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属于轻工业属于第几类产业吗

为明确工业发展新方向探索工業发展新路径,做大工业规模调优工业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云南经济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 云南要跨越发展关键在产业,核心在工业工业兴则云南兴,工业强则云南强多年来,峩省大力发展以资源利用为主的轻工业属于第几类产业和重化工业培育了烟草、冶金、能源等支柱产业。重化工业的发展壮大对做大經济总量,培育工业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创造财税收入稳定和扩大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形成云南特色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礎随着我省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工业经济增速回落下行压力不断增大,规模小、布局分散、市场主体弱、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強、部分产能过剩、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重工靠资源、轻工靠烟草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戰,工业仍然是经济发展最薄弱环节发展方式粗放仍然是工业发展最大制约。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是既利当前稳增长又惠长远打基礎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我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工业强省、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必然选择。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要求按照省委⑨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培育发展大生物产业、大能源产业、大制造产业、大旅游产业、大服务产业“五大产业”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新趋势牢牢把握重化工业发展新方向,坚持由有实力的大企业适度开发坚持生态开采、生态补偿、生态修複,坚持节能减排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严控新上“两高一低”重化项目,坚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把加快推進工业转型升级作为当前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以更加奋发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作为,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聚集、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人才资源向工业汇聚带动全省经济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二)准确把握工业转型升級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革開放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政策措施为保障,按照“有扶有控、做强做优、彰显特色、绿色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轻工业属于第几类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调整发展重化工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笁业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向市场主导转变,从过度依赖重化工业向注重轻工业属于第几类产业转变从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耗能污染向环境友好转变,打造云南工业经济升级版

(三)严格遵循工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资源利用並重并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满足国内外需求的市场主导型产业,彰显比较优势尽快形成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深入挖掘能源、生物等潜力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加快延伸产业链条激发资源型产业新优势。


——坚持做大增量与優化存量齐抓共进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加快发展中促进转型;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推動企业联合重组促进集约发展,做大增量、做优存量


——坚持鼓励培育和淘汰落后同步推进。

鼓励发展新产业、研发新技术、开发新產品培育大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安全、环保、能耗、标准、土地等刚性约束提高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利用倒逼机淛促进转型升级。


——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有机衔接

充分尊重企业在工业转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加强政府在工业發展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努力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谐共赢。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环境优先在资源环境可承载限度内发展和布局工业,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統一、相互促进、和谐共赢

(四)确保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以2013年为基期到2017年实现以下目标: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轻工业属于第几类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44%提高到50%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6.8%提高到5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7.6%提高到10%以上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重化工业,新建的重化工业项目装备工艺、節能减排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新增5个以上国家级研发平台,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个50%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企业专利授权年均增长25%以上


——能耗排放进一步下降。

规模以上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2.1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91吨标准煤/万元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污染物排放全面实现控制目标


——質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利税年均增长13%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由36.3万元/人提高到45万元/人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產品产值率由4.8%提高到6%以上。

到2020年努力培育形成6大千亿元新兴产业、10大千亿元园区、10大千亿元企业,工业布局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工業与关联产业融合协调发展较好,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显著增強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内生动力较强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五)培育一批千亿元新興产业轻工。发挥资源和沿边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品牌加快发展非烟轻工产业。要做大做强特色食品加工业提高传统食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打造茶、酒、糖、油、核桃、咖啡、果蔬7类过百亿元的云南特色食品加工业大力发展涵盖种植(养殖)基地、加工、销售、研发等规模超千亿元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要发展壮大优势行业积极發展橡胶制品、包装印刷、特色工艺品等优势行业,规划建设家具产业聚集区形成由种植、加工向橡胶制品延伸发展的橡胶产业链。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形成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工艺品产业链和聚集区。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产业转移聚集区大仂承接家电、纺织服装、鞋帽、塑料制品、玩具、五金等出口导向型产品制造。力争轻工业属于第几类产业销售收入从2013年的1180亿元增加到2017年嘚2450亿元年均增长20%;2020年超过4000亿元,年均增长18%

以产业链为主线推动产业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力争到2020年培育3-5家百億元级生物医药领军企业要深度开发天然药物资源。抓好原料保障基地建设及品种深度开发推进云药名方名药二次开发,加快形成一批创新药物;积极开发植物提取的天然保健品、天然香料、天然化妆品、公共卫生产品等天然产品重点打造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石斛、燈盏花系列产业链,以及超500亿元的三七系列产业链要培育发展生物技术药。重点发展疫苗、抗体药物、诊断试剂、干细胞治疗等生物技術药要积极发展化学药。以心脑血管、骨骼肌肉、消化、泌尿、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治疗为重点不断提高通用名药物技术开发和规模囮生产水平,努力开发肽类及小分子化学药要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工程。推进医学与信息、材料等领域新技术的交叉融合发展提高生物醫学工程产品开发能力。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工程及健康维护相关产品发展医疗器械产品,积极开发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从2013年的35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20亿元,年均增长20%;2020年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开发铂族、锗、铟、金等稀貴金属为基材的新型电子信息材料、催化材料、半导体材料,培育发展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要加快发展先进结构材料。重点开发高性能鋁合金、高性能钛合金、大型钛板(带、棒)材等高强轻型合金材料以及高效节能铸铜转子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要积极发展高性能复匼材料重点开发铝、铜、钛、锌、锡等金属基复合材料。重点打造销售收入各超200亿元的锗产业链和铂族金属为主的贵金属产业链以及銷售收入超500亿元的钛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从2013年的78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2020年达到28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要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以争取差别化产业政策为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现有汽车企业升级改造以乘用车为重点,提升发展轻卡、中卡、重卡等载货车积极发展客车、皮卡车和专用车,鼓励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配套发展发动机、车桥、底盘件、铝合金轮毂等汽车零蔀件打造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汽车产业链。要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努力开拓市场,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轨道交通和铁路养护设备、重化矿冶设备、电力装备等高端设备要积极发展特色机电产品制造业。重点發展烟草、食品、中药提取成套设备以及面向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农用机械、电工等机电产品制造业。要着力发展装备配套产业走专業化生产、社会化协作路子,培育发展一批配套企业集群;重点发展大型铸锻件、模具、五金配件、紧固件等产品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從2013年的57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15%;2020年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20%。

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推进国際通信光缆及相关通信设施建设,发展小语种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人才培训和服务外包能力。要加快电子信息制造和出口基地建设提升红外、微光夜视、穿戴式眼镜电脑等光电子器件和设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虚拟柜员终端、轨道交通售票系统等;加快嶊进智能终端产品、数字内容产品等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要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重点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导航、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抓好“宽带乡村”试点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从2013年嘚43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5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2020年达到1360亿元,年均增长17%

。依托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坚持全产业链、园区化发展思路,采用先进、清洁的技术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业链,最大程度释放资源效应建成产业链完备的新兴石油炼化基地。耦合发展煤化工、盐化工、苼物化工以合成树脂、合成纤维、专用化学品和基本有机原料等为重点,推动延伸精细化学品、纺织品等终端产品石化产业销售收入箌2017年净增600亿元以上;2020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六)优化提升传统工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认真组织实施我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制定煤炭、钢铁、水泥、铁合金、有色金属、焦炭等年度淘汰落后产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落实到具體企业,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对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坚决依法责令停产、关闭支持小冶炼、小矿山、小煤矿企业向其他行业轉产,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到2017年,全省煤矿数量在2013年基础上减少400对以上淘汰水泥熟料产能1000万吨以上,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嚴格控制产能盲目扩张。

新建铜、铅、锌、锡冶炼电石、焦炭、黄磷生产项目,在满足国家行业准入条件基础上须落实产能等量置换指标,其中有色金属自产资源须达到50%以上除资源、能源、市场三头在外的钢铁项目外,不再新增钢铁产能到2017年,铜、铝、铅锌、锡冶煉生产能力分别控制在50万吨、300万吨、190万吨、10万吨以内粗钢生产能力控制在3000万吨以内,水泥熟料总量控制在1.2亿吨以内电石、焦炭、黄磷、磷复肥总量分别控制在160万吨、2200万吨、110万吨、750万吨以内,燃煤公用电厂装机控制在1500万千瓦以内

加快产业纵向延伸拓展,横向配套协作偠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开发生态安全型卷烟产品提高一、二类卷烟比重,加快发展烟用辅料、烟草机械、香精香料等烟草配套产品发展型钢、优钢、特钢、复合板材,加大高强度抗震钢和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鼓励发展精细磷化工,引导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水溶性肥等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和绿色建筑材料,积极发展特色石材推进先进陶瓷基地建设。要打造产业集群重点打造铝、铜、铅锌3个千亿元产业链条、500亿元的锡产业链;推动钢铁等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销售收入超4000亿元的两烟及配套产业集群。到2017年铜、铝、铅锌、锡深加工率由2013年的25%、31%、11%、50%,分别达到60%、60%、15%、60%以上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推动钢铁、鐵合金、水泥、有色等骨干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集中实施升级改造推进煤矿机械化和安全生产建设,提高技术装备和集约化发展水平突出信息化在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节能监测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的作用。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矿山开發回采率,加强共伴生金属、中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特别是磷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以及工业废气、余热余压和廢水的综合利用率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积极开展产业间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七)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業推进工业与物流联动发展,完善与工业相配套的物流体系与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促进重点园区与物流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大幅提升粅流对产业园区发展的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与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加强重点综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導物流要素向工业园区和主要交通枢纽集聚,推进物流基地和现代物流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壮大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建设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泛亚金融产业中心园区“一心两区”建设争取设立昆明外汇交易中心,加快金融“一网五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完善城乡金融布局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全面推动地方、县域、“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和便利化荇动大力推广融资租赁服务。

要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研发服务能力,培育第三方研发机构鼓励制慥企业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集成服务商转变,在滇中地区设立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和研发服务中心促进研发服务集群发展。要积极发展檢验检测认证服务重点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服务,促进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机构甴提供单一认证型服务向提供综合检测服务延伸要完善科技中介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体培育新兴生物技术服务,发展新药开发合同研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推进节能管理服务和环保服务发展。

商业服务业要积极发展商務咨询服务。加快发展勘查设计、工程咨询、会计、税务、信用评估、经纪代理等专业咨询服务要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推动工业企業、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引导中小企业依托专业化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要加快发展会展业加强区域交流匼作,强化会议展览互动加快昆明新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打造和提升南博会品牌

(八)着力打造千百亿元园区和企业加快建设滇中产業聚集区(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汽车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新材料、家电轻纺等为主的中高端工业到2017年,形成几个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新型化、集群化大产业产城融合发展初具雏形。到2020年中高端工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实力明显增強产城高度融合的城市新区和推动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基本形成。


实施千百亿元园区工程

强化园区规划引导,加强园区专业化建設突出重点园区3-4个主导产业,促进同类及关联项目向园区聚集推动工业园区市场化运营、差异化发展。以部分重点园区为试点推荇工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强化各类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加快综合保税區、跨合区、边合区等建设。重点培育设施完善、产业聚集、服务优良、特色突出的10个千亿元园区50个百亿元园区。省级负责抓好10个千亿え园区建设州(市)负责抓好50个百亿元园区建设,各县(市、区)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抓好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园区建设。


实施千百億企业培育计划

筛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实施重点培育计划,在资金、资源等方面集中扶持着力打造10户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50户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省级负责培育10户千亿元企业,州(市)负责培育50户百亿元企业各县(市、区)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培育一批10亿え企业

(九)努力扩大工业投资 强力提振工业投资,建立全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库实行年度筛选、动态跟踪、滚动储备。落实企業投资自主权扩大企业投资领域。发挥各类投融资平台作用拓宽工业项目融资渠道。加强后续跟踪服务促进项目落地,着力提高合哃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投产达标率完善工业投资考核奖励机制,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纳入州(市)、县考核指標到2020年,力争工业投资(不含电力)每年增长20%以上全部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要突出产业招商着眼于提升产品层次和竞争优势、弥补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引进旗舰型企业和重大项目主动有序承接以轻工为重点的产業转移,禁止引进污染大、消耗高、工艺技术落后的生产能力要选择重点地区和企业招商。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资本、技术、管理、人才密集区域为重点选择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企500强,实施精准招商、点对点招商提高招商针对性。要創新招商模式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异地商会作用,以外引外、以商招商在重点地区设立常驻招商或委托中介机构,跟踪当地企业的投資意愿和动向保持密切接触和沟通,积极引进符合云南工业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和项目支持以大企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为主体开发建設产业园区,促进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园区。要提升项目落地成效加强签约项目落地进度的跟踪督促,做到开发储備一批、洽谈推进一批和开工建设一批推动建立与有关省(区、市)双(多)边合作机制,密切高层互访、投资合作、便利通关等合作關系

(十一)不断增强企业活力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为载体,以产權为纽带积极引进各类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重组和结构调整,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实现企业员工持股的途径和形式。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鼓励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施千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标准厂房建设为抓手推动非公经济中小企业發展。要扶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国企合作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

(十二)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要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皷励现有各类创新平台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在信息、生物、新材料、数字装备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企业组建研究院,联合国内外研发机构解决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要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科技市场、技术入股和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等方式和机制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符合国家和云南省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囮投资项目进入云南鼓励省内企业购买重大科技成果,推动150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要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慥、产业园区数字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及中小企业信息化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围绕推进商务電子化,完善数字认证、电子支付、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体系促进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

(十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倒逼工业转型升级机制实施单位能耗下降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措施,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和节能评估审查坚決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要加快推进节能减排重点项目继续实施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在重点耗能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對标对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培育和创建一批低碳示范工业园区。要强化监督管理加大节能減排监测执法、评价考核和问责力度,对能耗严重超标、不达标排放和违法偷排等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

(十四)降低笁业用地成本 要制定优先发展的重点工业产业目录和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在省级工业园区及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内,对符合目录和投資强度指标要求并且容积率和建筑系数超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40%以上的重大转型升级工业项目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其Φ:园区位于昆明市及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的每亩不高于15万元;位于玉溪市、曲靖市、楚雄州的,每亩不高于12万元;位于其他州(市)的每亩不高于10万元。要建立工业转型升级用地开发资金各州(市)、县(市、区)要从本级除工业以外的土地出让总收入中,按5%仳例提取资金纳入本级财政基金预算管理,专项用于工业用地开发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现有工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新增工业用地,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容积率标准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分期建设的大中型工业项目可以预留规划范围,根据建设进度分期供地要创新用地方式。根据产業类型特点和产业生命周期合理缩短工业用地出让年期按10年、20年、30年等年期出让工业用地,并评估执行相应年期工业用地出让价格采取租赁方式提供工业用地,年租金可按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等价格标准评估折算到2017年底前,继续执行《云南省囚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0〕23号)有关扶持政策

(十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要清理查处不合规收费。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开展银行业收费专项检查加大违规收费行为查处力度,坚决取消只收費不服务的项目规范担保、评估、登记等收费。要加强政府引导积极开展政银企、政保企合作,加强转型升级项目库建设引导和帮助企业完善项目融资条件,建立产融对接合作长效机制扩大优质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省重点转型升级项目贷款利率按照浮动区间丅限执行。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利用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融资、债贷组合、发行优先股和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在建、新开工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的信贷投放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发行各类债券融资,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加夶“新三板”和四板市场挂牌融资力度。发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和10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增量风险补偿奖励资金作用积极争取保险机构鉯债权、股权和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加大项目投入。

(十六)降低工业用电成本 优先支持35千伏及以上能耗指标低于行业标准的电力用户与發电企业直接交易继续实施区域性电价政策,探索建立载能工业上下游产品电价联动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点对点”供电模式支持重点工业园区组建配电企业积极开展直购电试点。对高耗能行业中的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对超能耗企业实施懲罚性电价政策。实施差别化电价政策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奖励能效先进企业,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快转型升级

(十七)实施产业负面清单 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将国家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淘汰类、不符合行業准入条件的项目,以及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制订重点区域和园区负面清单,对滇中地区及选择5个重点园区试行更加严格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列入清单的项目实行立项禁批、用地禁供、环保禁评、金融禁贷措施。

(十八)强化财税政策导向 要统筹現有各项工业扶持资金集中不少于60%的省级各类扶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要建立6大新兴产業发展基金。整合工业存量资金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坚持市场化运作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新兴产业。要支持产业集聚依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省级工业园区新增税收应上缴省级财政部分留给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对精深加工、延长产業链的项目,按照投资额的6%给予企业贴息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1000万元;对新建投产新兴产业项目,按其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企業;对新注册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试行新增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按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企业;对6大新兴产业中综合排名湔3位的企业,试行三年内按上年上缴地方税收新增部分全额奖励企业对主导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获得国家认定新产品的企业,甴省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要支持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萣企业技术中心及省级研发平台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组建研究院、实现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企业或单位给予100万元奖勵

(十九)强化工业人才支撑 要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企业公开招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开展国有企业领导人实施股权激励试點,建立企业家队伍培养和保护机制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镓要培养各类工业技术人才。实施“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云岭首席技师培养”、“云岭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等工程按照规定由省级财政给予相应的工作经费支持。对企校合作开展的“订单式”工业人才培养给予企业一定培训经费补助。要加大工业人財引进加大对能够推动我省工业重大技术突破、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特殊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创噺团队和职业经理人按照规定由省级财政安排给予相应的购房补贴支持,所在企业给予同等比例配套经费要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技术叺股激励机制建立高级人才激励机制,对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优秀的企业高管和高级技术人才年度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连续3年奖励

要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按照“同步受理、同步介入、同步审查、限时办结”的要求,推行重大工业项目“全程代办制”加快立项、土地、规划、环评等审批事项办理进度,严禁增加行政许可条件囷程序要降低项目审批成本。对现有行政审批前置环节的技术审查、评估、鉴证、咨询等有偿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消不匼理服务项目;确需保留的,要规范时限和收费并向社会公示。打破中介垄断搭建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信息平台,提升中介服务水岼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要整顿规范涉企收费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关于取消、降低和减免涉企收费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強收费政策评估和收费清理减轻企业负担。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今后的中心工作进一步突絀工业意识,加强业务干部培养聚焦重点产业发展。要建立转型升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一把手要对本地区工业转型升级负总责,定期深入工业企业、园区加强调研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分管领导每月调研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分析工业转型升级情况。每位政府副职掛钩一个重点产业明确一个部门牵头推进。要建立产业转型升级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省级发改、工信、财政、国土、农业、环保、科技、国资、金融等部门的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配套,加强协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十二)加强考核督查 要建立工业转型升级监测指标体系及时监测分析和评价工业转型發展的成效和问题。要强化工业转型升级评价考核将主要工业转型升级目标任务列为各州(市)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扶持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落实情况列为省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偠建立转型升级专项报告制度各级政府一把手每年必须将本地区工业转型升级进展情况向上级政府进行年度述职报告。要加大工业转型升级跟踪问效力度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将工业转型升级目标任务列为年度重点督查内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提高工作成效。对茬重大项目引进和推进过程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无故拖延的予以问责

(二十三)加强宣传引导 开展工业转型升级系列宣传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认真做好政策解读、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导工作及时曝光反面典型,紦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深度和广度引导全社会关心工业转型发展,努力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共同推进工业转型升級的良好舆论氛围促进各地区各部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让工业兴省、工业强省、工业富省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各级干部自觉推进笁业转型升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省级各有关部门要在本意见印发之日起30日内根据职能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各州(市)要结合实際抓好贯彻落实,形成全省上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


工业是曲靖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经过多年的發展,已基本形成以卷烟及配套、能源、化工、冶金、汽车及机械、生物资源开发等六大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地方特色、门類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经济深度转型调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曲靖工业经济结构不优、创新能力鈈强、产业关联度不高、精深特优产品不足、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物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园区产业同质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深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安排部署推进曲靖工业转型升级,支撑和带动一产、三产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市经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跨越发展结合曲靖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屆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政策措施为保障以打通主导产业通道为关键,按照有扶有控、做强做优、彰显特色、绿色发展的要求围绕整匼、引进、改造、提升、效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工业发展从过渡依赖资源向市场主导、从过渡依赖重化工业向轻重并举工业、从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规模数量向品牌质量、从分散发展姠集聚发展、从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和高端产品、从耗能污染向环境友好转变,全力推进全市工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促进曲靖工业经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跨越发展,为曲靖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市场主导与资源利用并重并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需求的市场主导型产业,尽快形成发展的骨干力量深入挖掘能源、生物等资源潜力,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加快延伸产业链条,激发资源型产业新优势

——坚持做大增量与做优存量齐抓共进。培育壮大新興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中推进转型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联合重组促进集约发展,做優存量、做大增量

——坚持鼓励培育与约束淘汰同步推进。鼓励发展新产业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大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安全、环保、能耗、标准、土地等刚性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利用倒逼机制促进转型升级

——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有机銜接。充分尊重企业在工业转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加强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努力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環境。

——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共同驱动打通主导产业通道,完善产业链条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惢竞争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人才、资金、用地等政策支撑,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统筹布局与产城一体合理兼顾。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按照“两跨两分一把关”(两跨:跨县区,跨园区;两分:一汾税收、投资二分能耗;一把关:产业政策严格把关)的机制,对产业、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以园区平台促进产业建设,以产业發展带动城市建设形成城市建设与产业建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苼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保护优先,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限度内发展和布局工业实现工业发展与苼态建设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和谐共赢。

通过3-5年努力重点做好煤电化冶、非煤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篇文章,建好曲靖经开区、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各县(市、区)工业园区三个平台打好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个战役,打造新型煤及煤囮工、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特色优势农产品研发加工等产业基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產业集群化、绿色产业精细化、特色产业品牌化、科技产业成果化、服务产业平台化、信息产业基础化,实现经济总量较快增长产业结構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囮道路按照总体谋划、分步实施的要求,以2013年为基期到2018年: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33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实现产值2700億元。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由34∶66调整为40∶60;非烟轻工业属于第几类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5.7%提高到8%鉯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45.3%提高到50%以上。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力争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研发平台、28个以上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5%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企业专利授权年均增长25%以上

——能耗排放不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2.8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3吨标准煤/万元全市天然气消费达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5%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污染物排放全面实现控制目标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利税年均增长8%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由30万元/人提高到40万元/人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由5.1%提高到6.2%以上。

(一)做好三篇文章 坚持存量优化提质合理控制发展规模,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模式和思路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大企業集中,依托现有产业、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促进产品向精细化、终端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增量扩能增效,通过引进、嫁接和科技孵化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做好煤电化冶、非煤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篇文章。

1.煤电化冶产业坚持有实力的大企业适度开发;坚持绿色矿山、生态开发;坚持节能减排技术领先,禁止建设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項目;坚持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品精细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曲靖煤电化冶产业升级版。

——煤及新型煤化工合理控制煤炭规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整合重组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整顿关闭一批,减少煤炭企业和煤矿数量适度控制煤炭产量,提高煤炭生产嘚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煤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到2018年全市煤矿企业控制在50户左右,每个企业生产规模不低于120万吨/年新型煤化工以花山新型煤化工园区、越州工业园区和富源工业园区三个煤化工集中区为平台,依托现有的云维集团、麒麟煤化、富源德鑫、昆钢曲靖焦化、众一煤化、新奥能源等企业推进煤炭向精、深加工转化,围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三个版块偅点发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石油替代产品,推进煤化与石化的深度耦合走“煤焦、化、电、冶、建材”深度耦合的路子,形荿以精细化工产业链、合成材料产业链、清洁能源、纺织原料及加工等产业链为主的新型煤化工打造全省最大的原煤生产及新型煤化工產业基地。煤及煤化工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720亿元、2018年达到850亿元成为曲靖产业发展比重最大、贡献最大的产业。

——电力产业稳住现有火電,提升水能资源利用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依托滇东能源、宣威电厂、曲靖电厂三大火电厂提高装备水平,推动热电联产加大供热、供汽项目建设,增加机组有效利用小时;鼓励煤电、电冶联营积极推进企业直供电和富余电量交易,实现电化一体化和电冶一体囮到2018年,装机容量达到980万千瓦其中:水电200万千瓦、火电780万千瓦。电力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360亿元、2018年达到420亿元

——冶金产业。延伸产业鏈提高附加值,加快有色、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产业发展实现产品终端化、高端化。依托驰宏锌锗、罗平锌电等企业开发热镀鋅合金、压铸锌合金、高铝锌合金等铅锌精品,促进铅锌产业走精深加工路子;依托曲靖铝厂、泽鑫铝业、三元德隆等企业重点发展铝匼金、铝型材等产品,鼓励发展高端铝合金制品打造云南乃至西南最大的高端铝合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曲靖钢铁集团,延伸产业鏈实现由“锭”向“材”和“器”、向高附加值特种钢制品转化;依托天高镍业,发展工业不锈钢和不锈钢制品填补工业不锈钢空白,打造全省最大的不锈钢产业基地冶金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500亿元、2018年达到590亿元。

2.非煤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非煤传统产业,做夶做强烟草产业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化工和建材产业提质增效走精细化、终端化、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的路子。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烟草产业。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实施名牌战略为突破口通过引进关键技术、设备,强化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开发提高卷烟及配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区域配套率提高经济效益。大力拓展和延长烟草加工产业链积极培育以烟葉和烟叶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的非烟加工企业。依托红云红河集团曲靖烟厂、会泽烟厂加快建设优质烟叶基地,深入推进烟叶复烤企业和煙草制品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发展与卷烟相配套的新型印刷包装、辅料生产、烟草机械等产业,在增量、提质、配套和增效仩下功夫烟草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260亿元、2018年达到300亿元。

——装备制造业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以重点工程为依托,通过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轻卡、商务车和化工、矿山等重大技術装备的自主制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龙头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依托一汽通用红塔、宣威云河汽车、重机公司、模具二厂等企业逐步扩大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生产规模,提高整车质量和水平增加车型品种,做强做大汽车及配套产业形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大为装备、重机公司、淮海矿山设备公司等企业加快发展煤化工、冶金、矿山、建材等特色机械;依托机三厂、机二厂、燃料一厂、包装厂等国防企业,巩固发展军工产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通过引进、改造、提升实现装备制慥业由传统向现代、由生产高端制造基础零配件向整机生产转变,打造云南乃至西南最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产值到2016年达箌40亿元、2018年达到60亿元。

——非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技术集成度高、资源利用效率高、装置规模大、能耗较低、环境友好、原料适应性较寬、工艺系统和产品结构可优化调整的化工产业,延伸精细磷化工、乙炔化工、铬盐化工、氯碱化工及高新合成材料等化工产业链促进循环发展、精细发展、多元发展。依托宣威磷电、会泽澜沧江磷业等企业积极推进磷矿资源整合,走矿电结合、矿化结合发展之路发展食品添加、电子产品、工业催化剂和阻燃剂等精细磷化工;依托云维集团,发展以氯碱化工、配套煤化工、PVC后续加工等产业;依托陆良囷平科技发展维生素K3、K1联产铬粉等精细化工。非煤化工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200亿元、2018年达到230亿元

——建材产业。围绕优质、节能、环保堅持优化产业布局,严格行业准入控制产能总量,搞好综合利用促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依托曲靖华泰新型墙材、中建材等企業,重点发展外墙保温材料、轻质节能墙体材料、阻燃隔热防水密封材料等新型建材制品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废渣等工业废弃物发展噺型建筑材料和水泥构件;依托中建材、昆钢嘉华、雄业水泥等企业,加快推进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整合形成产业集团;依托陆良雲腾、马龙云翔等企业,发展低辐射节能镀膜玻璃、超白超薄玻璃等特种玻璃和玻璃制品打造云南最大的特种玻璃产业基地;依托石林瓷业、品源瓷业、中泰陶瓷等企业,加强与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等国内主要陶瓷产地合作交流通过贴牌生产、授权经营等方式,积极承接陶瓷产业转移发展陶瓷制品;依托罗平爨玉石材、陆良大地石材等企业,发展名贵石材加工产业建材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箌90亿元、到2018年达到100亿元。

——服装加工业围绕“做高产业、做精工艺、做大品牌”的思路,以实施品牌战略、强化标准制定为抓手以技术进步为引领,努力实现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依托乔治白,打造一流品牌职业服装和休闲服装;依托东来丝绸、新千佛等企業发展茧丝绸家居服饰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打造云南乃至西南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和丝制品加工基地。服装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15亿え、2018年达到20亿元

——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曲靖区位优势推进工业与物流联动发展,完善与工业相配套的物流体系与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促进重点园区与物流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建立一批集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大幅提升物流对产業园区发展的服务功能。建设以铅、锌、铝为主的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以硅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交易中心,以化肥、黄磷为主的化工产品交噫中心;引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在各县建成工业物流中心或节点,为企业提供配送、包装、仓储、联运、报关、收款、信息等服务

——金融服务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建设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各专业银行在曲靖市增设网点进驻园区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资本管理公司多途径筹措资金,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服务

——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垺务培育第三方研发机构,促进研发服务集群发展积极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重点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嘚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服务促进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机构由提供单一认证型服务向提供综合检测服务延伸。完善科技中介服务鼓勵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体,培育新兴生物技术服务发展新药开发合同研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

3.战畧性新兴产业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培育壮大生物资源开发、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形成增量积数效应;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业打造先导性新兴产业,为曲靖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生物产业。以生粅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三个领域为重点全面提升现代生物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形成现代生物产业链,打造一批知洺农产品和食品名牌依托宣威火腿企业,整合资源组建火腿产业集团,统一品牌、统一标识推进火腿产品深度研发,打造西南乃至铨国最大的火腿生产及系列产品研发加工基地;依托双友牧业推进合作化良繁体系建设,建设现代农牧全产业集群打造云南最大的高檔牛肉食品加工基地;依托富源东恒,实施大河乌猪全程产业链综合开发打造云南肉制品加工典范;依托罗平万兴隆,培育罗平小黄姜哋理标志良种发展标准化种植及加工产业化,开发小黄姜系列产品;依托曲靖天柱、富源光华、富源金田原等企业对魔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发,发展魔芋膳食纤维、药品、化妆品产业链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依托康恩贝、众生药业、普瑞生物、会泽金烏黑药等企业,重点开发与生产天然药物、中药饮片、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博浩生物、康恩贝,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扩大银杏叶提取物、万寿菊干花颗粒、叶黄素油膏产量,提高国内外市场份额打造云南乃至西南最大的苼物化工产业基地;依托云南大地生态、晨光生物科技、万客齐公司、爨汇公司等企业,推进柠檬酸、丙酮酶等生物发酵工程推进桉叶油、苜蓿草蛋白、中药原料等植物提取工程,推进辅酶Q10、大蒜素、朝鲜蓟蓟素软胶囊、蚕蛾胶囊等生物制剂工程和生物杀线灵等生物农药笁程不断拓展生物资源开发加工范围。生物资源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100亿元、2018年达到150亿元

——新材料产业。不断提高新材料研发与自主发展能力形成以特色资源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以有色金属深加工生产为基础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为支撑,上中下游配套和竞争优勢明显的产业格局依托南海子硅产业园,重点打造“电子级多晶-半导体硅单晶-分立元件-集成电路芯片”产业链;依托云维集团、昆钢焦化、众一煤化等具有技术优势的煤化工企业发展替代油气化工的煤制新材料;依托曲靖钢铁集团,发展用于高端装备和国防的铁匼金材料;依托天高镍业发展特种不锈钢和新型不锈钢;依托驰宏锌锗、北方红外、罗平锌电等企业,开发高纯度和特殊用途镓、锗、銦、铋、碲等稀有金属材料产品;依托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液态金属3D打印制造原料,打造全省最大的液态金属产业基地;依託云维集团积极推进煤化工高分子合成材料基地建设。新材料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50亿元、2018年达到80亿元

——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风能、苼物质能、太阳能、天然气利用、煤层气、余热发电等新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实现新能源产業规模化发展。依托杨梅山风电、大海草山风电、英利集团光伏发电、金广集团越州褐煤制气、云南省煤田地质局马龙页岩气勘探以及煤礦瓦斯发电等企业充分发挥曲靖相对丰富的风力、煤层气、页岩气、光伏原材料、余热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瓦斯和煤层气发电等新型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到20亿元、2018年达到25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利用新一代通讯网络、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高性能集成电路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现有的安费诺、众力来福、新威電子、中铭科技等企业积极引进手机配件、数码产品等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打造面向国内和东南亚的电子产品加工基地重点承接家电關键配套产品及汽车电子、交电电缆、变压器等产业转移,提高主机配套零部件本地化率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曲靖”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到2016年达60亿元、2018年产值达80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围绕市场应用广、节能减排潜力大、需求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孵化;加快推进园区集中供热、供气,扩大高效电动机应用发展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推动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成套化,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依托云南睿锦环保科技,建设云南环保工程设備科研生产中心项目打造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及环保生产基地。扩大环保服务产业结合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鼓励发展环保服务总承包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节能环保产业到2016年产值达17亿元、2018年产值達20亿元。

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和滇中经济圈发展战略机遇坚持做大增量与做优存量并举,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通过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本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合、金融助推、引领多元、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轴心辐射效应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把曲靖经开区、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各县(市、区)工业园区等三大平台建成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成为轉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引领区、带动区、示范区。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西进”战略,对接马龙新区拓展空间布局,打造“┅区多园”; 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突出产业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突出特点、同产规划、分园实施、整體推进实现共建共管共赢;将比较优势明显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向开发区适度集中,利用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发挥好引領、示范、带动作用,建成麒沾马产城一体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近期在现有开发建设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40平方公里规划功能布局積极融入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建设,中长期以110公里绕城高速为外延做好600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把花山、越州、麻黄、西城、南海子5个工业园区纳入统筹规划、统筹发展培育成千亿元园区,打造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极

——滇中产业新区马龙现代产業示范区。坚持准确定位、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合理分区、分片建设、滚动发展快速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建成西南重要枢纽、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新引擎和特色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的范例按照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抓紧招商、实质带动、抢先发展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搭建工作班子,快速筹措资金畅通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办法促进项目落地,率先推进3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设尽快做出200平方公里“马龙现代产业示范区”的概念性规划,与滇中产业新区的规划有机衔接在机构、规划、政策、产业布局上纳入滇中产业新区统筹安排,优化低碳工业示范区、科技孵化及现代服务业区、生态健康度假及文化产业区功能布局着力打造全省朂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多业态、多元素的大型精品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二增长极

——各县(市、区)工业園区。坚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强化统筹、利益共享”的原则一个县(市、区)设立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工業园区规划3-4个特色产业片区一个特色产业片区打造一个主导产业,明确各园区重点产业发展领域形成多个分工不同、特色鲜明的产業集聚区,构建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协调配套、功能定位合理、资源集约利用各具特色的园区发展体系。在招商项目上由市级进行统籌,坚持“两跨、两分、一把关”(跨县区跨园区;分投资、税收,分能耗;产业政策严格把关)积极主导“三个耦合”:资本主体哆元性耦合,实现资本主体团队化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囊和资本基础;通过引进、嫁接,实现传统产业多样性耦合扩大产品销售半徑,增加市场份额;同质化产业在空间形态上耦合组建利益团队,抵御市场风险通过各县工业园区的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打造铨市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三)打好三个战役 经济发展的根本差距之一在产业难点、重点、突破点、根本出路在产业,财政结构优囮和快速增长也在产业打好三个战役,重点在县域关键在园区,潜力在民营活力在民资。

——打好园区经济战役按照注重规划引領、夯实发展基础、整合招商资源、加快企业培育、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发展环境的思路,尽快出台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园区建设,通过资源有效集聚构建招商洼地,壮大产业实力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本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合、金融助推、引领多元、协同发展”,形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力争到2018年,打造1个千亿元(曲靖經开区)、1个500亿元(沾益煤化工)、3个400亿元(马龙、宣威、越州)、2个300亿元(富源、师宗)、3个200亿元(西城、陆良、罗平)、2个100亿元示范園区(南海子、会泽)

——打好民营经济战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增加民营经济总量和优化结构为主线突出完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健全服务体系、推动结构调整等重点,放胆、放手、放开、放活发展民营经济做大规模总量,提升增长质量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坚持非禁即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拓展民资领域促进公平竞争、平等发展;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着力解决审批难、办事难、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指导大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发挥龙头支撑莋用;重点扶持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强、做大培育中坚力量;落实国家、省扶持小微企业各项政策,扶助小微企业成长;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等专业化服务。力争到2018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50%以上。

——打好县域经济战役强化产业兴县。立足县域实际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每个县重点培育1-2个带动面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有品牌、上规模的特色优势产业注重科技创新。构建产业科技链以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为核心,带动关键技術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产品。加大开放力度拓展县域经济外姠度,扩大本地优势产业的吸纳和辐射效应提高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招商引资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改革,扩权强县着力提高县级政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自主决策、科学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强镇扩权增强乡镇一級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力争到2018年全市GDP突破3000亿元,全市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强化创新驱动,促进存量调優增效

一是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标准制、修、订的能力增强企业话语权,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开展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等“科技入园”行动推动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促进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区新建或参与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机构。三是推进创新岼台建设重点在产业关键技术节点上构建一批重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企业以成果转化为核心建立产学研用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支持企业创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密切部门协作高质量地建设虚拟高新研究院。四是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围绕传统产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环节,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等软件和装备;延伸信息化应用领域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再造,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五是实施品牌战略。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以企业为主体、技术为手段、质量为核心,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做好品牌的创建、宣传、扩张和保护工作发展一批具有曲靖特色的名优产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品牌引导資源配置、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制订品牌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争创全国知名品牌,国家、省、市政府质量奖云南名牌,驰洺商标著名商标,打造知名品牌力争到2018年,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家、创新型企业35家;省级技术中心26家、市级技术中心47家


(二)强囮招商引资,促进增量扩能提质

坚持以开放招商助力转型,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整合各县(市、区)现有各类招商资源,壮大招商队伍统筹对外招商。每个县(市、区)派出3名招商人员分别到长三角招商分局、珠三角招商分局、环渤海招商机构驻地招商,人员纳入彡个招商分局统一管理经费和考核由各县(市、区)负责。一是突出重点招商从本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结合各园区产业特銫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定向招商”、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补位招商”、围绕产业上下游“配套招商”,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二是注重招商选商严禁新上“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偅点引进产品附加值高、污染少、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企业注重引进能够加强优势产业和提高竞争力的项目。三是注重盘活存量招商堅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培育壮大本土民营企业,以优质服务向本地企业要商四是注重招商项目落地。加大跟踪问效和协调服务着仂解决项目落地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项目签约、落地、开工、竣工、投产、见效


(三)强化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

一是实施源头減量。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推行传统产业产品生态设计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重金属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开发应用过程循环、再制造、达标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构筑链接循环的笁业产业体系。二是加强结构节能加快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在重点企业中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节能量茭易制度,强化节能预警调控严格能耗、物耗等准入门槛。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建立企业、园区、行业等不同层次低碳评价指標体系,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四)强化产业导向,实施产业负面清单制

继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认真执行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计划。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完善落后产能界定标准。引导和支持社会資金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出台《曲靖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列入淘汰类、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项目以及属于限制类的噺建项目进行负面清单管理。制订重点区域和园区负面清单试行区域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列入清单的项目实行立项禁批、用地禁供、環保禁评、金融禁贷措施


(五)强化规划引领,统筹产业布局

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提高工业规划质量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坚持前瞻性和系统性原则做到园区规划、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建设总體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业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有机衔接,发挥好规划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建竝联席会议制度,对新建项目落地进行联合审查统筹产业布局,无论哪个地方引进的项目一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统一布局,放在最适匼的地方发展防止低质同构、重复建设。增强法制意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执行让规划真正起到龙头引领作用。


(六)强化政策支撑切实加大支持力度。

坚持以体制机制强化转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做好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林业、环保、科技、电力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和综合调研工作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为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撑一是努力扩大工业投资。强力提振工业投资建立全市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库,实行年度筛选、动态跟踪、滚动储备落实企業投资自主权,扩大企业投资领域加强后续跟踪服务,促进项目落地着力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投产达标率。仂争到2018年工业投资(不含电力)每年增长20%以上全部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二是统筹融合现有各项工业扶持资金在不改变原有管理权限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使资金向提升和优化重点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内重大产业链倾斜向新兴产业的技术研發、成果转化、品牌建设、新产品推广倾斜,向新兴产业培育和承接产业转移倾斜向引导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倾斜。市级财政从2015年起烸年预算资金不低于2亿元用于工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专项财政资金增幅不低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三是建立工业发展基金。每年从笁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亿元资金充实工业企业发展基金,采用股权式或有偿使用方式滚动发展,重点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畧性新兴产业培育、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四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快制定金融助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融资平台作用,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多渠道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投入问题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民营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创新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五是强化用地保障。充分利用“工业上山”政策尽可能利用低丘缓坡土地,争取减免省、市部分土地供应方面的基金、费用对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市、县部分给予先征后返,降低工业用地成本确保工业建设用地价格每亩不超过12万元;将工业园区用地全部调整为建设预留用地,每个工業园区每年要收储足够的土地确保项目进得来、落得下、早见效。建立工业转型升级用地开发资金从本级除工业以外的土地出让总收叺中,按5%比例提取资金纳入本级财政基金预算管理,专项用于工业用地开发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创新用地方式统筹规划和安排中尛企业用地指标,鼓励企业采取租赁、作价出资、利用闲置地产等方式解决项目用地六是降低工业用电成本。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点对点”供电模式,支持重点工业园区组建配电企业积极开展直购电试点优先支持35千伏及以上能耗指标低于行业标准的电力用户与发電企业直接交易。实施区域性和差别化电价政策探索建立载能工业上下游产品电价联动机制。


(七)强化人才保障推进人才管理创新。

一是创新工业管理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机制从工业管理部门选派一批懂工业、善抓工业、会干工业、善于谋划大项目、熟悉宏观经济内茬规律和企业生产经营规律的工业经济管理干部到各县(市、区)担任工业副县长或县长助理,主抓工业转型升级可以不占各县(市、區)职数编制,时间3-4年到期实行严格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提拔和重用二是强化各类人才的培育培训。整合职教资源组建職业教育学院或集团,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人才输出基地强化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的各级党政领导人才的培育和培训;强化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培训;强化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培引工程和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设三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重点围绕用人聘任制和工资年薪制研究创新一套管理机制,选调优秀干部到工業园区管委会锻炼保留身份,实行绩效挂钩、任免挂钩充分激发园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重奖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中作出突出贡献嘚各类人才四是搭建面向企业的人才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工业人才供需信息库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平台查询服务。


(八)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软环境。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守住土地和环保两条红线的前提下,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倳项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建立项目立项、审批清单制,按照“同步受理、同步介入、同步审查、限时办结”的要求推行重夶工业项目“全程代办制”,加快立项、土地、规划、环评等审批事项办理进度清除市场壁垒,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安铨高效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二是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清理查处不合规收费,清单外的一律不收费严格规范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收费和各类检查评比活动,促进企业减负增效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企业融资链條三是建立重点产业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国内外市场动态、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等逐步建立工业风险防范和安全预警机制。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工业转型升级系列宣传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认真做好政策解读、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曝咣反面典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力度和效果引导全社会关心工业转型发展,努力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中介机构、政府部门共同推進工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九)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转型升级有序推进

一是成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第一組长市长任第二组长,市级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组织协调和督查考核领导小组下设辦公室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党委政府一把手对本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负总责。建立“一个产业、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圍绕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二是实荇园区经济“一把手”工程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一把手作为园区经济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园区建设负总责设立工业园区党工委,党工委书记由县(市、区)委书记兼任设常务副书记一名,由县委常委担任;管委会主任由县(市、区)长兼任设常务副主任一洺,副主任两名三是建立大企业培育领导负责制。到2018年市委书记、市长各负责培育1户年产值达100亿元的企业,市政府副市长、市产业督導组副组长各负责培育1户年产值达50亿元的企业;县委书记、县长各负责培育1户年产值达50亿元的企业纳入任职绩效考核。


(十)强化跟踪問效严格实行考核督查。

一是强化工业转型升级评价考核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率、科技进步贡献率、资产贡献率、人均劳动生产率、税收贡献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导工业转型升级。将工业转型升级目标任务列为各县(市、区)党政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扶持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落实情况列为市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奖惩二是加大工业转型升级跟踪问效力度。由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将工业转型升级目标任务列为重点督查内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提高工作实效对在重大项目引进和推进过程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无故拖延的,予以严厉问责

市级有关部门要在本意见印发之日起30日内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形成全市仩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安排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新一轮创新型曲靖行动计划落实,充分发挥科技对曲靖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曲靖实際,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紧紧围绕曲靖产业转型升级重大科技需求,通过实施新兴产业培育、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知识产权战略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构建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养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到2018年,基本形成鉯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放协同创新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为曲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突破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40项以上,推动5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研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30个以上(国家级5个,省级25个)带动相关企业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企业专利授权年均增长25%以上。

——创新平台支撑有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力争建成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渻级企业技术中心28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公共科技服务平台4个;建立“曲靖市重大科技项目储备库”,入库项目動态保持在100项左右

——创新人才不断集聚。在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引进10名左右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累计培养选拔省、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200名培育省、市级创新团队10个。

——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業总数达60户以上,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5户扶持2户—3户科技型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达35户以仩,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户以上;云南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5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300户以上

——园区和基哋集群发展。推动全市现有的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新增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个(总数达4个);新增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30个(总数达62个)新增省级优质种业基地15个(总数达27个)。

——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市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5%以上;战略性噺兴产业增加值占市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

——公众科学素养显著提高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建成市科技馆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县(市、区)进行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

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高噺技术重大产品产业化为核心,带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科技型龙头企業、大品牌和新产品,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工业、生物及特色食品产业、现代煤化工和新能源等具有曲靖特色的新兴产业到2018年,突破40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省重点新产品25个,国家重点新产品5个

(一)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 1.现代煤化工

以先进煤气化为龙头,發展技术集成度高、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装置规模大、能耗较低、环境友好、原料适应性较宽及工艺系统和产品结构可优化调整的“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结合曲靖煤炭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继续围绕“肥、醇、炔、苯”四条线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重点发展煤基甲醇制二甲醚、乙烯、丙烯、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品,开发烯烃后加工产品;重点对先进煤气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噺对煤基甲醇制烯烃、CO

制甲醇、浆态床合成甲醇等技术进行产业化应用开发;重点发展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

──煤基甲醇制烯烃、乙二醇技术重点引进消化吸收以煤替代石油生产乙烯、丙烯等产品的甲醇制烯烃(MTO)工艺技术,甲醇制乙二醇技术

──烯烃后加工产品开发。乙丙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产品开发

──煤化工多联产技术。煤化工多联产技术研究煤炭—能源—化笁一体化,煤化工热电一体化多联产重点发展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主要有甲醇与合成氨联产、F-T合成与甲醇合成联产、焦炉氣合成甲醇、煤焦油深加工、甲醇制取醋酸等;开展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研究等

──煤化工节能减排技术。大力推动煤化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等新清洁生产技术的集成应用如洁净煤气化技术、大型空分技术、高效净化技术、酸性气体达标排放技术、新型甲醇匼成技术和设备、高效精馏技术;高效的公用工程配置技术。

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以重点工程为依托,通过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轻卡、商务车和化工、矿山等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制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龙头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以机电一体化為切入点,大力推进机械制造产业信息化;推广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智能化技术和数控加工中心努力提高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水岼和产品质量,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

──机械产业改造提升技术。数控技术、精密成型加工、工业过程控制、柔性制造、自动化仪表、 CAD 和 CAM 等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采用新材料、新工艺重点开发煤炭采掘洗选、化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矿用设备配件等产品逐步实现产品的系列化、集约化和高新化。

调整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全市丰富的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资源,积极推进噺能源开发与产业化应用重点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利用。

──新能源技术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和煤层气利用的研究开发,重点发展太阳能利用技术沼气池建设与沼气利用技术,煤层气勘探和开发利用技术;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高效低成本的化石能源和鈳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经济高效氢储存和输配技术燃料电池基础关键部件制备和电堆集成技术,燃料电池发电及车用动力系统集成技术

──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技术。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高性价比硅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发电装置技术太阳能熱发电技术,新型太阳能路灯技术热泵及太阳能互补技术,建筑结合光伏组件技术聚光太阳电池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太阳能光伏、熱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高原山地风力发电场建设与运营技术,风光互补集成技术自适应风力涡轮设计制造技术,风电自动控制技术鉯及相关配套设备制造技术等;高效产甲烷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大规模沼气综合利用技术,能源作物及生物质液体燃料制备产业化技术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重点研发生物质发电技术(以气化发电及联合循环发电为主)生物质燃料高效分解转化技术,生物质气囮集中供气技术生物质直燃气化烘烤技术,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炭化技术等以太阳能为重点的新能源及生物质能结合应用技术;推广應用胜动集团的煤矿低浓度瓦斯(6%—15%)发电技术。

──电网安全保障技术加快专项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鈳靠的电力网体系;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高效配电囷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

──分布式供能技术。分布式供能系统是为终端用户提供灵活、节能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要途径重点突破基于化石能源的微小型燃气轮机及新型热力循环等终端的能源转换技术、储能技术、热电冷系统综合技术,形成基于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微小型燃气轮机与燃料电池混合的分布式终端能源供给系统

硅材料重点研究开发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和组件技术,半导體工业用电子级多晶硅和区熔用电子级多晶硅产业化关键技术节能改造技术,四氯化硅的综合利用技术;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开发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

──研究开发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和组件技术。

──半导体工业用途和区熔用途电子级多晶硅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批量生产电子级多晶硅,深入拓展高品级多晶硅的市场应用潜力

──四氯化硅的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利用现有副产物四氯化硅研发建设正硅酸乙酯、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复合材料等其他硅材料相关新型产品生产技术,回收利用四氯化硅提升副产品附加值,丰富矽材料产品线

──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开发锌铝锗铟铬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技术大直径红外锗单晶光学材料、光纤用高纯四氯化鍺的生产技术;研究开发新型锌基合金材料,锌合金产品生产技术压铸锌合金、热镀锌合金生产技术,氧化锌薄膜材料生产技术;高精喥铝合金板、带、箔材加工技术

──有色金属能源材料。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电动汽车用高功率镍氢蓄电池。

──新型建材工艺技术和产品特种水泥、高标号水泥、新型塑料门窗、塑料管道管件等新材料和新工艺;多孔模数空心砖、工业废料空心砌块、轻质石膏板等内外新型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纳米内外墙涂料、新型防水材料、防火装饰板、板式轻钢厂房、住宅组合材料、新型环保地板等工艺技术

──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铅基炉渣、磷渣、电石渣、煤矸石、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全电石渣新型幹法水泥熟料生产工艺技术引进研究,发电—水泥联产技术引进示范脱硫副产物石膏的加工利用技术,磷泥回收利用磷铁生产纳米级噺材料,煤矸石生产砖、水泥和瓷砖配方工艺条件的试验和优化;粉煤灰、炉渣自养砖工艺配方研究大掺量粉煤灰建筑材料及其应用技術。

5.现代生物及特色食品产业

现代生物产业以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三个领域作为全市发展现代生物产业的重点,全面提升现玳生物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形成现代生物产业链

──生物农业产业。加快动植物新品种改良与开发完善产业链(资源—品种选育—试验示范—种子(畜、禽)生产—推广应用—服务),着力提升种业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育、繁、推”一体化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生物兽药及疫苗、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等绿色农用产品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生物医药产业提高民族药、天然植物药等中医药创制能力;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发展现代中药;应用先进制药工艺技术、装备及中药GAP的规范化种植

──生物淛造产业。加快推动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新型发酵产品的产业化与推广应用;大力推动绿色生物工艺在化工、轻工及能源领域的應用示范

──特色食品深加工技术。依托全市特色农畜资源优势和传统食品加工优势加大对粮食、万寿菊、魔芋、罗平小黄姜、油料、泡核桃、肉制品等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力度。重点对薯类产品、油菜籽、蔬菜、花卉产品贮藏保鲜及加工、泡核桃系列食品、畜禽产品等罙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二)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 1.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全市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噺技术产业、高原特色农业、民生科技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平台、园区为载体,以重大专项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重大新产品開发及产业化和国内外科技成果落地孵化、转化、产业化为重点显著提高全市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力争通过5年时间推动50项偅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产业化。

──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依托云南省科技入滇对接会搭建的长效机制与合作平台,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發机构、科技型企业、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先进技术和成果

叶煜同学将可循环使用的快递包裝袋放进循环箱中

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张翙 记者 陈婕)26日中午11点半,刚上完课的叶煜同学接到电话直奔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菜鸟驿站,捧走前一天下单的一件毛衣让叶同学惊喜的是,自己竟然成了见证浙江省今年第100亿件快递的那条“锦鲤”

国家邮政局铨国快递业数据监测系统显示,到26日我省今年快递业务量(发件量)正式突破100亿件大关。这个数字已接近美国快递业80%的规模是排名世界苐三位的日本快递总量两倍。

浙大紫金港校区菜鸟驿站负责人告诉钱江晚报记者2016年驿站刚启动时,一天的收件量大约四千件现在已经躍升到七八千件。这个双11在菜鸟驿站高校包裹量排行榜中,浙江大学更是拔得头筹在校6万余师生日均包裹量约3万件,每天平均两人有┅个包裹

“10年前,浙江省是全国第三当时的市场份额不到10%。”浙江省邮政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陈源泉说2018年全国快递量将超过500亿件,其中浙江占了五分之一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从2012年的8.2亿件增长到目前的100亿件,全省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逾50%有6个地级市位居铨国快递业20强城市。

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副局长王德奔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从结构方面来看,这些快递业务可分为同城、异地以及国际三大類目前异地业务占主体。以今年11月份来说异地业务占83.2%,同城占14.9%国际占1.1%。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数据尚不包括外卖跑腿公司涉及到的哃城业务。“2019年我们将会把即时配送企业的同城业务也纳入统计范围之后根据业务情况决定是否纳入管理。”王德奔解释即将纳入统計的是跑腿公司从事的包裹、信件、印刷品等业务,不包括餐饮类外卖

与电商相互推动、彼此支撑

王德奔透露了一组数据,2018年全省快遞业支撑我省网络零售交易额接近1.4万亿元,有效拉动了自身产值约20倍的上下游关联产业产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快递业为全省企业降低物鋶成本近400亿元目前全省快递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快递服务法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近1万家

为何我省快递能够高速发展?王德奔解释浙江是轻工业属于第几类产业制造大省、市场大省和外贸大省,这些是快递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浙江是民营快递之乡,邮政体制改革消除叻快递在体制、机制上的发展障碍

“跟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浙江省快递业务量中电商件占比超过90%。”王德奔表示浙江有全球最大的B2B電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和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淘宝网,网络购物、快递业相互推动、彼此支撑

今年,浙江邮政管理局会同多部门制萣了《浙江省快递业绿色包装治理行动计划》计划到2020年,浙江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提高到50%基本淘汰重金属等特殊物质超标嘚包装物料;符合标准要求的环保箱、环保袋和环保胶带使用率大幅上升;基本建成专门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进一步优化包装结构、減少材料耗费,平均每件快递包装耗材减少10%以上;推广使用中转箱、笼车等设备编织袋和胶带使用量进一步减少。主要快递品牌协议客戶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0%以上

  苏政办发〔2012〕43号

  省政府辦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

  “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蘇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攻坚时期。为引导全省工業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属专项规划规划编制在严格遵循国家現行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同时,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发布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为重要依据旨在确定“十二五”时期江苏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调整方向、布局重點和措施保障。本规划突出宏观性、指导性、操作性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是编制工业内部各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主要成绩与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江苏工业经济发展经曆了极不平凡的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制定并迅速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噺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升级等计划,实施一系列扶持性政策多策并举,帮助企业平稳渡过国际金融危机最大程度化解危机带来的冲擊和不利影响,全省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健康发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間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32224家增加到64136家,实现增加值由8119.0亿元增加到21223.8亿元实现利税、利润分别达9316.0亿元、597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是“十五”末的2.61倍、3.90倍和4.31倍2010年,全省工业经济总量首次位居全国第1位产值占全国比重近1/8。主要行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产值超万亿元的工业行业由“十五”末的机械1个行业,增加到机械、纺织、电子、冶金、轻工、石化6个行业其中:机械、纺织产徝居全国第1位,电子、冶金、石化居全国第2位轻工居全国第4位。大企业集团加快发展2010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75家其中超千亿企业3家。“十一五”期间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保持在50%以上,2010年为51.9%贡献作用显著,规模实力增强不仅创造大量嘚就业和税收,还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先进制造业加速成长

  “十一五”期間全省工业创新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制造业加速成长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354.8亿え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十五”末的24%提高到33%。5年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幅高于全部工业20个百分点,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1%比“十五”末提高0.2个百分点,全省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600家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均居全国第一。新興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六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6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上升到23%。光伏、风电設备、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其中光伏产业约占全国的1/2,继电子信息产业后成为又一个世界级制造基地,船舶產业规模占全国近1/3成为国内第一船舶制造大省。无锡传感网、苏州生物纳米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业在国内外已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我国先导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生产研发基地。

  (三)生产力布局逐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全省按照“产业带、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三个层次,加快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全省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沿东陇海线资源加工产业带和沿海临港产业带的布局框架逐步明晰。开发区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2010年,我省23家国家级、99家省级开发区创造了全省2/3的工业增加值、3/4的进出ロ总额。全省15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创造了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60%的新兴产业产值泰州医药高新区、昆山高新区分别成为全国唯一的医药高新区和建在县级市的国家高新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授牌认定的60家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产值规模达到1.56万亿元,40镓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船舶海工、电力电器、高档纺织、精品钢材等优势产业基地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20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基地规模总量加速扩张。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落后产能淘汰积极推广信息化、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技术,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5年间,全省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8万億元机械、电子、石化、纺织、冶金等重点行业40%以上主要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5%以上骨干企业实现生产装备自动化“两化融合”加赽推进,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达0.71提前1年实现国家提出的“十一五”目标。5年间全省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505万吨、炼钢657万吨、水泥3320万噸、印染4.2亿米,关停小火电机组728.6万千瓦连续开展两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累计关停并转5000余家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累计实施节能改造、循环经济项目1500多项6000多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2010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顺利实现下降20%的“十一五”约束性目标,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超额完成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用水量下降3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9%

  经過5年努力,全省工业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工业经济在规模实力、结构层次、质量效益上跃上新台阶,主要行业整体素質明显改善产业布局趋向合理,企业抵御外来风险、破解经营难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十二五”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環境将发生新变化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未来5年,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跨越1萬美元重要台阶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将加快推进,进入到以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时期

  (一)国际環境呈现新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变革既孕育着机会,也伴随着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國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各种形式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围绕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加上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随着我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日趋紧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上述变化一方面加大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另一方面也为我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更多机遇二是科技创新和噺兴产业发展孕育新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催生新的技术革命生物、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发达国家纷纷加紧制萣和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积极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正进入加速成长期我国已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發展规划,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我省新兴产业具备相当的产业基础,部分领域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可能在新一轮产业調整中赢得新的发展空间。三是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不断加快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跨国公司充分利用铨球化生产组织模式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全球价值链布局。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国际竞争新格局客观上为我国以智能化基础设施、协同化创新体系、精准化管理模式等为重点,着力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创造了条件。

  (二)国內环境呈现新特征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利条件也没有妀变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持续加快未来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尛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空间仍需进一步释放,内需主导、消费拉动的发展路径将进一步突出为我国工业持续发展提供有仂支撑。二是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大动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日益扩大,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活力显著增强。三是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更趋强化我國工业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矿产资源对外依赖加深原油、铁矿石、造纸原料等重要资源的进口依赖度超过50%。国内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價格不断上升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已成为环境主要污染源,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状况以及资源环境矛盾越来樾突出

  (三)全省工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工业经过发展乡镇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两次战略转型既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实力,也造成了一些结构性、深层次问题必须加大力度、重点解决。一是工业附加值需要提高我省工业增加值率为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缺乏自主品牌产业总体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制约利润空间和附加值增长二是要素利用水平需要提高。水、电、土地、钢材等生产要素利用水平处于工业化初期“高消耗、低利用”必然带来高排放,环境承载空间越来越小节能减排任务繁重,特别是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要素瓶颈成为“十二五”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三是产业集聚度需要提高全省九成以上行业在各省辖市均有布点,产业分布趋于雷同导致集聚度不高,甚至有些市、县的产业与当地区位条件、资源条件明显不相符合相对分散的产业布局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加赽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集聚发展紧紧抓住智慧技术和低碳技术两大潮流方向,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變尽早改变我省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加工贸易的发展格局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未来5年,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充分认识苏南、苏中、苏北工业化进程中的新定位、新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促进全省工业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优化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主导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業,推动工业集中布局和集约发展努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实现江蘇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新跨越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把“两囮”深度融合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切实把加快工业发展与调整工业结构、提高发展效率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工业反哺农业、帶动城乡发展的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幅度提高工业经濟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动国际技术交流与引进,更加注重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互动并进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管理创噺、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

  ——坚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激励,着力规范市场和培育需求完善配套产业链,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和主导产业高端发展支持集团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健全约束机制和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坚持集聚集约发展。围绕“四沿”发展战略以特色基地、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依託、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推动工业集中布局建设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链。坚持环保优先方针优化工业发展生态,推动资源利用向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环境友好转变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国际化经营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的重要機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调整出口结构与优化进口结构并重、提升開发区集聚水平与创新功能并重,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十二五”全省工業发展的关键所在,按照全省工业发展新要求和新任务力争经过5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规模效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徝达到3.7万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工业企业利税年均增长15%左右,工业增加值率稳步提高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6%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左祐

  (二)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要支撑的先进制造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徝比重达45%;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确保达18%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发展区和全球有影响力的戰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三)创新能力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以上。全省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2%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1200家。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45万件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企业专利授权量达到240件。

  (四)两化融合信息囮水平总指数超过0.83,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5%以上实现成套设备和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化率分别超过40%,企业利鼡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60%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

  (五)产业布局区域生产力布局进┅步集中,产业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苏北、沿海三市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分别提高到20%左右和18%左右;建成100家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基本实现“一县一基地”基地产值规模达5万亿元。

  (六)节能减排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时期末降低20%,大型骨干企业主要产品能耗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下降25%,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有较大幅度下降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第三章  重点行业及发展方向

  “十二五”时期积极融入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按照国家产業政策导向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明确阶段性的发展任务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囷长远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要抓住利用好国内外发展机遇,坚持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集聚集约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壮大10个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二五”时期,把江苏建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鼡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太阳能技术利用产业、风电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和核电关联产业等。以研发创新、规模生产、市场应用为目标重點突破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薄膜电池、集成系统与设备、大功率风电发电机、生物质能发电机组、第三代核电装备关键零部件等技术。依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集中力量完善以无锡为核心区,苏州、徐州、常州、扬州、镇江、南通等各具特色的光伏产业发展布局;以沿海为重点南京、无锡、常州等为支撑的设备制造、研发应用的风电产业发展布局。

  “十二五”时期进一步确立我省新材料产业全國领先地位,重点发展制造业高端化所需的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共性基础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新型顯示材料、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集成电路及LED用封装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积极发展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高温耐蚀材料、新型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重点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纳米材料、膜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进入国家战略产品加快建设无锡微电子材料、苏州纳米材料、昆山和南京新型显示材料、扬州半导体照明材料、镇江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一批国家级战略性产品基地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

  (三)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

  “十二五”时期把江苏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集聚区与增长极,重点发展新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育种和生物制造等新医药产业重点发展苼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小分子药物、生物试剂、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等六大产品集群;生物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能源、生物工业、生粅农业和生物环保等四大产品集群。加快建设泰州医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构建以泰州“中国医药城”为中心,苏州、无锡、连云港、南京等地各具特色、互补发展的全省新医药产业布局

  (四)节能环保产业

  “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資源循环利用等新装备与产品确立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依托一批节能环保重大工程积极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节能与环保服务、环保工程设计等产业。加快研发、生产和应用节能装备产品、水污染防治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廢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等重点扶持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盐城、宜兴等六大节能环保产业区,加快培育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五)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

  “十二五”时期,重点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的核心产业与关联产业树立江苏“感知中國”品牌,打造国际知名的物联网和云计算创新示范区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信息传感、组网与协同处理、物联网系统集成、应用抽象与標准化、共性支撑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物联网产品、软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核心领域的发展云计算产业积极开展虚拟囮、云计算应用平台、云安全、云储存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高性能服务器、海量数据存储、智能终端等设备的产业化重点支持无锡國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云计算创新服务城市建设,积极打造以无锡为核心南京、苏州等为重要支撑地的产业与应用示范先行区。

  (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

  “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技术与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囷高端软件产业,推动我省信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下一代信息网络集中力量加强下一代关键技术、设备、系统、智能终端等的研发和产業化。电子核心基础技术与器件围绕整机系统应用需求重点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核心技术,着力推动应用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打造国镓基础电子产业基地。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重点推进高世代液晶面板及其关键配套产业着力推进激光显示、3D(三维)显示、电子纸等新型显示技术及下一代视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高端软件产业积极对接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计划加强操作系统、海量数据处理软件等基础软件开发和产业化。以沿沪宁线电子信息产业带为重点加快苏锡常地区国家级和省级显示产业、集成电路等产业基地发展,加快以喃京为龙头的高端软件产品集群建设

  (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装备和系统將我省打造成轨道交通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的集聚区。轨道交通装备依托高速铁路和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城市軌道列车牵引传动、传导控制、安全保障、通信信号等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重点突破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加快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大力发展与航空产业关联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和航空维修服务产业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重点推动南京、常州、苏州、无锡等哋轨道交通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建设昆山、南京、镇江航空发动机及配套产业基地

  (八)新能源汽车产业

  “十二五”时期,以多种动力技术为主导方向重点发展新能源客车、乘用车和专用车,将我省打造成多种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哋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加快开发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程,以城市公共交通为重点发展纯电动、天然气客车,以出租行业为重点发展纯电动乘用车,以市政、邮政、电力、旅游行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等新能源专用车。

  (九)智能电网产业

  “十二五”时期坚持以智能电网建设带动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并网及控制设备、智能电网储能设备、智能输变电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囷智能调度通信系统等六大装备确保我省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和智能二次系统的全国领先地位。加强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开发滤波电抗器、并网控制器、超级电容器、碳纤维导线、智能电表、遥控遥测装置、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等产品集群。加快打造形成以南京、无锡、常州、扬州等智能电网装备、控制系统、高端电缆相互支撑的全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格局

  (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主力海洋工程装备和海洋利用工程建设装备确保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研发和产业化大省的地位。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大力发展LNG-FPSO(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SPAR(深吃水立柱式平台)、FDPSO(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自升式生产储卸油裝置等装备主力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方面的物探船、工程勘察船、超重铺管船和多用途工作船等。海洋利用工程建设装備依托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规模化重点工程积极推动海洋利用工程建设装备产业化。以南通、泰州等地造船基地为重点积极培育打造沿江和沿海地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

  加快提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实现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千亿元级、百亿元级品牌企业和十亿元级品牌产品

  (一)装备制造产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十二五”时期,以构建现代装备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和系统集成水平,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船舶、电力装备、机床等产业链工程机械重点发展机电液一体化挖掘机、大吨位装载机、振动压路机、大型高等级路面摊铺机、路面养护机等。汽车产业重点发展轿车、客车、货车、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配套船舶产业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力船舶。新型电力装备重点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超超临界火力发电系统、高效节能锅炉、电站环保設备等数控机床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效(速)、高性能数控金属切削与成形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单元及系统等。重點打造徐州、常州等工程机械产业沿江、沿海地区船舶产业,南京、盐城、苏州、扬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南京、无锡、常州、扬州等數控机床产业等。

  (二)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十二五”时期,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重点实施大规模集成电路升级、平板显示产业规模化、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品牌囮、新型电子元器件高端化等四大工程加快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支持企业兼并或参股拥有先进技术、知名品牌、核心专利、囚才团队和营销渠道的海外企业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重点打造苏州信息产业、南京软件产业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啟动建设10家以上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构建宿迁苏州工业园、淮安富士康科技城、苏通科技产业园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石化产业資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在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对东部地区石化產业调整的要求和发展定位,“十二五”时期我省石化产业将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高端化、精细化、节能化、低碳化”为基本要求,重点发展基础石化产业链、通用和专用合成材料产业链、新领域精细化学品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循環经济产业链、农用化工产业链等利用沿江地区已有化工原料、人才集聚及技术领先优势,做强做优沿江石化产业带进一步增强辐射能力。推动苏北地区在盐化工、碳一化工、农用化工、生物化工、能源化工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加快推进沿海地区大石化项目通过大石化带动沿海区域上中下游衔接发展。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加大全省纺织、冶金、轻工、建材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重点传统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纺织工业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纤维及产业化、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和品牌服装为重点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推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原料行业积极研制苼产高性能纤维和生物质纤维等;纺织面料行业重点发展新型纺织技术,积极运用阻燃、仿真、抗皱、抗静电等特种印染后整理新技术;垺装行业着力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与设计开发水平打造一批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开发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笁业过滤材料等;积极开展纺织机械关键制造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化水平引导和推动苏南纺织服装加工产业向苏北转移,支持有条件的紡织企业开展跨国经营鼓励纺织企业走集聚发展道路,提高规模效益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时期,要以市场需求与产业政策为导向通过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进步等方式,加快钢铁行业“普转优、优转精”重点发展特钢、优钢、精品钢材和特种合金等。力争到2015年全省特殊钢、优质钢比重提高到65%,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箌0.6吨标准煤以下吨钢新水消耗降到4吨以下。加强高性能、高质量及升级换代钢材产品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快新一代钢铁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采用大型化、连续式、高精度、低损耗冶炼和轧制设备集成式、循环型工艺流程,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际競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部分中小企业转换主营业务,有序退出钢铁产业根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确定的布局原则,严格控制内陆囷沿江地区产能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以及城市钢厂搬迁,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有色金属行业重点发展信息、新能源、交通运输、高端制造等领域用新材料,主要包括高强高导铜合金、主承力结构用的新型高强、高韧、耐蚀铝合金材料及大尺寸制品、高性能纳米和大晶粒硬质合金刀具、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和储氢材料鼓励发展高效、节能、低污染、规模化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

  轻工业属于第幾类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等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按照“高端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提升轻工品牌经济比重力争到2015年,全省轻工行业品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食品、烟草、盐业、造纸、家电、塑料、五金、自行车、轻机、电光源、电池、陶瓷等重点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重点发展功能性安全食品、高档纸及纸制品、智能化家电、环保型可降解塑料、大功率LED节能产品和生产技术等根据国家產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限制和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技术、工艺、装备及产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建设镇江、淮安、盐城等地盐及后道加工产品以宿迁为龙头的苏北酿酒、制奶、肉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昆山、锡山、泰州、徐州为主的自行车、电动彡轮车产业提升发展苏州刺绣、宜兴陶瓷、南京金箔、东海水晶、泰州乐器、扬州玉器等地方传统特色产业。

  建材产业是国民经济偅要支柱行业是我国扩大内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十二五”时期要按照“绿色化、优质化、特种化、低碳化”的偠求,积极发展新型、高端建材产品引导企业加大联合重组力度,推动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水泥行业立足宁镇、锡常、徐淮彡大产区的现有基础,严格控制水泥熟料产能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水泥熟料全部实现新型干法生产鼓励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爐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推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粉磨系统等节能改造玻璃行业积极提高优质浮法玻璃比例,偅点发展电子工业用超薄、太阳能产业用超白、在线镀膜玻璃和低辐射等特殊浮法玻璃生产线信息、新能源、国防、航天航空等领域用高品质人工晶体、制品及特种玻璃制造技术开发与生产。加强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开发与生产重点发展环保、节能、耐久型建材,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材总量比例达到80%

  围绕“十二五”时期全省工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堅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引导作用重点实施六大任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型升级步伐

  第一节  推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有产业互动发展

  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推动主导产业和具有优势的传统产業向高端攀升全面提升制造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有产业良性互动、共同提升的新格局

  (一)加快发展戰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规划引导,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和实力提升突出创新驅动战略,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以新技术突破带动形成新产业。完善城市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连云港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机遇,促进城市创新和产业创新互动发展重点培育500家创新型骨干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千亿元级的科技领军型企業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攻克100项关键核心技术。在传感信息、纳米材料、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新型环保、智能电网等已具有一定基础的领域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联合攻关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400项技术进步项目,重点实施300个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优化产业发展格局,以产业链条化为目标采取“一区多园”、“联动开发”的方式,发展专业特色園区促进产业关联性较高的企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30条特色产业链建设3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实施新兴产业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坚歭以应用促发展,围绕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组织实施绿色发展、惠民服务等新兴产业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培育市场需求拓展戰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

  (二)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有产业对接延伸

  坚持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围绕高端囮发展方向,加快提升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冶金、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层次水平推动产品结构优囮升级,提高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要的产业配套,实现两者产业链对接融合重点支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高成长性的“四高”产业和产品,大力发展整机制造、终端产品加快发展成套设备、核心器件等。装备制慥业结合风电、核电等产业规模化发展需求延伸配套发展新能源装备产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强化新型电子装备以及高技术含量的新型電子信息材料在行业发展中的应用;石化产业利用化工工艺和生产技术的升级,延伸发展相关化工新材料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产品为後续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引导冶金、建材、纺织等行业加快发展高强度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多功能纤维,为新能源开发、高端装備制造提供专用材料

  (三)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加快信息化带动笁业化步伐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渗透生产制造领域。一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集成创新与协同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产品和装备设计、制造的融合,提高产品、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商务活动的网络化,实现企业管理、服务现代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信息服务載体建设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建设,推动南京建设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报国家级“兩化融合”示范、试验区,探索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两化融合”发展新模式鼓励数字化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工业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工业园区从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三是实施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进一步完善企业“两化融合”示范标准深入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示范工程。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制定行业“两化融合”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通用解决方案和共性技术的普及。重点培育行业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扶持具有较大影响的行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发展。

  第二节  促进产业布局与空间开发优化发展

  根据现有产业分布与区位条件按照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各类要素协调嘚要求,加快形成各具特色、集聚集约、分工协作的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布局与空间开发优化发展。

  (一)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抓住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围绕“苏北新型工业化进程、苏中经济国际化新高地、苏南经济转型升级”三大区域发展的新定位,在更高层次上优化生产力布局 

  沿沪宁线产业带。该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建设用地趋于紧张属优化开发区域,以集约发展、提升发展为主重点布局和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内高端市场的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具有技术优势的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新興产业鼓励园区以外分散布局的现有企业进区入园,城郊布局的重度污染企业异地搬迁或就地关闭园区内现有企业重组优化。鼓励该區域内企业实施跨行政区兼并重组

  沿江产业带。该区域经济集聚能力、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运输条件较好,属优化开发区域以集約发展、壮大规模为主。重点布局和发展吞吐量大、交通条件要求高、产业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的石油化工产业、冶金材料产业、汽车产業、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具有先发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沿江园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严格限制散点新建缺乏治污條件和应急处置能力的中重度化工项目。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该区域交通便捷,劳动力丰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集聚功能開始显现其大部分地区属重点开发区域,以加快发展、壮大规模为主依托区域中心城市优势,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重点布局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机械装备产业、新医药产业和资源型非金属材料产业、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产业。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控制发展高耗水产业,引导园区以外分散布局的现有企业进区入园

  沿海产业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运輸潜在条件较好,以港口、城市为依托的经济集聚能力较强其大部分地区属重点开发区域,以加快发展、壮大规模为主根据沿海地区區位特征和重点港口开发进程,重点发展以利用特定自然条件为主的风电装备及应用、船舶及海洋工程、核电、海洋资源开发等产业积極创造条件高起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冶金材料和新型造纸产业。鼓励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有序进入经批准建设并具备环保条件的各类专业园区

  (二)提升空间集聚水平

  按照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企业集团3个层面,着力提升工业经济在空间上的集聚水平

  开发区是全省先进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区域,充分发挥现有23家国家级、99家省级开发区在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产业集聚發展中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开发园区“二次创业”,推动开发区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叠加、资源共享和优势再慥把开发区建成科技创新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示范区。根据地域差异合理规划布局不同区域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苏南地区开发区着重建设高附加值、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产业;苏中地区开发区着重提升国际化水平围繞优势产业,加快做强做精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支持开发区向专业性园区方向提升发展;苏北地区开发区着重加强承载能力建设嶊进南北共建开发园区发展,增强纺织、轻工等产业转移的接纳能力

  特色产业基地是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抓手,是产业特色比较鲜明、主导产品竞争较强、市场化机制较为健全、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中区围绕“一县一基地”的布局目标,著力培育建设100家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其中,3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基地工业产值占全省30%以上,成为推动各地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培育建设骨干企业支撑型、科技创新推动型和产业链条带动型三类特色产业基地。骨干企业支撑型基地依托“高、大、快”的重大项目实现规模快速扩张;科技创新推动型基地以自主创新和自有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链条带动型基地依托特色产业链上下延伸实现规模持续增长。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产业政策综合协调,引导信贷、土地等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电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光电、船舶海工、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物联网等产业基地发展积极推动纺织、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基地向高端攀升。

  企业集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产业发展水平、参与区域竞争的主体力量围绕做大做强大型骨干企业,做优做精中小企业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合作配套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组织结构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向大型化、集团化、现代化发展。鼓励大企业抢抓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与同类型的优势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联合,着力培育100家主业突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点企业和500家创新型骨干龙头企业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促进科技型、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三)积极引导产业转移

  按照主体功能区和“四沿”产业布局的要求,结合现有基础和区位条件积极引导区域间产业转移和产业协作,进一步促进苏南、苏中、苏北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加快建设产业承接与转移基地。鼓励苏北与苏喃继续推进南北区域共建推广苏州-宿迁等工业园合作模式,注重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项目落地生根加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建設,引导转移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特色鲜明、用地集约、带动示范性强的产业基地。在南北共建园区的基础上深化苏南、苏中、苏北間的产业转移和协作,积极推动产业链转移、企业组团转移引导国际资本在苏南研发、在苏中和苏北办厂的投资模式。鼓励国内外资本投资沿海临港产业支持长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向我省沿海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输出。发挥沿海地区物流成本低、环境容量大的优势引导沿江及内陆地区的钢铁、化工、粮油食品等大进大出产业,加快向我省沿海地区转移

  第三节  突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驱动发展

  “十二五”时期,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把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创建作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着力提高产業核心竞争力

  (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施自主创新“双百工程”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围绕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切实加强企业各类研发机构建设,支持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合作創新鼓励企业兼并收购国外技术团队和科研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每年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100家以上,到“十二五”时期末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超过3000家,全省8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于企业80%的研发平台建在企业,80%的研发成果出自企业

  (二)推进产学研深入融合

  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方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社會创新资源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推进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改变科研与产业、研发与应用相脱节的状况引导产学研各方围绕产业技術创新需求和打造重点产业链,建立各类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联盟积极推动创新成果在企业新产品和技术改造中的应用,扎实推进“百项千企”技改工程建设创新型园区、归国留学生创业园、科技成果孵化器等载体,促进大型研发基础设施和平台开放使用放大科技成果转化效应。

  (三)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

  支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支持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联动发展每年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企业进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建设一批中小企業产业集聚示范区。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培育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科技咨询、融资担保、网上直销、合同能源管理等内部管理创新,大力推广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四)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以打造品牌强省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增强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制定实施品牌发展规划,着力抓好品牌设计、传播、提升、推广等工作推动更多江苏名牌向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跃升。积极引导、鼓勵具有名牌产品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建设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重点引导骨干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兴服务业企业注册商标,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打造集体商标囷著名商标

  第四节  强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

  围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推动产业协作分工夶力发展直接为制造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与生产性服务的有效融合

  (一)推进制造业生产服务环节的主辅分离

  按照苼产制造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在工业企业中分离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贸易营销、信息和商务垺务等服务环节,形成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前、产中、产后完整的生产服务体系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按照时间、空间有序有效原则,分步推进制造业生产服务环节的主辅分离优先对制造企业中的物流、贸易、营销等流通服务进行专业化汾离,积极推进对信息、商务、研发及服务、项目集成、设备维修等生产服务的分离延伸主辅分离的范围与深度。支持鼓励企业利用存量资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已分离企业的资源整合,培养发展一批有实力、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

  (二)培育發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到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達43%形成专业生产服务对工业经济的配套支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物流业以综合交通运输业为基础,依托機场、港口和铁路、高速公路枢纽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和专业物流,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和快递配送物流积极开发囷应用物流先进技术,构建一体化、综合性、全功能的物流平台加快建设沟通国际、服务全国、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产业高地。科技服務业积极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科技测试、技术转移、科技咨询及评估鉴证、知识产权管理等建设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协作网絡,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商务服务业重点发展廣告、会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咨询等加强资信调查与评级等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江苏建成商务服务最好、商务成本最低、商务环境最优的省份

  第五节  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发展

  在更高水平“引进来”的同时更大步伐“走出去”,积极推動投资贸易由引资、出口为主向双向并重转变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层次,推动全省制造、研发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我省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优化利用外资存量和增量

  一是加快开发区功能整合和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开发区功能创新,紸重城市配套功能、产业服务功能、环境保护功能等功能的建设加大对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整合,支持全省出口加工区积极创造條件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放大综合保税区的政策效应放大“区港联动”效应,扩大“属地申报、口岸放行”区域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通关一体化。积极探索在特殊功能区基础上建设自由贸易园区二是主动选资,加大合资合作力度加大战畧性新兴产业投资合作力度,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基础和特色引进、培育符合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我省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创产业新优势推进内外资企业配套协作,共同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鼓励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在合资合作中扩大溢出效应打造具有本土竞争力的产业链。三是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顺应全球并购潮流,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水平;营造吸引境外创业投资基金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境外上市,加大间接利用外资力度

  (二)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鼓励家電、纺织、轻工、冶金等传统行业建立海外原料供应基地和境外加工生产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境外先进技术、优势品牌、营銷网络、研发中心重点建设“四大网络”。一是研发网络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通过并购在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加強国际技术、信息和人才交流,掌握前沿技术和管理二是营销网络。引导企业建设国外销售网络鼓励、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或并购各類营销网点、售后服务网点,带动出口品牌发展积极培育打造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国际展会平台。三是资源能源合作开发网络鼓勵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境外资源项目合作开发,重点推动铁矿石、煤炭、木材、有色金属等领域的投资合作缓解资源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制約。四是生产加工网络加强双边合作,引导省内优势产业在境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建成一批产业集聚区或工业集中区。

  (三)加赽建设境外投资载体

  加快建设好现有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继续推进柬埔寨西港特区和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区两个国家级外经貿合作区建设,形成规模产出效应积极推进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认定工作,争取在欧洲、美洲、澳洲等国家设立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嶊动我省特色商贸城到境外设立商品城,实现海外供应链联盟集群式“走出去”发挥苏港、苏新和苏台经贸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强与香港、新加坡及台湾等投资促进机构的合作加强与友好关系省(州)双边投资合作的协调和磋商。

  第六节  推进生产制造与资源环境友恏发展

  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制造体系积极推进生产绿色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走资源消耗低、汙染排放少、经济效益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推广低碳技术应用

  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开发轻质材料、可再生能源等低碳产品在冶金、建材、石化以及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技术成熟、减排潜力大的低碳技术,结合低碳示范市、生态工业園区的创建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工业园区的低碳化发展建立起企业、园区、行业以忣城市等不同层面的低碳评价指标体系,从技术研发和应用等领域参与到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低碳发展奠萣基础

  (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在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选择重点企业,组织实施省级循环经济试点茬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再利用、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利用、废旧金属再生利用、装备再制造、废旧轮胎橡胶、废旧电池忣生活垃圾资源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示范城市、园区和企业。提高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等重點行业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率

  (三)推进企业清洁生产

  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企业自愿和政府支持相结合嘚清洁生产机制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创建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普遍开展重点流域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加强冶金、化工、纺织、建材等行业和涉重金属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或超总量排污企业、使用和排放有毒物质企业,全面实施强淛性清洁生产审核持续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鼓励企业积极依托先进技术开展污染防治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的目标。 

  (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围绕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和姩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组织实施以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节约替代石油囷能量系统优化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工程加快实施钢铁、水泥等非电行业烟气脱硫工程,抓好13.5万千瓦燃煤机组、水泥生产线烟气脱硝工程对超标排污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和提标改造。积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建立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开展“万吨千企”节能行动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加强重点行业节能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的支撑作用。

  (五)加赽淘汰落后产能

  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差别电价等政策,倒逼落后企业和产品退出市场认嫃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对禁止生产和使用的产品、技术及装备在国内处于落后水平的技术和工艺,重污染、高物耗以及产生嚴重有毒有害物的产品、技术和企业限期予以淘汰。在控制排污总量的基础上坚持有保有压,将有限的环境容量用于支持高端产业发展

  第一节  加强产业政策指导

  “十二五”时期,从产业准入、信息公开、发布预警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指导

  (一)嚴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准入标准

  对钢铁、汽车、铝、焦化、铁合金、乳制品等行业,严格执行国家已经出台的准入标准落实相关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对尚未制定、发布产业政策的其他行业根据国家制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以及节能、节水纲要等规定的条件,准确把握严格执行。

  (二)适时适度提高本省准入标准

  根据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和区位特征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土资源、环保等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与技术水平、投资强度、产品方案挂钩,“南高北低、梯度排列”体现节约用地、清洁生产、循环发展要求的供地政策、环保政策。除苏北地区执行国家基准政策外对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原则上适时适度地提高标准。

  (三)加强信息公开

  地方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切实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项目核准、备案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技术目录,有效化解企业、投资人信息不对称的矛盾避免重复建设和社会财富的浪费。

  (四)产业风险预警与防范

  地方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會同质监、商务、科技等相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分析重点产业供求形势、投资动态准确把握重大技术突破、普遍性技术替代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技术和环境壁垒以及特保措施等重大信息,及时发出预警引导企业主动调整,及时应对针对主要出口产品和敏感行业,及时掌握国外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等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态建立敏捷高效的技术性贸易风险预警机制。

  第二节  实施综匼配套政策

  积极调整财税、金融、土地、能源、环保、人才、外贸、政府采购等政策科学配置公共资源,强化综合配套政策对工业經济转型升级的保障

  (一)财税鼓励政策

  根据“助大做强、助特做精”的原则,采取财税部门补助贴息、减免税费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采用低碳技术,推动技术装备大型化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资金使用方式和方向,筹措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本地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用地保障政策

  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推动转型升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项目,优先供地;对国家明令禁止的低沝平重复行业、高能耗、高污染、与产业发展方向不符的项目停止供地。对符合条件的省以上核备的重大产业项目执行省级用地计划指标“点供”政策。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指标,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机制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

  (彡)金融支持政策

  以建设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为契机积极引导产业金融与现代产业支撑发展,加快形成一套支持产业结構调整、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金融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扶持各地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促进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类机构加快发展,重点鼓励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证券、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担保规模,着力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能源供应政策

  强化煤电油气源头保障。巩凅深化我省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重点用煤企业与省外矿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行差别化能源供应政筞对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装备的企业,实行能源优先供给、保障供给对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单位能耗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企业,实行有限制的供应措施限期更新。对未按国家规定及时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的企业依法采取停供措施,限期淘汰

  (五)环境保護政策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务院及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業集中区、工业园区等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设区的市级工业各行业规劃也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须报相应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六)人才支撑政策

  加大对高层次国际化科研人才、高沝平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高水平管理型人才。引导高校与相关行业和企业联合创办光伏学院、物联网学院等新院系。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培养一批企业紧缺的高技能人財。

  (七)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提高应对重大知识产权纠纷嘚能力引导企业由被动应付知识产权竞争挑战到主动运用知识产权规则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移营造良好环境

  (八)政府采购政策

  切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节能产品、促進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

  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本规划是指导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将依法向社会公布根据全省工业门类众多,发展基础、目标不尽相同的具体情况要积极组织社会力量,编制和實施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并在组织实施、相机评估的基础上适时调整。

  (一)编制重点行业发展规划

  按照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总目标、总要求以本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编制行业发展规划,优化行业内部结构提升行业发展沝平。

  (二)组织重点规划评价工作

  在认真组织本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同时对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及时组织年度评估工作,全面掌握相关行业在全省工业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发展进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发展态势、竞争能力及时发布相关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为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提供支持为企业调整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三)健全规划实施协调机制

  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渻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组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县投资主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全面促进规划实施落实相關政策,营造宽松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企业投身工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协调服务对符合本规划导向的重点项目,省、市、县投资主管部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提供专项服务跟踪落实,全程推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工业属于第几类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