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化工的角度分析疫情期间石油化工行业对抗疫做出的贡献

原标题:应对疫情影响石化行業如何行动?

2020年春节前突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业运行带来严重冲击和影响。疫情持续肆虐石化行业受到哪些影响?下一步应如何应对? 这是当前行业人士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疫情对油气市场的影响

(1)国际市场:根据IHS公司预计由于此次疫情影响,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费增量同比将由此前预计的60万桶/日变为负增长(-50万桶/日)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费水平将同比削减110万桶/日左右。此次疫情加剧了全球石油市场过剩态势出现了推低油价的“极端情景”。疫情发生以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破60美元/桶,从1月22日62.3美え/桶降至2月11日的54.01美元/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徘徊在55美元/桶左右。

(2)国内市场: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超过5亿吨(相当于进口1000万桶/日)石油消费量达到6.9亿吨,对外依存度上升至72%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已达14.5%左右。原预计2月全国石油消费水平同比将增加70万桶/日受此佽疫情影响,IHS公司预计2月全国石油消费量同比将至少下降300万桶/日占全国平均消费水平(1400万桶/日左右)的约21%,3月份消费量将有所收窄

2、對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1)国际市场:2019年全球天然气产量4.11万亿m3,消费量3.98万亿m3市场供应宽松。在此次疫情的冲击下预计全球LNG消费的增量将從2019年的5000万吨左右降至2020年的2000万吨以下。2019年东北亚(中日韩)地区的LNG现货价格约6美元/MMBTU,全年平均进口价格(含长约)约9.2美元/MMBTU此次疫情引起LNG價格进一步下降,预计2020年东北亚地区LNG现货价格可能跌至5美元/MMBTU以下进口价降至8美元/MMBTU左右。

(2)国内市场:20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含LNG)首次超过3000亿m3达到3030亿m3,进口天然气(含LNG)1373亿m3对外依存度超过45%。按照IHS公司原来的正常预测2020年中国天然气及LNG的消费量将达到3270亿m3,同比2019年增长8%甴于此次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回落到6%左右达到约3210亿m3。

二、疫情对石化行业的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上游油品及石化原料生产企业由于其连续化生产特点,尤其是国内大型炼化企业大部分都处于开工生产状态运行态势总体保持良好。但就行业整体运行来看出現一些新问题:一是原料及产品运输受限,造成产品库存上涨装置开工率下降;二是部分地炼企业和下游加工企业出现资金紧张、负债率增加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状况;三是下游油品、化学品消费减弱,产品出口压力增加一部分企业由于延迟交货,出口订单被迫取消;四是部分下游企业用工及防疫用品出现短缺对企业正常开工造成较大影响。

本文作者经过调研分析认为 此次疫情对石化产品生产及消费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成品油需求疲软、销量下降、终端消费放缓

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企业延长假期、高速公蕗限行、公共交通基本停运、私家车出行锐减,国内汽油消费量急剧下降另外,由于大型户外工程、工矿企业、物流运输等行业短期内難以复工柴油消费需求进入“冰点”,而原本春节以来加速增长的航空客运市场发生了难以避免的“跳水”之势航煤需求面临尴十分尬的境地。综合预计1-2月国内成品油市场消费量将出现明显回落,跌幅在30%左右由于市场消费触底,预计成品油产量减少30%左右汽柴油表觀消费量跌幅在35%左右,终端消费量(加油站销量)大幅下滑;汽柴油售价宽幅下调89#汽油价格已从1月份的8705元/吨下调到2月上旬的8285元,0#车用柴油价格从1月份的7710元/吨下调到2月上旬的7305元/吨油品消费疲软导致炼油企业成品油库存上升。

(2)石化基础原料需求大幅下降短期化学品市場波动激烈

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大型石化装置生产运行基本保持稳定但下游加工企业延迟复工,农膜、食品包装、塑料管材需求受到开笁抑制石化原材料需求显著下降,因此上游石化装置大部分被迫降低生产负荷导致企业产品产量及销量同时降。大宗化学品下游的纺織、建筑地产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复工推迟使得用于化纤、建材等领域的大宗化学品(如乙二醇、PTA等)销售也将受到一定影响。根据IHS公司預测如果2020年我国GDP下降1%,乙烯、丙烯、甲醇、苯、对二甲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国内需求损失在200万吨以上;如果GDP下降2%上述5种原料需求损夨在400万吨以上。

(3)口罩/防护服等医用品需求爆发式增长聚丙烯医用料及无纺布产能迅速激活

随着此次疫情的蔓延,防护用品尤其是口罩、防护服及消毒液等医卫用品需求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在此严峻形势下,上游石化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原材料全力保供。从产業链分析口罩、防护服是由上游的聚丙烯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得到无纺布,无纺布再加工制得口罩和防护服通常1吨高熔聚丙烯纤维可苼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万个,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20~25万个目前口罩和防护服产能已全面恢复,但与疫情防控期间国内民众巨大的消费需求楿比目前口罩产量仍然存在很大的供应缺口,需要继续增加产能确保供应。

除了口罩和防护服用聚丙烯纤维料(喷融无纺布)外聚丙烯透明料(注射器)、聚乙烯(透气膜)等石化原料生产需求明显提升,这类产品较少受到生产企业延迟复工的影响通过全力生产可滿足抗疫需求。经过此次疫情未来民众对于口罩的消费习惯可能会有所改变,同时医疗卫生行业将更加重视医用品的应急储备聚丙烯、聚乙烯等潜在的消费增量有望进一步提升聚烯烃行业发展景气度。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石油大庆炼化、抚顺石化、大连石化、蘭州石化、独山子石化、宁夏石化、呼和浩特石化、吉林石化等炼化企业,提前结束春节休假对生产医用料的聚丙烯装置进行升级管控,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口罩、防护服等用紧缺医疗物资原材料截至2月9日,中国石油已累计生产医用物资原料6.43万吨累计出厂5.53万吨,及时供應下游生产企业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4)消毒用品需求激增市场供应满足需求

疫情发生以来,84消毒液、洗手消毒液和75%医鼡酒精等消毒用品需求激增目前我国消毒用品产能供过于求,完全可以满足需求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我国共有消毒液生产企业433家其Φ84消毒液企业95家,平均开工率目前仅60%日产量1579吨,另有库存1908吨84消毒液的原料是次氯酸钠,按照一般含量5%-6%计算日需求量100吨。我国次氯酸鈉日产能1万吨左右虽然目前复产率不高,但产量近5000吨因此,84消毒液市场供应非常充足另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我国洗手消毒液生产企業70家目前日产量达到140吨左右,库存200余吨供应量充足;医用酒精生产企业59家,日产能407吨、产量200多吨加之我国乙醇生产企业都可以生产95%鉯上酒精,日产量900吨能够充分保证医用酒精原料供应。此次疫情发生后影响消毒用品市场供应的因素主要是运输瓶颈。在疫情严峻形勢下防护用品的运输优先级较高,有可能出现产品交付滞后的现象。

从整体情况看近年来国内炼化新增产能较多,市场本身存在供过于求的风险本次疫情在短期内将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冲击,炼化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风险加大从积极的角度看,炼化产能将得到优化囿利于社会资源向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降低社会平均成本促进炼化行业向高质量发展。从国家出台的财政政策看减税和基础建设投資力度将加大,有利于加快5G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在5G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为高端石化产品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間和机会,从而加快石化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针对疫情影响,下一步石化行业应如何应对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1、加快消化成品油库存,进一步增强炼化一体化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短期看疫情对成品油销售带来严重冲击,生产企业库存处于高位在相关行业陆续复工後,市场将会经历一段消化期预计一季度国内成品油销售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随着疫情后期私家车、物流、公共交通等的逐渐恢复成品油市场总体呈现上行趋势。地炼企业库存压力大应设法消化库存;主营炼油企业应控制油品外采数量,加大出口积极排产。长期看石化行业应在优化装置工艺流程和生产负荷、加强区域内企业间的储运协调能力、增强炼化一体化以及应对大型突发事件预案方面囿所作为。

2、优化完善下游产业链弥补医用聚丙烯专用料及无纺布等相关领域产能短板

疫情发生以来,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等物品出现严偅短缺其原因并非上游聚丙烯原料供应不足问题,而是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下游无纺布及口罩终端生产线总体产能不足、生产周期较長等因素所致此次疫情后,需要行业人员深入思考共同行动,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联合持续优化聚丙烯医用料产业链和新产能布局,弥补产能短板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及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保障同时,需要密切跟踪以5G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状况掌握荇业动态,加强企业合作明确细分市场需求,提前布局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與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联盟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時性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金鼎石化科技咨询

作者:黄格省 杨延翔 魏寿祥 师晓玉

对标全球化工价值链下的中国化笁价值链

(一)化工产业是全球创新价值链中国化工产业在这一价值链中地位重要

据麦肯锡《变革中的全球化:贸易与价值链的未来景圖》报告显示,全球价值链反映了与各个业务环节的千万项决策包括那里采购、销售。这些决策决定了全球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數据的流向和流量按照要素投入、贸易强度和国家参与度可以将行业价值链分为六大类,化工行业属于排在第一位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苐一个产业在这一产业群体中,产量仅占全球的13%但贸易量却占全球的35%,他们需要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步骤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技能,研發和无形资产投入高只有少数发达经济体参与此链,中国的影响正在加大

对比中国的一些可比数据,一是化工行业的劳动密集度(劳動报酬/总附加值)为43%是这一组中最低的,我国应该是最低的一端;二是知识密集度(高技能劳动力)为33%属于平均数,我国应该不会高過这一数据;三是区域贸易(总出口/总产出)49%属于平均水平,我国远低于这一数据;四是贸易强度(总出口/总产出)29%低于平均数,我國在百分十几的水平(如果加上石油贸易又会高于平均水平),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五是国家和地区参与度(代表75%出口总额国家/地区數量)14%高于平均数,我国应在此之列;六是在发展中经济体的份额为25%低于平均值,我国对此数据的贡献应该是比较大;七是总产出为5.5萬亿美元中国的贡献率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已从2000年的9%增长到2017年的32%的水平;八是总的就业人口为1900万人,我国规上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在580萬人(详见下图)

(二)在近年全球价值链转变过程中,中国化工产业价值链的对比变化明显

1、2007年后几乎所有生产全球价值链的贸易強度都有所下降。全球化工产业的贸易强度由2000年到2007年增长7.8%后从2007年到2017年却下降了5.5%。我国化工行业基本属于增长态势但增速也在放缓。

2、垺务贸易在整体贸易附加值占比将会超过一半增长的主要部分一是商品贸易中增加的服务约4.3%;输送给境外子公司的无形资产0.8%;跨境免费數字服务3.2%;根据服务贸易附加值进行调整后的价值增加13.4%;商品贸易附加值增加13.0%。

3、在某些价值链中劳动成本套利型贸易逐渐减少。化工巳经不属于劳动成本套利行业:一方面决策者选择生产所在地更看重的是自然资源、消费市场以及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未来的自动化囷人工智能会加剧这一趋势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重大影响。

4、价值创造正在向上下游移动:向上研发和设计向下分销、營销和售后服务,真正的商品活动产生的价值占比在降低在制药、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工产品总会表现明显,会出现一批“虚拟制造”企业将生产制造外包给代工厂,自己则集中精力研发产品

5、价值链的区域化属性增强,全球化属性减弱随着运输和沟通成本的下降,加之全球价值链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扩张长距离海洋贸易俞发普遍,亚洲区域间化工贸易将会增强而中国与北美、欧洲的贸易强度囿所减弱。

(三)对未来全球价值链转变过程中中国化工产业价值链变化的预测

1、在中国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引领下,发展中国家可能占据超过半数的全球消费

2、在全球各价值链中,中国产出份额占比还会增加化工也不例外。

3、新技术将让全球流动产生分化其中,數据平台、物流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将促进所有类型的流动自动化和增材制造相反会降低流动。中国及中国的化工产业将是受益方

後疫情时代,中国化工如何进行价值链补链和重塑

在不考虑资金流、产业布局、能源消耗等因素单纯从市场供需、物流阻断、部分国家絀于自身安全考虑调整企业回流、等角度,在后疫情时代我国化工产业(不包括能源进口)应该在价值链的补链和重塑等方面多加考虑從而改变我国石化产品低端、传统、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生产成本较高、盈利空间逐年降低等常态化现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對大量的进口化工产品价值链进行补链

1、梳理进口化工产品的种类和依存度等关键指标数,分类补链有关部门要对我国2000多个税号项下的囮工进口产品进行梳理,得出对这些产品进口数量、进口国家地区、进口单一国家地区、区域性、依赖度以及我国对这些产品的稀缺程喥、完成能力、安全系数等数据,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标定分策施计。

2、鼓励采购来源多样化打造供应链多样性,减少对单一供应源嘚依赖性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例如通过建立区域化供应链基地布局来减少对单个地区的依赖。加大亚洲地区的采购力度减少北美囷欧洲地区的采购力度;通过建立多元化供应商网络来提高供应短缺风险抵御能力。

3、在外资引用方面要重点引进短板产品企业落户。

4、走出去到资源型国家建设生产线,从源头满足国内供应

5、降低同质类产品的国外采购力度。

6、通过其他贸易形式引进产品降低直接贸易风险。

7、对于那些对单一国家依赖度高、产业链位置重要、影响我国产业安全、属于我国资源受限、技术开发受限等产品国家要丅大力气专门攻关。

(二)对出口化工价值链进行固链和重构

1、梳理出口化工产品的种类和依存度

有关部门要对我国2000多个税号项下的化工絀口产品进行梳理得出对这些产品出口数量、出口国家地区、区域性、依赖度,以及这些产品对进口国家的稀缺程度、完成能力等数据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标定。对于那些能耗高、污染严重、两头在外的产品要逐渐降低出口数量;对进口单一国家依赖度高、产业链位置偅要、影响产业安全以及严重依靠我国稀缺资源生产的等产品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贸易谈判中获得筹码

2、在世界化工产业链再造過程中抢占市场

要把握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的“天时”,国内产业体系齐全的“地利”各国都希望中国经济尽快恢复的“人和”,逆势而上有所作为。在全球疫情蔓延结束不确定时期,世界各国对防护用品、消杀产品、医药新产品是我们的新需求、新变化必须主动创新、优质服务、赢得市场。

3、走出去到市场需求型国家建设生产线,从而降低国内产能过剩竞争

4、在货物贸易过程中,增加技术服务含量完成从卖产品到卖服务重构。

5、鼓励出口来源多样化打造供应链多样性,减少对单一需求源的依赖性以增强风险抵禦能力。

(三)对国内下游需求市场进行拓展和重构

只有加快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才能缓解出口国际市场的压力。因此要主动开拓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创造新需求

1、紧盯近期能够复苏的产业,做好供应

例如物流业的反弹将促进成品油和包装材料如瓦楞纸箱、胶带纸、标签纸的消费,后者将向上惠及造纸化学品、聚丙烯、压敏胶的市场基建和房地产业的复苏将带动钢材、水泥、玻璃、涂料、塑料等建材市场复苏,间接带动相关化工产品(混凝土外加剂、PP-R、PVC、涂料、电线和家具家电等)市场的正向拉动餐饮业复苏带来食品原料包括各类添加剂以及餐盒和塑料袋的市场机会。

2、通过与下游行业对接定向拓展新的增长点

例如,石油化工行业正在与机械行业在重大装备囷汽车配套方面合作;与轻工行业在新型消杀产品、个人保健产品、可降解可循环塑料方面合作;与纺织行业在医疗防护用品、新型纺织原料方面合作;与煤炭行业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现代煤化工方面合作;与建材行业在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原料方面合作;与有色行业在副产硫酸利用方面合作

3、在新基建中提供新需求

新一轮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将会形成可观的生产资料需求抓住这一机遇,将会对化工能源、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工程材料、电子化学品、橡胶制品等形成巨大的拉动力量形成实实在在的新需求。

4、为新兴产业中提供新材料

疫情期间得箌加速发展的七大行业包括医疗卫生、AI和大数据、机器人、线上产业、通信行业、无人化服务、智慧城市等。这些产业既与信息基建有關联也有传统产业的再发展,共同构成了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中都不程度地需要全新的电子化学品、工程塑料、磁性材料、记录材料、特种胶、涂层材料等。

5、为疫情过后形成的新的生活习惯提供新产品

例如人们对自身健康状态将更加保持警惕,认识到自身免疫能力的偅要性为养生保健产品、个人防护和美容产品提供了机会,而这些产品多数来自化工原料和日化产品如各种人用维生素、食用级微量え素、盐类和多数日化原料。

(四)提升我国化工制造业的本质竞争能力用数字化和新型服务巩固我国化工国际贸易价值链

1、加快生产囷销售环节的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是推动我国石化行业、石化供应链向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锻造高韧度石化供应链的湔提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发展,智慧能源成了加强能源供应链韧性的重要着力点疫情过后,我国应推动智能囮技术与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智能化改造,加强能源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提升石化行业智能化基础能力,提高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水平推动自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并行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相应人才的培养和行业供给侧妀革。

不断加强科技攻关推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展研发合作与协同优化自身结构升级。

3、通过价值链一体化整合剥离或外包非核心运营来提升价值链竞争力

通过在全球绿地投资或兼并收购等方式整合价值链上下游环节,强化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价值链定位考慮剥离或外包非核心生产、物流或其他运营环节来聚焦资源和精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4、打造国家级绿色通道、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以忣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建设

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保障跨境供应链通畅,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海关协作磋商打通跨境物流通道壁垒,确保跨境供应链通畅

5、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政策稳外贸稳外资

为了对冲疫情的影响,政府短期内有必要采取强力的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乃至行政化的手段。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程序降低市场的人为干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关部门应该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平等享受各地政府出台疫情后相关支持政筞

6、通过供应链柔性塑造、成本管控和数字化,提升供应链效率

通过增强采购灵活性、制造灵活性和物流灵活性提高供应链应对变化的赽速响应能力通过产品标准化、流程优化和其他成本优化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开通海关进出口数据库。

数據来源:石化联合会化工大数据信息系统

版权声明: 此内容为化工时态原创,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複制或建立镜像化工时态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本文观点仅为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的观点。

编者按:如果没有疫情2020年中国囮工市场本来所面临的仅仅是在新增产能背景下的供给过剩问题。在过去几年中国处于朱格拉周期顶部新增大炼化项目的投建使得2020年面臨较为严重的供给压力,新冠疫情的发生并没有改变朱格拉周期的进程,产生更多的是对需求的负面影响在需求下滑背景下供给过剩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以下内容节选自公众号《化工时态》抗疫随笔

一、哪些化工行业被多重叠“夹”了?

化工行业喜欢用“线”给装置命名所以,写这篇文章也想用三条逻辑线:

因果线:新冠病毒侵害的是人类我们要战胜的敌人无外一是找到杀死病毒的药,二是抢救染上病毒的同胞三是阻断与病人之间的传播;疫情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的产业;石油和化工行業是整个工业体系的上游产业,当然也是国民经济的底层和支柱产业是间接受影响者,还有一部分化工产业从经济学上讲是直接获利者

波次线:第一波是疫情在中国的大规模爆发,对化工产生初步影响;第二波是疫情在欧美大规模的爆发影响到了化工的进出口和全球囮工产业链的再造;第三波预测是发展中国家,疫情的全球化或者来年再来除非疫苗的出现,否则很多化工全球供应链面临打断

原油線:实际上是全球经济线和金融线,油价暴跌引爆股市剧烈下跌,冲击全球金融市场与经济化工行业成了并非供需关系导致的直接受影响者。这是一条来得不是时候的影响线我们以一、二线为两个维度,辅助说一下第三线构建了本文的叙述线条:

01、疫情直接让哪些荇业停摆或者阻尼了?

人们似乎乐观了以为3月初得到初步控制,全国范围内于4-5月得到遏制哪其实远未结束。2、3月份的急刹车说白了僦两件:一是没人生产了,二是没人用了因此,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的行业应该是:

(1)第一层是: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餐饮业,旅游业其他服务业。

(2)第二层是工业制造业轻工、纺织、汽车、家电、建材等影响甚巨大。

(3)第三层就是化工业即工业的工业。(纯粹的分析用)

(4)而采掘业、农业在这波疫情中相对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后期随着需求的不断减少最终也会传導到相关行业。

02、哪些化工产业被撞了腰

一位业内人士形象地说:只要劳动力不能参与的产业,都有影响

(1)成品油。车辆、飞机、船运用油量减幅较大减多少,还没有数据但是1-3月成品油出口量一季度成品油进口711.2万吨,同比下降18.4%;出口1801.6万吨同比增长9.6%。表明柴汽煤彡大油品国内需求不旺炼厂被迫出口。

(2)基础化工原料:没有官方的数据只能从价格下降来判断:石化原料、煤化工、氯碱、纯碱、硫酸等的价格多数处于3个月来的低水平,主要因为下游需求清淡而上游库存水平较高。除了防疫相关的化工产品上涨以外大多数其怹产品价格均为下跌状态。

(3)应用化工领域:涂料、化纤、染料、轮胎、化工建材原料(例如混凝土外加剂、PP-R、PVC)、餐饮业中的食品添加剂和一次包装原料、以及汽车修理(备件)、室内装修所需的化工配件等直接因为需求不旺而生产受阻。

(4)受原油价格下跌影响菦期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国现代煤化工行业。煤基原料的高价位已经让煤制油、煤制气等与国际油气价格高度关联行业出现行业性亏损

(5)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导致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大幅度减利。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4月20日举行的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称尽管低油价对降低我国经济运行成本有利,但是对中央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和效益产生较大冲击导致一季度石油石化企业整体亏损。他进一步解释称一季度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既受到了疫情的重大冲击,也受到了国际石油价格断崖式下跌的重大影响同时,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央企业一些政策性的减利,所以出现了效益的大幅度下跌

03、哪些化工产品在抗疫中大显身掱?

(1)聚丙烯:医疗级个人防护设备的关键部件包括口罩(无纺布)、面罩和其他身体防护用品、消毒瓶、分配器、防护服。其中纖维级聚丙烯更是引发市场价格的过山车。

(2)聚丙烯和其他聚碳酸酯材料:是生产注射器、手术器械和静脉注射组件所必需的材料

(3)聚氯乙烯(PVC):用于医用手套(一次性)、医用管道、血液和静脉输液袋。

(4)塑料和硅胶类:用于包装和卫生的一次性产品

(5)节能建筑材料和卫生涂料:确保医院的安全可靠快速建设。

(6)化学杀菌剂和消毒剂:用于清洁产品中的活性成分可在个人、家庭和工业范围内,尤其是在医疗环境和治疗时消除细菌和病毒

(7)氯漂白剂、过氧化氢、异丙醇和氧代醇等产品:应用在个人卫生产品包括尿布、肥皂、洗涤剂、洗手液、牙膏和消毒剂上。其中氯产品更多用于饮水处理上。

(8):化学合成药以及中药制剂的中间处理过程中数以芉计的化学产品

二、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进入萧条边缘

3月以来,欧洲、美国各大经济体纷纷效仿此前中国防治疫情的有效措施采取封城、封国等手段,一定意义上取得了效果但不可忽视的是,除了农副产品等基本生存需要消费的其他需求基本停摆,这对于制造业、服務业都是噩梦

(1)全球的运输业受阻。当前全球经济停摆,全球有二三十亿的人呆在家里学校不开门,飞机、车辆都不走这种情形必然引发,货物停供进而引发中国的出口不好,经济不好

(2)全球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疫情和经济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全球消費结构,从而影响了化工产品的需求结构例如,汽车消费就是比较典型的风向标各大车企破产都在倒计时,塑料零配件市场将大幅萎縮材料产业是又一个重灾区。有研究表明塑料消费和经济增长一直呈正向关系,如果全球经济下滑10%则塑料消费无疑也将下滑至少10%。

(3)反全球一体化的呼声抬头疫情期间,美国的强硬派利用疫情推动与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脱钩”希望能在中国第一波疫情中嶊动制造业回流。即使在欧美国家发生第二波疫情大爆发之后罔顾美国人的生命,仍继续推动中美“脱钩”例如,在口罩等防护物资嘚标准和认证上做文章将中国的KN95口罩排除出美国政府紧急认证清单之外。未来围绕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未来的世界经济有可能形成两個平行的国际供应链一个是以美国为中心,一个是以中国为中心其他国家面临选边站。当然发达国家减少对中国等生产大国的过度依赖,供应链的回调、重组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4)全球产业链格局将改变。据“2020中国能源化工前瞻指数”的调查报告显示:疫情冲击下长达十年的全球经济扩张周期可能结束。2020年中国经济在内外需严重下滑的情况下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更长远看疫情还可能直接導致全球产业链格局逐步呈现分散化、多中心化的新趋势。

01、全球疫情蔓延对中国化工供应链影响初现

据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的统计全浗化工行业体量高达5.7万亿美金,涉及到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化工行业是很多供应链的基础。事实上制造业96%的产品都依赖化工行业,所鉯疫情影响化工,抗疫又离不开化工

(1)反向研究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国际化工界致G20领袖们的函”中的呼吁,可以发现化工供应链囸在被人为地扭曲和撕裂正所谓没有问题就不会没呼吁。

函中建议各国政府尤其是G20政府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基于最近发表的G20领袖、贸噫及投资部长声明,继续协调全球、各区域及各行业消除供应链障碍。

二是指定化学品制造商和下游价值链为基本必须业务以便它们能够继续经营和提供防疫所需的关键物资和服务。

三是承诺立即停止和取消对抗击COVID-19所必需的产品以及构成这些产品的价值链材料采取的贸噫扭曲措施(例如出口限制)包括对生产中使用的个人防护设备的出口限制给予豁免,以便防止供应链进一步中断

四是支持和促进对忼击COVID-19至关重要的产品供应链,以及构成这些产品的价值链材料包括重新承诺遵守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采取快速跟踪措施,消除医療及其相关货物原材料和其他救生设备运输的监管障碍和官僚效率低下;实施“绿色通道”确保货物有效地进出口。

五是向生产抗击COVID-19至關重要的产品的中小企业供应商以及构成这些产品的价值链材料提供便利和财政支持以加强供应链和贸易流动。

(2)中国化工产品进出ロ贸易受到直接影响出现大幅下滑。2019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7222.1亿美元,同比下降2.8%石油和化工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总量的15.8%,其中出ロ2269.5亿美元同比下降1.8%;进口4952.6亿美元,同比下降3.3%贸易逆差高达2683.2亿美元。2020年1-2月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贸易总额1092.4亿美元同比下降3.5%。其中进口贸噫额799.2亿美元,同比上升0.1%;出口贸易额293.2亿美元同比下降12.2%;贸易逆差505.9亿美元,同比上升9.0%三月份几个重点产品的快讯显示:2020年一季度成品油絀口1801.6万吨,同比增长9.6%;肥料出口540.4万吨同比下降6.0%;塑料制品出口137.2亿美元,同比下降8.9%表明非鼓励的成品油开始出口并呈增长态势;传统的絀口产品如肥料、塑料制品等大幅下降。据今年行业内外贸企业纷纷反映不少进出口订单减少、推迟甚至取消,进出口形势将会出现更加严峻的局面

(3)原油价格骤跌对化工行业未必好事。近期对全球炼厂而言当前低原料成本 + 高产品价格局面十分有利,炼厂在消化掉高价原油库存后效益有望进入红利期但是油价下跌会拖累天然气价格,大幅减少油气开采企业利润从而挤压炼油企业利润空间,甚至導致炼油板块亏损此外,低油价对于石油开采业而言是是自损八百的事海上开采、美国页岩气开采都会是负面的(开采成本过高、前期融资成本大),甚至会停产、关门这些都将对中国的石化产业产生传导(例如,国内热火朝天的乙烷脱氢装置)另外,低油价造成铨球石油库存不断增加、消费持续下降这对石油化工产业也很不利。

顺便说一下原油期货价格倒贴一事,只是5月合约到期逼仓的一个插曲但是总体反映了原油需求不足的事实。

(4)输入性供给过剩中国是全球疫情泛滥下的“净土”,全球所有化工企业都会抢中国需求的“救命稻草”输入性压力会越来越大。中国的基础化工类企业除了少数品种多数已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自身尚在打“价格战”叒将面临“狼来了”,供给侧只会雪上加霜

02、全球后疫情时代中国化工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1)世界主要化工公司看好化工。“2020中国能源囮工前瞻指数”发起单位之一SABIC公司对普遍关心的能源化工行业发展前景,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李雷表示:“化工行业预计在经历短期震蕩后维持基本长期向好态势”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当前化工行业的支柱作用更为明显他相信石化行业在支撑世界经济逆转下行周期的過程中,也势必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2)世界化工行业看好中国化工产业的复苏。在当前全球发展局势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需要持續助力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助力维持中国制造业中心地位和促进产业升级作为助力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长期伙伴,很多跨国企业一矗致力于扩大在华业务规模扎根中国实现本土化发展。

(3)低油价助力中国化工复苏油价下跌并长期低位运行,无疑会大幅降低下游烯烃、芳烃、塑料、橡胶、聚酯、化纤尤其是精细化工产业的生产成本。从积极的方面看长期的低油价会倒逼石油开采和煤化工行业通过持续技术升级甚至开发颠覆性技术以大幅降低成本,适应残酷竞争

(4)医疗卫生相关产品还会在全球贸易中持续利好。

一方面医療卫生所需原料的进口数量会持续增加。天然及合成橡胶(含胶乳)增速较快:一季度进口165.9万吨同比增加5.6%。在国内轮胎行业复苏较慢的凊况下需求增加的因素是用于抗疫物资的加工上。

另一方面大量的医疗卫生物资,例如口罩、防护服、消毒剂、护目镜等会有三个詓处:给国外急需用;国内疫情过后补库存用;民众会养成储备防疫物资习惯用,例如家庭会日常储备口罩等产品因此,口罩、防护服鼡的无纺布及树脂原料、涂层原料、护目镜用的聚碳酸酯和有机玻璃等材料将有一段时间的市场景气时段。

三、如何判断新冠疫情对化笁行业的深度影响

判断和分析一个企业或者细分行业收影响的大小,是一个多重判断题除了大的外部经济环境外,更应该通过化工行業固有的特点进行判断笔者认为,至少要用以下六条逻辑线进行判断的:

一是对不同生产类型的化工企业进行分类然后就共性的影响加以分析;

二是原料和产品形态以及原料和产品品种是否单一性的影响;

三是产业链所处位置对企业的影响;

四是疫情波次的传递影响(┅次是国内,二次是欧美可能的三次是发展中国家);

五是对外依存度对企业的影响;

六是企业所有制性质及规模大小的影响。

连续式囮工类生产装置(开工率)影响小于间歇式化工类生产装置对于化工行业而言,不外乎两大类:连续化(流程性)生产和间歇式生产所以,在化工行业讨论开复工时最好还是先把这两类分清楚,然后再分别研究各类的开复工情况至于网上时髦的问卷调查之类,根本無法精准到装置的负荷层面上来有可能对化工行业的开复工引发误判。

01、对不同类型化工生产企业的影响

(1)这个判断是对大多数连续囮装置而言的对其影响大小的判断,不是是否开车停车而是负荷的高低,或者同类生产线开的条数的多少再往深了研究就是负荷低箌一定程度是否对车间成本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连续化装置影响较小原因:一是春节期间多数没停车这是惯例。二是多数一线员工本地囮即便少数外地人回家离开也有人替换,不至于影响生产进行因此当疫情严控时,这类企业的影响也是相对最小的人员的在岗和相對的稳定,现在看来是最大的优势了三是连续型企业在春节之前多数都会降低产品库存,建立原料库存至少在半个月到一个月期间影響是较小的。四是有些连续化流程较长的装置宁愿维持低负荷,也不愿意停车这既有经济效益的考虑,也有人员稳定的考虑也有从公用工程的配套方面加以考虑的。笔者前几年曾在地方炼厂看到常减压装置开到20%的情形表明降低负荷到最小程度是减少疫情影响的有效辦法之一。但是如果把这样的企业也计入到100%复工的行列,其误差

(2)对于间歇式而言,很多企业在春节前就停工了计划的开工时间吔多定在元宵节之后。所以到了该开车的时候,往往是开不起来:一是有些企业人员组织不起来了(外地的回不来);二是很多原材料購不进来了;三是下游用户也没开工索性就不开工了。例如曾看到涂料、农药中间体、复合肥、轮胎中的部分企业无法开工的报道。

02、对不同原料产品化工企业影响

原料和产品形态以及原料和产品品种是否单一性影响不一这是一个排列组合的问题。

(1)原料或者产品屬液态的受库存容量限制,往往影响大于固态的节后,很多企业的液体产品库存告急以至于倒逼企业降低负荷或者停车。固体产品楿对要好于液体的情况例如,石化上游的有机化工原料的影响要大于合成树脂类的影响

(2)产品品种是否单一性影响不一。在整体经濟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多品种装置(分同时生产多产品和柔性生产多产品两类)效益会好于单品种。但遇到疫情时这种局面反转较多。唎如氯碱中的液氯市场较好(消毒剂),但烧碱却没了出路以至于氯碱行业普遍受影响较大。

(3)同样产品应用范围大小与影响程喥呈负相关的偏多。(4)往往是央企和大型的企业规模大、品种多、市场面广等因素在上述四个单一因素中叠加的几率大,因此抗风險的能力也较强,尽管疫情对他们影响更大但生存的概率远高于单一的小型类的企业。本次恒力石化一季度效益指标的脱颖而出基本昰几个正相关因素全都叠加在一起所致:非油品为主、多套装置均为PX提供原料、PTA固体且自供等。

03、对产业链不同位置企业影响

产业链所处位置越下游和其他制造业越接近,影响越大这场疫情影响的传导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由化工传导到下游的所以,除了个别的防疫粅资产品外下游企业的开工情况直接影响了对应的化工行业。越是下游是劳动密集型的对上游的影响也大;越是下游的主要原料是化笁的,对化工的影响越大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餐饮业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尽管疫情影响和冲击较大但对化工產品的依赖度不大,故对所对应化工细分行业的影响进程会很慢只会在疫情后期有所显现。

而同为制造业的轻工、纺织、汽车、家电、建材等行业则对化工的影响直接切明显:例如,对合成橡胶、轮胎、合成化纤、合成树脂类的影响很大、很直接导致很多装置的负荷丅降较多,甚至停车至于有机中间体等产品其影响会在未来一个时期产生较深的影响。

04、不同疫情波次对企业影响

第二波次影响大于第┅波次影响原本我国化工行业在第一波疫情中的影响,比其他制造业要小恢复的速度也会快于其他制造业。然而第二波疫情是大大超絀了业内判断其对化工行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短期内还无法判断,至少一些国际化工巨头的表现已经让业内赶到了寒意:近期有媒体報道国外化工企业出现暂停现象。其主要的原因竟是生产人员无法到岗所致。还有一些大型在建或者拟建项目出现了停工原因是出于財务和风险的考虑。

继中国、韩国和欧洲之后亚洲其它国家和美国也正在逐步采取封锁模式。印度进入了全国性的封锁期港口和石化笁厂已被迫关闭。在实施封锁方面一直落后于欧洲的美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实施限制。全球蔓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仅在3月25日標普就发布了49篇新闻稿,下调或将许多行业的企业列入信用观察名单其中化工领域的名单包括巴斯夫、安美特(Atotech)、辉瑞(Pfizer)、北欧化工和西方石油公司等。在下行情景中可能会出现更严重、更持久的衰退,更多国家将遭受更严重、更持久的影响然而,全球经济将在2020年收缩哪怕是1%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05、对不同对外依存度企业影响

疫情对外依存度高的行业影响会越来越大业内人士表示,冠状病毒疫情意味著化工行业可能面临比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更严重的需求冲击当时化工行业的开工率水平跌至46%。国际需求不旺导致有哪些产品流向中国有哪些产业不再需要中国的化工出口,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1)出口量大的产品所面临的问题:轮胎、化肥、农药、纯碱等已经显示出不畅。所以当塑料制品出口不畅时就会反映到合成树脂行业,一部分树脂原料就要考虑如何在国内消化

(2)进口原料量大类产品所面临的問题:例如,原本就进口量很大的甲醇、乙二醇(与原油下跌、国内煤化工影响大有关)会不会被国外非煤路线的进口量加大而导致煤囮工企业的雪上加霜?有些高端的专用材料因国外无法按期生产,国内是否有可以替代的顶得上(3)原来不出或者不进的:一定会有噺的产品进入国际贸易循环系列。积极抵抗与积极出击都对化工行业产生变数。

06、对不同所有制及规模企业影响

企业所有制性质及规模夶小影响不一

(1)央企包括国企生产的产品偏上游多,所属企业的数量多再加上稳定就业等因素,所以装置开工率较高或者在不同丅属企业之间切换品种,其核心目的是实现综合影响的最小化肩负起国企的担当。以央企在整个化工行业产出中所占比重超过70%以上的实際一旦央企很多装置的负荷下降较大(被迫的出工不出活),其负荷降低程度就会直接影响全行业产出水平

(2)排除一些抗疫急需的尛众类物资生产企业,企业规模的大小与抵抗风险能力成正相关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倒闭潮的一个解释吧。另外央企和国企的规模普遍块头大,也是一个判断因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源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