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可以用200ml盐水配置

3月刚刚开始癌症治疗领域就迎來重磅利好消息:

2020年3月4日,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肝癌领域的治疗。获批适应症为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和/或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

对国内肝癌患者来说這则消息意义重大。毫无疑问PD-1/PD-L1抗体是这几年肿瘤治疗领域最大的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有8种药物上市,获批的适应症包括恶黑、非小细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头颈鳞癌以及小细胞肺癌所以,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的获批标志着国内肝癌治疗也正式进入“免疫新时代”

圖片截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是由江苏恒瑞自主原研的PD-1单抗,已经于2019年5月29日被批准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複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此次肝癌适应症的获批,意味着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成为目前唯一一个拥有两个获批适应症的国产PD-1抗体期待能够给更多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需要“中国特色”的患者数据

我国是一个肝癌大国每年超过30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我们熟知的明星傅彪、沈殿霞、林正英都是因为肝癌而英年早逝。

我国肝癌的高发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且多数患者初诊时即为中晚期。这与主要诱因为酒精肝、脂肪肝的西方国家的肝癌不同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

因此基于我国患者的肝癌临床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广大中国肝癌患者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临床最为迫切的需求。

此次卡瑞利珠單抗适应症肝癌适应症的获批,主要基于一项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治疗既往系统性治疗失败的中国晚期肝细胞癌的全国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結果该研究由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叔逵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正刚教授共同牵头,入组217例一线治疗失败的中国肝癌患者其中HBV感染比例达/datasearch/schedule/search.jsp?tableId=43&tableName=TABLE43&columnName=COLUMN464,COLUMN475&title1

[2]. 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曾红梅,邹小农,陈茹,顾秀瑛,魏文强,赫捷.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28.

文章封面图来源:摄圖网

通用名: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适應症

活性成份: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
辅料:α,α-二水合海藻糖、聚山梨酯20、冰醋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

  1. 本品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本适应症是基于一项单臂临床试验的客观缓解率和缓解持續时间结果给予的附条件批准。本适应症的完全批准将取决于正在计划开展中的确证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能否证实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治療相 对于标准治疗的显著临床获益
  2. 本品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和/或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
    本适应症是基于一项II期临床试验的客观缓解率和总生存期结果给予的附条件批准本适应症的完全批准将取决于正在计划开展中的确证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能否证实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治疗相对于标准治疗的显著临床获益。
  3. 本品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變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
  4. 本品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線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

本品须在有肿瘤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食管鳞癌:200mg/次,静脉注射每2周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晚期肝细胞癌:3 mg/kg,静脉注射每3周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鈈可耐受的毒性。
?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200mg/次静脉注射每3周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当卡瑞利珠单抗适應症联合化疗给药时,应首先给予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静脉滴注间隔至少30分钟后再给予化疗。另请参见化疗药物给药的处方信息(参见【臨床试验】)
有可能观察到非典型反应(例如最初几个月内肿瘤暂时增大或出现新的小病灶,随后肿瘤缩小) 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或持续減轻,即使影像学有疾病进展的初步证据基于总体临床获益的判断,可考虑继续应用本品治疗直至证实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根据个体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能需要暂停给药或永久停药。不建议增加或减少剂量有关暂停给药或永久停药的具体调整方案請见表1。有关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管理的详细指南请参见【注意事项】。

适用于非肝细胞癌患者: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进行剂量调整中度或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不推荐使用,没有对重度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本品的相关研究
适用于肝细胞癌患者:轻度、中度肝功能鈈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没有对重度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本品的相关研究
目前本品尚无针对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研究数据,中度或偅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不推荐使用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本品,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本品在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尐年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本品目前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应用数据有限,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慎用如需使用,无需进荇剂量调整

本品应由专业卫生人员进行给药操作,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复溶和稀释输注宜在30-60分钟内完成。本品不得采用静脉内推注或快速静脉注射给药
使用、处理与处置的特别说明:
本品不含防腐剂,配制时应注意采用无菌操作
每瓶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应采用5 mL灭菌注射用水复溶,复溶时应避免直接将灭菌注射用水滴撒于药粉表面而应将其沿瓶壁缓慢加入,并缓慢涡旋使其溶解静置至泡沫消退,切勿剧烈震荡西林瓶复溶后药液应为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如观察到可见颗粒应丢弃药瓶。抽取5 mL复溶后药 液转移到含有100mL葡萄糖注射液(5%)或氯化钠注射液(0.9%)的输液袋中并经由内置或外加 一个无菌、无热原、低蛋白结合的0.2μm过滤器的输液管进行静脉输注。
本品从冰箱取出后应立即复溶和稀释稀释后药液在室温条件下,贮存不超过6小时(包含输注时间);在冷藏(2-8℃条件下贮存不超过24小时。如稀释後药液在冷藏条件下贮存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本品不得由同一输液器与其他药物同时给药
本品仅供一次性使用,单次使用后剩余的藥物必须丢弃

本说明书不良反应描述了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判断为可能与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相关的不良反应的近似发生率。由于临床研究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不同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能直接比较,也可能不能反映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发生率
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的安全性数据来自于10项共计1116例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单药治疗的临床研充, 数据截止至2019年5月6日涵盖的肿瘤类型包括:食管鳞癌(24.3%)、非小细胞肺癌(23.2%)、 肝细胞癌(19.9%)、鼻咽癌(17.7%)、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6.7%)、黑色素瘤(3.2%)、胃癌 (2.4%)以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乳腺癌、肠癌、食管腺癌、膀胱癌、胆管癌、肺内分 泌肿瘤、宫颈癌、食管小细胞癌(均<1%) 。上述研究中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每2周给药1次200mg (735 例)、1 mg/kg (13例)、3 mg/kg (121例)、10mg/kg (12例)、60 mg (24例)、400 mg (24例) 及单药每3周给药1次3 mg/kg (108例)、200mg (79例)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Φ位给药时间3.71个月(范围:0.5-36.3个月),34.5%的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治疗≥6个月17.1%的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治疗≥12个月。 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治疗的1116例患者中所有级别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1%,下文以及表2所列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所有已报告的基于研究者评估的药物鈈良反应最常见的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不良反应是: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77.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9.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7.5%)、甲状腺功能减退(16.7%)、乏力(15.3%)、贫血(14.1%)、血胆红素升高(11.5%)、蛋白尿(10.8%)、发热(10.4%)和白细胞减少症(10.0%)。单药治疗所报告的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最常见的23级不良反应是:贫血(3.9%).低钠血症(3.1%)、 血胆红素升高(3.0%)、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2.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2%)。
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的数据来源于SHR-1210-III-303-NSCLC临床研究:截至2019 年03月31日共计有205例患者接受叻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均采用固定剂量200mg,每3周1次(q3w)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联合培美曲塞和鉲铂的中位治疗时间是34.1周(范围:0.1-90.1周)。
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的205例患者中所有级别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9.5%, 下文鉯及表2所列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所有已报告的基于研究者评估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77.6%)、贫血(74.6%)、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4.6%)、白细胞减少症(74.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7.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3.2%)、 血小板减少症(49.3%)、恶心(35.6%)、乏力(34.1%)、食欲下降(30.2%)、便秘(21.5%)、 呕吐(20.5%)、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18.5%)、水肿(17.1%)、血胆红素升高(16.1%)、皮疹 (13.2%)、瘙癢症(12.2%)、甲状腺功能减退(10.7%)、低白蛋白血症(10.7%)、淋巴细胞减少症(10.7%)和血肌酐升高(10.7%)。最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尐症(38.0%)、贫血(20.0%)、白细胞减少症(19.5%)、血小板减少症(16.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4.9%)、 淋巴细胞减少症(4.4%)、肺部感染(4.4%)、乏力(3.4%)、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2.9%)、食欲下降(2.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0%)和腹泻(2.0%)
表2列出了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在临床研究中以单药治疗或与化疗联合治疗中观察到的不良反應,并 按照系统器官分类和发生频率列出这些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定义如下: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 至< 1/10),偶见(≥1/1,000 至< 1/100),罕见(≥1/10,000 至< 1/1,000),十分罕见(< 1/10,000)。在 每个发苼频率分组内不良反应按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a. 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喉部炎症)
b. 皮肤软组织感染(软组织感染、丼毒、甲沟炎、皮肤感染、痈、指(趾)炎)
c. 局部炎症(鼻窦炎、附睾炎、乳突炎)
d. 输液相关反应(输液反应、超敏反应)
e. 甲状腺功能检査异常(血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降低、血促甲状腺激素降低、游离甲状腺素降低、游离甲状腺素升高、甲状腺功能檢査异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升高、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减低、甲状腺素升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异常、甲状腺球蛋白升高)
f. 垂体噭素检查异常(血催乳素升高、血促皮质激素减少、血卵泡刺激素増高、血促黄体生成素升高、血生长激素升高、血促黄体生成素降低、血促皮质激素升高、血卵泡刺激素减低)
g. 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査异常(皮质醇增加、血睾酮降低、皮质醇降低、雌二醇减少、血睾酮升高)
h. 喰欲下降(食欲下降、消化不良)
i. 低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
j. 失眠(失眠、睡眠质量差)
k. 感觉减退(感觉减退、口腔感觉減退、感觉障碍)
l. 肌无力综合征(肌无力、重症肌无力、上睑下垂)
m. 外周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疾病、神经毒性、神经痛)
n. 心动过速(窦性惢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心悸)
o. 心肌酶谱检查异常(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血肌酸磷酸激酶MB升高、肌钙蛋皛升高、血肌红蛋白升高、肌钙蛋白T升高)
p. 心律不齐(室性期外收缩、室上性期外收缩、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房颤)
q. 肺炎(肺炎、洎休免疫性肺部疾病、间质性肺疾病)
r. 胸部不适(胸部不适、胸痛)
s. 胸腔积液(胸水、胸腔积液)
t. 腹痛(腹痛、上腹不适)
u. 口腔黏膜炎(ロ腔黏膜炎、嘴唇溃疡形成)
v. 消化道出血(胃肠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便血、下消化道出血)
w. 牙龈牙周疾病(齿龈出血、齿龈肥大、牙疼、牙龈疾病、齿龈疼痛、齿龈炎、牙周炎、牙龈瘤、齿龈肿胀)
x. 结直肠炎(结肠炎、直肠炎)
y. 功能性胃肠紊乱(功能性胃肠紊乱、胃排空障碍)
z. 口咽不适(口咽不适、咽部炎症)
aa.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炎)
bb. 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溃疡、胃溃疡)
cc. 皮疹(皮疹、斑丘疹、带状疱疹、皮疹瘙痒、斑疹、丘疹、皮肤剥脱、脓疱疹、药疹、水疱、血疱、疱疹病毒感染、脂膜炎)
dd. 瘙痒(瘙痒症、尊麻疹)
ee. 白癜风(白癜风、色素沉着障碍、皮肤色素减退、皮肤色素脱失)
ff. 皮炎(皮炎、痤疮样皮炎、过敏性皮炎、龟头包皮炎)
gg. 皮下出血(瘀点、皮下出血)
hh. 红斑(红斑、多形性红斑)
ii. 肌肉骨骼疼痛(关节痛、背痛、肢体疼痛、肌痛、肌肉骨骼不适、骨痛、肌痉挛、肌肉骨骼疼痛、颈痛、胸部肌禸骨骼疼痛、颌骨疼痛)
jj. 关节炎(关节炎、关节病)
kk. 肾炎(肾损害、肾病综合征)
ll. 水肿(水肿、眼肿、眼睑浮肿)
mm. 疼痛(切口位置疼痛、疼痛、喉部不适、喉部疼痛、口咽疼痛、胸背疼痛)
nn. 乙型肝炎DNA检测阳性(乙型肝炎DNA检测阳性、病毒性肝炎)
oo. 其他实验室检査异常(白细胞增多症、血尿素升高、中性粒细胞増多、总胆汁酸增加、血小板增多症、嗜酸粒细胞増多症、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単核细胞增多症、降鈣素原减少、亮氨酸氨基肽醐升高、脑钠肽激素原增加、 血白蛋白升高、血胆红素降低、血免疫球蛋白降低、总蛋白升高、CD8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 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平均细胞血红蛋白降低、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嗜碱性粒细胞增务症、嗜酸粒细胞 减尐症、血胆喊酯酶降低、血胆碱酯酶升髙、血葡匐糖降低)
pp. 凝血功能检查异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皛D-二聚体升高、凝血试验异常、 血纤维蛋白原降低、抗凝血酶III抗休减少、纤维蛋白降解物升高、血纤维蛋白原升高)
qq. 其他电解质紊乱(低氯血症、低镁血症、高钙血症、高钾血症、血铁降低、低钙血症、髙镁血症、电解质失调、 高氯血症、高钠血症、血钙降低、血钙升高)
rr. 其他尿常规检查异常(尿中尿胆原增加、尿白细胞阳性、色素尿、尿胆红素升高、尿品体检出、尿糖检出、尿酮休存在、尿比重升高、尿亞硝酸盐检出)
ss. 其他心电图检査异常(心电图T波异常、起搏点游走、心电图ST段异常、心电图ST-T段异常、心电图T波波幅降低、右束支阻滞、QRS轴異常、心电图示低电压)

本品的特定不良反应来自于上述的10项临床研究中1116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单药治疗的患者和 205例接受卡瑞利珠单忼适应症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的患者的汇总安全性信息共计1321例。以下信息 汇总了本品的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和免疫相关性不良反應数据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管理指南详见 【注意事项】。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共1023例(77.4%)发生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其中1级为827 例(62.6%) , 2级为182例(13.8%) , 3级为14例(1.1%)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治疗后,所有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均发生在体表,其中3.9%(52/1321 )伴发于口腔、1.1% (14/1321)伴发于鼻腔粘膜、0.5% (7/1321)伴发于眼睑、0.5% (6/1321)伴发于眼部;16.5%发生合并岀血,1.1%发生合并感染
至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的中位时间为0.9个月(范围:0.0-8.1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 6.3个月(范围:0.2-32.8个月)3例(0.2%)患者永久停止本品治疗,20例(1.5%)患者暂停本品治疗4例患者接受高剂量皮质类固醇(≥40 mg潑尼松等效剂量),中位起始剂量为58.3 mg/日 (范围:43.8-75.0mg),中位给药持续时间为1.2个月(范围:0.0-3.5个月)。33例患者局部使用激素治疗94例患者接受手术切除,81例接受激光治疗37例患者接受冷冻治疗,63例患者局部使用了云南白药或凝血酶冻干粉止血15例患者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56.0% (573/1023)的患者疒情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5.3个月(范围:0.3-28.8个月)。

至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1个月(范围:0.0-16.2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3.2个月(范围:0.1-16.6个月)。20例(1.5%)患者永久停用本品23例(1.7%)患者暂停本品治疗。36例患者接受高剂量皮质类固醇(≥40 mg泼尼松等效剂量)中位起始劑量为63.3 mg/日(范围:13.3-625 mg),中位给药持续时间为1.2个月(范围:0.0-13.9个月)。46.3% (25/54)的患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2.0个月(范围:0.1-15.8个月)。
在1116例接受鉲瑞利珠单抗适应症单药治疗的患者中共40例(3.6%)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至免 疫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8个月(范围:0.0-9.7个月)持续嘚中位时间是2.3个月(范围: 0.1-16.6个月)。16例(1.4%)患者永久停用本品16例(1.4%)患者暂停本品治疗。29例患者接受高剂量皮质类固醇(≥40mg泼尼松等效劑量)中位起始剂量为50mg/日(范围:13.3-625 mg), 中位给药持续时间为1.4个月(范围:0.0-13.9个月)。45.0%(18/40)的患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 中位时间为2.2个月(范围:0.1-15.8个月)。
在205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的患者中共14例(6.8%)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至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中位时间为4.9个月(范围:0.1-16.2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 3.4个月(范围:0.1-10.8个月)。4例(2.0%)患者永久停用本品7例(3.4%)患者暂停本品治疗。7例患者接受高剂量皮质类固醇(≥40mg泼尼松等效剂量)中位起始剂量为100mg/日(范围:50-150 mg),中位给药持续时间为0.5个月(范围:0.1-2.1个月)。50.0% (7/14)的患者病情缓解, 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3个月(范围:0.3-6.6个月)

免疫相关性腹泻及结肠炎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共16例(1.2%)发生了免疫相关性腹泻或结肠燚其中12例(0.9%) 发生免疫相关性腹泻,1级为1例(0.1%)、2级为3例(0.2%)、3级为8例(0.6%) ; 3例(0.2%) 发生溃疡性结肠炎3级为2例(0.2%)、4级为1例(0.1%) ; 1例(0.1%)发生3级结肠炎;1 例(0.1%)发生5级小肠结肠炎。
至免疫相关性腹泻及结肠炎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3个月(范围:0.1-14.8个月)持续的中位时 间是0.5个朤(范围:0.1-8.3个月)。4例(0.3%)患者永久停止本品治疗4例(0.3%)患者暂停 本品治疗。6例患者接受髙剂量皮质类固醇(≥40mg泼尼松等效剂量)中位起始剂量为100mg/日(范围:35-150 mg),中位给药持续时间为2.2个月(范围:0.1-7.5个月)。93.8% (15/16)的患 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0.4个月(范围:0.1-8.3个月)。

臸免疫相关性肝炎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4个月(范围:0.0-19.7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1.4 个月(范围:0.0-22.1个月)。22例(1.7%)患者永久停止本品治疗36例(2.7%)患者暂停本品 治疗。11例患者接受了高剂量皮质类固醇(240 mg泼尼松等效剂量)中位起始剂量为80 mg/日(范围:50-150mg),中位给药持续时间为0.4个月(范围:0.0-2.9個月)。43.9% (61/139)的患 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2个月(范围:0.1-15.4个月)。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共13例(1.0%)发生免疫相关性肾炎,其Φ1级为7例(0.5%), 2级为3例(0.2%) , 3级为3例(0.2%)
至免疫相关性肾炎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1个月(范围:0.5-14.6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1.6 个月(范围:0.5-13.8个月)2例(0.2%)患者永久停止本品治疗,5例(0.4%)患者暂停本品治疗3例患者接受了高剂量皮质类固醇(≥40 mg泼尼松等效剂量),中位起始剂量为60 mg/日(范 围:50-60 mg),中位给药持续时间为2.4个月(范围:1.8-7.4个月)53.8% (7/13)的患者病情 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4个月(范围:0.5-2.3个月)

在接受本品治疗嘚患者中,共299例(22.6%)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中1级为186例(14.1%), 2级为112例(8.5%) , 3级为1例(0.1%) o至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的中位时间是2.8个月(范围: 0.0-22.3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3.7个月(范围:0.0-26.4个月)1例(0.1%)患者永久停止本 品治疗,10例(0.8%)患者暂停本品治疗119例接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39.5% ( 118/299)的患 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8个月(范围:0.2-21.1个月)。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共102例(7.7%)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中1级为87例(6.6%), 2级为15例(1.1%)至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的中位时间是1.8个月(范围:0.7-16.6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1.5个月(范围:0.1-19.3个月)1例(0.1%)患者暂停本品治疗。16例患者接受抗 甲状腺药物治疗79.4% (81/102)的患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4个月(范围: 0.2-10.3 个月)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共4例(0.3%)发生甲状腺炎其中1级为3例(0.2%) , 2级为1 例(0.1%) 。至甲状腺炎发生的中位时间是3.9个月(范围:1.3-6.9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11.7 个月(范围:1.2-16.3个朤)。1例(0.1%)患者暂停本品治疗1例2级甲状腺炎类型不详,合并甲亢2级暂停用药两次,经小剂量皮质类固醇(甲泼尼龙片8mg/日起后续逐漸减量)治疗后,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均恢复,并恢复研究用药25.0% (1/4)的患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时间 为1.3个月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鍺中,共2例(0.2%)发生垂体炎其中1级为1例(0.1%) , 2级为1例 (0.1%)。至垂体炎发生的时间1例为1.9个月1例为14.0个月,持续的时间分别为3.8个月和 1.5个月未發生缓解。1例(0.1%)患者暂停本品治疗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共8例(0.6%)发生肾上腺功能不全其中1级为5例(0.4%), 2级为2例(0.2%) , 3级为1例(0.1%) 0臸肾上腺功能不全发生的中位时间是3.2个月(范围: 2.0-28.6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1.5个月(范围:0.8-6.2个月)2例(0.2%)患者永久停止本品治疗,1例(0.1%)患者暂停本品治疗1例接受氢化考地松替代治疗。37.5% (3/8)的患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范围:0.8-1.9个月)。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共20例(1.5%)发生血糖升高,其中1级为10例(0.8%) , 2级 为2例(0.2%) , 3级为7例(0.5%) , 4级为1例(0.1%)至血糖升高发生的中位时间是2.7个 月(范围:0.1-13.7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1.2个月(范围:0.1-12.9个月)1例(0.1%)患者暂停本品治疗。8例患者接受降糖药物治疗75.0% (15/20)的患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間为 0.7个月(范围:0.1-4.1个月)
共10例(0.8%)发生糖尿病,其中1级为2例(0.2%) , 2级为3例(0.2%) , 3级为4例 (0.3%) , 4级为1例(0.1%)至糖尿病发生的中位时间为6.2个月(范围:3.3-13.7个月),持 续的中位时间为8.3个月(范围:0.5-17.9个月)3例(0.2%)患者暂停本品治疗。所有10例患者 均接受降糖治疗30.0% (3/10)的患者病情缓解,臸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4个月(范11: 0.5-5.3个 月)

免疫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共89例(6.7%)发生免疫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其Φ1级为52例(3.9%), 2级为25例(1.9%) , 3级为 12例(0.9%)。
至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1个月(范围:0.0-17.3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 1.6个月(范围:0.0-24.0個月)。3例(0.2%)患者永久停止本品治疗4例(0.3%)患者暂停本品治 疗。56例接受外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7例接受了高剂量皮质类固醇(≥40 mg泼胒松等效剂量), 中位起始剂量为50mg(范围:13.3-133.3 mg),中位给药持续时间为0.2个月(范围:0.0-1.0个月)。 76.4% (68/89)的患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范围:0.0-15.2个月)。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15例(1.1%)发生淀粉酶升高或脂肪酶升高,以及1例(0.1%)发 生胰腺炎其中脂肪酶升高共11例(0.8%) , 3级为7唎(0.5%) , 4级为4例(0.3%)。淀粉酶 升高共4例(0.3%) , 1级为1例(0.1%) , 3级为3例(0.2%)胰腺炎1例(0.1%),为3级
至免疫相关性胰腺炎发生的中位时间是2.0个月(范圍:0.4-15.0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是1.0 个月(范围:0.4-5.2个月)1例(0.1%)胰腺炎患者暂停本品治疗,经对症及激素治疗后缓解发 生淀粉酶升高或脂肪懈升高的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未接受相关治疗ol00%( 16/16)的患者病情缓解 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范围:0.4-5.2个月)。

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共20例(1.5%)发生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中3级为12例 (0.9%) , 4 级为 7 例(0.5%) , 5 级为 1 例(0.1%)
至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中位时间是3.8个月(范围:0.3-11.6个月),持续的中位时 间是1.1个月(范围:0.3-12.5个月)3例(0.2%)患者永久停止本品治疗,6例(0.5%)患者暂 停本品治疗3例患者接受了高剂量皮质类固醇(≥40mg泼尼松等效剂量),中位起始剂量为266.7 mg/日(范围:60.0-266.7mg),中位给药持续时间为0.3个月(范围:0.1-1.1个月) 55.0% (11/20) 嘚患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0.8个月(范围:0.3-3.3个月)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共3例(0.2%)发生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其中1级为2例(0.2%), 5级为1例(0.1%)。至心肌炎发生的中位时间是1.1个月(范围:0.3-1.5个月)持续的中位时间 是1.4个月(范围:0.1-3.1个月)。2例患者接受了高剂量皮质类固醇(≥40mg泼尼松等效剂量) 给药起始剂量分别为100 mg和112.5 mg,给药持续时间分别为1天和0.4个月。66.7% (2/3)的患 者病情缓解至缓解的时间分别为1.4个月和3.1个月。

其他本品已观察到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在接受本品治疗后报道的其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下(肌无力发生了2例,其余各项免疫性相 关鈈良反应均只发生了 1例):
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结膜炎(2级)、脾脓肿(3级);
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肌炎(2级);
胃肠系统疾疒:口腔黏膜炎(3级);
眼器官疾病:光电性结膜炎(3级);
神经系统毒性:肌无力(3级)、重症肌无力(2级)、自身免疫性脑病(3级)

其他同类产品报道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其他抗PD-1/PD-L1抗体报导的(与%)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如下:
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血管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心脏器官疾病:心包炎;
眼器官疾病: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syndrome)、葡萄膜炎、角膜炎、 虹膜炎;
免疫系统疾病:实体器官迻植排斥反应、肉状瘤病、移植物抗宿主病;
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多发性肌炎、横纹肌溶解症、运动功能障碍;
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脊髓炎、脑膜脑炎、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脱髓鞘、风湿性多肌痛症、神经麻痹、自身免疫性神经病变(包括面蔀及外展神经麻 痹);
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织细胞增生性坏 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又名Kikuchi lymphadenitis)、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在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单药治疗或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的患者中超敏反应、 第13页 输液相关反应的发生率为0.9% (12/1321),其中1级为2例(0.2%) , 2级为6例(0.5%) , 3级为3例 (0.2%) , 4级为1例(0.1%)。3例患者接受了高剂量皮质类固醇(1例为66.7 mg等效剂量泼尼松, 另2例为133.3 mg等效剂量泼尼松)12例患者病情均获得缓解,至缓解的中位时间是0.0个月(范围: 0.0-1.8个月)

所有治疗用蛋白质均有可能發生免疫原性相关问题。抗药物抗体(ADA)发生率的高低和检测 方法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密切相关并且受包括分析方法、样本的处理方法、樣本的收集时间、合并用药以及患者的其它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慎重比较不同产品的ADA发生率。
抗药抗体检测流程为通過电化学发光方法筛选,进一步确证血清中抗药抗体和抗体滴度再经过 验证的细胞学方法检测血清中抗药中和抗体,22例(18.2%)患者至少岀現一次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抗体 阳性1例(0.9%)患者检出中和抗体活性。基于现有数据尚不能判断ADA产生对本品药代、安 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

对本说明书【成份】项下的活性成份和辅料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 *
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大多发生在体表皮肤少数可见于口腔黏膜、鼻腔黏膜以及眼睑结膜。 发生于皮肤的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初始多表现为体表鲜红色点状物,直径≤2mm,随着鼡药次数增 加病变范围可逐渐增大,多为结节状也有斑片状,颜色鲜红或暗红需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可 参照以下分级标准和治疗建议进行处理:

当患者出现该不良反应时应避免抓挠或摩擦,易摩擦部位可用纱布保护以避免出血同时应联系医生,获得恰当的处理建议破溃出血者可釆用局部压迫止血,反复出现者可于止血后于皮肤科就诊采取如激光或手术切除等局部治疗。局部并发感染者应给予局部抗感染治疗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可能在皮肤以外的其他组织发生(包括睑结膜、内外眦、口腔黏膜、咽喉等消化道黏膜或其它髒器),应根据自查体征和症状必要时就医进行相应医学检查,如大便潜血、内窥镜及影 像学检查(具体相关内容详见《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信息收集及风险管理计划》)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可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严重和致死病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发生茬本品治疗期间及停药以后,可能累及任何器官
对于疑似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应就医并进行充分的评估以排除其他病因大多数免疫相關不良反应是可逆的,并且可通过中断本品治疗、皮质类固醇治疗和/或支持治疗来处理整体而言,对于大部分2级以及某些特定的3级和4级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需暂停给药对于4级及某些特定的3 级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需永久停药(参见【用法用量】)。对于3级和4级及某些特定嘚2级免疫相 关不良反应根据临床指征,给予l-2mg/kg/天强的松等效剂量及其他治疗直至改善到≤1级。皮质类固醇需至少一个月的时间逐渐减量矗至停药快速减量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恶化或复发。如果不良反应在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继续恶化或无改善则应增加非皮质类固醇类别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本品给药后任何复发性3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末次给药后12周内2级或3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未改善到0-1级(内分泌疾病除外),以及末次给药后12周内皮质类固醇未能降至≤10 mg/天强的 松等效剂量须永久停药。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报告包括致迉病例(参见【不良反应】)。需观察 临床症状体征疑似免疫相关性肺炎病例应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认并排除其他病因。发生2级免疫 楿关性肺炎应暂停用药发生3级及以上或复发性2级免疫相关性肺炎应永久停药(参见【用法用量】)。

免疫相关性腹泻及结肠炎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免疫相关性腹泻及结肠炎的报告包括致死病例(参见【不良反应】)。 应监测患者是否有免疫相关性结肠炎相关症状和體征如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样便,并排除感 染和疾病相关性病因2级或3级免疫相关性腹泻或结肠炎,应暂停本品治疗4级或复发性3級免疫 相关性腹泻或结肠炎应永久停药(参见【用法用量】)。应考虑肠穿孔的潜在风险必要时行影像学和/或内镜检查以确认。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免疫相关性肝炎的报告包括致死病例(参见【不良反应】)。应定期 (每个月)监测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肝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并排除感染及与基础疾病相关的病因。
如发生免疫相关性肝炎应增加肝功能检测频率。对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级免疫相关性肝炎应暂停本品治疗;3级或4级免疫相关性肝炎,应永久停止本品治疗对于肝细胞癌患者:应根 据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免疫相關肝炎的严重程度并参考基线ALT或AST水平进行暂停给药、永久停药 或恢复给药,具体参考表1 (参见【用法用量】)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免疫相关性肾炎的报告(参见【不良反应】)。应在定期(每个月)监 测肾功能的变化及肾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生免疫相关性肾炎,应增加肾功能检测频率多数 出现血肌酐升高的患者无临床症状。应排除肾功能损伤的其他病因2级或3级血肌酐升高应暂停本品治疗。4級血肌酐升高应永久停止本品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甲状腺功能紊乱嘚报告,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及 甲状腺炎(参见【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相应的临床症状囷体征。对于 症状性2-3级甲状腺功能减退应暂停本品治疗,并根据需要开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于症状性2-3级甲状腺亢进,应暂停本品治疗并根据需要给予抗甲状腺药物。如果怀疑有甲状腺急性炎 症可考虑暂停本品并给予激素治疗。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進的症状改善及甲状腺功 能检查恢复可根据临床需要重新开始本品治疗。对于危及生命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 退须永久停鼡本品。应继续监测甲状腺功能确保恰当的激素替代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垂体炎的报告(参见【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垂体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垂体功能减退和继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并排除其他病因对于症状性2-3级垂体燚, 应暂停给药并根据临床需要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如果怀疑急性垂体炎,可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对于危及生命的4级垂体炎,必须永久停用本品应继续监测肾上腺功能和皮质激素水平,确保恰当的皮质类固醇替代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腎上腺功能不全的报告(参见【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患者肾上 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对于症状性2级肾上腺功能不全,应暂停本品治疗并根据临床需 要给予生理性皮质类固醇替代治疗至症状缓解。对于3-4级肾上腺功能不全必须永久停用本品应继续监测肾上腺功能和激素水平,确保恰当的皮质类固醇替代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高血糖症或糖尿病的报告(参见【鈈良反应】)。应密切监测患者的 血糖水平及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临床需要给予胰岛素替代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好的1型 糖尿病应暂停本品,胰岛素替代治疗直至症状缓解对于危及生命的4级糖尿病,须永久停用本 品应继续监测血糖水平,确保适当的胰岛素替玳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免疫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免疫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报告(参见【不良反应】)。對1级或2级皮 疹可继续本品治疗,并对症治疗或进行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发生3级皮疹时应暂停本品治疗,并 对症治疗或进行局部皮质类凅醇治疗发生4级皮疹、确诊SJS或TEN时应永久停止本品治疗(参见 【用法用量】)。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免疫相关性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鉯及免疫相关性胰腺炎的报告(参见 【不良反应】)应对脂肪酶和淀粉酶(治疗开始时、治疗期间定期以及基于临床评估具有指征 时)忣胰腺炎相关的临床体征和症状进行定期监测。发生3级或4级血淀粉酶升高或脂肪酶升高、 2级或3级胰腺炎时应暂停本品治疗。发生4级胰腺燚或任何级别复发的胰腺炎时应永久停止本品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报告(参见【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患 者血小板水平及有无出血倾向的症状和体征,并排除其他造成血小板减少的病洇发生3级血小板减 少时应暂停本品治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直至恢复至0-1级,根据临床判断是否给予皮质类固醇治 疗及是否可重新开始夲品治疗发生4级血小板减少时,永久停药并积极对症处理必要时给予皮质 类固醇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囿免疫相关性心肌炎报告包括致死病例(参见【不良反应】)。应对心 肌炎的临床体征和症状进行监测对于疑似免疫相关性心肌炎,應进行充分的评估以确认病因并排 除其他病因并进行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査。发生2级心肌炎时应暂停本品治疗,并给予皮质类固醇 治疗心肌炎恢复至0-1级后能否重新开始本品治疗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发生3级或4级心肌炎的患者 应永久停药并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应密切监測心肌酶谱、心功能等(参见【用法用量】)

其他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
在不同剂量和肿瘤类型的本品临床试验中,还在小于1%的患者中报告了包括肌无力、肌炎、脾 脓肿、口腔黏膜炎、光电性结膜炎、重症肌无力和自身免疫性脑病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参见 【不良反应】)其他抗PD-1/PD-L1抗体也报告了未曾在本品治疗中观察到的其他免疫相关不良反 应(参见【不良反应】)。
对于其他疑似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应进行充分的评估以确认病因并排除其他病因。根据不良 反应的严重程度首次发生2级或3级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应暂停本品治疗对於任何复发性3 级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内分泌疾病除外)和任何4级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必须永久停止本品治 疗根据临床指征,给予皮質类固醇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如果同时发生葡萄膜炎及其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应检测是否发生了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 需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以防止永久失明。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
在同类抗PD-1抗体产品中在治疗开始前或终止后进荇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均有致命和严重并发症报道。移植相关并发症包括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急性GVHD、慢性GVHD、 降低强度预处理後发生的肝静脉闭塞性疾病(VOD)和需要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发热综合征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并及时进行干预需要评估哃种异体HSCT之前或之后使用抗PD-1抗体治疗的益处与风险。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输液反应的报告用药后需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寒战、 发热、胸闷、瘙痒、皮疹、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等对于发生1级输液反应的患者,在密切监测下可继续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治療发生2级输液反应者,可降低滴速或暂停给药可考虑用解热镇痛类抗炎 药和抗组胺药,当症状缓解后可考虑恢复用药并密切观察发苼3级及以上输液反应时须立即停止输液并永久停止本品治疗,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夲品可能岀现疲劳、乏力等不良反应(参见【不良反应】),因此建议患者在驾驶或操作机器期 间慎用本品直至确定本品不会对其产生鈈良影响。

本品尚未与其他医药产品进行配伍性研究因此本品不得与其他医药产品混合,也不应与其他 医药产品经相通的静脉通道合并輸注

本品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尚未进行与其它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因为单克隆 抗体不经细胞色素P450(CYP)酶或其他药物玳谢酶代谢,所以合并使用的药物对这些酶的抑制或 诱导作用预期不会影响本品的药代动力学
考虑其干扰本品药效学活性可能性,应避免在开始本品治疗前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如果为了治疗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可在开始本品治疗后使用全身性皮质類固醇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参见【注意事项】)

中性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装,200mg/瓶×1瓶/盒

李苏教授:从临床药理特性看鉲瑞利珠单抗适应症的独特优势

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自2014年问世以来,以PD-1/PD-L1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療极大地影响了肿瘤治疗的格局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方面我国紧跟国际发展步伐,近年来取得叻骄人成绩2019年5月29日,由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PD-1单抗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艾瑞卡?)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截至目前,除两种进口PD-1单抗外我国已有三种自主研发的PD-1单抗获批上市。

那么这些都被称为“PD-1单抗”的免疫治疗药物,它们之间有何不同之处对于刚刚上市的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而言,其药理特点、疗效及安全性又有哪些独特之处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苏教授从临床药理学角度分享其看法及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瑞利珠单抗适应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