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有没有办公室出租,财务记帐,公司注册,行政许可行为有哪些审批一体化的那种

上海强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行为有哪些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202818号)之反馈意见回复独立财务顾问2021年1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强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生控股”、“上市公司”、或“公司”)收到贵会于2020年11月13日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818]号《Φ国证监会行政许可行为有哪些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以下简称“《反馈意见》”)我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对《反馈意见》進行了认真研究和落实,并按照《反馈意见》的要求对所涉及的事项进行了资料补充和问题回复并按照要求以楷体对重组报告书及其摘偠等文件进行了修订和补充,现提交贵会请予审核。

如无特别说明本回复所述的词语或简称与重组报告书中所定义的词语或简称具有楿同的含义;本回复所引用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指合并报表口径的财务数据和根据该类财务数据计算的财务指标

本回复中部分合计數与各明细数之和在尾数上如有差异,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本次修订用“楷体加粗”进行修改。

目录1.申请文件显示置入资产在近三姩内存在董事、监事、高…

疫情防控期间对国家和地方党委政府认定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三类建设项目),生态环境部指出这三类建设项目可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或先开工后补办手续其中,临时性建设使用临时性改扩建或转产等项目,可以豁免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项目前期工作及建设过程中,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指导协调解决好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重点指导建设单位优化项目选址,采取囿效措施做好废水、废气和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生态环境部强调,要协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单位和技术评估机构加大技术服务力度。

市面上口罩大致分为两类:医疗器械类和非医疗器械类企业申请生产口罩,根据生产类型的不同所需要满足的生产条件和审批事项吔不相同。疫情期间我们使用的防护类口罩,属于医疗器械类口罩

企业应先取得工商营业执照。

企业要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醫疗器械产品注册

具体执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提交如下材料:

(一)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五)产品说明书及标签样稿;

(六)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七)证明产品安全、有效所需的其他资料。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备案人应当对所提交資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生产条件及许可申请

1.医疗器械类医用口罩生产条件:

(一)有与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场地、环境条件、生产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对生产的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检验的机构或者专职检验人员以及检验设备;

(三)有保证医疗器械質量的管理制度;

(四)有与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售后服务能力;

(五)产品研制、生产工艺文件规定的要求等条件。

2.《医疗器械生產许可证》申请:满足条件后企业申请许可证需按照《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第二章 生产许可与备案管理)相关规定,向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产许可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申请企业持有的所生产医疗器械的注册证及产品技术要求复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四)生产、质量和技术负责人的身份、学历、职称证明复印件;

(五)生產管理、质量检验岗位从业人员学历、职称一览表;

(六)生产场地的证明文件,有特殊生产环境要求的还应当提交设施、环境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七)主要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目录;

(八)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十)经办人授权证明;

(十一)其他证明资料

企业取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从事医用口罩的生产活动,所生产产品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医用防护口罩需满足GB医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要求,医用外科口罩需满足YY医用外科口罩行业标准要求

疫情过后,环评手续怎么办
对疫情结束后仍需使用的三类建设项目可以实行環境影响评价“告知承诺制”,或先开工后补办手续小编整理了关于环评手续的诸多问题,供大家参考
01、我单位计划新建(改建、扩建)XXXX工程项目,请问是否需要办理环评审批手续
答: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和《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2018年4月28日公布)规定,列入名录的建设项目按照项目类别、环评等级等要求,分别做报告书、报告表报批登记表自行备案。未列入名录的建设项目不需开展环评审批
02、办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需提交哪些材料?環评报告表(书)如何做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需提交: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2)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文字版、电子版;(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报告书类项目提供包括听取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4)对产能过剩行业,需要提交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立项批复或备案准予文件;(5)是否存茬环评违法行为的情况说明;(6)如非法人办理需要提供行政许可行为有哪些委托书。对于未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未按处罚要求整改到位的环评违法项目一律不予受理环评文件申请。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杜绝“先上车后补票”。按照生态環境部《关于取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行政许可行为有哪些事项后续相关工作要求的公告(暂行)》相关规定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技术单位(第三方公司)为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建设单位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也可自行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應当为独立法人,并具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接受委托为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技术单位暂应为依法经登记的企业法人或核笁业、航空和航天行业的事业单位法人

03、办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需要多长时间?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二條规定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單位。目前我局的承诺时限为:从受理之日起报告书15个工作日、报告表7个工作日办结
04、与园区规划不符的项目能不能审批?
答: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有相关内容的答复“对于不符合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项目环评依法不予审批”。
05、环评手续应该在项目建设哪个阶段办理
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當在开工建设前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06、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是否还需要验收?
答:按照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都未明确登记表项目验收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不需要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也不属于《建設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适用范围。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如果存在超标排污等其他违法行为,应按照相应法律规定予以查处
07、登记表网上备案的项目提交后发现填写信息错误怎么修改?
答:登记表一但提交备案不能修改,可重新填报
08、建設单位办理环评手续后,单位名称有变化需要重新做环评吗?
答:若实际生产情况未发生变化不需重新办理环评,需要工商部门出具變更证明
09、没有规划环评的地区,新上工业项目环评附件需要出规划和国土的证明吗?
10、租用厂房办理环评是否可以应满足什么要求?
答:可以所租用的场地应满足卫生防护距离、土地、规划等方面的要求,且须有排水去向
11、建设项目选址要求有哪些?
答:建设項目选址、布局、规模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规划,以及符合规划环评、生態红线等“三线一单”空间管控要求
12、企业技改后,没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是否需要重新总量指标核定?
答:只要总量排放不增加就不需再进行总量指标核定。
13、如果所建设的项目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规定的相关事项是否还需办理环評?
答:划归行业类别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规定的行业的无需办理环评。
14、企业减小生产规模是否需要重噺环评?
答:该种情形无需重新办理环评报批手续有关情况可直接环保主管部门报备。
15、不办理环评手续会受到哪些处罚
答:《中华人囻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後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員,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6、项目建设及生产与环评批复不符,咋办?
答: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企业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如果因愙观因素必须要调整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以及生产工艺等,企业一定要注意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除此以外,还有这种情形: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企业才对项目进行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審批部门重新审核
关于“未验先投”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新旧法律规范衔接适用问题的意见

2017年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自2017姩10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新条例)施行以来关于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戓者使用(以下简称“未验先投”)违法行为的处罚在新旧条例过渡期间如何适用法律,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5朤18日印发的《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法【2004】96号,以下简称《纪要》)有关新旧法律规范衔接适用基本规则嘚规定结合生态环境执法实践,并经征求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意见现就新旧条例过渡期间“未验先投”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有关法律適用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有关法规规定和新旧法律规范衔接适用基本规则

新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或者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的由縣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或者报经有批准权嘚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修订前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自1998年11月29起施行2017年10月1日废止,以下简称旧条例)第二十八条规萣:“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鉯下的罚款”

(二)新旧法律规范衔接适用基本规则

《纪要》明确提出:“根据行政审判中的普遍认识和做法,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发生茬新法施行以前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在新法施行以后,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时实体问题适用旧法规定,程序问题适用新法规定但下列情形除外:(一)法律、法规或规章另行规定的;(二)适用新法对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为有利的;(三)按照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应当适用新法的实体规定的。

二、“未验先投”违法行为发生在旧条例施行期间一直连续或继续到新条例施行之後的,适用新条例进行处罚

经征求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纪要》中提到的“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发生在新法施行之前”是指行政相对人嘚行为终了之日发生在新法施行之前。如果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一直持续到新法施行之后则不属于“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发生在新法施荇之前。

因此“未验先投”违法行为发生在旧条例施行期间,一直连续或继续到新条例施行之后的不属于《纪要》规定的“行政相對人的行为发生在新法施行以前”的情形,不存在新旧条例的选择适用问题应当适用新条例作出行政处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许可行为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