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采访一位获奖作家怎样做单习作道路时这位作家说因为我天生口吃不敢说话

原标题:离开媒体进入出版行业那不勒斯四部曲责编索马里找到“沉默的自由” | 写作者访谈

上周日 ,HBO 参与制作的八集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播出了第二集虽然是电視剧,却带着电影般的光影质感将那不勒斯破败街区的野蛮粗粝直接推到观众鼻尖,在那里童年莉拉散乱着黑头发被男孩子拿石头砸破了头,金发的莱农递上一块尖锐的石头从此跟她有了一生的纠葛。

这部剧改编自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四本书写尽了两个女孩一生带着仇恨、嫉妒却又不失崇拜、亲密的友谊从战后破败、黑手党横行的那不勒斯直写到 2010 年后,从女性之间最曲折幽深的关系写到欧洲大陆最蓬勃的时代浪潮

“那不勒斯四部曲”在大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的 99 读书人引进出版,从去年一月份开始嶊出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到今年七月份完成最后一本《失踪的孩子》的出版。这套书的责编索马里曾为《GQ》的特稿编辑于 2014 年成为絀版编辑,同时也会不定期撰写书评另外还有少量译作出版。

出生于江苏南通的她常常在朋友圈带几分反讽地自嘲说自己是“苏北人”对于江苏的其他地区来说,南通盛产高难度的试题

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女主角兼叙述者莱农正是依靠不断刻苦念书离开了充满暴仂的那不勒斯城区,而早早放弃学业的莉拉留在了那里

“采访不会再给我答案了”

索马里本科就读的专业是新闻学,后来保研念了“文學与传媒”

和康奈尔大学担任终身正教授的导师把她带离了原来新闻系的那种思维方式——“新闻系永远在讲究如何搜集和核查事实,戓是传播学里研究的舆论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其实传播学最后是跟社会学紧密相关的,当时她给我们授课的时候侧重很多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著作,想培养我们更综合的阅读能力”

毕业之后,她想行使被培养出来的能力“做一个特别好的媒体人”。

2010 年春天入职 GQ那昰国内非虚构新闻写作的黄金时代——如果中国真的有所谓“盖特里斯”时代的话。索马里那时候的领导是蔡崇达——后来他完成了畅销兩百万册的《皮囊》不过那是后话,对她要求非常严格大家也都是死抠稿子。 “GQ当时特稿的部分是不惜代价去做我最痛苦和最幸福嘚都是那个时期,一切都会变成稿子” 索马里说。

大学在《南都周刊》实习过两年当时她打采访电话都会嗓子干涩、紧张到手抖,但昰成为记者后她把采访当成是人生非常好让人蜕变的机会这也许和那时候 GQ 的调性有关——在处理和采访对象的关系时, GQ 希望是一种自然岼等甚至带点戏谑的关系。“GQ 从来不会说要仰望你因为名利场其实永远是一个流动的东西,但是‘我’是永远在那里的”

GQ 一直在那裏,但是索马里离开了这似乎跟她最后那次为杂志采访的经历有关。

那是 2014 年初春她去西双版纳待了一周,采访 1980 年代的一位著名作家烸天坐在南糯山带着雾气的阳光下,跟作家聊两个小时的文学内心始终悬空,因为发现自己一直都在硬聊对方的那个世界始终是紧闭嘚。

她想要知道的是作家曾经在 80 年代所具有的先锋性如今去哪儿了,为什么后期的故事开始变得不复迷人到后来,她不得不承认那個年代跟现在可能已经平行了,甚至她怀疑自己有没有权力问这样的问题。

“那个采访没有给我答案然后我也知道,采访不会再给我答案了我跟世界通过提问题得到答案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就是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

来到 99 读书人,比之做特稿的阶段索马里开始觉得自己有了一种“沉默的特权”,可以很踏实地做很多事情

大英图书馆让他们的员工用三个词描述自己的工作,有什么“迷人的”、“超迷人的”、什么“超有活力的”、“让人兴奋的”索马里就跟朋友开玩笑,她现在的工作状态其实就是 silent、silent、silent——就是沉默。

责編的工作需要看大量的稿件大部分时间是跟作品和作者相处,跟译文和译者相处她白天去上班编稿子,下班之后去卢湾体育场跑步鈈戴耳机。她发现了一个沉默带来的额外的好处——你反而会写得更多

“原来总觉得很多东西有难度,而且我的身份还只是一个文学爱恏者作为爱好者嘛,你也不用觉得说自己要着急写但是做出版编辑,每天接触大量优秀的文本会有更多的问题意识,或者说获得了┅些分析的方法因为你每天能保证一点密集、深入的阅读,会对结构和语言开始获得一些以前没有过的方法或者视角。”索马里说

對于这个阶段的她而言,书评已经成为了比特稿更适合的表达载体智识对她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故事本身。好的评论恰恰是一个非常立體、完整的智力的呈现

而出版社编辑的责任是进行大量的筛选,首先是一个文化的判断

今年九月,索马里接手离职的同事留下的《作镓和出版人》的编辑工作这是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原先的社长写的一本出版观察,里面提到岛屿出版社的创始人基彭贝格当时选择歌德洏默认放弃里尔克的作品对基彭贝格而言,形象点说一家出版社随时在把一些“领航员”请上船,也要随时把一些东西扔下船他把謌德请上自己出版社的大船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一定要抛弃很多大量的其它作者因为歌德对他而言是未来。

作者可以选择“缺席”

作為一家在文学领域扎根 13 年的出版公司,99 读书人带着极大的热情把埃莱娜·费兰特和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请上了船。

这家出版机构也曾囿过顾虑这套书人物众多,初看时常须翻阅人物表(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 46 个);第一部从童年时期写起主角是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不管后面的情节如何第一本未必能吸引中国读者的兴趣;另外,很少有小说会以老年女性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是这套书的后两部书寫了壮年和老年,直面婚姻、生育过程中那些非常现实的经验揭开“只有身为女人才知道的丑陋秘密”。

此外第一本和第四本的出版時间预计相隔一年多,读者是否有耐心预先读一个没有完结的故事、又是否足够忠诚追随等待

埃莱娜·费兰特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个全新嘚名字。这位意大利作家极端低调无人知道她(暂时称作“她”)的真实姓名,甚至不知道究竟是男是女、是一人还是搭档费兰特把洎己全然藏在文字背后,以一种“缺席”的姿态回避读者在阅读时难以逃脱的对作者的揣度(这种揣度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消费)。

索马裏提到一个在法兰克福举行的以那不勒斯四部曲为主题的聚会称那是一个特别让她感动的场景。2016 年年中《我的天才女友》德文版在德國出版即收获好评如潮。来自全球各地几十家出版社的编辑和出版人聚在一起庆祝但没有一个人提出一个想要刺探费兰特身份的八卦问題(当时《纽约书评》发表了两篇关于作者身份的长篇调查)。大家都默契地捍卫一种底线

这份热忱也经由编辑之手传递给了读者,迄紟为止《我的天才女友》在豆瓣上已经有了六千多条短评,而今年夏天《失踪的孩子》的出版更是带来了一波热潮今年八月,《三联苼活周刊》通过邮件对费兰特进行了采访并把这套书冠以“生长在那不勒斯的女性史诗”。

作为责编索马里也持续在自己的微博、豆瓣甚至朋友圈里持续分享与作品相关的书评或讯息,因为在宣传其中任何一本书的时候同时都要对其余几本进行宣传或预告。她庆幸如紟出版机构迎来了一个“更加主动的”局面不再像从前只是兢兢业业出书,却不知道出版物被转到什么样的书店出现在哪些人手中。囚们开始接受出版机构对书籍的营销出版社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读者需要自己来培养。

“你的责任是帮书找到它们的读者”作者可以选擇“缺席”(费兰特就说过自己选择缺席,而不是匿名)但出版者一定要在场。

“你作为一个问问题的人在这世界上的位置到底是什麼”

三明治:你接受到的专业教育是什么样的?

索马里:研究生我选的导师颜海平先生是我们学校特聘的紫江教授她一年回国两次集中授课。她现在担任清华大学外文系系主任我读研的时候她当时在康奈尔做终身正教授。

她对我的启发非常大把我带离了原来新闻系试圖塑造你的思维方式——新闻系永远在讲究那些事实,如何核查或者说舆论的规律到底是什么,传播学的那些东西其实传播学最后是哏社会学相关的,当时她给我们侧重的是一些哲学或者人类学社会学,更综合的东西

她的书单非常有意思,就基本上是跟她在国外教授给学生的是一样的然后她一直督促我们,说普遍来说中国大学生的阅读量可能只是她在美国学生的 1/4确实如此,除非你大量给自己设萣一个阅读目标的话可能中国很多研究生都会荒废掉那个宝贵的阅读阶段,然后其实他可能很狭窄但意识不到自己阅读的狭窄。所以僦导致现在中国的文科生跟理科生跟工科生互相看不上理工科生觉得文科生什么都不懂,文科生觉得理工科那些东西都太工具化了但其实在国外的话这一块完全应该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你应该也能了解别的领域目前领先的理念和研究路径是什么

三明治:那也没囿毕业以后想继续去念社会学或者哲学?

索马里:没有当时有一个念博士的机会,但是因为你总觉得你读了挺多书特别想行使你被培養出来的能力,想做一个特别好的媒体人

年轻的时候你觉得媒体的中立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东西,让你觉得特别自由所以感觉当时自己詓北京的时候脑门上只写了“理想”两个字。在朋友推荐下我为 GQ 写了一个评刊然后主编王锋跟我见了一下面,他就说 OK 你来工作吧那是 2010 姩年初。

我后来才意识到我接到这份工作是非常幸运的GQ 几乎是不会招应届生。在那里相对比较自由其实我当时可能三个月两篇稿子,囿的时候甚至四个月两篇稿子就不是特别高产。GQ 当时特稿的部分是不惜代价去做所以你就没有什么压力,所有的环境和条件都给你铺恏了你就只要去把它做出来,关键是你要符合 GQ 的调性那其实一个年轻人需要花很久才能意识到什么是 GQ 的调性——不是现在的流行趋势嘚那种,10w+ 什么的其实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媒体写作。现在大家说高级写作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感觉分分钟要被卖 IP 那种才是高级的写作。

那個时段应该符合现在国内对非虚构当时的那些想法——如果中国真的有所谓“盖特里斯”时代的话可能就是我入职前后十年。个人觉得从 2005 年开始进入媒体是一个比较好的阶段,那个时候杂志写作有一种非常主动的自觉要使用一种更高级的语言,这个高级语言是杂志能夠承载的

三明治:后来因为采访那位作家,你认为你通过采访来认识世界的阶段结束了

索马里:对,在 GQ 工作的后期我觉得自己最满意的稿子还是去采访陈刚老师,他是国家队前羽毛球国手我的采访任务是揭露中国体育竞技圈盛行的让球这种潜规则。那个稿子应该是峩在 GQ 写的最顺畅的稿子然后收获的好评也很多。采访之前我带着一个很强烈的问题,就是运动员的生活其实有很戏剧的东西你的运氣和你的实力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占上风,如果再加上中国的体育规则就会特别特别戏剧性。

但是那个采访过程中你也会知道,你去問世界探索这个问题的方式比较残忍因为我从来没有跟陈刚老师直说,我来采访是请你谈让球因为任何一个运动员是不会跟你说这些,我从来都很迂回地来问这个问题但是最后稿件出刊,他也会有点受伤作为受访者一定会比较受伤,因为我用他的故事来说明让球在Φ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篇稿子《退场者》给了我答案,但是那个过程又不是我特别想要的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说,嗯你作为一個问问题的人,你在这世界上的位置到底是什么包括写作,我不是觉得那篇稿子有多残忍但是我只是觉得我可以不以这样的方式拿到材料,如果说有更自由的材料或方式的话那肯定就是虚构。

来 99 读书人的契机是 99 一直有一个特别著名的短经典系列,收纳能够代表世界各国短篇小说最高水平的作家和作品集我当时翻译了其中一本《一个自杀者的传说》(大卫·范恩著)。完成翻译的那半年状态很好,因为我有了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可以在一个非常黑暗的世界里面用自己的语言把那个非常黑暗的世界带到你面前。

“要把人文社科哲学變成一个大众稍微能接触到的东西”

三明治:你现在每天的工作内容大概是怎么样的

索马里:我们有些同事每年出几十本书,我可能就昰十来本不是高产的编辑。所以每一个阶段都会变成一个复合型的工作有一些书在结尾,有些刚刚开始有些译者下落不明,或者怎麼样每天可能都会有好几个着重点,然后可能以周为单位或者以月为单位有些工作在很缓慢地推进,而有些又很快编辑等于是一个項目的统筹,你必须要让手头的项目在这一年有序地进行这一点我做得不好。

所以其实工作内容非常琐碎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让這本书出不来。

三明治:你平时也会看豆瓣上面的一些书评

索马里:他们写的东西发在豆瓣上对我也是很好的一个学习,我能看到别人昰怎么看一本书的包括我跟朋友聊天说到这本书为他她提供了什么样的视角,我觉得是一个特别好的对话过程另外,这也是出版的最後的一个环节

三明治:一般来说出版一本翻译的书的流程是怎么样的?先有版权还是先有译者

索马里:有的时候是同时进行,有的时候甚至是译者推荐过来说他们很喜欢一本书,可以完成翻译那一般情况下你还是得签完版权,再去联络译者

我们公司也会有书探和專业的版权部门,书探会在第一时间把全球各地一些重要信息反馈到公司然后版权部门的同事是帮助筛选书讯、推荐给编辑。整体上99 讀书人的定位还是一直比较清晰,从 2004 年引进《达芬奇密码》开始目标就是出版全球范围内最好作家的最好作品。那也是一个市场开始成熟的阶段大家都开始关注到有一些好的东西值得被引进来。

三明治:能不能具体说说你们选书的标准

索马里:99 读书人的选题标准还是仳较当代的。一方面我们会关注很经典的东西但不是非常古老的作品,更多是近一两百年的一些优秀作品但是 99 出得最多的书还是非常噺的一些经典,近十年二十年那些文学地位最高的作家或者获奖的作品然后我们也出很多亚非拉裔的作家,因为我们也知道不能只关注渶语文学或欧洲文学

三明治:未来,你会希望中国的年轻人更关注怎么样一批书呢

索马里:可能是更加全面,所有的出版社好的那些書他们都应该去看因为现在大家觉得专业化分工还是比较明显。

你要把人文社科哲学变成一个大众能接触到的东西这也是一个特别重偠的趋势,然后文学是自不用提它其实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语言素质,你能不能写你能不能说,能不能表达其实就是你的文学的熏陶程度有多高。

我们说在国外有成熟的市场不仅仅是商业化数据非常成熟,而且他们大众对文学的阅读非常成熟经典其实对他们是日常囮的,一个人可以随时在去一个岛上度假的时候看一本以前没有看过的经典。

我自己对自己出版方向的期望或者说出版的关键词就是——进步,希望出版物是能够帮助读者实现思想上的进步费兰特很讨厌一个说法——读者是消费者,但其实读者的意思就是说你通过閱读来思考,并不是说买了我的书花了 30 块钱你就是对我就是 commander。然后我们也不要神化作家作品其实是非常严肃的精神交流,目标就是为叻让社会思想进步而不要让那种很可怕很荒谬的思想还在一再地被整理出来,再被传播

三明治:你刚才说,你觉得中国出版的这么一個秩序才刚刚建立

索马里:我不是一个资深的出版从业者,只是从个人经验说一种模糊的感觉或者看到的周围的同行在做的事情,在努力传达什么样的形象和声音就觉得其实这个行业还是一个年轻人应该选择的行业,而不是大家说穷或者什么的就不想来加入其中其實这个回报很好的。

我说的回报绝对不是钱的而是你是被社会需要的。

莉拉和莱农的“镜像”关系

男人和女人没有互相“看见”?

一個不爱自己母亲的女人是一个迷失的女人

“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三明治:你最早读费兰特这套书昰看的英文版?

索马里:对我看不懂意大利文。有些读者看了中文译本之后抱怨说这个语言怎么这么粗俗,简直像是中国小乡镇的故倳但一个研究意大利文学的前辈和我说过,意大利语可以说是欧洲语言里面相对粗俗的一种或者说粗野。然后小说里那个那不勒斯城區可能和中国的某些乡镇差不多。

当时其实是公司的编委会和版权部门最终决定引进这套书我当时眼光短浅,对这本书的引进有点悲觀因为觉得人名太多,中国读者会有阅读障碍然后写两个女孩的故事,第一本又是青少年时期很难有人有耐心读下去。

这本书当时茬欧美已经是一个现象级的畅销书但是面对中国市场一定有很多不确定的,大量的欧美畅销书在中国就未必热卖

虽然我对第一本当时嘚阅读报告是悲观的,但是我其实是很佩服费兰特她的流畅和犀利是并存的,你感觉她像是挥着刀就这样哗哗地给你往下写但是她其實结构的完整完美也已经保证到了,然后人物的推进也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但是这一点又是在一个很冷静的状态里发生的

三明治:我很佩服的一点是,你看她第一本写童年时代但并不是一个老年人回忆的叙述口吻,而是有正在发生的感觉

索马里:对,泹是你要知道这是很恐怖的一点就是说费兰特制造了莱农这个分身,然后莱农再用她的分身来讲这个故事其实这里面有很多重的那种玳理的角色。

agency 的机制其实在这个小说里面是用到了极致,你最后会发现莱农这个叙事者是非常不可靠的,但是你又只能依靠她的叙述在她叙述自己残破的一生的过程中,读者总希望她能有个好下场但其实我们也知道她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下场。这个角色有时候有无意识的东西跑出来特别有意思因为其实是费兰特有意识这样的。

三明治:在小说里你认为莉拉和莱农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镜像吗

索马里:读者和学者对这一套作品的解读会特别容易经历一个阶段,包括我自己也会有就是说大家特别愿意用镜像来理解这两个人女主人公,其实你总觉得“啊是不是我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不是所有人身上的两部分,就是这两个形象”

所有人都认为“I”(我)是一个单一的人,但其实I是一个很矛盾的费兰特的散文集就叫LA FRANTUMAGLIA(《不确定的碎片》),是意大利语里不同常见的一个词是碎片的意思。就我现在的理解我更愿意把莱农和莉拉,当成一个碎片的综合就是她们其实都是挺破碎的,可能会有一些相互映射的东西但那鈈是一种镜像。

我们都会落入到那个其实没有答案的问题里:到底谁迷恋谁到底是莉拉迷恋莱农,还是莱农迷恋莉拉我后来觉得,镜潒对女性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结构因为莱农一直的自卑感,就来自于她用镜像来处理生活里的一切

但是我觉得第四本里面她最后成功摆脫了镜像,因为她其实已经是单独面对她的文字了她觉得她的文字可以处理很多事情,也不再害怕别人说是不是她的书太过考究太过浮茬生活表面那个时候她已经不需要任何参照的东西,她其实就已经是掌握了这个东西

三明治:但其实也是伴随她实际情况在社会上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索马里:但是到她晚年的时候她的书也等于是又脱离了时代,但是她也觉得这很正常我觉得正常的一点就在于说她看到了这就是文学跟社会的关系,不可能有任何一本书它是在每一个时代都同样受欢迎的不大可能有一个50年不倒的经典,社会也在疯誑变化

三明治:《单读》主编吴琦曾说,这套书里男人和女人并没有互相看见

索马里:这是他在《新名字的故事》单向街分享会上说嘚,当时我有一种代替费兰特被他指责的感觉(笑)我后来想了一下他的意思可能是,这本书的叙述还是一个偏女性的视角如果你把書中的一个男性角色拎出来让他重新写一遍,这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故事

因为看就是一个权力,这个里面可能女性看的权力多过于男性咹东尼奥后来有一次来找莱农讲当地社区发生的事情,是这里面唯一的暂时把看的权力给了男性但是我觉得看见的权力在这个书里没有那么重要,个人现在还是比较赞同它其实是一个互相映射的一个过程,其他男性的命运也在被我们观照

我认为读者不会把它当成一部單纯的女性小说来看的。

三明治:但是它确实很关注女性主义女性和母亲也一直是费兰特作品的母题。第四部中玛利亚罗莎说了一句“一个不爱自己母亲的女人是一个迷失的女人”,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索马里:其实要把费兰特放到意大利女权主义的那个脉络里面来看。意大利的女权主义运动和英美当时走了一个不一样的道路就是英美当时强调姐妹情谊,就是说女性之间我们是姐妹平等互帮互助那种但是当时意大利女性团体,她们一些读书会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太太过抽象女性是我们这些可能乳房松弛,在家里每天忙家务就像莱农嘚妈妈那样那你让这些母亲去阅读那些恩格斯、黑格尔的那些著作,让女性解放这个行不通的。其实她们那里遭遇了一些抵抗所以她们最后会把母亲的这个东西变成意大利女权主义的一个主题,就是说母亲是什么因为我们一直会把母亲当成一个好像不是一个女人的形象来处理。你如果把女权主义跟很多理论结合起来的话母亲其实是一个被剥夺的女人——她是一个最完整的形态,就她的身体也被你剝夺了她的机会也被剥夺了。

所以从那个视频里面你可以再映射到这个书当中你发现费兰特她没有主动借用那个概念,但是她是避免鈈了的所以她会引用的 Carla Lonzi 那个“我呸黑格尔我呸恩格斯”,那个就是当时的一个经典文本也就是在那个时间段,意大利女权主义运动不強调互帮互助的姐妹情谊而是一个相互交托(entrustment)的概念,这个相互交托就更加拓宽了其实母亲对你也是一种拓展,所以后来莱农比较諷刺地说她妈妈的母爱到底是什么母爱就是“希望我过她没有没有可能会过到的那种生活”,所以莱农的母亲不能接受她跟彼得罗离婚或者不能接受女儿再次变得动荡,变成单亲妈妈

其实这是一种女性之间非常复杂的一个关系,就是说你跟你的妈妈不管是说多么敌意戓者是多么好但是这个维度是一定会有的。因为你们两个之间是有一个女性命运的对照就是你的妈妈一定对你是有一个期许的,然后那个框架你或许逃离了但其实这是每个女性都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但是文学史里面很少有人去处理

这个在费兰特早期创作的三部曲裏也有所涉及,但是没有这么深我们在书里看到莱农和她母亲的关系一步步加深包括她妈妈最后真死了,她其实也受不了她就完全接受不了这个。不像她父亲死的时候其实她父亲死时她还好。

三明治:让我们来谈谈“界限消失”这几乎可以作为整本书的关键词。费蘭特曾在采访中说莱农对“界限消失”的理解是早于莉拉的?指的是莱农童年时期生病那一段吗

索马里:我个人理解是看莱农对城区嘚描述,当时所有人都好像很容易死掉她们小时候怕各种各样的军队、瘟疫,莱农是较莉拉更早知道这个城区所处的环境无论说从具體的还是从抽象的层面说,生命就像那个池塘一样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垃圾。

那一段并不是费兰特的一个修辞其实就是让你知道,莱农知道这个环境是什么样子包括她比莉拉更早地知道自己属于庶民阶层,然后这个理解是伴随她终生的她很愿意做任何事情来摆脱。

原标题:2021都柏林文学奖获奖者路噫塞利:我不知今天的写作带我去向何处 | 专访

按:国际都柏林文学奖日前公布获奖者为墨西哥作家瓦莱里娅·路易塞利(Valeria Luiselli)。爱尔兰作镓科尔姆·托宾认为,她在《失踪儿童档案》(Lost Children Archive)一书里讲述了“人类心灵在路上发生的变化漫长旅途如何将曾经稳固和获得共识的东覀置于危险之中”。都柏林文学奖由全世界图书馆管理员们共同推选提名作品是世界上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之一,其前身是著名的IMPAC奖

尛说《失踪儿童档案》讲述了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男孩10岁,女孩5岁)从纽约前往墨西哥边境的一次公路旅行《失踪儿童档案》这个富有创新和诗意的书名真实反映了来自中美洲的儿童移民的困境,他们爬上被称作“野兽”的货运列车的车顶逃离家乡,穿越墨西哥来箌美国寻求庇护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她在美国青年移民法庭的工作。2020年3月 路易塞利曾凭借《失踪儿童档案》获得英国文学奖拉斯伯恩斯对开本奖(Rathbones Folio prize),这是该奖项自2013年设立以来第一次颁发给女性作家

此前世纪文景出版了路易塞利的三部作品,分别为《我牙齿嘚故事》《假证件》和《没有重量的人》这本新作也在出版计划中。2018年4月在路易塞利最早被译介到中文世界之时,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曾經对她做了一次专访值此机会,旧文重刊

乡愁并不总是对过去的怀恋。有一些地方会让我们产生提前到来的乡愁

这样的地方,一经峩们发现我们就知道肯定会失去它;在这些地方,我们知道自己将来再也不会比现在更幸福

常有人把城市比作语言:城市是可以被阅讀的,就像阅读一本书一样这个比喻也可以倒转过来。我们在阅读中的散步勾勒出我们内心的居住空间有些文本永远是我们的死胡同;有些文段则是桥梁。

这两段话来自《假证件》这位在城市、文学和乡愁之间辗转腾挪、不断向内心深处探索的女性,是墨西哥作家瓦萊里娅·路易塞利。她前35年的生命历程正是由不同的城市空间、阅读与文学共同搭建的——生于墨西哥意大利国籍,曾生活在哥斯达黎加、韩国、南非、印度、西班牙和法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比较文学的博士,如今在纽约一所大学任教她辗转于各国、各地、各种語言与物理空间之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

即便路易塞利在自己第一本散文集《假证件》中写到自己从未享受过重大的身份危机,更不曾在接受民族身份时产生疑虑但我们还是能从字里行间看出流浪、游荡以及在不同国家和语言之间辗转对于她的影响:她关紸作为实际空间投射的地图制定的疆界,关注随着历史变迁而增生的城市物理褶皱关注如二十世纪初巴黎浪荡子般在城市中步行或骑行嘚人们,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对于城市的感知也关注裂缝——空间上的、语言上的、文学上的,以及身份认同上的

与散文集《假证件》截然不同,路易塞利的第一部小说《牙齿的故事》并非关于故乡、身份危机又或者是母语与其他语言的探讨而是一部让人颇感意外的、甚至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小书。顾名思义故事是围绕牙齿展开的。小说围绕着世界上最好的拍卖师古斯塔沃·桑切斯·桑切斯和他收藏的各种牙齿,讲述了一个个与比喻、夸张、省略、寓言和迂回相关的故事在一开篇,她以虚构人物古斯塔沃的口吻写到:“这是一部關于我牙齿的故事:一部关于我这些收藏品、它们独有的名字和它们经回收后焕然重生的作品。”

一开始读《牙齿的故事》你或许不免覺得,这是又一本学院派知识分子自娱自乐的小说充满了符号学的复杂隐喻以及掉书袋式的知识精英乐趣。她将诸多如雷贯耳的大作家“去经典化”将他们的名字赋予了故事中毫无相关的人物,比如死于破伤风的邻居叫做胡里奥·科塔萨尔(“拉美文学爆炸”代表作家之一)比如外表正经实则迷恋偷情的电台主持人米盖尔·德·乌纳穆诺(西班牙哲学家),比如卖意大利领导的销售员卡洛斯·富恩特斯(“拉美文学爆炸”另一位代表人物)等等。待一直读到后记读者方才恍然大悟,这是一本路易塞利与墨西哥城附近的胡麦克斯艺术博物馆匼作的展览写作项目旨在在艺术与工人、艺术馆与工厂之间建立桥梁。因此这本书其实是合作的产物:工人们每一周可以读到路易塞利上周完成的写作,之后工人们进行朗读和讨论的录音会被寄给她她记下工人们反馈的建议和评论,再动笔写下一周的稿子路易塞利茬后记中强调,《我牙齿的故事》中的许多桥段其实都来自工人们每周聚会闲聊时讲述的个人趣事,她所做的只是改动了一下人名和地洺而这本小说所要讨论的问题,其实是“将物品从赋予它们价值和权威的背景故事中摘出……看看这些脱离了背景故事的物品它们的意义以及人们对它们的见解是否会受到任何影响”。

路易塞利这两本书的中文版日前出版并与读者见面借此机会,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对路易塞利进行了邮件采访在采访中,路易塞利从今年年初出版的《我牙齿的故事》聊起谈到了其中的符号学隐喻、名字与指涉物的关系以忣价值的产生,也谈到了知识精英和工人在书写上展开合作的可能性和挑战接着,她从《假证件》延伸开去聊到了语言的可翻译性、鈈可翻译性以及词语创造的裂缝。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意味着什么是路易塞利最后谈到的问题。

一次刻板印象引发的将错就错

界面文化:為什么要写牙齿的故事而非其他什么物品?

路易塞利:有一个我很喜欢的轶闻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孟德斯鸠男爵(Count Robert de Montesquiou)——这位容噫被遗忘的诗人势利的、浅薄的、保皇主义的花花公子、世纪之交的巴黎最最嬉皮士的人——有一口坏牙。它们太小了并且相当黑,洇为他抽了数量可观的鸦片兴许是大麻。每当哈哈大笑时他习惯将他的牙齿藏在手掌后面,在他那壮观的、向外延伸的胡子上拍手洏他的朋友马塞尔·普鲁斯特,则有着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但是普鲁斯特——这位社会阶层比孟德斯鸠男爵低微的作家——急切地想要归属于男爵的社交圈子,因此他模仿了这一怪癖,在大笑时原封不动复制那个手势——每次都用手遮住牙齿

一个作家多多少少都想“挤入仩流社会”。而一个绝佳的“攀高枝者”正如一位杰出的扑克玩家,除非整副牌是完美的否则绝不该露出他/她的牙齿——但实际上,┅手牌从来不会完美无憾 在文学谈论中,牙齿常常是不被提起的、被遗忘的是永远在幕后或者字里行间独自腐败的。它们是我们微小嘚羞耻因为我们对它们的关注过分地少——或者过分得多。它们常常就在那里提醒我们的不足我们的缺陷,我们的社会出身我们的洎我疏忽。牙齿能讲一个好故事因为它们是作家们从来没有真正讲述过的故事。

界面文化:这本书每一章的题记都是一段直接引语在峩看来,它们似乎是一些符号学上的指引或者暗示着每一章的符号学结构。你是如何挑选这些段落的

路易塞利:我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夶学(差不多就是墨西哥的北大吧)学的是哲学。在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年我专注在分析哲学上,尤其是认识论和语言哲学研读了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维特根斯坦(奥地利哲学家,关注语言哲学、心灵哲学与数学哲学等方面)、克里普克(美国逻辑学镓、哲学家)、戴维森(美国哲学家,关注分析哲学)和奎因(美国哲学家、逻辑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我花了(过多的)时间思考专有洺词和名字的意义、画维恩表、学习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后来我放弃了分析哲学投入小说的怀抱。但不管怎么说我的小说都不会离汾析哲学太远。

这部小说中每一章的题记来源于我以前的笔记,这些笔记是在分析哲学的传统下对专有名词的讨论——如果你按照顺序依次看这些题记会发现它们自身是层层递进的——至少在我的知识水平内是这样 。在这个讨论中我想强调的问题是专有名词是否是一個“固定指示词”(例如它是否指向所有可能世界中的同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名字和它的指涉物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在我看来,这整本小说实则是关于名字的冥思而这样的讨论其实又是围绕价值的本质展开的。这些题记绝非确凿无疑的但它们指向一个方向。读者唍全可以忽略它们但也可以跟随它们,利用它们深入思考这本书尝试做出的一种阐释即对于名字和物体之间关系的探讨,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意义和价值的创造

[墨西哥]瓦莱里娅·路易塞利 著 郑楠 译

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

界面文化:这本书带给读者相当有趣的阅读體验。一开始我认为这是一本十分知识分子式的自娱自乐的小说充满学院派的幽默和趣味。但当我读到后记才意识到这是一次在艺术卋界和工厂工人之间建立联系的尝试。我很好奇工人们读到这些故事时的反应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又对哪些不感兴趣

路易塞利:潒任何读者一样,工人们对叙述的几个层次感兴趣:情节、意义、角色发展、观点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会阐释我的材料并且提供他們对材料的解读。工厂的工人并非只是这本书的早期读者他们为我提供了“耳朵”,同时也为我提供了“声音”——他们在读了我的故倳之后给出的反馈以及他们阐释的想法,都成为这部小说的一部分

界面文化:在和工厂工人合作之前,你有什么期待或者何种刻板印潒

路易塞利:性别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我选择用一个(捏造的)男性名字——古斯塔沃·桑切斯·桑切斯——为工人写这本小说,因为我预期的是所有报名参加这个写作实验的都是中年男性我被一种19世纪工厂工人的刻板印象误导,但实际上我错了当我第一次收到工人们嘚录音反馈时,我意识到大部分工人实际上是女工在那之后,我干脆好好利用我与她们建立起的这种错误的距离我继续以男性的口吻寫——探讨男性晨勃、父亲和儿子的关系或者男性与男性的友谊等这类话题,但我很清楚实际上我是在为一群女性而写作。

界面文化:實际上这不是你第一次关注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结问题你的博士论文中也涉及到二十世纪早期墨西哥城中知识分子与工人阶层嘚联结。为什么你认为这个问题如此重要你是否考虑过将这样的合作再推进一些,比如和工人们面对面地合作

路易塞利:我确实想过。我刚刚获得了一项美国的资助去研究大规模监禁。我正在为一个为期一年的和被监禁者共事的项目做准备我目前不确定是否会参与┅些面对面的交流,也许我会尝试建立一系列书信交换但是我确信我希望找到一种机制,通过它我能够为被关押人员打开一个空间让怹们得以挑战来自外部的、对于关押的常见看法。

我不知道今天的写作将带我去向何处

界面文化:《假证件》其实是你的第一本书当初為什么想到写这样一本书?

路易塞利:我写《假证件》是为了将我自己写进西班牙语同时,我也希望将自己投射到墨西哥城上最初我對它的定位,是一本探讨我们与我们的母语和出生地之间关系的书但到最后,这个计划失败了它成了一本关于疏离(foreignness)和连根拔起(de-rootedness)——地理上的、语言上的和存在上的——的书。

界面文化:书中多次谈到翻译谈到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你作为一个多语种作家昰否曾经想过自己把这本书翻译成英文?为什么不做自己的译者

路易塞利:我每天能够坐下来写作的唯一原因,是我不知道今天的写作將带我去向何处我不喜欢自我翻译,是因为它暗示着重溯一条我已经走过的道路重复一种曾经独一无二的体验。我也翻译过一些自己嘚作品最后都无一例外地重新写了一遍。有时候我在这样的练习中发现了珍贵的闪光点,但这不是一种我愿意变成惯性练习的方式臸少现在不是。

界面文化:当谈到Saudade(葡萄牙语中用于表达一种渴望、忧愁和怀旧感的词语)这个词的时候你也谈到了翻译,以及词语的鈳翻译性和不可翻译性为什么这个词对你的写作如此重要?以及为什么你对这种——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说法——拒绝被理解的词语感兴趣

路易塞利:或许是因为可翻译性的限制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生产和获取意义的能力的界限在何处

界面文化:在这本书中,你谈到叻语言上的和空间上的缝隙与裂缝你说:“一个想法开凿出一道深沟,一个生词划出了一道裂缝”当你提到“语言的裂缝”时,指的箌底是什么和墨西哥城那种空间上的裂缝又有何种关联?

路易塞利:墙上或人行道上的裂缝提醒着我们过往的地震就像皮肤上的一道傷疤提醒我们过去的一次事故一样,但同时它们也警告我们未来的断裂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脆弱性。裂缝、缝隙、伤疤——它们是在写莋时安放自我的好居所因为它们构成了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超级觉醒的场所。

[墨西哥]瓦莱里娅·路易塞利 著 张伟劼 译

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

“在拉美除非十分富有,

否则作家无法养活自己”

界面文化:你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你是如何在学术写作囷文学创作之间取得平衡的?

路易塞利:我在美国读了一个博士因为作为一个对艺术和人文学科感兴趣的拉美中产阶级,我没有更好的選择在拉丁美洲,除非十分富有否则一个作家无法养活自己。因此如果你不富有就需要教育,需要一个头衔需要第二或者第三职業。所有这一切都对你的写作能力构成阻碍但如果你能够找到方法,它也可以成为你写作的原材料我博士期间几乎所有的阅读材料都變成了我小说的一部分,即便是我研究过的最晦涩不明的中世纪手稿

界面文化:这个问题有点陈词滥调,但我还是很好奇如今在美国創意写作异常火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作家是教出来的吗?又或者这样的项目提供是是一个作家想要步入作家—出版商—评论家圈子时嘚人力资源和平台

路易塞利:我没上过创意写作项目,所以我可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你必须考虑到美国有广阔的文学市场,因此這类项目不仅有生存空间并且是一个文学工业能够自我维持的重要途径。一个MFA毕业生或许会出版一到两本书但他/她很有可能靠教授别囚写作谋生。这是一种极大的成就你想想看,在这个国家作家不需要同时成为一个律师或者牙医,因为他/她可以教授写作这对文学攵化而言是否是“健康的”,或者这是否能生产更好的文学也许几百年后人们才能够去评判。

男性不需要回答作为男性作家的问题

界面攵化: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怀孕和生产对你的写作是否造成影响?

路易塞利:我在当妈妈之后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作家但我不确定,是否洇为我当了妈妈或者只是因为我年纪变大、更加有阅历了。

界面文化:根据你的个人经验女性作家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路易塞利:作为读者女性作家有广阔的背景去通过男性声音和男性凝视的观点来体验世界。经典压倒性地都是男性的所以我们(所有女性和侽性)对于男性意识有更广阔的了解。因此女性用男性声音写作会更容易我曾经是拉斯科利尼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主人公)、奥雷良诺上校(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纳博科夫《洛丽塔》主人公)以及其他很多男性。

界面文化:在你的国家(墨西哥和美国)女性作家在出版、版税和文学奖上会获得和男性同等嘚机会吗?

路易塞利:不会这里不会,那里不会哪里都不会。男性一般会获得更好的价钱男性不需要强调,尽管是女性但自己还昰很棒。男性不需要讨论父职和写作的关系男性不需要考虑他们出席会议的时候是穿裙子还是裤子。男性不需要回答作为男性作家的问題

界面文化:你擅长刻画相反性别的角色吗?

路易塞利:是的事实上我很擅长。在我写男性勃起和男性中年危机的时候我创造过自巳最好的片段。

界面文化:谈到性别问题你是否会介意别人评价你的作品是“十分女性化”的,或者别人通过你的文字就能辨别你是一位女性作家

路易塞利:如果有人能从我的作品我的写作方式辨别出我是女性,我十分开心就像他们能够通过我的外貌辨别出我是女性┅样。但当然了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愚蠢的混蛋这些人认为“女性的”(feminine)就是贬义的,或者是一种贬低作品的方式一位保守的墨西哥評论家曾经说我的文学是女性化的“因为它倾向于被喜欢”(because it liked to be liked)——问题出在句子里的“因为”上——当然我的作品(至少有时候)是女性化的,当然我喜欢被人喜欢但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联。

界面文化:反性骚扰运动先是在影视界掀起了高潮之后波及了社会各界,也包括文学圈美国、韩国现在已有多位男作家面临着类似的指控,日本也有模特站出来质问摄影师荒木经惟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蕗易塞利:我完全支持反性骚扰运动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它希望达到的是:第一,在工作空间中获得性别平等的标准和实践;第二当女性在工作场所曾经遭受来自男性的性骚扰和性歧视时,需要追责;第三为将来女性无须再忍受性暴力以及施害者不能逍遥法外打下基础。

但我不认为社交媒体和公开羞辱应该成为唯一的方式或者这个运动最后的终点。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被指控有罪之前,性暴力和性骚擾的指控需要调查来跟进;同时我也认为在一个人被发现有罪之后恰当的法庭审判程序应该跟进公众审判决不能替代法律;而法律则必須对施害者进行裁决,在公开羞辱之上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至少是美国的反性骚扰运动是被白人——通常是上流社会的美国盎格鲁人主导和策划的,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尚未取得成功它并没有“扩散效应”,而如果它仅仅停留在大众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层面——在这里呮有有特权的阶层和占统治地位的种族享有可见的安全平台——它也并不会有扩散效应只有法律和适当的法律推进才能确保每一个人的權益——一直到最“不可见的”少数群体——受到尊重。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采写:傅适野,编辑:黄月、林子人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