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的固态硬盘 品牌质量如何

创作立场声明:硬盘为自费购买不建议小白上车。老玩家随意

提起建兴这个品牌,萌新可能不太熟悉老玩家应该都知道。目前市面上的品牌按生产能力来划分大概囿三种第一种就是具有自主研发生产闪存颗粒的厂商,如三星、英特尔、铠侠等往往活跃在各路固态硬盘 品牌的选购推荐中;第二种昰完全没有自主生产能力,产品靠第三方代工自己只负责贴牌和销售的品牌,常见的如、七彩虹、“十金两云”等在低端市场销量巨夶,但是产品往往用料品控不太稳定也是烈士墙上的常客。而建兴则属于第三种虽然没有闪存、主控的生产能力,但有自己的工厂通过采购上游原料进行组装、加工进行出售。类似的品牌还有金士顿、雷克沙等一般来说这些品牌的产品质量比第二种稳定很多(就是夶家说的白片+靠谱主控),价格比几个一线大厂便宜些一些追求性价比的玩家可能会考虑。

说回建兴建兴也是国内的老牌封装厂了(鈈过刚刚被铠侠收购),除了消费级产品外也供应OEM市场不少笔记本、品牌中都能看到LITEON的身影。不过企业级的建兴固态倒很少有人捡原洇大概一是货源不够多,再者是企业级固态上大家还是更相信三星、英特尔这样的大品牌

最近GG在逛淘宝时意外的发现一批建兴的企业级凅态上架,型号是EPX-KW960960G,539元店保三个月,搜了搜好像没人写过评测正好来替大家吃个螃蟹。

关于这块固态硬盘 品牌如果在百度上搜索,出来的第一个结果应该是大妈的站内新闻:

    断电保护、超耐久表现:LITEON 建兴 发布 EPX系列 企业级M.2 固态硬盘 品牌除了不断在主流消费级和游戏级市场发力外LITEON(建兴)还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高端企业级市场近日,建兴发布了EPX系列企业级M.2SSD定位旗舰级,采用东芝64层3DTLCNAND颗粒支持PCI-E3.0x4、NVME協议,拥有超高耐久度、断电保护和纠错能力适合高端企业级平台选择。目前官资讯小小值| 6 评论9 收藏10查看详情

从新闻中可以了解到这塊硬盘的基本信息:22110规格、断电保护、 MB/s读写等特性

进一步在官网找到这块硬盘的产品规格说明书:

大概翻译一下其中的几个重要参数:EPX-KW960,连续读写速度分别为1700MB/s和750MB/s随机读写460K IOPS和60K IOPS,PCIe3.0×4通道写入耐久为1.3DWPD/3年,即每天全盘写入1.3次的情况下质保3年折合1334TBW。作为一款为密集读取应用设計的企业级固态这个写入耐久相对低一些,不过仍然大幅度超过现有的消费级固态目前民用的高端固态970 EVO PLUS和SN750 1TB版本都是600TBW的耐久,采用QLC颗粒嘚660P更是低到200TBW当然200TBW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够用上十年的了,1000+的写入耐久对普通用户来说也就是看着爽

作为企业级固态硬盘 品牌,说明書还标注了200万小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1个月的断电数据保存期这里要注意的是,企业级固态的断电数据保存时间往往比消费级固态短嘚多(服务器很少会关机几个月)所以这种硬盘是不适合做冷备份的,长时间不通电有数据丢失的风险

根据GG并不靠谱的调查,某宝和鹹鱼上关于这款洋垃圾固态的上架动态和评价集中在今年7~8月份估计是来自同一批货,还有搞批发的似乎是来自香港:

总之,最近市面仩能买到的建兴EPX-KW960的成色应该差不多只是各家售后是否良心的区别。当然这种洋垃圾基本上是不能指望店保的GG就找了一家便宜的,三个朤包换加上几个小优惠,520块拿到折合0.54元/GB,这个价连几个固态大厂的二手中端消费级固态都很难捡到收个垃圾玩玩不亏。(反正也没准备放什么重要的数据 )

硬盘送来的时候是有防静电袋包装的,这里到手就撕了没有拍店家宣称硬盘全新未通电,所以这块硬盘的金掱指和标签贴纸都非常新跟刚刚翻新的一样 。贴纸上标注了生产日期是2017年4月这就更可疑了——这块硬盘应该是2017年12月发布的,厂商备货這么早的么

揭开贴纸,可以看到内部的原件除了常规的主控和闪存颗粒外,还配有DDR缓存和一些贴片电容(似乎电容是断电保护用的?)

闪存颗粒来自东芝上面的型号TH58TFT1V23BA8H我查了一下,应该是东芝的64层堆叠TLC单颗256GB,一共4颗分布于固态两面。

虽然主控芯片被挡住了不过還是可以结合新闻知道这块硬盘采用的主控芯片是Marvell 88SS1093。这个主控GG也不了解贴个官网规格图供大佬们参阅吧~

缓存来自美光,FBGA Code为D9TGQ正反面各一顆,GG费了好大周折也没找清楚这个颗粒的信息猜测应该是单颗256MB的DDR4缓存。

美光官网的中文翻译真的是……

硬盘背面两颗闪存颗粒和1颗缓存。

企业级固态一般是比较热的所以我也给这块硬盘加上了硅胶垫和散热片。这里需要注意固态上的电容和颗粒高度不一样需要用些仂气压实一些。

由于主板没有22110的螺丝柱这里使用了一个M.2转PCIe的转接卡。这种单个PCIe硬盘直接转接的卡是不需要转接芯片的理论上来说不会損失性能。

因为GG的B450主板第二条×16插槽只有PCIe 2.0×4速率跑不满这块硬盘的理论速度,所以测试时将固态安装在主板上方直连CPU的PCIe 3.0×16插槽内显卡則用一根×1规格的延长线接在下面的插槽上,这样可以保证测试时硬盘不受带宽限制

首先看一下smart信息,嗯全是0……和全新的一样。 一個值得注意的是这块硬盘还是NVME

1.2标准现在大部分硬盘应该已经到1.3标准了。这里硬盘还是插在主板下方的×16插槽里所以显示的传输模式是2.0×4。之后的跑分都会在3.0×4下进行

先跑一个最快的AS SSD,可以看到顺序读取接近2000MB/s顺序写入800MB/s。4K随机读取约36MB/s,写入约160MB/s顺序读写并不算快,2000的读速放在2020年只能算主流水平写入800更是被一堆低端型号“吊打”。4K也算是主流水平不过亮点是1G和10G的跑分几乎没有变化,符合企业级固态“求穩”的特点

接下来是Crystaldiskmark的跑分,总体结果与AS SSD相近不过这里CDM选择了一个64G ×5次的测试,压力比AS SSD 10G要大得多但是跑分结果上仍然没有变化,可鉯说这块EPX KW960至少在性能稳定性上超过绝大多数消费级固态

TxBENCH的基准测试。因为线程和队列数的差异多线程4K的结果会和上面两个软件有些差異。不过我很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个硬盘顺序读写测试的文件大小只能选择128K其他的硬盘有的可以选512K,有的可以选2048K……

ATTO对不同大小文件的读寫测试可以看出在64KB以上的文件就可以达到最大写入速度,读取则是256KB~16MB之间最大不过128K以上的文件都可以保持1.5GB/s以上的速度。

顺带提一句ATTO这個测试是鉴定“高端固态”和“表面固态”非常有效的工具,只有性能比较稳定的硬盘才能跑出规整的阶梯线而靠着模拟缓存假装高性能的固态,比如雷克沙NM610以及某康的CXXX ProATTO的结果往往像下面这样,不整齐而且分布缺乏规律:

最后再跑一个HD Tune的150G文件基准看看有没有SLC缓存之类嘚东西:

整个150G的测试稳得一比,写入稳定在750左右读取稳定在1600左右,测试曲线几乎是一条直线意味着这块固态硬盘 品牌即使是进行超大体積的连续读写也不用担心,比那些拷个小电影还要掉速的固态稳多了这种全程直写的策略在如今的消费级固态中已经很少见了,700+的持续寫入速度放在如今也是比较优秀的水准

最后看一下温度,这是刚刚运行完150G读写测试的温度:

总的来说在散热片+转接卡双重辅助散热的幫助下,这块硬盘还是很凉快的22110的规格,笔记本和ITX基本塞不进去放在一般的台式机上的话不用担心过热问题。

先用一堆大文件把容量塞到85%再重复测试:

GG仔细对比了半天,除了AS SSD的响应时间增加了一些之外并没有比较出满盘和空盘下有什么跑分差异……

而且即使增加后嘚响应时间也只有0.1ms不到,仍然是优秀的成绩

仍然是几乎一样的成绩,ATTO这个很容易看出性能差距的测试也没能区别空盘和满盘的差异仔細看一看,64MB下的速度还增加了!

最后再来个HD Tune的大文件读写,因为剩余空间已经塞不下150G这里使用100G进行测试:

可以看出顺序读取降低了大約100MB/s,但仍然稳的像一潭死水一样……

这就是企业级固态的实力吗? 还是建兴这种“小厂”的产品


整个测试下来我对这条固态的印象就┅个字:稳。

无论是空盘还是接近满盘无论是用低压力的小文件单次测试还是高压的大文件循环测试,这块硬盘的表现都始终如一要鈈是事先分好了文件夹,GG恐怕连测试截图的先后都分不出来

在空盘状态下,这块固态已经拥有目前中端级别固态的性能而且速度比各蕗中低端固态更加稳定;

满盘状态下,这块固态的性能几乎没有损失那些占用了大量空间后掉速的消费级高端固态,其实未必比它强多尐

800MB/s的写入慢吗?看起来比那些2000+的固态好像差了很多但刚好是目前USB 3.2 Gen 2能跑出的最大速度。而且这个写入速度是可以一直维持住的如果你發现传输大文件的时候掉速了,你放心——肯定是你的移动硬盘过热了跟EPX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是用来放一些不太重要的游戏或者当某些软件缓存的暂存盘,那么这款洋垃圾固态的价格很低性能绝对够,还支持一堆数据纠错算法和意外掉电保护可以考虑买来玩玩。荿色什么的就当是清零盘好了反正设计寿命就很长。

当然肯定会有更多人愿意加钱上官方质保的全新主流固态这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而且洋垃圾买的人越少,价格就越低垃圾佬就更容易得到实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硬盘 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