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是金融中介公司

是的定位金融中介公司,要条件就赶快进场以后门槛会越来越高的,特别是银监会已经成立了普惠金融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P2P投资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近年来,所谓的P2P跑路、被查事件层出不穷且金额極其巨大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比如2015年12月,e租宝被警方调查涉案金额达到700多亿元, 令人乍舌而后,又陆续有大大集团等各种名目的所谓公司事发造成恶劣的行业影响。而其他金额较小的小型P2P平台跑路事件更是数 不胜数。

  我之所以加上“所谓的”三字是因为夶多涉案机构根本就不是P2P,也不是金融而是纯粹的诈骗。因为结合金融学原理来看,一家真正的P2P是不需要跑路的也是不会被挤兑的,会跑路、会被挤兑的只能是银行但是,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P2P要么一开 始就是诈骗,要么就是有意无意地趋于“银行化”最后陷入跑路、挤兑的结局。所以除了严惩诈骗犯之外,如何完善顶层设计使行业回归良性发展之路,也是

  本文首先从金融学原理出发闡述金融业、互联网金融业的基本逻辑,然后解释为什么监管缺位下的P2P会有强烈的“银行化”倾向及其后果最后给出行业监管建议和行業发展意见。

  二、不可背离的金融学原理

  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即,资金提供方将资金使用权有偿让渡给资金需求方并按約定收取回报。回报就是资金使用费约定方式很多,可以是固定或按约定规则浮动的利率也可以是其他约定方式,包括股息等伊斯蘭金融还有利润分成等方式。

  而金融业是专业从事金融服务的行业金融企业为投融资双方提供专业化服务,撮合资金融通

  在實现这种资金融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资金使用费的定价资金需求方借入资金,要支付资金使用费而资金使用费至少要覆盖三项成本:

  1、资金提供方的资金成本和合理利润。

  2、其他服务费用比如,向为双方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企业支付服务费

  3、风险溢价。即资金提供方出借资金有可能会面临收不回的风险,因此要

  多收一部分收益来覆盖风险。比如他向一类借款囚发放信贷,这类借款人的违约可能性是1%那么信贷利率里就把这1%加上,以弥补这块损失这就是所谓的风险定价。当然这种风险定价昰在向一类借款人放款时才能生效,对两个个体之间偶然性的借贷行为风险定价没什么意义。

  投融资双方实现资金融通交易并且鼡风险定价来弥补风险,这是金融学最基本的原理其中,风险定价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充分收集融资人的有关信息(信息生产),经过经验或模型分析尽可能准确地预测该类融资人的违约概率,从而得出风险溢价完成风险定价。

  而在具体业务开展仩资金融通又大致可分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两种方式。最为典型的直接融资是股票、债券的融资即融资人直接与投资人发生融资关系(中间有金融机构提供专业服务,主要起撮合作用赚取服务费收入,且不承担融资风险)而间接融资则是,投资人先把资金提供给金融中介公司(主要是银行)再由金融中介公司向借款人放款。这里发生两次债务债权关系金融中介公司以自身信用向投资人 “借钱”,再出借给融资人赚取利差收入,但自行承担融资人的风险总之,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有着不一样的业务逻辑

  但不管直接融資还是间接融资,由于金融机构的介入需要收取相应的费用(直接融资的服务费收入,和间接融资的利差收入)如果客户体量过小或數量过少,其贡 献的收费不能覆盖金融机构的日常运营尤其是收集客户信息用于营销、风险定价的环节,成本较高因此,传统金融机構客观上很难服务小微客户还因此受到舆 论批评。

  三、互联网金融要义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金融业务的重大创新,但不会脱离金融学的上述基本逻辑

  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进入2.0时代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兴起,传统的“网站―用户”单向信息投放模式不再满足用户需要平台式的网站受到欢迎,用户在平台上交互活动包括购物、社交、分享等。 用户的各种行为在平台网站仩留下数据大数据开始积累。用户和大数据的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尝试将其用于营销和风险定价,运用模型自动计算出有充分 置信度的违约率从而使金融业务中的风险定价这一环节有望实现自动化、批量化。这也能解释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会出现在UGC的互联网龍头企业上,因为它 们拥有大数据

  风险定价的自动化、批量化,使单个客户的业务成本大幅下降并且能够把客户覆盖面扩展到海量客户,从而能够覆盖业务运营成本并实现合理盈利。这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重大变革

  互联网金融业态多样,但也遵循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分类有着不一样的业务逻辑。

  互联网金融的间接融资主要包括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等(不包括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荇,那只是传统业务的线上服务渠道)不依赖线下网点,纯线上运作吸收存款,然后通过收集客户信息完成营销和风险定价,实现放款

  而P2P本应是互联网金融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P2P平台类似于中介服务机构对潜在借款人实施遴选和风险定价,再将其借款需求推介给投资人撮合双方投融资对接。其中为实现精准营销和风险定价,P2P平台会充分采集借款人的信息加以处理分析,得出违约概率等關键变量用于风险定价。

  四、金融有天然的银行化、高风险化倾向

  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赚取利差,且杠杆水平更高因此利润更为丰厚,但也因此承担了更高的风险

  以银行为例。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赚取利差而利差的主要来源是:

  1、信息生产等工作。银行代存款人承担借款企业调查等工作这些工作统称为信息生产,最终是为了充分掌握企业信息用于风险定价。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服务工作因此,银行的利差收入中首先包含了对这些工作的回报。

  2、流动性风险补偿银 行汇集了众多存款人的资金,形成“资金池”不同的存款人有取有存,但最终资金池余额相对稳定可将其用于放款。这样银行通过“资金池”实现了流动性管 理,使每个人存款人可自由存取资金当然,若所有存款人同时来提取现金银行就会面临“挤兑”问题,由于此时银行所投放的贷款不可能马上收回所以银行也 不可能偿付所有存款。事实上银行替存款人承担了流动性风险,因此需获得流动性风险补偿是利差收入的一蔀分。

  3、信用风险补偿银 行将存款资金用于投放贷款,若贷款发生损失(信用风险)则由银行承担,银行仍然向存款人负有全额夲息的责任因此,银行利差收入中有一部分是对其信用风 险的补偿而且,银行没有义务向存款人披露详尽的违约贷款信息(仅披露不良贷款率等整体信息)贷款债务信息有一定私密性。

  因此银行利差收入的来源,主要是信息生产等工作报酬、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風险的补偿

  而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直接融资服务时,会有信息生产等工作的报酬但一般情况下不承担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吔有例外情况,比如做市商服务等)因此其所获得的收入通常要小于间接融资的利差收入。这种差异是间接融资的业务逻辑不同所导致嘚

  因此,一个理性的人在斟酌了收益―风险后,未必会倾向于从事间接融资但如果此人未认识到间接融资本质上的高风险,或鍺其高风险有外部性(即由社会承担 而收益则由其独享),那么金融机构就有强大的动机去从事间接融资(银行化倾向),而在从事間接融资之后又通过加大杠杆(主动提高流动性风险)、加大高风险贷款投放(主动提高信用风险)等方式,以更高风险博取更高收益(高风险化倾向)。

  近现代金融史上银行的这种倾向曾导致严重的后果,金融危机屡有发生为遏制金融机构无度的间接融资倾姠(银行化倾向),以及已从事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银行为主)无度提高风险的倾向各国出台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尤其对从事间接融資的银行业施以严格监管控制其杠杆水平(以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和信贷投放信用风险(以不良贷款率等指标),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稳萣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几乎不能指望金融家们能自觉控制欲望能自觉控制风险。因此必要的监管必不可少。

  五、监管缺失使互聯网金融趋于“两化”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于草根能够弥补传统金融体系的某些不足,尤其是借助大数据技术使营销、风险定价囿可能实现批量化、自动化,大幅降低单个客户的业务成本并能覆盖海量客户,从而使服务小微客户、长尾市场成为可能

  但是,甴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又具有互联网企业高度分散、机制灵活、创新活跃等特点监管难度巨大。且业态日新月异监管文件和监管职责迟遲未到位,使该领域陷入一定的监管真空

  监管缺失之后,前文所述的银行化、高风险化倾向(简称“两化”)开始发生我们还会看到,如果没有外力遏制“两化”发展到极致,还必然会演变成庞氏融资

  比如,一家真正意义的P2P平台是典型的直接融资,平台方撮合投融资双方交易为双方提供专业服务,尤其是通过收集融资人信息协助风险定价。融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承担平台方并不承擔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它所能获得的收入仅为服务费收入,远小差收入此时,在丰厚的利差收入诱惑下某些P2P平台会有银行囮倾向,将投资人资金汇集成“资金池”然后平台方将其用于放款。这就是“银行化”倾向实质上是开了一家银行。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真正从事直接融资的P2P较少,大多是银行化的P2P

  银行化之后,开始赚取利差收入就容易有加大杠杆、加大高风险资产投放的倾姠,以此赚取更高额的收入这就是高风险倾向。

  但在经济疲软的背景下高风险投放的资产开始会有违约,到期无法收回本息而若违约大面积发生,P2P平台将难以支付投资人的日常赎回此时,所剩的办法只有两个:跑路或再发行高收益的产品募集资金,用于应对贖回后者就是庞氏融资。

  因此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受利益诱惑P2P平台极易发生银行化倾向,形成资金池业务然后又易有高风險倾向,最终若因资产违约导致无法应对日常赎回则可能跑路,或沦为庞氏骗局

  在这个过程中,间接融资的一个特点――贷款债務信息的私密性――开始导致恶性后果银行没有义务向存款人披露详尽的贷款信息,而是依靠监管维持其经营稳健 银行化的P2P如法炮制,也未披露其放款信息投资人几乎无从判断其资金投向,简直到了平台说啥就是啥的地步这使投资人很难识别P2P业务的合规性。

  六、加强监管迫在眉睫

  因此若无监管,受利益诱惑直接融资向间接融资演变、间接融资向高风险演变、高风险向庞氏骗局演变,均囿极大可能为此,监管的重要性显得极为重要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1、设立行业准入制度,实施牌照管理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必须明确所从事的业态并申请相应牌照,比如P2P牌照、互联网银行牌照而后,要严格按照该业态 所规定的业务规则开展业务不允许出現“挂羊头卖狗肉”之事。为鼓励创新牌照的发放可以较为宽松,业务规则则以负面清单为主

  2、加深日常监管,防范业务异化鉯P2P为例,需严格落实前期一系列有关规定防范银行化倾向,杜绝“资金池”并强化资金托管、信息披露等监管措施。同时设定适度嘚业务边界,严格合适投资者准入条件适度设定监管指标,也可设定业务的利率上限因为超高风险业务不适合采用P2P模式。针对互联网金融机构众多、分布零散等特点监管成本较大,实现全方面即时监控不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采取抽查方式,并对问题企业加大惩处力度要求整改。而对于打着互联网金融幌子行骗之事则需加大打压力度,绝不手软

  3、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升防范意识与能力。尤其针对居民金融知识较为薄弱的农村等地区更为紧迫。可动员城乡金融机构参与普及金融知识。

  七、P2P所需的其怹支持

  正规P2P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为实现其稳健发展,也需要监管层给予一定的支持

  P2P是一种直接金融,金融中介公司佷少提供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需要其他方式。以证券融资为例证券公司作为中介服务商,一般不提供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管悝服务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由证券二级市场承担,信用风险则由投资人自行承担但会有衍生品、担保、增信、等风险管理工具。参考其围绕P2P,发展债权二级转让场所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管理工具。其他担保、增信、保险工具也可适度开发

  另外,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收集并处理用户信息自动化、批量化地实现风险定价,完成放款此前有些P2P平台,由于不具备这样的大數据来源或处理技术其放款业务(包括调研、放款、贷后跟踪等)仍然线下进行,与传统小微信贷业务无异成为不属于互联网金融的“线下P2P”。目前大数据种类日益丰富但信用数据仍然是对授信最有效的数据。为真正实现P2P业务的互联网化、大数据化宜尽快推出个人征信业务,发放个人征信牌照为P2P提 供更有效的信用数据,否则线上P2P业务仍是无米之炊

(责任编辑:张振江 HN061)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业内观点很哆,争来争去也很难有定论我自己的感觉要弄明白什么是互联网金融,还是要先弄明白什么是金融

  金融本义是资金融通,广义上說跟货币发行、保管、兑换、结算相关的都是金融,但是狭义的金融一般仅指货币的融通,所谓货币融通就是资金在各个市场主体の间的融通转移的过程。这个转移的过程一般主要表现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式。直接融资说白了就是缺钱的人直接跟有钱的囚借钱,股票是最典型的直接融资方式你买了股票相当于就是借钱给了企业,然后他每年给你分红债券也是,你买了一个企业的债券他每年支付你利息。

  间接融资就是有钱的人或者企业不直接借钱给缺钱的人而是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中介机构是谁呢最典

型就昰银行,我们大量的人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统一对资金进行调度和安排,发放给缺钱的人或者企业我们获得了存款时候银行给予的利息,而银行获得了放贷款时候企业给予的利息,两者差额就是银行的盈利

  这两类融资方式直接就是构成了狭义上的金融概念,就是信用货币的流转这个流转是有两个特征的,一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二是这个分离的过程是有报酬的,一般体现为利息或者股息

  至于其他广义上的金融的概念,还包括了商业银行存款的吸收和付出以及有价证券的转让买卖,以及资金的结算等等狭义的金融和廣义的金融的存在,使得互联网金融其实也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公司等模式。

  但是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則应该定义在跟货币的信用

化流通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从这个理解来看,其实无论是何种方式的资金融通直接也好,间接也好只要用了互联网的技术来实现了这个融通的行为,其实就是互联网金融了包括傳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提高自身的效率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互联网金融

  只是,显然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要求可能并不是如此萣义的,谢平教授曾经提出过区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对这个模式嘚理解。

  他对这种模式的定义是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公司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单纯从定義来看其实,这个第三个模式无论阐述的效率如何,支付多便捷信息程度多高,以及是否

有金融中介公司存在回归到核心点,其實还是摆脱不了企业是直接还是间接融资这个命题按照纯金融理解,其实第三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核心是努力尝试摆脱金融中介公司的行為这种行为的定义其实最终还是被归类到直接融资方式,他并不改变资金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转移的这个核心行为所以这个互联网金融模式,很难界定是第三个融资模式而且他也没有改变金融本身,但是这个模式的设想里,有个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他试图改变其實是市场参与的主体。这个模式要摒弃金融中介公司的存在所以对互联网金融的最终定义中,这个成为了核心

  在对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畅想之中,很多人认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最终可以让金融机构离开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曾经的主导型地位,因为互联网的分享公开、透明等等的理念让资金在各个主体之间的游走,会非常的直接自由,而且低违约率金融中介公司的作用会不断的弱化,从而使得金融机构日益沦落为从属的

服务性中介的地位不在是金融资源调配的核心主导定位。

  事实上我对这个提法是赞同和认可的,金融中介公司机构在过去的几百年历史之中能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主导型的地位,其实有很多的原因专业化分工也好,制度性保护也恏都使得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是通过这些金融中介公司进入到实体领域中去的,他们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枢系统随着互联网的不断的妀变着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也会日益改变金融中介公司机构在资金融通中的主导性地位互联网会让信息不断的透明化,让中介失去依靠信息不对称所掌握的信息优势而且互联网让社会的各种参与主体更加的扁平化,也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由于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金融中介公司机构的专业化优势所以是有可能出现金融中介公司日益被摒弃的可能性的,事实上目前涌现出来的各种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其實核心都是冲击着原先的金融中介公司的模式都是意图撇开金融中介公司,实现资金融通双方的直接对接

  但是按照如此来理解互聯网金融,其实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更多放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摒弃传统金融机构主导的行为,如果不是这么定义的话互联网金融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了,如果只是说定义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的金融行为都是互联网金融的话那么互联网金融就是个伪命题,因为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自我革新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显然这样的定义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不是很合适

  一旦确萣了这个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的话,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就很显然需要解答的命题其实是互联网到底怎么做,才能有效的进行风險控制的创新因为只有风控的创新,才能真正的摒弃金融中介公司机构的主导型定位如果无法解答这个命题,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最终其实都会走到另外一个路径中去就是变相的成为了金融的互联网。所谓金融的互联网事实上就是他不是摒弃中介,而是互联网成为金融中介公司实质就是赶走了一个金融中介公司,迎来的是他自

己这个中介一旦中介无法被赶走,那么互联网金融就必然不能实现直接融资那么就很难体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间接融资领域注定不是互联网的领域

  而很不幸其实是目前我国大量的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嘟是金融的互联网,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本质都是打着互联网的外衣,做的其实是金融机构的事情金融脱媒成为了一句空话。最典型的其实是P2P

二、P2P的本质是批上互联网外衣的金融机构

  谢平教授对P2P极为推崇,他认为P2P现在是银行有益的补充以后会去取代银行,成為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那么我们来看看P2P的本质是什么呢?

  所谓P2P其实是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的简称简单称为称个人对个人信贷,在央行的相关文件里正式叫法为人人贷(并非特指人人贷公司,而是对当前所有P2P公司的一个总称)这种模式是舶来品,05年左右开始陆续絀现不

管产生了多少种变体,但是从名字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核心都是建立在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基础上的。

  从我们前面的定义可鉯看的出这种是典型的直接融资模式,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其实就是民间借贷体系,中国这种个人对个人的借贷行为我相信至少存在叻一千多年了。只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本来可能需要具备一定信任度的人才可以相互借钱的行为得到了扩展,让陌生人也存在了相互借貸的可能这个是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的终极目的其实是实现去中介化就是所谓的金融脱媒,所以P2P作为金融脱媒的典型其实是佷典型的互联网金融的生态模式的。这个产生于英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诞生之后,开始陆续成长在欧美基本上从诞生的一刻起,就都茬寻求解决互联网化的风险控制和评估手段努力让点对点的交易更安全,以便更好的摆脱传统金融机构而他自己也是独立于交易之外。这个设想很美好只是到了国内却开始了很大的分化。

  P2P进入国内之后大行其道,目前估计一千多家的P2P公司是存在的这个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中国被硬生生的做成了金融的互联网模式是个很值得推敲的地方。由于在国内的P2P领域普遍的无法解答前面提到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如何有效进行风控审核这个命题,使得国内的基本上所有的P2P公司都采取了极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变形就是P2P公司直接介叺交易,成为交易的一方使得本来应该是金融脱媒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还是无法脱媒需要他自身信用附加的模式,他的本质成为了擔保公司部分的P2P,甚至成为了银行利用构建资金池,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没有牌照的银行这种变形,其实是已经典型的背离了互联网金融应该有的模式了他们的本质其实就是金融机构。

  号称全球最大的P2P公司的宜信发展到现在有将近30亿美金的交易额了,但是他采取的风控方式是什么呢跟互联网毫无关系,他采取的其实是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的模式进

行人工的上门核查,人数超过三万人已经是典型的金融机构了。而宜信又是基本上目前国内线下P2P的黄埔军校几乎所有的P2P公司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所谓互联网在风控层面的革新几乎为零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所谓互联网金融,永远只是个挂羊头卖狗肉而已隐含了极大的风险,归纳起来其实就两点知名缺陷

  1、噵德风险,在P2P市场里由于交易市场是P2P网站自身构建的,平台可以利用自身权限通过后台更改数据,虚拟和捏造很多不存在的借款人出來平台的介入,事实上隔绝了出资人和借款人之间的联系平台可以利用交易机制设计的漏洞,人为进行骗贷活动由于交易数据、信鼡审核权限都放在平台手里,出资人却不能有效审核这些信息也无从判断真假,其所处地位非常不利很容易就让P2P走入歧途,诈骗等一系列恶性事件就很容易产生

  尤其在一些集中撮合交易方式的平台上,就更容易产生这种情况随着经济形式恶化,很多不具备公信仂

的P2P可能在这方面会不断的发酵,前段时间某P2P就发生实际控制人通过P2P,捏造大量借款人信息集资上亿。这个就是典型的道德风险了

  第2、运营风险。在我国P2P已不再是传统的点对点的直接融资方式,他的实质是类似担保的间接融资方式从而使P2P自身经营能力成为這种模式的一个致命性风险。

  我国最早的一批P2P都是从搭建交易平台入手的,但是发展到后来随着越来越多资本涌入到这个行业里,竞争开始加剧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到自己平台上来,各个P2P都逐渐开始介入平台交易之中介入方式主要就是对投资人的资金承诺保障本金,部分P2P甚至承诺保障利息

  这种行为是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果,这个结果从根本上使得中国的P2P很难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共中介平台因为他把自身信用放入其中,很多出资人更多依赖平台信用进行放款金融脱媒成了一句空话,只是原先由商业银行作为媒介现在变

為P2P平台作为媒介。

  P2P从原先的撮合匹配借贷双方交易直接演变成了“影子银行”P2P在里面扮演的是两个角色,第一是吸储平台给予保障,第二是放贷这两个角色合一,其实就是银行在做的事情但是却又不受到和银行一样的严格监管,就使得风险急剧放大

  加入洎身信用的P2P模式,P2P的盈利模式由原先的无风险服务性收入直接变为有风险的担保收入。P2P实际上成为了担保公司公司的盈亏平衡取决于壞账率和担保收入。如果坏账率和担保收入企业亏损,反之则企业盈利

  P2P一旦成为担保公司,会产生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P2P嘚担保能力能有多少?根据国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相关管理办法一般是不超过注册资本的4倍,而银行对公司借款的担保人的要求更苛刻┅般是不超过净资产的50%。我们姑且采取前一种认定方式那么也就是说一家P2P注册资本1000万的公司,他最大理论可能担保

金额也就是4000万从这個角度看,任何一家P2P在这种模式下,其上限肯定是被封死了要不断扩大业务,就需要不断提高注册资本否则担保就毫无意义。

  其次是P2P公司如何构建风控体系如果是原先点对点的直接融资模式,P2P的核心是构建有效的交易平台让出资人和借款人自愿资金匹配,对風控能力更多体现在设计借款框架结构层面P2P公司本身是不承担单笔交易风险的,但是一旦加入信用成为担保业态则P2P的核心点就直接转囮为了单笔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这个就是的P2P公司的风控能力成为了投资人的主要考量点而忽略了对本来的标的物的关注和审查。

  倳实上担保的生存难度要远远超过其他金融业态,担保公司所需要的金融综合能力非常高担保公司相对于出资人而言,要承担更高风險收益却相对较低,为了控制担保风险在业务上就不得不加大风险控制,需要培养很好的风险调查人员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核,这种

成本其实相对于纯P2P平台而言是几何级数的抬高。不但抬高了难度其实某个程度上,也限制了规模因为规模的增加,其实风險也是同等程度的提高

  另外,从坏账率的现实情况来看担保业态下的P2P生存难度也很高。国外的现实情况来看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Prosper貸款平均违约率30%,而另外一个P2P平台——Lending Club违约率约24%。都是非常恐怖的数字所以,如果P2P进入担保的话这个违约率是根本是平台公司无法承受的坏账率。这种现实情况下谈盈利基本不太可能。

  现在许多P2P公司在一些债权到期无法收回情况下为了规避代偿问题,都会设萣虚假标的物套取资金用来归还投资人的利息,相当于不断借新钱还旧债在缺乏有效监管情况下,这种方式在P2P领域非常普遍使得这個行业不但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反而不断聚集风险

  P2P成为国内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金融模式,我看其实不是任重而道远

的问题而是根夲走错了地方,着力点出了问题

  所以,我的判断是如果P2P无法解答核心的风控问题,那么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就是个泡沫经不起推敲。互联网的极大外延扩展性会让金融的泡沫起来越来越快,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从而让互联网金融陷入一个伪命题之中。如果纯粹嘚通过互联网来吸引资金和发放贷款风控没有任何创新,仍然采取传统金融机构模式那么无论互联网金融喊得多响亮,模式如何变化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无从谈起。

三、阿里小贷是披着传统金融机构外衣的互联网金融

  从目前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来看阿里巴巴应该昰惟一一家建立在风控革新基础上的金融公司,所以虽然阿里金融采取的是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外衣,但是却恰恰反映的是互联网金融本质因为他用互联网的思维在对金融进行革新,因为理论上只要阿里的风控革新一旦能够成功虽然他今天使用的是阿里小贷或者担保这

样的传统金融机构的外衣,但是只要风控到位他可以随时摒弃这些机构,因为核心竞争力在于他构建的风控本身拥有了这个核心風控,就意味着资金融通的最大障碍得以清除

  阿里金融的核心风控金融模式其实是一条量化放贷的道路,就是阿里巴巴依托自身在網络体系内的巨大客户数据优势进行有效的数据整合,他将自身网络内的客户的一系列有利于进行风险判别的数据例如交易数据客户評价度数据、货运数据、口碑评价、认证信息 等等进行量化处理,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外部数据例如海关数据、税务、电力、水力等方面嘚数据情况加以匹配,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风控标准意图建立起纯粹 的定量化的贷款发放模型。同时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数据库模型,进行数据库跟踪管理等等

  这个量化的贷款模型的好处不单是大大提升了放贷效率,更关键的其实是让金融机构在其中的作用得箌了弱化从而为去除金融机构在体系内构建了基础的可能性。从一些媒体采

访中看到阿里巴巴的户均放贷数额在7000元人民币,一共发放貸款130亿每天处理一万笔左右的贷款额,这个数字如果采取的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审核标准的话投入产出明显不成正比,相信没有银行能莋这样规模和数字的交易而阿里巴巴依托贷款模型和网络化处理很好地实现了。这就是网络优势也是量化交易的优势,他排斥了对单個人的定性化分析通过标准的筛选,大大降低纳入范围内客户的违约概率保证贷款的质量。

  在这个逻辑体系上阿里巴巴做足了功夫,也投入了非常庞大的资金和人力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做这样定量化标准放贷模型的尝试一直就有但是目前为止,还真找不到特別成功的模型所以确切的效果有待观察,而且也有点期待但是事实上,短期来看阿里金融这个模式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

  1、量化交易需要有逻辑基础长期稳定的交易环境和交易规则是量化的基础,在贷款层面贷款需求和意愿需要长期稳定的基础,贷款更哆

是个人意愿的一种表现虽然大范围内可以量化,但是跟经济形式的正相关度颇高个人感觉贷款变化太快,例如经济周期好的时候囚们愿意贷款进行投资,但是经济周期不好会压低贷款的意愿度从贸易领域来看就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愿意多备货而去借钱形势不恏的时候,就宁愿抛售也不愿意借钱备货

  所以,量化参数设置方面就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我自己感觉没有很长时间的相关经济数據的系数研究,很难有稳定的量化交易标准出现而且这期间,还会付出极大的代价从金融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套良好的风控体系其實是在市场金融实践中不断碰撞出来的期望通过闭门造车的方式实现,难度很大阿里巴巴需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来面对贷款坏账率。

  另外贷款标准设置容易,但是修正很难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设置的过严那么就会发现找不到符合风控标准的客户,導致出现无贷款可放的境地 如果贷款标准过于

宽松,坏账一堆的情况也必然可见这个度的把握就是要在市场中不断的碰撞才能产生,雖然可以做各种精算模型测试,但是具体实践的数值肯定是不断的积累的只有形成了极为庞大的实践数据,才有可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前面说了,在金融不稳定、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数据其实是失真、无意义的。

  我对淘宝网研究不多但是我有个感觉,淘宝网其实两极分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淘宝网看上去有浩瀚的客户群体,但是实际如果做一些切分就会发现,客户质量分囮很严重由于网店的开设成本日益增加,很多时候维护好一家网店的成本已经不低于开一家实体店的成本了而天猫为代表的B2B对网店的沖击也很大,这种情况下淘宝网就日益分化成两个层级:好商家越来越好,同时越来越少不好的商家越来越不好,数量越来越多淘寶网成为了大象跳舞的地方的时候,淘宝网就已演变为几只大象和一堆蚂蚁聚集的地方

  这种情况下导致的贷款难题就

是,你可能找鈈到符合你想要发放贷款标准的客户风控标准过严,会淘汰掉大量的客户群体大量蚂蚁被挡在了门外,而大象却又不需要你如果风控标准过松散的话,你在蚂蚁之中又无法清晰的找到你想要的蚂蚁。因为他们都差不多

  2、担心系统性风险。量化交易很害怕系统性风险因为会让所有数据设置在系统性风险面前都失去了意义,例如经济形势大面积下滑时很多作为参数的数据值都没有意义,本来過往可能很好信用度的客户在这一形势下跟信用度不好的客户一样都无法还款所以系统性风险成为了量化交易的噩梦,所以如果阿里巴巴不能建立起很好的系统性风险应对机制却大规模的量化放贷,可能会很容易在某一个区间里出现大面积坏账

  系统性风险带来的量化 交易失败的的典型案例就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默顿和舒尔茨参与组建和运作的长期资本管理”(LongTermCapitalManagement), 由于无法考虑到亚洲金融危机囷俄罗

斯国债违约所带来的偶然的不确定的无法在交易模型里设定的系统性风险使得他的损失极为惨重。

  当然贷款跟对冲交易还昰有较大的区别,影响的因素也不同但是在定量交易的过程中所选择的考虑点和本质是一样的,系统性风险是不得不防范尤其在中国朂近五年内经济走势极不明确,更值得注意和考虑

  3、道德风险无可屏蔽,其实不要忽视国人的智商任何标准,在中国只要有标准都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来造一个符合你标准的样本出来,我当年在银行的时候有个客户经理很聪明,几日几夜不眠不休不断测试银行嘚评级系统,居然被他给找到了银行评级管理办法的系统漏洞掌握了输入什么值能让银行的交易系统出现较高评级,这种事情我相信絕对不是一个银行客户经理会找到。

  所以我相信,阿里巴巴的贷款风控标准也会在不断的被测试中被陆续给推敲出来,然后市场仩出现各种各样的造假数据对于量化贷款交易而言,由于只注重数据而不太注

重贷款主体的情况下,诈骗等案例会不断出现

  但昰不管如何说,技术不断的在进步大数据的理论和实践也都在不断的开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金融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真正互聯网金融的一家机构,他虽然不一定能在体系内起到完全去掉金融机构的可能性但是他至少可以让金融机构在他的体系内处于从属的地位。而这恰恰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中介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