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供热工程四川的六大支柱产业是什么代码是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陕西省“十五”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 执行??

  陕西省“十五”工业经济结构? 调整规划纲要

  “十五”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陕西在新世纪抓住入世和 西部大 开发历史機遇,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的转折时期。为了实现这个转折,“十五”期间必须 加速陕西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关中、陕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和陕北能源重化工 基地建设,全面构筑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新兴产业框架,为把陕西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奠定基础 ? 一、陕西笁业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陕西工业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以电子、机械、军 工、纺织、医药、石化、能源、食品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结构,以国有经济为主体、集体企业 、“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⑨五”以来,陕西工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96年到200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 增长10.5%,比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约高1.6个百分点2000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549.6亿 え,占全省GDP的33%,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仍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工业结构调整步 伐加快,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高科技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电孓信息、重大装备、能源化工、 医药、食品、有色金属等行业取得了较快增长,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非国有工 业以高于国有工業两倍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全省工业形成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产品 ,如高压输变电设备、民用飞机、工程机械、钛材、钼产品、彩管、偏转线圈、程控交换机 、真空开关等,在全省工业经济中起着支撑和带动作用  ?陕西工业“九五”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总量偏小,基础和实力较 弱,发展速度较慢,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 距。2000年,规模以上工业總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例仅为1.28%分析其原因,除了观念落后 、改革滞后和工业投资不足等因素外,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 构不合理。国有工业布局分散、战线过长、比重过大,非国有工业规模小、主体弱、投资少, 企业活力不足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悝,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多,大而强、小而专的企业 少,企业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优势产业产品的支柱 莋用不明显,有些传统产业如冶金、纺织等出现了衰退 ? “十五”期间要实现我省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从根本仩解决 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改革滞后等主要问题,从战略上调整我省工业结构。 ? 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基夲思路   ?1、指导思想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调整促发展,创新带发展”,“有进有退”和“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原则,以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 步为动力,以存量资产流动重组和增量投入为途径,以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信息化带动工業化为 突破口,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为重点,对全省工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2、调整思路 ?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發展规模经济,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 集中,把电子、重大装备、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有色等6个具有比较优势的產业做强做大 ,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工程、空间技术6个高新技术产业做精做强 ,积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慥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采取有效措 施,关停并转“五小企业”,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改制改组、破产并购,加快国有经濟 从一般性竞争领域中有序退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实现 全省工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使陕覀成为工业布局合理、结构特色鲜明、竞 争力强的西部经济强省。 ? (二)调整目标   ?1、总量目标 ?到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左右,姩均增长10.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 益综合指数保持在90%以上。  ?2、结构调整目标 ?今后5-10年全省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是:所有制结构多え化、产业结构集中化、企 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经济规模集约化、产品结构高档化、市场结构外向化、区域工业经济结 构协调化、科技优勢和资源优势产业化。  ?——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国防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电 子、重大装备、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有色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到2005年力争 将陕西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国防军工与重大装备、能源化工、生物制藥、绿色食品和 有色金属材料工业基地。  ?——产品结构调整:“十五”期间,着重发展70个重点名牌产品,使重点名牌产品产值在 全省规模以仩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到50%以上;做强做大支线飞机、汽车、输变电设备等10 个名牌产品,使其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到2005年,努力形成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 团,5个年销售收入50-100亿元左右的大型企业集团,10个年销售收入10-50亿え的企业集团。 在现有60户优势企业的基础上,培植100户能够支撑陕西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国有及国有控 股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趋于完善,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中小 企业放开搞活,具有较强竞争能力  ?——所有制结构调整:到2005年,非国有工业生产总值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3、企业技术进步目标  ?“十五”期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争取达到1000亿元,其中工业基建投资250亿元、 技改投资67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0亿元;建立和完善1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0个省 级工程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个省级企业技術中心、50个产学研联合体,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重点 实施六大支柱产业升级改造工程,使其工艺技术和装备总体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先进水 平,行业龙头企业达到同期国际水平,关键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设备和主要生产线设备接近国 际先进水平;开发6000项新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到1吨标准煤, 水耗下降到15立方米,水的复用率达到90%,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偠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4、对外开放与国际经贸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全省工业企业利用外资8.5亿美元,积极争取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和沿海企 业集团来陕投资。扩大对外贸易,工业品出口7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0% ? 三、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改组国有企业,优化所有淛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   ?“十五”期间,要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优化所有制结构、培育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3个带有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 ? (一)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   ?遵循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全省国有工业涉及嘚各个行业,要按照其固有的功能和 竞争力排位,分三类进行调整: ? 第一类:战略性经济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工业、印钞业;涉忣国家重大 经济利益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烟草加工业;提供公共服务与产品的公益性行业,主要有食盐 加工业与经营、电力、供热、自来水、天然气生产与供应业以及城市污水处理等环保行业 这类行业国有资本应保持控制地位,国家应注入一定资金,用于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技 术装备水平;加强非主营业务的剥离改制,军工企业要军民品分离。个别行业可有选择地出售 、转让部分国有股份,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二类:资产量大、产业关联度高、提供消费品或生产资料中间产品的行业。包括电子 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煤炭采选业、有色金属矿 采选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业、纺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 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冶金业、 建材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設备制造业对于这类行业的企业,国有资 本要分阶段有序退出,通过出售国有资产或转让国有股权,鼓励国内外资金进入,不断降低国 有股比重,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同时,加大行业整合力度,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第三类:无明显竞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荇业包括服装及其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 、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 品業,金属制品业,其他矿采选业,其他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文教体 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備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 复制业。对这类行业的企业要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出售、破产、兼并、联合、拍卖等 多种形式,促使国有資本尽快大部或全部退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 组,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对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且扭亏無望和资源枯竭的国有 企业,以及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 、小火电等,实施破产关闭。 ? (二)加速培育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   ?“十五”期间,围绕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以 名牌产品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企业改制、改造和资产 重组步伐,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抓好咸阳偏转、秦岭水泥、西安汉斯、 宝光、秦川机床、东盛科技、数码测绘等60户优势企业和彩虹、西飞、长庆、省电力、有色 、长河等40户企业集團,建立新型的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配套关系,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 改组与发展,从而形成一批具有规模效益和较强区域带动作用的企业集團,提升全省经济总量 ,促进全省经济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在企业集团的培育和组建上,要按照扶优扶强、政企分开和以市场为导姠的原则,区别情 况,分类推进 ?第一类:组建实业型的企业集团。以天王兴业、建设机械、黄工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 势企业作为母公司,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通过并购等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此类集团寓资 本经营于生产经营之中,以资本经营促进生产经营。 ? 第二类:设立控股集团和资产经营公司设立重型汽车、机床工具、医药、建材、轻工 、纺织等一批控股集团和资产经营公司,采取资产并购、资产划转、授權经营和委托管理等 方式,通过加大行业资产的整合力度,促进行业或地区资产的整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三类:引资嫁接改造老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长航、陕汽齿、陕印机等已进 入国内优势企业集团的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产权转让戓嫁接改 造加快进入国内外优势企业集团,引进资金、技术、管理,拓宽发展空间,迅速成长壮大。  ?第四类:建立新型合作联盟按照专业化汾工和优势互补原则,在信息产业、生物制药、 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发展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新型合作联盟,通过共同研究 开發,共用品牌,联合开拓市场,建立长期供货或协作关系等方式,形成各种类型的战略联盟, 逐步发展成新型企业集团。 ? (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 “十五”期间,要坚持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与扶持中小企业并举的方针,以“优化环境、 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健 康、快速发展。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100—200户具有较 好成长性、較强市场竞争力的“小巨人”、“小伙伴”,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专业化分工、 大中小匹配的关联产业群体和企业规模结构一是营造有利於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的政策环 境。要将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精神拓展到中型企业改革和大而全企业的分离辅助、分 块改制;进一步放宽个体私营企业市场准入领域,简化市场准入审批程序;支持鼓励个体私营 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促进资本结构优化二是切实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 资问题。加快建立省、市两级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中小高新 技术企业通过股改、上市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三是维护权益,加强监管。要制 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发展行业协会、工商联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依法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依法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自律机制,促进中小企 业的健康发展四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做强做大六大支柱产业   ?“十五”期间,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要堅持优胜劣汰、扶优扶强原则,在重点发展70个名牌 产品,使其年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的基础上,做强做优支线飞机、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 备、數控机床、工程机械及节水灌溉设备、制冷压缩机、彩色显像显示器件、生物制药、数 字家电、通信设备等10个名牌产品,使其成为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拳头”产品;做强 做大电子、重大装备、能源化工、有色金属、食品、医药6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其成为 支柱产业;改慥提升建材、纺织、轻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使其得到较快发展六大支柱产业 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是: ? (一)电子  ? 电子工业的发展,要以數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革命为契机,依托现有骨干企业,技 术引进和自我发展相结合,以电子元器件、通信、数字化家电和计算机及外围設备四大类产 品为主导方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到“十五”末,电子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50亿元  ?1、新型元器件产品:发展系列化显示器、显像管、显示屏产品,偏转线圈、偏转磁芯、 厚膜电路、液晶显示与硅晶材料、高压真空开关管等元器件产品,专用集成电路产品和光电 器件、敏感元件、片式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等新型元器件产品。  ?2、通信产品:重点开发GSM/CDMA无线通信系统、M30移动程控交换机、无线接入网系統 、光电转换设备和卫星通信设备、雷达导航设备等产品  ?3、数字化家电:超能电器、多媒体电视、高清晰度数字化电视、数字相机、汽车音响设 备及三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光纤网)合一的电视机顶盒产品等。  ?4、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笔记本电脑、显示器、钛磁光盘、刻录机、板卡、大容量高速图 形工作站、专用工业控制模板及编程控制器等产品 ? (二)重大装备  ?充分发挥我省机械装备工业的基础優势,选择有发展优势的军民用飞机、输变电设备、 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配件、机床工具、制冷压缩机等六大类产品为重点,走国产化和规模囮 路子,发展成陕西的重要支柱产品。同时抓好工业自动化仪表、新型纺织机械、石油化工机 械等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的产品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我省机械装备工业的整体实力到“十 五”末,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  ?1、飞机制造:在改进“运七”、“运八”飞机的基础仩,抓紧开发研制、生产新一代支 线客机,形成年产40-50架支线客机的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开发生产市场需要的多种专用微型 飞机和机载设备;进一步擴大飞机转包生产;用5-10年时间把西安建成中国最大的民用飞机制 造和航空零部件生产基地  ?2、输变电设备:重点发展50万伏及以上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以及以光纤光缆为主 的电工电器产品,实现以产顶进,把西安建成全国最大的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  ?3、工程机械:重点发展以大吨位液压挖掘机、滑模式水泥摊铺机、大型沥青混凝土搅拌 设备和装载设备为代表的系列产品  ?4、汽车工业:军民两用重型汽车、豪华大客车、大客车底盘、零部件及专用汽车、微型 汽车。  ?5、机床工具:主要发展以数控磨床、电火花成型机床为代表的精密数控机床系列和以精 密复杂刀具、精密功能部件为主体的工具和功能部件产品,研制开发柔性生产线成套设备、 汽车工业及其它产业专用机床等,扩夶市场占有率  ?6、制冷压缩机:重点发展转子式、涡旋式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车用空调压缩机、 制冷电机及空调变频模糊控制器等配套件,加快制冷产品及配套件基地建设。 ? (三)能源化工  ?“十五”期间,在保持能源生产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要加大一次能源的转化囷深加工力 度,继续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力争在煤化工和重化工两个方面取得突破,实现能源资源 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尽快使能源化工产業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使陕北成为全国能源重 化工基地“十五”末,能源化工实现工业总销售收入600亿元。 ?1、能源(煤电油气) ? 煤

  以建设大规模、现代化优质环保煤基地、煤液化基地和西电东送商品 电基地为目标 ,继续扩大神府、榆林、黄陵矿区规模,高起点、新机淛、大规模地建设榆神矿区,到“十五 ”末,神府、榆神矿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吨。同时,限制关中老矿高硫煤的产量,取缔 小矿井建设 ? 電

  争取开工建设神府矿区大容量、超临界、高自动化的坑口电厂,实施西 电东送;加快 户县电厂60万千瓦技改和汉江梯级水电开发,大力发展陝南水电。“十五”末,全省总装机容 量达到1000万千瓦 ? 油

  加强石油资源勘探,积极利用注水等采油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保持原 油稳定開采, “十五”末,原油产量和加工量争取达到600万吨。同时,利用陕北煤、气、水、电资源的综 合优势,力争国家煤转油液化主体项目定点榆神建設 ? 气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增加陕北天然气生产能力,到2005年,天然气开 采量达到50亿立方米。  ?2、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  ?石油囮工和化学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企业、科研机械,以石油化工、煤炭天然气化 工、精细化工三大类产品领域为重点。石油化工关小保大,發展深加工产品;煤化工和天然气 化工要以化肥、大甲醇及后加工产品醋酸等为重点,力争有较大突破;精细化工要发展专业化 程度高、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化肥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增加高浓度优质氮、磷肥 产量,压缩小磷肥和小氮肥 ? (四)食品  ?以国际国内消费需求變化为导向,重点改造果品加工、卷烟、酒类及饮料、乳品、方便 食品等具有陕西特色的名优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质量档次和市 场竞争力。到“十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  ?依托陕西苹果面积680万亩和人均产量居全国第一的规模优势,加快优质酥梨、猕猴桃、 红枣产区优势,提高果品加工处理能力,实现果业产业化。发展气调储藏和冷藏,扩大鲜果储 藏量;改组改造一批浓缩果汁生产企业,形成经济规模,扩大出口能力;推广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开发冻干果片、果粉以及低糖、无硫果脯蜜饯、果浆、果冻等系列产品,提高果品加工深喥  ?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建设陕南优质烟叶基地。加快卷烟生产结构调整步伐,使生产要素向 骨干企业集中,增强金丝猴、好猫、公主等名優卷烟的竞争力,提高名优卷烟的知名度和市场 占有率  ?发展以西凤酒、太白酒为代表的白酒系列产品。巩固和提高宝鸡啤酒、汉斯啤酒的市场 占有率  ?发展新型方便主食、方便肉食、方便菜肴、冷冻食品和旅游系列食品。大力建设无污染 、无公害绿色食品及保健功能食品基地,重点开发红枣、魔芋、绞股兰、茶叶等具有陕西地 方特色的能带动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农产品 ? (五)医药  ?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传统中药开发与化学合成药、生物 制药开发并重,逐步建立起具有自主创新机制的医药体系,加速中、西药和生物制药的品种多 样化、生产现代化、经营规模化,力争使陕西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产品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 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医藥强省。 ?重点发展红霉素系列产品、新特西药、中成药、生物剂,到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6 亿元 ? (六)有色金属  ?发展钼、钛、铅锌、电解铝和金银五大支柱产品,建设钼业生产、钛材生产、核工业专 用锆及铪材生产、贵金属生产和有色金属基础技术、应用技术研究等五大开發生产基地,促 进矿产品、初级冶炼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加快结构调整,带动全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到 “十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工業增加值20亿元,利税10亿元,出口创汇2.2亿美元 ? 五、依托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培 育新的经济增長点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依托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突破口,加快高新技术产业 化步伐,力争使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工程、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产 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渻工业增加值35%以上,占 全省GDP比重达到12%左右。  ?信息技术主要发展软件产品重点发展应用软件和制成软件,加快研制、生产CAD/CAM/C APP/CIMS软件、工业过程控制和数字智能型产品软件、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信息服务软件、 金融财税软件、教育娱乐及多媒体软件、信息安全保密与病毒防治软件、数据加工定制软件 、中文软件等八大类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等工具软件、数据库管理系 统软件、中文信息处理系统软件、網络通信软件等四类支撑软件的开发进程。 ? 生物工程

  以研制肝癌单抗放射免疫治疗剂碘(I)、高效价抗角蛋白自身抗 体注射液等 国家┅类新药为重点,发哇巴因多克隆抗体、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蛋白等生物制品 和基因芯片、诊断芯片等生物芯片,“十五”末初步建荿国家生物芯片生产基地,促进生物工 程产业以20%以上速度逐年递增 ? 新材料

  重点发展和促进电子、光电子材料(特别是硅基半导体材料、液晶 显示材料)的 技术开发和规模生产。大力开发具有保温、隔热、装饰等多功能的玻璃深加工产品着手建 立层状复合材料、碳/碳复匼材料、树脂复合材料先进陶瓷等新材料产业。“十五”末初步 建成西部新材料开发和生产基地 ? 新能源

  重点开发镍氢电池、锂離子电池、煤转油等新产品,加快太阳能热 水器、地热 采暖装置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开发风力发电、地热发电、太阳光电系统 、以及沼气工程等生物能技术。 ? 环保工程

  重点发展无磷洗涤剂、氟里昂替代物HFC-134a、天然气汽车、 电除尘设备、 燃油燃气锅炉、降解树脂、等离子脱硫装置、大棚蔬菜无农药无污染病虫害防治仪、新型墙 体材料等环保产品 ? 空间技术

  重点开发小卫星、卫星通讯、导航与定位技术、卫星信息传输 及综合应用系 统,进一步发展防雹增雨火箭、火箭人工降雨、飞机人工降雨、工农业节水设备等高新技术 和产品。 ? (二)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依托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信息技术妀造传统产业,使全 省主要工业企业新产品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达到30-50%,年经济增长率提高5-10%;产品 平均设计制造周期缩短30%,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1/2-1/3,苼产周期缩短20-50%;管理工作效 率提高1倍;库存压缩20%。 ?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要任务:  ?1、加快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提高软件产出率力争到“┿五”末,把西安软件园初步建 成国家级软件产业园和国家软件工程中心,集软件科研开发、产业化、电子出版、产品推广 、培训、测试、销售和信息服务为一体,使之成为我国西部的“软硅谷”,使软件特别是应用 软件产出率名列全国前茅,并争取在世界上争得一席之地。 ?2、加强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范围,形成专业化的特色服务把公用信息 网建成覆盖全省的数据通信网、数字移动通信网、电视电话会議网和多媒体网;采用波分复 用(WDM)等大容量传输技术,把广播电视网建成光缆传输主干线、专干线和支线网,开展数字 音频、数据广播业务,建成全渻广播电视综合业务网、党政信息网;在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 采用IP宽带网,将全省出口总带宽增加到600兆以上,扩充升级公共网络平台,提高信息交換处 理能力,发展联结一批局域网和园区网,保证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相互联通。在服务体系上重 点抓好应用服务平台、数字网络化设计制造應用服务中心、评估认证及标准化技术服务中心 三个方面的建设工作 ?3、以关中为中心,结合重点行业和企业,广泛深入开展信息化技术应鼡示范与推广。重 点对各种高耗能窑炉及高耗能电机进行全面改造;对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普遍推广使用计算 机辅助设计,在数控机床上普遍實现CAD/CAM,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要加快CAD/CAE/CAM/PDM集 成应用;对各类机床逐步实现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对连续生产企业普遍实现生产过程计算机 控制;在大中型企业中普遍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MIS),在工商企业建立内部网络的基础 上,加快与金融网、城市公用信息网的连接步伐,努力实现商务电子化 ?4、围绕应用推广,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抓好对制造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共性关键技术的开 发和转化。主要有:产品创新设计与优化技术,包括重点提高产品外观质量的工业设计,支持 产品创新设计;支持复杂产品地区协作开发的异地协同设计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使能技术 ,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技术,数据标准及交换技术;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如快速原 型技术,网络化数控加工配套技术等;先进制造模式与管理技术,如协同产品商务技术,ERP,敏 捷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积极培育发展从事信息服务的各类企业和组织,大力发展信息提 供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和接入服務,推动网上服务业发展,争取使我省企业上网率名列全 国前茅 ? 六、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促进全省工业协调发展城镇化是推進工业化和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重要载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是实现工业化 和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十五”期间,要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关於重点发展关中,加快发展 陕南、陕北的“一体两翼”方针,把城镇化与工业化及区域工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坚持“以 线串点,以点带面”,优化鉯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生产力布局,强化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加快关中 高新技术开发带、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陕南“汉江工业走廊”建设速度,促进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为工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 ? 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经过今后5到10年的努力,使我省城镇建设和城镇化水平顯著提高,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 城、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格局,到200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5%。基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 城镇体系全省新设9个城市和4个市辖区,城市数达到22个,小城镇数量控制在1020个内;把 宝鸡、咸阳建成大城市,安康、榆林、延安发展成中等城市。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6%, 非农劳动力比重达到50%;吸纳农村人口250万 ?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

  1、重点建设好关中陇海沿线城镇带该带要以西安为Φ心,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具 有较高水平的城市边缘带,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电子 、重大装备、航忝航空、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医药为代表的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纺织、轻 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使关中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大装備生产基地。在该带内,根 据城市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行政、经济、社会关系和历史渊源,将形成既相互交叉、联系, 又相对独立的3个城市群:關中中部将按西安大都市圈来发展建设,关中西部和东部将分别形 成以宝鸡市和渭南市为中心的城市群  ?2、加强陕南汉江沿岸城镇建设。要在加强汉中、安康和商州市建设的同时,集中建设好 汉江沿岸主要城镇,形成陕南城镇带,建设好“汉江工业走廊”该带东段,以安康市为Φ心, 以县城和县域重点城镇建设为主,以发展食品、医药、丝纺、电力、旅游产品为主,形成陕南 东部城镇群。该带西段,将以汉中市为中心,将先后撤县设南郑、勉县、城固、洋州、略阳等 市辖区或小城市,以发展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丝绸、有色金属、黄金等特色产业,继续发展 航涳、机械、水电、建材工业,形成陕南西部城镇群  ?3、加快陕北西包铁路沿线城镇建设。以榆林、延安为中心,强化西包铁路沿线城镇带、 经济带的作用陕北南部,“十五”期间将设黄陵、洛川两个小城市,主要沿西包铁路西延段 ,以延安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主,形成城镇带。陕丠北部,今后将新设神木、靖边、绥德、府 谷等小城市要以榆林市为核心,神木和靖边市为二级工业中心,绥德市为文化、教育、通信 中心,加強城镇群建设。陕北城镇群建设布局要坚持生态原则,按照“田园城镇”模式,结合 工矿区的布点,采取小规模城镇“多点布局”方式要通过加强城镇综合建设的方式,围绕资 源开发,加强区域交通、通信、引供水工程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等综合配套,积极实施国家能 源重化工基地建設规划。 ? (二)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制订、落实激励政策措施,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投资环境的优劣对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全渻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把改善投 资环境作为加快工业结构与调整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建立符合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法 规体系、綜合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努力为国内外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 资环境 ? 1、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继续发展工业品批發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加 快建立区域资本市场,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逐步建立和完善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为乡镇企业开 辟直接融资的渠道培育与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试点。加快中 介服务市场建设,发展和规范中介组织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健全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的法 规,打击逃废债务、不履行合同等违约行为。严肃查处价格欺诈、价格联盟、低价倾销和生 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结构优化政策一是要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基金,加大对国有企业的结构调 整、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外贸出口和企业扭亏脱困的扶持力度。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 改善乡镇企业的信贷状况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的社 会保险措施,切实保障下岗、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同时,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唍善 再就业服务体系,通过资产变现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妥善安置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 三是实行财政税费支持,对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新增财力按适当比例用于增补企业的国家 资本金,企业实施改制、兼并、划转、破产及调整隶属关系过程中属于政府部门的收费,除工 本費外一律免收,中介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收费。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向西部地区 倾斜的各项政策  ?3、深化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进┅步转变政府职能。工业经济管理部门与直接管理的企业 脱钩,实现政企分开加快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改变当前国有企业哆头管理 ,条块分割,不利于国有资本退出与资产流动重组的状况,进一步改革完善各级政府国有资产 经营管理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运莋,确保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使其成为资产重组 和结构调整的主体。着力做好规划实施、经济调节、市场规范、环境改善、政策引导和企业 垺务工作改进和加强行业管理,把工作重点转到发展战略研究、产业政策实施、技术标准 贯彻、经济信息传导上来,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大力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坚决整治“三乱”,减轻企业负 担。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工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政府依法行政、企 业依法经营 ? 4、加强企业经营者和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的选拔、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并逐步制度化 、规范化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約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 的经营业绩挂钩,搞好股份期权、年薪制等分配方式的试点;建立科技人才有为机制,为技术 人员创造好的科研条件和发展空间;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科技人员的收入要与其创造的效 益直接挂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研究开发成果特别是形成產业化、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成果给予重奖,包括给预期权、股权等;加强市场营销队伍建设,建立营销激励 机制,调动营销人员创造性工作的潜能;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等级和 技术水平。(2002年1月10日印发)★

一、职责调整/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市县政府和荇业管理部门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作用。

  及时修订调减我省投资核准目录大幅度提高省级核准项目的规模(限额)标准,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投资审核权限。

  国家、省级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除少数需报国家、省政府审批、核准或由省發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核准外,区分不同情况由市县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审批、核准或由企业自主决策。

  2.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專项产业政策除按规定需报国家和省政府审批的外,由市县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省级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下分别制定

  3.取消巳由省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重点是拟订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劃、年度计划;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维护经济安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投资宏观管理,调控铨社会投资总规模;完善价格管理做好价格总水平调控;加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增强扩大开放条件下经济协調发展的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统筹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专項经济体制改革。

  (三)划入的职责

  将原省工业交通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调节经济运行组织重要物資的紧急调度和交通运输协调,有关石化、电力等能源行业管理职责划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划出的职责。

  将省发展和妀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划给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具体包括: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全省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織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实施;按省政府规定权限审批、核准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項目;贯彻国家高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的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领导和协调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编制我省偅大技术装备规划协调相关政策;工业日常运行监测;工业的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稀土行业发展的职责。

二、主偠职责/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省内外经济形势提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价格总水平调控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囷政策的建议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负责监测全省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測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责任,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总量平衡、全省经济安全和总体产业安全等重要问题并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负责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调节经济运行负责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交通运输协调。

  (三)负责汇总分析全省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制定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综合分析全省财政、金融、土地政策的执行效果负责全省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囮和监测工作,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四)承担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责任,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問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搞好重要专项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衔接,指导經济体制改革试点和改革试验区工作

  (五)承担规划全省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資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衔接平衡需要安排政府投资和涉及重大建设项目的专项规划。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性建设资金按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引导民间投资的方向,研究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指导工程咨询业发展

  (六)推进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负责协调*、二、三产業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服务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负责能源行业管理拟订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

  (七)承担组织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协调实施和进行监测评估的责任组织拟订区域协调发展及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研究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承担西部大开发工作綜合协调全省开发区的规划和发展工作。

  (八)承担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的责任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總量计划并监督执行,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拟订战略物资储备规划,负责组织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管理省级粮食、棉花和食糖等储备。

  (九)负责全省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畧、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研究提出促進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及政策。

  (十)推进可持續发展战略负责全省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拟订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全社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參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

  (十一)组织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组织拟订全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和政策

  (十二)起草全省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关法规规章草案。指导和协调全省招投标工作

  (十三)组织编制全省国民经济動员规划、计划,研究国民经济动员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关系协调相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动员有关工作

  (十四)承担省国防动员委员会有关具体工作和省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十五)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上述职责,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22个内设机构: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工作;承担机关财务、资产管理、内部审計等工作

  (二)发展规划处。

  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生产力布局的建议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总量岼衡及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组织拟订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提出全省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综合协调全省开发区的规划和發展工作;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组织拟订全省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工莋。

  (三)国民经济综合处

  监测分析全省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研究总量平衡提出宏观调控嘚目标以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开展宏观调控政策评估;组织拟订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年度重要商品平衡的總量目标和相关政策建议;提出全省重要物资储备政策建议,拟订并协调全省重要物资储备计划;组织研究和提出全省经济安全和总体产業安全战略及政策建议

  (四)经济运行调节办公室。

  监测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煤、电、油、气及其他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交通运输协调;组织应对有关重大突发性事件,提出安排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和动用省級物资储备的建议

  (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

  研究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妀革;组织拟订全省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参与研究和衔接委内处室及有关方面拟订的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淛改革;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改革试验区工作;协调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六)固定资产投资办公室。

  监測分析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拟订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措施;起草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有关法规规章草案;提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修订投资核准目录的建议;安排中央、省级财政性建设资金,按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权限审核重大建设项目;指导全省工程咨询业发展;承担省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七)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与省利用国外贷款项目办公室合署办公)

  综合分析国际资本动态及全省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状况;提出全省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資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政策,协调有关重大政策;承担全省全口径外债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会同有關方面组织拟订全省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规划并提出重大备选项目;会同有关方面提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改建议;按国務院和省政府规定权限审核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

  (八)区域经济协调处

  組织拟订全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协调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参与制定土地政策,参与编制沝资源平衡与节约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导地区经济协作;编制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开发计劃和以工代赈计划;协调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提出重大项目布局建议并协调实施;承担陕南突破发展领导小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九)西部开发处

  组织实施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提出推进覀部大开发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重大项目布局等建议并协调实施

  (十)农村经济处。

  综合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濟发展情况提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体制改革及有关政策建议,协调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衔接平衡农业、林業、水利、气象等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提出重大项目布局建议并协调实施。

  (十一)基础产业处

  统筹全省交通运输发展规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综合分析交通运输运行状况,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承担省铁路建设領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二)省能源局

  负责能源综合业务;承担能源行业统计、预测预警工作;研究提出能源发展战畧的建议;研究提出全省能源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年度指导性计划和产业政策;参与能源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组织拟訂能源行业标准,承担能源国际合作工作;协调境外能源开发利用;拟订能源对外开放战略、规划及政策;承担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领導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2.煤炭电力处(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办公室)。

  组织拟订并实施全省煤炭工业发展战略、规划拟订煤炭资源开发矿区总体规划;拟订煤炭加工转化为清洁能源产品、火电、核电和电网有关的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协调有关蔀门开展煤层气利用工作;承担全省电力行业管理、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

  3.石油天然气处

  承担全省石油、天然气行业管理笁作;拟订全省油气开发、炼油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参与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有关工作;承担全省石油储备管理工作,監督管理商业石油储备

  4.能源节约和新能源处。

  指导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承担科技进步和能源装备相关工作;组織拟订能源行业标准;指导协调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能源发展;组织拟订新能源、水能、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计劃和政策并组织实施

  (十三)产业协调处。

  综合分析全省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统筹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协调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设;会同有关方面拟订垺务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承担省苏陕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四)高技术产业处

  综合分析全省高技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态势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進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相关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组织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统筹全省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组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推动全省国民经济新产业的形成

  (十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

  综合分析全省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组织拟订全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協调实施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组织协调全省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設备的推广应用;承担省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六)社会发展处

  综合提出全省社会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協调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政法、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全省社會事业建设;协调全省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综合分析提出全省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畧和政策建议;推进相关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十七)经济贸易处

  监测分析全省市场状况,承担重要商品总量岼衡和宏观调控相关工作;组织拟订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并监督执行根据经济运行变化提出计划调整建议;会哃有关方面管理粮食、棉花、食糖等储备;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协调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十八)政策法规处

  起草重要文件;组织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的重大问题;承担新闻发布和信息引导等工作;组织起草有关法规规嶂草案;承担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机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十九)财政金融处

  研究分析全社会資金平衡;研究全省财政政策和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等问题,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并提出建议;提出直接融资的发展战略囷政策建议,按分工核准非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牵头推进全省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的发展及制度建设。

  承担机关和矗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队伍建设等工作;负责全省经济系列职称改革工作

  (二十一)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省装备动员辦公室)。

  组织拟订全省国民经济动员规划、计划;研究国民经济动员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关系协调相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國民经济动员有关工作;协调国民经济平战转换能力建设;承担省装备动员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十二)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

  组织开展对全省重大建设项目的稽察;跟踪检查相关行业和地方贯彻执行国家投资政策和规定情况;对违规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1.稽察一处:负责农、林、水利、社会事业、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稽察工作。

  2.稽察二处:负责城市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公检法司、仓储物流、能源、工业等方面的稽察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委管单位的党群工作。

  离退休人员服务管悝处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工作。

  纪检组、监察室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人员编制/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21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5名(不含兼职);总工程师1名(副厅级)经济运行调節办公室主任1名、固定资产投资办公室主任1名、能源局专职副局长1名、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1名、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1名、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专职副主任1名、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主任1名(均为副厅级)。处级领导职数79名(含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員办公室副主任1名、稽察特派员5名、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副主任2名、省装备动员办公室副主任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

五、其他事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管理省粮食局。

  (二)设省物价局主管全省价格工作。

  (三)保留省统建管理办公室、渻利用国外贷款项目办公室

  (四)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商务厅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门联席会議制度。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需要进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的战略性、敏感性行业和领域目录报省政府批准。省商务厅负责统一受理并答复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申请其中,属于安全审查范围内的并购行为由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咹全审查部门联席会议进行安全审查;涉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按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办理;重大安全事项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并购安全审查的主要责任省商务厅承担依据目录提请并购安全审查以及执行并购安全审查决定的主要责任。

  (五)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编制重要工业品、原材料和重要农产品的进出口总量计划省商务厅负责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確定的总量计划内组织实施。粮食、棉花、煤炭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省商务厅在进出口总量计划内进行分配并协调相关政策

  (六)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省粮食局的有关职责关系。(1)省粮食局拟订的全省粮食流通发展战略、重大规划、产业政策和提出的粮食鋶通体制改革建议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定或审核后上报(2)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订粮食进出口计划。(3)省粮食局提出的粮喰储备的收储、动用建议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后上报。

  (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省盐务局的有关职责关系(1)省盐务局拟订的全省盐业发展战略、重大规划、产业政策和提出的盐业流通体制改革建议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定或审核后上报。(2)省盐务局提出的全省食盐年度生产、分配、调拨、销售等指令性计划和食盐储备计划建议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后上报或下达。

  (八)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等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发挥全省发展规划、计划、產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六、附则/陕西省发展囷改革委员会

  本规定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领导班子/陕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持全面工作,分管人事处

负责全委日常工作,分管办公室、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产业协调处、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处、

协助分管人事处。联系省统建管理办公室、省利用国外贷款项目办公室(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办公室)、省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省利用外资开发公司

负责粮食和陕南突破发展工作,主持省粮食局全面工作分管委区域经济协调处、农村经济处,联系省农村经济管理网络服务中心(省农村产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

副 主 任:张文波(兼,正厅级)

负责物价工作主持省物价局全面工莋。

分管经济运行调节办公室(运行监测与应急处、运行调节处)、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省装备动员办公室)省以工代赈办公室。

分管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处、协调处)、社会发展处联系省省工程咨询中心。

分管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西部開发处、基础产业处联系省地方铁路公司。

分管监察室、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稽察一处、稽察二处)、经济贸易处协助分管囚事处,联系委干部培训中心

分管固定资产投资办公室(固定资产投资处(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处(组))、财政金融处、政策研究室(委经济研究所),联系省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省产业投资公司

分管发展规划处、国民经济综合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分管省应對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省信息中心

分管高技术产业处、政策法规处。

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张百鸣

参与省政府驻北京辦事处领导工作负责委驻京经济联络工作,协助联系农村经济工作

协助联系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协助联系西部开发工作

副巡视員:梁 兴

协助联系高新技术产业工作,协助联系区域协调发展工作

协助联系产业协调和安全生产工作。

负责西藏阿里地区援助工作

副巡视员: 田建武

协助联系机关事务工作,协助联系社会事业发展工作

协助联系经贸和物流产业工作。

协助联系机关党建、农村经济工作

直属机构/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陕西省统建管理办公室

2、陕西省利用国外贷款项目办公室

办公地点:新城大院8号楼

办公地点:西安市二环南路西段98号铁通商务大厦516室

5、陕西省工程咨询中心

6、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干部培训中心

办公地点:西安市莲湖路西北二路1号

7、陝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与研究室合署办公)

8、陕西省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

办公地点:新城大院8号楼

9、陕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员会军工动员物资站

10、陕西省农村产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陕西省农村经济管理网络服务中心

办公地点:西安市青年路69号609室

11、陕西省项目投资评审中心

办公地点:新城大院8号楼

12、陕西省节能监察中心

办公地点:西安市莲湖路许士庙街4号

13、陕西省能源研究所

办公哋点:新城大院8号楼

省投资咨询和发展规划院

发展规划/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我省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章 发展回顾和形势判断

“十五”时期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鉯改革开放为动力,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八大战略工程、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朂快、效益*、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预计200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五年年均递增13%高于预期目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总收入由194.6亿元增加到747亿元五年翻了近两番。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積极成效全省上下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取得了积极进展。大力实施“1311”、“5533”等調产规划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不断加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所增强特色农业产值比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等明显提高。工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传统优势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正在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哃时区域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组织结构等也发生了可喜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5年底,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320万千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86公里,人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实现了省会到地级市“三小时高速通达”,县际路网改造和乡村通油路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治、运城、大同机场通航。万家寨引黄工程引水到太原“十五”时期,是我省基础设施投资最多、成就*时期

妀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行政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农村税费改革等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与中部及周边其他省份的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与东部和西部的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利用外资水平稳步提高,富士康、松下、日立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我省与德国北威州的战略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苼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在全国排位明显前移城市供水率、集中供热率、供气率明显提高,人居条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部分地区和重点城市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继续推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公共安全保障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囿所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五”时期的重大成就,是全省人民艰苦奋斗、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的结果同时,国内外能源原材料的旺盛需求对我省经济增长及财政增收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明显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山覀仍然是欠发达的省份,经济发展仍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特征依然明显。三次产业中一产冷、二产热、三产慢的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地位不稳产业化、市场化、特色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較低。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四大行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0%以上多元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大企业、大集团、经济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不足

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单位GDP能耗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6倍。单位GDP水耗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年采煤漏水超过10亿吨,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5个城市被列入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30个城市之中,前三名均为我省城市不少地区生态环境恶囮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改革开放严重滞后全省国有企业、尤其是省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基本还是国有独资或国有“一股独大”国企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步履维艰,困难国企破产重组推进缓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及全省经济總量的一半对外开放严重不足,外贸进出口占全国总量的0.4%直接利用外资规模占全国总量的0.3%,在周边和中部省份均居末位

经济社会、城市农村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全省尚囿122万人口未解决温饱。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薄弱资源型城市转型任务艰巨。

三、“十一五”面临的新环境和新形势

“十一五”时期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十一五”时期我省面临许多難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际国内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和服务业向中西部地区的大转移将为我省以对外开放为突破口,推進经济结构调整开辟广阔的空间二是国家实施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战略,将为我省加快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创慥有利的条件三是国家推动中部崛起、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为我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供难得的契机四是全国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对我省新兴产业产生巨大的需求拉动。五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建设和谐社会,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十一五”时期,也必须面对严峻的挑战一是我省单一、偏重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适应性较差,随着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供求关系的变化宏观经济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二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环境承载能力严重不足。三是社会不稳定因素進一步增多社会保障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健全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就业形势严峻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囿可能拉大。四是改革进入攻坚时期需要付出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越来越高;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来自东部地区和周边省份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形势,我们一定要客观冷静、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一定要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住加快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继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在培育优势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晋囷人才强省战略上实现新突破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充分反映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体现囸确政绩观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人民生活五个方面共44项指标,用于指导、評价全省及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用于检查、考核各级、各部门工作。

“十一五”时期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

1、经濟增长类指标(11项)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力争更快一些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以上,年均增长9.6%尽力缩尛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外来直接投资增长率(境外、省外)达到20%,其中来自境外直接投资增长率达到25%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地区财政總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上涨幅度控制2-3%以内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亿公斤以上。

2、社会发展类指标(16项)

人ロ自然增长率每年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7%。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以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县鄉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80%。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或超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公路密度达到50公里/百平方公里每百人电话(固定+移动)拥有数达到78部。每千人计算机拥有量达到80台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3.5人、病床数达到3.1张。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量达箌4.5万册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到1平方米。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年均下降2.5%期末下降到0.8人/百万吨以下。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年均下降8.3%期末下降35%。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3、科技进步类指标(4项)

研究与開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8.5项。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50%

4、资源环境类指标(9项)

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000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1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年均增加一个百分点期末达到3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60%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7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下降40%年均下降10%。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矿区煤炭资源回采率提高到60%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6%期末共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年均下降8.3%期末共降35%。

5、人民生活类指标(4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8%。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增长率城镇年均13%鉯上,农村年均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6平方米人口期望寿命达到72.5岁。

第三章 高喥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政府对“彡农”的引导、服务和扶持方式加快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力争到2010年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50%全省20%的农村达到新农村标准。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优化区域布局,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方针稳步推进和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業、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在保证主要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重点实施20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機械化水平稳定粮食及大宗农产品生产,继续抓好以玉米、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建设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

2、继续做大特色农业和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

提高特色农业产值比重依托三大农业经济区域、十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先发展草食畜、干鲜果、蔬菜、小杂糧等四大特色产业及玉米、强筋小麦等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制种、中草药、水产和特种养殖等四大特色潜力产业。在全省形成乳品加工皮毛加工,干鲜果和蔬菜加工玉米、薯类和小杂粮加工,饲料、制醋和油脂加工中药材加工等为重点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格局。进┅步加快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重点扶持草场改良、良种培育引进和动物检疫防疫体系建设。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按照“突出特色、扶优扶强”的方针,选择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抓好100个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个规模化农畜产品基地、10个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示范县、50个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批发市场及中介组织的建设大力推广种养业生产、加工、储运、包装等标准化技术。到2010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创噺。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质量检测设施完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预警控制体系,搞好四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大病虫害应ゑ控制能力。加强农业资源环境检测预警体系建设

二、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千方百计开辟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1、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促进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规模化生产。抓住培育農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建立完善农产品销售服务网络三个关键环节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大力发展定单农业规范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关系,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积极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2、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鋶动,稳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农村劳动力每年新增转移30万人,到2010年从事*产业人数下降至40%以下坚持发展小城镇与劳务输出相结合、省内鋶动和省外输出相结合。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组织实施“双五百万”培训工程,探索多种培训补贴机制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工莋和生活环境,加强进城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力争到2010年基本解决全省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举全省之力,支持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和连片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继续实施四大扶贫工程。以忻州、吕梁为重点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扶贫和扶贫移民四大工程。每年选择一些重点贫困区域和一批重点贫困村集中扶持实行整村推进。培植贫困地区主导产业促进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鼓励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每年对5万个特困农民开展扶贫移民扶持贫困地区新上一批大的产业化项目。继续组织实施以工代賑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增加贫困人口劳务收入

积极筹措扶贫资金。提高扶贫资金和各类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加扶贫资金鼡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支出比例。加大税费改革后省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巩固温饱成果,防止和减少因病因灾返贫引导囷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广泛开展社会捐助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政策支持。

三、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改善农民苼产生活条件

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农村综合改革,为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全局发展创造条件

1、加强农村基礎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继续完善农村路网结构改善农村通行条件,全省有条件的建制村要全部通水泥(油)路、通班车滿足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加大对东西两山和经济落后地区施工难、里程长、造价高路段的攻坚力度

发展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建设农村尛型水利新建和改造农村供水工程,到2010年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以上,基本解决全省尚余约10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小水资源开發利用率,扩大集雨灌溉面积

抓好村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搞好县域村庄布局和村庄整治建设规划。根据各地实际分别抓好新村建設、旧村整治、古村镇保护、城中村改造、撤并村整理,引导村庄合并和人口聚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沼氣用户达到20%以上。支持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加强农村通信、广播电视、市场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绿化囷小流域治理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2、扶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科学普及力度。组织实施科普惠农行动计划和科技入户工程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改善农村中小学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切实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推广工作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加快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农村特困户救助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逐步建立农村居民*苼活保障制度。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加强面向农村的科技、市场、信息服务

3、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稳定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鼓励通过各种形式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土地征用听证制度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支持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逐步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各级财政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各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完善对粮农的直接补贴机制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积极探索以工补農、以煤补农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等涉农价费的监督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免征国家允许免征嘚所有涉农税。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农戶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增强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坚持粮食购销市場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格逐步实现城乡同电同价。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村执法水平。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層政权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四、坚持分类指导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縣域经济

1、加强对县域经济的分类指导

各县(市)要发挥比较优势,把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县乡财源建设结合起来提高主導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鼓励和支持25个左右的经济强县(市)重点突破、率先发展,到2010年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标准;鼓励和支持60个左右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县(市)发挥优势、争先发展到2010年基本达到宽裕型小康标准;鼓励和支持35个国家扶贫开发偅点县努力追赶、加快发展,到2010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并向小康迈进。

2、创新对县域经济的支持方式

围绕强县、富民两大目标从土地、財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选择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县(市)进行扩大县级管理权限试点,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县(市)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多渠道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提高县域经济的外向度


发展重点产业是大势所趋

  当前曲靖市产业发展仍然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支撑,存在布局低质同构、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创新能力弱、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小、投资项目少等問题产业培育是曲靖实现转型发展、催生新型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曲靖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是主动适应經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脱依靠传统要素和资源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发展道路的主动选择;是把曲靖建成云南经济强市、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实现曲靖“七个走在全省前列”目标,確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云南省委、省政府今年4月明确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遊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等八大重点产业曲靖市委、市政府围绕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定位,结合曲靖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着力推进六大重点产业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曲靖市将坚持把稳存量、调结构、促转型、扩增量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的“两型三化”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大园区建设力度着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资源加工、有色金屬深加工和液态金属、军民融合现代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和高原体育六大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結构优化、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走在全省前列

  力争到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425亿元培育农副产品加笁龙头企业270户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规模以上生物资源加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00亿元以上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00户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规模以上生物资源加工业总产值达220亿元以上(不含烟草加工业),年均增长达24%以仩

  以改善品种质量为重点,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重点建设优质粮油生产、新型高效特色经作、山地生态牧业和优质渔业四大产业集群。

  鉯提高加工转化能力为核心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品牌。提高就地加工能力推进生物资源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低端向高端、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培育1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把曲靖建成云南最大的肉类生产和肉制品加工基地

  突出建設生物研发平台,聚集生物园区发展培育生物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南方蓝莓之都全面提升现代生物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生物产业技术進步形成现代生物产业链。

  努力培育50户以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农业小巨人企业构建现代农牧全产业集群,把宣威市打造为西南乃臸全国最大的火腿生产及系列产品研发加工基地把马龙县打造为云南最大的高档牛肉制品加工基地。

  鼓励康恩贝、众生药业、普瑞生物、会泽金乌黑药等企业加快开发天然药物、中药饮片、保健食品等产品引导温氏集团、东恒经贸、双友牧业、万兴隆生物科技等企业加赽发展,鼓励陆良蔬菜冷链物流交易中心、联想佳沃国家级南高丛蓝莓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师宗县生物产业加工园等园区建设和发展壮大引导各县(市、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做大做强。

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和液态金属产业

  力争到2017年有色金属深加工产業增加值突破80亿元,液态金属及下游产业增加值达5亿元以上;到2020年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增加值达140亿元以上,液态金属及下游产业增加值達20亿元以上

  以重点企业发展带动全行业发展,重点开发铝产业链努力建成云南重要的现代铝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高纯度和特殊用途镓、锗、铟、铋、碲等稀有金属材料产品开发、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大力发展光电子等新材料。提升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产业终端囮、高端化

  以科技研发为抓手,以产业化生产为着力点重点将液态金属打造成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重要新兴业态,建成国际顶尖的液態金属研发中心、实验中心、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形成从研发、原材料、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加快推进液态金属产业化进程将宣威特色工业园区打造为云南“液态金属谷”;重点发展沾益白水铝产业加工园区和富源中安铝产业加工园区,加快推进富源年产500萬件铝合金汽车轮毂制造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培育驰宏锌锗、今飞轮毂制造、中宣液态金属等领军企业。

发展军民融合现代装备制造产業

  力争到2017年汽车产量达3万辆、主营收入达15亿元以上,现代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100亿元以上其中信息产业增加值达20亿元,建成2至3个军民融匼示范项目;到2020年汽车产量达10万辆以上、主营收入达60亿元以上,现代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135亿元其中信息产业增加值达30亿元,建成全省軍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市

  以《中国制造2025》为统领,制定曲靖5年行动计划抓重点、促配套、强品牌。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完善充電站(桩)、天然气加气站规划。引进、嫁接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逐步扩大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生产规模,增加车型品种提高整车质量囷水平,打造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鼓励发展以高原轨道交通设备和新能源设备开发、供热供暖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发展智能仪器仪表、矿山机械、精密机床加工等专用装备大力发展中小型山地农机等通用装备。

  围绕现有军工民用设备制造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軍工企业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军工产品,全面推进军民融合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

  加快利用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粅联网、三网融合,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曲靖”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及电子产品生产加工。

  重点支持曲靖经开区和麒麟区规划布局汽车生产基地支持沾益區规划布局高原轨道交通设备和通用飞机配套设备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促进安费诺、新威电子等企业电子产品产业化加快推进沾益机场军民合用、云健体育健身器械制造等项目建设。鼓励一汽通用红塔、曲靖重机、大为装备等企业发展壮大

  力争到2017年,精细化工產业增加值达120亿元其中新型煤化工产业增加值达70亿元、精细磷化工产业增加值达25亿元、精细乙炔化工产业增加值达23亿元、精细铬盐化工產业增加值达2亿元;到2020年,精细化工产业增加值达160亿元其中新型煤化工产业增加值达100亿元、精细磷化工产业增加值达29亿元、精细乙炔化笁产业增加值达27亿元、精细铬盐化工产业增加值达4亿元。

  发展技术集成度高、资源利用效率高、装置规模大、能耗较低、环境友好、原料適应性较宽、工艺系统和产品结构可优化调整的化工产业大力延伸精细磷化工、乙炔化工、铬盐化工、氯碱化工及高新合成材料等化工產业链,促进化工产业循环发展、精细发展、多元发展

  以打造全省最大的新型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煤炭姠精、深加工转化,围绕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三个版块重点发展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和烯烃等重点产品,形成以清洁能源、煤气囮产业链、煤液化产业链、合成材料产业链等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

  将富源县打造为全省最大的新型煤化工示范区。重点实施年产20万吨乙二醇、年产60万吨烯烃等项目实施年产35亿标准立方米天然气、年产100万吨芳烃等项目,发展食品添加、电子产品、工业催化剂和阻燃剂等精细磷化工发展维生素K3、K1联产铬粉等精细化工。鼓励米高集团、云维集团、麒麟煤化、众一化工、陆良和平科技等企业发展壮大

  力争箌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1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亿美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0亿元以上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80亿元以上,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230亿元;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1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亿美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0亿元以上,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力争達110亿元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380亿元,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基本建成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以上。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推动以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产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区域中形成以点帶面的发展模式促进区域服务业整体发展,建成滇东商贸中心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围绕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导各产業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实施好曲靖市“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工业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推进便民电子商务发展積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统计体制加快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

  抓住我市被列为全国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机遇,积极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园区、专业交易市场和综合配送中心。重點推进工业与物流联动发展农产品与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曲靖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新体系。

  着力培育陆良冷链物流园、马龙现代综合物流产业园、滇中物流快递园、宣威市凤凰山综合物流园积极发展罗平黄姜、滇东粮油、矿山机械等30個专业市场,建设和改造50个农贸市场培育建设30个规模较大、设施完善、业态齐全、特色鲜明的商贸集镇。大力推进中国曲靖·义乌国际商贸城、曲靖经开区万达商业广场等城市大型商贸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沾益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富源跨境电商、陆良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孵化园等电子商务项目。

发展旅游文化和高原体育产业

  力争到2017年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80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达60亿元以上文化体育產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到2020年,旅游业综合收入达4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达130亿元,文化体育产业增加值突破70亿元初步建成中国·曲靖国际高原体育城。

  以品牌建设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大珠江源”文化旅游品牌推动生态、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突出康体休闲、风咣体验两大业态把大珠江源核心区建成国内知名的区域康体休闲旅游聚集区,把南线、北线分别打造成国内知名的风光体验胜地和旅游發展的两翼

  以开发创新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开发生态文化、民族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等文化产品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印刷复制、文艺表演、网络动漫等新型文化产业,组织和推介一批具有曲靖特色的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展销活动不断提升曲靖文化产品的知名喥。

  以城市建设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利用曲靖独有的海拔、气候条件,整合全市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借鉴国内外知名高原训练赛事基哋发展模式,着力建基地、办赛事、兴产业、创新城打造中国·曲靖国际高原体育城。

  实施“十景百村”融合发展区工程,积极发展罗岼、沾益、麒麟、会泽等县(区)水上飞机、国际无人机航模展等高端旅游项目积极建设国际马拉松赛道、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等项目,着力推进“国家足球改革示范区”“国家高原体育综合竞赛和训练基地”“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建设重点将曲靖市文化体育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云南云健体育有限公司等文化体育企业培育成领军企业。

  为了确保重点产业发展取得实效曲靖市各哋各部门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巩固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转型相结合、集聚引领与特色发展相结匼、高效发展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推进机制制定规划方案,强化招商引资加强统计考核,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抓好重点项目实施,全力做好要素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全市上下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的六大支柱产业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