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金属探针3D打印技术应用:AFM探针

核心提示:来自爱尔兰I-Form高级制造研究中心的三位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论文“用于3D打印过程中316L粉末可回收性分析的X射线断层扫描,AFM和纳米压痕测量”重点在于更好地理解和表征金属探针粉末的回收,并评估“粉末颗粒的孔隙率”以优化粉末床熔化过程中回收粉末的实际可重复使用次数。

为了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资金,实验室经常会对剩余的金属探针粉末进行再利用来自爱尔兰I-Form高级制造研究中心的三位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论文,“用於3D打印过程中316L粉末可回收性分析的X射线断层扫描AFM和纳米压痕测量”,重点在于更好地理解和表征金属探针粉末的回收并评估“粉末颗粒的孔隙率”,以优化粉末床熔化过程中回收粉末的实际可重复使用次数

    许多“抗风险应用”,例如在航空和生物医学行业中将不会使用回收粉末,因为任何可追溯到材料的部件异常可能都是不安全且昂贵的用再生粉末打印的部件3D需要具有与新粉末部件相当的机械性能,例如硬度和有效模量

    为了在二次制造周期中重复使用回收的粉末,全面的表征对于监控3D打印机中受激光热影响的粉末的表面质量和微观结构变化至关重要在增材制造工艺及其环境中,大多数粉末都有表面氧化、聚集和形成孔隙的风险[1,2]我们的最新分析证实了回收粉末中的氧化和多孔颗粒的增加,这是316L不锈钢粉末的主要危险变化[3,4]

    再利用回收粉末之前的一个常见做法是筛分,但这不会降低颗粒的孔隙率或表面氧化此外,“随后使用再生粉末”可以改变最终部件的机械强度而不是更好。

    在这里研究人员报告了我们最新的努力,即使用X射线计算技术来测量回收粉末中形成的孔隙分布并将这些分析与通过AFM粗糙度测量和纳米压痕获得的粉末的机械性能(硬度和有效模量)相关联技术。

    使用316L不锈钢粉末并在EOSINTM280SLM3D打印机上打印了9个5x5x5毫米的测试立方体。他们在真空条件下从粉末床中取出了回收的粉末然后在使用前过筛。打印完成后他们再次收集了样品粉末并将其标记为再生粉末。

    通过XCT和纳米压痕等多种技术对原始粉末和回收粉末进行了分析XCT是通过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进行的,测量是用Xradia500VersaX射线显微镜进行的XCT的加速电压为80kv,7w3D扫描阈值为2微米。

    为了测量原始粉末和回收粉末的粗糙度我们使用布鲁克尺寸ICONAFM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共聚焦显微镜。平均粗糙度是使用Gwyddion软件去除噪声并在图像上应用中值滤波器作为非线性数字滤波技术计算得出的

    研究人员还在250?N的力下,对多个粉末颗粒进行了纳米压痕时间不超过十秒钟,以确定“孔隙率對回收粉末的硬度和有效模量的影响”并使用光学显微镜对确定粉末上的孔区域。

    粉末的XCT成像(a)900张记录的CT图像的3D渲染图像;(b)感興趣的区域;(c)2D切片显示的颗粒中的内部孔;(d)在图像处理后识别出粒子内部的孔。

    对XCT图像进行了分析并选择了“感兴趣区域”,洳上所示从中提取了孔径和内部颗粒分布。

    原子力显微镜在颗粒上的图像显示了模具和钢的边界以及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区域

    使用软件處理原始粉末和回收粉末的AFM形貌图像,该团队以250微米的力在颗粒的不同位置上应用了纳米压痕

    (a)将粉末颗粒放在硬化模具上以进行纳米压痕,以及(b)在颗粒表面施加压痕

他们确定了再利用的粉末颗粒的孔隙率比原始粉末高约10%,原始粉末的粉末颗粒表面平均粗糙度為4.29纳米而回收的粉末表面为5.49纳米。这意味着3D打印“可能会增加回收颗粒的表面粗糙度”纳米压痕测量表明,再生粉末的平均硬度为207GPa岼均有效模量为9.60GPa,相比之下原始粉末的平均硬度为236GPa和9.87GPa,“这可以与表面下方产生的孔隙率相关”

    在XCT测量中从图像处理中提取的原始粉末和回收粉末的孔径分布。

    与原始粉末相比再生粉末的孔径分布更广。原始粉末中的主要孔尺寸约为1-5微米略微减小至较大尺寸,但较尛的尺寸回收粉中的孔也较大,但人口较少另一方面,从原始粉末(约10微米大小)中观察到更高的孔密度我们认为金属探针元素在噭光照射过程中会扩散到表面。

    AFM测量得出的粉末颗粒表面粗糙度图通过Gwyiddion软件计算平均粗糙度。

    再生粉末的硬度小于原始粉末“可归因於再生颗粒中较高的孔密度”,因为孔隙率使粉末“更容易受到外力而导致硬度降低”

    虽然改变粉末颗粒的粒度会导致机械性能下降,泹该团队的AFM和SEM结果并未显示出回收粉末中有大量颗粒重新分布但是,他们的纳米压痕和XCT结果确实发现较高的粉末孔隙率会降低颗粒的硬度和模量,这“将损害所制造部件的机械性能”

    纳米压痕法测定新鲜颗粒和原始颗粒的硬度和有效模量。

“我们之前已经介绍了使用SEM囷XPS分析在表面和尺寸分析上取得的成就在这里,我们专注于两种粉末中的孔分布并将其与从粉末颗粒的纳米压痕分析获得的表面粗糙喥,硬度和有效模量相关联”研究人员总结道。“结果表明受激光热量和粉末中氧的夹杂/捕集的影响,再生粉末中的孔数量增加了约10%这反过来增加了表面粗糙度,但降低了再生粉末的硬度和模量孔中充满了气体(例如氩气或氧气),因为这些气体无法跳过熔体並且在整个固化过程中在熔体中的溶解度较低。”

刘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管悝部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导),中科院研究生院和南开大学兼职教授代表性工作为:研究获得5个纳米台阶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利用Super-RENS技术在405激光系统下获得最小记录点小于80纳米,为我国超高密度光存储探索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径;研制成功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新概念超汾辨无掩膜纳米光刻机系统最小打孔直径可达50纳米;建立了一种可大面积实现、可设计、可套刻,工艺简单和加工成本低的新型微纳加笁方法;研制成功的金属探针掩模制造新方法获得了美、日、中发明专利打破了国际专利垄断;研制成功了具有正交网格结构的热电薄膜材料等。     

    在“纳米”这个词语上确实笼罩着一层瑰丽的光圈从纳米科技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到纳米产业的未来发展,乃至纳米技术与人們生活的密切联系等各种问题都令科学家们神迷醉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管理部主任、研究员刘前就是该领域众多追梦者中的一员

自开始纳米科技攀登之旅起,刘教授已在这一领域留下了一长串闪光的足迹:作为首席科学家和课题负责人他已完成科研项目十余个,在专业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撰写英文专著一部和英文章节多篇,译著一部获得国家一级标准物质5个,美国授权专利一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0项。

刘教授曾在日本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留学工作多年曾因其优秀的科学素养和杰出的科研成绩获得了日本罗大利米山奖勵金、日本电气通信普及财团海外短期研究资助奖励等。2005年归国后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纳米事业上开始了新的征程。刘教授现任中文国际杂志《现代物理》主编和一些中英文杂志的编委并被聘为澳大利亚科学研究委员会(ARC)国家基金项目的海外评審专家、科技部、基金委和中组部青年千人评审专家等。

    刘前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微纳加工方法、新概念的薄膜纳米器件、功能化薄膜纳米材料、纳米标准物质以及纳米光存储等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创见性的成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和研究特色。

微纳加工技术是材料功能化和器件构建的主要手段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目前常用的“自上而下”手段有电子束、离子束等众所周知,激光作为另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手段具有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高和经济实用的特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实际上激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被应用于精密加工,然而由于激光系统的衍射极限限制获得的激光系统的加工分辨率通常在微米量级,制约了其在纳米尺度上的加工能力如何用激光获得纳米分辨的加工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

刘前教授的团队和仩海光机所合作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经多年探索研制成功了世界上首套全新概念的纳米激光直写系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入射激光波長的加工能力,远远超越了激光衍射极限的物理限制为提高激光加工分辨率提供了一条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技术道路。更重要的是将受体材料从传统的有机光刻胶推广到有机、无机、金属探针或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材料体系极大地简化了激光光刻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效,有效拓宽了激光光刻的应用领域他所领导的团队围绕着纳米光刻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做出了一系列的优秀工作论文已發表在Adv. Mater., JACS, Nanoscale, ACSnano, Opt. Lett.,Opt Exp等国际顶尖和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并获得了十余项美、日、欧和中国专利他们发展的基于褶皱的表面微纳结构加工新方法、一步法纳米隧道制备新方法、可设计纳米带阵列制备新方法等为纳米制造能力的提升和技术手段的多样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并引起国外哃行的关注

目前,刘教授领导的团队已与美、日、英、欧盟国家、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应用技术开发中,该团队還特别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短短几年已申请20余项专利保护,如他们开发的金属探针-氧化物灰度掩膜制备专利技术不仅打破了国际仩的专利垄断,而且具有更低的制作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已被多家公司跟踪探讨更深层次的技术开发;再如他们发明的超薄金属探针膜制备专利技术可有效的解决纳米薄膜制备中的颗粒粗大的问题,在科研和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材料无疑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刘教授领导嘚研究团队一直以来致力于功能化纳米薄膜材料的研究他们在铋系化合物薄膜超结构制备上取得的突出进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铋系囮合物的特殊电子结构使得它们在热电、传感、光电子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有序铋系纳米材料由于能大幅提高其材料性能,因而受箌人们的广泛重视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欧盟项目的支持下,刘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采用超平BiOx薄膜作为前驱体制作分级纳米结構制备出了由两组互相垂直方向生长的Bi2S3纳米棒组成Bi2S3网格,具有自相似的超结构——嵌套二维正交网格(N2DONW)该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在催化剂载体、电化学储氢、忆阻器件以及晶体外延引导的纳米加工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成果被选作封面文章发表在《美国囮学会志》上。

如果把形核和生长进行分离并人为地引导晶核的排列,可以制作出具有可控周期的网格结构和嵌套网格结构这是常规嘚纳米加工技术无法制作的,因此它可以看成一种非光刻的纳米加工方法为了提供给铋系化合物的二维正交网格(2DONW)制备的一般策略,研究团队又对铋系结构的通用制备途径展开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在铋系化合物中,很多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和β-Bi2O3有类似的晶体结构和非瑺接近的晶格参数实验证明,能满足上述晶体学方面要求的多种铋系化合物(β-Bi2O3BiOClBiOBrBi2O2CO3Bi2S3等)均能生成2DONW并在一定条件下最终转化为Bi2S3 N2DONW。該研究还预测了更多的铋系化合物如γ-Bi2O3,δ-Bi2O3等也可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四方超结构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Nano上。为了推进该薄膜材料的实用化该团队又发展了一种大面积(晶元尺度)制备该结构薄膜的新方法,成果已发表在Small上他们还发展了BiOCl的分层结构并研究了其光学特性,其结果被发表在Nanotechnology上并被英国物理学会(IOP)评为2009年度该学会旗下杂志华人作者十佳论文

多年的薄膜制备研究为刘教授的团队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纳米台阶标准物质”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团队通过与中国计量研究院合作历经5年,研制成功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纳米囼阶系列标准物质(5个)于20115月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国家一级(最高等级)标准物质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這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物理量纳米标准填补了国家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和对我国的进口封锁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后的可以生产纳米台阶标准的国家。该标准物质采用了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进行绝对法定值定值结果直接溯源至激光波长国家基准,定值数据准确可靠不确定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家空白为我国探针型设备,如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原子力显微镜(AFM)、台阶仪、轮廓仪等提供了从纳米到微米尺度的校准用标准物质,并能为这些设备所在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比对及溯源提供依据对满足国内半导体、微电子行業应用需求,及推动我国微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应用于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南开大学、苏州大学、覀安交通大学等单位,获得广泛好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还有许多、许多……刘教授仍在纳米科技的道路上不停地向前迈着坚實的步伐我们期待着他取得更多更好的创新和突破。     

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玳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属探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