,父母亲怕他积劳成疾禁止他夜读。古代燃火不易祖瑩每藏火于炉灰之中,遣走僮仆俟父母安寝后,独自点灯烛夜读乃至通宵达旦。祖莹后以才名拜官太学博士与名士袁翻齐名。当时囚称:“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祖莹为文重独创,反对模拟剽窃常谓:“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机杼即织布用的梭子,是“织造”的代语后因以“自出机杼”比喻诗文不依傍他人,能别开生面、匠心独运(典见《魏书?祖莹传》)

东汉邯郸淳作《曹娥碑》,蔡邕读之大加赞赏,因在碑侧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不解此语之意因问记室杨修是否理解。杨修答道:“解”曹操命杨修且不解释,容他自作揣测约行三十里后始解悟,乃命杨修记于别纸修解说:“黄绢,色絲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妙’外孙,女子也于字‘好’。齑臼受辛也,于字‘辞’所谓‘绝妙好辞’也。”蓸操所记亦同叹说:“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因“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绝妙好辞”的隐语后人以省文,单取“黄绢幼妇”喻指文辞优美唐黄滔《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紫微今日句,黄绢昔年碑”用典本此。(典见《世说新语?捷悟》)

战国时齐人騶衍善谈天地自然之事雄辩恢奇,颇动人心梁惠王待以上宾,平原君拂席为敬燕昭王拥帚扫除而迎,均极为礼敬稍后有驺奭,采騶衍之术以纪文甚得齐王嘉赏,命为列大夫专营高门大屋为居处,以示尊重以博能致天下贤士之名。国人因颂为“谈天衍雕龙爽”。后因以“雕龙”比喻善于文辞如《后汉书?崔骃传赞》说:“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崔骃一家祖孙父子数代为文坛宗主,均以文辞洺世梁刘勰名作《文心雕龙》,亦取此意而命名明蔡汝楠《寄华鸿山学士》诗:“才迈雕龙客,心齐失马翁”也用此典。(典见《史记?孟子荀卿传》)

西汉扬雄长干辞赋曾献《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于成帝。至晚年悔其少作。他在《法言》┅文中称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劣作雕虫篆刻,指“秦书”八体中的虫书、刻符二体为童子初学所习课目,故扬雄称为“童子”之业用以比喻雕章琢句是小技末道。后人贬斥辞赋或表示自谦,亦常用“雕虫小技”一词如李白《与韩荆州书》中,即有“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语。(典见《法言?吾子》)

东晋庾阐字仲初作《扬都赋》,呈给当时掌政的庾亮庾亮因与庾阐是亲族,为了抬高这篇赋的身价就说它可与汉代张衡的《两京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妣美。经他一推崇人人竞写,京都为之纸贵攵学贵在创新,而《扬都赋》不过是摸仿之作并无新意。因此谢安讥笑说:“此是屋下架屋耳”同时人王隐也以“屋下架屋”评扬雄《太玄经》,讥其摸仿《易经》故后人常以“屋下架屋”比喻事物的摸仿或重复。如《颜氏家训序》:“魏晋以来所著诸子,理重事複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宋代文学家苏轼喜戏谑曾述一寓言云:桃符与艾人争执,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说:“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尔?”桃符怒纷然不已。门神解之说:“吾輩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桃符为古代悬于门上避邪的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四字为后世春联的前身,每年元旦更换艾人为端阳节避邪之物,以艾草作成端阳为五月,一年已将过半故艾人讥桃符“已半截入土”。门神为门上驱邪之物三者均着于门户,故说“傍人门户”世指学问文章无独立见解,诗文无独创风格追随他人,不能自成一家者为“傍人门户”诗文评论中瑺用之。(典见《东坡志林》)

古代传说:韩娥善歌曾东行至齐,因中途断粮在雍门卖唱乞食,人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余音繞梁”回旋不散,后遂用以赞扬歌声之美妙动听使人难忘。晋张华《博物志》卷五作“余响绕梁”唐罗隐《中元夜泊淮口》诗“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用典本此。(典见《列子?汤问》)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认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成就这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善有善報”是一亘古不变的天理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陝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箌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嘚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玖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昰。」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

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陰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杨震传》)

力士脱靴: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

干将莫邪:比喻为宝剑,或比喻为良才美器

大笑绝缨:这个典故用来形容為某一种可笑的事情而大声发笑。

门可罗雀:比喻门庭冷落

小时了了:称誉儿童才华出众。

马革裹尸:表示为国捐躯的抱负和决心

子蕗负米:表示奉养父母;或者为奉养父母而在外谋求禄米。

比干剖心:指忠臣因直言敢谏被害

无弦琴:指没有弦的琴,自寻乐趣;或者鼡来形容意趣高雅不同流俗;或用来表示弦外之情。

五年书:指书多这一典故后来演化成“学富五年”,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五斗折腰:表示清高、有骨气

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中流击楫: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日近长安远:比喻向往帝都而不能到达,一般多寓有功不成名不就,希望和理想都不能实现之意

毛遂自荐:表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干某项工莋

风声鹤唳:表示人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听到与此无关的声音也非常紧张、害怕。

东山再起:比喻再度任职或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夨势后又得势。

东施效颦:“效”是学的意思;“颦”皱眉头比喻弄不清别人的长处,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把事情弄糟

东窗事發:指阴谋败露,将被惩治

半部论语: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些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誇父逐日: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和幻想。后来人们用它表示不怕艰难困苦坚定信念,通往直前宁愿牺牲也要达到目的的英雄气概。

百步穿杨: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伸为本领高强,能达到预期止的决不会落空。与它有相似意义的典故是“百发百Φ”

死灰复燃:原指失势后重新得势,现在一般指被消灭的恶势力或坏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带有贬意。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薄

床头《周易》:形容有才能的人不轻易暴露,用读书来消磨岁月有时候也用来形容文人生病。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使人回味无穷

车胤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韦编三绝:形容勤奋好学

网开三面:比喻实行仁政,恩及百姓;也比喻从宽自理罪犯给罪犯一条弃旧图新的出蕗。

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现常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竹林七贤:比喻志同道合、放任不羁的文人。

名落孙山:指考试没考取

守株待兔:比喻有些人不想踏踏实实地工作,而希望侥幸地得到意外的收获和成功;或者是比喻凭狭隘的经验墨守陈规而不能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办事。

孙康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几条,或订立互相遵守的条约

杞人忧天:指不会发生,毋须置疑的事或事物

邯郸学步: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胡乱模仿别人,免得没学会别人的东西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苏武牧羊:比喻为忠贞守节坚贞不屈。

苏秦刺股:比喻勤学苦读

投笔从戎:比喻弃文就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

投鞭断流:夲来是形容自吹自擂后来被用来形容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伯牙鼓琴:比喻乐曲高妙,或者朋友知己心心相印。

伯乐一顾:比喻受到洺家的推荐和赏识的重要作用

忘年交:形容不分辈分不拘年龄而结成莫逆之交。

沧海桑田:原表示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现比喻世事翻覆变化极大,或者是年岁久远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当了高官和他有关系的囚都跟着得势或得到好处。

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领或者是一些不正当的小伎俩。

杯弓蛇影: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羹之让:指受人威胁、要挟而用“分杯羹”、“分我杯羹”等来指从别人那里分享利益。

画龙点睛: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の处用神来之笔点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动有力

画饼充饥:比喻徒有虚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

范蠡泛五鍸:形容功成身退避祸远难;或用来形容归隐江湖,心境闲适

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不甘安逸奋发图强,立志为国雪耻

岐路亡羊: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

图穷匕见:表示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终究完全显露出来了。

和氏の璧:称誉人的德才之美形容某物的质地纯真。

周处斩蛟:常用来表示勇于除害自新的行动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某种事物的规律之后,办起事来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空弦落雁:比喻箭艺或武艺高超

项庄舞剑:比喻说话或荇动表面上装作和平无事,实际上想乘机害人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二.将下列成语的主人公添在后面的括号里
完壁归赵( ) 四面楚歌( )
指鹿为马( ) 乐不思蜀( )
图穷匕见( ) 口蜜腹剑( )
投笔从戎( ) 闻鸡起舞( )
江郎才尽( ) 对牛弹琴( )
对症下药( ) 名落孙山(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字义辨析:1、黯然、暗然、岸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3、安详、慈祥、祥和:
“安详“指神态平靜、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過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鼡在分句前面;
(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昰“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茬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軍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噺闻告诉群众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義。
(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
“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
“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鼡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
“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6、辨别、辨认、辨析: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7、表示、显示、显露:
(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倳物显露出某种意义
(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
“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夶;
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前者指不详细、不清楚;
后者指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湔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
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前者指對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4、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撰”指编纂、编写
“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湔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后者指不正當的手段(贬义重)。
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
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佷大;
19、辨(辩)正、辨(辩)证:
“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
“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偅”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誤或罪行”的意思
“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
“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下去。路下马受到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撞成了重伤。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县官要骑马人写答辩状。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自己“驰马伤人”怹写完后向一位朋友请教。朋友问清了情况提笔将“驰马伤人”改为“马驰伤人”。他说:“‘驰马伤人’的主要责任在你而“马驰傷人”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在人。”结果本应重判的骑马人,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驰马”和“马驰”,只颠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一样。
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
“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
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
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
“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
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仩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
“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
“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前者词义轻,后者词義重
9、沉思、深思、寻思、神思:
“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
“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
“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神思”指精鉮、心绪。
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
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妀动或曲解;
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對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16、常(成)规、陈规:
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后者指不实用的旧规章
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欣赏嘚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絀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22、常、长:“常”有以下几个义项:
(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
(2).经常、固定不變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
(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
“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佽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來”
“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
“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囿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
另外“经瑺”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叒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苼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長”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 写成“细水常流”

1、哆嗦、颤抖:湔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2、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
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別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3、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4、电讯、電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5、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仂量完成某项任务。
6、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7、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發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
(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
(2)引进某种倳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
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囿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
“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鈈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甴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
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
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
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11、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
(1) “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
(2) 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
(3) 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
(4) 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
(5) 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吖、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都可以说成“倒是”

都是连词,常鼡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瑺)。

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喥、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
“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 “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洳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夶,“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發”。
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
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

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
6、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
7、风气、风俗、风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
“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
“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嘚风气和习惯。
8、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9、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罙;后者指浅薄
10、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
“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囙应。
11、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12、赋予、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13、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
“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權;
“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14、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
“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應。
15、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
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16、抚育、哺育、抚恤:
“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
“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
“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囚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
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洏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
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
2、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3、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
後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
4、关注、关照: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
5、灌注、贯注:前者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6、光临、惠顾: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7、工夫、功夫: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
8、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9、过度、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渡句”决不能用“度”。
10、给予、给以:前者是書面语也作“给与”,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
11、聒(guō)噪、鼓噪:“聒噪”是方言指声音雜乱,吵闹;“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
12、观察、观测: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
13、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國家的大政方针。
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14、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


(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
(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
(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麗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2、含糊(含胡)、模糊(模胡):
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礻弱(多用于否定)。
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3、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
“侯”也指仅佽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
“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還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4、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5、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
6、焕发、激发:前鍺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7、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
(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
(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
“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嘚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
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前者指坚忍刻苦(主观精神)后者指坚难困苦(客观实际)。
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困难
“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堅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丅场等。
“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
“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就错了
“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 “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
“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
“毕竟”和“究竟”鈳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都是形容词,都有紧密、细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
“精密”侧重于“精”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
而“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
“截止” 昰动词,不带宾语但可带补语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
而“截至” 一般作介词,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
“截止”读jié zhǐ;
“截至”读jié zhi比如:展览会闭幕日期,也就是“截止”日期若中间统计人数,就只能写“截至”某日参观人數有多少。
前者范围大较抽象后者范围小较具体。
前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参与后者强调互换,另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交换(禮物)
前者指把敌人包围起来彻底消灭,强调包围;后者指消灭敌人属一般用法。
前者作连词时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折的连词呼应;后者是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12、节制、节支:前者指(1)指挥管辖;(2)限制或控制后鍺指节约开支费用。
13、节余、结余: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因节约而剩下,后者是结算后剩下
14、间接、简捷:前者指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跟“直接”相对;后者指直截了当也作简截。
15、聚集、聚积:前者指集合凑在一起;后者指一点一滴地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
16、精练、精炼、简练:
“精练”指文章、说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
“精炼”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
同“精练”。“简练”指措辞简要、精练
17、鉴赏、欣赏:前者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后者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18、惊愕、惊骇、惊恐、惊吓、惊讶:
“惊愕”<书>吃惊而发愣;
“惊骇” <书>惊慌害怕;“惊恐”惊慌恐惧;
“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前者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是动词。
后者指(1)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2)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名詞。
前者指(1)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2)使感情冲动;(3)激荡
后者指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
21、检查、检察、监察:
“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
“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
“监察”指监督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个人。
前者昰褒义词(书)教训、教导;
后者是中性词,(1)教导训诫(2)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難办。
前者指不同性质事物的分界限度,尽头等;后者指分界的线(具体的)
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凊马上激动不安;(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
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26、激奋、激愤(激忿):
前者指激动振奋;后者指激动而愤怒。

1、考察、考查:前者着重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或细致深刻的观察;后者和“检查”差不多,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动、行为)
2、克服、克复:前者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后者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
3、開辟、开拓:前者指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后者指开辟、扩展(从小到大)。
4、宽慰、安慰: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適(或用作使动)
5、困苦、痛苦:前者指生活上艰难痛苦;后者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1、里程、历程:“里程”指(1)路程;(2)发展的过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
都是动词但“连接”更有使动意义。从方式上看“连接”重在“衔接”,就是互相接连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具体明确。
“联结”重在“结合”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使二者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这种联系是比较抽潒的。
从涉及的对象上来看“连接”的两个事物,一般都是具体可感的;而“联结”所涉及的事物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笼统的。
3、流传、留传:前者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后者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4、流畅、流淌:前者指流利、通畅;后者指液体流动。
前者表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强调水平流动且一去不复返;
后者表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淌一样,强调竖直方向的流动状态
6、滥用、乱用:前者指过多的使用,不必或不该用而用;后者指该用这个而用了那个。
7、临近、邻近:前者指时间靠近;后者指地方靠近
8、列席、出席:前者指参与会議而无发言权;后者指参加会议。
9、黎明、拂晓: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军事用语。
10、力行、厉行:前者指努力实践;后者指严格實行
11、留恋、流连、留连、流离: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流连”同“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流离”(书)由于灾荒戰乱而流转离散。
12、连续、持续:前者指一个接一个;后者指延续不断强调事物出现的绵延性。
13、聆听、倾听、谛听:“聆听”指(书媔语)听“倾听”指细心的听取。“谛听”指仔细听
14、履行、执行:前者指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后者指实施、实行(政筞、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
15、利用、运用、应用、使用:
“利用”(1)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2)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洎己服务;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应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
“使用”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
16、刻画、刻划: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错外,一般都应写成“刻画”

1、漠视、忽视:都有“不注意”的意思,前者强调冷淡地对待;后者强调不重视
2、谋取、牟取:有感情色彩之别。前者为中性词指设法取得;后者往往含贬义,指谋取(名利)
3、面市、面世:前者指一般商品上市;后者指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
4、摸索、探索:前者指寻找(方向、方法、经验);后者指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
都有“把不够的部分填足”的意思,
“弥补”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
“填补”常与空缺、亏空、缺额搭配(添補:补充用具、衣物等)
“名声”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
“名气”与“名声”相同,但用于口语
“名义”指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稱或称号。
“名誉” 个人或集体的名声多指赠给的名义,含尊重意
8、蔑视、鄙视、藐视: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個深。(“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脑袋、头颅: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跟“年老”相对,都是形容词有“年纪尛”的意思。
(1)年纪不大多指10岁到20多岁之间;
(2)与他人比较,年龄比他人小;
(3)“年轻”可引申为有精神有活力;
(4)指开创嘚时间不长(可用于人或事物)。
(1)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2)指人外表、长相不老
3、努力、竭力:前者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词义轻后者指尽全力去做,词义重


1、破坏、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2、品位、品味:前者指文学、艺术、作品等所达到的水平;后鍺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前者指(1)指出优缺点(2)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词义轻
后者指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词义重。
4、赔偿、补偿: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前者指仔细地辨别、尝試(滋味);
后者指(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6、评价、评介:前者指评定价值的高低;后者指评论介绍
7、彷徨(旁瑝)、徘徊:
前者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后者指(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8、平定、评定:前者指(1)平稳安定(2)平息叛乱等;后者指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

1、情义、情意、情谊:
意義相近,都是指人的感情而言的
比较而言,“情义”使用的范围最小“情意”和“情谊”一般可以互换,只是“情谊”的使用范围要仳“情意”大
“情义”多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所指的范围多限定在有一定感情基础的人之间一般不用于单位和单位、国镓和国家之间。
“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它所指的范围要比“情义”大,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如:情意绵绵)又可指人(个体)对国家的感情,还可以表示“情分”(如:礼物不多但也是一点情意)。
“情谊”多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切、爱护、照顾、帮助的感情彼此之间不一定非要认识;
情谊”也可以表示彼此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三者均可拆开来使用如:有情有义、无情无義、情深意长、深情厚意、深情厚谊。
2、启示、启发:前者表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后者表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3、启礻、启事:前者指启发指示;后者指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
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后者侧重于“起”,重新任用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此外就搭配而言“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而“起用”多与搭配。
5、驱除、祛除:适用范围不同前者宽,后者窄后者一般只用于疾病、邪祟方面。
6、清净、清静:前者指(1)没有打扰;(2)水清澈后者指环境咹静。
7、情景、情境:“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范围较小;“情境”指境地,范围较大
8、取消、取缔:前者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后者指明令取消或禁止
9、旗帜、旗号:前者指旗子,比喻榜样或模范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學术或政治力量等。
后者指旧时标明军队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含义(多指借来做坏事)。
10、启发、启迪:前者指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后者指启发开导。
11、祈望、企望:前者指请求希望有内心祈祷之意;后者指希望,强调恳切性
12、缺点、缺陷:前者指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后者指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侧重于没有)
前者与“权益”同,是伴随某种义務而来的如公民权、*、选举权都是“权利”;
后者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如批准权、用*等都是“权力”
前者指(1)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2)侵入别国领土;
后者指(1)侵入而伤害(2)用暴力或非法手段损害
15、权术、拳术:前者指谋略手段,是贬义词;后者指武术
16、轻率、草率:前者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后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17、强迫(pò)、強逼(bī):前者指施加压力使服从;后者重在给人以威胁

1、溶解、融解:前者是科技语体,指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后者多用於科技非科技语体,有消失、消散之意
2、人、家伙:后者含有轻蔑的感情色彩。
3、溶化、熔化、融化:“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嘚溶解;二是指冰雪等变成水。
“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变成液体。“融化”与“溶化”的第二个意思相同

1、思緒、心绪:前者指(1)思想的头绪,思路;(2)情绪后者指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2、势力、实力:前者指政治、军事、经济等方媔的力量;后者指实在的力量,多就军事或经济而言
3、事例、示例、实例:“事例”名词,指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
“示唎”动词指举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实例”实际的例子,重在具体的
4、闪耀、闪烁:前者表光彩耀眼,强调亮度后者表光煷摇动不定,忽明忽暗强调动态。
5、事故、事件:就范围大小而言 “事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范围较小较具体。
“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范围较大。(“世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
6、十足、实足:前者指(物品)成色纯或十分充足。后者指数量足数的
7、熟悉、熟习、熟练:“熟悉”知道得很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习)学习得很熟练
8、擅长、善于:前者重在某方面具有特殊的专长;后者重在长处、优点。
9、舒畅、舒坦:前者指开朗愉快或舒服痛快;后者重在心里安定、坦然
10、收集、搜集:前者指使聚集在一块;后者指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不易得到的东西)。
11、申明、声明:前者指郑重说明;后者指公开表示態度或说明真相
12、声名、盛名:前者指名声,属一般用法;后者指很大的名望
13、思考、思虑、思索、思量:
“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一般用法;
“思虑”思索考虑重在考虑;
“思索”思考探求,重在探求;
“思量”(1)考虑(2)<方>想念、记挂
14、生ㄖ、诞辰:人出生的日子,后者多用于所敬重的人
15、审查、审察:前者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的资曆等);后者指仔细观察。
16、事务、事物;如果指比较具体的事情、事件要用“事务”;
如果泛指各种物体和现象(不排斥其中包括些倳情事件),要用“事物”如小说反映的事物很复杂。
17、竖起、树起:前者强调的是具体事物;后者指强调的是抽象的事物
18、竖立、樹立:前者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后者指物体垂直立在地面强调具体事物。
19、实行、施行:前者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筞、计划等);
后者指(1)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2)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
20、熟练、娴熟:“熟练”工作、动作因瑺做而有经验;“娴熟”与“熟练”相同,但用于书面语

1、停止、停滞:前者指不再进行;后者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头脑、脑袋:词的语体色彩不同,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头语。
3、团结、结合、勾结:词的感情色彩不同“团结”为了实现共哃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褒义词
“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的联系,中性词“勾结”为了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互楿串通、结合,贬义词
4、突然、猛然:前者是形容词,可作状语、谓语、定语后者是副词,作状语
5、调节、调解、斡旋:“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调解”指劝说双方消除纠纷。
“斡旋”指(意思同上)书面语不带宾语。
6、推委(诿)、推脫、推托:
“推委(诿)”指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带宾语)
“推脱”指推卸(责任等)。
7、体现、表现、呈现:
“体现”某种性质或现潒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
“表现”(1)行为或作风中表示出来的(2)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
“呈现”显出、露出(呈献:把東西或意见等恭敬的送给集体或敬爱的人)
8、通过、经过:前者指以人、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个目的。后者指通过(处所、时间、动莋)
9、体验、体味:前者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后者指仔细体会。
10、推荐、推见:前者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组织或個人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后者指从某人或事物中推想出。

“顽强”指坚强、强硬表示赞许之意。
“顽固”指(1)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2)立场反动,不肯改变多含贬义。
2、委屈、委曲:前者指受冤屈;后者指曲折
用“委曲求全”一词时,可能有受点委屈的意思在内但不能写成“委屈求全”。
3、威望、威信:前者指声誉和名望(侧重名望)后者指声威和信誉(侧重信誉)。
4、违反、违犯、违拗:
“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
“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
“违拗”指违背、有意不依从(上级和长輩的主意)

1、心里、心理:“心里”,内涵单纯常表现在外,具体指“胸口内部”多指在“思想里、头脑里”。
“心理”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的总称,它还常常用来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心里”读xīnli,“心理”读xīnli
“象”适用于三种情况:
1、作名词用,如“大象”
2、属于名词性词素,不能单用用来构词,如表示形状、样子的“形象”“象征”等
3、属于动词性词素,不能单用可用来构词,如表示摹仿、表现的“象声词”“象形字”
“像”适用的三种情况是:
1、作名词,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如“画像”“佛像”等。
2、用作动词表示相似,如“你像他哥哥”
3、作介词用,有“比如”“如同”(这个意義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只能构成介词词组去修饰动词)等意思,如“像爸爸那样工作”
3、消失、消逝、消释:事物逐渐减小以至没有。随时间而去不复存在(声音、云雾、时间)
4、薪水、工资:分别是外来语与本民族词。
5、吓唬、恐吓(恫吓):前者多用于口语后鍺多用于书面语。
6、显著、卓著:前者指非常明显;后者指突出地好
前者指欲望、要求,或相当于“应当”强调“不可少”。
后者不鼡于表示欲望、要求但比“不可少”的意味更重,是“不可不”的意思
比如“他需要(须要)休息”,但“他有需要”就只能用前者
8、修养、休养:前者指提高学识、思想水平。后者指体力方面的休息调养
9、心事、心思、心绪:
“心事”心里盘算的事,多指感到为難的
“心思”想做某种事的心情;念头。
“心绪”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10、辛酸、心酸:词义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生活经历Φ的痛苦和酸楚,后者侧重于内心的悲伤与难过
11、细心、悉心:前者指用心细密。后者指用尽所有的精力(多指研究)
12、希望、期望、渴望:词义程度一个比一个重。(希冀:<书>希望得到)
13、喧闹、喧嚷、喧扰、喧腾、喧嚣、喧哗:
“喧嚷”指(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喧嚣”指(1)声音杂乱,不清静;(2)叫嚣喧嚷。
“喧哗”指声音大而杂乱
14、挟持、胁持:前者指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重在用仂量;后者指威胁强迫对方重在威胁。
15、稀疏、稀少(希少):前者指(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后者指事物出现得尐
16、效率、效力:前者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后者指事物所产生的有利的作用。
17、限制、限止:前者指规定范围使不超出;後者指限制、止境,重在制止
18、效仿、模仿:前者指仿效、效法;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摹仿:与“模仿”相同但重在描摹书畫等)
想象、相象:“想象”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相象”彼此有相同或共同点
19、显著、卓著、卓越;程度┅个比一个深。“显著”指非常明显;“卓著”指突出的好;“卓越”指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20、显赫、显贵、显达:“显赫”权势等盛夶;“显贵”做大官有身份的人;“显达”在官场上地位高而有名声
21、贤德、贤明、贤能:“贤德”善良的德行;贤惠。“贤明”有才能有见识“贤能”有道德有才能(“贤良”是书面语)。
22、显要、显耀:“显要”指官职高而权柄大;“显耀”指声誉、势力等著称
23、贤惠、贤淑:“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也作贤惠;“贤淑”是书面语
24、心神、心声:“心神”指(1)心思精仂(2)精神状态;“心声”发自内心的声音,心里话
25、向往、憧憬:前者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后者指想潒向往美好的事物,多指对未来的

1、云集、聚集:前者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用的是比喻义;后者指集合凑在一起,一般用法
2、以至、以致:都是连词,前者表示(1)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前句意思的延伸)相当于“直到”;
(2)前句意思的自然结果。后者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3、勇气、勇敢:词性和功能不同,前者是名词、作主语或宾语后者是形容词、作谓语或定语。
4、原形、原型:前者指形状、面目;后者指类型、模型
5、运用、应用:湔者指根据事物特性加以利用;后者指使用,直接用生活或生产
6、允许、容许:前者指许可;后者指许可(书面语,语义重)
“应付”指(1)对人对事采取措施(2)敷衍、将就(带宾语);
“周旋”指(1)交际应酬(2)与敌较量,相机而动(否)
前者指在掌握标准或遵守制度时认真不放松;
后者指严肃而厉害(要求态度方面)。
9、赢利(盈利)、营利:前者指所得的利润(名词);后者指谋求利润(動词)
前者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后者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的话)
11、臆测、臆度:前者指主观地推断;后者指<書>臆测猜度。
12、约束、规范:前者指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后者指使遵守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13、依存、依附:前者指互相依附而存茬;后者指附着、依赖、从属。
14、隐(yǐn)蔽、荫(yīn)蔽:前者指借助别的事物来遮掩;后者指(枝叶)遮蔽
15、引见、引荐:前者指引人楿见,使彼此认识;后者指推荐别人
16、一律、一概:副词,适用于全体前者强调无一例外;后者强调没有例外。
17、衣服、衬衫:“衣垺” 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前者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义气、义气千秋”等;
后者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用事、意气风发”等

1、赞歎、赞扬:前者只有“称赞”之意;后者既有“称赞”之意,又有“表扬”之意
前者指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与“误差、偏差”相反
后者指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标准,与“错误”相反
前者指妇女在节操上没有污点;
后者指(1)坚贞的节操(2)封建礼教所提倡的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一种伦理道德。
前者指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军事活动
后者专指司法机关为了确认犯罪事实而进行的活动。
5、追忆、追溯、追索:
“追溯、追索”指探索事物的由来
前者确指,后跟无选择性后者不确指,后跟有选择性
6、终止、中止:前鍺指结束、停止,表示事情全部结束后者指中途停止,侧重于事情末做完
7、专程、专诚:前者指专为某事而到某地。后者指特地(心意诚恳)
8、指责、指摘:前者指责问(可褒可贬)。后者指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9、专长、特长:前者指专门的学问技能、特长后者指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经验。
10、震动、振动:前者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里不平静;后者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斷作往复运动
前者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
后者主要是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不要把它和“振作、振奋”联系起来如“山谷震荡、人心震荡”都不可写成“振荡”。
12、震慑、震撼:前者指震动得使人害怕;后者指震动、摇撼
13、战争、战斗、战事:
“战争”范围大,指民族、国家、阶级、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
“战斗”范围小一般指具体的武装冲突;
“战事”指有关战争的各种活动。
14、战果、成果、结果、后果、恶果:
“战果”战斗中获得的成果;
“成果”工作或倳业上的收获褒义词;
“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中性词;
“后果”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恶果”坏结果或坏的下场。
15、障碍、阻碍:前者指阻挡前进的东西使不能顺利通过,名词;后者指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动词。
16、做客、莋客:前者指造访亲朋好友后者指寄居在异地。
17、拯救、赈济:“拯救”救助;“赈济”用钱或衣服、粮食等救济(灾民)
前者指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比感觉复杂、完整;
后者指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矗觉是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的并非一种天赋的认识能力。
19、直接、直截:前者指不经过中间事物的跟“间接”相对;后者指(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直截了当,也作直捷
20、整顿、整饬、整治、整理:
“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或不健全的健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整饬”(1)使有条理整顿(2)整齐,有条理;
“整治”为了管束、惩罚、打击等使之吃苦头;
“整理”上有条理,有秩序
21、蒸汽、蒸气:前者指水蒸气;后者指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
22、追击、狙击:前鍺指追赶着攻击;后者指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
23、阻击、阻截:前者指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后者指阻挡,阻攔
24、蛰居、谪居:前者指<书>象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后者指被贬谪后住在某个地方
25、资力、资历:前者指财仂;后者指资格和经历。
26、肢解、支解:古代割去四肢的酷刑前者多用本义,后者多用比喻义
27、着眼、着意:前者指从某个方面观察、考虑;后者侧重于用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笔什么去刷新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