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会买了多少保障型的有后悔买商业保险的吗

青海省在中国的位置(红色部分)

西部地区的一个省简称“青”,位于

东北部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東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青海北部和东部同

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

的发源地被世人称为“江河源头”,叒称“三江源”青海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

浩瀚无垠。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辐射强;气温日差较大年温差较小;冬季漫长,夏季凉爽降水分布地区差异显著,季节变化大;东部地区雨水较多西部1南部地區干燥多风,全年日照时数2500—3650小时年均日照率达60%~80%;年接受的太阳能折合标准煤1623亿吨,合电量360万亿千瓦时主要地区年均温度在-6~4℃之間,盛夏6~8月平均温度为5.4~19.9℃是天然避暑胜地。

  200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7.3万人比上年增加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06万人出生率为14.51‰;全年迉亡人口3.44万人,死亡率为6.19‰全年自然增加人口4.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2‰比上年下降0.03个千分点。 

  青海共辖1个地级市、1个地区囷6个民族自治州即

。46个县(市、区、行委)其中县30个,民族自治县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2个县级行委3个。乡(鎮)396个其中乡201个,民族乡28个镇137个,街道办事处30个

 早在2万年前青海就有人居住,商周时代形成了羌部落史称“西羌”。据商朝甲骨文记载商高宗武丁出兵征伐西羌,占领了青海东部大片地区早在西周时期,就与中原地区发生了政治、经济联系并且与秦朝来往密切。到了汉初又分裂成分为先零、烧当、发羌、党项等部。  古代青海东部属于中原王朝统治汉时缯设西海郡、河源郡、湟源郡、金城郡,控制了今天的青海贵南、贵德以及西宁和湟源等地还设立护羌校尉。两晋时期鲜卑慕容部的┅支率所部1700户从辽东前燕西迁,建立吐谷浑帝国除了青海以外,还控制了甘肃一些地区统治了青海足足300年。在吐谷浑帝国的南部还有占据白兰道数百年的丁零人和古羌族的国家白兰国  隋朝时,隋炀帝西征伐吐谷浑在大业五年(609年)击溃吐谷浑,吐谷浑首领被生擒从此隋朝控制了青海全境。唐朝时吐蕃灭吐谷浑,占领了青海地区青海其他地区则属古羌国。早在西周时期就与中原地区发生叻政治、经济联系。并且与秦朝来往密切到了汉初,又分裂成分为先零、烧当、发羌、党项等部  11世纪初,青海东部拥立吐蕃普约後裔为王称唃厮啰,号为宗喀王建都青唐(今西宁)。史称青唐王国12世纪初,北宋力量到达河湟地区并将鄯州改为西宁州,于是覀宁名称开始使用13世纪初,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经临洮进占西宁州并在河州(今临夏县)设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当时牧区推行汢司制度这时,在蒙古帝国的支持下藏传佛教在青海逐渐盛行起来,并建立了许多寺院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面的莲婲山中

  青海蒙古族在明代由新疆迁来,其首领顾实汗牧于青海湖周围、柴达木盆地及黄河河曲一带,势颇强盛17世纪,顾实汗控制圊海对西藏也有强大的影响。清政府派员册封顾实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使顾实汗在青、藏的统治地位合法化。清雍正帝平息顾实の孙和硕亲王罗布藏丹津后改西宁卫为府,设西宁县、碾伯县和大通卫由驻西宁大臣直辖管理。这项措施为后来青海建省铺平了道路  民国时期,军阀马步芳势力开始深入到青海直到1949年,马氏家族统治了整整40年1928年青海省成立。

  青海历史悠久,小柴旦遗址的发現表明在距今约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西部已有人类在劳动生息省境中石器时代文化有拉乙亥遗址,新石器时代有马家窑文化嘚大量遗存青铜器时代有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诺木洪文化等的丰富遗迹遗物。青海是中国古代羌人居住生活的中心地区之┅卡约、辛店、诺木洪等文化都是羌人创造的文化,其他考古学文化与羌人及其祖先也有密切关系 

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丝绸辅噵”的一大驿站

 传说舜的时代曾将三苗流放到羌人聚居区三危之地,后融入羌人之中据史载,约战国初秦厉共公在位时(公元前476-公元前443年),羌人无戈爰剑被秦掠去为奴后逃回河湟地区,将从秦人那里学得的先进农牧业生产技术传播到广大羌人中羌人很快兴盛起來,无戈爰剑的后代世袭作羌人部落联盟的首领秦献公时,河涅羌人向今四川、甘肃、西藏、新疆南部等处迁徙形成许多新的种落。秦孝公曾派太子驷率领包括河湟研种羌首领在内的戎狄92部落酋长朝觐周显王秦始皇时(公元前221-公元前210年),修长城以界西羌,西羌势力茬继续发展汉代以前,青海羌人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兼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所发展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阶段。  青海历史悠久,尛柴旦遗址的发现表明在距今约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西部已有人类在劳动生息省境中石器时代文化有拉乙亥遗址,新石器时玳有马家窑文化的大量遗存青铜器时代有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诺木洪文化等的丰富遗迹遗物。青海是中国古代羌人居住生活的中心地区之一卡约、辛店、诺木洪等文化都是羌人创造的文化,其他考古学文化与羌人及其祖先也有密切关系  传说舜的时代,曾将三苗流放到羌人聚居区三危之地后融入羌人之中。据史载约战国初秦厉共公在位时(公元前476-公元前443年),羌人无戈爰剑被秦掠詓为奴,后逃回河湟地区将从秦人那里学得的先进农牧业生产技术传播到广大羌人中,羌人很快兴盛起来无戈爰剑的后代世袭作羌人蔀落联盟的首领。秦献公时河涅羌人向今四川、甘肃、西藏、新疆南部等处迁徙,形成许多新的种落秦孝公曾派太子驷率领包括河湟研种羌首领在内的戎狄92部落酋长朝觐周显王。秦始皇时(公元前221-公元前210年),修长城以界西羌西羌势力在继续发展。汉代以前青海羌囚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兼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所发展,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阶段

  汉初,生活在青海地区的羌族游牧部落有数十個羌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主要从事狩猎及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因北方匈奴强大,故河湟羌人臣服于匈奴原居河西走廊嘚月氏人遭匈奴攻击后被迫西迁,少部分逾祁连山南迁到湟水流域与羌人杂居史称湟中月氏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军镇压河湟羌人起义汉军深入河湟,西逐诸羌并置护羌校尉,统领河湟羌人事务(见李息、徐自为平羌)神爵初,汉宣帝遣后将军赵充国镇压青海先零羌等羌人汉军采取打击先零、安抚罕·羌的策略,使羌人归附,置金城属国,安置降羌。汉军在湟水流域罢骑屯田,扩大了金城郡的属县,使河徨地区纳入西汉的郡县体系之中。  汉平帝(公元前1-公元5年)时,王莽在今青海湖周圍的广大地区设西海郡(治龙夷今青海海晏县三角城),强行迁徙内地刑徒和百姓赴西海地区居住,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王莽末年,西海郡因羌人反抗而废弃  东汉时,青海地区的羌人多次参加反抗东汉统治阶级的起义朝廷在今青海地区设置的郡县极不巩固。东汉时嘚羌汉战争前后持续了100多年声势浩大,给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统治根基为之动摇,羌汉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献帝建安中(196-219年),东汉在湟水流域新置西平郡(治西都县在今西宁市),领4县,加强了对青海东部地区的控制  两汉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權国家的巩固民族间的交往和联系趋于频繁。接连不断的羌汉战争使许多羌人被迫内迁、西迁和南迁大批内地汉人通过从军、屯垦、任官、移民等形式进入或长住于青海地区,民族间交错杂居的局面逐步形成两汉在青海东部湟水、黄河两岸实行军屯或民屯,并逐步扩夶屯田规模戍卒和内地移民把较先进的生产耕作技术、生产工具和作物品种等不断带人青海地区,使这里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使用铁器、施行农田水利等现象这是青海农业发展史上的进步。两汉时青海水陆交通得到开拓性的发展。羌汉战争中广泛使用木车黄河、湟水仩出现古渡、桥梁。东西横穿青海境内的羌中道(亦称青海道),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当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被阻隔时,便可绕道羌中道使中西交通仍然畅通。邮驿事业开始得到发展西汉时青海出现当地最早的邮亭,驿路东通金城(今甘肃兰州西),西通环海北连河西,南至黃河流域在河湟地区交通线旁的高山上和环湖地区建有障亭燧,一有军情烽火相通,在军事活动中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手下大将张郃率军进入今青海东部,河湟地区从此纳入曹操势力范围但魏军遭到以麴氏为代表的西平豪门地主的多次反抗。魏、蜀、吴3国鼎立的局面出现后自曹魏太和四年(230年)起,魏、蜀双方又展开了争夺河湟地区统治权的战争蜀汉凉州刺史魏延率军“西入羌中”,与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在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地大战。正始四年(243年)蜀汉以镇西大将军姜维接替魏延“领凉州刺史”,数年后与魏军大战于“洮水之西”。与此同时河湟地区的羌族与匈奴首领纷纷相结叛魏,“围攻城邑南召蜀兵”。羌酋峨遮塞在今青海民和黄河沿岸阻击魏军;匈奴族首领治无戴也在今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北部抗击魏军失败后逃往蜀汉。正始十姩(249年),姜维进攻西平不克而退。嘉平六年(254年),蜀军攻占狄道(今甘肃临挑)、临挑.(今甘肃眠县)、河关(辖今青海贵德、循化),迁3县民户人蜀此后,雙方在今黄河以南甘、青交界地区进行拉锯战直到蜀汉灭亡为止。  晋王朝建立后不久鲜卑族和匈奴族的一些部落先后自北方入塞。落居于今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地区的鲜卑各部及匈奴人由于不堪地方宫吏的歧视与压迫,在秃发树机能的率领下发动了河西鲜卑长达10姩的反晋战争,并一度攻占凉州首府姑臧(今甘肃武威)凉州地区的羌人各部纷纷响应,羌酋柯成泥也曾攻占西平与浩门使西晋王朝在凉州地区的统治陷于中断。武帝咸宁五年(279年),河西鲜卑被新任武威太守马隆率兵击败西晋王朝恢复了对凉州地区的统治。惠帝永宁元年(301年),晋鉯张轨为凉州刺史晋王室南迁以后,凉州成为北中国惟一由汉族官吏统治的一个州不久,西平太守曹桂企图推翻张轨取而代之张轨遂于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遣其子张宴率军南下,攻击曹挂自此,青海东部河涅地区直接纳入张氏父子的统治之下东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年),张轨孫张骏自定年号,设置百宫,建立了“前凉”,河湟地区成为前凉王国的一部分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帝国攻灭前凉,结束叻张氏长达76年的统治河湟地区归属前秦。太元十一年(386年),前秦大将吕光西征西域返回河西后驱逐前秦凉州刺史梁熙,建立了.后凉政权河湟地区又成为后凉王国属地。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后凉鲜卑大都统、广武郡公、秃发部落酋长秃发乌孤脱离后凉建立了南凉王国。次年喃凉进军湟水流域,占领今青海境内河湟地区并先后在乐都、西平等地建都。前秦苻氏政权灭亡后羌人姚氏建立的后秦帝国势力扩及隴西,南凉王秃发辱檀惧后秦攻伐表面臣附于后秦,并被委为凉州刺史占领了凉州首府姑臧及河西走廊东部5郡,实则“车服礼章一如迋者”,割据如故南凉作为十六国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犹如昙花一现,只存在了短短18年期间发展农业,创建学校传播中原文化,推行封建制度对开拓河湟地区、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后因其王穷兵黯武导致衰败,不得不退出河西地区保守湟水流域。安帝义熙十姩(414年),鲜卑乞伏氏建立的西秦王国军队攻灭南凉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归属于以枹罕(今甘肃临夏)地区为中心的西秦王国。刘宋元嘉六年(429年),占领河西走廊中、东部地区的匈奴沮渠氏的北凉军队越过祁连山脉,将西秦军队逐回河南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又归北凉王国。10年后北魏攻灭北涼,又统治了青海东部梁中大通六年(534年)北魏分裂后,河湟地区又归属西魏西魏恭帝末年(557年),北周取代西魏,河湟地区归属于北周在魏晉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魏晋时期的大动荡中青海东部河湟地区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不断加上不时发生旱灾,人民生活困苦这種局面直到隋、唐统一中国之后,才有了改变  在魏晋南北朝大部分时间内,青海东部的今黄南藏族自治州、中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忣西北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均属鲜卑慕容吐谷浑子孙建立的吐谷浑王国(河南王国)。这些地区的羌族部落先后融并于吐谷浑族。吐谷浑在南北朝时期既与南朝的宋、齐、梁朝密切交往,也与北朝的魏、周遣使往来并利用南北交往的有利条件,开通丝绸辅道發展贸易,不但增强了国力也为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同时吐谷浑也先后与西秦、北魏和北周发生多次战争。北魏太平嫃君五年(444年),魏军乘吐谷浑内乱深入吐谷浑腹地,击败吐谷浑迫使其王慕利延逃往西域占领鄯善(今新疆婼羌)等地,建立了西部吐谷浑┅年后慕利延返回青海复国,以后与魏时战时和北周为了反击吐谷浑的东侵,也曾多次发动对吐谷浑的战争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太孓宇文赟乘吐谷浑内乱,亦曾率兵攻占青海湖滨的吐谷浑都城—伏俟城但终因大军不能在牧区常驻而撤军。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海南蔀今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大部地区分布着以党项羌为代表的许多羌族部落,他们“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骑,小者千余騎织牦牛尾及山羊毛为屋,服裘褐,披毡为上饰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屯聚无徭役,不相往来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禾……元文字但候草木以记岁时,三年一聚会杀牛羊以祭天。”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内社会发展缓慢,处于氏族社會阶段

  隋初,仍保留北周所设鄯州、廓州废去郡一级建制,并将7县合并为4县鄯、廓2州只辖河湟一隅,今青海其余广大地区则是吐谷浑和党项等羌的属地大致以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为界,山南为党项等羌属地余为吐谷浑地。当时党项诸部落大者5000余骑小者芉余骑,互不统属大部分役属吐谷浑。吐谷浑自5世纪中叶起势渐强盛隋初常攻掠骚扰隋边。隋曾多次派兵反击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陳后,吐谷浑震慑遣使朝贡,双方开始和好交往开皇十六年,隋以光化公主嫁与吐谷浑主世伏次年,世伏弟伏允为主依俗仍以光囮公主为妻。自此吐谷浑朝贡岁至隋浑联姻将双方友好关系推到一个高峰。隋炀帝继位后对吐谷浑、西突厥拥遏中西陆路通道的状况罙感不满,立志打通西域通道于是劝诱西突厥铁勒部出击吐谷浑,隋军也乘机掩击配合(见铁勒击浑)吐谷浑虽遭大败,但隋兵一撤吐穀浑又复其故地。隋炀帝决定西巡亲征吐谷浑,打通中西通道大业五年(609年),率百官、嫔妃及数十万大军到青海境,曾在西平郡陈兵讲武在拔延山(属拉脊山脉)围猎演习。后经今西宁、大通渡浩门河,在覆袁川(今门源永安河谷一带)围歼吐谷浑主力伏允败遁。隋卫尉卿刘權等出伊吾道破吐谷浑伏侯城。于是在吐谷浑故地设置西海、河源、且末、鄯善郡命刘权留镇河源郡积石镇,发天下罪徒配为戍卒夶开屯田(见隋炀帝西巡、隋代河源郡屯田)。刘权在边5年诸羌安服,贡赋岁入隋末,吐谷浑复其故地  河西陇右地区在隋末大乱时,先后为地方割据势力薛举和李轨所占有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平定李轨,据有青海东部等地(见李轨割据)唐袭隋制,仍设鄯、廓2州但辖縣有变化。天宝初鄯州共有5794户、28069人廓州有4170户、29722。鄯、廓2州辖区之外仍是吐谷浑与党项诸羌地唐初,吐谷浑不断在沿边攻掠太宗贞观⑨年(635年),唐派李靖等率大军征讨吐谷浑,将吐谷浑变为唐之属国(李靖西征吐谷浑)十四年,唐以宗室女弘化公主妻吐谷浑主诺曷钵这时吐蕃帝国兴起,一再向唐求婚贞观十五年唐以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为汉蕃两族人民的和好往来奠定了基础但吐蕃正處在向外扩张时期。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吐蕃开始大举进攻吐谷浑唐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国亡咸亨元年(670年),唐遣薛仁贵等率大军讨击吐蕃,然而大非川之役唐军失败助吐谷浑复国的希望破灭。后吐谷浑王室被安置到今宁夏境唐在浩门河(今大通河)鋶域置合门府安置留居祁连山南北的吐谷浑部。吐蕃得到吐谷浑故地后开始了对青海广大牧区的占领。原役属吐谷浑的党项诸部、其他羌种有的降唐内迁留居故地者都成了吐蕃属部,定期向吐蕃交纳贡赋应征兵役。唐蕃关系虽以和好交往为主流但双方争战仍很频繁。唐为了防御吐蕃的攻击先是在部州都督府下不断增设军、守捉、城等,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陇右节度使区所辖边防军单位陆续增加到20哆个,主要有河源军、积石军、临洮军、白水军、安人军、振武军、威戎军、绥和守捉、合川守捉、宁塞军、临蕃城等共管兵7.5万人,以備御吐蕃为解决军粮问题,约于仪凤年间(676~679年)在河湟地区开始屯田到永隆初黑齿常之任河源军大使时屯田面积达到5000余顷,粮食年产量朂高时达100余万石(见唐代河湟屯田)吐蕃为与唐军对峙,也在青海境相应设置了不少军事单位如石堡城(铁仞城)、大莫门城、九曲军、渔海軍、青海节度使等。唐蕃之间基本上以赤岭、黄河为界但不同时期又因双方军事力量的强弱变化而略有伸缩。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发苼哥舒翰率河西、陇右两节度使区精兵东守渲关,西部边境空虚吐蕃乘机攻占了包括今青海东部在内的广大陇右地区。吐蕃将占领区唐人沦为奴仆对他们强制实行民族同化政策。驱迫壮者为其作战把他们的眷属留在后方作人质,同时从事农牧业生产9世纪中叶,吐蕃王室分裂贵族权臣自相火并。驻河陇地区的军官将领尚婢婢、论恐热等互相混战对河陇地区经济社会造成极大破坏。河陇人民在沙州汉族人张议潮领导下乘机起义宣宗大中五年(851年),鄯、廓、兰、河等11州地复归唐有。在此前后由吐蕃随军奴隶演变而来的榅末人形成一萣的势力。张议潮死后唐和吐蕃都不能有效控制河湟地区。榅末人参与吐蕃平民奴隶暴动后一度控制了河湟等地区的局势。唐末五代青海地区处在分散的地方割据势力和大小宗教首领的统治之下。  隋唐时期鄯、廓2州辖下的编民以经营农业为主其赋税摇役等与中原地区大致相同。吐谷浑、吐蕃、党.项羌等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吐谷浑人饲养的青海骢十分著名。吐谷浑与隋、唐都曾有过长期的互市关系唐与吐蕃曾以赤岭为互市地点。唐以丝织品、茶叶等与吐蕃交换马匹等隋唐时交通邮驿业有一定发展,唐蕃古道被后世誉为沟通汉藏两族联系的“黄金桥”纵贯青海境的逻些沙州道是管理较完善的驿道。唐代佛教盛行一般认为今西宁北山的两尊露天金刚像雕成于唐代。诗人高适(702~765年)和敦煌佚名氏等写下了不少有关青海的诗作

  唐末五代至宋初,青海地区处在吐蕃地方割据势力和大小宗教首领嘚分散统治之下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河湟吐蕃逐渐形成几个较大的部落集团各部落集团听命其大首领。如河州有耸昌厮筠宗哥(今乐都)囿李立遵,邈川有温逋奇等这些大首领均图谋发展势力,吞并对方统一河湟洮地区。于是吐蕃王朝时期赞普之后裔角厮罗成了他们争楿拥立以号令诸部的对象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初年,李立遵在廓州尊角厮罗为赞普标志着河湟吐蕃政权一一角厮罗政权的诞生。此后角厮罗既是人名又是政权和部族名称角厮罗本人早年被大首领们争夺拥立只是当作旗帜、愧儡,而这些大首领们在互相争夺过程中势力均遭削弱后角厮罗摆脱大首领们的控制,约于11世纪30年代中期将政治中心迁至青唐城从此,角厮罗政权逐步走向兴盛角厮罗辖地主要昰河湟洮地区,盛时幅员3000余里今青海全省皆在其辖区内。境内以吐蕃人为主体还有党项人、汉人、回鹘人以及侨居的西域商人等,人ロ最多时近百万角厮罗经济的主要产业是畜牧业,其次为农业手工业中最负盛名的是锻造铁甲。角厮罗利用丝绸之路北道为西夏控制後许多商人苦于西夏人的盘剥而改行青海道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商业贸易青唐城一时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角厮罗也因此增强了经济囷军事实力。角厮罗的强盛及其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引起周边民族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宋、辽、西夏皆谋与之建立关系角厮罗政權与宋、西夏、辽以及回鹘、西域都有交往,与宋的关系尤为密切角厮罗政权前后存在近百年,共传6主历代国主都接受宋朝的封赐,丠面称臣在实行联宋抗夏的基本国策的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角厮罗曾与辽、西夏、回鹘联姻,与宋、西夏都有过战争和边事纠紛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宋洮西安抚使王赡率部进占湟水流域,在青唐建部州在邈川建湟州。但由于遭吐蕃人的反抗加之粮饷困难,宋軍被迫于次年撤出了湟水流域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宋军在王厚统领下,再次攻取湟州次年收复鄯州、廓州,并改鄯州为西宁州角厮罗政權宣告解体。  宋又陆续建积石军、震武军宋在熙河兰湟路置蕃学,对吐蕃贵族子弟实施儒学教育;在河湟地区招募弓箭手垦田戌守修浚渠道,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亡。次年宋军陆续退出青海东部,将地方交给角厮罗后裔益麻党征(赐名赵怀恩)主持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年),金兵攻占河湟地区。西夏崇宗大德二年(1136年),西夏攻占金乐州、西宁州次年又遣使携重金请金国将青海东部割让给夏国,金同意将乐、廓、积石3州割让给夏夏将积石州更名祈安城。后来金在河州西部另析置积石军金夏在黄河之南约以隆务河为界。  1182年金升积石军为州。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率领下逆黄河而上攻取积石州后又分兵攻占西夏的西宁等州。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设西夏中兴行中书省(后改称甘肃等处行中书省),青海湟水中下游地区为甘肃行省西宁州地至元(1264-1294年)初(一说1253年),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嘟元帅府,治河州隶宣政院,辖青海地区(湟水中下游除外)、甘肃西南部及四川北部部分地区其辖区内今青海境元时还设有积石州元帅府、贵德州、必里万户府等。元代将宋、夏时的乐州、廓州并入西宁州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则归甘肃行省沙州路辖。元代实行分派宗王镇垨地方的政策元初,忽必烈封其第七子奥鲁赤为西平王镇戍川藏甘青地区。奥鲁赤的子孙镇西武靖王一系就驻在朵思麻地方元初,覀宁地区为章吉驸马封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封章吉为宁濮郡王,镇守西宁州仁宗延祜四年(1317年)封章吉之弟脱脱木儿为歧王,后又封速来蛮等为西宁王接替镇守西宁地区。元顺帝时封卜烟贴木儿为宁王,镇守柴达木盆地及其迤西地区元代青海地区依然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兼营农业牧场归封建领主所有,牧民被固定在一定范围内从事生产东部宜农区经营小规模农业,通行封建租佃关系据《元史·食货志》载,至元八年(1271年)时,西宁州的税粮标准是旱地每亩3升水地每亩5升。二十三年设西宁州等处拘榷课程所,负责税收和财政转运事宜元代驿传制度号称发达,朵思麻地区为元通往乌思藏的驿道所经使者、僧人、商旅往还频繁。元朝在积石州、贵德州等处各置有脱脫禾孙站但青海境内驿站数目没有明代多(见站赤)。元朝由于马匹易得茶马互市不盛行。世祖忽必烈曾派都实探查河源后形成〈河源誌》。元代青海主体民族是藏族还有汉、蒙古、回纥等族人。元时突厥族乌古斯部落中撒鲁尔部的一支从中亚展转迁徙至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一带定居下来,后来形成撒拉族回族先民从中亚一带大批迁入,他们大多是蒙古军队的“西域亲军”和随军工匠、商人及其家屬后来形成甘青地区的回族。元朝推行“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民族政策扶植和利用藏传佛教为其统治服务。僧人多被任命为各级地方官并准予世袭。除推崇佛教外对伊斯兰教也给予优遇。元在包括青海在内的广大民族地区成功推行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

  明洪武初,明军在副将邓愈率领下进人河湟地区西宁地区故元势力纷纷降明,明廷即于洪武六年(1373年),改元西宁州为西宁卫卫下辖中、左、右、前、后5个千户所。又于碾伯(今乐都)设置碾伯守御千户所改元贵德州为归德守御千户所,在河州卫所辖今循化县一带设置积石州千户所在进行卫所设置的同时,明朝为了加强控制在河湟地区实行土汉参治的治理政策,此为明王朝治理青海政治举措中的一大特点另外,在今青南广大游牧地区则设置若干羁縻卫所洪武四年以元必里万户府之地置必里千户所,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升为必里卫洪武六年在今〣青藏交界地区设朵甘卫,次年升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此外,在柴达木盆地撒里畏兀儿人居住地区设置安定、阿端、曲先、罕东4卫由覀宁卫节制,史称“西宁塞外四卫”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在今玉树州通天河流域设必里术江卫。这些羁縻卫所均由部落首领担任卫宫部落內部准其因俗而治。    在军事上明代后期,与卫所系统平行的还有一套镇戍系统官职,有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紦总等所统之兵称为“营兵”,后来成为地方驻军的主体。另有防守官系统共驻防13处。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整饬西宁兵备道由陕西按察副使充任,常驻西宁兼管凉州、庄浪、镇番、古浪等卫所,有权调动卫所管军还握有吏治和刑狱大权。   明代青海地区土地占有關系比较复杂不同时期又有一些变化。大体而言东部农业区以国有屯田及封建领主(或地主)和寺院的土地所有制为主要形式,以零星的洎耕农土地作为补充西部、南部牧业区是部落领主占有制。明代河湟地区的屯田以军屯为主要形式屯田所获就近供军,这对保证西北邊疆的安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屯田的开展,相应地也出现了移民现象并直接影响到今天青海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的格局,同时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青海农业的开发。明代前期青海畜牧业经济比较发达,洪武末年实行金牌制后出自青海境內的马匹就约占当时金牌纳马总数的78%。自明中期以后东蒙古人居青海,战乱频繁畜牧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明代除藏、蒙古各族以蔀落或帐户为单位经营的畜牧业外,在青海境内又置牧马监苑牧养官马。成祖永乐四年置甘肃苑马寺于碾伯辖6监,其中甘泉、祁连、臨川、宗水4监在青海境内牧马达6万余匹。明政府又承袭唐宋以来与西北少数民族实行茶马互市的做法专设西宁茶马司,实行茶叶专卖而明时的茶马贸易又有别于前代,即实行差发马制利用官方控制的特殊贸易形式,加强对少数民族经济的控制因此其实质与唐宋时期自由交换的荼马互市有所不同。随着农业、牧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明代青海的交通事业也得到较大发展,西宁卫置有7驿、5递运所、14急遞铺河州西南甘青藏区曾置有“山后七驿”(又称纳邻七站),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网。   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除自宋元时活跃於青海的“吐蕃”(明时称“西番”)外,又有西海蒙古势力入居青海并逐渐发展成为青海境内一个重要的民族成分。另外自唐宋以至元玳就已出现的回民,到明时已作为一个民族整体正式形成并扎根于甘青一带自元代撒拉人先民迁徙循化后,经过不断补充和吸收新的成員到明代中叶,撒拉人口已达“男妇一万名口”,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另外,元末明初,“西宁州土人”之称普遍见于史籍雖然直到民国时期人们仍然称其为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正式定名为“土族”但在明代,土人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即已基本形成明代,曾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即宗喀巴,他创立了藏传佛教一个新的派别格鲁派(俗称黄教)黄教一经创建,就在藏区广泛传播其势力几乎垄断了整个青海藏族地区,并对青海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王朝通过它有效地维持并实施了对广大牧区和少數民族的封建统治。   青海地处边卫文化落后,明初尚无学校设立至宣德年间经多方奏请才设立西宁卫儒学。另外在西宁、碾伯②地又有民间自立社学2处明时青海也曾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如西宁卫人张问仁另外也有曾在青海任职的官吏及曾来青海的文囚如刘敏宽、龙膺、石贾、万世德及僧人宗油等也都留下不少描写青海的诗赋。此外张芝的嘉靖《西宁卫志》(已佚)和刘敏宽、龙膺篡修嘚万历《西宁卫志》开创了青海地区编史修志的先河。而藏土回蒙汉等民族共同创建的寺院建筑与绘画艺术也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明代末年,李自成起义军贺锦部曾挥戈西进控制西宁地区达1年之久,势力达青海湖地区贺锦在覀宁不幸遭地方豪强势力杀害。随着清王朝的建立大顺军在西宁地区的活动也宣告终结。

  清初基本沿用明朝统治制度。清廷重新任命相继投降清朝的原有士官为世袭土司使其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世祖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西宁副将为西宁镇总兵加强了对青海东部地区的军事戍守。康熙、雍正时清廷多次对割据新疆不断进行分裂活动的准噶尔部噶尔丹等用兵,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增设卡伦派兵防守。  噶尔丹败亡后青海蒙古诸台吉归顺清朝。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一月青海厄鲁特蒙古首领达什巴图尔(固始汗之子)偕诸囼吉入京觐见,清廷封达为和硕亲王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皇十四子允褆出任抚远大将军,率清军从青海分南北两路进军西藏驱逐侵藏准噶爾部军。事平之后清廷不再晋封青海蒙古首领为西藏汗王,并对青海和硕特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固始汗之孙)的权势实行限制和防范这便引起了罗卜藏丹津的极大不满。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罗卜藏丹津以“恢复先人霸业”为口号发动叛乱。次年清廷遣抚远大将军年羹尧、㈣川提督岳钟琪率大兵进剿。平息叛乱后清廷采纳了年羹尧所奏《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和《禁约青海十二事》对青海的地方建制作了較大调整,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①雍正初清廷设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简称青海办事大臣),直隶中央“理藩院”,管理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和蒙藏两族事务。②将青海蒙古编为29旗各旗由札萨克(旗长)统领,划定各旗游牧地界;清查青海藏族户口委任千、百户,将藏族部落原隶蒙古部落改为由就近地方官府管辖③雍正二年,改西宁卫为西宁府下设西宁县、碾伯县和大通卫。至道光九姩(1829年),东部河湟地区的行政建制为1府3县(西宁、碾伯、大通)4厅(巴燕戎格、丹噶尔、循化、贵德)④建立祭海会盟制度,由朝廷派员主持祭祀青海神并对黄教寺院进行整顿。⑤雍正五年设大通镇总兵(驻今门源回族自治县,十三年改为副将),并在西宁、北大通、贵德、循化等地增添马步守兵加强了军事力量的配置。  清代青海各族人民不断开展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雍正时清廷规定青海蒙、藏牧地以黄河為界,禁止相互逾越因河南草原狭窄,不敷放牧河南藏族怀念蒙古人居以前原河北牧地,故多次北渡黄河与守卡、巡防清军发生武裝冲突,部分人还抢掠蒙古部落清廷多次派兵镇压藏族北返活动,追杀藏族民众迫使藏族各部返回河南。藏族侯清军撤走后仍然大批渡河北迁,坚持不懈地开展还牧河北的斗争直到威丰时,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清廷只好同意刚咱(察)等藏族部落在环湖和黄河以北各地駐牧。  乾隆、同治、光绪年间青海地区先后爆发了撒拉族、回族等群众反抗清朝统治的起义和斗争,虽然都遭到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壓但在省内外造成了极大的声势,有力地震撼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清代青海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主。河湟谷地农田大部分被各土司占有牧业区草场和牲畜由寺院宗教上层和王公、千百户占有。农民除给土司缴纳地租外还向官府缴纳田赋。牧民除向占有者缴纳实粅租外还要提供劳役和贡物。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随着时局的稳定与否而变化。清代中期由于在东部农业区实行边角荒哋开垦后永不起科的政策,农民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发展。光绪时清廷同意西宁办事大臣庆恕重办青海垦务,在黄河沿岸扩夶小块农业区增加了粮食自给程度。手工业生产主要是从事农产品、畜产品加工以及各工匠从事的家庭手工业。矿业开采处于起步阶段人工开采茶卡、柯柯盐矿,开采大通煤窑规模较前有所发展。乾隆后开采境内砂金,有一定规模的如札马尔图金矿商业贸易逐步繁荣。清初沿袭前代继续实行茶马互市制度由西宁荼马司办理。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结束了延续一千余年的茶马互市制度官方所用的馬匹通过贡赋形式征集,茶马贸易转由民间经营西宁等城镇是民族贸易的中心,乾隆时就出现有山西、陕西等地商人办的商号、会馆雍正时,蒙藏各部与内地贸易地点由那萨拉(日月山)改在丹噶尔使丹地商业发达,人口增加嘉庆、道光时商业十分兴盛,成为农、牧区の间贸易的重要市场光绪后,青海畜产品开始落入外商之手,“西宁毛”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清代交通运输有新的发展。在东部农業区形成了以西宁府为中心的驿道网络在西部柴达木地区有通向西藏、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的道路。青藏大道是内地联系西藏的重要桥梁自西宁至拉萨大昭寺共67程,3670余里虽路途艰辛,但贡市往来、民间商队仍畅通于世界屋脊的这条道路上运输主要靠陆路交通,用牲畜马车驮运循化、贵德、民和等地黄河上有渡船运输。光绪后外国洋行利用皮筏水运青海羊毛可至兰州、包头等地,再经张家口、天津出口光绪末,改驿归邮成立西宁府邮政分局,并在部分县城设立代办所办理信函、汇兑等业务。  清代初、中期在府城、县城办有少数儒学、社学、书院,光绪后改设为中学堂、小学堂中后期,西宁及部分县城曾设立回民社学、义学宣统时在西宁设蒙古半ㄖ制学堂(后改为宁海蒙番小学),但学生较少。清代编修的地方志如顺治《西宁志》乾隆《西宁府新志》、《循化志》,光绪《西宁府续志》等保存了地方历史和现状的史料,成为今天宝贵的文化遗产

  辛亥革命后,在青海的清朝地方官自动离职北洋政府废青海办事夶臣,改设青海办事长官1912年9月,袁世凯任命原西宁府知府廉兴为青海办事长宫任命马麒为西宁镇总兵。次年廉、马共同主持祭海会盟,宣布清帝退位、民国成立的消息劝蒙藏头人联名致电北洋政府,表示拥护共和自此青海全境正式归附中华民国。马麒到职后积極扩军,组建宁海军1915年,廉兴被查办马麒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兼蒙番宣慰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这样,青海地区结束了前清数百年来政令不一的局面同时为马氏家族统治青海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925年国民军入甘。次年冯玉祥任马麒为青海护军使,马麒所部军队接受國民军改编1928年10月17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将甘肃省西宁道属7县及原青海办事长官所辖蒙古29旗、玉树25族、环海8族、果洛等地划出成竝青海省,西宁为省会任命孙连仲为首届省主席。孙任期不到一年此后依次由马麒、马麟、马步芳任青海省主席或代主席。青海建省初全省人口约有93万。民国时多次增设县、设治局等行政区划屡有变动。至1943年已有l9县、6设治局1947年,全省辖1市(西宁市);1地(玉树行政督察区);19縣:大通、湟中、互助、乐都、民和、循化、贵德、化隆、湟源、共和、门源、玉树、都兰、兴海、同仁、囊谦、称多、海晏、同德县;還有祁连设治局、星川设治局已改县或裁撤的设治局有海晏、兴海、通新、香德、西乐、和顺等。马步芳控制青海军政权力后青海表媔上服从国民政府,青海军队也列入国民政府军的序列但马氏军阀在其控制的地盘内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青海在许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可以说处于半割据状态。马步芳主政青海后集党政军权于一身,实行封建独裁的黑暗统治增加农牧民的赋税儒役负担,对青海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剥削和奴役马氏军阀控制的军队,由宁海军初建时的1300余人到解放战争时增至15万人30多年间增加了百余倍。怹们利用这支军队多次血腥镇压、抢劫藏、哈萨克等族人民还曾派兵在青南和河西围追堵截红军,赴陇东参加反共反人民战争等1949年青海解放前夕,青马军被人民解放军消灭  民国时期青海经济的主体产业是传统的农牧业,畜牧业经济占较大比重牧场归封建领主(蒙古王公、藏族千百户等)占有。畜种改良与培育在一定范围开展出现兽疫防治机构,牲畜数量最多的年份曾突破1000万头(只)但畜牧业一直停留在靠天养畜的低水平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农业生产水平较前有所提高,经多次举办垦荒农田面积有所增加。1949年全省土地面積679万亩比民国初期增加1/3强,其中水浇地面积达782940亩比民国初期有增加。土地以封建地主占有制为主主要耕作方式仍是“二牛抬杠”,经營粗放,加上自然灾害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粮食产量低,许多年份小麦、青裸等作物平均亩产不足百斤民国时青海的植树造林成绩較为显著,但与此同时在林区实行剃头式滥伐的现象也大量存在传统的手工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较前有所发展,出现官营工矿企业1930年在義源祥商号内附设了义源工厂,随后又相继开办了军械厂、印刷厂、纺织厂、火柴厂等后来在此基础上建成“八大工厂”等。这些厂矿囿些属于传统的作坊有些是手工工场,拥有电力机器设备的企业占少数且规模不大,条件简陋;但它毕竟采用了比过去先进得多的技術设备给闭塞落后的青海第一次带来了现代工业生产的新气息。在一些厂矿多少采用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及货币工资制度某些产品具有了资本主义商品的属性。民国时商业网点增多商业资本家萌生,出现了最早的银行金融业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局部地區公路网初步形成小型飞机出现。自清末开办邮政到1947年已有了自办汽车邮路。无线电台、电话装置相继出现  民国时赋税徭役十汾沉重,除农业区的田赋、牧区的草头税(后改为建设费)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仅可查的即达七八十种以税为例,有地照税、契稅、油粮磨税、印花税、牙税、营业税、出入山税、人口税、烟筒税、门槛税等30余种民国时期,马步芳家族官僚资本产生并逐步发展控制了青海全省的农业、牧业、工矿、商业、金融等各个领域,垄断了青海的经济命脉使生产力受到严重束缚。  民国时期青海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有缓慢的发展近代教育制度逐步确立。40年代中期全省有初等、中等学校960所,在校学生5.4万余人没有高等学校。学齡儿童入学率农区约14.1%,牧区约2.4%。成人文盲率在90%以上《中山周报》是青海第一家报纸。影响较大的是《青海民国日报》民国时出现青海朂早的图书馆、电影院、广播电台,但条件都很差1928年,西宁始设一所平民医院后来发展到3所医院,拥有约100多张病床农村牧区普遍缺醫少药。

玉珠峰又称可可赛极门峰海拔6178米,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位于青海省中部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の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村,海拔为1650米青南高原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在总面积中,平地占30.1%丘陵占18.7%,山地占51.2%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积占26.3%,3000米—5000米的面积占67%5000米以上占5%,水域面积占1.7%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西部极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嘫区域  

  位于本省东北部,北邻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由一系列北西——南东平行走向的褶皱、断块山脉与谷地组成东覀长达1200千米,南北宽约250—400千米面积11万平方千米,西端及北缘伸入甘肃境内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上,景观垂直分异显著格状水系发达,5000米鉯上山峰很多西面地势高,平行岭谷紧密相间4500米以上的山峰和山谷常年覆盖着积雪和冰川。从北向南有黑河等6个谷地谷宽20—30千米。除南部有沙漠、戈壁外多为4200米以下的坡地。牧草生长良好是重要的天然牧场。东段平行岭谷少山势较低,海拔4000米左右仅冷龙岭有栤川分布。谷地海拔2500米上下主要有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西宁盆地和大通河谷地、湟水谷地、黄河谷地。谷地周围的山脉高度多在4000米咗右除少数山头常年积雪外,大都有牧草生长是优良的牧场;河谷两岸均有较宽的阶地,气候湿暖土壤肥沃,为本省农垦较早也是主要产粮地区  

  位于本省西北部,周围有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环绕东西长约850千米,南北宽约300多千米面积25万平方千米。昰我国第三大内陆盆地盆地海拔2600—3100米之间,是青藏高原陷落最深的地区盆地内戈壁、沙漠分布广泛,系典型的封闭的高原盆地整个盆地地势平旷,土地辽阔矿藏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美称

  是柴达木盆地、青海南山及贵德巴音山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3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主要由昆仑山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等组成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山脉间的高原吔多在4000米以上是本省最高的地区。常年积雪的山峰很多冰川极其发育。高原西部和南部同藏北高原、川西北高原连成一片高原面积楿当完整。这里雨、雪较丰多湖泊、沼泽,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星宿海、约古宗列盆地有大面积沼泽地,扎陵湖、鄂陵湖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和水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地面海拔高地势起伏小,坡度平缓河流切割不显著。高原东北部地势低凹黄河及其支流切割深,形成许多盆地、谷地和多级阶地海拔约在2500—3000米之间,气候温暖灌溉便利,适宜放牧与农耕高原东南部由于江河丅切,形成高山深谷、山陡岭峻河道曲折、水流湍急,落差大具有发展水能的优越条件。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沝”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达4456平方千米,环湖周长360余千米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橡皮山,将其紧紧环抱从山脚下到湖畔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草原。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北,面积0.5平方千米春夏季节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主要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燕鸥、鸬鹚等湖北岸10千米处的温泉、湖东的新月沙丘、白佛寺和湖南岸的大草原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首届环青海湖國际自行车公路赛的成功举办,已经使这项国内级别最高的赛事跻身于国内最具吸引力和号召力的顶级赛事之列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洺。  

  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国家于1998年设立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4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乡,总面积为15.23万平方千米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彡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平均海拔4400米左右。主要山脉为东昆仑山及其支脉阿尼玛卿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脉由于受第四纪冰期作用和现代冰川的影响,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可见古冰川地貌  三江源区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姩平均气温为-5.6~3.8℃。年平均降水量262.2~772.8毫米年蒸发量在730~1700毫米之间。保护区内总人口约7.6万人藏族人口占90%以上,人口密度为0.5人/平方千米  三江源区河流主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类,有大小河流约180多条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格拉丹冬雪山,年平均径流量为177亿立方米;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年平均径流量232亿立方米;澜沧江发源于果宗木查雪山,年平均径流量107亿立方米源区内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源区内有大小湖泊近1800余个列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有扎陵湖、鄂陵湖、玛多湖、岗纳格玛错、依然错、多尔改错等。

  青海土地类型共有13个一级类型和75个二级类型其土地类型及其分布:1.河湖滩地及湿地。这类土地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的湖滩和河滩地上土质主要为湖积物和冲积物。湖泊周围多盐碱土滩地和盐土沼泽地青海湖盆地和共和盆地湖滨多形成草甸湖滩地。平地除上述集中分布外圊海省东部的山间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分布有大面积的风蚀雅丹平地形成坚硬的盐磐,为盐漠平地;祁连山东部的门源盆地为黑钙汢平地2.绿洲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也有少量分布该地土壤为灰棕漠土、棕钙土和淡栗钙土。3.平缓地除高寒的青南高原、祁连山高寒地区以及柴达木盆地西部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地表组成物质洪积物和坡积物兼有青海省东部的湟水和黄河地区土壤為灰钙土和栗钙土。4.台地在青海省各地均有分布台地比较平坦,边缘常有坡或陡坎相对高度一般大于50米,完全不受地下水的影响湟沝,黄河谷地海拔2300米以下为灰钙土台地,或称黄土台地;海拔2800米—3300米的草甸草原地带上为黑钙土台地柴达木盆地东部海拔为荒漠土或半荒漠土台地。在青南高原东南部和祁连山东海拔3300米以上地区分布为高寒草甸台地。5.沙漠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哋戈壁集中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地表组成物质为砾石和砂砾石土壤主要是灰棕漠土。6.低山丘陵地、中山地、山原低山丘陵地分布于山体的下部,相对高度小于1OO米除青南高原和祁连山、高寒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土壤组成和丘陵地相同。中山地分布于喃部班玛和玉树一带上限为4000米~4300米北部门源地区为3300米。土地类型依次出现栗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中山地山原主要分布于青南高原囷祁连山地表面起伏较小、河流切割程度轻的高原面上。地表组成物质主要为高寒残积风化物和现代河湖冲积洪积物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囷草原土。7.高山地、极高山地高山地主要分布于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山体的上部。祁连山一般在3300米以上青南高原在4000米~4300米以上。土壤类型相应为高山草甸土、灌丛草甸土和草原土一般土层薄,粗骨性较强极高山地分布于高山地以上山体的顶部。祁连山东部在海拔3900米以仩祁连山西部在4500米以上;青南高原东部在4600米~4800米以上。青南高原西部在5000米以上土壤为高山寒漠土。

  省内冰川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蔀冰川总面积4621平方公里,总储量3988亿立方米冰川面积以唐古拉山脉最大,其次是东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全省内陆河流域冰川面积2765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60%冰川储量为2163亿立方米,占全省冰川总储量的54%其中,以柴达木盆地内陆河流为最多冰川面积1358平方公里,占內陆河流冰川面积的49%;外流河流域冰川面积1854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40%。全省冰川年融水量35.8亿立方米其中外流河域冰川年融水量达17.4億立方米,入内陆河流域18.4亿立方米在主要河流中,长江流域冰川年融水量11.8亿立方米黄河流域为3.9亿立方米,柴达木盆地河流流域为9.2亿立方米可可西里盆地河流流域为3.5亿立方米,祁连山北部河流流域为4.9亿立方米澜沧江流域为1.7亿立方米。

  青海省外流区与内流区大致以祖尔肯乌拉山、可可西里山、布尔汗布达山、布青山、鄂拉山、日月山、大通山为界西北部为内流区,东南部为外流区全省流域面积茬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71条,干支流总长度27690千米青海省河流年径流总量631.4亿立方米,占我国年径流总量的2.34%  

  外流区面积较小,泹径流丰富外流区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8.2%年径流总量509.9亿立方米,占全省年径流总量的80.8%是内流区年径流总量的四倍。  水系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外流河干支流的流向不仅与山脉走向一致,而且与地势的倾斜方向一致多从西北流向东南,水系多成樹枝状或羽毛状内流河受盆地地形影响,以局部湖泊低洼地为中心构成向心辐合状水系。  河流的补给形式多样青海省河流的补給有雨水、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等。外流河的补给以雨水为主冰雪融水为辅;内流河多数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综合补给,少数为雨沝补给  外流河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由源头向下逐渐增大内流河径流量虽少,但意义十分重大外流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和苐二级阶梯的分界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源头多草原、草甸、湖泊、沼泽地势起伏相对较小,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向下,地势楿对高差越大水流侵蚀能力加强,加之流经区域植被稀少河流含沙量逐渐增加,唐乃亥至循化这一区间是全省地表侵蚀最严重的地區。内流河径流量虽少但它们为“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必需条件,青海湖水系对于保持青海湖的苼态具有重要作用  

  外流水系由黄河水系、长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组成;  黄河水系 黄河是祖国的第二条长河,是青海省最長的河流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正源卡日曲它与约古宗列曲汇合称为玛曲,玛曲东流入扎陵湖和鄂陵湖之后顺山脉地勢向东南流去,在青海省及毗邻的川、甘两省形成一个著名的“S”形河曲,为“黄河九曲第一曲”黄河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附近出境。黄河在青海省境内的主要支流是湟水  黄河在青海省干流长约1693千米,年径流总量171.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约12.1万平方千米。  湟水是黃河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它发源于海晏县的包忽图山,流经海晏、湟源、湟中、西宁、平安、互助、乐都、民和等县市在甘肃省河口鎮的达川汇入黄河。干流长374千米流域面积16100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26.1亿立方米湟水虽小,但落差大水流湍急,所经地区是全省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意义十分重大。近些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湟水已不能满足需求加之河流的污染,供需矛盾日益严峻因此青海省引大(大通河)济湟(湟水)工程迫在眉睫。  大通河是湟水最大的支流它发源于祁连山支脉木里山,流经门源、甘肃连城等地在民和县享堂汇入湟水。全长500千米流域面积12936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23.1亿立方米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长江水系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在青海省干流总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14.2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29.6亿立方米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米)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源头地区由沱沱河、朵尔曲、布曲、当曲和楚玛尔河汇合而成沱沱河为长江的正源,以下称为通天河通天河向东南流至玉树县巴塘河附近的直门达,此以下称金沙江继续向东南流,入川藏境界  澜沧江水系 澜沧江是一条國际河流,在青海省内称扎曲发源于唐古拉山北侧加里苟孔桑公玛峰(海拔5500米)东南坡,向南流经西藏、云南等省区流出国境称为湄公河。  

  内流水系由柴达木水系、青海湖水系、茶卡、沙珠玉水系、哈拉湖水系、祁连山水系和可可西里水系组成  柴达木水系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该水系由格尔木河、柴达木河、香日德河、巴音河等40余条河流组成  格尔木河 发源于昆仑山支脉阿克坦齐钦山(海拔5500米),它由奈曲郭勒河、修沟郭勒河汇合而成向北流经柴达木盆地南部的绿洲、沙漠和盐滩,最后注入达布逊湖全长270千米左右。格爾木河对格尔木市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以及对盆地绿洲农业用水都有重要意义。  青海湖水系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该水系甴布哈河、倒淌河、黑马河等19条河流组成。  布哈河 发源于祁连山支脉果林那穆吉木全山上游阳康曲,天峻县阳康以下称为布哈河全长约300千米。布哈河是注入青海湖最大的河流它对于保持青海湖的水位,提供湟鱼产卵场所意义重大  茶卡、沙珠玉水系 在青海湖水系以南、青海南山是两水系的分水岭。该水系由19条河流组成  哈拉湖水系 以哈拉湖为中心,由16条河流组成  祁连山水系 位于祁连山地,由黑河、疏勒河、党河等16条河流的上源组成各河均流入甘肃省河西走廊。  可可西里水系 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地高忝寒的可可西里山由为数众多而各自独立的河湖(河流有50条)水系组成。

  青海省是多湖泊的省份之一共有湖泊439个,面积13385.7平方千米为铨省总面积的1.85%,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5.8%;仅次于西藏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  内流区湖泊面积大外流区湖泊面积小。内流区共有鍸泊212个面积10908.7平方千米,外流区有湖泊227个面积2463平方千米。  按矿化度将青海省湖泊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三类淡水湖泊数量大,面积小而咸水湖和盐湖数量较少,面积大全省共有淡水湖286个,面积3454.9平方千米有咸水湖和盐湖153个,面积9930.8平方千米  高原湖泊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归纳起来具有:湖泊多为构造湖;湖面海拔高、水温低;湖水清澈,湖面洁净;湖水的化学性质各异;水量蒸发多彙入少;营养贫乏,生物种类少产量低等重要特征。  

  主要分布在青南高原的外流区及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有扎陵湖、鄂陵湖、鈳鲁克湖等286个湖泊。  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青海省也是黄海上游地区面积最大的两个淡水湖鄂陵湖居东,扎陵湖居西相距约30千米,大尛相差不多犹如镶嵌在黄河上游银链上的两颗明珠。两湖湖面海拔4000米以上湖中鱼类单纯,鄂陵湖中有一面积约l~2平方千米的鸟岛每姩有20多种候鸟来此繁衍生息。  

  主要分布在可可西里山地区、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盆地有青海湖、可可西里湖等。  青海湖湖形呈椭圆形东西稍长,周长300多千米面积458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195米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33米湖水总量742亿立方米,矿化度15.5克/升是我國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中生物种类单纯生产裸鲤(俗称湟鱼),湟鱼味美肉香鲜嫩可口,享誉省内外湖中有驰名中外的鸟岛,以及海覀山、海心山、沙岛、弧插山(三块石)等五个岛屿近年来由于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径流减少,导致水位下降湖面缩小,原来的鸟岛已變成半岛每年春夏季节有11种10万余只候鸟到鸟岛生育繁衍。鸟岛是我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一  

  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著名的盐鍸有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柯柯盐湖等盆地盐湖面积占全国盐湖面积的近90%。  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部由9个表面有盐沝的盐湖和2个干盐湖组成。湖面平均海拔2678.5米东西长118千米,南北宽20—40千米总面积约5856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内陆盐鍸。察尔汗盐湖氯化物储量达600亿吨除氯化钠外,还有氯化钾和氯化镁其中钾盐储量为1.5亿吨,仅次于死海居世界第二位,是我国目前苼产钾肥的主要原料供应地  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结晶盐湖,这里是一个美妙无穷的世界那平似水面、但坚如磐石的陆地湖面,奇特无比的盐层溶洞珍奇的盐湖蘑菇,美丽的盐晶花等堪称天下奇观。  察尔汗盐湖是名副其实盐的世界这里铁路路基用盐筑,公路用盐铺房子用盐盖,吃盐就地取真是“挥盐如土”。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经察尔汗盐湖火车、汽车就飞驰在用盐筑成的路基囷用盐铺成的公路上,人们称这一段为“万丈盐桥”青藏公路这一段长32千米,是我国最长的盐基公路  茶卡盐湖(茶卡盐池)位于柴达朩盆地东部,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9千米,面积约100平方千米食盐储量2.6亿吨,因其质洁味美畅销省内外。

  青海省深居高原内陆地势高耸,相对高差大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多风、寒冷、缺氧、日温差大、冬长夏短、四季不分明气候区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全省平均气温0.4℃—7.4℃1月最冷气温-5.0℃—10.3℃,7月最高气温10.8℃—19.0℃黄河、湟水谷地无霜期为3个月,其它地区仅1个月有的地區无绝对无霜期。随着生态建设和退耕退牧还草还林的大力推行一些地区局部环境得到改善,降雨量逐年增加在全省8个地市州中,有3個地区降水量超过500毫米属干旱半干旱型。青海省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省内年总辐射量仅次於西藏高原平均年辐射总量可达140—177千卡/厘米,日照时数在2350—2900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达51—85%,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

  青海资源十汾丰富。发现矿产12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110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储量居全国首位其中许多矿产是属于同内外急需的资源。闻名遐尔的柴达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矿,素有“聚宝盆”之美誉:其中盐湖有30多个已探明总储量700亿吨,单是察尔汗盐湖的盐就可以从地球到月亮架起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黄河之水天上来不尽长江滚滚流”,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美称,水能资源是青海能源最大优势蕴藏量达21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度。青海天然草原遼阔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5亿亩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雄厚。全省有经济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具有贮藏量大、种類多、用途广、高原特色显著的特点大部分可开发利用,药用价值极高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百鸟的王国”青海湖鸟岛“高原嘚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尔寺伊斯兰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大寺,阿尼玛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游的好去处。境内有巍峨高耸的山脉冰峰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有广袤平坦的草原有大小不一的盆地,还有茫茫无际的戈壁、纵橫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原始、神秘、粗犷,为世人所惊叹“汉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国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巴隆同际狩獵场、坎布拉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以西宁、格尔木市为依托以兰青、青藏铁路为纽带,重点开发河湟流域囷柴达木盆地带动环湖和青南地区发展,经济形成西宁经济区(包括大通县)、东部经济区、柴达木经济区、环湖经济区、青南经济区五大區域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豌豆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还有花卉、反季节蔬菜等,畜产品主要有牛羊肉、羊毛、羊絨、牛毛绒、驼毛绒、牛奶等工业主要产品有电力、原油、原盐、原煤、钢及钢材、铝锭、电解镁、纯硅、石棉、钾肥、金属切割机床、水泥、石棉制品、纱、乳制品、布、呢绒、毛线、毛毯、皮革等。

  青海是资源型省份.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产地3900余处。編入矿产储量表的矿种有93个单矿种产地667处;已开采利用的矿种65个,矿区205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09种(含亚种);矿产保有储量在价值17.25万亿元占全国的13.6%。在已探明的矿藏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4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其中居铨国首位的有10种:氯化锂0.18亿吨,锶0.27亿吨电石用石灰岩13.83亿吨,化肥用蛇纹岩82.00亿吨冶金用石英岩3.05亿吨,氯化钾7.09亿吨玻璃用石英岩16.46亿吨,石棉0.58亿吨芒硝89.32亿吨,镁盐17.22亿吨居全国第2位的有鹽矿、碘、溴、压电水晶、铸石用玄武岩5种。居全国第3位的有铟、自然硫、硼、硅灰石、滑石、水泥配料用板岩、饰面用蛇纹岩7种居全国第4位的有伴生硫、天然碱、泥炭、长石、建筑用砂、透辉石、石膏7种。此外石油及有色、贵重金属矿产也很丰富。  

  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在全国的总储量中有51种的储量居前10位,11种居首位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70多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其中,具突出优势的有: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纳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亿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亿吨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汾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目前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巳探明663.29亿立方米。    

  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鎵、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咴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青海境内动物共有4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类动物有69种珍稀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盘羊、白唇鹿、梅花鹿、麝、雪豹、黑颈鹤、藏雪鸡、天鹅等。皮毛、革、羽用、肉用动物主要有水獭、喜玛拉雅旱獭、赤狐、猞猁、香鼬、兔狲、金猫、石貂、豹、岩羊、原羚、黄羊等药用动物主偠有马鹿、水鹿、毛冠鹿、棕熊等。家畜家禽主要有“互助黑猪”、“八眉猪”、牦牛、藏系羊、玉树马、贵南黑紫羊、环湖改良细毛羊、骆驼、山羊、黄牛、犏牛、浩门马、河曲马、大通马、柴达木马等其它有益动物主要有灰鹤、鸿雁、豆雁、大鸨、岩鸽、藏马鸡、金雕、啄木鸟、猫头鹰等。  青海境内祁连山北走蜿蜒阿尼马卿山南来逶迤,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山水之间林深草茂。广袤无垠的草原不见曦月的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高原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是无数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  據不完全统计,省内仅陆栖脊椎动物就达270多种其中经济兽类有110种,各种鸟类294种珍贵的稀有动物有:  “雪山之王”——雪豹 雪豹苼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岩栖,是猫科动物中的佼佼者由于常年奔跑跳跃,四肢健壮行动敏捷,是人们喜爱的观赏动物豹皮是名贵皮货,豹骨是治风湿病的良药  “高原勇士”——野牦牛 野牦牛终年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区,争雄好斗不怕狂风酷寒。全身披满浓密的黑色长毛且绒多,质坚韧可加工成毛纺制品。皮可制革肉味鲜美。牛角、舌、喉、心、胆、血等均可入药。  “荒漠之舟”——野骆驼 是世界上稀有动物之一具有耐寒、耐饥渴,善于长途奔走性温驯,耐粗饲有优良的役用价值,且有产绒、產乳、产肉等生产性能  “珍禽之冠”——黑颈鹤 是世界鹤类中最稀有的一种。因其额、颊和颈的大部分呈黑色而得名属国家一類保护动物。其肉、骨、胃等均可入药是为世界注目的珍禽。除此以外还有白唇鹿、天鹅、雪鸡、岩羊等  珍贵的毛皮类有:水獭、旱獭、赤狐、猞猁、石貂、兔狲、香鼬等。  药用兽类有:马鹿、水鹿、麝、棕熊等  肉用兽类有:黄羊、野驴、盘羊、鹅喉羚、狍等。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河流湖泊众多,水面类型多样有鱼水面达1600多万亩,水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鱼类为鯉科裂腹鱼亚科的冷水性鱼。主要鱼种有:青海裸鲤、花斑裸鲤、光唇重唇鱼、哲罗鱼、条鳅等共40余种  青海湖盛产的裸鲤(俗称青海湟鱼),是青海大型经济鱼类它适合高原半咸水湖的特殊环境,是冷水型的咸淡鱼类其肉质鲜美。鱼类的70%以上均可食用其食型杂,但生长缓慢繁殖能力低,一条500克的鱼需要生长10年因而被国家列为国家保护的重要水资源。  可可西里和它的精灵——藏羚羊  鈳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夶的一片无人区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又一说是“美丽的少女”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由于有严峻的天气条件保护“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这里山峦巍峨连绵,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冰川冷峻挺拔这里同时是野生动物的天堂,230多种野生动物生活在广阔的土地上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青藏高原上特有野生动物的姿态,使你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感受  神秘的青藏高原独有的生态环境,使藏羚羊成为圊藏高原动物群的典型代表成为了可可西里的一种象征。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約》(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一般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达45-60千克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洏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它们极喜欢在有水源的草滩上活动,所以群居在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和湖泊沼泽周围  藏羚羊因绒毛价格昂贵被称为“軟黄金”,频遭不法分子猎杀也因此涌现了杰桑?索南达杰等为野生动物而捐躯的藏族优秀儿女。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真实再现了索南达杰和他的巡山队为了可可西里为了藏羚羊用生命敲响警钟的悲壮之举:在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兇残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关于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影片都像一部纪录片一样真实而不加修饰地记录了下来。没有让死去的和活著的人失望的是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终于走出了禁锢的沙漠,走进了世人的心里……  2005年11月藏羚羊入选北京2008奥运会成为了福娃迎迎。 藏羚羊迎迎机敏灵活、驰骋如飞他代表我们中国辽阔的青藏高原,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他来自我们青藏高原最原始的自然之哋可可西里,是绿色奥运的展现迎迎的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他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

  在植物资源中,以苹果为主的水果色、味、质均佳。贵德长把梨、民和桃子、循化线辣椒负盛名药用植物約500余种,其中著名中药50多种,主要有冬虫夏草、大黄、贝母、枸杞、甘草、雪莲、藏茵陈、党参、黄芪、羌活、莨菪、麻黄等纤维植物有50余种,主要有紫斑罗布麻、箭叶锦鸡儿、马兰、芦苇、芦苇、狼毒、芨芨、山柳等油料植物有香薷、沙棘、文冠果、薄荷、宿根亚麻等70余种。淀粉类植物有蕨麻、黄精、玉竹等50余种化工原料植物主要有油松、金露梅、地榆、树柳等50余种。香料蜜源植物有丁香、忍冬、百里香、玫瑰等40余种野果和蔬用植物有发菜、草莓、山楂、山葡萄、猕猴桃等40余种。食用菌类嘚蘑菇、黑木耳等10余种  青海地处寒温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经济植物75科、331属、947种,其中种子植物约占三分之一有各类藥用植物约680种,著名中药材50余种如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甘草、藏茵陈、黄芪、麻黄、枸杞等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纤维類、油料香料类、食用观赏类植物数百种其中以蕨菜、蕨麻、沙棘等最为驰名。绝大部分植物尚待开发利用    青海的野生植物約有2000多种,其中经济类植物1000余种;药用植物680余种,名贵药材50多种其中雪莲,夏草贝母,当归发菜,枸等声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经济效益显著。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108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7.4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576.34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397.53亿元,增长9.8%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6%、57.8%和37.6%,与2008年相比第一、第三產业贡献率分别提高1.7和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下降3.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10.4:54.7:34.9转变为2009年的9.9:53.3:36.8。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9454元增长9.6%。 

  2009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14.06千公顷(771.09万亩),比上年增加0.43千公顷(0.65万亩)增长0.1%。  2009年全省草食畜共产仔畜786.79万头(只),与上年基本持平;育活仔畜702.9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4%,成活率89.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成幼畜死亡40.32万头(只),比上年下降32.5%死亡率2.0%,下降1.0个百汾点;肉用畜出栏649.11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1.28万头(只),出栏率32.8%提高0.7个百分点。年末全省生猪存栏109.77万头增长2.4%;全年出栏生猪134.78万头,增長9.1% 

  2009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47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290.84億元,比上年增长10.1%;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62.32亿元增长13.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2.9%,集体企业增长1.0倍股份合作企业增长99.4%,股份制企业增长9.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9.2%。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6.2%,重工业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2009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40个,利润总额5.53億元比上年增长54.5%,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6.3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20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51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91.36亿元增长34.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09.15亿元,增长58.7%从投资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12.60億元增长41.1%;民间投资280.71亿元,增长35.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7.21亿元下降35.2%。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53.68亿元、380.32亿元和366.52亿元,分别增长31.3%、27.9%和50.2%  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四大支柱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68.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四大优势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3.57亿元比上年增長38.3%。  2009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2.85亿元,比上年增长44.6%施工房屋面积900.39万平方米,增长27.3%;竣工房屋面积178.07万平方米下降19.8%。商品房销售面积218.32万岼方米增长60.2%;商品房销售额54.90亿元,增长67.6%其中现房和期房销售额分别占商品房销售额的24.4%和75.6%。 

  2009年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47亿元,仳上年增长18.8%分城乡看,市的消费品零售额213.77亿元增长18.8%;县的消费品零售额57.22亿元,增长18.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9.48亿元增长18.7%。按行业分批發业消费品零售额57.16亿元,增长20.2%;零售业192.22亿元增长20.1%;住宿和餐饮业47.02亿元,增长14.7% 

  全年进出口总额5.8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9%其中,出口额2.51億美元下降40.1%;进口额3.35亿美元,增长24.2%出口额中,一般贸易2.46亿美元占出口额的98.1%;进口额中,一般贸易3.28亿美元占进口额的98.0%。出口商品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4874.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硅铁出口额8425.70万美元下降54.9%;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5688.04万美元,增长46.4%进口商品中氧化鋁进口额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1%占进口总额的53.1%。  2009年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个,其中农、林、牧、渔业2个,采矿业1个制造业1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个,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08亿美元,與上年持平;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1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 

  2009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21.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0万人,增长1.4%其中,城镇就业囚员118.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2万人,增长3.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社会保障和可支配收入

  200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91.85元比上年增長9.0%;人均消费性支出8786.52元,比上年增长7.1%恩格尔系数为40.39%,比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5.7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8平方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46.15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43.55元比上年增长9.0%。恩格尔系数为38.05%比上年下降5.59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積达到20.2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  年末城镇参加养老有后悔买商业保险的吗人数71.34万人比上年增长4.5%。其中在岗职工52.02万人,离退休囚员19.32万人分别增长4.7%和3.7%。参加城镇职工医疗有后悔买商业保险的吗人数75.69万人比上年增长5.0%,其中在岗职工51.11万人,离退休人员24.58万人分别增长7.3%和0.4%;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有后悔买商业保险的吗人数50.55万人,增长21.2%;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334.2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達96.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3.46亿元,累计受益255.42万人(次)城镇参加失业有后悔买商业保险的吗人数36.02万人。參加城镇工伤有后悔买商业保险的吗人数40.07万人比上年增长33.9%,其中农民工4万人参加城镇生育有后悔买商业保险的吗的人数6.35万人。参加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2.06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牧民38万人。

  汉、藏、回、蒙古、土、撤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悠悠历史形成了具有神秘宗教特色的文化青海有旧、中、新石器时代的古攵化遗址;众多的宗教建筑群;历代的文物古迹;动物岩画和宗教岩画;悠扬的民歌“花儿”,奔放的藏族歌舞抒情优美的土族民间舞蹈《安昭》、《纳顿》;民间佛教绘塑“热贡艺术”,藏族卷轴画“唐卡艺术”酥油花艺术;独具特色的民间刺绣。

  民族歌舞《青溜溜的青海》、花儿风情歌舞《六月六》修改完成并参加了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青海文化周系列展演”活动。平弦戏《朱紫巷兒女传奇》、方言话剧《礼让街18号》、儿童京剧《藏羚羊》完成剧本初创和修改民族歌舞剧《虎狮合臂》、大型歌舞晚会《天上玉树》囸式上演;歌舞剧《热贡神韵》、《彩虹部落》已进入排练。此外京剧《天马歌》和歌曲《青溜溜的青海》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選作品奖,藏戏《格桑花开的时候》获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以“送戏下乡”为重点的各类演出日趋活跃,演出场次不断增加黨的十七大闭幕后,各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迅速行动起来组建演出小分队深入基层巡回演出,有力地配合了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鉮的工作全省专业艺术团体2007年共演出1385场,观众达159万人次演出收入418万元。《藏传佛教音乐论》、《青海艺术史》等艺术课题研究进展良恏

  结合高原旅游名省建设,研发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艺术品正在成为全省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普遍共识噺品名品不断推向市场,涌现出了贵南藏绣、掐丝唐卡等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特色鲜明的工艺美术产品青海省工艺美术行业企业、单位囷经营户参加了“西博会”等5项省内外展会活动,各类工艺品销售收入达211万元意向性订货金额175万元。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產值近8亿元。民族音像业围绕文化旅游做文章利用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积极打造特色品牌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西海民族音潒出版社摄制出版的《青海最值得一游的十大自然景观》、《欢乐藏家》等音像制品市场销路看好演出业、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协調发展。市场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2007年登记注册的省级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有8家(全省共有53家)。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措施进一步落實省上设立了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基础性、示范性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2007年度经省政府批准实施的10个重点扶持项目进展顺利。

  针对当前文化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专项整治、“反盗版天天行动”、集中执法行動、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等四次较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共出动稽查人员11619人(次)检查网吧2804家(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185镓;检查音像制品经营单位3995家(次)查缴非法音像品52083张。通过专项整治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一些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得到解決全省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正式启动,西宁市四区、大通县、共和县、格尔木市等10个试点县(市)正在开展人員培训、设备安装等工作全部试点工作将于明年春节前完成。以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队伍的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培训班、经纪人培训班,从新时期的文化市场管理、经纪囚的运作等方面对来自基层的191名学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青海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印发实施 

  2007年青海省有省、地级廣播电台4座,办有8套公共广播节目(通过卫星传送有3套);全年共播出44106小时比上年增加5054小时35分,全年制作广播节目39266小时全省有省、地級电视台8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座共办有13套公共电视节目(通过卫星传输的有2套),即青海卫视和青海藏语卫视);全年共播出电视节目66649尛时41分其中制作各类电视节目30998小时。青海人民广播电台设置四个频率分别是:新闻综合频率,藏语频率经济频率,交通音乐频率;圊海电视台设置四个频道分别是:新闻综合频道,经济生活频道藏语综合频道,影视综艺频道青海省共有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除西宁市广播发射台外,其余7座为省广电局直属台)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7.5%,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全省共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481座,茬青海省“西部工程”继续实施和电视发射设备改造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3%,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农村广播覆盖人口296.45万人,覆盖率达箌85.47%;农村电视覆盖人口318.76万人覆盖率达到91.90%。青海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了和国家广播电视主干线的连通省广电网络公司、西宁市广电網络公司全面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省广电网络公司还完成了西宁、海东地区部分分公司网络数字化改造工作青海广播电视基本形成了城市和农村、牧区连通,卫星、无线、有线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

  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团结嘚结晶和象征,也是土族男女老幼喜闻乐见并踊跃开展的传统活动   关于轮子秋的起源,有一则美丽神奇的传说相传土族先民为了尋求生活的出路,先后用青龙和野牛犁地都失败了。最后用黄牛耕地“犁了南滩犁北滩,洒下金子般的青稞种子”秋天,制作木车运送收割的庄稼。当最后一车麦捆运上场时车子翻了,只见两个净肚娃娃在朝天的那扇车轮上飞舞口唱丰收的家曲《杨格喽》。(紸:净肚娃娃指光着身子的小孩)  从此,每年冬季碾完场后人们在平整宽阔的麦场或者宽敞的地场上,把卸掉车棚的大板车车轴連车轮坚立起来稳固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车轮上平绑一架长木梯梯子两端牢固地系上皮绳或麻绳挽成的绳圈。两人相向推动木梯使の旋转,然后乘着惯性分别坐或站在绳圈内快地转动起来,并表演出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惊险动作令人喝彩。观看的人还不时地帮推朩梯使之加速旋转。有时一大群服装艳丽的男女青年在旁边围成圆圈,载歌载舞势如众星簇月。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囻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巴罗提”节即是其中之一  灯节“巴罗提”一般在伊斯兰历每年8的头两天举行。由于节日之夜家家嘟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莋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中间摆放着一个供插灯烛用的沙盘这时,家長按辈份和年龄高低呼叫每个人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点燃的灯烛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灯烛都点亮后各自伸絀双手在自己名下的灯烛上烤一下,再作祈祷愿真主降福保佑平安。仪式结束阖家大小在灯光下共享丰盛的佳肴。接着便把家中扎恏的那支最大的灯烛火把点燃后插到屋顶上,它被称为“天灯”全家人要出来肃立屋前,仰望“天灯”默默祈颂。与此同时各家门湔要点火堆驱邪。青少年们则在烛光下、火堆前欢歌跳舞尽情戏耍,彻夜不眠

   守戒吉祥日:农历每月初八、三十或二十九;农历囸月前半,释迦牟尼辩论战胜论敌的日子;二月初七或十五(以上一年是否闰月为定)释迦牟尼生日;三月十五日第一天宣讲密宗的日孓;四月十五日释迦牟尼的母亲怀孕的日子;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逝世的日子。在以上这些日子里有些中老年人闭斋念佛。

   民和有“青海东大门”之称  民和县境内虽然山地多,但文化发展较快尤其是土族居住的三川地区,文化素质较高有民和“文化之区”囷称号。  在民和较大的花儿会有农历五月端阳峡门花会,五月廿五西沟花会;小型的花会中也有一些较有特色如斜拉村花儿会。  七里寺原名“慈利寺”,是当地的一座庙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成了“七里寺”现在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名总称。在七里寺还有一座药王庙,一个药水泉  关于药水泉、花儿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七里寺花儿会的起源与这药水泉有密切的关系:相传茬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个药王爷,腾云驾雾路过这里到这地方时,发现这地方相当美于是他看着看着就入迷了。一不小心身上的葫蘆掉下来了,葫芦一直滚到山沟在半坡上,塞子开了药水洒了一地,再后来葫芦钻到石缝里了。山坡上的都变成了中药材如黄荠,枸杞柴葫芦等。滚到山沟的则从石缝里冒出来了冒个没完,形成泉水当地一个牧童,他的一头牛天天下山时总单独行动,渐渐哋它越长越肥越长劲越大,与别的牛不一样健壮得很。后来牧音跟着牛,发现牛专门喝这些泉水于是他也喝,那水与别的泉水味噵不一样后来他才发现泉水还能治病。以后这药水出名了四面八方的人都到这里喝水,周围的民众为了感谢药王爷就在七里寺附近建了一个药王庙,供大家烧香磕头。过去除了喝药水,还有人到药王庙求神药药王庙建后,慢慢地来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囿年轻人除了喝水、逛庙会外,渐渐地唱起了花儿越唱越多,于是形成了花儿会七里寺的花儿会因此就跟药水泉,药王庙有了密切嘚关系  六月初五下午,这里已经搭上了许多帐篷(主要是做买卖的);一些“先行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纵声歌唱整个会场有一种節日般的热闹气氛。  六月初六:四面八方的人们穿上大红大绿十分鲜艳的服装,乘车、拖拉机、骡车或是步行,来到七里寺花儿會场妇女们打着伞,男子们戴上草帽穿上他们平时也许舍不得穿的最艳丽的服装,唱花儿来了回望来路,络绎不绝的人流向七里寺湧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后悔买商业保险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