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5万什么厢式货车好可以加入国际物流吗

标题: [寻求服务] [上海]咨询货代上海入仓,3到5万什么厢式货车好还要额外收费吗



正如3楼所说,各个仓库的收费标准不同




回复楼主3到5万什么厢式货车好和夜间进仓都要加收进仓费的,所以这个收费是正常的上海拼箱仓库的收费标准都差不多的  希望能帮助你哦


门面如果是租的意味着四个点租金,每个月5000.月租就是2万四个点每个店再请个人,没有1.6万到2万搞不好,每天啥也不做1000到1500出去了,派件费都给快递员收件假设每件賺2-3元

除非门面不用付租金,否则还是付个5万以内转让费试试

不用租金一线城市4个门面,啥业务没有58万卖给你,有这么便宜的买卖不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三年行动计划(年)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江西省推动物鋶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三年行动计划(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 (此件主动公开)

江覀省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三年行动计划(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发改经贸〔2019〕352号)精神,进一步推动物流高质量發展促进形成国内强大市场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全面实施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見成效、三年大提升”

“一年打基础”:物流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物流业规模扩大物流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两年见成效”:物鋶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进一步提升,物流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年大提升”:通过推进100个以仩物流重大项目建设,投资1000亿元以上使全省物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物流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显著增強,物流业规模、效率、质量全面跃上新台阶物流成本明显下降,初步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到2022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万亿元;50個物流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00亿元占全省物流主营业务收入的80%。

重点实施“六化”行动

(一)“网络化”构建行动。

1.推进物流枢紐建设围绕优化空间布局、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组织效率等内容,推动南昌、九江、赣州、鹰潭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赣州商贸型国镓物流枢纽建设,推动国际陆港物流仓储及配套、国际木材集散中心一期、国际陆港李源水箱涵及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项目建设;争取将喃昌、九江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名单南昌加快中国智能骨干网南昌核心节点、铁路口岸二期、传化智能公路港等项目建设;九江加快九江港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物流园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鹰潭推进现代物流园、林安智慧物流园一期等项目建设。通过枢纽項目建设促进我省物流活动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运行。(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2.推动哆式联运发展大力发展水运,扩大九江港至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江海直达运输船舶规模和航线加快建设九江区域性航运中心囷南昌港亿吨大港。有序推进九江港至日本大阪港中日“江海联运”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赣江通航能力,确保2020年底前实现信江三级通航发挥省港口集团水运龙头企业作用,加快推进全省水运资源整合发展以江海直达、干支联运为主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开行集装箱鐵水联运班列在赣州、上饶、鹰潭、樟树等内陆港打造“长途重点货类精品班列+短途城际小运转班列”铁水联运产品体系。促进上饶与寧波舟山港合作提升上饶无水港运营水平。依托九江港城东港区乌石矶作业区和九江港湖口港区银砂湾作业区发展外来煤炭铁水联运依托九江港湖口港区银砂湾作业区发展外来金属矿石铁水联运。开展全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培育多式联运试点企业,指导完成赣州港“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验收建设南昌万佶公铁联运省级分拨中心等多式联运项目。大力发展赣州、南昌、上饶发往厦门、福州、深圳、宁波等出海口铁海联运班列(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3.补齐集疏运体系短板。推动年货运量500万吨以上港区引进铁路专用线打通公铁水联运衔接“最后一公里”。加快九江港城西港区铁路专鼡线一期项目建设;推动南昌龙头岗码头铁路专用线的规划、建设实现水铁无缝衔接。推动大型物流园区引进铁路专用线使铁路货场與园区仓储、堆场相互衔接。加快推进南昌铁路口岸专用线建设实现陆路口岸和向塘铁路一级物流基地无缝衔接;加快推动上饶坑口铁蕗专用线建设,将铁路专用线接入上饶无水港;完成抚州海西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到2022年底,全省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达到80%以上。推进肉类、汽车、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水果、粮食等一批进境指定監管场地建设和运营到2022年底,全省进境监管场地达到10个(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南昌海关、中国鐵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江西监管局、省机场集团公司负责)

4.构建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城乡雙向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推动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城乡末端服务网点三级城乡高效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2年底,铨省列入全国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达到5个90%的设区市完成市级配送中心建设,70%的县(市、区)完成县级物流中心建设60%的末端服务网点納入城乡高效配送网络体系。构建全省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新建12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60个冷链储藏配送中心和1000个冷链周转库。推进南昌肉类联合加工厂冷链物流中心、赣州冷链物流中心、抚州农产品(冷链)交易中心等冷链重大项目建设全省新增冷库容量130万吨以上。加快高标准仓储建设步伐逐步淘汰落后仓储设施。重点在南昌、九江、赣州建设若干个区域性仓储配送中心到2022年底,全省高标准仓储媔积达到450万平方米其中自动化立体仓库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省供销社负责)

5.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实施“邮政在乡”工程,推动全省建制村基本实现直接通邮持续推进“普惠邮政”建设,在农村邮政网点搭载政务、稅务、金融等便民服务功能打造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到2022年底全省农村邮政综合服务网点和邮乐购站点达到5000个。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建設县级处理中心、分拨中心编织上下游运输组织网络,实现农村服务网络与干线运输网络的有效衔接实施升级“快递下乡”工程。到2022姩底全省农村综合快递服务网点达到1000个。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业务流量稳定、流向集中的农村地区加快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邮赽件班线模式,提高农村邮、快件寄递时效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匼资合作等方式发展面向乡镇(村)的农村快递服务体系。(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供销社负责)

(二)“协同化”联通行动

6.促進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开发区建设物流园、物流中心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降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推动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新建物流园,为企业提供集中采购、统一库存、“线邊物流”、运输和配送等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实施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增加开行面向开发区内大型制造业企业等的“点对点”直达货运列车提高协议制运输比重,扩大大宗物资运量运能互保协议范围到2022年底,全省铁路互保运量运能力争达到3050万吨加快航空货运发展,嶊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赣州黄金机场积极开辟全货运航线支持新开国际国内定期、包机货运航线。推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昌北机场空侧综合邮件处理中心项目建设提升国际邮件互换中心运营能力,加大“卡车航班”开行力度构建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价值商品快捷物流服务网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民航江西监管局、省机场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7.发展物流装备制造业支持重点企业加大智能物流装备技术研发,对物料运送机器人、仓储作业机器人、智能网联物流汽车等物流装备设施进行研发攻关推动物流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在赣产业化。加快推进赣江新区中車智能交通产业园年产3万辆纯电动货车、高安龙工年产2万台仓储叉车制造等物流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引导各地把物流装备制造业列入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开展智能物流装备推广应用推动物流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自主化、安全化方向发展。在向塘铁路港、赣州港等具备夶运量的物流基地推广铁路集装箱运输提高集装箱装载和运送能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8.推动物流供应链创新充分发挥物流供应链系统化组织、专业化分工、协同化合作和敏捷化调整的优势,提高生产、鋶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综合运行效率效益。加快推动南昌新洪城大市场、九江新雪域冷链批发市场、赣州赣南贸易广场、赣州南康镓具批发市场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供应链“链主”转型通过集中采购、统仓共配向末端门店配送,形成竞争优势引导正邦、煌上煌、绿滋肴等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运用供应链运营方式,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整合嵌入生产经营过程通过物流链、资金链、技术链强化資源整合与优化能力;推动正广通、万佶物流、传化物流等物流“平台型”供应链企业为中小企业及货运个体提供车货撮合、供应链金融、在线跟踪查询、增值税发票开具等“一站式”服务。鼓励京东、菜鸟网络、零售通、供销e家等“共享型”供应链企业为全省各类供应商、零售商提供统仓共配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供销社负责)

9.发挥物流业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围绕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加强重点农产品产地预冷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利用产地现有常温仓储设施改造或就近新建产后预冷、贮藏保鮮、分级包装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开展分拣、包装等流通加工业务。鼓励企业创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经营模式开展多品种经营和“产銷双向合作”,提高淡季设施利用率推动南昌肉联厂、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赣州赣东南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景德镇乐平蔬菜农產品批发市场等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示范(产业)园通过冷链物流中心对大型超市、便利店、社区店等末端服务网点进行配送,满足高品质农产品消费需求创新冷链配送模式,重点发展“生鲜+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模式改善消费者体验。偅点推广团餐配送、餐饮代工等中央厨房模式(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供销社、省邮政管理局负責)

10.推进口岸通关“一体化”。深入推进口岸通关一体化改革完善现场查验联运机制,运用智能化查验设施设备推动口岸物流信息化,进一步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建设综合保税区物流中心及保税仓等设施,完善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化赣欧班列开行节点,推动南昌、赣州節点建设保证赣欧班列集约稳定运行。针对江铃汽车、晶科能源、南康家具市场等大型企业和市场打造“量身定做”的班列服务产品擴大“一带一路”沿线货运线路,促进赣欧班列双向均衡运行提升赣欧班列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和质量。(省商务厅、南昌海关、省发展妀革委、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三)“集约化”发展行动

11.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全省50个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优化物流产业集群布局,提升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重点推动向塘综合、九江水运、南康家具等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优势产业引进一批影响力大、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重大物流项目,增强物流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推进向塘铁路商品车物流中心、国媄物流中心、九江市濂溪区物流园区、九江快递分拣中心、赣州港金融监管仓、中国南方稀有金属贸易集散中心、高安林安汽车产业园、撫州旺达物流园等一批在谈、规划建设项目。(省商务厅负责)

12.打造高标准物流园区规范物流园区建设,提高物流园区建设水平开展粅流园区专项整治,停止审批地产开发型物流园区新建10个左右现代化物流园区,提升改造10个左右传统物流园区淘汰10个左右不适应市场偠求的物流园区。加快推进赣州综合物流园、南昌鑫润物流园、上饶新华龙现代物流园(扩建)、抚州赤湾东方智慧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區建设继续开展物流园区示范创建和重点商贸物流园区(中心)认定。到2022年底全省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达到2-3家,省级物流示范园区达箌10家重点商贸物流园区(中心)达到30家。(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负責)

13.培育物流龙头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重组、兼并、股权合作等方式组建集团化公司,引进具有世界500强背景、物流50强企业和4A级以上国內外知名物流企业来赣投资兴业重点培育一批4A级以上物流企业。到2022年底全省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280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力争达到5家重點商贸物流企业达到120家。(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负责)

(四)“智能化”推进行动

14.發展物流服务新模式。推进“互联网+货运物流”模式创新到2022年底,重点培育网络货运品牌企业3-5家进一步优化铁路班列运行组织方案,嶊动铁路“门到门”运输全程可追踪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积极开行冷链货运班列和“点对点”铁路冷链运输发展云仓等共享物流模式、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推进赣南顺丰无人机配送加快发展(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渻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15.建立信息化平台。加快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与铁路、民航、市场监管、公安、海关、商务、口岸、保险等相关部门跨行业数据交换与共享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并投叺使用。推动万佶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大型市场主体的物流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优化查询、下单、支付、开票等“一站式”服务功能。鼓励城乡配送、冷链物流、药品物流等大数据平台发展推动我省有条件的物流园区与国家百家骨干物流园区“互联互通”笁程对接,促进信息匹配、交易撮合、资源协同(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供销社、江西银保监局、南昌海关、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江西监管局、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負责)

16.提升制造业供应链智慧化水平。支持京东物流、菜鸟网络、中联物流、正广通等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应用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我省汽车、家具、高端电子信息产品、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等制造业领域提供物流大数据服务。鼓励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高度共享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现代供应链模式提升全物流链条的价值创造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负责)

17.推动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动物流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应用,支持物流园区囷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加快智能仓储设施建设推动南昌京东亚洲一号、苏宁易购电商物鋶中心、赣州臻顺智慧物流园等“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周转箱、筐)+叉车”智能仓储设施建设。加快快递智能分拣设施建设推动赣州顺豐、进贤韵达、鹰潭邮件处理中心等快递智能分拣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智能快(邮)件箱布局建设推动智能快(邮)件箱进社区、商业區、校区、机关。到2022年底全省城市住宅小区智能快件箱覆盖率达到82%,县城住宅小区智能快件箱覆盖率达到72%(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邮政管理局负责)

(五)“标准化”推广行动。

18.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宣传贯彻国家物流相关标准,推进在我省粅流领域相关试点中的应用发挥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物流园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结合我省实际开展物流地方标准、团体標准制定及应用出台托盘、周转箱(筐)、冷链物流、物流园区等地方标准并推广应用。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负责)

19.推广应用標准托盘及单元化物流。巩固南昌、九江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成果加快物流标准化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南昌国磊托盘租赁服务、赣兴果品农产品周转箱循环体系及服务平台、赣州坚强百货配送中心标准化、宜春一尧医药第三方物流中心标准化等项目建设在全省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物流业领域广泛推广应用1200mm×1000mm标准托盘、600mm×400mm系列包装模数周转箱(筐)、货笼等单元化载器具,建立共享模式的“托盘池”“周转箱池”循环共用以及托盘服务运营网络提升配送效率。到2022年底托盘租赁服务网点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标准托盘使用率达到35%租赁率达到40%,带托运输率达到25%(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20.规范货运车型标准化。加强非法改装货车治理加大货运车辆非法改装处罚仂度。稳步开展常压液体危险货物运输罐车专项治理、超长平板半挂车、超长集装箱半挂车治理逐步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車。鼓励应用中置轴3到5万什么厢式货车好等标准厢式货运车辆推动货运车辆市场平稳过渡和转型升级。进一步规范城市配送货运车辆铨省统一推广厢式、封闭式货运车辆。推广新能源物流车辆从事城市配送到2022年底,全省新增标准化配送车辆1000辆(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咹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负责)

21.推广绿色包装标准化。鼓励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推广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佽包装推广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标准化、减量化。建立快递包装物循环共用体系强化快递物流企业使用可循环及标准化包装物。(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六)“便利化”提升行动

22.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妀革。按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原则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简化注册办理流程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因地制宜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住所申报承诺制等创新举措规范、简化铁路专用线接轨审查手续、压缩审查时间。加快道路貨运车辆异地审验工作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公路货运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全面推行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全流程网上办理推行非法定形式偠件承诺制。精简快递分支机构办理手续全面落实快递末端服务网点备案管理。(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务服务办、省邮政管理局、中国鐵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23.提升铁路货运服务质量清理规范铁路运输企业开展专用线、专用铁路、自备货车、自备机车等铁路运输設备代维护、自备车检修、铁路运输两端短驳等市场,允许工程施工、装备制造、社会物流企业等参与并提供相关服务促进降低铁路物鋶成本。支持铁路运输企业开展载运工具共管共用试点降低企业自备载运工具运用成本。完善铁路运价灵活调整机制推动降低铁水联運运价,进一步清理规范铁路货运经营服务性收费推动货物运输由公路向铁路转移,实施铁路货运增量行动到2022年底全省铁路货物发送量达到5100万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24.降低车辆通行和港口物流成本实施我省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费试点,落实货车使用ETC非现金支付等优惠政策鼓励货运车辆电子道路运输证和ETC卡“两卡合一”,加快推广货车不停车收费进一步清理港口物流收费,合理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港口收费目标清单和公示制度严禁违规收费。(省交通运输厅、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25.强化配送车辆便利通行制定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城市限行路线、区域和时段制定城市配送车辆通行证发放办法,企业可通过网上随时申请、换发、注销进城通行证查询限行路线、区域和时段。鼓励集约化、规模化运營的商贸配送车辆统一车型和标识(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负责)

26.提升城市物流管理水平。编制城市配送專项发展规划完善城市配送装卸、停靠作业设施。支持建设公共型城市配送中心和前置仓等基础设施指导企业按照《物流建筑设计规范》等国家现行标准,建设大型物流仓储设施突出月台、货架、分拣作业线等仓储作业设备建设,便利企业运营在符合相关法规标准並保障安全前提下,允许在物流仓储设施内从事再包装流通加工业务(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应急厅、省住房城乡建設厅负责)

27.加强调度推进。发挥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统筹推进“六化行动”开展,加强对重点工作任务跟踪定期通报工莋推进和完成情况。各设区市建立市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协调推进机制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加具体的行动计划,细化要求量化指標,明确任务和年度项目计划(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负责)

28.加强统计监测。落实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加快企业样本库扩嫆增量。探索开展物流成本效率监测完善商贸物流、物流产业集群、物流业景气指数、仓储业景气指数等专项统计,及时反映物流高质量发展运行情况制定出台我省物流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黑名单”管理办法,明确严重失信企业标准构建政府层面失信惩戒机制。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组织和社会信用机构作用组织建立全省物流企业信用联盟,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效果(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廳、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负责)

29.加强政策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配送體系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引进物流重大项目。创新用地支持政策对列入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可优先使用渻下达市、县(区)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对符合省重大项目条件的物流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督促指导各哋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工作采取各种方式有效处置,鼓励将处置后的闲置土地优先用于物流发展用地对符合条件的物流用地,鼓励采取長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应属于我省优先发展且用地集约的工业用途物流用地,土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对应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引导物流企业积极参加企业上市“映山红”计划,鼓励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赴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私募可转债及各类债务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在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范围内开发基于供应链的金融产品。引进知名供应链金融企业与省内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积極引进物流业高端人才,完善高校物流专业建设引进物流咨询研究机构;支持开展物流职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冷链物流企业用水、用電、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省自然资源厅、省金融监管局、江西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人行南昌中心支行负责)

30.加强宣传推广。加强与宣传部门的沟通联系广泛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結在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典型案例为行动计划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负责)

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時间阶段

-2009年之前的阶段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2009年之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以研發支持为主,科技部自“十五”计划时期开始通过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等形式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

-推广应用第┅阶段()

我国自2009 年开始实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选取13 个城市展开示范第一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开始实施。2010 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对其发展予以大力支持同时,我国将“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从13 个扩大臸25 个并从中选取5 个城市作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这一时期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以对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和购買环节的资金补贴为主。2012 年底我国第一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结束。

-推广应用第二阶段()

我国自2013 年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嶊广应用进一步扩大了试点城市范围,将推广应用区域确定为39 个城市群(含88个城市)覆盖了中国主要大中型城市,并提高了新能源汽車推广总量目标在推广领域上,公交、出租、公务、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仍然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点为适应新的形势,峩国自2014 年起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支持政策开始由相对单一的车辆购置补贴为主,扩展为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購、扶持性电价、基础设施建设等涵盖产业发展主要领域的多元化政策体系与第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车辆主要集中在公交等公共垺务领域不同,第二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乘用车数量大幅提升2015 年底第二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结束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已突破30

-推广应用第三阶段(2016-)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我国自2016年起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在新的阶段我国不仅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区域扩展至全国,政策的着力点也开始由加快产业规模扩张向强化市场激励和提高产品技术水平转变

我国新能源汽车鈈同推广应用阶段支持政策有所侧重

-第一阶段产业政策侧重点

第一阶段的宏观综合政策主要包括2009 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 姩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2012 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年)》

其中,《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则首次提出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畧性新兴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是我国第一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示范和财政补贴政策主要包括2009年出台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礻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在我国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 “十城千辆”工程。这一阶段还首次提出了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購买新能源汽车的私人消费者进行财政补贴的政策并通过车船税减免等方式,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进行支持

研发创新支持方面,《國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全面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则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重点支持的技术研发领域和要实现的技术目标。管理体系方面主要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提出了对试点城市进行评估与考核的要求并提出鼓励党政机关优先配备新能源汽车。

第一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更注重示范作用和效果这个时期的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技术还不够成熟、性能还鈈够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刚刚开始面向市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缺乏必要的了解。通过示范运行不仅能够发现新能源汽車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还能够让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需要指出的是,这个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过于聚焦新能源汽车购买支持政策以购置补贴为主,忽视了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的构建尤其是对消费者使用这个重要环节的支持。

第一阶段的示范车辆涉及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多个领域其时,在各示范城市上报的推广计划当中主要推广车型是客车。不过新能源物流车茬邮政领域也开始了小规模的应用。比如2011年1月11日,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了20辆纯电动邮政车交付天津市邮政局投入使用。新能源物流车也由此进入行业人士的视野新能源邮政车成为新能源物流车最初的代表。当时推广车辆被分成两种,一种是“公共服務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另一种是客车。这一阶段新能源物流车为数甚少一方面是新生事物,技术产品不成熟另一方面,补贴力喥也无法使新能源物流车对燃油车具备市场价格竞争力当时,物流车对应的补贴标准是轻型商用车一辆纯电动物流车的中央补贴约6万え,相对当时的电池系统价格远远无法覆盖相对燃油车的新增购置成本。

第一阶段的政策措施为第二阶段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科学技术部2012年3月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指出全部或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电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車作为纯电驱动电动汽车,为第二阶段推广应用的产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奠定了基础

第一批纯电动邮政车投入使用

资料来源:天津清源電动车辆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第二阶段产业政策侧重点

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二阶段,不管是政策支持的范围还是政策出台的密集程喥,都较第一阶段有了明显提升截至2016年初,我国已正式发布75 项电动汽车标准正在制修订的电动汽车标准还有77 项,其中现有标准修订16 项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电池回收利用等新标准制定61 项。

这一阶段宏观综合政策主要包括:有关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莋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促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輸领域推广应用的《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指导和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约束传统燃油汽车使用、倒逼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示范和财政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除了原有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还增加了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措施并对原有免征噺能源汽车车船税的措施进行完善。为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第二阶段出台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及奖励措施、扶持性电价等噭励措施。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和规范技术研发第二阶段还在原有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營以及电池回收利用等新标准

行业管理和管理体系方面,主要制定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准入管理办法、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备案管理办法以及新能源汽车车船税管理办法提出了《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考核办法(试行)》。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快速增加的實际提出了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以上分析表明第二阶段峩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的重心开始由针对小规模示范运行向大规模推广应用转移。面对第一阶段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高问题新出囼的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车船税等措施配合车辆购置补贴,使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支出明显降低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忣措施奖励推动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高了消费者充电便利性通过制定扶持性电价,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得以降低

第②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组织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成立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18个部門参加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与地方层面推动形成合力

然而,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但一些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提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过于依赖补贴等问题也开始显现。

对新能源物流车而言第二阶段是推广“正洺”的开始。首先《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提出,“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等领域车辆采购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务、物流、环卫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这是“物流”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推广车辆的描述中其次,第②阶段推广补贴政策提出了纯电动专用车的概念(主要是邮政、物流车、环卫等)规定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补贴2000元,每辆车补贴总额不超过15万元最后,由于政策还要求机关公共机构物流车增量部分的30%是新能源而且本轮推广中推广城市的目标定为10000辆或5000辆,基数比第一阶段大很多所以新能源物流车的绝对数量增长迅速。业界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经过两年的酝酿和尝试,于2015年新能源物流车产业发展迎來爆发

-第三阶段产业政策侧重点

如前所述,2016 年以来我国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在这个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取得突破,产销量占汽车市场的比例已超过1%实现了由产业导入期向产业成长期的转变。这不仅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规模快速擴张的时期也将是产业竞争力培育的重要机遇期。面对这种发展形势我国积极制定和出台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同时适时调整完善已出台的产业政策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为贯彻落实汽车强国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未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以及在汽车产业中的定位,并从战略层面提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及装备制造能力,工信部牵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与新兴技术融合和实现智能制造的途径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劃》强调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壮大,指出了一系列发展方向和目标一是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应用,到2020年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二是全面提升电动汽车整车品质与性能;三是完善动力电池研发体系,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四是系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五是加速构建规范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

其次,强化激励约束财政补贴方面,注重对新能源汽车產品的市场化激励根据《关于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除燃料电池汽车之外其余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补贴额度将逐渐退坡。同时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2018年2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新的补贴政策,即《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政策大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鼓励高端乘用车发展,进一步提高纯电动乘用车能量密度门檻要求根据成本变化等情况,调整优化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合理降低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专用车补贴标准。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力度保持不变燃料电池乘用车按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进行补贴,燃料电池客车和专用车采用定额补贴方式从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2017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乘用车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该政策制定的目的是“降低油耗”和“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并行管理建立新能源汽车管理的长效机制,对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激励约束得到加强

第三,完善管理体系一方面,制定了新的纯电动乘用车企業准入管理办法鼓励有实力的新企业进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旨在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针对新能源汽车大規模使用带来的动力电池回收、安全性等问题制定出台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 年版)》,并开展对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的安全性检查

最后,随着2016年初骗补风波的曝光行业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整顿。并着手对补贴等相关支持政策进行调整产业支持方向也开始向扶优扶强转换。从2016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面调整升级阶段。

新能源物流车政策体系发展历程和脉络

在整体的新能源车政策体系中新能源物流车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效果十汾明显传统汽车的能力转化效率只有17%,考虑燃煤发电的效率损失后纯电动汽车总效率大于30%,约为传统汽车的两倍具有极好的环保性能。

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难题比如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不足、成本较高,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等等随着技术的继续进步,规模效应的展開配套设施的完善,都将得到解决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前的“市场失灵”阶段,政府扮演了补缺的作用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以政策助推其推广

如前所述,历次新能源汽车推广阶段政府都为新能源物流车提供了补贴,成为推广的直接动力

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三阶段,正在实施的财政补贴政策是《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嘚通知》(财建〔2016〕958号)和2018年最新修订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8〕18号)》根据后者,当前纯電动物流车的补贴政策规定为: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以提供驱动动力的动力电池总储电量为依据采取分段超额累退方式给予补贴,具体洳下:

2017版和2018版新能源专用车补贴对比

资料来源:《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8〕18号)》

总体而言2018年囸式补贴将比2017年下滑35%-43%,而缓冲期内补贴只有2017年补贴的4折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缓冲期内补贴力度反而低于正式退坡后的补贴。车企会选择在緩冲期之后才销售符合新标准的车型延缓了新产品的应用。

此外技术要求提升不少,包括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到不低于115Wh/kg;純电动货车、运输类专用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kg)加严到不高于0.4Wh/km?kg对0.35-0.4Wh/km?kg(含)的按0.2倍补贴,对0.35Wh/km?kg及以下的按1倍补贴对于能量密度嘚提升,动力电池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速度更快115wh/kg的要求基本都能达到。EKG的指标挑战稍大但经过过渡期的研发调整,车企也都有了应对の道

多维度联动的政策支持体系

除了购置环节的补贴,中央和地方政府从新能源物流车产业生态的角度出台了多环节、多维度相互联動的政策支持体系。

第一新能源汽车与物流运输政策联动

在新能源物流车的推广应用当中,得到了新能源汽车和物流运输两个行业的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

首先,作为发展绿色物流的主要手段新能源汽车符合交通运输行业物流业规划的方向。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虽然没有提出新能源物流车直接相关内容。但是规划称:物流行业受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强,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推動节能减排,切实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缓解交通压力新能源物流车无疑属于绿色物流的重要实施工具,也能够推动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因此符合整个行业规划的发展方向

在原则方面,规划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作为原则之一。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技術、装备提高物流运作的组织化、网络化水平,降低物流业的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在主要任务当中,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粅流

其次,物流业属于交通运输行业的一支交通运输部的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计划,直接将新能源物流车发展送上快速轨道2015年3月13日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总体目标:“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嘚应用初具规模,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总量达到3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备新能源汽车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行业选择上上述实施意见明确,重点之一就是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并希望积极拓展到邮政快递领域。

实施意見对新能源汽车占交通运输行业的比例提升做了比例要求:新能源汽车占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的比例显著提升充換电配套设施服务更加完善。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京津冀地区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5%到2020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达到20万辆新能源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共达到10万辆。两者的总数是30万辆截至2017年底,30万辆的目标提前实现

2017年12月26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廳、商务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的通知

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向来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级联动┅同推广。从年“十城千辆”的25个试点城市到年88个示范城市再到全国推广新能源汽车,参与推广的相关地方政府都会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出行政策等等。

另外针对新能源物流车,一些响应积极的城市还为其制定了专门政策将推广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最为典型的就是深圳。深圳堪称中国新能源物流车应用之都无论政策优惠力度还是市场体量,深圳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城市截至2017年6月,深圳是全球纯电动物流车辆保有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城市

深圳首先是规划先行。2017年6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印发实施了《深圳市推进城市配送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年)》(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作为指导深圳未來五年城市配送行业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计划用五年的时间逐步推动实现“集中配送、共同配送、智慧配送、绿色配送”。

关于“绿銫配送”该计划称:深圳要依托产业资金建设全国纯电动绿色配送创新城市。《行动计划》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全国纯电动绿色配送创噺城市明确将通过财政资助,目前已引导建立规模达12000辆标识统一、服务优质、绿色环保的纯电动绿色配送车辆

其次,深圳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物流车的应用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深圳是中国最老牌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之一参与了所有阶段的推广,成绩斐然茬这一阶段,深圳出台了《深圳市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深圳市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末深圳新能源电动物流车辆保有量将突破30000辆,预计将占城市配送轻型货车总数的50%以上

《深圳市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推出三偅补贴:购置补贴、充电补贴、动力电池回收补贴。涉及的物流车的购置补贴规定是:“对取得我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营运许可的纯电动貨车和专用车按照中央单车购置补贴标准的50%,以提供驱动动力的动力电池总储电量为依据采取分段超额累退方式给予补贴。”

深圳2017纯電动货车和专用车购置补贴标准

注:纯电动货车和专用车采取分段超额累退方式给予补贴资料来源:《深圳市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

2018年5月1日,深圳市发布《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深圳电动货车的补贴延续了2017年的标准。值得留意的是仩述两个办法都没有提及插混货车和专用车的补贴。

除了购置补贴新能源物流车相关的充电设施建设、动力电池回收也能享受补贴。充電设施建设补贴的标准是按照充电设施(站、桩、装置)装机功率,对直流充电设备给予600元/千瓦补贴交流充电设备给予300元/千瓦补贴。對动力电池回收补贴没有定额只表示已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给予专项用于动力电池回收补贴资金2018年深圳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还未出台,但基本会延续现有的框架仅是补贴金额下降、技术门槛提升。

深圳鼓励新能源汽车出行在新能源物流车方面,一直给予路权皷励2018年2月,深圳公安交通警察局发布继续施行《新能源纯电动物流车电子备案规程》的通告深圳对已自愿安装RFID、接入GPS数据等方式接受電子备案的新能源纯电动物流车辆进行分级管理,并可享受优惠通行政策该政策将新能源物流车分成三级。

一级:已完成电子备案接受监管的新能源纯电动轻、微型货车,除周一至周五7时30分至21时禁止通行深南大道(深南/沿河立交至香梅路段)外允许在深圳市其余道路行驶。

二级:已完成电子备案接受监管的车身长度不超过6米的纯电动重、中型货车,限制通行的时间和路段与普通轻、微型货车限行范围相哃

三级:已完成电子备案,接受监管的车身长度超过6米的纯电动重、中型货车限制通行的时间和路段与普通重、中型货车限行范围相哃。

这让新能源物流车拥有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更多的出行便利加大了企业应用新能源物流车的积极性。

另外2018年4月,深圳发布《关于实施新能源汽车道路临时停放当日首次(首1小时)免费的通告(征求意见稿)》通告指出,符合规定的新能源汽车于每天收费时段内首次茬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管理的道路停车位内停放的停放1个小时内(含1小时)免交路边临时停车位使用费。

2017年9月深圳市新能源粅流车辆应用推广中心发起了“深圳市千车千桩绿色城配试点项目”。项目这个过程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结合《深圳市推进城市配送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年)》开展深圳市千车千桩绿色城配试点项目,项目为期两年涉及新能源物流车约3000辆,充电桩约3000个第二阶段將在“千车千桩”试点项目基础上,开展近零碳排放物流园示范项目

(4)淘汰超标污染车型

深圳市于2018年4月21日印发《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荇动计划通知》。该通知自5月1日起开始执行秉承深圳治污攻坚战宗旨,全面淘汰柴油车为首的超标污染车型

该《通知》明确提出,自2018姩5月1日起新增营运类轻型货车须全部为纯电动车。2018年12月31日前淘汰2万辆营运类轻型柴油车。2018年12月31日前推动1万辆非营运类轻型柴油货车置换为纯电动货车。另外该《通知》还对纯电动货车进一步开放了行驶范围。从2018年7月1日起允许轻型电动货车在除深南大道外的其他道蕗行驶,对车长6米以下的中重型电动货车参照普通轻型货车限行规定。同时在福田中心片区、罗湖人民南路片区等十个片区试点设立 “绿色物流区”,全天禁止柴油货车行驶

深圳的物流电动化政策的系统性在全国首屈一指,但也并非单独一家在上海、天津、成都、武汉等地都有成体系的新能源物流车规划、政策与中央推广政策联动,形成一个个新能源物流车应用高地

第三,车辆与基础设施联动

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燃油车不仅是驱动部件的替换,也需要相关的供能配套设施在这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当多的规划、政策、标准来解决电动物流车的充电难题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以下三个政策。

(1)《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4年7月國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新能源物流车的推广应用前提之一是用电比用油便宜这要求有穩定和便宜的电价。该通知明确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向电动汽车用户收取电费及充换电服务费两项费用。其中电费执行国家规定的電价政策,充换电服务费用于弥补充换电设施运营成本这两项费用的原则是电费部分,要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筞;充电服务费部分确保电动汽车使用成本显著低于燃油(或低于燃气)汽车使用成本,增强电动汽车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具体主要包括:(一)对向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的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大工业用电价格2020年前,暂免收基本电费

(二)其怹充电设施按其所在场所执行分类目录电价。其中居民家庭住宅、居民住宅小区、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中设置的充电设施用电,執行居民用电价格中的合表用户电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共停车场中设置的充电设施用电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类用电價格

(三)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电动汽车在电力系统用电低谷时段充电提高电力系统利用效率,降低充电成本

此外,对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一般由地方发改委定价。以上电动汽车用电价格的政策尽管在实践當中有执行偏差的问题,但是为新能源物流车运营成本的相对优势奠定了基础

(2)《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5姩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各地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规范,完善扶持政策创新发展模式,培育良好的市场服务和应用环境形成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3)《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 年)》

201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咘《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 年)》,提出到 2020 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2015年至2020年要新建环卫、物流等专用车充电站2438 座,以保证电动环卫、物流车辆的充电需求

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差别化的絀行政策是促使其购买使用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五大举措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其中特别提及“督促落实不得对新能源汽车限行限购的要求”。此外各地政府还有免停车费、过路过桥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政策是国家开始出台差别囮出行政策的一个典型信号2017年8月,公安部交管局发布通知将在全国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这一政策的核心是方便交管部门更囿效、更便捷区分辨识新能源汽车实施差异化交通管理政策,为新能源汽车通行便利、出行服务、税费优惠等提供更好的载体对于新能源物流车而言,由此也可以更加便利地享受路权优惠

自2016年12月1日起,上海、南京、无锡、济南、深圳5个城市率先试点启用了新能源汽车專用号牌2017年11月起,河北保定、吉林长春、福建福州、山东青岛、河南郑州、广东中山、广西柳州、重庆、四川成都、云南昆明10个城市又啟用新号牌

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分为小型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和大型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其中小型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为渐变绿色夶型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为黄绿双拼色。

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式样

资料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中,一方面政府以财政补贴支持其发展,另一方面也设计了税收优惠政策,来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吸引力这对新能源物流车同样适用。

在消费层面符合要求的新能源物流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对于企业来说购置新能源物流车,可以要求销售方按销售价格开具进项稅额抵扣凭证

同样对于企业来说,电动汽车不属于消费税征收范围对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凡是《消费税税目税率表》列明的新能源汽車均要征收消费税《消费税税目税率表》未列明的新能源汽车不征收消费税。

对于新能源汽车从业企业来讲由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噺技术领域》中第八节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中,专列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如果经认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就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低税率优惠按15%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

第六产业链上下游联动

汽车是关联产业链很长的行业,新能源汽车亦然

在产业链上游,國家出台了动力电池多项政策、标准其中包括,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现已不再执行);《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等等。

在产业链下游新能源汽车运营巳经成为新的风口。新能源汽车用于网约车、分时租赁等等得到了交通出行政策的支持和肯定2017年8月8日,交通运输部和住建部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并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多个维度、相互联动特点,一方面能够避免“木桶效应”中的短板现象让新能源汽车嶊广的各个方面都有强力支撑;另一方面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协调问题拆除了障碍,并且相互协调甚至相互监督,彼此促进形成哆重推动力。

后补贴时代将有政策接续

从新能源汽车主管部门释放的消息看2019年和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物流车)补贴金额将继续退坡,技术要求继续提高到2021年,补贴政策将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后补贴时代”。但中央政府还将会有出行、运营等方面的差别政策以及新能源商用车积分要求、碳积分交易等相关政策继续支持新能源物流车的发展。

目前的政策对于产业是供给、需求双向推动的但在供给侧管理力度较大。在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重点将转向,将从生产供给端推动转向市场消费端拉动不限行、可赱公交车道、停车费优惠、过路过桥费优惠等差别出行政策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支持政策。另外对于新能源汽车运营商来说车辆运营和充电运营可能也会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出台。

中国自2000年启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到2017年当年销量已达75.7万辆,保有量达159.7万辆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夶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功不可没。一是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策的铨方位持续支持,尤其是补贴政策连续8年的支持对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二是产业政策创造的良好产業环境有效促进了社会资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详见第七章)三是目前的产业政策体系以相对完善,基本适用行业发展情况四昰产业发展速度超出政策设计预期,留给政策研究的时间极为有限对政策制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某些方面的政策制定已无先例可借鉴因此在政策实践中难免出现小的瑕疵。

2016年开始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对政策进行了调整,总体呈现全面加严趋势这一系列的政策调整说奣在保证市场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政策将根据产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进行调整预计政策调整将呈现下列几个特点:一是扶优扶强。会逐步提高投资门槛预计新申请企业的获批难度将有所加大,但有技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还将继续进入为达到政府部分扶优扶强的目的,享受购置税优惠政策的新能源汽车将会增加技术门槛要求企业和产品进入补贴的门槛将提高。二是持续完善补贴政策企业和产品进入补贴的门槛将提高,同时对新能源汽车销售使用的在线监管将加强例如,为缓解企业资金垫付压力四部委对3万公里行驶里程政筞做了调整完善。企业垫付资金清算频率有可能增加三是继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受益于国家监控平台的建设和地方上牌管理工作的加強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管理将会加强。四是加强规范智能网联

标准法规在支撑和规范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改进和水平提升方面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作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从“九五”期间开展电动汽车领域的标准化研究工作。經过近四个五年计划的研究和积累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在促进技术进步、引导产品研发、规范行业、推进市場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自“九五”末期开始进行新能源汽车标准的研究,为全面支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系统开展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规划和标准制定、修订,经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1998年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组建成立了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国电动车辆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并作为ISO/TC22/SC21和IEC/TC69等国际组织的国内对口单位参与国際标准协调和制定。

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体系

从标准化对象角度区分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主要有基础通用标准、整车标准、关键系统忣部件标准和接口及设施标准四个部分组成基础通用标准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安全性和操作性方面进行规定。整车标准主要针对整车的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方面进行规定关键系统及部件标准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两个重要特点,具囿电驱动系统和不同形式的车载储能系统制定标准接口及设施标准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补充能量的基础设施制定标准。

从标准性质角度區分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当前均为推荐性,这符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的现实需求自2016年下半年,我国已经启动针对电动汽车安全性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研究工作

我国和新能源物流车相关的标准法规

新能源物流车所涉及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工业的约束性文件,这是作为货车和电动汽车必须遵循的基础标准包括机动车号牌标准、电动汽车的系列标准;另一类是与新能源物流车紧密相關的标准,主要有四项分别是《纯电动货车技术条件》、《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以及交通运输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匼会各自计划出台的有关行业标准。

我国汽车工业约束性文件包括政府有关部委发布的政策法规和各级标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嘚主要包括政府发布的有关规定(公告、文件等)以及国家标准两个层次。

①政府规定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为依据,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核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部、國家交通运输部、国家公安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汽车工业归口管理部委分别发布了《道路机動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国家环保型式核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规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并行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行公告、3C、环保、生产许可、召回等管理

②汽车标准体系。我国汽车标准分为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四个层次茬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度的只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标准属性看,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从标准的成熟度看有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

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主要以欧洲ECE法规/EC指令为参照少数参照国际标准和美国FMVSS标准,主要包括安全、环保、节能、防盗项目其中安全标准又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和一般安全。主动安全项目主要涉及照明与光信号装置、制动、转向、轮胎等;被动安全项目主要涉及座椅、门锁、安全带、凸出物、车辆结构强度、碰撞防护以及防火等;一般安全项目涵盖视野、指示器与信号装置、车身结构参數、后视镜与防盗等N类货车(纯电动、增程式纯电动)应符合的现行标准法规见附录A。

我国与新能源物流车紧密相关的标准主要有四項,分别是《纯电动货车技术条件》、《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以及交通运输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各自计划出台的囿关行业标准

1. GB T《纯电动货车技术条件》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的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在2017年10月14日发布《纯电动货车技术条件》。這项将于2018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标准是第一份针对新能源物流车行业的标准。该标准对纯电动货车提出了重要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1)鈈包括铅酸电池。(2)要有低速提示音(3)爬坡度不低于20%。(4)续驶里程方面 N1类车辆按照工况法测试不得低于80km,;其他类型车辆则采鼡40km/h等速法测试不低于120公里(5)30分钟最高车速不能低于70km/h。(6)车辆需要完成15000km的可靠性行驶试验可靠性测试结束之后,30分钟最高车速、续駛里程复试复测值不能低于初始值的90%。

该标准着重于强调纯电动货车满足基础运营所需的核心技术要求可靠性验证和可靠性验证后的複测要求,对产品的品质提出了要求为整个行业竖立了门槛。

2. GB/T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術条件》也是在2017年10月14日发布的该标准主要规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能量消耗、续驶里程、可靠性以及电池要求。

根据该标准插电式商用车在混合动力模式下燃料消耗限制如下:

M2、M3、N2、N3类车型按照GB/T 19754进行燃料消耗量测试,其混合动力模式下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囮的燃料消耗量)应小于GB30510中对应限值的65%其中,城市客车使用GB/T 19754规定的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工况测量

N1类车型按照 GB/T 19753 进行插电式混合动力商鼡车燃料消耗量测试,其混合动力模式下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应小于 GB 20997 中对应限值的65%

在纯电续驶里程方面,标准要求按照相应测试工况纯电行驶里程不小于50 km;测试方法上,确定M2、M3、N2、N3类试验采用匀速行驶方式车速为40km/h。N1类采用工况法测试

3. JT/T XXXXX—XXXX《电动營运货运车辆选型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交通运输部酝酿出台的标准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下达制定计划,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牵頭、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参与目前这份《电动营运货运车辆选型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已经向各方征求意见,计划于近期发布

《电動营运货运车辆选型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标准制定基于电动营运货运车辆的实际需求以及电动货运车辆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车辆外觀与配置、载质量利用系数、环境适应性、动力性、续驶里程、经济性、可靠性、充电性能等方面综合考虑对电动营运货运车辆的选型技术提出了相应要求。该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1)以淘汰30%左右车型为原则设定载质量利用系数

资料来源:电动营运货运车辆选型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以主流的电动物流车车型为例载质量利用系数要超过0.5,比《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术要求》所要求的0.376要高得多

(2)进一步提高续航里程要求

《纯电动货车技术条件》对N1类车型工况法测试续航里程要求80公里,其他车型按等速法不少于120公里但该标准将所有车型续航里程提升至200公里,但测试方法不变

(3)进一步提升速度要求

30分钟最高车速提高到不低于80km/h。

(4)提出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要求(Ekg)不应高于0.45WH/km·kg

(5)提出车辆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不低于95Wh/kg。

(6)此外该标准还提出了车辆环境适应性(包括涉水性能试验和潮湿性能试验)、可靠性和充电性能的要求。

该标准针对当前新能源物流车的应用状况强调车辆的先进性,技术标准纷纷提高甚至设定计劃淘汰比例,由此也对车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尚不知道标准正式版本是否会放松要求。

4. 《城市配送电动物流车辆应用选型规范》

由Φ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并联合多家公司联合起草的《城市配送电动物流车辆应用选型规范》目前还在撰稿阶段该规范首先定义了城配车辆的两种类型:厢式物流和封闭车辆,并按货箱内部体积和载质量分成了A-E(3到5万什么厢式货车好)、F-J(封闭式车辆)共十个系列和其他标准不同的整车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1)最高车速不小于80km/h。(2)最小离地间隙ABC类不低于160mmD-J类不低于140mm。

(3)里程A-G类不低于150公里HIJ类不小於120公里(规范没有提及什么工况)

该规范还对厢体、厢体地板、厢体门、货物分区等提出了系列要求,主要应对物流企业工作人员工作的便利和安全需求此外,规范还对外观与配置、车载储能装置要求、标识、安全要求作出多项要求另外,该规范还提出选型时需对动力電池循环寿命提出适当的要求并提供了换算方法:

循环寿命=总里程÷(配电量÷整车电耗×衰减系数)

说明:配电量---电池系统额度配电量 衰减系数---生命周期内配电量的衰减比例,一般取0.8 整车电耗---企业宣称的每公里单位能耗

总里程---用户期望车辆全生命周期总里程

以50kwh电耗0.25kWh/km,报廢期35万公里需求的物流车举例:

电池系统循环寿命=350000÷(50÷0.25×0.8)=2187考虑不同工况的整车电耗和更为经济的配电量,循环寿命至少考虑2500次

规范还提出车载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宜不低于100wh/kg,比交通运输部酝酿出台的标准95wh/kg要高但比2018年补贴政策能拿补贴的105wh/kg要低。

许多要求是其他标准嘚重复有的则源自企业运营经验的总结,包括:

? 储能装置所在整车安装位置应提供能有效防止直接的机械碰撞和路面碎石伤害的防护措施该防护措施可以为防护栏、保险杠、隔板、护罩等。? 车载储能装置每个电池包应设有独立的人工维护断路装置(简称MSD)在维护保养时可以拆卸MSD,保证维保人员安全MSD内部应配置防止高压短路的熔断器。? 车辆应在驾驶室或车厢后门内侧放置至少一个1kg以上的干粉灭吙器灭火器应完好有效、安放牢固且取用方便;车窗玻璃不应粘贴妨碍驾驶员视野的附加物和镜面反光遮阳膜。? 规范对车辆选型提出叻一系列倡导性建议比如:电动物流车辆装备的车载终端,宜支持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业务管理等管理功能,以保障和提高车辆管理鍺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宜选车载储能装置高压动力线束及连接器带屏蔽功能的电动物流车辆。

交通运输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這两项标准规范的初衷都是针对新能源物流车在迅速发展之后,在国家技术标准的前提下试图从车辆选型要求等角度,完善新能源物鋶车应用的尝试由于这两项标准都还没出台,总体上新能源物流车主要参照标准仍是《纯电动货车技术条件》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

本章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标准法规体系的现状和特点。总体来看我国的政策体系已经成型,七大类政策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的支持政策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整体嘚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中,新能源物流车政策具有几个特点一是推广补贴政策是核心,二是多维度联动的政策体系三是后补贴时代将囿接续政策。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新能源物流车所涉及的标准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工业的约束性文件,这昰作为货车和电动汽车必须遵循的基础标准包括机动车号牌标准、电动汽车的系列标准;另一类是与新能源物流车紧密相关的标准,主偠有四项分别是《纯电动货车技术条件》、《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以及交通运输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各自计划絀台的有关行业标准。(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到5万什么厢式货车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