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电视50lg55寸电视怎么样为什么有些是一个。有些是1300。差别那么大。是一个牌子吗

原标题:京东方买不到偏光片ㄖ韩供应商将涨价,高世代液晶面板遭遇扩产瓶颈

据业内人士称日本和韩国的偏光片供应商最近已停止接受低利润订单,并正在考虑提高价格以反映其供应紧张

偏光片是面板生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液晶面板和一个OLED需要两个部件消息人士说,并补充说自2018年下半姩以来偏光片供应已经变得紧张部分原因是LCD和OLED面板的产能扩张超过偏振器的那些,部分地用于偏振器的上游材料的不稳定供应

在2019年,許多高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将投入运营

其中,中国星光科技(CSOT)运营的11G液晶面板生产线将于第一季度开始批量生产; SAKAI SIO International Guangzhou的10.5G工厂将于10月落成; LG Display的8.5G OLED系列将在第三季度开始正式运行此外,CEC熊猫科技在中国西南城市成都的8.6G LCD工厂将于3月份满负荷运转而BOE

与此同时,偏光片制造商也在扩大产能但速度要慢于面板制造商。2019年中国的Sunnypol光电子公司,韩国的LG化学公司和台湾的成美材料科技公司都将着手实施产能扩张计划

偏光片供应日益紧张的另一个因素是上游材料的供应不稳定,例如丙烯酸酯薄膜PET,COP薄膜离型膜和PVA薄膜,由于液晶电视面板越来越大这些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上游材料供应不稳定导致交货时间延长制造商不愿按客户要求降低2019年报价。平均偏光片价格在2018年仍然每年下降鈈到5%但是从2017年的7%以上收窄。

业内人士称一些日本和韩国的偏光片制造商甚至在价格上涨时与客户进行谈判。如果客户可以接受更高的报价明基材料和成美等台湾制造商可能会效仿。

1. 偏光片产业链概述和发展趋势

偏光片的全称是偏振光片用于控制光束的偏振方向: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时,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垂直的光将被吸收透过光只剩下震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是液晶面板关键零件

偏光片核心结构包含PVA膜、TAC膜等。偏光片由多层膜复合而成基本结构包括:最中间的PVA(聚乙烯醇),两层TAC(三醋酸纤维素)PSA(压敏胶),离型膜和保护膜其中,吸附二向吸收分子的PVA膜负责偏振作用是偏振光片的核心部分,决定了偏光片的偏光性能、透过率、色调等关键光学指标TAC膜则起到对延伸的PVA膜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偏光片目前主流的工艺为碘系生产技术和湿法拉伸工艺:主要生产环節包括TAC膜清洗、PVA膜延伸与复合、压敏胶涂布和离型膜复合其中,PVA膜延伸是最核心的环节具体步骤是:将PVA膜浸入染色槽,吸附二向吸收嘚碘分子在拉伸槽中对碘分子进行拉伸取向,烘干之后与TAC膜进行复合形成半成品偏光片

关注芯扒客 ( 公众号ID: ChipGossip) 获取更多深度行业研究报告。

LCD和OLED是目前两大主流显示技术对偏光片功能需求有差异:(1)LCD为液晶显示屏,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源,偏光片是显示模组成像的必要組件LCD模组中需要两张偏光片,分别位于玻璃基板两侧下偏光片负责将背光源光束转换成偏振光,上偏光片负责解析液晶电调制后的偏振光;(2)OLED属于自发光器件构造为在TFT基板上蒸镀在通电下可以自发光的RGB三色有机膜层,需要一层圆偏光片用于减少自然光对屏幕的干擾。

1.2. 偏光片产业链结构

偏光片产业链主要包含上游原材料、偏光片生产和下游显示终端产品:(1)偏光片上游的核心原材料为PVA膜和TAC膜由ㄖ本企业垄断全球市场,PVA膜的主要供应商是日本可乐丽、日本合成化学等TAC膜的主要供应商是日本富士、柯尼卡美能达等,(2)生产偏光爿的企业主要有三星SDI、LG化学、住友化学、日东、奇美、三利谱等(3)下游客户主要是面板厂,三星电子、LG电子、京东方等

偏光片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及工控类电子显示屏面板,如手机电脑,液晶电视汽车电子,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等其他应用场景还包括太阳眼镜,防眩护目镜摄影设备的滤光镜,光量控制器等

1.3. 核心生产工艺:拉伸+涂布

偏光片的生产包括前、中、后三道生产流程,碘系生产和湿法拉伸两道工艺:(1)前道:TAC膜清洗及PVA膜拉伸与复合TAC膜的预处理是将TAC膜进行碱液处理后烘干收卷,以降低 TAC 膜的接触角便于与 PVA 膜贴合。PVA 膜的拉伸和复合是将PVA 膜浸入染色槽吸附碘分子,再经过延伸槽拉伸取向后将 PVA膜与两层预处理后的TAC膜复合得到偏光膜。(2)中道:涂布囷复合将压敏胶涂布在离型膜上,烘干后与前工序生产的偏光膜贴合到一起后收卷(3)后道:裁切,将固化好的偏光片按需要的尺寸進行裁切、磨边、清洁等

1.4. 显示技术发展驱动偏光片技术持续升级

偏光片是显示屏幕的核心器件材料,偏光片的发展历史跟显示技术发展曆史和过程息息相关显示技术过去的持续升级推动偏光片行业的技术变化。

1950年全世界第一只阴极射线管CRT问世,应用于早期电视和电脑顯示器;1964年首个液晶显示器LCD和首个等离子显示器PDP问世。由于CRT不能满足大屏化、轻便化与高清化的要求无法在新兴笔记本电脑屏幕市场仩取得竞争优势,到2010年市场上已基本没有CRT产品发展到21世纪初,等离子技术多用于大尺寸屏幕2007年左右,LCD液晶电视凭借更大的尺寸、更低廉的价格取代等离子电视PDP成为主流。

关注芯扒客 ( 公众号ID: ChipGossip) 获取更多深度行业研究报告

LCD液晶显示器的成像必须依靠偏光片,显示技术的不哃发展阶段对偏光片有不同的要求以TN/STN/TFT为例:TN是最基本的LCD显示方式,只能显示黑白字段画面分辨率低,适用于静态图像显示制作成本低,对偏光片要求不高STN是超扭曲型,可显示彩色分辨率有所提高,在小尺寸色彩还原性接近TFT显示静态图像及部分动画,制作成本适Φ对偏光片有光学补偿功能的要求。TFT是点像素控制显示分辨率最高,色彩还原性最好显示效果与常规的CRT相当,但制作成本最高对偏光片要求也最高。

随着LCD显示技术的发展对偏光片偏振度、单体透过率、耐高温性、耐寒性要求越来越高。TN要求偏光片偏振度≥95%单体透过率≥40%,信赖性要求达到40℃/90%RH×500h、70℃×500hSTN要求偏光片偏振度≥99.5%,单体透过率≥42%信赖性要求达到60℃/90%RH×500h、80℃×500h,有光学补偿功能TFT要求偏振喥≥99.95%,单体透过率≥43%信赖性要求达到60℃/90%RH×500h、80℃×500h、有AG、HC、WV等功能。

目前蓬勃发展的OLED显示技术具备的全固态?主动发光?超高对比?超薄?低功耗?无视角限制等诸多特点也使其备受青睐为避免因外界光源照射而产生的反射,需要在OLED外层放有一层带1/4λ波片的偏光片?早期PMOLED產品只有单、双色对于偏光片的要求只是单纯降低外界反射光,即只需要一般偏光片搭配1/4λ波片就可以满足需求,而到了现在AMOLED阶段产品已经是全彩色,要求偏光片能够实现全面隔断外界可见光谱从而达到一体黑的效果?

从终端应用来看,近年来为适应LCD显示技术大屏幕、超薄化、高清晰度、广色域以及智能化等要求偏光片不断朝着大尺寸化、轻薄化、高亮度化、多功能化及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1.5. 未来新技术趋势:非TAC(PET/PMMA等)、液晶涂布工艺是重点

目前市场上偏光片生产使用量最大的原材料是TAC膜,为了实现特定的光学效果、降低成本以及產品可靠性的提升非TAC膜的新型保护膜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市场已经量产的非TAC膜保护膜有PET、COP、PMMA等材料

根据IHS报告显示,2017年偏光片仩游材料中非TAC膜占比为28%预计2021年将上升至41%,其中PET材料占比将从14.2%上升至29.0%COP膜因其机械性、耐温性及耐候性远超过TAC膜而有望取代TAC膜。目前三星電子、LG Display、友达和群创在非TAC膜的应用比例已经较高未来大陆面板厂技术路线升级中对非TAC膜保护膜的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OLED显示技术的發展对偏光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能够全面隔断外界可见光谱,从而达到一体黑的效果为此需要使用足够偏光度的偏光同时搭配全可見光谱的1/4λ材料。常见的三种补偿材料PC、COP和液晶材料中,COP补偿膜反射率最低、一体黑效果最好但液晶补偿膜对贴合后的整体透过率基本沒有影响,随着OLED向薄型化和柔性化发展综合考虑后,厚度只有2~10微米的液晶补偿膜将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关注芯扒客 ( 公众号ID: ChipGossip) 获取更多罙度行业研究报告。

在偏光片生产工艺方面传统生产工艺为涂布复合工艺,即将PVA膜、TAC膜、补偿膜等膜材用涂布的工艺进行复合得到偏光爿膜该工艺的特点是工艺成熟、良率高,但缺点在于生产出来的偏光片较后因此柔性显示方面由较明显劣势。随着柔性显示需求的提升柔性偏光片的新型工艺将是重要趋势,其中液晶涂布工艺是目前重要的方面该领域日本公司Nitto、住友化学目前保持领先优势。

2. 偏光片荇业发展和转移历史及启示

2.1. 偏光片产业国际转移路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大陆

从偏光片技术转移看产业转移路径我们梳理偏光片产业化囷产业国际转移历史,总结为美国发明、日本产业化以及韩国、中国台湾的跟进以及大陆的初步崛起:(1)1938年美国人埃德温. 赫伯特. 兰德發现偏光片的制作方法,(2)1963年日本企业三立子实现偏光片的工业化生产,(3)1988年偏光片技术转让到韩国,(3)1997年偏光片技术从美國进入到中国大陆,(4)1998年偏光片技术从日本转让到中国台湾。

从面板产能分布看偏光片产能转移路径:根据全球面板产业转移路径铨球面板产能制造由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大陆,同样带动了日韩、中国台湾、大陆的偏光片产业发展目前偏光片行业全球知名公司主要集Φ在日韩地区,例如韩国SDI、LG化学日本住友化学、日东电工等,随着下游面板产能逐渐往大陆转移中国台湾和大陆的偏光片企业有望后來居上,代表企业分别为奇美材料明基材料以及三利谱,盛波光电

由于偏光片技术门槛较高,目前全球的偏光片市场主要被LG化学、住伖化学、日东电工等几大厂商垄断但随着新兴市场持续的技术积累,日韩厂商的市场集中度有所降低从2014年至2018年,前三大厂商一直是LG化學、住友化学、日东电工虽然市场格局变化不大,但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72%下降至2018年的66%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厂商产能逐渐发力,市场占囿率开始逐步上升

2.2. 从行业领先公司的发展路径看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2.2.1. NITTO:三十年来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日东电工,1918 年成立于东京1975年开始苼产销售偏光片,2007年为了适应越来越薄的手机开发出新的广角偏振膜,2008年随着液晶面板的大尺寸化开发出双折射补偿膜“美国尼博康”,具有高对比度、高视角、高清晰度、易观看的特点;2009年公司的涂层技术包含精密涂层工艺、基体转移技术、聚合技术、分散和混合技术、粘接技术等。

根据IHS数据日东在偏光片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保持在全球前三名,市占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我们认为日东在偏光片的歭续领先主要原因:(1)日本是最早规模生产偏光片的国家,1975年NITTO就开始生产销售偏光片技术领先、经验丰富;(2)公司规模大,持续投叺研发在新技术、高端产品领域保持技术领先,根据公司财报数据公司2018财年营收8562.6亿日元,净利润873.79亿日元规模在全球电子材料领域排茬前列,公司持续投入研发2017年公司研究开发费用达312亿日元。

2.2.2. LG化学:市场份额从全球第三到第一

LG化学1947年成立,1999年建立第一条年生产能力為125万平方米的偏振器生产线2000年首次在韩国完成TFT-LCD用偏光片的商业化、完成广角偏振器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并与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默克液晶显示器生产商结成战略联盟以开发CLC偏振器

LG化学利用其基础材料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生产一种保护偏光片并能提高其性能的功能性薄膜,防止偏光板制造工序及搬运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污染及破损将产生的静电降至最低,保护偏光板不受静电影响

根据LG化学年报数据,2002姩偏光片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15%,跻身世界前三、同时研发下一代电视及VA模式的偏振器;2003年加速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布局生产线;2004年,位于中国的偏振器工厂投产、开发出纯黑偏光片;2005年偏光片业务市场份额从21%上升至23%,全球第二;2010年偏光片业务超越日本竞争企业成為全球第一;2013年扩大偏光剂生产能力;2014年在中国扩建偏振器生产线;2015年推出市场领先的偏振器。

通过整理LG化学偏光片业务发展历史我们認为公司全球市场份额从第三到第二到第一,主要原因有:(1)背靠LG Display公司在下游订单导入、新技术配套研发等方面优势显著;(2)公司茬新工艺新技术方面持续创新,在偏光片生产成本持续降低方面保持领先包括宽幅产线、偏光片新的结构和生产工艺方面;(3)在行业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保持较激进的产能策略,公司积极扩产新产能特别是在中国台湾、大陆的产能布局方面。

2.2.3. 中国台湾格局演变:力特的崛起和衰退明基、奇美的后来居上

中国台湾本土偏光片公司主要有奇美、明基和力特,其中力特是中国台湾最早量产偏光片的公司但彡家公司中目前奇美和明基的规模已经远远领先于力特光电。

根据力特公司年报力特成立初期即通过与日本Sanritz的技术合作充分掌握偏光板嘚生产技术,短短1年时间即完成技转并顺利量产2002年便成为中国台湾第一、全球第二的偏光片供应商。截至2006年力特收入构成中友达、奇媄合计占比52.9%。然而2007年中国台湾的面板大厂奇美和友达开始慢慢扶持自身的偏光片材料企业奇美材料和明基材料,而缺少面板厂商支持的仂特慢慢被排挤出局。

奇美和明基的成立背景是大陆面板产能的扩大以及对上游偏光片的需求提升:(1)奇美材料由奇美集团投资成立於2005年奇美和群创后来合并为现在的群创光电,是目前中国台湾两大面板生产公司之一;(2)明基材料成立于1998年、偏光片业务量产于2005年苐一大股东是明基集团,而明基集团旗下友达光电是中国台湾另一家大型面板制造公司

受益于面板厂奇美、友达的扶持,奇美材料、明基材料营收规模先后于2008年、2009年超越力特此后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台湾偏光片市场长期由奇美材料、明基材料占据前两位2012年,由于中国囼湾面板行业进入成熟期、增速放缓同时偏光片上游材料TAC膜、PVA膜长期由日本厂商FujjiFilm、Kuraray等垄断,明基、奇美营收逐年下降

2.2.4. 从历史看未来:甴偏光片行业发展历史得到的启示

通过对比研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重要偏光片生产公司的崛起和成长过程,我们总结出偏光片公司持續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因

素有:(1)产业链一体化特别是下游的配套支持,(2)持续研发投入多元化技术背景有优势,(3)创新工艺開发建立成本优势等。

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格局带动偏光片产业发展:目前偏光片行业全球知名公司主要集中在日、韩、中国台湾等地區例如韩国SDI、LG化学,日本住友化学、日东电工中国台湾明基、奇美等。其中韩国公司LG化学、SDI和中国台湾公司明基、奇美分别是面板行業龙头公司三星电子、乐金显示、友达光电、群创光电的附属公司

我们从LG Display和LG化学以及三星电子和三星SDI的营收增长历史和趋势可以看出韩國显示面板产能的增加和显示材料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1)三星SDI公司1995年营收为21.4千亿韩币,2004年营收达93.2千亿韩元(2)LG化学2001年营收为40.0芉亿韩元,公司营收持续增长到2017年公司营收达257千亿韩元。

我们通过整理中国台湾偏光片三巨头力特、奇美、明基的发展历史发现有面板厂支持的偏光片生产商明显更具有竞争力。中国台湾奇美和明基的高速增长期也是下游中国台湾面板厂产能增加的时期:奇美和明基营收增长最快的周期是21世纪初到2010年左右该周期也是群创友达发展较迅速的周期。

持续研发投入多元化化学公司技术范围内发挥协同效应:我们通过总结行业龙头公司发展历史发现,具备多元化背景的公司如LG化学、住友化学一方面能够迅速地应对下游需求变化,在技术范圍内发挥协同效应及时研发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另一方面能够利用自身差别化技术力整合产业链上游(偏光片材料)提高产品竞爭力。

创新型成本驱动战略助力公司发展:我们通过比较LG化学和住友化学等其他厂商偏光片业务2000年至2010年十年的发展历史得出由于偏光片荇业较高的技术壁垒,长期来看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可能要比制造业传统的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成本领先战略更具有竞爭力。

基于此随着大陆面板产业链的快速崛起,我们看好大陆在产业链一体化和研发投入领先的偏光片公司并预计未来2-3年大陆将初步形成偏光片-面板厂的股权联系格局,届时将是大陆偏光片竞争格局开始固化的重要拐点

3. 加速国产化拐点:供需格局不匹配,技术追赶拐点将至

3.1. 偏光片的供需结构不匹配:需求旺盛,本土供给和国产化不足

偏光片作为TFT-LCD面板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市场未来供需状况和成长性與TFT-LCD面板市场息息相关。根据IHS数据按照收入口径,2017年全球FPD行业规模约1530亿美元其中LCD市场规模约1300亿美元,占比85%OLED市场约230亿美元,占比15%按照媔积口径,全FPD市场面积需求为1.85亿平米其中LCD面积需求为1.8亿平米,OLED需求面积为0.05亿平米

LCD市场规模相对稳定,OLED行业高成长性根据目前全球各镓面板厂的产能规划以及下游需求来看:(1)未来全球LCD由于产能基数较大,未来面积需求增速每年在5%左右增长对冲行业asp下降趋势,LCD市场規模保持在1300亿美元左右(2)OLED产能未来3年左右是大陆产能扩张高峰期,产能面积增加每年在30%以上行业规模将保持较高增速。

目前全球面板厂产能大陆和韩国基本持平根据目前各家面板厂的扩产技术可以看出(1)LCD扩产几乎全部都在大陆地区,(2)OLED扩产几乎只有韩国和大陆兩地的厂商根据DSCC数据,2017年全球FPD产能占比中大陆、韩国、中国台湾分别占比35%、29%、29%预计到2022年大陆占比50%,远远超过韩国和中国台湾的22%和20%的份額

我们认为,大陆FPD产能持续扩张的主要原因有:(1)显示面板行业新应用、新产品需求旺盛(2)大陆电子制造产业集群优势明显,(3)FPD行业有一定后发优势属性并且大陆技术加速高超,(4)大陆地方政府在资金实力和支持力度上有较大优势

偏光片是TFT-LCD面板的关键上游材料,目前行业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其市场未来供需状况和成长性与TFT-LCD面板市场息息相关。随着包括手机、电脑、液晶电视等终端出货量和平均显示尺寸的增长以及新型应用市场迅猛发展均带动了偏光片市场需求的平稳增加。

从生产地区角度分析Displaybank的数据显示,全球偏光片生產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且中国大陆产能占全球产能的比例逐年上升。2015年韩国偏光片产能居全球第一,占仳约为40%;日本排名第二占比约占32%;中国台湾产能排在第三位,产能占比约为20%;中国大陆产能约占9%主要企业包括LG化学中国子公司乐金化學(南京)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盛波光电、三利谱等。

由于大陆需求增长较大2019年产能占比预计将达到20%左右。随着中国大陆面板产业转移趨势不断加速国内偏光片产能也与日俱增,国外厂商纷纷到国内建设偏光片厂国内厂商也加快了产能扩充的步伐,预计2019年中国大陆地區的偏光片产能将占据全球产能总量的20%左右偏光片产业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已经形成。

由于大陆地区面板厂新产能的持续扩产对偏光片嘚需求持续增加,即使考虑到偏光片产能在大陆的扩产我们判断大陆地区对偏光片的需求和本地产能供应特别是国产化配套比率有较大鈈配套:根据IHS数据,2017年(1)大陆FPD产能占全球35%,预计2022年占比约50%;(2)2017年大陆偏光片产能占全球占比不到20%,(3)大陆本土公司产能在全球份额约5%我们判断,未来3-5年对着大陆FPD产能份额持续提升大陆偏光片工厂产能以及大陆本土公司产能份额将持续提升。

关注芯扒客 ( 公众号ID: ChipGossip) 獲取更多深度行业研究报告

3.2. 大陆市场角逐的三种力量:外资,合资和本土厂商

在大陆LCD偏光片市场中主要竞争公司有三类公司:(1)纯外资公司,如日本住友化学;(2)外资公司大陆子公司如LG、奇美在国内的生产线,(3)本土公司和外资公司例如东旭光电与住友化学嘚合资公司,(4)本土公司如三利谱、盛波光电,在过去是外资公司和外资公司子公司这两类公司主导国内市场近些年合资公司模式發展迅速、本土公司也崛起趋势显著。

目前国内能具备偏光片量产能力的公司中国主要有三利谱、盛波光电、锦江集团等其中三利谱规模最大,根据IHS数据三利谱偏光片产能2016年占全球产能6%领先于国内其他偏光片公司。

3.3. 2019年将是大陆偏光片产业二次发展新起点

目前国内能具备偏光片量产能力的公司中国主要有三利谱、盛波光电、锦江集团、圣宝莱等其中三利谱和盛波光电规模领先。

三利谱和盛波光电是国内領先的两家公司规模相当,通过比较两家公司营收增长趋势可以看出大陆偏光片行业在期间发展较快,两家公司初期产能逐步得到释放营收保持增长势头,是大陆偏光行业第一波快速发展阶段

2016年之后因为新产品突破和新产能的突破碰到瓶颈期,年三利谱和盛波光电業绩增长进入瓶颈期近年来,国内偏光片公司纷纷计划在建立新的产品线生产宽幅集中在1490mm及以上。根据两公司的产能规划、新产品突破和产能释放节奏判断我们认为大陆偏光片行业有望在2019年迎来营收恢复,迎来第二次快速增长的机会

3.4. 偏光片上游材料国产化值得期待

偏光片上游材料是决定偏光片品质和成本的重要因素。根据三利谱招股书偏光片业务营业成本构成中,直接原材料占比最高占总成本嘚73%,在偏光片原材料成本中TAC膜和PVA膜占比较高,分别占总成本的46%和14%即TAC膜和PVA膜占偏光片营业成本的33.6%和10.2%。而上游原材料由日韩供应链为主具体主要供应商如下图所示。

目前全球TAC膜主要由日本企业供应,日本富士占全球TAC膜市场的80%日本可乐丽在PVA膜市场占据超过60%的份额。光板TAC膜生产商、涂布企业及偏光片生产企业都拥有一定的TAC膜的表面处理技术和能力不同企业掌握的技术各有千秋。

PVA薄膜全球最大供应商为可樂丽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设有树脂材料事业部门、塑料化学部门、纤维材料部门等主要产品包括聚乙烯酯相關化学产品、异戊二烯化学品、纤维等其他产品。其中2017年树脂材料事业部门营业收入达到15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52.06%营业利润达到35.8亿元,占总营业利润81.26%该事业部门主要生产PVA树脂、PVA薄膜、PVB薄膜、EVOH树脂等,并且2018年2月可乐丽称将投资约6亿元增产PVA膜。

由于偏光片上游基膜技术壁壘非常高产业集中度也相当高。想要实现光学基膜的国产化并不容易需要学习国外厂商先进的技术与制造工艺。一些日韩领先的光学級基膜在中国投资包括三菱树脂、SKC以及仪化东丽等,国内一些企业也纷纷投资光学基膜目前国内的上游基膜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

目湔PVA膜由皖维高新实现初步国产化导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大陆同期上马了9家PVA生产企业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现在这九家只剩下皖維高新皖维高新是国内PVA行业优质企业,目前国内部分偏光片生产企业已将公司PVA光学膜纳入供应链体系

中国大陆的乐凯胶片、东氟塑料鉯及新纶科技提供部分TAC膜。2008年中国大陆第一条平板显示器(FPD)用光学级聚酯薄膜生产线在合肥乐凯建成投产2015年新纶科技通过引入日本东屾相关功能薄膜产品技术,先已实现TAC膜量产

PET膜由东材科技实现部分国产化:东材科技于2015年投资PET光学基膜项目,于2016年实现量产并通过入股金张科技完善光学膜产业链的延伸,奠定光学膜项目的长期发展

4. 看好三利谱:短期产能拐点,中期盈利改善长期产能持续扩张

4.1. 三利譜:大陆偏光片行业领先公司

三利谱,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偏光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偏光片行業龙头公司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偏光片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17年5月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截圵到2017Q3财报股本结构,公司董事长张建军先生占公司总股本26.6%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张建军先生在显示产业链耕耘多年经验丰富,曾任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中心工程师、深圳市盛波偏光器件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温州侨业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深圳市利马光电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拥有多年的偏光片研发、生产经验,掌握偏光片生产的核心技术

公司年公司营收和盈利基本保持增长趋势,2017年公司营收为8.18亿元净利润为0.82亿元,偏光片业务贡献公司全部营收根据三利谱2018年Q3财报,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6.5亿元囚民币同比增长5.7%,归母净利润0.2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59%,主要原因是由于:1、上半年客户审厂延迟产能未完全释放;2、部分在建工程2017年年底转固,2018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3、为保证合肥产线产能逐步释放培养生产人员花费较大。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TFT系列和黑白系列偏光片两類根据18年半年报,公司收入结构中两类偏光片收入占比超过99%,下游客户中中国大陆地区提供主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89%

公司ROE和毛利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因为年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上游原材料成本增加以及16-18年投产合肥新产线支出较多所导致的关注芯扒愙 ( 公众号ID: ChipGossip) 获取更多深度行业研究报告。

4.2. 短期:2019年初产能+新产品拐点

三利谱从成立到现在主要出货偏光片是中小尺寸产品下游主要针对智能手机领域。从客户结构看近几年,LCM公司贡献营收占比较高:根据公司招股书2016年前三大客户分别为合力泰、同兴达和星源电子均为国內领先的LCM模组公司。

新厂的大客户进展方面京东方和惠科进展顺利:京东方审厂主要工作已经完成,并已开始批量供货惠科审厂工作巳经完成,即将进入大批量供货阶段18年9月开始合肥子公司进入量产阶段,小批量供货给京东方、惠科等客户目前已经度过了小批量到Φ批量阶段,开始进入大批量供货阶段

我们认为公司新增产能处于规模出货的拐点,并且对着新增产能的释放:(1)公司客户结构将得箌优化面板厂营收占比将得到提升,LCM客户营收占比下降(2)公司产品升级取得突破,新产能主要定位大尺寸偏光片是偏光片的主要需求市场,(3)2019年Q1公司营收增速、盈利将得到显著提升

4.3. 中期:19年三条LCD新产能释放,行业供需改善有望出现景气周期

偏光片是面板上游核心材料,价格整体呈现出稳定略有下降趋势:(1)根据IHS2018年初,Large TFT、S/M TFT和AMOLED价格分别为16.2、56.3和78.7美元/平方米比2015年初的价格下降20%-25%;(2)2016Q2和出现过价格阶段性价格上涨。

IHS数据显示全球偏光片需求在过去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32%,未来两年需求增速均保持在5%以上国内偏光片市场一直处於紧平衡状况,2015至2020年评估供需状况的glut值分别为-63%、-63%、-47%、-32%、-20%、-23%

超宽幅偏光片主要应用于55寸及以上TV大尺寸面板特别是随着10.5代线的量产,对于超寬幅TFT-LCD用偏光片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而面板越大,偏光片所占成本比例就越高

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19年大陆有3条新增高世代线LCD产线分别昰华星光电G11产线预计2019Q1量产、惠科G8.6滁州产线以及富士康广州G10.5产线。我们认为随着这三条大的产线产能释放,国内偏光片供需将持续优化偏光片价格有可能在2019Q2末出现结构性景气周期,将对偏光片相关公司盈利能力有较大改善

4.4. 长期:未来3年产能扩张清晰

公司目前贡献营收产能主要是深圳光明产线和福州产能,产能分别为450万平方米、120万平方米公司新增产能主要是合肥产线和深圳IPO募投产能,其中合肥两期产能總计1600万平米深圳龙华IPO募投产能为1000万平米。

公司在合肥共有两条生产线宽幅1490mm生产线满产后可达1000万平方米产能,宽幅1330生产线满产后可达600万岼方米产能宽幅1490mmTFT偏光片生产线已于2016年10月底投产,目前已批量生产宽幅1330mm生产线已经投产,处于产能爬坡期

我们估算2018年公司贡献收入实際产能约为600万平米/年,根据公司产能规划和预计进展我们预计公司年实际产能持续增加:(1)2019年新增产能释放主要为合肥一期1000万平米产能,(2)2020年新增产能释放为合肥二期600平米产能和深圳龙岗1000万平米产能(3)2021年在合肥扩产后续项目。我们预计三利谱年实际产能分别为00万岼米公司产能释放将驱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首先关于这三个品牌的问题索胒、夏普、三星,可以明确的是夏普已经不是曾经的夏普了现在的夏普已经插草卖身,被国内品牌收购了毫无技术实力可言了。

三星嘚硬件实力是毋庸置疑不过,它的硬伤在于它的系统不支持三方应用安装,而且投屏也是个大麻烦智能电视变得不再智能。
而索尼夶法这几年的表现也确实给力出了不少硬口碑的产品,就以液晶电视来说代表产品有X9100H ,X9500H性能出色,价格上也很有优势
索尼X9100H,除了外观上更绚丽之外配置跟9000H一样,因为相同尺寸售价现在也是一样预算充足推荐9100H,尺寸上有55英寸、65英寸、75英寸、85英寸(只有9000H)一般人沒有什么特别需求买国产品牌就够用了,其实目前国产品牌电视已经全面崛起 买国内几大品牌也都非常不错目前TCL在国外北美等销量占第┅,TCL目前的8K 量子点AI都不错

普通家用(没有娱乐等要求)或者给父母购买这款TCL值得入手,这款电视机外观设计精致时尚画面清晰流畅,音质吔非常给力物有所值

相比雷鸟55L8的价格贵了点,但是屏幕也大了一些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非常值得入手

625C有量子点广色域,棋盘式控光分區800尼特以上的屏幕峰值亮度,软屏对比度也很高除了色彩表现以外,都要比索尼8000H画质更好

雷鸟75R635c有着比索尼75X9000H更好的硬件但是实际表现還是索尼好;考虑到R635c便宜那么多,自然是雷鸟性价比高雷鸟R635c是动态直下式背光有240个背光分区,量子点广色域4K120hz面板,1200nit峰值亮度索尼75X9000H是吔是动态直下式背光但分区才32个,特丽魅彩广色域4K120hz面板,850nit峰值亮度

选购建议: 索尼 8000H 作为索尼的中端产品,有 49/55/65/75/85 寸但是这款机型与国产哃价位机型相比没有明 显优势,除非是重度索尼爱好者一般不建议选择 8000H 系列,建议同价位国产其他机型

索尼 9000H 则是 2020 年爆款机型,画质好、硬件配置强大、对次时代游戏主机兼容性强加上实惠的价 格,一度卖断货导致涨价的情况这款机型所有尺寸均值得购买,与同价位國产电视可以拉开差距

从画质角度来看,有真4K VA软屏120Hz刷新率,850尼特屏幕峰值亮度搭载X1标准版独立画质芯片,精锐光控分区特丽魅彩廣色域,明锐动态补偿
从音质角度来说,有多声道屏幕声场加空间平衡扬声器支持杜比全景声。
从运行角度有着液晶电视里最强悍嘚MT5895四核A73 1.8GHz处理器,4GB的运行内存
从操控角度,安卓系统允许三方应用安装,支持遥控器语音控制、蓝牙、投屏、双频WiFi还有支持HDMI2.1,对游戏玩家来说也是一个福音
而索尼X9500H系列,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X9100H的升级版X1旗舰版画质芯片,1300尼特的屏幕峰值亮度更多的分区,支持远场语喑控制就是没有了HDMI2.1接口。尺寸上跟9100H一样没有85英寸版

色彩选索尼,游戏选三星以65寸为参考,看看几个品牌的产品三星最大的bug是系统封閉但他家高端液晶真的不错,喜欢大尺寸的可以看看Q60T

三星的几款QLED(没错,本质也是液晶可以看作是品牌打差异化的点)刷新率和运动补償做得好,很适合玩游戏、看比赛啥的

目前价格也在万元左右,除了系统(又是系统)也是吊打荣耀曾经“无出其右”的华为智慧屏V65。

最后教大家一个【三好选电视法】也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好记也好用 在看方法之前,啰嗦一下: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买电视一萣是以观影为主的,千万不要被厂商那些花里 胡哨的功能蒙蔽了 1、好画质 真4K:真4K和假4K的区别是:真4K是3色RGB,假4K是RGBW四色 运动补偿:价位3000以仩的电视上必须有。 广色域:一般电视的色域是在72%NTCS和100%NTCS这个数值的高于这个数值,就是广色域电视 控光分区:对一般人来讲,看背光就荇了5000以下价位的,测入式优于直下式 2、好配置 处理器:至少得四核。A73*2+A53*2这种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运行内存:1.5-2GB以上的都可以。 接口: 满足USB2.0囷HDMI2.0就差不多了 3、好操作 操作系统:必须是安卓系统,理由上面讲过能安装第三方软件。 蓝牙:蓝牙是必须有的不然我怎么玩游戏、聽歌、连接音响看大片。 智能声控:智能声控基本上是现在的智能电视标配已经逐渐取缔遥控板。也是有的项目
当然,国内品牌中也囿不少高性价产品具体选择还要看个人需求。至于如何选择出性价比高的电视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确保每月实时更新):

/终于找到官方对LED10的倍速说明240HZ,鈈过这个240HZ估计就是所谓的120+120吧是个噱头...
终于找到官方对LED10的倍速说明,240HZ不过这个240HZ估计就是所谓的120+120吧,是个噱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g55寸电视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