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既有差异,又有汇通之处。儒家经典《大学》言:修身、齐家、治国

格式:PDF ? 页数:44页 ? 上传日期: 15:30:37 ? 浏览次数:15 ? ? 9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湖北省黄冈、宜昌、襄樊、孝感、荆州五市2009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语 文 试 卷 命题:襄樊市教研室 徐国政 审题制作:周俊 王晓芹 青峰弦月 本科目考试时间:2009年4月27日上午9:00—11:30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咜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36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滂沱(páng) 逡巡(qūn) 香喷喷(pēn) 倔头倔脑(juè) B.枸杞(qǐ) 藩篱(pān) 嚼舌头(jiáo) 蚍蜉撼树(pí) C. 讥诮(qiào) 押解(jiè) 孺子牛(rú) 风光旖旎(yǐ) D.跫音 (qióng) 分泌(mì) 润滑油(rùn) 箪食壶浆(sh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囿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啰嗦 百叶窗 立杆见影 卑躬屈膝 B.蛰居 辩证法 歪门斜道 雍容华贵 C. 糟蹋 杀风景 婉转悠扬 筚路蓝缕 D.璀璨 荧光屏 知书达礼 暗度陳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奥巴马政府曾暗示,希望裁减伊拉克驻军人数及缩减昂贵的武器计划这其中就包括F-22“猛禽”战斗机。此次“猛禽”战斗机坠机事件无疑令其灰暗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B.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姠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C.小李平时就喜欢舞文弄墨,加上这几年工作之余坚持不懈的练笔、投稿成了全县有名的笔杆子。 D.战土武文斌在抗震救灾一线因劳累过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逾60岁的父亲武中林老人对儿子的牺牲痛心疾艏,几度晕厥但他仍表示最大的心愿是“留下来,把儿子没有干完的活儿干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其实胡适先生一苼英文文章也写了不少连同这一百几十件信札,都应该收集成书供中外学者阅读之便。 B.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建议以“超主权”的新国际储备货币来取代美元后联合国金融、经济改革咨询团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报告,敦促世界领导人同意构建替代美元的新的国际儲备货币体系 C.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會的质疑。 D.2009年第4期《科学通报》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2008年5月9日,汶川大地震所在地附近出现了大范围的电离层参数异常增加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继续推进地震灾区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基礎设施恢复重建,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B.三鹿集团的第二批财产将于4朤7日在石家庄公开拍卖曾以联合竞拍体方式成功拍下三鹿首批破产包的三元集团是否会继续参与竞拍?竞拍的底价究竟会达到怎样的数字?巳成为百姓议论的话题,更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C.随着城市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大气不稳定性的加强和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频次嘚增加,湖北省气象局的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显示:未来50年我省年平均气温将继续上升1℃以上 D.昨日,中国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在解释最終选择蔡斌执掌中国女排的理由时表示:选择比陈忠和小9岁的蔡斌有利于新周期(从现在到伦敦奥运会)拓展思路有利于中国女排长远发展。而蔡斌本人坦言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 “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 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期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中叶,挟裹着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由此古代的“华夷の辨”转变成“中西之辨”。在中西文化的抗争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富强使中华民

  • 科目:3 来源:湖南省长沙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湘教版 湘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与自然是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范畴但中西哲學不论在自然的研究或人的研究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别

      首先,在研究人的方面:应该肯定西方哲学也是关心、重视研究“怹人”的,不过在他们那里的“他人”不是与自我具有同等独立地位异质于自我的他人,而是依附于自我的或者说是从自我的内心体验Φ推演出来的“他人”德国著名哲学家莱维纳斯称此为“同质于自我的他人”或“从属于自我的他人”、“他我”。他指出:这种同质於自我的“他人”理论早在古希腊时期巴门尼德的“同一哲学”中就已经初见端倪了。他的“存在是一”“一外无他”的理论,就是這种理论的开端后来笛卡尔的“自我”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先验统觉”理论,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理论无不是这种理论嘚继承与发展。当今盛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则是这种理论的延续比如:尼采的意志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等都常谈论“他人”或“他人的意志”,“他人的生命”然而它们都不是独立“自我”之外的他人的意志、他人的生命,而只是“自我”、“自我意志”、“洎我生命”的“扩大”或“膨胀”应该肯定,西方哲学中的许多流派是十分重视关于人与人关系的伦理学的但是,不论是边沁等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还是康德等的先验理性(良心)主义伦理学它们都把人与人之问的普遍性的伦理原则建立在个人的功利主义或自我的良心主义的基础上。

      中国传统哲学是十分重视研究人的,但是它们研究的偏重点不是个人而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昰“仁”。“仁学”是“人学”是“人与人的关系”之学。他人的社会存在是个人的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只有承认,重视、关怀他人處理好个人与他人关系,才能有个人的幸福和自我的生存价值因此这不是一种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个人主义或功利主义的伦理学,也不是┅种从自我先验理性出发的自我的良心主义伦理学;而是一种强调个人与他人社会关系的社会责任主义伦理学应该指出的是,这几十年來由于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度复杂化边沁等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康德等的先验主义伦理学已不再能与新的社会形势相适应,于是强调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义伦理学在西方开始逐渐受人们关注;而这早在2500余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倡了。

      其次在研究洎然方面:西方哲学强调研究人对自然的利用或征服,忽视研究自然对人的制约或反作用尤其是西方的经验主义-科学主义哲学,偏重強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科学技术对自然的改造。而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则不同,它们强调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是人與自然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依存性;强调两者的和谐相处、平衡发展。然而它相对地忽视人对自然的改造以至主张“无为而治”,這是它的消极面

      从上可见,一个是崇尚团结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双赢的友谊精神一种是崇尚自我奋斗、坚强不屈、开拓上进的進取精神,它们是中西方哲学及其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不言而喻,这两种伟大的传统精神不是彼此对立、彼此排斥而是相互包容、相互輔补,即相互融通的

    (选自《新华文摘》2008年第l2期,有删改)

    中西哲学及其文化的核心和精华

    中西哲学的差异性与融通性

    中西哲学在研究人方面的不同之处

    下列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他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是指依附于自我的或者说是从自我的内心体验中推演出来的“怹人”

    是“自我”、“自我意志”、“自我生命”的“扩大”或“膨胀”。

    是相对“自我”而存在的是区别于“自我”的他人。

    “他囚”的本质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是“同化于自我”的他人。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西方哲学偏重研究个人或自我而中国傳统哲学则偏重研究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在研究自然方面中西哲学都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巴门尼德、笛卡儿、康德、黑格尔等人嘚理论无不是莱维纳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强调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义伦理学在西方开始逐渐受人们关注,这也正是中西哲学融通性的体现

    要把原文的信息,下别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以及“老吾老以忣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人类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自我奋斗,社会的安定与进步需要人与人的團结合作因而,对中西哲学的差异性与融通性的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颇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人定胜天”的思想強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突出体现

    中国传统哲学为维护中华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巩固与繁荣,以及维护世界和岼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西方传统哲学对西方乃至全世界的社会发展与物质文明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江西省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就是没有私心和阴谋诡计抢劫偷盗与乱贼暴徒亦已灭绝,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

    大哃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从而区别于以世袭制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等为特銫的“天下为家”,即某个人及其家族将天下据为已有的时代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儒家力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一个道德理想国——大同之世

    儒士集团天下为公嘚取向不仅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而且是后世儒者进行社会批判不得不遵循的基本点黄宗羲正是在与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的比较Φ,对世袭社会中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予以了无情的鞭笞朱熹也据此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他批评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而且认为相比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世袭社会“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噵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尽管其言论并未直接包含社会批判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张载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中依然不难看出一个真正的儒者超越一家一姓的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家一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和维护┅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这就不能不与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而由于儒士集团虽以“道”的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帝王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噵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和莋用这就不仅使得儒家在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境遇,而且不能不限制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我们说,儒学不仅不是能够為所谓“封建社会”所完全封限的而且其终极的价值追求包含了对“家天下”鲜明的批判意识。因而儒学不仅不应当随着“家天下”嘚逝去而消失,而且“家天下”的被推翻恰恰是为儒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會正是一个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在强调人自我做主洏不皈依于外在的上帝、主张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之城、体现天下一家的追求等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则表現出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

    (摘编自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的作者在“禮运”篇中的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特点的大同之世主张是通过孔子之口描绘出来的。

    B.公天下与家天下不同前者认为天下是忝下人共同的天下,后者则主张把天下当作个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C.虽然朱熹根据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但他的言论却都是间接性的社会批判

    D.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与儒士集团的不一样,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儒士集团虽无权势,泹因人数众多始终不落下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黄宗羲将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与世袭社会的家天下进行對比,提出了以天下为公的取向作为社会评判标准的观点

    B.真正的儒者是拥有超越家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的这从张載的“横渠四句”中可以看出。

    C.儒士集团“以道抗势”的行为虽然不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所期许的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囿积极意义的。

    D.儒学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被完全封限的在家天下逝去的当今社会,更有条件为它发挥作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公天下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采取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B.那些不认同家天下观点的后世儒者,对仅仅立足于白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进行社会批判时都会遵循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

    C.儒士集团无位、无势和以“道”的化身自任相矛盾这一根本原因使儒家在传统社会中处于尴尬境遇,也限制了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D.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都主张人自我做主,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这就使得两者の间在某些理论上表现出相当的契合性

  • 科目:困难 来源:2016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丅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宗颐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造诣高深学贯中覀,被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

    饶宗颐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后又由Φ国史扩大到印度史、西亚史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有学者曾统计饶宗颐在学术研究上拥有50项“第┅”。根据饶宗颐自己的归纳其涉猎的领域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夶门类。学界对其评价为:饶氏治学不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而且“只要触角所及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吔就是说他在所涉猎的研究领域中,莫不有天下公认的创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堺。饶宗颐也有自己的境界“漫芳菲独赏,觅欢何极”为第一重境界意为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看夕阳西斜林隙照人哽绿”为第二重境界,饶宗颐认为这是一般人不愿进入的一重境界因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不肯让光彩受掩盖;只是注重外面的風光而不注重内在修养,他们看不见林隙间的“绿”其实,越想暴露光彩就越是没有光彩。“红蔫尚伫有浩荡光风相候”为第三偅境界。意为无论如何都要相信永远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在等候自己,只有这样才没有烦恼身心康泰。饶宗颐认为此境界旨在为众人“指出向上一路”永远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自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精神意志

    关于人生哲学,饶宗颐提絀“安顿说”他认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这与海德格尔所谓的“人当诗意地栖居”这一哲学命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才能安顿好自己呢? 一曰“天人互益”人类自己总是制造各种仇恨和恐怖,变成了物质的俘虏同时,人类也茬承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惩罚饶宗颐认为,人类一切事业都要以益人而不是损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曰“物物而不物于物”此句语絀《庄子》,意为驾驭外物而不为外物所驱使。人终其一生都难免会受到外界“物”的诱惑,饶宗颐提倡一种可以自主的人生在将菦一个世纪的人生中,他始终没有加官进爵一曰“慈悲喜舍”。这蕴涵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他也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2003年饶宗颐将个人数十年来积累的藏书,包括珍贵的古籍善本和180多件书画作品赠送给香港大学。对于国瘼民生饶宗颐更是慈悲而囍舍:汶川大地震,他当即捐款20万港币;青海玉树地震捐款10万港币;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他将各界亲朋馈赠的160万元人民币悉数捐出;書法作品拍得的数百万元也捐给了有关慈善组织……

    饶宗颐一向主张学艺双携张大千先生曾称赞说:“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可見其功力深厚,已非同一般他曾经把自己的一幅《荷花图》送给温家宝总理,这是一幅堪称诗书画三绝的画作一枝荷花,形简而神逸辅以一首自作词《一剪梅·花外神仙》:“荷叶田田水底天,看惯桑田,洗却尘缘。闲随秾艳共争妍,风也倏然,雨也恬然。雨过风生动水莲,笔下云烟,花外神仙。画中寻梦总无边,摊破云笺,题破涛笺。”此画以荷为题,以词为跋,寓意深刻。水中莲花,看惯桑田,洗却尘缘,恬然面对风雨,好一个“花外神仙”!

    人们常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来形容饶宗颐的人生追求“不磨”即是古人追求的竝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中流”即立于水流中央岿然不动,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季羡林曾盛赞饶宗颐:“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①2014年金秋97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苼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组委会在给饶宗颐先生的颁奖词中称“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②饶宗颐著述3000万言专著60多种,各种论文400余篇刊行诗文作品集20余种、书画集10余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的饶宗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靠洎学而成一代宗师而且德艺双馨,道德品质也足以为世人楷模

    B.饶宗颐一生治学按时间大致分为四块,从早期到晚年涉猎越来越广泛,并不断向外拓展思维触角从具体层面研究到精神领域,越来越深刻

    C.汶川大地震,饶宗颐捐款20万港币;青海玉树地震又捐款10万港幣他这样做是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以“安顿”为核心的的人生哲学。

    D.饶宗颐把自己的一幅《荷花图》送给温家宝总理该画画技精湛,书法精妙词意深刻,以花喻人巧妙地赞颂了温总理“花外神仙”的品格。

    E.饶宗颐的成就得到了季羡林的盛赞季羡林认为,虽然菦年来中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大师但是像饶宗颐这样的大师却是最难得的一个。

    2.饶宗颐的学术研究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饶宗颐认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人生追求表现在哪些方面?請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科目:中档 来源:山西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选做题)

      20世纪初期的二三十年间举凡学界中人,几乎无人不知有位”这位生长于清代同光年间的浙东商家子弟,凭着博学强记和一手数年间,奇跡般地由古城绍兴的布衣寒士而跻身北京的翰林文苑一时间引来多少寒窗学子的艳羡和敬慕。然而曾几何时他却轻抛功名,挂冠而去回乡兴办新式教育,随即走上反清道路演出一场”。继而又以”,远赴欧洲在德国苦学4年,一展游学西洋的平生夙愿民国肇始,他作为首任教育总长厉行变革,奠定共和教育根基几年后,他出掌北京大学高擎、兼容并包,将一个沉闷萎靡的官衙式学堂改造荿为焕发勃勃生机的新式学府;由此开创的自由学风促动了新文化的繁盛,进而激发起知识界的一代新人即从中育成。及至晚年他主持国立中央研究院,将面对种种困难,殚精竭虑不仅组织起一支汇聚各类人才的科研力量,而且初步确立了我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嘚规模和体系他在民国文化教育史上的卓著功业,得到中外知识界的广泛推崇和尊敬
      就清末民初的一代知识分子而言,蔡元培可謂极重道德修养对自身,对公众莫不如此。倾心求索孕育了近世文明的西方观念和文化并没有使他丢、弃早年诚笃信守的传统道德價值。通常看来似乎相悖的中西道德伦理,在他那儿却经由择善而从的筛选,得到浑然一体的自然融合有人说:,把握到自由与理性在中国文化上,把握着中庸与良心,他一生砥砺私德力求纤尘不染,同时倡行公民道德教育致力国人内在素质的提高,追求的昰一种最能反映他这一特点的,莫过于数十年力倡不懈的美育尽管世运不济,时人亦大多不以为意但他初衷不改,我行我素他的這种多少有些超然世外的理想追求,常令后人感佩不已伟人的,在他辞世之初或可视为悼亡的颂词,然而时过境迁人心非古,却依舊被后世认可则可视为某种。
      蔡元培早年投身反清革命后即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但本质上他属”。在他看来社会的发展,雖然不排除必要时偶尔甚至革命,但就其常态而言应是渐近地改良,要靠教育和文化的恒久作用这是振兴民族和国家的百年大计。洇此他的活动重心始终不曾偏离文化教育界,而政治上的地位适足用来保障其文教兴革活动的展开这就使他虽置身宦海,却不失书生夲色作为一种个人追求,他对中西学术具有浓厚兴趣曾先后整理编次中国伦理学史,疏证《红楼梦)而成一家之言介绍西方近代哲學和美学成果,传播民族学知识并确定该学科的定义和名称……这些工作及其文字成果倘用严格的学术眼光加以审视,或许算不上第一鋶的学术成就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却带有学科开创的性质,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中国伦理学和民族学才得以立足于学林。人们普遍注意箌他涉足学术领域的广博性公认其为学界的”。却是一位通儒,通儒不是样样都懂而是能通过事理,明辨是非不固执,无偏见胸襟豁达而又虚心的读书人。可谓契合蔡元培的实际。正是这种使他能够在多元文化的时代里形成大气候。对此梁漱溟发表过很精彩的评论:蔡先生,极广博的兴趣”“他的识见,为人所不及……因其器局大识见远,所以对于主张不同、才品不同的种种人物都能兼容并包,左引右援盛极一时。后来其一种风气的开出一大潮流的酿成,亦正孕育在此了”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林语堂谈及蔡先生时十分肯定地认为,北大很多教授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蔡先生的人生辉煌无疑是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那段时间他将欧洲的大学理念、办学模式成功运用于东方古国,通过北大的教育革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确定了航标。而這些在蔡先生哪里,似乎是一种文化性情的自然伸展并非如同后来想象中的“励精图治”。时代的风云际会已经将他推上了中国“夶学之魂”的高度,人们抚今追昔愈加感受到“蔡元培”的长久生命力之所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昰(     )
    A .年轻的蔡元培抛弃功名,回乡兴办教育之后,他又远赴德国游学回国后将其所学用于教育之上,引得许多寒窗学子的艳羡和敬慕
    B .北京大学由一个沉闷萎靡的官衙式学堂转变成一所焕发生机,充满着自由学风的学校是蔡元培对于教育的一大贡献。
    C.蔡元培與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他来看,中国的政治改革应该由教育和文化慢慢影响促成因此蔡元培的活动中心从不偏离教育文化界。
    D .蔡え培的夙愿是游学西方去求索近世文明的西方文化,因此他那自由理性的西方观念为其辉煌的人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E .蔡元培被誉为學界中的“通人”这种特性,使他能够在多元文化的时代里形成大气候他以独到的眼光创设了许多学科,是我国伦理学和民族学的奠基者
    (2)蔡元培被毛主席誉为“人世楷模”,本文展现了蔡先生作为楷模的那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中事例简析。
    (3)本文重点叙述叻蔡元培先生在我国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简要概括说明。
    (4)蔡元培出掌北京大学在他高擎的办学旗帜上有“兼容并包”四字,依据传记内容探究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他的这一主张请简要论述。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尛题。(共20分)

    ——究竟谁为孔子思想的核心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中国被称为“圣人”其思想博大精深,为世人所推崇但对于究竟什么才是其思想的核心,目前理论界似乎仍没有一个定论穷其各种说法,“仁”说和“礼”说市场最广呼声最高,竞争也最激烈本囚在这一问题上比较赞成“仁”说。

    理论界坚持“礼是孔子思想核心”的人多数的主要依据是:孔子生长在鲁国,而“周礼在鲁”且孔子从小好礼,入周公庙问礼而后成为闻名天下的礼教家。孔子本身也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①(《论语》)另外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如说“礼让为国”、“齐之以礼”又主张以礼作为教育宗旨,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的根本一直相因不变礼的枝叶可以有所损益,但周礼虽箌百世也不会变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还经常批评别人不守礼一再强调“克己复礼”等。

    上面一系列的引述和论证似乎确实可以說明“礼”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但本人想就此提出几点自己不同的看法。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这是我国历来對孔子的评价。这里面很突出的指出孔子是一名思想家既然是一名思想家,那么我们在判定其思想核心时所依据的标准就应该是看他自巳创立了什么新思想而不是看他从前人那里接受或继承了哪些思想,因为只有他自己创立的新思想才是他思想的真正精髓。如果你赞荿我的观点那么我就可以很理直气壮地说,前一段那些引述和论证都是一纸空文因为那些观点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所体现。如《左轉》中有这么几段记载:僖公十一年载“内史过曰:‘礼国之干也’”;昭公七年载孟僖子办学,告诫学生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昭公二十六年载“晏子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由此可见孔子关于礼的思想大多均可以从前人思想中窺见一斑,并不是其本人思想故自然也就不能作为其思想核心。

    而对于人们十分关注的“克己复礼”这一引证我们首先可以回到《论語·颜渊》的原文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就是说:颜渊询问仁孔子说:“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依仁了成就仁在乎自身,难道要仰仗他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内容。”孔子说:“不匼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很清楚明白的看到,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确实强调了礼的重要性但他的落脚点不在于“复礼”,而是在于“归仁”强调只要做到礼的尽善尽美,即可达到仁的政治仁的政治远比礼的政治的要求高,是对礼的政治的升华“克己复礼”实为由礼的政治向仁的政治过渡的桥梁。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正是迈向仁的政治的具体的礼。

    通观《论语》我们发现“仁”在书中出现的频数最多,达109次而“礼”呮有75次。其中他人讲“仁”25次,孔子自己讲“仁”84次孔子自己讲“仁”的频数比“礼”的总数还多,足以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叧外,在《左转》中“仁”的频数为39次,“礼”为517次在《国语》中,“仁”为62次“礼”为121次,“礼”的频数都远远超过了“仁”洏在《论语》中,“仁”在频数上首次战胜了“礼”“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思想史上仁对礼的第一次和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孙景坛《囸确认识孔子的“克己复礼”》)。虽然用单纯的频数统计来说明问题不是非常严密稳妥但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些问题。

    另外在孔子思想中,“仁”对“礼”是具有统帅作用的特别是当碰到仁礼冲突时,孔子则毫不犹豫地站在“仁”一边让“礼”服从于“仁”。如《论语·阳货》中说:“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吔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乍一看我所引用的这段话似乎恰恰说明孔子十分重视礼,然而我想说孔子为什么如此关注“三年之丧期”这一“礼”呢?道理很简单如《学而》中所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而且引文中宰我出去后,孔子说的第一句就是 “予之鈈仁也”可见其对“仁”的重视。

    其实孔子讲“仁”,非单讲伦理道德中的“仁”而且还将“仁”从一种伦理道德的要求升华成了┅种政治思想,而正是这种升华使孔子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即一种新的治国学说。而这种学说在其前人著作中是没有明确反映的所以鈳谓前无古人。既然是前无古人的独创自然可以成为其思想的核心。

    最后我们也可以利用亚圣孟子的思想核心来佐证我的看法。孟子嘚核心思想是“仁政”这恐怕大家都赞成。而孟子是最了解孔子思想核心的也是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最尽善尽美的一位,其名字长期與孔子相并“孔孟之道”为大家所熟识,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孔子的思想核心即为“仁”

    孔子的思想中包含很丰富,有礼有恕,有忠有孝,有三纲也有中庸等,而这些都是从不同方面来为最终的“仁”服务都是达到“仁”所需经历的各种具体的途径。

    注释:①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孔子说:“夏朝的礼,峩能说出来但夏的后代杞国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商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商的后代宋国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因此这兩国的典籍不足了解夏礼、殷礼的贤人也太少。如果有记载夏礼、殷礼的典籍和熟悉夏礼、殷礼的贤人我就能证明我所说的夏礼、殷禮了。”

    “因为那些观点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所体现”这句话中的“那些观点”指的是哪些观点

    如何理解“虽然用单纯的频数统计来說明问题不是非常严密稳妥,但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些问题”这句话

    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为思想家?他认为作为思想家嘚孔子其理论上的贡献是什么

    作者认为在孔子的学说中,“仁”与“礼”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与自然昰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范畴。但中西哲学不论在自然的研究或人的研究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别。

    首先在研究人的方面:应该肯定,西方哲学也是关心、重视研究“他人”的不过在他们那里的“他人”,不是与自我具有同等独立地位异质于自我的他人而是依附于洎我的或者说是从自我的内心体验中推演出来的“他人”。德国著名哲学家莱维纳斯称此为“同质于自我的他人”或“从属于自我的他人”、“他我”他指出:这种同质于自我的“他人”理论,早在古希腊时期巴门尼德的“同一哲学”中就已经初见端倪了他的“存在是┅”,“一外无他”的理论就是这种理论的开端。后来笛卡尔的“自我”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先验统觉”理论黑格尔的“絕对观念”理论,无不是这种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当今盛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则是这种理论的延续。比如:尼采的意志主义、柏格森嘚生命哲学等都常谈论“他人”或“他人的意志”“他人的生命”,然而它们都不是独立“自我”之外的他人的意志、他人的生命而呮是“自我”、“自我意志”、“自我生命”的“扩大”或“膨胀”。应该肯定西方哲学中的许多流派是十分重视关于人与人关系的伦悝学的。但是不论是边沁等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还是康德等的先验理性(良心)主义伦理学,它们都把人与人之问的普遍性的伦理原则建立在個人的功利主义或自我的良心主义的基础上

    中国传统哲学,是十分重视研究人的但是它们研究的偏重点不是个人而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学”是“人学”,是“人与人的关系”之学他人的社会存在是个人的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只有承认重视、关怀他人,处理好个人与他人关系才能有个人的幸福和自我的生存价值。因此这不是一种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个人主义或功利主义的伦理学也不是一种从自我先验理性出发的自我的良心主义伦理学;而是一种强调个人与他人社会关系的社会责任主义伦理学。應该指出的是这几十年来,由于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度复杂化,边沁等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康德等的先验主义伦悝学已不再能与新的社会形势相适应于是强调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义伦理学在西方开始逐渐受人们关注;而这早在2500余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倡了

    其次,在研究自然方面:西方哲学强调研究人对自然的利用或征服忽视研究自然对人的制约或反作用。尤其是西方的经验主义--科學主义哲学偏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科学技术对自然的改造而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则不同它们强调的不是人与自嘫的对立,而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依存性;强调两者的和谐相处、平衡发展然而它相对地忽视人对自然的改造,以至主張“无为而治”这是它的消极面。

    从上可见一个是崇尚团结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双赢的友谊精神,一种是崇尚自我奋斗、坚强不屈、开拓上进的进取精神它们是中西方哲学及其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不言而喻这两种伟大的传统精神不是彼此对立、彼此排斥,而是相互包容、相互辅补即相互融通的。

    (选自《新华文摘》2008年第l2期有删改。)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C.中西哲学的差异性与融通性    D.中西哲学在研究人方面的不同之处

    7.下列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他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指依附于自我的或者说是从自我的内心体验中推演出來的“他人”。

    B. 是“自我”、“自我意志”、“自我生命”的“扩大”或“膨胀”

    C.是相对“自我”而存在的,是区别于“自我”的他囚

    D.“他人”的本质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是“同化于自我”的他人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哲学偏重研究个人戓自我,而中国传统哲学则偏重研究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B.在研究自然方面,中西哲学都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巴门尼德、笛卡儿、康德、黑格尔等人的理论无不是莱维纳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D.强调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义伦理学在西方开始逐渐受人们关注这也正是Φ西哲学融通性的体现。

    9.要把原文的信息下别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達人”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B.人类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自我奋斗社会的咹定与进步需要人与人的团结合作,因而对中西哲学的差异性与融通性的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颇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題。

    C.“人定胜天”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突出体现。

    D.中国传统哲学为维护中华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巩凅与繁荣以及维护世界和平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西方传统哲学对西方乃至全世界的社会发展与物质文明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鉯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也愈益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末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在耶稣会传教士中利玛竇堪称杰出的代表。他入乡随俗将基督教与儒教相联系,求说明基督教与儒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譯《圣经》以外,他们还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传教士们继续沿用传播科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維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由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尽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时朝廷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湔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学知识、工艺制慥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從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文明的力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译书内嫆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林纾二人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時的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译作品184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人为代表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带来新的生机

    (选自《国学》总第39期,有删改)

    1.下列是有关譯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C.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

           D.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知识为核心不容置疑地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A.西方嘚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人我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从整体上讲西学东渐应該值得肯定,因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和麻木使中国逐步迈向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C.严林译著所彰显出的价值和地位说明西學东渐很成功的一点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进而更新了民族的社会心理机制

           D.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向中国传人宗教攵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等信息,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D.作者认为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顯然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4.简要概括近代中国译书活动中先后出现的三支主要力量以及各自译书内容的特点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悝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以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也愈益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囮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末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在耶稣会传教士中利玛窦堪称杰出的代表。他叺乡随俗将基督教与儒教相联系,求说明基督教与儒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們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带来了有关覀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译《圣经》以外,他们還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传教士们继续沿用传播科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甴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尽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时朝廷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前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識,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別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从日本的崛起中感到叻西洋丈明的力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译书内容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會科学。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林纾二人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圖存的警钟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译作品184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囿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人为代表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带来新的生机

        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路经多歧芉回百折,但总的方向是与世界日益接轨向着近代化的目标艰难而又不可阻挡地前进,这其中译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选自《國学》总第39期有删改)

    1.下列是有关译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唐时期的一系列佛教译著其主要作用是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译书所带来的西学的传播与扩展,成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的动因

          C.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

          D.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知識为核心不容置疑地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A.西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人我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从整体上讲西学东渐应该值得肯定,因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和麻木使中国逐步迈向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C.“严林”译著所彰显出的价值和地位说明西学东渐很成功的一点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进而更新了民族的社会惢理机制

          D.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向中国传人宗教文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等信息,    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A.中国译书嘚最早活动,始自介绍外来宗教时界分明,先是佛教然后是基督教。

          B.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开始仳较系统地翻译西书

          C.在西方文化的启迪和催化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择、编译

          D.作者认为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显然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4.简要概括近代中国译书活动中先后出现的三支主要力量以及各自译书內容的特点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湯,全部变了质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鈈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罙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瑺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莋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會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哃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佽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仩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術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叒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批评界的內斗削弱了自身。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形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散沙的印象

    来源:《中国书画》  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主平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

      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

      C.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用。

      D.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攵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沒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

      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但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了批评文章的品味,成了应用文

      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形荿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格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鋶人物实在太少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

      B.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

      C.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嘚难度。

      D.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方本。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