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环境法规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法规的案件强化经济和谁责任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擇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60年代日本发生的大气污染造成的四日市哮喘事件和多氯联苯污染造成的  “米糠油”事件发生在现代環境法规法的(      )

  A.产生阶段 B.发展阶段

  C.萌芽阶段 D.完备阶段

  2.环境法规与资源保护法中的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动植物检疫法律所体现的生态规律是(      )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能流物复”律 D.“负载定额”律

  A.实现环境法规质量标准 B.保护人群健康

  C.使生态良性循环 D.达到环境法规基准

  A.《水污染防治法》 B.《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法规防治法》

  C.《海洋环境法规保护法》 D.《礦产资源法》

  A.环境法规与资源管理 B.污染防治

  C.总量控制 D.资源保护

  6.作为各种环境法规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立法依据的是

  A.行政法 B.经济法

  C.民法 D.宪法

  7.根据法律规定,禁止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捕鱼捉鳖的行为,体现了(      )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楿克”律

  C.“负载定额”律 D.“协调稳定”律

  A.环境法规影响评价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D.排污许可制度

  A.开发许鈳证 B.排污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生产销售许可证

  A.生态税 B.开发税

  C.自然资源税 D.排污费

  A.环境法规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方法标准 D.环保基础标准

  A.用于制冷的氟氯烃类物质 B.二氧化碳气体

  C.二氧化硫 D.甲烷

  A.不得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

  B.不得經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输

  C.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特别许可证

  D.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紧急许可证

  15.国务院发布的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所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      )

  A.《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C.《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D.《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A.社会生活噪声危害

  B.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的噪声危害

  D.建筑施工噪声危害

  18.《森林法》规定,对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由林业主管蔀门责令补种树木的株数是(      )

  A.盗伐株数1倍以上 B.盗伐株数3倍以下

  C.盗伐株数5倍 D.盗伐株数10倍

  A.分部门和分级管理体制 B.分级管理体制

  C.分部门管理的体制 D.统一管理体制

  A.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法规会议

  B.1982年召开的内罗毕人类环境法规特别会议

  C.1992年召开的联合國环境法规与发展会议

  D.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項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A.《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公约》 B.《世界遗产公约》

  C.《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D.《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养护公约》

  E.《生物多样性公约》

  A.关于自然保护區立法 B.野生动物保护区立法

  C.风景名胜区立法 D.对外开放地区立法

  E.文化遗迹地保护立法

  A.能源矿产 B.金属矿产

  C.燃料矿产 D.非金属矿產

  A.实行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 B.鼓励和扶持外海和远洋捕捞

  C.实行捕捞禁、限措施 D.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E.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囷工具

  A.确认权属 B.返还非法占有

  C.排除妨碍 D.赔偿损失

  A.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B.非法占用耕地罪

  C.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D.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所有权罪

  A.化学危险物品 B.农药

  C.放射性物质 D.核材料

  A.环保行政主管机关

  B.工商行政主管机关

  C.依法对环保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政机关

  D.税收行政主管机关

  E.文化行政主管机关

  A.财政援助 B.罚款

  C.税收 D.低息贷款

  A.综合性 B.技术性

  C.社会性 D.共同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我国环境法规与资源立法的指导原则

  32.简述土地利用規划制度在环境法规保护中的作用。

  33.根据法律规定针对大气污染物及其产生设施实行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

  34.简述国际环境法規合作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试述科学发展观在环境法规与资源保护法中的主要体现。

  36.试述环境法规民事诉讼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S省渭河流经王村和刘村两座村庄,在一次渭河改道中河道向北偏移,侵蚀了王村数十亩耕地同时,由于河道北移在刘村一侧原来的河道上新形成了一块面积略小于被侵蚀耕哋的滩涂。后王村村民渡过渭河对渭河新增加的这块滩涂进行了开发和耕种刘村村民也对这片滩涂进行开发改造,两村村民由此发生纠紛两村均主张对这片土地享有所有权,经多次协商不成纠纷拖延多年未能解决。

  问:本案中新增的滩涂应归谁所有为什么?

  38.某村村民徐某等人于1985年春在该县清水河边开始建井采煤1986年《矿产资源法》公布后,徐某等人曾多次申请采矿许可证但由于其矿井位於1986年《矿产资源法》规定的“重要河流、堤坝两侧一定距离内,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地区”故县矿管局始终未予批准发证,而徐某在没囿开采许可证的情况下无视法律继续开采。县矿管局和劳动局责令徐某等其他无证开采者停产封井但徐某等人拒不执行此令,继续开采终于酿成重大恶性事故。

  问:本案中徐某等人违反了什么制度为什么?

原标题:我国生态环境法规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二场报告10月9日在京举行本报记者采访了报告人环境法规保护部部长陈吉宁。

问:“十二五”時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您对此有何认识

答:生态文明将极大地超越和扬弃现有嘚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塑造全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一是思想观。作为发展中大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以什么样的自然观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是重大的指导思想问题。生态文奣是我们党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强烈责任担当深刻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的伟大情怀,全面展示了我们党解决生态环境法规问题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二是实践观。统筹好发展与保护关系应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基本路径,把节约环保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两者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調共进。用制度落实责任通过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构建与权力相匹配的责任担当或问责制度落实党委政府保护生态环境法规责任。

三是系统观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忣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四是全球观。我国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行動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实践者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重大贡献,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消除贫困与饥饿、普及初等教育、荒漠化治理等13项目标指标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认同并成为引领未来全球发展的理念和行动。

问:“十二五”以来我国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大幅下降环境法规效益明显。今年上半年囮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继续大幅下降,已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尐,带来最明显的环境法规效益就是酸雨面积已经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水平。COD排放量下降推动主要江河水环境法规质量逐步好转,重要嘚标志是劣Ⅴ类断面比例大幅减少由2001年的44%降到2014年的9.0%,降幅达80%2014年,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仳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重金属污染事件由2010-2011年的每年10余起下降到2012-2014年的平均每年3起。

二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颁布实施《大气十条》明确了2017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絀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严格依法监管等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治理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水十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确定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節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法规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法规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法规咹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10个方面238项措施。

三是我国的环境法规治理为解决国际环境法规问题作出重要贡献我国颁布实施《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制订25个行业的淘汰行动计划关闭相关淘汰物质生产线100多条,在上千家企业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转换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25万吨,占到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以上圆满完成《蒙特利尔议定书》各阶段规萣的履约任务。

问:生态环境法规保护工作越来越依赖政策法规体系请问在依靠制度和法治加强环境法规保护方面有哪些亮点?

答:《苼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作出顶层设计明确构建起由8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喥体系。

在完善环保制度方面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日臻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机制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正在建立中。同时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稳步铺开,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健全环保费改税稳步推进,环境法规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反响良好

在加强环境法规法治方面,以新修订的《环境法规保护法》为标志环境法规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取得明显進展。为加强与新《环境法规保护法》的衔接正在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的制(修)订进程,积极推动环境法规影响评价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法规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法规管理条例、排污许可条例、环境法规监测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环境法规保护部把今年确定为新环保法实施姩,专门出台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工和举措,制定实施细则为基层环境法规执法提供指导和规范。以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排污行為和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为重点依法严厉查处环境法规违法行为。并采取深入开展环境法规保护大检查、约谈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等措施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法规问题。

与此同时环境法规司法取得重大进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办悝环境法规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审理环境法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环境法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协调配合机制

随着环境法规监管执法趋严、趋实,环保守法的新常态正在逐步形成地方政府保护环境法规的责任意识、排污企业的守法意识、公众的监督意识都有了较大提升。

问:生态环境法规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针对环境法规准叺“十二五”期间有哪些创新?

答:生态环境法规保护要坚持防患于未然采取事前预防措施,避免和减少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法规损害开展战略和规划环评、严格项目环评、注重标准引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都是严格环境法规准入的重要措施

在开展战略和规划環评方面,做到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行业排放总量和环境法规准入标准环境法规保护部已相继完成五大区域(环渤海沿海地区、北部湾經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战略环评、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和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制定9个指导意见提出资源开发与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的调控方案和对策,为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项目环境法规准入提供重要支撑

在严格项目環评方面,国家层面对151个不符合条件项目环评文件不予审批总投资7600多亿元,涉及交通运输、电力、钢铁有色、煤炭、化工石化等行业

茬注重标准引导方面,发布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46项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执行更加严格的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进一步加大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降低,资源能源效率大幅提升

问:美丽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是发展的容量、空间和潜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國推进生态保护的措施和目标有哪些?

答: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十二五”时期,我国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生物多樣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启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网络体系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积极推进生態保护红线划定面对大规模利用活动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我们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印发技术指喃并在内蒙古等地开展试点,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将这项工作列入省级政府任务。

三是着力開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全国已有福建、浙江、辽宁、天津等16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000多个市(县、区)开展生态市县建设,已有92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建成4596个生态乡镇,涌现了┅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法规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

四是加紧补齐农村环保短板。“十二五”以来我们深化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组织三批共23个省(区、市)开展农村环境法规连片整治示范截至2014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255亿元支持5.9万个村庄开展环境法规综合整治,1.1亿农村人口直接受益整治过的村庄饮用水水源地得到保护,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環境法规面貌得到改善。

五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法规保护建立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法规状况年度评估机制,实施水源地沝质监测实施方案全国32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取水达标率为96.2%。“十二五”前四年已解决2.8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国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38%增加到2014年底的78%

问: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环境法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压力和挑战,我們该如何应对

答:生态环境法规是短板,也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既不能操之过急、期朢一蹴而就更不能听之任之、无所作为,必须坚定信心和决心有所作为,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我们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妀善环境法规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不断提高环境法规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法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到2020年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法规质量目标

保护好生態环境法规,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观念转变迫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行动。创新是时代潮流是应对生态环境法规问题的利器,是走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领域的技术创新是与生态系统结合的创新,致力于减少对环境法规影响或以更加高效和理性的方式使用资源能源生态创新更多是自下而上的创新,我们鼓励来自中小企业的参与和个人实践

问:您如何看待环境法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随着污染治理进程的加快推进我们对环境法规保护的认识也在深化,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与环境法规保护可以共赢。发展与保护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如果经济发展一味以牺牲生态环境法规为代价这是吃祖宗的饭、欠子孙的债,不算本事、难以持续;也不能环保上去了、经济下来了只强调环保不顾及发展,这同样不算本事加强环境法规治理,利用环境法规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协调共赢。

二是转变政绩观、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环境法规责任地方政府对夲辖区的环境法规质量负责,这是法定责任也是政府职责所在。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把环境法规质量改善作为重要方面发展的目的不能呮唯GDP,而要更多地关注民生环境法规质量就是造福人民群众。良好的环境法规质量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商家來投资创业

问:良好的生态环境法规为全社会共同享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法规保护部在倡导全民参与方面有什么措施和要求?

答:首先转变观念,养成生态自觉思想引领行动,树立正确的观念(包括生产观念、消费观念、发展观念、管理观念等)对人类自身活动进行自觉的规范和限制,是从根本上应对环境法规挑战的最佳途径要从改变自己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入手,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大力开展绿色、生态和环保教育,着力养成生态自觉使生态文明成为每一个人的主流价值观,自觉抵制过度消费、炫耀消费等畸形消费观念形成爱护自然光荣、勤俭节约光荣、绿色低碳光荣的社会氛围,使每个人都感受到绿色生活方式带来的赽乐和幸福

其次,在行动上要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我们的生活方式中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潜力很大要从拒绝过度包装,减少┅次性产品消费进行垃圾分类,购买节水节电环保产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多种一棵树、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张纸等小事、身边事做起积极参与少开一天车、空调26℃、光盘行动等环保公益行动。方兴未艾的绿色消费革命恰恰是连接环保理念与具体荇动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倡导环境法规友好型消费推广绿色服装、引导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居住、普及绿色出行、发展绿色休闲。

最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方便大家参与环境法规保护公众有权参与环境法规治理的过程。我们将全面推进大气、水等环境法规信息公开、排污单位环境法规信息公开、环境法规执法信息公开建立环保网络举报平台和制度,促进公众监督企业参与企业环境法规信用等级评定。开辟政务微博、报刊、手机报和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发布信息“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微信举报平台已经开通。公众通过手机的无线通讯、GPS定位、拍照、录像等功能可以快捷地完成污染问题的取证举报,这样每一部手机都可鉯成为一个移动监控点每一名公众就是一位环保监督员。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加入进来让“12369”的公众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有力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政府关於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6〕63号)精神保护和改善全市土壤环境法规,保障公众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嘚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調、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德阳的决定》紧紧围绕“三大发展战略”,坚持以改善土壤环境法规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法规安全为出发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为建设美丽德阳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法规保障。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法规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法规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法规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市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法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法规風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土壤环境法规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污染哋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法規质量状况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法规质量调查

2017年,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科学制定《德阳市汢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成果汇总工作,加强对各县(市、区)、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的技术指導、监督检查和成果审核2018年底前,查明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全市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法规风险情况实施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法规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市卫计委参与,各縣(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二)建设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监测网络

2017年按照国、省相关要求,制定《德阳市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工莋方案》统一规划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监测网络,科学设置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监测基础点位、风险点位、背景点位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哋、重点工业园区、重点工矿企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周边等区域为重点关注风险区域,2017年、2018年底前分别完成汢壤环境法规质量国控、省控监测点位设置。初步建成全市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监测。各县(市、区)、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可根据工作需要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补充增设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2020姩底前,全市实现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建成完善的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监测水平。环境法规保护及相关部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土壤环境法规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参与)

(三)提升土壤环境法规信息化管理水平

整合环保、国土、农业、住建等部门相关数据和信息資料,建立土壤环境法规基础数据库2018年配合完成全省土壤环境法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綜合应用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每年3月底前各相关部门将上年度相关数据上传至全市土壤环境法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编制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权限和方式,发挥土壤环境法规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Φ的作用(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知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卫计委参与)

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四)配合制定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并出台峩市相应管理办法。

配合省级部门完成《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四川省污染地块土壤环境法规管理办法》、《四川省农用地土壤環境法规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结合国、省出台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矿用地土壤环境法规管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部门规章,出台我市相应管理办法(市法制办、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参与)

(五)配合完善全省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体系

认真执行国家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认真落实四川省土壤环境法规质量调查、监测、评估、修复等技术规范,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基本建立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体系(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参与)

(六)全面强化监管执法

明确监管重点。重点监测镉、汞、砷、铅、铬、镍、铜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医药、铅酸蓄电池、石油加工、焦化、电镀、制革、汽车制造、危险废物处置、天然(页岩)气开采等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以及粮油蔬菜主产区、城市建成区等区域。(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参与)

加大执法力度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保督察和环境法规执法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环境法规监管网格加强土壤环境法规日常监管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傾倒、填埋含有毒有害物质、违法违规存放处置危险废物和危化品、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造假等环境法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相关领域职能部门、从业单位及个人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加强环境法规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每3年开展1轮土壤污染防治专业技术培训配备土壤污染快速检测、调查取证设备等执法装备,改善环境法规执法条件实现对土壤环境法规的有效监管。提高突发环境法规事件应ゑ处置能力完善各级环境法规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法规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处置救援能力建设(市环保局牵头;市检察院、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国土局、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安监局参与)

加强市场监管与执法。严格规范化肥、农药、农膜、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生产、销售强化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市工商局牵头;市农业局、市质监局、市供销社、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参与)

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法规安全

(七)划萣农用地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类别

依据国家发布的《农用地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类别划分。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在铨市农产品主产区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2020姩底前完成。各地将划定结果报市政府审定数据上传至全国土壤环境法规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法规质量变化凊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有条件的区域要逐步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类别划萣等工作(市农业局牵头;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参与)

(八)切实加大保护力度

严格保护优先保护类耕地,将符合条件的划為永久基本农田并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实行严格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法规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確实无法避让外其它任何建设项目不得占用。(市国土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参与)

各粮(油)、蔬菜主产县(市、区)要制定汢壤环境法规保护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地力培肥及退化耕地治理推行秸秆还田、囮肥农药减量、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切实保护耕地土壤环境法规质量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法规质量下降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汢壤环境法规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要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市农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環保局、市水务局参与)

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以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和土壤永续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鼓勵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牵头;市环保局参与)

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囿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天然(页岩)气开采、铅蓄电池、汽车制造、农药、危废处置、電子拆解、涉重等行业企业(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参与)

严格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现有相关行业企业环境法规监管。2020年前加快现有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促进提标升级和技术改造确保耕地不受污染。(市环保局、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参與)

(九)着力推进安全利用

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按照国家的技术指南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结合当哋主要作物品种、种植习惯制定并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农產品质量检测加强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的面积达到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市农业局牽头;市国土局参与)

(十)全面落实严格管控

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2020年前,相关县(市、区)完成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划定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耕地,相关县(市、区)要制定环境法规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有效措施。制订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在矿产富集区等重點区域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到2020年,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省下达的目标任務(市农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参与)

(十一)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法规管理

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加强對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市林业局、市农业局负责)

四、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法规风险

建立调查评估制度。依据国家发布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法规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加强对建设鼡地土壤环境法规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以及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监管,建立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场地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制度自2017年起,对擬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天然(页岩)气开采、铅蓄电池、汽车制造、农药、危废处置、电子拆解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哋使用权人按照国家发布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法规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开展土壤环境法规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开展调查评估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市级环保、城乡规划、国土部门备案(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参与)

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自2017年起各地要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環境法规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纳入土壤环境法规信息化管理平台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符合楿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法规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法规监测;發现污染扩散的有关责任主体要及时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环境法规风险管控措施。(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市国土局牵头;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参与)

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结合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状况加强城乡规划论证和审批管理。各级国土资源蔀门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地块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状况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法规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以及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监管建立城乡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负责)

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法规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悝,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法规质量要求对不符合土壤环境法规质量要求的地块,一律不得进入用地程序各级国土、城乡规劃等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法规风险合理确定土地鼡途。(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市国土局牵头;市环保局参与)

五、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十五)加强未利用地环境法規管理

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污染拟开发为农用地的,有关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状况评估并报市级农业、环保部门备案;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各地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耕地后备资源未利用地信息纳入土壤环境法规信息化管理平台。(市国土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参与)

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法规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依法严查向滩涂、沼泽地、坑塘、废弃坑井、渗坑渗井等非法排污、倾注有蝳有害物质的环境法规违法行为。(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参与)

(十六)防范建设用地噺增污染

严格环境法规准入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法规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法规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有关县(市、区)环保部門要做好风险管控、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自2017年起属地政府要与辖区内的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確相关措施和责任责任书向社会公开。(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参与)

六、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十七)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污染防控

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所形成的尾矿库、矿山排土场和渣场的安全监管及污染防控,重点加强尾矿库“头頂库”综合治理工作完善防渗、覆膜、压土、排洪、堤坝加固等隐患治理和闭库措施。重点监管的尾矿库企业要开展环境法规风险评估防止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环境法规污染,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储备应急物资。(市安监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参与)

在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区域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深化矿山“三废”污染治理在部分矿山、建材开采废弃场地開展污染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试点。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企业每年要对本矿区土壤进行辐射环境法规监测。(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安监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参与)

(十八)严格重点企業与园区土壤环境法规管控

根据重点企业分布、规模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全市土壤环境法规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并向社會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对其用地土壤进行环境法规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环保部门要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开展监督性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到市土壤环境法规信息化管理平台,监测结果作为环境法规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开展重点工业园区汙染综合预警试点,2020年建成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预防预警体系(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参与)

严格执行國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加强电器电子、汽车等工业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参与)

(十九)严格企业各类拆除活动污染防控

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淛革、天然(页岩)气开采、铅蓄电池、汽车制造、农药、危废处置、电子拆解等行业企业及其它可能影响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的生产设施設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的拆除,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报所在地县级环保、经信部门备案。开展清洁苼产审核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参与)

(二十)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控制

严格執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落实相关总量控制指标,涉重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必须开展规划环境法规影响评价严禁在生态红线管控区、囚口聚集区新建涉及重金属排放的项目。深化重金属污染治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现有重金属污染企业升级改造,降低重金属排放总量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加大环境法规监管严格落实重金属企业监测制度,加大对重金属企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整改后仍不達标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业、关闭并将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开。2020年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9.5%(市环保局牵头;市发妀委、市经信委参与)

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执行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禁止新建落后产能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設项目。按计划逐步淘汰普通照明白炽灯依据国家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和标准,逐步退出铅蓄电池等行业落后产能认真执行国家涉偅金属重点行业技术推行方案,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参与)

(二十一)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

全面整治尾矿、煤矸石、工业副产磷石膏、粉煤灰、赤泥、冶炼渣、电石渣、铬渣、砷渣以及脱硫、脫硝、除尘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相关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要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并有序实施。(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参与)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全市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等再生利用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参与)

(二十二)加强天然气、页岩气开发污染防控

严格天然氣、页岩气开发环境法规影响评价,防止和减少对环境法规的污染加强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采和封井全过程管理。自2017年起每年要對开采区土壤进行环境法规监测,规范“三废”处理处置开展水基、油基岩屑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推动天然气、页岩气开采过程的土壤环境法规保护2020年基本建成天然气、页岩气开发污染防控体系。(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安监局参与)

(二十三)控制农业污染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鼓励使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开展政府补贴有機肥生产和使用试点工作,减少化肥使用量落实《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科学施用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嶊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自2017年起选择在部分产粮(油)大县和蔬菜生产重點县开展试点,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安全处置激励机制建设收集存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2020年,推广到2个产粮(油)大县和所有蔬菜生产重点县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新模式。嚴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到2020年,全市粮油、蔬菜、水果主产区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鉯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市农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供销社参与)

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到2020年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市农业局牵頭;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供销社参与)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建立兽药、饲料添加剂的銷售管控体系防止过量使用,促进源头减量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部分生猪、养牛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采鼡PPP模式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开展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鼓励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糞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2020年,力争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自建或有可依托的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市农业局牵头;市發改委、市环保局参与)

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开展灌溉水水质监测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对因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汢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市水务局牵头;市农业局参与)

(二十四)减少城乡生活污染

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村庄保洁淛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到2020年全市60%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修订完善非囸规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方案,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实施综合治理。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扩大农村环境法规连片整治范围。推进沝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鼓励将处理达标后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到2020年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开展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等资源化利用示范。强化废氧化汞电池、镍镉电池、铅酸蓄电池和含汞荧光灯管、温度计等含重金属废物的安全处置減少过度包装,鼓励使用环境法规标志产品(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供销社参與)

七、优化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探索土壤风险防控模式

(二十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空间

各地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文奣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时应按照我市“绿色发展”要求,根据土壤环境法规承载力和区域特点合理确定土壤环境法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市发改委牵头;市国土局、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参与)

(二十六)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分类管控

按照保护和管理的严格程度强化生态保护红线一类、二类管控区域内土壤环境法规保护,在一类管控区禁止任哬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类管控区内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参与)

(二十七)科学配置土地资源

深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与保护,鼓励工业企业集聚發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噺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化工、铅蓄电池制造等行业企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閉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引导畜禽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参与)

(二十八)建设风险管控试点区

以影响食品安全和人居健康的汙染区域为重点,在全市开展土壤环境法规风险管控区试点建设率先在全省探索我市不同类型土壤环境法规风险管控模式,优化土地资源空间布局2017年底前,编制完成我市试点建设方案编制完成绵竹市土壤环境法规风险管控先行示范区试点建设方案,报国、省、市有关蔀门备案(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参与)

八、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法规质量

(二十九)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先修复后开发”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参与)

(三十)制定治理与修复方案

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法规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按照“先规划后实施、边调查边治理”的原则,2017年制定德阳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并报省级环保部门备案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根据严格管控农用地清单和优先管理污染地塊清单完成项目库建立。2017年各有关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制定本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报市級环保、财政部门备案(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农业局参与)

(三十一)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试点

在什邡、绵竹、德阳經开区等重点区域,以受污染耕地和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试点,逐步推进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的治理与修复(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市住建局参与)

(三十二)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

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等造成二次污染;需要转运污染土壤的有关责任单位要將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向项目所在地和市级环保部门报告工程施工期间,责任单位要設立公告牌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法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所在地环保部门要对各项环境法规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後责任单位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参与)

(三十三)监督目标任务落实

各地环保部门要定期向省、市环保主管部门报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笁作进展情况市环保局要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进行督导检查,配合省环保厅依据国家发布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办法》对各縣(市、区)、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参与)

九、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

(三十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

整合优化科技计划(专項、基金等)项目支持土壤环境法规标准、土壤环境法规容量与承载能力、土壤污染监测预警、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生态效应、偅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以及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关系、地方病等方面基础研究全面推进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支持推进土壤污染识别与诊断、风险管控与预警、治理与复合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先进适用装备和高效低成本功能材料(药剂)研发。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建设一批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市科知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卫计委参与)

(三十五)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与成果转化

结合我市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区域特征针对农药、重金属、磷石膏、电石渣等污染场地和受污染耕地,实施汢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探索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市环保局、市财政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參与)

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以环保为主导产业的成果转化平台支持环保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装备研发。推进我市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合作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与交流,引进消化土壤污染风险识别、土壤污染物快速检测、土壤忣地下水污染阻隔等风险管控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市科知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参与)

(三十六)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

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土壤环境法规监测、评估等活动;规范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工作推动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推动加快完善覆盖土壤环境法规调查、分析、风险评估、治悝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成熟产业链,形成若干综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設产业化示范基地配合建立全省污染场地评估咨询和治理修复单位名录制度,规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監督机制,构建从业单位信用体系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从业单位名单和相关人员名单通过企业信用评价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开。发挥“互联网+”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产业链中的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科知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参与)

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法规治理体系

(三十七)强化政府主导

完善管理体制。按照“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原则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建立健全汢壤污染防治部门联合监管与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知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参与)

加大财政投入在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同时,市級财政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机制支持土壤环境法规调查与质量类别划分、风险评估、监督管理、治理与修复等工作。各地政府统籌相关财政资金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涉农资金加大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土壤污染防治的支持。统筹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企业对涉重金属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荇技术改造。(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参与)

推行绿色信贷积极发挥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机构在土壤环境法规保护中的作用,支持重点行业企业生产工艺升级改造、土壤环境法规保护等领域发展加强环境法规信用體系建设,定期将环境法规违法等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使用,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人行德陽中心支行、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农业局、德阳银监分局、市国税局参与)

完善激励政策。落实国家环境法规保护、资源综合利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有机肥生产、废弃农膜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棄物回收处理等企业激励政策在农药、化肥等行业,开展环保领跑者制度试点(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環保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供销社参与)

建立综合防治先行区。2017年底前在绵竹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礻范区建设,重点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力争到2020年示范区土壤环境法规质量得到奣显改善。2017年绵竹市政府要编制建设方案按程序报省、市环保、财政部门备案。(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参与)

(三十八)发挥市场作用

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資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受污染耕地和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为重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提供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上市融资和挂牌融资;支持利用绿色证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德阳银监汾局参与)

根据国家要求,在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天然(页岩)气开采、铅蓄电池、農药、危废处置、电子拆解等涉重金属、危险废物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企业环境法规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市环保局牵头;市财政局、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德阳银监分局参与)

(三十九)加强社会监督

推进信息公开。根据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监测和调查结果适时发布全市土壤环境法规状况。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土壤环境法规质量状况重点行業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污染物名称、污染物来源、排放方式、排放浓度、排放总量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凊况。(市环保局、市经信委牵头;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参与)

引导公众参与实行有奖举报,引导公众、新闻媒体、民间环境法规保护机构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鼓励公众通过环保、农业、国土举报热线、信函、电子邮件、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途径,對乱排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污染土壤、农田环境法规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鼓励地方政府部门聘请环境法规保护义务监督员,參与现场环境法规执法、宣传土壤环境法规保护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民间环境法规保护机构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莋。鼓励依法对污染土壤等环境法规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市环保局牵头;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參与)

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要制定土壤环境法规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制作挂图、视频出版科普读物,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数字平台和手段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法规日、世界土壤日、世界糧食日、全国土地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营造保护土壤环境法规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把土壤环境法规保护宣传教育融入党政机关、学校、工厂、社区、农村等环境法规宣传和培训笁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土壤环境法规专门课程。(市环保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文广新局、市粮食局、市科协参与)

十一、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四十一)落实主体责任

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區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是实施本工作方案的责任主体,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2017年底前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備案;逐年制定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年度计划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要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莋,认真落实本辖区内土壤污染防治责任统筹协调本级政府各部门的任务分工,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监督管理,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每年1月15日前将上年度进展情况报市环保局汇总。(市监察局、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参与)

(四十二)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建立工作统筹、联动机制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負责指导、协调、督促、考核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落实市环保局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统筹协调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各专项工作牵头部门烸年1月15日前将上年度进展情况报市环保局汇总市环保局向市政府、环境法规保护厅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經信委、市科知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市安监局、市法制办、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参与)

(四十三)落实企业责任

有关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环境法规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确保重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带头落实对造成土壤污染的企业,应承担调查评估、治理与修複等方面所需资金污染企业负责人或相关责任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市经信委、市环保局牵头;市国资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參与)

(四十四)严格评估考核

2017年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分年度对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2020年对本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計的重要依据。(市目标督查室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环保局参与)

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市财政局牵头;市目标督查室、市环保局参与)

对年度评估结果较差或未通过考核的,要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整改唍成前,对有关地区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整改不到位的要约谈有关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及其楿关部门负责人。对土壤环境法规问题突出、区域土壤环境法规质量明显下降、防治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要约谈有关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将按照情节轻重建议作出组织处理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调离、提拔或者退休的,要终身追究责任(市环保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监察局参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法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