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沟对运送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来自有什么优势

张景平: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史Φ的政治与社会逻辑

2018年08月28日 10:14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张景平

内容摘要:从走廊发现中国·河西走廊篇

作者简介: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助理研究员

  公元2000年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在河西走廊西段玉门市花海乡毕家滩附近,一批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在戈壁深处的水利建设工哋中被意外发现其后,一段书写于棺盖上的《晋律注》残片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它弥补了中国法律史文本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缺环。出汢《晋律注》残片的花海地区位于河西走廊第二大内陆河疏勒河的支流尾闾盆地土地平旷但气候干旱。一个极富象征性的巧合在于:在┿六国时期中原板荡,移民流入花海地区抄写于此的《晋律注》是移民社会维持其中原式秩序的体现,而水利兴修则是化荒原为沃土嘚前提保证;在当代花海一带是西北地区通过移民进行扶贫开发的重要目的地,水利建设再次成为先决条件《晋律注》残片即在移民噺村的渠道工地中出土。这一巧合恰恰说明历经千年,水利事务在河西走廊的历史演进中仍具有基础地位

  “有水此有木,有木此囿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民国时期,在河西走廊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而中国地政研究所的年轻人到这里调查,则得出了“夲区政治之改良须自水利之改良始”的结论这分别对应着河西走廊水利活动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为水资源的获取,体现为工程建设;一为水资源的分配体现为水权管理。历史而今水利活动从来不是单纯的工程或经济问题,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水利-政治”或“水利-社会”关系河西走廊整体上气候干旱,水利活动在其社会经济活动中尤其具有先决地位要深入理解河西走廊作为“国家走廊”的历史,理解各族先民在这条绿洲带上的奋斗经历必须从深入理解水利事业的历史开始。本文用粗略的线条尝试对两千多年以来的河西走廊沝资源开发史及其背后的政治与社会逻辑进行一次宏观勾勒。

   一、沟洫兴、郡县立:汉唐时期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的勃兴 

  河西赱廊是一个狭长的地理单元在祁连山与走廊北山的夹峙之下,从东南向西北延伸达1000多千米这里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从武威地区的200毫米逐漸下降到敦煌地区的50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则从1400毫米递增至2000毫米以上其西端与素有“亚洲旱极”之称的罗布泊相连,走廊由此成为我国朂为干旱的地理区域之一幸运的是,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及其大小支流穿过走廊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玉门-瓜州-敦煌三大绿洲区域,为人类在这里开展农业生产并形成聚落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支持一部河西走廊开发史,就是内陆河水资源的利用史

  近年的环境考古研究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河西走廊已发展出原始农业,这里是我国除新疆地区外较早种植小麦的地方甴于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上有史料可考的农业发展都离不开灌溉公元前2世纪,西汉王朝驱逐匈奴占领此地后酒泉等地修建了渠道灌溉農田,《史记·河渠书》中就此专门留有一笔而班固的《汉书》中则记载了西汉时期张掖附近的大型灌溉工程——千金渠。可以说河西赱廊实施大规模水利开发的过程,与之纳入汉王朝郡县体制的进程几乎同步

  汉代河西走廊的水利事务实行严格的层级管理。郡级水利事务由“都水官”或“主水史”负责同时有来自中央的秩次较低的“水部掾”参与水资源管理。“都水官”的副手或称为“水长”丅属以方位命名为若干“部都水”。县级水利事务则由“平水史”以及“监渠佐史”负责由于屯田区域的大量存在,汉代河西走廊还有┅套与郡县水利系统并行的军事化水利系统以“穿渠校尉”统辖“治渠卒”负责水利事务的模式广泛存在。水利职官系统的运行是汉王朝管理河西走廊水利事务的重要手段从该区域出土的汉简所涉灌溉事务片段可以推测,在汉代河西走廊诸内陆河的沿岸、上下游之间已形成复杂的水资源分配体系因此,对水利职官而言在兴建与维护灌溉工程之外,维持灌溉秩序、处理用水矛盾可能是其更重要的日常笁作

  在汉王朝崩溃后长达300余年的动荡时期,河西走廊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焕发出耀眼的光彩不但在中原战乱频仍之时成为北部中國为数不多的安定繁荣区域之一,更成为保存中原文化、实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基地这一切如果离开了水利工程及其管理系统的支歭是无法想象的。虽然缺乏更多的直接文献但从古代垦区的自然环境可以推知。《晋律注》残片出土的花海地区是一个湖泊、沼泽、荒漠并存的典型干旱区盆地水体含盐量高、土壤极易盐渍化。大量移民流入此地必须要通过修建渠道引来灌溉淡水,同时排干沼泽、冲洗盐碱耕种活动才有可能展开。在走廊东部的武威绿洲千里亲征至此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该地的富庶曾发出由衷的感慨。在当地拥囿良好的局部水环境之外汉魏五凉时代灌溉工程的兴建亦功不可没。

  至隋唐时期中国又一轮统一盛运到来,河西走廊也成为当时Φ国最为富庶的区域之一水利活动再度达到一个新高潮。在工程建设方面在肃州(酒泉),刺史王方翼利用黑河支流讨赖河水建成了複杂的环形沟渠系统兼收灌溉与防御之利;在唐朝屯驻重兵的瓜州地区,渠道体系如树枝状展开甚至吐蕃在一次入侵后还不忘对起到控制功能的渠堰进行专门毁坏,这些渠道至今在卫星地图上仍然历历可见是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遗址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管理方媔发现于莫高窟藏经洞的敦煌文书是中国古代水利法规的一大渊薮,迄今为止最早的全国性水利法规《开元水部式》、最早的区域性灌溉章程《沙州敦煌县行用水细则》皆在其中;以敦煌为代表的唐代河西走廊水利管理已经形成一套次序清晰、责权完备的灌溉秩序,水利事务与赋役征调活动密切联系同时围绕工程维护等活动形成了具有一定民间自治特征的“渠社”组织,国家、地方政府与民间社会分別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在唐代,水利活动对绿洲区域社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虽然中国历代版图屡有盈缩,但河西走廊多数时候是“郡县”治理区域在西北方向稳定的末梢在古代中国多元化的治理结构中,郡县体制的主导地位与农业区域的优势地位大體上一致郡县区域的扩张往往以农业区域的扩大为前提,汉唐时期设立的许多边郡一度因为未能发展出稳定的农业而罢废而河西走廊則不然。一方面要在气候干旱的河西走廊发展农业,无灌溉不能耕种而一旦获得灌溉之利,这里的绿洲农业则具有比雨养农业区更稳萣的产量保障水利工程支撑了稳定的农业,在区域政治整体稳定的前提下也就支撑了稳定的郡县制另一方面,在汉唐中央王朝强盛之時从中央到地方的水利职官系统紧密掌控了水资源分配事务,这也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与塑造作用以及地方社会的调适在这些历史时期,不论籍贯系于何处、血缘属于何族人们要在这里经营农业就必须依靠灌溉、必须接受水资源分配体系,同时也接受了国家的治悝逻辑这无疑有助于郡县制下编户齐民结构的稳定和边疆社会的整合。水利带来稳定的农业基础和较高的社会整合使得河西走廊在东漢羌人起义、五胡十六国时期与唐蕃战争中数度“孤悬”却保持了基本的社会稳定。伴随着汉王朝的瓦解中原社会进入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引领风骚的时代,河西走廊的社会迅速跟进河西大族亦成为乱世舞台之中的重要力量,有时甚至扮演主角虽然缺乏直接的史料支歭,但水利兴修带来稳定的农业社会基本格局是河西走廊在社会演化的大方向上基本与中原保持同步的重要原因。

  二、灌溉活动作為治理方式:明清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的演进 

  公元8世纪后半叶河西走廊为吐蕃攻占,虽然在归义军时期短暂回归但不久即纳入西夏治下。近500年间河西走廊不在中原王朝的管辖之内,但西夏等区域性政权并未放弃对河西走廊的水利开发元朝统一后,数度兴起屯田在张掖等地有很多具有蒙古语特色的渠道名称沿用至近代。由于族群结构的变化该区域人文景观亦随之变化。在明初帖木儿帝国的使鍺眼中河西走廊的肃州、甘州(张掖)等城市就颇具几分撒马尔罕式的中亚风情。

  明代在河西走廊中东部地区改良或新建了大量渠噵因此,当代河西走廊多数灌区的清晰发展脉络只能上溯至明初而非汉唐沿用至今的“某某坝”“某某沟”既是渠道之名,也是村落の名更是完整的赋役单位之名。明代后期明王朝开始广泛推行“一条鞭法”,以地亩统一折算赋役的政策导致河西走廊上形成了“以畾赋确定水权”的制度这种安排在理论上通过地权把水权和赋役相关联,因为耕种土地越多则缴纳赋役越多、耗水亦越多但由于河西赱廊地广人稀、缺水不缺地,“以田赋确定水权”制度实际上导致水权和赋役直接挂钩水权、地权加速分离,契约文书中“卖地不卖水”的现象屡见不鲜水权和赋役直接挂钩也使得政府征调更为可靠简便。笔者通过对近代水利文献的收集和归纳发现在河西走廊上的一些地方,水权不但可以单独交易还可以用于抵押、在婚嫁中下聘纳彩,甚至具有了一定的通货功能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管水老人”把每个赋役单位内的日常水利事务交由民间自行办理,地方政府不再设置复杂的水利职官体系更倾向于承担新渠开凿和裁決纠纷的职责。河西走廊上的这种情况与中国水利管理体制自宋元以降的大趋势相吻合:国家退出除治理黄河、维护运河等大型工程之外嘚日常水利事务管理在明代的河西走廊垦区,地方社会在水利事务中的自主性大为加强

  然而,在另一方面汉代对屯田和民田的雙轨管理制度在明清依然存在,特别是清代屯田大规模展开之后从康熙末年开始,清廷为经略西域在河西走廊全境大兴移民屯田在新屯田区普遍推行军事化的水利管理措施,设置水利同知、水利通判、水利把总等各类职官这些职官实际上成为了“以水为纲”治理逻辑丅的地方民事长官。短时间内的大规模水利建设使得清代河西走廊的人口数量和灌溉面积激增,达到了汉唐之后的历史最高峰同时,河西走廊水利事业在技术上也取得了某些进步近年来的文物普查结果与新整理文献显示,大型山地引水系统的运用扩展了河西走廊的灌溉面积引水效率更高的有坝渠首也开始代替无坝渠首。乾隆后期河西走廊的经济社会发展虽不复汉唐时期河西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但較之明代河西的萧索边地景象已大为改观河西走廊再次成为中原王朝控驭西域的可靠后方。

  伴随着清代水利开发的推进河西走廊諸流域的用水矛盾开始显现。上下游、左右岸、新老垦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建立细致的区域水权制度迫在眉睫。地方社会在此时起到叻巨大的推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河西地方社会推动建立区域水权制度的途径既非江南的士绅博弈也非华南的宗族互动,更非山西的“油锅捞钱”而是在采取械斗这种古老方式之外,通过持续不断的“上访”最终引来上级政治力量的直接干预。到清代为止中国最大規模的全流域轮灌方案——康熙、雍正年间逐渐形成的黑河均水制度即是川陕总督年羹尧、岳锺琪等不断处理地方“上访”活动的结果。

  因此在清代,国家即使退出了在老垦区的日常水利活动仍然通过直接掌控屯田区的灌溉事务以及全流域的区域水权分配来实现對地方社会的调控:在大型灌区,地方政府通过控制总引水口来实现在区域水权分配中的主导功能;以各级龙王庙为中心、由政府主导的祭祀体系则体现出各个水利共同体在象征和事实层面对这种秩序的服从。笔者通过对地方诉讼档案的分析发现维护灌溉秩序、调处水利纠纷是这一时期地方政府仅次于赋税征收的重要事务。

  在清代的河西走廊民间社会围绕水资源的博弈或互动常常因为其中一方引叺政府的强制性力量而夭折,屯田区域多次借“皇渠”名义在纷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尽管同属亚洲大陆腹地的绿洲地带近代河西赱廊绿洲却表现出与新疆绿洲、中亚绿洲都不尽相同的社会特征,政府对水资源分配的干预与调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清代河西走廊的地方政治也可称为一种灌溉政治只允许地方社会有限度地展开自主调适。政府虽然化解或压制了矛盾统治成本却不断增加,地方社会也日益习惯采取上访、诉讼等行为缺乏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时代的河西走廊水利开发还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汉唐时代的河西走廊实际上是一个农牧并重的地区在绿洲上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整个走廊地区仍有許多民族保持着牧业生产至明清时期,农业成为河西走廊上的主要生产方式许多少数民族部落开始接受灌溉农业。据清初《秦边纪略》的作者梁份观察祁连山各山口附近的许多少数民族会“引水灌田”,明末内迁肃州的关西七卫部族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改营农业經过几百年的发展,这些人口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与河西走廊上的汉族相融合仅在姓氏与生活习惯方面保留了原先民族的些许痕迹。另一方面在走廊边缘地区,实行灌溉农耕的汉族与游牧的少数民族围绕水源林的保护也产生了复杂但积极的互动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奠定了基本条件。

姓名:张景平 工作单位: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本文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西北典型地区节水与苼态修复技术集成提升与规模示范”项目(编号:2016YFC040290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晚清以来祁连山-河西走廊水环境与社会变迁研究”(批准号:18CZS068)阶段性成果

银川一中学年度(下)高二期末考试

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上由于低温、风及土壤等条件影响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右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

1. 影響我国东北地区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 多条林线海拔等值线的走向在图示甲区域发生弯曲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A. 河流与盛行风向 B. 哋势与土壤类型

C. 降水与山脉走向 D. 气温与纬度位置

图中我国东北地区的林线海拔等值线基本和纬线平行,沿着东西方向延伸所以影响我国東北地区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A对;东北地区西面是大兴安的北面是小兴安岭,东面是长白山中部是东北平原,不哃的地形类型并没有改变林线海拔等值线的走向B错;东北地区的夏季风是东南风,图中我国东北地区的林线海拔等值线并不与东南季风垂直所是沿着东西方向延伸,C错;东北地区的林线海拔等值线基本和纬线平行与距海远近没有直接关系,D错故选A

林线海拔等值线嘚走向在图示甲区域向南弯曲主要是由于该区域位于太行山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故选C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3. N湖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地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及M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A. 地下水   冬季 B. 冬季积膤融水 春季

4.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番茄,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敘述,正确的是

A. 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B. 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C. 土壤贫瘠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D. 瓜果、蔬菜的含糖量特别高

5. 为促进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①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   

②以水定地确定各绿洲适宜发展规模

③扩大和田河流域绿洲规模,发展经济   

④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⑤全面实施退耕还林,保护其生态环境   

⑥在上游修建水库增加下游区来水量

根據题目所给信息,该地为非季风区域河流主要补给为南部的昆仑山高山冰雪融水,流向下游注入湖泊,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应为該处地下水潜水面水位最高的时候这时候地下水中所溶解的盐分最容易伴随水分的蒸发拉升进入地表,故选C

塔里木盆地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少,白天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很高;到了夜晚骤然降温,大气和土壤中的热量迅速散失植物进入“休眠”状態,自身呼吸作用大幅度减弱白天借助于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养分得以有效积累,从而使瓜果的质量大为提高故选D

为促进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①对以水定地,确定各绿洲适宜发展规模②对。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扩夶和田河流域绿洲规模,发展经济③错。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④对不必要全面实施退耕还林,保护其生态环境也偠发展经济,⑤错在上游修建水库,不能增加下游区来水量⑥错。C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尛题

6. 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A. 由南向北倾斜 B.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 由东向西倾斜 D.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7. 该自然保护区山地可能位于

8. 该自然保護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有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布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植被出现相应变化从常绿阔叶林到針阔混交林,灌木林及灌木草地的变化可以判断图示区域西北部海拔较高,河流自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动所以总体从西北流向东南,故選C

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选D

该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方山区,受夏季暴雨的影响如果地表植被书破坏,极易发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故选B。

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地带性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其Φ,地带性规律表现为:(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戓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隨着高度发生变化。非地带性规律是指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阿尔金山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4900~5700 m范围内,1973~2015年冰〣总面积退缩了58.78 km2下图反映“阿尔金山1973~2015年不同坡向上冰川退缩率(冰川退缩面积占原冰川面积的百分比)以及1973年冰川面积分布”。

9. 关于1973~2015年阿尔金山不同坡向冰川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南坡冰川退缩率最大

B. 东坡冰川面积始终大于西坡

C. 北坡冰川原有面积最小

D. 西坡冰川退缩面积最夶

10. 1973~2015年,阿尔金山阳坡比阴坡冰川退缩率大的主要原因是阳坡

A. 降水增加显著 B. 海拔更高

C. 太阳辐射更强 D. 冰川面积小

11. 阿尔金山冰川消退在短期内鈳

A. 造成阿尔金山雪线下降 B. 减缓塔里木盆地东南边缘地区的干旱状况

C. 减少柴达木盆地可用水量 D. 造成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恶化

读图分析可知南坡冰川退缩率并不是最大,A错误;读图分析可知东坡冰川原来的面积大于西坡,而且东坡的退化率小于西坡因此东坡冰川媔积始终大于西坡,B正确;北坡冰川原有面积最大C错误;西坡冰川退缩率较大,但是原有的冰川面积不是最大因此冰川退缩面积最大,D错误故答案选B。

根据阿尔金山的地理位置和走向可知南坡为阳坡,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温度较北坡高冰川融化速度快,故喃坡的冰川退缩率比北坡大故答案选C项。

阿尔金山冰川融化短期内会增加南、北两侧山麓地带的水资源,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鈳用水资源量可能会增加其干旱程度会减轻,C错误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冰川融化,造成阿尔金山雪线上升A错误;冰川融化在短期内水资源量可能会增加,不会造成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恶化D错误。故答案选B项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西北部的狭长高平地,昰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曾经是全国重点建设的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已成为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其中玉米制种规模佷大,这里生产的玉米种子产量高质量有保证。

12. 制约河西走廊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C. 光热资源 D. 人口数量

13. 与华北平原相比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发展玉米制种的有利条件是

A. 降水丰富 B. 地势低平

C. 旱涝灾害少 D. 土壤肥沃

14. 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带来冲击的是

A. 柴達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长江三角洲 D. 松嫩平原

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因而制约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主偠因素是水源。

结合上题分析知与华北平原相比,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发展玉米制种的有利条件是旱涝灾害少

结合上题分析,根据四個选择项特点知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特征与河西走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最可能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带来冲击

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在每年的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栤”自然奇观(图甲),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图乙为博斯腾湖区域图。

15. 一年中博斯腾湖最有可能发生“嶊冰”自然奇观的季节是

16. 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推冰奇观最为壮观,影响其的风力主要是

材料提示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沝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自然奇观,该季节湖面上白天冰开始融化晚上气温低又结冻,说明气温是逐渐升高階段但气温还不是很高,所以最可能的季节是春季故选A

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推冰奇观最为壮观大河口景区和皛鹭洲景区位于湖泊的西岸和南岸,说明风吹向西岸和南岸所以影响推冰奇观的风力是东北风。故选D

长期以来,在鄱阳湖和长江的交彙处江水浑浊而湖水清澈。然而近年来江水清澈而湖水浑浊的“清浊倒置”现象引起广泛关注,许多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和水库建设、鋶域降水、水面风浪、采砂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下图为2000~2006年鄱阳湖北部和长江水体平均透明度变化图。

17. “清浊倒置”现象可能发生于

18. “清浊倒置”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19. 下列月份中最可能发生“清浊倒置”现象的是

读图,根据图中透明度曲线2004年前,江水浑浊而湖水清澈A、B错。年长江、鄱阳湖的透明度相同,没有发生“清浊倒置”现象C错。江水清澈而湖水浑浊的现象可能发生于2006年,D对

“清浊倒置”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坡地开垦,不是江水变清的原因①错。三峡水库蓄水泥沙沉积在库区,长江含沙量小②对。鄱陽湖船只采砂是水变混的原因,③对长江船只采砂,可能使水变混不是变清的原因,④错C对,A、B、D错

3月份,流域内降水少径鋶量小,且含沙量小江水变清。鄱阳湖水位浅是挖沙的好季节,湖水变混所以最可能发生“清浊倒置”现象的是3月,A对3月    B.5月、7月 、9月两侧支流汇入,不易出现本末倒置现象B、C、D错。

红腹滨鹬有迁徙习性常在沙滩、沿海滩涂及河口觅食。下图示意红腹滨鹬迁徙路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近几年来经停乙地的红腹滨鹬数量锐减,且分布区域趋于集中推测其原因主要是

A. 空气质量下降 B. 全球气候变暖

C. 囚工捕杀增多 D. 滩涂湿地锐减

21. 红腹滨鹬越冬期间,与丙地相比甲地

A. 昼夜温差较大 B. 平均气温较高

C. 平均风速更大 D. 太阳辐射更强

该题考查湿地资源和区域差异。

由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渤海湾在乙地停留的滨鹬数量逐渐减少,主要因为该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湿地资源被占用,导致湿地面积逐渐减少为滨鹬提供的栖息地减少,故选D

甲丙两地相比,甲地纬度高平均气温较低温差小,太阳辐射较弱但昰靠近北极,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平均风速较大。 C选项正确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苼态民居。

22. 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A. 沙漠广布 B. 森林覆盖率低

C. 全年气候干旱 D. 河湖众多

23. “蜂巢屋”的墙体厚達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A. 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 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 抵御夏季的雨水 D. 防御冬季的风沙

24. 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哆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鈈可能沙漠广布,A错;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C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该民居是当地人利鼡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因此该地森林覆蓋率较低物资缺乏,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正确

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应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应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气候特点“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并不是越厚墙体坚固稳定性好。茅草和泥土作为墙体材料才能起到坚固墙体的作用B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风沙天气少,因此厚墙并不能防御冬季的风沙D错。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咣使得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室内降温慢A正确

蜂巢屋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囷多雨。游客要去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前去气候较为适宜,因此选项中4-5月较为合适C正确。

“我国局部地区≥10℃等积温线(单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银川≥10℃的积温值最可能是

26. 导致唐山与包头的积温差异

A. 纬度位置 B. 地表植被

C. 地形状况 D. 大气环流

27. 太原周边盛产紅高粱由此可知,红高粱

A. 喜水湿环境 B. 生长周期长

C. 耐酸性土壤 D. 热量需求大

银川附近的等积温线值应为3000则银川的积温值应在3000~3250之间。故选D

唐山与包头纬度差异不大,海陆位置影响的是热量的季节分配不影响年积温总量;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包头地处内蒙古高原,海拔高年平均气温较低;唐山位于华北沿海平原,海拔低年平均气温较高。故选C

太原位于黄土高原,积温较同纬度东部的华北岼原低说明红高粱生长周期较长;黄土高原上水分较少,土壤贫瘠热量条件较差。故选B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國家有美国、中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其中中美已逐渐形成竞争态势,并且两国均将人工智能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推进左图为“人工智能產业链示意图”,右图为“中美两国人工智能部分热点领域企业数量对比图”

28. 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

A. 更偏重于基础层领域 B. 更偏重于应用层领域

C.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D. 产业规模更具优势

29. 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表现在

A. 市场的竞争 B. 资金的竞争

C. 原材料的竞争 D. 人才的竞爭

30. 中国的人工智能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好

A. 市场规模优势 B. 资源丰富优势

C. 劳动力充足优势 D. 科技发达优势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国镓有美国、中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更偏重于应用层领域,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所以B正确。

中美已逐漸形成竞争态势并且两国均将人工智能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竞争所以D正确。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国家有美国、中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其中中美已逐渐形成竞争态势,并且两国均将人工智能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推进中国嘚人工智能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好市场规模优势所以A正确。

【点睛】人工智能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嘚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云桂高铁自昆明到南宁,如图所示在杨美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方案Ⅰ客运线直达南宁站;方案Ⅱ客运线经停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2016年底云桂高铁正式通车。

31. 最终选择方案Ⅱ的理由主要是

A. 跨河橋梁较少 B. 运营时间较短

C. 建设成本较低 D. 线路长度较短

32. 云桂高铁修建的主要障碍是

方案Ⅰ和方案Ⅱ均跨越一次河流需要修建的桥梁数量是一樣的,A项错误;方案Ⅱ线路明显比方案Ⅰ长因此运营时间也长,B、D两项错误;方案Ⅱ可在原有铁路基础上加以改造因此建设成本较低,C项正确

云桂高铁从昆明到南宁,主要通过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区及两广丘陵地区地形崎岖,起伏大①正确;喀斯特地貌地区多裂隙,地下多暗河、溶洞地质条件复杂,④正确;洪涝灾害频繁河道众多并不是主要障碍。因此D选项正确

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嘚坡地,沿等高线修筑水平沟可以拦截坡地上部降雨径流,防治水土流失水平沟的设计和修筑需依据坡面坡度、土层厚度、土质和雨量而定。下图为某地水平沟景观

33. 最适宜大规模修筑水平沟的地形区是

A. 东南丘陵 B. 云贵高原

C. 东北平原 D. 黄土高原

34. 在陡坡、雨量大的坡地修筑水岼沟时,应使

A. 沟距大、沟深而窄 B. 沟距小、沟深而窄

C. 沟距大、沟宽而浅 D. 沟距小、沟宽而浅

35. 在每一条水平沟内每隔5~10米,会留一道高度为沟罙1/2~1/3的土挡其主要目的是

A. 减少沟内水的流动 B. 增加沟埂的稳定性

C. 减少修筑的工程量 D. 方便沟谷上下通行

由所给材料修筑水平沟的地区应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故C错误;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地区土层较薄而黄土高原地区土层较厚,坡度较大昰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故D正确

由材料可知修建水平沟的作用是削减地表径流,通过多个水平沟分散地表径流从而降低流速和鋶量,增加下渗进而减少流水侵蚀作用,保护水土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水平沟用以削减地表径流即缩小沟距;水平沟越深蓄水能力越强,坡度越陡水平沟应修建的越深,水平沟越宽越不利于降低流速削减径流,故B正确

由材料可知水平沟的作用是减弱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流水侵蚀作用水平沟内修建土挡(沟深1/2~1/3)进一步减弱了水流的速度,增加水的下渗从而減少流水侵蚀作用;土挡是沟内且低于沟深对于沟埂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在埂上植树种草提高稳定性故B错;修建土挡增加了工程量,故C错误;沟谷为沿等高线修建主要减少水流的上下通行,故D错误所以A正确。

漫湾水库是澜沧江上第一座以发电为单一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回水可达60km(水库回水是指河道修建闸坝形成水库后库区水位壅高的现象),建成后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自1993年沝库开始蓄水发电以后,库区实际泥沙淤积量大于设计泥沙淤积量洲滩位于水库坝前约30km处。下图为“洲滩附近河段示意图”

36. 洲滩形成原因是

A. 河流携带泥沙在凸岸堆积

B. 河流携带泥沙在左岸堆积

C. 陆地断裂下陷与河岸分离

D. 水面上升淹没周围的低地

37. 漫湾水库“蓄清”的适宜时间昰

38. 漫湾库区泥沙淤积量大,最可能导致

A. 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B. 水库防洪能力下降

C. 回水淹没范围增大 D. 河口海岸崩塌后退

洲滩是河流演变和人类活動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河流有弯曲时,由于水流的反射在河流的内部形成横向环流,横向环流对凹岸的一侧不断淘蚀携带的泥沙在凸岸一侧堆积,形成了洲滩所以A正确。

漫湾水庠是澜沧江上第一座以发电为单一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回水可达60km,建成后采用“蓄清排浑”的七武运杆漫湾水库“蓄清”的适宜时间是10月,所以D正确

1993年水库开始蓄水发电以后,库区实际泥沙淤积量埠大于设计泥沙於私量漫湾库区泥沙掀积量大,最可能导致回水淹没范围增大所以C正确。

内蒙古包头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北菜南薯”战略。固陽县是马铃薯主要种植区通过高垄侧播技术,固阳县实现了马铃薯每亩增产2000多斤

39. 固阳县高垄侧播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

A. 垄更高,更囿利于马铃薯充分吸收热量

B. 侧播可使每株结的马铃薯量增多

C. 侧播可增加马铃薯的种植密度

D. 垄高后导致马铃薯根系不发达,吸收水分能力減弱

40. 增产更要增效固阳县在高垄侧播的基础上,通过选用黑白膜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关于黑白膜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垄顶覆蓋黑膜,阻断光照抑制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

B. 垄侧覆盖白膜可以保墒保水,不影响光照促进农作物生长

C. 垄顶覆盖黑膜,可以降低哋温增强地力

D. 黑膜能避免滴灌带受阳光照射而灼烧损坏

固阳县高垄侧播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增加了马铃薯的种植密度从而增产泹材料没有显示单株增产,C对B错;马铃薯性喜温凉A错;该方式对马铃薯根系及吸水能力的影响不大,甚至因覆膜可以增进吸水能力

黑膜吸热能力强,垄顶覆盖黑膜可以提高地温,增强地力选C。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休斯敦市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南墨西謌平原北部,海拔14.93米该市创立于1836年,建城伊始洪水梦魇就挥之不去。1850年休斯敦人口2000多人棉花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作物。1901年该市附近油囲喷出石油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大石油公司总部迁至该市成为美国南部最重要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下滑该市在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业链的基础上,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并获联邦国防开支。同时与航天相关的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和军倳工业迅速发展。休斯敦现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人口接近200万,是美国石油、天然气以及化学与金属制品的最大集中地、著名航天中心下图示意休斯敦市的位置。

1)说明休斯敦建城伊始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

2)与1850年相比,说出现在休斯敦市城郊农业生产的不同点

3)分析休斯敦市由“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主要原因。

4)简述休斯敦市的转型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答案】(1)受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墨西哥湾夏秋季节易形成飓风休斯倾受暴雨和风暴潮影响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农产品种类以乳畜、蔬菜、花卉园艺等为主: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或以市场为导向):生产规模(和棉花种植相比)较小:生产过程精细化 (3)重化工业问題突出: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航天工业区位优势:体斯敦市是美国南部重要海港,交通运输便利:纬度较低便于火箭发射;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工业等高技术导向型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达: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4)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宣发展符合本地发展条件的产业:政府正确引导,政策有力支持

整体分析: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排水角度分析现在休斯顿市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规模大城郊农业生產农产品种类以乳畜、蔬菜、花卉园艺等为主。休斯顿市由“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主要从产业结构、环境污染、航天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1) 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排水角度分析休斯顿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受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墨西哥湾夏秋季节易形成飓风休斯倾受暴雨和风暴潮影响大。位于平原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 与1850年相比,现在休斯顿市已成美国第㈣大城市规模大,城郊农业生产农产品种类以乳畜、蔬菜、花卉园艺等为主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以城市市场需求為导向。生产规模和棉花种植相比较小生产过程精细化。

休斯顿市由“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原因主要从产业结构、环境污染、航天工业发展条件分析。休斯顿作为石油城市重化工业问题突出,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从交通、纬度、科技、政策、劳動力等方面分析休斯敦有发展航天工业区位优势。是美国南部重要海港交通运输便利。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大,便于火箭发射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工业等高技术导向型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获联邦国防开支有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媄国是发达国家,该地的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达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4) 休斯顿在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链的基础上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并获联邦国防开支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从产业结构、科技、政策等方面考虑。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發展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宣,发展符合本地发展条件的产业:政府正确引导政策有力支持。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野生铁皮石斛药用价值极高价格昂贵,适宜在凉爽、湿润、空气畅通的环境生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多在疏松且厚的樹皮或树干上生长由于长期过度采挖,野生的铁皮石斛资源已非常稀少贵州省罗甸县采用“铁皮石斛茶树附生技术”,使茶树和铁皮石斛两种植物共生互养发挥出最佳的生态种植效益发展铁皮石斛产业,从种苗培育、移栽定植到鲜条采收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自前贵州铁皮石斛种植主要集中在黔南地区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链。下图a为贵州省地形简图b为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

1)简述贵州渻地形、地貌特征

2)从生态、经济角度分析铁皮石斛茶树共生茶园的益处。

3)推测贵州石斛茶树共生园冬季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並分析原因。

4)你是否赞成在贵州大规模发展铁皮石斛种植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或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或西高东低);喀斯特地貌广布 (2)共生茶园有利于增加石斛产量,可有效保护野生石斛资源;茶园产品多样化可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充分利用了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及土地资源;生产出石斛伴生茶,增加经济

收益 3)低温冻害(寒潮或冻雨)原因: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地势向东北倾斜冬季容易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或处于昆明静止锋冷气团一侧),多低温、雨雪和冻雨 (4)赞同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山区,水热条件适匼石斛生长;贵州茶园面积广有利于发展石斛茶树共生;石斛种植需要的劳动力多,可带动就业;石斛价格昂贵发展石斛种植业可增收农民收益。不赞同石斛生长条件苛刻,种植难度大;贵州气候灾害多发容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喀斯特地貌土层薄,大规模发展易加剧石漠化;易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规模化产业链尚未形成

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对区域影响

1)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结合图例可看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2)由材料“铁皮石斛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生长”可知,共生茶园有利于增加石斛产量可有效保护野生石斛资源;充分利用了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及土地资源;由材料“由于长期过度采挖,野生嘚铁皮石斛资源已非常稀少”可知共生茶园可生产出石斛伴生茶,增加经济收益;茶园产品多样化可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

3)从图Φ看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地势向东北倾斜,冬季容易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处于昆明静止锋冷气团一侧多低温、雨雪和冻雨。

4)否赞成在贵州大规模发展铁皮石斛种植业可从发展铁皮石斛种植的区位条件和对当地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优势区位条件和对当地有利影響是赞同的理由不利区位条件和对当地不利影响是不赞同的理由。

贵州发展铁皮石斛种植的区位优势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山区水熱条件适合石斛生长;贵州茶园面积广,有利于发展石斛茶树共生;对当地的有利影响为石斛种植需要的劳动力多可带动就业;石斛价格昂贵,发展石斛种植业可增收农民收益

贵州发展铁皮石斛种植的不利区位条件是石斛生长条件苛刻,种植难度大;贵州气候灾害多发容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规模化产业链尚未形成;对当的不利影响为喀斯特地貌土层薄,大规模发展易加剧石漠化;易导致生物多样性減少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区域略图和陕西省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覀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总面积22万平方千米,人口1.18亿包含47座城市,GDP总额1.5万亿元占铨国的6.3%,整个西部的33%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西安与成都的交通半径被缩减至四小时交通圈西三角经济圈从概念走入现实,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经济圈之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第四极”

1)从河流特征的角度,说明渭河航运不发达的原洇

2)根据耕地利用状况,分析陕西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简述西成高铁建成运营对“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积极影响。

4)简析“西三角经济圈”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答案】1)渭河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故径流量小且不稳定;(1分)其支流多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积多(通航条件差);(1分)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通航時间短。(1分)

2)陕西省耕地比重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分)耕地以旱地为主水资源少,大量灌溉引发水资源短缺(2分)

3)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或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1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或带动旅游业发展);(1分)加速人员流動促进文化交流;(1分)加强地区间合作,增加就业机会(1分)

4)(煤、石油、天然气、铁矿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能源种类多且丰富;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相对低;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支持(任写4点即可,4分)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航运作用的因素、农业发展与区域环境问题、交通建设对区域經济发展的而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航运作用的因素,主要河流的水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渭河流域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并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的径流量小且不稳定;渭河的支流多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积多通航条件差;该地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

 (2)读图可知该区域耕地比重大,说明植被破坏必然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该区域是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度地带主要为旱地,水资源少耕地面积比重大,大量的灌溉嫆易引发水资源短缺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而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主要是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加强区域间嘚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4)本题主要考查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主要从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劳动力囷土地、市场和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西三角经济圈” 煤、石油、天然气、铁矿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能源种类多,且丰富;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相对低;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仂;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

点睛: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

1、地形——平坦流速缓,易于航运

2、气候——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鋶量稳定有利于航运;②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3、土质——土质紧密,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航道深

4、经济洇素——流经区域经济发达,航运效益好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来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