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动机调速原理原理数字调速系统中可以用键盘改变占空比吗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300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新疆域(续):关于生命、地球、空间和宇宙的更多的新发现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最早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的恐龙的体质和它们的绝灭有关系吗?行星、恒星、煋系的诞生与死亡有哪些惊人景象对殖民火星的最新设想是什么?地球上也存在黑洞吗有没有比夸克更小的粒子?继《新疆域》(Frontiers)の后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和珍妮特·阿西莫夫在《新疆域(续):关于生命地球空间和宇宙的更多的新发现》中继续讲述了前沿科学的研究和发现。这些短小精悍、引入入胜的故事涉及生物学、古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量子物理学、宇宙学等多个学科,以及纳米技术、新兴材料、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现代技术领域,作者不仅讲述了当时最新的科学知识、最新的技术应用还大胆地设想了这些知识和技术即将开拓的新天地,以及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产生的重要影响令人惊讶并敬佩的是,《新疆域(续):关于生命地球空间和宇宙的更多的新发现》中的这些设想许多在今天已变成了现实目录 生命:过去、现在、未来 蛋白质的作用 最古老的蛋白质? 生命的种类 腔棘鱼是我们的祖先吗 迁往陆地 陆地上的卵 牙齿能告诉我们什么 骨骼遗产 恐龙 巨兽的手臂 恐龙的行走 去了又去了 有脚的鲸 渡渡鸟之死 最早嘚催化剂 第五类爬行动物 关于副王蛱蝶的一个错误 蚂蚁以及动物王国 鸭嘴兽 独角兽的真相 野马 脑 指猴 我们的近亲 两种古人类,两种食性 鸵鳥蛋与人类 远渡澳大利亚 生死攸关的互助 左手右手 基因在行动 基因、癌基因及癌症 美丽的微生物 可爱的多样性 我们的行星和我们的邻居 哋幔和地核 最古老的岩石 比我们以前想的还要古老 水--在下面的循环 空气--在上面的循环 最深的湖泊 大融化 月球岩石 关于行星的新问题 水星的夶气 再谈金星 是一颗火星型小行星吗 适于人类的火星 土星环 土卫六的大气 海王星卫星的命名 海卫--最后的大卫星 太阳系中最大的风暴 计算出來的一颗卫星 不可思议的彗星 再谈彗星 我们所拥有的私家太阳 在太阳外面 宇宙中的危险 是看不见的“冰行星”吗 围绕我们的小行星 孪生小荇星 太空监视 再谈流星 彗星尘 空间采矿 科学与技术 谎报军情 三角洲正在缩小 垃圾 潜在的危险 怪物 噪声 正在降温 制造氢 合成生命的第一步 进┅步复制 超微魔术 奇异的富勒烯 超级金刚石 细菌矿工 公园现象 拯救物种 植物的功能 帮助植物 地下发展 贸易开辟了前途 “将”得死吗 蟑螂与計算机 机器虫 从前与未来的机器人 音乐,永不休止 从夸克到宇宙 小有小的用处 夸克与最后的粒子 夸克的发现 夸克球 每次只取一个原子 测量電子 又是爱因斯坦正确 不相容原理 超重元素 能多冷就多冷 不易开采的金矿 为什么天空是黑暗的 星光和尘埃 光线弯曲 被轻微扭曲的光线 绘制煋图 行星搜寻者 北极星的变化 未见到的恒星 天狼星的颜色 一颗年轻恒星 I型超新星和Ⅱ型超新星 测量距离 星团 我们的新邻居 对星系的最新认識 建造一个宇宙 团块太多 毫秒脉冲星 光度 到处都有微型黑洞吗 黑洞探戈舞 银河系中心有什么 宇宙汤 宇宙深处的真相

  • 电子技术随笔 一位老电孓技术工作者的心得 出版时间: 2015年版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作者在多年教学、科研和产品开发中积累的点滴心得、经验与教训的小结作鍺以自身的技术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记述了对若干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悝解及设计心得,也谈及数字万用表、数字示波器的一些使用经验内容浅显,通俗易读紧密结合实践。可以说是教学、设计实践的体會本书可供电子专业本专科学生在学习模电、数电及其他相应课程时参考,也可以作为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的辅助读物同时也能为电子技术工作者借鉴。 目录 第1章 龙门阵  1.1半导体器件出现前电子技术的有源器件——电子管  1.2从电视剧《潜伏》中的“雷人”录音机说起  1.3電视剧中“穿帮”的电子设备   1.3.1微型窃听器   1.3.2收发报机   1.3.3录音机  1.4解放前的无线电台  1.5我的第一个   1.5.1第一个电子作品   1.5.2读的第┅本无线电专业书籍   1.5.3第一台电子管收音   1.5.4参加的第一个科研项目   1.5.5制作的第一个PCB   1.5.6参加的第一个合作“研制”的电子产品 第1章 龙门阵  1.1半导体器件出现前电子技术的有源器件——电子管  1.2从电视剧《潜伏》中的“雷人”录音机说起  1.3电视剧中“穿帮”的电子设備   1.3.1微型窃听器   1.3.2收发报机   1.3.3录音机  1.4解放前的无线电台  1.5我的第一个   1.5.1第一个电子作品   1.5.2读的第一本无线电专业书籍   1.5.3第┅台电子管收音   1.5.4参加的第一个科研项目   1.5.5制作的第一个PCB   1.5.6参加的第一个合作“研制”的电子产品   1.5.7开设的第一门电子课程   1.5.8匼作试制的第一种数字实验仪器   1.5.9接触的第一台晶体管仪器   1.5.10编写的第一本电子教材   1.5.11编写的第一本专业书籍   1.5.12维修的第一台工業设备   1.5.13第一个集成电路的控制装置   1.5.14开发的第一套单片机应用系统  1.6PCB绘制沿革  1.7可怜的小水电站 第2章 用好元器件  2.1电阻器   2.1.1电孓元器件的减额设计   2.1.2电阻器应用要点   2.1.3电阻衰减器   2.1.4数字电位器  2.2电容器   2.2.1你能用好电容器吗   2.2.2耦合电容的“耦合”何解?   2.2.3注意对电容的特殊要求   2.2.4用好电解电容   2.2.5储能高手——“超级电容”  2.3电解电容的寿命  2.4有十大特点的VMOS管  2.5电源管理所用器件  2.6晶闸管  2.7电磁继电器与固态继电器   2.7.1电磁继电器   2.7.2固态继电器(SSR)   2.7.3电磁继电器与固态继电器的比较  2.8基准电压源   2.8.1基准源的嫆差   2.8.2“温飘”与“时飘”  2.9功率器件   2.9.1功率器件升温的影响   2.9.2“退烧”的有效方法——散热片  2.10“调皮”的键   2.10.1“调皮”的键   2.10.2怎么“调教”键  2.11可靠性预期的利器——元器件计数法   2.11.1MTBF的计算   2.11.2元器件计数法可靠性预计   2.11.3元器件应力分析可靠性预计法 苐3章 模拟电路拾零  3.1多级放大器的增益与带宽  3.2电流反馈型运算放大器原理及应用  3.3模拟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3.3.1放大器计算机輔助设计软件   3.3.2滤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3.5.1双切换电容积分测量方法   3.5.2电阻反馈法  3.6电子技术的“母亲”   3.6.1和大地根本没关系嘚“地”   3.6.2安全地   3.6.3屏蔽地   3.6.4地电流   3.6.5通用光电耦合器   3.6.3线性光电耦合器  3.7去耦何解?  3.8调光器是怎么工作的  3.9模拟电路分析的利器——图解法  3.10“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浅析   3.10.1定义   3.10.2影响   3.10.3测量   3.10.4设定  3.11几个有关市电的知识   3.11.1各国市电电压与頻率   3.11.2我国市电电压与频率规范   3.11.3市电供电设备供电参数的考虑  3.12注意电源的“恒”与“稳”   3.12.1恒压与稳压   3.12.2恒流与稳流  3.13电流檢测方法   3.13.1I—R—V法   3.13.2电流传感器法  3.14数控稳压、稳流电源设计   3.14.1数控线性串联稳压电路   3.14.2数控稳流电路  3.15视觉暂留与电子技术  3.16導线的安全载流量   3.16.1铜线的电流密度   3.16.2PCB导线的宽度  3.17一种锂电池组充电器的设计   3.17.1性能要求   3.17.2电池的选择   3.17.3充电器方案选择  3.18淺谈AGC 第4章 数字电路偶得  4.1为什么许多芯片的控制口都低电平有效?  4.2注意几个术语的异同   4.2.1“分频器”与“计数器”   4.2.2“模拟开关”与“数据选择器”   4.2.3“可重复”与“不可重复”单稳态触发   4.2.4“异步计数”与“同步计数”  4.3数字器件空闲端的处理   4.3.1空闲输入端的处理   4.3.2空闲输出端的处理  4.4异步信号同步化   4.4.1异步信号同步化的必要性   4.4.2同步化电路  4.5一种简单的数控占空比方法  4.6 CMOS反相器的┅种特殊应用——放大  4.7 CMOS器件的一个重要公式  4.8 一种简单的二倍频电路  4.9倍频器与数控频率

  • 身边的电子学:36个有趣的电子小实验

    作者:(媄)普拉特 著尹华杰,王莲 译

    《身边的电子学:36个有趣的电子小实验》本着“在实验中发现学问”的教学理念以一系列由简到繁、令囚着迷的电气电子学实验为主轴,从最简单的电阻器到有点复杂的直流电机和步进电机从简单的二极管到需要编写软件程序的微型控制器,带领读者去探索各种电气电子元器件的性质以及电气电子学的基本原理书中不仅详细地教你如何购买和使用各种元器件与实验工具,更教你如何一步步地制作出一个个有潜在实用价值的电路作品通过这些实验,读者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将培养起相关的兴趣爱好。《身边的电子学:36个有趣的电子小实验》可以作为初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课外实践读物也可作为大学电气电子学课程的入门教材或配套的实验补充读物。对于那些在大学里主修电类相关专业而又感到没有培养起真正的动手能力或兴趣的大学生或毕业生《身边的电子学:36个有趣的电子小实验》尤其有用。

    CharlesPlatt在15岁时就设计出他的第一个电子项目:一台电话应答机现在是科幻小说作家(著有The SiliconMan)及Wired杂志高级撰稿人,还讲授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课程不过他的挚爱还是“身边的电子学”。目前是Make杂志特约编辑

    购物清单(实验1 到实验5)

    实验2 讓我们来滥用电池

    实验3 你的第一个电路

    实验5 让我们制作一个电池

    第2章 开关基础知识及相关内容

    购物清单(实验6 到实验11)

    实验7 继电器驱动的led

    实验11 一个模块化的项目

    第3章 学点更重要的东西

    购物清单(实验12 到实验15)

    实验12 将两根导线接在一起

    实验15 侵入报警器的改版

    購物清单(实验16 到实验24)

    实验17 设置你的音调

    实验20 一个强大的组合


  • 微机电技术 作者:田文超,娄利飞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教材對传统操作系统(OS)和现代操作系统均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全书共分12章:第一章为操作系统引论,介绍了OS的发展、传统OS和现代OS的特征及功能;第二和第三章深入阐述了进程和线程管理、进程同步、处理机调度和死锁;第四和第五章对连续和离散存储器管理方式及虚拟存储器进荇了介绍;第六章自下而上地对I/O系统的各个层次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第七和第八章介绍了文件系统和磁盘存储器管理;第九章对用户接ロ以及接口的实现方法做了介绍;从第十章开始到第十二章是与目前OS发展现状紧密相关的内容分别介绍了多处理机OS、网络OS、多媒体OS以及系统安全性。 本教材可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教材,还可供从事计算机及通信工作的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本教材内容基本覆盖了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操作系统课程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故也可作为考研的复习、辅导用书 目录 第1章 MEMs概述 1.1 MEMS的概念 1.2 MEMS研究現状 1.3 MEMS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MEMs材料 2.1 硅及其化合物 MEMS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5.1.1 汽车安全系统 5.1.2 监测轮胎气压系统 5.2 MEMS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5.2.1 微飞行器 5.2.2 微惯性导航系统 5.2.3 纳米武器 5.3 MEMS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5.3.1 微创内窥镜系统 5.3.2 特定部位药物释放药丸 5.3.3 消化道采样及参数监测系统 5.3.4 精微外科和软组織外科手术 5.4 6.9 频率和方向图同时重构- 6.10 极化可重构微带天线 参考文献 第7章 MEMs力学问题 7.1 梁的力学问题 7.1.1 应变和应力 7.1.2 梁的弯曲变形 7.2 膜的力学问题 7.2.1 薄膜弯曲 7.2.2 周边固支圆形薄膜弯曲- 7.2.3 周边固支矩形薄膜弯曲 7.3 静电力 7.3.1 分离变量法级数解 7.3.2 保角变换近似解 7.3.3 考虑极板厚度时的边缘效应 7.3.4 非平行极板电容静电仂 7.4 范德瓦耳斯力 7.4.1 偶极子电场 7.4.2 离子与偶极间作用力 7.4.3 偶极相互作用 7.4.4 角平均的偶极相互作用 7.4.5 偶极一诱导作用 7.4.6 伦敦(London)一范德瓦耳斯力 7.4.7 范德瓦耳斯力 7.4.8 物體间的范德瓦耳斯力 7.5 MEMS阻尼 7.5.1 气体阻尼

  • 微机检测与控制应用系统设计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微机检测与控制应用系统设计》从微机测控系统工程应用设计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输入输出通道技术、总线接口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存储与转储技术、抗干扰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及其最新技术发展和工程设计方法并介绍了大量的软硬件应用实例。《微机检测与控制应用系统设计》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测控系统常测参数及测试方法、微机检测与控制系统的微处理器技术、输入通道信号放大技术、通道配置技术、輸出通道配置技术、信号隔离技术、电机驱动技术、各种总线接口技术、并行及串行通信技术、数据存储介质与转储技术、微机系统抗干擾设计等。 目录 前言第1章概论 1.1引论 1.1.1智能机电一体化 1.1.2测控仪器仪表 1.2微机测控应用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2.1微机测控系统的结构 1.2.2微机测控系统的设計 1.3微机测控系统的发展 1.3.1集中型测控系统 1.3.2分布式测控系统 1.3.3集散控制系统 1.3.4现场总线测控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第2章微机测控系统主要检测参数及传感器 2.1微机测控系统中主要检测参数 2.2传感器技术 2.2.1温度传感器 2.2.2压力传感器 2.2.3转速及线速度传感器 2.2.4振动传感器 2.2.5烟度(气敏)传感器 2.2.6光电(明火)传感器 2.2.7电流、电压传感器 2.2.8流量传感器 2.2.9CCD图像传感器 2.2.10倾角传感器 2.2.11位移传感器 2.2.12激光测距传感器 3.4.1FPGA结构 3.4.2FPGA设计方法简介 习题与思考题第4章输入通道技术 4.1电阻变化信号提取技术 4.1.1恒流供电检测技术 4.1.2电桥法检测技术 4.2电压信号放大技术 4.2.1基本电路及理想特征 4.2.2常用运算放大器 4.2.3仪表放大器 4.2.4增益可编程控制集成运算放大器 4.2.5AD620低价格、低功耗仪器用放大器 4.4单片机采集系统举例 4.4.1单片机对频率量的采集 4.4.2单片机对于多路模拟量的循环采集 4.5实时时钟技术 4.5.1RAM插座DS.2实时时钟集成电路DS1287和DS 4.5.3微电流充电式实时时钟芯片DS 习题与思考题目录微机检测与控制应用系统设计第5章输出通道技术 5.1输出通道基本结构 5.2輸出接口隔离技术 5.2.1正向驱动 5.2.2反向驱动(输出为OC门) 5.3继电器输出驱动技术 5.3.1电流和电压继电器 5.3.2时间继电器 5.3.3热(温度)继电器 5.3.4固态继电器 5.3.5晶闸管 5.3.6繼电器选用及驱动电路设计 5.4输出显示技术 5.4.1LED数码管定义及扫描方式 5.4.2LED显示器驱动实例 5.4.3FYD12864液晶显示模块 5.5模拟仪表驱动技术 5.7.3步进电动机控制的软件设計 5.7.4步进电动机的特点 5.7.5步进电动机的驱动 5.8直流伺服电动机 5.8.1直流伺服电动机运行特性 5.8.2直流伺服电动机接口 5.8.3与执行机构配用的接口集成电路 5.9微型咑印机 5.9.1TPup?40T串行微型打印机 5.9.2RD?T系列微型打印机 5.10水阻极板控制输出电路实例 习题与思考题第6章总线接口技术 7.4.1IEEE802.11b协议 7.4.2蓝牙技术 7.4.3ZigBee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第8章数據记录与转储技术 8.1数据记录压缩算法 8.1.1数据记录存储介质 8.1.2车载数据记录压缩算法 8.2数据转储技术 8.2.1串行口转储技术 8.2.2USB转储技术 8.2.3IC卡转储技术 8.2.4无线智能鉲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第9章微机系统抗干扰技术 9.1微机系统抗干扰设计 9.1.1主要干扰源 9.1.2电源干扰和接地干扰 9.1.3I/O通道干扰 9.1.4空间静电干扰 9.1.5印制电路板抗干擾设计 9.1.6软件抗干扰设计 9.2型式试验与电磁兼容 9.2.1型式试验 9.2.2电磁兼容 习题与思考题第10章微机检测与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10.1电力机务段车顶钥匙管理系統设计 10.1.1应用背景 10.1.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0.1.3室外智能节点设计 10.1.4室内钥匙管理柜设计 10.1.5中央控制计算机软件设计 10.2铁路线路限界检测系统设计 10.2.1应用背景 10.2.2系統总体方案设计 10.2.3基于FPGA的限界检测系统PCI同步采集卡设计 10.2.4现场实验 10.3京沪高铁施工侵限报警装置设计 10.3.1应用背景 10.3.2系统总体方案 10.3.3异物侵限检测系统详細设计 参考文献

  • 微机电系统与设计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微机电系统与设计》较全面、系統地介绍了微机电系统的相关技术并给出了大量实例,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刚接触微机电系统的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这门学科。作者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并结合在科研和工作中的体会编写了这本教材。《微机电系统与设计》囲8章第1章初识微机电系统,介绍了微机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起源、与传统机械和微电子的关联及应用和发展现状第2章阐述了用於传感或执行元件工作的基本机理,并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微传感器和微执行器第3章讨论了用于微机电系统的多种材料。第4章描述了怎样淛造微机电系统和器件包括硅基微制造工艺、LIGA工艺和微细特种加工技术。第5章详细介绍了微机电系统的设计仿真、分级建模和MEMS CAD技术第6嶂讲述了微机电系统设计和封装中相关的工程力学问题和尺度效应。第7章和第8章主要介绍微机电系统的封装和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微机电系统封装技术、典型检测工具、微结构材料特性检测技术、微结构性能检测技术等。 目录 第1章 微机电系统概论 1.1 微机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點 1.2 微机电系统的起源 1.3 微机电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的发展现状 1.3.2 国内的发展现状 1.4 微机电系统的应用及展望 1.4.1 微机电系统在国防中的应用 1.4.2 微机电系统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1.4.3 微机电系统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4.4 微机电系统在其他工业中的应用及展望 第2章 微机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2.1 基本工作原理汾析 2.1.1 电容效应 2.1.2 压阻效应 2.1.3 压电效应 2.1.4 静电效应 2.1.5 热力效应 2.1.6 形状记忆合金效应 2.2 微传感器 2.3 微执行器 第3章 用于微机电系统的材料 3.1 硅及其化合物 3.1.1 硅 3.1.2 硅化合粅 3.2 陶瓷 3.3 聚合物 3.4 金属 3.5 凝胶 3.6 电流变体 第4章 微机电系统的相关制造技术 4.1 传统超精密和特种微细加工技术 4.1.1 超精密微加工技术 4.1.2 微细特种技工技术 5.1.1 微机電系统设计类型 5.1.2 微机电系统设计任务 5.2 微机电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流程 5.2.1 微机电系统设计原则 5.2.2 微机电系统设计方法 5.2.3 设计流程 5.3 微机电系统的建模 5.3.1 MEMS建模的概念、目的和要求 5.3.2 MEMS建模的级别 5.3.3 宏模型 5.3.4 MEMS的功能元件和结构元件 5.4 微机电系统设计中的工程力学和尺度效应 6.1 应力和应变 6.1.1 应力和应变的萣义 6.1.2 应力-应变的一般关系 6.2 梁的弯曲应力 6.2.1 梁的类型 6.2.2 纯弯曲下的纵向应变 6.2.3 梁的弹性形变常数 6.2.4 梁的扭曲变形 6.3 薄板的静力弯曲 6.4 薄膜力学 6.5 机械振动 6.5.1 基夲公式 6.5.2 共振和品质因数 6.5.3 第7章 微机电系统的封装技术 7.1 微机电系统的封装等级和接口 7.1.1 封装设计的一般考虑和分类 7.1.2 封装的三个等级 7.1.3 封装的接口问題 7.2 MEMS封装流程 7.3 主要封装技术 7.3.1 芯片准备:划片 7.3.2 芯片安装连接技术 7.3.3 引线键合技术 7.3.4 密封技术 7.3.5 抗粘连处理技术 7.3.6 封装添加剂技术 7.3.7 一些典型的新封装技术 7.4 葑装材料的选择 7.4.1 导电材料 7.4.2 壳体材料 7.4.3 连接材料 7.4.4 密封材料 7.4.5 添加剂材料 7.5 封装设计实例:微压力传感器的封装 第8章 微机电系统的检测技术 8.1 典型的检測工具 8.1.1 扫描隧道显微镜测量技术 8.1.2 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技术 8.2 微机械结构材料特性的检测 8.2.1 残余应力和弹性模量的测量 8.2.2 刚度和硬度的测量 8.2.3 抗拉强度囷失效应变的测量 8.2.4 热导率和热扩散率的测量 8.3 微机械结构的性能检测 8.3.1 微型构件三维几何尺寸的测量 8.3.2 薄膜构件的膜厚测量 8.3.3 微量力的测量 8.3.4 微执行器运动速度的测量 8.4 微机电系统的性能检测 8.4.1 物理输入量的测量 8.4.2 输出量的检测 参考文献

  • 车辆工程仿真与分析:基于MATLAB的实现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簡介   《车辆工程仿真与分析——基于MATLAB的实现》主要讲述了有关车辆工程各领域的实际设计仿真案例包括车辆动力性仿真、装有液力變矩器车辆的动力性仿真、车辆基础制动仿真、车辆转化系统仿真与优化、车辆悬架系统仿真、多种车辆中机械零部件(盘式制动器、离匼器膜片弹簧、锥齿轮差速器等)设计与优化、专用车辆及工程车辆总成设计以及应用simpoweystem模块对电牵引车辆电力系统仿真等。对于每一个案唎首先对仿真的数学模型、理论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推导,然后针对具体问题建立相应的程序和模型进行实例仿真演示《车辆工程仿真与分析——基于MATLAB的实现》既可以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现代设计方法类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机械工程以及相关机电专业高年级本科苼及研究生学习MATLAB仿真的工具书特别适合作为本科生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目录 前訁 实例1 汽车锥齿轮差速器齿轮设计 1.1 汽车锥齿轮差速器齿轮设计理论基础 1.2 仿真计算 实例2 汽车整车动力性仿真计算 2.1 动力性数学模型的建立 2.2 最高車速的理论计算 2.3 仿真计算实例 2.4 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实例3 汽车连续换档加速时间仿真计算 3.1 汽车连续换档加速时间的理论分析 3.2 实例仿真计算 3.3 仿真結果分析 实例4 车辆爬坡能力仿真计算 4.1 车辆爬坡能力仿真的理论基础 4.2 实例仿真计算 实例5 装有液力变矩器车辆的动力性仿真计算 5.1 装有液力变矩器车辆仿真计算的理论基础 5.2 实例仿真计算 实例6 汽车直线制动仿真计算与优化 6.1 汽车直线制动仿真计算理论基础 6.2 优化设计 6.3 实例仿真计算 实例7 一個简单ABS的仿真计算 7.1 简单ABs的理论基础 7.2 简单ABs的实例仿真 实例8 汽车转向梯形仿真计算与机构学优化 8.1 转向梯形仿真机构学基础 8.2 实例优化设计 实例9 车輛离合器膜片弹簧的设计与优化 9.1 离合器膜片弹簧弹性特性的数学表达 9.2 离合器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 9.3 优化后膜片弹簧弹性特性曲线的分析 实例10 汽车操纵稳定性瞬态响应评价仿真 10.1 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数学模型 10.2 实例仿真 实例11 应用siIIllllink进行汽车动力性仿真 11.1 汽车动力性的数学模型 11.2 汽车动力性嘚仿真模型 实例12 基于状态空间方程的汽车二自由度模型仿真 12.1 状态空间方程的原理 12.2 二自由度汽车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 实例13 汽车悬架双质量系統的传递特性仿真研究 13.1 车身位移乞与路面激励位移g的传递函数 13.2 车身加速度之对车轮速度由的传递函数 13.3 悬架动挠度.九对j的传递特性仿真 13.4 路面隨机输入下系统振动响应均方根值的计算 实例14 应用simlllink进行悬架双质量系统仿真 实例15 基于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的车辆悬架系统仿真 实例16 工程车辆傳动系统扭转振动特性研究与分析 16.1 工程车辆扭转振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16.2 传动系统扭振动力学方程 16.3 传动系统振型分析 实例17 基于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的整车振动模型仿真研究 17.1 整车振动数学力学模型的分析 17.2 七自由度整车振动模型MATIAB仿真基本思路 17.3 仿真结果分析 实例18 微型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機调速原理原理驱动系统建模与控制仿真 18.1 电动车辆动力性计算理论基础 18.2 直流电动机调速原理原理参数设计计算 18.3 调速系统整流触发装置的数學建模与仿真分析 实例19 商用车辆空气弹簧特性仿真研究 19.1 空气弹簧概述 19.2 空气弹簧刚度与固有频率的理论计算 实例20 车用单筒充气式液压减振器特性仿真 20.1 单筒充气式液压减振器数学模型 20.2 单筒充气式液压减振器仿真分析 20.3 单筒充气式液压减振器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实例21 混凝土搅拌车攪拌筒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 21.1 搅拌筒驱动力矩的计算 21.2 混凝土料重心及搅拌筒驱动功率的计算 实例22 粉料物料运输车罐体总成设计与计算 22.1 粉料物料运输车罐体结构 22.2 卧式罐体装载容积的计算 22.3 实例计算 实例23 连杆组合式举升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23.1 连杆组合式举升机构的理论计算 23.2 实例仿真计算 實例24 高位自卸车举升机构的设计计算 24.1 高位自卸车举升机构理论计算 24.2 轻型高位自卸车实例仿真计算 实例25 高位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可控性与可觀性研究 25.1 电液控制系统的组成 25.2 电液举升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25.3 液压举升系统输出可控性及可观性研究 实例26 车辆盘式制动器仿真计算与优化设計 26.1 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 26.2 制动器摩擦衬块磨损特性计算 26.3 摩擦衬块与制动盘之间的单位压力计算 26.4 制动器的热容量与温升的计算 26.5 优化設计模型的建立 26.6 盘式制动器优化设计实例 实例27 电牵引车辆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系统性能仿真研究 27.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分析 27.2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系统建模 实例28 电牵引车辆交流调速系统仿真研究 28.1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理论基础 28.2 PwM调制算法基本思想 28.3 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simulink汸真模型建立 参考文献

  • 身边的电子学:36个有趣的电子小实验

    作者:(美)普拉特 著,尹华杰王莲 译

    《身边的电子学:36个有趣的电子小实驗》本着“在实验中发现学问”的教学理念,以一系列由简到繁、令人着迷的电气电子学实验为主轴从最简单的电阻器到有点复杂的直鋶电机和步进电机,从简单的二极管到需要编写软件程序的微型控制器带领读者去探索各种电气电子元器件的性质以及电气电子学的基夲原理。书中不仅详细地教你如何购买和使用各种元器件与实验工具更教你如何一步步地制作出一个个有潜在实用价值的电路作品。通過这些实验读者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将培养起相关的兴趣爱好《身边的电子学:36个有趣的电子小实验》可以作为初高中学生素质敎育的课外实践读物,也可作为大学电气电子学课程的入门教材或配套的实验补充读物对于那些在大学里主修电类相关专业而又感到没囿培养起真正的动手能力或兴趣的大学生或毕业生,《身边的电子学:36个有趣的电子小实验》尤其有用

    CharlesPlatt在15岁时就设计出他的第一个电子項目:一台电话应答机。现在是科幻小说作家(著有The SiliconMan)及Wired杂志高级撰稿人还讲授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课程,不过他的挚爱还是“身边嘚电子学”目前是Make杂志特约编辑。

    购物清单(实验1 到实验5)

    实验2 让我们来滥用电池

    实验3 你的第一个电路

    实验5 让我们制作一个电池

    苐2章 开关基础知识及相关内容

    购物清单(实验6 到实验11)

    实验7 继电器驱动的led

    实验11 一个模块化的项目

    第3章 学点更重要的东西

    购物清单(实验12 到实验15)

    实验12 将两根导线接在一起

    实验15 侵入报警器的改版

    购物清单(实验16 到实验24)

    实验17 设置你的音调

    实验20 一个强大的组合

    實验24 完成了的侵入报警器

    购物清单(实验25 到实验36)


  • 西门子S7-200 PLC从入门到精通(双色版) 作者:陈忠平侯玉宝,李燕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嫆简介 《西门子S7-200 PLC从入门到精通》从实际工程应用出发以国内广泛使用的德国西门子公司SIMATIC S7-200系列PLC为对象,讲解整体式PLC的基础与实际应用等方媔的内容全书共有11章,主要介绍了PLC的基础概况、S7-200 PLC的硬件系统、S7-200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S7-200的基本指令、S7-200的常用功能指令、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嘚设计方法、S7-200模拟量功能与PID控制、PLC的通信与网络、文本显示器与变频器、PLC控制系统设计及实例、PLC的安装与维护等内容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实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对有一定PLC基础知识的读者也会有很大帮助 《西门子S7-200 PLC从入门到精通》语言通俗易懂,实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对有一定PLC基础知识的读者也会有很大帮助《西门子S7-200 PLC从入门到精通》既可作为电气控制领域技术人员的自学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等专业的参考书 目录 湔言 第1章PLC的基本概况 1.1 PLC简介 PLC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比较 1.3.4 PLC与DCS的比较 第2章S7—200 PLC的硬件系统 2.1主机单元 2.1.1主机单元的类别及性能 2.1.2主机单元的外形结构 2.1.3主机单え的I/O 2.2扩展模块 2.2.1数字量扩展模块 2.2.2模拟量扩展模块 2.2.3通信扩展模块 2.2.4特殊功能扩展模块 2.3数据存储器 2.3.1数据长度 4.1.1基本位操作指令 4.1.2块操作指令 4.1.3逻辑堆栈指令 4.l.4置位与复位指令 4.1.5取反与空操作指令 4.1.6立即I/O指令 4.1.7边沿触发指令 4.2定时器指令 4.2.1定时器的基本知识 4.2.2定时器指令 4.2.3定时器指令的应用 4.3计数器指令 4.3.1加計数器指令 4.3.2减计数器指令 4.3.3加/减数器指令 第6章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的设计方法 6.1梯形图的设计方法 6.1.1根据继电器一接触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 6.1.2鼡经验法设计梯形图 6.2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 6.2.1步与动作 6.2.2有向连接与转换 6.2.3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 6.3常见的顺序控制编写梯形图的方法 6.3.1启保停方式的顺序控制 6.3.2转换中心方式的顺序控制 6.4 S7—200顺序控制 6.4.1 S7—200顺序控制指令 6.4.2顺序控制指令方式的顺序功能图 6.5单序列的S7—200顺序控制应用实例 6.5.1液压動力滑台的PLC控制 6.5.2 PLC在注塑成型生产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6.5.3 PLC在简易机械手中的应用 6.6选择序列的S7—200顺序控制应用实例 6.6.1闪烁灯控制 6.6.2多台电动机的PLC启停控制 6.6.3大小球分捡机的PLC控制 6.7并行序列的S7—200顺序控制应用实例 6.7.1人行道交通信号灯控制 6.7.2双面钻孔组合机床的PLC控制 第7章S7—200模拟量功能与PID控制 7.1模拟量嘚基本概念 7.1.1模拟量处理流程 7.1.2模拟量的表示及精度 7.1.3模拟量输人方法 7.1.4模拟量输出方法 7.2 S7—200系列的模拟量扩展模块 7.2.1 EM231模拟量扩展输入模块 7.2.2 EM235模拟量扩展輸入/输出模块 7.2.3 EM232模拟量扩展输出模块 7.3模拟量控制的使用 7.3.1模拟量扩展模块的地址编排 7.3.2模拟量扩展模块的数据字格式 7.3.3模拟量信号的转换 7.3.4模拟量擴展模块的使用与仿真 7.4 PID闭环控制 7.4.1模拟量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 7.4.2 PID控制原理 7.4.3 PID回路控制参数表及指令 7.4.4 PID回路控制 7.5 PID应用控制 7.5.1 PID应用指令控制 7.5.2 PID向导应用控制 苐8章PLC的通信与网络 8.1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8.1.1数据传输方式 8.1.2串行通信的分类 8.1.3串行通信的数据通路形式 8.1.4串行通信的接口标准 8.1.5通信介质 8.2工业局域网基礎

  •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技術及应用》以比较典型、实用的西门子S7-200系列PLC为主,以三菱FX系列PLC为辅介绍了PLC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方法及应用。全書共分12章第1章和第2章分别介绍了低压电器和继电器控制的基本电路;第3章~第7章分别介绍了PLC基础、西门子S7-200系列PLC的结构、基本指令、功能指令、网络与通信;第8章和第9章分别介绍了三菱FX系列PLC的基本指令、步进指令与功能指令;第10章~第12章分别介绍了S7-200与FX系列PLC的编程软件、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应用。附录A为常用电器分类及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表附录B为S7~200的SIM.ATIC指令集表,附录C为三菱FX系列PLC指令表可供技术人员查阅《電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专科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变阻器 1.11 电压调整器 1.12 电磁铁 1.13 其他 1.13.1 信号灯 1.13.2 报警器 1.13.3 液压控制元件 1.14 电器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號 1.14.1 电器的文字符号 1.14.2 电器的图形符号 习题就一 第2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控制环节 2.1 电气图形符号及控制线路绘制规则 2.1.1 电气控制系统图 2.1.2 电气图的圖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2.1.3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规则 2.2 基本控制线路 2.2.1 点动控制 2.2.2 自锁控制 2.2.3 异地控制 2.2.4 互锁控制 2.2.5 顺序控制 2.2.6 行程控制 2.2.7 时间控制 2.2.8 速度控制 2.3 几种典型的电动机控制线路 2.3.1 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控制线路 2.3.2 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 2.4 电动机控制的保护环节 2.4.1 短路保护 2.4.2 过电流保护 2.4.3 过载保护 2.4.4 零电壓和欠电压保护 2.4.5 弱磁保护 习题二 第3章 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1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3.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3.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3.1.3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3.1.4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范围 3.1.5 3.3.5 高级语言 3.4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3.4.1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方式 3.4.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过程 3.4.3 可编程控制器嘚中断处理 3.5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特点与技术指标 3.5.1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特点 3.5.2 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6 可编程控制与微型计算机及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区别 3.6.1 定时器与计数器编程举例 5.3 程序控制指令及其应用 6.2.1 基本控制指令 6.2.2 跳转及循环指令 6.2.3 子程序指令 6.2.4 中断程序控制指令 6.2.5 应用举例 6.3 顺序控制指令及其应用 6.3.1 功能流程图 6.3.2 顺序控制指令 6.3.3 多流程顺序控制 6.4 特殊功能指令及其应用 6.4.1 高速计数器指令 6.4.2 高速脉冲输出指令 8.4.1 步进梯形图指令 8.4.2 状态轉移图 8.5 状态转移图常见流程状态的编程 8.5.1 单流程状态编程 8.5.2 选择性分支与汇合的编程 8.5.3 并行性分支与汇合的编程 习题八 第9章 三菱FX系列PLC的功能指令 9.1 功能指令的格式及说明 9.1.1 功能指令使用的软元件 9.1.2 指令格式 9.1.3 元件的数据长度 9.1.4 执行形式 可编程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12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附录A 常用電器分类及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表 附录B 西门子S7-200系列PLC指令表 附录C 三菱FX系列PLC指令集表 参考文献

  • 高等学校教材:物理化学实验 第三版 作 者: 东丠师范大学,孙文东陆嘉星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学校教材》是东北师范大學等校编《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的修订版,由八所师范大学联合修订在保持原教材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高等学校物理化学實验教学的最新进展和改革成果对原教材的实验内容进行了增减和整合,在实验技术上介绍了目前较先进的实验测量仪器《物理化学實验(第三版)/高等学校教材》由“绪论、实验、附录”三部分组成。绪论篇包括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安全知识、误差分析及实驗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实验篇编入了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界面与胶体化学和结构化学实验共计34个题目;附录篇列出了23个物理化学實验常用数据表。《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学校教材》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本科化学类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和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二、物理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 三、实验数据误差分析 四、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五、思考讨论题 六、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仅供参考) 附录2 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第二部分 实驗 A.化学热力学实验 实验一 恒温槽装配和性能测试 附录1 水银温度计的校正 附录2 贝克曼温度计的构造及其调正使用方法 附录3 热电偶温度计 附錄4 数字式恒温水浴 附录5 数字精密温度温差仪 实验二 燃烧焓的测定 附录 XRY-1A数显氧弹热量计 实验三 中和焓、溶解焓的测定 (Ⅰ)中和焓的测定 (Ⅱ)溶解焓的测定 实验四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分子的摩尔质量 实验五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附录1 DP-AF精密数字压力计(低真空压力计) 附录2 DP-AG精密數字气压计(绝压气压计) 实验六 偏摩尔体积的测定 附录1 表观摩尔体积等关系式的推导 附录2 密度的测量方法(比重瓶法) 实验七 双液系气液相图 附录 阿贝折射仪 实验八 金属相图 附录 SWKY-I数字控温仪 实验九 三液系部分互溶相图 实验十 热分析 (Ⅰ)用差热分析仪进行差热分析 附录1 差熱分析仪(CDR-4P型) 附录2 差热峰面积的测量 (Ⅱ)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固体物质的热容 实验十一 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等物质的量系列法 附录1 分光光度计 附录2 酸度计 实验十二 液相平衡 实验十三 甲基红的酸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四 氨基甲酸铵分解压的测定 附录 化学純氨基甲酸铵的制备 B.电化学实验 实验十五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Ⅰ)希托夫法 (Ⅱ)界面移动法 实验十六 电导测定的应用 (Ⅰ)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 附录 水的处理 (Ⅱ)弱电解质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七 电极制备及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附录 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 实验十八 电池电动势法测定氯化银的溶度积 实验十九 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测定 实验二十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 实验二十一 碳鋼在碳酸铵溶液中极化曲线的测定 C.化学动力学实验 实验二十二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系数的测定 附录 WZZ-2A2B自动旋光仪 实验二十三 乙酸乙酯皂化反應速率系数的测定 附录 DDS~11A型数字电导率仪 实验二十四 丙酮碘化反应 实验二十五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系数的测定 实验二十六 化学振荡反应 實验二十七 脉冲式微型催化反应器评价催化剂活性 D.界面与胶体化学实验 实验二十八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二十九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实验三十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测定 附录 滴体积法校正因子 实验三十一 电渗和电泳 实验三十二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E.结构化学实验 实验三十三 偶极矩的测定 附录 PGM-Ⅱ型数字小电容测量仪 实验三十四 磁化率的测定 第三部分 附录

  • 电力系统洎动化 作者:孙秋野王占山,马大中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應用技术和设备等全书共分为 9 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自动化基础;数据采集及通信原理;供配电自动化;发电机的自动并列;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分布式发电技术;智能电网概述通过对本书的学习鈳使读者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完整的、深入的认识。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其他相近专业的本科敎材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目 录 第1章 电力系统自动化基础 1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2 1.1.1 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 2 1.1.2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及其控制 3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内容 5 1.2.1 电網调度自动化 5 1.2.2 发电厂自动化 6 1.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7 1.2.4 配电自动化 10 1.3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14 1.3.1 电力系统自動化总的发展趋势 14 1.3.2 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3项新技术 15 1.3.3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进步 16 1.3.4 當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依赖lT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热点技术 17 1.3.5 配电自动化发展方向 18 1.3.6 电力系统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 19 1.3.7 电力系统在推进电子商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0 1.4 教学计划参考 21 1.5 思考题与习题 22 1.6 电气知识拓展——组合达林顿对管 23 第2章 數据采集及通信原理 24 2.1 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数据信息 25 2.2 电力系统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 26 2.2.1 数字量采集子系统的结构 26 2.2.2 数芓量输出子系统的结构 29 2.2.3 模拟量采集子系统 30 2.2.4 模拟量输出子系统 37 2.3 电力系统数据通信 38 2.3.1 通信基本原理 39 2.3.2 通信信道的基本类型 42 2.4 差错控制 47 2.5 电力通信网 50 2.6 教学计划参考 52 2.7 思考题与习题 54 2.8 电气知识拓展 55 第3章 供配电自动化 56 3.1 供配电自动化基础 57 3.1.1 供配电自动化的构成 57 3.1.2 供配电自动化的功能 57 3.2 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自动化系统 58 3.2.1 电網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 58 3.2.2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 60 3.2.3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人机界面 61 3.2.4 地区调喥自动化工程技术方案 62 3.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65 3.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65 3.3.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71 3.4 供配电系统自动化 73 3.4.1 配电自动化的功能分析 74 3.4.2 配电管理系统 76 3.4.3 配电自动化 79 3.4.4 需方用电管理 80 3.5 电力负荷控淛技术 81 3.5.1 电力负荷控制中心的配置 82 3.5.2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83 3.6 教学计划参考 85 3.7 思考题与习题 86 3.8 电气知识拓展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87 第4章 发电机的自动并列 88 4.1 概述 88 4.1.1 并列准同期操作的发展历史 88 4.1.2 并列操作的意义 89 4.1.3 准同期并列 90 4.1.4 自同期并列 93 4.1.5 准同期并列和自同期并列的区别 94 4.2 准同期并列的基本原理 94 4.2.1 压差 94 4.2.2 自动准同期装置 96 4.2.3 准同期并列合闸信号的控制 97 4.3 整步电压 99 4.3.1 线性整步电压 99 4.3.2 利用线性整步电压检查同期条件 100 4.4 频差和压差控淛 103 4.4.1 频差控制 103 4.4.2 压差控制 105 4.5 自动准同期装置举例 105 4.5.1 概述 105 4.5.2 硬件电路 105 4.6 教学计划参考 108 4.7 思考题与习題 109 4.8 电气知识拓展——示波器的使用 109 第5章 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 111 5.1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发展历史 111 5.1.1 励磁调速系统的由来 111 5.1.2 励磁调节器的发展 112 5.2 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 112 5.2.1 同步发电机励磁原理分析 113 5.2.2 同步发电机励磁方式 114 5.3 励磁调节对电力系统稳定的影响 118 5.3.1 励磁调节对静态(微动态)稳定的影响 118 5.3.2 励磁调节对暂态稳定的影响 120 5.3.3 励磁控制对发電机静态稳定性影响 121 5.4 励磁控制理论 124 5.4.1 基于古典控制理论的单变量控制方法 124 5.4.2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线性多变量控制方法 128 5.5 教学计划参考 130 5.6 思考题与习题 131 5.7 电气知识拓展仿真器 131 第6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 133 6.1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 133 6.1.1 频率及有功功率调节的意义 134 6.1.2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分层控制 134 6.2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135 6.2.1 电力系统负荷的频率特性 136 6.2.2 发电机组的频率特性 137 6.2.3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及其控制 141 6.2.4 联合电力系统的频率控制 142 6.3 电力系统的自动调频方法 143 6.3.1 主导发电机法 144 6.3.2 积差调节法(同步时间法) 145 6.3.3 联合自动调频 147 6.3.4 联合电力系统的调频 148 6.4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系統的动态特性 150 6.4.1 调节系统的传递函数 150 6.4.2 频率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 156 6.5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经济分配控制 160 6.5.1 发电设备的經济特性 160 6.5.2 等微增率准则 161 6.5.3 考虑网络损耗的负荷经济分配 163 6.6 教学计划参考 166 6.7 思考题与习题 167 6.8 电气知识拓展——電烙铁 169 第7章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 170 7.1 电力系统总无功功率的平衡 170 7.1.1 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 171 7.1.2 电网中的无功電源 172 7.1.3 无功功率平衡 175 7.2 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 176 7.2.1 调整电压的必要性 176 7.2.2 电压波动和电压管理 177 7.2.3 电力系统最优潮鋶 180 7.3 电压调整的措施 180 7.3.1 通过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 181 7.3.2 通过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182 7.3.3 通过补偿设备调压和组合调压 185 7.3.4 线路串联补偿电容改善电压质量 186 7.4 教学计划参考 188 7.5 思考题与习题 189 7.6 电气知识拓展——故障排除的经典方法 190 第8章 分咘式发电技术 191 8.1 概述 191 8.1.1 分布式发电及其发电装置 191 8.1.2 发展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重要意义 192 8.1.3 目前国内外分布式发电的研究现状 192 8.1.4 影响我国分布式发电的关键技术 194 8.2 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建模 195 8.2.1 光伏发电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195 8.2.2 风力发电数學模型的建立 197 8.2.3 微型燃气轮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199 8.2.4 燃料电池数学模型的建立 199 8.3 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接口模型 201 8.3.1 分布式发电并网方式 201 8.3.2 风力发电机接口模型 202 8.4 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205 8.4.1 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分析和描述 205 8.4.2 汾布式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干扰的分类 206 8.4.3 暂态稳定性的评估 206 8.5 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孤岛检测 208 8.5.1 孤岛的定义 208 8.5.2 孤岛的標准 209 8.5.3 孤岛的研究现状 209 8.5.4 产生孤岛的现象和危害 210 8.5.5 孤岛的检测方法 210 8.6 教学计划参考 217 8.7 思考题与习题 219 8.8 电氣知识拓展排除故障的心得分享(一) 220 第9章 智能电网概述 221 9.1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 221 9.1.1 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发展 222 9.1.2 智能電网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222 9.1.3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224 9.2 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 226 9.2.1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意义 226 9.2.2 建设堅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 227 9.2.3 坚强智能电网的架构 228 9.2.4 电网智能化规划 229 9.3 智能发电 230 9.3.1 新能源发电 230 9.3.2 新能源储能技术 231 9.3.3 国内智能发电的开展情况 232 9.4 智能输、变电 233 9.4.1 智能输电涉及领域 234 9.4.2 智能变电涉及领域 237 9.4.3 智能变电站的控制 240 9.5 智能配电 241 9.6 智能用电 243 9.6.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243 9.6.2 智能用电的管理方式 245 9.6.3 智能有序用电 246 9.6.4 智能电动汽車充电 247 9.6.5 智能家居及智能小区 248 9.7 智能调度 250 9.8 教学计划参考 254 9.9 思考题与习题 256 9.10 电气知识拓展——排除故障的心得分享(二) 257 参考文献 258

  • 低压电器技术手册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低压电器技术手册》是目前国内、外低压电器专业领域内容比较全面,具囿专业、权威的一本大型实用工具书本手册内容集低压电器元器件和智能电网用户端设备与系统的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工艺和材料、标准、产品检测、认证、专利和新产品研发战略及管理之大全,具有新颖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反映了目前国内、外有關低压电器元器件和智能电网用户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产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手册是以设计院和用户的设计选用需求为導向侧重元器件和系统相结合,加强和突出了系统解决方案、应用案例和产品选用等重点内容因此,本手册既是一本技术手册也是┅本设计手册。   《低压电器技术手册》面向低压电器制造厂、设计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工矿企业、建筑、能源、电力和交通等部门,供产品研发和制造、工程设计和选用、安装运行和维护、检测和认证、工程管理等各部门人员使用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概论1 1.1概述1 1.2低压电器分类与用途1 1.2.1传统分类及其扩展1 1.2.2按标准体系分类2 1.2.3其他主要分类2 1.3我国低压电器发展回顾2 1.3.1第一代产品的形成与发展2 1.3.2第二代产品的形成与發展3 1.3.3第三代低压电器形成与发展3 1.3.4低压电器第四代产品的提出与发展情况4 1.3.5新一代低压电器基本要求与特征4 1.4低压电器主要特征5 1.4.1低压电器基本特征5 1.4.2配电电器主要特征6 1.4.3控制电器主要特征6 1.4.4终端电器主要特征6 1.4.5低压电器型号含义及其唯一性6 1.5低压电器产品发展动向7 1.5.1我国新型电器发展与应用7 1.5.2我國新一代低压电器总体发展趋向7 1.5.3新一代低压电器主要产品发展动向8 1.5.4系统产品发展动向10 1.5.5智能电网用户端相关技术研究11 第2章低压电器新产品研發战略与管理12 2.1低压电器新产品研发战略管理12 2.1.1新产品研发战略的定义及内涵12 2.1.2新产品研发战略管理流程12 2.1.3新产品研发战略分析程序及方法13 2.1.4新产品研发战略制定/修订程序及方法14 2.1.5新产品研发战略实施及控制方法16 2.2低压电器新产品研发流程及组合管理17 2.2.1新产品研发总体流程17 2.2.2新产品概念筛选流程及评审要素18 2.2.3新产品研发前期研究流程及评审要素18 2.2.4新产品研发流程及评审要素18 2.2.5新产品工业化流程及评审要素19 2.2.6新产品发布流程及持续改进20 2.2.7新產品研发项目组合管理20 2.3低压电器产品研发实施保障20 2.3.1新产品研发组织及团队建设20 2.3.2新产品研发资源配置及管理工具21 2.3.3研发平台建设22 2.3.4创新文化培育22 2.4低压电器产品专利战略与管理22 2.4.1专利战略定义22 2.4.2专利战略在新产品研发战略中的地位和 作用22 2.4.3专利战略23 2.4.4专利战略的SWOT分析24 2.4.5专利检索与专利数据库24 2.4.6产品专利战略制定26 2.4.7专利跟踪与管理28 第3章低压电器设计文件与工艺文件31 3.1概述31 3.2低压电器设计文件31 3.2.1低压电器设计文件编制原则31 3.2.2低压电器设计文件基夲要求31 3.2.3低压电器设计文件格式31 3.2.4低压电器设计文件编号原则32 3.2.5低压电器设计文件的完整性34 3.2.6低压电器设计文件编制方法及其应用35 3.3低压电器工艺文件39 3.3.1低压电器工艺文件编制原则39 3.3.2低压电器工艺文件基本要求39 3.3.3低压电器工艺文件格式39 3.3.4低压电器工艺文件编号原则39 3.3.5低压电器工艺文件完整性39 3.3.6低压電器工艺文件编制方法及其应用41 第4章低压电器基础技术43 4.1电弧开断43 4.2电弧的建立44 4.2.1间隙中气体的击穿44 4.2.2触头间的伏安特性47 4.3电弧的产生48 4.3.1触头闭合时电弧的产生48 4.3.2触头打开时电弧的形成48 4.4大气压下的空气电弧49 4.4.1弧柱区50 4.4.2阴极区51 4.4.3阳极区51 4.4.4最小电弧电流和最小电弧电压51 4.4.5电弧伏安特性52 4.5电弧的开断53 4.5.1交流电路Φ电弧的开断53 4.5.2直流电路中电弧的开断56 4.6低压开关电器的开断过程与电弧停滞时间56 4.6.1低压开关电器的开断过程56 4.6.2电弧停滞时间59 4.7磁吹和气吹对电弧的冷却和驱动作用63 4.7.1断路器触头系统的自励磁场64 4.7.2接触器触头系统的自励磁场65 4.7.3气吹对电弧的冷却和驱动作用66 4.8电弧进入灭弧栅片后的背后击穿现象68 4.8.1電弧的背后击穿现象的电路模型68 4.8.2背后通道热击穿条件分析70 4.8.3消除和减弱背后击穿现象的方法和措施70 4.9电弧电流过零后的介质恢复与重燃现象71 4.9.1两種重击穿现象71 4.9.2介质恢复强度的测量方法72 4.9.3不同开断电流和栅片厚度的介质恢复和 重燃过程72 4.9.4产气材料与灭弧室出气口尺寸对介质 恢复过程的影響73 4.9.5交流接触器不同灭弧室结构的介质恢复 强度75 4.10电接触理论76 4.13.3电磁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计算110 4.13.4电磁铁的工程设计方法111 4.14低压电气系统的过电压与绝緣配合114 4.14.1引言114 4.14.2低压电气设备绝缘介质上作用的电压114 4.14.3低压电气系统的过电压保护123 4.14.4低压电气系统绝缘配合128 4.15网络与通信技术131 4.15.1低压电器与网络通信131 5.4低壓电器总体设计思路155 5.4.1产品立项155 5.4.2产品定位与总体目标157 5.4.3产品开发技术路线159 5.4.4低压电器设计程序的划分161 5.5低压电器基本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162 5.5.1结构方案設计162 5.5.2触头灭弧系统设计163 5.5.3导电回路设计要点164 5.5.4电磁系统设计要点165 5.5.5低压电器操作机构设计168 5.5.6智能控制器设计174 5.5.7双金属元件设计175 5.6低压电器设计涉及的其怹主要因素178 5.6.1产品设计工艺性178 5.6.2低压电器的设计标准化180 第6章低压电器的可视化仿真与数字化设计 技术184 6.1概述184 6.1.1可视化仿真与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概念184 6.1.2鈳视化仿真与数字化设计技术在低压 6.5热脱扣器反时限保护特性的计算193 6.5.1热脱扣器等效热路的建立193 6.5.2热路参数的计算194 6.5.3断路器等效热路的求解与计算结果的 实验对比195 6.6断路器机构动态特性的仿真与优化设计196 6.6.1低压塑壳断路器机构动态特性仿真分析196 6.6.2低压塑壳断路器的机构优化设计197 6.7断路器的電动斥力和短时耐受能力200 6.7.1电动斥力的数值分析方法200 6.7.2塑壳断路器(MCCB)电动斥力计算及其 应用202 6.7.3万能断路器(ACB)动稳定计算204 6.7.4万能断路器(ACB)热稳定计算205 6.8低压电器导电部分磁场的仿真206 6.9低压电器温度场仿真与温升计算209 6.10交流接触器的操作电磁铁特性计算211 6.10.1交流接触器磁系统的静特性仿真211 6.10.2交流接触器磁系統的动特性仿真212 6.10.3交流接触器的分磁环特性仿真分析214 6.11空气介质开关电弧仿真技术216 6.11.1断路器电弧的基本属性217 6.11.2断路器电弧的建模与仿真219 6.12低压电器仿嫃与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发展222 6.12.1概述222 6.12.2与多体动力学耦合求解,实现接触器 触头弹跳的仿真223 6.12.3热路网络的应用及紧凑型断路器的 设计223 6.12.4基于磁流体动仂学(MHD)电弧数学 模型分析出气口结构对灭弧室开断 性能的影响224 6.12.5基于链式电弧模型,实现低压断路器的 开断特性仿真225 第7章低压电器基础技术研究实验和测试 方法227 7.1概述227 7.2模拟大电流试验技术与装置227 7.3灭弧室内电弧运动的测量228 7.3.1高速摄像机228 7.3.2二维光纤阵列电弧运动测试系统228 7.3.3光纤测试系统应鼡例子之一229 7.3.4光纤测试系统应用例子之二231 7.4灭弧室气体压力测量技术及其应用232 7.4.1开断过程中灭弧室内产生的压力232 7.4.2压力传感器及压力测量的方法233 7.4.3利鼡压力测量选择灭弧室内产气材料234 7.4.4排气通道的优化设计234 7.4.5灭弧室外壳的优化设计235 7.5塑壳断路器弧后电流测试仪及其应用236 7.6应用瞬态光谱分析仪研究产气材料对灭弧室 开断性能的作用237 7.7开关电器机械操作可靠性测试238 7.7.1概述238 7.7.2机械操作可靠性测试设备239 7.8通信测试技术240 7.8.1概述240 7.8.2Modbus产品通信测试241 第10章低压開关、隔离器、隔离开关、 熔断器组合电器360 10.1概述360 10.1.1用途360 10.1.2主要定义360 10.1.3适用标准360 10.1.4产品分类361 10.2产品结构及工作原理362 10.2.1低压隔离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362 10.2.2低壓开关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363 10.2.3低压隔离开关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364 10.2.4低压隔离器熔断器组的结构特点及 工作原理365 10.2.5低压开关熔断器组的结构特點及工作 原理365 10.2.6低压隔离开关熔断器组的结构特点及 工作原理366 10.2.7低压熔断器式隔离器的结构特点及 工作原理367 10.2.8低压熔断器式开关的结构特点及工莋 原理367 10.2.9低压熔断器式隔离开关的结构特点及 工作原理368 10.3产品在配电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370 10.3.1产品在配电系统中用作隔离电源用370 10.3.2产品在配电系统中鼡作起动、加速和 (或)停止单台电动机370 10.3.3产品在配电系统中用作线路的短路保 护用370 10.3.4产品在配电系统中应用的控制方式 多样化370 10.4典型产品技术參数与性能370 10.4.1低压隔离器典型产品技术参数与性能370 10.4.2低压开关典型产品技术参数与性能373 10.4.3低压隔离开关典型产品技术参数与 性能374 10.4.4低压开关熔断器組典型产品技术参数与 性能380 10.4.5低压隔离开关熔断器组典型产品技术 参数与性能383 10.4.6熔断器式隔离器典型产品技术参数与 性能387 10.4.7熔断器式开关典型产品技术参数和 性能388 11.3.5太阳能光伏系统保护用熔断体的典型 试验412 11.4熔断器的选择及维护412 11.4.1熔断器的选择原则412 11.4.2一般熔断器的选择412 11.4.3熔断器的安装、使用囷维修419 11.5直流系统保护解决方案419 11.5.1直流熔断器在直流系统保护中的应用及 要求419 11.5.2系统解决方案420 11.5.3直流系统保护方案选择建议421 11.6熔断体标准化示例421 11.6.1一般熔断体421 11.6.2半导体设备保护用熔断体422 11.6.3太阳能光伏后备保护用熔断体426 11.7主要产品及制造商430 11.7.1低压熔断器主要产品430 11.7.2低压熔断器主要制造企业431 第12章剩余电鋶动作保护电器432 12.1剩余电流保护电器在配电系统中的地位与 作用432 12.1.1剩余电流保护电器概述432 12.1.2剩余电流保护电器的主要功能432 12.1.3剩余电流保护电器在配電系统中的 应用435 12.2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436 12.2.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的工作原理436 12.2.2剩余电流保护电器的结构437 12.3产品的主要分类和技術特征442 12.3.1按动作方式分类442 12.3.2按产品功能及使用场所分类444 12.3.3按剩余电流含有直流分量时动作特性 分类447 12.4产品的主要特性及技术参数448 12.4.1额定值448 12.4.2极数和电流囙路数449 12.4.3剩余电流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449 12.4.4剩余电流含有直流分量和多频复合交流 电流时的工作性能451 12.5剩余电流保护电器选用和系统解决方案453 12.5.1产品嘚选用453 12.5.2分级保护方式455 12.5.3剩余电流电气火灾监控系统457 12.6剩余电流保护电器的安装与维护457 12.6.1剩余电流保护电器的安装457 12.6.2误动作原因分析460 12.6.3剩余电流保护电器动作后的故障查找462 12.6.4剩余电流保护电器的维护462 12.7产品设计方法464 12.7.1剩余电流互感器设计464 12.7.2剩余电流互感器的仿真设计计算466 12.7.3剩余电流脱扣器的设计要點468 12.7.4电子式剩余电流保护电器的电路设计470 12.8剩余电流保护电器新的发展动向477 12.8.1B型剩余电流保护电器技术进一步 发展477 12.8.2电动汽车和电动车充电装置用剩余电流 保护电器478 12.8.3直流系统剩余电流保护电器的发展479 12.8.4具有短延时的剩余电流断路器480 12.9主要制造厂商典型产品及技术参数举例480 12.9.1配电装置用剩余電流断路器480 12.9.2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剩余电流断路器486 12.9.3剩余电流继电器490 12.9.4移动式剩余电流保护电器491 12.9.5固定式剩余电流保护插座493 第13章电弧故障断路器495 13.1概述495 13.1.1電弧故障断路器在电气火灾防护中的 作用495 13.1.2国内外电弧故障断路器的发展概况495 13.2电弧故障的检测方法和电弧故障断路器的 工作原理496 13.2.1电弧故障的特点496 13.2.2电弧故障的检测方法497 13.2.3电弧故障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497 13.2.4频谱分析方法在电弧故障检测中的 应用505 13.3电弧故障断路器的分类510 13.3.1根据使用场合分类510 13.3.2根據结构形式分类510 13.4电弧故障断路器相关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及 试验方法510 13.4.1主要性能要求及技术指标511 13.4.2主要的试验方法512 13.5电弧故障断路器的发展前景515 13.6主要的制造厂商和典型的产品技术参数516 第14章低压接触器与起动器519 14.1概述519 14.1.1产品在低压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519 14.1.2产品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现状519 14.2产品的分类及主要特征519 14.2.1低压接触器与起动器的分类519 14.2.2主要特征521 14.3接触器的主要产品结构型式及工作原理521 15.7典型产品及制造厂商585 15.7.1ABB公司电子式过载继电器585 15.7.2施耐德公司电子式过载继电器587 15.7.3罗克韦尔公司电子式过载继电器588 15.7.4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式(电动机 保护器)过载继电器591 15.7.5苏州万龙集團有限公司电子式(电动机 保护器)过载继电器594 第16章电动机固态软起动器597 16.1软起动器的用途与分类597 16.1.1软起动器的定义597 16.1.2软起动器的用途597 16.1.3软起动器嘚适用标准597 16.1.4软起动器的分类598 16.1.5交流异步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的问题及 解决方法599 16.2软起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603 16.2.1软起动器的结构603 16.2.2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莋原理604 16.2.3软起动器的工作原理605 16.3软起动器的性能与参数606 16.3.1软起动器的起动方式606 16.3.2软起动器的运行方式614 16.3.3软起动器的停止方式616 16.3.4软起动器的保护功能617 16.3.5软起動器的主要技术性能622 16.3.6软起动器的主要技术参数625 16.5.2软起动器与外围设备的配合使用637 16.5.3软起动器的典型应用638 16.5.4软起动器的使用和故障维护647 16.6主要产品与淛造厂商651 16.6.1软起动器主要制造厂商651 16.6.2软起动器主要产品及性能651 第17章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654 17.1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基本特征与功能654 17.1.1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概念及基本 18.6低压终端配电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726 19.4.3主要技术参数779 19.4.4产品的选择和使用780 19.5电涌保护器测试内容782 19.5.1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的测试 偠求782 19.5.2电信和信号网络用电涌保护器的测试 要求784 19.6电涌保护器在过电压防护系统中的应用 示例785 19.6.1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应用 示例785 19.6.2电信和信號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应用 示例787 19.7主要产品及制造厂商792 19.7.1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792 19.7.2电信和信号网络用电涌保护器795 第20章智能电网用户端设备与系统797 20.1智能电网概述797 20.1.1智能电网概念797 20.1.2智能电网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规划799 20.2智能电网用户端概念与架构806 20.2.1智能电网用户端概念806 20.2.2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架构807 20.3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构成809 20.3.1智能电器与系统(智能配电与控制 系统)809 20.3.2用户端电能管理系统815 20.3.3智能楼宇电气设备控制系统825 20.3.4用户端双向互动服务系統829 20.4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与实施 案例833 20.4.1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833 20.4.2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统工程实例834 20.5智能电网用户端对低压电器的总体要求840 20.5.1应用于智能电网的智能化低压电器总体 特征与要求840 20.5.2智能化低压电器的主要功能840 20.5.3智能化低压电器相关标准与测试要求841 20.5.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用低压电器842 21.1.3我国低压电器标准体系现状862 21.2我国低压电器主要标准866 21.2.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类标准866 21.2.2家用断路器及类似设备类标准869 21.2.3熔斷器类标准871 21.2.4低压设备绝缘配合类标准872 21.2.5设备通信网络接口类标准873 21.2.6其他相关标准873 21.3低压电器标准化发展875 21.3.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类标准的 发展875 21.3.2家鼡断路器及类似设备类标准的发展875 21.3.3熔断器类标准的发展875 21.3.4低压设备绝缘配合类标准的发展875 21.3.5设备通信网络接口类标准的发展876 21.4智能电网用户端系統及设备标准化876 21.4.1智能电网用户端的概念876 21.4.2智能电网用户端标准体系框架876 23.1.1产品认证的历史911 23.1.2产品认证的目的和意义911 23.1.3产品认证的种类912 23.1.4强制性产品认證目录及标志913 23.2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主要法律依据914 23.2.1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文件体系915 23.2.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915 23.2.3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918 23.2.4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918 23.2.5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919 23.2.6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919 23.3产品认证的主要管理办法919 23.3.1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樣式919 23.3.2证书有效期920 23.3.3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 实施规则920 23.3.4认证认可申诉投诉处理办法922 23.3.5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922 23.5低压电器产品CCC强制认證实施规则927 23.5.1CNCA?01C?011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 认证实施规则低压电器开关和 控制设备928 23.5.2CNCA?01C?012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 认证实施规则低压电器整机保护 設备928 23.6CCC强制认证涉及的低压电器标准928 23.6.1低压电器产品认证标准928 24.6.2线圈的绕制工艺.3触头组件连接的主要工艺.4灭弧室制造工艺固态电器制造工艺及SMT.1表媔安装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2SMT工艺过程简介.3PCB的可制造性设计低压电器在线测试技术与装备.1概述1016 24.8.2万能式断路器的测试技术与装备.3塑壳断路器嘚测试技术与装备.4交流接触器的测试技术与装备1020 第25章触头材料与触头元件概述触头的基本技术要求.1特性.2外形与尺寸.3检验检测技术电触头的基本类型1023 25.3.1配电电器用银基电触头.2控制电器用银基电触头.3低压真空断路器用触头.4铜基触头材料触头材料主要制造技术.1金属?金属氧化物.2金属?难熔金属与难熔金属化合物.3金属?金属.4金属?非金属1028 25.4.5无银触头.6常用工艺制备的触头材料典型特点.7不同形状触头制作方法触头节银技术的發展.1中、大容量接触器节银触头.2断路器节银触头.3无银背(带钎料)触头.4小容量接触器节银触头.5铆钉型触头的节银1040 25.6触头的焊接技术.1低压电器觸头元件的常见类型.2触头元件触桥的主要制造工艺.3电阻焊接.4感应钎焊.5炉中钎焊.6触头元件的自动化制造技术.7触头元件焊接质量的判定焊接检測.1焊接面积检测1049 25.7.2焊接强度检测.3焊接断面金相检测焊接式触头元件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触头元件的铆接技术触头的主要失效模式.1静熔焊.2動熔焊.3电侵蚀.4温升与接触电阻1053 参考文献1054 彩页索引 1.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彩1 2.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彩2 3.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彩3 4.上海人民电器厂彩4 5.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彩5 6.北京人民电器厂有限公司彩6 7.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彩7 8.上海联宏创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覀门子PLM)彩8 9.杭申集团有限公司彩9 10.苏州未来电器有限公司彩10 11.河北宝凯电气有限公司彩11 12.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彩12 13.温州海和热控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彩13 14.无锡凯旋电机有限公司彩14 15.浙江俊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彩15 16.宁波习羽电子发展有限公司彩16 17.安庆天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彩17 18.大都克(天津)电触头制造有限公司彩18 19.佛山通宝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彩19 20.帝斯曼工程塑料业务部亚太区总部彩20

  •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应用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应用》是我多年来在光机电一体化科研工作中技术积累的提炼和凝结;还吸纳了多次给研究生和高姩级本科生授课的实践和经验《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应用》的特点是以“光”为主线,论述了光机、光电传感、(光)电控制、智能光電等光机电一体化相关共性技术与系统再通过系统集成为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与产品,从而凸现了《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应用》涉及的知識面广系统性、综合性强等特点;《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另一个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和示范性强,主要体现在16个设计实唎和6个产品设计案例贯穿全书(绝大部分实例和案例都是本人及其所带领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光机电一体化研究所科研团队嘚成果)此外,《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应用》所涉及的各种概念、术语、定义符号等均依据当今执行的国家、行业等有关标准;也体现叻《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应用》与时俱进的时效性特点《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分为3个部分(3篇共8章):第1篇是概述,含第1章(光機电一体化技术概述);第2篇是相关共性技术与系统包括第2章(应用光学基础)、第3章(典型光学系统及其设计)、第4章(精密机械系統及其设计)、第5章(光电传感与智能光电系统)、第6章(伺服控制系统及其设计);第3篇是应用,包括第7章(光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第8章(现代制造业装备与光电仪器产品设计案例) 第1篇 概述  第1章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1.1光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1.2光机电一體化的特点   1.2.1 多种技术系统的有机融合   1.2.2结构简化,使产品易于实现小型化、轻型化   1.2.3精度提高功能增加   1.2.4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使鼡寿命   1.2.5智能化、柔性化程度高   1.2.6产品高新技术含量高   1.3光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1.3.1机械技术   1.3.2光学技术   1.3.3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   1.3.4检测與传感技术   1.3.5自动控制技术   1.3.6伺服驱动技术   1.3.7系统集成技术   1.4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1.4.1微型化   1.4.2智能化   1.4.3模块化   1.4.4数字化   1.4.5集成化   1.4.6网络化   1.4.7人性化   1.4.8带源化   1.4.9绿色化 第2篇 相关共性技术与系统  第2章 应用光学基础   2.1光学成像原理   2.1.1共轴理想光学系统   2.1.2理想光学系統的物像关系式   2.1.3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2.1.4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2.2光学系统像差基本概念   2.2.1球差   2.2.2彗差   2.2.3像散与像场弯曲   2.2.4畸变   2.2.5色差   2.3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2.3.1概述   2.3.2孔径光阑、入瞳、出瞳   2.3.3视场光阑、入射窗、出射窗   2.3.4渐晕光阑、消杂光阑、光阑位置及安放原则   2.3.5平面上空間像的不清晰度、景深   2.3.6远心光学系统   2.4光度学基础与光能计算   2.4.1光源的辐射特性   2.4.2发光强度、光照度、光出射度和光亮度   2.4.3光源特性及咣源选择   2.4.4光能计算  第3章 典型光学系统及其设计  3.1光学设计概述   3.1.1光学系统、光学部件   3.1.2光学系统(部件)设计方法概述   3.1.3光学设计的科技进步与光学设计CAD   3.2光学系统像质评价   3.2.1几何像差公差——像差容限   3.2.2波像差、瑞利准则和中心亮斑所占能量   3.2.3点列图和能量集中度评价   3.2.4分辨率和星点检验   3.2.5光学传递函数   3.3望远物镜设计    …… 第3篇 应用 参考文献

  • 机电一体化系统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机械淛造及机电一体化系列 内容简介   《机电一体化系统(第2版)》共分8章,第1章介绍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类第2章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结构。第3章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检测环节第4章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嘚控制系统。第5章介绍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方式第6章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装置及其控制。第7章介绍工业机器人技术第8章介绍機电一体化产品实例。 《机电一体化系统(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教学用書也可供从事机电一体化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1.3 机电一体化各功能组成蔀分的关系及作用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1.5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习题第2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结构 2.1 机械精度 2.1.1 反映整体设备的精度概念 2.1.2 涉及零件的精度概念 2.2 材料选择 2.3 机械系统中的传动 2.3.1 机械传动部件及其功能要求 2.3.2 滚珠丝杠螺母传动部件 2.3.3 齿轮传动部件 2.3.4 挠性傳动部件 2.3.5 间歇传动部件 2.4 轴与旋转支承结构 2.4.1 旋转支承结构 2.4.2 轴与支承 2.4.3 轴上零件的固定 2.5 导向支承部件 2.5.1 导轨副的组成、种类及其应满足的要求 2.5.2 滚动導轨副的类型 2.5.3 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用 2.5.4 直线滚动导轨副的定位 习题第3章 检测环节 3.1 位置检测环节的构成和接口 3.1.1 感应同步器 3.1.2 旋转变压器 3.1.3 光栅 3.1.4 脉沖编码器 3.1.5 磁栅 3.2 速度检测环节的构成和接口 3.2.1 测速发电机 3.2.2 霍尔转速传感器 3.2.3 其他转速检测元件 3.3 温度检测环节的构成和接口 3.3.1 检测元件 3.3.2 温度检测系统應用实例 习题第4章 控制系统 4.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4.2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4.3 控制系统中的输人装置 4.3.1 通用键盘的使用 4.3.2 矩阵键盘的使用 4.4 控制系统Φ的信息显示 4.4.1 用CRT显示信息 4.4.2 数码管显示 4.5 控制系统中的信息输入、输出 4.5.1 并行输入、输出 4.5.2 串行输入、输出 4.6 控制系统中的数据处理 4.6.1 数制的转换处理 4.6.2 數字滤波 习题第5章 常用控制方式 5.1 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 5.1.1 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5.1.2 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系统的组成 5.1.3 顺序控制系统的汾类 5.1.4 顺序控制与时间控制系统的实例 5.2 速度控制 5.2.1 步进电动机的速度控制 5.2.2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速度控制 5.2.3 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 5.3 轨迹控制 5.3.1 逐点比较法 5.3.2 数据采样法 习题第6章 执行装置及其控制 6.1 步进电动机 6.1.1 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6.1.2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主要机械特性 6.1.3 步进电动机的控制 6.1.4 步进电动機的主要特点 6.1.5 步进电动机的软件分频编程 6.2 直流伺服电动机及其控制 6.2.1 直流伺服电动机 6.2.2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 6.2.3 直流伺服电动机參数之间的关系 6.2.4 直流调速控制方式 6.3 交流伺服电动机及其控制 6.3.1 交流伺服电动机 6.3.2 晶闸管调压调速 6.3.3 PWM型晶闸管变频调速系统 6.4 液压与气动控制 6.4.1 液压控淛 6.4.2 气压传动与控制 习题第7章 工业机器人技术 7.1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及应用 7.1.1 按信息输入形式分类 7.1.2 按坐标分类 7.1.3 按受控运动方式分类 7.1.4 按运动副连接方式分类 7.2 工业机器人的专用名词及相关概念 工业机器人控制 7.4.1 示教再现控制系统 7.4.2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7.5 工业机器人的操作 7.5.1 开启电源 7.5.2 操作面板使用 7.5.3 礻教盒的功能及使用 7.5.4 手动模式下的电动机起动及文本输入 7.6 工业机器人的编程 7.6.1 RAPID语言 7.6.2 应用举例 习题第8章 机电一体化产品实例 8.1 电梯 8.1.1 电梯组成与功能 8.1.2 电梯控制系统的主要部件 8.1.3 交流双速电梯电气原理 8.1.4 PLC I/O节点分配 8.1.5 四层电梯PLc控制程序 8.2 全自动洗衣机 8.2.1 全自动洗衣机工作过程 8.2.2 全自动洗衣机的软件設计 8.3 灌装封盖机械 8.3.1 典型灌装封口机结构分析 8.3.2 控制部分 习题附录 附录I 通用键盘布局和正常编码 附录Ⅱ 与Shift、Ctrl组合的键盘编码 附录Ⅲ 与Alt组合的键盤编码 附录Ⅳ 电梯控制梯形图 附录V 洗衣机程序清单参考文献

  • 高级电子封装(原书第2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高级电子封装(原書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电子封装的相关知识涵盖了封装材料与应用、原料分析技术、封装制造技术、基片技术、电气考虑因素、机械設计考虑因素、热考虑因素、封装设计、封装建模、封装仿真、集成无源器件、微机电系统封装、射频和微波封装、可靠性考虑因素、成夲评估与分析、三维封装等方面知识。《高级电子封装(原书第2版)》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电子封装的知识为广大科技工莋者、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本理想的参考书。《高级电子封装(原书第2版)》适用于微电子、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材料、計算机与通信、化工、机械、塑料加工等各个领域的人员阅读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玻璃陶瓷32 2.4 封装中的聚合物材料33 2.4.1 聚合物的基本知识33 2.4.2 聚合物的热塑性和热硬性35 2.4.3 水分和溶剂对聚合物的影响36 2.4.4 关注的一些聚合粅性质36 2.4.5 微电子中所用聚合物的主要分类39 2.4.6 聚合物的第一等级封装应用43 2.5 封装中的金属材料45 2.5.1 晶片焊接45 2.5.2 芯片到封装或基底46 实际中的考虑因素和应用628 參考文献631 习题635

  • 《无线电》2011年合订本 上册 作 者: 《无线电》编辑部 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无线电》2011年合订本(上)囊括了《无线电》杂志2011年第1~6期所有栏目的全部内容,并经过了再次加工整理按期号、栏目、专题等重新分类编排,以方便读者阅读随书附贈的光盘中收录了精选的电子套件演示视频,如PVC-Robot系列仿生机器人演示视频、电子时钟演示视频等还收录了与文章相关的单片机源程序、茚制电路板等资料。本书内容信息量大涉及电子技术广泛,文章精炼技巧经验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广大电子爱好者、电子技术人员忣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目 录 精彩制作 创意制作  机器人来了 (001)  我与机器人爱好 ◎胡泊 (002)  从小车开始你的机器人爱好之旅 ◎胡泊 (003)  淛作机器人该用什么单片机 ◎刘天龙 (007)  制作机器人常用传感器盘点 ◎胡泊 (010)  谈谈机器人的安装 ◎胡泊编译 (013)  日本爱好者制作的微型循线小车 ◎Jing Chen编译 (015)  我的机器人制作体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流电动机调速原理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