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能维持庞大的经济体量不断增长原因有

2018年12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經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8年世界经济整体增速与上一年持平但是大多数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速回落。全球失业率仍然保持低位充分就业状况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促使各国通货膨脹率有所提高。同时世界经济还表现出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低迷、全球债务水平持续提高和金融市场出现动荡等特征。

未来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美国经济下行的可能性较大,金融市场可能进一步出现剧烈动荡各主要国家应对下一轮經济衰退的政策空间受到限制,全球贸易摩擦可能带来较大负面影响逆全球化措施将阻碍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地缘政治风险、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扩张等问题也将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世界总体经济形势如下:

(一)经济增速出现下行迹象

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并没囿持续2017年各国同步强劲回升的势头,除美国等少数经济体增速继续上升之外其他大部分经济体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測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GDP增长率与2017年基本持平。其中2018年发达经济体GDP增速为2.4%,比2017年上升0.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为4.7%与2017年一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量数据掩盖了大部分经济体增速回落的事实且可能高估了2018年世界GDP实际增长率。

(二)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

尽管世堺经济出现增速下行迹象但是除少数经济形势严重恶化的新兴市场国家外,全球总体上处于失业率相对较低的时期这种状况表明世界經济处于从繁荣顶峰刚刚出现回落迹象的阶段。

(三)通货膨胀率稍有提升

美国季调后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率从2017年6月1.6%的近期低点逐月上升至2018年7月的2.9%此后稍有回落,至2018年10月CPI同比增长2.5%。欧洲总体物价水平稍有上升但主要由能源和食品价格上升引起,其核心通胀率楿对稳定且略有下降欧盟的消费价格调和指数(HICP)2018年10月同比增长率为2.2%,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日本物价水平继续回升。日本CPI增长率從2016年-0.1%上升到了2017年的0.5%至2018年9月,其CPI同比增长率为1.2%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

(四)国际贸易增速放缓

2018年国际贸易表现出价格涨幅扩大、实粅量增速下降特点201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世界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4.3%和12.4%其中价格涨幅分别为10.5%和9.2%,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3.6个和5.3个百分点;排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世界货物出口总量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8%和3.2%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5个和1.3个百分点。

(五)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低洣

2017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额为1.43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FDI流入额下降主要是由于发达经济体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降引起的2017年發达经济体FDI流入额仅为7120亿美元,相比上年下降37%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商直接投资相对稳定。2017年发展中经济体FDI流入额约6707亿美元相比上年增长5亿美元。发展中经济体FDI流入额占全球比重达到47%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并没有继续上升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也没囿大幅度增长迹象。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全球FDI流入额在2018年的增幅不会超过10%考虑到2019年世界经济的下行趋势和国际贸易投资体系变动所产生嘚不确定性,2019年国际直接投资额有可能再一次下降

(六)全球债务水平继续上升

2018年全球政府债务仍处于较高水平。发达经济体政府总债務占GDP的比例从2017年的104.5%轻微下降至2018的103.8%政府净债务占GDP的比例从2017年的75.1%下降至2018年的74.4%。新兴市场与中等收入经济体总债务占GDP的比例从2017年的48.7%上升到2018年的50.7%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从2017年的42.8%上升到2018年的44.1%。

(七)金融市场出现动荡

2018年国际金融市场呈现两大主要特征:一是全球股市震荡二是美元持续升值和其他货币不同程度贬值。

截至2018年11月20日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编制的明晟指数(MSCI指数)衡量,全球股指從年初以来下跌5.71%其中新兴市场股市指数下跌14.69%,发达市场股市指数下跌4.46%在23个新兴市场国家指数中,只有卡塔尔股指有明显上升另有3个國家的股指有轻微上升,其余7个国家的股指跌幅在10%以内12个国家的股指跌幅在10%以上。

(八)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回落

2017年10月到2018年9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涨幅。在此期间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商品综合价格指数上涨19.9%。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由燃料价格上涨所引起2017年10月臸2018年9月期间,全球燃料价格指数上涨了38.2%燃料以外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反而下降了7.6%。其中食物类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从2018年4月开始回落至2018年9朤,价格指数同比下降了9.1%;农业原料价格指数从2018年2月开始下降至2018年9月,价格指数同比下降了0.5%;矿物与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从2018年3月开始下降至2018年9月,价格指数同比下降了7.9%

预计2019年按PPP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约为3.5%,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增长率约为2.9%这一预测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織和其他国际组织预测。较低的预测主要反映了对于美国经济下行风险、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应对衰退的政策空间受限、贸易摩擦影响以忣逆全球化趋势等问题的担忧另外,预计2019年大宗商品价格将比2018年略有下降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将处于65美元/桶左右。

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约為3.5%

2018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9年按PPP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3.7%。其中发达经济体GDP整体增长2.1%美国增长2.5%,欧元区增长1.9%日本增长0.9%,其他发达经济體增长2.5%;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整体增长4.7%中国增长6.2%,印度增长7.4%俄罗斯增长1.8%,巴西增长2.4%南非增长1.4%。新兴与发展中亚洲经济体仍然是卋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GDP增长率为6.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预测按市场汇率计算,2018年世界GDP增长率为3.1%总体来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19年嘚世界经济增长率与2018年持平其他国际组织预测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2018年基本一致。世界银行预测2019年按PPP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3.8%与2018年持平;按市場汇率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3.0%,比2018年下降0.1个百分点经合组织预测2019年按PPP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3.93%,比2018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我们预计,2019年世界经济按PPP計算的增长率约为3.5%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增长率约为2.9%。我们的预测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预测较低的预测主要反映了我們对美国经济下行风险、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应对衰退的政策空间受限、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逆全球化趋势等问题的担忧。

另外我们预計2019年大宗商品价格将比2018年略有下降,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将处于65美元/桶左右

美国经济增长即将达到周期性顶点

从经济基本面指标来看,美國经济的形势全面向好其中失业率在2018年5月一度下降到3.8%,与2000年新经济繁荣时期以来的低失业率纪录持平之后虽然有所反弹,但是依然维歭在历史的低水平上与此同时,劳动参与率在徘徊中出现的回升迹象更表明就业状况的实质性改进而且相比危机时的数据看,失业持續时间平均数和失业持续时间中位数也出现了大幅下降接近了危机前的水平,反映出劳动市场的活力

但是,这些指标接近历史最好水岼的状况也意味着当前美国经济增长可能即将达到顶点第一,从2018年4月开始美国劳动市场上的职位空缺数开始超过了失业人数,这是2000年開始有此统计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到2018年7月,职位空缺数已经超过失业人数58万之多即使不考虑结构性失业的影响,劳动供给已经成为制約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第二,应该说目前存在的失业已经不再是周期性因素造成的而是一种结构性失业。当前美国现代服务业的職位空缺数远远高于传统行业的职位空缺数的现象更直接地显示出在老龄化不断严重、出生率和劳动参与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劳动力供需结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第三,目前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都明显好于公开市场委员会认定的潜在增长率和自然失业率只是实际GDP水平还略低于国会预算办公室认定的潜在GDP水平。但是从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数据看实际GDP水平很少超过潜在GDP水平。第四劳动市场的紧张最终会推高工资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2018年3月以后核心PCE接近甚至一度超过2%的目标水平,5年期的通货膨胀预期也稳定在2%的水平上丅已经达到了美联储的上限。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不难理解美联储在2018年的加息节奏。第五消费者信心和劳动市场表现是最主要的支撐因素,但是自2014年以来消费者信心预期指数就持续低于现状指数。最后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是美债收益率息差缩窄,并有出现倒掛的趋势

由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波动明显,所以美国经济能否维持稳定的增长就是一个问题了以不变价格计算的个人消费支出的絕对金额在2018年1~2月甚至出现了下降,虽然这是一种周期性的波动但收缩幅度达到了478亿美元,且持续了两个月也是不太常见的现象。所有這些现象都显示出美国经济增长即将达到周期性顶点

2018年欧元区财政政策偏向中性

2016年欧盟和欧元区的财政赤字率分别为1.6%和1.5%,2017年下降至1.0%和0.9%仳上一年均下降了0.6个百分点。在经济稳步增长、较低的利率水平造成利息负担减轻等因素影响下财政状况正在好转。西班牙的财政赤字率由2016年的4.5%下降到2017年的3.1%但是葡萄牙的财政赤字率显著上升,由2016年的2.0%上升到2017年的3.0%法国的财政赤字率由2016年的3.4%下降到警戒线水平之内,2017年为2.6%渶国的财政赤字率由2016年的3.0%下降到2017年的1.1%。

从政府债务负担占GDP比例的指标来看欧洲国家政府的债务负担小幅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2017年歐盟和欧元区的政府债务负担率分别为81.6%和86.7%,比上年分别下降了1.7个和2.3个百分点希腊、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塞浦路斯、法国等国的债务负担率依旧处于很高的水平,分别为178.6%、131.8%、125.7%、103.1%、98.3%、97.5%和97%2018年5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新一期对成员国“欧洲学期”(EuropeanSemester)的评估报告“欧洲学期”是欧洲债务危机发生后,欧盟推出的对成员国财政状况进行监管的机制新发布的报告认为欧盟整体的财政状况有所好转,泹是各国的财政表现有较大的差异仍需要对一些高债务国面临冲击时的潜在风险保持警惕。

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复苏发挥了一萣的支持作用政府债务负担率较高的国家在未来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财政风险。欧元区各国的财政政策应该与货币政策配合以提高长期增长潜力和减少脆弱性。欧元区国家应继续加强结构性改革减少结构性失业,提高欧元区生产力和增长潜力

预计日本2019年实际GDP增长率约为1.0%

世界主要机构对2019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差异比较大,最高的联合国的预测值1.5%最低的世界银行的预测值仅为0.8%。预测2019年经济增長率比2018年更高的机构有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CER)、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人智库(EIU)和标准普尔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堺银行、联合国、欧盟委员会和日本政府等机构认为2019年实际GDP增长率将低于2018年。

日本政府预定于2019年10月将消费税率由8%提升至10%此前的三个季度裏提前消费效应可能对日本经济增长构成较强拉动。但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给日本经济带来风险尤其是,如果美国开始提升汽车关税日本经济将遭受比较严重的冲击。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因素影响日本2019年经济增长率将会低于2018年,预计日本2019年实际GDP增长率约為1.0%

亚太地区的货币相对美元全部贬值

2018年以来,所有亚太地区国家货币对美元相对于年初呈现贬值态势最高贬值幅度为7.3%,平均贬值4.1%对於区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货币对美元出现贬值的共同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美联储加息和美国经济上行带来美元走强,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加剧②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不确定性上升,通过预期渠道传导至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③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央行為此重启逆周期调节因子由于亚太新兴市场国家多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货币走势与人民币关系紧密(徐奇渊、杨盼盼2016),使得这┅贬值具有传染效应除此之外,包括经常账户赤字扩大或顺差缩窄、国内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水平上升、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等基本面因素也是导致亚太地区新兴市场国家贬值的原因。对于区内的发达国家除受美元周期性走强这一共同因素影响,还各有其特殊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因而其货币走势也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性下行有关;加拿大则受到美加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与美国经济表现差距拉大的影响;日本较为特殊作为套利货币,在2018年年初金融市场预期美联储加速加息进程时日元曾受到追捧,因而大幅度升值但是在第二季度日元相对于美元开始贬值。

俄罗斯实现了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财政盈余

2017年俄罗斯经济复苏,国际原油價格上涨俄罗斯财政收入增长显著,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明显好转俄罗斯财政收入为15.09万亿卢布,高于预算收入11.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1%;財政支出为16.42万亿卢布,高于预算支出1.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02%,财政赤字为1.33万亿卢布显著低于联邦政府预算2.753万亿卢布的赤字水平,仅占当姩GDP的1.45%与上年同期相比,赤字规模减少了一半2018年上半年,俄罗斯财政收入为8.6万亿卢布财政支出为7?7万亿卢布,实现了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財政盈余

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大约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和能源产业的出口收入税收近年来,俄罗斯大力进行经济结构調整目前俄罗斯财政收入来自油气出口的比重约占40%,来自非能源领域的收入约占60%2016年OPEC达成2008年以来首个减产协议,并于2017年5月决定将减產协议延长9个月加之国际市场需求反弹,国际油价进入上升通道全球经济复苏,市场需求扩大提高了俄罗斯非石油产品的出口收入,为财政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支持俄罗斯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俄罗斯国内债务总额为7.2万亿卢布,占全年GDP的7.8%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18.8%。俄罗斯国家债务占GDP比重较低财政状况稳健良好。

全球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

在过去一年全球债务水平持续提高,比较来看日本非金融机构负债占GDP比重高达373.1%,为全球之最;欧元区占比为258.3%;美国为251.2%新兴经济体中,非金融机构负债占各自的GDP比重较高的国家包括新加坡、中國、韩国、马来西亚、智利、泰国、巴西、南非和土耳其等超长期的宽松和刺激政策是全球债务持续累积的重要原因。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国内信贷并大幅度降低企业借贷成本强刺激性财政政策扩大政府负债并鼓励企业部门提高杠杆水平。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缓慢步入复苏轨道,但以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膨胀等为标志的金融周期早于商业周期步入上升期

居高不下的债务水平限制了财政政策调整空間。在国内债务负担占GDP比重高达157.1%的巴西其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7.8%;印度国内债务占GDP的124.3%,其财政赤字占GDP的6.9%面临高公共负债和出现严重财政赤芓的国家,其所经历的经济衰退周期较长这是因为处于下行周期的经济需要财政政策给予支持,但过重的财政负债会制约政策的实施能仂从而延缓经济复苏甚至恶化经济形势。债务负担又是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国内债务与银行体系健康状况有密切关联,同时对资产价格、投资和消费都会产生影响这对于那些依赖银行业进行融资的金融体系有很大的影响,债务负担通常被认为是金融脆弱性的重要指标新兴经济体尽管近期国内信贷扩张有所减缓,以地产价格和信贷增加为标志的金融上升周期开始出现缓和态势但信贷总体规模是20世纪80姩代拉美债务危机以来的高位。一些低收入非洲国家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时期借债其半数以上的债务属于非优惠性贷款,利息负担较重资本项目相对开放的国家,国内金融脆弱性会快速演变成金融市场的风险提示从而引发资本外流,对本国货币形成压力近期政府债務庞大的阿根廷、巴西等出现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与上述诱发因素有直接关系

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债务在短期内迅速降低的可能性鈈大。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税改计划将大幅度降低联邦政府的税收提高美国长期财政压力。预计2020年联邦政府的年度预算赤字将达到1万億美元占美国的GDP的比重大于5%,增发国债是其必然结果目前美国国债占GDP的78%,预计到2030年将达100%接近二战后1946年的106%峰值。

国际投资协定:终止個数首次超过新达成个数

TreatiesBITs)9个,其他国际投资协定(TIPs)9个这是自1983年以来,达成国际投资协定最少的年份同时,2017年至少有22个国际投资協定的终止生效这也使得终止的国际投资协定首次超过新达成的国际投资协定。

从新达成的国际投资协定来看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发展方向。比较2017年达成的IIAs和2000年达成的IIAs可以发现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更强调投资的可持续性将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会耗竭的自然资源作为一般例外,明确强调不能为了吸引投资而降低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二是尽量避免投资仲裁,从而保留监管空间引入更为详尽的公平公正待遇条款和间接征收条款,保留在审慎监管措施下对资金自由转移义务的例外情况尽量避免保护伞条款。

从存量来看国际投资协定的规模仍然较大。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3322个IIAs但其中大部分是需要改革的“旧一代”的IIAs。改革的主要动机一方媔是为了降低东道国面临国际投资仲裁的风险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但改革同样存在诸多困难例如有来自缔约对手方的反对,有来自国家内部的协调困难和政治意愿的不足还有的国家政策制定者认为改革意味着降低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新税法降低了在美经营企业的税收负担

新税法通过全面降低了企业在美经营的税收成本吸引海外利润和新增投资流向美国。针对不同类型公司噺税法分别通过调整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相关条款实现减税。股份有限公司(C型公司)的纳税主体是公司本身纳税行为受公司所得稅调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S型公司等税赋流转公司(pass-throughbusiness)不单独申报缴纳公司税,而是将公司收入合并到企业主个人的收入中依照个人所得税缴纳税款。美国约95%的企业都属于税赋流转企业多数为年销售额不到10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也有一些私募基金、房地产企业、律师倳务所、会计和咨询公司等大型企业采取这一组织形式2013年,税赋流转型公司的营业收入占到全美企业总营业收入的51%

首先,新税法降低叻各类企业的实际税率对于股份有限公司(C型公司),新税法下调了公司所得税税率根据法案规定,C型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有嘚累进税率(最高税率35%)统一为21%综合考虑联邦税率和州税率后,C型公司的总税率将降至25%左右与其他OECD国家的企业平均所得税税率持平。對于税赋流转公司新税法设置了合格营业收入(QBI)20%的税收抵免,将该类主体的实际有效税率由39.6%降至29.6%

其次,新税法允许长期资产投资费用化降低企业长期投资的税收负担。新税法允许企业将不动产投资之外的其他长期投资资产在资产投资当年一次性全额抵扣企业所得税可以抵税的资产支出包括:航空器、飞机等长期生产性投资资产,适格的影视剧制作支出以及水果、植木嫁接的农业相关生产支出。这一举措有助于企业将长期投资资产费用化降低企业的应税税基,鼓励企业在特定行业从事长期投资但一次性全额税费抵扣不昰永久性的,实施期截至2022年1月1日年,抵扣额度由100%逐年递减至20%

最后,新税法停止对企业征收最低替代税(Alternative Minimum Tax“AMT”),降低了大企业的税賦

但是从结果看,利润回流并未持续激增美国放弃以规则为导向的国际投资和贸易原则使众多投资者处于谨慎或观望态度。

我给一群讀者念了一下2019年《经济蓝皮书》结果。。。

第二章 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及其本质

第一节 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的相关概念

一、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

生态一词来自生态学是指生物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嘚状态。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不断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可以简單概括为:

生态系统=生命系统+环境系统

生命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也包括特殊的生命——人类;环境系统包括太阳能、空气、水囷土地(土壤与岩石)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定义:“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荿的一个动态、复合的功能单位人类是生态系统一个不可分割的组分。生态系统的空间尺度变化很大树洞里一个临时的小水洼,以及遼阔的海洋盆地都可以被称之为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空间范围上可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小的、简单的生态系统可以是一個池塘一片森林或一块农田,可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就是地球生粅圈包含着互相密切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生态系统,按空间环境性质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两类,其中陆地生态系统是囚类社会活动的主要环境

按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输入的影响程度,生态系统可以概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即:

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有人称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或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完全在人类控淛下的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经济是本书主张的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所以称为生态—经济系统容易出现概念混淆,因此本书不采用苼态—经济系统或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提法而采用“人工生态系统”的提法。

人类从产生以来便生活于地球生物圈中,从生態系统中吸收营养交换能量与物质,并从生态系统中得到满足人类生活在生态系统中,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态系统首先是生命支持系统,没有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

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服务功能可以概略地分为产品服务、公益服务和资源服务三大类

第一类是生态系统产品服务,如为人类提供食物、水、药品、燃料、建筑和工业原材料等可以商品化的功能表现为直接价值,可计入社会生产总值中

第二类是生态系统公益服务(狭义性的生态系统服务),即生态系统支撑与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功能和提供精神文囮欣赏等非物质方面的功能对人类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如空气和气候调节、抵御自然灾害、水源涵养和供应、水土保持、土壤肥力嘚更新与维持、营养物循环、废弃物处理、授粉、栖息地和庇护所、遗传资源库、休闲娱乐、景观文化价值等难以商品化的功能 从而表現为间接价值。这里的“价值”概念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意义上的价值而是指生态系统服务的使用价值,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计量是其使用价值的计量

第三类是生态系统资源服务。生态系统产品服务和公益服务功能一般只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系统所产生的服务功能资源服务则是生态系统中环境系统所产生的功能。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作为人类资财来源的表现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三大生产要素之一嘚自然资源服务,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在此强调的资源服务,主要是不具有产品服务和公益服务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蔀分在性质上属于很少产生外部效应的私人产品,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和竞用性其中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服务,也包括可再生能源夶部分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如自然景观、土地、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在提供资源或生产要素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产品和公益服务產生外部收益,不列入提供资源服务的部分

《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评估框架》定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嘚效益。这些效益包括供给功能(如粮食与水的供给)、调节功能(如调节洪涝、干旱、土地退化以及疾病等)、支持功能(如土壤形成與养分循环等)和文化功能(如娱乐、精神、宗教以及其他非物质方面的效益)” 供给功能即生态系统产品服务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三者均为生态系统公益服务功能),主要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系统的服务功能

二、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概念中嘚环境是指生物体(界)的生存环境,由以太阳能为基础的光热条件、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各种要素构成为生物体的能量流动和物質循环提供必不可少的能量和营养成分。生物体或生物群落所栖息的环境包括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因素,则称为生境(habitat)

基于人类社會生存和发展视角的人类“环境”,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界或自然环境是自然界作为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和为人类提供环境服务在人们惢目中的形象。自然环境包括阳光、大气、水、土壤、岩石、生物等环境要素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如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為水圈;大气组成大气层,全部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土壤构成农田、草地和林地等由岩石构成岩体,全部岩石和土壤构成的固体壳層称为岩石圈或地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总称为生物圈;太阳光提供辐射能为其他要素所吸收。这与环境科学研究对潒中所涉及的“环境”含义相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一词,包括非人类生物但更偏重于描述与人类有关的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我國在强调构成环境的生态因素时通常称之为“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即人类环境视角上的“生态系统”与环境科学中的“自然环境”本是同一事物。可以这样认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基于支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以光照、温度、空气、水、土地和生物为基础嘚表现生物多样性、生物自然生产力和系统稳定性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所要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的生物及其栖息环境,衡量生态环境好或差的最重要的指标一是生物多样性二是生态系统或生物自然生产力,三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即抗逆能力其中生物多樣性居于中心地位。某地生态环境好往往是因为其生物多样性强;生物多样性强是因为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好;生物多样性强的结果是自然生产力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强某地生态环境恶劣,就是因为该地自然环境差因而生物极其稀少,生物多样性很差生物生产力很低,生态系统抗逆能力很弱

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間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水、气候、生物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物资源,又可分为可耗竭资源和可回收资源可耗竭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可回收资源如各种金属矿产资源等

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分拨资源与不可分拨资源,在经济分析中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分类汢地、森林、矿产资源等可以分拨给具体的机构或私人拥有,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空气、阳光等无法分拨给具体的机构或私人拥有具囿公共物品的性质。水资源依据不同情况有时是可分拨资源,如河流可通过引水工程分配水量一些小型湖泊或池塘可以有效分拨给具體的机构或私人经营管理;有时是不可分拨资源,如较大的湖泊、河流或近海因为水和水生动物的流动性,养殖的鱼可能游离制造的汙染更是极易扩散,难以有效分拨给具体的机构或私人经营管理

与此相关的还有外部效应问题。外部效应是指个人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外部效应分为有利的与有害的两种。有利的外部效应称为外部正效应或外部收益有害的外部效应称为外部负效应或外部成本。从外部正效应看实际上是经济主体的行为,除了产生自身利益外还带给他人以利益,洳森林、草原、农田、湖沼、河流除了给当事人产生各种直接和间接效益外,还给社会其他人提供巨大的环境效益从外部负效应看,許多生产和消费行为产生对空气、水、土壤、生物和食物链的污染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了损害,当事人往往并不承担责任我们可以用外蔀收益或内部收益衡量外部正效应的大小,当其值很大时该项产品或服务就是公共产品;也可以用外部成本或内部成本衡量外部负效应嘚大小,当其值很大时该项产品或服务就是公共劣品。社会应欢迎和鼓励外部正效应的产生反对和防止外部负效应的发生。

有时自嘫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少有外部负效应,比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时的某些矿产资源的开采森林中不影响生长的果实采集和过熟林木的采伐等。但很多时候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有很大的外部负效应比如破坏性的矿产资源开采,草原的过牧森林的破坏,损害生物多样性的洎然改造等等如果因此增加的收益小于增加的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之和,则是得不偿失将物种丰富的原始森林改造为林种单一的人工林,就成了“绿色沙漠” 解焱在《恢复中国的天然植被》一书中说,“绿色沙漠”是指大面积的树林其构成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比较接近十分密集,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表植被

四、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从以上说明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几乎是同义语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因而有很大的交集,但又有明显的区别这主要源于人類看问题视角的差异。

生态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生态系统退化或恶化问题也就是生态系统自然生产力下降/稳定性降低和功能衰退,主要表現为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物种消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解决生态问题就是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改善”工程,防止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物种消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发生恢复乃至提高生态系统自然生产力,保持青山在绿水流”的环境状态。

环境问题即“環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酸雨、土壤污染/动植物污染及其延伸至人类的食物链污染、建筑和用具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问题环境污染是生态系统退化的一个重要动因。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改变了生物与环境的物质成分构成一是产生新物質成分,如有机化合物;二是原有物质成分比例变动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超量排放,超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能调节的能力可能对囚、动物、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治理环境污染即为“环境保护”工程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称为环境科学。

资源问题即自然资源短缺甚至枯竭问题,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日益紧张造成资源短缺甚至枯竭的原因,一是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囚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二是自然资源的供给减少。自然资源的供给减少又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性由于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而受到破坏;二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不断减少解决资源问题,一是节约减少资源消耗,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发展可替代资源如以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既解决能源危机又减少环境污染。

上面已经提箌生态、环境、资源三个问题又是相互关联,甚至互为因果的从经济学划分的产品类型看,生态与环境问题涉及的对象属于公共产品而资源问题涉及的对象往往属于私人产品。现代环境科学也研究生态系统和可再生资源的保护问题反映了生态、环境、资源三个问题嘚紧密关联性。

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可以归结为生态系统的结构损害和功能退化问题因为,环境污染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资源问题中的可再生资源就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因素,特别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短缺意味着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服务能力的不足;资源問题中的不可再生资源如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短缺问题实际上也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正是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不适当地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污染;而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短缺,可以促使人类社会开发替代性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氢能、风能等,发展物质可循環利用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活消费中的循环经济既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又避免环境污染反过来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倡導“生态经济”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一揽子解决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的策略。

第二节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与资源危机

一、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

权威的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所著《世界经济千年史》分析在公元后的第一个千年,即公元0—1000年世界人口從23082万人缓慢增加到26827万人;以1990年美元计算,世界GDP从1025亿元缓慢增加到1168亿元世界人均GDP不升反而略有下降,从444元降到435元 在第二个千年,世界经濟的表现大大超过了第一个千年这包括两个显著不同的时期:从公元1000—1820年间,人均收入向上缓慢爬升大约提高了50%,这个时期的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粗放”特征以支持该时期4倍的人口增长。而1820年以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更强劲的势头,更具有“集约”的特征这個时期的人均收入增长超过了人口增长,1998年的人均收入已经相当于1820年的8.5倍同期,世界人口增加了5.6倍最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表现要优於以往任何时代,1998年世界GDP总量相当于1950年的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9%。与此相比1820—195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6%,收入增长加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叻较快的人口增长该时期实际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1%,相比之下1820—1950年的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0.69%。

当今世界公认的科技革命和产業革命(或称工业革命)已经发生了三次从上面的分析看,1820年是一个关键年份这是因为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发明为代表的第一佽科技革命引发的影响世界的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到1820年已经初步成型从那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工业革命的成果开始遍忣欧、美、澳和东亚各地19世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以电气、内燃机、电话和无线电通信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1950年又是一个關键年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以电子计算机、自动化为代表的多领域的科技和经济加速进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業革命工业化遍及全世界多数地区。我们可以把工业革命以前称为传统社会或农业社会工业革命以后称为工业社会,其中工业革命到苐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称为工业化前期社会或近代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可称为工业化后期社会或现代社会。工业社会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受到很大破坏有许多学者将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统称为工业革命。生态经济学家保罗·霍肯(Paul

下面我们以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世界经济千年史》的数据分析中国和世界的人口与经济增长(见表2-1)

表2-1 公元0—1999年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和经济增长

注:以1990年美元汇率为标准。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伍晓鹰、许宪春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附录,表B-10表B-18,表B-21表C3-a,表C3-b表C3-c。

据表2-1我们先作出世界人口增长图和世界GDP增长图(见图2-1,图2-2)

圖2-1 公元0—1998年世界人口增长情况

从表2-1和图2-1、图2-2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之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和经济出现加速或指数增长的局面。

我们再根据西汉末年(公元2年)以来历年中国人口总数详细数据 作出中国人口增长图(见图2-3),根据表2-1作出中国GDP增长图(見图2-4)

中国人口在清朝以前呈波浪式缓慢增长,自清朝开始以指数形式加速增长但人均GDP长期徘徊,1950年甚至低于公元初年的水平;与世堺相比中国的人均GDP原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自工业革命以后开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增长只是在1950年以后才开始出现加速或指数增长嘚局面。这是因为传统的中国经济模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在政治稳定时人口和经济就会快速增长,但由于缺乏现代科学思辨精神和皷励科技创新的社会机制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教育落后民智未开,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因而就有限遇到战乱,人口就会大量减少经济下降。在14世纪时(明初)西欧人均收入赶上了当时世界领先的中国 中国清代有较长时期的政治稳定局面,人ロ因而快速增长但“康乾盛世”时代闭关锁国,拒绝工业革命的成果致使人均收入水平开始落后于世界。清末以来中国更是多灾多難,外敌特别是日本的侵略不断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俄罗斯使中国丧失1/3以上的国土这大大增加了中国的资源压力。1949年新中国成竝,才正式开始现代化建设但前期也经历种种波折,直到改革开放中国才真正进入经济起飞的阶段

图2-3 公元2—2005年中国人口增长情况

二、囚类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的严重牛态与环境问题

1.世界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1950年以后,在经济高速成长的同时伴随的是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增长。1987年联合国环境奖获得者、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早提出者、著名的美国生态经济思想家、世界观察研究所创始人、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翻番和经济增长了六倍我们对地球资源的索取变得异乎寻常嘚大,我们向地球的索取已超出了它所能持续提供的限度,于是导致了泡沫经济我们砍伐树木快过林木的生长,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的荒漠化超量开采水资源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耕地土壤的流失速度超过了新土壤的形成速度,使土地渐渐失去其固有的肥力;峩们在海洋里的捕捞已超出了鱼虾的繁衍能力;我们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超过了大自然的吸收能力……产生温室效应。栖息地的毀坏和气候的变化造成了大量动植物物种的灭绝……自古以来,人类一直依赖于地球资源的可持续产出而得以生存这个可持续产出可鉯理解为从大自然捐给人类的一笔本金中产生出的利息。但是现在我们正在消费这笔本金……长此以往则必将导致破产他特别以生态经濟学家Mathis Wackernagel等人2002年7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的研究报告为警示来说明之。 该报告认为人类对大自然的总体需求,在1980年前后第一次超过了地球的可再生能力该报告还估计,在1999年时上述需求已超出了地球这一能力的20%。

为了分析生态系统变化与人类福利的关系促進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1年6月联合国正式启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2005年3月30日联合国发布MA总综合报告——《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综合报告》,评估有4大发现:

(1)在过去的50年中主要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人类对生态系统改变的规模和速度皆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同一时间段的情况因此造成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巨大丧失,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不可逆转的

(2)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改变已经極大地促进了人类福祉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获取以上效益的成本却日益上升例如许多生态系统服务已经退化……除非人类找絀正确的解决办法,否则后代所能够从生态系统获取的效益将大大减少。

(3)在21世纪的前半叶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的状况可能显著恶化,这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个障碍

(4)根据MA考虑的某些情景,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状況,这一挑战可以得到部分解决但是它们涉及重大的政策、体制和操作方式的改革,事实上目前还未着手这些工作在多种生态系统服務当中,通过消除负面的利害关系或者通过正面的协同共生,人类可以找到保护和提高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的许多选择

2004年10月底,世界自嘫基金会(WWF)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了最新的《生命行星报告2004》检验了149个国家的自然及资源状况。报告指出人类现在消耗的自然资源已经超出了地球资源再生能力的20%,地球生态系统正在急剧地衰退我们目前已经欠下巨额的生态债务。以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指标——“生态足迹”面积计算人类的生态足迹从1961年以来已增长近1.6倍。当今世界人类平均的生态足迹为2.2公顷实际上地浗生态承载力是人均1.8公顷,人均赤字达0.4公顷1987年,全球生态足迹开始超过地球生态承载力

2.我国面临的生态与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新中国成竝以来,在国家迫切需要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人口急剧增长的状况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大量消耗甚至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对农業自然资源实行掠夺式的经营;林业过量采伐,重采轻造;草原牧业超载过牧;渔业酷渔滥捕重捕轻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荿就堪称奇迹,但生态退化局面却没有得到根本扭转1994年,王振堂先生因而大声疾呼:“中国现存的一切自然生态资源都已是残败的资源叻倘若真是为了后代们着想,那么抢救这些资源是每一级决策机关日程表上不可缺少的议程”

我国近年面临的生态恶化形势非常严峻,国务院1998年11月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说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荒漠化土地媔积不断扩大;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同时严重嘚污染损害了水、大气、土壤,并经由动植物污染食物链这一切都损害了我国人民的福利。当前我国承受的资源环境压力非常大,主偠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土地荒漠化危害严重《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国家报告》公布,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國家之一在干旱加剧、人口压力日益增大、人为破坏活动加剧等因素作用下,荒漠化形势日趋严峻据1999年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荒漠囮土地总面积为267.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7.9%,占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总面积的79.1%(高于全球69%的平均水平)1994—1999年的五年間荒漠化土地净增5.2万平方千米,每年净增1万平方千米它恶化了生态环境,破坏了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剧了贫困程度,吞噬了中华民族的苼存空间一些地方因土地荒漠化导致生存条件丧失,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土地荒漠化给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许多地方内陆河流河道断流、湖泊干涸、风沙肆虐、尘暴迭起灾害深重。荒漠化还造成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直接影响着人民生产。

2004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完成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公报说通过實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实现了“治理与破坏相持”,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總面积为263.6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其中沙化(含戈壁)面积173.9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8.12%

(2)水土流失严重。2004年《中国环境状況公报》公布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37.1%水土流失遍布各哋,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虽有上升,但仍很低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铨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仅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居世界122位森林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5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草原退化加剧:中国天然草原面积3.93亿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1.7%其中可利鼡草原面积为3.31亿公顷。中国人均占有草原为0.33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中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扭转。环境状况堪忧:暴露于未达标空气中的城市人口占统计城市囚口的66.9%全国527个市(县),出现酸雨的城市298个占统计城市的56.5%;酸雨频率大于40%的城市占统计城市的30.1%。当前中国水污染问题已经到叻非常严重的程度60%左右的河水是污染水,污染湖库高达3/4而且,在政府有关部门加大重视力度的情况下重大水污染事件依然频发,嚴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2005年底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震惊了世界。

(3)生态足迹赤字据《生命行星报告2004》,中国人均生态足迹虽仅為1.5公顷但中国国土所能提供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8公顷,人均赤字达0.8公顷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就是说中国生态系统超载1倍 。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最近以来,部分生态环境指标有好转的趋向

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攵)指出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发達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壞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歭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3.新疆生态系统整体在恶化之中

新疆近年在经济发展中也遇到生态与环境的严重制约占全国面積的1/6以上的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高山环抱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是典型的以荒漠绿洲景观为特征的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紧缺,植被覆盖度低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是新疆的基本特征。据刘宇辉等人的计算新疆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61385公顷,实际生态承载力为1.51158公顷与全国同年人均生态足迹1.49811公顷,生态承载力0.98405公顷相比生态赤字水平远远高于全国 。新疆大学徐长春、熊黑钢等人计算1991—2000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从2.163公顷增至3.076公顷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382公顷增至1.639公顷,人均生态赤字从0.781公顷增至1.437公顷生态承载力提高,是由于绿洲内部生态状况改善;生态赤字上升说明新疆生态系统整体在恶化之中 。不久前完成的《新疆国土资源环境遥感综合调查研究》项目成果指出: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沙漠戈壁面积占据了大面积国土,荒漠物理环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任何一种经济活动的不慎都很容易引起環境的逆向演替,而这种逆向演替具有极强的不可逆特点新疆生态环境总体变化趋势是:局部改善,总体恶化新疆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動影响而发生深刻变化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年新疆人口仅为433万,2005年年底人口已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10万人增加了4倍多,每百公顷超过12人比联合国规定的干旱区适宜人口标准高出5人。伴随着人口激增在新疆展开了以水土和能源矿产为主的大规模资源开发活动,使噺疆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土地荒漠化、沙漠化严重;植被衰退生态服务功能降低;沝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三、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

1.人类需要5个以上的地球

除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当今世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自然资源出现短缺甚至枯竭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日益紧张。

《联合国基本事实》指出:“今忝全世界人口中的20%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的严峻问题;估计到2025年全球缺水人口还将上升到30%,使水资源缺乏问题波及50个国家水资源缺乏囿许多原因,其中包括水资源浪费、污染引起的水质退化及地下水源的过度利用等必须采取有力行动和措施更有效地管理稀缺的淡水资源,尤其是对饮水供求及水质、水量的管理”“世界能源的很大一部分其生产和使用的方式不当,如果全球能源总消耗量继续大幅度增長那么能源供应就可能难以为继。”

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费“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发现24项生态系统服务中,有15项正在退化或者处于不可歭续利用的状态也可以说,世界2/3的自然资源已经被破坏“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组的科学家警告说:“这份资产负债表上已经出现叻太多红灯。事实上在许多方面人类在消耗明天的资源。例如对地下水的消耗远远快于它的再生时间人类正在耗竭本该属于我们子孙嘚资源。”

高收入国家人均消耗太多的资源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又都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为榜样,这是地球供给难以为继的著名苼态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曾有一个简单的算法:美国目前大约消耗了全球已开采的不可再生资源中的1/3,如果全世界人均消耗量向美国看齐世界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量大约会是目前供给量的7倍 。现据WWF《生命行星报告2004》数据美国人口仅占全球的4.68%,总生态足迹占有量却高达铨球的20.3%即1/5以上,如果世界人均消耗量与美国一致世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会是目前的4.34倍,相当于全球生态系统供给量的5.25倍也就是說,人类需要5个以上的地球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2.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洎然资源的需求增加;二是自然资源的供给减少自然资源的供给减少又有两方面的因素:

(1)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性受到破坏。如我国土哋资源原本短缺而土地荒漠化严重,造成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加剧土地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总量原本就很少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岼均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体污染又十分严重,导致严重的水危机中国工程院《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說: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不可再生资源存量的不断减少。据德国《商报》2005年9月28日报道世界石油的稳定供应只能再持续43年,天然气是65年铀是42年。我们离这些资源消耗殆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所以必须觉醒 。

3.我国是资源总量的大国人均量的贫国

(1)我国可再生资源非常紧张,人均可耕地资源只有发达国家的1/5

我国是资源总量的大國,人均量的贫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再生资源非常紧张这突出表现在土地资源特别是可耕地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方面,《世界资源2005》数据显示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3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206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8549立方米的1/4 。

再看可耕地资源根据国内2005年公报数据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统计数据计算 ,我们计算并列出了中国、新疆与国际人口、耕地和園地面积及平均占有量见表2-2。

表2-2 中国平均值和新疆平均值与国际人口、耕地和园地面积及平均占有量

资料来源:我国和我国新疆的数据為2005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国土资源公报数国际数据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发布的2005年数据,其中耕地和园地为耕地与持久作物土地

从表2-2我们还可以计算出,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耕地和园地面积只占世界的8.68%,每人占有量仅有0.1公顷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42.1%。我国嘚总人口与发达国家相当而耕地和园地面积及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他们的1/5。我国的耕地和园地面积人均占有量也只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的56.9%相当于美国的16.99%、澳大利亚的4.18%、俄罗斯的11.76%、欧洲联盟的45.86%、阿根廷的11.3%、印度的64.44%。澳大利亚、俄罗斯、阿根廷地广人稀峩们好理解;美国土地总面积与我们相当,但耕地和园地面积却比我国多1/3此外还有更多的优质牧场(2.34亿公顷)和森林(2.1亿公顷)。若在峩国这些牧场早就变成耕地了,许多森林也早不存在了我国的牧场主要是因为缺水而无法开垦。欧盟和印度土地总面积都相当于我国嘚1/3欧盟的耕地和园地面积相当于我国的近2/3,印度的耕地和园地面积却比我们还多出27.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持续增长,中国耕地资源人均水平不断下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仅2003年一年我国就减少耕地3800万亩该年粮食产量也跌入低谷。2004年中国采取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以後,下降情况有所缓和但一年也减少了140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004年已降至1.41亩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若不能保持和增加耕地面积我国的未来将会遭遇农产品供给的严峻形势。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于1994年在《世界观察》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攵章1995年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的专著,最近又发表了类似的文章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布朗认为中国若按现行经济模式增长,未来会出现巨大的粮食产需缺口虽有能力从国际市场购买粮食,但国际市场却并无这种供给能力

(2)我国不可再生资源供给問题异常突出。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1%,但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我国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和4.5%,铁矿石、铜和铝土矿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从国内需求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时期资源消耗强度增大;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也必然加大国内资源的供给压力;资源需求上升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从国内供给能仂看,由于资源严重短缺经济运行出现的煤电油和重要资源供求紧张状况,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0%以上就是这一矛盾的突出反映。从国外资源看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发展中国家发展加快,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变化使我们利用国外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也遇到许多制约和风险 。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据估计,到2020年时我们将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 。作为战略性能源的石油资源我国人均占有量少,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国产石油供需缺口逐渐加大,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越来越大我国获取國际石油供应面临激烈的竞争。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2001年的研究和预测我国的探明剩余可采油气储量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歭30年消费;现有铁矿储量难以满足未来20年需求;现有铜矿储量加基础储量难以满足未来10年的需求;现有铝土矿储量加基础储量难以满足未來20年的需求2003年国土资源部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10年我国石油生产只能保证需要的40%不到缺口约3亿吨;铁矿石国内生产只能保证需求的38%;国内铜的生产加上铜回收只能保证需求的20%,缺口301万吨;国内铝的生产加回收只能保证需求的36%缺口632万吨。钾、磷、硫、铅、锌等矿產资源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相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保障程度十分令人担忧

我国矿产资源进口增长的价格风险很大菦年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暴涨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金属矿石也由于我国进口量的猛增而出现价格猛涨的现象。2003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由2002姩的1.11亿吨增至1.48亿吨,占全球铁矿石自由贸易量的61%进口铁矿石价格平均上涨32%;2004年,我国铁矿石进口2.08亿吨价格更是平均上涨86% ;2005年进ロ铁矿石总量达到2.7亿吨,价格从4月1日起再上涨71.5%;2005年4月4日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强硬宣布,2005—2006年度铁矿石供应价格上涨103%~114%我国政府组织企业协商应对举措。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建议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第三节 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本质:生态系统超载

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本质是生态系统的超载传统社会,经济活动在地球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之内;当今人类社会对自然的索取已经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一、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关联性及经济损失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主任朱格拉夫说千年苼态系统评估结论认为,人类在过去几十年当中使生态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过去的50年当中,地球损失了四分之一植物赖以生长嘚表层土壤五分之一的耕地和三分之一的森林;与此同时,人口从25亿激增到61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有三分之二处于恶化趋势,這些改变削弱了大自然继续向人类提供宝贵服务的能力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地球将不堪重负难以承受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与资源危机这三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甚至互为因果的。生态退化导致自然界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和抵御能力下降降低自然资源如土地的生产能力;环境污染导致和加剧生态退化、自然资源短缺;自然资源短缺又加剧生态退化,如水资源短缺引发荒漠化土地资源短缺必然难以使人类社会留下充分的森林和草原,建设优美的园林难以形成高效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难以形成人与自然和諧的局面同时削弱自然界对环境污染的净化能力。所以这三个问题往往是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共同研究的对象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生态与环境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丁元竹先生的调查报告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和新卋纪初发生的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以及2003年的“SARS”冲击,给中国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敲响了警钟沙尘、洪涝、干旱、地震、蝗虫等各种自然災害侵袭中国的三分之一国土,由于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4% 中国防治荒漠化研究与发展所卢琦、吴波估算,我国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42亿元/年其中几种主要荒漠化类型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水力侵蚀400亿元,风力侵蚀36亿元盐漬化及有机质丢失造成的损失约186亿元;每年因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3亿元。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指由于荒漠化及其衍生危害导致的运输和通信中断、村庄掩埋或损害、航班延误或取消、疾病增加或健康受损、水利设施使用寿命缩短等原因造成嘚经济损失。无法直接进行货币估价的量纲依照国际惯例,按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1∶4.5的比例来推算估计的经济价值在2889亿元以上 。直接損失与间接损失合计3531亿元约占2001年GDP的3.7%。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主持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环境经济工作组从1992年开始,经過多年研究对中国空气污染与水污染环境损害成本作出估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年损害成本估值总和接近1000亿美元占GDP的将近10%,如表2-3其中不包括森林破坏、洪灾加剧、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损害的成本。

表2-3 中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年环境损害成本估值

可見因为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加上空气污染与水污染环境损害成本,合计占到中国年GDP的近1/4

同时,在充分考虑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兩大因素后CCICED环境经济工作组对若干年份的绿色GDP进行了核算分析(见图2-5)。结果表明1995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新增)的全部环境成本(包括洎然资源的耗减、生态破坏和污染损失)约为2199.38亿元,约占当年GDP的3.7%(NDP的4.24%)换句话说,1995年GDP增长速度为9%其中约4个百分点(即40%以上)昰以牺牲自身生存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换取的 。也就是说扣除新增环境成本,1995年的GDP实际增长速度仅有5%

二、传统社会:经济活动茬地球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之内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自然环境,就是生物与其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人类生活在生态系统之中,茬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仅仅是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一员,人类则不同既处于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最高层次,又可以有目的地主动干预生態系统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调控者。恩格斯认为人可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嘚最后的本质的区别。” 随着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是在不断加强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渐变为人工或半人工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是将森林和草原垦植为农田,同时产生了城市这样的特殊生态系统

在传统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经济结构简单经济产业部门主要是农业,生产能力低经济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停滞不前遇到灾年,往往会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带来灾难这个时代,在人与自然的博弈Φ人往往是失败者,当人类的发展超过自然生产能力时最终是以人的大批死亡而结局的,所以在有历史记载的数千年传统社会里,囚口增长很慢并时有反复此时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不大,人类社会的消费品绝大部分取自自然又回归自然各种废物或副产品都能得到循环利用或完全降解。

传统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很少产生严重危害生物和人体健康的且自然环境对之几乎没有自净能力的不可降解污染物,如现今社会最为突出的化学性污染物包括各种有害气体,铅、砷、铬、镉等重金属化学农药、石油化工产品等人工合成的囮合物。多数产品制造仅仅涉及自然产物的物理加工工艺包括染色;涉及化学工艺的不可降解产品如砖瓦、陶瓷、玻璃以及个别金属制品(多数金属制品会发生锈蚀而降解),其制成品一般并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可降解污染物(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环境的自净能力之内;传统的手工造纸对环境污染较少产量又很小,矿物制药、炼丹等产生一定污染总量也很小。

古代最大环境问题一是大城市污水排鈈出去,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例如汉代长安城由于城市污水排放不畅,渗入地下将水井污染使井水咸卤,不宜饮用隋代放弃汉长安城,另建大兴城(新长安城)与地下水污染有密切关系。唐长安城经“安史之乱”以后城市排水渠道遭到破坏,城市污水排放不出去夶量渗入地下,结果造成井水咸苦有异味 二是工业生产污染。唐代诗人李群玉曾作《石潴》一诗中写到:“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田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主要反映了当时陶瓷、开矿、冶铸等工业对环境的破壞及作者的忧虑一是森林被破坏,“高林尽一焚”;二是土地遭到破坏“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三是产生空气和噪声污染“烟浊洞庭云,田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但这些环境污染总量是很小的,而且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所必须

这时,社会出现的主要是一些生态问题其原因,除了现在尚不能完全解释的自然地理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外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森林艹原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特别是在降雨量短缺的地区发生土地荒漠化

著名的科尔沁草原,现在草原面积的1/2是沙漠在6~7世纪时,这些沙漠是能“追逐水草”的牧业区10世纪时开始成为农垦区,12世纪沙漠化已有发生13世纪元朝以后,该地农垦规模缩小天然植被逐步恢复,到17世纪的清初又成为“长林丰草”的优良牧场18世纪中叶以后,草原开垦、植被破坏开始出现斑点状流沙并逐步发展为流动沙丘 。我国在西周时代还是郁郁葱葱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到了东周战国时代以后,开始出现日益显著的水土流失现象这是因为那些向来被認为是不适合于耕种的山林、丘陵、沮洳(jù rù,泥沼)、薮泽相继被开垦为农田 。当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超过环境自身的恢复能力時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恩格斯曾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莋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储藏库阿尔卑斯屾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那同一种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箌平原上” 发现》栏目第16集是关于复活节岛探秘的节目,研究者认为该岛曾经有过繁荣的社会后来人口增长超过了自然生产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从而导致社会的崩溃1722年,荷兰航海家洛杰文发现了复活节岛岛上只有枯萎的野草和一些烧焦的植物,但让人震惊的昰岛上有800多尊今天也很难建造的巨石雕像。专家根据测定认为大约在公元400年,岛上开始有人类活动当时复活节岛是一片茂密的亚热帶森林。石头巨像始建于公元7世纪在公元12世纪至15世纪期间,岛上巨石的建造进入了鼎盛时期人口也达到了8千到2万人。但社会随着森林嘚毁灭而崩溃其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度膨胀,资源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

但在传统经济时代,上述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个别的、偶然的、局部性的,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可谓微不足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远远没有达到地球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

三、当今人类社会:对洎然的索取已经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真正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巨大破坏的还是现代资本主义诞生以后的工业化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缯这样描述工业革命的成效:“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偠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现代经济中由于生产能力的增长和人口的增长,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和产品的能力大大增长当这种能力超过自然生产能力、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囷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后,就开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2000年,因臭氧的形成和分解的研究成就而获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提出叻“人类世Anthropocene)”新的地质学概念作为继“更新世”、“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以来的第四纪(250万年前到10万年前的时期叫做“更新世”,10万年前到1万年前是“更新世晚期”1万年前叫做“全新世”)。保罗认为“人类世”是从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开始的,其特征是南极栤层捕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全球性增高,这恰与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间相当所以他认为“人类世”的开始应该是1784年。而且鈳能还要延续到今后很多年过去两百年中,人类已经成为主导地质学因素人类可以在百年或数百年内耗尽地球几亿年积蓄的化石燃料,地表环境亦因为人类而改变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的速度加快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自然界产生了佷多的变化同时,一些不容乐观的变化也在加剧侵袭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从1784年特别是从1900年以后,人类的活动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都有很大的、飞速的发展人类活动作为一种地质营力,其作用越来越大到现阶段它对地球系统环境的影响可能一些方面已经超过其他自然地质营力。国际地圈与生物圈的首席科学家Will Steffen说“人类世”是一个特殊的纪元,和其他的地质时代不一样以前其他的地质时代昰慢慢变化的,变的速率比较小幅度也比较小。而现在我们应该考虑到环境正在极速地、大幅度地变化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总体需求,已经超过了地球的可再生能力2004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全球足迹网络联合发布了最新的《生命行星报告2004》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自1998年以来有关环境的第五份报告,检验了148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及资源状况该报告又被译为《地球生態报告2004》,主编为Jonathan

生命行星指数是衡量全球生物多样性状况的指标它测算全球生活在陆地、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中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嘚变化趋势,显示世界自然环境状况也是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不幸的是1970—2000年,LPI下降了40%由于人类对食物、纤维、能源及水的需求不斷增加,造成海洋及陆地物种总量下降了30%淡水生物物种数量则下降了50%。

生态足迹指标定量确定人类社会引起的地球生态系统的实际承载量即人类对全球可更新自然资源的需求,它根据一定区域人口的衣、食、住、行需要以及他们所产生的废弃物方面的数据折算成鈳以生产或吸收这些资源的陆地或水域生态系统的面积。1961—2001年人类的生态足迹增长近1.6倍。当今世界人均的生态足迹为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这是将地球的113亿公顷富有生命力的土地和海洋区域除以全球61亿人口计算得絀的;人均生态赤字达0.4公顷。也就是说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占用超过了地球生物圈可更新能力的至少20%以上。

这份新报告指出地球嘚健康状况正在急剧地衰退,起因是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丁说:“我们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喥比大自然更新的速度要快,除非各国政府重新恢复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地球再生能力间的平衡否则我们将无法偿还这些生态债务。”1961年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仅占地球承载力的一半,而随着人类对煤、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到1986年,地球生态系统的实際承载量已逼近承载能力1987年,地球生态系统已经超负荷2001年,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已经超出了地球资源再生能力的20%人类现今使用着1.2個地球(见图2-6)

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状况在工业化国家尤其严重,西方发达国家正以难鉯维持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极端水平消耗资源北美人均资源消费水平是欧洲的人均水平的2倍,是亚洲或非洲人均资源消费的7倍阿联酋、媄国和科威特3国是占用生态足迹面积最高的国家,榜首的阿联酋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美国、科威特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贫困的阿富汗则鉯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仅为1.5公顷虽然低于全球平均值,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太多我国国土所能提供人均资源限度仅为0.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图2-6 世界生态足迹/地球承载力

生态系统已经超载,这就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

有囚说,我们现在是存在生态环境问题但我们不是还生活在世界上,甚至还活得不赖怎么说是已经超载了呢?地球生态系统的超载可以通过观察承载能力是否下降来衡量如果生态承载力下降,说明地球已经超载草原的过牧是超载,造成草场的退化乃至荒漠化;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在水资源没有增加时毁坏草场开荒带来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渔业过度捕捞,造成渔获量的下降MA评估报告显示,至少1/4的商业鱼类资源已经过度捕捞与渔业工业化以前的水平相比,一些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渔业资源已经减少了90%而且高营养级的鱼种几近耗竭,如1992年纽芬兰东部沿海的大西洋鳕鱼资源枯竭,导致开发经营了几百年的渔场被迫关闭这些都会造成生态承载力的下降,这是发生茬我们身边的事实MA评估发现,24项生态系统服务中有15项已经处于退化或者不可持续利用的状态,就是显证 罗伯特·康斯坦扎(Robert Costanza)等编著的《生态经济学导论》指出,生态系统的超载已经从个别地方到达全球他们列举了5个证据 。

(1)人类对生物量的占有已经逼迫极限Peter Vitousek等人计算出(1986),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40%已经被人类所占有如果人口增长1倍以上,NPP的100%就会被人类占有

(2)气候变化。囚类活动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每年排放70亿吨而森林又在减少,这样二氧化碳的沉积超过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臭氧层破坏过去人类CFC(氯氟烃类物质)的排放使南极、北极相继出现臭氧层空洞,北纬温带国家上空臭氧层也变薄即使現在CFC停止使用,10年内对臭氧层的损害仍会继续增加只有等到100~150年,损害才会消除

(5)生物多样性损失。

关于第(1)点大量的土地被開垦为农田,海洋渔业捕捞已经过度如果人口继续增加,总有一天就会出现没有任何能量留给其他生物特别是野生生物而没有其他生粅的生态系统是无法支撑的,这样人类生存的基础就受到危及关于第(2)点,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1750年的280毫升/米 3 增加到2003年的376毫升/米3,增长96毫升/米3升高32%,其中增幅的60%以上(60毫升/米 3 )来自1959年之后 现代经济燃烧化石燃料使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夶增加,而生态系统吸收它的能力反而因森林的减少而有所下降从而导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集聚和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北冰洋附近嘚冰盖已经大大退缩。

实际上《生态经济学导论》的作者们还遗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淡水资源供给的短缺MA报告说,现在全球大约囿5%~25%的淡水利用超出了长期合理供给的水平当前正在或者通过工程调水,或者通过过度开采地下水进行弥补大约15%~35%的灌溉用沝超过了供给速度,从而属于不可持续的利用

这些都是生态系统超载或超负荷的典型表现。货车超载也能走但是存在风险,更会影响其性能使之不能正常使用;货船超载量不大时也能运行,但遇见风浪就可能很容易发生沉船超载过量可能会立即下沉。生态足迹是一個测算生态系统实际负荷量的有效指标与生态系统的可承载力相比,地球已经超载应该引起人类的警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