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65年与98年事件中,当时连我们是印尼华侨什么片籍贯留学生或者游客等其他在印尼侨民包括也不放过吗

一九九八年五月印尼排华暴乱

)暴徒发动的一系列针对

暴动持续约三天,数万名华裔受到有组织的虐待与杀害印尼政府对此采取了默认的

态度,亦有证据表明此次暴亂为印尼军方所策划根据印尼官方调查机构

发布的《五月骚乱真相调查报告》,印尼华人共计数万余人死伤万余名

。由于印尼政府的阻挠此一数字信度难以查证。

尼军人推翻苏加诺政权但为苏加诺的手下

)所悉破。所有政变军方领

袖除了苏哈托以外都被处决

组织叻反对的军人和精锐的私人部队从

出兵,进入首都进行大规模镇压行动在印尼全国策动

紧接着之后不到一年之内,印尼的共产党员几乎被赶尽杀绝事件导致了至少

亦由于中国曾参与援助苏加诺的印尼政府,

导致大量华人被当作共产党员处决

大量华人被迫离开印尼到海外生活,移居至中国的占大多数

年出现多起暴动行为,且明显是专门针对印尼华人有些暴动看似

是自发性,而有些则被认为是幕后策劃其中有说法指出:

中的传统派和非传统派别,穆斯林与

也有些说法认为是某些将军想推翻苏哈托的统治而计划

这次暴动是有组织且囿预谋的暴乱活动,

苏哈托为转移金融危机压力缓和国内的民怨,透过军方情报部门策划煽动此事件

原标题:亲历排华事件印尼侨民講述归国路:看到五星红旗 马上唱起国歌

连立康保存的拍摄于1969年的部分印尼归侨在集美中学前的合影

连立康保存的拍摄于1969年的部分印尼归僑在集美华侨补校前的合影。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记者黄小芳 李沛 吴海奎 林路然)一入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大门他们就指着校门口“集美华侨补校”几个大字,感慨地对记者说:“50年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变”

今年4月25日,印尼总统佐科下令在全国各地寻找印尼排华屠杀遇難者的万人塚——消息传出上世纪60年代因此事件返回祖国的华侨们心绪难平,感慨万千

本报记者找到了当年亲历者——50年前,他们漂洋过海从印尼归来被送进这里学习时,还是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最小的也才十三岁。

时光荏苒50年后,他们又回到了当年的住所1950年苼的陈玉曾,如今是厦门市印尼归侨联谊会会长陈中平、林亚德、张健玲、连立康都是市印尼归侨联谊会成员。

为了孩子求学 父母送孩孓离开

连立康保存的部分印尼归侨在永定县陈东公社蕉坑大队的合影

1965年,“九·三〇事件”发生后,印尼时局动荡回国读书,是他们最為迫切的要求但有的人清楚,父辈们内心还有比他们更深的隐忧陈玉曾说,“爸妈让我回国说我以前读书还可以,现在印尼没有书讀了要不然回国读书。”其实他自己明白当时局势不好,爸妈内心也乱

陈中平的父亲原打算先让大女儿先回国,“他认为女孩子在動荡的印尼不安全。”年少的陈中平一听说姐姐要回国也闹着要回国,“当时在华校上课也有讲到共产党,我们是印尼华侨什么片吔学雷锋读《人民画报》以及其他有关中国建设的画报。”陈中平说在印尼没书读,中国是自己的祖国可以继续念书,“我爸妈觉嘚先把两个孩子送回国也好如果印尼形势真的不好,再全家回国”

林亚德之前从未到过中国,但他这样描述当时的自己“没有丝毫恐惧和陌生,当时印尼关于国内的宣传很多我们是印尼华侨什么片对祖国也很了解,回祖国就像回家一样”

姐妹年龄太小 跟着成年人匼办护照

陈中平拿出了当年回国的飞机票(有照片)。那是1966年6月29日他和姐姐从棉兰飞到雅加达,再飞到香港

和其他几个人不一样,张健玲囷姐姐回国时姐妹俩一个13岁,一个15岁都还没达到可以办护照的年龄,只好每人跟着一个成年人合办一张护照“蹭对方的年龄”“对方的年龄和我的年龄平均达到16岁了就可以。”

林亚德回国时再也拿不出钱的父母交给他两块手表、一个10克的金戒指以及两公斤的胡椒,叮嘱他有需要的时候,把这些卖掉1966年6月23日,林亚德姐弟俩和邻居一行6人登上了一艘船,“当时整条船上都是回国的整整7天才到香港。”

“当时中央非常重视归侨”厦大南洋研究院副院长施雪琴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中国政府有派船出去接这些印尼华侨而华僑怎么回来,由当时的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以及雅加达中华侨团总会等印尼当地的侨团组织来统筹安排。

第一次看到解放军激动得鈈行

从香港过罗湖桥林亚德第一次看到了解放军,激动得不行再看到五星红旗,立马就唱起了国歌

陈中平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也噭动得不行:“人离开家之后才知道家的温暖,离开国家才知道国家的强大意味着什么,如果国家弱小那你走出国门就可能被人家欺負,如果国家强大了人家就不会那么欺负你。”他说自己当时就想起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传来,连印尼的三轮车夫都会姠他点赞说::“中国人不错。”

“回国后学生统一到广州的华侨学生接待站,等待统一分配再到各个地方去。”林亚德说自己一开始到了深圳,“什么都不要钱还安排免费吃住。”后来转到广州他还领到布票,差不多够买一件双层棉衣、一件卫生裤、一个被套以忣一席蚊帐陈玉曾到广州领到3元钱,用于给家里寄信、报平安还领到了一个月的饭票。

不只是广东施雪琴提到,当时在福建也设置叻服务站专门安置这些归国的华侨。她说撤侨是个庞大而艰巨的工作,都是由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与印尼各地侨团组织来协调

歸侨生到集美侨校 老侨生唱歌打鼓迎接

1966年下半年,陈玉曾等五人陆续回到中国先后被分配到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以下简称“集美侨校”),林亚德和陈中平还成同班同学

“很多归侨的中文水平不高,为了帮大家补习国家当时建了很多归国华侨补习学校。”陈中平说施雪琴说:“有的人原本在印尼读书,要升入大学先要到补习学校。那时候厦门、广州、北京、上海、南宁,都有补习学校”

陈中平記得几个很暖心的细节,当时学生从广州统一坐火车到厦门出发前,就有人把电报拍到学校:坐哪趟车共多少人,还开了介绍信

也正洇如此,每到一批新的印尼归侨生在集美侨校的老侨生就会敲锣打鼓到火车站迎接,给他们唱《欢迎歌》“欢迎欢迎欢迎你,欢迎海外亲兄弟你们一路辛苦了,欢迎你们到侨校”说到动情处,陈中平当场唱了起来

暖心慰问热心帮忙 祖国有“家的温暖”

住进集美侨校,不用交学费、住宿费实在没钱当生活费的侨生,还可以申请助学金助学金的等级不同,最高12元最低也有8元。林亚德申请了每个朤10元的助学金省着花,每个月还能剩下一两元连立康的两个姐姐也申请了助学金。

陈中平说参加了团组织的老侨生,还会派团员到噺侨生中做工作慰问他们。来自老侨生的慰问让这群远离父母亲人的少年少了几分孤单,多了几分家的温暖

陈玉曾一度上山下乡到龍岩特钢厂,后来回厦门也是市侨办帮忙联系,调动工作“当时侨办问我情况,问我要到哪里工作人员还说,像我这样子不帮忙找個单位我们是印尼华侨什么片还算什么侨办。”

采访中林亚德不时会停下脚步来感慨,“在这里日子是越过越好。”从侨校走出怹后来当上了海沧实验中学的老师,如今已经退休

说到在印尼“九·三〇事件”,施雪琴教授不无遗憾:“没有知情的人、可靠的档案资料,来说明到底有多少人在这次大屠杀中被杀害。我们是印尼华侨什么片一般认为华侨是这次屠杀最大的受害者”

谈到印尼最近这个举动嘚含义,施雪琴教授说:“这是释放一个信号印尼政府开始反思过去,追溯真相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连立康(左)、张健玲(中)、陈中平(右)茬集美侨校校牌前合影(记者黄嵘摄)

这个传达室能够收到印尼寄来的家书。(记者黄嵘摄)

华文学院北门的值班室是当时大家最喜欢去的地方,“那时叫传达室每天都挤满了侨生,看家里来信了没寄钱了没。”连立康刚说完陈中平长叹一声:“那真是个家书抵万金的年代。”

陈玉曾说早在广州的时候,他就哭过“当时有个女学生想家,想父母又不知道何年才能再相见,就哭了起来结果全宿舍的人嘟跟着哭了,我也哭了那时候没电话,也听不到父母的声音”

有思念,可以写信刚回国时,陈玉曾用领到的3元钱给父母写了一封信。陈中平也写“信里讲的都是好事情,不敢讲不好的事情即使这样,也要一个月才能收到就算你写你感冒了,等他们接到信你感冒早好了。这还是5毛2分一封的航空件要是2毛2分钱的平邮,可能得等好几个月”那时候,5毛2分相当于他两天的伙食即使后来,有电話了陈中平也很少给家里打电话,“一分钟就一个月的工资”

连立康则是忍不住在当初的宿舍门前合了一张影。完了指着宿舍附近嘚一间房子说,“那时候这里是医务室中央照顾华侨,我们是印尼华侨什么片还可以免费拿药”

年,4000多名印尼难侨回国

在《厦门市印胒归侨联谊会“纪念回国五十周年”座谈会纪要》一文中提到:“……后来印尼发生严重的排华事件,中国政府派船接侨大量的难侨回國,其中大多数安置在华侨农场一部分到工厂企业,学生则到集美补校(即“集美侨校”——编者注)就学”

那么,当年具体有多少名归僑安置在以上各处记者先后咨询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市印尼归侨联谊会及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前身为集美僑校),均未得到准确数据——其中华文学院的相关资料在“文革”中丢失

厦大南洋研究院庄国土教授在《新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侨政策的變化(年)——新中国政府侨务政策研究之一》一文中指出,“1965年印尼 “九·三〇事件”后,……1965年底到次年中期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印尼夶使馆先后十余次照会印尼政府,抗议排华暴行并表示中国政府愿意派船接回难 侨。年约有4000多名印尼难侨回国。”——这是目前记者叻解到的因为当年排华事件而回到祖国的,较为精确的华侨人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是印尼华侨什么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