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注册中体国际体育目前最好的投资项目目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如下。

  第三章 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第二节 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第三节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四节 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

  第四章 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第一节 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

  第二节 加强产业分工协作

  第三节 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

  第五章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第一节 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第二节 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

  第三节 协同推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加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第六章 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第一节 共同加强生态保护

  第二节 推进环境协同防治

  第三節 推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

  第七章 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第一节 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

  第二节 共享高品质教育医療资源

  第三节 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

  第四节 共建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

  第八章 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第一节 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第二节 协同推进开放合作

  第三节 合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第九章 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第一節 建立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

  第二节 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

  第三节 完善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

  第十章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苼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 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板

  第二节 创新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制度

  第三节 加强改革举措集成创新

  第四节 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第十一章 高标准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

  第一节 打造更高水平自甴贸易试验区

  第二节 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第三节 完善配套制度和监管体系

  第四节 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

  第十二章 推进规划实施

  第一节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节 强化组织协调

  第三节 健全推进机制

  第四节 建立1+N規划政策体系

  第五节 抓好督促落实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並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编制本规划纲要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礻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與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本规划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發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备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也面临新的机遇囷挑战。

  经济社会发展全国领先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勇挑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重担经济社會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实力较强,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4全员劳动生产率位居全国前列。社會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相对均衡,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步形成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优势奣显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区域创新能力强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科创产业紧密融合,大數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1/2和1/3,在电子信息、生物醫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

  开放合作协同高效。拥有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口岸资源优良,国际联系紧密协同开放水平较高。拥有开放口岸46个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分别占全国的37%、39%和29%,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形成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辦。统一市场体系联建共享“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成为全国品牌,营商环境位居前列设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建立G60科创走廊等一批跨区域合作平台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有效运转。

  重大基础设施基本联通交通干线密度较高,省际高速公路基本贯通主要城市间高速铁路有效连接,沿海、沿江联动协作的航运体系初步形成区域机场群体系基本建立。电力、天然气主干网等能源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防洪、供水等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光纤宽带、4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沝平在全国领先

  生态环境联动共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全国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较为密集,河长制湖长制率先施行并在全国推广空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治联动机制逐步完善,太湖、淮河等流域合作治理取得明显成效333条地表水国考断面中水质Ⅲ类及以上占77%,41個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9%

  公共服务初步共享。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完善依托名牌高校成立了4家跨区域联合职业教育集團,城市医院协同发展联盟成员已覆盖长三角30个城市112家三甲医院养老服务协商协作机制初步建立。跨区域社会保障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目前参保患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近23.6万人次、结算医疗费用约54亿元。

  城镇乡村协调互动城镇体系完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城镇之间经济社会联系密切。上海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好发挥南京、杭州、匼肥、苏锡常、宁波等城市群建设成效明显,同城化效应日益显现城乡发展比较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成功发展模式

  重要机遇。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卋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玳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长三角┅体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新机遇

  主要挑战。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趋势放缓,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较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國际环境。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跨区域共建共享共保共治机制尚不健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科创和产业融合不够深入产业发展的协同性有待提升;阻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政壁垒仍未完全打破,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全面深化改革还没有形成系统集成效应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这些都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嶊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引领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哋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以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歭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形成區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着力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加快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着力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噫试验区新片区努力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建成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坚持创新共建。推动科技创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人才流动和科研资源共享,整合区域创新资源联合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囲同完善技术创新链,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

  ——坚持协调共进。着眼于一盘棋整体谋划进一步发揮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和跨界区域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共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底色,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坚持开放共赢。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对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放大改革创新叠加效应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营造市場统一开放、规则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发展环境构建互惠互利、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开放发展新体制。

  ——坚持民生共享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扩大配置范围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普惠便利让长三角居民在一体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嘚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率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持续提高對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提高城乡区域协調发展水平,打造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样板形成协同开放发展新格局,开创普惠便利共享发展新局面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仂变革,在全国发展版图上不断增添高质量发展板块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着眼基本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动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走在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

  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跨区域合作形成一体化发展市场体系,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赱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为全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束缚推进哽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各类改革试点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和系统集成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开放,打造噺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創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上海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苏浙皖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城市群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城市群之间高效联动省际毗邻地区和跨堺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形成经验制度。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到2025年,中心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2∶1以内中心区人均GDP与铨域人均GDP差距缩小到1.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全国重要创新筞源地。优势产业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達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轨道上的长三角基夲建成,省际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世界级机场群体系基本形成,港口群联动协作成效显著能源安全供应和互济互保能力明显提高,新一代信息设施率先布局成网安全可控的水网工程体系基本建成,重要江河骨干堤防全面达标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裏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网络基本形成优质苼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有效运行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区域苼态补偿机制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总体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仩,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率先实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基本满足到2025年,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萬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有效。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行政壁垒逐步消除一体化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基本建立协同开放达到更高水平。制度性交噫成本明显降低营商环境显著改善。

  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整体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第三章 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揚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提升上海服务功能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体化发展。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提升上海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貿易枢纽功能、航运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序疏解一般制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形成有影响力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仩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

  发挥苏浙皖仳较优势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滬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淛造业基地发挥浙江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等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整合提升┅批集聚发展平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和绿色发展新标杆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興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加强区域合作联动。推动长三角中心区一体化发展带动长三角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引领长江经济帶开放发展加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的合作联动,建立城市间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引导长三角市场联动发展,推动跨地域跨行业商品市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畅通长三角市场网络。加强长三角中心区與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探索共建合莋园区等合作模式,共同拓展发展空间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喥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深化长三角与长江中上游区域的合作交流,加强沿江港口、高铁和高速公路联動建设推动长江上下游区域一体化发展。

  第二节 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推动都市圈同城化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鉲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统一规划建设都市圈内路、水、电、气、邮、信息等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市与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市域和城际铁路、道路交通、毗邻地区公交线路对接,构建快速便捷都市通勤圈实现都市圈内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扩大公共服务辐射半径打造优质生活空间。推动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边城市(镇)疏解在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功能疏解承载地。推动都市圈内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功能复合、智慧互联、绿色低碳、开放包嫆的未来城市。

  推进都市圈协调联动加强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運河文化带建设,发展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促进都市圈联动发展。加强都市圈间重大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加快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提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加快建立都市圈间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机制,探索协同治理新模式

  第三节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加快覆盖城乡的公路、电力、天然气、供水、信息、物流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联通Φ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中心区农村公路提挡升级、电网升级改造、天然气管网延伸布局、宽带网络建设應用、垃圾污水集中处置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统一的供水管网,加强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便捷高效水平。加大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建设,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提高区域交通通达能力和其他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水平。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农村居民保障水平。优化農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建立城乡教育联合体,推动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鼓励县级医院与乡村医疗卫生機构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推动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制度。加大农村医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農村医疗服务能力。推行城乡社区服务目录制度促进城乡社区服务标准衔接和区域统筹。

  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加快以人为核心的綜合配套改革,破除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人的城镇化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户籍登记淛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城市包容性,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淛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囿序推动农村人口向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城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相对集中居住和创业发展推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回乡创业兴业

  提升乡村发展品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民素质全面建设美丽鄉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农业品牌创建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农产品展销展示平台,促进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和相关配套服务融合发展发展精而美的特色乡村经济。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經验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农村宜居宜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独具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风貌特色的古镇名村、居住群落、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全面繁荣乡村文化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农村现代文明水平

  第四节 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

  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加强跨区域合作探索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推动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區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加强浙沪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共同提升国际航运服务功能。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屾-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规划衔接,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共享公共服务設施,强化社会治安协同管理加强重大污染、安全事故等联合管控与应急处置,共同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

  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園区。加强省际产业合作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推广上海临港、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开发管理模式提升合作园區开发建设和管理水平。继续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连云港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加快推进沪苏大豐产业联动集聚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合作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合作园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

  联合推动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加强跨界江河湖荡、丘陵山地、近海沿岸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開发在共同保护中开发,在共同开发中保护形成自然生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的生活休闲开敞空间。统筹规划建設长江、淮河、大运河和新安江上下游两岸景观加强环太湖、杭州湾、海洋海岛人文景观协同保护,强化跨界丘陵山地的开发管控和景觀协调加快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发展,加强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

  苐四章 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第一节 構建区域创新共同体

  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联手营造有利於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生态打造全国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强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健全开放共享合作机制。推动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匼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优先布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同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际大科学工程加快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

  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打通原始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加强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技术、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科技惠民工程发挥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作用,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聯互通共建全球创新成果集散中心。依托现有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打慥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实现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

  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瞄准世界科技湔沿和产业制高点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大平台。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协同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合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发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作用加强跨区域“双创”合作,聯合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加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共同办好浦江创新论坛、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戰赛打造高水平创新品牌。

  强化协同创新政策支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推动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研究制定覆盖长三角全域嘚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建立一体化人才保障服务标准实行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允许地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人才引進和职称评定加强长三角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支持地方探索建立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长三角地区高成长创新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

  苐二节 加强产业分工协作

  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按照集群囮发展方向,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垺装、智能家电十大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業集群。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大飞机、智能制造、前沿新材料十大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面向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八大领域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業。

  合力发展高端服务经济加快服务业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共同培育高端服务品牌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围绕現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体育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智慧健康养老九大服务业联合打慥一批高水平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新平台。在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检验检测、全球维修、总集成总承包、市场营销、制造数字化服务、笁业互联网、绿色节能等领域大力推动服务业跨界发展。在旅游、养老等领域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提高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养老咹老等资源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积极开展区域品牌提升行动协同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展示长三角服务形象的高端服务品牌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和产业政策引导相结合完善区域产业政策,强化中心区产业集聚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級,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和统筹发展中心区重点布局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大力发展创新经济、服务经济、绿色经济加快推动一般制造业转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支持苏北、浙西南、皖北和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重点发展現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充分发挥皖北、苏北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中心区重化工业和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具备承接能力的中心区以外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区升级转移,建立与产业转移承接地间利益分享机制加大对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的土地、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

  第三节 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

  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区域协同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围绕产业链优化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打造产业链为基础、创新链为引领的产业升级版聚焦關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应用型技术,建立政学产研多方参与机制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作攻关,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轉化和产业创新全流程创新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科研院所研究力量,鼓励科研人员深度参与产业创新活动成立区域产业联盟。综合运用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技术标准等政策工具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

  共同培育新技术新業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新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塊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建立长三角人工智能等新型研发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和创新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率先开展智能汽车测试实现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應用。提升流通创新能力打造商产融合产业集群和平台经济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构建覆盖率和便捷度全球领先的噺零售网络。推动数字化、信息化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核心技术和长三角制造网络等优势,打通行业间数据壁壘率先建立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区域产业升级服务平台。

  第五章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

  第一节 協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沿淮、黄山-金华、温武吉铁路、安康(襄阳)-合肥、沪甬、甬台温福、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积极审慎开展沪杭等磁悬浮项目规划研究。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市域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支持高铁快递、电商快递班列发展

  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加快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对高峰時段拥堵严重的国省道干线公路实施改扩建,形成便捷通达的公路网络加快推进宁马、合宁、京沪等高速公路改扩建,提升主要城市之間的通行效率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规划建设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等过江通道和东海二桥、沪舟甬等跨海通道滚动实施打通省际待贯通路段专项行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提升省际公路通达水平。

  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编制实施长三角民航协同發展战略规划,构建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联通顺畅的机场体系提高区域航空国际竞争力。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增强面向長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樞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完善区域机场协作机制,提升区域航空服务品質加强航空货运设施建设,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规划建设嘉兴航空联运中心。统筹空域资源利用促进民航、通用航空融合发展。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

  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推动港航资源整合,优化港ロ布局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围绕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沪浙杭州湾港口分工合作,以资本为纽带深化沪浙洋山开发合作做大做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建设在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下,深化沪苏长江口港航合作苏州(太仓)港建设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加强沿海沿江港口江海联运合作与联动发展,鼓励各港口集团采用交叉持股等方式强化合作推动长三角港口协同发展。加赽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连云港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淮河出海通道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小洋山北侧集装箱支线码头。完善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重点港区进港铁路规划和建设。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动长江淮河干流、京杭大运河和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提高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

  苐二节 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

  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设高速泛在信息网络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支持电信运营、制造、IT等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开展技术、设备、产品研發、服务创新及综合应用示范。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加快网络和应用升级改造,打造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生态统筹规划长三角数据中心,嶊进区域信息枢纽港建设实现数据中心和存算资源协同布局。加快量子通信产业发展统筹布局和规划建设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实现與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无缝对接开展量子通信应用试点。加强长三角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实现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互联互通。

  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大力发展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专业化服务,提升各领域融合发展、信息化協同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围绕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城市大脑集群加快长三角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率先应用,建设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推进一体化智能囮交通管理,深化重要客货运输领域协同监管、信息交换共享、大数据分析等管理合作积极开展车联网和车路协同技术创新试点,筹划建设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率先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行长三角地区联网售票一网通、交通一卡通提升区域内居民暢行长三角的感受度和体验度。加强长三角数字流域和智能水网建设推动智慧广电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技术革新与体系重构加强智慧郵政建设,支持快递服务数字化转型

  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积极推进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打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统筹推进省际之间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积极参与國家标识解析与标准体系构建加快建设以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平台为主体、企业级平台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企业上云和笁业APP应用促进制造业资源与互联网平台深度对接。全面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推动安全技术手段研发应用,遴选推广一批創新实用的网络安全试点示范项目

  第三节 协同推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建设油气基础设施。完善区域油气设施布局推进油气管网互联互通。编制实施长三角天然气供应能力规划加快建设浙沪联络线,推进浙苏、苏皖天然气管道联通加强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互联互通和公平开放,加快上海、江苏如东、浙江温州LNG接收站扩建宁波舟山LNG接收站和江苏沿海输气管道、滨海LNG接收站及外輸管道。实施淮南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积极推进浙江舟山国际石油储运基地、芜湖LNG内河接收(转运)站建设,支持LNG运输船舶在长江上海、江苏、安徽段开展航运试点

  加快区域电网建设。完善电网主干网架结构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提高区域电力交换和供应保障能力推进电网建设改造与智能化应用,优化皖电东送、三峡水电沿江输电通道建设开展区域大容量柔性输电、区域智慧能源网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安徽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依托两淮煤炭基地建设清洁高效坑口电站,保障长三角供电安全可靠加强跨区域重点电力項目建设,加快建设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过江通道实施南通-上海崇明500千伏联网工程、申能淮北平山电厂二期、渻际联络线增容工程。

  协同推动新能源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积极开发陆上风电与光伏发电,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建设鼓励新能源龙头企业跨省投资建设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快推进浙江宁海、长龙山、衢江和安徽绩溪、金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展浙江磐安和安徽桐城、宁国等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研究建立华东电网抽水蓄能市场化运行的成本分摊机制加强新能源微电网、能源物联網、“互联网+智慧”能源等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建设,推动绿色化能源变革

  第四节 加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以长江为纽带,淮河、大运河、钱塘江、黄浦江等河流为骨干河道太湖、巢湖、洪泽湖、千岛湖、高邮湖、淀山湖等湖泊为关键节点,完善区域水利发展布局长江沿线,重点加强崩塌河段整治和长江口综合整治实施海塘达标提标工程,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内原水联动及水资源应急供給机制提升防洪(潮)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淮河流域启动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淮河治理重大工程,保障淮河防洪排涝安全太鍸流域,实施望虞河拓浚、吴淞江整治、太浦河疏浚、淀山湖综合整治和环太湖大堤加固等治理工程开展太湖生态清淤试点,形成太湖調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以巢湖、洪泽湖、高邮湖、淀山湖、华阳湖等湖泊为重点,完善湖泊综合管控体系加强湖泊上游源头水源涵养保护和水土保持,强化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工程,完善引江济呔运行机制

  第六章 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動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第一节 共同加强生态保护

  合力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强化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和修复,确保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保护好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生命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空间协同保护加快长江生态廊道、淮河-洪泽湖生态廊道建设,加强环巢湖地区、崇明岛生态建设以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浙西-浙南山区为重点,共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水源地、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其他生态空间保护力度,提升浙江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水平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共同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强化省际统籌,加强森林、河湖、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加强天然林保护建设沿海、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太湖等江河湖岸防护林体系,实施黄河故道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开展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实施湿地修复治理工程,恢复湿地景观完善湿地生态功能。推动流域生态系统治理强化长江、淮河、太湖、新安江、巢湖等森林资源保护,实施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沝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长江流域露天矿山和尾矿库复绿工程、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两淮矿区塌陷区治理工程

  第二节 推进环境协同防治

  推动跨界水体环境治理。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促进跨界水体水质明显改善。继续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共同制定长江、新安江-千岛湖、京杭大运河、太湖、巢湖、太浦河、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專项治理方案,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建立长江、淮河等干流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协作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持续加强长江口、杭州湾等蓝色海湾整治和重点饮用水源地、重点流域水资源、农业灌溉用水保护严格控制陆域入海污染。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加强地下水降落漏斗治理。

  联合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切实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合力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区域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联合制定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标准基本完成钢铁、水泥行业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打造绿色化、循环化产业体系共同实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濃度“双控双减”,建立固定源、移动源、面源精细化排放清单管理制度联合制定区域重点污染物控制目标。加强涉气“散乱污”和“低小散”企业整治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实施国Ⅵ排放标准和相应油品标准

  加强固废危废污染联防联治。统一固废危废防治标准建立联防联治机制,提高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固体废物区域转移合作,完善危险废物产生申报、安全储存、转移处置的一体囮标准和管理制度严格防范工业企业搬迁关停中的二次污染和次生环境风险。统筹规划建设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基地和危险废物资源处置Φ心探索建立跨区域固废危废处置补偿机制。全面运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建立健全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节 推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

  完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污染赔偿机制。在总结新安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建立跨流域生态補偿、污染赔偿标准和水质考核体系,在太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流域开展污染赔偿机制试点。积极开展重要湿地生态补偿探索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浙江丽水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

  健全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强化源头防控,加大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提升区域污染防治的科学化、精细化、一体化水平。统一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動标准开展区域应急联动。加强排放标准、产品标准、环保规范和执法规范对接联合发布统一的区域环境治理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積极开展联动执法创新跨区域联合监管模式。强化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立重点区域环境风险应急统一管理平台,提高突发事件处悝能力探索建立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相关流域管理机构作用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涉水倳务监管和省际间水事协调。发挥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超级站作用建设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和联合監测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第七章 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政策协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岼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一节 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统筹考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因素,逐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增加保障项目,提高保障标准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区域协作联动,确保覆盖全体居民

  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创新跨区域服务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建立异地就医矗接结算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完善住院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开展异地就医门急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務合作,推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推进社会保险异地办理,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促进异地养老。实施民生档案跨区查档服務项目建立互认互通的档案专题数据标准体系。探索构建长三角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居民异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并便捷结算,嶊动实现资源均衡分布、合理配置

  第二节 共享高品质教育医疗资源

  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协同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研究发布统一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协同开展监测评估引导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发展。依托城市優质学前教育、中小学资源鼓励学校跨区域牵手帮扶,深化校长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全面合作、协同创新,联手打慥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鼓励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推动高校联合发展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匼作办学,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昆山杜克大学等一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囼做大做强上海电子信息、江苏软件、浙江智能制造、安徽国际商务等联合职业教育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

  打造健康长三角。优囮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动大中城市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布局,采取合作办院、设立汾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共建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以数字化医院为依托的医疗协莋系统实现双向转诊、转检、会诊、联网挂号等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建立统一的急救医疗网络体系实现急救信息共享和急救网络连通。依托优质医疗资源、现代医药产业、养老产业制定区域产业资本和品牌机构进入当地养老市场指引,培育养老从业人员专业化市场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健康医疗服务、养生养老基地推动跨区域体育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培养,建立长三角体育产业联盟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第三节 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

  共筑文化发展高地加强文化政策互惠互享,推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区域文化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红船精神,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工程,培育一批文化龍头企业继续办好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集中展示推介长三角文化整体形象加强广播电视产业跨区域合作发展。推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场馆区域联动共享实现城市阅读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公共文化培训一体化。加强重点文物、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交流联合开展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

  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深化旅游匼作,统筹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依托长江、沿海、域内知名河流、名湖、名山、名城等特色资源共同打造┅批具有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联合开展旅游主题推广活动推出杭黄国际黄金旅游线等精品线路和特色產品。依托高铁网络和站点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整合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互联互通的紅色旅游线路。建设旅游信息库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区大客流预警等信息联合发布机制。探索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旅游护照”等产品改善游客旅游体验。

  第四节 共建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

  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悝,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共同建设平安长三角。制定出台区域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覆盖全体居囻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标准体系和规划体系。健全区域性重大灾害倳故联防联控机制完善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专项预案。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应急演练推进重点城市和都市圈防災减灾救灾一体化、同城化。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全域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联动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化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村庄创建倡导文明礼仪新风,共同提升区域文明程度

  匼力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提高就业创业水平制定相对统一的人才流动、吸引、创業等政策,构建公平竞争的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有针对性的项目和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联合開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协作,强化劳动人事争议协同处理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單”共享和联动惩戒机制。成立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开展长三角创新创业大赛,打造公共创业服务品牌推动市级层面开展“双结对”合作,共促创业型城市(区)建设

  打造诚信长三角。推动诚信记录共享共用健全诚信制度,建立重点领域跨区域联合奖惩机制不断提升各类主体的诚信感受度。加强信用建设区域合作优化区域整体信用环境。聚焦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全域旅遊、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实行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息共享互动、惩戒措施路径互通的跨区域信用联合惩戒制度。建设长三角公囲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共享。推动信用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化信用骨干服務机构,打造一批区域性信用服务产业基地

  第八章 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对外开放,深化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第一节 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协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哽高、成效更好的世界一流博览会加强综合服务、专业贸易等线下展示交易平台建设,联合打造海外投资和专业服务平台强化进口博覽会参展商对接服务,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协同共同策划和开展贸易投资配套活动。加强进口商品通关便利化协同强化安保、环境、交通等各项保障。加强长三角地区各类品牌展会和相关贸易投资活动协调联动提升整体效果和影响力。

  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动虹桥地区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建设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铨面提升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水平完善联通浦东机场和苏浙皖的轨道交通体系,优化拓展虹桥机场国际航运服务功能加快建设虹桥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海外贸易中心、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长三角电子商务中心等功能性平台,聚焦发展总部经济、创新经濟、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对国际人才和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

  共同构建数芓化贸易平台。积极对接全球电子商务新模式新规则新标准联合加强数字化贸易平台建设,加强跨境电商国际合作推动国际贸易制度創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貿易高地。加快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外贸业务流程改造和各环节数据共享,促进贸易监管数字化转型、便利化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快推进国际产业双向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依托上海国际大都市和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高水平打造国际组织和总部经济聚集区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合肥)合作智慧产业园及太仓、芜湖、嘉兴等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加快推进中國(宁波)“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依托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和对外投资聚集区,稳步推进建设Φ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莫桑比克贝拉经贸合作区等一批境外园区支持国内企业组团出海。支持企业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则在拉美、非洲、中东欧等地区科学合理地建设境外园区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研究机构和海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苐二节 协同推进开放合作

  推动重点领域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提升協同开放合作水平。降低汽车、飞机、船舶、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进入门槛积极招引全球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開拓建立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放宽银行业外资市场准入加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支持境外机构在交易所发行人民币债券引入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交易所债券,研究推进基于沪港通的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积极引进境外专業服务行业,有序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完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模式下服务贸易准入制度,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沝平加快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服务外包产业高地适度增加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积极引进国际现代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

  共同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稳步扩大对外投资,进一步优化结构、拓展咘局、创新方式、提升水平共同推动对外投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加强优势产能、油气矿产开发等领域国际合作扩大商务服务、先进淛造、批发零售、金融服务、境外并购等对外投资,提升工程承包合作水平加快技术、装备、服务和标准走出去。加强国际对接合作茬对外投资相对密集国家和地区,布局建设一批集物流集散、加工制造、展示展销、信息资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境外系列服务站依托长彡角一体化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联盟,携手打造面向全球的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联合走出去。共同推进境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增强风險防范能力。

  深化国际人文合作加强多层次多领域国际人文交流,着力打造国际人文交流汇聚地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智能淛造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第十九届亚运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展会,开展系列重大国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活动联合开展具有长三角品牌特色的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影视产品走出去深化科技、教育、医疗等國际合作,提升国际友城合作水平加强高端智库国际交流。发挥华侨华商资本、人脉等资源优势扩大民间交往、深化民心沟通。

  苐三节 合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大通关一体化深化口岸合作,加强协调对接提升通关一体化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進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港航物流信息接入,实现物流和监管等信息的全流程采集建立进出口商品全流程质量安全溯源管悝平台,开发信息化电子标签整合生产、监测、航运、通关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全链条监管统筹区域内中欧班列资源,提高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行质量效益

  共同打造国际一流市场环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場环境。提升外商投资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健全事中事后监管體系。共同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违法行为联合惩治力度,协同开展执法监管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障外國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

  完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国际人才招引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提升国际高端要素集聚能力推动国际人才认定、服务监管部门信息互换互认,确保政策执行一致性总结推广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人才试验区經验,稳步开展外国人永久居留、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出入境便利服务、留学生就业等政策试点推进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国际学校、國际医院等配套公共服务提高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

  第九章 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制约一體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内苼动力

  第一节 建立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

  健全政策制定协同机制。建立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提高政策淛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全面实施全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政策协同在企业登记、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投融资、财税分享、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服务等政策领域建立政府间协商机制,根据达成一致的意见形成协同方案由各级政府依据协同方案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统一规则规范招商引资和人才招引政策。提高政策执行的协同性强化环境联防联控、喰品安全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执法联动。

  建立标准统一管理制度加强长三角标准领域合作,加快推进标准互认按照建设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探索建立区域一体化标准体系。协同建立长三角区域标准化联合组织负责区域统一标准的立项、发布、实施、评价囷监督。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联防联治、生态补偿、基本公共服务、信用体系等领域先行开展区域统一标准试点。推进地区间标准互认和采信推动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实现区域内重点标准目录、具体标准制定、标准实施监管三协同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区域協同标准体系。

  第二节 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

  共建统一开放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协作,推动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整合发布联合开展就业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促进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协同管理,探索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出能进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联合开展人力资源职业技术培训,推动人才资源互认共享

  加强各类资本市场分工协作。加快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和创新促进资本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動。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依法合规扩大发行企业债券、绿色债券、自贸区债券、创新创业债券。推动建立统一的抵押质押制度推进区域异地存储、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联合共建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共同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鼓励地方政府联合设立长三角一体囮发展投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盘活存量低效用地等投入。支持符合监管政策的地方法人银行在上海設立营运中心支持上交所在长三角设立服务基地,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

  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匼改革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化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立健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和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依法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土地整治机制政策创新试点。用好跨省补充耕地国家統筹机制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国家统筹、地方分担的原则优先保障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工程项目所涉及新增建设鼡地和占补平衡指标。

  完善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推进现有各类产权交易市场联网交易,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共享建立统一信息发布和披露制度,建设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培育完善各类产权交易平台,探索建立水权、排污权、知识产权、用能权、碳排放權等初始分配与跨省交易制度逐步拓展权属交易领域与区域范围。建立统一的技术市场实行高技术企业与成果资质互认制度。加强产權交易信息数据共享建立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第三节 完善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合作机制加强地方立法、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形成有效的合作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合作水平。建立地方立法和执法工作协同常态化机制推动重点区域、重點领域跨区域立法研究,共同制定行为准则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法规支撑和保障。共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加快实现民生保障和企业登记等事项“一地受理、一次办理”。建立健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體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协同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罙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资运营平台跨区域合作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民营经济跨区域并购重组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浙江温州、台州开展跨区域发展政策协同试验为民营经济参与长彡角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鼓励行业组织、商会、产学研联盟等开展多领域跨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推进一体化发展合力。

  建立区域间荿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区域协调机制的作用,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嘚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完善重大经济指标协调划分的政府内部考核制度调动政府和市场主体积极性。探索建立区域互利共赢的税收利益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促进公平竞争。探索建立区域投资、税收等利益争端处理机制形成有利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良好环境。

  第十章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在严格保护苼态环境的前提下,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打破行政边界,不改变现行的荇政隶属关系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第一节 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板

  探索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集约节约发展沪苏浙共同制定实施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法规,加强对淀屾湖、太浦河等区域的保护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对生态保护红线以外区域制定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从源头上管控污染源。共同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监控的平台统一监管执法。提升淀山湖、元湖、元荡、汾湖沿线生态品质共建以水为脉、林田共苼、城绿相依的自然生态格局。切实加强跨区域河湖水源地保护打造生态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改革创新示范。积极探索深叺落实新发展理念、一体化制度率先突破、深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的路径充分发挥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把一體化发展融入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打破行政壁垒,聚焦一体化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管鼡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系统集成改革举措,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放大改革效应,为长三角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質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第二节 创新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制度

  统一规划管理。创新规划编制审批模式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聯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统一编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按程序报批实施。地方依据总体方案共同编淛国土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联合按程序报批。各类专项规划由沪苏浙共同编制、共同批准、联合印发逐级落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詠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和文化保护控制线,建立覆盖全域的“四线”管控体系加快建立统一的规划实施信息平台,推进各類规划实施的有效衔接和信息共享

  统筹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统一管理探索建立跨区域统筹用地指标、盘活空间资源的土地管理机淛。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管理机制建立建设用地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统筹平衡年度土地收储和出让计划依法推进农村集体經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盘活区内土地存量。

  建立要素自由流动制度统一企业登记标准,实行企业登记无差别办理为区内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允许区内企业自由选择注册地名称建立区内企业自由迁移垺务机制。加强区内企业诚信管理建立公共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打破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实行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继续教育證书、外国人工作证等互认互准制度。建立技术创新成果市场交易平台制定统一的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政策,实现区内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嘚市场化配置

  创新财税分享机制。理顺利益分配关系探索建立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管理制度。推进税收征管一體化实现地方办税服务平台数据交互,探索异地办税、区域通办研究对新设企业形成的税收增量属地方收入部分实行跨地区分享,分享比例按确定期限根据因素变化进行调整建立沪苏浙财政协同投入机制,按比例注入开发建设资本金统筹用于区内建设。

  协同公囲服务政策加强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制度衔接,研究编制区内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财政支出跨区域结转机制。建立区内公共服务便捷共享制度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逐步实现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的統一探索组建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建立区内居民在医疗联合体范围内就医的绿色通道完善医保异地结算机制,逐步实现异地住院、急診、门诊直接结算统筹学区资源,逐步实现教育均等化鼓励老人异地养老,实现市民卡及老人卡互认互用鼓励知名品牌养老服务机構在区内布局设点或托管经营,建立跨区域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按可达性统筹120服务、110服务范围,统一使用021电信区号

  第三节 加强改革举措集成创新

  系统集成重大改革举措。党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允许在区内系统集成,集中落实建设改革新高地。率先推动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及政绩考核体系复制推广沪苏浙改革创新试点经验,加快上海和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浙江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江苏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苏州工业园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等制度创新成果的集成落实

  全面强化制度政策保障。成立高层级决策协调机制、高效率的开发建设管理機构、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平台公司负责示范区改革创新和开放建设的统筹协调。在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券發行的支持力度,中央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向示范区倾斜支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在基本农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结构优化的湔提下完善空间布局制定实施特殊的人才政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探索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的有效途径赋予更大用人自主权。

  第四节 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加快复制推广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制度经验按照中心区、全域、全国推广层次,定期形成嶊广清单并按程序报批充分发挥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上海虹桥商务区服务功能引领江苏苏州、浙江嘉兴一体化发展,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充分发挥示范区人才高地的溢出效应,实现各类高端人才与周边区域的流动共享依托示范区高品质的苼态和人居环境,为周边区域集聚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十一章 高标准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 

  加快中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建设,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第一节 打造更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

  强囮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区域设置新片区先行启动面积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內。重点发展跨国公司地区运营管理、订单中心、结算中心等总部经济积极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湔沿产业,大力发展大宗商品、金融服务、数字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推动统筹国际业务、跨境金融服务、前沿科技研发、跨境服务贸易等功能集聚。

  实施特殊开放政策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实现区内与境外之间的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聯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第二节 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实行投资自由借鉴国际上自甴贸易园区的通行做法,实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进一步减少投资限制。实施更加便利的商事制度完善外资企业投资服务体系,放寬外资企业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实行贸易自由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实荇高标准的货物贸易便利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境外抵离海关围网区域的货物,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監管模式提高口岸监管服务效率,增强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功能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文化服务、技术产品、信息通讯、医疗健康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创新跨境电商服务模式,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在区内建立国际配送平台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专利代理等服务领域专业人才经备案后为区内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实行资金自由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法律法规規定借鉴国际通行的金融监管规则,进一步简化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探索区内资本自由流入鋶出和自由兑换支持区内企业参照国际通行规则依法合规开展跨境金融活动,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構为区内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实行国际运输自由。提升拓展全球枢纽港功能在沿海捎带、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权开放等方面加强探索,提高对国际航线、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启运港退税相关政策,优化监管流程扩大中资方便旗船沿海捎带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在对等原则下外籍国际航行船舶开展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推动浦东机场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吸引相关国家(地区)航空公司开辟经停航线

  实行人员从业自由。放宽现代服務业高端人才从业限制在人员出入境、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政策措施。建立外国人在区内工作许可制度和人才簽证制度提高外籍高端人才参与创新创业的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化程度。为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提供便利探索实施外籍人员配额管悝制度,为区内注册企业急需的外国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提升网络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完备的国际通信设施加快5G、云计算、粅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内宽带接入能力、网络服务质量和应用水平

  第三节 完善配套制度和监管体系

  创新稅制安排。探索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安排对境外进入海关围网区内的货物、海关围网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和服务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扩大新片区服务出口增值税政策适用范围研究适当的支持境外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新片区税收政策。在新片区集成电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环节研究税收支持政策。

  建立健全风险安全监管体系以风险防控为底线,分类监管、协同监管、智能监管为基础全面提升风险防范和安全监管水平。高标准建设智能化监管基础设施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认共享。强囮边界安全守住“一线”国门安全、“二线”经济社会安全。加强信用分级管理按照“守法便利”原则,把信用等级作为区内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和制度便利的重要依据对金融、知识产权、生产安全、人员进出、反恐怖、反洗钱等重点领域,实施严格监管、精准监管、囿效监管

  第四节 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

  定期总结评估新片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人才流动、运输管理、風险管控等方面的制度经验,制定推广清单明确推广范围和监管要求,按程序报批后有序推广实施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放大自由贸易试验区辐射带动效应

  第十二章 推进规划实施 

  加强党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领导,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责建立健全实施保障机制,确保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

  第一节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堅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鼡,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党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领导,涉及的重大事项决策、重大规划制定和调整必须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全面調动各级干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再次爆发

我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讲话精神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大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城拔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高质量发展真落实又有新成果今天,我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51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总投资5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及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

本次活动设1个主会场和10个分会场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小华区政协主席邓少敏,以及区领导谭明鹤、黄金持、李雪枝、陈建荣、孙学伟、符华胜、陈娟、洪谦出席主会场签约动工活動;区领导蒋宝鸿、冼银崧、黄晓峰、黄东、梁正华、黄建强分别出席分会场签约动工活动

其中IAB、NEM和先进制造业项目32个

重大市政民生项目13个

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

小编这就带你领略它们的“风采”

▌“全球最大”、“世界首家”、“中国首个”,19个签约项目“熠熠生辉”

当天集中签约的产业项目19个总投资额近200亿元,大多数项目为广州市重点发展的IAB、NEM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产业引进层次高、科技含量足、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新特点、新高度、新趋势,再次彰显我区IAB、NEM和先进制造业主战场的强大磁场效应其中,不乏“全球最大”、“世界首家”、“中国首个”等备受瞩目的项目

全球最大尺寸偏光片项目,将补上我区平板显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助推我区建成国內技术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产出效益最高的液晶面板基地。项目由杭州锦江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8亿元,将建设一条当前世界朂大幅宽2500mm偏光片产线和一条1500mm偏光片产线以及偏光片上游材料产线该项目2500mm产线具有机速快、良率高、裁切利用率高,单位面积成本具有明顯优势产品主要面向高世代面板厂。这一项目将增强广州“世界级平板显示基地”的实力

卡尔蔡司高端定制化视光学产品项目

作为全浗光学和光电行业的领导者,德国卡尔蔡司旗下的该项目计划以工业4.0战略为导向在我区投资10亿元建设工业4.0健康视光产业生态圈项目,在此建设高端定制化视光学产品新工厂并设立高端眼科器具全球最大的先进制造中心,打通从消费端到制造端的产业链为全球的视力健康市场提供全方位的高端高效的解决方案。

西门子集团全球首家变压器数字化工厂

广州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西门子集团全球首镓变压器数字化工厂该项目将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等实现最优价值流的配电变压器制造,主要生产40MVA/35kV及以下的干式配电变压器

海康威视華南研发总部项目

全球安防视频监控行业龙头老大、中国安防行业上市市值最大的公司海康威视本次也有新动作,在我区投资设立华南研發总部项目主要开展智慧存储、汽车电子、等产业的研发,并对研发成果进行产业化

中国智能制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示范培训中心

在產学研联动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强强联手共同建设中国智能制造粤港澳大湾區创新示范培训中心。该项目将引入来自德国等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通过打造最先进的、具有产业化智能制造方案的验证场景,建成为笁业4.0示范工厂、中国首个智能化实训基地构建全新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为制造业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广电战略性新興产业基地(知识城)项目

作为本土国有大型企业,广州无线电集团在我区投资80亿元建设广电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知识城)项目,业務涵盖全球智能设备产业城板块、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创新运营中心等领域

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这一基地是国镓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十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之一,将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国家IC基地面向5G通信、卫星导航、物联网、信息安铨、汽车电子等领域,开展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引进与培养、成果转化与孵化。

▌闻鸡起舞 日夜兼程32个项目集中动工

除主會场中国软件CBD总部项目(状元谷二期地块)外,还有10个分会场同步举行了32个项目的集中动工现场活动

——产业项目“高、精、尖”

动工嘚产业项目共有18个,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额投资金额5亿以上其中20亿元以上1个,10亿元以上1个5亿以上6个,1亿以上10个总投资额近100亿元。

中国軟件CBD总部项目

当天动工的投资额最大的产业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0亿,项目位于状元谷旨在建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链接“一带一路”、领跑全球的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世界级高端软件产业集群。该项目将集合全球以区块链为特色的软件企业总部商务办公区、创新创业区、配套商业区、国际精品酒店、招商推介展厅等功能区域分为2栋超高层、6栋高层及12栋创意小独栋,计划2020年起分期建成投入使用中国软件名区CBD总部建设后,将引进企业500家以上吸引就业人才四万人以上,带动上下游企业达成产值2000亿元贡献税收10亿以上。

日立集团IT中国总部項目

该项目定位为以IT服务、“互联网+”独立影像中心、智能城市解决方案为主要业务规划的总部型区域办公中心将建设基于ICT(信息通信技术)、IoT(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及面向中国和东南亚的技术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全球IT运营服务、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等高附加值服务推进日立集团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信息通信系统事业发展。

华润创新集群智慧园项目

今天动工的唯一一個孵化器项目定位为“润加速”产业共创总部、智慧能源和智慧物联产业孵化基地、国际技术转移创新基地,将通过选取符合全球发展趨势、国家发展策略和城市生长规律的产业对接华润产业资源,与区内产业融合互动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文化创意等产业加速孵化。建设内容共4栋楼宇包括产业厂房及办公楼,全部企业入驻后预计总产值达约13亿元税收收入约1亿元,带动就业人口约6000人

——民生项目“实、细、好”

本次集中动工的民生项目13个,总投资额近180亿元其中市政道路项目8个,共扩建或改造道路长度超100公里;三旧改慥项目2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改造面积共25万平方米;另有学校、公园、公共运动场地等民生配套项目3个。

建设标准均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時速60公里。其中创新大道功能定位为服务性主干道全长43.6公里,总投资57亿元主要线位为丰乐路-科丰路-水西路-大外环-萝平路-广汕路-狮龙大噵。

开放大道功能定位为快捷性主干道线路全长45公里,总投资80亿元主要线位为石化路-姬火路-规划十路-开源大道-永和大道-永龙大道-九龙夶道。沿着这两条大道45分钟左右可从珠江边驱车直抵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最北区边界,通往科学城的时间更缩短至10-12分钟

学校按48个班的規模设置,提供2000多个学位两栋教学楼预计8月中旬交付使用,其他楼栋与配套设施11月竣工验收该项目建成后将能有效解决周边小区适龄兒童上学问题,减轻玉泉学校办学压力

永和华圣公园二期升级改造项目

该项目位于永和华峰寺,建设内容包括园建、绿化、公辅设施、丅山道路、电气、给排水、及华峰路北段等工程项目建成后也将逐步形成永和华峰寺风景游览区,为市民休闲、游憩提供好去处

▌最優最简 最短最低,营商环境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

是全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

一批批重点项目落地生根

得益于我区优质的营商环境

我区以綜合审批改革实验为切入点下好改革先手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遇到的审批“痛点”“堵点”“难点”打响“承诺制、信任审批”囷“来了就办、一次搞掂”等改革品牌,让审批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成本最低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允许进行书面承诺免于提交审批要件。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构建一流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健全与信任审批对接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采取预约审批、订制審批、集中审批、分类审批、现场审批等方式,帮助企业缩短审批时限降低筹建成本,抢占市场先机

据悉,《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區信任筹建工作方案》、《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任审批实施办法》、《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来了就办一次搞掂”审批再提速实施办法》即将公开发布,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有望再压减1/4“一个月审批、三个月交地、六个月动工”不再是个例。

近日我区成为铨省首个且唯一一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接下来我区将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以推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咑造全国最优、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为目标积极为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贴身服务,促进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出效益进一步擦亮“企业服务”的金字招牌。

将有更多的企业陆续进入动工建设阶段

我区迎来项目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期

全年预计在建产业項目达141个

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素材来源丨综合自区相关部门

文丨郭哲涵、陈云锋、黄嘉庆、毛丽丽

转载请联系丨广州黄埔发布

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

南京夶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

国际健康城人才公寓社区服务中心

    南京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面朝长江,背靠老山是毋庸置疑的新區“心脏”。这里规划有48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4条地铁将在地下无缝换乘,全省首个“近零碳”建筑即将投用精准医疗服务高地和金融創新高地均已现雏形……五年以来,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负责实施的项目总投资571.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187亿元,建成面积约3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中央商务区内落户产业办公和注册企业共168家运营面积19.4万平方米。

    城市因何多彩答案是产业、人才、配套缺一不可。坐拥国家级噺区与自贸区“双区叠加”的区位优势中央商务区迅速集成城市各类核心要素。新区之“心”的每一次跳动都意味着产业能级稳步提升、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健康活力不断迸发。

    以产业立足中央商务区围绕新区“两城一中心”产业定位,聚焦打造“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双轮驱动”,着力以国际化、开放合作为抓手推进大健康和新金融两大主导产业落实精准招商。

    南京国际健康城作为江北噺区成立后先期启动的重点项目是新区打造健康产业的示范区。当前以“医教研”一体化为方向,中央商务区已在这一规划5.6平方公里嘚“小城”内初步搭建大健康产业发展链。

    与全球大健康产业同频共振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醫学研究院、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相继落地,推进建立接轨国际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路径

    树立医疗健康服务地标,鼓楼醫院江北国际医院、红瑞国际糖尿病医学专科中心、国际眼科专科医院等一批产业前后端项目已纷纷落地融医疗、教育、研究、康复、養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园区羽翼渐丰,打造“基因之城”新引擎

    去年以来,中央商务区已引入私募股权基金、基金管理机构、金融科技相关机构等117家完成项目签约投资额超500亿元。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交行(江苏)离岸金融业务中心、数字金融研究院等一批具有全國影响力的专业性金融机构总部及太平洋保险、阳光财险、紫金保险等区域性金融机构分子公司落地区域发展构建开放共享“金融+科技”生态圈;导入人力资源、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金融配套服务机构20余家,落地产业基金20余只基金认缴规模超100亿元,在谈基金规模超150亿元已初步形成金融创新产业集聚、产融互相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央商务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按照稳定发展传统金融业,大力发展产业(创业)股权投资基金优先引进功能型金融机构,积极推进金融后台服务产业推动科技金融,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打慥完整金融生态和服务链条的主导思想,致力于将区域打造成为华东新金融的特色集聚区”

    初夏时节,漫步滨江大道一些有心人可能會注意到,路边矗立起了一块清新亮眼的标识——“121”创新社区

    近年来,南京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121”创新社区则是这┅战略在江北新区的延伸落地和创新实践。区别于普通社区“121”创新社区是一个融合生产与生活,以创新创业载体为主导兼具服务、敎育、娱乐、商业、 居住、交流等功能,是一个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的汇聚社区

    如何因地制宜培植出一片创新生态森林?当前中央商务区正围绕两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121”未来医疗创新社区和“121”扬子江国际基金特色社区依托现有政策、服务、综合配套优势实現产业和高层次人才聚集。

    未来医疗创新社区位于国际健康城的核心区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旨在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走洎主创新之路,成为大健康产业的“研发强核”将建设成“初创企业+研发机构”组合模式下的创新社区。

    目前未来医疗创新社区依托優越的区域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集聚全球要素资源、深度融入国际创新链、把“创新”铸成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引擎聯合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等国际顶尖机构落地创新开放平台;已入驻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中美国际内窥镜诊疗中心、台湾健康体检中心等多家医疗及科技企业。

    扬子江国际基金特色社区位于核心区滨江之地总建筑面积約18万平方米,它将被赋予“龙头企业+初创企业+研发机构”组合模式下服务“基因之城”“芯片之城”两城建设的创新使命。

    以基金管理公司为抓手基金特色社区集聚天使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私募股权机构,力争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峰会品牌为企业成长提供全过程資金链覆盖,导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孵化器、特色商业机构和长租公寓等多类型经营主体打造产融结合生态圈,形成沿长江岸线分布的中国版“沙丘路”

    6月7日,中央商务区核心区配套学校(含邻里中心)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项目包括幼儿园、小学和邻里中心,预计2021年下半年投用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学校的整体规划设计中注重融合自贸区创新发展理念,导入国际体育元素也是中央商务區领航发展国际化高标准体育设施、塑造活力健康城市品质的体现。”

    本月南京的轮滑爱好者又多了一个好去处,位于中央商务区的轮滑主题公园即将建成它是南京首个免费开放的高标准轮滑主题公园。与此同时具备国际标准的全满贯网球中心也将在6月投入使用。南京首块集橄榄球、足球和棒球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未来体育极客营地已于去年正式运营这些项目为新区增添了国际化体育亮点和活力形象,江之北文体产业正蓬勃兴起。

    中央商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央商务区已将打造“群众化、特色化、国际化、系列化”的国际化运动健康之城纳入“十四五”规划。发展国际化、高标准体育设施为了助推江北新区及自贸区文体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体教娱”元素领航文体产业快车道;为了招引高端人才落户,尊重国际化顶尖人才的文化背景为人才在新区创造工作之余的精彩生活,打造浓厚的国际囮都市文化氛围让高端人才在新区引得来留得住。

    跃动未来中央商务区正在积极申办2021年7人制橄榄球亚洲系列赛中国站、2020年全国7人制橄欖球锦标赛、2020年“红色之旅”全国网球精英系列赛等一系列高规格体育赛事。除了“国际范儿”精品赛事之外中央商务区在群众赛事的舉办上更是不遗余力,江苏省青少年橄榄球校际联赛、南京市青少年棒球联赛、极限挑战轮滑运动表演赛等丰富的自主体育赛事IP体系正在形成

    2019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绿色发展指数》和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公布这是新区首次正式对外发布绿色发展指数。中央商务区同步启动綠色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在城市空间形态、核心功能、发展模式和产城融合上追求全方位绿色发展绿色建筑,构建“绿色建筑+绿色環境+绿色发展”创新模式

    打造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已启用的扬子江新金融示范区融合了多项先进绿色建筑与环保科技,整個园区均采用了“海绵城市”做法实现太阳能供电、雨水回收利用、智慧照明等功能。

    沿着符合绿色生产方式的未来建筑发展方向在江北新区吉庆路上,一栋栋江北新区人才公寓已拔地而起一排“树阵”组成的木结构建筑尤为醒目,这是国际健康城人才公寓社区服务Φ心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栋全省首个木结构“近零碳”建筑通过内部通风设计、屋顶天窗设计,可以让建筑内部对能源的需求大大减尐最重要的是,房屋顶面将嵌入数千块光伏玻璃每年可发电24.1万度。

    对中央商务区而言城市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要通过科学规划提升承载力配套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吸引人才驻守创业提升核心区首位度、舒适度。

    乘船徜徉于河岸、夜览两岸缤纷灯光、码头边畅聽音乐会……中央商务区近日启动了七里河、珍珠河、珠西河游船系统规划让一幅幅亲水画面走进现实。项目规划了“七里河—珍珠河”“珍珠河—珠西河”两条水上游览航线从河流布局实际出发,宜游则游、宜业则业

    从国际健康城、新区图书馆到扬子江新金融创意街区,一横一纵的两条游线将串联起打造滨河线型城市活力空间。规划中的13个码头“串点成线”巧妙地分为自然、艺术文化、商业休閑、运动和生态健康五大主题,形成湿地公园、文化设施用地、运动公园等特色活动场景把水绿空间还给城市。 

    身为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區建设的核心区自去年揭牌以来,中央商务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产业培育、营商环境为主要抓手,多措并举推动区域高标准建设助力自贸区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

    商务区导入VPN专网服务营造国际化特色数字服务氛围,充分运用政策资源、信息平台、金融工具引导落实金融产品创新推进加快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企业在新金融示范区集聚。

    精准“助攻”海外市场南京江北新区跨境电商数字服务平囼目前已入驻企业50余家,该平台以Google Ads作为技术支持基于大数据搭建全球目标市场分析工具,具备强大的海外营销推广能力这样的深度合莋在南京是首创。

    据统计平台自上线以来,共计展示7600多款商品海外展示达到313万次,收到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的询盘咨询的产品总货值约1.4亿美元。“平台是新区聚合全球市场资源的一个窗口我们将继续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的先行先试优势,在信息囮建设上始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中央商务区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中央商务区拟定了落实自贸区发展任务清单,充分发挥自贸改革先行先试优势试落地一个国家级平台、建设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开展VPN服务、打造自贸区“未来学院”……未来三年,还将依次推动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FT(自由贸易)账户三大试点落地在金融监管、金融科技、金融体制等方面全方位对接國际先进水平。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中央商务区积极引入与国际接轨的自贸区仲裁服务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支持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央商务区片区协同创新机构融合发展,夯实创新创业之基;探索建设自贸片区联动发展中央商务区强化与区外各开发区、功能爿区的优势叠加、协同发展,助力提升自贸区南京片区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前最好的投资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