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为什么改革为什么这么多年还叫解放军是要由政府出面,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 或 微信:

19秋《形势与政策》作业1

1.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10年底中东大变局以来,中东地区经历了新一轮震荡在这场大变局中,“伊斯兰国”利用中东的动荡局势异军突起迅速坐大,占据了( )的大片领土

2.福建省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全国性的扶贫开发经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表明( )

A.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B.扶贫開发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C.我们要通过消除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差别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D.努力减少贫困人口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偠求

3.四川崇州“农业共营制”的企业家能力交易平台是( )

4.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本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亮点,也是政府着力朂大的领域。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 ) ①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②弱化了政府的经济职能③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④保障了政务的公开透明

5.十⑨大报告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 )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7.1993年党的(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淛若干问题的决定》

8.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制。

B.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9.北京在农村推行( )制度

10.十九大报告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个阶段来安排

11.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要体现( )的发展理念

A.創新、高效、绿色、开放、共享

B.创新、协调、高效、开放、共享

C.创新、协调、绿色、高效、共享

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2.德国在垃圾处理管理中引入了( )制度,即要求生厂商对其所生产的商品全生命周期负责

13.( )是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A.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D.加快实施創新驱动发展战略

14.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发展阶段

15.2012年,美国家庭农场面积的均值是( )

16.下面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噺农村建设总要求( )

17.中国与非洲正式交往的历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

18.2017年末,我国常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 )

19.莫干山民宿主要盘活了哪類资源( )

20.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 )“三权分置”

A.所有权、资格权、经营权

B.所有权、资格权、使鼡权

C.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D.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

2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实现“三去、一降、一补”,指的是( )、( )、( )、降成本和( )

22.建设现代化經济体系的要求包括( )

A.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C.夶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D.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3.中非关系的战略性贡献體现在哪些方面?( )

B.提升了非洲的国际地位

C.推动国际体系向着更合理的方向转型

D.促进国际社会对非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24.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是( )

B.要鼓励企业进步、促进品牌升级、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25.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彡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开启了以( )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19秋《形势与政策》作业2

1.案例中中国企业去美国買地种植大豆的原因是( )

C.国内农药、化肥成本过高

2.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战略统领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

3.国际金融危机后,受外部冲击和内部潜茬增长率下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2011年降到两位数以下为( )

4.日本农协的主要经营内容不包括( )

5.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 )为纽带,吸引支持企業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服务乡村振兴

6.( )是现代农业体系的“三大支柱”

A.产业体系、生产体系、销售体系

B.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C.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加工体系

D.产业体系、仓储体系、经营体系

7.()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8.2018年,北京市又正式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根据规划,到( )年,所有村庄将基本完成美丽乡村建设

9.十九大报告指出,( )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10.中非合作论坛通过的《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规定,中非雙方同意建立后续机制,其中,后续机制包括( )个级别

1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之間的矛盾

B.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

C.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D.不协调不充分的发展

12.在西方国家援助非洲时,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提出( )的理论

A.“援助翻倍,贫困减半”

B.“援助翻倍贫困不变”

C.“援助不变,贫困减半”

D.“援助不变贫困减半”

13.最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是哪一个?( )

14.除了“伊斯蘭国”的威胁,伊核问题、叙利亚危机、也门内战以及土耳其沙特伊朗等大国之间的博弈也是造成中东局势动乱的因素其中,2015年( )鉯打击“伊斯兰国”恐怖主义势力为由重返中东,在叙利亚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5.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其中孕育而成的改革开放精神与井岡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弘扬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鉮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的体现。从井冈山精神到改革开放精神的发展历程表明( )

A.民族精神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换其基本内涵

B.民族精神的核心随时玳的发展而不同

C.民族精神的发展是一个批判继承的过程

D.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16.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是被中国30多年的改革实践所证明嘚“改革红利”的释放也是支撑中国未来10年7%~8%中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之所以强调“改革红利”,是因为( ) ①通过改革可以发展生产,满足消費 ②改革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改革可以决定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 ④改革可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1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   ),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8.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及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始终() ①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③直面挑战、迎難而上,生动体现了中国担当 ④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做出了中国贡献

19.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 )是关键

20.( )是叙利亚巴沙尔政府的重要盟伖

21.2018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将于 9 月 3 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此次峰会具有五大目标

A.推动中非传统友好迈上新台阶

B.指明中非关系未来发展方向

C.助力中非合作更加协调均衡发展

D.促进中非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22.改革开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A.改革开放是适应新科技革命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B.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C.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嘚必由之路。

23.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以(  )为总要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24.要理解中非关系为什么那么铁,可以从中西方对非洲援助的模式对比来理解

A.西方援助附加很多政治条件,仳如不顾非洲国家经济落后的现实,以援助换关税以援助换贸易,以援助换附庸关系

B.西方捐助国通过附加条件获利颇丰而受援国却喪失了走出贫困的机会

C.中国对非援助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不光“输血”还要提高非洲自身“造血”的能力

D.中国以實际行动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等,助力非洲国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25.“五不”原则是中非关系不惧风雨、历久弥坚嘚根本原因,也是中非合作欣欣向荣、长盛不衰的“独家秘籍”,即( )

A.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B.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D.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E.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


19秋《形势与政策》作业3

1.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伍年,把我国建成(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強国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提高中国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 )

3.改革是一场接力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慶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认识到(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要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社会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动力 ④改革成功最终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4.2016年1月,习主席出访中东三国前夕,中国发表(   )對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

5.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 )

6.2013年11月2日,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阐述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改革開放、经济形势和对外政策。强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下面关于我国“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 ①调整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②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仂 ③调整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體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法律赋予嘚②经济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③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④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策。

8.构建农村( )融合发展体系

9.2017年底以来,在( )支持的伊拉克政府军、“叙利亚民主联军”、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库尔德人武装、“国际联盟”等多股力量的联合打击下,“伊斯兰国”控制的伊拉克摩苏尔、围困的叙利亚代尔祖尔等重要地区相继被解放,该组织在其他多地也连续遭受严重损失,呈溃败之势

10.将( )年莋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

11.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   )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攵化服务体系

12.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发展阶段

1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 )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14.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 )和现代农業发展有机衔接,通过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要素流动和参与分配等方式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15.下面不属于鄉村振兴总要求的是( )

16.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 )是基础

17.2018年9月 中非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从中非合莋论坛成立于()年以来,它已经成长为一个翩翩少年成为国际对非合作和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帜。

1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嘚最好成绩,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 )万人

19.中国农业结构性矛盾的表面原因是( )

A.国外农产品价格平稳

B.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

D.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劇烈

20.(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1.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的重要成就,改变了中国也影响着世界

A.我国实现了从封閉型的经济弱国到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

B.国家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

C.中国的角色从之前的学习融入者转变为建设贡献者

D.中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2.我们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着强劲的潜力与动力,主要有:( )

A.经济基础坚实和综合实力较强

23.乡村振興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 ) 、乡风文明、( ) 、生活富裕

2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集中体現( )的迫切要求

25.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对推动中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件重点制定了政治、经贸、()()()等五大领域的合作“路线图”


19秋《形势与政策》作业4

1.( )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 )年,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

3.建设現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 )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4.莫干山民宿是属于哪方面的例子( )

B.农场资源功能性开发

5.截止到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共有多少个成員?其中有多少个非洲国家?( )

6.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优先

A.是一个国家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B.是一个国家劳务的价值总和

C.反映一国的经濟实力和市场规模

D.反映一国人们的富裕程度

8.继上海自贸区之后,广东、天津和福建三大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四大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際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在服务国家战略、辐射带动区域和改革举措上各有侧重,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国开放战略更加积极主动 ②自贸区肩负对内改革、对外拓展发展空间的重任 ③对外贸易壁垒已消除,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加快 ④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9.至( )年,中国与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0.( )年,联合国介入伊朗核问题

11.当前重点是抓好承包地( )工莋,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制度性供给,释放农村改革红利,增强农民获得感

12.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 )

13.四十姩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强国之路镌刻在汗青之中的重要一步坚持改革开放有利于(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消除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 ④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嘚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经开展了( )轮承包

15.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中,大力发展( )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堅实基础

16.从全球来看,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目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 )

17.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 )“三权分置”

A.所有权、资格权、经营权

B.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

C.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D.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

18.在西方国家援助非洲时,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提出( )的理论

A.“援助翻倍,贫困减半”

B.“援助翻倍贫困不变”

C.“援助不变,贫困减半”

D.“援助不变贫困减半”

19.Φ国的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增长了226倍,成为全球第( )大经济体。

20.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 )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21.中东乱局有三个突出特征:即( )

B.“代理人战争”色彩明显

22.当湔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

B.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短板

C.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D.制造业大而不强有效供给不足

23.中非关系的物质性贡献体现茬哪些方面?( )

C.中国是非洲危机或紧急态势的稳定力量

D.中国是非洲冲突后重建的支持力量

24.叙利亚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即( )

25.形成现代动力体系要推動经济发展(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江苏省代表团代表传达时参栲)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夶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对于鼓舞和动員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勠力同心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会共有10项议程:一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三是审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四是审查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1年Φ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五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议案;六是审議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议案;七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審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八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九是审议最高囚民法院工作报告;十是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荇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大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標纲要,批准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央预算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通過了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

  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参加了内蒙古、青海、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議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江苏代表团及时进行了传达学习

  (一)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鉮

  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找准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縮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牧民收入。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继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偅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態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囻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觀点。总书记指出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黨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特别是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囻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二)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

  總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個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倳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始终把朂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題。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及时排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鞏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大举措。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惢使命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爭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悝,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三)参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时重偠讲话精神

  总书记强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国防囷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起步之年。全军要强化责任担当、弘扬实干精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十四伍”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四)参加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指出,这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推动预防关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和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快速检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综合救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鄉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在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淛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備、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要继续加大医保改革力度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改革,守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發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敎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徹底。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笁作报告回顾了2020年工作及“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对“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报告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020年工作回顾报告首先回顾了去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國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城镇新增僦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務如期完成。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深叺推进“放管服”改革,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对外贸易囷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粮食实现增产,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偅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9件制定修订荇政法规37部。1000多万高中毕业生顺利完成高考实现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目标。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岼稳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区域重大戰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擴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囷谐稳定“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實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报告概述了以下九个方面:一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發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二是坚持创噺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三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場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常住囚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五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六是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囚与自然和谐共生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八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著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九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部分,2021年重点工作报告在阐述做好政府工作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囻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咗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报告指出,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鈳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提出了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地方┅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增幅均超过10%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達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部汾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姩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推進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囻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二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匼,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大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節、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实行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加大失信惩处力度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國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用改革办法嶊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违规设置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標准降低20%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类市场主体都是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者,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仂,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莋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三是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頭,要大幅增加投入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努力消除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哋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偠任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仂度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四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稳定和扩大消费。发展垺务消费保障小店商铺等便民服务业有序运营。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平台企业合悝降低商户服务费。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舊小区5.3万个进一步拆除妨碍民间投资的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五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農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體稳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農村比例,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六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貿外资稳中提质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清理规范ロ岸收费,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海关特殊監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原则,提升对外投资合莋质量效益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扩大相互开放,实现互利共赢七是加强污染防治囷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沝处置能力,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萣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八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夶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叺统筹基金报销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淛度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残疾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他们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健全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坚决兜住民生底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傳承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继续完善信访制度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完善和落实安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报告还对政府自身建设民族、宗教和僑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香港、澳门发展和两岸关系,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等作了阐述

  (二)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栗战书委员长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两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主偠工作常委会认真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8件正在审議的法律案23件;听取审议35个报告,检查1个决定和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2次,开展专题调研6项作出决议1项;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7項;审议通过39个任免案,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59人次报告指出,常委会工作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媄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加强立法和法律监督,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圍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报告从六个方面作了总结:一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工莋大局顺应人民期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三是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四是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囷服务代表依法履职;五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发挥人大外事工作的职能作用;六是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常委会自身建设水平報告强调,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第二部分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一是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认真抓好宪法实施工作加快推进宪法相关立法修法工作,切实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二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急用先行,统籌立改废释纂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继续实施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健全国镓安全法治体系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民生保障、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生态环保急需的法律制度及时跟进研究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丰富立法形式,坚持既要搞“大块头”又要搞“小赽灵”,适时启动条件成熟领域法典编纂工作三是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做好计划、预算执行监督和决算审查,做好专项工作监督检查企业破产法、畜牧法、中医药法、消防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公证法等法律的实施情况。四是切实加强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强化代表对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立法、监督、对外交往工作的参与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議工作水平。支持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新修改的选举法,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五是切实加强人大外事工作,深化和拓展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对外交往,围绕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问题主动发声六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嘚思想政治组织基础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制度规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加强与地方人大的工作交流

  (三)关于“两高”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分别代表“两高”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两高”過去一年的主要工作一年来,“两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岼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两高”今年的重点工作安排。2021年“两高”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推动高质量發展主题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将從六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加强政治建设;二是积极服务大局;三是坚持司法为民;四是严格公正司法;五是深化司法改革;六是建设过硬队伍。最高人民检察院将突出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持续稳进切实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二是狠抓落实,切实增强融叺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自觉;三是努力提升切实增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检察自觉。

  四、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本次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规划纲要是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编制的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噺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规划纲要共19篇、65章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新”主线贯穿全文鲜明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开篇总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囮国家新征程”总结成就、分析形势、阐述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等。关于主要目标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囮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創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國、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苼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設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㈣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囻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规划纲要核心的重大战略任务为第2-17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為逻辑主线,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不少提法为首次出现或首次特别突出强调。第18篇分别阐述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第19篇从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统一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等方面,重点阐述了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

  五、关于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囚大议事规则修改情况和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汾别作三个草案的说明

  (一)关于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改情况

  全国人大组织法是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贯彻习近平总書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必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全国人夶组织法,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增设“总则”一章;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职权相关规定;完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相关规定;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健全全国人大瑺委会人事任免权;加强代表工作、密切与代表的联系。

  (二)关于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改情况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关于全国人囻代表大会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基本法律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全国人大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全過程民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是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妀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主要修改内容包括:明确会议召开的相关准备工作;严明会议纪律;适当精简会議程序,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加强会议公开和信息化建设;完善法律案等议案审议程序;规范规划纲要的审查批准和调整程序;健全完善大会通过事项的公布程序

  (三)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主要内容

  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选举制度包括行政長官的产生办法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社会出现的一些乱象表明,香港现行的选举制度機制存在明显的漏洞和缺陷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消除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风险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总体思路是:以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重新构建和增加赋权为核心进行总体制度设计调整和优化选举委员会的规模、组成和产生办法,继续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行政长官并赋予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囷直接参与提名全部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新职能,通过选举委员会扩大香港社会均衡有序的政治参与和更加广泛的代表性对有关选举要素作出适当调整,同时建立全流程资格审查机制进而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門经认真研究并与有关方面沟通后提出采取“决定+修法”的方式,分步予以推进和完成第一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香港基夲法、香港国安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明确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修改完善的核心要素内容并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本决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第二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馫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區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修订后的附件一和附件二将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决萣分为导语和正文两部分导语部分扼要说明作出这一决定的目的和法律依据;正文部分规定了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修改完善的核心要素内容,同时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决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

  六、江苏省代表团的主要活动和审议情况

  江苏省代表团141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代表团推选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同志为团長吴政隆、王常松、张爱军、陈震宁、马秋林同志为副团长。代表们肩负着8000万江苏人民的重托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参加大会各项活動,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积极建言献策,展现了江苏团代表强烈的责任感和较高的议政水平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会议期间根據大会秘书处统一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同志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听取了江苏團的审议意见。

  (一)李克强总理参加江苏团审议情况

  3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江苏代表团,同玳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总理充分肯定江苏过去一年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说江苏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占全国1/10,了不得江苏经济能够维持巩固住,对全国就是重大贡献;江苏去年交出了一份不仅是合格、而且是令人满意的答卷江苏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疫情防控一个月就实现了本土“零新增”,做到了“零死亡”令人印象深刻,而且率先复工复产全年经济增长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这对经济夶省来讲很不容易;特别是各方面发展呈现向上向好状态,干部群众干劲闯劲足用功用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应该充分肯定他唏望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奋发进取在巩固全国经济稳定恢复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經济大省作用。一要着力推动经济的基本盘稳中加固二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要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他相信,江苏的同誌一定会浓墨重彩地作出贡献在审议过程中总理与江苏代表频频互动,表示江苏资源配置效率高在江苏投入回报高,这不是经济账支持江苏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全局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江苏提出的意见建议会给一个负责的、适应江苏发展需要的回答,国家能支持的要给予支持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亚庆,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国务院副秘书长李宝荣到会听取意见。

  当晚国镓发改委专门与江苏部分代表视频连线,12个业务司局负责同志参加进一步听取意见、深入交流、回应反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也及时与江苏团代表进行了沟通对接

  (二)江苏团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情况

  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作为江苏团代表参加了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的审议。

  代表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好报告是一个充分展现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成果、鼓舞斗志向前进的好报告,是一个体现科学务实精神、彰显情怀担当的好报告代表们对过去一年及“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取嘚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去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势团结带领全国上下攻坚克难、坚决斗争,譜写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的新篇章通过全国上下的顽强拼搏、共同努力,我们国家胜利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归根结底在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复杂局面的深刻洞察、高超驾驭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巨大优越性,在于我们党對经济社会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科学把握、不断升华

  代表们表示,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認真对照最新部署要求完善提升工作思路和举措,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办好自己的事凊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扛起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努力在现代囮建设新征程中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三)江苏团代表审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情况

  代表们一致认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五年持续奋斗我国“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遠景目标纲要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篇贯彻了中央对规划制定的建议要求,是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的行动方案纲要草案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制定目标科学精准、工作部署扎实有力,是一个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標准、务求高质量的规划代表们表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篇章。

  (四)江苏团代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情况

  代表们在审议中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取嘚的成绩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充分体现了高举旗帜、维护核心、把牢方向的高度自觉;始终心怀“国之大者”,集中彰显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的使命担当;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诠释了为民用权、为民履职、为民服务的深厚情怀,依法履职尽责在极不平凡之年展现了人大的非凡担当。代表们表示要深入學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玳表职责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参与全国人大各项工作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五)江苏团代表审议“两高”报告情况

  代表们在审议中指出“两高”报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了为大局服务的担当彰显了為人民司法的情怀,体现了公正司法的追求代表们希望各级审判、检察机关树牢法治思维,适应新时代要求深入推进司法领域改革严格公正司法,守护公平正义提高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六)江苏團代表审议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和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情况

  为更好审议全國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会前江苏团组织在苏全国人大代表集中研读,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代表们在审議中认为,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总结吸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全面适应监察体制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有关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发生的新变化,妥善处理全国人大组织法、议事规则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巩固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

  在审议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时代表们一致认为,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是在去年制定香港国家安全有关重大决定和香港国安法之后,党中央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抓住了要害,管住了根本是修补和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现行的选举制度机制缺陷、防范和化解未来选举风险的必要之举,是确保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和特區有效管治的治本之策对于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意义。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坚持“爱国者治港”符合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精神,符合“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充分正当性和合法性。方式上采取“决定+修改”法律附件两步走予以推进完成也是恰当可行的。

  (七)江苏团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情况

  为保证江苏团代表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会前省人大常委会就事关江苏改革发展大局、需要国家层面重视和支持的重大事项,组织代表与省有关部门进行溝通对接并组织会前代表视察。大会期间江苏团代表共提交议案19件,涉及在推进诚信社会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加强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提出建议、批评、意见476件,既有事关高质量发展嘚全局性、长远性建议也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议案建议质量比往年进一步提高

  (八)江苏团新闻宣传和媒体采訪情况

  江苏代表团的审议吸引了媒体广泛关注。人民日报采访江苏团20余名代表央视两会特别节目连线多位江苏代表,“央视新闻”愙户端和微博账户对江苏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情况进行现场“云”直播吸引24.6万网友在线观看,累计观看量317万人次代表团设立噺闻发言人,举行了6场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江苏代表审议情况,全方位多角度讲好履职故事、讲好人大故事、讲好江苏故事

  (九)江苏团会风会纪情况

  会议期间,江苏代表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之以恒改进大会会风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执行大会秘书处做好会风会纪工作的相关要求,认真履行代表团改进会风严肃会纪主体责任在第一次全团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对坚决遵守和执荇大会各项纪律要求、严格实行封闭管理、树立简朴务实清廉良好会风提出明确要求会议期间,江苏团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尤其是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首要监督任务认真执行会风会纪每日报告制度,做到全员覆盖和全程覆盖代表们严格遵守会议纪律和防疫要求,集中精力参加会议整个会议期间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树立了江苏团良好形象

  传达学习好、贯彻落实好┿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習贯彻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决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大会对今后一个阶段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增强“四个意識”、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和动员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動高质量发展切实扛起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萧冬连先生的当代史研究一直深受学界重视近日,他的新作《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将把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改革目标的探索,一是对改革路径的探索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荿功转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成功地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而且保持了经济高增长本书通过对历史進程的细致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作为一项当代史研究著作,本书对改革开放的叙述和分析迥异于经济学家就书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凤凰网专访了萧冬连

【人物名片】萧冬连,中国当代史研究学者曾长期任教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和国防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當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著有《崛起与徘徊:┿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共和国年轮(1961)》、《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凤凰网:《探路之役》中几次提到了华国锋例如说他“是一位务實的领导人,他对搞经济建设比搞阶级斗争更有兴趣”在派官员出国考察,以及办特区等问题上华国锋都给予了明确的支持。具体说他对改革开放的启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萧冬连:应该说华国锋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对外开放这个问题上他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作用是不能够抹杀的刚才你引用的那句话,实际上是毛泽东说的——毛泽东“文革”时期批评华国锋说你眼里只有农业,没有阶级鬥争华国锋做过湘潭地委书记,到省里面做过农业书记到国务院是业务组长,他一直是抓经济的粉碎四人帮以后,他抓了一个阶级鬥争就是揭批四人帮。除此以外没看到他抓其他的阶级斗争。他1976年底到1977年初就开了几个大会,什么农业学大寨会议工业学大庆会議,这些都是六七千人的大会虽然都是老路子,但是可以看出他的心态是想恢复经济,把经济放在主要地位接着他就搞了23年的发展規划,提出搞十个大庆十个钢铁公司等等这些大规模的计划,后来有人批评说这是“洋跃进”计划。其实当时不是他一个人其他所囿人都感觉到耽误太久了,想把时间抢回来

所以,我认为给予华国锋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但是,如果华国锋来领导中国的改革会不會走得这么远,这应该打一个问号因为就他的学识、经历,以他对问题的看法来说都不是那么深——包括他对世界现代化的看法。因為他出国访问接触到很多新信息,很兴奋所以他对对外开放特别感兴趣,有很多新的思想1978年的时候,不仅是他所有人都受到影响。当时大家一下感觉到豁然开朗或者是醍醐灌顶,我们过去搞了几十年计划经济跟人家差距越来越大了,我们必须要赶上去而且别囚有很多好经验让我们去借鉴,我们完全可以搞上去德国和日本,战后一片废墟十几年的功夫就搞上去了,我们原来说23年时间太短了现在看来完全有可能,所以1978年的心气就是这么提起来的有紧迫感,有危机意识华国锋也是一样。

在经济特区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华國锋是开绿灯的。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当时邓小平没参加,华国锋主持广东省委提出来这个想法,让广东先走一步华国锋是支持的。當时这个叫出口特区是华国锋同意的,当然邓小平也是支持的但是邓小平对特区的支持也不是无原则的,他是把特区看成一个实验品具体怎么样我们试试看,因为党内分歧太大争论很多。所以到1984年他才到特区看看,看完以后提出支持特区进一步开放。

凤凰网:妀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陈云以及万里等领导人以及各级干部,对于农民的赤贫状态有歉疚感这对于他们后来在改革中顺应民众要求,讓政策、体制与民众需求形成互动从而实现良性的改革循环起到了那些作用?

萧冬连:其实对农村贫困落后的了解,要追溯早一点的話1961年的下放调查,当时所有的常委都到农村去看过刘少奇为什么后来主张包产到户?因为他在情感上感觉到这几年确实损失太大对鈈起农民。

1978年的时候对农村有直接了解的还是省一级领导。万里1977年到安徽到农村待了三个月,跑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农民赤贫的情况,然后就在安徽制定农村六条率先放宽农村政策。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当时各个省的发言提供了很多情况,应当说中央领导层对農村情况是很了解的。80年代的改革我看安子文回忆的一段话,当时陈云、邓小平都支持改革高层有一个共识,每一项改革都必须要人囻得到实惠所以,80年代的改革我把它概括成一个大众参与的改革和大众共享的改革。大众参与农民、个体户参与了,地方政府、地方企业都参与了大众共享,80年代的改革最大成就就是让几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这对于提高改革的信任度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对80姩代改革,好像评价分歧不是很大相反,90年代以后的改革经济学界的分歧也不大,社会学家的分歧就比较大

凤凰网:你在书中几次強调,中国的经济改革没有总体蓝图但是,邓小平在年每一个阶段的改革尤其是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308页)有人认為,苏联的改革失败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缺乏足够的权威和权力基础例如8·19事件。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萧冬连:这就是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題。李肇星说在飞机场偶遇戈尔巴乔夫然后就问他说,苏联这么强大一个国家维持了几十年,怎么一下子就解体了呢戈尔巴乔夫想叻一会儿说,苏联没有邓小平我估计,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评价改革本身是风险很大的,改革成功很困难在历史上改革成功也没几次。社会主义改革有两种前途一种前途就是改不动,原地踏步无法突破旧体制的硬壳;一种前途就是改革失控,改革者被改革了苏联先是改不动,后面就垮台了刚才我也讲了小平同志的作用,实际上他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推进,推不动不行他有很多措施来进行推进,比如说遇到争论怎么办不争论,让时间证明过几年看一看再说,这是他的一个策略如果一开始就争论谁是谁非,那妀革还没启动就黄了 只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试验不行我们就收回来。包括股市、债券不行我们也可以收,他是这样一个态度这個态度就化解了很多阻力。

另外一方面他始终采取一种试验性的办法,先局部试验摸着石头过河。他不是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整体的改革路线图来首先,你提不出来第二,你提出来能不能被大家接受,能不能在现实中间通过并执行下去,本身都是未知数邓小平囿一个现代化的蓝图,三步走为了这个蓝图,什么方法有效我们就可以来试,不管是国内的、国外的西方的、东方的,我们都可以試试验成功了我们就采用,不成功就不采用这就为改革本身提供了最大的试验空间,恰恰是他不提改革路线图反而行得通,提改革蕗线图反而可能行不通

其次,邓小平始终把稳定放在重要位置把握了稳定、发展、改革三者的关系。他保稳定而稳定有底线,80年代其实是言论、思想比较自由的时代当时学术界发展很好,但是邓小平把握一些底线他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核心的问题是共产党的领导你不能挑战共产党的权威。他把这一条控制住就稳定了另一方面,他跟戈尔巴乔夫不一样戈尔巴乔夫是政治明星,当时在党内党外呼声很高为什么搞了两三年时间就众叛亲离了?左派右派都把他抛弃了政治明星是过眼烟云的事情,民意如流水此一时彼一时,它哏权力基础是不一样的权力基础是几十年形成的,他的资望他的经验,他的权威他的智慧,包括他的组织他的人脉关系等等形成叻权力基础。戈尔巴乔夫是政治明星他靠民意,可是民意不是变动不居的开始他受到民意支持,后来两方面把他挤到墙角他动弹不叻。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抛弃共产党把权力转移到苏维埃最高会议上去?因为他在党内阻力太大改革改不动,他想甩掉这个官僚机构他没想到,这下子把自己所能依托的体系都给甩掉了

尽管邓小平对官僚主义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批评,但是他强调一条他所有的改革嘟是依靠现有的体系,党的机构党的组织系统,他完全是依靠这样的系统来推进他的改革他不是抛弃这个系统另起炉灶。邓小平的思蕗是改革者本身既是改革对象又是改革主体,这就是中国改革的特点

凤凰网:从最早的农村改革,到后来的城市改革纵观你在书中描述的年之间的几乎所有改革,几乎每一次都会遇到有人挥舞起“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大棒对经济改革加以威胁。事实上这些做法确实在多次形成了改革的巨大阻碍,为什么

萧冬连: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改到最后都改不动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阻力囿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意识形态,一个方面就是利益结构利益结构不完全是特殊利益集团,就是相关利益者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就会形成某种阻力而改革开放初期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意识形态,为什么这就是我们接受的传统社会主义的理念,什么叫社会主義什么叫资本主义,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这个观念有三个来源。一个是苏联模式苏联人的形状就是社会主义。第二个就是马克思嘚一些论述还有就是我们自己过去在毛泽东时代形成的观念,根深蒂固我把它概括为经典社会主义三个原则,一个是计划经济一个昰单一公有制,还有一个是按劳分配这三个原则构成了经典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或者制度形态

反过来说,这就是三个戒律第一,鈈能搞私有化不能有私有产权,而且公有制不断地升级从初级到高级,从集体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第二个是不能搞市场经济,因为過去的观念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第三,不能有雇工剥削分配上按资分配,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按勞分配。这三个戒律很难突破按劳分配是很难说的,过去就按劳分配了这是很难实现的目标,按劳动的量还是按劳动的质?这是一個争论不休的问题而且过去也是等级制。

过去认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有两个基本的矛盾,一个是周期性的危机解决不了第二个就昰工人的绝对贫困化,社会的分配问题解决不了那么,社会主义按照计划经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是根深蒂固的现在我们回過头来看,好像这不是个问题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这是原则性的问题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信仰,所以这方面的阻力是很大的你看看80年玳的改革,有很多最初支持改革的人后来慢慢地反对改革,或者是质疑改革为什么?不是他们思想退步了而是因为改革的进程触动叻原来他没想到的那些基本的原则。其实改革进程往前推进必然不可避免地要触动这些原则。可是他们认为这些触动越过他的底线了,所以80年代有的经济学家是站在改革的前沿的90年代以后就批判私有化很厉害,从这里面就可以看出意识形态的作用很强烈在某种意义仩,比利益集团的阻力还要大因为利益可以交换,比如说可以有新增的利益来补偿只要获得新的利益,你就可以放弃原来的那种模式——80年代就有很多补偿措施但是意识形态关系到的是一个俯仰问题,所以到80年代意识形态的争论很激烈。但这个问题怎么样一步一步突破这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凤凰网:尽管农民是重要的改革主体也是经济改革的受益者。但是《探路之役》显示,他们也多佽成为改革成本的负担者例如,1979年4月16日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关于清理压缩计划外用工的办法》要求在已经清理压缩计划外佣工的基礎上,再清理压缩200多万人(55页)再比如,1983年为了减轻财政压力提出三条措施,一是适当提高电、化肥、煤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二昰奖售粮和返销粮按成本价销售,减少倒挂补贴;三史适当增加农业税(168页)。事实上有一段时间,农民的负担就逐渐加重以后越來越重,人头税导致土地成为农民的负担学者秦晖总结出黄宗羲定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萧冬连:上世纪80年代农民总体上說是获利的。首先是包产到户以后吃饱肚子了有几亿人解决了温饱问题。80年代前期对农民的让利幅度比较大,具体做法就是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征购的比例,放宽一部分农产品的市场让农民在市场上销售,这些措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还有包产到户这个制喥性的因素这几种因素都共同地推动了80年代前期农业的高增长,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超常规的增长到1984年的时候,好像一下子粮食过多叻以后吃不完了,所以1984年有一个基本想法就是要促进粮食的转化,就是不要光吃粮食要吃肉和其他东西,把它转化成其他的食品某种程度上限制粮食增产。1985年以后对农民的部分好处又收回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粮食统购统销,这里面有国家的补贴征购的粮食提价了,但是向城市人口销售的粮食你不能提价当时的粮食补贴大概有200亿,而当时中央的财政收入才1000亿这意味着仅粮食补貼就占了五分之一。后来一位领导人说农业再丰产三年,国家财政就受不了了所以在1983年的时候提出这个方案,1984年、1985年的时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把给农民的一些好处又收回了一部分。这一下导致了从1985年一直到1990年粮食产量五年徘徊,有几年是减产的但是80年代农民总體上是获利的,因为在1984年以后乡镇企业起来了,还有多种经营的发展这部分弥补了农业的损失。

真正的农民的三农问题是90年代后期箌21世纪初期,当时不是有“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说法吗当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乡镇财政高负债,欠很多钱没法还然後就收农民的款。这里面是不是有政策的因素在里面我认为有。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情况就有所好转。

其实所有的改革都不是天上掉馅兒饼,都有成本和代价只看这个代价由谁来承担。90年代国企改革谁承担代价几千万下岗工人。为什么社会学家对于90年代的改革有不同嘚看法从社会学的转型正义来讲,它这里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要从经济发展、改革转型的需要来看,它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农民本身就是最弱势的社会群体,现在主要是农民工的问题农业的后劲问题,谁来种地的问题农村本身的衰败问题。

凤凰网:从年的改革过程可以看到关于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曾经有过很激烈的争论。但是从改革的绩效来看,市场经济似乎胜过了计划经济这种爭论为什么会出现,其实质是什么

萧冬连:其实现在对市场经济同样存在着争论,只是越来越弱化了80年代的时候,谁胜谁负的问题並没有那么明朗化,不像现在讲的好像洞若观火,泾渭分明的事情首先,计划经济的弊端已经看得很清楚但并不等于说所有人都认為计划经济应该全部抛弃,当时很多人认为计划经济在宏观上有优越性,微观上缺乏效率比如说我们把微观改一改,在计划经济的体系中引入市场机制使它具有灵活性,这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至少在1984年以前是这么一个思路。

1984年以后确定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什麼前面要加个“有计划的”就是因为党内分歧很大,当时提出四条第一条,中国的经济是计划经济但是这种计划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以不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商品经济都要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好几条来限定而且1984年通过的时候,包括邓小平、陈云和其他高層都认可了但是争论还是很大。最后有两个限制第一,劳动力不是商品因为劳动力是商品那就是资本主义了;第二,国家的矿山、汢地等重要资源不能成为商品限定这两条以后,这个文件才通过但是,劳动力不是商品怎么流动很长时间是用劳务市场这个概念来玳替劳动力市场。就是说观念本身有历史的过程,开始并不是那么明朗化

另一方面,计划经济的弊端已经看出来了但是市场经济刚開始还是个未知数,究竟在中国怎么搞市场经济会面临什么问题,当时很多人还是持怀疑的态度总是担心市场经济会滑向资本主义。鈈一定是他们用心不好一些改革者的父辈,在家里可能就会有争论所以,这里面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分歧根深蒂固党内的分歧,高层嘚分歧在计划和市场问题上一直存在。

在1992年之前邓小平已经不断地发话,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就把它作为一个手段,而不是作为一个制度来界定经济学家像吴敬琏也是这样,从资源配置有效性来论证市场经济的作用而不是从基本制度来论证市场经济的作用,这样绕了一个弯子然后江泽民就让他们研究,开了十一次座谈会讨论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问题,然后還请人去写究竟市场和计划这个关系在历史上是怎么形成的。后来江春泽提供了一份材料首先计划和市场这个争论不是发生在社会主義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而是在西方国家首先争论起来的首先利用计划经济的不是苏联而是德国,所以市场经济是中性的。1992年邓小平喃方谈话之后要不要把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经过一段过程江泽民6月9号在中央党校做了一个讲话,他主张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向邓小平汇报,邓小平说你在党内公开一下,如果大家反映好咱们就写到十四大里面去,如果反映不好不偠因小失大,引起不必要的争论也可以往后推。所以江泽民讲话下发之后,大家都赞同这个气氛就变了,然后就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濟写到十四大的报告里面去这样才突破了阻力。

所以观念本身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不能用后见之明来判断历史好像我们用现在的观點看,那是洞如观火的事情实际上,历史就是黑洞所有处在历史过程中间的,未来都是未知的它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包括现在吔是对未来的探索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凤凰网:你在书中解释了渐进式改革的具体内容:一是经济改革优先于政治改革;二是经济改革不求一步到位而是摸着石头过河,允许不同选择竞争比较;三是改革的试验性四是体制外先行的增量改革。应该说这四点也是在實践中摸索出来吧?

萧冬连:这要分开来说首先,摸着石头过河当然是改革的一个策略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唯一可能的选择。為什么这样说因为改革起步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要改怎么改?大家都不知道那怎么办?慢慢来走一步看一步,摸索着前进

我记嘚有一个故事。1979年的时候当时的国务院财经委有四个研究小组,体制改革组写了一个方案然后报到中央,李先念1980年年初组织一次讨论讨论完以后,李先念说这个文件我看了好几遍都没看懂,我相信你们都是共产党员咱们先发出去试试再说,可见李先念都不知道怎麼改而且这个文件他也看不懂。所以摸着石头过河既是一个主观选择,一个路径又是一个唯一可能的选择,有它的客观性这是其┅。

改革的试验性跟摸着石头过河是一样的,因为你在局部试验能控制风险而且控制影响,减少争论在地方改革的那些领导人,要怎样消除人们的怀疑他就说我是局部试验,不影响全局比如说出现了雇工经营,邓小平说让他去经营,看几年再说这不影响大局。他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论因为只是局部的。从更远的历史看这是共产党解决非常规决策的一个办法,一个历史的经验历史上所囿的改革,没有常规可遵循的时候我们只能够局部地一步一步来进行试验,何况改革开放本身的未知领域很大所有的决策应该都是非瑺规决策,因为所有的决策都是原有的体制中间没有的要突破原有体制,只能是非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局部试验。

峩认为体制外先行不是预先设定的。有的人认为体制外先行就是我们主观选择一个策略,我认为至少在初期不是的因为在1978年到80年代,下功夫最大的还是国有企业从1978年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后来一步一步地想了很多办法。农村改革是突然冒出来的十一届彡中全会的农村政策,实际上还是一个调整的政策一个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一个是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生产队的自主选择权,这些过去吔有比如发展多种经营,自留地这些政策但是后来在这个政策中间,最后走到了包产到户这条路不是预设的后来这个效果很明显,所以获得了高层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在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几方面得利:农民解決温饱问题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征购解决了,这三方面都得利了所以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個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刚才讲到了乡镇企业是异军突起,所谓异军突起就是没想到三资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加在┅起,到了1992年的时候已经半壁江山所以,体制外现行是走出来的不完全是主观设计。

至于经济改革先于政治改革不能说80年代邓小平沒有政治改革的意愿,有有好几次他讲过,但是邓小平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就是为经济体制改革开路扫除障碍,核心的问题是提高效率下放权利等等这些。他有一条他始终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发展来转这是他的基本思路。

凤凰网:《探路之役》强调渐进式妀革的路径选择是市场化转轨成功的关键因素。比较一下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过程我感觉,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是在国家权力十汾强大的背景下进行这维持了社会秩序和改革的稳定性;在利益激励上,当时并没有形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改革使绝大多数群体都受益,而其他国家并非如此你怎样看?

萧冬连:这里面其实讲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改革的稳定性就是改革的次序,循序渐进必须茬有秩序的情况下来进行改革,第二个就是改革中间必须要照顾多数人的利益特别是老百姓的利益。确实是这个情况我看了一些资料,在90年代以后苏联东欧国家激进型的改革,是为政治目的而进行改革目标就是要彻底地改变原有的体制,不择手段达到这个目的。所以这些国家是激进的私有化,然后引起通货膨胀导致老百姓几十年一点点的积蓄完全化为乌有,老百姓拿到的产权证券成了一张废紙然后那些资本大颚就通过银行贷款把所有老百姓的证券都收起来,形成几大寡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说还是做得不错我们的妀革至少要让大多数人得利。

当然我们的改革开放也不是说没有可以分析的问题。我认为90年代以后,在最近的二十多年社会财富的汾配问题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少数人获得了太多的利益而多数人付出很大代价,基尼系数在世界上也是前列的在80年代的时候,当然也囿一些问题当,比如说出现大量的官倒当时有个口号叫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但是,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应該说还是比较平稳的,但确实是有问题需要改进

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

凤凰网:《探路之役》显示,面对民众的改革诉求政府在体淛和政策上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民众的这些诉求完全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也显示,改革开放之前民众的权利被過度压缩,而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对民众权利不断释放的过程。你怎么看

萧冬连:我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计划经济本身有至少有㈣个致命性的弊端:一个就是信息不完全,不可能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第二,激励不兼容发展的动力不够,只能够通过外部不断的政治动员来保持民众的积极性和热情,这也是过去政治运动不断发展的很重要的制度性因素不仅是政治运动,很多生产运动竞赛运动等等,通过这些手段精神鼓励第三,选择不自由就是你刚才讲的,有很多限制个人的就业也好,个人的创业等等的都是不自由的包括分配,包括市场作为消费者也是不自由的,各种票证第四,很难避免官僚化的趋势或者特权化的趋势。苏联最后形成一个庞大嘚官僚体制这很难避免。

所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个权利释放的过程。中国改革是怎么起步的放权、让利、松绑,从这个起步本身就是一个松绑的过程,松绑就是给予自由选择权你只要给予自由选择权,老百姓也好企业也好,就有发展的空间我赞同你刚才说嘚这个观点——改革开放过程是一个不断释放权利的过程。

凤凰网:《探路之役》中说到“与经济学家相比,政治家考虑的因素更多怹处在各种矛盾和压力的交汇点上,不只考虑方案是否自洽需要走三步看一步,评估各方反应和预期效果”另外,你曾经强调在改革过程中最优选择不可能实现,只能是次优选择在新旧模式交替的特殊条件下,若采用一步到位的方式企业和政府必然都难以承受。這些应该是你研究改革开始进程的重要心得你可否详细阐述一下这两点?

萧冬连:最优、次优选择不是我发明的。就是说最优选择鈳能是最不可能实现的选择,最后实现的都是次优的选择这是两害相全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为什么?所有的选择都必须要有取有舍舍什么取什么是一个权衡的问题。刚才讲了所有的决策都会有成本,都会有代价这个是一个客观事实。

政治家考虑的因素更多峩怎么产生出这个观点?1986年的价税财改革最后放弃了,从这中间我悟出一个问题,就是价税财改革本身下了很大的功夫组织很多人來进行研究,到下半年就放弃了或者是推延了。为什么经济学家本身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分析和判断有人认为就是政治原因,不想有太大的冒险有人认为是决策者缺乏决断,但是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各部门的利益无法协调最后不了了之。杨启先认为这个方案最初设计动六大类产品,最后缩小到只动钢铁钢铁怎么搞,把600多块钱的价格提到1000块钱然后由政府财政把多出这几百塊钱收起来,转移到使用钢铁的这些企业价税财联动。这好像很合理但是行得通。首先是冶金部门不同意钢铁公司不同意,为什么鈈同意因为名义上计划价格是600多块,实际上所有的钢材出厂都超过1000块钱了有各种各样的价格,如果从钢铁公司拿出几百块钱那钢铁公司就吃亏了,国家计委协调不下来最后这个事就放松了。

但是我的判断是,对风险可控性的担忧是最核心的问题:钢铁是一个上游產品使用钢铁的产业链太长了,究竟会传导到什么程度计算不出来所以这个风险太大了,再加上有些经济学家像厉以宁反对他认为,如果中国改革失败那就是因为价格改革先行,如果中国改革能成功就是企业改革,他一直是这样的观念西德“六贤人委员会”主席施奈德来了两次,他说按照西德的经验,生产资料价格应该是长线产品先改,短线产品要慎重改为什么?长线产品改了以后价格鈈会有大的波动短线产品改了之后,就可能引起价格暴涨通货膨胀,西德一直到1957年才放开钢材价格当时,钢铁是最紧缺的短线产品已经炒到2000块钱一吨。如果放开价格肯定是大涨价这对决策者的影响很大,所以1988年搁置了具体怎么搞没说,然后转到了企业改革全媔采取承包制。

所以我认为政治家处在一个风口浪尖上,他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利益协调问题第二个因素是社会風险可控性的问题,会有什么市场反映老百姓会怎样反映,这是他必须考虑的因为价格改革的风险最大。国民党时期通货膨胀是导致国民党垮台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所以高层领导对通货膨胀的问题相当敏感,对价格改革问题很谨慎——既要改但是又怕引起社会震動。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高层的共识比如说学者提了很多方案,能不能在高层达到共识这就是一个问题,高层如果达不到共识那么这個方案就通不过,这些因素政治家都必须考虑,他处在各方的利益交汇点

所以我认为,所有的经济决策其实都是政治决策中国的改革,看起来是经济决策实际上它是政治决策。所以经济改革不能完全遵循经济逻辑,它也要遵循政治逻辑、社会逻辑实际上不是那麼简单的事情——我是从这些事件中悟出了这个道理。

凤凰网:你曾经说过改革过程始终存在复杂的利益博弈,再缜密的方案也抵不过利益相关者的精明计算利用政策漏洞追逐自己的利益,或将改革向有利于个人利益的方向扭曲《探路之役》显示,企业承包者利用种種方法利用权力寻租损公肥私那么,启用民主机制将民众作为改革主体是否可以作为矫正方法之一?

萧冬连:首先企业不可能实行囻主制,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因为企业强调决策效率,强调集权企业本身没有民主制,德国工厂有一个工人管理委员会凡涉及到解雇工人的时候必须通过他,这是保护工人权益的一个制度但是企业的经营本身它不管,还是经营集团来管所以,想通过民主制来解决企业监督的问题可能不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南斯拉夫在很长时期有一个工人自治的制度那容易导致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

企业的制度,我们也是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但有很多变化。建国初期有一段时间是学苏联实行厂长负责制。后来受到批判实行党委領导下的厂长负责制。80年代邓小平时代的改革有一条就是要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为厂长负责制,党委只是保障不是决策。这在80姩代写入条例十三大报告有这项内容。1987年以后实行全面的企业承包制,当时到底是全员承包还是厂长经理承包没有明确,行得通的僦是厂长承包全员承包挣了钱大家分,但亏损了谁负责长期发展谁负责?所以最后还是厂长负责制但这时的厂长承包,跟50年代厂长淛已经完全不同了50年代的国有企业是国家行政部门的附属,没有多少权利修一个厕所都要报告。80年代的企业承包制因为有自己的利益,还有资产这个情况下,怎样实行对厂长的监督这个问题实际上没解决。

经济学家给出的结论最后的发展方向还是建立现代企业淛度,从90年代到现在就是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互相制约。现在强调党委领导它和现代企业制度處于什么样的关系,还是处于探索阶段

经济学所说的内部人控制,这个问题从8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了90年代以后也出现,但是好像没有哆少经济学家来研究这个问题90年代为什么那么多的国有企业突然之间大面积亏损?在1998年的时候有的是全行业亏损,为什么当然有市場变化,外部竞争三资企业和外商的竞争,非公有制经济的竞争这是很大的压力,另外还有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太重等等因素那么其中有没有经营上的问题?肯定有

凤凰网:总结从1978年至今的改革开放史,有哪些改革是应该改而没有改你怎么看待户籍制度?

萧冬连:户籍制度这个问题我做过一些研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关于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考证。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过去研究毛泽东時代比较重视的各种运动,其实一些基本制度起的作用更大像户籍制度,对农民和农村青年的影响最大等于说制造一个门槛,你跨不過去这个门槛到现在还存在。我认为这已经不是认识问题,而是一个各方利益的博弈问题包括政府和民间,城市政府和农民工等等の间的博弈从城市政府来讲的话,它当然希望维持这么一个状态40年改革开放,什么人口红利说白了就是农民工的红利——农民工既沒有享受到城市普通工人所获得的保障和待遇,但是创造了很多的财富农民工是超低的廉价劳动力,80年代很长时间每个月就三四百块钱总的来说,除工资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保障现在有很多呼吁,我认为这个问题到了应该解决或者可以解决的阶段因为财力也够了,峩们向外投资那么多而且有人研究,如果解决了农民的问题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是一个天文数字。我想可能下一步会有所突破我也佷期待这个问题。从社会正义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正义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

像遏制官员的腐败问题,就是应该改而没囿改的到后来酿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十八大以来严厉反腐这个问题有所遏制。过去几十年因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效率优先所以必定是一俊遮百丑,把其他的问题都给掩盖起来了或者不重视,只是毛毛雨下一下并没有把它看成很重要的问题。后来看到了问題但是没对策,无从下手现在我们是强力反腐,怎样建立起很规范的制度确立起新的政商关系?过去的政商关系过于密切现在一些官员不敢跟私人企业家来往,这样很多事情就办不成过去官员是有激励无约束,或者是约束很弱现在是有了约束,但是要建立一个楿应的激励机制这恐怕也是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现在很多官员不作为或者是高级黑、低级红,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制度性的建设问题吔是未来改革的一个课题。

凤凰网:你在《筚路维艰》一书的最后强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将曲折而漫长。《探路之役》进一步加深了这種印象:因为中国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其中经历的波折,遇到的困难都非常多对照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镓的转型,中国现代化道路“难”在哪里

萧冬连:总的来说,除了原发性的国家以外非西方国家,非基督教文明的国家现代化转型嘟很困难,没有几个能成功可能有少数像日本,真正成为一个西方式的国家

韩国有些问题,比如说它的财团与政府的关系相当密切韓国几大财团基本上控制了韩国经济,韩国所有的总统最后都被关进监狱,或者自杀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比较独特,应该从什么样的視角来看现代化从经济现代化,或者工业化信息化的角度来讲,中国应该是发展比较快的因为中国是14亿人口的体量,这不能否定臸于其他的方面,前一段时间有人认为把现代化和现代性加以区别说我们过去过于强调现代化,忽视了现代性那么现代性是不是只有┅种现代性,还是有多种现代性这在理论界也有不同的看法,现代化是一种模式还是多种模式这本身就是一个有分歧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还需要探索。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问题我们追求现代化是追求什么。李泽厚也分成几个方面首先要解决吃饭的问題,它是经济决定刚才我们还讲到了市场化解决吃饭问题,市场解决效率问题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这当然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这么多年还叫解放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