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法应该如何体现运用常用的经济学理论论和方法的原则

原标题:《管理学季刊》名家专欄系列文章之一|徐淑英:商学院的价值观和伦理:做负责任的科学

古往今来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从未间断。很早之前思想家们就在思考卋界、自然、宇宙、社会和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从公元前3150年古埃及的天文学和数学到最近的互联网,科学发现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改进囷寿命的增长有无可比拟的贡献。社会科学在治生治国、和平、防止战争和冲突等方面贡献卓著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科学研究如雨后春笋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蓬勃发展。那么科学是什么?人类无休止的科学探索到底是为了什么科学探索鈈止,人们对此问题的思考和争论也不休争论的焦点之一是“无价值取向的理想”(value-free (Churchman,1948;Douglas2009;Levi,1960;Reichenback1951)。坚持无价值取向的学者认为科学笁作应当只由内在的科学价值引导(如信度、效度、解释力),且应远离社会价值(如公正、伦理)的影响科学家的作用是发现不受任何情境因素影响的客观知识。科学家只对其他科学家而非科学领域外的人负责(Kaplan1964)。因此科学家有必要且必须脱离忧患和社会风气,以保持探究的洎主权和思想的独立性这种脱离“允许科学家个人将注意力集中于有明确理由相信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Kuhn,1962)Kuhn认为这种自主权很大程度仩会带来自然科学的成功。

另外无价值取向的反对者将科学视为一种价值取向的活动,因为科学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需求(Dewey1927)。因此夶量的科学知识不可能没有价值取向。Merton著名的“科学精神”(1942)指出科学内在规范的正确运作依赖于更广泛的社会价值。认识到科学推理和嶊断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后Rudner(1953)提出当接受或拒绝一个假设和考虑错误结论的风险时,社会和伦理价值在判断证据的充分性时十分必要对于科学家有很多单纯的伦理要求,如诚实、坦诚、正直“只有诚实地汇报结果,或采用所有合理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实验误差或完全控制住与作者观点相反的证据时,科学才能成功”

经过争论如今普遍结论(尽管有些人仍然不认同,如Lacey1999)是,无价值取向理想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可取的(Douglas,2009)无价值取向理想不可能的原因是,从研究问题的选取到为政府或企业的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在科学进程中的每一步,价值都显现其中无价值取向理想不可取的原因是,社会倚赖科学家的理论和研究证据来制定技术、政策和法规(Douglas2009;Hempel,1965)科学界期望科学家作为负责任的专家和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servant of knowledge),确保采用有益、可靠的科学知识来指导政策由于科学工作与社会世界互相依存,因此无价徝取向科学(如,缺少社会或伦理价值影响)是一种与科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不相吻合的错误观念

无价值取向理想和商学院的科学之间有什么關联呢?有两个原因导致这一问题非常重要第一,商学院研究的是社会科学领域当其根据Ford和Carnegie的报告 提出的挑战(Gordon & Howell,1959;Khurana2010)采用了自然科学模型后,就成为了一门具有合法性的科学学科此外,商学院研究非常看重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数学等学科的思想第二,与其他科学类似商学院研究旨在了解和解释管理、企业、组织世界中的经验性困扰。和实践的关联是商学院研究的中枢(Cummings2007;Fisher,2007;Rousseau2006;Rynes & Shapiro,2005)照此,无价值取向理想与商学院研究的关联(注释1)在反映上述问题方面是正当且重要的

因此,本文的主要着笔点是提出“价值和商学院科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为了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我对现今的商学院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到了悖论。商学院研究遵守(或至少似乎是遵守)的是认识价值观(epistemic values)但它同样蕴含社会(或非认识)价值观。这些非认识价值并未将研究与社会世界(如企业)融合起来而是隔离了这两個世界,由此产生了悖论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两种内部利益相关者(期刊编辑和学校领导)主导了对科学工作的评估。这一评估过程系统哋排斥了第三个群体即经理人或决策制定者,他们是外部利益相关者(Aguinis2012)和组织研究的“最终支持者”(Davis,2015)而且,在运用科学研究之内的價值观时也会负载研究之外的价值观我将会说明这种内部聚焦,以及科学进程和推断中非认识价值观(特别是政治价值)的浸渍会不利于商学院科学的诚信。它们导致了垃圾科学(junk ——无法满足能力或诚信的最低标准的科学——的扩散(Huber1991)。如今它们导致了商学院人才的滥用。本文结论是呼吁商学院采用负责任的科学的观点(Kourany2010,2013;Tsui2013b,2015)(见注释2)来重建科学的诚信提高科学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有益性,并为科学镓提供真正的自主权通过这种变革,商学院的研究功能会转变为专门致力于真正的科学和学术的研究并更好地服务于商学院和社会。

②、两种与科学潜在相关的价值观

——判断理论和证据的充分性的规范或标准“当它有利于好的科学它就是认识价值观。认识价值观是恏的科学推论的规范和标准的一部分”(Risjord2014)。第二类是与引导科学行为无关的价值观McMullin(1982)用非认识(non-epistemic)这一词语来指代所有不与发掘知识的“真实性”直接相关的价值观。这些大概包括社会和伦理的非认识价值观可能影响科学进程很多阶段的决定,特别是在选择研究的问题、评估創造的知识对实践或政策的启示以及判断理论或证据错误的后果时(Douglas2009)。Rijvold(2014)将这些看作道德和政治价值观社会或道德价值观是与社会、团体戓个人有关的期望条件,例如财富或健康是适用于社会、团体或个人的社会价值观。伦理价值观是我们应当做什么的信念和标准;公平戓诚实是很多社会的伦理价值观社会和伦理价值观尽管并不一样,但常常相关联比如,公正或诚信有许多伦理维度但是同情或成功並不包含伦理因素,至少并不明确包含政治价值观可能反映了特定团体或个人的偏好,如出资机构指定资助的研究类型评估委员会判萣可被采纳的期刊类型,审稿人总是偏好与问题或数据无关的理论或方法

认识价值观是评估达到科学目的的理论或证据的准确性的标准,如研究是否创造了能使我们更接近真相的可信的、有效的知识。与商学院研究相关的认识价值观例子有构念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喥和预测效度若未满足这些价值标准,就降低了从研究结果推断得出的知识的可信度或准确性一般来说,科学界一致认为评估理论或證据的可信度与认识价值观相关(McMullin1982)。声称无价值取向理想研究者的个人价值观或个人偏好不会进入到这种评估中但是,科学工作不论昰选择理论还是方法,都蕴含价值判断(McMullin1982),且在科学活动或评估中应用认识价值观时个人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在场(Brown,2013b;Douglas2009;Risjord,2014)以构念效喥为例简单阐述。通常我们采用0.80的水平(不论是内部一致性、不同评分者评分的一致性、或是重测信度)作为测量信度的可接受水平。但是对新的测量值来说,我们也可接受较低的水平对某些测量值来说,我们甚至不需要信度估计(如ROA作为收益率的测量值)。因为不确定测量值的真实信度当研究者决定选取0.80、0.70或0.60来表明信度的可接受水平时,社会价值观就在场了我们让科学家(如作者或审稿人)选择对研究来說合适的水平。因此当一些科学家愿意接受较低的临界值而另一些人坚持较高的临界值时科学家的个人价值观在这一决定中起到了作用。同样地通常大家更偏好具有强内部效度或更高预测效度的理论和证据。但是当研究者的个人差异影响了判断时,如考虑研究主题的偅要性、数据收集的困难性或对特定理论或数据收集方法的偏好等也会涉及非认识或社会价值观。

相对于认识价值观认知价值观(cognitive values)包含叻更多的不确定标准,尽管两者之间的界限很模糊有些认知价值观被用来评估理论的简易性(与复杂性相对)、范围(狭窄或宽广)和解释力。通常一个简单特别是精妙的(明确地反映了研究者的品味)的理论,比一个复杂的理论更受欢迎代理理论(Jensen & Meckling,1976)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理论而淛度理论(DiMaggio & Powell,1991;Scott1995)就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广阔或普适的理论相较于适用狭窄的理论更受欢迎尽管在管理学科中许多“中段”理論(midrange theories)在研究组织时最有用 (DiMaggio & Powell,1991;Scott1995)。含有强解释力的理论相较于有限解释力的理论更受欢迎虽然其他研究者可能回避只解释了结果变量的很尐方差的模型,但是当观点新颖且精妙时一些研究者愿意接受较低的解释力。简易性、精确性和普适性之间存在折中(Weick1999)。简单的理论可能并不精确如同代理理论(Ghoshal,2005)普适的理论可能既不简单也不精确。科学家对简单或复杂的理论偏好各有不同这种偏好也影响了其对另┅个科学家在研究中的理论选择的评估(如,审稿)

科学家一致同意,在发现理论空白或证据的不精确性以及确保防范错误推断时,认识囷认知价值观极其必要但是,他们也认为社会和伦理价值观常常更间接(有时候甚至直接)地影响研究过程实际上,它在为断言科学工作嘚可接受度和所创造知识的潜在用途而解释其理论或证据的精确性时更为有用

社会价值观是指,并不内化于科学工作但当考虑断言知識的可靠性时可能进入研究者思想(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的价值观。对社会有用的社会价值观如公正、自由、社会稳定或人类尊严常常与伦悝价值观重叠。当它们参与研究时是期望能保护人类免受伤害,如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创立(Ippoliti2015),限制了科学家在研究中对人类的使用这樣一来,社会价值观——保护人类福祉直接进入了科学进程中除了有助于社会,有时也有负面的效果因为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可能推遲研究项目或需要修正研究设计这种妥协可能使得研究项目或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认识价值观。选择研究方法可能受到社会价值观而不是認识价值观的影响例如,Kulik(2011)用管理研究界的多层次、多种数据源和纵向研究设计来描述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研究者来说,这一研究设计有巨大的挑战包括伦理审查委员会同意这一复杂的研究设计、增加了组织提供如此复杂数据的要求、影响了组织研究的进程等。提出或采鼡复杂的设计反映了认识价值观(如果对所研究问题来说是必要的)的要求但也可能是科学家的个人喜好驱使的(体现出老练或自豪,或期望取悦审稿人)在考虑结果推断错误的后果,即归纳风险(inductive riskHempel,1965)这一问题时社会或伦理价值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证据永远是不完整或有瑕疵的无法确实地支持假设,因此基于现有证据接受或拒绝假设都存在风险即产生了经典的一类错误(拒真,即事实上零假设是嫃的但被拒绝而接受了备择假设)或二类错误(纳伪,即事实上零假设是伪的但被接受为真而拒绝了备择假设)。需要价值观来权衡每种错誤的后果

讨论归纳风险时常用的例子如,在消费用品(如食物或药物)或工业用品(如,建筑材料或杀虫剂)中使用化学物一类错误(type I error, 假阳性即拒真错误,当实际无害时推测有害即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零假设H0)会导致政府为了保护公众而实施不必要的监管。二类错误(type II error, 假阴性即纳偽错误当实际有害时推测无害,即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零假设H0)会如研究证据所示导致政府实施宽松的监管(错误的)从而增加了公众健康的风险。科学家有责任为政策制定者提出每种错误类型的后果的建议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和公司的决策制定者需要分别权衡消费者成本囷产品成本。消费者可能偏好较严格的统计显著性标准(来减少一类错误或假阳性)而行业偏好较宽松的标准(来减少二类错误或假阴性)增加樣本量会增加检测力度并减少二类错误,但也会增加研究成本在此例中,评估归纳风险的后果时应当让谁的价值处于优先地位:公民、荇业或科学家显然,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而非认识价值观的问题

归纳风险观点(inductive risk)同样适用于评估企业研究。在处理代理问题时代理理論(Jensen & Meckling,1976)的建议是提高高管报酬以此例分析。根据代理理论经理人和所有者(私有企业或上市公司股东)之间存在目标冲突,且监督经理人的荇为非常困难因此,提高经理人的企业所有权的奖励制度应当会增加目标的一致性当经理人做出有利于企业和股东的决策时,就是目標一致一系列研究表明,经理人股权与股东利益一致的战略和金融决策相关(Eisenhardt1989)。实际上这意味着高管的股权薪酬会增加股东回报。基於这一知识从1976年开始,公司开始采用高管股权薪酬但这个理论的成立基于两个假设,一是所有人都是自私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二昰若给予钱财对方一定会服从指令,这也是错误的因为很多人做事不是出于金钱。所以这两个基本假设出现了问题在Jensen和Meckling提出该理论時,他们自己并没有提供实证证据尽管后来有研究验证了他们的结果,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并未报告没有成立的结果因为我们倡导不做偅复性研究,也不鼓励报告不支持假设的研究所以导致了错误的延续。结果这一理论被广泛引用并对企业的实践产生极大的影响。Martin(2011)提供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报告当CEO的报酬激增时,公司绩效会降低特别是,在1980年之前的20年365家最大的公开上市的美国公司的CEO报酬的每股净收益下降了33个百分点。同一时期S&P500(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实复年收益是7.5%换句话说,在1976年之前因为股东相对报酬的持续减少,CEO挣得比他们多在1976之後,CEO报酬的每股净收益从年翻了一番(是1980年的两倍)年翻了两番(是1990年的四倍)。同一时期S&P500的实复年收益是6.5%。显然在代理理论的指引丅经理人所做的决策都是使自己的薪酬越高越好但并未实际提高企业绩效。这表明代理理论并未有助于经理人激励和企业目标的一致洏只是提高了经理人的激励。Martin(2011)总结说股东财富最大化和高管薪酬有关的观点是世界上最蠢的观点(Denning,2011)换句话说,采用高管股权报酬而非治愈经理人贪婪这一疾病使得病人病的更重,或变得更贪婪

显然,采用截面设计或有限时段理论(Jensen & Meckling1976)和早期的研究证据(Eisenhardt,1989)都表明了高管基于所有权的报酬和公司绩效间正向相关因为这一假设中存在内部不确定性(理论和证据都有),所以有必要在将这一知识运用于实践之前檢验归纳风险这一假设的一类错误是两者不存在关系。实际上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两者关系为负。代理理论的研究并没有践行认识价徝观(检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社会价值观(评估归纳风险的后果)代理理论研究的假阳性错误对股东来说成本巨大。尽管只是金钱成本但科学研究的假阳性可能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原子弹的发展科学家需要在Trinity试验(原子弹的第一次爆发)前评估归纳风险,因为担心原子系列反应可能导致核灾难(Rhodes1986)。只有经过谨慎的评估得出了不可能的科学结论,科学家才会继续检测原子弹同样地,分析与应用金融工具有关的归纳风险可能阻止或至少降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Wolf2014)。这些例子表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科学家都在道义上有责任考虑怹们所做的科学工作的正反两面的后果(Douglas2009)。为了实现这种责任社会价值观在评估任何理论(如组织设计、领导力、战略、奖励制度)和相关具有实践意义的实证证据时都是必然和可取的。

总之认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在追求负责任的科学和谨慎运用科学知识中是非常必要和偅要的。表1总结了两种价值观类型和它们分别在科学进程中的作用它表明认识价值观主要具有直接作用。但是研究使得认识或认知价徝观随着时间不断修正,如估计测量值信度的统计方法的发展而社会价值观不论是在指导科学工作、评估可靠知识的准确性,还是在思索错误推断的后果时可能既具有直接作用也具有间接作用。

表1 认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在科学中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三、价值观和商学院研究

目前为止的探讨都是基于假定科学是可信(真实的)知识的发展和累积且它们能在自然和社会世界中得以运用并解决问题。科学家因为其在知识方面的权威地位在科学工作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通过严格践行认识价值观),并对评估与科学推论和实证证据相关的不确定性的归纳风险程度(通过深思熟虑并负责地践行社会价值观)肩负道德责任

商学院的科研目的到底是什么?正如大多商学院的网站所描述的也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运用科学方法做严谨的研究来创造与企业组织有关的知识如企业如何运作、如何提高績效、增加创新?二是运用本院教员和其他学者的高质量研究所创造的知识培养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从而改善企业实践如此,企业擁有了好的产品、管理方法和服务等可以提升人类生活的质量。因此商学院研究必然受到认识价值观(研究是否符合严谨的科学)和社会價值观(研究是否产生了有用的知识)的评估。接下来分析价值观如何体现在商学院研究的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选择研究的问题;第二,评估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三对实证结果的阐述;第四,选择发表研究结果的途径

从一开始,企业和管理领域的宗旨就是致力于提高组织苼产效率、促成员工合作、利于工业和社会发展的研究(Barnard1938;Khurana,2010;Dauten1958)。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成立于1936年就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商学院的研究和教育使命。《美国管理学会学报》(Academy of Management

“学会的总体目的是培养这样一种管理哲学——提高工业社会的效率和效力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在任何哲学中嘟是公众利益至上但是应适当考虑资本和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Editor, 1958:第5–6页)

Journal(AMJ)年的实证文章。他们发现超过70%的文章聚焦于绩效导向的结果(效率、生产力、收益率、市值、创新等)不超过30%聚焦于社会结果(满意度、健康、压力和社会责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我们领域的学术更哆追求的是社会的经济目标而非其社会目标”(第859页)。运用年关注中国样本的管理研究Tsui和Jia(2013)更新并扩展了这一研究。他们预期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学者倾向于两种结果均重视他们分析了发表在六大顶尖英文期刊(AMJ,ASQJAP,JIBSOrgScience和SMJ)的超过300篇文章,以及在三大中文期刊(注释3)的菦3000篇文章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比Walsh等(2003)的研究更令人吃惊。超过80%的六大英文期刊的文章和超过90%的中文期刊的文章关注的是绩效或经济成果且個体、组织和社会层面研究的趋势线都大同小异。这些结果表明东西方科学家在组织研究中都更重视经济结果而非社会结果经济价值的主导地位持续了多年且并没有减少的迹象。管理研究并没能实现AMJ的创始主编阐述的高尚目标即工业社会的研究应当既强调经济目标又强調社会目标,且最重视公众利益并适当考虑资本和劳动力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期刊编辑们试图将注意力转移至社会结果

(2013a)倡导负有社会責任和同情心的组织和管理研究。关心研究对社会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显现在其他许多科学和行业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号召高校、基金会、慈善家和公司一起加入他所强调的在能源、健康、教育、环境、国家安全和全球发展领域的“巨大挑战”体系。

美国国家能源协会(NAE)认定了14種巨大挑战(NAE2013),如清洁水源、预防核恐怖活动、保卫网络空间等它鼓励通过这些挑战领域的工程研究将世界打造成一个更适宜居住的地方。换句话说已发表的文章和对新研究的号召都体现了科学界和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政策制定者的社会价值观。只要主题满足社会需求利用这些价值观来引导研究主题的筛选就是可行的(Kourany,2010、2013)不幸的是,如今大多数组织与管理科学的研究者是通过解析文献的文本来尋找需要填补的“理论空白”(Alvesson & Sandberg2011;Davis,2015;Suddaby2014)而非探索真实世界的新的研究领域。利用现有文献作为新研究的思想来源使得研究总是聚焦于现囿文献探讨的问题依然是主流持续关注的经济后果,贡献的是增值性而非开拓性的研究

然而,研究新主题对年轻(甚至资深)学者来说可能具有风险(Tsui2013b)。不安全感和维持地位(一直贯穿现今范式)是指导商学院的科学家决定研究何种主题的主要非认识价值观一方面选择利于提高企业绩效的问题,却不关注企业对其它人群的影响另一方面选择主编、评审、同行喜欢的题目,而不关注对社会是否有帮助社会价徝观影响了选题,科学家往往选择对于科学界至关重要却对社会或企业无关紧要的问题

(二)评估理论和研究方法

管理研究一个有趣的发展昰,有很多人声称为了提高研究对知识的贡献而越来越重视理论(Hambrick2007;Suddaby,2014)在评估是否接受一篇研究论文时,对理论的贡献成为重要的认识價值观出于对AMJ的文章是否以及如何贡献于理论的好奇,Colquitt和Zapata-Phelan(2007)分析了年的667篇文章他们将文章对理论检验和理论构建的贡献采用五点量表进荇编码,发现在最初27年(年)大多数文章主要都是报告者(描述现象而没有理论)或理论构建者(用归纳或演绎的方式发展新理论)。原因是处于研究早期有很多崭新的现象。最近18年(年)的文章则大多数是检验者(检验理论的假设)、扩展者(为更清楚地阐明理论的内涵和解释而加入中介变量)、验证者(为探究理论的局限和边界而加入调节变量)和一小部分定性研究的构建者并无报告者。实际上2000年后的大多数文章都是理论阐述的研究。这一规律并不令人惊异因为AMJ是一个聚焦理论的期刊。其他期刊特别是基于现象(强调实证难题)研究的期刊可能并没有这么强嘚理论导向。然而AMJ主导着这一领域。大多数管理研究者读AMJ的文章并期望自己的研究能达到AMJ论文的标准。大多数AMJ审稿人也会审阅其他期刊不管怎样,这些研究者(作者或是审稿人)也会将理论焦点带入其他期刊

当理论变得越来越盲目崇拜,它们也会更加“科学”也就是說,他们采用的是表面形式——形式、语言和科学的表达——而没有对新知识的实用性贡献因此科学主义用理论和方法的正式语言来解釋显而易见的事物或是重新塑造现有的知识……采用一种更加复杂的方法或润色过的理论框架来解决陈旧的问题,相较于新知识或新视角嘚产生更加重要(2014:第 449页)

除了理论的盲目崇拜和科学主义,也有对数据进行歪曲、伪造或选择性地报告结果(偏颇选择)或事后设立假设(Bedeian、Taylor & Miller,2010;Tsui2013a;2015)等有问题的研究实践的担忧。比如研究有三个公司的样本其中有一个公司的结果不同于其他两个,科学家若不去思考为何不一样而直接删除不支持假设的样本,这就是歪曲数据伪造数据就如几个科学家在一个小团队中一起写文章,每个人名字都在上面但其实烸个人只写了一篇。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但都不是科学的。因为科学家需要认识这个领域、问题所参与的研究是自己的思考,而不只昰一个生产活动尽管对科学不端行为的问题严峻性存在争论(Fanelli,2009)研究报告中从琐碎的到发人深省的事件已发生。对自然科学中18篇关于不端行为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2% 0.86-4.45)的科学家承认至少有过一次歪曲、伪造或修正数据或结果。高达33.7%的人承认存在其他有问题的研究实践因為这是自我报告的,结果可能低估了真实情况Bedeian、Taylor和Miller(2010)调查了商学院384名终身制和非终身制员工,询问他们是否观察到同事有FFP的行为即歪曲(falsification)、伪造(fabrication)、剽窃(plagiarism),大多数(27%~79%根据FFP分类的特定实践)报告称他们曾见过这些不端行为。其他一些如偏颇选择、样本存在问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丅使用他人的观点等有问题的实践活动其比重则达到了92%。研究者可能过度报告了同事从事的这些行为但是,基于社会期望科学家应當积极地保护自身职业名誉并尽量减少不端行为的研究(Fanelli,2009)真相可能在自我报告和他人报告之间。这些行为表明迫于发表文章的压力有些人对科学意义其实并不了解。当其他人做重复性研究发现结果不为真或很随机时则被前述研究的成果误导。所以在未清楚掌握的情况丅就发表自己也认为有问题的文章不符合科学的标准。

无视发表的结果和真实的结果之间的严重不同作者有许多种方式撰写有趣但其實并不真实或容易令人误解的文章(Nosek、Spies & Motyl,2012)Davis(2015)同意这一发现,“很多地区已开始共同认识到期刊和学术生涯奖励制度在发表时都更青睐新颖性洏非真实性所以个体学术研究者常常因为有趣而非做得正确从而受到褒奖,这导致了发表体系的系统性偏差” (第181页)崇拜理论具有理论嘚形式,但它并没有直接与任何实证现象相关联科学主义鼓励学术性,偏爱流行的建模方法喜好统计过程或新颖聪慧的观点而不顾它們的实质重要性或对认识的推进(Birkinshaw et al.,2014;Pfeffer2014)。如一味采用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却不考虑是否适用于所研究的问题和数据;有时候数据简单、样夲量小,却仍采用结构方程或HLM这些流行方法并想尽办法说服评审接受等。这些都是追求发表的目的而不是希望结果具有可靠可信的价值來引导我们做研究这些研究实践反映了权宜之计、工具主义、追随流行、个人偏好、(工作或职业)不安全感、追求名利的价值观。这些价徝观既不是认识的也不是社会或伦理的而是把潜在好的科学变成垃圾科学的有害价值观。

对理论盲目崇拜和有问题的研究实践应当在科学工作的审阅过程中进行检测。不幸的是审阅过程也充满问题(Bedeian,20032004;Starbuck,2003;Tsui & Hollenbeck2009)。最严重和最普遍的问题是在评估稿件时受个人偏好(一种社会价值观)而非科学标准(认识价值观)的主宰Bedeian(2003)调查了两本顶级管理学期刊AMJ和AMR 的178位作者有关审稿过程中的经验。他指出“调查中最令人不安嘚发现是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回应称稿件中的意见修正是基于审稿人的个人偏好,几乎25%的人声称在修改稿件时所做的改正实际上感觉是错誤的”(第331页)Starbuck (2003)给“编辑决策包含偏差和不可测性”(第344页)提供了证据。实际上非认识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在科学工作的评估(稿件审稿过程)中┿分泛滥,这也导致了哪些文章能被发表的不可测性(Starbuck, 2005)威胁到了科学的诚信和有效知识的创造。

(三)实证结果的解释和展示

认识价值观支持對有缺陷的实证研究的探测并确保证据的不确定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重复性研究和同时报告正负向的结果都是重要的认识(社会)价值观。泹是在很多领域对验证假设的结果有很强的偏好。不显著、与假设或已有发现不一致的结果或异常值总是不被报告这种确认偏误在心悝研究中无所不在(Nickerson,1998;Nosek et al.2014),且蔓延到了管理学中(Davis2015;Leung,2009)这种对假设选择性报告、偏颇选择结果和基于结果形成假设的做法,与证伪性和偅复性的科学原则以及诚实正直的社会期望不一致不幸的是,审稿人并未察觉这样的实践更有甚者在审稿过程中教导或坚持让作者移除不被支持的假设,而对理论和结果推断的错误结论的后果并不在意结果,发表出来的文章可能充满了假阳性结论这种确认性偏误部汾反映了常规科学范式(Kuhn,1996)的支配地位

Revolution)一书,此书主要介绍了科学的发展并研究科学的进展是怎么发生的他用范式一词形容,每一阶段提出有关一个问题主要的解释理论和方法之后有一系列的研究去验证此想法、理论的对错,这个时期叫常规科学研究强范式常规科学研究的特征有:第一,分析熟悉的、可解决的和相关的问题如创新、绩效、合作等;第二,运用改进过的广泛接受的理论;第三采用范式提供的方法和工具,如二手资料、实验室研究、问卷调查、面谈等;第四期待与理论一致的结果。若是理论不能支持结果或是对发現有不明了的情况尽管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但只要理论没办法解释,就不报告和追问了;第五系统地压制或忽视了异常值、令人惊訝的或不预期的结果。以上都是指在范式里做研究所以,常规科学有两大表现:一是完善理论来解决某一问题或解决一个大的难题所遗留的问题(Tsui2009)。这个大的难题是当时的理论提出来想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本来就和这个理论有关。其二是鼓励科学家主要贡献于“相近的巳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Barkema al.2015),若与此不相关则不研究常规科学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目的并非为了有足够的新颖性,而主要是在范式裏开阔范围、提高精度(Kuhn1996)。范式就是想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主要的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用的主要的方法是什么不一样的问题有不一樣的理论,即有不一样的范式二是它可能与就范式所提供的概念和工具而言难以还原成难题形式的社会重要的问题隔离开来(第37页)。即以現在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假如出现了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新的社会上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理论无法嵌套就不关注了这就是瑺规科学最大的问题。今天的管理研究很明显还停留在常规科学领域依然在研究和整理20年前的理论,而没办法解释和研究近20年社会上很哆新的现象和问题

当认识价值观的作用是确保方法的严格和证据的可靠时,社会价值观纵容了一类错误(与确认偏误、选择性报道或事后設立假设有关)的盛行这些情形表明作者可能受到不安全感和追求名利的非认识价值的影响,而审稿人受到个人偏好(特定的理论或方法)和權力(惩罚作者因未服从他们要求改正的指令而提出拒稿建议)的影响管理学或商业期刊的文章很少讨论与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有关的归纳風险的问题。博士研究生在统计或研究方法课程上学习了这些观点然后,他们实质上已经忘了这些很少出现在期刊文章上的术语如上述讨论指出,商学院的研究并不期望会被应用于实践其研究的目标是发表文章。这种对研究结果(就知识的质量和有用性来说)关注的缺乏既是内在关注的原因也是其结果。根据无价值取向理想脱离社会问题应当使得科学家自由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他们想解决的问题上(Kuhn,1962)這种独立性促成了自然科学的成功。为什么商学院研究不能享有同样的成功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商学院研究负载了太多价值科学家們在科学探索中无法拥有独立性。

但自相矛盾的是许多商学院研究的观点出现在了教材中,并被用来教导从本科生到MBA再到高管等不同程喥的学生教材作者(大多数是富有成就的学者)基于自身感知到和实践有关且有利于知识贡献的方法,来选择科学观点或结果但因为高质量的期刊并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教科书可能包含了良莠不齐的、有未知归纳风险的理论或结果有两个例子可以阐明这一问题。第一現如今大多数商学院仍然教导学生,经理人的职责是最大化股东价值必须激励经理人聚焦于这一目标。如上所述代理理论对高管报酬嘚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就股东的报酬递增来说存在不好的结果(Martin2011)。

Ghoshal(2005)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代理理论实际上对管理实践是有害的第二个管理学观点的例子是出现在大多数战略教材中并受到高管热烈支持的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Porter,1985;2008)这种情形素有波特之于战略如同“亚里士哆德之于形而上学”之称(Denning,2012)他的咨询公司The Monitor Group创立于1983年并取得巨大成功,却在2012年12月破产倒闭甚至在倒闭之前,批判者(Stewart2010)就提出波特的观点缺乏事实和逻辑。波特在提出这个理论时也并未做实证研究仅是提出这个观点,即寻找一个好的有赚钱机会的行业并研究其结构进入這个行业就会赚钱,但不关注企业的创新、管理这并不能使企业盈利。Denning(2012)说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可以事先通过研究┅个行业的结构而产生”。

这两个例子间的共性是理论和证据都缺乏对“归纳风险”的评估(见注释4)当需要解决问题时,我们提出了假说但假说提出来后需要验证,且不能只有一次验证要多次重复检验。若并未做重复性检验就直接运用于实践会大大影响企业运营。这說明我们现在领域的研究方法是关注理论而不关注重复性研究,只接受那些支持理论的文章这不是在检验理论成立的准确性,而是所謂的文章发表实际上,任何顶级期刊中的大多数管理学理论(如领导力、职业设计、组织发展、奖惩系统)都没有经过对归纳风险有关后果的评估。企业研究错误推断的后果之一是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并对员工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代理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都是未通过社会或倫理价值观评估风险的管理学理论。社会价值观和认识价值观在研究过程中非常混乱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区别,且混乱地引导学者做研究对一个管理学理论进行认识和社会价值观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Denning(2012)这样评论波特的战略框架:不仅是认识论的黑洞,实际上更是反社会的。因为它留存了过多的收益却不起作用反而对商业无益。它刺激了企业领导不再惧怕做对股东或下属有害的事(Denning,

显然,社会作為科学知识的消费者有权控诉未被证明的观点科学家也有道德责任将其纠正(Davis,2015;Douglas2009;Kourany,2013)值得注意的是,伦理价值问题会产生很多后果第一,延续常规科学阻碍了打破范式的“卓越”研究。第二危害了科学的诚信,减弱了商学院科学和科学家的名望第三,依然专紸于“研究实践缺陷”而没有解决社会(企业)的问题第四,促进了“垃圾科学”鼓励学者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达标。

非认识价值观在科学進程的最后阶段——研究结果的报告和传播最明显且起决定性作用。研究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在公共论坛展示这对知识的共享和积累來说十分必要。有许多途径可以进行传播包括会议、研讨会、书籍、期刊和研究专著。书籍和研究报告对大的项目来说是合适的途径期刊适用于较小且独立的观点和可以在有限页数内以详尽细节描述完整的研究。所有公共论坛的作品都需经过详细审查并且可以公开的爭论和讨论。已发表的作品会经受更多的审阅和评论这是今后可以提升这一主题研究的良性交互。通常科学家个人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將自己的观点传达给正确的听众的途径,并最大化展现新的观点或发现商学院的早期,可能因为缺乏期刊或大规模的自然科学研究项目(Barkema et al.2015;Smith & Hitt,2005)大多数研究发现都通过书本发表。然而最近二十年期刊文章越来越被重视(Adler & Harzing,2009)商学院甚至明确列出教员应当发表的期刊“名单”。名单通常包含由影响因子(发表于一份期刊的所有文章在接下来两年内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数目)排名的顶级(A)期刊书籍、书的章节和发表於较低级别期刊的文章常常被回避、嘲笑甚至惩罚(Tsui,2013b;Walsh2011)。有时作者把一个宏大问题拆分成几块,分别用期刊论文阐释和发表

是什么價值观驱动了商学院(或大学中的其他学科)采用这样的发表政策呢(抑制科学家选择合适途径发表作品的自主性,尤其是回避写书和其他的應用型出路)

答案是商学院使命的商业化。对于学校来说既有财务压力,又有远大抱负和合法性期望还有各种各样的评级压力。近姩来出现了对商学院评级和排名的行业 (Walsh2011)。美国商业周刊MBA排名始于1988金融时报全球MBA项目排名始于1999,还有AACSB、EQUIS商学院非常希望出现在这个排洺上,以此彰显学校的顶尖地位商学院科学研究成了泰罗制(Taylorism),数每小时可以拍多少块砖头每年能发表多少篇文章。

Bachrach2008)。商学院科学已經成为一年一度的游行秀包含了各种各样采用可直观看到和计算来达成(或近似)目标程度的标准,对教学和研究进行判断评级科学家个囚的声望和学校的名誉是由发表的A类期刊的数量定义的,却罔顾了研究的实质内容或是发表于这些A类期刊的文章的实际质量(Macdonald & Kam2007)。Nosek等(2012)发现“茬某种程度上对发表本身进行奖励促使了科学家为了个人利益去发表,而不管发表的结果是否真实”(第616页)出于“影响力”(引用数)和“苼产力”(文章数)奖励科学家是一种堕落的奖励制度,导致了许多有问题的研究实践包括同行评审的不正当操作(Moylan,2015)

大家总是认为所有A类期刊的文章都是高质量的。但是许多学者(Moylan,2015)指出这是一种谬论基于审稿人对稿件的不一致性评估(between r=0.08 and 0.45)、(Starbuck,2005)及审稿和引用间的低关联度(r=0.24Gottfredson,1978)可以得出稿件的真实价值其实并不确定。这种不可测性意味着顶级期刊发表了许多低质量的文章而有些出色的文章却在较低级别嘚期刊上发表了。Peters和Ceci(1982)做了个著名的研究他们选择九篇1年半至2年前已经发表的论文,重新虚构了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并对题目、摘要、開篇段落进行了装饰性修改,再投到该期刊其中八篇被拒绝(注释5)。证据表明期刊质量和其刊登的任何文章的质量几乎没有关系所囿科学家都执着于对顶级期刊的关注,导致来自82个世界范围大量学科组织的155名学术编辑和出版商于2012年12月在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会议(注釋6)上签署了旧金山宣言(Cagan,2012)这一宣言谴责并号召停止采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发表作为对科学家贡献的衡量。

尽管存在这些警示世界范围嘚商学院仍然采用这一单一标准用于招聘、提升和终身制决策。这种评估计算法实际上消除了科学家的学术独立研究者专注于为这些期刊撰写文章,追寻它们的观点来进行研究采用主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避免可能具有危险性的新主题并集中在填补文献的理论空白上這是一个恶性循环,开始和终止都围绕着期刊名单主导研究进程的第一阶段的价值主要与学院期望提升名誉和科学家期望事业成功联系茬一起。这样做的后果是损害了科学的正直性和有用性因为这样的研究并未满足学术的认识(可靠的知识)价值观和社会(有益的知识)价值观。

Kourany(2010)引入了对社会负责的科学观点它包含同时考虑并满足认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对社会负责的科学确认了科学和社会的互相依存Tsui (2013b,2015) 鼡对社会负责的学术这一术语来鼓励商学院研究向符合严谨性(有效可靠的知识)和切题性(对实践有用的知识)的标准转型商学院应怎样迈着對社会负责的科学脚步,阔步向前呢

一个令人鼓舞的发展是,许多学科加强了“道德行为守则” (Brown2013a)。这些守则被用于确保科学进程每一階段认识价值观的应用和社会价值观的合理使用许多诸如此类的国际性道德守则已经存在于生物医学研究、医学科学、社会学、考古学囷心理学等领域。在管理学学科诸如美国管理学会(AOM)、国际商务学会(AIB)和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等学术协会都有类似的聚焦在会员的职业道德行为上的守则。但是这些守则往往是通用的。我们需要科学进程的特定守则来指导科学行为并支持“科学的自主权、责任性和公众对科学的信任”(Kourary2013,第96页)为了鼓励科学诚信立身,有很多力量开始行动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会刊《组织管理研究》(Management Galaskiewicz,2011)为题的特刊包括二十篇文章或随笔。2013年为提升发表作品的研究伦理,来自管理学和心理学期刊的178位编辑签署了期刊编辑誓言2014年与管理有关学科的五夲期刊上有近20篇已经发表但发现有问题的文章被撤回,目的是警告大家关注质量而不要随便伪造数据并隐瞒分析问题。所以期刊已经开始关注理论之外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自己也应当反思,现在的研究为什么是这样应该怎么样去改变?这是科学界在工作中的社會价值体现

为了让商学院伴着负责任的科学前进,我有一个小小的提议我建议商学院的学术界共同形成一份与追求科学相关的认知、認识、社会和伦理价值观的清单。我提议在选择、实施、评估和传播等科学进程的每一阶段定义和应用相关的认识和社会价值观并阐明烸一种价值观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以此确保高质量的研究和科学的诚信保证第一步的正确和真实,才是高质量的研究我们重点关注的昰结果是否可信,对现在的理论是否有挑战不显著的研究和相反的结果也值得发表,表明了理论有无帮助解决问题若每一步都是严谨嘚,结果仍然不显著就表示在这个样本和此情境下,理论无法支持这些研究非常重要,也应该发表再者,学校领导应当修正研究绩效的考核标准建立解决紧迫的企业和社会问题(大挑战)的卓越中心。不只是院长、副院长还包括所有有评价权的教师,甚至所有教师評估一个研究不能只是看数量,最重要还是看研究的内容是否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难题创造的知识是否可信可靠。每个学院都应该思考自身拥有的资源(教师、竞争力、专业知识)可以在哪些社会、企业问题上做研究并创造出知识有所聚焦。这样每个学院就变成领域内知识创慥和累积的地方并有资深专家可以解决相应问题。如此当某方面问题发生时,社会和企业也知道哪个学校是此方面的专家并拥有可靠、专业的知识接下来我会针对研究项目主要的四个阶段的价值观阐明初步想法。

社会价值观应当起到直接作用这确保了科学资源和人財被应用于解决学校或学科的外部人员所定义的对社会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上文已提到美国国家工程院(The United States Academy of Engineering)认定了14种巨大挑战(grand challenges),AMJ号召研究老齡化、气候变化和德行组织等主题近期,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通过营销、经营和管理等服务性研究领域的专家投票的多阶段进程开发了五类重点研究项目(Ostrom et al.,2015)汲取这一经验,每个学科的专业协会(金融、会计、营销、经营和管理)都可以定义实践的“巨大挑战”每个学院都可以进一步选择能夠支持学院或学校使命的巨大挑战的子集。例如圣母大学工程学院是美国122个保证每年至少培养20个专为带头解决大规模工程问题的“巨大挑战学者工程师”的工程学院之一。同时学院的研究计划也直接有利于解决部分巨大挑战。这些战略的设计是为支持工程学院期望有利於“为社会的最大利好”的使命(https://engineering.nd.edu/about/visionmission)同样地,商学院也期望通过解决全球范围的巨大商业挑战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我提出一些我观察到嘚重大挑战并通过研究问题的形式加以叙述组织如何解决诸如全球变暖、资源枯竭、健康、人口变迁、贫穷、社会公平、企业贪婪和腐敗、社会创业、管理伦理和社会后果、创新、领导力、激励系统、工作压力等问题?一些公司如何以及为何为公共利益做出贡献而其他公司却是从中攫取社会(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如何应对公司或企业的负面而非正面的社会结果?当今的全球化环境中有许多极具挑戰且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并应当研究的包括非洲、中国、印度的许多新兴经济体,都正在经历着刺激性的增长和发展Tsui和Jia (2013)鼓励更多地研究管理的社会结果。George(2015)聚焦非洲鼓励研究国外资助和当地创业的相互影响,殖民印记对外国投资模式和国际业务发展的影响是什么商業进入者在当地社区的冲突解决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其他编辑也呼吁过对组织公平、企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更多研究(Rupp、Wright、Aryee & Luo2015)。这些仅是当地和国际化竞争舞台中亟待系统性分析的极其少数的紧要问题在引导商业科学家选择研究主题时,经济成功、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社会价值观毫无疑问是适宜且可取的

在此阶段,认识价值观起到直接作用而社会价值观(如保护研究被试)仅起到间接作用。学术堺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审阅和重新考虑认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并做出必要的修正。应当加强现有研究的道德守则博士生的培养体系应当有科学哲学和科学价值的一门或多门课程,纳入科学目的、科学和社会的关系、科学家作为知识分子和政策指导者的角色等的培训博士生应当明白,撰写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认识、解释、解决问题,要明白自身有这个责任和机会去影响社会社会科學无论做什么都是在改变社会,每一个研究都有改变社会的机会如什么样的领导对帮助员工有更大的意义?假如文章是严谨的、可以重複的、可靠的、可信的企业就会认同这种领导方式并付诸实践,这样就在改变社会

科学家应当意识到研究进程中每一阶段的个人偏好,并理解这些价值取向如何妨碍已有的认识价值观研究者应当更加重视归纳风险的问题,认清特定研究中有关一类和二类错误的后果提供对推断风险的程度和本质的建议。我建议稿件的“局限性”部分根据所研究问题,恰当地纳入风险分析并详细阐述每一阶段中社會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影响。此风险分析必须在讨论管理性或政策性启示之前说明能力(认识价值观)和诚信(社会价值观)都有助于严谨的科学囷负责任的行为。在对科学结果的选择、实施、评估、传播时定义和应用相关的认识和社会价值观以此确保高质量的研究和科学的诚信。

如何以及怎样传播重要研究结果的最佳判断者应该是科学家自身较大的项目可以以书本或专著的形式全面汇报。较小的项目可以总结為期刊长度的文章(见注释7)科学家总是期望发布在最富声望的期刊上以获得广泛的传播,但这一选择应当基于期刊的领域和受众进一步哋,科学家应当认识到科学成就(如诺贝尔奖)是基于想法的重要性而不是作品发表于哪里。Aguinis等 (2014)已经说明用文章的数量和其作品被其他学術期刊引用次数来评价科学家的贡献有很大的缺陷。如Walsh(2011)所述学术贡献应当基于“大量在书本、文章、书本章节、模拟、案例,甚至电影Φ被发表的作品关键是鉴别所寻问问题的提出和给出的答案的质量”(第227页)。

如同我在本文中试图做的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强迫科学镓将他们的研究发表于特定名单中的期刊,会出现意料之外和不符合预期的后果即不可靠的知识和有限的社会用途。我鼓励学术界如同醫药、法律、工程等其他领域所做到的阐明科学家在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方面的责任。学者应当寻求将作品以最合适的形式或途径发表在传播科学发现这一阶段,与第一阶段的主题选择类似社会价值观应适当主导并解决“哪条途径才能提供最合适的空间和受众以及时哋分享发现”这样的问题。

同行审阅是科学进程中的一个部分(Merton & Zuckerman1971)。在正式发表作品之前评估科学作品的质量和研究发现的可信度是一个非瑺必要的阶段同行审稿人若非更资深,则应当与被审稿作者具有类似的研究资历(Bedeian、Van Fleet & Hyman2009)。若审稿人因专业性而去评估某一特定方面的稿件则应当公开其专业性。若审稿人在作出判断的过程中运用了社会价值观应当像稿件作者所做的一样,将其予以公开鉴于不同审稿人鼡不同的专业性去评估,并且判定的是研究的不同方面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很少有一篇研究能够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同时做到絀类拔萃且在研究问题和政策启示方面一针见血。因为所有的研究都有瑕疵认识价值观(如,有效性)和非认知价值观(如新颖性)就能起箌帮助,为研究是否能被接受并运用于公共领域提供全方位的估计但是,对决定总体可接受性的认识标准尚不清晰因为审稿人在评估研究的过程中主观地运用不同的认识或社会价值观,审稿人应当明确表达总体评估基础来帮助、指导编辑的发表决策这一决策最终由互楿融合的认识价值观和非认知价值观所驱动。

审稿人也会犯一类或二类错误(Type I or Type II error)初级审稿人倾向于保守,易犯二类错误(即论文尚可能够进叺审稿阶段但被拒绝)。一些审稿人不能开放地接受与其自身观点不同的论调(Starbuck, 2003)结果犯了二类错误。不同的审稿人在评估中拥有不同的非认识价值观易导致随机性审稿。编辑也拥有个人偏好有些喜欢跟从审稿人的建议而有些并非如此,这导致了编辑决策的随机性(Starbuck2003)。洇此我赞成编辑也公开影响最终决策的认识、社会或两者兼备的价值观或标准。这种透明有利于减少编辑结果的随机性(Aguinis & Vaschetto2011;Clark

以上讨论说奣了培训审稿人的认识和社会价值观在评估科学作品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现如今审稿准则首要关注的是社会价值观,如Academy of Management Discoveries期刊(其他大哆数期刊也普遍存在如,Lewin2014;Hempel,2014)的审稿准则所写的:富有建设性聚焦核心问题,简洁明确文雅健谈,勿两面性具有敏感性,要准時(Miller & Van de Ven2015)。我鼓励未来的审稿培训应当包含价值观培训在判定其他科学家的作品时合理运用认识和社会价值观。同时也建议在正式审稿中重噺考虑博士生的作用他们现有的训练缺少研究经验并渴望证明自身价值,这些都很可能同时导致一类和二类错误因此对科学作品的评估缺乏公正。这一培训和审稿实践都应当在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审稿人的指导下予以提供(Bedeian2004;Tsui

毫无疑问,科学为人类文明和整体生活质量做絀了巨大贡献我们种植多种多样的食物,治疗各种致命疾病建造更多舒适的房屋,设计更快速的飞机和火车通过网络即时获得各种豐富的信息,设计可以在地球的任何角落联结你我的移动设备通过不断扩张的社交媒体即时联系人们。但是随之而来科学也带来了诸洳恶化的空气和水质、全球变暖、有毒水源、不健康的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引起的疾病、经济危机等毁灭性灾难。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濟增长大大加剧了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不平等(Kourany2013;Piketty,2014)这些发展意味着社会价值观引导科学变得尤为重要,这样我们才能从科学的积極贡献中获利而避免或减少它的消极影响社会价值观在确保科学和科学界有助于人类的繁荣甚至生存方面是必要且可取的。

科学和对真悝的追求是一项普遍活动好科学的标准,如认识价值观,应当超越文化和国家的边界与科学相关的社会价值观,如在研究过程中保護人类、正直地执行研究和诚实地报告研究结果也应当被广泛认可。什么样的问题应予以考虑和什么社会价值观主导选择不同环境可能展现出差异性。但是科学家的科学和社会责任不论出于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都应当保持不变。负责任的科学是通过在选择、执行、评估和传播科学研究的结果中严谨客观地应用认识和社会价值观而服务于社会的

科学家富有权威和声望的地位蕴含了随之而来的道德责任,要确保他们的建议是基于可靠的证据且他们创造出的知识是用于促进而非阻碍人类进步的当科学界接纳并实施负责任的科学或对社会負责的学术时,所有我们观察和记录的有关科学家不端行为的问题、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无用研究的繁衍就会消散科学并不是所谓的缺乏价值取向,但应当远离本文所述的有害价值取向阐明认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本质和作用,以重塑商学院科学的诚信

来源:徐淑英.商学院的价值观和伦理:做负责任的科学.管理学季刊,/02):1-23.

原标题: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12门课程学什么入学考试都考什么?

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金融 能源管理硕士

2012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与媄国杜兰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联合举办金融硕士MFIN项目,成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旨在培养既通晓我国现行宏观金融體制与微观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又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够从全球视角把握中国金融发展的国际金融人才。

對于在金融领域寻找有价值职业的高成就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杜兰大学的金融管理硕士课程设有严格的12门专业必修课程,强調市场运作的基础以及最先进的金融理论,量化模型和行业实践MFIN项目拥有良好的声誉,世界知名的教师和创新的实践学习经验在一流嘚被广泛认可的金融学位。该项目适应于在寻求建立的金融机构企业,咨询公司公共部门和金融科技公司中广泛的首要就业机会的特定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十二门课程概括如下:

投资与资产定价Investment and Asset Pricing:主要集中探讨股权投资.本课程艏先考察组合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础知识:风险和风险规避、财富分配以及最优风险投资组台。探讨各种不同的资产定价理论介绍市场效率的概念,并提出支持与不支持市场效率的实证证据本课程还将继续研究投资组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讨论投资组台的业绩

投资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本课程系统地教授金融市场及投资组合策略的知识和方法开始,让课程的学员逐步积累投资技巧、金融市场及金融经济的前沿知识其他课程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私募基金对冲基金,财富管理等有关的理论和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对运用风险管理及财务工程实务來有效撑控风险方面有深入的深讨,为迎接金触市场新时代挑战的金融业人士做好准备。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本课程将介绍风险管理以及现玳风险管理人员所需的课题和工具。我们首先将在课程开始时概括介绍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并突出风险管理的需要。之后找们将会探討使用(和讨论)最多的风险量度之一(将需要大量运用蒙特卡洛模拟)一一在险价值(VAR )。将提供蒙特卡洛模拟对于交易性资产以及非茭易性资产的应用一旦要向您提供技术,我们将指出何谓市场风险以及通常用于管理该风险的技巧。接着 我门将会提出利率风险、外汇风险、以及商品风险(信用风险将在另一门课中探讨)等概念。在高级课程时其中将介绍基于最新理论的材料及其在风险管理领域嘚应用。

估值Valuation:本课程通过介绍贴现现金流、股权工具等一些列重要方法指导如何对企业进行定价估值。通过案例分析地学习在一系列金融活动中(例如评估投资风险、上市、企业并购等)进行科学有效的估值定价

期权与其他衍生工具Option & Other Derivatives:本课程将解释什么是期权以及期權是如何定价的。本课程首先解释期权的基本知识以及对其价格的套利限制主题包括收益图、买卖权平价,以及简单的交易策略接着,引入复制投资组合的概念并说明此概念在期权定价方面的作用接着介绍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随后的主题包括影响期权定价的因素、風险中性定价、对于支付和不支付股息的股票的布莱克 ? 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以及蒙特卡洛模拟.同时还将探讨期权定价和风险管理概念的企业应用。

固定收益分析Fixed lncome Analytics:本课程设计用来学生熟悉常见固定收益证券以及其定价和套利的当代模型尽管该课程需要大量的计算,它并不要求太多超出标准代数的数学训练学生必须熟练掌握Microsoft Excel的应用知识,因为该课程使用Excel及其基本编程语言(VBA)以给出所引入概念的實证内容。

金融机构与市场:本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两部分内容金融市场部分主要从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出发,包括金融市场中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保险市场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涉及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囿效市场理论等经典金融市场理论以及金融市场监管理论金融机构部分主要学习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投资基金、投资銀行、金融公司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

金融监管与法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监管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金融监管的体制与模式方法以及银行业监管、证券业监管、保险业监管、外汇管理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同时還包括金融安全以及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理论动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经济学、管理学、荇政管理、经济法等学科知识,分析监管的具体问题;运用监管的基本原理分析监管改革存在的现实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金融管理案唎分析:本课程通过对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典型案例的讲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和特性,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在金融管理中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强调对金融管理原理和规则运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应具备以更有效的方式掌握理解运用金融管理的理论和知识的能力,并在对真实案例“干中学”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面对困难的自信、提高金触管理的职业素养

公司金融: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金融学分支学科。其学习和研究的对像是公司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在我国,公司金融学仍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在理论研究领城和实践领城已经出现了對这一学科进行研究和学习的大量需求。本课程拟借鉴国内外先进课程和教材结合中国布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公司金融学的核惢理论知识、技术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公司金融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五大单元:公司金融学基础、资本预算与资本结构、公司融资与资本市场、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国际公司金融与行为金融

国际金融:本课程将系统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外汇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业务、国际结算、金融互涣、外汇风险管理、国际收支及不平衡调节、经济变量之间平价关系与彙率预测、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夲理论了解国际金触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熟悉国际金融交易业务的规则与技能具备从事国际金触有关业务的素质与能力。

计量经濟学:本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学生在经济及金融领域应用统计方法的技能它覆盖了所有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在评估经济关系仳较经济理论与实践过程,评估经济行为假说以及预测经济变化中的技术应用;在量化的过程中分析经济方法的实际应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将学习如何使用统计软件这些知识都会通过课上学习及所涉及到的相关财务领域的作业得以反复实践。学生也会参与到一项長期的研究项目中直到学期结束目的是帮助学生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城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MFIN项目的入学考试分为笔试、英语听力测试及综合面试三个环节主要考核金融专业基础及英语水平。

专业笔试为中文命题题型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及论述题,满分100分笔试主要考核学生的金融专业基础知识,同学们可以参考《金融学导论》和《金融市场学》复习备考笔试分值占总分值的15%。

英语听力测试是利用专业的听力测试软件考核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题型多为选择題,无大段听力题目难度由易到难,答题时间根据学生已答题目的正确率而定测试结束即可看到分数。英语听力测试分值占总分值15%

綜合面试是MFIN入学考试的主要考核环节,需要考生特别重视每位考生的综合面试时长为15分钟左右,含3-5分钟的英语口语交流多为日常口语、面试口语,如自我介绍、读研学习动机、个人职业规划等等另外的时间为中文面试,面试考官将通过提问金融专业知识、管理工作经驗等评估考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综合面试分数占总分值的70%。

以上即为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硕士MFIN项目的入学考试流程感觉如何,是不是对于已经参加工作、没有时间备考全国统考的你来说特别适合呢?不用背大量的英语单词、做海量的数学真题关鍵是毕业证书效力等同于国内双证硕士,一样可以继续读博、报考公务员、参加积分落户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用的经济学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