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中国什么造不出cpucpu要造那么小,意义在哪里

排名前几位的答案都有一定道理 说的是,CPU的最核心的逻辑其实不难说极端点,教科书上都有照着抄一个,在FPGA上也能运行请注意我所谓『核心逻辑』,是指能把代碼运行正确的逻辑亦即最简单的流水线,照着教材抄即可并非指现代CPU的核心技术。这大致上是对的Intel最厉害的就是制造工艺,领先整個业界1~2年制造工艺这一块我不熟,@谢丹 兄说我国目前落后1~2年而已我有点怀疑,可供参考

Frank说的其实也有一定道理。这里的问题在於一个能跑的CPU和一个商业上成功的CPU,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徐宇辰兄说的也不全面。要说自己写个简单的CPU在FPGA上运行这事情确实学生昰能做到。我本科时也写过那还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但后来我在Intel时参加过内部的培训,听专家讲了一些服务器CPU架构的细节(当时还只涉及总线和Cache同步而已)那感觉真是目瞪口呆,心中充满了绝望之情咱们国内现在也算是有几款自己设计的CPU了,具体细节咱没看过文档囷代码也不好说但我估计比Intel落后20年应该还算是乐观,且差距是否能缩小还在两可之间

龙芯那边算是做得不错的了,这些年也发了几篇頂级会议Intel每年都发顶级会议,而且核心的机密是不让发论文的

所以说,制造工艺固然是个很大的障碍逻辑设计咱们也还落后很多。紸意不要拿ARM来说事ARM的架构固然也牛逼,但跟Intel相比还是差了些不能代表体系结构的最先进水平。服务器咱们不多说了基本是x86垄断;移動处理器目前的性能和功耗其实都是intel占优,只是intel的市场做得太差了

顺便就说一下逆向工程。据不太可靠的消息长沙某科大是干过逆向X86 CPU嘚事情的。王强兄言之凿凿看来可能是真的。成果如何不好说也许能够逆向出电路然后仿制。但据我所知Intel的CPU为了优化性能,模块化莋得很差其优化几乎就是黑魔法,所以每一个款新的CPU几乎都要从头设计。这些黑魔法只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里这种做法导致Intel在SoC时代吃了很多亏,无法迅速集成不同模块更新换代新产品推出速度很慢。现在他们也在反思在改革整个流程,向业界标准做法看齐至于能不能做到,就要看那几个掌握黑魔法的老人家愿不愿意了那么,这个事情的副作用就是Intel的CPU很难被逆向工程:你可以用显微镜看清它嘚电路,但你很难理解那些电路

按照Intel的规定,这里有些话我是不能说的匿了吧……


有朋友问所谓『目瞪口呆』的原因。总的来说就是對Intel的CPU技术细节稍作了解之后就知道有无数的优化、无数的打磨,是凝聚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和智慧这是要许多人力和财力堆出来的,短时间绝难超越至于具体是哪些细节,老实说我现在也忘记了……
有朋友问intel在移动领域好像没法跟arm竞争,功耗降不下来简单回答:朂新的Intel移动平台,功耗比arm平台要低且性能更好。具体数据一时没时间找了等忙过这个月如果我还记得也许会去找些数据来。(但是各镓的测试一般也很难令人信服所以您就勉强相信我好了;或者去微软问问,他们的win8同时有arm版本和x86版本我在微软的同学说测试结果是x86完勝arm)

至于有人说Intel架构比起AMD不占优势……这是从何说起啊?确实2005年左右Intel是有过那么不堪的一段历史但这些年AMD早就被打得溃不成军了。现在AMD仳较关心GPU桌面和服务器的CPU这一块他们与Intel相比已经没有任何优势。

题主关心的是为何计算机CPU的知识不解密那么本楼不少人都谈到了CPU架构嘚设计和生产工艺两大块,都涉及到咱们国内暂时落后的技术这是没办法的。

不过大家也可以关心一下开源的CPU硬件设计比如OpenCore、早些年開源的SPARK之类。加上ARM的代码是可以license的所以理论上来说CPU技术也有许多了解的途径。

但我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技术是死的,更加关键的其實是人一方面,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储备即使人家把全部源代码和文档都给你,你也看不懂用不起来,等你学明白了人家又巳经前进了好多年,你还是赶不上;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没有OS没有软件,没有用户纵有一个技术完美的CPU也无济于事。

原标题:龙芯IPO牵出中国芯六大家族三大技术阵营抗衡美国还有多远

文 | AI财经社 唐煜 牛耕

国产CPU第一股终于要来了。

近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官网披露,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芯中科”)拟于科创板上市

CPU,相当于计算机的大脑因为研发门槛高、生态构建难,被视作是芯片界的“珠穆朗瑪峰”20年前,龙芯中科是国内最早研发国产CPU的公司之一也是目前国产六大通用CPU厂商中首家抢滩科创板的公司,其他五家分别为天津飞騰、华为鲲鹏、海光信息、上海申威和上海兆芯

相比英特尔、AMD这几家全球CPU公司,很多人对“龙芯”这个名字可能感到比较陌生因为龙芯中科CPU主要用在政府办公以及国之重器之中,比如北斗卫星上的核心芯片用的就是龙芯中科CPU这家公司的雏形是2001年中科院下属的一个课题組

龙芯中科为何在此时上市?

“为中国什么造不出cpu龙芯中科要在这时候上市”产业链人士贾北对此感到不解。在他看来龙芯中科目前茬政府PC市场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完全可以再等两三年把盘子做得更大些再上市毕竟投资者都是以赚钱为目标,上市之后企业在盈利、业绩上都会受到牵制,放手砸钱投入研发需要顾忌的东西会更多

虽然龙芯中科尚未披露招股说明书,但一位产业链人士说大约从2012年開始,龙芯中科就没有再拿政府拨款根据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的讲述,做了20年的CPU前10年龙芯中科一直是靠着国家给的4亿元经费,直到2010姩才成立公司走市场化路线2015年,龙芯中科开始实现盈亏平衡2019年净利润首破1亿元。

另一位接近胡伟武的人士对AI财经社回忆2020年春天,胡偉武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赢利了”

“但龙芯中科确实需要钱。”多位人士对AI财经社说“一定要有钱做研发、做生态,国家不鈳能直接拨钱”以研发为例,根据公开数据英特尔2017年到2019年的总研发投入在260亿元左右,同期AMD的研发投入为46亿元“龙芯中科肯定也要投叺很多经费去升级CPU,特别是这个市场的竞争在持续加剧”

在英特尔、AMD等国际大厂几乎垄断CPU消费级和企业市场的情况下,像龙芯中科这类國产通用CPU先从政府办公等市场撕开了一道口

服务器行业资深人士卓明对AI财经社说,2019年前国家信创项目(信息化应用创新)做了两批试點,总共四五百家单位做了国产替代根据他的了解,由于龙芯和飞腾做得比较早又分别是中科大和国防科大的背景,获得先发优势其中桌面CPU市场绝大部分是龙芯中科获得,服务器CPU市场80%也是龙芯剩下的20%才是飞腾和兆芯。经过近些年的政策推动龙芯中科已经形成了一萣的生态,现在支持常规办公没问题

但在2019年后,随着其他国产CPU如天津海光、华为入局,整个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中国电信公布的2020姩采购项目中,华为鲲鹏和海光就首次中标

“龙芯的势头未来还能不能保持?”卓明说特别是华为进来之后,对整个市场杀伤力很大“它的风格是不惜成本做事。”卓明还记得华为当年做x86服务器时,任正非对团队讲你们要不亏3个亿,根本就不要做

要稳住自己的哋位进一步发展,龙芯中科势必要进行巨额投入以生态为例,“华为投了10亿美元做鲲鹏生态”鲲鹏生态链人士苏清说。华为这次广泛發动力量不仅通过第三方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销售团队,还在20多个城市创立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政府出一部分钱,华为出一部分由生態链上的大企业运营。“龙芯这块我没看到类似动作他们可能还靠着自己的销售团队打市场,如果销售人员不多后续的差距会很大。”行业人士龙宇观察说

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哪怕是推动生态合作伙伴做适配苏清称,华为会为每家企业补贴几万块激励上下游合莋伙一起做软件适配。

除了需要大量资金上市也讲究顺势而为。一位人士推测无芯之痛的大背景里,顶着“国产CPU”的光环龙芯中科夶概率会复刻2020年7月中芯国际上市首日暴涨的盛况。“人人都上市为中国什么造不出cpu不呢?”在两位投资人看来在当下的芯片上市潮中,龙芯中科的选择并不意外

“做生意,还是要看大势的龙芯中科上市,围绕它的上下游也会获得部分红利。”龙宇说

和众多芯片企业一样,走到上市这一步过去20年龙芯中科也经历了诸多坎坷。

2002年8月10日早上6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之中,中科院计算所北楼309房间爆发絀一阵欢呼经过一年半的研发,龙芯中科CPU首席科学家胡伟武和团队终于做成了中国首款通用CPU“龙芯一号”。

(我们只能用国外CPU制造電脑的日子,随着2002年8月10日的这个早晨一去不复返了)他们还给龙芯取了一个颇有中国特色的小名“狗剩”,希望名字贱一点容易养大喑译成英文,就是“Godson”

除了龙芯中科,当时全国涌现出了多支向英特尔发起挑战的“中国”力量这些企业受到极大关注。不过很快“中国芯”就遭遇了风暴。

2006年1月清华BBS上发布了一篇《汉芯黑幕》的帖子,举报当时上海一家号称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CPU”是一场骗局這个所谓的国产CPU,是负责人陈进从美国购买了飞思卡尔芯片后委托一家家装公司将表面Logo用细砂纸磨去,再打上汉芯标志骗取了国家上億元的科研经费。“汉芯”造假一事被证实后不仅伤了很多国人的心,也株连了当时包括龙芯在内的一系列国产CPU

一篇报道指出,龙芯指令集与美国MIPS的指令集有95%的相似度MIPS是斯坦福大学教授 John Hennessy开发出的一套指令集。一时间“汉芯第二”、“伪自主”等质疑笼罩在龙芯中科頭顶。那么龙芯和MIPS到底是中国什么造不出cpu关系

卓明告诉AI财经社,开发CPU包含了指令集(一套编程的规范)和设计两部分当年CPU的指令集授權方有英国Arm,美国MIPS、SPARC和Alpha等指令集的授权一般同时卖两套东西,一是允许你用指令集另一是把实现指令集的一套公共代码给你,方便产品快速上市一些国产CPU企业,是在授权拿到的这套公共代码上进行优化后就把产品包装上市的。这种操作实际上不能证明企业有自主CPU的設计能力

但龙芯中科的做法遵循了MIPS的指令集,并没有拿MIPS的这套公开代码而是自己设计的CPU,“它有自己的CPU设计能力”包括龙芯中科的伖商在内,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认可

但当年中科院计算所的做法似有不妥之处,它喊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这是不恰当的,毕竟龍芯的基础指令集是美国MIPS的

后来争议实在太激烈,胡伟武不得不出来解释:2003年龙芯中科考虑购买授权MIPS开出了5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约万え)的天价,但项目组当时只有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国家在龙芯项目上平均年投入也只有2000万元,“不是不想买确实是买不起。”

因此龙芯中科早期产品主要使用一些MIPS的公开技术,但由于一些受专利保护的关键指令无法使用导致龙芯无法兼容一些软件应用。

图/视觉中国(龍芯3号)

其后金融危机给了龙芯“捡漏”的机会,公司在2009年买断了MIPS32位与MIPS64位的永久专利授权可以在任何时候随时使用,不受限制

2010年,茬推出两款商用芯片后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牵头出资,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胡伟武的身份也从课题组长变为龙芯Φ科总裁。前5年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用胡伟武自己的话来说,脱离市场太久“企业办得糊里糊涂”。

2015年是龙芯中科的转折点公司實现了盈亏平衡,同时鼎晖资本入局随着2016年3A3000研制成功,龙芯CPU的性能开始能应对政府办公市场;2017年龙芯开始应用于北斗卫星在内的国家偅器中。

目前龙芯和英特尔在性能上差距如何多位行业人士对AI财经社提出,由于MIPS架构的原因龙芯CPU的核数目前最高为8核,而英特处理器巳经能做到64核“处理器通过堆加最佳核数来提升性能,这是龙芯的瓶颈”行业人士龙宇称。

多位产业链人士认为过去20年间龙芯中科┅直埋头在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可用”完全没问题但是要做到“好用”,在商用世界厮杀性能和生态仍需全面提升。

实现完全自主应该一直是龙芯中科的目标。“用中国什么造不出cpu指令集去编写就像写文章前考虑汉语写作还是英语写作一样,你用自己造的文字写┅篇文章人家认识吗?”胡伟武曾这样解释为何当时龙芯中科没有自行研发一套新的指令集但在2020年一场学术年会上,胡伟武提到龙芯中科正在研发一套完全自主设计的指令集 LoongArch。

如果成功这意味着最基础的指令集也是龙芯自主设计的,它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PU

国产CPU六大家族三大阵营

十年前,当龙芯中科决定走市场化道路时同届的”兄弟们“都因为各种原因销声匿迹。彼时随着“十一五”计划的收尾,国家津贴收紧而发展了10年的“中国芯”们也发展缓慢,面对各种问题和质疑那是“中国芯”的低谷,這些企业都站在了十字路口上除了龙芯中科,当时仅留下了飞腾、申威两家国字号队伍

飞腾是一家起步于1999年、背靠国防科大的学院派CPU企业,2006年飞腾团队研制成功了两代国产CPU在关键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但相比龙芯飞腾在技术路线上曾半路换道。飞腾最早采用美国SPARC架构闻名的日本超级计算机“京”也曾使用SPARC处理器,还拿了两届全球最快计算机的冠军

但是基于SPARC架构的软硬件生态非常孱弱。就算芯爿性能再好如果软件不行,也跟废铁无异2011年秋天,飞腾团队开了一场“遵义会议”最后决定由SPARC转投Arm。

另一个国产CPU申威团队背景是無锡江南计算所,而令申威声名远扬的是超算中心2010年,济南国家超算中心采用了申威CPU;2016年申威的CPU又用在了无锡“神威·太湖之光”超算里,而神威·太湖之光已经连续三次登上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第一名,使用了多达40960颗申威26010处理器

申威CPU是在美国DEC发明的Alpha指令集基础上进行的扩展,2006年设计出自主微架构现在的申威处理器和以前的Alpha处理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DEC则在几轮的并购再转手后销声匿迹

虽然龙芯和申威朂早均采用美国的指令集,但一位国产CPU人士对AI财经社说这两家的CPU可算作自主可控,即如今已不受任何外国指令集授权的制约原因是MIPS和Alpha茬授权上比较开放,可以扩展修改其指令集;此外这两个指令集的拥有方如今已不复存在,龙芯和申威也都走上自己的技术发展路径

這与Arm不同。Arm为了掌握控制权维护它的是商业模式,是不允许其他企业修改指令集的大家只能跟着Arm升级走,否则会存在不兼容问题这讓采用Arm的飞腾和华为,即便是自己设计也只能叫做“半自主路线”。

2013年之后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兆芯、海光等一批国产CPU企业迅速成竝他们选择了x86架构。作为英特尔的根本x86指令集并不对外授权,仅有美国AMD和中国台湾威盛(VIA)通过多年前的反垄断、知识产权交叉授权等获得了x86海光和兆芯则通过与上述两家公司分别成立合资公司的办法,间接获得了x86这为“合资路线”。

作为最晚的入局者华为在2019年嶊出基于Arm架构的通用CPU芯片鲲鹏。至此形成了目前的国产六大CPU家族而它们也分化出了三大技术阵营:以龙芯、申威为代表可控路线,以飞騰、华为鲲鹏为主的Arm路线以及以海光、兆芯为代表的X86路线。

与威盛合资后两年兆芯便实现了量产。而与AMD合资后天津海光背靠中科曙咣这个大客户,2019年营收3.9亿元净利润0.6亿元,成立三年就已经赶上龙芯中科10年奋战的业绩但时过境迁,天津海光目前已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單无法获得AMD的新一代架构。不过AI财经社获悉海光已经发展了第二代产品,达到可以出货的水平威盛则在2020年10月,宣布将以2.57亿美元出售x86等技术给兆芯这桩交易目前还未披露新进展。

在新的形势变化下国内信创产业如火如荼。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已调整2021年和2022年的国产替換比例,力争在2022年6月前完成工程实施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省部级政府单位,2021年底前将完成三年采购任务这对于国产CPU是一大利好。

卓明感受到2020年国产CPU变得非常抢手,“大家都在抢货”以前整个市场不够成熟,国产CPU不能像英特尔那样预测市场也没有英特尔的财力进行夶批量备货,加上市场需求旺盛芯片制造周期又比较长,“有时候刚做出一批CPU啪地一下就全给卖光了”。

对比国产CPU六大家族多位行業人士评述,龙芯、申威因为参与国家关键性项目已经成为“不可或缺”;华为鲲鹏的大投入、系统性打法,将给市场格局和生态带来較大影响今年在华为鲲鹏的出货中,有将近一半是来自非信创的订单;海光和兆芯则被认为在商业和资本运作上更有意义

国产CPU生态还需要10年?

经过20年国产CPU已经立起来了。而下一步生态决定了它们的未来。

“上世纪80年代我看到有人买了PC却不知道干中国什么造不出cpu,洇为上面没中国什么造不出cpu应用程序”卓明回忆说,“到了90年代英特尔PC上各种各样的应用都开始有了,2000年以后就很丰富了算下来,渶特尔的生态是通过近20年时间慢慢积累的”

原来,在CPU之上需要跑各种软件这些软件90%以上都是基于x86架构开发的,不能直接跑在其他CPU上這意味着,除了采用x86的海光和兆芯之外国产CPU其他四大家族,都需要把软件搬过去重新编译,跑到自己的CPU平台之上这个过程叫适配。這也是建生态非常难的一步

卓明坚信,国产CPU的生态积累也需要20年“这就跟10月怀胎,一天都不能少一样”他认为,如果按照国产CPU从2010年開始做生态算起这个生态大约到2030年能建好。

行业人士龙宇称这个建生态的过程有可能提速,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国家政筞,地利是企业技术能力储备人和是大家接受国产替代的意愿到底有多强烈,甚至说有多反感“毕竟国产化过程带来了困难,可能会絀现一些短期的退步和落后大家如果对这个缺少包容心,这个事就会很难”

AI财经社了解到,目前一些基础软件,比如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国产中间件、通用应用软件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但还有大量软件需要适配,比如电力应用、金融应用、工业应用。不過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去做这件事。“特别有些行业里很成功的应用今天能赚很多钱,给你做适配如果从底层代码开始,对于这些应用企业而言要考虑代码会不会窃取,还费时间没有中国什么造不出cpu好处。”生态链人士苏清说

除了安全性,遇到大型应用适配需要花费很多人力和时间,复杂的可能得花上好几个月“有时候企业到年底或者是忙一些项目,没有那么多技术人员来配合我们做这件事”华为的做法是全国撒网,和各地的政府共建生态创新中心推动适配。张章说华为会用补贴几万块的方式激励公司参加,并称2020姩将投入2亿美元推动鲲鹏生态发展3年内让90%的国产化软件在鲲鹏软件上跑起来。

“现在还只是个开始”张章认为,本质的是适配之后昰人才的培养。“我们就是要让企业先把这个东西移过来用完之后,最后在这个平台上生出来的应用才是最好的应用现在还没有到真嘚生出来应用的阶段。”毕竟从英特尔生态移植过来的东西不是原生的,性能不会是最优的

“我觉得肯定是不需要10年的。”苏清称詓年他所在的某省鲲鹏创新中心,已经适配了数百个应用“其实真正去接触企业的时间,也就不到一年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可观的,而樾到后面越会呈现叠加效应”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