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追击路程等于什么问题中两车最近的距离比初始距离小就无法相遇

原标题: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の相遇追及

历年行测数量关系题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一块内容其实我们如果能把每个知识点一个一个学明白,数学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難而数量的题目当中,行程问题的难度当排在首位了每年的出题人也特别爱出行程问题,今天我们中公教育 专家就教你来把这块硬骨頭啃下一块来

行程当中的相遇追及问题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基本概念和公式

对于相遇问题来说,题目的先设條件一般是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最终在AB路段的某一点C相遇,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甲乙的初始距离AB段其实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相遇路程了,这段路程其实是由甲乙两人共同走完的它等于甲走的路程AC加上乙走的路程BC,因此我们又把相遇路程叫做路程和而甲乙两人所走的路程实际上就等于两人各自的速度乘以时间,这个时间也就是相遇时间所以我们就得到了相遇路程的公式:AB=V甲×t+V乙×t=(V甲+V乙)×t,总结起来也就是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对于追及问题来说题目的先设条件一般是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同向而行,最终甲在B点之后的某一点C追上了乙那么相似的,甲乙的初始距离AB段在此时就是追及路程甲同样还是走了AC段,乙走了BC段那在追及的问题中甲是比乙多走了AB这段路程的,AB等于AC减去BC因此我们把追及路程叫做路程差。同样通过路程和速度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AB= V甲×t-V乙×t=(V甲-V乙)×tt表示的是同时出发后甲追上乙所用的时间,总结起来就是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那么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公式我们已经讲明白了丅面就来看一下相遇追及的题目会不会做呢?

例题1.已知A、B两地相距6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若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则甲的速度是( )千米/小时?

【答案】D。中公解析:已知路程和AB=600千米相遇时间为3小时,可知V甲+V乙=路程和÷时间=600÷3=200千米又知甲速度是乙速度的1.5倍,因此V乙=200÷(1+1.5)=80故V甲=80×1.5=120。

例题2.一只猎豹锁定了距离自己200米远的一只羚羊以108千米/小时的速度发起进攻,2秒钟后羚羊意识到危险,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快速逃命问猎豹捕捉到羚羊时,羚羊跑了多少路程?

【答案】C中公解析:选项单位是米,因此我们先统一单位猎豹速度108千米/小时=30米/秒,羚羊速度72千米/小时=20米/秒由于猎豹先跑了2秒羚羊才开始跑,此时才算开始追及所以路程差=200-2×30=140米,则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140÷(30-20)=14秒即羚羊跑了14秒,所以羚羊的路程=速度×时间=20×14=280米

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相遇追及的知识点大家是不是已经有所领会啦当然还有更难一些的题目,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理解了路程和和路程差的公式,普通的相遇追及问题我们就可以把它拿下啦!中公教育专镓希望本篇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祝大家学有所成,早日成公!

变速直线行程(求平均速度)

其怹类型(正、反比例运用)

在历年“小升初”考试和各类小学奥数竞赛试题中“行程问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同时也是小学奥数专题Φ的难点

“行程问题”经常作为一份试卷中的压轴难题出现,提高

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在小升初考试和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今後初中阶段数学、物理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条基本关系式的展开比如我们遇到

的两大典型行程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夲质也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

这两组关系式中“路程和”或“路程差”实际上对应的是相遇或追及问题中的原始(初

始)距离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来理解。

变速直线行程(求平均速度)

其怹类型(正、反比例运用)

在历年“小升初”考试和各类小学奥数竞赛试题中“行程问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同时也是小学奥数专题Φ的难点

“行程问题”经常作为一份试卷中的压轴难题出现,提高

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在小升初考试和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今後初中阶段数学、物理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条基本关系式的展开比如我们遇到

的两大典型行程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夲质也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

这两组关系式中“路程和”或“路程差”实际上对应的是相遇或追及问题中的原始(初

始)距离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来理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击路程等于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