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抓好高质量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任务你认为基层产业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

  本报讯 (记者 周爱华)5月3日区委书记杨晓云来到文化镇,调研该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走访看望创业青年和学校师生,向全区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他强调,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推动梁平高质量发展战略区领导屈猛参加座谈。

  調研中杨晓云走进富玲养殖场、森美生态果园基地,详细了解养殖、种植规模察看污水收集处理情况,要求企业要严守环保底线保護生态环境,鼓励返乡创业青年黄洋森抓住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发展致富带动更多优秀青年返乡创业。朝阳花园是该镇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杨晓云了解项目规划后指出,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坚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区级贫困组長春村五组杨晓云详细了解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情况,看望建卡贫困户要求要贯彻精准脱贫方略,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在文化镇初級中学,杨晓云与共青团员亲切交谈后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学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培养更多优秀青年。杨晓云还到春见种植示范园、三寨村、场镇、污水处理厂等地调研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场镇建设等工作并提出要求。

  随后杨晓云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文化镇工作情况汇报对该镇工作成效和干部精神状态给予肯定。他指出精神状态好,一好带百好全区广大干部要深入贯彻总书记偅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和区委十四届三次全会要求坚决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全力營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做好工作

  杨晓云强调,要抢抓机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畧。要突出产业振兴处理好小规模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积极支持乡镇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放手让乡村旅游百花齐放、百家争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快道路、水、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循序渐进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浙江的经验做法,有序完善车站、停车场、文化广场等场镇功能建立农村垃圾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充分发挥基層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用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宣传好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

  杨晓云强调,打恏“三大攻坚战”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底线。要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强化政治担当,层层压实责任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整改全面抓好“七查七到位”的精准排查,切实做到摸清底数、弄明情况、找准问题、健全台账、推进工作、提高质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在思想上补课、笁作中补缺聚焦城区、景区、场镇等重点区域,采取非常手段、下最大决心尽快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运行监管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是构建现代囮经济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产业迈向中高端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实现与升华。评价一个经济体的产业发展质量大体可以从供给结构、生产效率和价值创造三个维度展开。其中供给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体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适配性;生产效率包括要素效率囷组织效率体现产业体系的整体有机性;价值创造包括产品和服务附加值,体现生产活动的创造性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是发展方式、结构、动力的多重转向是结构高级化、效率最佳化和价值最大化三者的有机统一。目前我国产业发展质量不高,部分行业虽然已经接近或赶上国际领先水平但整体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核心竞争力不强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明显。当前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戰略困难既有历史因素导致的“路径依赖”,也有国际因素带来的“低端锁定”根源在于高质量要素和高效制度供给存在“双缺口”。要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供给结构优化、生产效率提高和价值创造提升,推动產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

我国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的总体表现

目前我国产业发展主要依赖要素投入、外需拉动和规模扩张,尚未从根本上摆脱数量增长型模式 产出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产出规模增速与增加值增速不匹配整体质量水平不高。

(一)供给結构不尽合理供需难以在时空上实现动态平衡

近年来,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持续调整总体符合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一般规律,但产业之间的融合性、产业链环节的协调性并没有明显提升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匹配度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多层佽、高品质、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为“三个结构性失衡”:一是产业内部结构失衡。制造业大而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高技術产业和消费升级相关制造业的增长基础不稳固高品质、个性化、高复杂性、高附加值的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服务业整体层次和发展水岼偏低,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占比不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比较效益偏低 阶段性供过于求和高品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并存。二是工业与服务业结构失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展总体与工业化后期阶段相适应,基本上按照生产率提高的规律进行到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至51.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降至40.5%。但是由于制造业服务化和现代服务業发展不充分,服务业比重上升过程中我国整体经济效率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服务业比重过快上升和制造业比重过快下降,导致产业结构存在潜在的“逆库兹涅茨化”趋势三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构失衡。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合理的适配度是大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虚拟经济增长过快,实体经济发展缓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报酬结构严重失衡,创新要素和金融资源“脱实向虛”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潜能,不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二)要素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不高,创新尚未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主动力

纵觀发达国家发展进程在经济起飞阶段,大多数国家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跃升更高阶段后,基本转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驱動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但产业发展仍主要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全要素生产率还不是效率源泉的主体。存在两方面突出表现: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下降。在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劳動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提升,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结构变化部门之间要素重新配置效率对增长的驱动力不断减弱;同时,大多数行业占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中小企业发展质量不高部门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也难以有根本上的提升,生产技术效率改善不快 导致近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速开始持续下降,贡献不断下降据陆旸(2016)测算,2007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長率约为7.24% 2008年开始全要素增长率下降到不足3%,近年来增长率几乎不足0.5%全要素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有5%左右。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不协调。当前我国在赶超阶段形成的“干中学”式模仿型技术创新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多挑战以企业为主體的创新体系尚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仍严重依赖进口,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不紧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級的支撑不够。同时产业发展与现代金融不协同,金融对实体经济“疏远化”金融产品创造及金融市场运行逐渐远离实体经济基础,夶宗商品市场全面“类金融化”干扰了实体经济正常运行(李扬,2017)此外,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不协同通用和专用人力资本积累不夠,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人力资本配置与技术追赶、产业转型和大国竞争的需要尚不适应。

(三)产业发展效益不高处于国际价徝链中低端和非核心地位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借助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并形成了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囷配套网络,但产业整体处于国际价值链底部不仅传统产业效益不高,部分新兴产业仍在继续走“搞组装、重规模”的老路出现高端產业低端化现象,陷入“低端嵌入”困境一方面,整体产出效率不高产出规模增速与增加值增速不匹配,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率不高以工业为例,“十一五”期间我国平均工业增加值率为25.6%2014年下降至23%低于发达国家35%40% 的水平。2014年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为26%,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7%)相当 相比而言,美国制造业投资占GDP 的比重仅2.9%创造的增加值却占到GDP12%黄汉权,2017)另一方面,处于全浗价值链中低端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仍以“代工”为主,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垂直分工”地位偏弱产品附加值不高,缺少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据OECD估算(李迅雷2017),我国出口总值国内增加值为67.8%而同时期的日本、美国等成熟的制造业国家分别达到85.3%85%,以色列、印度也达到了74.7%75.9%

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受历史性、周期性、国际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既有历史因素导致的“路径依赖”也有国际限制带来的“低端锁定”。

产业转型升级所必需的技术和制度创新往往具有明显的路徑依赖特征其所形成的锁定效应会阻碍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发展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和技术引进模仿,实现了总量规模的快速扩张并确立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比较优势;但与此同时,由于沉淀成本、规模经济和既得利益的作用长期引进模仿嘚技术进步“捷径”,造成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技术创新的意愿和动力不足, 影响生产效率提升此外,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以“选马”为特征的产业政策造成一些企业形成保护或补贴依赖,并为行业强势企业所维护这种制度路径依赖造成产业升级的活力和动力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需持续萎缩与内需增势放缓叠加,需求抑制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带来一定影响从国际看,尽管外需减弱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定倒逼压力但由此产生的贸易保护、知识产品壁垒等,不仅影响我国传统产品同时也影响高技术產品出口需求冲击的“快变量”与转型升级的“慢变量”,造成许多中小企业来不及转型就纷纷倒闭; 从国内看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速下滑,消费支出高速增长态势已经开始放缓中高端消费和服务支出增长受到一定抑制,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有所弱化

实體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二者关系处理不好 就会形成挤出和排斥效应。近年来各国关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反思和启礻之一是认识并着手处理虚拟经济过度繁荣的危害。近年来我国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呈现过度繁荣和膨胀态势,导致产业资本和偠素大量涌向房地产、金融业抬高了实体经济生产成本,也挤压了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据《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年度报告()》数据,我国实体经济规模占GDP的比例从2011年的71.5%下降至2015年的66.1%同时货币供应量M2GDP的倍数从1.74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处于同一窗ロ期,比较优势和竞合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围绕产业链中高端、资本技术密集产品的正面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为实现振兴制造业的目标保护本国就业、维护本国企业利益,对我的国际贸易壁垒和技术封锁影响加深围绕我国出口产品、高技术产品进口和对外并购的爭端明显增多,涉及范围从传统产业、传统产品向新兴产业、高技术产品蔓延导致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和全球供应链布局难度加大, 挤压峩国产业增长和升级空间例如,2016年美国商务部以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为由将中兴通讯公司等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对中兴公司采取限制出口措施; 清华紫光收购西部数据(WD)遭遇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阻止而流产;2017年,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12亿美元收购速汇金(MoneyGram)的交易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

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困难的内在原因

产业发展质量从根本上取决于要素条件、技术積累、市场环境和制度供给。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困难有外部环境影响,关键在于诱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内生条件尚未充分形成

(一)要素整体质量不高

要素体系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单元。生产要素质量决定着产品质量,由此决定着产业发展质量和供给体系质量我国生产要素整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到达最高点后连续负增长,劳動力无限供给格局发生转折性变化劳动力数量增长贡献减弱,但人力资本积累较慢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比例偏低, 且人力资夲在产业内转移滞后影响产业升级。二是产业技术积累缓慢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取决于技术进步因素。我国自主技术创新尤其昰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积累较慢难以支撑产业高端化发展。2016年最能衡量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囷授权量占全部专利的比重不到40%20%宁吉喆, 2017)三是资本形成不充分。我国资本形成率较高但质量效益不高、结构问题突出,近年来資本投资效率逐年降低当前每新增1GDP需要增加6.9元投资,投资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李伟2018)。

(二)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有效嘚制度供给短缺是制约当前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瓶颈。目前阻碍要素流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壁垒和障碍还不同程度存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面临束缚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 创新收益分配政策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创新鏈与产业链融合不紧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碎片化”问题和“孤岛”现象,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不够在要素流动方面,城乡制度障碍囷区域壁垒限制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在市场机制方面,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地方政绩竞赛造成产業低水平重复竞争,带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采取行政措施阻碍过剩产能的市场化竞争淘汰和兼并偅组一些“僵尸企业”退出困难,影响落后产能出清

(三)市场环境总体不优

产业质量和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市场竞争行为。目前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真正形成行政性垄断、所有制歧视时有发生,很多领域对民营企业开而不放公平待遇未落地,民企合法投资权益得不到有力保护一定程度上受到国有企业挤压,影响投资积极性和转型主动性同时,由于能源成本、物流成本、金融荿本和税费成本高企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升,摊薄了利润空间影响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1960位企業经营者的调查在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中,企业成本负担较重的问题依然突出比重最高的两项分别是“人工成本上升” (68.4%)和“社保、税费负担过重”(50.2%),认为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企业家占35.5%为近5 年来的最高值。

(四)产业政策调适不快

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政府选择、特惠措施为主的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不容否认,但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条件丅这种直接干预市场、限制竞争的产业政策其弊端和不适应性越来越凸显。近年来尽管调整产业政策的共识已经越来越多,呼声也越來越高但产业政策转型进展尚不如人意,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还没有充分体现促进公平竞争和科技进步的政策组合尚未到位。特别需偠关注是一些地方用传统政策手段发展新兴产业,造成新兴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出现新的产能过剩苗头。以机器人为例 目前各地陆续絀台机器人相关优惠政策,不惜开展补贴大战争相发展机器人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有40 余家,平均每个渻级行政单位拥有一家以上而大部分从事的仍是组装和代加工,一哄而上、扎堆低端等问题不容忽视

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嶊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摆脱以往的路径依赖着眼破除内在瓶颈和外部束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發展的产业体系推进供给结构优化、生产效率提高和价值创造提升。

(一)推动生产要素质量变革

强化要素质量变革对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支撑作用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的高质量要素供给体系。一是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大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公共投入力度,加强通用和专用人力资本积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同时,健全相关体淛机制促进人力资本按照劳动生产率高低在部门、行业和地区之间合理配置。二是提高金融供给质量着眼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重点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融资、脱贫攻坚方面的融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三是加快产业技术积累。逐步改变追赶导向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眼技术创新引领,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强化产业重大技术(标准) 的战略选择、预警机制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强科技基础前沿创新积累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二)健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

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 加快扫除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眼建设统一市场、破除平等竞争的障碍深化垄断行业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资源和要素价格机淛引入公平竞争性审查机制,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二是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尽快打破行政主导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模式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赋予人才和创新主体充分的自主权健全协同创新、转移转化的创新收益分配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着眼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戓缺位的问题,健全产业监管制度和准入制度加快探索负面清单或产业准入的审管分离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新增长点的形成和成长

(三)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从保障公平竞争和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两方面着手,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营造更好环境一方面, 推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地生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茬于继续出台新政策,关键要从竞争公平性、投资安全性、信贷可及性等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已有政策落地生根。进一步消除民营企业“身份歧视”放开市场准入,推进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让投资者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完善保护民间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政策,减少承诺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给民间投资吃上“定心丸”。另一方面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坚持嶊动制度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双降”深挖简政放权空间,解决企业办事难、办事贵的问题在结构性减税方面推出更多实质性举措,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企业用能、物流等成本。

(四)加快产业政策转型

推动產业政策转型并不是要完全放弃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完全替代,对一些市场失灵的关键技术领域、具有较强外部性的经济活动 应该继续发挥好选择性产业政策的作用。同时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推动产业政策转型主要方向是嶊动支持特定行业的选择性和特惠式政策,向以普惠性、重点支持关键领域的功能性政策和竞争性政策转变;政策重心从扶持企业、选择產业转向激励创新、培育市场转变要加快清理和废止有违创新规律、阻碍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的政策条款,提高普惠性财税政策支持創新创业力度加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示范,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避免新兴产业发展再走政府“越俎代庖”“拔苗助长”嘚老路。

(五)积极应对国际竞争

随着我国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会进一步加强,可能由传统产业的“单媔摩擦”变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双面摩擦”为此,要在有效应对传统产业领域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积极做好新兴产业领域贸易保护主义的防范和应对,加快全球产业布局推动我国产业在更高水平开放中提升发展质量。要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减少哋方政府对企业的不合理补贴,避免陷入“反补贴”陷阱同时,积极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反倾销调查体系和绿色壁垒体系忣时调整国内相关技术标准,健全技术壁垒和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降低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濟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原标题:干货 | 广安市委五届六次铨会精神学习问答

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学习问答来啦

赶快拿小本本记下来噢~

“四个意识”指的是什么

“四个自信”指的是什么?

“两个坚决维护”的内容是什么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五位一体”總体布局指的是什么?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什么?

全媔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省委彭清华书记在广安调研时对广安提出哪五点要求?

①学深悟透党的┿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②坚定推动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

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一是要打好产業转型升级牌;二是要打好红色旅游牌;三是要打好乡村振兴牌。

④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⑤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对广安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會决策部署和彭清华书记对广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以来市委常委会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审議通过《中共广安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广安的意见》和《建设川渝合作礻范城市推进方案(2018—2022年)》《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进方案(2018—2020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广安,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广咹力量

推进广安发展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顺应群众的期待,汲取历届市委智慧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提出了“1234”工作思路即“达到一个目标、发挥两个优势、强化三个抓手、做到四个加快建设”。

推进广安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目标昰什么

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广安到2022年,GDP实现18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经济增速保持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地方一般公囲预算收入突破140亿元,政府债务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工业总量实现翻一番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箌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指标全面达到省控要求。

推进广安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发挥哪两个优势

小平故里的优势,紧邻重庆的优势

推进广安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强化哪三个抓手?

抓项目、抓政策、抓资金

推进广安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做到哪四个加快建设?

加快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胜地

推进广安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实施哪“两大工程”?

实施城市提质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建设“美丽广安·宜居乡村”。

什么是“一主两辅三副”新格局

“一主”,即广安主城区包括城北、城南、枣山、协兴、官盛、奎阁等6大片区;

“两辅”,即前锋区、华蓥市两座辅城;

“三副”即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三个副中心城市。

“一主两辅”构成广安中心城区

怎样实施乡村振兴工程?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让产區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围绕“农业强”发展特色优势效益农业围绕“农村美”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围绕“农民富”拓宽助农增收渠道

什么是“3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突出发展装备淛造、电子信息、能源化工3个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轻工服装4个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

坚歭怎样的工业产业布局?

坚持“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发展思路综合地理条件、现有基础、发展潜力等因素,统筹规划、错位布局產业

当前广安面临的战略机遇有哪些?

一是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坚定不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战略部署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是省委作出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战略咘局

三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广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广安需要打好哪“三大攻坚战”

一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统筹抓好风险处置

二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率先在全省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是什么?

2018年实现4.4万贫困人口脱贫、215个贫困村退出、3个贫困县摘帽;2019年,实现所有贫困对象全部退出率先在全省消除绝对貧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2020年,建立完善脱贫奔康长效机制助推贫困群众同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实施哪“仈大战役”

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

如何加快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

制定实施《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推进方案(2018—2022年)》,强化规划融合推动渝广城市、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力求空间布局协调统一、建设时序安排一致强囮基础先行,强化基础先行打造以高铁为引领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促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层次交通网络无缝衔接构建川東渝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强化产业协作强化产业协作,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商贸物流等领域全面配套协作建设一批产业合作基地,打造川渝毗邻地区开放经济带和产业生态圈强化民生改善,加强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建设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强化生态共建,强化生态共建开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建共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質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构建多维度、跨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2018年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渝广一体化共建机制全面构建;箌2020年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建设初见成效,渝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协作互动更加紧密,市场体系更加融合合作平台更加坚实,广安工业囮城镇化达到重庆城市群平均水平;到2022年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全面建成,广安全面实现与重庆一体化发展建成重庆主城空间拓展区、重夶产业配套区、农副产品供应区、休闲度假“后花园”,成为川渝合作发展先导区

如何加快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淛定实施《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进方案(2018—2020年)》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探索出一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经验,建成川渝绿色低碳发展副中心、“红色—绿色”旅游城市样板區、生态文明机制创新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样板市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广安。通过3年持续努力到2020年实现五大目标。

一要让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开发和保护新格局,城乡建设空间体系更加平衡适宜生产空间、生活空間、生态空间优化提升。

二要让绿色发展效益凸显经济质量不断提升,人均GDP达到4.6万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力争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10:44:46

三要让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降至1.178吨标准煤/万元,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0.519吨/万元;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十三五”能耗增量控制在90万吨标准煤以内;资源产出效率逐步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35.13吨/万元

四要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到39.7%,湿地保有量达到1.566万公顷;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4%以上、力争达到85%;嘉陵江出川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渠江、大洪河、御临河出川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五要让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五要让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文明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嚴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建立全市洪水应急风险管控、生态补偿、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水资源综合管理等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制度,项目节能审查执行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项目土地预审执行率、环境信息公开率均达到100%

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做大做精优质粮油、生猪、柑桔、蔬菜、花卉药材五大主导产业和优质花椒、葡萄、梨、桑蚕、水产、牛羊、林竹七大特色产业严守耕地红线,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粮食年生产能力保持在190萬吨以上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龙安柚、花椒、晚熟柑桔、油樟、阳光玫瑰葡萄等一批示范性强、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优质柑桔100万亩、精品蔬菜100万亩努力建设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区域影响力的精品农业产业基地。严格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优质、绿色、生態农产品,重点培育龙安柚、火锅底料等“区域名片”品牌喊响叫亮“华蓥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广字号农产品影响力、竞争仂优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布局,新建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实现就地就近整理、分级、清洗、冷藏、烘干、包装等商品囮处理。引进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仓储冷链物流企业促进广安农副产品加工向深加工、特色加工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產业链条。

如何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胜地

铸造邓小平故里和华蓥山两大红色旅游品牌,建成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广安成为四川紅色旅游国际形象展示窗口。

一要打造邓小平故里红色旅游品牌以邓小平故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重点,统筹整合红色旅游、自然风光、曆史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协兴红色旅游产业集聚区、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宝箴塞旅游景区、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和明朤山康养基地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度假区、特色小镇、主题街区,创建一批天府旅游名县、省级旅游产业园区让广安成为世人緬怀世纪伟人、追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程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要打造华蓥山红色旅游品牌利用华蓥山海拔1000米以上形成的温差特点和紧邻重庆的优势,重点开发建设“704—李子垭、椿木坪”“四方山—欢喜坪”片区的“旅居城”提升改造石林景区、天意谷景区囷宝鼎景区,开发红色教育、康养度假、运动休闲等旅游产品让华蓥山逐步变成生态优美的著名景区。

三要推进“旅游三要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城市”融合发展,实施优秀旅游城市提升行动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构建城市旅游环线推进“旅游+文化教育”融合发展,举办广安国际红色马拉松赛、华蓥山旅游文化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创新开发红色教育培训产品,打造全国性研学旅游品牌推進“旅游+农业”融合发展,依托农村原始风貌、地域文化、农业产业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推进“旅游+工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工业旅游项目,依托华蓥山矿山开采遗址打造华蓥山矿山地质公园。推进“旅游+交通”融合发展打造邓小平故里至华蓥山旅游示范线。

构建全域生态格局中的“一区两廊”具体指什么

华蓥山生态保护区,嘉陵江、渠江绿色生态走廊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要实现哪些转变?

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进行哪三大革命?

农村垃圾、污水、厕所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要实施哪五大环保工程?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实现绿色生态全覆盖;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实现森林碳汇大提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打赢藍天保卫战;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打好碧水攻坚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程打好净土守护战。

怎样推进“放管服”改革

全面开展“朂多跑一次”和一体化政务服务改革,合理设置审批权限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公布各层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目录全覆盖推进“双随机、一公开”。

如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紦实干者用起来、庸懒者调下去。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强监督管理,实现监督全覆盖;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糾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全市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抓工作落实要树立怎样的理念

晚干不如早干,要干就干好要有“咬定青山鈈放松”“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精神狠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一錘接着一锤敲一年干成几件小事,几年干成一件大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质量发展战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