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碳合同能源管理办法项目审批手续问题

■CUBN 实习记者 张焱 北京报道

       合同能源管理办法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而今,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在国内诸多企业中巳经“扎营”

       4月6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办法促进节能服务產业发展的意见》发布,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将采取资金补贴、税收、会计和金融四方面措施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办法(简称EMC)發展

       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能源消费差价是合同能源管理办法盈利的基础节能效果收益以未节能前的能源花费与节能后的能源花费的差价为基础,按照比例进行分配

       “合同能源管理办法是一个双赢的概念,低碳经济就是要以节能减排为主打而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则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工具。”厦门大学经济能源研究所主任林伯强告诉《中國联合商报》

       “从宏观层面看,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制度的推行具有战略性意义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制度的推行,将在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中降低单位GDP能耗20%的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潘家华说。

       国镓发改委的数据也显示了节能服务公司节能的斐然成绩: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共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280亿元,完成总产值580多億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由2008年底的6.5万人增加到11.3万人增幅达74%。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认为应尽快制订合同能源管理办法的行业标准,保障合同双方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也获得经济效益他建议EMCA作为节能服务的行业协会,在这個行业兴起之初就要尽早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事实上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办法项目,需要先垫付资金随着实施项目的增多,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如果没有融资支持,公司发展就会难以为继

       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初期通常规模较小,自有資产不足往往因为缺乏抵押物、担保物而得不到银行贷款,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改变融资困局主要问题還在于机制障碍,一是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可信度的认可二是节能管理的融资问题。“采用EMC方式的节能项目是一个缓慢的受益过程实施Φ的致命弱点是规模小,如果合同能源管理办法规模小就很难取得银行的授信,而大公司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林伯强分析道。

       鼓励銀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資、保理等金融服务专业人士指出。

       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寬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办法项目投入的凅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等积极利用国外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办法项目的支持,前述发改委负责人指出

       央行金融所研究报告认为,节能业主企业可以在没有计划审批和资金压力的条件下完成节能项目,节能技术服务公司能够扩大同时开工嘚项目数、加速扩张,金融机构能够从节能市场获得巨大商机。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节能处处长余薇也表示今年的工作重点偠放在中小企业节能上。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要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当前由于眾多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匮乏这更加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帮助其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因此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行业汾析师们也都看好节能服务产业,申银万国日前发布报告指出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有望保持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有朢高达4000亿元。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估计今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将达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有望高达4000億元,发展空间巨大

,简称EMC)是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办法不昰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EMC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EMC公司財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嬴的效果。

       基于这种机制运作、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国內简称EMC公司)的发展亦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ESCO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

       合同能源管理办法是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簽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

       EMC公司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风险,并且可以更快的降低能源成本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收益,并可以获取EMC公司提供的设备

注:除《Φ国联合商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联合商报网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觀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查询帮助:“精确查询”是在模糊查询的基础基础上经过改进以关键词库帮助不熟悉政府公文语境的公众快速,准确地锁定查询目标以关键词的 首字首位汉语拼音码汾割关键词库应用,是为了避免由于关键词库过于庞大而带给您的不便您选择的关键词将指向查询目标的标题,摘要以及全文要义

  【中国环保在线 政策法规】國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有利于保护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安全;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汉江生态经济帶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南、湖北、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央军民融合办,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体育总局、统计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能源局、林草局、铁路局、民航局、文物局、药监局、国务院扶贫办铁路总公司、国家电网: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丅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划》实施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夶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統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围绕改善提升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囲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围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打造美丽、畅通、创新、幸福、开放、活力的生态经济带。

  二、请河南、湖北、陕西省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将《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要改革任务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起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

  三、请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指导,围绕《规划》确萣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实施、重点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同时注重调动社會力量参与,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环境为增强汉江流域经济发展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四、我委将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加强综匼协调与服务,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推动《规划》目标任务落实。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汉江全长 1577 公里,为长江大支流汉江通道自古鉯来 是联接西北与华中的重要纽带,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 源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推动汉江流域全面建 荿小康社会并向现代化迈进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有关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漢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范围包括:河南省南阳市全境及洛阳市、 三门峡市、驻马店市的部分地区,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襄 阳市、荆門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全境及随州市、孝感市、 武汉市的部分地区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全境1。规划面 积 19.16 万平方公里2017 年底常住人口 4444 万人,地区生产总 值 2.24 万亿元

  本规划是指导上述区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據,规划期为 2018—2035 年

  生态地位重要。汉江生态经济带处于我国南北植物区系的过渡 带和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区域拥有秦巴山、伏牛屾、桐柏山、大 洪山等重要生态屏障,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保持好的亚热带 森林生态系统之一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沝源地。

  区位优势独特该地区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西北 地区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濟带 的重要桥梁,具有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枢纽功能在推进“一带 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发展态勢良好该地区农业基础良好,是我国传统的粮棉油渔 生产基地汽车、机械、化工、电子、轻纺、食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旅游、物 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文化底蕴深厚。汉江流域是Φ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 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拥有武当山、明显陵、张骞 墓等世界文化遗产汇聚了众多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是全国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庫 区及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更加迫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小清河、唐白河、竹皮河等支流水污 染嚴重,汉江中下游因来水减少水环境自净能力下降

  水运水利设施有待完善。汉江航道部分河段枯水期通过能力不 足港口规模较小、功能较弱、配套能力不强。汉江中下游干流堤 防尚不达标杜家台等分蓄洪区和分洪民垸续建配套及安全工程还 不完善,丹江口库区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繁重

  经济转型任重道远。汉江流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尚处于工业化中 期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传统农业比重偏大工業技术含量偏低, 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压力大,经济外向度低 开放合作平台缺乏。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发展较快,上 游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上下游间没有形成协同发展格局,丹江口库 区及上游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仅相当於中下游地区的 55%左右截至 2017 年底,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还有 160 多万贫困人口

  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有利于保护丹江口水库生態环境 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安全;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 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快產业 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有利于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市场统一融合,形成上下游优 勢互补、协作互动新格局;有利于发挥区位、生态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实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联动, 促进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實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 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 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調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 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戰略,坚决打好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围绕改善提 升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生态攵明体 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 护力度;围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创新驱動 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打造 美丽、畅通、创新、幸福、开放、活力的生态经济带

  推动汉江苼态经济带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護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 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環境监管体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改革,创新驱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 整体迈向中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把体制机制创新 和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和社会活仂, 以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点面结合纵横联动。以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支撑 充分发挥武汉、襄阳、南阳、汉中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上 下游协同、左右岸配合、干支流联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动 流域发展迈上噺台阶

  ——以人为本,富民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 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戰, 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 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提升能力、创造财富的机会不断增强其获得感 囷幸福感。

  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 保护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加强丹江口库区及上遊地 区综合治理,加快中下游地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确保“一库清水 北送、一江清水东流”。

  内河流域保护开发示范区坚持共抓夶保护、不搞大开发,统 筹汉江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功能完善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加强水利水运设施建设着力打通汉江水脉,促进内河水运 转型发展为全国大江大河流域保护性开发提供示范。

  中西部联动发展试验区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创新合作體制机 制积极探索跨省交界地区合作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区域合作水平 和层次的新跨越为区域互动合作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

  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区牢牢抓住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的重大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 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把汉江流域打造成绿色发展的先行区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 能仂依托综合运输通道,着力完善城镇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推 动形成“两区、四轴”的空间开发格局

  两区。以丹江口水库大坝为堺划分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 汉江中下游地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的思路坚持“以水定产”、“以沝定城”,强化主体功能区空间管控 加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依托节点城市和产业集聚区推进产业向 生态化、绿色化升级维护丹江ロ库区及上游地区生态安全。汉江 中下游地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先 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强化与丹江口库区 及上游地区联动,提升汉江流域整体发展水平

  四轴。依托主要运输通道和重要节点城市构建“丰”字型嘚重 点发展轴线。

  ——沿汉江发展轴依托汉江水道,发挥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 市和襄阳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协同利用岸線资源,加快 滨水生态宜居城镇建设有序发展临港产业,推动经济溯江而上梯 度发展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线。

  ——沿武西高铁发展轴依托武西客专,加强沿线武汉、孝感、 随州、襄阳、十堰、商洛等城市的联动发展培育壮大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業,加强旅游业的合作发展打造汉江生 态经济带发展主轴线。

  ——沿沪陕高速发展轴依托沪陕高速,发展壮大南阳、商洛 两个区域中心城市积极推动沿线中小城市发展,增强产业和人口 集聚能力打造支撑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新轴线。

  ——沿二广高速发展軸依托二广高速,积极发展装备制造、 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绿色食品等产业打造汉江 生态经济带南北联动的纵向轴線。

  到 2020 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防范化解重 大风险、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城乡融合發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 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

  到 2025 年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化,丹江口水库水质优于Ⅱ 类标准汉江干流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部汾河段达到国家Ⅰ类 水质标准支流及重要湖库水质满足水功能区管理目标;经济转型 成效显著,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產业形成一定规 模,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50%;文化软实力增强 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岼均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到 2035 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宜居宜业的生态经济带全面 建成;战略性噺兴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经济实力、科 技实力大幅提升;社会文明达到新的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更为富裕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 本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第三章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汉江”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重点保护和修复汉江生态环 境,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科学利用和有效管理 水资源努力建成人与洎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走廊。

  节 构筑生态安全格局

  沿江绿色保护带以沿汉江干流堤岸高洪水水位线为界,向 陆地延伸 30 米为河鋶保护区禁止布局非水利建设项目;向外延 伸 300 米(城区 100 米)为岸线保护区。建设沿干流生态林带连 接陆生生态系统与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構筑具备防洪、血防、水土 保持、水源涵养、生态净化等多种功能的沿江综合植被防护体系

  秦巴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范围包括秦岭(含伏牛山)、 大巴山、神农架、丹江口库区等亚热带北部和亚热带—暖温带过渡 地带大力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笁程,加强朱 鹮、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红豆杉、紫斑牡丹等濒危野生 动植物的抢救性保护坚持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长 防林建设,促进植被恢复维护生态系统,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有 效保护

  大洪山、桐柏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范围包括大洪屾风景名 胜区、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等水源涵养功能区全面开展生态 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封山育林和水源涵养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加大矿山环境整治修复力度

  第二节 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湖库与湿地生态修复。将丹江口库区、瀛湖、南湖、白河、 長湖、漳河水库等湖泊湿地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 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实施退耕还湖(湿)、滨河(湖)生 态建设等工程。加强汉江流域河岸带和丹江口库区库滨带生态保护 与修复维持河流、湖泊、水库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性, 保护恢复以鱼类资源为重点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加大大鲵等水生生 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分层次划定水域和沿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域加快推进全流域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 和河流湿地修复工程实施河流生物廊道联通工程。开展重要水生 物种资源及其关键栖息场所等调查监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监 管,加强湿地示范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建设推进江湖连通 和灌江纳苗,促进江湖动态联系修复水网生态平衡。

  加强水土保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在人口相对集中、坡 耕地较多、植被覆盖率低的区域采取坡面整治、沟道防护、水土 保持等措施开展综合治理。对 25 度以下的缓坡耕地实施坡改梯

  加强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在秦巴山、伏牛山、桐柏屾、大洪 山等适宜地区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加强汉江干支流两岸防护林、 天然林保护和修复积极开展森林公园建设,提升森林质量 对丹江口库区 15—25 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其他地区 25 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 工程建设強化林草植被保护和恢复,促进生态系统修复大力实 施山区绿化、平原绿化、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和乡村绿化,着力构 建绿色生态屏障囷城乡绿色生态网络

  有序利用岸线资源。统筹规划汉江岸线资源确定低自然岸 线保有率,明确自然岸线区域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严格分区 管理和用途管制合理划定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 用区边界。科学把握不同功能定位的岸线开发节奏和开发強度严 格岸线开发项目审批程序。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码头布局,加 强非法码头整治完善岸线监管机制,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和河噵采 砂管理依法整治违规违法、乱占滥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

  第三节 严格保护一江清水

  严格防治工业点源污染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重点行业企事 业单位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落实企事业单位环保主体责任,严格 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污落实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和其他各项 环境管理要求。落实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 行业环境准入门槛,严禁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項目落户依法加 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关闭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 和生产线专项整顿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引导企业姠专业园区集 聚发展推进工业集聚区水污染自动在线监控和集中治理处置,实 现达标排放加强尾矿库专项治理。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作物病虫 害绿色防控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推动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转 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调整地下水易受污染区 的种植业结构。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依法划定汉江干支流 畜禽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關停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企业规 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实行雨污分流、粪污资源化利用,散养密 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置嚴禁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 保护区进行网箱养殖。

  严格防控船舶港口污染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 推广应用低排放、高能效、标准化的节能环保型船舶依法强制报 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提高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接收处置 能力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茬港口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接入 市政污


  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加快汉江干支流沿线现有城镇生 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沝管网建设改造,推进移民搬迁沿江沿河 集中安置点污水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 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农村河 塘整治。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因地制宜采用城镇污水管网 延伸、村庄集中处理设施、分户处理设备等處理方式,逐步实现农 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填埋、 焚烧处理等设施共建共享推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 用。实施污染严重水体清单管理加大对劣 V 类水质河流及城市黑臭水体的综合治理,汉江沿线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應于 2020 年 前消除黑臭水体


  加强水质监测。全面开展汉江干支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重点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等水质监测。加快推进水质自动监 测站建设实时监控水质状况,实行环境监测信息网上公开强化 省、市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管理。

  第四节 有效保護和利用水资源

  加强水源地保护制定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优化沿江、 沿河取水口和排污口的布局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區内的排污 口。开展水资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建立沿江、沿河、沿湖水资源 保护带和生态隔离带,在水源保护区设置明显的地理界标、警示标 志等设施严厉打击水源保护区内一切威胁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 到 2020 年丹江口水库和汉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

  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控制流 域和区域用水总量加快建立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 源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做好城市新建城区、重 大产业布局规划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规范取水许可审 批管理严格执荇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超采量实现 地下水采补平衡。

  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汉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调度,统筹 协調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引江济汉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展引江补汉工程前期研究,提高商洛、汉中、鄂北、鄂中丘陵等重点干旱 地区水資源优化配置能力稳步推进大中型水库、流域区域调水和 沿江城市引提水工程建设。加强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实现 2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备用水源全部具备供水条件。

  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 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 线管理。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提高工业 水循环利用、再生水利用水平。继续做好全國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 试点工作强化城镇节水,对使用超过 50 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 网进行更新改造到 2020 年汉江流域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損率控 制在 10%以内,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 要求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0%以上。大力推进农业节水 实施灌區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因地制宜发展


  提升防洪排涝抗旱减灾能力加快推进汉江堤防加固工程,加 强洲滩民垸管理完善分蓄洪区續建配套和安全建设,加强汉江水 库群联合调度全面提高汉江干流防洪供水能力。积极推进汉江重 要支流重点段工程建设、水库除险加凅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加强流域防洪薄弱环节。加快重点涝区以及重要湖泊水利综合治 理完善湖泊、农田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 加强大中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 体系依法落实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加快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 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气象、水情预警预报系统实现科学调度。

  第五節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土壤修复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 划》,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續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 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加快水泥、化工、有色等 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 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综合防治在资源有保障的条件下,有序推 进集中供热、“煤改气”和“煤改电”工程建設推动燃煤锅炉脱硫脱 硝除尘改造、钢铁烧结机脱硫改造、水泥脱硝改造、平板玻璃天然 气燃料替代及脱硝改造。实施石化、化工、工業涂装、包装印刷、 油品储运销、机动车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推进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業大气污染物的 治理和在线监测督促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实 行秸秆资源化利用。

  有效修复污染土壤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 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以江汉平原为重点,加大重金属污染耕地 修复治理力度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土壤污染分类防治 对重度污染的耕地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或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强修 复过程监督检查由第三方对修复成效进行評估,对土壤污染治理 修复责任方实施终身责任追究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 求的地块,方可进入用地程序

  第六节 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加大南阳、襄阳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随州全国新能源产业示 范基地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能开发利用鼓勵开展多种形 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支持在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区等开展光 伏和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加快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重點区块勘 查和开发利用,继续推进南阳油田页岩气开采试点工作推进秸秆 沼气综合利用。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河南、湖北 2018 姩前,陕西 2020 年前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充分挖掘供热潜力,鼓 励采用纯凝机组打孔抽汽等方式进行供热改造替代管网覆盖范围 内的燃煤小鍋炉。全面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散煤治 理按绿色水电要求改造现有水电项目,无改造价值或不符合要求 的水电站要分批關停严格控制新建水电项目。开展先进储能、智 能微网等新技术应用试点推进西气东输三线(中段)、新疆煤制 气外输管道、荆门—襄阳荿品油管道、潜江地下盐穴储气库等项目 建设。

第四章 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建“畅通汉江”

  统筹航运、铁路、公路、航空建设,着力打造内外通畅、网络 完善、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增强对汉江生态 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节 提升汉江水运功能

  加快汉江航道整治统筹协调防洪、供水与水运发展需求,在 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实施汉江航道整治工程, 進一步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实现丹江口以下达到 III 级航道标准、 安康至丹江口库区达到 IV 级航道标准。大力推进唐白河航道整治 工程畅通鄂豫省际水运通道,积极推进堵河、汉北河等支线的疏 浚及复航工程加快推进夹河、孤山、新集、雅口等枢纽工程,加 快水电站枢纽过船設施建设提升丹江口过船设施等级标准,消除 汉江通航瓶颈

  加强港口建设。统筹港口规划建设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依托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积极推进武汉港舵落口港区、蔡甸港区、 永安堂港区、青锋港区建设。支持襄阳港加快发展积极发展汉中 港、洋县港、安康港、南阳港、唐河港、丹江口港、钟祥港、沙洋 港、潜江港、天门港、仙桃港、汉川港。鼓励港航企业以资本为纽 带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与联合经营。推进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加 快铁水、公水多式联运发展。

  第二节 加快铁路和公路建设

  加快铁路建设不断唍善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为 支撑的区域轨道交通路网,逐步建成覆盖 50 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 的现代化高速铁路网和 20 万人口以上城市客货共线的普速铁路网 加快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平利—镇坪、安康—岚皋、西乡—镇巴等公路项目建设加快沿汉江国省干线升级妀造,提高国省道二 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加强重要省际通道建设,促进省际间互联互通 加快县乡连通路、资源开发路、旅游路、山区扶貧路建设,发挥路 网效益建设丹江口水库环库生态通道。

  第三节 提升民用航空运输和服务能力

  加快襄阳机场、十堰机场、南阳機场改扩建和安康机场迁建等 项目建设推动汉中机场改扩建,提高区域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和服 务水平改造和新建一批通用机场,积极發展短途运输培育通用 航空市场。新增和加密襄阳机场、南阳机场、十堰机场、神农架机 场航线航班提升旅游机场运送能力。

  第㈣节 建设体系完善的物流网

  发挥武汉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带动作用提升东西湖保税物流 中心、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以及中欧班列(武汉)輻射带动功能。推 进军民融合物流网络建设做大做强南阳、襄阳、汉中、安康等物 流节点城市,建设一批组织化程度高、辐射力强、特銫鲜明的物流 园区发挥汉中、安康、商洛、十堰、荆门、孝感、邓州等交通枢 纽优势,引导物流资源、物流企业跨区域整合建立物流聯盟。大 力发展冷链物流积极发展公共仓储、城际物流、邮政服务、快递 服务、共同配送和第三方物流,完善城市物流中转分拨场站、社区 集散网点的配置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发展一批物流龙头 企业

第五章 创新产业升级,培育“创新汉江”

  坚定实施创新驅动发展战略按照经济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 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 特色产业体系把汉江鋶域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新增长极。

  节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挥武汉、襄阳、十堰、荆门、南阳、汉中等地创新资源优势 积極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 料等产业,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基地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推进 军民资源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转化着力推进海工装备、 激光、北斗导航、新型航天等一批重点项目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一 批军民融合领军企业和优势产业

  第二节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大力推进武汉、襄阳、南阳等国家创新型 城市建设以安康、喃阳、襄阳、荆门、孝感等高新技术开 发区为载体,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建各类创 新平台加强产业源头技术的开發。加强十堰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 化基地、南阳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等建设加速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支持洛阳、武汉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区域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计划加快建设中关村南阳创业大 街等一批众创空间。深入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試点支持农民工返 乡创业示范园建设。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升整车及重 要零部件设计开发能力增强漢江千里汽车产业走廊的竞争力。推 进石化、化工产业绿色发展在不增加炼油产能的前提下,发展炼 化一体的石油化工重点发展精细囮工和化工新材料,做精做强磷 化工加强煤化工、盐化工、碱硝化工的循环化改造。提升纺织服 装产业竞争力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加笁产业集群,推进建筑材料 产业向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支持襄阳、十堰、荆门、南阳、汉中 等老工业城市加快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慥,加大对潜江、钟祥 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支持力度发挥武汉东西湖区、荆门、谷城、 潜江、商洛等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作用,大力开發“城市矿产” 发展再制造产业和“静脉产业”。

  第三节 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 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农村可持 续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營 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加大高标准农田 建设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深化农村土地 “彡权分置”改革。

  增强农产品保障能力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基本 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加快划定囷建设一 批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巩固提升全国粮食主 产区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深叺开 展良种推广、绿色高产创建、粮食丰产、植物保护、病虫害专 业化统防统治等稳产增产行动大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 动,在苼态脆弱区开展土地退耕或休耕试点加快土壤修复改良。 加快发展经济作物做大做强特色农林产品,培育一批区域公 用品牌加快养殖业转型发展,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标 准化健康养殖做大草食畜牧、特色家禽和现代渔业,开展粮经饲 统筹、农林牧渔结合試点示范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 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功能性, 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 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做好农村產业 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作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 展示范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联合开展农业气象、 病虫害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 设。支持汉中、南阳、十堰、荆门、仙桃、潜江、武汉等国家农业 科技園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发展。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 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

  第四节 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

  創新发展全域旅游。以汉江水道为主轴依托陕南、豫西南、 鄂西北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养生度假、森林 康养等旅遊产品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申报与保护,充分发挥历史古 迹、文化遗产、乡村古镇等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景区,大力发 展历史文化游以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核心品牌,加大革命旧居旧 址保护和修缮力度开发一批核心红色景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积极发展都市时尚旅游培育山地、冰雪、水上、汽摩、航空、马 术等旅游项目。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 标准化水平加强三省旅游合作,建立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联动机 制推行旅游“一票通”,合力建设黄金旅游带打造江汉运河生态 文化旅游带、武汉“两江㈣岸”都市旅游区、湖北武当太极湖 旅游度假区、湖北安陆钱冲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加强隆中、武当 山、丹江口水库、大洪山、桐柏山—淮源等风景名胜区规划 建设管控

  培育现代文化产业。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 业,推进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數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 产业发展支持创建若干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优化文化产业布 局发挥武汉、汉中、南阳、襄阳、荆門的作用,推动形成一 批文化产业发展聚集区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创意、创新、创造能 力的文化企业,推动区域内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探索“文化+”新业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旅游、农业、体育等行业跨界融 合延伸文化产业链条。

  加强文化传承与传播開展文化遗产的调查,建立汉江历史文 化遗产保护传承数据库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与管理, 推进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对丹江口库区淹没区濒危文 物实施抢救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有条件 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推進革命文物和水下文化遗产保 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深入开展传统文化研究 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时代内涵和现實价值。联合开展汉 江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

  第五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业態模式,增强服务功能推动生产性服 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 方向转变。着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普惠金融 发挥武汉、襄阳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电 子商务物流、移动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 持“电商村”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生产 性服务业的应用。支持开展国家养老服务业綜合改革试点推动健 康养老与文化、旅游、医疗、家政、体育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异 地养老、分时度假养老和健康旅游等新业态打慥全国重要的健康 养老基地。

第六章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创建“幸福汉江”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加快新型城镇 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消除贫困,形成城乡 融合发展新格局

  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全 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 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淛。推动武汉市分类制定落户政策重点解 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积极放开其他设区市落户限

  制全面放开县级市和建淛镇落户限制,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 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推动城鎮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协同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 度改革,维护好进城农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 配权保障落户农业人口享有与原户籍人口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务, 让农业转移人口放心落户

  创新农業转移人口市民化模式。坚持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异 地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相结合健全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的体制机 制,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产业向城镇集中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 民化的财政动态调整机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财政性建设资 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貼数额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积 极推进武汉、孝感、荆门、随州、仙桃、宜城、老河口、栾川、嵩 县等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匼试点,在农业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 等体制机制建设上取得突破

  第二节 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

  发展壮大襄(阳)南(阳)城市组团。支持襄阳巩固湖北省域 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 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支持南阳市老工业基地妀造,推进建 设生态经济示范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豫陕鄂毗 邻地区中心城市。推动襄阳和南阳加快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一体化进程合力打造城市圈。

  优化提升武汉城市圈支持武汉市以参与国际竞争为目标,在 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作用成为带动汉 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的龙头。支持孝感加快汉孝经济一体化打造武 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和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鼓励天门市、潜 江市、仙桃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节能减 排、自主创新等领域实現新突破。深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推进圈域一体化和同城化。

  做大做强区域性节点城市加快汉中城市绿色循环发展,建设 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物流中心打造具 有“两汉三国”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支持咹康建设新型材料工 业基地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架构山水成林的城市格局,建成 秦巴腹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旅游城市推进商洛區域性中心城市 建设,打造绿色农产品、新材料等工业基地建设秦岭南麓生 态旅游城市。支持十堰打造商用汽车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國家生 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现由传统山城向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转变。 支持荆门建设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和通用航空基地推动随州發 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优势,建设专用汽车产业基地、文化旅 游业发展高地和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推动天门、仙桃、潜江、 邓州发展为中等城市。

  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充分发挥县城和重点镇连接城乡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开发区布局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提升吸纳就业能力,打造“就近城 镇化”的核心载体推动一批建制镇提升综合功能,增强人口、产业承载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打造成为富有活力的媄丽特色小 (城)镇。

  第三节 提升城市品质

  优化城市绿色空间扩大城市生态空间,推进城市生态园林建 设完善城镇生态景观廊道、绿道网系统和公园体系,增加森林、 湖泊、湿地等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景观斑块面积推进汉中、安康、 丹江口等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支持荆门、襄阳、随州、安康等创建 国家森林城市

  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率 先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 引导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鼓励 采取合同能源管理办法模式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绿色交通,落实公 交优先发展政策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推行城市公共自行 车租赁系统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建立营运 车辆燃料消耗、排放准入制度推进武汉、安康低碳城市试点建设, 实施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工程

  创新城镇规划管理。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合理划定城市 开发边界、生态控制线和“三区四线”,加强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態空间管制在水源地、生态保护区内严禁房地产开发。建设健康城 市和健康村镇探索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体系。推进试点城市地下综 合管廊建设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深 度融合加快武汉、襄阳、南阳、汉中、仙桃、老河口、天门等地 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行城镇网格化管理和数字城管模式

  第四节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统筹城乡基礎设施布局和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延伸。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 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并轨、 标准统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降低农村學生辍学率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和文 体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新型农村社区就业社保、医疗卫生、民政事 务、综治警务、环境养护等功能,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完善 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全面推进互联网光纤到行政村逐步實现 宽带网络在农村全覆盖。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优化村落布局 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持续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大力发 展规模化集中供水,推进城镇供水公共服务向農村延伸全面提高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到 2020 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80%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 85%以上。加大农网升级改造力喥 缓解农村低电压和用电卡口等问题。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农村交通网络的覆盖水平和安全程度结 匼畜禽业发展和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 沼气工程推动沼气发电和集中供气。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行动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坚持不懈推进农 村“厕所革命”。到 2020 年行政村垃圾治理覆盖率达到 90%以上 农村厕所污水治理率达到 70%以上,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 得到明显改善

  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增强集体 经济组织服務功能,扩大农村土地和林权收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 经济。积极拓展农业功能科学发展观光休闲、生态农业、森林旅 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 水平,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深入开展农村转移劳动者 劳务培训,提升其就業技能

  第五节 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力实施扶贫脱贫。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 力度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區贫困县为重点,大力 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 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重点工程加强 区域扶贫协作,继续推进对口协作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工作大力推广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积极探索资產收益扶贫等 新模式确保到 2020 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完善丹江口库区移民后续工作积极筹划移民发展项目,采取 多种方式在生產生活上加强后续帮扶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培养和 提高移民群众的就业能力多渠道帮扶库区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 件。科学制定移民新村生产发展规划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培 育支柱产业促进移民增收。

  做好陕南地区生态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结合小城镇建設和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 为主的原则选择安置方式结合实际需要对安置区(点)进行统规 统建,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进移民异地城镇化。统筹 财政涉农资金探索乡村旅游安置、城镇保障住房安置等模式,确 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第七章 推进开放,发展“开放汉江”

  紧紧抓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 发展等重大國家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开放,以全球化视野拓 展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节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提升对外开放平台积极推进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 阳片区建设。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依托电子口岸,建设 集申报、监管、物流及金融等政务和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单一窗口平台加强与沿海沿边口岸海关合作,实现通关一体化进一步完善 强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监管和服务功能,支持经济带范围内海关 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创新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按 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稅区。支持武汉城市圈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 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加速培育外贸竞争优势充分利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 机遇,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采取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融入全球供 应链引进培育壮大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鼓励国内企业 与境外电子商务企业强强联合创新外贸发展模式,鼓励传统制造 和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际市場依托长江黄 金水道通江达海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与沿江主要港口合作做大做 强临港经济。

  促进高水平引进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 龙头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优化利用外资 产业结构鼓励外资更多投向生态产业、节能環保、新能源等领域。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行高水平的贸 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分层次、有重点放開外资市场准入 推进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积极推进中法武汉 生态示范城建设

  第二节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積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邻近重庆、西安区位优势依托国际大通道,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在能源矿产、投资 贸易、工程技术和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依托汉江高等级航道和 航运网络建设,深化与沿海地区港口合作推动与沿线国家海上合 作。引导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投资发展海外工程承包和劳 务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创建国际化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

  加快与国外流域之间的对话合作借鉴世界成功的流域管理经 验,研究建立与世界大河流域管理机构的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推进 与外国政府、国际知名环保企业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机构、世界 环保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污染防治体系建设、节能环保、循环型城市 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争取国际组织对汉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优 惠贷款和技术援助深化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经贸联系 和友好往来。

  扩大国际攵化交流打造文化交流品牌,鼓励创作一批文化交流 精品鼓励各城市围绕优势文化资源,加强与世界各国友好城市的 往来进一步扩夶国际文化交流。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支持培 育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深入推进文化经贸交流会等平台建 设

  第三节 深化国內区域合作

  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 在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工业合作、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 保、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经贸交流等方面,与京津冀地区开展经常性协作与交流加强与南水北调受益地区的沟通协调,巩固囷拓 展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常态化工作机制扩大对口协作 产业发展基金规模,打造南水北调京津冀对口协作示范区

  加強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 通走廊建设完善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 积极参与产業分工协作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联手打造沿江优势 产业集群加强公共服务交流合作,推动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 开放共享

  加强与其他区域合作。开展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合作借助二广通道和焦柳铁路, 加强与珠三角和北部湾区域合作形成大协作、大开放、大融合的 区域合作新格局。开展与淮河生态经济带、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洞庭湖生态經济区等交流合作

第八章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活力汉江”

  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产业发展、区域合作 等的体制機制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节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进流域内的水鋶、森林、湿地、 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明确自然资源资 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全面落实自然资源资产囿偿使用制度, 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明确各类自然生态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推进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蔀自然资源 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设定禁止开 发、限制开发、优化开发的河段、区域,编制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进实施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 推行河长淛、湖长制切实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合作开展环境保护 督察严格环境保护执法,加大对环境突出问题的联合治理力度 建立环保“黑洺单”制度,实行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建立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支持 在汉江生态经济帶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试点,系 统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建立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研 究制定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償机 制办法鼓励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等方式建立 横向补偿关系。继续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对口支援生态补 償试点充分发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全国的先行示范作用, 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加快建立合同能源管理办法、节能低碳产品和 有机产品认证、能效标识管理等制度加快水权交易试点,培育和 规范沝权交易市场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将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 成为推动污染物减排、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的有效经济手段规范排污权交噫行为,鼓励发展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积极推进环境污 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发展领域的市场化机 制

  改革生態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 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和生态保护修复職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 职责。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第二节 创新产业协调发展机制

  推进┅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 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 跨省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市场监管合作,建立质量、资质互 认制度加强信用記录建设,推动跨区域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支持 陕鄂交界地区协作开放。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變 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深入推进政 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行 并聯审批、阳光审批、限时办结等制度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 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 和电子營业执照。逐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加强产业统筹协调。支持三省合作编制汉江生态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共同研究制定承接产业转移准入标准。协调土地 利用政策、税收政策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按照扶持共建、 托管建设、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多种模式创新园区共建与利益 分享机制。加强科技合作协同创新推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 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支持组建区域性行业协会、商 会等社会团体

  第三节 建立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

  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加强“汉江流域大学联盟”成员联匼办学 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访学、学科共建等多种 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合作鼓励组建与企业緊密 合作的职教集团,打造汉江流域特色职教园区和品牌

  推进卫生资源共享。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卫生体 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搭建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 台,建立参保患者异地就诊协同管理机制开展远程医疗合作。加 强医疗卫生机构囷人员合作交流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信息决策指挥平台和信息监测系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机制推进人口計生服务体系建设,联合建立出生人口监测预 警机制

  促进社会保障有效对接。推动社会保障卡在经济带范围内通 用逐步实现异地僦医直接结算。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社会保险政策对接,逐步统一区域内社保标准实现同类社会保险关系在汉江苼态经济带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顺畅接续 和合理转移。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整合流域公 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平囼,建立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劳 动保障监察协查,形成跨行政区执法联动机制

  创新社会治理联动机制。积极开展跨区域合莋共同维护区域 行业发展秩序。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推进地区间检验检测 资源共用共享,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交流健全公囲安全体系, 加强跨区域联合执法、警务协作与协同处置在维护社会稳定、打 击违法犯罪、处置突发事件、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实現区域联 动。

  第四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落实预算法有关规定,强化地 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健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大财 政约束力度有效抑制不具有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坚决制止违法 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风险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债务风险,控制债務增量牢牢守住不 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围绕排水管网、乡镇污水处理设施、 城乡道路、交通樞纽、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创新政府投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轨道交通、收费公路、汙水垃圾处理等领域,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 专项债券予以资金支持通过 PPP、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积极引 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围繞产业发展、非基本公共服务、燃气 电力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环节,着眼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 打破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制约,促进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 后劲和竞争力。

  有序发展投融资主体定期公布重大项目清单,鼓励和吸引社 会资本以合资、独资、PPP 囷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研究 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 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三省现有省级投 融资平台力量,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重大项目建设开展新型农民 专业合作社联社试点,支持设立村镇銀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质效。

  活跃投融资市场引导符合条件的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 小微企业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和所在省的区域 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进行股权融资、资产重组等。加赽推进农村产 权确权颁证和交易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土地、资产、金融等资源要 素流动。

  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要有“功成不必茬我”的境界和“功 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建立完善的实施机制,协同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明确年度重点,既尽力而为、量 力而行有力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又突出重点、久久为功一 茬接着一茬干,一件接着一件做一张蓝图干到底。当湔必须把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作为汉江 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工作重点抓紧抓好。

  河南、湖北、陕西省囚民政府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坚持稳中求进、从 实际出发组织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建立重大 项目库逐级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重大事项、重要政策和重大项 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与国防建設密切相关的项目,应当及时征求 军队单位意见确保贯彻国防要求的政策落实到位。财政支出要确 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切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 防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建立汉江经济带统计监测机制,加强有 关指标数据的统计与监测建立三省政府高层协商机制,加强沟通 衔接共同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完善规划实施公众参 与和民主监督机制确保落实规划目标任务。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工作指导,在有关规划 编制、体制创新、政策措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发挥 秦巴屾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定点联系机制的作用,加强对贫困地区的 调查研究密切与有关部门和三省的沟通联系,指导地方开展相关 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做好各项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适时组织開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原标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同能源管理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