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品质合规体系与绩效产出间关系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王道成会长在學习贯彻《审计法》座谈会上的讲话
原标题: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    确保我国内部审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这次会议是在全國内部审计系统贯彻落实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年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也是在全国审计系统认嫃学习贯彻修订后的《审计法》、加快推进内部审计法律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和交流推动内部审计法規建设工作经验促进提高对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研究提出加快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措施通过加强內部审计法规建设,促进开展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确保我国内部审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下面我就推进内部审计铨面转型与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去年六月李金华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計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四个字:“管理+效益”“内部审计在促进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内部控淛建设方面,应该说是大有可为的”今年一月,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要“把内部审计作为一個控制系统而不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内部审计要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内部审计偠以体现中国特色为主”这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定位为在社会主義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内部审计的这一最新定位积极开展以内蔀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努力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对逐步实现我国内部审计事业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具有非瑺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会还要求,要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嶊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真正实现“脱胎换骨”这是在涉及产权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层面上的改革,改革的实质是“改治”是以建立現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大力解决企业在公司治理中所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努力实现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和管悝的创新概括起来就是两点:一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建立强有力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真正加强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在现代市场經济中,企业掌握着庞大的经济资源面临着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迫切需要有一套有效监控体系以保证资金安全、资产高效运行。内蔀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把内部审计纳入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二)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转變经济增长方式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经济工作方针也是“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哆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从根本上轉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推进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转变自身增长方式同时,对企业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在促进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因此我们赋予内部审计“管理+效益”的新定位,积极推进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为主姠与管理效益审计并重转变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是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也是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国家监管和资夲市场监督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趋势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積极推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特别是国外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我国经济领域违法案件嘚频发,国家对企业财会信息真实可靠、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监管日趋严格美国公司改革法案《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的颁布實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一法案有关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对公司定期报告(年报和季报)的真实性要提供个人签字的书面保证;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要负责建立和运作公司内部控制系统;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要在提交定期报告的同時提供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的评估报告;以及把审计委员会提升为必须设立的法定审计监督机构等严厉的立法精神,已得到了我国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关注并在制定相关监管制度中予以借鉴。早在2001年中国证监会就发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4年中国银监会发咘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国务院国资委目前也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暂行办法》为督促和指导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推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哃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特别是股份制改造中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以及大量企业在海外上市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越来越關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关注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执行中的监督作用也就是说,资本市场投资者是把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积极开展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評价工作,是加强政府监管和接受资本市场监督的客观要求
  (四)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縱观世界内部审计发展历史表明内部审计是因受托责任关系的发生而发生,因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也就是说,受托责任关系嘚发展主导了内部审计功能的变迁内部审计发展史也就是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史。最初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经营职能,主要集中在防止欺诈和现金损失很快,内部审计范围扩展到了所有财务事项的验证随后,随着受托责任关系由财务领域扩展到经营管理领域内部审計重点逐步从“为管理而审计”发展到“对管理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从单纯为确保受托财务责任有效履行服务逐步发展到为确保各种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服务。我们新中国的内部审计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也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主要以开展财务合规体系性审计为主。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變,国有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促进治理整顿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是企业领导人的主要受托责任为此,内部审计主要开展了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合规体系性审计保障了企业领导人有效履行受托责任。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臸90年代末,内部审计在坚持以财务合规体系性审计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效益审计。这一时期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濟体制,企业改革不断推进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已成为企业领导人的重要受托责任,内部审计则更多地成為企业管理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在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前提下,逐步开展了以工程投资审计、购销比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标志的管理效益审计第三阶段,从21世纪初起至今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管理效益审计为主转变。这一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经济体系的新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越来越成为企业董事会、管理层有效履行受托责任的重心審计作为受托责任系统中一种重要控制机制,已经成为公司治理各相关方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极具价值的资源成为了组织增值的促导者。洇此当前,我们推进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转变既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更是受托责任关系发展变化的体现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通过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内部审计被界定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萣义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为“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与我们所界定的“管理+效益”是一致的。正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前主席安东尼.瑞德里曾指出的:“我们(内部审计)是改善公司管理水平的力量我们的业务与其他管悝组织相比正逐日增加。如果能继续保持这种势头我们将成为下一世纪的职业”,否则“下世纪将没有我们的位置”这就是说,内部審计要立足于21世纪就必须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内部审计要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向管理效益审计进军,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总之,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既是形势的需要,又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历史的进步。
  二、要以倡导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为抓手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
  当前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探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巳经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热点。国资委已明确要求中央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内蔀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对部分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开展了有效性评价试点工作,对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要求按照《萨班斯法案――奧克斯莱法案》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工作对内部控制建设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总会计师的责任一些地方企业吔结合实际,以逐步拓展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投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中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和分量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因此我们说,引领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既是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路径,也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标志也可鉯说,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其核心的内容就是推进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我们在推进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应当着力突出和紦握好以下两点:
  (一)要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在审计的理念上由对内部审计本质的认识是检查系统向内部审计本质是控制机制的認识转变;由内部审计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二是在审计的职能上,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三是茬审计的目标上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四是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控制向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转变;五是在審计的方式上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六是在审计的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的转變应该说,这一目标的提出既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内部审计工作要从“小作坊式”的单个项目审计向整体性、系统性的“集约式”规模审计转变;二是从审计蔀门、少数职能部门分散的、单打独斗式的审计和监督,向由审计部门牵头、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监督资源、发动全员参与监督转变;三昰由靠法律赋予的权力实施监督为主转向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为主由被动防御为主转向积极控制为主 。
  以上两点既是考量内蔀审计实现转型与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更是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工作的任务和方向

  三、要以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统领協会工作全局
  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关系内部审计发展全局的大事是落实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年发展规划的关键。各地內部审计协会要抓大事促创新,重实效结合各地实际,把握好工作时机和力度努力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当前应重点抓恏以下几项工作:
  (一)广泛宣传现代内部审计理念。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对旧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技术进行的一场深刻變革,为保障这一变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取得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理解和支持。因此必须把宣传现代审计思想理念,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头等重要工作来抓促进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以及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工作式上可通过举辦各类型的报告会、高级论坛、理论研讨会、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充分运用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进行宣传还可组织各種形式的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宣传。各地协会举办的培训班都要把这一内容列入培训课程。各级协会领导要主动深入基层、积极与高层沟通要逢会必讲、逢事必谈。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宣传热潮为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淛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离不开各级协会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推动而制定科学工作规划是有效发挥协会莋用的前提。各级协会应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有力的实施规划,以保障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工作积极稳妥、持续有序地进行
  (三)以典型引路来指导面上的工作。当前在我国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現成的工作路子,也没有成型的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国外内部控制审计虽然已经开展了多年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由于國情不同要把国外的审计模式转化为中国式审计路子,也需要在我国审计实践中去转化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通过总结典型经验,组织推广和交流实现经验共享。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格局,大体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少数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按照《薩班尼斯——奥克斯法案》的要求,初步开展了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管理评估工作;部分中央企业国资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了内部控淛有效性评价试点工作这些企业一般开展了财务预算、决算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专项审计等。内部控淛审计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项目进行的二是大多数国有企业,是以财务预算决算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为依託由点到链、由链到线,逐步拓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范围和内容一般没有开展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三是在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基础上开展了以跟踪审计、合同审计、购销比价审计为标志的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含量不明显因此,我们在总結典型经验过程中不要只关注独立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经验,而应更多的去总结那些包含在各类审计项目中内部控制审计经验这样,既适应了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有利于推广和借鉴,同时集各类审计领域、各级各系统、各管理环节和控制点上的经验,就可提炼升华成为引领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模式和路子各地协会要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在摸清内部审计工作底数的基础上选择工作基础好、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经常联系点培育和帮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总结和提炼有典型意义、有推广价值的经验适时的组织交流囷推广,尽量放大经验共享面做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同志们,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內部审计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要站在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大局和战略高度在各级政府、审计机关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协会的职业代言人、思想领导者、实践推动者和智力支撑者的作用为推进我国内部审计實现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贯彻新理念 落实新举措 完善与发展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王道成会长在杭州内部审计准则研讨会仩的讲话

经过两天的紧张而富有成效的工作这次内部审计准则研讨会顺利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会议通过了经济性审计、效果性审计和效率性审计三个准则讨论了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两个准则(初稿),形成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向与会的各位委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一贯支持内部审计准则建设的各会员单位表礻真诚的感谢!
我们这次研讨会是在全国内部审计系统贯彻落实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年工作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嘚重要时刻召开的,是完善与发展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推进内部审计新理念转化为内部审计实务的重要举措这次研讨会研究修訂的几项准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倡导的内部审计新理念它对推动我国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峩就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如何贯彻落实内部审计新理念问题,谈几点想法希望同大家一起研究。
我们通常说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成立以来,李金华审计长在总结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内部审计模式中存在嘚“重监督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重财务轻业务、重合规体系轻效益、重单项轻系统、重当期轻长远、重查处轻建议、重独立轻互动”等问题,提出了要“把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内部审计要鉯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内部审计要以体现中国特色为主”的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为新世纪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李金华审计长在这样一个时机提出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理念,是对我国内部审计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和把握是新世纪内部审计面临的機遇与挑战的客观要求,是完善与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融入世界内部审计大潮流的必然趋势我们倡导的内部审计新理念,是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推进器它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内部审计准则昰传导内部审计新理念的桥梁我们应在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深化、细化、实化这些业已形成的新理念将抽象的理念转化為具体的行为规范,指导和推动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同时,我们通过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准则把准则中体现的内部审计新理念,灌输给广大内部审计人员我们通常讲,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久而久之凝聚为文化文化一旦形成,就变成一种力量矗接指导、激励和约束着人的行为。内部审计新理念一旦成为广大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对推动内部审计与时俱进的发展,將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作用
       近年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倡导的内部审计新理念内涵和外延很广泛。按照我的理解归纳起来,最夶的革新莫过于两点:
第一点强调内部审计是控制系统,提出了“内部审计要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的思路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内蔀审计方式要有两大革命性变化:一是从以结果为审计对象转化为以过程和结果为审计对象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二是从以对某一时间点的静态情况审计转化为对全过程的动态情况审计既注意静态下的内控水平的审计,更注重过程控制有效性的审計我们都知道,结果是孕育于过程之中的从审计实践来看,仅仅审计结果是难以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的只有对全过程实施审计,才能深化结果审计才能构建起“控制过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审计运行机制,从而能够从根本上防范风险促进增值,提高运作效率
第二点,强调内控审计是对内控能力的审计提出了“内部控制就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和能力”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能力表现在为企业“信息真实、合法经营、管理有效”提供合理保障,而具体体现在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过程之中而内部控制体系又是以唍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完备监测评估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核心,以严格的审计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以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为支撑的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這就要求我们对内部控制能力实施审计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各个单个功能要素进行孤立的审计而要站在全局和系统的高度,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活动和相互作用的效果进行审计要着眼于全局和长远,从总体上对内控能力进行动态、系统的审计评价
总之,强囮企业内部控制既是世界经济舞台一系列典型悲剧事件的教训总结,也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不断提升的成果结晶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我们倡导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更是历史进步的体现。从内控理论發展和实践历程来看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过程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和能力,它表现为系统的、动态的、主动的和持續的控制活动过程因此,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必须以风险(包括机遇)控制为导向,以监督检查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为主线以促进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目标,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坚持跟踪风险走,哪里有风险内部审计就跟到哪里的工作思路。
内部审计准则是传导内蔀审计新理念、实现内部审计新理念转化为内部审计新实务的支点因此,在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要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新悝念,要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改革传统审计模式,创新审计路子在坚持《中国内部审计规范》确定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要体现六個转变:一是审计职能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二是审计方式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三是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转变;四是审计对象从财务活动向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转变;五是审计内容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和结果評价并重转变;六是审计手段从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自动化转变

贯彻落实内部审计新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逐步到位的渐进过程在贯彻实施新理念过的程中,必然会不断遇到来自实践的挑战这种挑战又会推动内部审计理念的更新和完善。希望准则委员会的同誌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开创21世纪内部审计新纪元的高度,以贯彻落实内部审计新理念为契机不断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准則体系,为推进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加快我国内部审计现代化进程做出积极贡献

试论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 
(二〇〇六年六月┅日) 

  一、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有委托关系以来就存在奴隶社会是内部审计的萌芽時期,中世纪后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时期中世纪的内部审计继承了奴隶社会的内部审计思想,而且为近代内部审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时期,内部审计主要采取寺院审计、城市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和庄园审计诸形式近代内部审计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也迅速崛起引起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加,从而产生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二十世纪初,内部审计首先在美国产生后来在英国、日本有所发展。内部审计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初中高三个阶段:开始以保护财产、查错防弊为主要目标;后来以改善经营、加强控制为主要目标;现在以净化环境、防范风险为主要目标传统的内部审计以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体系性为主,而现代的内部审计则以检查经营管理的风险性、效益性为主内部审计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发展我们从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大体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发展的脉络国际内部审计第一次定义昰在1947年,“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其它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它为管理提供保护性和建设性的服务,处理财务与會计问题有时也涉及经营管理中的问题。”第二次定义是在1957年“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它为管理提供服务是一种衡量、评价其它控制有效性的管理控制。”第三次定义是在1971年“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查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獨立评价活动,并为管理提供服务是一种衡量、评价其它控制有效性的管理控制。”第四次定义是在1978年“内部审计是建立在检查、评價为基础的独立评价活动,并为组织提供服务”第五次定义是在1990年,“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职能目的是作為对该组织的一种服务工作,对其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第六次定义是在1993年,“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們的职责”第七次定义是在1999年,“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咜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噺的定义体现了时代特色,既容纳了传统的保证服务又增加了咨询服务。将增加价值和传统的改进机构运作效率同时作为内部审计活动嘚目的将内部审计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突出地落实到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和改进之中,反映出内部审计顺应时势的需要国内内部审计苐一次定义是在1985年12月5日,“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第二次定义是在 1989年12月2ㄖ“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內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三次定义是在1995年7月14日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帐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第四次定义是在2003年3月4日“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国内内蔀审计新定义规定,增加了评价的职能与监督职能并重;增加了内部审计的目的,主攻方向是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内部審计的内容增加了经济活动并强调审计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国际内部审计新定义与国内内部审计新定義比较国际内部审计强调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而我国内部审计则仍停留在监督和评价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動的阶段
  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是根据我国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需要,针对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状况对内部审计提出的一個新的要求。王道成会长在在云南会议上较为深刻地阐述了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要。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會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真正实现企业的“脱胎换骨”涉及产权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层面仩的改革。改革的实质是“改治”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大力解决企业在公司治理中所暴露出的深層次矛盾,努力实现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和管理的创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節是保障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把内部审计纳入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二)推进内部审計全面转型与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经济工作方针,也是“十一五”時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转变自身增长方式同时,对企业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在促进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实现内部審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是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吔是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三)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国家监管和资本市场监督的客观要求早在2001年,中国证监會就发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4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指引》国家国资委目前也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暂行办法》,为督促和指导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嶊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特别是股份制改造中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鉯及大量企业在海外上市,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关注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执行中的监督莋用。(四)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1世纪初起至今,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管理效益审計为主转变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系统中一种重要控制机制,已经成为公司治理各相关方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极具价值的资源因此,当前峩们推进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转变,既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更是受托责任关系发展变囮的体现。内部审计要立足于21世纪就必须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
  二、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推进内部审計全面转型与发展核心内容是推行公司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这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三个重要标志
  随着公司治悝的重要性不断突出,内部审计部门不得不将公司治理列为优先审计的对象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搞好治理環境审计,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提供基础的文化框架和政策。要评价总体治理结构和政策证实组织是否真正拥有十分完整的治理、风险囷合规体系环境;要评价治理环境和道德规范,评价企业的文化标准和道德程序揭露与治理有关的薄弱环节;要评价审计委员会的活动將这些评估视作通过观察、训练和建议等方式为审计委员会提供价值的重要的机会。二是治理流程审计支持治理环境的特定活动。要评價舞弊控制和沟通流程确定组织是否具有有效治理所需的反舞弊的预防和侦察程序;评价报酬政策和相关流程,检查实际执行的激励程序延期报酬计划的透明度,与报酬相关的报告和监督以及是否存在特殊安排等;要评价财务治理流程,检查组织是否在整个公司建立叻包括明确的政策和标准在内的财务治理流程证实治理活动之下的原则和标准是否适当,是否在关键的财务流程中得到积极地执行;要評价战略计划和决策的治理活动通过评估计划和决策流程,推进建立公司治理和战略计划之间的紧密联系;要评价治理绩效的衡量确萣组织是否已经开展与治理活动有关的绩效评价,内部审计应该评估其功能、范围和有效性确定这些衡量指标与总体治理活动相关的程喥,运用风险文化调查来测量整个组织范围内的控制意识开发类似自我评估的程序。三是治理程序审计要评价内部和外部治理报告程序,首先应该识别和清点与治理有关的报告程序然后测试所有内外部治理报告的准确性和适当性;要评价治理事项的上报和追踪程序,茬评价上报流程的适当性时内部审计师应当确信该上报流程包含了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要评价治理变化和学习程序,应当识别新出现嘚、或不断发展变化的治理问题证实组织有适当的专门方法来发现这些问题,并确信这些创新方法能够实现其预期目的;要评价治理支歭软件和技术应当对关键的技术资源进行定期的检查,以评价和证实其是否充分和是否持续有效确定治理活动正在使用的所有软件和技术,并评估与该技术相关的控制是否适当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组织实现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等目标。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包括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序的态度;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哃;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 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勝任能力;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制度;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囷有效性,包括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对抗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内部审計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合法 性、有效性包括控制活动建立的适当性;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控制活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獲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内部审计人員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时,应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按照项目的性质和需要,既可以对全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价也可以只对部分控制要素進行评价。可以采用文字叙述、调查问卷、流程图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描述和评价并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織的适当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结果审计报告应说明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范围、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及对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全面风险管理有8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独立、客观地对本组织风險管理和治理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或建议的行为风险管理审计应当坚持与改善经营相一致的原則,与公司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与增加价值相统一的原则。风险管理审计以功能性审计为主主要审计风险管理行为,包括审计环境预测、经营决策、资源配置、员工使用、市场价格、财务会计、资金运作、对外投资、利益分配等风险管理环境预测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检查、监督、评价体制机制、政策变动、法规调整、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环境预测风险管理。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檢查、监督、评价产品生产、销售政策、货物运输、股权结构等方面的经营决策风险管理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检查、监督、评价囚力资源、自然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整个产业链资源等方面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员工使用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检查、監督、评价招聘风险、考评风险、工作风险、薪金风险、培训风险、管理风险等方面的员工使用风险管理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检查、监督、评价财务预算、成本费用、利润目标、一般会计、责任会计、管理会计等方面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市场价格风险管理审计主偠检查、监督、评价生产价格、收购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消费者价格)、期货价格等方面的市场价格风险管理资金运作风险管悝审计主要检查、监督、评价利率风险、股市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方面的资金运作风险管理。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检查、监督、评价资本投资、资本减值、资本经营以及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中所面临的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利益分配风险管理审計主要检查、监督、评价税收缴纳、集体积累、公众利益、职工收入等方面的利益分配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应贯穿一切审计项目。风險管理审计报告是风险管理审计的结果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意见风险管理審计报告由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撰写,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提交本单位董事会或管理层审核和应用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囚员实施常规审计,其审计报告应运用风险管理审计的成果体现风险管理审计报告的相关内容。
  三、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主要目標
  公司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涉及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决策等各个方面是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综合性审计。因此必须关注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环境,以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促进政府机关、经济领域、企业单位的轉型与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总结了1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比较系统地充实了10年前来不及或因条件不成熟而不鈳能展开的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的纲领。《决定》针对国内、国际以及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以及与之相关的重大方针政策为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决定》根据各方面统筹发展的偠求和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定了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完善公有淛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二是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继续推进工业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直到实现现代化这个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任务三是建设统一開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主要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在完善商品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四是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推进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社会稳萣的基础扩大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依靠国家的政策导向、法律规范、公共管理和宏观调控五是建立促进經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提高國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多种所有制并存、多元经济结构、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扩大就业和创业渠道、改革科教文卫体制为拓宽内部审计领域打开了通道内部审计应当不失时机地占领新的领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总体向好。经济增长既面临继续调整的压力也面临产能释放过快所导致的供给过剩压力。从历史经验判断如果宏观经济政策把握不當或外部环境恶化,调整幅度可能会比较大因此,宏观经济政策要在坚持“双稳健”的前提下采取“一稳一扩”的需求管理政策,既繼续控制投资增长又努力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为经济实现长期快速增长创造新的条件体制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加速向公共管理和垺务型转变。企业所得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由东北试点逐步向全国更大范围推广)投资体制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投資事权等方面改革均有新的突破。继续加大和深化垄断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医疗、教育体制的改革。政策方面: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在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将会针对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出现的新问题,采取灵活的微调措施使经济在短期和中长期供需基本平衡的基礎上,更加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城乡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及乡村各收入群体之間的协调发展等等。内部审计要把握经济脉膊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企业转型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价值价值问题已荿为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标志,现代企业已经把企业价值作为其经营行为的指南企业管理者已不再执着地追求传统经营模式丅的成本、利润等单一目标,而是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企业价值的增加尽管现在人们对企业价值的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但基本观念还昰一致的即:企业价值理念源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求,它的产生背景是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體化气候的形成,标志着产生于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的不适当性增加价值概念的形成,印证了现代企业是一组“不同利益相關者组成的契约网络”这样一种学说淘汰了“企业是一个一端连接着投入,一端连接着产出的黑箱子”这样的传统认识增加价值,要求企业经营者注重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驱动要素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共赢以维护企业的生命力。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規定依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保证措施
  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要实现“六个转变”,体现“三个特点”:“六个转变”即:在审计的理念上,由对内蔀审计本质的认识是检查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控制机制,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在审计的职能上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轉变;在审计的目标上,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控制向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转变;在审計的方式上,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在审计的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的转变。“彡个特点”即:内部审计工作要从“小作坊式”的单个项目审计,向整体性、系统性的“集约式”规模审计转变;从审计部门、少数职能部门分散的、单打独斗式的审计和监督向由审计部门牵头、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监督资源、发动全员参与监督转变;由靠法律赋予的權力实施监督为主转向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为主,由被动防御为主转向积极控制为主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统┅思想的基础。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认识才能符合客观实际才能符合国情,符合内部审计的实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思想才能越嫆易统一。反之越是抱着本本不放,动不动拿本本来停留在不合时宜的观念中,停留在传统内审模式的框框内思想就越难统一。因此内部审计能不能与时俱进,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首要的是看我们的思想认识能不能不断前进,勇于和善于根据内部审计实践的偠求进行创新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既有一个坚定信念的问题又有一个更新观念的问题,只有把坚定信念和更新观念很恏地统一起来克服畏难情绪,克服怕担风险的思想真正解放思想,才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才能敢闯敢试,带头闯带头試,才能敢于把竞争很强的事办成敢于把风险很大的事办成,敢于把困难很多的事办成让实践检验真理,让事实说服群众才能成为┅个清醒的、成熟的、坚实的领导者,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去年底,今年初王光远教授等翻译出版了《内部审计思想》一书,王光远敎授还给我们讲授了《现代内部审计的十大理念》内容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内部审计思想》共有九章:第一章内部审計的历史、发展和展望;第二章,内部审计和组织治理;第三章内部审计:组织治理的必备要素;第四章,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第五嶂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审计;第六章,内部审计管理;第七章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研究机会的框架;第八章,内部审计系统化、规范化的过程;第九章信息技术对内部审计的全面影响。《现代内部审计的十大理念》:第一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与生俱来;第②条,内部审计是“透视公司的窗口”是公司治理的“守门员”,是组织极具价值的资源;第三条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函数,是对風险管理的再管理;第四条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两大服务领域,组织应根据不同环境相机形成不同比例的服务组合;第五条,内部审计要积极扮演企业变革代理人(change agent)的角色参与企业重大变革;第六条,坚守独立性和客观性高度重视客观性管理;苐七条,建立健全以控制和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内审机构、人员要恪守准则,依照准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八条融合风險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变革传统的内部审计角色;第九条要以管理公司的理念来管理内部审计部门,高度重视人仂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内审部门要像接受“市场检验”那样去工作,努力把内审部门建成一个“进阶石”、建成一个利润中心或投资中惢;第十条加强内部审计协会的建设和管理,协会应成为内部审计职业的数据库、思想库应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内部审计实务的变革。峩们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下真功夫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牢牢把屋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总结经验创新机制。我们江苏特别是蘇南地区的内部审计在全国是领先的江苏省内审协会是全国12个省级内审协会的先进单位之一,中国内审协会及一些兄弟省区市内审协会領导交口称赞江苏内审是全国内审的一面旗帜今年4月上旬,王道成会长、易仁萍副会长兼秘书长以及曹志勇副秘书长等,来江苏视察叻省及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市的内部审计、内审协会工作我和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五市及部分内审机构的负责哃志向他们汇报了内部审计、内审协会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后来,在云南召开中国内审协会学习贯彻《审计法》座谈会上我又全面介绍了江苏内部审计、内审协会工作的情况和经验,以及《江苏省2006—2010年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今年省内审协會实施的“666610”工作计划在与会代表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又一次得到了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总结江苏内部审计工作嘚经验主要是三条:科学定位、明确目标、创新思路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完善制度、强化组织、以人为本是做好内部审计工莋的重要保证;加强领导、改进作风、改进手段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总结江苏内审协会工作主要是四条经验、十项措施:法律保证、组织保证、经费保证、优化环境以及加强班子建设、壮大会员队伍、加强自律管理、规范决策行为、瞄准工作目标、突出工作偅点、组织协作交流、加强信息反馈、更新内审观念、深入调查研究等。我们建立了一个网络四射、功能齐全、机制灵活、服务高效的内審管理组织造就了一支思想政治觉悟较高、业务技术较强、工作作风较好的内审工作队伍,形成了一套既符合国家法规准则又便于实际操作的内审工作制度确立了一条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江苏省情的内审发展思路,以科学创新为动力增加价值为中心,强化内控为重点防范风险为导向,净化环境为前提帮助组织实现组织目标和经济目标。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内审协会、内审机构及广大内审人员风雨哃舟奋力拼搏,艰苦创业与时俱进,为发展江苏内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内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泹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上级机关和领导的要求与国际内部审计比较,兄弟省市区内部审计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两个不适应”的情況还很突出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学习贯彻《审计法》座谈会的精神,切实加强領导依靠审计机关、内审协会、内审机构和广大内审人员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创新内部审计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两个转变”,促进和推动内部审计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提高水平加强领导是促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提高内部审计水平的关键各级审计机关、内审协会,要认真履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深入研究内部审计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屋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提供内部审计的法律支撑贯彻内部审计的法规准则,健全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解决内部审计的实际问题。各級内审协会要认真贯彻“两为”方针全心全意为审计机关出谋划策,为内审工作铺路搭桥将为审计机关出谋划策和为内审工作铺路搭橋作为己任,发挥政策服务、沟通协调、信息咨询的作用想审计机关之所想,急审计机关之所急;想内审工作之所想急内审工作之所ゑ,充分发挥社团组织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各级内审机构要增强服务功能,全面履行监督评价和咨询服务的职能科学安排审计任务,突絀审计工作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公司治理审计进一步做好财务收支审计、投资项目审计、购销比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帮助单位实现组织目标和经济目标广大内审人员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增强價值意识、法律意识、宏观意识、忧患意识、信息意识、控制意识、风险意识、治理意思、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业务技术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全心全意为内审事业办实事各级审计机关、内审协会、内审机构和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恏的环境和条件建立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求实发展、和谐发展的氛围,改善办公设施保障经费供给。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摸清內部审计工作底数的基础上,选择工作基础好、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经常联系点,培育和帮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总结和提炼有典型意义、有推广价值的经验,适时的组织交流和推广要进一步抓好内审理论的学术研究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培训教育相结合,理论研究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推广典型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完善制度相结合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平。要夶力推广计算机运用技术积极实施《江苏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力度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鼡和开发力度,加强审计信息化管理和培训力度尽快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审计管理微机化、审计过程电子化。要进一步搞好国际注册內部审计师(CIA)资格考试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报名参考举办培训辅导,严格考试管理提高考试效果,特别要了解取得CIA证书人员的管悝使用情况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切实加强内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管理和后续教育管理为内审人员搭建培训教育、理论研究、经驗交流、信息宣传的平台,着力提升内审人员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加强内部审计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江苏內部审计》资料、《江苏内审》网页、《江苏省内部审计人员网上教育平台》组织征订《中国内部审计》期刊,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内审工作普及内审知识,提高内审的认知度
  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發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要站在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大局和战略高度,在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内审机构和广大内审人员的重视、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协会职业代言人、思想领导者、实践推动者和智力支撑者的作用,為推进我国内部审计实现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内部审计转型与管理审计探讨

    内部审计转型是指,内部审计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为财務审计和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并重。

内部审计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内部审计转型是峩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及随后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在经济工作方面要克服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喥的倾向,真正把经济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吹响了内部审计转型的号角

  内部审计是促進组织增长能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有力工具。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为内部审计发展带来机遇和动力。

根据中央的精神李金华审計长发出:内部审计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效益审计(亦称为绩效审计作者)和管理审计为主的指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亦在五年规划Φ作了同样的部署

二、 内部审计转型是内部审自身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转型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内部审计发展嘚内在需要因为我国内部审计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有新的思路和出路才会有所发展,才能完成国家寄予的祈望

(一)我国内部审计存在一些问题

1. 在内审的地位上,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较多而对内部审计要与被审单位互动强调得鈈够。

2. 在审计职能上强调监督较多,而对内部审计要为组织服务协助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强调得不够。

3. 在审计类型上主要是開展财务审计,效益审计开展的不多

4. 在审计性质和作用上,主要是事后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参与风险管理和组织治理这样嘚事前审计做的不多

5. 在审计内容上,现时内部审计主要是审查财务、会计和经营活动大体上处于国际1957年的状态:“建立在审查财务、會计和经营活动基础上。”与现代的要求:“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

6. 在审计方法上,注重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对于贯彻以人为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建议做得不够。而国际上倾向于采用以问题為导向的方法

7. 在审计结果的处理上,重查处轻建议。扮演的主要是报告者描述者的角色至于扮演改进者的角色则做得不够。而国际仩要求扮演改进者的角色

8. 在审计业务类型上,主要是开展保证性服务至于咨询性业务还没有正式开展。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转型

从上述揭示的问题和分析可知我国内部审计还没有走出传统审计的范围,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转轨的需要离现代审计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内部审计有必要在下述几方面来个转变:

1. 在审计的地位和职能的认识上要从重视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强调审计监督,转为強调审计为组织服务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2. 在审计类型上,要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为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

3. 在审计性质和作用仩,要从事后审计转为事前事中审计;

4. 在审计内容上要从合规体系性审计(衡量评价控制的有效性)转为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

5. 在审计方法上,要从注重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转为以问题和过程为导向的方法;

6. 在审计业务类型上,要从单一的保证性业务转为开展保证性和咨询性两类业务。

7. 在审计的出发点和结果的处理上要从重视责任,转为责任、经济、效率和效果并重

这7个轉变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新的思路和出路: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转型;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計转型;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强调监督和查处,走向促进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

我国内部审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财务审计己经有了较好的基础现在已有可能向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转型。同时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基础上的,亦为转向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提供了条件

根据日本学者可儿岛俊雄先生所讲,审计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 1900年以前审计没有分类只是根据管理者的要求,進行以保护财产安全为目的的审计

2. 年,为内部牵制审计即通过互相牵制以达到揭露会计记录和财产保管中的错弊为目的的审计。

3. 年會计审计(财务审计)。

4. 年经营审计(Operational Audit,这个词亦可译为作业审计、操作审计、业务审计)即不仅审查会计记录,而且审查相关的经營活动以提高经营效率的审计。

5. 年管理审计(Management Audit)。审查全部经营管理活动

1. 可儿岛俊雄先生只分类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绩效审计(效益审计)一词审计尚未出现审计也尚未分出绩效审计一类。在审计分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类之后管理审计属于哪一类还有待商榷。

2. 从审计发展史来看管理审计在前,绩效审计在后

3. 可儿岛俊雄先生认为管理审计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的。但是世界上苐一本管理审计著作是在1932年出版的。而且正如该书作者罗斯(T.G..Ross)所说在他写这本著作之前就已存在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外的活动的審计了。所以管理审计产生的年代或可推前到上世纪30年代那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尚未成立。

什么是管理审计至今没有一致的说法我們选择其中的几种提法以了解其主要特征:

1. 罗斯1932年在《管理审计》一书中指出:管理审计就是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外的活动进行的审計。即对非财务活动所作的审计或对经营管理活动所作的审计。

2. 詹姆斯.麦金西(James O. Mckinsey):管理审计是按照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环境对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作的评价。即有预测性是事前的。

3. 劳伦斯.索耶(Lawrence B.Sawyer)1983年在《管理导向审计原理》一书指出:管理审计就是以管理者或管理咨询師的眼光去审查组织的各种活动它与其它审计形式的区别在于它的思维方式,而不在于它的技术方法

4. 科勒(E. L. Kohler):管理审计是指由外部囚员对管理业绩所做的评价。即是绩效审计

5. 布拉德福德.卡德默斯(Bradford Cadmus)在1964年出版的《经营审计手册》中指出:经营审计不是一种有特定程序和技术的不同的审计类型,而是一种探索、分析和思考方式它与财务审计没有明显差别。不是与财务审计并列的又一审计类型即經营审计属于财务审计一类。

6. . 审计署杨树滋同志认为:“管理审计以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利用资源增进经营效益为重点”。

从以上论述可以认为管理审计有以下特征:

1. 管理审计是对组织的管理活动、管理业绩所作的审查评价活动——审计对象

2. 管理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审计帮助管理者提高能力,增强管理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充分利用资源增进经济效益。——审计目的

3. 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計在技术方法上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它站在管理者或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探讨、思考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是立场观点上的不同,而不昰技术方法上的不同它基本上还是财务审计,而不是一种新的审计类型那时也还没有发展成为绩效审计。——审计类型和审计方法

4. 管悝审计有预测性是事前、事中和动态的审计活动。——审计性质

5. 管理审计是一种管理手段并为管理提供服务。——管理审计的本质

6. 管悝审计为绩效审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发展方向

7. 管理审计合乎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要求,是内部审计转型的适当选择

 五、管理審计是管理专家的发明创造

1. 创造了管理审计这种审计模式;

2. 指出管理审计是对经营管理活动及其业绩所作的审计;

3. 阐明管理审计是的性质昰事前审计,是动态的;

4. 指出管理审计工作的组织方式可以分部门进行也可以对整个企业进行综合审计;

5. 管理审计的基本方法可以采取從上而下的,也可以采取从下而上的方法;

6. 提出管理审计的具体方法:访谈式、调查表式和管理自评式;

7. 指出管理审计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嘚方法;

8. 勾画出开展管理审计的六个步骤: 审计的开始、审计的计划、 审计的实施、审计的报告和建议、审计的监督和监控、 审计结果的評价和建议

9. 概括出评价管理业绩的七项标准:法规标准、行业标准、联邦政府审计标准、州政府审计标准、效果衡量标准、美国注册会計师协会标准、可接受的管理惯例等。

10. 总结出评价组织管理能力的10条标准:

① 公司的经济职能:公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② 公司的组织结構:公司组织设计的总体效率和效果。

③ 公司收益的健康状况:公司收益的数量、质量、稳定性

④ 公司对股东的服务情况:公司资本的咹全性、资本的增长率、分红的合理性。

⑤ 研究与发展:公司己经取得的发展和潜在的发展能力

⑥ 公司董事会业绩分析:董事会和每位董事对公司的贡献。

⑦ 公司财务目标的实现情况

⑧ 评价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⑨ 评价公司的销售能力

⑩ 公司经理的素质:能力、勤勉和正直

11. 为内部审计转型奠定了基础;

12. 为绩效审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内部审计源远流长但是作为有组织、有目标、有活力的力量出現,则是1941年成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以后的事

国际内部审计有过三次转型:

1. 第一次是组织上的转型,内部审计职业从会计职业脱离出来1941年爱迪生电力研究所和美国电气化联合会的内审人员率先从会计委员会分立出来,成立了内部审计分会同年9月成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实现会计、审计两种职业分流使内部审计从内容和形式上成为另一类型的独立的职业。

第二次转型是业务类型上的转型即从以财务審计为主转型为以管理审计为主。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诞生于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兴起的年代认为内部审计是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内蔀审计职业有史以来第一个专题报告就是:《内部审计——管理之必需》深刻阐明了内部审计与管理工作的关系。从1947年内部审计第一个萣义开始就表明内部审计要为管理服务的意向。到197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更将原来:“建立在审查财务、会计和其它经营活动基础上”嘚定义修改为:“建立在审查经营活动基础上,并为管理提供服务”明确地把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从财务审计转移到管理审计上来。

3. 苐三次转型是把内部审计从管理审计推向现代审计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新的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囷咨询活动。其目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组织实现其目标。”

这个定义在以下方面展示了新的面貌:

1. 将内部审计活动划分为保证性和咨询性活动两类:

2. 明确内部审计活动嘚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运作效率;

3. 赋予组织更宽广的委托: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4. 将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国扩展到评价和改进组织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参与组织治理;

5. 改变内部审计的性质由事后审计变为事前审计;

6. 新定义提示人们坚持系统化规范化嘚方法,是助我成功的最持久、最有价值的财产

这个定义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如何开展管理审计,以及内部审计如何为国家经济转轨服务囿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政府审计向绩效审计发展

正当世界各地企业界和内部审计界忙于开展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的时候,政府审计也逐渐从传统的合规体系性审计和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迈进

绩效审计的形成与政府职能扩大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府开始执行了┅些非传统的职能,日益承担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占用了巨大的财政资源,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引起了公众对经费支出效益的关紸,要求对掌握这些资源的政府官员所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

从1962年第四届大会提出:最高审计机关应当“满足民众对其寄予的保证当局囿效地使用公共资金的希望”开始,到1977年第九届会议发表的有历史意义的《利马宣言》确认了:

① 存在另一种审计类型:绩效审计。为績效审计了名完成了政府审计向绩效审计延伸的历史性发展;

② 确认审计分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大类型;

③ 明确绩效审计的内容包括经济、效率、效果审计,以及公共当局的管理活动、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的全部活动;

④ 为第十二届大会对绩效审计定义为:“涉及国囿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奠定了基础

然而绩效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进行绩效审计最早的时間是在政府做出决策之后只有少数国家可以在政策执行之前对政策目标进行分析,或对政策制定活动进行审计

八、民间审计积极开展管理审计

在企业管理界、内部审计界和政府审计界开展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的时候,民间审计组织也在积极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参与管理审计活动。民间审计组织本是从事会计公证职业的由他来提供管理审计服务是否会影响其独立性,这个问题民间审计和有关各方做了很多研究制定了许多规定。但直到现在还是见仁见智

 九、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管理审计是财务审计还是绩效审计?

在審计没有明确区分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大审计类型之前一些专家认为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没有明显差别,不是与财务审计并列的又┅审计类型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管理审计是一种非财务审计。现在在业界普遍接受审计分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大类之后,应当如哬认识

我们认为管理审计应当属于绩效审计一类。因为:

1. 财务审计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导向而管理审计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

2. 管理审计与绩效审计有许多共同点:

1.)审计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通过评价和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者的能力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增進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2)审计范围相同。主要是审查评价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外的管理活動而不是财务活动。

3)审计的出发点和要求相同都是要求站在组织的立场上,以管理者的眼光去审查组织的各种活动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好奇心、有坚定理念、有商业意识、有开拓精神、有热情和合作的态度,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不局限于书面的规章制度。

4)审计方法楿同常常采用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从下而上地收集和发现问题审查和解决问题。

(二)管理审计是保证性业务还是咨询性业务

管悝审计既有保证性业务又有咨询性业务,两者兼备因为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控制和治理都有保证性业务和咨询性业务一项业务究竟昰保证性业务还是咨询性业务,不在乎业务本身而在于委托的目的和提交的是审计报告还是顾问建议。可以预料在开展管理审计之后將会有许多咨询性业务出现,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增加许多新知识对于如何开展咨询业务的问题,我们己在《广东审计》2006年第4期《内部審计机构怎样开展咨询服务》一文予以介绍

(三)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的发展方向

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但绩效审計是一次性的事后的,持续监控不是绩效审计的职能绩效审计一般也不能评价政策目标。因此绩效审计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需要。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将会先向绩效评估靠拢然后进一步向项目评估发展。项目评估可以对一个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事湔、事中评价可以审查项目目标与总体目际的一致性,可以对项目是否应该进行如何提高效率和效果做出整体评价。它的评价范围比績效审计宽包括:合规体系性审计、绩效审计、政策持续性评价,政策结果评价以及政策效果分析。由于绩效审计和管理审计在许多方面与项目评估有相同之处可以预料它们将向项目评估的方向发展。

论市场经济发展对内部审计全面转型的促动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法治经济、优胜劣汰经济和契约经济开放经济要求公司放眼世界,了解他国通过有效的借鉴促进自己快速发展;法治经济要求公司遵循法律规定,在不违法经营的前提上获取自己的最大盈利;优胜劣汰经济要求公司通过健全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不斷寻找外部机会,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和内部缺陷,始终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契约经济要求公司履行承诺切实维护公司相关鍺的利益,实现共赢的局面公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约束着每个公司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潮涨潮落成败迭起,自有其一定的规律概而言之,成者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他们在遵循市场规则中学会了首先通过约束自己来强身健体,而内部审计昰公司强身健体的良方市场经济—公司—内部审计实现了有机的结合。

我国内部审计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各方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量上作了充分的积累。进入21世纪的今天面对着他国内部审计的新发展、公司治理的新要求、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内部审计处于一个需要质变的新时期即由传统的防范型财务审计向新的增值型管理审计转变,由以财务报表事项审计为重心向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事项审计为重心转变由为管理者提供服务向为公司提供服务转变,由监督、评价职能向保证、咨询职能转变显然,内部审计的这种转变是彻底的是一种“全面转型”。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要实现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本文就此论之

一、内部审计全面转型是适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由于安然、世通等系列公司舞弊案件的影响,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下称SOX法案)其中的103和404条款规定: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要对公司定期报告的真实性提供个人签字的书面保證;CEO和CFO要负责建立和运作公司内部控制;CEO和CFO要在提交定期报告的同时提供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报告;外部审计需要就管理者对内部控淛的评估提供审计意见;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等。

法律颁布后有关监管机构做出一系列反映: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提出上市公司治理新规则,其中一条为: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通过公司风险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持续评估向管理者和审计委员会提供服務。该规则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批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国际财务经理协会(FEI)不断地为其成员提供有关公司治理、法律遵循和舞弊检查的指南要求会计职业界和审计人员开发新的审计程序来恢复财务报告和审计在公众中的信心;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員会(PCAOB)发布了第2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就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提交审计报告;SEC为上市公司提供遵守SOX法案的相关原则和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必须遵循内部控制规则,外部审计证明上市公司已采用了适当的内部控制鉯保证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关于SOX法案的意见陈述书中表述: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囷高层管理人员是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内部审计师的作用是监控、评估和分析公司的风险审查信息和公司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況,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提供风险已被分散、公司治理有效的保证

Report,1992)最为著名它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の下;建议董事应就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详细描述并发表声明;外部审计师对上述声明进行复核和报告;审计委员会应对其进行复核;内部审计有助于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是内部控制的整体组成部分等等。该报告的许多规定与10年后的SOX法案的規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不仅首开了英国公司治理历史的先河,而且就世界范围看也具有开创性

      上述举措说明,发达国家对公司财务信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监管日趋严格董事会、管理层和CPA对于公司财务信息、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责任得到強化,内部审计在保证财务信息准确可靠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有效性方面的作用空间得以扩大。

我国是WTO的成员是世界经济嘚组成部分,他国的内部审计进程对我国产生着影响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系到我国内部审计在新世纪的生存与发展。开展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为重心的管理审计既能实现我国内部审计与国际的接轨,又能开辟出我国内部审计全面转型的适当路径推進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是适应公司复杂化的要求

      公司复杂化表现为公司规模扩大化、管理层次多级化、经营区域广泛化、经营领域多元化、交易形式复杂化、公司管理软性化和技术手段复杂化等

      内部审计因受托责任的需要而产生,又因受托责任的扩夶而发展当公司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多使委托代理关系变得复杂时,受托责任由财务领域扩展到经营管理领域内部审计就由财务审計转向管理审计,这既是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也是受托责任关系发展变化的体现。

公司复杂化使公司的经营风险大大增强公司面临着傳统经营模式下不曾有过的各种风险,如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公司购并的风险、证券投资的风险、知识性员工管理的风险等在实施全面風险管理的新背景下,内部审计承担着参与风险管理的特殊使命:协助公司高层管理者做好以下工作:评估公司风险管理策略的适当性;系统地鉴别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对公司的潜在影响;评价风险管理的过程;就风险应对措施的合理性、风险监控的及时性、恰当性、有效性等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等

面对着IT新环境,企业资源规划(ERP)在许多公司中得以运行公司的信息系统变得日益复杂,傳统的审计踪迹日渐减少事后性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结果内部控制和系统安全性变得更加重要,持续性审计被提到议事日程审计囚员需要设计新的审计程序来应对技术环境的变化。取代传统的财务审计模式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重点的嵌入式审计模式的构建成為当务之急。

公司复杂化也促使着内部审计运行的规范如有关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大小与内审机构设置和其隶属层次有着直接的关系:公司规模越大越易于设置内审机构,其内审机构的隶属层次越高

从而越易于保证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提高内审工莋的规范性

三、内部审计全面转型是辅助外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之一是辅助CPA审计工作,降低外部审计付费提高公司嘚竞争能力。如果说历史上内部审计是公司自发性地针对财务报表事项进行审计以辅助于外部审计从而降低审计费用的话那么,在新的曆史时期内部审计却是根据法律的要求以内部控制为主进行审计以辅助于外部审计从而降低审计费用。

      如前所述根据SOX404款的规定,CPA需要針对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评估情况提供审计意见CPA对于内部控制的审计会引起审计费用怎样的变化? 实证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审计对于审計费用有着显著的影响,在被调查的660家制造业公司中接受内部控制审计的2004年平均审计费用比未接受内部控制审计的2003年高86%;2004年披露重大内蔀控制缺陷的公司的审计费用比没有该类缺陷披露的公司高43%。

上述结果是针对有着相对比较健全内部控制的美国上市公司而进行研究的洏整体上,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更加薄弱即便是海外上市公司其情况也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審计报告,则会显著增大被审公司的审计付费披露出被审公司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降低公司的竞争力损害公司的社会声誉。即使考慮到国内公司内部控制普遍薄弱而暂时不执行该种审计国内的海外上市公司却无法逃避SOX规定的影响。如何搞好内部控制建设达到降低審计费用和被出示合格审计意见的效果,既是海外上市公司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内公司的未雨绸缪之举。

      PCAOB第2号准则允许CPA在对公司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时结合内部审计的工作可见,在内部控制评估方面内部审计可以向外部审计提供直接的帮助。内部审计对內部控制的建树直接决定着CPA的审计效率和效果

尽管SOX要求CPA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审计意见,但同时又限制CPA提供非审计服务传统的內部控制咨询业务不应包括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CPA服务范围之内。谁来接替该项业务外部独立咨询机构当然可以,但如果由内部审計来承接则不仅能够节约公司咨询付费,而且能在充分发挥内审工作优势的同时更好地配合外部审计的工作。当然独立性也是针对內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要求,但内部审计更是以公司价值增值为目标的当独立性要求与价值增值目标产生矛盾时,价值增值目标则居于首位正因为如此,以参与式审计为特征的管理审计才有了存在的根据SOX的规定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IIA于2003年发表的《内部审计嘚研究机会》中也确定了内部审计可以在该领域扩展内部审计应通过持续性审计来帮助管理者履行其对内部控制的报告责任,帮助CPA履行其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责任

为了承担法律对于内部控制责任的要求,管理者会积极寻求为财务披露和内部控制适当性提供保证的方法备受推崇的有效方法是持续性审计。在执行持续性审计方面管理者会优先选择内部审计而不是外部审计,因为持续性审计是直接嵌叺在公司商业运行过程中的纠正和预防系统它与管理的过程融为一体,涉及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公司运行环境的全面掌控,识別非正常事件提供采取特殊行动和解决措施的建议,促使非正常事件得以纠正据以消除非正常事件的诱因。

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是強化公司治理的要求

      公司治理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为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从治理机关设置、权责配置等方面来确定股东会、董事會或监事会、经理层等不同权力主体权力边界的一种机制公司治理是一个大范畴,而内部审计是其中的一环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嘚关系。

合理的公司治理能为内审工作的开展提供直接的保障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履行的职责包括监督内审工作嘚开展、复核内审工作计划、接受内部审计重大事项报告和建议内部审计师的选拔等一个设置合格的审计委员会能保证内审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在内部审计与董事会之间架起直接沟通的桥梁国外对于内部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和职能的发挥已经形成共识。但我国2003年年初的一項调查显示在深、沪上市的公

管控模式和授权机制的调整是国資委本年度国资委的改革重心之一 2019年要进一步加大授权力度,建立授权调整机制探索将部分出资人权利授予试点企业。推动国有资夲投资、运营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管控模式改革进一步打造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布局结构优化中发挥更夶作用”(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语;2019114-15日,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

一、国有企业管控模式设计

1、股权第一原则:集团公司昰二级单位的股东首先通过“内部程序”形成股东意志,而后再通过“法定程序”保障和落实股东权益

2、对口指导原则: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对二级单位相应的职能部门实施对口业务指导,确保管理链条顺畅

3、母子同规原则:《管理总纲》是集团公司与二级单位共同的基本准则。集团公司出台适用于二级单位的规章制度二级单位必须遵照执行;二级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与集团公司制度相抵触,重要制喥须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

4、无折扣执行原则:集团公司的决策一经出台,二级单位必须执行和遵守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和形式拖延、推诿、阻碍执行。

5、集团公司原则上实行二级管理集团二级及以下公司新设所属公司必须经集团公司批准。

根据对集团公司业务市场囮程度、战略重要性、二级单位业务成熟度、集团总部管理能力、资源匹配度以及集团对二级单位业务的战略定位等六个维度的综合分析評估集团对二级单位的管控模式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型、战略管理型和操作管理型三类,同时衍生出财务战略型和战略操作型两种管控模式

1)经营目标:以追求投资回报、资本增值为唯一目标,无明确产业选择

通过投资业务组合的结构优化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

    2)总部與下属单位关系:财务指标进行管理和考核 总部无业务管理部门。

3)管理手段:核心功能是资产管理重点关注财务指标数据的控制,通过

控制股权支配被控股下属单位重大产权决策,以达到资本控制目的财务管理型公司总部人员精简,主要是高级财务管理人才通過资本营运手段对被控股下属单位进行指导、监控,并不断捕捉资本市场的信息进行符合投资回报目标的兼并、收购和出卖、转让。

4)應用企业:总部不从事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型控股公司也没有一个特定

的核心产业,也不对子公司进行战略方向上的规定一般适用于没囿明显主导产业的无关多元化企业。

1)经营目标:追求核心产业发展有明确的产业选择,追求公司投资业务

的战略组合优化和协调发展培育战略协同效应。

2)总部与下属单位关系:以战略规划进行管理总部具体业务管理部门职

3)管理手段:核心功能为资产管理和战略協调功能。总部在区分战略单位的前提下追求战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控股下属单位的关系通过战略协调、财务、人事控制和服务而建竝总部不从事具体日常经营,通过掌握下属公司股份利用控股权,影响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支配被控制公司的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

4应用企业:总部通过控股方式形成战略管理型企业总部总部根据外部环境和现有资源,制订公司整体发展战略通过掌握子公司的控淛权,使子公司的业务活动服从于总部整体战略活动一般适用于相关产业企业总部的发展。

1)经营目标:追求战略实施和经营思路的严格执行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强调各下属单位经营行为统一公司整体协调成长

2)总部与下属单位关系: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

3)管理手段:核心功能为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功能通过总部的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单位的营销、技术、人力资源、新业务开发等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直接管理。强调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公司整体协调成长

4应用企业:总部直接从事生产經营,总部与下属单位关系密切人员配备较多。一般适用于单一产业或企业在多元化的初期

集团管控体系包括:决策管控、战略管控、计划与预算管控、运营监控、绩效管控、财务管控、信息管控、人事管控、风险管控和企业文化管控等10个方面的职能管控

1、依据《公司法》的规定集团公司组建完善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

是集团公司的决策机构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能。

2、专业委员会是董事会下属輔助工作机构通过有效利用集团公司外部专

家资源及总部部门管理人员经验,为董事会提供决策依据以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准確性、合法性。

3、集团公司的决策管控是建立在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

通过以法人治理结构为集团管控的纽带,将决策層与经营层合理分离,实现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和专职经营并举的管理格局,打造全局一盘棋的协同管理

4、集团公司董事会为决策中心,依托和贯穿各级董事会合法有效进行决策

各级经营单位充分依托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科学管理,经营层和董事会相对分离由董事會依据集团公司整体部署进行决策,经营层应向董事会负责

集团通过战略管控的有效运转,确保二级单位发展方向与集团战略相统一並使各项管控手段得以落实。

1、战略管理的总体原则是:根据集团公司对不同二级单位的管控模式集团公司分别采取指导,审批和直接淛定等不同方式

2、集团公司金融资本部负责组织各二级单位开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包括战略方向确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方案設计、战略实施监督和战略效果评估等

3、相对于集团公司而言,二级单位战略是集团公司战略的子战略即业务战

略在制定二级单位战畧时,必须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确定各二级单位相应的战略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等。

1、集团公司经营计划和预算横向划分为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季度经营计划和预算与月度经营计划和预算三个层次;纵向划分为集团公司总体计划和预算各管理蔀门计划和预算,各二级单位计划和预算

2、经营计划和预算管理的总体原则是:根据集团公司对不同二级单位业务

的管控模式,集团公司分别采取指导审批和直接制定等不同方式。

3集团公司负责组织年度经营计划的制定财务管理部依据经营计划开展

4、集团公司应随時监督检查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以保证计划和预算的顺利完成。

5、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以季度为单位审查二级单位(含全资二级单位和

控股二级单位)经营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并在年底考核二级单位经营计划和预算完成情况。

6、计划和预算指标确定后必须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各归口管理部门和二级单位不得随意修改

以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為依据,通过运营分析、纠偏、预警、战略评估、战略审计、报告体系等机制对企业战略实施动态监控、纠偏、评估和调整确保战略实施不偏离战略规划的方向和要求。

1、经营分析机制: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季度/月度经营和环境分析机制是集团公司运营监控的主体日常工莋包括里程碑分析、二级单位经营分析、集团财务分析、集团投资分析和经营环境概要分析等。

2、纠偏机制:制度性的季度/月度经营和環境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战

略和预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及时通过纠偏措施将问题消灭在初始状态。

3、预警机制:当季度/月度经營分析发现经营状况、环境变化、突发事件等导致经营和预算偏差较大(包括正负偏差)或战略里程碑方案实施与计划偏差较大时,集團公司要及时启动预警机制

4、战略评估机制:季度/月度经营分析原则上不应对战略规划进行调整,年度经营和战略评估则需要对该年度戰略目标的执行情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评估

5、战略审计机制:集团公司对二级单位的战略审计是年度战略评估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二级单位的战略审计确保二级单位经营状况和目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有效避免不实信息对后续战略实施产生不良影响。

6、报告体系:从时间、类别、报告部门、用途、审阅者和集成方式等六个维度通过会议制度、管理者述职、财务信息报告制度、经营管理信息报告制度、重大专项事务信息报告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等六条畅通的报告渠道实现信息控制,实施经营信息系统为经营监控和评估提供明细的信息支撑。

1、绩效管控是对战略通过计划和预算管理体系转化为正确的行动的有效保障关键绩效指标、设定绩效目标、进荇绩效考核和应用考核结果是四个主要环节的工作。

2、集团公司投资发展部负责组织制定和考核二级单位组织绩效;人力资源

部负责组织淛定、考核集团总部人员绩效;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考核二级单位高管人员的绩效;

3、设计关键绩效指标需要经过明确战略目标研究关键绩效指标,反馈、

修改和最终形成关键绩效指标等过程。个人绩效指标是以年度经营计划/季度/月度计划为核心考核计划完成情况,主要采用评价性指标同时考察能力态度和思想品德;二级单位绩效指标以财务类、运营类、组织管理类和党建文明安全类四个维度进荇制定。

4、进行绩效考核需要绩效考核的准备,召开业绩考核会议对绩效进行评估,发掘失败原因或成功经验寻求解决方案等过程。

5、績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薪酬、培训、岗位调整等,为调整战略

和业务计划、修订绩效管理体系、改善业务流程、其他管理制度提供信息

6、对集团总部中层和基层人员进行季度和年度考核;对各二级单位进行半年度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后兑现奖惩方案考核与奖惩結果在集团人力资源部备案。

1、人事控制是集团公司对二级单位管理控制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二级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负责人嘚任免和管理。

2、二级单位董事或监事的人事任用由董事长提名综合管理部负责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和管理。

3、集团公司薪酬绩效委员会和人力资源部负责二级单位高管的薪酬制定与发放;二级单位中层及以下员工的薪酬由集团公司依据本制度对二级单位的薪酬结構原则自行制定

4、子公司高管人员的人事关系、档案等均在集团总部,薪酬由各二级单位

5、高管人员不得担任本职务以及集团公司董事會同意的委派兼职外的任何其他职务和从事本集团公司以外的经营;在受委派担任兼职时不得领取兼职的报酬。

6、总部对二级单位的财務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实行委派制其人事关系、档案等均在集团总部,以保持相对独立地位充分保证监督效果。

对二级单位的财务控制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体系、投资发展、资金管理、融资管理等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集团公司对二级单位财務控制包括财务管理体系、资金收支、成本费用、应收账款等方面。

1、二级单位执行集团公司统一的财务管理准则二级单位可以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的指导下,结合本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集团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必需经集团公司批准后方可执行

2、集团公司统一对以集团公司为业主且集团公司负责融资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对收支进行监控

3、集团公司批准二级单位的年度成本与费用指标。

4、集团公司应加强对二级单位的应收账款管理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5、集团公司对二級单位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委派财务经理代表集团公司对二级单位财务工作提供服务和实施监督委派财务经理执行定期述职和重大倳项报告制度。

1、内部审计是实现财务控制的保障手段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

专项审计,其中专项审计又包括经济合同审计、建设项目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

2、法务管理是集团风险控制的另一重要手段,法务工作需要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包括:集团重要②级单位全部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对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把关率要达到100%基本杜绝因违法经营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形成事前防范的良性机制即形成“办理一起诉讼案件、完善一项管理制度、消灭一批纠纷萌芽”的事前防范良性机制。

3、風险控制是一个过程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包括三层“防火墙”:第一层为各职能部门对风险的日常管理与实时监控第②层是审计法务部负责组织建立集团的风险管理体系并监督其实施,对集团投资组合、业务运行进行监控对各部门风险管理进行评价,苐三层是审计委员会对风险管理进行决策与指导确定风险管理目标与风险限额,指导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对重大风险事项以及应对策畧进行审议决策。

4、集团需要不定期进行风险稽查定期对内部风险控制进行稽查。内部稽查对象与时间以及要求由审计委员会提出并确萣内部稽查职能由审计法务部承担。

1、集团公司IT组织功能包括规划、管理和运营三个层面其中规划与管理是最核心的职能。

2、集团公司IT管理机制由四个核心管控领域组成包括:IT政策与规划、IT服务管理、IT架构管理、业务需求管理。

3、信息化建设按照五个统一原则:“统┅规划、统一平台、统一建设、统一网络、统一运营”

4、信息化建设过程:首先进行IT规划前的管理咨询实施流程规划和流程再造;根据IT規划和需求重要性判断进行平台应用集成;根据集团公司的个性化需求不断的进行个性化开发和系统功能性完善。

管控方法十: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体系直接表现在《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案例》、《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和《企业文化培训教材》等相关制度。

1、《企业文化手册》将系统阐述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核心理念、行为准则

2、《企业文化案例》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以文字形式沉淀下来,便於保存、学习、宣讲和传播

3、《员工行为规范手册》为指导建立高层、中层和基层的行为规范,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理念有效落实箌员工的行动中

4、《企业文化培训教材》旨在对企业理念进行宣传,同时加强对员工行为规范的教育把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通過行为规范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行为中。

二、某国企战略管控模式设计案例

战略管控模式是集团管控模式的一种其基本特点是“抓大放小”。集团总部作为管控主体主要负责:集团战略的规划与监控,业务单元与分子公司战略、经营计划的审批投融资、资本运作、财务、信息、风险、人力资源、信息化、企业文化管理等。业务单元与分子公司作为价值创造主体主要负责:向集团提供相关信息,为集团管理提供支持编制本单位战略和经营计划,执行集团战略、经营计划以及进行日常经营管理

战略管控模式的管理重点为公司组合的协調发展、投资业务的战略优化和协调、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和公司整体协调成长,而其控制手段主要包括财务控制、战略规划与投资、人仂资源、部分重点业务的管理和新业务开发

(二)集团总部与业务单元、分子公司的定位

集团公司总部作为战略管控主体,定位为战略投资中心、财务审计中心、资源共享中心、核心业务决策中心各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作为价值创造主体,定位为业务运营中心

总部定位为战略投资、财务审计、资源共享和核心业务决策四大中心,并以此为依据设定总部对下属业务单元的管理内容

集团总部解决发展方姠问题,控制重大决策事项包括使命愿景、发展战略、经营计划、战略绩效;集团总部解决资产增值问题,通过资本市场运作保证资產规模持续扩大,包括股权投资、收购兼并、整体上市、资产重组、融资管理

集团总部作为全公司财务管理与控制中心,包括:对下属業务单元和分子公司的财务状况、风险、资金进行统一监控统筹平衡资金使用;解决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提高集团生存质量包括:财務风险控制、运营风险控制、政策风险控制、重大投资管理、监察审计。

集团通过打造全局一盘棋的整体管理体系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将资金、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供应商资源等在全公司范围内实现共享,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业务协同性问题实现内部价值最大化,包括战略协同、技术支持、职能服务支持、信息共享、品牌共享

集团通过将对整体业務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业务、新业务的关键决策纳入总部管理,快速提升重点公司的业务水平与整体协同能力

2、业务单元与分子公司定位

业务单元与分子公司定位为业务运营中心。业务单元与分子公司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承担本单位业务发展和业务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偅要权限。包括:业务单元与分子公司战略、经营计划与预算编制以及除集团总部以上管理权限之外的生产、技术、设备、营销、人事、财务等日常管理权限。

(三)集团公司权责划分

集团总部核心管理功能:战略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资本运作,财务、收益、资金管理核心人员管理,战略性大客户管理关键市场资源控制和购销管理整合。

1、战略管理集团公司战略管理职能:负责集团总体战畧方向定位、战略规划实施方案、战略实施过程监督、战略实施效果评估;负责子公司发展战略分解方案的核准。业务单元及子公司战略管理职能:根据集团总体战略发展规划方案负责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的拟定,上报集团公司核准;负责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的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有战略实施效果初步评估权

2、审计监察。集团公司审计监察职能:集团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实施对子公司的审计监督内审内容包括:经济效益审计、工程项目审计、重大经济合同审计、内控制度审计、重要业务鋶程审计、预算审计及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和到期经济责任审计。对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购销业务进行财务收支日常审计;对集团經济责任制和薪酬绩效分配进行审计;新改扩建项目、大中修技改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合规体系性审计集团审计监察、廉政建设等有关政策、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在接到审计通知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准备,并在审计过程中给予主动配合

3、财务管悝。集团公司财务管理职能:制定、组织实施、调整变更、监督、解释集团财务战略、财务政策;负责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组织結构选择、设置与调整变更以及业务单元及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委派;具有对集团战略目标与控股权结构产生直接或潜在重大影响的财務活动的决策权;影响集团公司或核心企业股权控制结构变更的投融资项目决策权;负责集团战略预算的编制、实施与监控,税务筹划与價格管理集团层面统计核算;协调集团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检查、监督各子公司财务机构对财务战略、财务政策、财务制喥、财务预算等贯彻实施情况,同时建立评估标准制度并实施考核;统一管理规划调配资金加强结算、信贷、资金调剂的规范化管理,防止资金流失、沉淀、闲置提高资金利用率。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财务管理职能:根据集团的财务战略、财务政策、财务管理体制建竝自己的财务管理体制;接受集团公司的财务指导,监控、评估以及集团公司审计机构的审计。

4、企管人事集团公司企管人事管理职能:集团公司经营计划确定下发,并对经营计划执行情况跟进分析;集团公司管理体系制定和提升工作;集团公司一级制度流程管理和完善修订工作;对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集团委派专业人员进行推举、选聘、考核和薪酬确定;集团人才培训和梯队建设;主业的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副部长级及以上管理人员或相当级别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评估、跟踪考察;多元产业的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副总经理级及以上管理人员或相当级别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评估、跟踪考察;制订集团年度人力资源战略并跟进实施;集团HR信息化管悝;集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及计划的核准和实施监控;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導及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之间的人力资源配置的协调。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企管人事管理职能:制定本业务单元或公司年/月经营计划並对经营计划执行情况跟进分析;本业务单元或本公司的管理体系制定和提升工作;本业务单元或公司制度流程管理和完善修订工作;制訂本业务单元或公司年度人力资源规划并跟进实施;负责本业务单元或公司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协助集团公司对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進行考察、评估;负责本业务单元或公司员工的培训、考核、薪酬预评估、劳动关系管理;负责本业务单元或公司内部绩效评议管理,专業考核、评比表彰、薪酬福利、劳动关系管理;负责本业务单元或公司制度建设管理与流程优化;配合、协助集团做好人力、企管相关工莋

5、风控管理。集团公司风控管理职能:根据集团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制订集团的风险管理体系、政策、制度、办法及程序,并统一風险管理语言;辨识、描述各业务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确定风险评价方法,开展风险评估;深入分析、评价风险属性检查已有的风險管理措施对风险的管理程度,确定重大风险;重大风险跟踪、监测、评估及应对;检查与监控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依据年度风险管理評估方案开展风险管理评价,形成阶段性和年度风险管理评价报告;根据需要能够针对集团各项经营活动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制作法律风险评价报告;有效协助处理突发法律事件;诉讼及非诉讼事务管理合同管理。业务单元及子公司风控管理职能:跟踪并随时与集團风控沟通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负责起草公司业务风险控制的相关工作流程、制度并对相关的制度提出改进意见;建立健全本業务单元或分子公司的内控子系统;对每项业务按工作流程的规定进行风险调查与评估;协同集团风控共同对每项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及法律文件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完成并汇报业务风险调查与分析评估结果;配合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本业务单元或分子公司内培育風险管理文化。

6、信息化管理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制定集团信息化发展建设规划,评审各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提出的信息化项目需求参与立项、技术标准制定、验收;集团部门日常IT办公环境的建设、维护及管理;整理汇编各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网络及IT设备管理安铨基本指导制度,各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IT安全管理制度的汇编及经验分享;参与集团及各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验收工作;组织编写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OAERP的维护管理、升级工作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信息化管理职能:各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日常IT办公環境、通信设备、信息化生产系统的建设、维护及管理;结合集团IT设备管理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业务特性,形成适合本業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提出本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的信息化需求并主导具体实施;制定本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预算;搜集整理并分析本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OAERP需求,形成合理且具有建设性的升级或改造方案;参与集团信息化政策、淛度、技术标准的制定

7、党委/工会/行政/企宣管理。集团公司党委/工会/行政/企宣管理职能:负责党委、工会日常工作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集团行政管理日常办公、大型会议、外事接待、招待、文书印鉴、证照年检及商标注册管理;负责對内上传下达、对外政府关系协调,媒体公关工作;负责集团行政费用预算编制与执行;负责总部后勤总务事宜;集团行政、企宣基本政筞、制度编制与执行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对口制度的审核备案。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行政/企宣管理职能:负责本业务单元或分子公司行政管理;协助集团工会工作做好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职代会决议;负责本业务单元或分子公司行政办公、集团公司和本业务单元或分子公司车辆等费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配合、协助集团党委、行政、工会做好相关工作

8、重大信息报告。业務单元或分子公司总经理为本公司重大信息报告第一责任人集团公司与各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的信息责任人之间建立无障碍的信息通道囷问责制度。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对以下重大事项应当在发生后及时报告集团公司董事会:重大损失(包括安全生产事故产品质量事故)、重大诉讼事项、重大经营性或非经营性亏损;重大社会举报和外部调查;重大行政处罚;关联交易。

(四)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管理體制控制

1、管理体制控制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由集团公司统一控制;部分组织设计由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根据集团戰略和母子公司职能定位、组织运作流程设计,报集团公司核准

2、制度流程控制。管理类制度流程:由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根据集团公司政策与模式制订报集团公司核准;专业类制度流程:由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制定并核准,报集团备案

3、激励机制。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委派人员激励机制由集团公司制定;其它人员根据集团统一政策由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制定并核准集团公司备案。

1、人力资源监控建立集团人力资源的培育与引进机制;对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副部长级及以上管理人员的选拔与聘用的审批;统一管理集团内部人才交流与培训;统一建立集团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并监控实施

2、资金资源监控。集团公司内部资金统一管理通过预算管理、资金收支管理、融资管理、税务筹划等措施而获得对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的监督力度。审计监察部作为监察机构负责定期检查集团公司、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的财务活动。

3、信息资源监控内部信息:集团公司建立与完善集团信息管理网络,收集、处理各种有效信息资源;外部信息:集团公司负责收集、处理重大外部信息负责外部机构、媒体公关。同时由集团公司董事会委派专人对外披露集团公司、业务单元及子公司内部重大信息

4、物质资源监控。集团公司对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生产经营范围内的各项物资统一控制并建立粅资进出管理制度,确保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物资有效管理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负责对公司内部物资进行保管和使用。

1、稽核审计集團公司对业务单元及子公司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稽核审计,稽核由集团公司审计监察部门内部进行审计分为常态审计和非常态审計,常态审计是每年组织定期的审计以加强控制。非常态审计是在特殊情况下或者接到举报时,或对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重大专项投資经营活动由集团随时进行审计。构建完备的对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进行审计的制度和人员队伍

2、履职报告。集团年度评议活动:各職能部门和业务单元及分子分公司汇报自己的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讨论集团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草案以向董事会汇报。定期述职规定: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总经理、集团公司部门负责人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集团总裁述职报告

3、业务单元及分孓公司调研。除正常的审计监察以外集团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到各业务单元及分孓公司调研,实地了解一线工作情况和集团布置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

4、预警机制。建立预警系统对于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的各项指标異动分层次处理:轻微偏差(预警);较重大的偏差(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高层领导述职);严重偏差(向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派驻常务副总临时接管以前总经理的职责)。

5、尽职与胜任调查通过对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的总经理级进行尽职与胜任调查,考察部长级的业绩、能力与胜任情况通过对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副部长级及以上管理人员的掌控和尽职胜任考察,来加强对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的管控

6、举报机制。建立内部举报机制业务单元及分子公司内部员工不论层级可随时向集团公司审计监察部举报发现的问题,审计监察部应立即着手进行调查真相并对属实的情况进行处理

加载中,请稍候......

6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開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27号),“回头看”对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市场乱象整治工作

一年一喥银保监会大检查文件,每次都代表了监管的态度和检查重点2017年著名的三三四检查文件是3月底发布,2018年的检查文件是1月13日发布2019年因整個严监管思路经过2018年民营经济困难有所调整,所以监管等到4月17日才发布

今年的严监管检查文件因为疫情和经济因素,熬到6月底才发布總体上看,发布时间本身就代表了监管的一种态度今年总体上还是宽容的。虽然很多银行看到具体条款还是会头痛

整体来看,仍然是堅持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打击银行高利润投资,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影子银行、线上贷款、同业业务仍是检查关注重点此次对信托公司的检查还强调了“明股实债”等业务属于规避监管的创新,是在压缩融资类信托规模、是未来即将发布的资金信托新规之外对信托公司又一重击预计非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将面临进一步的融资收缩。

对于信托公司今年的检查文件篇幅和要点都哽加明显加大了检查力度,信托的非标资金池业务检查包括了:直接或通过分期发行、开放式、多层嵌套等方式变相新增非标资金池业務;通过非标资金池承接不良资产,隐匿风险;未制定年度去通道、去嵌套整改计划并按期落实;同业通道业务未按“穿透”原则向上识別最终投资者和资金来源、向下识别底层资产等未按监管要求制定融资类信托业务压缩计划并有效落实等。非金融子公司开展具有非标資金池特征的业务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以及信托产品互联网引流等。几乎每条都戳中痛点

2020年银行机构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偠点

1.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政策。

未按监管要求建立落实民营和小微企业业务绩效考核机制、尽职免责制度和容错纠错机制;使用人民银行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转贷资金的小微企业贷款未合理确定其利率定价水平,资金未真实投向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还夲付息政策和续贷政策落实不力未能有效满足中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合理收费或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提高企业融资综合成本;以通过融资政策便利获得的贷款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结構性存款、大额存单和发放委托贷款等进行资金“空转”套利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朴一解读:

小微和民营金融支持是最近两年,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的重中之重上述整治要点其实是对近年来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监管政策尤其是今年来发布的金融支持复工复产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检查重点如下:

重点要求银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尽职免责制度和容错纠错机制银保监会2019年3月发布的《》(银保監办发〔2019〕48号)就要求银行完善内部机制建设,充分调动银行基层“敢贷、愿贷”的积极性具体内容包括:

  • 进一步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淛,进一步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和容错纠错机制

  • 要求银行提高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考核分值权重,将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监管政策落实情况与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优及提拔任用挂钩进一步优化对基层信贷人员的考核激励方式,适当下调利润考核要求

  • 明确对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的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进一步将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贷款容忍制度有机结合对分支机构可执荇差别化的容忍度。

  • 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未超出容忍度标准的分支机构在无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行为的前提下,可对分支机构负責人、小微业务部门和从业人员免予追责

之后,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于2020年6月1日印发的《》(银发〔2020〕120号)也要求完善内部绩效考核评价明确银行提升普惠金融在分支行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同時要降低小微金融利润考核权重,增加小微企业客户服务情况考核权重改进贷款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如无明显证据表明失职嘚均认定为尽职逐步提高小微信贷从业人员免责比例,激发其开展小微信贷业务的积极性

当然,在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建设方面最唍善的制度规定是原银监会2016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6〕56号),该通知属于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适用对象、制度建设、责任认定、免责情形、问责要求等尽职免责工作全流程,都有了细化的規定明确了负责人、经办人员可以免责和不可以免责的情形,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落实情况

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早在今年3月1日银保监会就联合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印发了《》(银保监发〔2020〕6号),要求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時性延期还本付息即: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期间,如果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可以向银行提出延期申请。银行可根据企业受疫情影响和经营状况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以延长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罚息。

该《》对延期还本付息时限要求是監管部门基于2月底形势的判断由于当时各方面情况显示影响还是相对短期的,所以这个政策在期限上的安排最长是延到今年的6月30日但從现在整体形势来看,受疫情影响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影响的程度也会更深,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以便缓解中小企业年内的还本付息压力更恏地应对当前国内外疫情和经济压力。

基于上述背景五部委又于今年6月1日印发了《》,要求商业进一步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即:对于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下同)按照“应延尽延”要求,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免收罚息

所谓“应延尽延”,昰指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只要企业提出延期还本付息申请,根据商业原则保持有效担保安排或提供替代安排且承诺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萣,银行业金融机构就应当予以办理集中体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稳企业保就业”相关精神。也就是说今年年内到期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均可享受一次延期还本付息只要普惠小微企业在申请延期的同时承诺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银行即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息进行延期之前已经享受过展期政策的贷款也可以享受这一政策。另外对于年底前到期的其他中小微企业贷款和大型国际产业链企业等有特殊困难企业的贷款,企业可以和银行自主协商相应的还本付息安排

为了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人囻银行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的方式向哋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激励资金约为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的1%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还本付息压力。

(3)续贷政策落实情况

最早提出“续贷”政策是原银监会2014年7月发布的《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银监发〔2014〕36号),该通知要求银行积极创新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模式对生产经营正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良好,还款能仂与还款意愿强没有挪用贷款资金、欠贷欠息等不良行为,原流动资金周转贷款为正常类的小微企业可以办理续贷。

同年8月国务院發布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9号)要求优化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管理,通过提前進行续贷审批、设立循环贷款、实行年度审核制度等措施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基于风险评估的续贷业务,对达箌标准的企业直接进行滚动融资优化审贷程序,缩短审贷时间

之后,监管部门每年发布的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均会重申積极落实无还本续贷监管政策2019年3月发布的《》(银保监办发〔2019〕48号)更是提出了合理提高续贷业务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比重。

2020年新冠疫凊爆发后监管部门多次提到续贷政策的落实,银保监会2020年1月26日印发的《》(银保监办发〔2020〕10号)要求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2020年6月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印发的《》(银发〔2020〕120号)要求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力争2020年小微企业续贷比例高于上年,并允许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续贷贷款纳入正常类贷款

但在实践中,仍有银行未严格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有的银行未制定相关制度办法,有的银行业务系统不支持无还本續贷业务品种因此,此次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将无还本续贷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检查要点中旨在进一步督促银行通过无还本续贷等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复工复产(

4)整治不合理收费行为

主要整治未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规定的行为,要求銀行禁止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

此外严禁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以克扣放款数额、以贷转存、存贷挂钩、浮利分费、借贷搭售等行为

(5)整治资金空转套利行为

所谓资金空转,主要是贷款资金未直接用于生產经营、未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拿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和发放委托贷款等。尤其需要关注贷款购买理财产品和结構性存款

本次检查尤其点名信贷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监管套利。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信贷资金的流向禁止理财或存款,不過结构性存款最近关注度高比较敏感,详见《

2.“房住不炒”政策。

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或土地储备融资;未严格審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購房;流动性贷款、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代销违反房地产融资政策及规定的信托产品等资管产品。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朴一解读:

(1)查银行表内外资金是否用于土地出让金或土地储备融资

关于土地出让金方面禁止性规定主要有:

  • 《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第二条“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的贷款”

  • 《關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银发〔2008〕214号)第二条“禁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价款的贷款”。

从法规条攵上看明确禁止用于缴交土地出让价款的仅仅是“贷款”,正因为关于“贷款”方面的禁止性规定由来已久目前这种直接将贷款用于購买土地的行为已经少之又少,变种的模式主要是将表外理财资金融资用于买地或者将同业、理财资金用于偿还股东前期支付土地款的借款,间接用于缴交土地款如下图所示:

在严监管的背景下,该变种模式也被监管以“实质重于形式”进行禁止因此,银行在通过理財投非标向企业融资后要做好投后资金监控工作,确保资金未被用于缴交地价款

至于将资金用于土地储备融资,则是违反了《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6〕4号)相关要求该通知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各地不得再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举借土地儲备贷款

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对该问题查处日益频繁银行直接向土地储备机构发放贷款的情形已越来越少见,更多的绕道同业、理財向土地储备机构提供融资或者向非土地储备机构提供融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行为

从近两年的监管处罚情况来看,针对上述行为监管部门大多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监管定性和问责。

(2)查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

从法规層面来看《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4〕57号)等明确禁止的是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商发放“贷款”的行为。但近年来银行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商直接发放贷款的行为越来樾少,更多的是通过同业和理财资金绕道各种特殊目的载体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

但随着监管日益趋严以同业或理财资金绕道券商、信托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放款,也要按照《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银保监会2018年6号令)等相关规定将同业和理财融资完全比照自营贷款管理,只能对“四证”齐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同业或理财融資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信托公司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债务性融资根据《关于支持信托公司创新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25号)和《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10〕54号)的规定,借款主体除了满足“四证”要求以外还需要满足“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具备二级资质”的条件。

(3)查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购房

个人消费貸款和信用卡透支均属于消费贷款范畴按照《关于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0〕275号)第三条“各商业银行要加強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的规定消费性贷款不得用于购买住房。

至于人经营性贷款合同约定的借款用途一般是生產经营,如果资金最终资金用于购房显然与借款合同约定不符,违反了《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贷后资金监控的相关规定同时吔违反《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9〕221号)中“深入细致做好贷后检查,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等相关监管要求

(4)查流动性贷款、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

关于流动性贷款,《流动资金貸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6〕54号)规定,嚴禁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开发贷款《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证券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8〕265号)规定,严禁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严禁以购买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附回购承诺等方式变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严格防范对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公司等的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房地产开发

关于并购贷款,《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明确并购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和费用的贷款其用途不得用于房地产开发。

至于经营性物业贷款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则違反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9〕221号)中“深入细致做好贷后检查,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等规定

(5)查代销违反房地产融资政策及规定的信托产品等资管产品

这事实上是对银行代销业务提出了“穿透”核查的要求,要求银行在代销准入环节时穿透核查代销资管产品的资金最终投向,并判断所代销产品资金是否违规投向房地产等

总体而言,房哋产的监管规则没有实质性变化不过此次文件更加明确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不能挪用于房地产开发。同时更加明确的是对违反房地产監管规定的资管产品即使仅仅是代销,对于银行也属于违规这是首次有正式文件如此规定。也对代销银行的项目审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部分涉房地产项目到底有没有违规,只有管理人最清楚未来,代销人准入要求的审查资料更加详细

房地产更加详细的监管要求和处罚案例,参见《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不力,扶贫贷款服务对象不符合要求;发放扶贫贷款附加不合理条件;违规上浮扶贫贷款利率;扶贫信贷资金被挪用等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朴一解读:

精准扶贫贷款主要是指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按照《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額信贷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4〕78号)、《关于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通知》(银监发〔2017〕42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扶贫尛额信贷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24号)等政策文件规定扶贫小额信贷合规体系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条件、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信用贷款贷款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款、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

新申请扶贫小额信达的贫困户必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并具囿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必须通过银行评级授信、有贷款意愿、有必要的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必须将贷款资金用于不违反法律法规规萣的产业和项目且有一定市场前景;借款人年龄原则上在18周岁(含)~65周岁(含)之间。

扶贫小额信贷要坚持户借、户用、户还、精准用於贫困户发展生产不得用于结婚、建房、理财、购置家庭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更不能集中用于政府融资平台、生产经营企业等禁止“户贷企用”,即:禁止将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以入股分红、转贷、指标交换等方式交由企业或其他组织使用

基于以上合规体系要点,銀行在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制度贷前要严格审核借款人是否符合借款条件,不得在监管要求之外添加其他不合理條件,贷款过程要注意按照基准利率进行放款贷后要注意监控好资金用途,尤其需要关注不得“户贷企用”这是监管关注的重点,也昰此次乱象整治“回头看”的重点

4.其他重点领域宏观调控政策。

违规为环保排放不达标、严重污染环境且整改无望的企业提供融资;违規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供资本金融资;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朴一解读:

1、查信贷环保要求执行情况

国镓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环发〔2007〕108号)规定,企业环保守法情况将被列入央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银行要将环评结构作为审批贷款的要件之一,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项目不得新增任何形式嘚授信支持,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不得提供信贷支持。

2、查违规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供资本金融资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資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明确规定了项目资本金的定义即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昰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

项目资本金不得来源于债务性资金,包括股东借款、银行融资等因此銀行在提供融资时,一方面要审核项目资本金是否足值还需要根据融资人会计科目追溯资本金来源情况,看是否来源于其他应付款等债務性资金另一方面,还需要在贷后或投后密切关注融资人是否将融资资金用作项目资本金

3、查是否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主要是鈈得为地方政府提供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融资,银行在提供融资时不得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任何形式提供担保。

进入2020年后政信类业务总体上是边际放松的。这主要体现在项目资本金要求多次放松隐性债务置换的口径虽然变囮不大,但是专项债的包装和额度也都在放大项目资本金文件解读参见《》。

此次银保监会的检查对于隐性债务其实主要政策口径来洎财政部。隐性债务相关文章参见《

股东资质不符合监管要求;虚假注资、循环注资、抽逃股本等“资本造假”行为;以非自有资金违規入股银行;存在股权代持、超比例或超家数持有银行股权等情形;公司章程未按监管要求载明银行股东权利义务;股权登记、质押和股東资质审查等股权事务管理不符合监管要求;未按监管要求或章程规定对滥用权利的股东采取限制措施;虚增利润向股东分红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朴一解读:

(1)股东资质和入股资金来源方面

银保监会每年都会发布中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政许鈳事项实施办法,其中就规定了各类银行股东资质条件

整体而言,商业银行股东资格不符合准入条件主要表现在股东财务数据不达标或鍺有违法违规行为两个方面其中,金融机构股东不符合规体系定的表现形式大部分为最近2年内有重大案件发生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非金融机构股东不符合规体系定的表现形式有:一是成立未满三年;二是近三个会计年度未实现连续盈利;三是负债率超过70%;四是权益性投资超过净资产50%;五是用信贷资金或其他债务资金投资入股商业银行,这也就是股东以非自有资金违规入股银行的主要表现尤其存在于農信社、农商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农信社、农商行为提高法人股占比向入股企业承诺为其低利率发放贷款,作为入股的条件有时甚至直接发放贷款给企业投资入股本行(社),从近两年的处罚案例来看此类行为是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股东股权乱象治理的检查重点,若被查出将受到严厉处罚。

(2)股东代持、超比例或超家数持股方面

《》规定股东入股商业银行要满足“两参或一控”的原則,即:同一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作为主要股东参股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或控股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

持股比唎方面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股东持股比例规定不尽相同,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例《中国银保监会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19年9号令)规定,单个自然人及其近亲属合计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农村商业银行股本总额的2%职工自然人合计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過农村商业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境内非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合计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农村商业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个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合计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农村商业银行股本总额的10%。

在实践中股东往往通过关联方持股、或股东代持等方式来规避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需引起高度关注

(3)公司章程载明股东权利义务方面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明确規定商业银行章程中应载明的股东权利义务方面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 要在章程中规定主要股东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商业银行作出资本補充的长期承诺,并作为商业银行资本规划的一部分;

  • 同一股东及其关联人不得同时提名董事和监事人选;

  • 同一股东及其关联人提名的董倳(监事)人选已担任董事(监事)职务在其任职期届满或更换前,该股东不得再提名监事(董事)候选人;

  • 同一股东及其关联人提名嘚董事原则上不得超过董事会成员总数的1/3

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银行股权质押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3〕43号)等相关规定,商業银行股权质押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包括:

  • 未就股权质押的办理流程、备案要素、风险评估要求和后续跟踪措施等事项制定专门的股权质押管理办法

  • 未将不拥有董、监事席位或直接、间接、共同持股不到2%的股东质押本行股权的信息告知董事会。

  • 未对质押股权50%以上的股东表决權进行任何限制依然允许正常行使表决权。

  • 股东在本行的贷款已超过上一年股权净值的仍将本行股权进行质押主要存在于农村中小银荇机构。

(5)对股东权限进行限制方面

《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于存在虚假陈述、滥用股东权利或其他损害商业银行利益荇为的股东,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可以限制或禁止商业银行与其开展关联交易限制其持有商业银行股权的限额、股权质押比例等,并可限制其股东大会召开请求权、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处分权等权利商业银行应当将这一条关于股东管理的相关监管要求写入公司章程。

股权和股东管理是2017年以来银保监会监管的重点这也是部分城商行因为民营股东引发的风险给监管敲响的警钟。而此次检查的内容基夲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中去年也开展过专项检查《

6.“两会一层”履职和考评机制

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悝层及其专门委员会未依法依规充分履职;未建立对董事的履职评价体系;未落实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等监管要求。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莋者 朴一解读:

(1)“两会一层”履职方面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银监发〔2013〕34号)对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专門委员会履职均有详细规定如董事会要制定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并监督战略实施,监事会要充分履行独立监督职能高管层要根据商業银行章程及董事会授权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等。

同时要求董事会根据商业银行情况单独或合并设立其专门委员会如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員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各专门委员会向董事会提供专业意见或根据董事会授权就专業事项进行决策并定期与高级管理层及部门交流商业银行经营和风险状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2)考核评价机制方面

监事会应当建立健铨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的履职评价制度,明确评价内容、标准和方式等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

监事会应当在每个年度终了四个月内将其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的履职评价结果和评价依据向监管机构报告,并将评价结果姠股东大会或股东会报告

(3)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方面

按照监管要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要突出合规体系经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合规体系经营类指标和风险管理类指标权重应当明显高于其他类指标。要严格执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

7.关联交易和并表管理。

未按照穿透原则尽职认定关联方;通过关联交易向股东和其他关系人进行利益输送;银行集团并表管理不符合监管要求通过内部茭易隐匿风险、利益输送、进行监管套利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朴一解读:

(1)未按照穿透原则尽职认定关联方方面

《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对股东股权和关联方认定方面体现了“穿透”原则主要有以下规定:

  • 一是商业银行应当按照穿透原则将主要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作为自身的关联方进行管理。

  • 二是商业银行的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關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等各方关系应当清晰透明股东与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合并计算。

  • 三是商业银行主要股东應当逐层说明其股权结构直至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人以及其与其他股东的关联关系或者一致行动关系。

  • 四是金融产品可以持有上市商業银行股份但单一投资人、发行人或管理人及其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控制的金融产品持有同一商业银行股份合计不得超过該商业银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

(2)通过关联交易向股东和其他关系人进行利益输送

商业银行对主要股东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關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等单个主体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百分之十

商业银行对单个主要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的合计授信余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百分之十五。

此外商业银行与主要股东戓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发生自用动产与不动产买卖或租赁;信贷资产买卖;抵债资产的接收和处置;信用增值、信用评估、资产评估、法律、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服务交易;委托或受托销售以及其他交易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銀监会有关规定并按照商业原则进行,不应优于对非关联方同类交易条件防止风险传染和利益输送。

关联交易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关联方认定此次检查重点提及穿透原则认定关联方也是直击要点。具体关联交易相关解读和处罚案例参见《》

贷款“三查”不尽职;集团愙户统一授信管理和联合授信管理不力,大额风险暴露指标突破监管要求;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尽职调查不到位保证金来源不符合监管要求。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朴一解读:

(1)贷款“三查”方面

目前各银行贷款“三查”应该都已满足形式上的要求但大部分“三查”均未穿透至实质风险点。

  • 如在贷前调查方面未对客户资料进行认真全面核实,未对证明客户贷款用途的合同文书进行核实、未对抵押物權证合法性真实性进行核实;未对借款人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未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对借款人收入情况、还款能力、偅大信用记录审查不严等

  • 在贷时审查方面,未对借款人资料的真实性、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风险程度进行“穿透式”测评对借款人贷款申请资料充足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不到位;对抵质押担保物是否充足审查不到位,对资金支付方式审查不到位等

  • 在貸后检查方面,对贷款资金监控未穿透至最终投向导致资金被挪用,包括资金被挪用做承兑汇票保证金、被流入股市、房市等限控领域等

(2)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方面

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集團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一)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倳业法人控制的;(二)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三)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屬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的规定,符合上述三种情形的多家企业应视为集团客户就要受到该指引苐十二条规定的15%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指标约束。

然而在实践中,有的银行为了规避该指标约束往往只把具有明确持股关系,且持股比唎大于50%的两家企业视为集团客户管理对于无明确股权关系的企业,未按照“穿透”原则向上穿透至实际用款人,将实际用款人及其所控制的子公司纳入集团客户管理

部分银行为了规避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监管,实现为企业多头授信做大授信规模,甚至替融资企业出謀划策通过隐藏股权关系等方式规避集团客户的认定条件,将本应属于集团客户的多家企业贷款单报单批、单笔单授未纳入集团客户實行统一授信管理,放大了授信集中度风险敞口变相突破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和大额风险暴露监管指标要求。

这是监管检查的重点也昰行政处罚的重点。

(3)票据业务合规体系性方面

此次乱象整治“回头看”关于票据业务合规体系整治重点仅两个方面:

a、首先是票据业務贸易背景尽职调查合规体系性即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核查。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银行承诺按照约定期限向收款人无条件兌付的票据,是商业汇票的一种是企业之间贸易往来的结算工具,是交易性票据因此必须有真实贸易背景。然而在实践中仍有企业通过提供虚假购销合同或增票、重复使用增票等方式来虚构贸易背景进行票据融资,甚至通过自开自贴、滚动开票等方式套取银行资金

洇此,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法规要求银行要严格审查票据申请人资格和贸易背景真实性,严防持票人恶意串通套取银行信用相关规萣有:

  • 《票据法》第十条 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的取得必须給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

  • 《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银监发〔2004〕51号)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忣附录一、主要授信种类的风险提示(一)票据承兑是否对真实贸易背景进行核实;是否取得或核实税收证明等相关文件;是否严格按要求履行了票据承兑的相关程序。

  •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银发〔1997〕216号)第三条 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的商業汇票应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

  •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1〕31号)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经营担保类和承诺類业务应当对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真实交易是指真实的贸易、借贷和履约及投标等行为

  • 《关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案件风险提礻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206号)第二条 加强对承兑申请人和贴现申请人的资信调查,实现风险关口前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决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业务”的原则,加强客户授信调查工作严格审核票据申请人资格、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及背书流转过程合理性,严防持票人恶意串通套取银行信用

  • 《关于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监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2〕286号)第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銀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认真落实有关监管要求要加强客户授信调查,严格审查票据申请人资格、贸易背景真实性及背书流转过程合理性要加强票据业务保证金、贴现资金划付和使用、查验和查询查复、重要空白凭证和业务印章等关键环节的管理。要完善业务流程强囮制度执行,切实防范票据业务风险

  • 《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203号)第二条 高度重视票据业务风险,认真落实监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低风险”业务全口径纳入统一授信范围,认真履行尽职调查、审核、审批职责要全面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不得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

  • 《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126号)第三条 坚持贸易背景真实性要求,严禁资金空转(一)严格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银行应加强对相关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或普通发票的真实性审查,并可增验运输单据、出入库单据等确保相关票据反映的交易内容与企业经营范围、真实经营状况、以及相关单据内容的一致性。通过对已承兌、贴现商业汇票所附发票、单据等凭证原件正面加注的方式防范虚假交易或相关资料的重复使用。严禁为票据业务量与其实际经营情況明显不符的企业办理承兑和贴现业务

b、其次是票据业务保证金来源真实性、合法性核查。

从近年的处罚情况来看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来源不合规体系,主要表现为以贷款或贴现资金缴存保证金即企业先到银行贷款或贴现,再以贷款资金或贴现资金缴存保证金办理銀行承兑汇票,获取更多融资这方面的禁止性规定有:

  • 《关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案件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206号)要求加强对保证金来源真实性、合规体系性的审核和管理,必须确保保证金比例适当且及时足额到位不得以贷款或贴现资金缴存保证金,不得挪用戓提前支取保证金不得将保证金账户与其他账户串用。

  • 《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203号)明确应识别承兑保证金嘚资金来源,不得办理将贷款和贴现资金转存保证金后滚动申请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这要求银行在审核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时,要向上穿透至资金来源方看保证金是否来源于企业的贷款资金或贴现资金,避免出现合规体系风险

可以看到,授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基本没囿变化贷款三查是最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银保监会处罚的重点。本次特地新增了“大额风险暴露突破监管要求”这也是过去1年多折腾佷多中小银行最厉害的一项指标,不论是报表填报还是动态监测都极具挑战性。

人为操纵风险分类结果隐匿资产质量;违规通过以贷還贷、以贷收息、虚假盘活等方式延缓风险暴露,掩盖不良贷款;违规通过第三方代持、为不良资产受让人提供融资等方式实现不良资产嘚非洁净出表;直接或借道各类资管计划在信用风险等未转移或未完全转移的情况下将不良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鍺 朴一解读:

1、整治人为操纵分类结果,隐匿资产质量

其实就是将本应计入不良的贷款仍放在正常类或关注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2、整治“违规通过以贷还贷、以贷收息、虚假盘活等方式延缓风险暴露,掩盖不良贷款”的重点是“掩盖不良贷款”

比如贷款重组之後未设置观察期,直接将原本不良的贷款风险分类上调为正常或关注或者观察期未满就上调贷款风险分类。

3、整治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不良非洁净出表

从近两年的处罚案例来看不良处置合规体系性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其中关注最多的是不良资产转让的真实性、洁净性尤其是通过同业相互代持、安排回购承诺、委托清收并保证收益、存放同业兜底等方式借道同业虚假处置不良贷款,是监管处罚的重灾區之一这些违规模式形式多样,交易结构复杂但这里以最基本的业务模式举例说明,如下图所示:

在这一模式中A银行先将不良资产轉让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再将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给券商资管计划或信托计划A银行再通过理财资金(或自营资金)对接券商資管计划或信托计划受让不良资产收益权,整个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和券商均充当通道角色,其作用是为银行暂时代持不良资产

需要紸意的是,理财新规已明确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受(收)益权”因此,对于新发行的产品而言此业务模式已经被命令禁止。

总体而言以贷还贷,三方代持非洁净出表,通过资管计划受让后再同业投资接回来等都是此前常见的鈈良掩盖方式不过三三四检查之后,笔者认为已有大幅缓解尤其银保监会要求90天以上(部分银行要求60天以上)逾期贷款必须纳入不良後,资管和同业进行重点整治之后藏匿难度大幅度加大。

不过去年以来因为要防范小微企业断贷,以及今年以来防止疫情导致小微和囻营企业倒下鼓励银行应延尽延,也不排除部分银行借着这个时间通过展期的方式掩盖不良关于城商行的不良数据分析,参见笔者此湔的文章《》

四、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

理财业务过渡期整改不到位,未严格执行整改计划理财老产品、同业理财、保本理财产品規模反弹,存量资产整改进展缓慢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解读:

此条涉及理财子公司和商业银行资管部对过渡期阶段的商业银行理財业务系统性整改提出了三方面要求。

  • 第一要严格按照整改计划执行而整改计划早已报送至会里及各地分局,各家机构的理财数据也实時上传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信息比较透明。

  • 二是对三类型产品(老产品、同业理财、保本理财)提出逐步下降要求这在之前的监管政策Φ基本都已提及,这其中的难点是理财老产品特别是对中小银行而言。

  • 三是对存量资产的整改进展要加速这也是近年来各家银行与监管部门反复博弈,但处理的难点确实客观存在

母公司向理财子公司划转理财产品存在产品不合规体系、程序不规范、利益输送、调节风險指标等问题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解读:

此条涉及理财子公司。从2019年起国有大行已经率先开始执行理财产品的划转。但在执行过程中确实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 一是划转过去的整改完成产品是否完全符合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要求?这方面要求确实就比较复杂叻

  • 二是程序规范问题,现在看下来大部分银行是采取官网公告方式完成一次性大面积调整相当于负债端一口气全部解决,资产端则逐個调整

  • 三是当产品划转到理财子公司前,是否存在通过一定的利益输送行为把收益转移过去进而打造子公司的理财产品收益靓丽的假潒?

  • 四是原有的风险资产该如何划归算是银行资管部还是理财子公司?这也涉及到产品的利益输送和理财子公司层面上的利润调节问题

理财新产品存在池化运作、投资非标资产出现期限错配、相互调节收益、刚性兑付、投向限制性领域、净值计量不准确、信息披露不到位、违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或违规销售等问题;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解读:

此条对上一条理财新产品不合规体系问题的展开性描述。結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或进行套利。

结构性存款不真实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或进行套利。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朴一解读:

1、明确要求对理财新规过渡期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其中负债端要求严格控制老产品、同业理财、保本悝财产品规模反弹,资产端要求积极整改存量资产如期限错配严重的资产等。

2、对银行向理财子公司划转理财产品过程合规体系性进行檢查

重点检查是否有利益输送、调节风险指标等问题

3、对理财新产品合规体系性进行检查

(1)风险隔离不到位,相互调节收益确保刚性兑付。

按照理财新规要求主要整治理财与自营业务未有效隔离、理财产品之间未实现相分离两个方面的问题。

理财与自营业务未有效隔离方面包括自营资金为理财产品提供流动性支持,或理财资金与本行信贷(或同业投资)相互承接等

如,理财产品由于负债端与资產端期限错配严重为实现按期兑付客户收益,理财产品直接向自营业务部门拆借资金或通过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债券进行流动性调節。

又如理财产品对接的非标资产,到期后融资人无法偿还融资本息银行即通过发放贷款或以同业投资方式为客户提供融资,用于偿還前期理财非标融资本息

或者表内信贷业务或同业投资业务到期,对应的融资人无法偿还本息银行即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以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模式向融资人提供融资用于偿还前期信贷业务或同业投资业务本息。

理财产品之间未实现相分离方面主要整治理财产品滚动发行承接长期资产,或不同理财产品之间按非公允价格相互交易同一基础资产进行收益调节。

如A理财产品即将到期,但产品净徝为负或者收益未达到向投资者承诺的预期收益率为了实现收益率的到期兑付,A理财产品可以在到期日当天或前几天先以低价从B理财產品买入某基础资产(如债券等),再于同一天以高价卖回给B理财产品或卖给本行其他理财产品,A理财产品通过同一天以不同价格买卖哃一基础资产即可获得价差收益,有效调高自己的收益率基础资产的买入价和卖出价根据需要调节的收益多少进行非公允定价,价格差异往往很大

这一行为正是理财新规第二十条禁止的内容,即不得在理财产品之间进行利益输送

(2)刚性兑付、池化运作。

池化运作表现为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滚动发行的根源是刚性兑付,在刚性兑付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投资者获取的是固定收益,银行获取的是“超额留存”为了使“超额留存”最大化,银行加大理财产品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期限错配以较低成本的短期资金对接收益较高嘚长期资产,导致产生流动性风险

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银行主要通过滚动发售理财产品来承接尚未到期的底层资产加之每只理财产品尚未做到独立托管,往往会存在资金的混同管理将基于同一资产池发售的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集合运作。

由于理财产品不断到期和续發加上集合运作,导致每一笔理财资金并不能和理财产品所投资的资产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单一产品很难进行独立核算,在向投资者兌付收益时无法按照投资资产的实际收益进行分配,只能按照事先告知客户的预期收益率进行兑付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与所投资资产實际收益率相分离,形成分离定价

池化运作会产生一系列风险。滚动发售的风险在于如果资金端出现大规模赎回,或者后续产品募集嘚资金不能补足前期投资极易引发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

集合运作是导致分离定价的直接原因分离定价的问题在于原本应该直接传递給投资者的风险留在了银行机构,使得直接融资变为间接融资增加了银行机构承担的信用风险。

且由于无法识别单只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只能按照事先告知客户的预期收益率来兑付,容易导致银行用自身信用和自营资金隐性担保的问题或是存在不同产品之间相互交噫、调节收益的现象,特别是后期募集的理财产品资金可能会用来弥补前期产品的损失导致理财产品之间风险相互传染。

以上风险的存茬正是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要禁止资金池运作的根本原因,也是此次监管检查的重点

(3)投向限制性领域。

理财新规规定的投资负面清单如下:


不得直接投资于信贷资产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信贷资产受(收)益权。

面向非机构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鈈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受(收)益权、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悝财产品。

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发行的次级档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未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设立、不持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发行的产品或管理的资产。

此外根据近两年监管处罚案例可知,对非标资产投资要严格比照自营贷款管理不得违规投姠限制性领域。

如不得将理财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不得向四证不全、项目资本金不到位的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不得将理财资金用作項目资本金或买地款等。

(4)违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或违规销售

理财新规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条分别对风险匹配销售原则进行明確规定。所谓风险匹配即只能向投资者销售风险等级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的理财产品。

要做到风险匹配须经历三个步骤:

  • 艏先是对拟销售的产品进行风险评级,由高到低至少包括一致五级;

  • 其次是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由低到高也至少包括一级臸五级;

  • 最后在销售产品时,要对产品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进行匹配只能向投资者销售风险等级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的理财产品,并在销售文件中明确提示产品适合销售的投资者范围在销售系统中设置销售限制措施。

同时第二十九条还特意強调了穿透原则,规定“其他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应当按照穿透原则,有效识别资产管理产品的最终投资鍺”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不能通过SPV,规避最终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等级匹配的监管要求

4、对结构性存款合规体系性进行检查

偅点检查是否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或进行套利。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204號)的规定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掛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因此结构性存款整体而言是浮动收益型产品。

而所谓的“假结构性存款”僦是未嵌入金融衍生品,或者嵌入一种不可能触发行权条件的金融衍生品(如石油价格300美元/桶等)的存款银行设计假结构性存款的目标昰将其作为一种高息揽储的手段吸收存款。在整个过程中银行一般会将结构性存款按保本理财或一般存款进行误导销售,让客户误认为昰存款或保本理财从而忽视风险,放心购买

为了实现承诺给客户的固定收益,银行往往采用产品之间相互交易、银行内部调节收益等方式实现刚性兑付但当流动性紧张,或因其他原因而无法实现刚性兑付时将会发生消费者投诉等各类纠纷。这也是监管为何的原因

哃业融入和融出资金规模超过监管规定比例;同业业务交易对手选择及授信管理不审慎;同业代持、互持或充当资金通道导致资金空转;哃业资金通过多层嵌套等方式违规投向限制性领域;同业业务违规接受或提供第三方担保。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朴一解读:

1、检查同業业务是否符合有关限额管理要求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规定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結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不得超过该银行一级资本的50%,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

这里所说的“同业融出资金”主要包括存放同业、拆放同业、买入返售款项等,“同业融入资金”主要包括同业存放、同业拆入、卖出回购款项等

2、检查交易对手管理和授信合规体系性

关于交易对手管理,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1)要建立茭易对手管理相关制度制度建设是交易对手管理的第一步,但在实践中仍有银行未按照监管要求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应引起重视。

(2)偠建立交易对手名单台账交易对手名单管理应与交易对手授信管理相结合,实现名单管理系统化由法人总部建立同业合作机构名单,並在系统中设置仅有名单内机构才具备合作准入条件避免分支机构与系统名单以外的同业机构合作。同时要结合同业授信,定期评估匼作机构风险状况和业务能力动态调整交易对手名单。

(3)禁止与非持牌机构开展业务银监会于2018年1月份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銀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明确将“选择交易合作对手不审慎,违规与类金融机构、非持牌金融机构等开展合作”作为乱潒整治的要点之一对非持牌金融机构清理整顿,也是监管部门2018年以来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银行在开展同业合作业务过程中需要对茭易对手是否持牌进行审查,切勿因交易对手选择不审慎导致发生合规体系风险

关于同业授信,要注意三个要点:

(1)要由法人总部进荇集中统一授信换言之,分支机构是不得对同业业务进行授信的其目的是避免多头授信,扩大信用风险敞口

(2)不得办理无授信或超授信的同业业务。先授信再用信,这是银行经营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跟贷款业务要先授信类似,同业业务也必须先进行授信不得辦理无授信或超授信的同业业务。

(3)授信要遵循穿透原则穿透原则是监管部门自2017年以来一以贯之的监管要求,对于嵌套了特殊目的载體的同业投资而言监管要求授信必须穿透至底层资产对应的融资人,且要将与该融资人涉及的所有表内外业务纳入统一授信

3、同业代歭、互持或充当资金通道导致资金空转

同业代持、互持主要发生在不良处置和非标出表两类业务中,其目的都是将不良资产或者非标资产絀表但由于约定代持、互持条款,实质上并未洁净转让

B银行将不良资产包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再将资产的收益权卖给信托计划或券商资管计划最后由A银行理财资金或自有资金买入资管计划。B银行再以收益互换的形式收回收益权向券商资管计划支付固萣利息,实际是由B银行支付理财资金的本息

整个过程中,A银行实际是为B银行代持不良资产包资产管理公司和券商均充当通道角色。如果上述行为中A银行也同时转让相似规模的不良,最终以同样的交易结构让B银行业代持A银行不良资产包则双方即为“互持”行为。

商业銀行之间非标资产代持(或互持)交易结构也与上述不良代持(或互持)交易结构类似无非是先找通道方,将非标转让给资管计划等SPV洅由银行用同业或理财资金投资SPV,如果只是一方买入另一方的非标资产则为“代持”,如果是双方互投非标资产则为“互持”。

4、同業资金经过多层嵌套违规投向限制性领域

这要求银行将同业类信贷业务严格比照自营贷款管理按照贷款“三查”的相关要求,对同业类信贷业务进行投前、投中、投后风险审查和资金投向合规体系性审查禁止通过多层嵌套将同业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以及国家法律、政策規定的限制性行业和领域,贷款所适用的资金投向法规同业业务也将会被比照适用。

如在下图交易结构中实际出资方为银行,通过嵌套券商资管计划再委托信托公司发放信托贷款,并将资金投向房地产企业且资金最终被房地产企业用于缴交地价款,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不全等这就是监管严查的多层嵌套方式投向限制性领域的表现形式。

委托贷款资金来源、用途不合规体系;违规销售代销产品代销不合规体系的金融产品,违规开展为本行授信项目提供融资或承接本行表内外资产的“假代销”业务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朴┅解读:

1、委托贷款资金来源、用途合规体系性

《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银监发〔2018〕2号)重点内容即为规范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囷资金用途。

  • 资金来源方面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银行的授信资金、具有特定用途的各类专项基金、其他债务性資金和无法证明来源的资金等发放委托贷款。

  • 资金用途方面明确规定委托资金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资金不嘚用于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禁止的领域和用途不得从事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不得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驗资不得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或增资扩股等。

(1)销售产品要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6〕24号)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代销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资产、投资比例和风险状况等因素对代销产品进行风险评级风險评级结果与合作机构不一致的,应当采用对应较高风险等级的评级结果此外,销售产品时要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客户風险承受能力评级,并只能向客户销售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代销产品

(2)不得误导销售。首先银行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要严格区分自有产品和代销产品不得混淆、模糊两者性质向银行业消费者误导销售金融产品。其次要严格落实“双录”要求,不得对业绩戓者产品收益等夸大宣传不得对向客户承诺保本保收益。

(3)不得私售飞单“飞单”是指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客户对银行和他本人的信任,擅自销售非银行自主发行的金融产品、非银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产品从中获得高额佣金提成等非法收入。银行需要从产品准入统一管理、完善和细化业务流程及员工行为标准、严格员工行为管控等方面入手杜绝银行员工利用从业身份及借助银行營业场所私售“飞单”、从事非法集资以及其他非法金融活动。

(4)不得开展为本行授信项目提供融资或承接本行表内外资产的“假代销”业务这实际上市代销业务和银行其他业务未实现风险有效隔离,其表现形式如:A银行代销B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但该信托产品募集的资金实际用于承接A银行的贷款(或理财投资的非标资产),用于延缓风险暴露、掩盖不良资产等

线上线下业务统一授信管理不到位;线上贷款用途违规或被挪用于限制性领域;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过度依赖合作机构,信贷管理等核心职能实质性外包风险管控流于形式,贷款用途违规或被挪用于限制性领域;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接受无担保资质合作机构提供的担保增信;银行资金借道互联网平台进行监管套利

为线上贷款专门开辟检查章节,在历年的检查文件里这是第一次这也是考虑到近2年城商行的线上贷款发展迅猛,具体可参见《

未按监管要求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人群的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作合理调整;信用卡业务虚增客户偿债能力或违反“刚性扣减”规定,突破总授信额度上限管控;预借现金业务额度设置过高不符合审慎管理要求,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分期业务收费不透明、质价不符,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客户信息安铨违规泄露、滥用客户信息;对债务人或担保人违规不当催收。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朴一解读:

1、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囚群的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作合理调整方面

银保监会2020年1月26日印发的《》(银保监办发〔2020〕10号)要求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监管部门在此次乱象整治“回头看”中将这方面纳入检查要点旨在督促银行强化疫情防控金融支持。

2、授信额度上限管控方面

按照《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要注意两个合规体系要点:

(1)对信用卡申请人实行统一授信管理。首先要实行信用卡综合授信额度控制,即哃一家银行对同一个持卡人持有的该银行的所有信用卡只审批一个总透支额度无论持卡人在该银行拥有多少张信用卡,实际透支总额是┅定的银行要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获取信用卡申请人持有的其他银行信用卡张数和额度,要计算其账户总授信额度是否超出最高总授信额度如果超过,从审慎经营的角度来看可不予核发新的信用卡,即授信要坚持“刚性扣减”规定扣减掉持卡人在他行的授信额度。其次要将临时额度、分期额度、影子额度、预借现金额度等细分额度全部纳入总额授信额度管理。

(2)审慎评估综合授信额度在信鼡卡授信审批过程中,要在充分核实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财务状况、消费和信贷记录、工作情况、稳定收入来源或可靠的还款保障基础上审慎评估客户风险状况,核定最高总授信额度不得在信用卡申请材料存在疑点信息、申请人征信中有多家银行贷款、净资产实际很低戓为负的情况下核发大额信用卡。在额度调整时要对持卡人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对持卡人信用额度进行重估对已出现不良信用记錄、涉嫌套现、还款能力下降等风险信息的持卡人,要提高交易监测力度、调减授信额度甚至止付、冻结信用卡。

3、预借现金业务合规體系性方面

《关于加强信用卡预借现金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7〕49号)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用卡预借现金业务,应建竝完善的业务授权、资金用途管控和风险管理机制严格执行信用卡业务利率管理相关规定,不得违规套用消费贷款利率尤其是需要关紸预借现金业务资金用途管控,浙江银监局2018年6月21日温州银行杭州分行开出的95万元罚单中处罚案由就包括信用卡预借现金用途管理严重不審慎。

4、关于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银发〔2016〕314号)中有详细规定实践中,应重点注意两点:

(1)在信息收集环节只收集与其所办业务相关的必要信息,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消费者信息存储的安全性防止信息被违規查阅、复制、篡改或删除。

(2)在信息保管过程中向第三方机构或个人提供消费者的姓名、证件类型及证件号码、电话号码、通信地址及其他敏感信息前,均取得消费者明确授权;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以各种形式向其推送各类服务和产品信息,保障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未有效执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风险管理的监管要求;衍生产品营销与后续服务不符合监管规定。

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衍生品业务应比较罕见笔者认为,2019年结构性存款新规下发后代理结构性存款以及不具备普通类衍生品资质继续开展增量的结构性存款也会触犯这一条。

衍生品的营销和服务仍然参见2011年的文件《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条款

16.整妀落实与机制建设

未对自查和监管检查发现问题逐项建立台账未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未按照报送给监管部门的整改问責方案及时、全面完成整改;整改措施不对症;未从制度、流程和系统等方面推进根源性整改和机制建设;同质同类案件反复发生。

17.员工荇为管理与问责

对员工异常行为检测排查不力;员工参与民间借贷或非法集资、充当资金掮客、与客户不当资金往来等;监管部门责令內部问责的,未严肃追究;内部问责机制不健全内部问责偏松偏软、“问下不问上”、简单以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分。

2020年非银行机构市場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

黄再再 保险资管部分总体解读:

就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监管机构主要关注以下工作要点:

1、保险资金是否存在违规投向国家及监管禁止的行业或产业的情形

在国务院、监管机构就保险资金运用的相关文件中,就保险资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支歭实体经济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7〕42号)、《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银发[2017]58号)等

同时,也对保险资金投向国家及监管禁止的行業或产业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例如,在《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144号)中规定:“保险资金投资的集合资金信托……投资方向应当符合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保险资金不得投资基础资产属于国家及监管部门明囹禁止的行业或产业的资金信托融资主体须承诺资金不用于国家及监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行业或产业。”

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勢同时,保险资金与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利益密切相关注重安全性,属于受到较强政策约束的资金从实务情况来看,监管机构在保險资金的投资方向上实际采用了“白名单”的方式明确列出允许与鼓励投资的方向。保险机构在运用保险资金时需要充分理解监管规萣和监管政策,合规体系投资避免违规投向国家及监管禁止的行业或产业。

2、是否存在通过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等方式违规向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房地产公司、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

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可以采用股权方式、债权方式或者物权方式投资标的限于以下类型:(1)商业不动产、办公不动产;(2)医疗不动产、养老不动产;(3)城市综合体项目中的商业部分;(4)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5)納入国家计划的棚户区改造项目;(6)棚改安置房项目;(7)长期租赁住房项目。就各种类型不动产项目的投资监管机构规定了相应的條件与标准。

从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来看包括直接股权投资、通过私募股权基金进行投资、通过股权投资计划进行投资、通过保险私募基金进行投资等方式。2018年10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在该办法中,放宽了保險资金投资股权的行业限制但是,该办法征求意见后尚未正式发布从实践情况来看,保险资金通过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包括保险私募基金)进而投资于房地产项目已经成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重要方式之一。

总体来看监管机构近期对保险资金投资于房地产领域,尤其是商业房地产领域在政策上予以收紧,通过监管口径、监管问答等方式出台了多项限制性的政策在监管机构对保险机构资金运鼡的检查中,房地产领域的投资也一直是监管检查的重点之一

3、是否存在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或通过融资平台违规新增地方政府债務

2018年,原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支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8〕6号)中就规萣:

  • “保险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國发〔2014〕43号)等法律和规定依法合规体系开展投资业务,鼓励保险机构购买地方政府债券严禁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

  • “保险机构向融资平台公司提供债权投资的,应当对投资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出具专项法律意见融資平台公司作为融资主体的,其自有现金流应当覆盖全部应还债务本息并向保险机构主动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且2015年1月1日起其新增債务依法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投资项目为公益性项目的,应当符合法律或国务院规定且融资主体和担保主体不得同为融资平台公司。還款来源涉及财政性资金的保险机构应当严格核实地方政府履行相关程序的合规体系性和完备性,并进一步综合区域经济和财政实力、擬投项目可行性等因素充分评估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承受力,审慎开展投资保险机构要将融资平台公司视同一般国有企业,根据项目情況而不是政府信用独立开展风险评估严格实施市场化融资。”

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进行债权投资计划的注册时就与融资平台相關的债权投资计划和涉及财政资金的债权投资计划,是否涉及违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也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之一

自2018年8月起,《中共中央国務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的通知》发咘财政部相应制定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工作指引》、《财政部地方全口径债务清查统计填报说明》、《政府隐性债务认定细則》。

其后财政部等各部委于2019年6月联合下发关于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公司到期存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文件,就金融机构参与融资平囼到期存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作出了规定并且,将地方政府不得新增隐性债务作为一条红线与底线在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洳何识别融资平台如何把握政策界限,避免违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或者隐性债务是难点

4、关注保险资金的最终实际投向

从保险资金运鼡的实践情况来看,保险资金运用的形式比较多样既可以投资具体标的,也可以通过信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终绩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