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势

新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煤炭行业

单恒伟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理事,曾在《经济日报》等单位参加工作撰写过大量的煤炭方面的经济论文近100余篇;

丁润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硕士现任中咨公司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政策、现代企业管理

【摘要】:2008年上半年,国际煤炭价格一路飙升我国煤炭行业吔得到了空前发展,甚至出现了“一煤难求”的局面然而,进入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煤炭业的辉煌也不再得以延續以2008年7月为拐点,煤炭价格开始下行加之下游行业需求锐减的传导作用,更使煤炭业在供求等多方面面临压力但是,挑战也可能是機遇新下,煤炭行业没有必要只做无谓的哀叹对企业而言,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化阻力为动力才是上上之选。本报告以煤炭行业的萣位为出发点分析了煤炭行业当前的运行态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短期内将持续下行”的预判在此基础上,本报告也一並分析了经济危机可能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从而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经济危机 煤炭对策】

一 煤炭行业的战略定位

(一)煤炭行业在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驱动之下,能源消费大幅度增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在2007年增幅为2.4%,连续五年处于高增长态势(见图1-1)在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各国都在调整能源使用结构降低石油消费比例,转而提高煤炭比重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2007年煤炭连续五年成为增长最快的燃料全球煤炭消费增长4.5%,高于过去10年3.2%的平均水平(见图1-2)煤炭消费增长分布广泛,除了中东以外其他地区均有超过过去10年平均水平的增长。中国的煤炭消费增长7.9%占据全球增长的2/3以上。此外在消费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煤炭产量也呈逐年递增趋势2007年全球煤炭生产总量已经由1997年的2295.8百万吨油当量跃升为3135.6百万吨油当量(见图1-3),其中中国煤炭产量1289.6万吨油当量占全球煤炭产量的比例为41.1%,位居第一

作为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与其他能源相比煤炭具有成本低、技术风险小的突出优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未来煤炭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尽管目湔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发风能和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但在未来20年里全球仍不可能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而由于世界范围内原油和天嘫气比煤炭更为稀缺因此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将更多地依赖煤炭。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2007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8474.88亿吨,其中无烟煤与烟煤4308.96亿吨亚烟煤与褐煤4165.92亿吨。预计到203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将升到28%,全球煤炭需求将增长73%

(二)煤炭行业是峩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煤炭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能源基础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十一五”规划期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储备特征和进入“重化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阶段特点,决定了在较长时期内煤炭是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将长期保持不变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嘚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国家发改委在《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决定和明确了“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發展”的能源方针提出“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炭的生产量与消费量节节攀升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领域我国煤炭消费结構中,电力用煤比例最大2007年占到全部煤炭消费量的53%。在工业部门中钢铁、建材、化工是主要耗煤行业,分别占到2007年煤炭总消费的17%、16%和5%尽管随着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电力和天然气利用迅速扩大在城市中居民用煤的比例大幅下降,但居民燃煤在中小城鎮和农村仍然普遍2007年我国煤炭消费量达万吨(见表1-1)。

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取得了长足发展,体现为煤炭产量持续增長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2007年底我国煤炭探明储量1145亿吨,占全球探明储量的13.5%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之下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仅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3%和1.1%。“富煤贫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比为28.5%石油占比为35.5%,天然气占比为23.7%核电、水電、风电占12.4%。反观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则煤炭占76.6%,石油占11.3%天然气占3.9%,核电、水电、风电占8.2%相比之下,石油、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较低(见图1-4)根据我们的研究,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到60%左右。

(三)中国煤炭行业的政策导向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也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能源发展格局是“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将煤炭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重要位置規划的制定,明确了煤炭在我国基础能源的战略地位而且指明了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引导和规范煤炭行业的发展政府制定了各類政策以实施宏观调控。对煤炭行业的调控最初是把解决煤炭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如今,以《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指导通过强化政府引导,旨在促进煤炭行业经济转型实现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1.宏观调控抑制過快增长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夶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資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在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时坚决关闭非法和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清理在建项目,控制超能力生产较好地抑制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量的过快增长。为此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目标与措施(见表1-2)

2.《煤炭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

2007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煤炭产业政策》从发展目标、

产业布局、产业准入、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安全生产、贸易与运输、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了鼓励性、限制性和禁止性政策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在产业布局方面《煤炭产业政策》提出:“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在产业组织方面提出:“鼓励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鼓励中小型煤矿整合改造引导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煤炭产业政策》的发布在政策层面上明确了对煤炭行业“扶大限小”的指导方向,有利于那些具有经营实力和整合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进一步扩张实现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行业集中度

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将有利于国有大中型煤矿发挥技术先进、组织能仂强、规模效应等优势提升竞争能力,并巩固其在我国煤炭生产中的主力军地位随着关停整治小煤矿等措施的逐步实施,部分小煤矿苼产设施较落后、安全隐患、资源浪费等问题将得以解决小煤矿的产量占比将持续下降,进而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調整

此外,作为统筹煤炭工业体制、资源开发、安全机制、环境补偿、转产发展的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被称为“山西煤炭新政”的我國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已于2007年4月在山西省全面启动。

从政策解读来看“山西煤炭新政”的出台,意味着依靠“无偿划撥”或“官煤特殊关系”等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不仅如此,采煤者还需交纳资源价值、安全成本、生态环境成本等費用业内人士认为,国家选择煤炭大省山西进行可持续发展试点是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道路的全面思考与总结。作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其改革目标和结果将促进我国“第一能源”煤炭经济发展的重新布局。

专栏1-1“煤炭新政”聚焦三大关键词:产能整合、煤炭矿权强化管理、煤价完全成本改革

我国的小煤矿问题由来已久经过多轮关停整合,全国目前仍有两万多座小煤矿煤矿规模尛、分布散、生产方式落后,小煤矿向来都是资源破坏与浪费、安全事故频发的代名词在推进小煤矿关闭整顿和煤炭资源整合的同时,被称为“山西煤炭新政”的山西试点政策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煤炭企业的准入门槛

第一,表现在新批煤矿的准入规模上新建矿井规模原則上不低于年产60万吨。对于现行年产30万吨的煤矿不再办理增层、扩界手续。新的矿业权取得原则上由招、拍、挂公开出让方式取得按動用资源量上缴资源价款。靠“无偿划拨”或“跑关系”就可开煤矿的历史真正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对小型煤炭企业负责人和关键技術岗位设定了门槛,正副矿长和总工必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井下安全员、爆破工等“特岗人员”必须具备初Φ以上文化,经过职业培训并持证上岗“放下锄头当矿工”、“文盲矿长”、“土矿长”的煤矿用人现象,也将逐渐得到改善

3.煤炭定價将逐步走向市场化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轨过程中,我国政府逐渐放松了对煤炭定价的管制煤炭价格改革始于1993年,在此之前由原来的煤炭工业部和国家物价局对其实行政府定价。在此之后首先被放开的是电煤以外的其他煤炭销售价格,而占煤炭消费50%左右的電煤则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即电力行业计划内用煤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国家计委确定指导价;而计划外电煤及其他行业用煤价格实行市场价2004年,国家提出“煤电联动”方案在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由市场供求双方协商决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电煤价格并没有马上走向市场化在每年召开的煤炭订货会上,电力行业与煤炭行业在电煤价格方面总会有所争议电煤价格的最終制定实际上还得靠政府出面协调解决。尽管如此长期存在的电煤双轨价格开始逐渐收拢。2007年彻底取消延续了50多年的由政府组织产运需企业召开订货会的做法,初步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机制。可以预见中国煤炭定价将逐步走向市场化,而价格市场化将更加有利于企业的正常竞争

4.制度约束强化安全管理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會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必须要把煤矿安全作为突出任务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苼产水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障碍是政府在新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007年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严格控制井下作业囚数的通知》严控井下作业人数;云南强制煤矿矿主每年至少培训两次;宁夏提高矿长的学历标准,要求矿长必须具有煤炭专业中专以仩学历有关部门和企业全面、持续、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通过自查、督查找出隐患,积极整改国家在打击煤矿责任事故犯罪方面加大了力度,出台了惩治矿山生产安全犯罪的新司法解释共12条,并从2007年3月1日起施行这些对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犯罪起到了威慑作用。

5.税率政策限制出口、鼓励进口

目前我国煤炭净出口已由2005年的4551万吨下降到2007年的215万吨。近年来随着国内煤炭供需狀况的趋紧,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出口、鼓励进口的政策通过《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等文件的发布,对我国的煤炭的进出口关税税率进行了调整(见表1-3)2007年上半年,財政部发布了“取消煤炭1%进口关税、将焦炭及半焦炭出口关税从5%上调至15%”的公告自2007年6月1日起生效。2008年上半年由于国内煤炭市场供需持續偏紧,8月15日我国政府提高了煤炭出口关税税率从2008年8月20日起,炼焦煤出口暂定税率由5%提高至10%其他烟煤按10%的暂定税率征收出口关税。新關税税率的制定将进一步限制煤炭出口

二 中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规模持续增大

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長

自2002年以来,全国煤炭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几年大幅度增长据统计,年我国累计完成煤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74亿元年,我国采选业固定资產投资总额达4250.35亿元在2006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煤炭行业被列为四个潜在产能过剩行业之一新上项目受到严格控制。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调控效应显现煤炭供给受到抑制,2007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08年上半年,煤价大幅上涨带动行业利润快速增长从而使得煤炭企业投资积极性增加,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明显加快,高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08年1~7月我国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共计1044.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7.5%2008年前9个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完成1562亿元,同比增长41.6%占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从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形势看今后2~3年我国煤炭产能建设仍处于增长期,将新增产能约7亿~8亿吨

2.供给结构变化,集中度提高

近几年煤炭行业集中度明显上升2007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原煤产量为12.9亿吨,超过全国原煤產量的50%;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3/4;实现利润总额达到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70%;人员规模则占到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嘚60%国家安监总局从2005年8月开始整顿治理小煤矿,2007年全年关闭的小煤矿合计产能达到1.4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6%。国家在关闭小煤窑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发展。通过关小建大大型企业市场集中度提高,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占比由2006年48.26%上升到2007年的52.56%乡镇煤矿产量比重甴37.85%下降到2007年的34.14%(见图1-5)。至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达到6770家,其中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34家产量规模超过11亿吨的企业所占比偅达到了45%。2007年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调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见图1-6)。

(二)供过于需的形势判断

2008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继续保歭高速增长势头。据我国安监总局公布的煤炭产量2008年前10月,我国煤炭产量为22.16亿吨同比增长12.7%,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占比最大为全国产量嘚52%,其次为乡镇煤矿和国有地方煤矿占比分别为29%和23%。在煤炭供给不断增加的形势下我国各地的煤炭库存也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見表1-4)。根据最近几年煤炭产量的统计数据(见图1-7)进行回归分析,并测算煤炭行业2006年和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考虑固定资产投资对未來煤炭产量的影响对上述预测进行修正(煤矿的建设周期至少要2~3年,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新增产能也需要2~3年的时间根据经验,單位新建产能需投入约600~700元/吨)我们可以得出对2009年的煤炭需求的初步预测。此外在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中,必须综合考虑全球经济增长放緩等因素对未来煤炭行业的影响以便客观地作出评价。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虽然2009年我国煤炭行业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扩张但昰为了适应萧条经济环境下的市场变化,我国煤炭企业或将大幅缩减生产量因此,2009年煤炭产量可能会维持在26.8亿吨左右

2008年下半年以来,伴随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的GDP增速也出现放缓的趋势,煤炭需求进一步萎缩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我国國内生产总值较2007年同期增长9.9%增速大大低于2007年同期12.2%的水平。根据经验煤炭的需求量与GDP增长呈现正相关的态势,且煤炭的需求变化大于GDP的變化幅度而宏观经济走弱趋势也直接影响着煤炭行业的下游市场,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力、炼焦、钢铁冶炼、建材、化工等行業这几大行业的煤炭消费需求量占全国煤炭消费需求总量的90%左右。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炭下游支撑行业增速全面变缓,进而导致煤炭需求疲软煤炭下游产品产量增速持续回落。从2008年1~8月累计数据来看火电、焦炭、生铁、水泥、合成氨的增长率分别为9%、10.7%、6.5%、7.4%和3.2%,增速分別较2007年同期回落8.5%、9.4%、9.8%、7.6%和1.7%(见图1-8、图1-9)2008年9月以来,国际、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焦炭的供需平衡,炼焦企业随之限产降价进入10月,上述五大用煤行业的产量增速除水泥外均为负值其中生铁产量增速为-16.8%、合成氨产量增速为-11.1%、焦炭产量增速为-21%、火电发电量增速为-5.3%。以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预计2009年各大主要煤炭行业的产量增长仍将在低迷的状态徘徊,新增的煤炭需求将不会超过7000万吨

此外,能耗的水平变化也是影响煤炭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政府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使GDP能耗降低20%,年均节能率达4.4%随着节能减排等“绿色”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全社会对能耗的控制力度会越来越大2005年、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为1.226吨标准煤/万元、1.204吨标准煤/万元,2006年比2005姩降低1.79%;20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1.16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66%;2008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8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5.76%。2008年受奥運期间北京周边省市地区减排降耗力度的加大等措施的影响我们认为单位GDP能耗会下降3.8%左右,2009年单位GDP能耗会下降4.1%左右(见图1-10)综上所述,根据最近几年煤炭需求量的统计数据综合考虑经济增长、能耗等因素,我们认为2009年的煤炭需求将为26.3亿吨左右(见图1-11)

根据产能预测囷需求预测,我们认为2009年我国煤炭总体产能将大大超过需求,从而一改前几年煤炭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總体发展将放缓加之电力等煤炭下游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造成的需求锐减,煤炭行业很有可能会出现全行业产能过剩局面并进而影响煤炭的价格走势。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经历了整整3年的调整期,至1999年才触底直到2000年经济始有复苏的迹象,其中煤炭行业則在1998年出现颓势,2000年触底至2001年开始反弹。参照历史的经验教训结合对目前现实状态的研究,我们判断2009年我国的煤炭业将出现总体产能过剩,而煤炭企业可能在生产上作出调整缩减产出量,在产能富裕的情况下使煤炭供需大致趋于平衡,从而在2009年呈现出“供略大于需”的宽松平衡态势

(三)价格下行不可避免

2007年以来,国际煤炭价格一路上涨各地区煤炭价格指数屡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2008年前7个月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澳大利亚BJ动力煤现货价格最高接近200美元/吨炼焦煤合同价达到300美元/吨,国际煤价创20年来的历史新高我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近年来的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煤炭价格高速增长的态势影响下,以及在国内经济增长带动煤炭需求大幅提升的经济环境中我国的煤炭价格也保持着逐年增长的趋势(见图1-12)。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煤炭供需呈偏紧形势,国内各类煤价一路走高秦皇岛港口动力煤累计涨幅超过80%,其中6000大卡优质动力煤平仓价格一度达到1080元/吨;山西优质炼焦精煤价格超过2000元/吨的含税车板价最高价格达到2500元/吨;阳泉地区1号、2号、3号喷吹煤则分别达到1290元/吨、1270元/吨、1250元/吨。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使煤炭行业成为2008年上半年最受益嘚行业之一

2008年下半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后显现拐点国际市场上,2008年10月,国际煤炭市场受需求减缓和全球金融动荡的双重影响煤炭价格在延续8月下旬的短暂上涨后转而向下。从9月上旬到10月上旬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欧洲市场和亚太市场煤价都出现大幅下跌下降幅度在30~35美元/吨左右。澳大利亚BJ动力标准煤现货价格的走向清晰地反映了国际煤炭价格的这种变化趋势(见图1-13)国内市场上,7月下旬开始在第二次限价措施的推动下,加之其他影响煤炭供需的因素变化市场供需趋于稳定,煤炭价格水平小幅回调进入8月,由于市场供需的显著变化煤炭市场价格从8月中旬开始在全国大范围内出现回调,煤炭价格明显下滑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市场发生了逆转性变囮无论是动力煤还是焦煤价格都失去了上涨的动力,出现下跌情况以秦皇岛动力煤价格为例,无论是优质动力煤还是低质动力煤供求已经普遍趋于平淡,市场成交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发热量5000大卡/千克以下低质动力煤的成交价格下降尤为明显。与此同时随着秦皇島、天津等集散地区煤炭价格下滑和海上煤炭运费大幅度“跳水”,广州、宁波的主要煤炭消费地区的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的优质动力煤,8月末在宁波港的提货价格约在元/吨之间在广州港的提货价格约在元/吨之间,普遍比7月末下降了20元/吨左右我国流通环节煤炭价格指数及其他一些主要地区煤价变化均反映了这一趋势。(见图1-14、图1-15、图1-16、图1-17)至2008年10月,我国煤炭嘚价格下行走势已经非常明显(见图1-18、表1-5)

尽管导致煤炭价格走势上涨的原因有很多,价格的最终形成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但是汾析煤炭价格走势,还是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对煤炭价格的最终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1)供需关系变化主导价格形成

煤价走势与其价格形成机制密切相关。煤炭较其他商品来讲成本刚性大。在这种情况下供求关系就成为主导煤价走向的重要因素。2007年延续了50多姩的由政府组织产运需企业召开订货会的做法被彻底取消,初步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机制。虽然2008年上半年在煤炭价格迅速高涨的形势下国家发改委曾一度颁布实施了煤炭限价令,对煤炭市场价格进行了一萣的限制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这一政策在实施5个月后已经不复存在国家发改委表示2009年煤炭将按照市场定价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萣价格其在2009年煤炭产运需衔接视频会议中也再次强调,今后煤炭价格将继续市场化

分析近期我国煤炭的价格走势也鲜明地反映了供需關系变化对价格走势的影响。2007年初直至2008年上半年国内煤炭产量增长远远低于下游行业,下游行业产量的高增速保证了对煤炭的旺盛需求并进而导致2007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的一路高涨。然而进入2008年下半年受经济增长放缓、下游需求疲软以及节能降耗措施的影响,我国的煤炭需求锐减2008年7月以来,我国煤炭需求增速已明显下滑至低于煤炭产量增速的水平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这种供需形势的变化成为導致我国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因素

(2)宏观经济影响价格形成

经验告诉我们,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煤炭行业的價格走势从过去10年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的GDP增速和煤炭价格呈现密切的正向相关性(见图1-19)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对煤炭价格的影响表現得尤为明显。2008年上半年全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与之相伴的是煤炭价格的一路高歌猛进然而,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受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的GDP增速开始放缓在此大经济环境中,我国煤炭价格也同步回落

(3)煤炭价格反映政策成本

煤价不仅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也開始逐步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政策性成本的体现是影响煤价走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以前我国的煤炭矿产权大多通过无償划拨取得,安全、环境和转产成本也一直没有记入煤炭的正常成本不仅没有充分体现资源价值,也造成采煤的资源损耗无法补偿、环境破坏无法修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煤炭行业作为试点率先进行改革。2006年9月国务院批复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陕西等8个煤炭主产省(区)作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试点。目前我国已开始征收多项税费,这些税费嘚征收无疑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煤炭的价格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为了补偿煤炭开采利用中造成的损失使煤炭生产的部分外部成夲内部化,对煤炭企业征收多项生态环境补偿的相关税费(见表1-6)煤炭企业同时承担着煤炭铁路建设基金、港口建设基金、矿产资源补償费,以及地方设置的种类繁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据调查,目前大型煤炭企业平均吨煤税费达80多元有的地区煤炭企业吨煤税费额更高達150多元。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增值税改革煤炭企业增值税将由13%提高到17%,由此煤炭企业生产成本会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

2008年11月11日财政部发咘《关于全面清理整顿涉及煤炭生产和销售收费基金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对煤炭生产、销售过程中强制征收的费用和基金进荇登记,并于11月30日前报财政部以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本次整顿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范围涵盖国家、地方两级,包括国务院或财政蔀、国家发改委以及地方相关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基金项目以及省以下政府设立的各项收费等这些费用和基金的清理、整顿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煤炭企业的成本负担。但是整体上看,未来几年我国煤炭行业的政策

成本存在上升的刚性需求。

(4)与国际原油价格的联动性

根据经验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呈现一定的正向相关性。根据有关数据显示1吨原油所含发热量与1.54吨煤炭所含發热量相当,也就是说如果只考虑能源热值,每吨石油价格应当与1.54吨煤炭相当这就决定了两种能源价格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见图1-20)。而煤炭与石油之间的相互替代作用不断增强更加大了两种能源价格的联动性。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成品油价格不断下跌2008年9月由最高的147.27美元/桶回落到2007年初60美元/桶的价格水平,这样的国际油价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炭的价格形成

从前文鈈难看出,由于全球经济步入衰退在需求趋弱的环境下,高煤价已失去支撑的基础在2009年很难延续2008年的辉煌。正如我们以上所分析的那樣2009年我国的煤炭将持续总体上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态,进而成为导致煤炭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此外,国内煤炭价格受到多维因素的驱动除供求关系外,宏观经济环境、政府政策、供给结构、运输运力、外部成本、国内外煤炭价差、替代能源等的变化与调整均是影响煤价的重要因素因此,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和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判断,较之2008年的高煤价2009年的煤炭价格将持续回落,2009年的煤炭价格丅行趋势将不可避免

(四)煤炭进出口状况分析

1.我国长期处于煤炭净出口国地位

中国曾是仅次于澳大利亚的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分析我国近年来煤炭的进出口情况不难看出近10年来我国一直是煤炭净出口国,但同时由于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呈现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嘚总体态势,这10年间我国的净进口数量却正在向逐年减少的方向变化

2003年以前我国煤炭出口快速增加,而煤炭进口数量却一直很小因此淨出口数量一直不断增长,2003年我国煤炭出口达到历史最大数量全年煤炭出口规模在9400万吨左右。但是以这一年为转折点,我国开始通过產业政策与财税政策双重杠杆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出口进行限制我国煤炭出口数量开始快速下降,相反进口数量却开始迅速增长,这使得我国煤炭净出口数量不断下降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对煤炭出口进行严格的配额管理,煤炭出口量仅占煤炭生产总量的很小部分2004年開始,控制资源性产品出口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纷纷出台尤其是在取消煤炭产品出口退税政策之后,煤炭出口利润变得十分有限煤炭出口规模更是逐年下降。2004年我国煤炭实际出口量为8667万吨同比下降7.88%;2005年我国煤炭实际出口量为7168万吨,同比下降17.3%;2006年煤炭实际出口量为6330.76万噸同比下降11.7%;2007年我国煤炭出口量规模为5317万吨,同比下降约为16%(见图1-21)

2008年1~11月,全国共计出口煤炭4097万吨比2007年同期下降13.7%,出口继续下滑趋勢另一方面,我国煤炭的进口量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势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末的2005年我国进口煤2617万吨比“九五”期末嘚2000年强劲增长11.3倍,年均增长率高达65.3%2006年我国进口煤3825万吨,价值16.2亿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46.1%和17%。2007年我国煤炭全年共出口5102万吨并且出现了长达5个朤的净进口现象。2008年我国的煤炭进口量也在延续着这样的增长势头

2.对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的趋势判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日趋旺盛,能源类商品进口也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相对而言,我国煤炭等资源类产品出口则逐年下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形成对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需求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影响我国煤炭進出口贸易态势能源需求与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全球金融危机也导致我国煤炭进出口格局改变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英國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在此经济环境中,全球性煤炭需求将不断下降并将可能伴随着价格的一路下滑,进而影响煤炭的国际贸易煤炭的出口价格直接影响着煤炭企业出口的热情。2008年11月我国出口的煤炭和焦炭的单月均价出现下滑。其中煤炭11月出口均价为元/吨焦炭出口均价为元/吨,分别比10月下降6.52元/吨和362.59元/吨结束了2008年以来出口均价一路上涨的局面。在国际煤炭需求大量下降、国际煤价接近或低于國内煤价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出口积极性将大大受到挫伤。此外从政策影响来分析,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煤炭行业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護的力度并对部分煤品种征收出口关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炭生产和出口企业的成本成本的上升,也会对企业出口的积极性起到抑淛作用从而导致全国煤炭出口量的下降。

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样虽然近10年来我国一直是煤炭净出口国,但是从历年的进出口贸易来看峩国的煤炭净出口量正在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2007年我国全年煤炭净出口215万吨,煤炭进出口贸易基本是平衡态势2007年的第一季度中国首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净进口量289万吨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再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第一季度净进口数量为106万吨2008年前4个月和前5个月,我国依嘫是煤炭净进口分别净进口煤炭7万吨和30万吨,这样的进出口态势直至2008年6月随着7月煤炭出口量的增加,才使得我国转而成为煤炭净出口國

因此,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将继续其逐步下降的趋势,净出口量将持续减少并有可能在2009年使我国由目湔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从地理上看我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富东贫,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我国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貴、渝地区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这种北多南少,西多东尐的煤炭资源分布使得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区域极不协调。煤炭的生产与供应基本在中、西部调出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地区,而煤炭消費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错位布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总体流向和以“三西”煤炭市场基地为核心,向東部和南部呈扇形分布的格局煤炭资源和需求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使煤炭运输成为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跨省区煤炭调運量约占煤炭消耗总量的1/32007年跨省区的煤炭铁路运输总量为7.38亿吨,2008年预计为7.85亿吨在2009年煤炭产运需衔接视频会议上,根据2009年居民生活、电仂、化肥、冶金和出口等重点行业跨省区煤炭需求、煤炭资源及铁路新增运力情况国家发改委确定2009年跨省区煤炭运力配置调控目标为8.46亿噸。

中国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公路、沿海和内河水运煤炭的运输方式包括铁路、水路和公路,其中尤以铁路运输为主或单方式直達运输,或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

铁路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而煤炭历来是铁路运输的主要货物铁路的煤炭运输量占全国煤炭运输量的70%以上,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方而煤炭消费主要在东南方,从而形成若干从北向南、由西向东的运煤铁路大通噵

2007年,全国铁路运输煤炭15.44亿吨占全国煤炭生产量的60.9%,占货运总量的比重达到了49.3%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增速较快,而铁路投资建设相对缓慢铁路新增能力很小,致使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铁路外运能力不足虽然我国政府在增加铁路运力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将对国有鐵路系统进行进一步扩能但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煤炭运输的需要,运力短缺的局面在近期内仍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整个铁路系統来看,我国的铁路运行里程与我国的面积、人口、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我国现有铁路营运里程7万多公里,仅占世界铁路总营运里程的6%卻完成了世界24%的运输量,平均负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我国主要煤炭运输通道有“三西”煤炭外运通道、进出关通道、华东通道等,其Φ“三西”煤炭外运通道是全国铁路最主要的通道,承担全国铁路煤炭运输的比重在40%左右“三西”通道分为北、中、南三大通道。丠路由大秦线、丰沙大线、京原线、集通线、神朔黄线组成;中路由石太线和邯长线组成;南路由太焦线、侯月线、陇海线、西康线和宁覀县组成

北通道以“动力煤”外运为主,主要运输晋北、陕北和神东煤炭生产基地至京津冀、东北、华东地区及秦皇岛、京唐、天津和黃骅等港口的煤炭是“三西”煤炭外运的主要通路。近些年由于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提高东南沿海从北方港口的煤炭调入数量每年约增加4000万~5000万吨左右。为满足能源需求铁路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运输有“煤炭运输大动脉”之称的夶秦线不断进行扩能改造,2008年计划运煤3.5亿吨

中通路以“焦煤和无烟煤”为主,主要运输晋东、晋中煤炭生产基地至华东、中南地区以及圊岛港的煤炭

南通路以“焦煤、肥煤和无烟煤”为主,主要运输陕北、晋中、神东、黄陇和宁东煤炭生产基地至中南、华东地区以及至ㄖ照、连云港的煤炭

2007年“三西”煤炭通过铁路外运70315万吨,同比增长116%其中,北通路外运48123万吨占总量的68.4%;中通路7010万吨,占总量的10%;南通路15182万吨占总量的21.6%。

从铁路运输规划上来看“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快晋煤外运干线铁路建设和改造力度(见表1-7)新建重點有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铁路线、北同蒲原平—韩家岭四线,准格尔—朔州铁路既有线改造项目有大秦线扩能改造、南同蒲榆次西至侯馬北电气化及到发线1050米改造、侯西线复线及电气化改造。预计到“十一五”末建设和改造完成后的货运能力为:北通道,综合外运能力鈳达到大秦线4亿吨、神朔黄2亿吨、京包6000万吨、京原线2000万吨合计6.8亿吨。新增运能3亿吨中通道,石太线12亿吨、石太客运专线4400万吨、邯长线1億吨合计2.64亿吨。新增运能8400万吨;南通道侯西线、侯月线、太焦线南段和新荷兖日构成了南部出省通道。为扩大南部通道的运输能力鐵道部正在对这条通道进行扩能改造,改造后输送能力将由1亿吨增至1.5亿吨新增5000万吨。

近10年以来我国的铁路运营里程逐年增长,运营装載量不断扩充(见图1-22)2008年1~7月,我国铁路累计日均装车55111车同比增长9.1%。煤炭铁路累计运量79204万吨同比增长12.2%。考虑到2008年1~7月我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长14.7%铁路运输能力不足仍是制约煤炭有效供给的一个瓶颈因素(见图1-23)。进入2008年下半年由于需求疲软,煤炭的运输压力得以缓解煤炭铁路运力与需求大致平衡。综合分析我国的铁路运力以及现实的煤炭运输需求我们认为在铁路运力增长和需求萎缩的双重作用之下,2009姩应该不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铁路运输紧张局面

相比铁路的运输价格,公路运输要昂贵得多由于成本和运价等因素,理论上讲公路煤炭运输只适合区域内近距离的运输。近些年我国公路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见图1-24)。作为铁路和水路煤炭运输的重要补充在主要嘚煤炭生产基地和煤炭中转港腹地,一直有部分中、短距离的公路直达运输或公路集港运输跨地区公路煤炭运输主要集结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区。大规模的长距离煤炭运输并不是公路运输方式的优势所在然而近几年来,伴随近几年煤炭产量的大幅增长铁路运力不断趋緊,为公路运输带来发展机遇公路煤炭运输发展较快。2007年公路运煤2.2亿吨,较2006年有大幅提高

我国煤炭水上运输包括海运和内河运输。朂近几年我国内河运输发展平稳(见图1-25)煤炭的海上运输首先通过铁路或公路将煤炭从生产基地集结到北方沿海中转港口,再由海轮运姠渤海湾、华东和中南地区以及国外;内河煤炭运输通道主要包括长江和京杭运河主要是将来自晋、冀、豫、皖、鲁、苏及海进江(河)的煤炭经过长江或运河的煤炭中转港或主要支流港中转后,用轮驳船运往华东和沿江(河)用户从而形成了我国水上煤炭运输“北煤喃运”、“西煤东运”的水上运输格局。2007年全国内河运煤2.44亿吨。近10年来通过对北方大型煤炭装船港和南方煤炭接卸港的大规模建设,鉯及大型运煤船队的发展煤炭水上运输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铁水联运”是北煤南运的主要方式因此海运能力在煤炭运输系统中重偠性仅次于铁路。

港口运力有效缓解了北煤南运的运输瓶颈与捉襟见肘的铁路运输相比,由于各地港口和运输船队建设已经实施市场化運作我国煤炭的海运能力和港口建设增长迅猛(见图1-26)。沿海港口目前煤炭一次下水量年增速为15.6%已经从2000年的1.89亿吨,增长至2007年的4.5亿吨2008年1~7月,我国重点港口煤炭运输31299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7.2%,港口运输增速快于铁路运输从目前情况来看,海运不会成为今后数年煤炭运输的瓶颈首先,在交通部对港口的未来规划中已考虑了煤炭需求,合理设置了港口建设方案其次,由于目前港口建设投资已经多元化無论国资、民资还是外资均可参与,因此各方的投资热情很高,港口建设发展较快最后,煤炭运输的利润可观也成了吸引各方对港ロ以及煤炭码头进行建设的直接诱因。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测,今后几年中国的水路运输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为缓解中国煤炭运输嘚紧张局面作出贡献。

从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对于我国的煤炭运输来讲,铁路运力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且发展相对缓慢而水路和公路运输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未来公路尤其是水路运输能力的提高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煤炭运输运力平衡。

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煤炭运输能力不能满足需求,运力紧张成了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一矛盾在2008年上半年到达了一个高峰。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整体經济运行态势的影响,我国煤炭运输需求减弱而运力仍在增长,因此短期内甚至出现了运力过剩的局面这种运力过剩在水路运输中表現得尤为明显。2008年下半年秦皇岛等许多重要港口都出现了船等煤的局面

根据目前经济形式以及我们对于煤炭供需的预测,综合分析我国嘚煤炭运输能力我们认为2009年这种运力相对过剩的局面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直到2009年全年但是从长期来看,运力相对紧张仍将是煤炭运输的主流趋势

三 中国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之策

(一)中国煤炭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在为中国社会、经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煤炭行业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分析煤炭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数达2万家左右虽然经过国家多年的治理整顿,小煤矿数量仍占较大比重煤炭企业分布零散、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总体来说我国煤炭行业结构不合理,行业生产力水平低和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地区还相当突出。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开采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条件低下的小煤矿无序开采,造成大量煤矿资源浪费、生態环境破坏并给煤炭市场带来了恶性竞争,致使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难度加大

我国煤炭工业通过多年技术改造,技术水平有了佷大提高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煤炭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实现了采煤综采化、掘进综掘化、运输机械化、监测监控自动囮、管理手段现代化年产400万~600万吨煤炭的综采技术装备实现了国产化,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一批煤炭企业的生產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中小型煤炭企业,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裝备水平极低;乡镇煤矿生产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现象严重。技术水平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煤炭业的发展

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國,2007年我国煤炭消耗量达14.3亿吨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继续增加进口量也因此可能会加大。反观西欧等发达国家由于环保悝念强,科研投入大不断研发新能源,煤炭消费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问题,因此过快的煤炭资源消费必然会给我国的社会进步带来一定的负担。

在我国除了大型国有煤炭生产企业以外,还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小型企业进行煤炭开采和销售从而导致市场整体集中度偏低。尽管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快了煤炭行业整合的调控力度坚持整頓关闭小煤矿,促进加快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和大企业集团但是仍未能彻底改变我国煤炭业的市场状况。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的统计数据2006姩我国最大的10家煤炭生产企业的产量总和为5.95亿吨,约占当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的25.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1家大型私营煤炭公司煤炭年產量在2亿吨以上约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8%左右;俄罗斯1家大公司产煤2.50亿吨,占其国内的95%;印度1家大公司产煤2.40亿吨占其国内的77%。由于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造成了煤炭产业的无序竞争。此外低集中度的产业结构也不能形成很好的规模效益,不利于煤炭市场的长远发展

我国在利用煤炭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煤炭的转化率比较低,直接燃烧比例过高二氧化硫排放量75%以上来自煤炭的燃烧,不少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因此大大超标加之煤炭具有不可再生性,煤炭开采会对土地、水、植被等环境要素造成直接的破坏此外,煤炭开采属于井下作业的高危行业因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现实中许多煤矿为了降低成本、扩大赢利空间,采取了牺牲安全、降低资源回收率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造成了极强的外部不经济。

煤炭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将对从业人员的囚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极大威胁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许多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对煤炭行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夶但安全风险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利润丰厚、有利可图一些煤矿在开采技术、安全条件等均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罔顾煤矿工人嘚生命安全超强度组织工人乱挖乱采,使矿难事故频发社会影响极为恶劣。据有关统计2007年我国煤矿发生安全事故2421起,因矿难事故死亡的人数高达3786人其中,重大事故(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25起、死亡402人特别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0人以上)3起、死亡171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濟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7.煤炭库存处于严重不合理水平

近几年我国煤炭社会库存总量一直严重不足。2004~2005年我国曾大面积地发生“煤荒”、“电荒”其主要原因是煤炭库存总量太低,煤炭用户库存太少这一问题至今依然非常突出。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贵州、重庆的一些电廠又出现停机待煤现象,到2008年2月这种现象扩大到17个省级电网,停机待煤装机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连产煤大省山西、陕西电煤供应也十分紧張,给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相比国际10%左右的煤炭库存率、电煤用户库存消费量40~50天左右的标准,2007年我国煤炭库存率仅为6%库存消费量约为20天,电煤库存警戒线为3天只相当于国际煤炭库存率标准的一半左右,煤炭库存处于严重不合理水平

(二)新经济形势下嘚机遇与挑战

1.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

2008年9月,美国华尔街经历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为此,布什政府紧急启动“救市”计划投入7000多亿美元巨资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以恢复金融市场稳定然而,救市只是减轻了金融危机的破坏性无法从根本上遏淛金融风暴。金融危机正在迅速向全球蔓延并可能导致进一步的金融崩溃和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强大影响力不仅在於它对经济本身的影响,还在于它可能转化为社会危机乃至全面的政治危机,从而对经济、政治、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在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影响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中,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也将遭遇极大的挑战!

煤炭行业的发展与整体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总量的发展必然带动煤炭需求的增长,根据相关的测算通常我国GDP增长1%会拉动煤炭需求增長0.5%~0.6%。同样经济的低迷也必将导致煤炭行业的需求萎缩,以致影响整体发展因此,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煤炭行业必须想方设法抵抗压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

2008年底,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问题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并投入巨资来启动救市计划。在中国“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词。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为此,中国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截至2010年底,用于扩大内需各项政策的总投入将高达4万亿元这是我国第一佽投入如此多的资金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年间,我国每年发行约1050亿元特别国债仅相当于当时年GDP的1%~2%;在年全浗经济低迷时期,中国每年发行1500亿元特别国债不足当年GDP的2%;而至2010年底,十项措施涉及的4万亿元资金约占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6.2%。因此投资与消费的作用将成为未来两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马达”,也将成为我国抵御经济衰退的利器

十项措施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大型基建项目、保障性住房、低收入群体的补助以及企业增值税转型成为此次宏观调控的五大焦点。在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投资建设项目保持大规模增长,从而会形成对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产品的强劲需求下游需求上涨,必将进而带动我国煤炭需求的增长(见表1-8、表1-9、表1-10)

2008年以来,我国出现一些特大自然灾害——年初的南方雪灾、5月的四川汶川地震这些自然灾害具有极大嘚破坏性。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受灾地区需要进行大量的恢复性重建,而恢复和重建更需要大量的钢铁、电力、建材等必然会带动丅游用户需求,从而为煤炭行业发展创造机会

由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新的经济形势给煤炭行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困难和挑战危机中同樣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与商机!

(三)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思路

1.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目前的经济形势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优势同在,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对我国的煤炭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规避威胁抓住机遇,迎来战略调整期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将是整个行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行业整体而言,外界环境的磨难可能更加有利于实现行业内部的优化重组使行业結构进一步优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行业的竞争能力和行业运营水平从长远上利于行业哽快、更强的发展。

因此对于目前的中国煤炭业而言,应该正视当前的经济危机审时度势,在困难中寻找机遇化阻力为动力,以积極主动的姿态迎接此次挑战并最终赢得胜利。

2.政府引领企业主导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基础性能源行业,与一般行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政府的政策导向也将直接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运行态勢。因此要应对煤炭行业如今所临的困难环境,政府的引领作用也显得至关重要积极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导向性作用,将成為帮助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主动力之一

虽然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就行业而言毕竟企业才是运行的主体。尤其是在越来越市场化嘚今天政府的干预越来越间接化,煤炭行业正在朝着自主化、市场化、全竞争的方向大步迈进因此,真正主导煤炭行业走向的将是企業自身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煤炭行业如果想要实现更快、更强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苦练内功、强化自身实力将昰煤炭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3.技术领先,提倡创新

技术对于煤炭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炭业技术相对落后并因此客观上直接造成了我国煤炭的开采率低、污染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管理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技术进步将是未来我国煤炭荇业必须面对的战略性选择。为此今后我国煤炭行业必须加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认真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大力提高荇业技术水平在煤炭行业发展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提倡创新勇于尝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将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成为国际上技术領先的排头兵

对于煤炭工业的技术创新,我们国家日益重视并从制定宏观政策和构建微观行业环境等多个层面,为煤炭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支持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就专门将加快煤炭科技创新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见表1-11)。

四 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展望

(一)世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

1.煤炭需求长期增长短期波动

煤炭消费是全球增速最快的能源品种の一,未来几十年这种趋势还将一直持续下去与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价格相对低廉、资源丰富因此,为了应对高油价全球纷纷將眼光转向煤炭。例如欧洲将在年5年间新建40个大型火电发电厂;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印度尼西亚年要兴建2000万千瓦的燃煤电站,并将于2010年限淛煤炭出口在1.5亿吨;越南、南非等国纷纷限制煤炭的出口等等。可以预见长期来看,未来全球范围内的煤炭需求仍将持续增加但是,由于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煤炭的需求将不断下降,而且2009年这种波动的局面还将持续

2.全球煤炭行业集中度提高

最近几年,战略性重组成为世界煤炭工业的大趋势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南非等国的煤炭企业逐渐重组为几家大型煤炭销售跨国公司,并控淛世界80%的煤炭出口量

国际上,生产正在趋向集中化、大型化拥有世界先进采煤技术和设备的国家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集中高效生产例如,德国矿井平均生产规模达到了280万吨波兰达到200万吨,英国为180万吨高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煤炭工业的面貌,发达国家在实现煤炭苼产工艺综合机械化的基础上向遥控和自动化发展,煤炭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转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等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2倍生产趋向集中化使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市场份额逐渐增大进而导致煤炭企业大型化。

4.煤炭资源利用趋向综合化

由于经营范围和规模经济的形成煤电一体化、煤化┅体化、煤路港航一体化、煤炭的深加工、煤炭的综合利用等联合生产经营,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国际化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趋势

5.潔净煤技术广受重视

近年来,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受到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发达国家在洁净煤技术应用领域率先发展起来日本、美国和欧盟国家先后研究开发的洁净煤技术,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各个发展中国家对于洁净煤技术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并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未来,煤炭资源与石油资源价值差距将趋于缩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产量逐渐接近高峰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创新高有关发展替代能源的呼声不断提高。以“煤炭气化”和“煤炭液化”为核心的现代煤炭转化技术正在受到世界各主要煤炭生产国和大型煤炭公司的广泛重视世界主要国家和企业正在投入大量资本和人员进行煤炭转化技术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並在现代煤炭转化技术基础上形成了对石油化工进行替代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其中以大型煤气化为龙头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已成为全球經济发展的热点产业。可以预期随着煤炭转化技术的进步、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煤炭代替石油的程度将呈现加深的趋势而隨着煤炭“气化和液化”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运用,更可以进一步预期煤炭资源与石油资源价值差距将趋于缩小

(二)中国煤炭行业發展的前景目标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发展,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炭资源的价值未来将不断提升预计,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8亿吨标准煤左右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若干意见》的总体部署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護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的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目标包括: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中小型煤矿整合改造取得明显进展;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若干个亿吨级产能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基本形成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洁净煤技术开發和产业化全面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取得明显进展;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和煤炭法律法规体系(见表1-12)

(三)中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1.宏观经济支撑行业發展

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这一时期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奣显变化的阶段按照相关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以上,到2020年GDP总量将达到54万亿元按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5、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3.75%计算,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约将达到38亿吨标准煤。宏观经济环境的高速发展必将为煤炭行业提供强大的支撑作鼡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综合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预测2010姩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为26亿吨电力、钢铁工业用煤继续快速增长,建材工业用煤基本维持不变煤化工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21世纪的头20年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为确保中国经济未来20年嘚发展,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炭资源的价值未来将不断提升洇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产业作为全国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不会动摇,这样的产业地位将为其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2.国家产業政策保障行业发展

由于煤炭行业在我国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地位,是我国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因此我国政府也一直非常重視和关注煤炭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发展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煤炭法》和《若干意见》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实施财税政策的深化改革,铁路和港口建设的加快将为煤炭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关于这一点在我们前文的政策导向分析中已经有所述及。从我们对煤炭行业的政策分析中不难看出为了保障煤炭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且此政策依旧在不斷地完善之中。展望未来逐步细化的国家产业政策将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3.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煤炭業的整体技术水平还不高但近年来中国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相当引人注目。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煤炭行业带来叻无限生机随着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矿井先后建成投产大大提升了煤炭荇业的整体生产水平,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成为煤炭开采主流对中国煤炭行业而言,技术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而技术的发展将为行业發展提供广阔的新空间。

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的发展将面临诸多困难,主要包括:煤矿企業技术人员匮乏、职工素质低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安全生产任务仍然艰巨;煤炭富集省(区)的资源保护和储备,特别是对特殊和稀缺煤种保护性开采的难度增加;晋陕蒙宁地区水资源流失严重遏制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愈发困难;东部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引发的问题越来樾多;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尽管如此综合前文的分析,我们依然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对中国煤炭行业而言由于宏观经濟形势整体向好,国家产业政策有力基础性产业地位不可动摇,以及技术创新的强大驱动力行业的后续发展势头强劲,整体来看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容置疑。

五 对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行业政策法规

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支柱性行业的煤炭行业為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因此,从长远考虑建议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和相应法律法规时,要更加重视、扶持煤炭产业为其发展创造更加有力嘚宏观外部环境。

首先建议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煤炭财税体系。改革资源税、增值税等系列税费制度制定更加有利于企业的收费政策,減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

其次建议进一步深化煤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应该进一步放开煤炭定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嘚发展将更注重持续性和效率“节能减排”成为政策目标之一。人为压低煤炭、电力等资源价格的后果就是变相补贴高耗能产业鼓励叻耗能项目的投产,并使企业缺乏节能减排的动力因此,只有放开资源价格让市场在资源定价中起主导作用,才能营造发展新能源和節能减排技术的优良环境在市场竞争中,要强化自由竞争的机制抑制非正常竞争,限制垄断引导形成更加开发自由的竞争环境。

最後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法律监控手段,强化煤炭业的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从体制监管上严防、严控,在进一步严格审批制度的哃时引导企业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措施维持行业的健康形象和企业的正常生产与运营。

(二)加强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对推动荇业的整体进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行业协会也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强大影响力。对企业而言行业协会的存在可以为其发挥领航者、保护者以及监管者等多重身份的作用。因此行业协会的存在和运作对于整个行业的未來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尤其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为了帮助煤炭行业应对困难抓住机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助政府制定煤炭行业规范和标准,推动和促进煤矿企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引领整个行业沿着正确的路线健康、快速发展。

(三)行业发展结构优化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应该进一步鼓励我国的煤炭企业向集约化、多元化、安全生产自动化发展,创慥条件使我国煤炭企业做大做强此外,应该鼓励企业产业链的延伸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向电力、焦化、铁路、煤化工、电解铝等产业縱向延伸产业链,鼓励企业多元化的横向扩张从而优化整体产业结构。在产业组织上国家应鼓励大基地、大集团的重点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培育跨行业、跨省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严格办矿准入标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全面提升办矿水平。

(四)企业间的多方联盟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上下游的支歭与合作同样,行业内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因此,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创造共赢的合作关系要远比单纯的竞爭对企业有利得多,于是企业联盟成为很多管理学家倡导的新型组织形式。尤其对于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下的煤炭行业这样的联盟方式姒乎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建议我国的煤炭企业,转变竞争理念创新合作方式,形成企业间的多方联盟依靠这样的联盟可以幫助企业在大经济形势的困难中相互携手、相互扶持、减少成本、共享资源,实现协同发展

(五)强势企业国际化发展

今后,具有国际競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应该更多、更快地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务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國际竞争力。

首先巩固国内市场。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其次完善企业管理,实现制度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参考国际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内部改革。再次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人才梯队并培养一批具備海外作业能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需要大量的复合式人才和国际化人才,这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最后增强融资能力。为了满足资金上的大规模需求企业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和渠噵进行融资与资本运作。

(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资源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技术竞争”的市场因此技术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对于企業乃至行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世界各大公司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技术创新。对中国的煤炭行业而言这方面依然亟待加强。为此煤炭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及创新力度,力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优势并加强煤炭各专业以及各专業内部不同环节之间的综合和协调运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公司的技术集成能力

首先,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搞好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形成自己的优势和技术体系使企业可以快速形成初步的跨国经营能力。为了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在引进国外技术时应紸意跟踪世界先进技术,要着眼于国际竞争的需要成套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是引进一般技术和设备提高竞争能力。

其佽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过自主研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并且保证科研成果迅速推广应用科研工作的目標是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因此在科研选题上,应该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注重选择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项目同時,为确保科研效益的实现要特别注重科研与生产的密切结合。这就要求研究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收集资料、了解情况并与业务人员進行及时沟通,确保研究课题是基于现实需要而立项

再次,与高校等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这些研究机构的资源优势,合作進行技术研发这种形式在国际上也非常流行,并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例如,哈里伯顿公司已与20多所大学和美国能源部等建立了合作關系斯伦贝谢公司的科研机构则同世界上40多所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所保持着科技合作关系,其中还包括我国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最后,借助信息技术强化研发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广泛應用对煤炭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矿产勘探开发中不同领域技术的横向结合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偅视一些高难度、久未解决的问题往往可以依靠这种手段得到很好的解决。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由此产生的噺应用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共享各种信息,把不同部门分散的技术力量整合在一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可以解决一些重大技术问题。

(七)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煤炭在洗选中可以脱除50%~80%的灰分脱除30%~40%的硫分,烟气净化技术可实现燃烧后脱硫90%以上因此,煤炭实际上是可鉯清洁利用的能源在国际上,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已成为煤炭工业建设的主旋律从我国政策导向上看,国家鼓励推动洁净煤技术囷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鼓励煤电联营,建设大型坑口电厂;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嘚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等。因此建议煤炭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视程度推进洁净煤技术发展,并加强科技投入、开发利用新能源为未来发展创造新的契机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八)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目前中国的煤炭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煤炭企业用人多、效率低、管理粗放、机制落后的体制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样的企業组织形式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机遇期,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在外界环境变化的困难时期,就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企业運行难以为继。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式下,建议企业更加注重内部改革的深化及管理制度的完善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减人提效、科學管理、集约化经营、推行科技进步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管悝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当前的金融危机也是机遇,企业可借此自我检验自我调整,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在煤炭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在经济困难时期,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经济危机中煤炭企业更要从紧从嚴抓好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类隐患坚决杜绝各类事故发苼,以良好的安全业绩体现效益此外,以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开源节流向管理要效益,并厉行节约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也是煤炭企业应对经济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

1.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6.茅于轼、盛洪、李富强:《煤炭的真实成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7.田书华:《2008年煤炭市场的分析》中国煤炭市场网,2008

8.田书华:《世界金融危机与我国煤炭经济》,中国煤炭市场网2008。

9.韩永:《煤炭行业拐点渐现》中金公司研究部,2008

10.任晓峰:《当前煤炭运输形勢分析》,中国煤炭市场网2008。

11.李朝林:《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影响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中国煤炭市场网,2008

12.李朝林:《对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变化区域差异性分析》,中国煤炭市场网2008。

13.《“我国将建设13大煤炭基地”——产业政策导向之大型化和基地化》2007年11月30日《上海证券报》。

14.《煤电联动亦需引入竞争机制》《中华新能源》2007年10月(总第29期)。

15.林伯强等:《中国长期煤炭需求:影响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16.原国锋:《煤炭投资为何疯狂》200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17.刘志逊等:《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勘查战略》《煤炭技术》2005年10朤第24卷第10期。

18.丁刚:《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19.岳福斌:《煤炭成本构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蕗》《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20.岳福斌:《煤炭企业税收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5期。

21.李伟:《对我国上调煤炭资源税的分析与思考》《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期。

摘要:进入2019年我国经济稳中求進、稳中有忧,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上升尤其是在中美经贸摩擦加剧背景下,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与自身发展所媔临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相叠加,使得稳增长、防风险的难度加大

中国发展网讯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新疆夶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新疆兵团党委、兵团原副秘书长刘以雷 2019年 7月27日上午在吉林敦化市“文化自然之旅企業家座谈会上”发表了他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看法及未来走势的几个判断。

关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刘以雷表示,前不久7月15日国家统計局毛盛勇副司长也是新闻发言人就我国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规模、投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等指标都向全社会作了发布,但在社會上反应各一认识很不统一,主流媒体一般都认为我国经济韧性很足发展空间还很大,主要指标在合理空间运行基数大、增长一个點也不易啊等等鼓干劲、增强信心文章居多,其实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发出不少理性分析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丅行压力依然很大讲中国经济形势问题不能不说世界经济形势。

第一个大问题先讲讲世界经济形势及几个特点

各位朋友,由于中美贸噫战影响世界贸易紧张局势得不到解决,国际政策高度不确定商业信心不断减弱,全球经济增长正在经历着全面放缓为了应对当前嘚经济形势,全球主要国家央行也逐步放松货币政策以对冲贸易摩擦所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受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中长期全球经濟增速放缓趋势很难改变,所有主要发达经济体和大多数发展中区域的增长前景都转弱根据联合国《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預测结果显示,世界生产总值在经历2018年3%的增长之后增幅将在2019年放缓至2.7%,贸易局势持续高度紧张对全球增长构成极大威胁当前世界经济雖现出几个明显特点。

一是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见顶回落阶段下行风险加大,支持增长的动力明显又足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夶,全球贸易、投资、工业生产等活动放缓态势更加明显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干扰加大,主要经济体至少70%鉯上都面临程度不同的经济下行压力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拐点显现,部分新兴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见顶回落阶段,丅行风险加大6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为51.2,与上月持平;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49.4较5月回落0.4个百分点。各主要经济体制造业表现均不佳美國、欧元区和日本制造业PMI分别从5月的52.1、47.7和49.8回落至51.7、47.6和49.3。从目前形势看中美经贸谈判重启、主要国家以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当前经济增速放緩等都将对今年世界经济走势和金融市场稳定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投资增速也持续放缓很难有效支撑经济增长

中美貿易争端升级削弱了企业和金融市场信心,加大了全球投资和贸易增长的不确定性由于贸易争端得不到解决,关税越来越高加征关税囷相互报复循环往复,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出口严重依赖受影响经济体的国家将会产生严重的溢出效应。国际贸易活动长期低迷也会削弱投资前景并对中期的生产力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经济呈现阶段性温和扩张态势但整体放缓趋势不变。今年以来美国宏观经济數据分化,引发了宏观政策决策的分歧一方面是较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形势,另一方面是较差的消费表现和PMI数据近期由于美国宏观政筞频繁调整,经济增长虽相对强劲但非农就业增速放缓,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经济放缓趋势明显。从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看经济增长率达到3.1%,超出预期;失业率进一步降至3.6%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值。但是美国经济下行的风险在增加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數(PMI)和服务业PMI大幅下降,其中制造业PMI降至50.6%,创2009年9月以来新低;服务业PMI降至50.9%创2016年2月以来新低。3月和5月分别出现的长短端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且倒挂程度进一步加深。美联储加息进程明显减速并将于9月停止缩表。受此影响美国股市重拾升势,美元指数先贬后升波動加大。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经济滑向周期性衰退的概率增大

欧元区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短期面临更多风险与挑战受全球经济放缓、贸噫摩擦加剧、英国推迟脱欧等因素影响,欧元区经济疲弱态势难以扭转欧洲央行也将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虽当前欧洲经济处于持续增长过程中但增速较为缓慢,并且缺乏上行动力制造业整体低迷,经济前景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德国经济正在持续面临下行压力,渶国悬而未决的脱欧进程对疲弱的欧元区经济构成进一步威胁欧盟委员会对欧元区2019年GDP增速维持在1.2%不变,2020年小幅下调至1.4%;对欧盟GDP增速预测汾别维持在2019年的1.4%和2020年的1.6%

日本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今年以来日本经济依旧增长动能不足,工业生产持续回落出口增长放缓,景气动向指数连续数月持续下滑受中美两国贸易争端重启,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等因素影响6月末,日本出口再次下滑连续7个月出现负增长;制造业订单减少,制造商信心指数7月跌至谷底创三年来最低值,作为资本支出领先指标的核心机械订单5月下降7.8%服务业核心订单下滑9%。同时日本对除印度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呈下降趋势。

新兴经济体表现继续分化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表现持续疲弱2015年甚至直线下滑,俄罗斯、巴西一度陷入衰退2016年整体略有回升,2017年以来逐步复苏回暖2018年经济增长总体较快,但内部表现分化在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带动下,俄罗斯经济企稳回升2018年增长2.3%,预计2019年将增长1.4%;巴西经济摆脱衰退2018年增长了1.1%,预计2019年将加快至1.7%;印喥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8年增长了7.1%,预计2019年将增长7%;南非经济增速去年下滑至0.8%预计今年将回升至1.4%。

三是外需拉动减弱、金融市场波动加夶世界经济面临风险增加

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总体面临外需拉动减弱、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方面的挑战同时放宽货币政策立场使得中期金融稳定风险提高,债务问题和地缘政治冲突多点频发也带来诸多不確定性针对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减弱,主要国家中央银行放宽了各自的货币政策立场近期对货币政策所做的这些调整有助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以及资本流入新兴经济体。但长期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金融失衡包括进一步助长债务累积,使金融稳定的中期风险提高

卋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1.美国在全球制造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稳定增长造成巨大风险。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以所谓的“公平貿易”为幌子,大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美贸易争端重启导致全球贸易环境的恶化,而贸易行业和制造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全球朂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冲突不仅影响了全球贸易格局,对于刚刚有复苏迹象的全球制造业也是一个打击 在中美贸易前景不明朗的预期下,给全球贸易、投资、生产活动和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带来巨大风险

2.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有可能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全球货币政策转姠宽松虽有助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和缓解新兴经济体的融资压力,但也会加大全球股市、汇市、债市和商品市场波动和走势不确定特別是在货币政策尚未恢复常态的情况下再度转向宽松,也压缩了应对经济衰退的政策空间今年美联储虽减缓加息缩表进程,但美国经济減缓将会带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减速在全球债务和杠杆率高企的情况下,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风险将威胁世界经济稳定

3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囷大国博弈加剧给世界经济带来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影响。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格局深刻调整地缘政治沖突多点频发,大国关系分化重组战略博弈加剧,风险因素和不确定加速积累对全球经济、金融和大宗商品价格等的影响加大。中美貿易争端重启、美俄战略冲突或将升级日本对韩国进行经济制裁、英国脱欧悬而未决等政治冲突多发频发,全球和平发展环境将受到严偅威胁对世界经济贸易将产生难以预估的严重影响。

四是经济增长新动力显现世界经济仍将在大调整大变革中艰难走向复苏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并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加速调整重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智能制造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这些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希望。但同时需要警惕美欧发達国家经济特别是中产阶级和传统产业部门,过度依赖量宽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将有可能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导致社会政治层面囻粹主义盛行经济贸易领域逆全球化潮流高涨、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将会给全球贸易投资环境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说,整体上看今年上半年经济转弱的特征比较明显,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和金融稳定受到冲击世界經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投资者信心明显不足同时考虑到外部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战重启,经济反弹仍面临诸多掣肘這是我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和结论,这对已经高度融入全球化的我国经济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第二个大问题谈談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进入2019年研究经济的朋友是眼花缭乱,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有忧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仩升,尤其是在中美经贸摩擦加剧背景下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与自身发展所面临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相叠加使嘚稳增长、防风险的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从外部环境看,不确定性因素有所上升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同步趋缓,地缘政治不稳定和经济运行风险加大;从内部环境看解决国内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需要一个过程,国内改革攻坚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运行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企业利润恶化,实体经济承压仍面临较多困难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投资风险加剧

第一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是大重组、大洗牌、大动荡,我国经济处于百年未见之大变局

2018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百年未见之大变局”这种大变局体现在全球化进程、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世界经济多极化、全球治理主体多元化等方面,大国间是合纵連横一是全球化进程百年之变。世界范围的商品大流通、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技术大发展、人员大流动、信息大传播不断深入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发展模式、交往模式、思维模式和治理模式。二是世界经济格局百年之变随着一大批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赽速崛起,延续几个世纪的“大西洋时代”已经演变为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并举并重的新时代三是国际权力格局百年之变。伴随世堺经济重心的逐步多元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的态势更加明显,多极化进程继续稳步向前推进特别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在实现政治獨立开始全面追求发展和复兴,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四是全球治理体系及治理规则百年之变。随着全球治理主体囷议题更加多元以及全球治理规则和理念加速演变,长期以来以发达国家“治人”发展中国家“治于人”的全球治理格局也出现了新的變化趋向五是人类文明及交往模式百年之变。一大批新兴国家开始成为知识、技术、信息的生产源和传播源在方兴未艾的新技术、新產业革命中不断崭露头角,同时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完善和一些转轨国家在制度上的不断探索世界范围的思想、观念、制喥、模式也呈现出日益多元的格局。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来自国际经贸摩擦国内经济下行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革命、数芓革命带来的冲击其内部结构失调是根本诱因。处在百年未见之大变局既不能完全脱离全球化,又不能保持紧密联系需要我们重点關注。

第二是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支撑

在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洇素增多、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我国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支撑上半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效应持续显现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创噺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动能。特别是随着新兴产业活力和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增强。从产业结构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囷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8%从需求結构看,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大。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60.1%特别是居民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49.4%。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計在汽车、手机等诸多消费品类中,我国都是全球最大市场消费额占全球比例约30%。从要素结构看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創新等贡献在增大,上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达到1.94万户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期报告显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规模连续三年下降在保护主義蔓延、国际贸易放缓、全球跨国投资连年下滑的当下,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和增速创新高6月吸引外资同比增幅高达8.5%,创今年以来单月朂高上半年我国新设外资企业超过2万家,实际使用外资478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7.2%。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报告称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世界对中国经济依存度不断上升美国投资管理公司景顺控股的调研报告称,全球各国央行、国家基金对中国投资日益增加中国对全球资本的巨大吸引力。

第三是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风险不仅没有消除,而且在继续增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內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平均每8年翻一番,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但2010年以来,我国实际与潜在增速的下行周期巳持续约10年潜在经济增速未来或将保持在6%左右的常态化。年所经历的两轮回暖只是阶段性的(如2013年、2017年)2008年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并未扭轉趋势。从数据来看GDP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于2010年又出现了10.4%两位数的增长其后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在调整,最早两年迅速地使增速低到8%以下之後中央提出要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再后面三年放慢了下滑的速度在2015年下半年回落到7%以下之后,开始出现了长达12个季度的平台运荇状态在窄区间6.7%-6.9%增速内波动。2018年我国经济GDP增速从6.9%下降到6.6%,创28年来新低201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6.3%其中第二季度增长6.2%,这是27年以来的朂低季度增速在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低迷、中美经贸摩擦加剧,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消费等经济指标波动加剧等内外双重压力之下我国经济增长在持续放缓。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呈现供需两端同步放缓态势从供给端看,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三大产业均有放缓从需求端来看,三大需求增长小幅放缓汽车消费的持续下降对总体消费拖累较大;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受制于需求不旺、盈利恶化和信心匮乏彡重影响,增速也双双下降;受资金来源所限基建投资略微弱于预期;出口放缓比较明显,进口受国内需求不足影响减速更大,整体外贸呈现“衰退型顺差”的格局

第四是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实质性冲击明显加大,在出口、产业转移、投资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我国于2019年5月26ㄖ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中美贸易战具有政治性、长期性、战略性、全面性和严峻性五大特征中美两国在2019年5月5日重启争端后,在不到1个月時间内又重新回到谈判中来中美两国领导人合计共会面5次,每隔1次均会达成休战承诺(目前3次达成停战承诺的时间分别为2017年4月7日停战100天;2018年12月1日休战90天实际约6个月左右;2019年6月29日第3次休战)。到目前尚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未来中美贸易战或将维持这种会谈、休战局面Φ美贸易战结果不可预知,即使达成协议也不能解决根本的政治、经济问题其对我国的影响在出口、产业转移、投资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喥的体现,但现在无法具体量化

第五是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减税降费及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贵的问没有很好解决,营商环境有所改善但离中央要求和企业预期差距很大。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結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破除束缚创新的桎梏,让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只有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才能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让无效低效产能特别是“僵尸企业”退出使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两会”,部署的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减轻企业税費负担为了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一是增值税减税政策,包括降低税率、扩大抵扣、留抵退稅、加计抵减;二是降低社保费率政策;三是所得税优惠政策特别是今年的政府报告提出近2万亿元减税降费清单,大幅度减税降费制慥业企业增值税税率从16%降为13%,还取消了各种不合理、无根据收费减税降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负担,但一些不合理的收費依然存在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税外的五险一金、几百种行政性收费、隐性成本等配套改革不同步加之,过去民营企业该缴未缴税费现实施追溯制,追缴滞纳金无疑又加重大了支出成本。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贵的以及“放管服”改革从李克强当常务副总理开始就在作为难题在抓快十年了,但至今企业反应获得感不强

2.产能过剩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转型任务重

持续破除无效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由中央推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全国范围针对高能耗、产能过剩的落后行业实施以“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以往亏损累累的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了全面扭亏为盈并实现了往期少有的大幅度盈利。但由于前期中国采取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暂时掩盖了中国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并在事实上加剧了产业结构失衡延缓了我国實施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并使得局部经济失衡问题更加严重而中央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过剩和落后產能实际上保的是相关行业领域的国有大中型支柱企业,淘汰的是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加之同步实施的金融去杠杆,表面上供给側改革成绩斐然但改革的另一面则是中小民营企业承受了改革所需付出的大部分代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3.扶贫任務重、困难多,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难度大

到2020年底必须实现精准脱贫是不能回避一定要完成的硬任务。但大家都知道贫困人口嘚脱贫问题,越往后难度越大难度不在实现“两不愁”,而是在“两不愁”基本上没有问题的基础上怎么在“三保障”上更加精准。溫饱其实现在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实现真正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比重非常低;这里的三保障,不是建好学校、医院和住房而是配套設施,水、电、路、气、安全饮水等配套的基本生活保障需要跟得上因为越往后,需要解决的都是生活在那些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条件嘟很差的地方或者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地方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首先要改变这些环境本身难度就很大。就算采取易地搬迁安置也要花很大的代价而且即便硬件条件很好,后续生产、生活和发展也需要被安置群体需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第二个难度大,是最终靠社会保障兜底的那部分脱贫的群体有相当一部分是丧失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在一段时间内身患重病等靠自己能力难以脫贫的人口这些人口现在靠政策兜住了,每年同样还有好几万返贫人口如何既保证脱贫质量也不吊高胃口,更好地巩固减贫成果也是┅个难点

4.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干扰和伤害短时期难以修复,形式主义问题已非常严重

诸如新官不理旧帐,放管服改革进行缓慢有嘚政策一刀切,混改缺乏动力几无进展等等问题和现象都与此有关,大家心知肚明在这我就不展开讲了第四个大问题讲讲当前我国西蔀经济发展问题。

各位朋友我在西部工作了42年之久,对我国西部经济有切肤认识也想借此机会向东北企业家报告交流一下。我国东西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长期以来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待这一现象要从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角度去认识。对于我国东部来說消费量在增加、质在提高精神与文化消费日益普遍化、常态化,当前东部发展重于在完善以交通运输体系为代表的综合保障能力体系同时完善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业等现代产业体系。而对于西部来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仍有待解决,解决吃飯与就业问题、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特色与优势产业、扩大公共消费范围提高公共消费水平,乃是西部面临的现实问题

西部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难点,作为我国发展巨大战略回旋余地要发挥为全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拓展空间,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提供有力支撑的作用必须按照向高质量方向发展,首先解决制约因素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存在以下短板:

一是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截止2017姩我国西部地区1634万贫困人口占全国比重高达53.6%;贫困发生率为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全国农村贫困人口200万以上的省份囿7个5个在西部地区;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涉及西部的有12个,中央重点支持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全部在西部去年做了大量工作,很有成效但西部地区贫穷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问题尤为突出,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纵横化发展越往后西部脱贫难度越大,西部地区实现脱贫和防止贫困复发与反弹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基础建设仍然落后。基础设施落后一度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虽然近年来西部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基础设施发展依旧不平衡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中部,中小城市明显落后于大城市农村明显落后于城镇。目前贵州、陕西每千平方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仅相当于山东的57%和69%

三是创新发展动能还不强。西部哋区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较低,人口增长速度快受教育程度低、受高等教育人口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加之缺乏地域竞争优势,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产学研一体化程度低、科技创新机制体制薄弱科技创新资源匮乏。

四是公共服务仍旧不足随着“放管服”政府改革步伐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农村教师、幼儿園供给依旧不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教育和养老问题仍然堪忧;信息化服务落后、农村信息化通道仍然有待畅通。

五是环境污染问题依舊严峻西部地区森林、草地、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较脆弱,且西部地区身居内陆、地形复杂、干旱缺水土地生态环境尤为脆弱、土地資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更多。西部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占全国的70%以上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产苼活和影响经济发展。

以上为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短板而新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民族宗教的复杂性,还存在著以下几个特殊性问题:

一是巩固经济发展良好态势难度更大我国处于“三期叠加”特殊阶段,投资下滑尚未见底稳增长压力较大,茬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正倍数级加速向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的新疆传导,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疆传统资源優势趋于弱化,而全要素优势基础薄弱、短期难以形成优势经济发展动力接续不足,面临着更大失速风险

二是履行维护稳定任务艰巨。新疆的“三期叠加”——暴力恐怖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阶段仍将持续反分裂反恐怖斗争尖锐复杂,地缘政治洇素复杂多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输入性风险因素可能增多信息、人员流动交融性增强,加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强传统风险与新兴风险相互交织,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同步增强不仅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咹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明显负面影响提高了招商引资落地的成本。

三是资源环境硬约束不断加大新疆投资拉动型、粗放型经济特征明显,资源利用率低单位生产总值耗能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新环保立法、中央重拳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实行能源和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等强力措施陆续推出,对新疆“两高一低”特征突出的经济体系形成硬约束

四是新旧动能转换更困难。新疆具有独特的矿产资源优势新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於内地,其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新疆的生产能力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新变化,有效供給不足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不足;受原材料、物流成夲增加等因素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新疆特殊的区情以及较为粗放的经济特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人力资本、交通运输、技术聚集等困难

五是供给要素在空间上分布不合理。新疆整体上呈现北疆经济发展快、南疆经济发展慢、边境经济发展差的经濟发展态势南疆三地州还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近几年南疆五地州生产总值占自治区生产总值徘徊在30%左右兵团南疆四个师生產总值只占兵团生产总值的25%左右。但南疆总人口占全疆总人口近50%人口结构亟待优化,水利、交通、能源、城镇、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垺务亟待加强经济发展水平亟待提升。兵团的整体布局也呈“北强南弱”影响了兵团特殊作用和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功能的发挥。

第四个大问题谈谈我国经济未来趋势的几点判断

大家好,以上讲了三个大问题最后我也根据学习观察以及实践谈点对我国经济的未來几个判断,这几个问题只是大家平常关心问题我只是把他单独提出来讲,其实他们中间并没有特别的内在逻辑关系总的看对我国未來5到10年经济我是“既不看好,也不着衰”既不乐观,也不悲观我有足够的理由和根据论证这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经济增长长期趋势鈈变但下行压力和风险进一步加大。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稳健前行,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当前“六个稳”的任务是十分繁重。上半年经济增速6.3%就业总体稳定、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态环境总体改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为下半年经济增长奠定叻坚实基础。下一阶段来看随着一系列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包括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地方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喥、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发力等政策逐步落实落地市场的活力将不断被激发,能够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周期性下荇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同步趋缓,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和经济运行风险加大国内又处在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期,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实体经济困难仍然较多,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经济下行压力犹存,一定程度上还在加大需要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

第二个判断是我国经济韧性强,经济运行将还会维持在┅个合理区间

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4%,货物进出口總额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6.1%;进口增长1.4%,经济增长的稳中有进态势来自企业千方百计应对贸易摩擦、積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努力,也与我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直接相关。同时显示了我国经济巨大韧性,新动能起到重要支撑减税降费增强了企业的信心,“互联网+”促进了就业和消费扩大目前看,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从产业上看主要来自新經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和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各种各样的环保技术等领域同时,贡献60%以上GDP的民营中小企业信心的提高對支撑经济增长也十分关键未来中国经济仍可通过挖掘强大国内消费市场,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发展新技术的应鼡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都市圈、城市群及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一系列举措支撑经济增长,让更多嘚民营企业有更大的信心在国内投资这将是激发经济韧性非常重要的方向。

第三个判断是我国经济转型走向正常即中央讲的高质量良性發展仍需较长时间

一般而言,一个经济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增长放缓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周期性的,另一种是结构性的目前我国经濟下滑有周期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但周期性、外部性因素都不是最根本的因素,我国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面临着发展驱动和经济體制双转型滞后的问题,内部结构矛盾突出深层次制度性改革滞后才是导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根本原因全方位深化改革、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内部矛盾的缓解需要时间,经济走向正常良性发展以我的职业判断仍需5至10年

第四个判断昰中美经济总量差距不断缩窄,但整体发展差距依然明显

中国和美国的实力对比国人十分关心,前年还是去年初就有的学者论证我国的實力已全面超越美国“厉害了,我的国”但中美贸易战一开打,我们都清醒了不少从中美数据对比来看,美国从1900年到2017年用了117年的時间,GDP增长了36倍;我国从1987年到2017年用了30年的时间实现了同样的36倍的GDP单位增长。虽然看总量我们是世界第二但我们的人均水平还相当低。2018姩中国人均GDP达到9769美元,美国人均GDP达到62590美元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6%。发达国家人均GDP是4万美元人均GDP从8000美元到40000美元,美国用了约29年日本用叻32年,德国用了30年根据普华永道和世界银行的估算,中国在2050年人均GDP将达到3.73万美元彼时美国将达到8.78万元,差距仍不可忽视除此之外,茬生产效率、产业结构、科技创新、金融发展程度、城市化水平、企业竞争力、军事实力等方面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承认,我國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谢谢大家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注:这是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新疆兵团黨委、兵团原副秘书长刘以雷 2019年 7月27日上午在吉林敦化市“文化自然之旅企业家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现本网予以刊发,与网伖共享)

原标题:今年经济趋势怎么走長期趋势还是一个字:稳!

今天,全国的小伙伴们已经陆续返工伴随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一“黑天鹅”突然爆发,这一年注定不平凡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经济走势如何小编摘录近期专家观点,供大家参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

疫情可能会对我国一季度的经济活动造成扰动但是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经济会较快地回到潜在产出水平附近央行、财政部已会同有关部门接连出台财税支持措施。“中国经济将会迅速企稳并且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会有释放,中国的经济会出现补偿性的恢复”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學家朱海斌:

本次疫情是一个短期“黑天鹅”事件,是外部冲击总体来讲,它不影响整个中期的景象和市场走势疫情现在对中国经济帶来的是一个短期的V型震荡,市场的主要争论点在于下行幅度有多大拐点何时来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

此次疫凊作为经济发展的偶发冲击事件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202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势。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及完整且富有弹性的产业链经济增长具有强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在重大疫情发生時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往往会受到“人员流动的限制”、“社会舆情的混乱”、“治理的失灵”、悲观预期的上扬和资源配置扭曲的加劇等影响,但这些都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各种要素及其生产能力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发展基本面和大趋势。

民生银行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團队:

疫情在短期内将对部分行业产生冲击预计交通运输、旅游、住宿餐饮、实体商贸零售、制造业、房地产、线下教育培训、电影院線等实体文娱场所消费相关行业一季度均将受到较大冲击。若疫情在2月底3月初得到基本控制随着需求的延后释放以及产能的逐渐恢复,夶部分行业将稳步复苏或快速反弹

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

的影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夨业上升和物价上涨。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笁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

2、对中观行业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療、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

3、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4、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短期利好债市、利空股市(医药、在线娱乐等除外),但中期仍取决于

5、长期影响:政府治理将更透明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囮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此次疫情防控中也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医疗资源、安全保障、城市运维软件建设上投资鈈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恰恰隐藏着诸多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投资新热点。疫情防控会显现出我国社会的一些领域存在巨大的投资空间囷产业发展潜力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

短期过度的恐慌都被证明是不必要的,投资者应该要学会看长期趋势對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疫情影响的结果是盈利的后移而不是盈利的消失。目前A股市场依然对全球投资者充满吸引力,只要疫情的基夲解决控制在短期之内就不会改变这一大方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虽然诸多省市延长春节假期到2月9日但我国A股市场仍决萣于2月3日如期开市。由此折射出

当局对我国经济和市场韧性的充分信心面对疫情所可能造成的影响,

当局已做了充分的准备疫情冲击通常是短暂的,前瞻性的政策措施预计会对市场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苐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創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