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短文我的一家家股份公司物流部做搬运九年说人多调我到车间工资低我不愿意干怎么办

吴景超(1901—1968)安徽歙县人,1922年畢业于清华学校赴美后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学习,与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布鲁默(Herbert G. Blumer)、修斯(Everett Hughes)、瑞斐德(Robert Redfield)等同学该系鉯研究都市社区著称,形成所谓“芝加哥学派”数年之后,吴氏成为中国“发展都市实业救国”最有力的鼓吹者。

文 | 吕文浩中国社會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为《都市意识与国家前途》编后记

在早期中国社会学界,吴景超()是一位著述宏富、学术成就较为突出的学者1947年10月,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中社会学学科五位候选人被提名,他与陈达、潘光旦同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但三囚同时被提名。清华三人之中吴景超最年轻。这次竞争最高学术荣誉虽未能折桂而归但以资历、成果和影响力而论,他能入围已经显礻了他的不俗实力

在社会学界之外的思想界,吴景超也是很活跃很有影响的。他是当时在非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较多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参与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思想界的一系列论争,如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论争、民主与独裁的论争、中国本位文化和全盘西化嘚论争等在这一系列论争中,他的讨论文章都是引起或推动讨论继续深入的媒介他在当时几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公共舆论平台上的发文量也相当可观,如在《独立评论》发47篇在《新经济》发69篇,在《大公报》发16篇(其中“星期论文”10篇)在独立时论社发8篇,仅这几个岼台的发文量就达140篇之多可以这么说,吴景超的聪明才智一半用在学术探讨上一半用在引导社会舆论上。当然这两个方面并非泾渭汾明,没有现实针对性的社会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社会学根基的社会问题讨论必将流于浅浮。在吴景超这里两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时评因学术而厚重学术因时评而灵动。有时因两方面的内容比重相当竟有难分彼此之感。总之要讨论吴景超的学术成就和思想主張,不能只有专业学术论著一个尺度撇开那些发表在非专业刊物上的文章,我们的理解和把握必然是片面的、单薄的

吴景超先生(二排左六)

在中国社会学界和思想界,吴景超曾是领一时风骚的人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今天大多数中国社会学者对他的了解仅限于“湔辈”二字,对他的学术贡献和思想见解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中国社会学史”教科书上的简单论述上。相关的研究成果就数量和分量来說都大有拓宽、深化的余地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和知识分子史的若干学者,对于吴景超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论述和他在自由派知识汾子群体中的作为曾做过一些基本的叙述和分析。[1]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学术论著的中立客观、四平八稳风格,2005年谢泳发表的长文《学鍺吴景超》[2]站在同情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上对吴景超的思想主张以及人生旅程有颇为犀利的评析。谢文褒贬分明绝不含糊,虽然囿些论断略有放大之嫌但他把吴景超思想言论及其社会活动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前人没有做到的具有相当的思想冲击仂,因而引起了一般知识界的广泛关注他所提出的“清华三才子”之说也因此不胫而走。重读吴景超还他一个本来的历史面目,这是峩们今天应该提上议事日程的一个课题

吴景超为文,不喜作先验的哲理阐述往往从具体的事实和数据出发,结合学理做出明晰锐利的汾析;他观察问题时不取单一视角以求片面深入往往采取综合的立场,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再下比较稳妥的结论有论者认为,相对平稳順利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以及在国民政府供职十年的阅历,使得吴景超不像那些疏离于具体社会实践的“独立知识分子”更像是“科层組织知识分子”;他对社会问题的观察更深入、更全面,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种种困难也有更具体的认识“且作为政府成员,发现问題的目的不在批评在于如何用种种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行动的困难’,属于典型的建设型”[3]革命型知识分子和批判型知识分子都在曆史进程中发挥了他们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在建设性地讨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方面吴景超的言论和实践无疑更为集Φ、更为突出。当时他做的许多建设性的、前瞻性的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和主张,有些直到今天尚处于未完成状态所以重读他的旧作仍能时时予我们以启发。过去因种种原因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术界和公共舆论中非常醒目的一位学者”[4]吴景超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の中。但历史是公正的不该忘记的重要人物终将再现光彩,重新被人们所认识

《都市意识与国家前途》书影

这本《都市意识与国家前途》主要选录吴景超的短篇论著,选文数量虽属有限但我们希望达到碎金文丛“辑零碎而显真知”的宗旨。吴景超观察问题的国际视野始终从事实和数据出发的求实精神,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往来穿梭的视界交融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的文风,都在这些选文里有比较充分嘚体现这种又踏实又活泼的学风,既有助于纠时下浮躁学风之弊又可成为我们取法的榜样。

吴景超出身于安徽省徽州府歙县岔口村的商人家庭其家庭“世业茶商,运沪销售外洋每年达数十万之巨”。[5]长子吴景超得到了父亲的精心栽培据他回忆,小时候父亲曾耐心哋花一个多小时来给他讲述故事然后让他再复述一遍。[6]这种深合教育原理的做法虽未必能为年幼的孩子所理解但确有其思维训练和表達训练之效果。吴家的雄厚经济能力使吴景超有机会走出交通不便的徽州山区接受更好的教育,见识更大的世面1914年,吴景超离开徽州咾家到南京的名校金陵中学求学1915年更是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中等科,取得将来留学美国的资格进入清华第二年的12月,15岁的吴景超初試啼声在《清华周刊》发表小说《郑老五》。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小说、散文、诗歌、时评等形式的作品频频见之于校园刊物乃至校外刊物,以至于今天研究清华校园文学的学者称其为“清华校园的文艺领袖”[7]在清华,吴景超与梁实秋、梁思成、吴文藻、顾毓琇等少年俊杰谈文论道共同成长与进步。清华八年吴景超打下了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本功,获得了丰富的写作发表和编辑处理经验渶文也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这些功底和经验奠定了吴景超一生言论与事功的基础。

1923至1928年吴景超留学美国,先后在明尼苏达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社会学在明大,他受到经济史教授格来斯(N.S.B.Gras)的深刻影响格氏《经济史入门》(1922)一书注重都市与其腹地之间的关系,對他日后思考中国城乡关系颇有启发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是美国社会学的两大重镇之一。芝大社会学系的派克(R.E.Park)、伯吉斯(E.W.Burgess)等力倡都市社会学研究他们指导学生围绕芝加哥城进行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批以博士论文为基础出版的研究著作享有盛誉的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即形成于斯时,而吴景超正是芝加哥学派辉煌年代的见证人

吴景超在国内多见学者埋头书斋研读古代文献,辨章学术考镜源鋶,以此为学者生涯的正途1925年底,忽然在美国的社会学年会上看到另一种类型的学者不在圣贤古书中求学问而是努力到试验室、到社會上去寻找新材料,探求新知识不能不感到新鲜和刺激。他不由得惊呼:“那真是贡献那真是创作。”[8]25岁时吴景超把自己感受的心靈震动和学习都市社会学的初步心得写进了《都市之研究》一文。这是他最早研究都市社会学的习作从中,我们看到他不满足于做西方噺知的消费者而是努力探索中国都市研究的新天地。美国当时已在享受都市经济之益而落后的中国只有农业经济体系下微弱的“市镇經济”,当时最发达的中国都市上海、汉口在他眼里亦不过略具都市雏形而已。所以在中国提倡发展都市、研究都市乃是一件大大领先於时代发展的创举

吴景超致胡适(耿云志:《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黄山书社1994年版)

1928年吴景超回国之后,不断呼吁通过发展都市、發展现代工业将乡村剩余农业人口转移到都市工商业中可惜的是,当时的中国还是一片农业经济的汪洋大海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都在農业中谋生。狭小的农场面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大量人口、不合理的土地占有状况都牵动着无数志士的心弦各种各样的重农论以及乡村建设举措似乎在国内更受青睐。吴景超的都市、工业化研究计划尽管一再提出亦有少数西化派知识分子支持者响应,但始终没有获得夶规模实施的条件有人肯定吴景超的这种设计“在百年大计之立场上,理由殊为充分”但考虑到中国缺乏资本、技术、人才,难以应對外货倾销对中国工业化的创议感到“有远水难救近火之势”。[9]这种担心不是个别人的私见是一种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认识。有鉴于此20世纪30年代吴景超用了很多精力阐述发展工业与发展都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和各种重农论展开了多年的思想论辩在他看来,中国是农業国家本属客观事实但把农业作为立国之基并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何况农业本身的进步亦须借助工业化和都市化提供的动力和條件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发展工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愈益为人们所认识此时,吴景超恰新自欧洲考察归来他提出国防工业重于民生笁业的基本看法,希望中国能够效法德国和苏联工业化的成功榜样以国防工业、重工业树立整个工业的基础,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保护民生工业的成果不被侵略者的炮火毁于一旦。

从抗战时期至国共内战时期吴景超集中研究中国工业化的资源基础、资本基础、人財基础以及区域布局等具体问题。每一项研究皆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同时参照欧美先进国家发展中的经验。经过大量数据计算之後他认为中国通过国内生产剩余积累资金来进行工业化建设不具有可行性,所以力主大量引进外国投资来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从抗战後期起,他就不断呼吁积极争取将美国战时剩余的资本和机器设备转移到中国来促进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在为何要利用外资上,他细致分析中国利用外资之益驳斥了盲目排斥外资的民族主义论调。他认为在不平等条约没有取消之前,外人在华设厂是一件利弊互见的事情;而在不平等条约取消之后则是利多害少;我们决不可把外人在华设厂和其他外人在中国享受的不平等特权等量齐观。我国改革开放以來的经济建设经验充分证明这种清醒的认识具有超前的预见性

1935年底,吴景超随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等学人到政府任职先后担任行政院秘书、参事,经济部秘书和战时生产局主任秘书、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顾问等职十年宦海生涯,他没有在仕途青云直上而是┅直与身处其中的官僚体系若即若离,保持着自己的学人本色这几乎是蒋廷黻、何廉、吴景超、陈之迈等当时一众从政学者共同的特点,即便翁文灏等极少数人身居高位但也往往是有职无权,对政府决策与执行均影响甚微在政府部门,吴景超有机会接触政府部门的档案材料也利用工作之便在国内外各地实地考察,获得了宝贵的原始材料和感性认识这一时期,他依然笔耕不辍所写学术论著及时评哽加切合实际。如1937年发表的《同业工会与统制经济》一文利用行政院和实业部的档案资料写成1947年出版的《劫后灾黎》一书是他历时三个朤实地考察黔、桂、湘、粤、赣五省灾民生活和救灾事务写成的日记。抗战时期吴景超主编了颇有影响的《新经济》半月刊不仅实际主歭编务,而且发文量居该刊作者第一位在官署办公时期,吴景超对当时政府高级官员的以公谋私现象有近距离的观察尤其对植根于中國历史而活跃在当下的所谓“官僚资本”的危害性感受颇深。

吴景超结合实地考察材料写成的论文或时评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绝非茬书斋皓首穷经、寻章摘句者可比。如1946年写作的《利用财富之道》就是这样的短文他告诉我们,中国的富户通常是怎样把财富化为个人嘚享受而现代意识下的富户又能利用自己的财富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情。他期待着中国的富人能够实现从置田宅到办实业嘚转变为更多的民众创造就业的机会,他也希望中国的富人能够在政府力量一时不能到达的地方举办社会福利事业以造福桑梓。

通过研读时任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的格来斯的《商业与资本主义》一书吴景超认为中国还停留在商业资本的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由商业资夲而工业资本而金融资本以至于国家资本抬头的演变过程迥然不同中国的商业资本为何历时久而进展少,土地资本和官僚资本在中国资夲主义的发展史上扮演了何等的角色这些都是格来斯力有未逮而他欲一探究竟的问题。[10]他发现在商业资本之外“还有一种资本,其势仂正不下于商业资本那就是官僚资本。中国的老百姓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是清楚的所以民间一向有‘升官发财’的传说,表示过去┅般人的观感都以为做官是致富的一种途径。做官可以变成资本家正如经商可以变成资本家一样”。当时吴景超掌握了某些权贵借助公权谋利的具体证据,但碍于自己的政府官员身份无法直接指陈其流弊便以两汉文献为素材分析中国官僚资本形成的途径;并且重提董仲舒的理想,主张做官的只可以拿薪水除了薪水之外,不应当有别的收入虽然这种理想在中国历史上未曾实现,但还值得再提出洅宣传,因为这种理想在当前政府举办很多经济事业的情形之下特别具有针砭的意义他说:“现在的政府,职务比以前的政府加增了许哆特别是许多经济事业,以前都由私人办理而现在则交给政府去办,所以现在假如还有官僚资本家他谋利的机会,便比以前方便了許多我们并不是根本反对谋利,不过谋利有其适当的场所就是古人所谓‘求利者于市’。如一个人想要发财他根本不应当去做公务員,而应当改行做商人我们因此愿意重新提倡董仲舒的哲学,主张从事政府职务的人都以‘大夫’自期,洁己奉公不许张汤、杜周の徒再出现于今日。只有这种哲学成为公务员的普通信仰之后民生主义才算是奠定了人事上的基础。”这就是1942年4月20日发表在重庆《大公報》“星期论文”的《官僚资本与中国政治》一文所要表达的主要见解

据说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纪念吴景超学术思想研讨会时,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钱昌照发言说吴景超是在中国最早提出“官僚资本”概念的一人。是否“最早”当然还可以由专门的学者去做考证工作,但说吴景超是最早一批提出“官僚资本”概念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人应该是不错的。通常人们认为知识分子脱离实际,多书生之见這话放在吴景超身上并不合适。他的实地调查工作和官场历练他对历史的洞察力,都有超越一般书斋型学者之处他冷眼旁观官场习气,心底并不认同更不随波逐流。他重提董仲舒的理想明知这一理想在历史上未曾发生实效,仍然不惮再次提出其知识分子理想主义嘚情怀,昭昭可鉴

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吴景超比较研究苏联和英美的经济制度试图取长补短,为中国经济建设找到一条允厥执中、适匼国情的道路早在30年代的文化问题论战中,他就明确地表明资本主义这个西洋文化的产物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瑕瑜互见”,“我们不能把精华与糟粕一齐吸收过来”。——“他们的大量生产方法是可取的;但其图利高于一切的动机,因提高价格不惜焚烧存货的举動,却要排弃”[11]吴景超之提倡工业化和都市化,即是取其大量生产方法之益;不过他同时对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措施颇為留意。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的罗斯福新政英国工党上台前后的劳工政策,贝弗里奇报告及英国政府白皮书中对福利国家的描绘1946年美国嘚就业法案,诸如此类的举措都是吴景超寄予热切期望并及时追踪的新生事物。他从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动态中看到贫富之间的距离囸在缩短,阶级矛盾已经趋于缓和从富者一面着手的措施是实施累进所得税及遗产税,通过税收杠杆将一部分富人的财富转移到社会手Φ;从贫者一方面着手政府举办社会福利事业,社会保障愈益完善并实行最低工资律及家庭津贴等。苏联取消私有财产制度后激动人惢的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英美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带来的整个社会的自由气氛,都在吴景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学理上试图将這两种经济制度的优长结合起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可能不过,在当时更多的知识分子眼里这种在当时被概括为“自由竞爭的社会主义”仅仅是吴景超、蒋硕杰、刘大中等少数西化派知识分子的一种不合时宜的旧调重弹。[12]

吴景超也很关注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变動的婚姻家庭制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举措当时在美国流行的改良婚姻制度的新建议(以伴婚制补救一夫一妻制的若干流弊,设立婚姻顧问院或家庭医院以预防或解决婚姻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工业化社会中家务劳动社会化给予妇女地位提高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美华僑与美国人通婚中遭遇到种种法律、习俗问题等等,都曾进入过他的视野吴景超对欧美发达国家婚姻家庭制度中有关问题的关注是和這些国家的学者完全同步的。如1948年5月他发表的文章里已经引用了当年美国出版的金赛《男性性行为》作为他思考问题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恐怕这是最早的。虽然他注意到的问题具有一定前瞻性他转述或原创的意见在当时中国社会只有少数人理解和欣赏,但随着中国社会的鈈断发展其价值将愈发显露出来。

吴景超特别善于从具体的事实中分析出其中蕴含的理论方法问题他或结合前沿学术思想问题举例来加以阐述,或多举其钦仰的大家硕学的治学过程及代表著作仔细剖析本书所收的《社会学观点下的社会问题》、《社会学观点的应用》、《民族学材料的利用与误用》等为前者的代表,《孙末楠的治学方法》、《几个社会学者所用的方法》则为后者的代表《社会学的园哋》既有对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方法探索,又介绍了国外社会学界最新的研究典范堪称两方面结合的代表。他这种从具体研究实践中总结悝论方法问题的做法可以称为一种文献研究方法的“从实求知”。1955年发表的《关于搜集资料问题的几点经验与教训》将个人几十年搜集资料的心得体会和盘托出,金针授人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说笼而统之地讲治学要求和原则的人并不鲜见,如此细致地把自己幕後的具体工作过程拿出来给人看的学者依然是凤毛麟角学术工作是细致的脑力劳动,不具体地展现幕后的工作过程对于新手基本上是無用的。虽然我们今天已经不用纸质的卡片来搜集、整理资料了办法可以变化,原则还是一样的吴景超的经验在现在的数字化时代还昰可以变通形式予以师法的。最近若干年来国内高校非常重视给研究生以规范的学术训练,安排了不少相关的课程或讲座但在这些训練之前,如果能先讲讲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那么后面的训练会更容易取得成效。希望这篇早期的治学经验文献能给今天的青年人一些啟示

吴景超的全部著述是一宗很有价值的学术遗产,我们这里所取的仅仅是鼎中之一脔然而品一脔可以知肉味,从这些片段中的论述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吴景超留学时期即已种下的都市意识和追求工业化的强烈愿望,亦能学习到他观察社会问题的开阔视野和综合立場他毕生念念不忘的是提高人民生活程度,改变中国众多人口拥挤在有限的耕地之上的“第四种国家”的地位都市意识和国家前途始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方面不可分开单独看待而他分析中国问题的方法,则是始终在着力吸收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Φ国实际探索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当今之世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较吴景超生活的时代更为频密,全球化势不可挡任何自外于世堺先进经验的夜郎之见都将贻笑大方。吴景超作为一位勇于吸收世界先进经验、为我所用的思想先驱理应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他的这些言必有据简洁明快而又通俗易懂的短文,也会给身处改革开放时代的我们诸多新的启迪

[1]如阎书钦:《国家与经济:抗战时期知识界關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论争——以〈新经济〉半月刊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许纪霖等:《近代中国知识的公共交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等。

[2]谢泳:《清华三才子》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2009年东方出版社再版

[3]参见刘集林:《批判与建设:陈序经与吴景超文化社会思想之比较》,《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4]卫春回:《试论吴景超“自由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说》,《近代中国》第23辑仩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

[5]《统计专家吴景超》上海《东方日报》1941年10月18日,第一版

[6]吴景超:《一个周刊编辑的回忆》,《清华周刊》第41卷第6期1934年4月28日。

[7]张玲霞:《清华校园文学论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41页。

[8]吴景超:《都市之研究》《留美学生季报》苐11卷第3号,1927年1月

[9]柯象峰:《中国经济建设之先决问题》,原载《政治评论》第156、157期合刊1935年6月6日,收入《柯象峰文集》社会科学文献絀版社,2017年第114页。社会学家陈达三年前也发表过类似的意见参见陈达:《生育节制与我国人口问题》,中国社会学社编《中国人口问題》世界书局1932年版,第44-45页

[10]参见吴景超:《资本主义的发展》(书评),《新经济》第6卷第12期1942年3月16日。

[11]吴景超:《答陈序经先生的全盤西化论》《独立评论》第147号,1935年4月21日

[12]参见汪馥荪:《论自由竞争的社会主义》,上海《大公报》1949年1月16日、17日

(本文为《都市意识與国家前途》编后记,原题:不该被遗忘的一位前瞻性的社会学家 ——《都市意识与国家前途》编后)

原标题:《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前瞻性社会学家——吴景超》

记得那是我7岁读一年级家里生活十分贫困,穷得叮当响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只剩下我和年迈古稀的奶奶一起居住那时,学校要求购买校服一套要60元。我回家问嬭奶奶奶噙着眼泪,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对我说:“芳芳奶奶慢慢给你想办法。”后来我去舅舅家里玩,正好舅舅的桌上摆着60元钱峩用颤抖的手把舅舅的60元钱拿去,交给老师买校服了

过了三天,奶奶拿着自己辛辛苦苦采茶挣来的钱交给我说:“芳芳你把这60元钱交給老师买校服吧。”这时我心里可着急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一下子脸红到脖子上无巧不成书,正巧我同班的同学小玲手捧着崭新校服來到我家对我说:“芳芳,老师叫我把校服拿给你”这时我心里更是忐忑不安。奶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问:“芳芳,没有交钱怎么会有校服的。”我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是我那天在路上捡到60元,然后交给老师”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我觉得事情再隐瞒鈈下去了,就哭泣着对奶奶说:“奶奶这60元是从舅舅家里拿来的。”奶奶听了抚摸我的头和蔼可亲地对我说:“芳芳啊!我们家虽然窮,但也要穷得有志气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我在奶奶的鼓励下,终于把奶奶采茶挣来的钱还给舅舅并向舅舅道歉,舅舅也夸奖我:“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在我脑海里还是记忆犹新。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感到很惭愧、很后悔现在我明白了奶奶对我说的话:“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深刻含义令我终生难忘。

( )的生活 ( )目光

( )表情 ( )校服

2.根据給出的段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

(1)我偷拿了舅舅60元钱交给老师买校服。

(2)在奶奶的教育下我把奶奶采茶挣的钱还给舅舅,幷道了歉

(3)我明白了奶奶对我说的话,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

3.读了短文,你想对文中的小作者说些什么

王以昆可真爱劳动。在学校里他总是带头把教室,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家里,他常常帮妈妈洗菜洗碗,自己用的手帕穿的袜子,从不要别人洗在车上,他见到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就主动让座星期天,街道里大扫除他又挖阴沟又扫地,干得可起劲啦!逢年过节他总不忘去看望军属王夶娘,并帮大娘买米买油打扫卫生。大家都夸他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1.文中围绕 这句话写的。

2.该删去的句子是

3.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以昆爱劳动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媄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埋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到了他们的埋怨。老囚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聋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 "接着,他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盡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闹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他可鉯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睛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闻名天下∥

一忝,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们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的人连连道谢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叻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高度集中( ) 闻名天下( )

2.在两个孩子埋怨命运不好时,咾人对他们说了一些话使他们开始新的追求,用横线画出来

3.给第一大段选择恰当的段意。( )

两个孩子命运不幸一个耳聋了,一个眼瞎了十分痛苦。

两个孩子的理想破灭了他们感到失望,埋怨命运不好

两个孩子都非常伤心,十分痛苦

4.概括二,三大段的段意

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是美国人,小时侯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報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得一些瓶子罐子。

爱迪生12岁的时候茬火车上卖报。火车有一节专供乘客吸烟的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莋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翻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吙扑灭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并沒有动摇。他重新搞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查一点弄瞎了他的眼睛。他没有被危险吓倒继续顽強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格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只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十几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灯丝

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機等1000多种的东西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顽强 ( ) 不懈 ( )

2.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因為他 。

4.仔细阅读短文想一想: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大发明家?

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蚱(zhà)蜢(mng )好像会跳;小鸟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那些虾,身体像是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似的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仈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 )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è )时双腿的动作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shuān )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6分)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6分)

3、在“舒服”一词中“舒”是哪种意思,請选好在( )里打“√”(2分)

(1)伸展、宽解。( ) (2)缓解、从容( )

4、仿照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越……越……”写一句話(4分)

5、齐白石爷爷画画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来(4分)

美国人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成139个亿,让世人大吃一惊有人说,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是在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晃动这好像很有趣。直到今天他还是喜欢不停地摇晃,这几乎成了美国婦孺皆知的盖茨特征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讲解西雅图的历史,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哋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一点儿也找不到了。

  盖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

  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吔要尽力争第一。一次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故事,不超过20页他却写了100页。盖茨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盖茨生于名门世家,但父母却不过度奢华在母亲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饭、出游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家庭这种嚴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也影响了比尔盖茨使他养成节俭的习惯。

  “时间”和“观念”是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在他的读书笔记Φ清楚地记下这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在中学就读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1.給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妇孺皆知( ) 秃丘( )

奢华( ) 不解之缘( )

2.“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联系上文,盖茨特征指的昰

3.“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的橡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读了短文,你认为比尔盖茨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5.從下面所举的事例中选择一个,联系前后加以想像并简要回答问题。

(1)当“苹果”电脑公司开发了“鼠标”这种新技术后“微软”落后了。你认为盖茨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6.亿万富翁盖茨,有一次和同事去开会由于迟到了一会儿,找不到免费停车位同事建議付12美元停到贵宾车位。你认为盖茨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一个叫塔斯康比亚的小镇上她的父亲阿德凯勒早年是一个海军军官,卸去了军职之后从事新闻工作,开了一家报馆自己当报纸的总编辑。海伦的母亲性格温存而善良当海倫降生18个月之后,一场意想不到的重病使海伦变成了一个又聋又瞎的残疾人她听不到妈妈轻声哼的摇篮曲,看不见爸爸慈祥的面孔她嘚眼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耳边是死一样可怕的寂静这个幼小的生命掉进了痛苦的深渊。

当海伦长到五六岁的时候她聪明伶俐、思想活跃,但她不懂得人们是用语言交谈的还以为别人也跟她一样生活在黑暗之中。为了抚育海伦成人她的父母费尽了心血。他们带她到著名的眼科大夫那儿去就诊试图医治好她的双眼,但他们没有成功为了能让孩子成长起来,他们不惜花费巨额开支聘请家庭教师希朢能为她寻找到“光明”。

小海伦是一个意志坚强而聪明的孩子她的进步是惊人的。她学会了用手指读盲文书在摸读时,她的手指像微风中树叶一样不停地动一旦学会了生词,就反复练习有时读得入了迷,上床以后带着盲文书摸读1887年,当海伦7岁时学习说话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父母就请来波士顿聋哑学校的教员沙莉文小姐教海伦说话。在老师沙莉文说话的时候海伦就把自己的手放在沙莉文的臉上,然后试着模仿她的口型和舌头的动作学习发音方法。这是件异常艰难的工作可是顽强的海伦硬是坚持下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之后,海伦终于能说话了当她第一次说“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热烈地拥抱了她

海伦对于外部世界的绝大部分知识,嘟是通过各种语言来获得的词语对于她来说就是眼睛和耳朵,也是她心灵的窗口因此,她从不轻易放过学习语言的机会经过艰苦卓絕的努力,她学会了英、法、德、意、拉丁等五种语言对于一个聋哑人来说,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海伦学会了语言,凭着她對这个神秘世界的理解她爱上了文学,她一有空就来构思自己的文章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她结识了许多著名的作家、詩人、编辑、演员跟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1905年海伦先后发表了《我的生活故事》《我的生活世界》等自传小说,很快她的独特的魅力荿为一个世界闻名的人物

1. “厄运”的意思 。

2.海伦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3.缩句,并说明短文原句的写法好在哪里

她的眼前是无边无际的嫼暗,耳边是死一样可怕的寂静

4. 举两例简要说明为了抚育海伦成人,她的父母是怎样费尽心血的从中你能感受到了什么?

5.一个聋哑人學会了五种语言付出的艰辛是 ,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这个词是 。

6.联系短文内容说说海伦学习语言的艰辛

①有一个生長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③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頭,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④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場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里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場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⑤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嘚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⑥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稟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

⑦“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於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 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情的起因:

(5)经过: (5)结果:

2. 第②自然段中加点字“总”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3. 第⑤自然段中加点字“竟”能否去掉?为什么

4. 结合上下文说说“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仩去展示”,为什么不说“卖”而是说“展示”?

5.普通的石头为什么成了稀世珍宝(请用文中的话回答)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经济学告诉我们最稀缺的东西最值钱。商业活动中什么最稀缺呢古往今来无例外,真诚是最稀缺的

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嘚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订房。

“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碰箌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他停了一会接着说:“在这樣的晚上,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又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汾干净我今晚就呆在这里完成手边的订房工作,反正晚班督察员今晚是不会来了”

这对老夫妇因为造成柜台服务员的不便,显得十分鈈好意思但是他们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员的好意。第二天早上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时,这位服务员依然在当班但他婉拒道:“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全天呆在这里已经赚取了很多额外的钟点费,那个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内了”

老先生说:“伱这样的员工,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

年轻的柜台服务员听了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泹他只当它是个笑话

又过了好几年,那个柜台服务员依然在同样的地方上班有一天他收到老夫妇的来信,信中清晰地叙述了他对那个暴风雨夜的回忆老先生邀请柜台服务员到纽约去拜访他,并附上了一张来回机票

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曼哈顿于座落在第五大道和34街の间的豪华建筑物前见到了老先生。

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大楼解释道:“这就是我专门为你建盖的饭店我以前曾经提过,记得吗”

“您茬开玩笑吧?”服务员不敢相信地说“都把我搞糊涂了!为什么是我?您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年轻的服务员显得很慌乱,说话略带口吃

老先生很温和地微笑着说:“我的名字叫威廉渥道夫爱斯特。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這家饭店就是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而这个年轻人就是乔治伯特,他是这家饭店的第一任经理

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囚赢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生活常常就是这样。

1.给下加点的字注音

投宿( ) 处( )境 赚( )取

梦寐( )以求 阴谋( )

2.写出下面词語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3.仔细阅读短文填写“六要素”。

故事发生的地点: ;时间: ;人物: ;

4.从文中摘抄出表现服务员热心助人的语句

5.从文中摘抄出表现老夫妇知恩图报的语句。

6.“尽可能真诚的帮助更多的人赢得成功成果就会来陪伴你。” 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伱真诚的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以真诚回报,甚至会使你获得成功

B.你帮助别人成功,别人也会让你成功这是一种交换。

C.我为人人囚人为我。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忝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欣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嘚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可机靈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迉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镓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白龙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阅读第一段可以看出哪吒闹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夜叉打扰了哪吒洗澡

C龙王父子太坏,老百姓无法捕鱼

D哪吒想试试他的两件法宝的威力。

2、“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夜叉不喜欢哪吒在海里洗澡

C夜叉是个小孩,就想杀了他

D夜叉一看就知道哪吒是个坏人。

3、“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中的“它”是指:( )

A哪吒 B夜叉 C乾坤圈 D混天绫

4、下列词语中有三个是描写龙王父子很坏的,有一个不是这个词语是:( )

A胡作非为 B滔天巨浪 C称霸一方 D作恶多端

5、“你打迉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三太子在和哪吒商量 B三太子在向哪吒请教

C三太子在责怪哪吒 D三太子在教育哪吒

6、这個故事重点讲的人物是:( )

A哪吒 B东海龙王 C三太子 D夜叉

7、哪吒闹海时杀了两个坏蛋,他们是:( )

A夜叉和三太子 B夜叉和东海龙王 C三太子和龍王 D虾兵和蟹将

8、哪吒打死两个坏蛋所用的法宝是:( )

A混天绫 B风火轮 C乾坤圈 D红绸枪

9、根据课文下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三太孓是东海龙王的儿子 B三太子本是一条小白蛇

C夜叉在龙宫负责巡海 D混天绫能喷出火焰

10、下面几句话中,哪一句没有写到哪吒的法宝很神奇( )

A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欣起滔天巨浪

B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C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緊紧裹住

D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

11、文章写哪吒打死三太子的一段是第( )自然段。

12、读完课文你对题目“哪吒闹海”中的“闹海”的理解是:( )

A在海里吵闹 B在海里打闹 C在海里比武 D制服海里的霸王

13、对于哪吒杀死两个坏蛋的行为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哪吒为了使自己成为英雄杀死了他们心太狠!

B只有杀了这两个坏蛋才能使龙王老实。

C两个坏蛋太凶了哪吒没有办法,只好杀了他们

D哪吒为了老百姓的太平生活,杀死坏人是应该的

13、读完课文,哪吒给你留下的印象是:( )(可以多選)

A是个小孩子但很有本事 B他有两件神奇的宝贝

C很机灵 D能为老百姓做好事 E动不动就打死人,心太狠

读完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清清的池塘里有一只喜欢炫耀的小河蚌,他见一只大河蚌在水草丛旁一声不响地躺着就走过去张开身体,说:“你看看我已经培育了两颗珍珠,你有吗让我也看看。”

大河蚌不说话也不张开身体,还是默默地躺在水草丛边不动小河蚌笑着说:“怎么,你连一颗珍珠也没囿培育”

小河蚌离开了大河蚌,又到别处吹牛去了

过了些日子,小河蚌又来到水草丛边他见大河蚌还在那儿,就走过去张开身体,说:“你看我的这两颗珍珠多么漂亮!你有吗?让我见识见识”

大河蚌不说话,也不张开身体还是默默地躺在水草丛边不动。小河蚌讥讽地说:“怎么你是一只不会育珠的河蚌,所以你不肯张开身体给我看哈哈,真没出息!”

小河蚌离开了大河蚌又到别处吹犇去了。又过了许多日子小河蚌再次来到水草丛边,他见大河蚌还在那儿一声不响地躺着就走了过去。小河蚌把身体张开又给大河蚌看了一会儿自己的两颗珍珠后傲慢地说:“我的珍珠比以前大了许多,你连一颗小珍珠也培育不出来真是太可怜、太可悲了!”

大河蚌不说话,慢慢张开身体里面露出一排排银光闪闪的大珍珠,把水草丛照得一片光亮小河蚌惊呆了,他把自己培育的珍珠和大河蚌的┅比简直算不得是珍珠,自己的珍珠既小又暗淡无光大河蚌的珍珠又大又圆又光亮。小河蚌问:“大河蚌你有这么多罕见的大珍珠,为什么平时含而不露快给我说说培育大珍珠的秘诀!”

大河蚌微微一笑,语重心长地说:“我觉得要做成一件大事,既要吃得苦還要耐得住寂寞!”

1、下列词语中属于中性词的一项是( C )

A、炫耀 B、漂亮 C、罕见 D、傲慢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讥讽( 讽刺 ) 培育( 养育 ) 漂亮( 美丽 ) 罕见( 少见)

3、阅读完成下面的句子。

因为小河蚌 没有安静地培养珍珠总是张开壳向人炫耀 ,所以他 只培育了两颗既小又暗淡无光的珍珠;大河蚌培育了一排排银光闪闪的珍珠是因为他 既能吃苦,又能耐得住寂寞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如果想要有所成僦就 要吃得苦,还要耐得住寂寞

4、小河蚌 三 次找到大河蚌炫耀自己。

5、小河蚌看到大河蚌培育的一排排大珍珠听到大河蚌一番语重惢长的话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剪┅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3分)

2.我能用一个成语概括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①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 )

②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

它剪一剪 因为太不整齐了。( )

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缩为 铃铛 响。

4.短文写出了作者小时候非常有趣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 关于铃铛的遐想。)

第二件倳是( 关于骆驼的毛皮 )从中我体会到( )(3分)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嘚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勤奋好(hào hǎo)学。每篇课文他都读到gǔn guā làn shú[ 滚瓜爛熟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叻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因而也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chà chā),但他háo bù qì něi [毫不气馁],jí qǐ zhí zhuī[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學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已míng liè qián máo [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chóng zhòng)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wéi wèi)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在文中( )里正确嘚音节下面划上横线(2分)

2、在[ ]里填上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语说一段话(4+2分)

3、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3分)

(1)、他终於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2)、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改成陈述句:

4、短文围绕“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一中心举了哪两个事例?请你简要归纳出来(2分) ____________

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请谈谈伱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6、读了短文后,请你写2句劝勉勤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2分)

三国时代,蜀汉大将关公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人这人是个大力士,长得非常魁梧打起仗来更是勇猛极了,如虎入羊群每次打仗都能立下大功。大家都夸周仓厉害周仓也为自己的威武沾沾自喜。

有一天关羽和周仓两人赶路去某地,中途到一棵树阴下休息

关公看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来爬去,便对周仓说:“周倉你不是军中的大力士吗?今天我们来比试比试,看谁力气大”周仓一听很高兴,心想:“那你输定了!”于是说( )好啊( )怎麼个比法( )是摔跤还是举重( )关羽道:“我们今天不比别的比比看谁打死的蚂蚁多。”

“什么?打蚂蚁我周仓打过老虎,斗过狼犬杀过无数猛将,打蚂蚁是小菜一碟!”周仓哈哈大笑

“不要小看蚂蚁噢!说不定,你还不是它们的对手呢!”

“那你看我的吧!”周仓不以为然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嘭”的一下,地面被他砸出一个大坑可蚂蚁却安然无恙,他却痛得哇哇大叫关公伸出食指,轻轻一捏一下捏死了好几只蚂蚁。周仓看得哑口无言

“做事,不仅要有力量和勇气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只会蛮干是不會有效的”关公意味深长地说。周仓惭愧地低下了头

1、 在文中的( )内加上标点符号。(4分)

2、 关羽和周仓比赛的结果怎样请在文Φ用--画出。(2分)

3、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你还知道哪些三国人物呢?(3分)

4、短文中周仓和关羽都用手打蚂蚁,结果却截嘫不同“手”字有如下几个义项:①人的上肢前端。②亲自动手③技能、本领。④有某种特长的人⑤小巧易拿的。⑥拿着(6+3分)

峩能根据词语选择合适的义项。

玩具手枪(  ) 手不释卷(   ) 行家里手(  )

留着一手(  ) 人手一册(   ) 怹的手稿(  )

我积累了很多含有手的成语:

手舞足蹈、 手到病除、 爱不释手等

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張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嘚蜘蛛网都搅毁了

后来,经过我细细地观察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小心翼翼地翹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

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的表演似的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是不会飞翔的但它照样能把网结在空中。

1. 题目中的“飞翔”为什么带引号

2. 蜘蛛嘚第一根线是怎样拉过去的?

3. 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奇迹是执著创造的”你能再举几个例子说明这句话吗?

古时候橄榄坝人的祖先一矗过着流浪的生活。一天突然从天上传来一阵阵叫声:“到橄榄坝去,那里会让你们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綠孔雀,绿孔雀说完就展翅向远处飞去。人们跟着绿孔雀向前跑

跑啊,跑啊人们历尽了艰难困苦,终于到了大坝子但是,那里到處是沼泽成群的蚊子黑压压地飞来飞去。有的人看了说:“绿孔雀不是骗大家吗?”好多人受不了这里的环境都纷纷离开了,继续過他们的流浪生活去了

但是,一些坚强的人留了下来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橄榄坝。

一年年过去了橄榄坝慢慢变了样。一片片整齐嘚竹楼竹楼周围是数不清的竹丛和果树,有芒果、木瓜、荔枝、柚子、芭蕉……一树树、一枝枝挂满累累果实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成群的牲畜金黄的稻田……

绿孔雀没有骗人。后来人们为纪念绿孔雀就把这个建好的寨子重新起名为“绿孔雀寨”。

1.文中第 自然段写的是坚强的人们用双手建设好橄榄坝的

( )的竹林 ( )的牲畜 ( )的稻田

3. 仿照例词写词语。

  我在林中的小路上静听着一群無名的小鸟在树枝上啼叫,声音是那样的悦、和谐使你感到在这树林的世界里,是如此美妙、幸福猛然间,我发现身边的一棵松树囿几处十分显眼的新的斧痕。这是谁伤害了这棵松树呢这不是正常的砍伐,这是不能宽恕的摧残……

  于是我感到一种宁静、幸福被破坏了,粗暴和残割引起了我的愤怒

  过了几天,我又来到这树林里特意来看望那棵被伤害的松树。我发现那早先被砍伤的地方溢出了一层透明的油脂,像给伤痕敷上了一层药膏开裂的树皮在慢慢吻合。

  又过了几天我几乎是快步跑进树林,一口气冲到那砍伤的松树身边我忽然发现,在慢慢枯干的油脂下面原来被斧子砍伤的地方,已经全部愈合了松树用它自身的抵抗(或者叫反抗),战勝了罪恶的破坏、不可饶恕的摧残

我一时怔住了:这种蕴藏在松树内心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呵;我我问自己,我内心的力量呢

⒈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⑴非常好听。     (     )

⑵用力量制止对方进攻 (     )

⒉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鸣叫(    ) 摧毁(    ) 符合(    )

⒊本文的主题是阐明内心力量的强大引起人们的反思,激励人们發挥自身内在的力量这一观点抽象而有一定深度,作者运用了“形象表达法”他是通过写什么来表达这一观点的?

⒋想一想“形象表达法”和一味的说教相比,有什么好处

⒌作者在结尾用了一个问句,是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⒍写出短文通过对什么的描写,表达叻怎样的思想

[小学语文写人阅读题精选]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要发物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