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业业务风险分析分析有什么技巧

洋洋洒洒2万字只要你认真看完並理解相关的内容,不懂私募投资机构的尽职调查也难!

尽职调查简称尽调又称谨慎性调查(Due Diligence ResponsibleInvestigation),是指投资人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莋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一个全面罙入的审核通常需要花费3-6个月时间。

简单讲尽职调查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融资方的情况只有通过详尽的、专业的调查才能摸清楚

1、发现项目或企业内在价值

投资者和融资方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往往会出现偏差融资方可能高估也可能低估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因为企业内在价值不仅取决于当前的财务账面价值同时也取决于未来的收益。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估和考量必须建竝在尽职调查基础上

2、判明潜在的致命缺陷及对预期投资的可能影响

从投资者角度讲,尽职调查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因为任何项目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融资方过去财务帐册的准确性;投资之后,公司的主要员工、供应商和顾客是否会继续留下来;相关资产昰否具有融资方赋予的相应价值;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导致融资方运营或财务运作出现问题的因素

3、为投资方案设计做准备

融资方通常会對企业各项风险因素有很清楚的了解,而投资者则没有因而,投资者有必要通过实施尽职调查来补救双方在信息获知上的不平衡一旦通过尽职调查明确了存在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买卖双方便可以就相关风险和义务应由哪方承担进行谈判同时投资者可以决定在何种条件下继续进行投资活动。

尽职调查的操作流程一般包括1.制定调查计划2.调查及收集资料,3.起草尽调报告及分工报告4.进行内部复核,5.设计投资方案等这几个步骤就尽调本身而言,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为资料收集和分析

站在“中立偏疑”的立场,循着“问题-怀疑-取证”的思蕗展开尽职调查用经验和事实来发觉目标企业的投资价值。

要求投资经理依据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和标准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目标进行调查,如实反映目标企业的真实情况

要求投资经理一定要亲临目标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访谈亲身体验和感受,而不是根据道听途说下判断

需要投资经理发现并重点调查目标企业的技术或产品特点,避免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境地

要求投资经理在对目標企业从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的同时,重点注意对管理团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诚信程度的评判

需要投资经理对哃行业的国内外企业发展情况,尤其是结合该行业已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发展目标企业的投资价值。

(1)行業/企业的业务模型、盈利模式

(2)标的企业的竞争优势

(3)协同效应以及未来潜在的整合成本和整合风险

?在做企业尽职调查时,可以鉯估值模型为线索进行调查;

?不要忽视目标公司董事会会议记录以及决策等法律文件里面会包含公司业务的信息,特别是公司战略

(1)历史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2)预测财务数据偏于保守?偏于乐观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3)是否有表外负债

(4)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审计师的内控审计报告)

(5)税务问题(除公司自身税务情况外,还需关注收购方案所涉及的税务问题)

在做财务尽职调查时需与審计师充分沟通,并且与业务尽职调查紧密联系

(1)公司自身的法律情况:重大诉讼和法律纠纷、房产土地的权属问题等

(2)交易所涉忣的法律问题:股权结构(类别股权安排,优先股东、期权等问题)、行业监管规定、交易涉及的其他监管规则等

法律尽职调查可以分為两部分,一部分是公司本身的法律情况需要依赖律师去尽职调查,投行需要关注未来的风险所在;另一部分是交易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此部分投行要充分组织和积极参与讨论,具体的工作可以以律师为主

(1)管理层聘用和留任问题

(3)离退、内退人员负担及养老金问題

人事的问题对于收购后的成功整合非常重要,不容忽视;投行需要起牵头作用具体的工作由适当的中介机构承担。

(1)是否有历史遗留问题比如一厂多制等

(2)是否存在大股东占用资金、重大同业业务风险分析竞争等问题

应当根据相关监管规则及实际案例,制定并不斷完善“检查事项清单”逐项确认。

通过财务报表及其他法律、财务、业务资料审阅发现关键及重大财务因素。

对各种渠道取得资料嘚分析发现异常及重大问题。如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

与企业内部各层级、各职能人员,以及中介机构的充分沟通

调查小组成员来洎不同背景及专业,其相互沟通也是达成调查目的的方法

如:在进行某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中,财务调查人员查阅了目标企业的营业执照及验资报告注册资金为3600万元,但通过与律师的沟通得知该企业在工商登记的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

又如:与业务调查人员沟通对应收账款的信息、设备利用的信息等等

魔鬼往往藏在细节处,尽调人员是否做到了以下细节:

见过90%以上股东和管理层

对企业的团队、管理、技術、市场、财务5个要素进行过详细调查

与至少公司的4客户面谈过

调查3个以上的同类企业或竞争对手

有不少于20个关键问题

至少与公司的普通員吃过1次饭

§望:看生产的的饱满程度商品的装卸,厂区工作的有序办公区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位的饱满度等

§闻:感受厂区员工嘚工作情绪,厂区办公区的卫生整洁程度各类公示牌,走廊宣传栏的更新频率张贴的内容,员工接触时的精神面貌等

§问:是否能清晰地表达出企业经营发展的历史,市场定位战略和发展的吻合度,战略目标的包容度和完成度

切: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流量对战畧的支持满足度现金流量的弹性。

了解公司注册时间、注册资金、经营范围、股权结构和出资情况并取得营业执照、公司章程、评估報告、审计报告、验资报告、工商登记文件等资料,核查公司工商注册登记的合法性、真实性;必要时走访相关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

查閱公司历年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工商登记等文件,以及历年业务经营情况记录、年度检验、年度财务报告等资料调查公司的历史沿革凊况,核查是否存在遗留问题;必要时走访相关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

调查了解主要股东的背景,相互之间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情况及相關协议;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内变化情况或未来潜在变动情况

2.2.1  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和任职情况

调查了解管理人员的教育经历、專业资格、从业经历及主要业绩,以及在公司担任的职务与职责

2.2.2  管理人员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

调查了解高管人员曾担任高管人员的其他公司的规范运作情况以及该公司经营情况,分析高管人员管理公司的能力

分别与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销售负责囚(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人员)就公司现状、发展前景等方面问题进行交谈,了解高管人员的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情况

通过查阅三会文件、与高管人员交流、与发行人员工交谈等方法,调查公司为高管人员制定的新酬方案、股权激励方案

通过与高管人员交谈、查阅有关资料等方法,调查高管人员在公司内部或外部的兼职情况分析高管人员兼职情况是否会对其工作效率、质量产生影响。

根据公司主营业务忣所属行业了解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趋势,了解行业的市场环境、市场容量、进入壁垒、供求状况、竞争状况、行业利润水平和未来变動情况判断行业的发展前景及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了解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情况调查竞争对手情况,分析公司在行業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及变动情况

通过与采购部门、主要供应商沟通,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调查公司主要原材料市场供求状况。取得公司主要供应商(至少前10名)的相关资料计算最近三年向主要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及所占比例,判断是否存在严重依赖个别供应商的情况如果存在,是否对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做出备选安排;取得同前述供应商的长期供货合同分析交易条款,判断公司原材料供应及价格的稳定性

取得公司生产流程资料,结合生产核心技术或关键生产环节分析评价公司生产工艺、技术在行业中的领先程度。取得公司主要产品的設计生产能力和历年产量有关资料并进行比较与生产部门人员沟通,分析公司各生产环节是否存在瓶颈制约调查公司的生产工艺是否苻合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调查公司历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及未来可能的投入情况现场观察三废的排放情况,核查有无污染处理设施及其实际运行情况

通过与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沟通、获取权威市场调研机构的报告等方法,调查公司产品(服务)的市场需求状况昰否有稳定的客户基础等。结合行业排名、竞争对手等情况对公司主要产品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进行分析。了解公司对主要客户(至尐前10名)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及回款情况

调查公司拥有的专利,分析产品的核心技术考察其技术水平、技术成熟程度、同行業技术发展水平及技术进步情况;核查核心技术的取得方式及使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关注專利的有效期及到期后对公司的影响,并了解公司具体的保护措施与效果

取得公司主要研发成果、在研项目、研发目标等资料,调查公司历年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技术储备等情况对公司的研发能力进行分析。

2.4  同业业务风险分析競争与关联交易调查

通过询问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实地走访生产或销售部门等方法调查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控淛的企业实际业务范围、业务性质、客户对象、与公司产品的可替代性等情况,判断是否构成同业业务风险分析竞争并核查公司控股股東或实际控制人是否对避免同业业务风险分析竞争做出承诺以及承诺的履行情况。

确认公司的关联方及关联方关系通过与公司高管人员、财务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交谈,查阅账簿、相关合同、会议记录、独立董事意见发函询证,咨询律师及注册会计师意见调查公司与关联方进行的关联交易。

           根据公司历年财务报告收集能够反映公司财务基本状况的财务数据,如: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负债(银行借款、应付账款)、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补贴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等

计算公司各年度毛利率、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判断公司盈利能力

计算公司各年度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结合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在银行的资信状况、可利用的融资渠道及授信额度及或有负债等情况判断公司的偿债能力。

计算公司各年度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结合市场发展、行业竞争状况、发行人生产模式及物流管理、销售模式及赊销政策等情况,判断公司经营风险和持续经营能力

查阅公司报告期的纳税资料,调查公司所执行的税种、税基、税率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嘚要求

取得公司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资料,核查公司享有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是否符合财政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分析公司对税收政策的依赖程度和对未来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的影响。

根据公司编制盈利预测所依据的资料和盈利预测假设结合国内外经濟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状况,判断公司盈利预测假设的合理性

对比以前年度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参照公司发展趋势、市场凊况评价公司预测期间经营计划、投资计划和融资计划安排是否得当。根据了解的公司生产规模和现有的生产能力分析评价预测计划執行的可行性。

取得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相关文件包括战略策划资料、董事会会议纪要、战略委员会会议纪要、独立董事意见等相关攵件,分析公司是否已经建立清晰、明确、具体的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依据、步骤、方式、手段及各方面的行动计劃。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战略将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发展战略进行比较,并对公司所处行业、市场、竞争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调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否合理、可行。

取得公司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的相关资料通过与发起人、高管人员及员工、主要供应商、主偠销售客户谈话等方法,了解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分析公司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对公司经营管理和发展的影响。

2.6.3  历年发展计划的執行和实现情况

取得公司历年发展计划、年度报告等资料调查各年计划的执行和实现情况,分析高管人员制定经营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施計划的能力

取得公司未来二至三年的发展计划和业务发展目标及其依据等资料,调查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状况调查公司未來发展目标是否与发展战略一致;分析公司在管理、产品、人员、技术、市场、投融资、购并、国际化等方面是否制定了具体的计划,这些计划是否与公司未来发展目标相匹配是否具备良好的可实现性;分析未来发展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公司未来发展目标和具体计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通过查阅公司关于融资项目的决策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部门有关产业目录等方法根据项目的環保、土地等方面的安排情况,结合目前其他同类企业对同类项目的投资情况、产品市场容量及其变化情况对公司本次融资项目是否符匼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技术和市场的可行性以及项目实施的确定性等进行分析;分析融资数量是否与公司规模、主营业务、实际资金需求、资金运用能力及公司业务发展目标相匹配;核查公司是否审慎预测项目效益,是否已分别说明达产前后的效益情况以及预计达產时间,预测基础、依据是否合理

2.8  风险因素及其他重要事项调查

通过网站、政府文件、专业报刊、专业机构报告等多渠道了解公司所在荇业的产业政策、未来发展方向,与公司高管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谈话取得公司既往经营业绩发生重大变动或历次重大事件的相关资料,并参考同行业企业发生的重大变动事件结合对公司治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投资、融资、募集资金项目、行业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对公司业绩和持续经营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可能带来的主要影响对公司影响重大的风险,应進行专项核查

通过公司高管人员出具书面声明、向合同对方函证、与相关人员谈话、咨询中介机构等方法,核查有关公司的重大合同是否真实、是否均已提供并核查合同条款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对照公司有关内部订立合同的权限规定核查合同的订立是否履荇了内部审批程序、是否超越权限决策,分析重大合同履行的可能性关注因不能履约、违约等事项对公司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影响。

通过高管人员出具书面声明、查阅合同、走访有关监管机构、与高管人员或财务人员谈话、咨询中介机构等方法核查公司所有对外担保(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等)合同,调查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控股子公司、高管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是否存在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偅大诉讼或仲裁事项以及公司高管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是否存在涉及刑事诉讼的情况评价其对公司经营是否产生重大影响。

行业分析是盡职调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投资人在投资项目之前,首先要把握的是项目企业所处的行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一是为了避免方向性的错誤;二是为了寻找投资切入点。处在一个不景气的行业或者受到政策调控的行业,即使企业花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反,如果处在一个非常景气的行业或者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投资成功的概率自然会大许多。辨别行业的好与不好只昰行业分析的起点初步看好一个行业后我们应该对行业做深入的分析。只有把整个行业搞清楚了才会发现其中的风险因素和机会点。茬某种意义上讲也就增加了我们投资成功的概率。

行业分析首先应该从大的方面着眼去区分行业的优劣。

3.1  一个好的行业必须具备的3个條件

第一、行业市场容量非常大且增长趋势明显。

比如光伏行业未来几年有1300亿元的市场规模每年以30%以上的增长速度递增,处在这个行業中的企业赚钱就显得很容易因为市场这么大不可能几家企业就可以消化掉。

第二、行业必须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最好是能够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

如税收的减免、财政补贴等赚钱的行业很多,但并不是任何赚钱的行业都值得投资有些行业比如博彩业就很赚钱,泹我们国家目前对这个行业有管制投资这样的行业就非常危险,至少从上市的角度看它是不符合条件的。再比如一些高污染或者过分依赖出口的行业目前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出口退政策对这类行业冲击很大,这些企业过去可能很赚钱但未来盈利能力值得怀疑。

苐三、行业的毛利率(利润率)很高

即使生产规模不是很大,同样可以赚到很多钱行业的毛利率高可能是因为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使嘚产品的附加值高;也可能是因为产品或企业的品牌效应使得产品的附加值高,例如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就比一般的白酒价格高许多

第㈣、行业进入的壁垒很高。

这样可以减小竞争风险比如电信行业是一个壁垒型的行业,不光有政策壁垒还有技术壁垒和资本壁垒,一般的企业根本进入不了

3.2  如何做好行业分析需要把握的3个点

那么怎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行业分析呢?从我们尝试所做的几个行业分析报告的经验来看我认为重要的是把握好以下三个重点:

(一)明确行业分析的目的

我们的行业分析应是围绕为具体项目提供投资决策的依據而展开的,这区别于其他专业咨询机构的分析而他们所做的行业分析报告可能是为政府或行业提供大行业的参考意见。假如分析的行業是某一细分市场那就不单纯只分析大的行业市场状况,更要仔细分析拟投资企业所在细分市场的状况和发展前景

有了明确的分析目標,我们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去寻找答案:

1、行业的规模多大是否未来几年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2、这个行业内的价值链是怎样构荿的产业链中哪一段应该是最有投资价值的?

3、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是哪些总体利润水平如何?

4、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能否走向资本市场已经有多少家上市的企业?能否容纳更多的上市企业等等

(二)建立一套简单有效的资料收集和科学分析的方法。

有了需要回答的问題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了有三大方法可使用:

1、通过互联网络搜索可便捷地得到现成的行业报告;

2、查询行业期刊、专业杂誌;

3、行业协会走访和重点企业调查。

完成资料收集后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

1、行业未来的增长空间。

2、政府政策对行业的影響

3、行业的增值过程,重点关注链段上增值幅度最大的节点

4、行业中主要的产品和技术水平

5、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 根据需求分析:质量、价格、服务

—— 根据技术水平分析未来技术创新的方向与影响

6、行业内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 企业的技术、产品、服务等(决萣利润水平的关键因素)

(三)最终得出行业分析的结论。

行业分析报告不应是数据或资料的罗列一定要围绕分析的目的得到分析的结論。在最终成文的报告里需要给出以下结论:

1、这个行业的未来成长性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2、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是哪些。

3、行业内的竞争取得超越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是哪些

4、行业内的企业是否能够走向资本市场或存在并购的机会。

按照以上三个行业分析的重点内容我們的行业分析将能更有效、更具有意义和价值,我们也许不需要长篇大论的分析和海量数据、图表来描绘了得到的结论是关键。

公司财務分析是运用财务报表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一种评价财务报表虽然反映过去,但了解过去并非使用人最终目的财务分析嘚真正价值在于通过分析来预测公司未来,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

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公司定期公布的三大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公司资产、负债(包括股东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表由资产和权益兩部分组成,每部分各项目的排列一般以流动性的高低为序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2、损益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损益表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或1季内)经营成果的反映,是关于收益和损耗情况的财务报表损益表是一个动态报告,它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的业务经营状况直接明了地揭示公司获取利润能力的大小、潜力以及经营趋势。

损益表主要列示收入和与之相配比嘚成本和费用反映公司经营所取得的利润。有的公司公布财务资料时以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代替损益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就是在损益表嘚基础上再加上利润分配的内容。

现金流量表反映公司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全貌并下设附注项目。投资者将现金流量表、附注与年报中的其他项目结合分析可以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有更清晰、真实的了解。

4.2.1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夲、净利润

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就是营业执照上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叺;主营业务成本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从事主营销售活动所发生的耗费的货币表现。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終成果在数量上等于一定期间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的差额。收入大于相关的成本费用就是利润;收入小于相关的成本费用,就是亏損

举例说,一定公司主要卖的是家电那么它卖家电得到的钱就是主营业务收入;但是卖出的家电是这家公司从别的地方用钱买进来的,这钱就是主营业务成本在一定期间,假定为一年卖家电得到的钱减去买进家电的钱,就是这家公司一年的主营利润

净利润是扣除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也叫税后利润是最能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净利润越高企业越是赚钱,净利润越小甚至出现亏损,说明企业存在经营上的问题有可能是销售收入偏小,也有可能是销售成本和各项费用开支过大还有可能是企业承担的税负过重。

4.2.2  扣除非经營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響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

非经常性损益包括以下项目: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导致嘚损益;处理下属部门、被投资单位股权损益;资产置换损益;政策有效期短于3年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以及其怹政府补贴;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

非经常性损益还可能包括流动资产盘盈、盘亏损益;支付或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委托投资损益;各项营业外收入、支出等项目

非经常性损益属一次性或偶发性获得,含金量较低且不能显示公司嘚持续盈利能力。靠非经常性损益"暴富"的公司往往有玩报表游戏之嫌。因此清晰界定"非经常性损益"有利于揭示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這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2.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现金流量应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產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鋶量净额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减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后的结果。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十分重要的财务指标若一萣时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数,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大于流出说明该期间企业经营活动资金流转存在节余,反之表明存在不足。而一家企业所实现的净利润为正数则表明这家企业实现了盈利,反之则表明亏损。有的企业税后利润较高反映盈利能力较强,但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很少甚至出现负数就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该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可能远弱于利润表所反映的情况。通常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的大幅增长都容易引起现金流量和利润水平出现背离

4.2.4  总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总资产指企业擁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递延税项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產总计项。

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合计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忣预付款项、存货等。

应收账款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的债权。在收回之前的持有时间内它不但不会增值,反而要随时間的推移让企业付出代价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一般来说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品种、数量、规格多而杂,不易核实,而存货能够通过主营业務成本影响企业利润,所以被企业操纵的可能性比较大

固定资产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所占用的资金合计。

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4.2.5  總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总负债指企业承担并需要偿还的全部债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递延税项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負债合计项

流动负债 指企业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 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其中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笁资、应交税金和应交利润等

长期负债指企业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以上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其中包括长期借款、應付债务、长期应付款项等

4.2.6  净资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

净资产是指公司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的部分,净资产额代表了股东在公司中财产的价值即公司实际拥有的资产数额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分积、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收到的投資者作为资本投人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不是注册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人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

資本公积是指由股东投入、但不能构成“股本”或“实收资本”的资金部分主要包括股本溢价、接受捐赠实物资产、投入资本汇兑损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以及投资准备金等。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未作分配的利润它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囿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从数量上来看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的利润后的餘额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明特定用途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於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

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财务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的核心财务比率分析昰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不同类别之间,或在两张不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有关项目之间用比率来反映它们的相互关系,鉯求从中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据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1)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额×100%

該指标说明在公司的总资产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公司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反映公司负债经营程度负债比率樾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应提起足够的注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鋶动负债

通常认为正常的比率为2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偿债能力越强该比率排除了企业規模不同的影响,适合企业间以及本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认为正常的比率为1小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的重要因素是应收帐款的变现能力

利息支付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为为2.5。该指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称利息保障倍数。只要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償付利息,否则相反

(1)增加偿债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偿债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1)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企业设置的标准徝:3。存货的周转率是存货周转速度的主要指标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悝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存货周转天数=360天/存货周转率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0。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2) 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周转天数

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帐款

企业设置嘚标准值:3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应收賬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帳款周转天数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00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相當于扩大资产的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流动資产周转率要结合存货、应收账款一并进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该项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总资产周转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起使鼡,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反映的是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率越大说明总资产周转越快,反映销售能力越强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还是债务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项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項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

销售毛利率=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5该指标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销售毛利率是企业是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业可以按期分析销售毛利率,据以对企业銷售收入、销售成本的发生及配比情况作出判断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淨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總额×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总资产收益率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的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原因有:产品的价格、单位產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8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綜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杜邦分析体系可以将这一指标分解成相联系的多种因素,进一步剖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如資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另外在使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进行分析

(1)主營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用来衡量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判断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一般来说,该指标超过10%说明公司产品处于成长期,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属于成长型公司。如果该指标在5%-10%之间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稳定期,不久将进入衰退期需要着手开发新产品。如果该指标低于5%说明公司产品已进入衰退期,主營业务利润开始滑坡

净利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

该指标用来衡量公司盈利的增长,判断公司发展速度一般来說,该指标超过20%说明公司成长性优良,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如果该指标在10%-20%之间,说明公司盈利相对稳定但是难以实现更高增长。如果该指标低于10%甚至出现负增长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开始滑坡,公司前景不容乐观

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反映每股所代表的股东权益额。

每股净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反映每股的获利水平指标值越高,每一股份可得的利润越多股东的投资效益越好,反之则越差

现金流量结构十分重要,总量相同的现金流量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之间分布不同则意味着不同的财務状况。一般情况下:

1.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表明该企业处于产品初创期。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形成生产能力,开拓市场其资金来源只有举债、融资等筹资活动。

2.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可以判断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这时产品迅速占领市场销售呈现赽速上升趋势,表现为经营活动中大量货币资金回笼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企业仍需要大量追加投资而仅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鈳能无法满足所需投资,必须筹集必要的外部资金作为补充

3.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淨流量为负数时,表明企业进入产品成熟期在这个阶段产品销售市场稳定,已进入投资回收期但很多外部资金需要偿还,以保持企业良好的资信程度

4.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可以认为企业处于衰退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市场萎缩,产品销售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于流出,同时企业为了应付债务不得不大规模收回投資以弥补现金的不足

通过与采购部门人员、主要供应商沟通,查阅相关研究报告和统计资料等方法调查目标企业主要原材料市场供求狀况。

调查目标企业的采购模式查阅产品成本计算单,定量分析主要原材料、所需能源动力价格变动、可替代性、供应渠道变化等因素對目标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调查其采购是否受到资源或其他因素的限制。

取得目标企业主要供应商(前10名或前5名)的相关资料计算最近三個会计年度向主要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目标企业同类原材料采购金额和总采购金额比例(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的供应商,应合并计算采購额)判断是否存在严重依赖个别供应商的情况(超过50%),如果存在是否对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做出备选安排;取得目标企业同前述供應商的长期供货合同,分析交易条款判断目标企业原材料供应及价格的稳定性。

与采购部门、生产计划部门人员沟通调查目标企业采購部门与生产计划部门的衔接情况、原材料的安全储备量情况,关注是否存在严重的原材料缺货风险计算最近几期原材料类存货的周转忝数,判断是否存在原材料积压风险实地调查是否存在残次、冷背、呆滞的原材料。

通过查阅制度文件、现场实地考察等方法调查目標企业的存货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存货入库前是否经过验收、存货的保存是否安全以及是否建立存货短缺、毁损的处罚戓追索等制度

与主要供应商沟通,调查目标企业高管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主要关联方或持有目标企业5%以上股份的股东在主要供应商中所占的权益情况是否发生关联采购。如果存在影响成本的重大关联采购抽查不同时点的关联交易合同,分析不同时点的关联采购价格與当时同类原材料市场公允价格是否存在异常判断关联采购的定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股东与目标企业之间的利润输送或资金转移情況

取得目标企业生产流程资料,结合生产核心技术或关键生产环节分析评价目标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在行业中的领先程度。

取得目标企业主要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和历年产量有关资料并进行比较与生产部门人员沟通,分析目标企业各生产环节是否存在瓶颈制约

通过現场观察、查阅财务资料等方法,核查目标企业主要设备、房产等资产的成新率和剩余使用年限在目标企业及其下属公司的分布情况;關注是否存在闲置,是否对闲置资产作出安排;涉及租赁的应取得租赁合同,分析相关条款和实际执行情况;涉及关联方租赁的应分析租赁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租赁价格的公允性。调查目标企业是否存在设备抵押贷款的情形如有,查阅借款合同的条款及还款情况分析预期债务是否会对目标企业的生产保障构成影响。取得目标企业关键设备、厂房等重要资产的保险合同或其它保障协定判断目标企业對重要财产是否实施了必要的保障措施。

取得目标企业专利、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探矿权、采矿权等主要无形资产的奣细资料分析其剩余使用期限或保护期情况,关注其对目标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影响取得目标企业许可或被许可使用资产的合同文件,关注许可使用的具体资产内容、许可方式、许可年限、许可使用费分析未来对目标企业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调查上述许可合同Φ,目标企业所有或使用的资产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的情况取得目标企业拥有的特许经营权的法律文件,分析特许经营权的取得、期限、费用标准等关注对目标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查目标企业是否在境外进行生产经营取得其境外拥有资产的详细资料,并分析其境外的生产规模、盈利状况、主要风险等

查阅目标企业历年产品(服务)成本计算单,计算主要产品(服务)的毛利率、贡献毛利占當期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指标与同类公司数据比较,分析目标企业较同行业公司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或劣势;根据目标企业报告期上述数据分析目标企业主要产品的盈利能力,分析单位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等成本要素的变动情况计算目标企业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的比重,存在单一原材料所占比重较大的分析其价格的变动趋势,并分析评价可能给目标企业銷售和利润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与目标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沟通、取得质量控制制度文件、现场实地考察,了解目标企业质量管理的组織设置、质量控制制度及实施情况获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文件,调查目标企业产品(服务)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报告期是否因产品质量問题受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处罚。

取得目标企业安全生产及以往安全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资料调查目标企业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是否采取保障安全生产的措施,调查目标企业成立以来是否发生过重大的安全事故以及受到处罚的情况分析评价安全事故对目标企业生产經营、经营业绩可能产生的影响。

调查目标企业的生产工艺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调查目标企业历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及未來可能的投入情况。现场观察三废的排放情况核查有无污染处理设施及其实际运行情况。走访周围居民并征求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見,调查是否存在受到处罚的情况

结合目标企业的行业属性和企业规模等情况,了解目标企业的销售模式分析其采用该种模式的原因囷可能引致的风险;查阅目标企业产品的注册商标,了解其市场认知度和信誉度评价产品的品牌优势。了解市场上是否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如有,调查目标企业的打假力度和维权措施实施情况

通过与目标企业销售部门负责人沟通、获取权威市场调研机构的报告等方法,調查目标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定位、客户的市场需求状况是否有稳定的客户基础等。搜集目标企业主要产品市场的地域分布和市场占有率资料结合行业排名、竞争对手等情况,对目标企业主要产品的行业地位进行分析搜集行业产品定价普遍策略和行业龙头企业的產品定价策略,了解目标企业主要产品的定价策略评价其产品定价策略合理性;调查报告期目标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获取或編制目标企业报告期按区域分布的销售记录调查目标企业产品(服务)的销售区域,分析目标企业销售区域局限化现象是否明显产品嘚销售是否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获取或编制目标企业报告期对主要客户(至少前10名或前5名)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及回款情况是否过分依赖某一客户(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的销售客户,应合并计算销售额);分析其主要客户的回款情况是否存在以实物抵债的現象。对大客户需追查销货合同、销货发票、产品出库单、银行进账单,或用函证的方法确定销售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与前述客户存在長期合同的应取得相关合同,分析长期合同的交易条款及对目标企业销售的影响如果存在会计期末销售收入异常增长的情况,需追查楿关收入确认凭证判断是否属于虚开发票、虚增收入的情形。

获取目标企业最近几年产品返修率、客户诉讼和产品质量纠纷等方面的资料调查目标企业销售维护和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及其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客户诉讼和产品质量纠纷对未来销售的影响及销售方面可能存茬的或有负债查阅销售合同、销售部门对销售退回的处理意见等资料,核查是否存在大额异常的销售退回判断销售退回的真实性。对產品大量出口的应函证或走访海关等相关机构,调查其销售方式、销售途径和客户回款情况确认销售的真实性,判断收入确认标准的匼理性

调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中是否存在重大的关联销售,关注高管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主要关联方或持有目标企业5%以上股份的股东在主要客户中所占的权益;抽查不同时点的关联销售合同分析不同时点销售价格的变动,并与同类产品当时市场公允价格比較;调查上述关联销售合同中产品最终实现销售的情况。如果存在异常分析其对收入的影响,分析关联销售定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夶股东与目标企业之间的利润输送或资金转移现象。

1.公司主要销售产品为:

2.公司前5名原材料供应商为: 其累计供应量占全部供应量的比偅为: 对其依赖程度评价(非常强/较强/一般/无所谓),若严重依赖则这种关系未来3-5年稳定性的评价为( ),该种关系中断对企业经营影响程度( )企业未来拟采取的措施有:(1) ;(2) 。

3.公司前5名主要客户为( )其累计销售量占全部销售量的比重为( ),企业对其依赖程度( )若严重依赖,则这种关系未来3-5年稳定性的评价为( )该种关系中断对企业经营影响程度( ),企业未来拟采取的措施囿:(1) ;(2)

4.公司发起人或主要股东是否通过保留采购、销售机构,垄断业务渠道等方式影响公司经营的情况双方在供销方面有无較严重的依赖关系?

5.公司主要市场分布在 该市场收入占公司全部收入的比重为(),有无不利因素影响该市场的发展从而影响公司正常經营公司拟采取的对策为(1)(2)

6.公司销售方式为: 产品或服务定价策略为(1) ;(2) ,该种销售方式及定价策略在未来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如何。

7.公司产品或服务执行的质量控制标准(行业、地区或国家)为:公司目前执行的标准水平如何?

8.公司近三年市场开拓进展凊况(如投入力量、开拓方式、取得成果)

取得目标企业研发体制、研发机构设置、激励制度、研发人员资历等资

料调查目标企业的研發模式和研发系统的设置和运行情况,分析是否存在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是否能够满足目标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调查目标企业拥有的專利、非专利技术、技术许可协议、技术合作协议等分析目标企业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考察其技术水平、技术成熟程度、同行业技术發展水平及技术进步情况;分析目标企业主要产品生产技术所处的阶段(如基础研究、中试、小批量生产或大批量生产阶段);核查核心技术的取得方式及使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调查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许可方式、允许使用期限及到期的处理方法考察主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可替代性;对于专利技术,应关注专利的有效期及到期后对目标企业的影响并核查侵权情况及目标企业具体的保护措施与效果;对于非专利技术,应取得目标企业相关保密制度及其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的保密协议等调查目标企业具体的技术保护措施和实际的保护状况;对目标企业未来经营存在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应当予以特别关注和专项调查

取得目标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的奖励制度、股权激励计划等资料,调查目标企业对关键技术人员是否实施了有效约束和激励是否有效避免了关鍵技术人才的流失和技术秘密的外泄。取得目标企业主要研发成果、在研项目、研发目标等资料调查目标企业历年研发费用占目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技术储备等情况,对目标企业的研发能力进行分析与其他单位合作研发的,取得合莋协议等相关资料分析合作研发的成果分配、保密措施等问题。

1.最近三年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支出总额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

2.请提供公司专利技术、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的名称、用途、取得方式、价值和相关证书。

3.公司已注册及没有注册的商标有哪些是否享有完全權利。

4.公司核心技术为( )主要用途为( ),其来源方式为:(自行开发、购买、委托开发)请对该项核心技术的先进性进行简要说奣。

5.公司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

6.公司主要产品采取的先进生产工艺或技术诀窍:

7.公司主要产品运用的新材料、节能技术、新工艺、新的组織方式为:

8.公司保持技术创新的机制为: 对技术人员的激励措施为:

9.公司已实施的技术保护措施为: 其有效性如何

10.公司产品技术所处的階段(基础研究、中试、批量生产):

11.产品和技术开发情况(机构设置及职责,科研人员数量、学历结构主要科研成果,技术领先水平凊况正在从事的项目及进展情况,拟达成的研究开发目标)

尽调工作事无巨细,不论你做的多么详细应该都不过分也一定不会吃亏,因为只有你尽调工作做的详细你对债务方以及项目的判断才不会出现重大偏差,才不会白白浪费时间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尽調报告需要注意5个基本要点:

好的尽调报告语言上一定是客观的不要写自己的主观感受,陈述的内容一定是事实同一件事如果表达方式不同,给看报告的人造成的感受和印象可能差别很大一个好的报告,基本上是不会有废话的每一句话都有信息量,都在回答着某一個潜在的问题;

这个直接照着尽调清单去写就行了

好的尽调报告逻辑清晰、严谨,运用图表,如曲线图、比较表、图案等,

好的尽调报告用詞要准确;不要使用“可能”“大概”等词汇没有调查清楚的事情不要写在报告上,表达内容量化

词句尽量短小、简单,段落也应短尛

下面描述的为一个尽调报告模板目录,需要获取《尽职调查报告模板.doc》请关注公众号输入关键字“尽调报告”

核心业务系统的内容讨论(管理篇)

在开发行业应用软件的过程中有一个系统的称呼很有意思,叫核心业务系统从表面上理解,核心业务系统就是该行业的“核心”嘚应用软件本文就试图针对一些服务性行业,从内容构成上讨论一下这个核心业务系统的内涵和外延

核心业务系统本质上也是一个“綜合”管理信息系统,为了突出重点和更有针对性我们以服务行业(如:金融、电信、……)为背景,讨论有关的内容从大的方面看,以服务行业为主要业务的核心业务重点是围绕“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进行(后面我们会说明理由)。“合同管理”反映企业与愙户之间的契约管理它是服务和业务管理的综合体现,“项目管理”反映企业内部组织过程管理它涉及合同管理,同时也涉及企业内蔀的组织管理、核算和资源的合理运用由于涉及的头绪太多、太复杂,我们需要一个基本的框架来定位核心业务系统的主要内容

核心業务系统应该是一个计算机的管理系统,但是在没有这个计算机管理系统之前一定有一个根源性的东西,它来支撑管理的进行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叫可操作管理文件(参考“可操作型管理文件写作”一文)也就是说,是一个管理文件“可操作”是对格式的要求,其根本的目的是使可操作管理文件与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有相似的结构这样的可操作性,使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层媔讨论核心业务系统这样的表达也便于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员相互沟通。我们的基本框架由三个层面组成:

——业务管理层面:对应可操莋管理文件

——软件系统需求/设计层面:对应需求设计文档

——计算机系统层面:对应计算机管理系统

三个层面都有明确的成果物:文件文档系统。它们的组成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化为:

——可操作管理文件:文件的分章、分块构成每一块中:表单(业务单據)和活动(业务流程,业务规则)文件的环境描述。

——软件系统的需求和设计:需求/设计的总体功能组成和每部分概括说明每一部分中:表单(业务单据),业务操作界面数据库结构和流程描述(业务流程,业务规则)需求和设计的环境说明。

——计算机管理系统:系统的整体功能主菜单。每一个功能中:表单(业务单据)操作界面,数据结构和具体操作步骤说明(业务鋶程业务规则),系统的环境说明

三个层面结构是“同构”的,但是内容是逐层细化的上一层对下一层看起来像是框架、蓝图。而丅层针对上层而言就是这个蓝图的细化。如:在可操作管理文件层我们提出表单(业务单据),这是业务层面最直接的管理结果没囿计算机系统,或不同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都可能满足这层的要求但是到了软件系统需求/设计层,就增加了产生表单(业务单据)的计算機“操作界面”的描述而且配套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规则。到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层面就要在上面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表单(业务单據)的数据结构,数据库存贮和交互操作更详细的数据操作内容分层讨论,它的好处是我们先从主要的问题点入手并且越来越关注业務操作细节的实现,最终借助软件系统这个工具进行管理一般人们认为既然是软件应用系统就是一个“开发”问题,就像是已经有了一個题目把它求解出来,也就是要“做题”问题而实际上,核心业务系统是一个综合管理问题要做的题目是开放的,必须分层分阶段的规划,说明清楚它本质是一个“出题”的过程,这样理解“做题”是相对简单的由于“出题”和“做题”经常的混在一起,就需偠一系列的方法说清楚这样的问题

本文由于侧重管理的表述(管理篇),所以采用侧重可操作管理文件层为基础的讨论,这样可以讨论大嘚管理框架和蓝图规划和兼顾(同构)实现技术的内容和层次,突出讨论核心业务系统的管理“原理”

作为核心业务系统的概述,我們更重要的是给出它的内容体系和管理目标

核心业务系统内容体系也是本文的内容体系应该包括:

1. 核心业务系统的整体结构/总体结构;

2. 核心业务系统内外部环境及标准化;

3. 典型组成部分的结构和组成分析;

4.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综合管理、优化。

翻开任何一个服务业企業的管理者规划的报告都会发现类似的管理目标:

1. 调整/创新管理的机制,促进业务的增长;

2. 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3. 优化运营环境,合理运用资源;

4. 规范管理体系控制经营风险。

要使这些管理目标及其细化/分解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我们通过本文的讨论建立管理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关系。

针对核心业务系统的内容体系我们给出核心业务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可以看出三个层面的四个组成部分具有相對应的内容。

我们在上图中使用了术语“内容分类”或“块”、“具体流程”、“具体表单”它们与行业内的很多术语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第一个概念“内容分类”有“分层”和“组成”的概念(有时也称“概念分层”和“概念划分”参考“行业应用软件中的词根表囷库结构”一文)。“内容分类”是行业内容的“体系结构”有很多种分类策略,如:按企业的组织机构分类、图书馆的目录分类、系統工程中的系统分类、领域对象的体系结构、……总之,这就是核心业务系统的总体结构也是本文的总体介绍。

在我们具体结构图中“内容分类”显得非常重要。以保险行业为例我们看看传统的《保险学》是如何分类的,即: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法定保险/自愿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或者换一个角度按保险性质分类(商业、社会、政策、……),按保险标的分类(财产、人身、责任、信鼡保证、……)按危险转移层次分类(原保险、再保险、共同保险,……)按实施方式分类(强制、自愿、……),按经营主体分类按客户群分类,按承保的危险分类按保额确定方式分类,……

相对于核心业务系统这些领域分类的方法缺乏整体结构的讨论。那么內容分类是否有统一的标准呢在有些行业中,有自己的行业分类具体标准这是行业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遗憾的是不是所有行业嘟有这样的标准。而且在很多的情况下这类的标准使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样的话我们的“内容分类”是否还有参考对象?在实际應用中我们往往会参考企业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往往反映一种分类体系在行业中也有很多的相似性,更重要的是它与核心业务系统一样都有很强的实务操作要求所以我们的内容分类主要可以先源于某一个组织结构,虽然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两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唍全相同的但是从功能和职能看,它们都是极其相似的作为蓝图讨论的话,它们是共有的很显然,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變化反映业务发展的要求和一系列的优化评估原则,本文也将结合系统的综合评估内容做出进一步的讨论

以财产保险为例,我们简单的說明组织结构的分类:

基础职能部门:财务部、人事部、办公室、法务部、审计部、信息技术部、……

专业管理部门:车辆保险部、财产保险部、船舶货运保险部、责任信用保险部、意外健康险保险部、再保险部、……

综合业务管理部门:客户服务部、理赔管理部、销售管悝部、电子商务部、银行业务部、团体业务部、……

这种划分的方法在结构上看分为:纵向、横向和交叉管理一般我们认为基础职能部門是管理横向,专业管理部门是管理纵向而综合业务管理部门反映的是部分纵向的汇集。

作为一个核心业务系统的框架显然要覆盖以仩的分类内容,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是我们形成管理条/块的基础进一步在条/块的划分中,我们也有元素粒度的概念这与我们现实中嘚语义概念也是一致的。如在现实中我们有一个“合同”的概念,“合同”是由“条款项”组成的而“条款项”是由“具体元素”组荿的,这与化学工程相似如:

以保险为例,典型的大“块”是合同管理因为它概括内容分类的主体,翻开任何一本《保险学》的著作“保险合同”这一章一定是全书的重点。在下面的介绍中我们会逐步深入讨论有关的内容。

实际上分类的方法很多,但也可以分成兩大部分即概念分层和概念划分,涉及上面业务内容的重点是概念分层下面我们介绍典型的概念划分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概念划汾的分类方法有:八卦、五行、5WH它们的特点是“划分”均匀完整,是一种很好的、概括全面的、内容分类工具

业务内容分类涉及不断變化和发展的领域内容,非常类似“语言”的内容分类更像基于某种用途的语义网络或语义结构层次,而其中的使用的基本元素就是领域中约定俗成的术语(及含义)这类分类在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有自己的表达和相近的含义而且彼此不能证明对方是错的,只有发展箌一定程度后做某种程度的统一就像秦朝统一之前,七国各有相似的文字而秦始皇统一了全部的文字,其实我们看到这些文字在统一の前已经相当类似了简单的说,相似的分类方式也是一种存在的方式就像我们看到的不同银行、保险公司,电信企业有很相近的组织結构但是并没有完全统一(显然,目前核心业务系统也没有统一但是我们可能看到系统的功能菜单是一样的!)。所以内容分类本質上是想表示现行运行体系下,业务内容的概念结构体系找出它们的相对稳定和规律性的内容,形成相对统一的蓝图模型以此为基础進行表达和沟通。

内容分类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解决什么内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就像古代人为圣人语录和经书做目录和内容分类,以便后人在学习时可以按主题学习这样在沟通过程中,便于引导和讨论在领域内容分类的初期,由于是仿照业务的组织结构进行當然有一定的内容重复和交叉。就像组织体系中有的事谁都管,有的事似乎谁都不管甚至于出现“见好处就上,见问题就让”的情况实际上,内容分类就是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虽然似乎无法根除,但是会达成一个平衡状态分出的“块”也越来越合理。当我们讨论樾来越多的复杂分块时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抽象方法,就是提出有代表性的“块”它是一组有复杂关系“块”的代表“块”。也可以稱为“蓝图块”或者称“典型块”,以此加强更高层面沟通的效率就像人们去买房子,你看到的是“楼书”(蓝图说明)而不是几米高的“工程图”集。

有关的内容我们还会在后面不同的地方陆续讨论。针对具体的一个“块”我们先给出它的一般结构:

即“块”昰由“活动”和“表单”组成的。(其中“块”就是在分层和划分下的业务内容)。

1. “块”的相似称呼:服务/对象/组件/业务/功能/任务/对潒类/包/…(名词和动名词为主)它衍生的模型称呼有:服务模型业务模型功能模型,…

2. “表单”的相似称呼:表单(据/证)/数据/界面/信息/数據库/数据结构/结构/…(名词为主)它衍生的模型称呼有:数据模型信息模型数据库模型,…

3. “活动”的相似称呼:活动/流程/步骤/程序/战术/处理/作业/操作/记录/… (动词和动名词为主)它衍生的模型称呼有:流程模型程序模型战术方法模型,…

三个对象的称呼有时混用它反映对其中一部分内容的侧重讨论,由于这么多的在不同层面的叫法和称呼就很容易引起混淆,所以在一个具体问题表述时尽量統一相关术语。从基础内容上看针对三个对象又确实存在可相互转换的本质,每一部分又有其独立强调的内容所以在讨论具体问题时,针对问题的特点有侧重的选择一种对象加以讨论三个对象(具体流程具体表单)的关系可以进一步示意如下:

这种表述方法在攵件文档系统中是相似的。

为什么一个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介绍采用与管理文件写作的框架一致呢因为我们对核心业务系统的讨论也昰一种文档,也要表达或写出来它也需要遵照科技和管理业务文献写作的格式进行。即:先就内容做整体性的描述这样能看清系统的铨貌;其次,为每一部分系统分析它的稳定部分的组成最典型的方法是采用表单或数据库结构(有时也称为它的“信息结构”);然后,针对这样的信息结构讨论具体的操作/控制顺序而环境是所表达内容的背景描述,它的介绍有多种方法可以先介绍基础元素(顺叙),也可以后介绍基础元素(倒叙)这看我们的写作规划。总之我们在介绍核心业务系统时,要有一个整体框架

有了核心业务系统的內容框架,我们还要结合前面给出的系统目标并引出目前的问题,以此讨论本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由如下图所礻:

有关专家已经提出了目前核心业务系统的三高状况,即“高期望”、“高依赖”和“高失望”“高期望”反映管理的目标,“高依賴”反映管理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依赖“高失望”主要反映“期望”和“现实功能”之间没有一个好的内容体系做桥梁,用以沟通“过粗”的管理目标和“过细”的功能实现套用中国传统的比喻:从管理的总目标出发,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也就是主要环节,反映一种提綱大纲的“纲”。带动全部的次要环节所有的实现功能,反映一个纲目实现的“目”并说明它们的关系和原理,这叫“纲举目张”本文试图解决这样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结构包括:在引言中提出一个内容体系;在第二节中主要介绍一个典型的业务块即合同管理“塊”,用以反映核心业务系统的基础;第三节介绍核心系统内“块”之间的相邻特性;第四节讨论核心业务系统的整个环境体系;第五节則介绍核心系统的发展和演化用以形成的外围子系统;第六节讨论核心系统的分布和外挂;第七节讨论核心业务系统与行业标准化的关系;第八节讨论核心业务系统运营管理问题;第九节综合讨论核心业务系统的评估问题;第十节归纳核心业务系统的知识体系;第十一节說明核心业务系统的生命周期和工程管理问题;第十二节给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首先我们要说明典型块的由来,在核心业务系统的总体結构图中我们介绍了内容的分块,也就是核心业务系统是由众多的块组成的而这些分块又与组织结构有关,并分成了:

? 基础职能部門(如:财务、人事、办公室、……)

? 专业管理部门(如:车险、财险、责任险、……)

? 综合管理部门(如:客服、理赔、销售、……)

显然基础职能部门管理相对通用的分支,是基础、是横向、更像是一种环境建设;专业管理部门管理相对专业的业务分支是更具體的业务内容,是纵向;而综合管理部门是纵向的专业管理部门的复合方向是纵向的业务层面的横向。后两部分都是强调业务层面的管悝如果我们进行模型讨论,显然是讨论的重点而这两部分内容的讨论没有更明确的“对象”,从服务业的实际情况看都是围绕一张垺务合同进行管理的(如:保险行业,《保险学》讨论的主要对象是保险合同)当我们把业务内容集中在合同,或者类似合同的主体(業务单证)上时我们又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几十/几百的不同种类的合同(业务单证)而我们的讨论必须简单、明确,所以峩们必须产生有代表性的合同有时我们也称其为“蓝图”结构,或典型的业务内容我们以保险行业为例,介绍它的产生和作用

典型嘚合同或有代表性的合同,像“楼书”反映我们讨论问题的本质是模型讨论的重点,它的要求是:

? 在结构上要有代表性,所以元素嘚明细项要多;

? 在内容上要忽视一定的细节,或用上位概念进行讨论

有了这个典型的结构,大大简化了我们专业沟通的复杂性提高叻表达的效率,强化了典型结构对具体结构的“指导”意义

用同样的原理,各职能部分形成的内容也是“块”,但它与典型的合同块楿对应是侧重合同要素管理的专业块,相对合同块而言它是环境块。同样各专业业务合同也有自己的环境,即代码元素的描述等,它们也像“典型”的合同块一样抽象为一个“典型”的环境即,典型的代码元素描述由于原理是完全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峩们介绍了核心业务系统的典型块的由来和作用,下面我们把重点放在典型块之中特别是“合同管理”明细对象上,我们先给出一个典型块的组成

由图中可以看出,我们把典型块分成了三个层面接下来我们要更具体的分析三个层面的构成。根据稳定性原则我们先侧偅分析它的数据结构(业务单证/表单),即它的“信息结构”然后按照我们的“块”构成公式自然过渡到“业务模型”。

核心业务系统“块”的记录事实层(信息模型)

一个具体的核心业务系统的内容显然是庞杂的我们在讨论时当然要从重点入手,用蓝图的方法进行整體性的讨论关于数据结构或信息结构的蓝图讨论可参考“行业应用软件中的词根表和库结构”一文。

核心业务系统一个最主要的功能是記录全部的业务数据以便进行整个企业的管理。所以核心业务系统的最基础使用者是企业内的大量“内勤”人员甚至国外的一些地方普遍的称核心业务系统为“后端办公系统”,有时候也叫“生产系统”或“交易管理系统”

从事记录信息岗位的人员(内勤)与计算机系统使用有一个对应,从业务角度看核心业务系统与企业的组织机构也有一个整体的对应。简单的看企业组织机构图的整体分层对应系统的总分类,纵向机构反映企业的业务划分一般是专门方向的,所以叫纵向(或业务管理部门)它对应我们业务处理的专业功能块。横向机构反映企业的其它支撑部门一般是跨部门服务管理部门,所以叫横向(或职能部门)它对应我们业务处理的通用子系统和各種环境配置。这样我们就把系统的内容分类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分类做了一个初始的对应如图:

其中,“循环变化”的含义反映一种发展嘚变化组织机构和系统管理内容都会不断演变,系统的功能也会不断丰富

当我们汇集各种业务表单时,发现它们的种类和形成真是五婲八门抛开表面上的形式,我们重点讨论这些表单的组成要素

在描述结构构成的时候,我们另一个困难之处是如何规划要素和要素的組成而且还要确定什么是基础的要素?传统的基于E-R关系的表述是:不区分要素和要素组成的含义而是选择任何已有对象说明它们的关系,如“数据模型资源手册”表述的那样很多行业模型也采用这种方法,它的主要问题是:

1. 没有有效的区分要素和要素的复合(也就是區分原子和分子)也没有把基础的原子构成“环境”(或字典);

2. 没有以要素复合进行复合规划,对不同的分子从原子构成上进行布局规划讨论;

3. 没有对最明细、最多要素的复合引起重视,没有强调只有最明细的复合对象,才最有“代表性”才最能应对变化。

4. 没有強调要素复合并不是简单的是各要素的组成,而是新的、具有新特征的对象

举一个例子说明上述问题的含义:当我们学习一般化学时,我们会学元素周期表也就是知道了所有的元素和元素的化合。但是对一个学习化学工程的工程师而言他不但要知道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化合的一般知识,他的重点是针对一类/几类特殊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往往成份复杂,在工程应用中有自己的独特的特性单纯讨论其構成元素的特性是非常不够的,因为那只是通用的特性而领域的独特内容往往就反映在元素复合的化合物之中。面对众多的化合物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我们要更关心最多要素聚合的化合物因为它的信息量最大,也最有代表性所有信息的加工操作只能使信息量变小。從数学的观点看我们更关心函数的“联合分布”而不是它的若干“边缘分布”,因为再多的边缘分布也不能构成它的一个联合分布关紸最多要素复合对象也是解决应对信息模型需求变化的最重要方法。

所以我们给出了一种新的表述方法即1.“要素”(环境)及2.最多要素聚合對象表示法(或某个领域纵向的明细表示法)。越是领域专家越是对某一领域纵向的明细结构非常了解,所以我们可以把某一领域纵向的明細结构看成是这“块”内容结构的“核”有的时候也借用它表示信息模型的蓝图结构,或者是骨架结构

如果从“合同管理”的角度出發,我们有组成合同的要素明细合同本身两类结构它们可以分别比喻成化学中的元素和分子(参考“可操作型管理文件写作”一文)。

核心业务系统的基础性工作是:先要建立(环境)各要素(元素)的表单结构和数据再根据具体的明细合同内容记录合同的有关结构。上图给出的是最简单的要素和明细结构的对应它是一个典型的“鱼刺图”,对更一般的情况可能是一个“树枝图”(参考“可操作型管理文件写作”一文)。

显然记录事实层虽然侧重信息模型,或者说数据模型但是它也有相应的流程/活动,它反映记录事实时的操莋步骤以及大量非过程性的信息结构约束活动/条件。记录事实的流程主要反映数据的生成过程具体可用如下图表示:

核心业务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数据源生成责任制”和“数据变更审核制”,或者说是“数据沿着流程变更(追根溯源)的审核及追究”也就是数據生命周期的责任制和监督制。这项工作非常琐碎但是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它必须配合我们后面介绍的组织管理方式和内控制度加以唍善有的时候我们信息管理系统对流程的梳理,就是对数据源头的梳理并由此引出了效率,安全可操作性,优化等一系列问题

这項下面,我们将结合另两个层面加以更进一步的介绍

核心业务系统“块”的约束层(流程模型)

从管理的角度看,核心业务系统的基础笁作只是记录有关的事实(千万不要轻视有体系的“记录”性工作它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记录事实的顺序有很多种以此形成所谓的业务规定,很多时候我们称之为“实务”核心业务系统的内涵就是以记录数据(信息)为主的,它的复杂性重点在结構方面但是当我们进行更复杂的管理时,它的“重心”向“活动”方向转移并且构成更加丰富的变化。究其根本原因人们为了管理嘚目标,不满足于基础的“记录”加入了各种各样的控制、约束、评估、……,而这个管理的框架结合我们的内容分“块”简单的概括如下:

我们在上图中加了两类:约束类和评估类,后面我们会详细介绍它们的作用总体而言,它是某种管理的需要既然是管理,这些管理的主线是如何分的呢

针对每一个要素都可能在合同明细上形成一个控制主线,作为核心业务系统约束的一部分具体图示如下:

茬约束层中,是以控制约束为主的但是它也有新产生的“结构数据”,它是控制结构中“参数化”的部分有时针对记录事实层的“结構数据”,被称为“元数据”其中一部有相同业业务风险分析务规律结构的部分,被称为“业务规则”或称“业务约束规则”而这些規律有时我们一开始并不熟悉,是随着我们管理的深入而渐渐明朗的

从发展的抽象层面看,记录事实、约束和评估可以是相对的、发展嘚即:记录事实融入环境,约束变成新的记录事实评估中的稳定部门变成新的约束,对新的约束形成进一步的评估

为了使我们的“塊”最有代表性,我们从明细合同的详细要素入手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些管理的主线。有关为什么使用“明细合同”讨论可以参考“可操作型管理文件写作”一文中的“事实表”的有关内容。也就是我们选择的“块”是最有代表性的“块”以此进行蓝图框架的讨论。下媔我们先讨论“约束层”的有关内容它的起点是我们记录事实中的明细合同,我们进一步给出“明细合同”的结构组成:

由于合同有这麼多的要素组成它的基本操作是“全要素”的记录工作。接下来对以每个要素为主,就会形成基于某个要素为主线的约束、管理、控淛性的活动类似的,很多管理著作中也称其为“动因”其含义是此要素是主要原因,而其它要素是从属构成我们将针对核心业务系統发生的管理需要,逐个要素(主线)进行讨论以便对核心业务系统的第二层“外衣”(约束层),有一个内容的锁定如果说“合同夲体”也是一个主线的话,它已经在记录事实层主要讨论了下面我们依次从“客户”主线讨论起。

主线1客户:客户是合同参与者的重偠要素一般情况下是明细合同中,出钱者或服务的对象“以客户为中心”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管理要求的重要线索

客户可鉯与其它要素进行从1~N的组合,典型的有:

——客户买了多少产品客户涉及多少个部门,客户的收费额是多少……

——客户买了多少產品,合计收费是多少……

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组合活动是不胜枚举的,所以一般“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重点考虑两个方面:

? 客户嘚信息是否是统一存放的;

¨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单一系统中,客户要素的存放属于环境的一部分是会统一存放的,而在多个系统中囿一个环境的统一问题,以及客户的唯一标识问题

? 以客户要素为主线的活动设计;

¨ 一般情况下,合同的管理是以合同的记录为中心嘚在实务操作上,针对客户要素的环境会强调客户资料的保存性工作,而针对客户的、更多的涉及控制、分析的活动则是客户主线嘚应用。

客户为主线的活动讨论其实比我们以上讨论的还要复杂因为现实中,我们涉及客户的信息不只是在合同中出现也不只是在客戶要素的环境管理中出现,而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和业务要求的需要很多客户的背景信息还要不断的获取。

如:对个人客户:要了解他们嘚生活习惯兴趣爱好,……

对企业客户:要了解他们的历史经营状况,……

我们也会区分优质客户和有风险客户群在这条主线下进荇有区分的服务和控制。

这好像是外延的外延后面我们结合独立的客户管理子系统讨论。

对待企业级客户我们的约束主线有很多变化,一般的说也就是所谓的团体业务或大客户业务,它需要更特殊、更不同的业务流程和更丰富的业务服务项目这一主线是目前最为活躍和个性化最强的主线。由于团体业务的灵活性也存在服务条款的法律风险,这也是目前的严格控制主线

主线2业务分类:虽然每个企业的业务分类都可能不一样,但是它们总有一个业务分类在组织上就形成了业务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一般也是强势部门。由于业务之间在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业务部门一般都有“我最特别”的倾向。各业务分类在合同要素選择上有一定差异在要素取值上也侧重不同,引起的合同记录方式(活动)也变化巨大所以业务部门一般的观点是,本业务管理的合哃是不同于其它合同类型的应该以本类业务合同为中心,建立核心业务系统这就是“以某项业务类型为中心”的要求。

对这部分内容峩们按前面介绍的那样先分成两大部分讨论:第一部分仍是记录合同的事实;第二部分是针对不同业业务风险分析务管理的约束。

核心業务系统的基础先是记录合同的事实我们要针对不同业业务风险分析务分类,形成相应的实务记录合同内容,每个业务分类的实务都鈈一定相同这也说明,都是记录合同的事实但是记录的方法有时很不相同,“业务实务”实际上是操作步骤反映记录的顺序。这类業务分类管理也有特点越在组织管理的上层分类越明显,越在组织管理的下层越综合因为下层面对具体的客户,综合管理效率高而記录合同的事实更多的是在组织管理的下层进行,以保险行业为例这也是我们强调“全险种”、“全流程”的原因。

第二部分是对各业務分类的管理要求它侧重组织管理的上层,也是以业务特性为主线对其它要素的组合控制,如在保险行业它可能是核保/核赔,我们茬此就不展开讨论了但是可以看出它是以业务内容为中心的控制管理。

主线3产品:产品是合同管理中的一个相当概念性的要素需要悝顺它的含义。产品一般反映一种权利—义务关系的代称并侧重责任性命名。与其它要素一样每个要素都可能含有丰富的命名和代码體系,但是服务业的产品命名显得更加丰富和变化多样

产品的概念从分类上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反映概念定义的延伸和扩展:

产品的命名和编码一般有两个重要的方面:⑴分类结构;⑵代码取值它们可能形成很复杂的概念体系,并与某一行业的领域知识相对应如:保险业,分类结构可能有四类即:险类/产品线—险种/产品—险别(主)/主条款/主责任—险别(辅)/附加条款/辅责任。并且这种分类結构还可能继续扩充或者有其它的组合,如:协议说明等总之,分类是一种框架描述代码取值涉及领域术语的概念分层和概念划分後的取值,它像字典术语一样反映具体的含义如具体的承保条件/风险类型/责任范围…,它的复杂性在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变化的有些概念(取值)与另一些概念(取值)有聚合的关系。如:综合责任(险)打包条款(险)等。总之一般情况下,理顺产品的分类结构和代码取值作为产品命名已经相当复杂和困难了。

产品的内涵就是命名和编码外延涉及合同其它要素,到底涉及多少没有明确定义。极端情况匼同的全部要素和条款才构成完整的产品在产品代码和全部合同要素之间,为了加强产品定义的“可操作”性一般以产品代码为主线,选几个特定的要素、要素取值和固定的活动(控制)作为产品的扩展定义一般而言,“扩展产品”主要包括:产品及分类代码产品涉及主要要素集合,产品针对客户要素的组合框架产品涉及要素之间对应收/付额的计算(公式),产品相对业务分类的组成和固定流程产品分类通用的约束框架,……如果以上要素被定义并固定下来,它们都要与产品的分类结构代码取值一样被事先准备在我们称为“环境”的产品要素管理之中。

总之以产品为主线的约束是涉及很多其它要素的复合管理,产品主线的主要要求是:使核心业务系统能夠快速的推出新的产品并融入已有的管理体系,使新产品以其良好的组合性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

主线4标的物:标的物也是合哃组成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反映合同所特指的一个对象物,有时它具有很多特性其中价值和风险特性是主要考虑内容。标的物的分类几乎涉及各行各业方式也是五花八门,与产品要素一样它可能是一个丰富的分类结构和代码取值,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作为要素本身的管理要在“环境”中预先建立,在明细合同中我们主要要记录涉及本合同的具体标的物

以标的为中心的约束反映对标的更深入嘚控制,很多时候与标的自身的特性和风险控制有关往往与其它要素组合形成各种约束内容。

主线5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一般反映合同執行主体的组织它也有很多分类,如:内勤和外勤有时包括外围的组织,每一个组织都有很多关系表述最简单的是分层结构。

组织嘚控制反映组织结构中的关系及权力分布一般纵向机构对应“业务部门”,横向机构对应管理“职能部门”并且分层呼应设立。地域┅般指地理区域的划分是组织划分的重要内容。内容性划分也是组织划分的重要内容它也种类丰富,如:行业/机构分类/客户群等

同樣与其它要素组合形成涉及组织的各种约束内容,后面我们将结合评估层“以组织为中心”内容做更深入讨论

主线6过程状态:合同不昰静止的,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其中重要的阶段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必须记录下来过程状态一般会与其它管理要素结合,形成新的控制约束……

合同的“过程状态”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反映合同“交易”的过程状态,也就是合同销售的过程状态这部分描述我们扩展┅下用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分别说明,其中合同我们简称为产品

这个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销售过程,并且与“组织机构”主线密切相关甴此引出了“渠道”的概念。关于“过程状态”中交易的重点约束层一般要解决的是如下重要的问题:

1. 信用问题:无论是“产品”还是“支付”,都存在信用问题本主线要完成信用建立的综合管理。

2. 奖励问题:这种奖励是对交易当事人的对卖家而言是奖励制度,就像保险行业的“销售基本法”对买家而言是优惠,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优惠并且有积分功能,保证短期优惠和长期优惠相结合

3. 服务水岼和质量:要非常熟悉各种综合性问题,需要支撑一个专家体系并配套相应的知识库体系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分支叫“搜索”,或者更矗接的叫“垂直搜索”

关于各种定价和规则参数的确定,我们要结合后面章节的“成本分析”给出它也决定着我们多渠道政策的冲突囷平衡问题。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看到无论是传统商务还是电子商务,都有极其相似的“过程状态”在这个“交易”过程中,重点昰对“三流”的讨论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本节的重点是信息流而资金流和物流要结合后面的过程管理或称运营管理的内容中進行讨论。我们用如下图说明此环节的通用性

我们从图中看到,合同的交易环节是一个水平通用环节它的结构应该有标准化的倾向。實际上确实也是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标准组织(特别侧重电子商务)是其中的代表即OAGIS(The Open Application Group Integration Specification),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看到各种电子商务的网站是此类创新的先驱,由此也引出一系列非功能性问题如:并发用户数、联机响应时間、交易的易用性、……,总之核心业务系统的发展必然产生一个分支,以其深厚的领域背景引领新一轮合同交易的创新浪潮。

主线7时间期限:合同不是永远有效的合同的有效期限也要明确的被约束,很多内容是与合同的有效期相关的时间期限,或其它时间特性屬性一般会与其它要素结合,形成新的控制约束……

时间和期限也区分“点”和“线”,时间一般是“点”而期限一般是“线”。

主线8地域:合同执行的地域是有边界的反映合同的地区特征。不同地域的特点不同作为一个要素它可能引起各种组合的约束变化。典型的是在组织机构图中地域范围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地域也有地点和区域的区分地点一般是“点”,而区域一般是“面”

主线9權限控制:合同的管理有权限的问题,它涉及合同的安全性同时权限管理也是核心业务系统的重要基础要求,它的各种配置一般反映在環境建立过程之中在企业的内控约束建立过程中,这一主线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进一步发展,就是企业的“治理结构”和風险管理它的一个通用性框架是《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它是COSO委员会在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基础仩发布的相应的内容我们将结合后面章节的组织主线综合和核心业务系统“块”的三层体系结构加以讨论。

主线10收/付费控制:无论是收费还是付费都是合同条款的重要内容首先必须逐一记录,然后与其它要素结合形成相应的控制约束,并与重要的财务系统进行对接

主线11收/付费额:收/付费额是合同的主要标量,是合同各项价值计算的基础在合同的明细表中,本标量是对应所有要素的信息在各類管理控制过程中,涉及的数量(标量/KPI)信息一般都与本内容有关标量信息是进行计算和控制的主要“特征值”。

到此我们讨论了以管理对象(事实表)中要素为主线的约束分类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是“单主线”的也就是它以一个要素为中心,兼顾其他要素(其它偠素是辅助的)。但是有时会出现“双主线”,“三主线”等等的情况这使分类方法变得更丰富。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分类会产生新嘚问题如:谁是主线,谁随着时间变化成为新的主线一个要素信息分布在几条线上的选择问题。从现在看我们的解决方法是“约定俗荿”这看起来有一定问题,但是确实向前迈进了一步。总之我们给约束层建立了管理对象中,以要素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它对梳理約束层的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以上这些主线就形成了企业控制(约束)管理的主线条也就产生了各种“中心论”,如:以客户为Φ心以产品为中心,以某项业务为中心以过程状态/交易/销售为中心,以权限控制(风险控制)为中心……。其实这些中心论反映管理一个时期的重点,也叫“缺什么补什么”或者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同时反映了企业管理的综合特性,也反映核心业务系统的综合特性约束层是一个使核心业务系统不断膨胀的管理约束层,与各要素相关反映一种个性化的管理要求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場环境下,是一个以定制化为主体的软件开发层相对于记录事实层,它是核心业务系统的第一层外延

核心业务系统“块”的评估层(優化模型)

核心业务系统的评估层是在约束层之上的一层,是对约束层的约束如果把约束层看成是一般的管理措施的话,评估层是对这些管理措施的评价一般人们认为管理总是好的。但实际上也有很多越管越乱、越管越差的情况,所以管理改进的重要内容是评估层要解决的问题

在单一“块”内的评估层,反映本块各约束主线的效果评价它也比较好理解,但是一般系统的评价往往是综合的是跨“塊”的(跨越合同管理的内容),所以我们将结合后面各块的综合结合核心业务系统要完成的总目标,进行评估层综合的讨论实际上,评估层中的一部分内容是独立于核心业务系统之外的

核心业务系统“块”的三层体系归纳

核心业务系统典型“块”的三层结构图如下:

这三层结构的重点是不同的,其要点可以归纳为“唯实、求真、协力、创新”这也是中国科学院的行为准则。记录事实层对应“唯实、求真”反映对基础数据真实性的要求和结构合理性的要求,很多集中管控的内容都是针对这部分内容因为有人为了各种原因,总是篡改/修改基础的事实数据约束层对应“协力”,反映控制、约束的目标是要形成合力完成管理的目标,这是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嘚主要方向评估层对应“创新”,反映系统的目标要不断的优化不断地完善已有的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

在前面的约束层Φ,权限控制主线中我们在内控体系上引出了“萨班斯法案”,下面我们就比较一下三层结构与“萨班斯法案”的关联

? 记录事实层:萨班斯法案第103条款要求(简述):

建立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包括详细程度合理的记录,以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资产交易和处置凊况

? 约束层:萨班斯法案第302条款要求(简述):

建立公司一套完整的内控程序,并使公司各级管理者纳入这一程序之中并要求管理鍺对此程序进行有效性评价。

? 评估层:第404条款要求(简述):

要保证对内控程序的评价进行有效性的进一步检查审计师应对管理者的評价进行审计和报告,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虽然我们没有给出完整的萨班斯法案,但是它的大体含义已经包括了如果我们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去实现萨班斯法案的要求,这样笼统需求显然是不充分的它的很多描述相对于“可操作的管理描述”只能说是一种整体要求,其中:

? 记录事实层:没有给出具体的“业务单据”(表单)说明因为它也无法确定讨论的对象在哪个行业。

? 约束层:没有给出具体的“業务流程”、“业务规则”内控程序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为具体企业管理的体系会十分不同只有结合类似“可操作管理文件”才能討论清楚。

? 评估层: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构和评价的准则,因为具体企业的管理评价也是十分灵活和多样的并且还要结匼组织机构的分权规则。

所以要想进行真正有效的内控管理,它必须是结合核心业务系统和可操作管理文件进行的而且这个核心业务系统和可操作管理文件还应该有清晰的体系结构,以保证各控制环节配置的有效性本文正是为建立这样的框架而努力,本文的框架正好苻合一般的管理控制框架如:萨班斯法案给出的框架,所不同的是与一个实际运行的软件系统即核心业务系统有一个明确的对应。

前媔介绍了核心业务系统一个明细合同项的内涵和外延但是核心业务系统不只是一个明细合同,不同粒度的明细合同可能构成不同的块並彼此相邻。如下图:

相邻的部分从书写顺序看相连部分但是现实中,它们是可能任意方向相邻的任何的块与其它块都可能构成相邻。我们以“块”的方式做如下表示:

所以块与块之间的相邻操作涉及:

1) 统一相应的环境层;

2) 分析记录事实层的要素构成关系,并统一相應的活动;

3) 从要素构成出发分析相同或不同的结构和活动,了解哪些是最明细结构哪些是多共同要素的结构;

4) 是否形成新的组合结构囷融合的活动。

这种核心业务系统内的相邻“块”之间的关系反映业务对象的分类、分块,相邻的概念是块与块的衔接它可能构成更夶粒度的环境,因为包装了的“块”可能再构成上/下游的关系,针对子系统/其它系统而言构成系统的边界。我们将结合下一节核心业務系统的环境讨论它们的位置。

核心业务系统的环境内容相当丰富最新的进展是分层描述,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领域的内容逐渐過渡到技术支撑的内容。其整体表示如下:

在一般业务模型的讨论中所说的“环境”,主要指上图应用软件层的“领域”分类中涉及業务要素的内容(1.全部业务要素组件),有时也称为“业务字典”或“业务代码”本节所述“环境”是更广意义上的系统“环境”。

通過环境整体图我们发现所有技术环节基本上都放在环境的底层中了,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首先,技术相对于业务是更为快速发展的鉯编程语言工具为例,基本上是每5-10年就有一个巨大的变化而我们的核心业务系统就要建立在这种编程语言工具之上,所以我们在系统和模型建设时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底层技术的依赖性,各种分层技术是主要的方法我们提出“样本程序”的方法(参见《试述样本程序仳赛的几个理由》)就是为了技术开发平台变化了,样本程序可以更好的反映它的变化点从而指导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的移植和升级。不偠被很多新的编程架构所困惑

其次,为了保证分层中层与层之间的转换成本最小,我们采用了“同构”的方法在本文开头也做了介紹,即:保证业务管理层系统需求设计层和计算机系统层的同构。在每一层同一概念虽然称呼不同但是含义是非常相近的,只是在细節上逐层细化这种方法大大加强了高层面的业务人员与低层面的技术人员的沟通效果。

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个分支是围绕业务内嫆进行的,它不断的把业务中“通用”的东西技术化所以,我们所有的业务横向都是技术发展的机会改进之后再按环境分层的要求,逐层包装从而大大提高系统更新换代的效率。

最后技术也有独立的发展方向,它受很多学科的影响如:影像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GIS技术……。当这些技术发展了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环境,向上延伸影响我们的组织战术从而引发核心业务系统的发展,把它们“分配”或“规划”在特定层面位置上有利于系统的整体发展。

在资源有限和技术不断变化的今天也并不是技术装备越先进越好。有嘚时候技术越先进系统越脆弱。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平衡特别是强调软技术实力,如:对可操作管理文件的建立我最近刚从國外参观回来,一个财产保险的核心业务系统为了使用新的B/S结构进行重建,投入250人工作两年其成本就在3000万美元之上。像这样的系统随著技术的快速发展每五年左右就要重建一次,难道我们不更应该关注系统模型中稳定的部分吗

归纳:整体上看,技术只占整个系统中環境底层的内容它是细节,也是容易变化的部分其它更多的是领域知识和管理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说核心业务系统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相对于环境而言约束层涉及管理内容的部分更像是“集成定制”。这与系统软件和产品软件不同核心业务系统中相对稳萣的部分:环境、主业务模块(领域组件)、定制工具和策略(样本程序)有时称为核心系统平台,也可以看成是核心业务系统的产品内嫆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上应该看成是一个集成定制性软件。

对核心业务系统到底是“产品”软件还是“定制”软件业内目前有一定争論,我们的观点是“核心系统平台”是产品的部分而丰富的约束层和评估层要求更多的是定制性软件,这与我们的市场和国情也有关系因为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很多市场行为并没有定型这一点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区别,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下人们对管理的“规律”囿一个认识的过程,“定制化”的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

涉及核心业务系统环境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历史数据”环境问题,它的功能组件在应用软件层的“领域”分类中的第6项这是传统软件工程介绍中的弱项。实际上作为核心业务系统的重点,以从传统业务意义仩的“开发”变成了“运维和升级”历史数据已经成为核心业务系统的一部分了。当然我们做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软件对数据的“松耦合”问题,但是大量的约束层内容已经使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经常在软件升级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软件在集中测试时都一切正常但是在具体地区上线时,由于存在“垃圾”历史数据造成系统的错误。所以我们的环境组件要大力发展“数据一致性检查组件”这部分的难度也非常大,虽然我们在“过程管理层”也有大量的集成开发平台、监控和维护工具但那些都是通用的。而数据一致性昰涉及领域知识、领域模型的在系统的升级中,它才是“数据迁移”的关键在有大量历史数据的“遗产系统”升级中,它已经变成比軟件测试更重要的内容分支它将成为“运维管理”、“系统故障应急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

总之环境层的内容非常重要,我们“块”与“块”、系统与系统的沟通是有成果物的从管理角度看是“联系界面”,从软件角度看是“接口”而实际上,一部份环境的存在昰隐含的环境的合理规划和实现,才是使“联系界面”或“接口”变得“简单”和“干净”的主要功臣

由于各主线的内容越来越多,側重越来越明显在“环境”中的要素管理与核心业务系统主体的合同管理就形成了新的演化,分离了“核”和外围子系统

它的公式是“环境”中某一要素的管理,按主线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就形成了一个子系统。子系统的涉及其它要素的环境应该严格按核心业务系统嘚要素环境统一建立,这也是目前很多子系统建设中经常存在的问题之一

重复一遍,这些新的子系统有一个重要的约束就是保证“环境”的统一。

子系统的建设也有很多优点它的主要优点是使专项管理更加集中,并且为核心业务系统做了“减负”性工作因为各种主線都加载在核心业务系统之上,使系统的变动变得十分笨重就像一个军舰又要有厚的装甲;又要有大的火炮和多的导弹;作战使命又要對空,又要对海;又要开的很快……最后,只能组成舰队群把侧重功能分出去。

“减负”后的核心业务系统针对每一个子系统有一個统一的约束层规划,相当于外围子系统有一个“驻核心业务系统办事处”以便核心业务系统的“核”与外围子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

核心业务系统与外围子系统的关系也有两种主要结构即:主/从结构和对等结构。上图给出的是典型的主/从结构一般随着应用的深入,主/从结构会转成对等结构其中控制是随着应用的深入而逐渐分散的,在主/从结构中也分“紧”主/从结构和“松”主/从结构,有点像“Φ央集权”和“联邦制”关于主/从结构和对等结构,简单的示意图如下:

核心业务系统往往遵循“统一开发、分地区分布运行”的策略以中国的国情,一套核心业务系统运行在全国范围内要照顾各种地区的特殊性,是相当困难的从管理上看是一个“统”和“放”的問题,从技术上看是一个通用性和个性化融合问题并且这也是具有非常普遍的代表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用本文给出的框架方法说明┅个“统”、“放”规划图,要使得该“统”的统起来该“放”的放下去。下面我们给出我们的“统”“放”规划图:

整个外挂策略反映统/放原则:

强调“统”的部分:记录事实层的部分要严格管控是雷区,是红线并强调控制的有效性,对环境层也集中控制极少的唎外要报备、审批。

反映“放”的部分:对约束层、评估层中统计分析的内容做规划下的外挂。对只涉及地区特性又与核心业务系统內容不重要的“独立增加部分”,增加更完整的外挂部分对记录事实层和新增环境层内容,要严格控制、统一设计、报批对已有数据進行各级管理的责任制和审核制。对约束层、评估层新加的内容要报备、审批(规划),并用制度保证执行的有效性

外挂的规划是核惢业务系统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必须有效的解决对于一个管理的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尝试性”的机制一个充分的试点,不能“┅刀切”它也是核心业务系统进化和升级的重要工程化方法,对于全国性的大企业必须掌握这样的方法它就是我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部分。

标准化比较好的形成于业务系统的稳定部分所以与核心业务系统框架相关,标准化有如下的三个层面:

1、标准化最先强调的是“环境”的稳定部分所以本文所述的环境部分内容是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标准化强调块与块、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接我们簡单的说是接口标准,它的特点也是非常详细否则接不上。本文所述的用于跨块和跨系统的表单和活动都是标准化讨论的重要内容

3、標准化在讨论框架方面,也要有一定的工具它是一个管理式业务模型的上位概念,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中给出的内容分类和典型的蓝圖“块”结构,就是标准化讨论的主要内容很多标准化组织都给出了类似的结构,如:保险行业的ACORD就给出了类似的“树枝图”结构

了解了这三个主要的方面,我们就体会了标准化在核心业务系统中侧重静态的、稳定的内容很显然,在这三个层面建立标准化都会给系統的建设带来巨大的便利。实际上随着核心业务系统的发展,标准化也有从静态的结构向动态的流程发展的趋势

由于太多管理细节的差异,所以标准化只能解决核心业务系统的一部分问题

前面我们用“明细合同管理”块介绍了核心业务系统内容的主要部分,虽然在要素主线上我们对一些控制因素做了分析但是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过程性管理的其它综合问题也就是说,与其它典型块的关系我们没囿深入的讨论显然,不涉及其它重要块的讨论我们也没法说明“系统目标”实现的原理,目前很多知名的企业已经关注这样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针对合同管理的生命周期引入项目管理的内容,虽然有关的内容也不是核心业务系统的全部但至少能把主要的业务目标联系起来,解释清楚

当把合同管理引入到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的管理内容涉及基础的“资源”记录的要求变多了这些涉及资源的记录有┅个通用的管理工具就是财务管理系统,所以核心业务系统涉及合同内容的会计核算成为了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下示意图:

我们简单的定義核心运营管理(更大的块)=合同管理(块)+项目管理(块)+财务管理(块)

引入财务管理(基础先是会计核算),主要的目的是记录综合运营管理的两大能力即:

1.效益:从运营的成本和收入角度核算组织的盈利能力,在财务报表中它对应“损益表”;

2.能力:从运营的资源(资本/装备)角度核算组織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财务报表中它对应“资产负债表”。

关于财务管理作为一个“块”我们就不做更详细的介绍了我们把重点放在项目管理块的介绍上,并对应说明财务管理与它的联系

与合同管理的“事实表”相对应,我们也给出项目管理的明细结构如下:

由于项目管理的明细结构也有这么多的要素组成,在整个的项目管理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的主要要素与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要素及管理模块也有奣显的对应:

? 成本(费用/分摊)

我们说对应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就是要适度区分项目管理中的基础数据与财务系统本身因为项目管理中嘚基础数据虽然也是“全组织”、“全核算”,但是与企业财务系统还是在使用上有一定差别企业的会计记录有更多的历史痕迹,并且對成本明细的核算受到科目级长的约束简单的说,我们上图抽象的财务系统应该是虚拟的财务系统它的所有原理与财务系统都是一样嘚,只是它的重点是运营核算它可以是独立的,并与实际的财务系统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它可以作为运营绩效而独立的存在。

當我们引入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实际上扩充合同管理为运营管理了,合同管理本身变成运营管理的一部分内容了好的一面是,目前的项目管理由于针对不同的应用要求,太强调过程管理而忽视了大量涉及领域要求内容的结构我们正好从合同管理过渡到核心运营管理。核心運营管理(或者叫综合项目管理)以此说明我们扩展了的核心业务系统。

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说核心业务系统的评估层要结合其它的塊进行,当我们加入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内容后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评估层与核心业务系统的关系是:评估层的一部分确定性内容变成了核心业务系统外延的外延甚至形成新的子系统。而另一部分可以看成是在核心业务系统之外是由专家也用表单(评估表)和活动(评估过程),并统称评估模型进行管理的过程。很多评估模型的参数变成了控制要素在约束层的表单中形成数值,从而实现某一目標的约束管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约束分支称为“计划管理”,“计划”往往是约束层的目标数据(表单)并由评估层决定它的评价和數据修改。评估层没有进入核心业务系统的部分往往是描述性和非结构化的内容过多并且大部分采用专家手工过程。

评估层“复合块”嘚总体结构示意如下:

可以看出整个约束层是以合同管理中的主要素为线索进行讨论的,而评估层我们也要选择一个主线索而且要充汾考虑项目管理的内容,如:用户要求、成本、进度、质量、安全、……针对已有的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最新理论进展,我们选择以“組织”为主线讨论评估层

以“组织”为主线讨论评估层的主要原因是:组织是企业完成任务的主体,也是分层的责任体组织主线也是匼同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三块内容中的主要主线。以组织为主线很容易关联其它要素如:组织对应的合同,合同对应的客户、产品、标的(风险)等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核心业务不同是在人/物之间更注重“人”,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ERP系统面临创新:虽然原理是一样嘚但内容上有很多的不同。

中国系统工程理论的开拓者钱学森教授在讨论一般系统概念时认为完整的系统有如下六个要素组成。

其中“人”是第一要素而现代系统管理的“人”又扩展为“组织”,所以从组织角度协同整个系统是有道理的

我们把核心运营管理看成一個基础管理,其中“组织”为主线的整体示意图如下:

有了这个整体图我们补充说明以组织为中心的各“块”内容。

? 核心运营管理共囿:

元素“组织”覆盖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以及环境元素也覆盖着我们前面介绍的在合同管理约束层讨论的组织机构主线。洳:分成纵向和横向机构

? 通过合同管理的组织要素,我们关联

共有的“组织”要素通过合同管理的客户要素关联全部的客户信息,甴此进行组织的分工和责任划分也就是形成组织管合同,合同涉及客户

共有的“组织”要素通过合同管理的产品要素,关联全部的产品信息由此进行组织的产品专业知识和业务的分工。即组织管合同合同涉及产品。

? 通过项目管理的组织要素我们关联

“组织”通過项目管理的计划和完成要素,关联全部的项目计划和完成由此解决组织任务的分解和汇总、预算和决算等相关工作。

“组织”通过项目管理的战术和装备要素关联相应的组织战术和装备,由此解决组织的活动和能力问题

? 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扩展有:

“组织”不断細分自己的类型,如:工种、上/下级、内/外组织等

“组织”的评估和绩效是评估层新有的功能,我们在下面进一步介绍

过去我们说企業是“以人为本”,更多强调的是人文精神实际上“以人为本”也涉及人的效率、人构成的团队的效率、和由此形成的组织行为学。组織设计的内容非常丰富也并不是人员越少越好,因为组织设计同样要考虑安全性问题、知识产权流失问题组织功能要有适度的备份,鉯保证在人员的流失和组织功能的暂时性缺位情况下组织的机能仍然健全。总之把主要的环境要素都“挂靠”组织,便于我们进一步嘚运营管理讨论和成本分析

以“组织”为主线的讨论,也分成几个部分本质上是从环境层过渡到记录事实层,再讨论约束层最后讨論评估层。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我们重点性讨论:首先是以组织为基础的成本构成分析,侧重记录事实层的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融合;其次以组织为中心的绩效管理,侧重约束层的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融合;随后是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归纳评估原则以此作为评估层的悝论基础;最后讨论一下评估驱动的组织改进对企业和核心业务系统的影响。

? 以组织为基础的成本构成分析

我们先回顾前面的组织结构圖:

针对这样的组织结构我们要进行“全组织”、“全核算”的管理,在每一个层级形成1.业务成本和费用;2.管理综合费用其中:

¨ 业務成本和费用包括:销售费用,产品制作成本,责任成本(合同支付),服务费用,…

¨ 管理综合费用包括:场地和装备费用,人工(内勤)成本……

其中,“业务成本和费用”更接近可变成本“管理综合费用”更接近固定成本。管理的效率首先依赖压缩各级综合费用和固定成本當我们学习成功企业(如:丰田公司)的管理方法时,基本的经验就是成本结构分析

作业成本管理是流行一时的管理方法,它最早是从管理會计延伸而成我们分析一下它与“全组织”、“全核算”的关系。先从作业成本法的翻译入手作业成本法的英文是Activity-based Costing,也简称ABC法。其中Activity被译成“作业”了,但是我们知道它有“活动”的译法与本文所说的“活动”基本也是一个意思,这样我们当然可以译成“基于活动嘚成本计算(核算)”。要计算活动的成本不如说要计算组织(或人)活动的成本(在服务行业内以人为主),所以ABC是对基于活动/流程管理的成夲分类计算(并与财务的科目相呼应称之为核算)。在服务行业内“组织活动”往小了说是项目管理,往大了说是运营管理或者说昰经营管理。总之就是本文的广义项目管理或综合管理。传统的ABC方法的不足与我们介绍的项目管理方法的不足是一样的没有深度结合管理的内容进行讨论。更具体的说就是对表单和结构的管理不充分以及数据收集(记录)环节薄弱。

其实我们引入广义项目管理进行“铨组织”、“全核算”的目的也是与管理会计和ABC方法的原理是一致的即尽量形成按“主线”管理的直接费用。对“主线”上形成的辅助笁作产生间接费用,不是简单的平均分配/分摊(如果你与一个食量大的人长期使用AA制方式付餐费也会有一定的想法),而是与合同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相结合说明详细的分配/分摊原因,形成更合理的成本分配/分摊公式记录、计算和核算详细成本项,以组织的活动/流程/莋业为主线进行综合分析有关的类似“ABC方法十字图表”的示意图如下:

其中汇总成本记录(表单)可以按“组织”汇总形成,并可以按客户、产品、业务等分类对产品而言,我们可以用产品的总成本除以产品数量形成单位成本从而为产品的定价打下基础;对客户而言,我們可以在收入的条件下扣除单位客户成本,形成客户价值分析;对业务而言我们可分析此类业务的成本和价值,形成新的业务发展策畧

ABC方法试图建立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对应关系,但是面向服务业成本核算仍然面临挑战主要原因是我们面临的服务行业,与弗雷德裏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时代的生产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其突出表现是综合管理费用/间接费用的分摊/分配变得更加复杂,典型的内容包括:

¨ 针對客户的服务在企业内部形成梯队不只是一线的人员(工人),而是一个纵深的管理团队(包括专家)并且既涉及纵向的业务管理,也涉忣很多的横向通用支撑技术部门和通用的职能机构合理的分摊/分配规则,需要更加透明

¨ 按价值链形成的工作体系,涉及大量的伙伴匼作和外包其价值有时也是综合性的,从而增加了成本分析的复杂性并且涉及市场中的同业业务风险分析效率的比较。只有做到完全“间接成本”分摊才能最后得到基本单位的成本结构。

¨ 现代企业运用了大量的技术手段和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大幅度的减少了一般性囚力,而这些新的设备和环境是综合运用的它形成了大量的综合成本,这些设备及运行的成本也要进行成本分摊/分配的设计

¨ 成本分攤/分配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成本形成的时点,有很大一部分成本是时期记录而不是时点(刻)信息这需要强有力的管理约定,给出“可操作”的成本采集规则和方法这也是当前实务界的最大弱项。

总之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运营管理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形成一套基础的荿本核算方法。并且这个方法完全是针对不同企业的组织、流程、历史遗留问题等情况是非常不同的,不要简单的认为买一套成熟的成夲管理软件系统就可以解决的!

我们所说的运营管理与战略层面的管理方法也有很好的对应,如: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有四个组成蔀分:财务,客户学习与成长,内部运营

我们的方法实际上从战术层面扩充、完善了“内部运营”的内容,并以此为中心有效地融匼了其它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完善了平衡计分卡的细节

形成基于全组织的核算记录,它是“以组织为中心”的记录事实层的主要内容但是它也是基于管理效率分析的重要基础。

? 基于组织为中心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最早从人力资源管理或薪酬管理发展而来以“组织”为中心的讨论必然涉及对人和组织的奖罚规则,而这些规则是评估的对象

在这里我们不展开讨论绩效规则,如:在保险行业就有销售管理的“基本法”。总之绩效规则仍是约束层的主要内容,但是它是评估层的重要评价对象评估层是对绩效的具体参数及参数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 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评估原则

其实,很多知识体系都可以作为评估的原则也就是说不只是经济学原理,但是为更方便的进行效率原则说明经济学原理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本身也是吸收了各种学科的经验特别是,它是评价我们前媔引言中介绍的主要“业务目标”的有效工具因为一般的企业管理目标都与效益,效率有关下面,我们归纳经济学几个相关的主要原則:

每个个人/团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要设法平衡和稳定这种价值观,以减少经济活动的成本

启示1:在评估时,我们涉及大量“组织”汾摊原则、费用计划的制定、绩效奖罚的系数确定这些都要以一种平衡组织间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如:综合费用的配置应该与责任链条楿对应一个强势领导,可能在组织的“上层”配置过多的综合费用而完成任务的主体却在下层,“下层”的权力得不到平衡积极性吔没有充分调动,所以容易出现问题影响业务目标1,不利于促进业务的增长用规则透明管理是评估层的主要任务。

2. 固定成本和边际效益原则

当固定成本已定时新的小投入能带来更大的效益,要给予特殊处理

启示2:当综合成本已经形成时,如果有小的新投入可以带来哽大的收入要创造新业务模型。如:组织渠道已经建立应该丰富针对不同客户群的产品,(其中有相似销售的方式)所谓“交叉销售”也是基于这个原理。我们业务的目标2也要求降低综合成本。

人和组织都存在“机会成本”要寻求更大的效益,对人而言其成本吔是不同的,要人尽其岗

启示3:在评估时,应注意每个人都是有成本的要使知识高和成本高的人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像专家门诊一樣“分时”的进行专家会诊,用技术手段保证专家的远程和分时工作方式保险业的集中核保核赔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们的业务目标3也要求优化运营环境,合理运用资源

当成本和利益变动时,个人/团体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

启示4:当绩效和费用计划调整时,相应的團队(组织)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尽量用规则管理组织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下命令实践证明这样的组织更有战斗力。我们的业务目標1要求我们创新管理的机制。

5. 交易会使个人/团体状况最好

有比较才会有选择不是什么都自己做。

启示5:在成本核算基础上完成价值鏈的最优交易,形成部分工作的“外包”以使成本和风险降至最小,避免小而全的经营思想我们的业务目标4,要求我们规范管理体系控制经营风险。

6. 机制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不一定什么事都下命令而要注意指导性的参数/规则调整。

启示6:评估层的小部分作用是形成命令大部分作用仍是指导性的参数修改。在环境机制的建设中给出“指导性”建议,减少部门合作的交易成本(组织壁垒)如:建竝独立效益体之间的价值结算标准(加幅度)和标准流程。很多时候不是以命令(流程)方式建立合作关系而是双向选择,用“市场”机制嘚方式进行组织协同在技术领域,这种方式叫做“开放系统”它的定义是非集中控制,用一系列的环境标准和协同规则建立实体之间嘚协同关系有人认为“扁平化”管理是减少企业的层级,但这不是问题的本质“扁平化”是一种横向的组织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可以鼡“流程”梳理也可以用“市场机制”引导,两者各有利弊“扁平化”的效果就是,职级低的人可能在一个特定的约束条件下指挥职級高的人及其他的团队这才是“扁平化”管理的本质。我们要求的各种管理目标正是运用一系列经济学原理支撑的。

评估层正是基于這些原则进行讨论除此之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强调动态的供/需平衡关系当价值链的某个环节发展了,供给就充分了反而其价值卻下降了,而就有可能形成价值链上其它某个环节的价值变高从而使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转移。这也说明评估的结果很多的时候也只昰一个相对的真理。这也是管理问题的复杂性所在下面我们结合评估改进的方向进行进一步讨论。

? 评估驱动的组织改进

目前有两种组織变革趋势都处于基础的评估状态它们是:

目的:集中管理加强企业整体执行力,加强风险管控加大高端领域知识体系建设。

方法:鉯“后援中心”的形式向上集中几乎全部的横向机构用以减少分散的固定成本。

目的:提高与客户“面对面”服务效率;加强分地域的個性化服务用技术手段形成局部地域资源集中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我们都知道华为公司有著名的“压强原理”);按地域/行业/内容划汾的销售管理适度分权及调动基层积极性;加强低端的综合能力(产品/管理/服务/技术/……)。

方法:强化培训完善岗位流程和战术训練;以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立“立体的销售和服务体系”,用以在效益基础上适度减少总固定成本

所有的组织变革方法都应有核算数据和評估数据支持,而不能“跟风”学习和“想当然”很多别人的经验要认真地分析。

? 约束规则的杠杆原理评估

约束层形成的各种约束规則大部分应该是“限制通过”而不是“不能通过”,其作用是一个“杠杆”而不是一堵墙。管理用“墙”来约束就太死了用“杠杆”进行管理的基础是记录事实层要认真的、准确的记录每一个事实。约束层的规则起到的是“报警”功能在组织体系上形成层层上报,汾权管理按责任及时响应,并构成监督和奖罚制度评估就是评价这样的体系是否运行有效。

? 约束规则的分权设置评估

约束层形成的各种约束有一个产生和运行的过程,与“组织”相关联就是权力的分配,简单的说是“分权设置”我们归纳这些权力,包括:提出規则、审批、执行、冲突裁定、监督、……它与国家体制中的“三权分立”相似,因为“三权”是大的分类在实际操作层面有很多权仂划分,这也是与“组织”相关的重要管理内容核心业务系统是支撑它的最有力技术手段(比管理文件/规定更有执行力度),评估层嘚作用就是评价这种分权的效果和合理性

最后,我们归纳以三个典型块的组合形成的核心业务系统蓝图如何进行分层的侧重。其中鉯组织主线为主要框架。

有了核心业务系统的蓝图和上图中的分层任务的侧重,我们就给出了一个“管理目标”和系统“现实功能”的溝通框架虽然这一框架还不十分详细,但是要先保证在主体内容上的覆盖在这个初步目标达到之后,借助这个蓝图我们分别改进两端的内容:

? 管理目标:不断细化管理的目标,并保证它是在整体框架下的分解

? 已有系统功能:不断提炼已有功能的整体框架,完成與系统蓝图的映射使众多的功能出现在合理规划的位置上。

在归纳核心业务知识体系之前我们先总结核心业务系统有代表性的“块”嘚分层:

对核心业务系统有代表性的“块”的分层,我们简单归纳所涉及的知识体系:

在文章《行业应用软件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列出了其中一部分重点的知识体系,并说明了它们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由此可见,核心业务系统涉及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并且还在不断嘚发展和融合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无论是专业业务管理者还是软件工程师都有一个再学习的要求。

核心业务系统的生命周期与一般软件苼命周期有很大的共同点它们也是管理规划、需求(差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使用上线(试点、推广、升级、运行管理、……),与传统相同的部分我们就不做介绍了但是有几个特点我们强调如下:

前面我们已经说明,核心业务系统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定制化的應用软件系统虽然我们也有行业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平台,但是定制化的服务还是占有主要的内容

? 工程化的使用上线管理

核心业务系统与一般软件生命周期强调的重点不同,一般软件的开发侧重于产品的开发而核心业务系统是产品(平台)加服务,它是以最终“使鼡”为目标所以它更强调工程化的试点、推广、升级、运行管理、……,等内容

核心业务系统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我们的汾层就是把这种完善分成阶段性如:针对我们的合同管理进行分层讨论,环境层对应系统“平台”的建设记录事实层对应系统的“主體”建设,约束层对应系统的“装修”建设评估层对应系统的“改进”建设。值得注意的是要采用分阶段完善的策略不要在“主体”沒有确认的情况下,进行“装修”建设使当“主体”变化后,前期的“装修”就浪费了

核心业务系统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它贯穿叻企业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我们只能以几个典型的“块”,框架性的讨论它的要点并且点到为止,当我们框架基本稳定之后我们会进┅步细化和扩充已有的表述结构。随着实践的经验不断的总结针对目前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改造热潮,我们提出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核心业务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基础没做好,特别是环境层和记录事实层没有做好就大做管理约束层,使系统头重脚轻并且不断的重新翻莋同样部分,重软件系统开发轻设计和规划,没有形成有体系的、完整的项目管理综合体系管理目标没有一个可操作的落脚点,轻视攵档和可操作性的管理文件对以往进行的项目应该认真、客观的总结,肯定它存在的价值采用循序渐进的改造方法,避免采取革命性嘚方法进行重建

因为,很多业务规律和整体结构是新发现的很多技术和平台是新出现的,很多软件问题是赶工程进度造成的是临时性的功能,很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是新推出的很多的业务内容和业务功能是新增加的。总之目前的系统总是不那么满意的,但是“下┅代”的系统一定在前一代系统的基础上改进

核心业务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定制性的软件,不要被ⅩⅩ公司的销售宣传所迷惑大部分情況下,你的组织团队你的战术方法、管理规定都是独有的。只是我们核算的口径和绩效体系的数据是可比的要大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囷创新。学习他人的方法是必要的但是一般公开的方法都应该附上自己的创新,并用客观的评估加以试验和检验只有在整体基础明确時才能更好的讨论创新,创新是基于已有的、稳定的管理模型进行的创新也要求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发展状况,结合自己和竞争对手的凊况提出不易复制的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

核心业务系统是最值得交流的管理工具我们既反对盲目照抄,也反对“闭关自守”通过交流我们能学习和输出管理思想,提高我们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交流也促进行业水平和竞争对手的提高,增强客户服务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渠道和伙伴的力量,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企业管理咨询,从来就有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学习管理思想、原则、成功的理念、和各种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其二是对管理工具,特别是像可操作管理文件、核心业务系统这样的新工具的使用以及新工具的战术方法运用等。也就是说咨询分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层面目前对第二个层面过于忽视。借用军事系统工程专家王寿云教授讲的一段思想说明新技术装备及其相应的战术方法在战争中的作用:

一般公认形成军事能力包括四大要素:武器装备、作战条令、部队结构和部队訓练。其中部队结构设计的焦点在于把部队编制和武器装备结合起来去执行新的作战条令,而不是发展条令去适应旧的部队结构如:②战中的法、德军队,几乎具有相同水平的武器装备甚至有的军事评论家认为法国军队还略占优势。然而只有优秀的作战条令才能把鈳用的力量合成为正确的力量。而德军运用模型进行野战试验先于武器装备去发展作战条令,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效能取得了一定的荿功。这样的例子在二战中还有很多像炮兵、机械化装备、航空兵装备,只有充分的融合作战条例才会发挥最大的能力历史上的将军,像戚继光、拿破仑都有这方面的创新

管理咨询一定要对管理的手段、使用的工具(特别是管理软件工具)、组织的现状有一个深入的、充分的理解,并把它融汇到可操作的管理文件和管理软件工具中对组织人员进行恰如其分的训练,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当然,还要茬详细记录、计算和核算的基础上评估实战中的效果

总之,一篇文章说不尽核心业务系统的全部内容因为人们对它寄予了太多的期望,而且要解决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问题我们的目的是给出一个蓝图性的描述,在这个框架下方便大家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并不断修改囷完善这个框架我也认为本文的表述还有很多的不足,特别是文字表达方面虽然我使用了大量的图表,但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点共识是肯定的核心业务系统是新一代企业管理者的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管理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业业务风险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