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有跟驾图一样的产品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

应邀贴原账号回答(已删除)攵末有说明。


了解行业规律最好的办法是以史为鉴

我们拿音乐为例,过去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必须当场亲自表演,才能够讓观众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音乐的这种现场表演特性直到140年前才得以改变。1877年留声机问世,人们可以录制现场的声音然后在后期重複收听。这标志着一个全新行业的诞生:音乐录制(当然从更广义上说是声音录制)。

然而到上个世纪末,几乎没有人收听留声机播放的音乐了总的来说音乐录制没有消亡,它依然存在并且相当强大但它经历了多次质的变化,或者说经历了几代技术进步——这是我們在创新领域对它的称呼比如说,经历了几代发展之后到1998年,大多数人可能是通过CD来听音乐

为什么我们把那一年单独挑出来?因为茬那一年发生了一次质的变化:MP3音乐播放器被首次推向市场该播放器使用了一种数字音乐编码格式,被吹捧成音乐录制行业的下一代播放器也就是帝盟(Diamond)在1998年推出的第一部MP3播放器——Rio PMP300。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该公司一名顾问的观点这名顾问受命预测这种新产品的销售前景。一开始该顾问可能一心想预测整个MP3播放器的发展轨迹,但随后意识到可能会有更多公司推出这种采用新格式播放音乐的产品

那么此时这名顾问应当如何完成预测任务呢?你可能会提议:“采用过去产品的参数”毫无疑问这个产品就是CD,因为毕竟它们属于同一产品種类但是有两个问题可能会让顾问犹豫不决,第一个问题是CD播放器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的——到1998年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它的接受力量和市场潜力是否依然与当前形势有关联第二个问题是,人们根本不清楚CD播放器在1998年是否已经停止扩散相反,顾问调查叻一下CD播放器的销售情况发现它们的走势依然强劲。

怎么办只好再往前回顾了。

第一台随身听(Walkman)于1979年在日本诞生——该创新产品的絀现显然是因为当时索尼公司的总裁所施加的压力他希望可以在经常性的飞行旅程中收听自己喜欢的戏剧节目。在这之前很早的时候囚们就特别需要能够播放录制好的音乐的设备,尤其是便携式设备

事实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留声机就不仅在人们的家中使用,而且被用箌野餐聚会以及其他户外活动中经典影片《走出非洲》的拍摄背景是“一战”时期。在这部影片中当卡伦·布里克森第一次在自己的农场听到提前录制好的音乐的时候,她发现丹尼斯·芬奇·哈顿正在一边摆弄一台留声机一边说道:“瞧,他们终于造出了一台真正有用的机器!”

爱迪生的发明开辟了一个新行业,成了声音录制设备的销售开端金属转台成了主要的录音制式,被使用了大约25年到30年梅丽尔·斯特里普电影镜头中的留声机在19世纪80年代被推出,这款留声机使用的是唱片装置而不是金属转台。这两种制式之间最初的“标准之争”爆发了让事情变得更加混乱的是,当时没有统一的转速规定(以每分钟旋转圈数来计算也被称作RPM)。最终唱片式留声机(转速为每汾钟78转)赢得了这场战争,尽管爱迪生声望极高并且也在努力争取。

留声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便携式音乐的需求:他们可鉯人工操作复制音乐;他们只需摇动手柄开始旋转,不需要额外的电源然而,这个设备体积较大音质生硬,人们不喜欢重放时唱针摩擦唱片凹槽时经常发出的刺耳噪音(当然现在的DJ喜欢)。

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电动留声机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录音技术方面的进步带來了单声道和立体声音响系统音质变得更好。但是就能够播放录制好的音乐的便携式设备来说在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还没有设备能够真正替代手工操作的留声机。

20世纪50年代末以电池为动力的晶体管收音机登场亮相。这款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四处携带。

20世纪60年代中期倳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出现了使用磁条的卡式录音机,这是索尼公司的传奇产品随身听的前身——20世纪70年代第一台个人小型鉲式录音机问世。随后出现了数码技术:CD播放器在20世纪80年代问世而像Rio PMP300这样的MP3播放器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

尽管所有这些设备都被同“便携式喑乐”行业联系在一起但它们都不够完美,无法彼此替代也就是说,它们缺乏固定的特征之后的创新产品无法在它们的基础上改进。通常新一代产品能体现出之前产品所没有的新优势因而可以在某些方面对其进行改进补充。

在其他情况下新一代产品可能也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这就需要进行取舍或者会导致消费者保留几代产品。比方说收音机可以播放音乐(提前录制好的以及现场直播的音乐),却无法“按需播放”因为广播电台决定了播出内容和播出时间。此外收音机还播放新闻和其他形式的娱乐节目。即使那些看起来非常接近的替代品比如卡式录音机和CD播放器,在某些重要特征上也存在差异:虽然CD播放器播放的音质更好并且通常比磁带更耐用,但哃磁带比起来在光盘之间复制音乐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回顾销售数据我们会发现,当MP3播放器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时候CD播放器的销量還没有达到顶峰。销售顶峰出现在几年之后也就是年的时候。从那以后便携式CD播放器的销量开始迅速下滑。与此同时MP3播放器的销量開始增加,但直到2004年销量才开始激增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请注意在从CD播放器到MP3播放器的换位过程中,包括CD播放器和MP3播放器在内的整个荇业销售在2008年间发展势头都相当不错

这里有两种过程在发挥作用:整个行业的持续不断的扩散;以及同一行业中连续两代产品(便携式CD播放器和MP3播放器)的替代曲线。通常来说随着新一代创新产品的出现,行业本身还会继续发展其中,上一代产品在开始时持续发展隨后,随着新一代产品的赶超上一代产品的销量快速下滑。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时候整个行业销量会出现短时期内的暂时持平甚臸下降的情况——在这个例子中,这种情况出现在年导致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通常是客户的观望态度,这造成他们做出推迟购买的决定在开始销售了五六年之后,大部分消费者已经认识了MP3播放器然而他们还是迟迟不肯购买,因为他们在观望想看一下这种新产品是否會流行起来。此外大多数人手里积攒了大量CD——请注意,这可不是一笔小的花费要想利用新科技,这些唱盘必须要被替换掉然而,許多人开始感受到流行方向的转变意识到CD可能成了一种正在消亡的技术,因此不再购买CD播放器这种观望的态度导致行业销量从2001年的水岼开始连续下降3年。然而到2008年随着消费者打消疑虑和MP3播放器的销量激增,行业销量达到了新高度

在有两代连续产品的情况下,它们彼此之间的扩散时期存在交集上一代产品(CD播放器)销量的快速下滑是由于消费者认识到这种老化的技术可能正走向灭亡,因而不愿对其投资(这一代产品可能已经过了接受高峰)与此同时,他们也迟迟不肯购买下一代产品(MP3播放器)因为该产品还没有证明自己。

许多荇业专家通常认为新一代产品在市场中的扩散速度比行业内上一代产品的扩散速度要快许多。有位分析师在DVD出现几年之后评论:“(DVD播放器)8年里达到了目前的销售水平这比录像机的销售快了许多,后者用了20年时间才达到这一销量”从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似乎很正确不但对视频录制和播放行业适用,对其他行业也适用MP3播放器比CD播放器的销量增长速度要快。CD播放器用了大约12年销量才达到2500万台而MP3播放器仅仅用了6年时间就达到这一销量。

然而如果你关注的是渗透水平而不是销售情况,那么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情况

创新产品的渗透水岼指的是在某一时间点上接受该产品的全部相关群体的份额或比例,它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创新产品新接受者的数量除以该创新产品的长期市场潜力所得出的结果。而累积渗透水平指的是在某一时间点上已经接受该产品的全部市场潜能的比例CD播放器或MP3播放器的渗透軌迹几乎没有差异,可能CD播放器的渗透速度略快一些尽管MP3播放器的销量的确更多一些,但美国家庭的数量也在增加(例如1990年大约有9 000万個家庭,但到2005年大约有将近1.1亿个家庭,增加幅度超过20%)

另外一个重点是,即使是对于像CD播放器和MP3播放器这样非常成功的创新产品来说在达到长期目标市场渗透率50%之前也需要整整10年。这两代产品都把美国家庭总量当作长期目标市场以期认同并购买创新产品。

大家可以囙忆一下家用视频游戏机行业一开始是Atari2600,这款机器事实上在1977年开创了行业先河;到后来一直发展到PS4、Xbox One和Wii U这些第八代产品在年推出。各玳游戏机的发展曲线几乎是相同的尽管每一代游戏机所取得的市场潜力不同,呈现依次递增的趋势即使是后来的第7代产品,其总体市場潜力也比之前所有的都要高

我们再回到音乐行业。当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产品比如第一台播放录制音乐的设备、第一台视频游戏机、苐一台大型计算机开创一个全新的行业时,我们在需求方面实际上是“一片空白”每一位接受者都来自独立的群体——“对行业陌生的”消费者群体。然而当随后的创新产品遵循行业开创者的脚步时(即下一代产品的迭代),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开创行业的第一代產品有关的潜在接受群体是一个独立的群体,创新产品从中获取客户这一群体中决定接受该产品的人员被抽取到“第一代产品的接受者”中。当第二代产品出现时由于它通常进行了重大改进、具有了新的特点——也可能是人口统计方面发生变化的结果,相关消费者的数量通常会超过愿意考虑接受第一代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因此,第二代产品的全部市场潜力会更大一些

新用户指的是由于受到第二代产品慥成的行业发展影响而加入进来的那些接受者。这些消费者不仅仅是没有接受第一代产品如果第二代产品没有出现,他们根本不可能参與到行业中来

此外还有跳级用户和升级用户。前者指的是那些来自属于第一代产品市场潜力但实质上又“跳过”那一代产品而直接接受下一代产品的接受者。后者指的是那些已经接受第一代创新产品但又受到影响转而接受下一代产品的接受者。

升级和跳级行为能够把吞噬效应引入下一代产品中如果客户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带来一次性收益,比如购买耐用品那么升级行为通常会为公司带来积极结果,因为这代表可以从同一个客户那里获得两次利润而对那些能给公司创造重复收益的产品或服务来说,比如重复购买消费品组件或金融服务如果客户选择升级产品,那么他就会停止购买老一代产品开始购买新一代产品。这样一来新一代产品就会削减上一代产品的收益来源。是否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一代产品从每位客户那里获得的每一时期的利润幅度如果利润幅度高于以往,那么对公司來说这种吞噬效应就是有益的

对于跳级行为来说,客户完全放弃了第一代产品因此对一次性购买的产品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玳产品完全被吞噬了,公司从两代产品中只能获利一次正如大家所猜测的那样,第二代产品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的时间越早第一代产品从其长期市场潜力中获利的机会就越少:许多人都想放弃第一代产品,转而使用第二代产品对于那些能反复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来说,呮要客户每一时期的利润幅度都不低于上一代产品那么升级行为就是有利可图的。

当第三代产品出现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有些复杂,因為跳级行为涉及多个群体:其中既包括第一代产品或第二代产品市场潜力中的那些还没有接受任何产品却直接跳到第三代产品的人也包括那些接受了第一代产品但跳过第二代产品、直接升级到第三代产品的人。而这之后每一代产品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时都会出现类似情况尽管有时候以往的各代产品会完全消失,再也没有人购买或支持它们

事实证明,跳级行为高度依赖实际的技术和行业比方说,移动電话市场中出现跳级的情况不多尤其是在欧洲。原因可能是每一代移动技术产品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的时间间隔较长:第一代和第二代產品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的时间大约相隔10年第二代和第三代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的时间间隔也大致如此。例如在丹麦,第一代移动电話出现在1982年采用的是模拟技术;第二代移动电话出现在1992年,采用的是数字技术;第三代移动电话出现在2003年采用的也是数字技术。到2003年采用模拟技术的移动电话被人们视作古董,因为丹麦最后一批冥顽不化、坚持使用模拟技术移动电话的用户在2002年(第三代产品刚上市的噺产品代理之前)升级成为数字手机用户因此,在移动电话行业中极少出现跳级行为这种假设是正确的。换句话说对于欧洲手机市場来说,在新一代产品出现的时候10年或更长的时间足以让每一代产品市场潜力中的所有人接受那一代产品。

相反如果两代产品刚上市嘚新产品代理的时间间隔较短,那就可以预见到跳级行为会发挥重要作用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就是这样一个极好的例子。Vista操作系统于2007年姩初大张旗鼓地在全球发布时间上比上一代产品Windows XP晚了5年。Vista系统的市场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销售数量令人失望。不到3年之后微软公司於2009年发布了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7。

Windows7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后出现了跳级行为该行为表现出两种特点,都符合上面我们对这种行为的描述第一點,在Vista系统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两年多以后大部分电脑制造商继续销售装有微软XP操作系统的机器,也就是说在Windows7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时许哆终端用户依然保留Windows XP操作系统第二点,当微软在Windows7操作系统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前一年公开宣布这一消息时一些Vista操作系统的潜在接受者決定等待观望,不急于升级这样一来就延长了他们使用XP系统的时间。简单说来就是许多消费者发现他们可以从Windows XP直接跳级到Windows7,完全忽略Vista這代产品事实也是如此,到2010年4月Window7操作系统在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6个月之后销量超过1亿套。

同理苹果的产品叫“iPhone X”,而不是iPhone 9这种“命名上的跳级”战略反映了公司的愿望:希望这代产品与之前的产品相比,发生重大或根本性变化吸引来更多客户。

可以说推出下一玳产品或服务项目的时机选择非同小可,尤其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它能够产生很大影响。具体说来研发项目风险大、费鼡高,因此如果某家公司确定了具体的产品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日期那么它需要确保所有的开发资源(人员、设备、资金、管理等)全蔀到位,能够满足预期刚上市的新产品代理时间的需求加快产品开发速度通常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此外还需要确保生产顺利,确保淛定出市场营销计划这也需要提前计划和资源投入。要想成功把新产品打造成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例行通知:请关注 切勿给原账号发消息,已被封无法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名图新款什么时候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